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2022-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初三学生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培养的思考

摘要:学习需要及时地对所学的内容从知识的本身以及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反思。文章谈论了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初三学生化学反思性学习能力。

关键词:反思性学习;反思能力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5.08.027

平时的教学中,常听到教师发出这样的感叹,学生太难教了!有些问题做过讲过,考试时学生仍然会做错;有的学生说他上课听懂了会做了,过了一阵子,又忘记怎么做了;教材上的原题换一种场景,就不知该如何入手。学生到底怎么学的?问题出在哪儿呢?作为一名一线的中学化学教师,平时思考最多的就是如何提高教学效率,如何让学生避免出现这样的状况。其实我们每个教师都知道导致学生出现上述状况的原因是学生的学习是被动的,没有及时地对所学的内容从知识的本身以及学习的方法、学习的能力等方面进行反思,而教师也被大量的题目牵着鼻子走,缺乏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的意识。无论是教师还是学生现在都有一种急于求成的思想,都希望用最短的时间取得最好的成绩,其实学习是一个复杂漫长的过程,它不仅是一个获取知识的过程,更重要的是锤炼学生毅力、获得学习能力和方法的过程。现在我们进入了中考第一轮复习,正是培养学生反思能力的最好时段。因此我设想从以下几个方面做起:

一、 从教师自我做起,为学生做好反思的榜样

教师是反思性学习的促进者。教师必须不断地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不断地提高自身的教学水平。首先在教学前要反思自己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模式和教学策略等作出反思;其次是在教学中,不可预料的情况会不断发生,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反馈信息,及时调整教学计划,从而顺着学生的思路组织教学,确保教学过程沿着有效的途径进行。第三阶段是教学后的反思,教学后的反思可以从以下几方面进行提问:这节课是怎样进行的?是否如我预设中所希望达到的目标?怎样评价学生是否达到了预定的目标?上课时改变了预设(原计划)的哪些内容?为什么?是否有另外的教学活动或方法?下次我会尝试哪一种方法?是否有哪些问题一直困扰着我?我怎样才能找到解决问题的途径?根据这些问题,教师就可以判断自己是成功地完成教学目标,还是需要重新计划或试一试新的策略。这些问题的提出与解决,就是一个教育研究的开始。有时教师还可以把自己的反思分享给学生,以促进和培养学生反思习惯的养成。因此,只有反思能力强的教师才能在与学生相互作用的过程中使学生更明确地体验到反思活动,更多地练习反思技能。

二、 调整教学模式,为学生创造反思的时间和空间

在指导学生反思的时候,还是要遵循学生自主的原则,无论是对一种方法,一种思想的反思,还是对一种题型、一类问题的反思,都要立足于学生,让学生感受到成就,而不是让学生增加负担,而不愿反思。所以在教学中,教师必须积极创造反思条件,引导学生自觉反思。

复习期间,我们教师总是认为任务重时间紧,所以常常采用传统的教学模式比如“讲练结合”与“精讲多练”,这种复习模式具有传授知识准确性高、课堂容量大等特点,但它忽略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体性地位,忽视对学生主体意识的培养与开发,以大题量的训练取代对解题过程的分析、思考,并且几乎全部包揽学生的解题思维过程,致使学生只能用不求甚解、敷衍了事的态度进行解题,这就失去了让学生亲自尝试、亲自体验的机会,使学生的反思性学习能力得不到锻炼。课堂死气沉沉,学生失去了学习的积极性,无论是表达能力还是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都表现得很消极没有活力。从而就出现了本文一开始所出现的让教师所埋怨的情况。所以教师要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尤其是复习课,在课堂上有意识地培养学生的主体意识,使学生能有时间和空间主动地参与对学习过程的反思,从而提高学生的复习效率。所以首先就要做好复习期间的预习工作,我在课前会提前告知学生明天要复习的内容,让学生在做好知识梳理的同时构建好知识网络,当然这项作业耗时较长,所以教师应减少当天的其它作业量,让学生有时间去思考如何构建知识网络,思考自己在本章节存在的问题,从而使复习的目的性和方向性更为明确,复习起来更加主动。而在第二天的课堂上我们要关注学生的反思,为学生反思创设情景,提供时间和空间,学生反思是教师无法替代的宝贵的教学资源。允许学生沉思与引导学生间交流都是引导学生进行反思的可行方法,由学生主讲,学生补充,为学生提供反思的空间。在教学中创设轻松、信任、合作的气氛,帮助学生看到学习中的问题所在,使反思活动得以展开。课后小结是学生反思一节课学习状况的最佳时机,很多教师情愿多讲一道题甚至拖课而常常忽略这一环节,我发现如果在课堂最后留下3~5分钟的时间,组织督促学生自我小结:这节复习课我解决了哪些疑惑,获取了哪些解题方法,还有什么疑惑,如何搞懂,你对老师有什么建议等等,在布置作业时我还设立好题同分享环节(第二天由学生从考点、学科思想等多角度谈谈自己认为这是一道好题的理由是什么)。实践证明,这样的小结要比教师多讲一道题更有助于提高学生的学习能力、学习积极性,从而更好、更快、更全面地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成绩。

复习课期间,习题和试卷做得比较多,虽然学生的学习都无法回避解题,但从学生的解题习惯来看,大多数学生存在许多不尽如人意的地方,主要表现是就题论题,把解出问题作为唯一目标而忽视了解题过程和解题方法的总结,很多学习比较刻苦的同学,尽管做了很多习题,但考试答题时仍然问题百出。其主要问题是:只注重解题的数量,不注重反思的环节。所以教师应培养学生养成一个整理和归纳的习惯,例如每到周末就指导学生将一周所做的试卷从知识点、题型、解题技巧以及错题类型上进行反思,明确自己主要在哪些知识点、哪些题型上容易出现错误,哪些解题方法还没掌握,从而进行有目的地复习和训练,教师在这里的引领督促就非常的重要,让学生认识到复习不是一味地做题目,及时地进行反思是提高复习效率和牢固掌握化学知识的必要手段。星期一进行检查,对做得好的同学在全班进行汇报和表扬。正是在教学环境的外部他控与自控的相互作用过程中,学生就会逐渐从教师引导、监督下发展到自己注重并开始学习反思自己的解题过程。

三、磨砺反思意志,增强反思毅力

反思的毅力不仅体现在学生反思的持续性,而且表现在督促自己自始至终盯住自身学习的不合理性,并敢于承认、纠正自己学习不合理方面。反思在一定程度上是自我“揭短”,是诱发痛苦的过程。缺乏毅力者即使反思技能再强,反思也难以顺利进行。很多学生经常用“不会做”来回答做错的原因,而不愿意深入地思考自己为什么错。因此教师在反思的过程中要督促和鼓励同时进行。教师要及时地对学生的反思进行点评,或鼓励或指点迷津,在课堂上分享学生的反思成果,明确他们的努力方向。指导学生持之以恒地撰写反思日记,反思能力就会逐渐提高,反思品质就会逐渐形成,他们的学习兴趣、学习信心、竞争意识、主动参与的意识就会明显增强,他们就会从多角度、多层次、全方位地反思化学问题,以达到求新、求异、优化解题思路、提炼化学思想的目的。

总之,反思性学习既关注学生眼前的学习状况,又关注学生未来的发展。作为一名教师,在给学生传授知识的同时,一定要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行为全方位地进行深刻的反思,让学生在反思中发展和成熟。也使我们自己从一个“经验型”教师转化为“反思型”教师。

参考文献

[1] 杨庆昀.高中生化学反思性学习的实践研究[D].石家庄:河北师范大学硕士论文,2008

作者:王佩君

第2篇:对初三化学单元复习课有效性的反思和实践

摘要:文章对初三化学单元复习课的功能和设计做了反思,并确定了新的单元复习课的教学流程,包括把握复习目标和学生起点、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深度解读教材选择合适的习题素材、编制合适的学案辅助等,以求达到温故知新、减负增效的单元复习教学效果。

关键词:初三化学;单元复习;有效性;教材习题;思维导图;学案

doi:10.3969/j.issn.1008-0546.2014.09.007

一、对初三化学单元复习课的反思

在初三化学课堂教学中,单元复习课是一个重要的环节。它与综合拓展性强、注重专项强化训练的总复习略有不同。它的功能归纳如下:一是搭建本单元的知识平台,提纲挈领,构建网络;二是梳理归类本单元的典型考题,及时查漏补缺;三是承前启后,融合前面单元的内容、为后面单元的内容做铺垫,使得每一单元间的知识体系逐渐形成环环相扣、螺旋上升的状态。此外,它还承载着初三起始年段化学学习方法的指导功能,让学生逐步领悟“梳理线索,精练多思,温故知新” 的章节复习方式,对下一阶段教师的教学以及学生的学习有着有力的指导作用。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总感觉不给力,笔者分析原因有下面几点:

(1)单元复习课的目标单一,往往只有基本知识与技能的目标,“考什么”就“复习什么 ”。没有将 “双基”与科学方法有机结合,没有把教与学的过程与方法、课程目标的过程与方法有机结合,复习过程简单而肤浅[1]。采用反复、大量的习题训练的方式,学生所获得的能力多数是回忆和再认类型,不能较好地辨认和建构概念及相关知识的命题框架,不能应用知识到新情境中解决问题,更不能灵活地进行知识迁移,普遍出现了“一听可懂,一看能做,一做就错”的现象[2]。

(2)单元复习课缺少对学情的分析。在复习的内容选择上贪多求快,没有取舍;在复习的方式上忽视了对学生的表扬激励,缺少对学生在情感上的引导和学习动力的激发,从而导致“尖子生原地踏步,中等生疲于应付,学困生不进反退”的局面出现[3]。

(3)单元复习课等同于PPT的播放。教师包办多,用PPT进行简单、文本性的堆积,让学生大容量快速的将书本知识重复一遍,大多数学生都来不及记下笔记。缺少知识网络的建构,使学生对知识体系缺少驾驭。缺少小结和反思习惯的养成。这样,随着学习的深人,学习内容、学习难度的逐渐增大,学生出现“记不住的学习内容越来越多”的现象。

(4)单元复习课等同于填写学案。学生填,教师对答案,课堂基本是静态的。而且学案的设计一般只是知识点的详细罗列,忽视了思维的培养,缺少方法的总结归纳,缺乏对问题的变化和拓展的分析。这样造成学生即使记住了大量的事实与公式,也不能灵活运用。而且在习题的设计上,不少教师习惯搞“题海战术”,甚至是狂轰滥炸,缺少选择性、针对性,缺少矫正、补偿和巩固的连续性,势必造成本单元知识的遗漏或者不到位。

新形势下,如何提高初三化学单元复习课的效率,更好地发挥其温故知新、减负增效的功效?笔者在经过一些实践后,针对以上不良现象对单元复习模式做了重新定位和设计,在这里和各位同行共同探讨,以期能起到抛砖引玉的作用。

二、提高初三单元复习课有效性的策略

1. 把握复习的目标

复习教学中要落实双基、强化规范、优化思维、提升能力,要帮助学生进一步建构化学知识系统,促进学生将所学的知识进行融合并灵活运用,实现学生认知结构的重建和完善。因此,教师在备课前首先要研读课标、教材等文本,搭建好本单元复习的框架。其次要能够明确告知学生本节课复习的内容和要达成的目标。目标要简洁而有针对性,可检测,切忌空泛,在目标设立时要下功夫把握好以下五问:

(1)本单元要复习什么知识?即哪些知识点该详细讲解分析,哪些知识点可以点到即止,哪些知识点需要适当重复,哪些知识点可以拓展拔高,结合本单元的教学中的实际情况要做出具体的合理的调整。

(2)本单元用什么形式回顾梳理、归纳整合知识点?可以通过问、说、练等多种形式来给学生建立起清晰的要点体系。此环节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回顾梳理、归纳整合的过程中得到提升,切忌教师一讲到底。

(3)本单元的考点、经典试题是什么?简洁明了地告诉学生考试的核心知识点以及命题的角度和方式,特别做好“一题多变”,“导悟归纳”[4]。

(4)本单元的需要及时拾遗补缺、当堂巩固训练的内容是哪些?针对作业和自主完成的学案中发现的问题,及时辅导、补缺,特别是要注重个别辅导。同时通过作业进行强化巩固。

(5)本单元的策略形成是什么?所谓策略形成,是指学生在独立面对一问题时,能够有一定的方法策略,知道怎样审题,怎样提取陌生信息,怎样加工信息成为熟悉的知识、技能。策略的形成是希望能够帮助学生在题海中找到“以不变应万变”的“定海神针”。策略形成可以包括审题的习惯、具体的专题的思维策略、题型的应对策略、应试心态技巧的策略,甚至推而广之,学习的策略,如怎样去分析教材,怎样去完成作业,怎样选择课外参考资料,怎样听课记笔记,怎样纠错究错,怎样复习巩固等等。有了一定的策略研究,学生的思维就会流畅起来,能够迅速找到问题的症结,自学自得,提升能力[4]。

例如,《单元4自然界的水》的复习。本单元是以水为主线,先介绍了自然水的存在、分类、净化,再到水的组成,进而引出化学式和化合价。显然,学生的难点在于化学式和化合价。所以在单元复习的目标设立时,有必要联合《单元3物质构成的奥秘》的内容进行延续和整合,由于涉及到分子、原子、离子、原子核、质子、中子、核外电子、元素、相对原子质量、化学式和化合价等一系列的概念,用框架式思维导图(如图1)进行知识输理可以消除学生对一下子出现的这么多概念的畏惧心理。除了要理清楚概念间的关联和互相转化,更应该关注的是如何帮助学生利用这些概念解决有关的实际问题。因此,在归纳整理时列出相关联的考点比较恰当,这样有的放矢的帮助学生把握题型的应对技巧和策略,并以此考点展开相关的题型训练。

2. 把握学生起点

由于不同的学生在接受知识的能力上是有差异的,不同的班级在新授课时的进度和接受能力也是有差异的,不同的班级存在的薄弱知识点也不完全相同,学困生知识上的弱点也不尽相同……因此,在单元复习课前,对自己所任教班级的水平、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学生的上课特点等等都要做到心中有数,在复习目标的设立时要尊重这些差异,体现在课堂教学的实施时则要有所侧重,有的放矢的调整。

如,前面所述《单元4自然界的水》的复习。有关物质的分类,一般是这样构建图示的:把物质分为混合物和纯净物,纯净物又分为单质和化合物,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但“化合物又分为氧化物、酸、碱、盐”这一知识点是在第10单元才学习的,因此在单元4中不宜以这种分类方法延伸下去,而应该寻求另一种的分类方法让学生理解。恰好在单元4中,学生刚刚学习了化学式的书写与命名,所以笔者从化学式的命名特点对化合物进行分类(如图1),让学生对最近练习中出现的大量化学式及名称有了简明扼要,清晰深刻的记忆和整理。

3. 利用思维导图构建知识网络

在进行复习课教学时,教师的重要任务之一是帮助学生学会把本单元知识进行梳理和归纳(即构建知识网络)。构建知识网络的方法是多样的,思维导图是有效途径之一。

思维导图是帮助学习者用图形和联想进行思维的工具,是用文字将学习者的想法“画出来”,用在学习上具有一定的创造性和有效性,有利于学习者对概念的理解和记忆。思维导图是一种归纳性很强的思维方式,在化学复习中很有用途[5]。它用直观形象的图示,以点与线把零散的知识进行系统的融合,使之条理化、网络化,形成知识体系,达到“联点成线,以线带面”的目的。这样做,可以让学生“抓住一块,带动全盘”,让学生易学难忘,收到了事半功倍的效果[6]。

如何绘制思维导图?

其实,认真体会初三化学教材(人教版2012年修订版)的《单元小结》栏目,就已经出现了不同形式的思维导图的雏形,可以归纳成以下几种形式:

(1)表格式。把相关知识点通过表格形式做归纳或对比,如,教材P43《单元1小结》表一氧气,教材P124《单元6小结》表一、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用途;表二、氧气和二氧化碳实验室制法的比较,等等。

(2)框架式。将隶属关系的知识点有序地连接起来构成网络,如,教材P90《单元4小结》2.有关概念之间的联系;教材P66《单元3小结》,等等。

这些内容启示我们,绘制思维导图时,应该回归教材,不能空穴来风,要有意识地引导学生建立查阅教材并从教材中探寻解决问题的经验、方法和规律的习惯。重视教材的《单元小结》栏目的应用和开拓就是回归教材的一种具体表现。

在教学实践中,笔者通过如下3个策略引导学生绘制出丰富多彩的思维导图:

(1)直接引用。如前所述的图2,就是含碳元素的纯净物间的相互转化和联系的思维导图,它直接取材于教材P124《单元6小结》的以CO2为核心构建的知识网络图。

(2)借鉴整合。如前所述的图1,就分别借鉴教材单元三、单元四的《单元小结》的内容,在此基础上整合创生的思维导图。

(3)迁移创新。《单元小结》的内容虽然采取了不同形式的知识归纳形式,但毕竟是简单的知识罗列,并不一定适合你的教学实际,并不一定适合学生的实际,此时需要教师在该基础上进行迁移创新。其实,完全可以引导学生跳出这些框架,发挥他们丰富的想象力,绘制出形态各异、构思巧妙的思维导图[7]。

如,《单元2我们身边的空气》的复习。复习课前,笔者要求学生要填写好教材P43的《单元2小结》表格后,迁移创新地示范把这些基本知识绘制了一张五枝树状思维导图(如图3)。这幅图以氧气为生长主干,生长出“工业制法”、“ 实验室制法”、“化学性质”、“物理性质”、“用途”五个支丫,把气体的制法、性质、用途全部构建在网络之中,有利于学生“攀枝摘果”。依样画葫芦的,学生在《单元6二氧化碳》的复习中,也就能顺利画出CO2的五枝树状思维导图(如图4)。如此类推,氢气、一氧化碳等气体的复习中,学生对于构建这种树状网络图便如探囊取物,唾手可得了。这样生动形象的思维导图势必能加深学生对知识的记忆。

又如,在《单元10酸和碱》的复习中,笔者用手掌式思维导图(如图5),右手掌归纳了酸的化学通性,然后启发学生利用左手掌画出碱的化学通性,依次类推,顺理成章地画出了盐的手掌式思维导图。但这样知识是割裂的。因此,到《单元11盐》的复习时,把酸、碱和盐的章节思维导图汇总成一张大的机器人式思维导图(如图6),从图可见,把指示剂、金属、金属氧化物、非金属氧化物,酸、碱和盐,循着短线间的两类物质能反应的原则,分别形成了机器人的头、身、手、脚,既谐趣清晰,又达到了层层推进,环环相扣的效果。

4. 深度解读教材选择合适的习题素材

习题是检验学生学习效果评价的具体途径,习题教学是落实单元复习教学的有效性和实效性的重要环节。在复习时,基于习题的合理应用则能起到减负增效的教学效果[8]。

习题教学的首要解决问题,就是选择合适的习题素材。在当前鱼龙混杂的教学辅导用书充斥着文化市场,教师能够对习题资源做出正确的判断、恰当的取舍和合理的运用尤其重要。教材中的栏目和课后习题,不仅是编者编写意图的反映,也是对《义务教育阶段化学课程标准(实验)》的诠释,对教学具有很好的示范性和导向性作用。而且,细心品味近几年广州市的中考试题,都能直接或间接地找到教材中某些栏目或习题的“影子”。所以,教材无疑是最值得信赖的“样例”,单元复习中选择的习题素材立足教材、回归教材是非常必要的。

因此, 在选择习题之前,首先要研读课标、教材等文本,深入挖掘教材栏目和习题所蕴含的价值。其次是根据不同阶段的复习层次要求进行整合处理教材习题,使应用的习题更具基础性、典型性、针对性和综合性,从而达到复习教学的高效性。教材栏目和习题在单元复习教学中应用的策略一般可归纳为3种:式型转换、整合、迁移[8]。如,在《单元2我们周围的空气》单元复习中,笔者就以教材P45的实验活动栏目中的图2-18为基点,编制了如下的习题:

[习题示例]认真观察以下图示,回答问题:

(1)该实验的目的是 ;

(2)装置B的现象是 ,装置C的现象是

,文字表达式为 ,装置D的现象是

,该现象说明燃烧生成了 ;

(3)分析上述B、C、D实验和观察到的现象,其中

和 是对比实验,该对比实验说明了

在该题的编制中,教师把不同的知识点在同一图示(来源于教材P46图7)进行考核,特别是第(3)问的设计,其实是融合了教材P34的讨论栏目(讨论:木炭和硫分别在空气里和在氧气里燃烧的现象不同,这说明了什么?)的考核,这样能有效将多个栏目内容在同一习题得以综合应用,既巩固了基础知识,同时让学生意识到复习时要重视教材各类栏目整合的必要性和重要性,引导他们自主复习时学会去整理归纳知识,使知识由点到面再向纵深整合应用的方向拓展。

总之,在单元复习教学中,教师要让学生跳出题海,以教材的知识、方法和目标等为基点,精心自编、整合和改编教材的栏目或习题,从而开发、补充新的教材资源。这样才能真正凸显新课程理念,实现化学复习教学减负增效的目的[8]。

5. 编制合适的学案辅助

在单元复习中,是否一定要使用学案,笔者认为“只要是适合的就是最好的。”这其中除了编制合适的学案内容以外,还包括实际教学中使用学案的时机和尺度。

学案的编制不仅为学生的复习提供帮助,还可为学生的知识的构建穿针引线,提供可供参考的纽带。从形式上学案要避免书本知识的重复和过多的识记内容,应该在重难点突出的情况下尽可能简洁,内容不宜过多,要更多地关注学生知识的生成过程[9]。

为了避免学案变成练习卷,要根据学习需要,认真考虑学案的栏目的设立。如,可以设立审视考点、梳理三基、互动感悟、指导小结、创新提升等栏目。审视考点一方面是对考试说明的解读和对知识点的细化,同时指导学生对知识进行梳理,有利于学生的查漏补缺;梳理三基是对重要的知识点进行回顾,可以采用习题训练法、实验回顾法、讨论归纳法、实验探究法;设置互动感悟的意图是帮助学生巩固和消化基础知识,并运用知识进行解决问题,解法指导主要通过学生和教师的演练、归纳提升一类题目的解法,帮助学生对规律和方法的总结;根据需要可以设置创新提升,目的是在基础知识得到巩固的前提下,提供一些相关的有—定思考密度和强度的训练题进行能力提升。课后反馈主要提供针对性的练习进行课后巩固[9]。

为了避免单元复习课成为填写学案课,在编制学案过程中,需要整个备课组全体老师通力合作、集中集体的智慧,可以在讨论的基础上,确定学案需要重点涉及的知识点、采用的方法和习题的选择等等,并在此基础上构思学案。在学案的设计上要留有空间,一是留有思考的空间,对于知识的掌握要贯彻有效原则,切忌盲目追求高效而使得基础不够扎实,需要给学生一个比较完整的思考过程;二是要学案上要留有一定的空白,给学生记录思考和解题过程、记录讨论结果、课后的补充等等。

最后,老师及时记录课堂教学反思,不断调整和完善学案,使学案焕发出积极上进的生命力。

三、结束语

在连续几年初三化学的教学实践中,笔者深深地体会到:复习方法不在于多,复习时间不在于长,关键是要得力、得法、行之有效。初三的单元复习课的作用不亚于总复习,单元复习课教学需要创新,需要与课改的目标相吻合,真正体现化学复习教学“宽基础、厚实践、重能力”的特点。教师们要在单元复习中多动脑,多下功夫,积极打造有效课堂,提高每个单元的复习课堂的有效性。

参考文献

[1] 石敬珠. 高考化学复习教学中几个问题的思考 [J]. 化学教学,2011,(10):56~58

[2] 梁晓康,廖锐星. 宏观把握微观掌握——利用思维导图上好化学复习课[J]. 化学教育,2008,(3):33~35

[3] 朱少祥. 初中化学复习备考阶段消除“双峰”现象的对策[J]. 化学教学,2009,(3):22~25

[4] 陈建华. 如何提高复习课教学的有效性[J]. 化学教与学,2011,(12):61

[5] 王光荣,高世霞. 思维导图及其在化学复习中的应用[J].化学教学,2005,(11):52~53

[6] 周其昌. 再谈初中化学总复习 [J]. 化学教与学,2012,(5):29~30

[7] 欧群,李德前. 对化学复习课中使用思维导图的两点思考[J]. 化学教与学,2011,(8):9~10

[8] 吴方持. 刍议化学复习教学中应用教材习题的策略[J]. 化学教学,2010,(5):66~70

[9] 丁浩. 元素与化合物复习学案设计 [J]. 化学教学,2011,(9):36~38

作者:胡绮妙

第3篇:初三化学新型教学方法初探

《义务教育化学课堂标准》倡导科学探究,以激发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去学习创新,这就对教师使用的教学方法是否恰当有极大的要求,且鉴于化学这个学科的特殊性,在实际教学过程中,应把握好这些特点,把化学教学与其他学科教学区分开来,并且通过换位思考的方式,不断的摸索,使用正确的化学教学方式来解决化学教学中的难题.需要注意的是,老师在化学课堂的教学中,不要拘泥于传统的教学模式,单纯地灌输给学生知识,无法调动学生在课堂上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可以通过一定的情景模拟,让学生可以进行自主的交流、合作、讨论、互帮互助并且借鉴一定的资源构建新型教学模式.

一、结合化学实验,实现情境教学

化学这门学科有一个明显的特点,就是必须要通过各类实验有效的开展,神奇的实验是学生可以更好地诠释化学知识一种方式,实验可以使课堂教学更为生动,实践出真知就是这个道理.

例如:早在2012年,苏州市就把化学实验作为了重中之重,不断扩展且深化,对学生在学习中的操作动手、对比、观察现象的能力做了考查,考查内容即为三种碳酸盐性质(碳酸氢铵、碱式碳酸铜、碳酸钙)在外观、与水作用、与酸或碱的作用进行对比,实验要求十分严谨,切记不能忽视实验中的小细节,旨在培养学生的实验素养,实验前教师应该提前做好准备,并指导学生预习并给予抽查,使学生养成主动预习功课的好习惯,在课堂上,应尽最大可能让学生动手操作,在这个过程中,教师的指导也是至关重要的,要把握好度,即不能放任不管,也要放手让学生自己去做,而且要实时记录.

通过实践,学生才能将书本上的理论知识与自身的实践融会贯通,增强学生独立探索科学知识的能力,这些都可以为以后化学学科的学习奠定好的基础,也能促使学生有一个端正的学习态度,使学生在学习中不再感觉枯燥,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二、灵活借鉴化学故事,增加课堂趣味性

化学学科有较强的实用性,与我们的生活密不可分,初三化学要比其他学科更贴合我们的日常生活.那么在学习的过程中,我们可以灵活地借鉴一些故事作为案例,与相对应的学习内容联系起来,以便于更生动地启发和引导学生.

在初三化学的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有条理地讲授理论知识,另外还可以通过穿插实际案例来丰富教学内容,做一个很好的补充.例如:冷水遇到石灰为什么会沸腾,还有通过引用“水滴石穿”的典故来阐述一种化学现象;还有为什么有“鬼火”这一传说等.

通过借鉴典故把化学知识与生活结合起来,让学生形成“生活化学”的意识,能使初三学生抛开多学科累积在一起的疲惫感,给枯燥的学习过程带来乐趣,有利初三学生更好的消化与巩固课堂上的知识,大大提高了课堂上的效率.

三、以人为本,相互交流

简单来讲,就是讨论法.在初三化学课堂中,应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引导展开教学,倡导自主学习,独立分析与解决问题,且要积极讨论,不仅能提高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也能培养学生之间的默契,同时教师应该从初三化学各个知识点中找出学生都容易出错的问题,来进行分析与讨论,并做出总结,根据目前初三化学的教材上看,很大一部分比如结果比较多样化、实验过程稍难或者很多人都有共同疑点,可以把这些问题综合在一起,把学生分成小组进行讨论,可以畅所欲言自己对这些问题的看法,这种方式可以让每个学生都投入到热烈的讨论中去,外部环境对学生的思维给予了强烈的刺激,促使学生的注意力高度集中,加深学习中的协同性.

随着社会对人们素质的要求越来越高,每个人之间的合作也越来越重要.人们在生活中产生相互作用和联系的基本方法也是群体能生存甚至发展的关键因素,在美国中学化学教学中,相互交流,相互讨论的方式占了极大的优势,奥斯本所创立的“智力激励法”实际上等同于讨论法,可见课堂讨论在化学课堂上有多么重要的作用.

四、结束语

初三化学学习中需要不断的探索、总结、完善新型教学方法,需要教师们加倍努力,使学生在化学课堂上学习得更轻松且能学以致用,能够举一反三,把教育目标提升到一个空前的高度,在有限的课堂时间内,尽最大可能让学生接受新的知识和技能,为此,新型教学方法的实施变得尤其重要,再加上初三化学课程本身具有相当大的挑战性,加强初三化学新型教学方法的施行是未来教学中的必然趋势.

作者单位:江苏省苏州市吴江区北厍中学

作者:顾翔

第4篇: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本学期本人担任初三化学,由于初三化学是一门新接触的课程,又是一科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再加上本班学生比较活泼,所以暂时三周的课堂教学中学生很认真,能够积极参与,课堂中也比较活跃,但是由于部分学生的基础较差,记忆能力差,使整体没有得到平衡发展,故在教学中也存在很大的困难。本人也就这三周的教学作一个简

单的反思,具体如下:

一、教学方面的经验

1.认真研究新教材及各章节处理方法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2.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和考试说明: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总结,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3.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针对不同的学生设计不同的题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使化学实验教学情景集色彩、图像、声音、动感等多种特点于一身,使学生有置身于真实情景之感,达到良好的效果。

4.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5.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我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我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

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

6.练习的选择:一份好的练习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7.科学制定计划:制定出详细的教学、复习计划,明确其内容和要求。有了计划的引导就会有条不紊地进行,避免教学的随意性和盲

目性。

二、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以高度的敏感性和自觉性,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

做好工作。

第二方面只有当以上思想工作基本过关了,奏效了,才能使教学效果上去。对于教学方面,我主要从以下五点入手,第一点:总体把握教学要点,如该学年,该学期有哪些知识点,重点是什么,难点是什么,这样在平常教学中才有目标。第二点:注意和学生一起探索各种题型,我发现学生都有探求未知的特点,只要勾起他们的求知欲与兴趣,学习劲头就上来了。第三点:每节新课后注意反馈,主要作业与小测中发现学生掌握知识的不足之处,及时加以订正。第四点:要进行一定数量的练习,我反对题海战术,但用相当数量题目进行练习却是必要的,练习时要有目的,抓基础与重难点,渗透化学思维,强调一点是老师的练习要注重学生化学思维的形成与锻炼,有了一定的思维能力与打好基础,可以做到用一把钥匙开多道门。第五点:抓好后进生工作,后进生会影响全班成绩与平均分,所以要花力气使大部分有希望的后进生跟得上。以上五点教学方面的看法我本人只是想根据自身与本班实际情况综合运用,有机结合,最终想显露一定效果。

一、从学生实际情况出发,认真备好每一堂课。

备课是教师课前所作的准备工作。教学是一种有目的、有计划的活动,它既有明确的意义又有大致的范围,因此上课前教师(尤其对新教师而言)必须做好充分的准备。可以通过认真备课来了解教学课标、熟悉教材、收集和组织材料,更应从备课活动中对学生的情况进行分析,减少教学时的不确定感,找到一个有针对性的教学方法,教学质量就会显著提高。

在教学中,我更多的是从教材、教参出发来进行备课,很少考虑学生的实际情况。因此在教学中时常出现这样的情况:当我自认为讲解分析清楚的时候,学生却不知所云、鸦雀无声;当我自认为内容简单、不必强调时,学生却常在此出现错误;当我自认为学生在考试中能取得较好成绩的时候,学生的成绩却让我惨不忍睹。有时,在教学中我还会错误地认为化学学科在初三年级是起始科目、任何学生都没有基础;因此对不同程度的学生提出了相同的要求、教学上也采用了相同的进度。这样一来逐渐磨灭了后进生的学习积极性,让本已学习习惯、行为习惯较差的他们对新学科的学习更加失去了兴趣。

经过反思,我在的教学中加以改进,备课环节更注重“备学生”。我发现我们的学生缺乏主动思考问题的能力,更缺少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他们更多的是寄希望于老师直接的讲解。这一点与正在实施的课改精神中对学生能力培养目标是背道而驰的。要让学生能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就得先让他们学会主动思考问题。因此在教学中我的陈述更少了、提问更多了,学生思考与回答问题的机会也就越多了。让学生在不经意中树立这种观念——想知道为什么,不能再坐等老师的讲解,自己要先行思考。对于后进生,我将教学要求适当降低、教学进度适当减缓、课后作业量适当减少,让他们觉得这门课程并不难学、并能保持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我也始终坚信——我们的后进生是“一桶金”。

二、课堂教学中适时渗透对学生的情感交流。 课改精神中一直提到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情感,要在学科教学中适时渗透情感目标。我一贯认为并不是只有班主任才有责任和义务对学生进行德育工作,每一位老师都应当注重对学生的情感交流,特别是对后进生的关爱。我经常在课堂教学中对学生进行正面引导教育,从他们身边的事说起,从他们所见所闻说起,不和他们说空话、讲大道理,而是让他们切实感受到学校对他们个人的重要,力求在给学生教授学科知识的同时辅以学生一个健康的心理和积极向上的态度。我发现,在课堂教学中适时进行情感交流,拉进了我和学生间的距离,学生变得喜欢老师继而喜欢所教的学科,老师也能发现学生中的闪光点和可爱之处!

以上两点是我在一年初三化学教学中体会最为深刻的。我们需要改变的是观念,在与时俱进、不断探索和创新中寻求最佳的教学方法,进而获得最大的教学效益。

初中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总结

11月23日 ,在于国宇老师领导下,举行了第二届环翠区初中化学实验及实验教学改革成果展示与观摩。会上于老师说:“实验是化学课程的灵魂。要在做科学中学习化学,在学化学中做科学。”的确,实验是学习化学重要的方法之一。众多老师展示了关于创新实验和实验改革的一些做法,让我眼前一亮,感受颇深。

一、应适当增加实验,以激发学生兴趣,提高探究能力。

实验虽然重要,但限于篇幅,教材上不可能编制太多的实验。在实际教学中,可以根据需要,适当补充一些实验,既可增加学生的动手机会,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又可提高实验的探索性,从而达到良好的教学效果。

倪桂静 老师和 周大炜 老师分别在水分子的运动和过氧化氢制氧气增加了实验,便于学生更好的理解知识,不难看出两位老师的用心良苦和对学科精益求精的认真态度,值得我们学习。

此外,我认为,在教学金属与盐溶液的置换反应时,可补充金属钠与硫酸铜溶液的反应,现象明显,效果很好,很能说明金属与盐溶液的条件,让学生记忆深刻。在教学酸溶液与金属氧化物的反应时,除做好铁锈的稀盐酸、稀硫酸的反应外,还可增加由学生分组做氧化铜与稀盐酸、稀硫酸反应的实验,实验易做,现象明显。通过两组实验的观察,更能使学生理解酸溶液能与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便于学生得出和掌握规律。又如,在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的教学中,可补充氢氧化钠溶液与二氧化硫反应的实验,先做硫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让学生闻气味,再加入氢氧化钠溶液,振荡后再闻气味。这样,既可让学生进一步明确碱溶液与非金属氧化物反应生成盐和水的规律,又可以加强环保教育,强化环保意识,同时也增强了处理污染物的措施,提高了学生的能力。

二、应以创新实验为突破口,转变传统的学习方式。

新课程理念要求各学科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而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化学学科有着得天独厚的条件。

梁晓燕 老师在此方面的研究,让我豁然开朗。她说,化学源于生活,因为从生活入手,唤起学生探究意识。如,用木条燃烧代替每条燃烧;由医院输氧联想到过氧化氢制氧气代替锌粒与稀硫酸制氢气;硫酸铜与氢氧化钙反应代替硫酸铜与氢氧化钠反应…

此外,关于氢气燃烧的创新实验,我有一些想法:例如:氢气的燃烧实验,常把氢气通过玻璃管然后点燃,燃烧时只观察到淡淡的黄色火焰而看不到淡蓝色,因为玻璃中含钠元素所影响的,可向学生如实相告。为了观察的氢气燃烧的真实现象,可以设计出不用玻璃管,改用注射用的大号针头代替玻璃管,这样就可以观察的燃烧的真实现象,实验更直观、更富有吸引力,最重要的是训练培养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又如:氢气的燃烧爆炸创新演示实验:利用废弃的饮料塑料袋,把塑料袋的一角撕开装满水,用排水法收集约三分之二体积的氢气,然后把剩下的水倒出,用长的导线插入塑料袋内,导线的另一端与打火机相连。老师按动打火机,塑料袋内的氢气被点燃而发生爆炸,声音响亮又没有危险,现象非常明显。学生观察实验后,异口同声说:“这实验真棒”。。成功的创新演示试验,不但给以示范,而且激励学生的创新动机,培养了创新精神和创造能力。

以上是我在实验教学实践中的一些体会,实验教学的价值显示出其无限的生命力。相信,随着课改的深入,不断地学习、反思、总结,实验教学一定能体现出其旺盛的生命力。

回顾多半学期的教学工作,有了一些自己的想法和看法。总结了几点经验:

一、认真研究新教材 前几年用的是人教版的教材,今年改用了沪教版的教材。新教材的内容顺序有所改变,知识面有所拓宽,用化学科学知识充实了化学教材,加强了化学与人们关心的课题,如材料、能源、环境、生命健康等的融合与渗透,引导学生从日常的生产、生活入手,以科学探究为主的学习方式,让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学会用化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问题。

二、认真研究新课程标准

在新课改的形势下,我加强了新课程观念和新课程标准的学习,不断转变教育理念,认真研究课程标准,细心研究授课方法,总结出考试重点和热点,贯穿于教学中,及时提醒学生注意热点问题和重点问题。

三、深化课堂教学的改革

在教学中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教学,加强化学用语和实验基本技能的教学,扎扎实实打好基础。在课堂上,给学生一定的阅读时间。通过提问有意识地去锻炼他们思维应变、组织表达的能力。尽量让大多数的学生参与到课堂活动中来,多让他们在黑板上写板书,发表自己的观点,动手操作。在课堂教学中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手段,让学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新的知识。

四、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据了解近年来对环保、能源等社会热点的考查力度逐步加强,这就要求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学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觉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

五、注重与学生的情感交流

虽然学生是学习的主体,但他们很需要得到老师的鼓励,因此我密切关注每位学生的学习状态,利用学生问问题的时候多与学生谈心,当他们取得进步时表扬鼓励他们;当他们退步时找他们个别谈心,帮助他们找出原因。在课堂上尽量地挖掘每个学生的特长加以称赞,激励他们喜欢上化学,由被动学变为主动学。

六、练习和考卷的选择 一份好的练习和考卷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练习要进行合理精选,主要以练习册为主,资料为辅的方法,减轻学生的课后负担,使学生在轻松高效中掌握知识。

七、教学方面的不足

我还应该多注重信息交流,通过多半学期的教学,发现自己的知识面还远远不够,还要主动与一些学校进行交流与学习,扩大资料来源,充分发挥信息互动,取其之长补己之短。

教育工作,是一项常做常新、永无止境的工作。社会在发展,时代在前进,学生的特点和问题也在发生着不断的变化。作为有责任感的教育工作者,我必须及时发现、研究和解决学生教育和管理工作中的新情况、新问题,掌握其特点、发现其规律,尽职尽责地做好工作。

第5篇: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教师要自觉深刻反思自己:不是新教材不好教,而是自己观念方法太陈旧。明明学生能自己学会的教师仍要滔滔地讲,以致“不把学生讲烦不罢休”,“不把学生讲睡不罢休”!司空见惯,并非耸人听闻!甚至我们不得不注意这样的事实:尽管教师讲的枯燥乏味,学生竟然仍能在教室里一节一节安静的端坐着,一晌一晌安静的端坐着,一天一天安静的端坐着,学生这样的修养,难道不值得我们愧疚和钦服?教师在师范院校接受的仍旧是这种灌输式教学模式,自然对这种教学方法得心应手,而对自主、合作、探究新课改学习方法陌生和抵制。自主、合作、探究学习方式如何实施?全国各地,都有了很好的探索。洋思“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杜郎口“提纲引领、自学展示”,西峡“三疑三探,运用拓展”,张熊飞“诱思探究、流程三段”等,都是体现新课改精神的很好的探索。这些先进

一、质量意识偏差。

没有树立面向全体,没有全面质量意识,而仍然是面向少数尖子生,南辕北辙,应试教育,挂羊头卖狗肉。

比如就面向全体的重要方式分组合作教学来说,一般四人一组,异质分组,组内优等生、中等生、学困生都要有,就这就难如上青天。什么难以管理了,什么影响优等生学习了等,没有认识到合作学习同时对培养学生集体意识、团队精神、思想品德的重要价值,不是积极进取,不是积极想方设法如何发挥合作学习的优势感化教育转变学生,而是选择退却和放弃,无所作为,导致学困生依然继续被边缘化。

二、责任心不强。

责任心是一个教师教好学的最重要的基本条件。责任心不强,课改成为花样,常规课偷工减料,例如该做能做的实验找种种借口不做。

三、没有体现学生主体地位。

教师定位不准:教师只是引导者而非主体者,教师是伴郎而非新郎,伴娘而非新娘。表现在独霸讲堂,忘记学生才是课堂的真正主人,要教会学生走路,要让位讲堂与学生,而非一味的教师在堂上表演走路。

四、不能反思。

教学效果不好,不自我反思,反而埋怨学生“没有配合好”,奇谈怪论!学生配合什么?难道课堂教学是演戏?如此本末倒置,不是学生配合教师,而是教师服务学生。

第6篇: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如何上好初中化学复习课

一、 把握复习内容,讲究复习策略

新课程将生活和社会融入化学;空气、水、食品、材料、燃料、药物、环境等内容已成为初中学生学习化学和研究化学的素材进入课堂。因此,新课程的实施,中考

化学试题也有如下一些变化。

1、试题的覆盖面有一定幅度的降低。

2、考试的重点发生了较大的变更,体现在考试的重点由过去的酸碱盐知识的应用转移到与生活、生产密切相关的内容,而这部分知识的难度虽然都不大,但现在的

学生却了解不多;

3、综合计算难度要求降低,且多与生活、生产相结合。综合计算难度把握不好,很容易挫伤学生对化学学习的积极性,对化学产生厌烦心理。

4、推断题的难度显著降低,在复习过程中不要把旧教材的推断要求移植到新课程复习中,不然容易挫

伤学生的学习兴趣。

5、实验题的份量在试题中显著增加。一些省市的中考化学试题在简答题甚至填空题中都有实验小题。实验的分值已超过总分的一半,凸现实验的份量。这就要求在复习过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要注意实验内容的渗透,实验的复习在整个复习备考中应占据核心位置。面对新的标准、新的教材、新的要求,教师应摈弃多年来习以为常的复习模式,而应征对中考化学试题的变化,在复习中使教师的观念和思维方式与新课程标准“接轨”应准确把握复习内容,讲究复习策略,制定有效的、高效的复习

方案。

二、制定有效的、高效的复习方案。

1、精选习题,示范讲解,充分发挥例题的作用。

例题教学不仅有助于学生理顺解题思路,复习巩固知识和明确解题规范,更重要的是可以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多方面的能力,但由于课堂时空有限,化学习题类型繁多,不可能面面俱到。为此,教师必须对例题进行筛选,精选典型的、具有普遍指导意义的习题作范题,从方法步骤着眼,从解题思路入手,注意引导学生认真分析题意,弄清要求和条件,找出例题所涉及的知识点,以及要求解答的问题与已知条件的关系,抓住解题关键,形成正确的解题思路和方案,并适当列出解题格式、要点和注意事项,使学生从解题思路、方法、层次和规范要求等方面受到启发。通过对典型例题的剖析,不仅可以收到以题及类举一反

三、的效果,更重要地是可以达到明确概念、掌握方法、启迪思路、培养能力的目的。

2、加强解后评析,注重思路启迪,提高解题效率。 习题评析,不仅能及时清理学生的解题思路,引导学生反思解题过程,同时对训练思维,提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有特殊的功效。解后评析可采取“一题一评析”的策略,可先让一位学生汇报结果或上讲台作解答,并要求其作适当的讲解,然后师生共同分析、讨论,鼓励学生提出不同见解,补充不同的解法,但绝不能将习题的评析变成“就题论题”,而应该引导学生深化习题,挖掘习题内涵,进一步拓宽知识,做到融会贯通。方法可采用“一题多解”、“变题讨论”、“错例分析”等。通过评析沟通知识间的内在联系,把知识讲活,从而达到培养思维变通性、创造性,开拓学生解题思路,提高解题效

率的目的。

3、注重实验贯穿章节复习

在章节复习中以实验为主线贯穿各章知识点,实验应以教师指导学生动手实验和回忆为主。在复习实验过程中,还可培养学生[此文转于斐斐课件园 FFKJ.Net]的动手实验能力,观察能力和创新能力,更可激发学生兴趣,提高复习效果。

三、提高学生阅读、处理化学信息和化学表述的能力

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各地的中考化学试题的阅读量、表述题普遍增加。应对新课程的中考,要在抓好基础知识的基础上,花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加强阅读和表述的训练。在复习过程中我们应特别重视对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自学能力的培养,重视学生分析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的提高。我们采用简答题专项练习、结合生活、生产中的化学方程式书写专项练习、图表图像的阅读与理解数据处理能力的专项练习、推断题的专项练习、实验探究和实验综合的归类训练等,从而使学生提取信息的能力、书面表达能力和处理实验数据能力有一定的提高。另外在中考化学综合复习阶段,除了注意化学基础知识的综合考查,还要侧重于组织学生广泛接触不同角度的新题型,提高他们的解题能力。教师首先是自己明确,进而要告诫学生,不应抱有希望通过大量做题,碰运气撞到现成中考题目的侥幸心理,而应立足于自己解题能力的提高。这种能力概括起来,就是“读懂信息—整理信息—筛选信息—使用信息”的一般性本领,面对一道看来面目全新的考题,先不要怕它,静下心来读懂题意,理出头绪,运用自己掌握的化学基础知识积极求解,这即所谓以不变应万变。总之在复习过程中应始终把提高学生阅读、处理化学信息和化学表述能力作为复习工作中的

重点来抓。

四、主动反思复习方法和效果

中考结束,教师应及时地按照“教学大纲”及“考试说明”对中考化学复习过程中所实施的各种教学活动的效果以及学生的复习质量与发展水平进行全面、科学、系统的总结,这种总结的目的在于使教师对复习效果作出准确恰当的估量,进而总结经验教训,以便更有效地改进和指导今后的复习工作,深化中考复习。

以上就是我们在实施新课程两年来的复习备考过程中,对新课程化学中考的认识和体会及在化学复习过程中的应对策。俗话说“教无定法”,复习工作也不例外。我们

还会进一步探索中考复习的优秀方法

二、 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上传: 朱小琴

更新时间:2014-1-10 20:24:43

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的几点反思

江西省定南县第二中学

朱小琴

【摘要】教学是一门遗憾的艺术,反思成为教师的工作常规,而且教师必须善于反思。课堂教学得到较大幅度改革的今天,本文笔者仅就自己多年的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针对课堂引入、实验教学和课改下化学作业设计三方面的教学反思,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供大家一起参考。 【关键词】化学教学 课堂引入 实验 作业设计 反思 教学反思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经验+反思=成长,随着新课程的推进,这一由美国教育心理学家波斯纳提出的教师成长公式已日益为人们所熟知。叶澜教授说过:“一个教师写一辈子教案不一定就能成为名师,如果一个教师写三年反思则可能成为名师。”本文笔者仅就自己多年的九年级化学课堂教学针对课堂引入、实验教学和课改下化学作业设计三方面的教学反思,谈谈个人的粗浅看法,供大家一起参考。

一、对课堂引入教学的反思

“好的开始,就是成功的一半”。精彩的课堂都有一个精彩的引入,一节成功的课必需有一个好的开始。老师们在课堂上巧妙的引入,把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下子调动起来,学生在整节课中思维处于高度积极的状态,学习效率肯定很高。课堂引入的方法很多,但是不能千篇一律,教师应经常对每节化学课所采用的课堂引入取得的效果进行反思,尤其是新授课。比如:在学习《绪言》一节时,许多教师(尤其是新教师)都是采用讲解法引入新课,没有从如何使学生对化学课产生浓厚兴趣并今后学好化学这门课的角度去引入,其实,我们反思一下,激发学生对化学的学习兴趣是本节课的重要教学目标之一,不仿在这课充分利用化学实验的魅力,给学生做几个趣味实验,像“白花变红花”,“水变牛奶”,“烧不坏的手帕”,“紫红色的高锰酸钾溶液褪色”,“铁钉变铜钉”等等趣味实验的现象都给学生留下深刻的印象。化学教师就像是魔术师一般呈现在学生面前。从而使学生对化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教学效果非常好。

二、对实验教学的反思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自然科学。多年的教学实践明:实验在化学教学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化学教学本身并不只是传授给学生一些初步的化学概念和规律,而是通过一系列有效的教育教学手段,全面提高学生的智能。虽然课改已几年了,但九年级化学实验教学未能摆脱中考指挥棒的束缚,使得化学实验教学一直存在轻过程、重结果的问题。大多数探究性实验仍在课堂上以教师演示、验证的形式呈现出来,条件差的一些学校,化学老师甚至采取讲实验背实验的方法完成实验教学。在以往的考试中,学生的成绩却不差,纵观这两年我省的化学中考成绩发现,高分的学生很少,原因之一是实验试题越来越活,开放性试题越来越多,不只是考查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更重要考查学生的设计实验的能力、分析问题的能力。这就迫使我们教育工作者对化学实验教学进行反思。如何改进实验教学,使学生具备应有的实验能力,我认为如果把单一验证性实验,讲实验背实验,变为发展学生多元智力,形成多样的实践活动,那么化学实验教学将会发挥它应有的强大功能,完成化学实验教学育人的任务。比如:在学习灭火的原理和方法这一知识时,经过反思,我把课本第125页的实验7-2重新进行了设计:在讲台上点燃了六根蜡烛,现提供以下实验仪器和药品,剪刀一把、烧杯一只、水、碳酸钠、盐酸、泥土,让学生设计六种不同的方法进行灭火,并说出各自的灭火原理,经过同学们动手动脑,创新设计,既激发了学生的创新意识,调动了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又培养和锻炼了学生的创新思维能力,收到事半功倍的教学效果。

三、对课改下化学作业设计的反思

在化学新课程理念的指导下,化学教材改革、课程改革、教学方式以及学习方式的改革等都在如火如荼地进行,但化学作业的改革却相对滞后。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制约,化学作业特别是课外作业存在着照搬练习册及习题集,以及布置的作业偏多、偏深或只注重统一性等现象,导致学生学习负担过重,学习兴趣和积极性下降,影响了整个化学教学质量的提高。

事实证明,如果我们设计一些符合学生实际、趣味性、实践性、探索性强、形式新、入口宽的作业,对巩固学生基础知识、促进学生思维发展、培养学生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等,会起到良好的教学效果。例如在学习了《绪言》和第一单元后,我设计了以我爱化学为主题写小论文比赛,先后在班上召开班会和出化学板报活动,许多从网上和生活中的取材超出了老师的想象,在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方面起了很大的作用。比如在学习《元素》这一课题时,我设计了以游戏和猜谜语为形式的课堂作业,达到巩固所学元素的目的,教师出示卡片上的元素名称或元素符号,学生立即回答对应的元素符号或元素名称,如像两口合一金、黄金被盗、有钱的讨饭者等谜面,让学生来猜,小组间以记分的形式比赛,又如:在学习了溶液酸碱度的表示法——ph后,我把ph试纸发给学生,让学生回家后自己生活中各种溶液的ph,第二天交上来的答案达十多种,如有自来水的,有河水的,有盐水的,有洗衣服后的水的,有酱油的,有雨水的等等。学生在完成这样的作业的过程中,培养了学生对信息的收集、处理、分析能力。学生通过思考、创意、构思和设计,既提高了学生的实践能力、创新能力,也增加了化学与生活的联系,从而提高了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 总之,教学反思是一种优化教学过程与提高教学效果的手段。反思后则奋进,发现问题就深思,存在问题就整改,找到经验就升华。如此说来,教学反思的真谛就在于教师要敢于怀疑自己,敢于和善于突破、超越自我,不断地向高层次迈进。多进行教学反思,等于在本来没有窗的墙上开了一扇窗,你可以领略到前所未有的另外一面风光。不但是多了一双眼睛、一对耳朵,甚至还多了一个头脑!

九年级化学复习课教学反思 永修县外国语学校

黄解秀

本学期的化学教学除了要完成新课,还要全面复习,迎接中考,对于这段时间的复习我有很多感慨,也有很多收获,对此有以下几点反思和体会:

一、重计划性,忌盲目性

初中化学知识比较凌乱、分散因而要充分认识到复习不是简单的“热剩饭”,而是再“升华”、再“提高”,这就需要在复习时,不能是对知识的简单罗列,因此我在复习知识点时以考纲作为基础,并配合资料进行集中训练使得知识系统化、条理化,形成知识网络,构建基本知识框架图,同时在原有的基础上不断提高,并能培养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重因材施教,忌好高骛远

我所任教的三个班级中实际情况都不一样,针对这样的情况我对每一个班级的要求都有所不同:使好学生“吃饱”的同时又要“吃好”;中等学生进一步“吃饱”;差生“吃好”。此外,在狠抓教学的同时,学生的心理问题也不容忽视。状态反常的学生一经发现,我主动与班主任沟通,以便选择行之有效的方法对其加以引导,使其尽快调整好状态,去迎接新的挑战。总之,教育和教学都需要切合实际的因材施教,忌偏离实际的好高骛远。

三、及时反馈、强化指导

为了进一步了解学生的掌握情况,我及时地通过简单、双基性的练习和课下提问及时反馈,抓住学生的漏点、易错点、易混点强化指导,同时注重发展学生的思维,开阔学生的解题思路和分析问题的能力,在这个环节中选题是关键,要少而精,有梯度性、层次性,适应于不同此的学生,达到不同层次的学生各有所取,各有所进。

总之,在一段时间的复习课教学中,同学们有一定的收获,同时,我也在教学中掌握了一种新的教学模式,为以后的教学起到良好的帮助. 初三化学教学反思:如何使化学在中考取得理想的成绩

(2011-03-31 18:52:23)转载▼

标签:

杂谈

化学中考分数只有50分,所以一些学生非常不重视化学,觉得这只是一粒芝麻,和其他的西瓜比起来实在是微不足道。所以我感觉到压力好大。学生不愿学、学习枯燥,要背要记要动脑,多累啊!但是,明知是苦,也要发挥乐观主义精神,不到最后一刻,也不能放弃一个学生。以学校实际出发,注重学生在原有的基础上提高,努力提高合格率,争取较高优秀率,争取高分。对于进一步提高教学质量,在中考复习的最后阶段取得更好的教学效果,我有一些体会: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要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减小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思维方法。

近几年化学试题中出现科学探究内容,对初中化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我们应该准确把握课程改革方向,以课本知识为基本探究内容,以周围环境为参照对象,让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科学探究活动,主动学习,逐步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近几年试题涉及环保等社会热点内容,从多角度对学生的知识与能力进行考查。这类试题的考查力度近年逐步加强。这就要求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深化课堂教学改革,钻研教学大纲(化学课程标准)。

基础教育课程改革是教育战线一件非常重要的工作,老师们都已开始研究新课程的特点,并用于指导自己的教学,因此,除了要用新的教学理念武装自己以外,要提前在初三化学的教学中参考和渗透“新课标”的要求。

(5)加强实验教学,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引起了我们老师的高度重视。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就可以获得较高的分数。

总之,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首先要扎扎实实抓各学段的合格率,这样才能提高初中毕业合格率,最后取得高的升学率及较好的优秀率,多取得高分段的学生。

分享:

1 喜欢 0 赠金笔

第7篇: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第一学期考试结束了.为了总结一个学期来本人在教学中的得失,进一步发扬优点,克服不足,现就一个学期来的教学工作小结如下.

一.所做的工作

本学期本人任教初三两个班的化学教学工作,一个学期来,在教学方面我觉得要注意了以下几个问题:

1.重视基本概念的教学

化学基本概念的教学对于学生学好化学是很重要的,在教学中,我既注意了概念的科学性,又注意概念形成的阶段性。由于概念是逐步发展的,因此,要特别注意循循善诱,由浅入深的原则。对于某些概念不能一次就透彻揭示其涵义,也不应把一些初步的概念绝对化了。并在教学中尽可能通俗易懂,通过对实验现象事实的分析、比较、抽象、概括,使学生形成要领并注意引导学生在学习、生活和劳动中应用学过的概念,以便不断加深对概念的理解和提高运用化学知识的能力。

2.加强化学用语的教学

元素符号、化学式、离子符号等是用来表示物质或微粒的组成和结构的化学用语,是学习化学的重点工具。在教学中,我让学生结合实物和化学反应,学习相应的化学用语,结合化学用语联想相应的实物和化学实验。这样有利于学生的记忆,又有利于加深他们对化学用语涵义的理解。还应注意对化学用语进行分散教学,通过生动有趣的学习活动和有计划的练习,使学生逐步掌握这些学习化学的重要性。

3.重视元素化合物知识的教学

元素化合物知识对于学生打好化学学习的基础十分重要。为了使学生学好元素化合物知识,在教学中要注意紧密联系实际,加强直观教学、实验教学,让学生多接触实物,多做这些实验,以增加感性知识。要采取各种方式,帮助他们在理解的基础上记忆重要的元素化合物知识。在学生逐步掌握了一定的元素知识以后,教师要重视引导学生理解元素化合物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让学生理解元素

化合物的性质、制法和用途等之间的关系,并注意加强化学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对元素化合物知识学习的指导作用。

4.加强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实验教学可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帮助学生形成概念,获得知识和技能,培养观察和实验能力,还有助于培养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的科学态度和科学的学习方法。因此,加强实验教学是提高化学教学质量的重要一环。在教学中尽量上好每一节化学实验课。本人教学中,课前准备十分周密,演示实验现象十分明显,效果良好,使全班学生都能看得清楚;教师应从科学态度、规范操作,给学生示范,并启发引导学生从生动的感性知识上升到抽象的思维。

二.存在的问题

从期中考试情况分析来看,两个班的优秀人数和及格人数比同层次的班级要好,但人平分有微小差距.这体现了班上的差生面较广,反映了在平时教学中对差生重视不够,另从学生答题情况来看,化学用语及化学基础知识不太牢固,主要是因为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忽视了对知识的复习和小结.

三.改进的措施

在今后教学中,要注意以下几方面

1.扎扎实实打好基础,拼命赶进度不可取。

学生答题中存在的问题,与他们平时没有准确地理解和掌握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有很大的关系,因而重视和加强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的学习仍然是首要的。

抓基础知识,就是要抓化学课本知识,教学中力求每章节过关。由于各学生之间的智力差异和学习基础不同,学生对化学的知识的掌握能力不同,教师应针对学生实际情况因材施教,尽量降低落后面。那种为了留更多的复习时间而在平时教学中拼命赶进度的做法,必然造成学生对知识的“消化不良”,甚至使部分学习跟不上的学生对化学失去兴趣。

抓基本技能,要抓好化学用语的使用技能和实验基本技能。平时的实验教学中,要让学生真正了解每个实验涉及的化学反应原理、装置原理和操作原理,多

给机会让学生动手做实验,体验通过实验进行观察和研究的过程和乐趣,切实提高学生的实验能力。

2.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和科学探究能力的培养。

要提高学生的能力,就要在教学中加强学生科学素养、发现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培养。平时教学与复习,都不能“重结论,轻过程,重简单应用的机械操练、轻问题情景和解答思路分析”。而应该重视获取知识的过程,让学生掌握学习化学的“基本学科思维方法”。

3.密切联系社会生活实际,抓好知识的应用。

今后的化学教学要突破单纯灌输课本知识的限制,减少机械操练耗费的时间和精力,让学生有时间阅读课外科技知识,尽可能多地接触和认识社会,用化学视角去观察问题和分析问题,学以致用。

4.加强实验教学

中考试题中,实验题所占的比例越来越大,在教学及复习中加强了这一部分的力度。

5.从实际出发,总结经验,吸取教训。

全面实施素质教育,面向全体学生,关注每一个学生的进步与成长,这样才能提高及格率。

第8篇:初三化学教学反思

教学反思

近三个月的教学活动,使我明白教学不仅仅是一项体力和脑力的劳动,更是一种艺术。现在,我对自己过去的教学思想和行为进行反思后得到的体会总结出来,以求得前辈指教。

教学反思,或称为“反思性教学”,是指教师在教学实践中,批判地考察自我的主体行为表现,通过观察、回顾等各种方法将“学会教学”与“学会学习”结合起来,从而努力提升教学实践和教学效能的过程。教学反思被认为是“教师专业发展和自我成长的核心因素”。美国学者波斯纳提出了教师成长的公式:教师的成长=经验+反思。那么,我们应如何在教学反思中学会教学呢?

一、对教学目标的反思

首先,知识、技能、情感三类教学目标的落实。因为我们的学生基础较差,所以对基础知识的讲解要透彻,否则直接导致学生的基础知识不扎实,并为以后的继续学习埋下祸根。例如:教师在讲解“化学式和化合价”时,如果对 “元素,离子等”讲解的不透彻,例题训练不到位,学生在后来的学习中就经常出现定义和概念的判断错误的现象;现在都在提倡高效课堂,但是为了增加课堂容量,教师往往注重自己一个人总是在滔滔不绝的讲,留给学生思考的时间太少,学生的思维能力没有得到有效的引导训练,导致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下降;如果仅仅局限与对化学概念和原理的生硬讲解,一方面让学生感觉到化学离生活很远,另一方面导致学生对化学学习能力的下降。所以教师要科学地、合理地组织化学教学,正确认识学生的的知

识基础和能力层次,采用良好地教学方法,重视学生地观察,实验,思维等实践活动,实现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三维一体的课堂教学。

其次,对重点、难点要把握准确。在化学教学活动开始之前,首先要明确教学活动的方向和结果。例如这节课是要求学生学习动手能力强的实验还是要牢记一些知识。因此教学目标重点难点是教学活动中所采取的教学方式方法的依据,也是教学活动的中心和方向。但具体落实到课堂教学中,往往出现对重点的知识没有重点的讲,或是误将仅仅是“难点”的知识当成了“重点”讲。这种失衡直接导致教学效率和学生的学习效率的下降。

最后,师生的达标意识要强,达成度要高。对一些知识,教师不要自以为很容易,或者是满以为自己讲解的清晰到位,没有随时观察学生的反映,从而一笔带过,但学生的认知是需要一个过程,并不是马上就接受。所以我们要对重点进行反复的讲解,做到和学生随时交流。

二、对教学技能的反思

其一,讲授正确,语言规范简练。良好的语言功底对一名一线教师非常重要。教师的语言要规范简练,表达清晰,语气抑扬顿挫,充满热情和感染力,能“抓住”学生的注意力。

其二,板书精当,书写工整。教师上课所讲的每条重难点都要一一的板书,以便最后总结复查。

其三,教具的使用、实验操作熟练,规范。教师在上课之前应对教具和实验仪器功能了如指掌、操作规范得当,避免在演示时操作不熟练,

或是操作错误。在学生实验之前,教师自己一定要熟悉各种实验的要领、操作规范。只有通过自己的完美的课堂表现才会在学生心目中树立威望使学生仰慕老师,自然会更喜欢学习。

三、对教学方法的反思

第一,面向全体学生,兼顾两头。记得有人曾经说过这样的一句话“教师对好学生的感情是不需要培养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会有意无意地将太多的精力和荣誉给予成绩好的学生,教学的重心向成绩好的学生倾斜,将学习有困难的学生视为差生,对他们关注的太少,教师缺乏对他们的鼓励和帮助,所以教师要特别注意不要让所谓的差生成为被“遗忘的角落”。

第二,学生的参与意识强,主体作用明显,有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注重学法指导。中学阶段形成物理概念,一是在大量的物理现象的基础上归纳、总结出来的;其次是在已有的概念、规律的基础上通过演绎推理得到的。学生只有在积极参与教学活动,给他们以充分的动手、动口、动脑的时间,充分经历观察、分析、推理、综合等过程,才能完整地理解概念的内涵及其外延,全面地掌握规律的实质,与此同时学生的思维才能得到真正的锻炼,体现其学习的主体角色。所以,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改变以往那种讲解知识为主的传授者的角色,应努力成为一个善于倾听学生想法的聆听者。而在教学过程中,要想改变以往那种以教师为中心的传统观念就必须加强学生在教学这一师生双边活动中的主体参与。

第三,教学方式形式多样,恰当运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

率。现在学校有电子白板等先进的多媒体,所以我们要向有经验的老师学习,充分利用有效的资源,使学生的视觉,听觉等在课堂上得到充分发挥。例如:初三的课堂实在太噪了,但我发现,记他们朗读竟然会起到一定作用。这时候不想读书的人也跟着读,虽然他们并不知所读的是什么意思。我发现,人在课堂,而心不在课堂的学生为数不少,如何使这些掌握一点最为基本的知识呢?到底什么样的课堂安排才能使他们学到一点点东西?我觉得房校长做的很好每次课堂时时提问并进行表扬。才能触动他们的神经,使他们意识到要学点东西从而提高教学效率!

最后,在教学过程中应有意向学生渗透化学的常用研究方法和思想。学生如果对化学问题的研究方法有了一定的了解,将对化学知识领会的更加深刻,同时也学到了一些研究化学问题的思维方法,增强了学习能力。

第9篇:初三化学中考教学反思

中考后的教学反思

通过对2017年中考试卷的分析,在今后的化学教学过程中应注意以下几点:

1.注重基础知识,联系生活实际

中考重点始终是初中化学那些最基本、最核心的内容。坚实的化学基础知识,清晰的化学知识结构,是解决新问题的坚实基础,所以对化学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应准确把握,并扎扎实实地落实到位。在平时的教学中应注重基础知识和生活常识的联系,将化学知识回归到实际生产、日常生活中去,使学生能真正理解其原理,从而做到举一反三。

2.加强规范训练,提高书面表达能力

在教学中,我们应注意化学用语的规范书写,提高学生书面语言的科学性,减少不必要的失误。如:(1)化学式的规范书写。(2)化学方程式的配平,条件、状态的标注。(3)化学专有名词及仪器名称的书写。(4)计算题解题格式的规范性等。

3.重视实验教学

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主的基础自然科学,化学实验是化学学习活动的重要组成部分,同学们通过实验的操作和观察,激发学生兴趣,获得化学实验技能、启发思维、形成化学概念、巩固化学知识。同时对培养学生实事求是、严肃认真科学态度,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思维品质等都有非

常重要的意义。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应充分发挥实验的功能,该学生动手操作的,该学生探究的,该学生观察、推理归纳的都要放手让学生去完成,老师不能越俎代庖。

4.加强审题能力训练

很多同学对题目要求尚未明确就答题而导致失分,如最后两题为两选一,而许多同学没看清要求,两题全做,既增加了难度,又耽误了时间,直接影响了得分。还有部分同学对一些综合题感到无从下手。因此,在平时的教学中我们多应渗透这方面的训练。如在讲习题时,老师不要帮助读题,因为老师在读题时往往不经意就把题目的关键词通过语速、语调等反映出来了,要加强综合题的分解训练,一道综合题都是由若干个基础知识点拼接而成的,通过训练要让学生具备将综合题分解成基础知识点和从中提取有用信息的能力,如疱丁解牛一般,眼中是一头完整的牛,心中是一头被肢解后的牛。

二、我的复习做法

1.转变复习的观念,杜绝一张试卷一堂课。

把总复习当作一个系统工程,把单元复习、各个阶段的复习有机地结合起来,发挥系统整体的作用。复习做到专题化,专题复习系列化。加强复习训练的针对性。复习时做到“堂堂清”。在强化基础知识的同时,要在学生能力培养、方法指导上多下工夫,把每一道题目都作为训练能力、方法的载体。教学的目的不是让学生只会做题目,而是使学生学会举一反三,触类旁通,能联系实际,能解决新问题。复习时,留给

学生足够的自主探究、自主建构知识体系的时间和空间,使学生实实在在地成为学习的主人。

2.精选例题、习题、提高复习效率。

选编例题、习题是大面积提高教学质量的重要环节,选编“精、新、活、透”的习题,对于巩固所学知识,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和良好的解题习惯,发展学生的智力与创新思维能力具有重要的意义。例题有目标性,习题有针对性,才能提高复习的效率。在练习选择上做到三点:一是“围绕重点集中练,”就是结合所复习知识,围绕重点,及时练习巩固;二是“变换形式灵活练”,就是在所学知识的基础上变换形式,稍加难度,对学生进行发散性思维训练;三是“新旧结合综合练”,就是将新旧知识结合,加深理解,学会运用,将已有知识应用到新的问题情景中去。

在评讲习题时,要讲透彻,注重一题多解,一题多变,一题多展,让学生真正能弄明白这一道题。讲题前留给学生充裕的思考时间,不急于提示,培养学生独立思考的能力和习惯。教会学生把着重点放在如何审题、寻找突破口上,潜移默化地发展学生的解题能力。注重解题方法的指导不就题论题,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不正确的思路恰好是同学们的问题症结所在,教师恰好抓住症结,对症下药,这样的效果更好。

3.吃透《中考指南》的要求,把握复习的深度和广度

《中考指南》既是命题的依据,也是我们复习的依据,是最权威的信息资料,其它各种渠道获取的所谓信息都只能

作为参考,都必须依照《中考指南》进行取舍。认真研究《中考指南》,要通过研究《中考指南》和研究题型示例明确中考化学命题趋势,要严格依据《中考指南》准确把握复习内容的深度和广度。要与往年《中考指南》比较对照,对不作要求的内容要大胆放弃,对变化后的要求,要思考变化的原因并准确把握变化后的要求;还要注意研做《中考指南》后面的样题和题型示例,通过研做题例明确考试内容的能力要求是怎样通过试题来体现的,还可以进行怎样的变化都要认真思考。切忌选择一些需用特殊方法才能解答的试题来进行所谓的能力训练。

2017年5月

上一篇:大学意识形态工作总结下一篇:学校家长会教师发言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