乡镇两基工作总结材料

2023-04-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的流逝很快,我们在季节的变化中,也积累了众多工作佳绩。回首看不同阶段的工作,个人的业务水平也有着提升,为了更好的了解自身工作水平,可以为自己写一份工作总结。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乡镇两基工作总结材料》的相关内容,希望能给你带来帮助!

第1篇:乡镇两基工作总结材料

乡镇两基工作总结材料

一、基本概况

**镇位于迪庆州府香格里拉南面,地处玉龙、德钦、香格里拉、维西“鸡鸣四县”的结合部。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被人们誉为“灵性的香格里拉”。境内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纳西、傈僳、汉、彝等八种民族,其中主体民族藏族占总人口的40%。境内大部分民族信仰佛教,有着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

全镇辖七个村民委员会,1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55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4793人。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元,人均占有粮412公斤,本级财政总收入为万元。教育经费支出万元,财政对教育拨款万元。

XX——XX年年学年初,全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1所,其中村寄宿制完小7所,初小3所,一师一校教学点31个。截止XX年9月,全镇7—12周岁适龄儿童共有1517人,已入学人数为149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全镇13—15周岁适龄少年共有796人,初中在校生792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 %。青壮年文盲率%。小学专任教师92人,学历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28人,学历合格率100 %。

二、主要工作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确保“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历年来,**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把“两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并按照既定的实施方案,分期分步组织落实。每年组织召开两次以上全镇教育工作会议,镇党委、政府研究“普九”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布署“普九”攻坚的具体工

作。在职责清、任务明的前提下,我镇根据省、州、县“两基”规划目标的要求,结合全镇的实际,制定出台了《**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两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的“普九”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镇政府与各村委会、中心校与各村完小的“两基”工作双向目标责任书,以此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各部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抓“普九”工作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宣传、依法治教

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行为,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只有举全镇之力,充分组织和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才能打好“普九”攻坚战。加大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依法治教是做好“两基”工作的前提。为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全镇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学校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宣传

工具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在醒目的地方刷写永久性的“两基”宣传标语,让广大群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普九”工作的宣传入机关、进学校、到农户。村两委和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开学、新生报到之际,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师生大会、教职工大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法律责任规范政府机关、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行为,使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根本保障。

(三)采取措施、控辍保学

实施“普九”就是组织和动员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针对我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巩固难等一系列问题,我镇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每学年学生开学之前,对全镇各村、组的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进村入户的调查、核实;然后由所在村委会向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依法组织和动员送其子女入

学。其次是对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和辍学生进行家访,对家长进行动员、宣传《义务教育法》,耐心说服教育,增强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认识。三是采取强制措施,对拒不送子女入学和子女未完成规定年限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坚决不分配救济物资。许多村制定《村规民约》,采取多种手段千方百计让流失学生返校复读。四是党委、政府结合“云岭先锋”“保先教育”活动,先后有党政干部、机关党员及教师近百名与贫困学生进行“一助一”结对帮扶,同时还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全镇机关干部职工、教师共筹集资金元救助贫困学生。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柯那村共产党员和文政同志当选为村主任后,把自己年工资收入全额7080元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开展学校文体活动,表彰奖励该村“优秀学生”等,在当地传为佳话。五是依靠上级党委、政府、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普九”工作。昆明元亨物流有限公司、上海伟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州工商联、州扶

贫办、县公安局、人事局等许多部门通过开展“希望工程”、“挂钩扶贫”、“一助一”等多种形式进行帮扶和救助贫困学生,为我镇在校学生控辍保学、巩固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六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强调:“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决不许出现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伤害学生的自尊。决不许歧视学困生,若因学校或教师的原因造成学生流失的,追究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责任,并严格按校区的相关制度规定执行。

(四)筹措资金、改善条件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是实现“两基”目标的基本保障,是衡量是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部职工、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通过发动群众集资捐款、投工献料;通过实施国家“贫义工程”、“世行贷款”、“寄宿制学校改造”、

“希望工程”等项目之后,在**境内一幢幢学校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修建了一所所“花园式”的农村初级小学。如今的学校教育逐步形成了:“最新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最文明的场所是学校”的喜人景象。大多数村级完小都配齐了图书室、实验室、远程教育信息接受站,中心完小配备了微机室,开设了计算机课。

(五)建设队伍、提高素质

建设一支思想道德素质高、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我镇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实施“普九”的关键。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全校区教师队伍中组织开展学习马骅同志事迹,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教师依法执教、关心爱护学生的意识。并有组织地进行培训教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

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目前,我镇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也非常关心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每年的教师节,对全校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教师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全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管理出水平、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中心校是全镇学校教育的“火车头”,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学校内部各种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每学年中心校对各村校制定内部管理量化考评标准,签订目标协议,从六个方面即:①学校德育工作,②教育教学管理,③四率指标,④学校

后勤管理,⑤学校安全工作,⑥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等进行量化考评,考评工作由全镇各村校长一起参与、以巡回交叉检查的方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全县每学年度教学质量测查考评中,我校区的学生测评成绩均名列全县农村乡(镇)校区之首。狠抓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入学巩固提高”作为宗旨。其宗、**、巴珠等学校所开办的学生食堂,得到学生家长和当地百姓的称赞。

(七)、建立完善两基档案,认真搞好业务工作

认真建立完善“两基”资料,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完备、数据真实可靠、详实对口,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是中心校以及全体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镇的“两基”业务工作在省州县各级领导、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召开多次业务工作会议,培训业

务人员。每学年开学前校区全体教师分派到全镇120个村民小组,分工到人,责任到人,走村串户(3211户)进行登记《文化户口册》。在以村校为单位把关验收后,中心校抽调业务人员进行复核复查,严格按要求进行汇总,建立完善相关的表册,竭尽全力地做到不漏、不重、不虚、不假,表格清晰,书写要求工整规范。鉴于“两基”档案、各种表册数据的全面完整规范是一项十分复杂、工作量较大的基础性业务工作,迄今已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几番几复作了核实和查对。要说达到完整规范实在不容易,因此,今后我们还需更进一步认真做好“两基”业务工作,力求做到全面规范。

三、今后巩固“两基”成果的措施

实施义务教育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我镇今年的“两基”指标虽达到了验收标准,但仅仅只是达到现阶段扫盲和“普九”最基本的要求,今后的巩固和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宏伟的历史任务。因此,我们要紧

紧依靠上级党委、政府,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做好巩固提高工作:

1、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巩固“两基”成果作为实现全镇“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战略任务,摆在全镇各项事业的重中之重,摆在校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

2、继续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增强干部群众的执法意识和普及意识。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对贫困生继续采取救助措施,干部职工捐资助学、结对帮扶,学校认真做好“两免一补”等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办好**中学,确保我镇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十七周岁人口完学率逐年提高。

4、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有力地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强全镇中小学图书和实验室等

教学设施的配套建设。使之不断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在实现“两基”目标、巩固“普九”成果的进程中,逐步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5、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力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回顾**镇“两基”工作历程,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实现“两基”目标,仅仅是**镇教育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取得的成绩作为新起点,带领全镇广大教职员工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挑战、在创辉煌。

第2篇:乡镇两基工作总结材料

一、基本概况

**镇位于迪庆州府香格里拉南面,地处玉龙、德钦、香格里拉、维西“鸡鸣四县”的结合部。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被人们誉为“灵性的香格里拉”。境内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纳西、傈僳、汉、彝等八种民族,其中主体民族藏族占总人口的40%。境内大部分民族信仰佛教,有着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

全镇辖七个村民委员会,1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55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4793人。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元,人均占有粮412公斤,本级财政总收入为670.6万元。教育经费支出339.6万元,财政对教育拨款339.6万元。

XX——XX年年学年初,全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1所,其中村寄宿制完小7所,初小3所,一师一校教学点31个。截止XX年9月,全镇7—12周岁适龄儿童共有1517人,已入学人数为149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48%。全镇13—15周岁适龄少年共有796人,初中在校生792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49 %。青壮年文盲率1.3%。小学专任教师92人,学历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28人,学历合格率100 %。

二、主要工作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确保“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历年来,**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把“两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并按照既定的实施方案,分期分步组织落实。每年组织召开两次以上全镇教育工作会议,镇党委、政府研究“普九”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布署“普九”攻坚的具体工作。在职责清、任务明的前提下,我镇根据省、州、县“两基”规划目标的要求,结合全镇的实际,制定出台了《**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两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的“普九”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镇政府与各村委会、中心校与各村完小的“两基”工作双向目标责任书,以此作为考核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各部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抓“普九”工作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宣传、依法治教

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行为,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只有举全镇之力,充分组织和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才能打好“普九”攻坚战。加大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依法治教是做好“两基”工作的前提。为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全镇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学校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在醒目的地方刷写永久性的“两基”宣传标语,让广大群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普九”工作的宣传入机关、进学校、到农户。村两委和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开学、新生报到之际,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师生大会、教职工大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法律责任规范政府机关、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行为,使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根本保障。

(三)采取措施、控辍保学

实施“普九”就是组织和动员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针对我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巩固难等一系列问题,我镇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每学年学生开学之前,对全镇各村、组的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进村入户的调查、核实;然后由所在村委会向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依法组织和动员送其子女入学。其次是对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和辍学生进行家访,对家长进行动员、宣传《义务教育法》,耐心说服教育,增强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认识。三是采取强制措施,对拒不送子女入学和子女未完成规定年限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坚决不分配救济物资。许多村制定《村规民约》,采取多种手段千方百计让流失学生返校复读。四是党委、政府结合“云岭先锋”“保先教育”活动,先后有党政干部、机关党员及教师近百名与贫困学生进行“一助一”结对帮扶,同时还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全镇机关干部职工、教师共筹集资金26170.00元救助贫困学生。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柯那村共产党员和文政同志当选为村主任后,把自己年工资收入全额7080元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开展学校文体活动,表彰奖励该村“优秀学生”等,在当地传为佳话。五是依靠上级党委、政府、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普九”工作。昆明元亨物流有限公司、上海伟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州工商联、州扶贫办、县公安局、人事局等许多部门通过开展“希望工程”、“挂钩扶贫”、“一助一”等多种形式进行帮扶和救助贫困学生,为我镇在校学生控辍保学、巩固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六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强调:“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决不许出现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伤害学生的自尊。决不许歧视学困生,若因学校或教师的原因造成学生流失的,追究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责任,并严格按校区的相关制度规定执行。

(四)筹措资金、改善条件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是实现“两基”目标的基本保障,是衡量是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部职工、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通过发动群众集资捐款、投工献料;通过实施国家“贫义工程”、“世行贷款”、“寄宿制学校改造”、“希望工程”等项目之后,在**境内一幢幢学校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修建了一所所“花园式”的农村初级小学。如今的学校教育逐步形成了:“最新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最文明的场所是学校”的喜人景象。大多数村级完小都配齐了图书室、实验室、远程教育信息接受站,中心完小配备了微机室,开设了计算机课。

(五)建设队伍、提高素质

建设一支思想道德素质高、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我镇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实施“普九”的关键。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全校区教师队伍中组织开展学习马骅同志事迹,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教师依法执教、关心爱护学生的意识。并有组织地进行培训教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目前,我镇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也非常关心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每年的教师节,对全校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教师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全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六)、强化内部管理、提高办学水平

管理出水平、管理出质量、管理出效益。中心校是全镇学校教育的“火车头”,制定切实可行、行之有效的学校内部各种管理制度,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的根本保证。每学年中心校对各村校制定内部管理量化考评标准,签订目标协议,从六个方面即:①学校德育工作,②教育教学管理,③四率指标,④学校后勤管理,⑤学校安全工作,⑥社会对学校的评价等进行量化考评,考评工作由全镇各村校长一起参与、以巡回交叉检查的方式,相互学习、相互借鉴、取长补短,达到共同提高的目的。近几年来,学校教育教学质量有了明显提高,在全县每学教学质量测查考评中,我校区的学生测评成绩均名列全县农村乡(镇)校区之首。狠抓学校后勤管理工作,以“一切为了学生的入学巩固提高”作为宗旨。其宗、**、巴珠等学校所开办的学生食堂,得到学生家长和当地百姓的称赞。

(七)、建立完善两基档案,认真搞好业务工作

认真建立完善“两基”资料,做到各种资料齐全完备、数据真实可靠、详实对口,按时按质按量完成是中心校以及全体教师义不容辞的职责。**镇的“两基”业务工作在省州县各级领导、专家的帮助指导下,在镇党委、政府的统一部署下,召开多次业务工作会议,培训业务人员。每学年开学前校区全体教师分派到全镇120个村民小组,分工到人,责任到人,走村串户(3211户)进行登记《文化户口册》。在以村校为单位把关验收后,中心校抽调业务人员进行复核复查,严格按要求进行汇总,建立完善相关的表册,竭尽全力地做到不漏、不重、不虚、不假,表格清晰,书写要求工整规范。鉴于“两基”档案、各种表册数据的全面完整规范是一项十分复杂、工作量较大的基础性业务工作,迄今已由下而上、由上而下几番几复作了核实和查对。要说达到完整规范实在不容易,因此,今后我们还需更进一步认真做好“两基”业务工作,力求做到全面规范。

三、今后巩固“两基”成果的措施

实施义务教育是一个相当长的历史发展过程,我镇今年的“两基”指标虽达到了验收标准,但仅仅只是达到现阶段扫盲和“普九”最基本的要求,今后的巩固和提高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紧迫而又宏伟的历史任务。因此,我们要紧紧依靠上级党委、政府,依靠全社会的力量,全镇上下齐心协力,努力做好巩固提高工作:

1、进一步提高认识,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巩固“两基”成果作为实现全镇“十一五”规划目标的战略任务,摆在全镇各项事业的重中之重,摆在校区教育教学工作的重要议事日程,狠抓落实。

2、继续加大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力度和执行力度,增强干部群众的执法意识和普及意识。狠抓控辍保学工作,对贫困生继续采取救助措施,干部职工捐资助学、结对帮扶,学校认真做好“两免一补”等工作,确保适龄儿童、少年依法接受完成义务教育。

3、积极争取上级支持,努力办好**中学,确保我镇初中阶段学生入学率、巩固率,十七周岁人口完学率逐年提高。

4、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增加教育投入,有力地改善中小学的办学条件。加强全镇中小学图书和实验室等教学设施的配套建设。使之不断适应现代教育的需要。在实现“两基”目标、巩固“普九”成果的进程中,逐步体现教育的公平性。

5、进一步强化学校内部管理,狠抓师德师风建设,加强学校德育工作,营造良好的学校育人环境。转变教育观念,改进教学方法,有力地提高教学质量和办学水平。

回顾**镇“两基”工作历程,所取得的每一点成绩都离不开各级党委政府、教育主管部门和社会各界的关心和支持,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和全体教育工作者的艰辛努力。实现“两基”目标,仅仅是**镇教育迈出“万里长征的第一步”,我们的事业任重而道远。在今后的工作中,我们将以取得的成绩作为新起点,带领全镇广大教职员工以崭新的精神风貌,迎接挑战、在创辉煌。

第3篇:乡镇两基工作总结材料

一、基本概况

**镇位于迪庆州府香格里拉南面,地处玉龙、德钦、香格里拉、维西鸡鸣四县的结合部。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被人们誉为灵性的香格里拉。境内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纳西、傈僳、汉、彝等八种民族,其中主体民族藏族占总人口的40%。境内大部分民族信仰佛教,有着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

全镇辖七个村民委员会,1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55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4793人。2005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元,人均占有粮412公斤,本级财政总收入为670.6万元。教育经费支出339.6万元,财政对教育拨款339.6万元。

20062007年学年初,全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1所,其中村寄宿制完小7所,初小3所,一师一校教学点31个。截止2006年9月,全镇712周岁适龄儿童共有1517人,已入学人数为149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48%。全镇1315周岁适龄少年共有796人,初中在校生792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49 %。青壮年文盲率1.3%。小学专任教师92人,学历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28人,学历合格率100 %。

二、主要工作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确保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历年来,**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把两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并按照既定的实施方案,分期分步组织落实。每年组织召开两次以上全镇教育工作会议,镇党委、政府研究普九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布署普九攻坚的具体工作。在职责清、任务明的前提下,我镇根据省、州、县两基规划目标的要求,结合全镇的实际,制定出台了《**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两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的普九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镇政府与各村委会、中心校与各村完小的两基工作双向目标责任书,以此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各部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抓普九工作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宣传、依法治教

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行为,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只有举全镇之力,充分组织和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才能打好普九攻坚战。加大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依法治教是做好两基工作的前提。为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全镇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学校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在醒目的地方刷写永久性的两基宣传标语,让广大群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普九工作的宣传入机关、进学校、到农户。村两委和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开学、新生报到之际,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师生大会、教职工大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法律责任规范政府机关、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行为,使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根本保障。

(三)采取措施、控辍保学

实施普九就是组织和动员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针对我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巩固难等一系列问题,我镇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每学年学生开学之前,对全镇各村、组的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进村入户的调查、核实;然后由所在村委会向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依法组织和动员送其子女入学。其次是对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和辍学生进行家访,对家长进行动员、宣传《义务教育法》,耐心说服教育,增强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认识。三是采取强制措施,对拒不送子女入学和子女未完成规定年限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坚决不分配救济物资。许多村制定《村规民约》,采取多种手段千方百计让流失学生返校复读。四是党委、政府结合云岭先锋保先教育活动,先后有党政干部、机关党员及教师近百名与贫困学生进行一助一结对帮扶,同时还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全镇机关干部职工、教师共筹集资金26170.00元救助贫困学生。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柯那村共产党员和文政同志当选为村主任后,把自己年工资收入全额7080元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开展学校文体活动,表彰奖励该村优秀学生等,在当地传为佳话。五是依靠上级党委、政府、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普九工作。昆明元亨物流有限公司、上海伟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州工商联、州扶贫办、县公安局、人事局等许多部门通过开展希望工程、挂钩扶贫、一助一等多种形式进行帮扶和救助贫困学生,为我镇在校学生控辍保学、巩固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六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强调: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决不许出现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伤害学生的自尊。决不许歧视学困生,若因学校或教师的原因造成学生流失的,追究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责任,并严格按校区的相关制度规定执行。

(四)筹措资金、改善条件

多渠道筹措教育经费,努力改善办学条件是实现两基目标的基本保障,是衡量是否把教育摆在优先发展战略地位的一个重要标志。在上级党委、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镇党委、政府带领全镇干部职工、全体教育工作者和广大的人民群众,通过发动群众集资捐款、投工献料;通过实施国家贫义工程、世行贷款、寄宿制学校改造、希望工程等项目之后,在**境内一幢幢学校教学大楼拔地而起,修建了一所所花园式的农村初级小学。如今的学校教育逐步形成了:最新的建筑是校舍、最美的环境是校园、最文明的场所是学校的喜人景象。大多数村级完小都配齐了图书室、实验室、远程教育信息接受站,中心完小配备了微机室,开设了计算机课。

(五)建设队伍、提高素质

建设一支思想道德素质高、业务精良、结构合理、相对稳定的教师队伍是我镇教育事业发展的根本保证,也是实施普九的关键。为提高教师的职业道德水平、发扬爱岗敬业的精神;在全校区教师队伍中组织开展学习马骅同志事迹,进行社会主义荣辱观教育等活动。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教师法》、《义务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增强教师依法执教、关心爱护学生的意识。并有组织地进行培训教师,采取走出去、请进来和教师综合素质校本培训等多种形式,提高教师队伍的业务素质,不断改进教育教学方法。目前,我镇小学教师的学历合格率为100%,初中专任教师学历合格率达100 %。镇党委、政府十分重视教师队伍的建设,同时也非常关心全体教育工作者,在每年的教师节,对全校区教育教学工作做出突出贡献、取得优异成绩的学校、教师个人进行大张旗鼓的表彰,极大地激发了教师工作的积极性,为全镇教育事业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第4篇: 乡镇“新两基”汇报材料

篇一:小雅镇”新两基“工作汇报材料

小雅镇 “新两基”工作

汇报材料

“普九”以来,我镇认真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将教育工作纳入党委、政府重要工作日程,落实教育科学发展战略,切实履行教育职能,不断加大投入力度,以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目标,围绕巩固“两基”成果,加快农村学校布局调整和寄宿制学校建设步伐,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积极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进程,取得了初步成效。现将有关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小雅镇位于正安县城西南63公里。地处东经107°8′--11′,北纬28°15′--34′。东与和溪镇相接,西南和绥阳县为邻,西接庙塘镇木耳村,北连庙塘镇和桴焉乡。总面积162.17平方公里,最高黄沙岩海拔1837.8米,最低海拔竹园坝550米,镇政府所在地海拔600米,是一个由十岩十坝五垭装点的魅力乡镇。

全镇辖8个行政村,全镇总人口37686人;2015年农村人均纯收入达到7820元。全镇现有初级中学1所,完全小学7所,九年一贯制学校1所,其中寄宿制学校4所; 2015年秋小学在校学生1679人,在校初中学生961人。

二、加强组织领导,落实教育优先发展

我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工作,始终把教育工作摆在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先地位,切实保证经济社会发展规划时优 先安排教育发展。一是将义务教育均衡发

展纳入镇党委、政府政绩考核的范畴,通过下发文件,定期召开专题会议,与村委会、镇属相关部门签订教育工作目标责任书等,切实肩负起党委政府作为教育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坚持党政领导联系学校制度,主要领导经常深入学校,了解学校实际工作情况,对发现的问题和困难,有针对性地及时帮助解决;二是从实际出发,制定了《小雅镇义务教育发展规划》、《小雅镇党政领导联系学校责任制》和《控辍保学实施意见》等一系列制度和方案,形成了“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支教为荣”的良好教育氛围。

三、加大经费投入,促进教育均衡发展

(一)形成“三校一园”的教育格局

我镇根据镇域实情,科学规划中小学、幼儿园办学规模,形成了学校布局合理、能满足适龄儿童入学的校点布局。

(二)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1、强势推进学校硬件改造。镇党委政府高度重视学校办学条件改善工作,多次组织相关人员对学校办学条件进行摸查,现场办公,逐一落实扩容建设工作。近年来,多渠道筹措和争取教育项目资金2600余万元,实施了7间学校的教师公租房,5间学校的学生宿舍、10间学校的学生食堂等,中心小学教学楼和综合楼等项目已纳入2016年5月全面改薄计划,目前征地工作已全面完成。全镇中小学校园面积达到15479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达到43899平方米;其中教学及辅助用房面积16230平方米,生均教学及辅助用房面 积小学达5.2平方米,初中达5.8平方米;中小学体育运动场面积29448平方米,生均活动场所面积小学达10.56平方米,初中达12.13平方米。学校办学条件的明显改善,使我镇校园环境有了飞跃式的发展。

2、重视学校的设备设施建设。近年来,学校内部配套设施日趋完善,中小学有计划有步骤地推进了现代教育技术和实验教学仪器装备建设进程。目前,中小学教学仪器设备值255.28万元,生均教学仪器设备值小学达714.7元,初中达1407.7元;中小学拥有计算机206台,百名学生拥有计算机小学达到4.4台,初中达到13.7台;中小学共有图书60785册,小学生均17.2册,初中生均33.25册。中小学实现班班通多媒体教学学校2间。

四、坚持贯彻落实教育法规,“两基”成果不断巩固提高

贯彻落实《义务教育法》,保障适龄少年儿童接受九年义务教育,是各级政府的神圣职责,更是学校责无旁贷的义务。在工作中,我们加大对《义务教育法》的宣传力度,依法保障适龄儿童按时接受义务教育,落实“控辍保学”工作机制,有效巩固了我镇“两基”成果。全镇2015-2016学适龄儿童1753人,入学1739人,入学率99.2%;适龄少年1091人,进入初中就读1046人,尚在小学就读14人,适龄少年入学率97.16%。其中7—15岁残疾儿童6人,入学6人,入学率100%;达到法定入学年龄的女童全部入学,留守儿童等弱势群体就学权利得到了有效保障。

五、强化安全管理,着力构建平安校园

为确保校园及周边环境安全稳定,我镇制定了《校园安全和周边环境治理实施意见》,着力抓好学校安全工作。一是镇、村和学校均成立校园安全工作领导小组,制定了安全工作制度,逐级签订的安全责任书;二是积极组织相关职能部门对学校周边环境进行治理整顿,确保学校教学秩序不受外界干扰;三是每月至少对全镇中、小学校进行一次拉网式安全隐患排查,发现问题及时整改,消除隐患;四是聘请司法、公安等相关单位负责人担任学校法制副校长或法制辅导员,适时开展安全知识、法律法规等宣传教育活动,增强了学生的法制观念,促进了学校的安全稳定。

六、重视队伍建设,打造高素质教师团队

1、加强学校领导班子建设。我们知道:一个好班子可以带出一支好队伍的道理。为此,首先从学校干部队伍建设入手,狠抓学校班子建设。并多次推荐相关人员参加各类提高、研修培训,领导班子精干、务实、高效、廉洁。实现了学校领导班子德才兼备的目标。

2、加强师德师风建设。组织教师深入学习《义务教育法》、《教师法》、《中小学教师职业道德八不准》以及党和国家的方针政策等,让全镇教师树立了正确的人生观、教育观、价值观,增强了责任感、荣誉感,形成了“敬业、严谨、开拓、进取”的良好风气。

3、专业引领,促进教师业务素质不断提高。学校在打造高素质教师队伍的进程中,有效整合资源,通过组织教师 参加国培、指导教师撰写教学论文、开展教育技术培训等多形式多举措引领全镇教师业务水平的整体提高。目前,全镇有教职工213人,其中小学123人,初中90人;全镇专任教师200人,其中小学专任教师113人,在校学生1679人,师生比1:14.86;初中专任教师87人,在校学生961人,师生比1:11.05;小学专任教师专科以上学历96人,占84.96%,中师学历17人,学历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本科以上学历81人,专科学历6人,学历合格率100%。

七、创新教育管理,教育教学成果显著

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我镇中小学不断创新管理模

式。一是与时俱进,不断完善和修订学校制度和办学章程;二是以人为本,积极倡导人性化的管理;三是切实规范办学行为;四是深化教学改革,大面积提高教育教学质量。目前,我镇中小学各项工作均取得可喜成绩:中心小学食堂工作精细化管理走在全县前列,“和雅”特色校园文化的打造正有序实施,被评为正安县特色学校打造先进单位,2014年正安县教育系统综合目标考核中学获得一奖等,中心小学获二等奖等。2015年教育系统综合目标考核中心小学获得一奖等,中学获二等奖等。近三年来有叶东、骆锐、李永波、易军、冯泽帮等30余人被评为正安县优秀教师、优秀班主任及先进教育工作育等。 2016年5月6日

篇二:赤水市新两基汇报材料(长期镇) 巩固成果 提高水平

——长期镇“新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长期镇人民政府

(2016年4月)

尊敬的验收团各位领导、专家:

大家好!

根据会议安排,下面我就推进我镇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工作向各位领导、专家作汇报。

一、基本情况

长期镇位于赤水市东部中心位置,东与四川省合江县福宝镇相接,西与葫市镇相连,南与官渡镇接壤,北与长沙镇毗邻。208省道马合公路纵穿全境13公里,习水河如一道天堑将长期镇划为东西两岸。全镇地处半高山和高山地区,山高坡陡,沟壑纵横,地形地貌复杂,镇内最低海拔230米,最高海拔1368米,年日照率为28-30%,年均降雨量1300毫米,平均气温18.70C,地域面积117.43平方公里,其中耕地21286亩,森林9万余亩,有竹资源5.5万亩。森林覆盖率达80%,辖10个村1个社区,总人口2.83万人。

多年来,历届镇党委和政府高度重视教育发展,我镇学校先后获得如下荣誉:长期中学荣获2011年赤水市中考教学质量三等奖,2014年赤水市第八届中小学生运动会团体第四名,2014赤水市共青团考核三等奖,2015年赤水市首届中小学球类运动会羽毛球比赛团体第三名,2015年赤水市学校目标考核二等奖;长期小学荣获2011、2012赤水市教学质量一等奖,2013年赤水市教学质量二等奖,2014年赤水市教学质量三等奖,2015年赤水市学校目标 考核一等奖;长期幼儿园荣获2013赤水市综合评估二等奖,2014赤水市督导评估先进单位,2015年赤水市三八红旗集体 。

全镇所辖一间中学---长期中学 ,一间小学---长期小学,一个幼儿园—--长期幼儿园。长期小学为乡镇中心小学,现所辖完小2间,教学点4个。全镇现有在校学生2852人 ,其中幼儿园学生535人,小学学生1596人,中学学生721人 。全镇70个教学班,学前教育15班,小学40班,中学15班。全镇共有教职工175人,其中专任教师167人,学历合格率为99%;学前教育专任教师21人,学历合格率为100%。小学专任教师91人,学历合格率为95.6%;初中专任教师55人,学历合格率为100%

二、主要做法

(一)体现教育优先发展

扶贫必扶智,治贫先重教。办好教育不仅是给每个孩子创造,平等接受教育的机会,也是扎实推进教育精准扶贫,阻断贫困代际传递,帮助贫困家庭致富奔小康的长远之举。

1、坚持尊师重教,为教育事业发展提供坚和条件,为教师办了实事、解了难题。2012年由政府出面协调强保障。镇党委政府尊重教师、尊重人才,要为教师干事创业创造良好环境土地,修建了教师公租房70套,2450平方米,解决了异地教师的住宿问题,为教师安心工作提供了生活保障。每年教师节,评选优秀教师,营造了尊师重教的氛围。

2、地方政府高度重视“普及十五年教育”工作。在镇域经济非常紧张的情况下,多方筹集资金,优先满足教育教育,加快标准化 学校建设。学前教育承载着每个家庭望子成龙的希望。2012年新建了长期幼儿园,大幅提升软硬件建设水平,去年8月份还通过 验收,被评为二类幼儿园。长期中学新建了校门,美化了校园、添置了班班通设备、计算机、塑胶运动场。今年预计维修、更换“办公室的门窗”、美化教室、办公楼、修建长期小学标准化食堂。总体上讲,对我镇教育的投资是“逐年增加的”。

3、全面落实教育精准扶贫各项惠民政策,实现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资助全覆盖。近年来,筹措资金,资助家庭经济困难学生认真办好营养餐,保证学生吃饱吃好,营养餐补助标准从每生每天3元提高到4元,受益学生达2317名。

4、大力实施教师培养“十二五”规划,足额保障教师继续教育经费,抓好教师培训工作。进一步扩大“特岗计划”实施力度,2012年以来,向我镇补充了小学补充了16名特岗教师,初中补充了9名特岗教师。

(二)体现了学校均衡发展

1、办学条件明显改善

2011年以来投入学校建设资金1000多万元,新建幼儿园1620平方米,改扩建中学2000平方米,改扩建小学1200平方米。以融资租赁方式融资100多万元实施标准化建设,配备“班班通”设备37套,计算机180台,新建塑胶运动场5000平方米,标准化实验室4间。

2、普及程度进一步提高

普及十五年教育是我国的基本国策。我镇在教育局和各级党委的领导下,坚持以“确保所有小学毕业生入学,确保每一个初中学生毕业都升入高一级的学校”为原则,领导广大教师齐心协力,勤奋工作。一是学前教育基本普及,2015年全镇在园幼儿660人,学前三年入园率达到57.8%。二是九年义务教育进一步巩固提高。2015年小学入学率达到了100%,辍学率0.1%;初中入学率100%,辍学率 1.2%;初中毕业升学率达85%以上。

小学六年巩固率为 81.6%,初中三年巩固率为104.5%,义务教育阶段九年巩固率为83.6%。

3、教师队伍整体素质明显加强

一是教师数量不断充实,2011年以来补充教师50余名,平均每年补充教师10名。二是队伍结构不断改善。专任教师的学历合格率分别为幼儿园100%,小学95.6%,初中100%。教师职称结构合理。三是师德建设不断加强,人才素质不断提升。2015年有遵义市级优秀教师2人,赤水市级优秀教师21人;赤水市优秀班主任8人,赤水市优秀教育工作者1人,赤水市师德标兵1人;赤水名师 1 人;赤水市十大杰出青年1人;遵义市级骨干教师 1人,赤水市级骨干教师 4人 ,省培专家1人。

4、教学质量明显提升

一是小学毕业检测成绩名列前茅。2015年小学毕业检测获同类学校第2名,英语学科平均分获全市第1名。二是中考成绩稳步上升,升学率95%。

5、 办学水平明显提高 一是课堂教学改革成效显现。长期小学的目标教学法,长期中学的“266”课堂教学模式,基本形成了以“自主学习”为主线,以“小组学习”为主体,以“展示交流”为主导,自评他评结合的课堂教学改革方向。2011年长期中学承办了赤水市教研现场会。二是学校特色逐步显现。大课间活动、少年宫活动内容丰富多彩,确保了学生每天锻炼一小时。长期中学的幸福教育,长期小学的兰德教育已经融入课堂和校园文化建设中。

(三)体现学校特色发展

1、注重特色学校内涵发展

特色学校建设,是全面实施素质教育的需要,是学校发挥优势、开拓创新的有效载体。是学校是否可以持续发展的关键。 因此,为了深化课程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丰富办学内涵,提高办学品位与办学水平,加快特色学校建设步伐,切实做好创特色学校创建工作。

长期小学确定“养君子之兰,修君子之德”为我校特色学校创建的主题。我校本着“以德立校,全面育人”的办学理念,以“一切为了孩子,为了孩子一切”为办学宗旨。根据实际提炼出一训三风: 校风:识君子之兰 修君子之德

校训:自强不息 团结奋进

学风:善学乐学 德行高雅

教风:善教乐教 淡泊明志

围绕特色学校建设,长期小学开展了丰富多彩的德育活动:课篇三:两基工作汇报材料最新

两基工作汇报材料(最新) 夯实基础求发展 深化改革创佳绩

——盘县徐霞客小学“两基”工作情况汇报

近几年来,我校在上级有关部门的大力支持和县教育局的坚强领导下开展各方面工作,认真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深入贯彻全国第三次教育工作会议精神,认真落实国务院《关于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决定》,按照县委、县政府和县教育局的战略布署,切实做好“两基”工作,深化教育改革,努力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全面推进素质教育,全面育人。现将我校近几年来的工作汇报如下:

一、学校基本情况

徐霞客小学系盘县教育局三所直属小学之一,坐落于盘县城关镇南郊,与风景秀丽的碧云公园毗邻。学校于1991年为了解决原政府机关子女就近入学而创建,1993年9月1日开班,原名“碧云小学”,开班时更名为“盘县特区第二实验小学”,1994年8月又恢复为“盘县特区碧云小学”。1998年,中国徐霞客学术研讨会在盘县召开,为了弘扬徐霞客的爱国主义精神,由县人民政府将校名改为“盘县徐霞客小学”,并由原全国人大副委员长彭冲亲笔题写了校名。现有教职工 人,其中工人3人,中共党员10人,小学高级教师 人;有教学班15个,在校学生 人,其中小学班级13个,学生 人,幼儿班2个,学生人。学校占地6757平方米,现有建筑面积2862.12平方米,教学用房1818平方米,固定资产达250余万元。

二、主要工作情况。

(一)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1、开展教研教改,推进课堂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我校始终坚持“以改革求发展,向质量要办学效益”的学校管理理念,开展校本教研,出台校本教研制度,使教研教改工作制度化,走科研兴校的办学道路。

1994年,我校在全县率先进行了“三算”结合教学实验,在一至三年级的数学课中引入了珠心算教学,并培训了一批珠心算教师承担教学任务。我校的学生通过珠心算教学,智力得到了很大程度的开发,数学能力有较大的提高。在对我校毕业生的跟踪调查中发现,凡在我校接受过珠心算训练的学生,在中学数学成绩皆较为优秀。几年来,我校还培养出一批优秀的珠心算选手。学校多次受到市、县级教育行政部门的表彰、奖励。经过近10年的努力,珠心算教学已成为学校的办学特色之一。 XX年,在全国教育科学“十五”规划重点课题新课程理论与实践研究中,我校“脑功能开发实验研究”课题被列为子课题。 XX年春季,我校又在幼儿班中开展了幼儿快速识字的课题实验,让幼儿在不同的语境里认识汉字,积累语言文字材料,培养幼儿的识字兴趣。通过3年来的努力,现已初见成效。在我校就读的幼儿,大部分皆能在一学期内认识400个汉字,为幼儿在小学的各科学习中打下了基础,得到家长和社会各界的高度评价。

从XX起,我校在各年级实行长短课时制,满足了不同学科的实际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的需要。

第5篇:乡镇两基迎检汇报材料

莱溪乡2006年“两基”迎国检汇报材料

一、乡情简介

莱溪乡位于南丰县东北部、沧浪河东游,乡政府所在地距离县城5公里,全乡土地总面积83.38平方公里,耕地面积1.81万亩,种植南丰蜜桔3.3万亩;现有10个行政村、88个村小组,1.69万人,4099户。近年来,莱溪乡党委、政府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全乡经济社会发展,制定和实施了“蜜桔富乡、工业强乡、三产兴乡、为民稳乡”战略,培植发展了南丰蜜桔、蔬菜、水稻制种、瓜果、甲鱼养殖五大农业支柱产业,发展壮大了制砖、粮食加工、木制品加工、工艺品制作为主的四大工业产业。全乡呈现出经济持续快速发展,农民持续增收,社会治安稳定的良好局面。2006年,全乡农民人均纯收入达5560余元。

全乡现有小学4所,中学1所,小学现有4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1684人;中学有13个办学班,在校生755人。莱溪乡中心小学创建于1950年,中学创建于1952年,中小学都有50余年的教育教学历史。一直以来,我乡坚持把发展教育事业放在优先发展的位置,按照“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的要求,树立“坚定教育兴乡理念,努力打造教育强乡”目标,近些年来,在各级政府和教育主管部门的重视关怀下,莱溪乡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绩,办学条件全面改善,管理水平不断提高,素质教育较有特色,新课改全面实施,教育质量稳步上升,“两基”工作跃上了新台阶。1986年进行校园“六配套”建设,并通过省级检查验收;1995年通过了“两基”检查验收;2004年再次顺利通过省“两基”年检复查。2006年5月我乡迎接了省教育督导评估组的检查验收,莱溪乡快速、良好的发展状况获得了评估小组的充分肯定。

二、“两基”巩固提高基本情况

(一) 办学条件:

我乡小学校舍生均5.13平方米,初中生均5.42平方米,中小学图书生均分别达15.06册、10.36册以上,办公、生活用房、体育活动场,中小学已达国家要求标准。

(二) 师资水平:

全乡小学教师101人,初中55人,专任教师学历达标率小学为100%,初中为100%。全乡校长接受岗位培训率为100%。

(三) 义务教育程度:

三年中,适龄儿童总数分别为1571人、1524人、1409人,在校学生数分别为1833人、1711人、1684人,近三年小学适龄儿童入学率均为100%,适龄女童入学率为100%。初中阶段适龄少年总数各为922人、770人、780人,初中阶段在校适龄少年学生总数每年为607人、522人、477人,入学率分别占95.95%、114.95%、101.68%,辍学率分别为2.84%、0.96%、1.10%,

三年中,15周岁人口总数分别为440人、444人、429人, 15周岁人口中初等教育完成率为99.09%、99.32%、99.53%。 三年中,17周岁人口总数为406人、391人、440人, 17周岁人口中初级中等教育完成率为91.13%、95.14%、97.95%。

7—15周岁残疾儿童少年总数近三年均为为11人,入学率分别为60%、66.67%、66.67%。

(四) 教育经费:

近三年教育经费支出分别为232.46万元、247.42万元、303.65万元,人均教育经费总支出各占137.91元、147.39元、179.50元,教育总支出中财政拨款所占的比例为82.62%、82.44%、82.28%。近三年年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为678.07元、810.81元、1440.09元,初中分别为765.35元、982.42元、1179.70元。

(五) 教育质量:

三年来,全镇各级各类学校认真贯彻国家教育方针,开足课时,开齐课程,毕业年级合格率小学为98.5%、97.5%、99.6%,初中为34.5%、35.8%、31%,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小学为98.4%、98.3%、98.2%,初中为98.2%、99%、99%,学生体育合格率小学为96.7%、96.4%、96.3%,初中为97%、97%、98%。

(六) 扫盲后巩固提高工作:

“两基”达标后,青壮年非文盲人数为9303人,非文盲率达98.2%,“两基”达标后,全乡设有乡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所,村级农民文化技术学校10所,投入培训资金0. 99万元,共举办以适应本地经济发展特点为主要内容的乡村培训提高班180余期次,参加人数为2200余人(次),发展具有特色经济的示范户60余户。乡村农民文化技术(扫盲)学校办学条件逐步改善,基本做到了有教学场所,有教学基本设施,有学习计划、有管理制度,有图书资料。

三、“两基”工作措施及成果

近年来,在县委、县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在县教育行政部门的精心指导下,莱溪乡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乡战略,以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为目标,进一步巩固“两基”成果,全力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打造教育强乡。全乡教育综合实力不断增强,整体水平有新的提高。

第一,统一思想、超前规划,推动教育事业快速发展。

乡党委、乡政府始终认为,教育是事关现代化全局的基础性、先导性工程,没有教育的现代化也就没有农村的现代化;率先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发展经济、促进社会各项事业发展的迫切需要。基于这些考虑,乡党委、乡政府明确了“五个一”和“五个不动摇”的教育发展思路。

—— 所谓“五个一”,即明确一个目标,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加速推进教育现代化;抓住一条主线,以改革总揽教育工作全局,通过深化教育领域的系统改革,促进教育发展;服务一个宗旨,办人民满意的教育,为促进经济社会协调发展作贡献;坚持一个中心,历届乡党委、乡政府坚持把教育工作作为中心工作之一,持之以恒切实抓紧抓好;登上一个台阶,每届班子都要奋发有为,努力解决教育改革与发展中的阶段性重大问题,将教育发展水平推上一个新台阶。

—— 所谓“五个不动摇”,即坚持科教兴乡的战略不动摇,确保教育的优先发展和适度超前发展;坚持加快教育现代化进程目标不动摇;坚持改革与发展并重的工作策略不动摇,以改革促发展,实现教育的外延发展与内涵发展相统一,教育发展的规模、速度与质量、效益相统一;坚持均衡发展、协调发展的科学发展观不动摇;坚持以政府行为推动教育发展的主导动力不动摇,切实履行政府责任。

由于历届乡党委、政府思想统一,认识深刻,规划超前,从而富有成效地推动了莱溪教育事业的改革与发展,教育事业实现了三次提速提档,树立了三个里程碑。

—— 1986年至 1995年,全乡投入近50万元,用 10年时间普及了从小学至初中的九年义务教育。1995年我乡顺利通过省级 “两基”验收; 1996年,乡党委、乡政府提出建设“教育强乡”的目标; 1997年,莱溪被县教育局定为素质教育实验乡。实现了莱溪教育的第一次提速发展。

—— 1997年至 2003年,莱溪以深入实施素质教育为核心,以中小学教学网点布局调整为重点,实现了莱溪教育的第二次提速发展。1998年,乡党委、乡政府出台了《关于深入实施教育的若干意见》。同年,市教育局在莱溪中心小学召开艺术教育现场会,确定莱溪乡为抚州市实施素质教育试点乡。 —— 2003年至 2006年,乡党委、乡政府吹响“创建教育强乡”号角,莱溪教育现代化进程大大加快,实现了第三次提速发展。2003年,莱溪小学被市、县教育局定为校本教研实验试点学校;2003—2004年连续两年被县政府评为先进单位。 莱溪教育的三次提速发展,特别是以创建教育强乡为阶段性目标的第三次提速发展,将莱溪教育的发展水平提升到了新的历史高度,取得了以下几方面的成绩:

1、全乡教育蓬勃发展、协调发展。一是基础教育发达,普及程度高。学前三年教育普及率达50.19%,学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巩固率和毕业生升学率均达 100 %。学龄少年(不含还在小学就读和已经初中毕业因素)入学率为64.95%,初三年级保留率为107.6%,初三年级巩固率为123.8%,初中生辍学率控制在1.09%以内。二是农民文化技术学校快速发展,形成了基础教育、农民教育协调发展的良好格局。我乡的农技校在“两基”评估验收后,其领导小组未撤、工作人员不散、工作力度不减,2000年至今,我乡共举办以农业技术、法律知识、时事政治等内容的各类培训班与讲座50多期,6000余人次参加了培训和学习。通过农技校学习培训,广大农民增长了见识,学到了致富本领,如吴兴旺、刘小宁等近100名学员在农技校的培训下,纷纷发展南丰蜜桔、甲鱼养殖、粮食加工等产业,一举成了县、乡、村的致富带头人,帮助和带动500余人走上致富道路。

2、小学网点布局调整进一步得到优化,教育发展更趋均衡。从2001年至 2006年,全乡共投入配套资金50多万元,用于学校网点调整。撤并了6个村级小学,扩建和修缮了莱溪中心小学、杨梅坑小学、东方小学、莱溪中学校园。全乡中小学共扩大校园面积 300多亩,建筑面积超过3200平方米,一栋栋高大的新建教学楼拔地而起,成为莱溪教育一道道亮丽的风景线。

3、教育信息化建设进一步取得新突破,教育教学手段现代化程度有了较大提高。近 5年来,我乡共筹资投入 23万多元推进教育信息化建设,目前,我乡中心小学、中学均装备了计算机室,乡中学还建立了备课室。计算机生机比例由 2000年的100:1提高到目前的19.7:1;乡中学、中心小学都建立了局域网、接通了宽带网 。

4、教育教学质量上了新台阶,实现了教育发展速度、规模与质量、效益的统一。近年来,凡涉及教育质量的标志性项目,如小学生毕业检测、中考、中学生奥林匹克竞赛、中学生运动会、中小学生科技创新竞赛等,莱溪均处全县前三名之列。莱溪中学、莱溪中心小学连续三年被评为县教育目标管理先进单位。近年来,莱溪中、小学共获得市、县级“文明单位”、“安全合格单位”、“德育工作先进单位”等39项集体荣誉。莱溪中心小学在2002年11月,还成功地承办了抚州市农村艺术教育现场会;2004年7月,成功地承办南丰县校本教研工作现场会,大会的小结材料——“大兴教研之风,提高教育质量”,还报送参加省校本教研制度建设研讨会研讨,获得省教育专家们的高度肯定。

5、实施扶困助学工程进展顺利,贫困家庭子女读书问题得到妥善解决。多年来,我乡十分重视家庭经济困难学生的读书问题,把扶困助学当作一项重要的民心工程来抓,做到了党政主要领导亲自抓,班子成员共同抓,乡村干部配合抓的工作机制。乡、村干部纷纷带头向扶困助学基金捐款,还与贫困生结对子,勉励经济困难家庭子女自强不息,立志成才。 2004年,我乡在全县率先正式启动机制化、制度化的扶困助学工程,成立了由分管教育的副乡长任组长、分管民政的副乡长任副组长的莱溪乡扶困助学工作领导小组,形成了政府主导、社会参与、全乡统筹、分级资助的工作机制,对贫困学生大力进行救助。从 2004年起,我乡严格落实“两免一补”政策,大力发动各机关、企事业单位和社会各界人士积极捐款,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扶困助学活动。近年来,全乡共有 200多名中小学学生接受了各种形式的资助,实现了不让一个贫困家庭孩子辍学的目标。

6、保学控流工作落实到位,确保了适龄儿童少年全部入学。 为巩固“两基”成果,提高巩固率,结合乡情,我乡采取六项措施加强“保学控流”工作。

一是加强宣传。做好九年义务教育政策的宣传,将学校教学管理、学校的各项规章制度编印分发到学生家长手中。同时采取

宣传栏、广播等形式向社会各团体,广大民众呼吁,共同来关注少年儿童的成长,响应国策,支持教育。

二是沟通思想。向家长反映学生在校表现、学习等情况,征求家长意见,正确采纳家长对政府、学校的工作建议。

三是签订《保学控流协议》协议。乡政府到学校、学校与教师签订“保学控流”,政府、学校、教师与家长共同管理好学生,共同完成九年义务教育。

四是实行联系班责任制。每个乡领导班子成员和“两基”工作组人员联系一至两个班,严格依照乡党委、乡政府《关于建立义务教育“保学控流”制度的决定》的要求,督促所联系班的学校行政人员和班主任做好学生“保学控流”工作。做到措施到位,管理到位,责任到位。

五是实行分工合作工作制。劝返包保人员要对所“包保”对象情况了解,深入到位,分工合作,劝返到位。

六是实行责任追究制。因工作重视不够,工作责任心不强,控流工作成效不大影响“两基”工作的人员,不能参与各种评优、评先,不能晋职晋级,考核不合格。

第二,深化改革,突出重点,切实增强教育可持续发展的活力。

以改革促发展,一直是我乡教育工作的发展思路。近年来,我乡认真贯彻落实县政府教育经费统筹、教师工资统发、教师人事统管的方针政策,重点从办学体制、人事制度、教育教学三个方面进行了改革。 1.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形成公办、民办教育共同发展的新格局。在县教育局的统一部署下,我乡在确保义务教育由政府办学为主的前提下,大力支持发展民办教育,引导社会资金投入教育,积极探索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公民联办、私人办学等多种办学模式。制定了一系列推动社会力量办学的政策措施;积极扶持民办学校,按政策给予优惠。教育部门在业务指导、教师管理、质量评估、表彰奖励等方面,给予民办学校与公办学校一视同仁的待遇。目前,全乡有民办幼儿园 6所,吸纳3岁以下低龄儿童达200余人。

2.深化教育人事制度改革,建立激发干部教师干事创业的管理新机制。我乡在县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积极深化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建立人事管理新机制。 2003年,我们重点从用人机制、评价机制和分配机制三个方面,率先在全县进行了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取得良好的成效。 一是配合县教育主管部门建立了以聘用合同制为基础,能进能出、能上能下的用人机制,使教师由国家人变为单位人,打破了教师职务终身制和人才单位所有制。二是建立了教师工作绩效评价机制。制定了比较完整的评价方案,从职业道德、育人能力、工作绩效、教学风格与特色等四个方面,对教师进行全面、全程、客观、公正的评价。三是建立了多劳多得、优绩优酬的奖金分配机制。收入分配向优秀人才和关键岗位倾斜,教职工的奖金收入与岗位职责、工作业绩、实际贡献紧密挂钩。 人事制度改革,犹如一股源头活水注入了教师队伍,教师精神面貌焕然一新,责任心、紧迫感明显得到增强,工作的主动性、积极性、创造性得到大大提高。2003年底,县人大、县教育局来我乡调研后,对我乡中小学人事制度改革给予了充分肯定和高度评价,认为这是我县基础教育改革的一大突破。

3.深化教育教学改革,全面实施素质教育。

早在1998年,我乡就制定和实施了《关于在中小学全面推行素质教育的工作意见》,在推进教育现代化的过程中又明确提出,素质教育是教育现代化的核心内容和本质体现,要通过推进教育现代化来实施高水平的素质教育。我们重点从三方面积极深化教育教学改革:

一是坚持把德育工作放在首位。我乡认真贯彻落实《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未成年人思想道德建设的意见》,切实抓好学校教育主体工程、家庭教育启蒙工程。以开展弘扬“新时期莱溪人精神”活动为载体,加强爱国主义、集体主义、中华民族传统美德教育、法制教育和学生文明行为习惯养成教育。开展了感恩教育、青年志愿者行动等主题鲜明、针对性强、形式多样的活动,取得很好的效果。家庭教育方面,我乡建立健全家长委员会制度,开展“走近家庭,同育新人”百名教师家访活动,有效调动了家长关爱子女的自觉性和主动性,提高了家庭教育的质量。我乡还积极构建学校、家庭、社会三结合德育工作网络和机制。

二是着力解决中小学生课业负担过重的问题。多年来我乡做了大量工作:更新教育观念,从源头上“减负”;改革招生评价制度,从导向上“减负”;优化课堂结构、提高课堂教学效率,从提高效能上“减负”。我乡要求广大教育工作者统一思想认识,下大决心改变单靠加班加点、片面追求考试成绩和升学率的教学观念,全面追求素质教育的育人质量;由主要依靠拼时间、拼消耗提高质量转到深化改革、借助教育科研提高质量的正确轨道,并采取严格的“减负”措施,切实减轻中小学生的过重负担。我乡还建立健全了中小学“减负”保障机制,明确各方责任,加强监督检查,确保减负措施真正落到实处。这项工作,受到了县教育局和来我乡视察的县人大代表、县政协委员的充分肯定。

三是大力推进课程改革。课程改革是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工程,国家新课程改革启动后,莱溪被定为全县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实验乡,所有中小学一次性全面铺开。为了扎实、有效地推进课程改革,我乡以“积极稳妥,既符合规范又有莱溪特色”为工作的基本原则,切实做到了“三到位”,即经费到位,从2003年到2005年全乡共投入经费9万多元,用于补贴中小学课改培训和实验;培训到位,全乡教师全部先培训后上岗和上岗后再培训;实验到位,扎实而有成效地推进校本教研工作,实事求是地验证课程标准、教材建设的实际成效。三年来,我乡共发现了80多个课改中的具体问题,提出了 30多条改进建议。

第三,加大投入,多办实事,切实改善学校办学条件。 近年来,我乡狠抓学校硬件建设,努力改善全乡中小学的办学条件。2004年至今,全乡共筹集资金150余万元,用于改造和新建校舍、添置教学设备,其中:2003年,新建了黄满村小学、东方村小学、乡中学厨房;翻新了上井、九联村完小围墙;为杨梅希望小学添置彩电2台、CD机2台、图书2000余册。

2005年,新建了面积750平方米的中学教学楼;新建乡中心小学围墙及门楼;维修了上潺小学、石渠小学教学点校舍;加固维修了中学教学大楼;为乡中心完小添置图书1000余册;为乡中心完小新建了一所标准化冲水厕所;改造翻新后举小学教学楼。

2006年,新建了面积400多平方米的乡中心小学多功能教学楼;修缮了上井、西山、后举小学教学点校舍;再次为乡中小完小添购图书1000余册。

2007年翻新了乡中心小学教学楼、乡中学教学楼;筹集资金30余万元启动了占地面积3000余平米,建筑面积约1800平米的九联小学新校园建设工程;筹集配套资金20余万元更新了全乡中小学生的课桌凳。

四、今后工作方向

在乡党委、政府领导下,在教育主管部门的指导下,莱溪广大教育工作者为“两基”达标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但与上级领导的要求相比,与老百性对发展教育事业的期盼相比,还存在一些差距,主要表现在:一是对教育的重要性宣传有待加强。少数群众对学校实行素质教育的认识还不到位,极少数家长认为学校抓学生行为习惯的养成、搞唱歌跳舞活动纯粹是不学无术、浪费时间;也有少数家长对小学五年制改为六年制不理解、不支持;二是由于乡镇财政体制改革,乡村两级财力十分困难,对教育硬件建设投入相对偏少;三是由于经济发展不平衡带来的教育发展不平衡现象,仍一定程度的存在;四是教育教学质量有待进一步提高等等。

针对存在的问题,结合本乡实际,我们将以这次验收为新的动力,新的起点,思想不松,措施不丢,力度不减,常抓不懈,再接再厉,打好“两基”持久战。现将我们今后要做的几项工作列举如后,提醒全乡干部和教育工作者加倍重视,加倍努力。

1、坚持优先发展教育事业战略不动摇。百年大计,教育为本。教育是发展科学技术和培养人才的基础,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先导性、全局性作用,必须摆在优先发展的位置。面对新形势新任务,坚持教育优先发展,率先发展、加快发展、科学发展的方针不动摇,坚持政府主导、多元投入的方式不放松,紧紧瞄准建设教育强乡目标,着力兴办人民满意的教育。

2、加大教育投入。乡政府将通过争取国家对莱溪教育的投入和争取更多外援的多种途径,加大教育投入,努力改善办学条件。特别要增加对中学的投入,按照建设规划,把我乡真正建设成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的教育强乡。

3、努力促进农村教育平衡发展。以提高质量为核心,坚持规模、结构、质量、效益协调发展,加大中小学教育信息技术建设,完善现代远程教育,提高教育资源共享水平;建立健全贫困学生资助制度,保证贫困家庭学生完成学业;进一步优化资源配置,抓好流动人口子女义务教育、幼儿教育等特殊教育。

4、创建示范学校。按照乡党委、政府的长远目标,我乡中学、莱溪中心小学应建成高质量、高档次的学校,今后将增加两校的软、硬件建设,再通过2至4年的努力,把两校建设为县级乃至市级“示范学校”。

5、教育科研再上新台阶。莱溪要把教育科研工作进一步深化提高,要通过现有科研课题的研究,创出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有影响的教育教学模式。要尽快建立《莱溪教育》网站,利用现代化手段把莱溪教育推向全国。

6、积极投入新课改。随着新课改的全面铺开,莱溪乡将继续努力探索课改之路,挖掘教育教学资源,为深入教育改革、深入教育科研积累更多的经验。在素质教育、创新教育、探究性教学方面,要更加大胆地探索,努力把我们的下一代培养成有理想、有知识、有能力、有完美人格的社会主义建设者。

乘着“创强”的强劲东风,展望“十一五”教育发展的宏伟蓝图,莱溪人民将振奋精神,开拓进取,再创辉煌,朝着教育现代化的目标不断迈进。

第6篇:乡镇 两基 工作

乡镇 两基 工作一、基本概况

**镇位于迪庆州府香格里拉南面,地处玉龙、德钦、香格里拉、维西“鸡鸣四县”的结合部,乡镇 两基 工作。是一个美丽而神奇的地方,被人们誉为“灵性的香格里拉”。境内居住着以藏族为主的纳西、傈僳、汉、彝等八种民族,其中主体民族藏族占总人口的40%。境内大部分民族信仰佛教,有着悠久的藏传佛教文化。

全镇辖七个村民委员会,120个村民小组。总人口为15500多人,其中农业人口为14793人。XX年全镇农民人均纯收入1324元,人均占有粮412公斤,本级财政总收入为670.6万元。教育经费支出339.6万元,财政对教育拨款339.6万元。

XX——XX年年学年初,全镇共有初级中学1所,小学41所,其中村寄宿制完小7所,初小3所,一师一校教学点31个。截止XX年9月,全镇7—12周岁适龄儿童共有1517人,已入学人数为1494人,适龄儿童入学率为98.48%。全镇13—15周岁适龄少年共有796人,初中在校生792人,初中阶段毛入学率为99.49 %。青壮年文盲率1.3%。小学专任教师92人,学历合格率100%,初中专任教师28人,学历合格率100 %。

二、主要工作和体会

(一)加强领导,明确职责

为确保“两基”目标的如期实现,历年来,**镇党委、政府坚定不移地把“两基”工作摆在“重中之重”的位置,并按照既定的实施方案,分期分步组织落实。每年组织召开两次以上全镇教育工作会议,镇党委、政府研究“普九”工作面临的形势,安排布署“普九”攻坚的具体工作。在职责清、任务明的前提下,我镇根据盛州、县“两基”规划目标的要求,结合全镇的实际,制定出台了《**镇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实施方案》等文件,党委、政府及时调整充实了“两基”工作协调领导小组,成立了由镇党委书记为第一组长,镇长为组长的“普九”工作领导小组。签订了镇政府与各村委会、中心校与各村完小的“两基”工作双向目标责任书,以此作为年度考核的主要内容。形成了一级抓一级、各部门相互配合、齐心协力抓“普九”工作的良好格局。

(二)加大宣传、依法治教

实施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政府行为,同时需要全社会的关心支持,只有举全镇之力,充分组织和动员全体干部职工和广大群众参与、支持,才能打好“普九”攻坚战,工作总结《乡镇 两基 工作》。加大教育法规的宣传力度,依法治教是做好“两基”工作的前提。为了加大舆-论宣传力度,全镇各行各业、各级各类学校利用板报、宣传栏等宣传工具开展教育法律法规的宣传。同时在醒目的地方刷写永久性的“两基”宣传标语,让广大群众耳濡目染,潜移默化,使“普九”工作的宣传入机关、进学校、到农户。村两委和学校充分利用学生开学、新生报到之际,组织召开学生家长会、师生大会、教职工大会等形式,大力宣传实施普及义务教育的重要意义。法律责任规范政府机关、学校、家庭及社会各方面的行为,使少年儿童接受义务教育的权利得到根本保障。

(三)采取措施、控辍保学

实施“普九”就是组织和动员适龄儿童、少年接受国家法律规定的义务教育。针对我镇适龄儿童、少年入学、巩固难等一系列问题,我镇采取的措施是:首先在每学年学生开学之前,对全镇各村、组的适龄儿童、少年进行进村入户的调查、核实;然后由所在村委会向适龄儿童、少年的家长发放《义务教育入学通知书》,依法组织和动员送其子女入学。其次是对未入学的适龄儿童、少年和辍学生进行家访,对家长进行动员、宣传《义务教育法》,耐心说服教育,增强依法接受义务教育的认识。三是采取强制措施,对拒不送子女入学和子女未完成规定年限教育的家长或监护人坚决不分配救济物资。许多村制定《村规民约》,采取多种手段千方百计让流失学生返校复读。四是党委、政府结合“云岭先锋”“保先教育”活动,先后有党政干部、机关党员及教师近百名与贫困学生进行“一助一”结对帮扶,同时还组织开展捐资助学活动,全镇机关干部职工、教师共筹集资金26170.00元救助贫困学生。在此,值得一提的是柯那村共-产-党员和文政同志当选为村主任后,把自己年工资收入全额7080元全部用于资助贫困学生和开展学校文体活动,表彰奖励该村“优秀学生”等,在当地传为佳话。五是依靠上级党委、政府、全社会的力量推进“普九”工作。昆明元亨物流有限公司、上海伟隆机械设备有限公司、州工商联、州扶贫办、县公安局、人事局等许多部门通过开展“希望工程”、“挂钩扶贫”、“一助一”等多种形式进行帮扶和救助贫困学生,为我镇在校学生控辍保学、巩固提高起到了十分重要的作用。六是加强学校内部管理,注重师德师风建设,严禁教师体罚学生,强调:“严而有格”,“严而有度”,决不许出现教师的一句话或一个举动伤害学生的自尊。决不许歧视学困生,若因学校或教师的原因造成学生流失的,追究学校领导和教师的责任,并严格按校区的相关制度规定执行

上一篇:涉企四乱自查报告下一篇:教师代表发言开学典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