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风易俗工作计划

2022-03-2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时间如同白马过隙,我们总是在和过去告别,在新的征程中我们要做好计划,那么该如何书写计划才能发挥更大的价值呢?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移风易俗工作计划》,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一篇:移风易俗工作计划

移风易俗工作方案2

移风易俗活动实施方案【二】

为认真贯彻落实全国农村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经验交流会精神和中央领导同志批示精神,按照中央文明办《关于进一步做好农村移风易俗工作的方案》文件要求,经研究,决定在全市农村集中开展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切实推进乡风文明,引导广大群众养成勤俭节约、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不断提升城乡社会文明程度。现结合实际,制定如下实施方案:

一、指导思想

以培育和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根本,以推进乡风文明为目标,以“五美”乡村创建为载体,以移风易俗“六大行动”为抓手,突出党员干部带头、率先垂范,突出群众自觉、全面参与,突出各司其职、通力协作,突出机制保障、常抓不懈,加强民风家风乡风建设,形成崇尚文明、勤俭节约的良好风尚,为温州推进“三大转型”、建设“三个城市”提供良好的社会道德环境。

二、基本原则

(一)坚持先进引领。要把先进文化引领作为推动移风易俗工作的着力点,各级党委政府要切实履行好组织者、示范者、实践者的责任,深入挖掘和宣传倡导移风易俗的典型人物,总结推广先进经验,发挥典型引领作用,以点带面、推进工作。

(二)坚持问题导向。要深入基层,深入一线,切实摸清摸准当地不良风气的背景情况,把群众反映的突出问题找出来,对“移什么风”“易什么俗”要找准问题、抓住重点,有针对性的解决大操大办红白喜事、人情往来负担沉重以及非法宗教、黄赌毒等方面的问题,坚持对症下药。

(三)坚持群众主体。移风易俗具有群众性、纷繁性、普遍性和长期性等特点,深化移风易俗工作必须坚持走群众路线,依靠和发动群众,通过引导群众主动参与,实现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自我约束。要充分考虑群众的内心向往和意愿要求,落实为民惠民措施,把发动群众参与、凝聚群众实践、惠及群众生活落到实处。

(四)坚持因地制宜。要从各地实际情况出发,客观上要求做到“一村一策”。要注重针对性和可操作性,做到内容具体、措施量化,便于执行。在实施过程中,对行之有效的要继续深化持之以恒;与实际情况不相适应或相违背的,要及时予以完善。

三、目标要求

围绕实现农村环境美、人文美、风尚美、秩序美、创业美“五美乡村”目标,通过集中开展农村移风易俗工作,遏制农村红白喜事大操大办、奢侈浪费、盲目攀比的奢靡之风,杜绝巧立名目收礼敛财等增加群众负担的行为,打击非法宗教、打牌赌博等影响社会稳定的活动。倡导科学文明的生活理念,弘扬勤劳节俭的优良传统,形成节约光荣、铺张可耻的良好风尚,把群众的人情负担减下来,把农村的新风正气树起来,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使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在农村落细落小落地。

四、主要内容

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全市移风易俗工作的主要内容是以当前正在推进的“五美乡村”为载体,突出青山白化治理、“一约四会”建设等重点,扎实推进移风易俗“六大行动”:

(一)核心价值融入行动。结合农村特点,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系列活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落地生根、入脑入心。组织市委讲师团、市民宣讲团等队伍开展“价值观宣讲进基层”活动,开展菜单式、分众化宣讲。新闻媒体开设专题专栏,运用新闻报道、言论评论等形式,确保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每天见报见屏见网。深化“最美**人”主题活动,唱响《最美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24字”歌》,建立礼遇和帮扶“最美”人物机制,推动最美现象由“风景”变“风尚”,着力增强农民移风易俗的自觉性。以“讲文明、树新风”公益广告活动为载体,采用文化长廊、遵德守礼提示牌等农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大力宣传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使广大农民在耳濡目染中加深理解,内化于心、外化于行。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宣传教育融入到民间文化、地方戏曲、乡间小调、农村广场文化、网络文化作品中,融入到细纹刻纸、黄杨木雕、蓝夹缬、墙绘等文化表现形式里,在喜闻乐见、易记易行的生活娱乐中,潜移默化,润物无声。实施勤俭节约经典教育宣讲计划,挖掘和宣传中华哲理格言、民间典故俗语中包含的节俭养德之道,使人们在传统美德的熏陶中受到教育、得到提高。

(二)婚丧礼俗整治行动。实施“婚丧新办”倡导计划,倡导“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其他喜庆事宜不办”新风,倡导集体婚礼、旅游结婚等婚庆办理形式,倡导塔葬、树葬、海葬等生态殡葬模式,倡导乔迁、生日、升学等喜庆事宜不办的做法,教育引导农民群众破除低俗陋习,控制人情往来,抵制讲排场、摆阔气的歪风邪气。以“丧事简办”为目标,引导丧户简化治丧仪式,缩短治丧时间,控制花圈数量,巩固丧事简办成果,切实从根源上消除丧事大操大办和扰民现象。大力推进殡仪服务场所建设,制定相关丧事简办程序,提供规范化治丧、吊唁、守灵等殡仪服务,把群众家中办丧逐步引导到殡仪服务场所集中办丧。引导党员干部带头执行市委市政府《关于严格规范领导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的暂行规定》,带头抵制大操大办婚丧和奢侈浪费歪风,以良好党风促政风带民风。通过殡葬协会、老人协会、红白理事会等社会组织,深化殡葬礼数改革,形成农村丧事简办、厚养薄葬等殡葬文化氛围。 (三)殡葬改革民生行动。认真贯彻落实市委、市政府《关于推进殡葬改革 促进殡葬事业科学发展的意见》,加强青山白化整治,深化殡葬改革,形成绿色、生态、文明的殡葬新风。以“四边三化”为载体,通过私坟“禁新”、旧坟生态化改造,禁止在公路边、铁路边、河边、山边乱葬乱埋行为,推进青山白化整治。严格落实市级一月一巡查,县(市、区)级半月一巡查,乡(镇、街道)级十天一巡查的“禁新”巡查督查通报制度,对新建、扩建、迁建的各类坟墓一律予以拆除,恢复原有生态面貌,并按有关法规进行处理。按照“去除坟圈、坟背覆土、保留墓碑、整体绿化、自然生态”的标准,对旧坟进行生态化改造,去除坟墓硬化设施,或迁入政府建设的安置公墓安葬、就近迁入公益性和经营性公墓,或就地深埋处理,恢复山体生态原貌,实现坟墓土坟化、植被化、小型化、景观化。

以“节地殡葬”为抓手,全面推进资源节约、环境友好的节地生态葬法改革试点工作,力求从占地墓葬向由政府投资建设的公益性骨灰堂(楼、塔)转变,向从政府推行的树葬、花葬、壁葬、海葬、深埋、撒散等节地生态葬法转变,促进殡葬与生态建设融合。实行骨灰安放流向跟踪管理,从源头上制止滥葬乱埋,构建殡葬改革常态化管理机制。以“殡葬文化”为内容,创新殡葬文化教育实践载体,弘扬殡葬优秀传统文化,宣传以“爱惜生命、顺应自然、凝聚孝心、厚养薄葬、生态殡葬、文明祭祀”为主要内容的殡葬先进文化,倡导生态文明、绿色环保的丧葬新风,努力在全社会树立起文明、节俭、平安、依法的新型丧葬观。

(四)文化礼堂教化行动。以文化礼堂建设为契机,倡导文明高尚的生活方式和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让文化生根、使文明落地。从规划建设着眼,引导群众将农村现有的宗祠和庙、殿、宫等信仰场所与文化礼堂进行有效整合,使民间信仰、宗族姓氏文化传承与礼堂文化相融相合,从而达到破除封建迷信、弘扬先进文化、建设精神家园的目标。从活动内容着手,围绕“四时八节”和重大节庆,深化全民阅读,融入节庆民俗礼仪教育、家风祖训宣讲内容,开展绿色清明、端午龙舟等主题宣传教育活动,组织文艺骨干深入群众,挖掘温州浓厚的戏剧文化资源,创作编排具有温州特色的乡风乡俗和优秀传统文化题材的戏剧剧目和小品,在文化礼堂、文化中心展示展演,切实把文化礼堂打造成农民群众日常生活的交流中心、文化生活的服务中心和政治教育的学习中心,以惠民优势、文化优势、便捷优势吸引群众、集聚群众,引导群众参与健康向上的文化礼堂活动,远离封建迷信、黄赌毒等,弘扬文明新风。

从管理运行着力,发挥群众在文化礼堂长效管理、活动开展、评价评估三个环节中的主体作用,使群众成为文化礼堂建设的管理者、参与者和受惠者,使文化礼堂成为群众自愿、自主、自觉参与承办红白喜事的场所,引导群众办理红白喜事从高档酒店走向文化礼堂,使文化礼堂成为培育婚丧新风的学堂,实现节俭治家的平台。

(五)乡风评议推动行动。坚持在“督”“评”“传”上深化乡风评议,建立完善村规民约、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赌禁毒会、红白理事会等“一约四会”组织。红白理事会由群众推举德高望重、热心服务、公平公正、崇尚节俭、有一定礼仪特长的人士组成。红白理事会在广泛征求群众意见的基础上,完善制度保障,制定红白事的办理流程、标准要求,纳入村规民约公示上墙。发挥道德评议会作用,对村民婚丧事宜、孝敬老人、保护儿童、诚实守信等民间风气进行定期评议,引导群众遵守道德规范。大力推动民间道德设奖,广泛开展道德模范、最美人物和“好邻居”“好婆媳”等推荐评选活动,以身边典型引领农村新风文明。开展“我们的家风家训”活动,引导家家户户写家风、晒家训,立家规、传家训,讲家事、树家风,引导农民从家庭做起,改陋习、树新风。

(六)五美乡村创建行动。努力在“十三五”期间创成县级以上文明村镇50%以上,培育“五美乡村”示范村、精品村、先进村300个。推行“文明细胞”创建工程,深化“十星级”文明户、“五好家庭”创建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家庭细胞。深化孝文化村、善文化村、核心价值观示范村创建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文化细胞。深化学雷锋志愿服务活动,构建文明村镇创建的道德细胞,形成以孝养德、以俭养德,互帮互助、相亲相爱、邻里守望的良好社会风尚。实施“五美乡村”创建工程,围绕环境美、风尚美、人文美、秩序美、创业美,推进五美乡村“十个一”创建,切实提升农村文明水平。推行“双千结对”工程,充分发挥各级文明单位在文明创建、文明风尚方面的优势,引导结对双方在思想观念、移风易俗等方面的共建共育共享,把解决物质贫困与改变行为陋习结合起来,形成以城带乡、文明共建的良好局面。(牵头单位:市文明办)

五、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精心组织。移风易俗工作是一项涉及全社会的系统工程,是一场攻坚战和持久战。为加强领导,成立以市委副书记钱三雄为组长,市委常委、宣传部长胡剑谨、副市长陈建明为副组长,市纪委(监察局)、市委办、市府办、市委组织部、市委宣传部、市委农办、市文明办、市教育局、市民宗局、市公安局、市民政局、市财政局、市国土资源局、市综合行政执法局、市交通运输局、市文广新局、市林业局、团市委、市妇联、温州日报报业集团、温州广电传媒集团等单位为成员的领导小组,领导小组办公室设在市文明办,市文明办主任兼任办公室主任,市委农办、市民政局分管领导兼任办公室副主任,指导全市开展此项工作。各地党委、政府要高度重视,成立相应的领导机构,切实把移风易俗作为当前加强农村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任务,组织力量深入调研,突出重点,精心部署,确保各项工作任务落实到位。

(二)明确职责,联动督查。要按照市文明委统一部署,既要强调主管部门牵头责任,又要强化各职能部门和县(市、区)、乡镇(街道)的主体作用发挥,明确工作职责,加强沟通协调。要强化“市、县、镇、村”四级联动,全面履行属地责任,制定具体的实施方案,采取召开动员会、现场会等形式有计划、有步骤地逐级组织实施。要加强过程督促指导,研究解决存在的难点问题,积极探索新的措施和方法,保质保量落实好移风易俗工作各项任务,确保工作有人抓、有人管。

(三)强化宣传,营造氛围。依托各类新闻媒体和各类宣传阵地,以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通过权威评论、专题节目、文艺汇演和发放宣传手册等方式,报道一批加强移风易俗、遏制农村陋习的经验做法,推出一批移风易俗的公益广告,典型示范,以点带面,推动移风易俗工作深入开展。要强化问题导向和效果导向,以解决当地村民群众普遍关心和关注的问题为突破口,让创建成果真正惠及农民群众,增强广大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自觉性和认同感,努力营造全社会共同关心、积极参与的良好局面。

(四)强化队伍,巩固成果。要进一步加强移风易俗工作队伍建设,使其综合素质和工作能力适应当前移风易俗工作新形势新要求,确保事有人干、责有人担。要加强殡葬改革执法队伍建设,强化执法检查,大力推行公正廉洁执法,坚持依法依规办事,努力提高服务质量,切实提高执法的公信力。要加强移风易俗宣教队伍建设,耐心细致地向群众做好移风易俗相关的政策、法规、规章制度的解释和宣传,让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有更全面和深刻的理解,引领广大干部群众更新思想观念、革除陈规陋习,逐步增强移风易俗自觉意识。要加强对婚丧礼俗中介机构建设,树立正确导向,强化行业监管和职业道德,探索建立婚丧从业人员资格准入制度,促使其规范运行和自治管理;对不规范的婚丧中介服务机构,相关职能部门要加强沟通协调,齐心协力开展综合整治,进一步巩固殡葬改革、婚丧新办等工作成果。

(五)完善机制,确保成效。各地要把移风易俗工作纳入党委政府考核指标,纳入各类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的测评体系,实行党员干部操办婚丧喜庆事宜报告制度,加大考核力度,对违反殡改规定、涉足封建迷信活动和婚丧活动大操大办的党员干部按照党纪、政纪严肃处理。积极探索移风易俗工作的领导机制、投入机制、教育机制和激励机制等长效机制建设,进一步加大政府对农村乡风文明建设的投入保障和政策支持力度,引导农民群众崇尚科学文化、破除不良陋习、培育文明风尚,促进我市移风易俗工作制度化、常态化。

第二篇:社区开展移风易俗工作

XX、XX社区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XX、X社区为XX城区仅有的两个回民社区。近年来婚丧喜庆事宜大操大办的现象愈演愈烈,“人情消费”持续攀升,形成攀比之风,加重了大家的经济负担,严重影响良好的社会风气。为抵制大操大办,在社区内树立勤俭节约的文明新风尚,XX、XX社区红白理事会积极行动。

1、结合少数民族实际,制定红白事俭办征求意见书。根据回族习俗的实际情况以及政府相关政策制定了红白事俭办征求意见书,包括:丧事严禁大破孝,除至亲外一律发礼拜帽、无常人后只做七日答谢街亲,以后四十日、百日、周年等做事一律在家,不请街亲等回族的俭办要求,以及汉族丧事禁止放炮等。

2、挨家挨户走访,征求意见,签订意见书。两个社区共13名两委干部全部出动,通过4天时间,走访了本社区内居民以及XX街、XX街、XX街、XX街、XX等社区的回民同胞共620户,最后617户同意意见书,同意率高达99.5%。新的意见书将于2018年正月初一开始实施。

3、运用多种形式宣传引导,营造新风尚。制作了10余块移风易俗公益广告展板,张贴在社区内的大街小巷;在支部摆放室内移动刊板,营造良好的社区氛围,引导居民节俭办事新风尚。

第三篇:小河庄村移风易俗工作总结

近年来,小河庄村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扎实开展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新风;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系列主题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主要做法是:

一、强化宣传,教育引导

小河庄村从扩大正面宣传教育入手,大力宣传移风易俗新风尚,着力营造婚事新办、丧事简办的社会氛围。利用农村文化农村广播、宣传栏等村民喜闻乐见的形式在全村深入宣传婚丧事大操大办的危害。通过召开党员干部大会、专题座谈会等形式给广大党员干部群众常打招呼、常敲警钟;及时对有婚丧事大操大办苗头的人员说服教育,进行正确引导。通过多种形式的宣传教育,使广大干部群众树立起正确的婚丧事办理观念,形成移风易俗的良好社会新风尚。

二、出台规定,规范行为

针对出现的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等现象,小河庄村两委先后多次召开专题会议,研究移风易俗工作的落实。村两委通过召开座谈会和征求意见会等形式,广泛征求村民的意见建议,从群众意见最大、反映最强烈的环节入手,在充分尊重传统民俗的基础上,针对存在的不同陋习,制定村规民约的具体条款和婚丧事具体规定,并通过召开村民代表大会进行充分酝酿讨论、表决通过。目前,我村制定了符合本村实际的《村规民约》,成立了红白理事会,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对婚丧喜事的宴请人数和桌数,违约处理方式等都做出了明确要求。由村党员干部或德高望重的人员担任红白理事会负责人,全面监督工作落实,逐步改变原先大操大办、讲排场、比阔气的不良风气。

三、党员带头,树立榜样

近年来,小河庄村通过村两委干部捐献工资、企业家捐款成立村级民生基金,每年组织60岁以上老人免费体检、免费旅游、每人每月领取鲜奶两箱,全村免费洗澡等十余项惠民活动。由村两委干部、互助会、驻外办共同出资100万元,采取一帮一模式,变输血为造血,通过在酒厂入股的形式,帮助100户纯农业户增收。另外,全村共托管土地2014亩,使农民增加双重收入,极大的增强了小河庄老百姓的荣誉感和获得感,前有领头雁,后有雁成行,党员干部的榜样作用对倡导移风易俗、树立文明新风起到了积极的促进作用。

第四篇:某某街街道办事处移风易俗工作汇报

某某街街道接到区委、区政府反馈的3月份移风易俗考核结果后,街道党工委、办事处正确对待、虚心接受,积极正视问题差距。4月 日,街道召开由科级干部、社区书记以及相关部门负责人参加的移风易俗专题研究会议,细化工作任务,明确工作职责,为进一步做好移风易俗工作奠定基础。

近期,街道针对移风易俗工作存在的问题,加大了工作力度,强化了工作措施,具体做了以下方面:

一是建机制。社区“两委”换届后,各社区通过居民代表会议,推选出了威望较高、乐于为群众服务的退休干部、退休教师、老党员等组成的红白理事会,理事会对本社区红白事实施全过程监督,指导红白事事主按照标准和程序办理。近期,社区召开了红白理事会议、“两委”会议、党员群众代表会议等40余次,商讨研究制定符合本社区实际的《婚事新办模式》、《丧事简办模式》、《红白理事会章程》等,使社区居民办理婚丧事宜有章可循。

二是重宣传。进一步加大移风易俗宣传教育力度、创新宣传教育方式,在居委会附近和人员密集场所设立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栏、张贴移风易俗宣传画、发放《全区移风易俗倡议书》和《社区移风易俗告知书》等多种宣传形式,自3月份全区移风易俗工作考核后,街道共设立移风易俗宣传教育栏20余处,张贴移风易俗宣传画20余份,张贴、发放《全区移风易俗倡议书》和《社区移风易俗告知书》10000余份,悬挂宣传条幅50余条,出动宣传车30余次。各社区还每天利用音箱、LED显示屏不间断播放《全区移风易俗倡议书》和《社区移风易俗告知书》,大力营造移风易俗宣传氛围。

三是促提升。社区与居民签订《移风易俗协议书》,切实提高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知晓率,引导社区居民以移风易俗、倡导文明新风为己任,坚持婚事新办、丧事简办,尤其辖区办理丧事,红白理事会积极靠上,第一时间介入劝导,做到早发现、早引导、早纠正,切实提高群众对移风易俗工作的满意度。4月份以来,红白理事会劝导拆除搭建在次干道上的灵棚1处,制止丧事大操大办苗头1起。

下一步,街道将按照区委、区政府和此次约谈会议精神要求,进一步加大移风易俗宣传力度和婚丧事项的稽查力度,确保移风易俗工作有新的更大的进步。

二〇一八年四月十九日

第五篇:黑石镇移风易俗工作开展情况

黑石镇共有11个行政村,2.3万人。近年来,镇党委政府以“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针,以《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为扶手,牢固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紧紧把握市委、市政府提出的建设“三个磐石”的总体要求,瞄准“建设乡风文明的社会主义新农村,让群众享受到现代文明”这一目标,始终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中的重要内容,坚持常抓不懈,放在心上,抓在手里,落实到行动中,深入扎实地开展了各种创建活动,取得了明显成效。

一、工作开展情况

(一)统一思想,提高认识,把移风易俗作为精神文明建设工作的重要内容来抓。随着我镇农村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民群众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的改善。但是由于受传统思想的影响,铺张浪费、封建迷信等一些不良习俗、落后传统也不同程度地存在和上演,婚丧嫁娶大操大办,“人情消费”愈演愈烈。特别是红白喜事、小孩满月、学生上学、服兵役等许多事情越办越隆重,越办越阔气,这主要是因为有部分群众存有攀比心理,互相讲排场、比阔气,这样的风气盛行不仅增加了广大群众的负担,同时也造成了巨大的浪费。因此,镇党委、政府以减轻农民的潜在负担、保持社会稳定为落脚点,统一思想、坚定信心,把抓好移风易俗工作列入了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作为密切党群干群关系、促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一件大事,摆上重要议事日程,进行专题研究,安排部署,明确提出了“反对陈规陋习,提倡文明健康生活方式;反对封建迷信活动,提倡科学进步;反对黄赌毒,提倡健康文明文化活动;反对大操大办,提倡节俭之风”的号召,迅速在全镇掀起了一股破旧俗、除陋习、树新风的高潮。

(二)强化措施,确保移风易俗工作落到实处

1、加强宣传教育,夯实思想基础。措施落实到不到位,搞好宣传是关键。因此,我们充分利用电子大屏幕、广播喇叭、宣传栏、张贴标语等形式进行广泛宣传。重点宣传了《人口与计划生育法》、《婚姻法》、《国务院殡葬管理条例》、《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等法律法规和市委、市政府的有关政策规定,发放了涵盖生活、道德、伦理的《磐石市公民道德三字经》。建设道德讲堂,以道德讲堂为阵地开展宣传和说教工作,并开展公益广告宣传活动,以此倡导社会文明新风。同时,我们不断加强文化阵地建设,建设了一批文化大院、文化休闲广场、文化站等室内外场所,给百姓创造了一个可玩而且舒心的生产生活环境,积极组织百姓参加扭秧歌、跳广场舞等丰富多彩的文化活动。

2、突出工作重点、集中开展治理。突出重点、集中治理是净化社会风气、树立文明新风最直接、最有效的手段。为此,镇党委政府根据实际制定了相应的规定,成立领导小组,每年都深入扎实地开展移风易俗专项治理行动。严格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及我镇制定的规定和措施,对违反政策规定的人和事,坚决予以打击处理,不徇私讲情,针对有群众举报的案件,坚决做到认真调查取证,一经查实,绝不手软。在严格管理控制的同时,又要做到对干部群众的思想教育做深入细致的思想教育,不压制、不激化,避免因简单粗暴而引起人为争端。特别是对红白事大操大办、封建迷信、黄赌毒等现象,我们组织公安、司法等部门进行了重点治理,建立检查台账,遏制住了各类社会丑恶现象,使移风易俗活动取得了看得见、摸得着、感受得到的实际效果。

3、加大资金投入,切实搞好服务。移风易俗工作直接面向广大干部群众,是一项 “民心工程”。所以,为了大力倡导移风易俗,我们坚持堵疏结合,在加大治理的同时,大力发展群众性文化体育事业,广泛开展文明乡镇建设、文明村屯建设、十星级文明户、磐石好人评选等活动,不断丰富群众的精神生活,用先进文化占领乡村的思想阵地。目前,全镇11个村都建立了文化大院,其中5个村还设立了占地1000平米左右的文化休闲广场,让群众文化活动有场地、有组织、有内容、有意义。2012年、2013年、2014年分别在自兴村、富太村和文化村投资建设了村部和广场,总投资达一百多万元。

二、存在的问题

1、在婚丧事务中,设置帐桌,悬挂礼单,借机敛财,办理婚丧事成了部分人发财致富的机会。

2、在婚丧事务中,仍然存在不少大摆宴席,雇佣响器、架鼓,唱大戏,使用铁炮、空气炮等,在镇区和农村使用高音喇叭放喜乐哀乐。严重影响了人民群众正常的生产生活秩序,干扰了人们正常的工作学习环境。

3、在婚丧事务中,旧的丧葬思想还没有根除,“入土为安”的思想依然存在,不少群众本来不愿意大操大办,但受相互攀比思想的影响,随波逐流。

三、建议和对策

1、出台符合实际的移风易俗工作细则,深入基层调研,根据上级的有关要求,找出适合我们自己的办法和路子,选准突破口,树立好的典型,以点带面,积极、扎实、稳妥地推动移风易俗工作向前发展。

2、在做好正面引导的同时,要抓几个反面的典型,对在移风易俗和殡葬改革工作中弄虚作假、蓄意违规、“以罚代化”、顶风而上的,要按照规定坚决处理和打击,不使他们存在任何侥幸心理。

3、应进一步搞好日常的稽查工作,自己的事情自己管,我们在争取上级政府及社会各界支持的同时,更应加大稽查力度,发挥其威慑作用,显示我们做好移风易俗殡葬改革工作的决心。完善举报制度,处理好举报案件,做到有报必查,查有结果。

第六篇:加强基层社会组织建设 大力推进移风易俗工作

—关于推进乡风文明建设的调研报告

为加快推进我县移风易俗和文明乡风建设,近期,县文明办通过电话访问、实地走访和面对面座谈等形式,随机走访了XXX街道XXX村、XXX街道XXX村、XXX镇XXX村和XXX镇XXX村4个村,就基层社会组织在推进移风易俗方面发挥的作用进行专题调研。现将调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我县乡风民俗的现况

近年来,在县委的坚强领导下,我县在推进农村移风易俗建设文明乡风方面取得了一定成绩,与当前新形势新要求相比,也存在有一些薄弱环节,具体表现在以下四个方面。

(一)结婚彩礼、婚宴方面相对理性。结婚购房购车一般根据双方家庭情况和子女工作情况,在县城买房一般付首付加装修在20多万,农村布置新房、购买家电等花费一般在3—5万。彩礼方面没有固定的标准,根据双方家庭条件而定,有10万,也有3—5万的,大部分结婚的彩礼都又回给女方当嫁妆了,“天价彩礼”现象极为少见。婚宴方面也没有固定形式,每桌300元左右和每桌400—500元的比较常见,规模也是根据双方亲友数量来定,有十几桌的,也有二三十桌的,婚宴上剩余的饭菜一般亲友们都会主动打包带走,很少有铺张浪费现象。

(二)丧事操办流程简化。经过多年火葬政策的推行,在走访的几个村庄里,白事的操办一般相对比较简单,没有过多的隆重仪式,也没有发现豪华葬礼的现象。

(三)赡养父母情况良好。在农村除了无儿无女的老人,大部分子女都能尽到赡养父母的义务,大部分身体健康的农村老人都会帮助子女分担家务和农活,个别子女在衣、食、住、行、医和情感交流方面对父母关心不够,这方面有待提高。

(四)人情随礼现象普遍。“满月酒”、生日宴、升学宴、乔迁宴、生病慰问礼、“接风宴”、“升迁宴”等“人情宴”现象普遍存在,礼金数额一般都是50元或100元,一般农户每年的随礼在1000—3000之间,礼金方面支出在家庭支出中占一定比例。

二、我县乡风文明建设中的突出问题

经调查发现,随着经济的发展,人们生活水平有了很大改善,思想认识也有了一定提高,但当前我县农村在婚丧嫁娶、养老孝老和人情随礼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有待进一步提升,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个别农村党员干部对移风易俗认识不足、重视不够,缺乏管理措施。有的党员干部从观念上没有带头转变,从行动上没有带头践行,对“大操大办风”“攀比风”等不正之风睁一只眼闭一只眼,认为习以为常,在农村没有树立“移风易俗、文明乡风”的鲜明导向,没有形成文明向上的新风尚。

(二)部分农民存在攀比现象。随着经济的快速发展,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有了很大改善,但受传统思想影响,部分农民在办婚礼的过程中存在大量燃放烟花爆竹和不文明“闹婚”现象,在白事的操办中存在火化后再土葬现象和大量烧纸钱、花圈、纸扎等不文明行为。

(三)乡规民约流于形式,乡风文明缺乏有力推手。我县农村“一约四会”(乡规民约、红白理事会、禁毒禁赌会、道德评议会、村民议事会)建设不够健全、不完善。个别村和社区即使制定了乡规民约,成立了红白喜事理事会,也仅仅是“写在纸上、挂在墙上、喊在嘴上”,大多流于形式,效果不尽人意,尚未发挥应有的作用。

三、基层社会组织在推动移风易俗方面的作用

(一)充分发挥农村基层党组织领导核心作用。加强对群众的教育引导。大力宣讲上级关于移风易俗、树立新风的政策措施,广泛开展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教育,弘扬中华传统美德,培养文明道德风尚。充分发挥村级组织活动场所、农民文化广场等宣传教育功能,以导向正确、内容健康,群众喜闻乐见的文化载体引导群众改陋习、树新风。进一步健全村级组织议事决策会议等制度,提高党员和村民参政议事能力,拓宽民主议事渠道,发动群众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服务,制止大操大办、盲目攀比等落后习惯。弘扬新风正气。大张旗鼓地宣传喜事新办、丧事简办、勤俭持家等文明新风。创新宣传方式,利用“两微一端”等新媒体,弘扬主旋律,传播正能量。

(二)充分发挥党员干部先锋模范作用。大力倡导健康向上的生活方式,带头破除陈规陋习,带头节俭办理婚丧嫁娶事宜,带头破除封建旧俗、不搞封建迷信活动。抓住党员在移风易俗方面发挥先锋模范作用这个关键,将移风易俗、倡树新风情况,作为硬性指标和重要内容。管住家人和亲属。要求党员干部注重家风建设,勤俭持家、文明治家,加强对家人和亲属的日常教育,让家人亲属在耳濡目染和潜移默化中,形成合理守规办理婚丧嫁娶等事宜的自觉意识。勇于同歪风邪气作斗争,对巧立名目收礼敛财等陈规陋俗,对人情往来跟风攀比等不良风气,敢于挺身而出,该批评的批评,该制止的制止,旗帜鲜明地抵制和斗争。

(三)充分发挥“一约四会”的积极作用。在全县262行政村建立完善“一约四会”,将移风易俗内容纳入村规民约,建立了红白理事会、村民议事会、道德评议会、禁毒禁赌会。同时,把“移风易俗”活动与“文明单位”“文明村镇”创建活动、“星级文明户”评选活动等结合起来,完善奖惩制度,对铺张浪费、封建迷信和赌博活动问题严重的参评单位和个人坚持“一票否决”。

(四)充分发挥文明志愿的引领作用。组织文明志愿者大力开展移风易俗主题宣传活动,倡导文明新风。在春节、清明、重阳等传统节日,开展双节期间移风易俗十五项活动、文明祭祀、孝老爱亲等主题活动,宣传新风正气,弘扬优秀传统文化,积极营造文明和谐新风正气的浓厚氛围。

(五)充分发挥示范村模范带头作用。结合美丽乡村建设,确定10个移风易俗示范村,将移风易俗内容融入各类文化活动中,充分利用村级文化阵地建设,教育广大农民摈弃陋习,自觉抵制铺张浪费、大操大办等不文明行为。同时,将移风易俗作为评选“十星级文明户”“好婆婆”“好媳妇”的重要依据,大力倡导崇德向善、勤俭办事、和谐相处等社会主义新风尚,使文明之风吹遍广大农村的角角落落,渗透到人们的心灵深处,为建设美丽乡村发挥良好的示范作用。

上一篇:依法治理工作要点下一篇:仪器室工作计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