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工工作与社区工作(精选7篇)
关键词: 社区工作 社区沟通工作 社区组织 社会工作者(社工)
一.案例分析
(一)案例背景:
近年来,随着城市居住格局和社区管理体制的变化,大量居民小区普遍实施物业管理,即由物业公司承担小区管理,按市场化运作。物业管理公司是指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按照国家法律规定,对城市住宅小区(包括其内的房屋、道路、公共设施、、环境等)进行有偿服务、有偿管理的专业性法人组织。物业管理公司的职责是:负责住宅小区内一切有关房地产开发、租赁、销售及售后服务,包括房屋保养、维修、住宅小区的清洁、绿化、管理和小区内的商业服务、治安维护等社会活动。【1】小区实行物业管理,是市场经济发展的必然产物,有利于提高城镇居民生活质量,便利居民生活。实践证明,这种市场化的城市社区管理形式符合城市化发展规律,总体上受到居民的欢迎和认可。
但是,另一方面,在具体管理过程中,物业管理公司和居民之间的矛盾也日益突出,成为许多社区中普遍存在的问题,由双方的矛盾引发的纠纷事件此起彼伏,频频被媒体所曝光。物业管理公司和居民之间的矛盾,具体情况千差万别,但有一点是共同的,就是双方缺乏沟通,许多矛盾和冲突都因此而来。
(二)案例回顾
以科苑社区为例
(三)总结分析
讨论此事件中社工介入社区沟通工作的必要性和成效
有鉴于此,下面着重讨论社区沟通工作与社工介入之间的关系,其中包括社区沟通工作概况,社工介入社区沟通工作的角色定位,针对社区沟通开展工作的社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专业社区沟通的工作实务、社工介入社区沟通工作的意义和前景等。
二.社区沟通工作与社工介入
(一)社区工作与社区沟通工作
社区工作是社会工作的一种,也是社会工作三大传统方法(个案工作、小组工作和社区工作)之一。社区工作作为“一项受薪工作人员所进行的工作,借以协助识别所面临的问题及机会,由居民共同作出实际决定,采取集体行为解决所面临的问题。居民将决定付诸行动时,社区工作者给与支持,以培养居民的能力及自我独立。”(布托Bhutto,《社区工作与社会工作》)同时,结合我国目前的情况来看,社区工作有广义和狭义之分。广义的社区工作是指在社区内发展的以提高社区福利、促进社区和社会协调发展的社会服务或社会管理。狭义的社区工作则是社区社会工作的简称,特指专业社会工作机构及社会工作者关于社区工作的的理论、方法、技能及其应用过程)。【2】或者简单地说是一种以社区为基础的社会工作方法,由专业社工本着助人的价值理念和专业技艺,与其所服务社区居民一起工作,推动与居民福利有关的社会行动的开展及社区方案的制定。职业从事社会工作的人,称为社会工作者,简称“社工”。因此社区工作通过社工的介入,旨在确定社区的问题与需求,发掘社区资源,动员和组织社区居民实现自助,互助和社区自治,化解社区矛盾和社区冲突,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从而促进社区整合与和谐发展。【3】
社区主要工作包括社区民主选举工作、社区民主决策工作、社区民主管理工作、社区民主监督工作、社区服务工作、社区治安工作、社区环境工作、社区医疗卫生工作、社区文体工作、社区社会保障工作、社区沟通工作、社区信息工作、社区行政管理工作、社区党建工作、社区财务工作。可见,社区沟通工作作为社区工作的一部分,是一项重要的内容和环节,社区沟通工作的好坏对社区工作顺利开展和进行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笔者认为,社区沟通工作是指社区社会工作者运用专业的理论知识和实践技巧在社区内开展的正确处理和协调社区内外各种关系,包括居民与居民、居民与社区组织、社区组织之间以及社区与社区等各方之间的关系,从而为社区创造良好的条件和环境,促进社区目标的实现而采用的一种介入手段和方法。这里顺便提一下,社区组织是指直接从事社区民主选举、民主决策民主管理、民主监督活动以实现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功能的各种组织的总称。具体包括四个类型:社区党组织、社区自治组织、社区中介组织、社区专业服务组织。上述案例中沟通方之一的物业管理公司就属于社区专业服务组织,该案例反应出正确处理居民与物业管理公司之间的关系也是是社区沟通工作的重要任务之一。
从上述定义中,我们也不难发现,社区沟通工作的主体应该是拥有和具备专业知识,接受过专门培训的专业社工。事实上,在就当前中国的具体情况来说,真正在从事着社区沟通工作都是非专业的社区工作人员,包括专职的居委会干部、社区服务人员等,也包括社区志愿者甚至包括民政部门、社会福利单位、街道有关主管部门的相关人员。由于缺乏专业理论知识和技能的支持,服务意识的淡薄以及长久以来所形成的官方行政色彩浓重的特点,致使社区工作人员在实际操作过程中,往往不能达到理想的沟通协调效果,沟通的质量和水平难以有效提高。
专业社会工作介入社区沟通工作的必要性、迫切性和现实性,已经是普遍的共识,这既是建设现代社会管理体制的新型社区发展模式的必然要求,也是提
升整个社会文明和社区服务水平的必由之路。
(二)社工介入社区沟通工作的角色定位
社区工作者作为工作在社区管理和建设第一线的专业社工队伍,他们所扮演的角色多种多样,有使能者、服务者、维权者、组织者、调解者、教育者等。作为使能者的社会工作者,主要任务是协助社区居民团结一致,通过有组织的方法来解决问题。作为服务者的社会工作者,主要任务是依托社区资源,运用社会资源,开展社会服务。作为维权者的社会工作者,主要任务是保证居民合法权益得到有效保护。作为组织者的社会工作者,主要任务是组织居民展开社区行动,形成共同的利益团体。作为调解者的社会工作者,主要任务是调解纠纷和冲突,避免冲突扩大。作为教育者的社会工作者,主要任务是向居民提供知识和信息以帮助居民正确认识人生观、世界观,并向居民传授一定的生活技能者,使居民提高自身素质,提升生活应变能力。
在社区沟通工作中,社工的角色定位主要有使能者,维权者,调解者三种。首先,在使能者的角色中,居民的努力是推动社区问题改善的关键,而社工的责任便是帮助社区居民能够实现社区问题的解决和达致社区的改变。使能者的沟通方式有两种:一是鼓励各方表达自己的利益诉求,尤其是处于弱势的居民,能提供机会使他们的感受给社区组织或相关部门认识。二是促进各方的交流和沟通,达成一致,共同致力于解决问题。其次,社工又是维权者。所谓维权者,就是社区权益维护者。作为一名专业的社区工作者,他应当是社区合法权益的维护者和社区利益的代言人,通过正当途径使社区和社区居民的合法权益得到维护。第三,作为社区工作者,他还要扮演调解者的角色。一旦纠纷事件发生,作为一名专业的社区工作者,他所扮演的并不是一个做法极端、煽情挑拨的维权斗士,而是积极主动调解纠纷和冲突,协调沟通矛盾双方,通过和平的方式避免事态的进一步扩大,从而有效地维护各方的合法利益。
在上述案例中。。。
(三)针对沟通工作的的社工应具备的基本素质
社工面对的是整个社区的居民,要求通过专业的技巧和方法对社区事务和人际关系进行有效有序的协调,使社区保持健康的状态和良性发展。因此社工必须经过专业培训,具有高度的社会责任心和荣誉感,具有务实求真的态度,并有判断事物的扎实知识基础和进行组织沟通的技巧。以下是应具备的素质:
(1)集体取向的以人为本的价值观
人的价值和尊严以及个人自由选择和自我实现的权利是社会工作包括社区沟通工作的核心价值。社工必须秉着这样的价值理念,相信人的平等权利和基本需求应当得到尊重和满足。但区别于个案沟通工作的是,社区沟通工作以“社区”为介入单位和对象,不是单纯地达到“个人增权”的目标,而是实现“集体增权”,集体取向因此比较明显。
在沟通中,平等观念显得尤为重要,人们不应当因为民族、性别、年龄、阶级以及相貌或能力而受到歧视,只有在平等的前提下,才能达到沟通的目的。就如此案中,居民和物业管理公司站在平等的地位,就比较容易达成共识。
同时,社工的“助人自助”也遵循着以人为本的价值观。“助人自助的价值是社会工作者的第一面旗帜。”(王思斌,1955)
(2)知识基础
社工的知识结构至少应当包括三个部分:第一,社区工作自身的理论体系和
实务模式。社区工作作为社会工作主要方法之一具有一套独特的工作原则、步骤和方法,社工必须首先了解自己的工作的特殊和特点,掌握基本的专业理论知识和技巧。第二,相关行为科学及社会科学的知识方法。在现代社会工作的专业化过程中,吸收了各种现代科学成果。从事社区沟通工作更需要掌握一些社会心理学、精神医学、文化人类学知识。第三,社区背景知识。较全面、深入了解社区结构、服务事业及公共或私人机构的功能特点,并熟悉社区居民生活习俗,从而容易介入社区,建立积极的社区内外关系。
(3)沟通技巧
社区沟通工作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社工能否取得社区成员的信任,与社区组织建立全面的合作关系。具备良好的沟通能力是社工的基本角色要求。社工既要与社区内外的组织机构打交道,也要与社区成员共同学习、讨论和工作。无论是工作伙伴之间的联合设计、协同服务,还是推动沟通双方的自助、互助和自觉,都需要社工发展或维持友好合作、群策群力,处理好各方面的关系。社工面对的工作对象的职位、年龄、性格、组织角色各式各样,因此社工要在理解“人”之社会重要性的前提下,遵循沟通与合作的原则,运用相应的知识技巧,建立信任关系。通过相互的沟通和合作,更加了解自己作为社区工作者所扮演的角色,最终为有成效的社区发展创造良好的人际关系氛围。
(4)职业伦理
涉及到社区沟通中所需要遵循的职业伦理包括服务取向、社会公义、人的尊严和价值、人际关系的重视、诚信等。(Rowena Fong,2000)
(四)社区沟通的工作实务
社区沟通的实务工作范围主要有以下几个:
(1)调解社区居民、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和纠纷
社区居民、家庭、邻里之间的矛盾和纠纷大多不具有根本性的相互冲突的性质,需要社工在深入了解矛盾和冲突的情况下采取灵活措施予以化解和引导。作为调解者的社工要灵活应用个案工作中的各种社会心理学知识和专业沟通技巧,倾听、分享和同感,深入分析和了解矛盾和纠纷的性质和涉及各方面的意见和要求,秉着公开、公平、公正的原则,引导矛盾双方达成妥协,摈弃前嫌。
(2)加强居民与社区组织之间的联系和沟通
首先,加强居民与社区党组织的联系,通过开展党员志愿活动,发挥党员的先锋模范带头作用,服务社区居民。党员志愿者深入社区、走进群众,加强情感交流,深入体恤社区民情,营造了良好的社区人际关系。
其次,鼓励居民社区参与社区自治,将意见和建议表达给社区自治组织,如社区居民代表大会,社区居民委员会等机构,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各种矛盾和纠纷的发生。
再次,引导居民参加群众性组织,直接开展自我教育、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约束活动,包括各类文化艺术体育团体、社区志愿者协、业主委员会、居民自治协会等。
最后,协调好居民与社区专业服务组织(物业管理组织、社区保安队、社区环卫站等)之间的关系,互相明确各自的权利和义务,提高服务质量和水平。
(3)促进社区组织之间的相互交流与合作
社区是个大家庭,这里不但有一个一个小家庭,还包括各类大大小小的社区组织,社区组织应各司其职,相互合作交流,为社区的建设和发展提供合力,共同致力于建设一个新型和谐社区。
(4)建立和邻里社区的友好关系
社区作为一个社会有机体,不是孤立的。在社区的对外沟通中,与邻里社区的友好合作尤为重要。这是专业社工在社区沟通工作中必须完成好的课题,也是建设和谐街道,和谐社会的一个重要保证。
另一方面,在开展社区沟通工作中,有针对性的专业技巧和方法是必不可少的,而这些技巧恰恰也是现在的社区工作人员所缺乏的。下面简要的阐述一下社区沟通工作的方法和技巧:
(1)分析技巧和规划制定
初到一个陌生的社区,社工面临的课题便是“如何去认识和分析社区?”,这是一项基础性的,系统性的工作。
对于社区的背景、社区居民及组织团体的关系与权力结构、社区问题和社区需要,社工可以采用文献分析法、参与式观察法、访问法和社区普查法等多种方法进行资料的收集工作。再进行系统的分析后制定出一份缜密的工作规划,这能够为社工按部就班的开展沟通工作提供指引。
(2)工作关系的建立和问题的介入
良好的社区沟通工作的开始是建立起社工包括个人和组织在内的社区的关系、联结。能否进入社区与各方建立紧密联系,是对社工的考验。而这种关系的建立需要掌握熟练的技巧。
首先有计划地和居民接触,可以采取正式或非正式的,一对一或一对多,通过讲话、访问、电话交流、电子媒介等不同形式。其次,其次与社区内各类组织和部门接触,分析组织间的交往关系和利益差别。最后,深入基层,介入问题事件,近距离地了解居民对该问题事件的心声。
(3)组织技巧
当矛盾出现时,社工要善于通过组织交流会、座谈会等形式的实际活动来帮助矛盾双方进行和平商议,解决纠纷冲突,力争把矛盾遏制在可以控制的范围。
在矛盾没有出现时,也必须以组织茶话会,联谊等活动时常联络社区中的各个利益主体,加强交流和合作,创造一个良好的社区氛围。
社工对于组织的各项活动的细节和流程必须有充分的计划和准备,同时也要在活动现场的灵活机动,缓和协调气氛,促进各方达成共识。
(五)社工介入社区沟通工作的意义和前景
参考文献:
【1】 徐勇、陈伟东《社区工作实务》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6
【2】 徐永祥主编、中国社会工作教育协会组编《社区工作》高等教育出版社
2004.1
从创新社会管理的角度看, 社会工作人才是现代社会管理与服务的重要力量, 在协调社会关系、预防和解决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公正等方面发挥着独特作用。但是, 长期以来我们过于强调社会工作的“社会服务”属性而忽视了其“社会管理”属性。例如, 国家人事部、民政部联合颁布的《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对于社会工作职业化的基本定位, 就是侧重于服务属性, 界定为“在社会服务机构中, 从事专门性社会服务的专业技术人才” (1) 。我们现行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目标和内容, 自然也是按此来设计和进行的。但随着中国社会建设的深入和我们对社会工作本土化认识的不断加深, 把中国社会工作者的工作领域限定为“专门性社会服务”已难以获得主流认同, 相反, 将中国社会工作者界定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人才, 其工作任务不仅有困难救助、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个人困境帮助, 还包括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任务, 如矛盾调处、权益维护等的观点, 已获得普遍的认同。 (2) 而这种新的认识, 反映的是执政党在社会管理领域执政理念的深刻变化, 它不仅符合我国以民政为主的社会工作传统和现实, 更是当前社会管理体制改革的必然要求, 是确保建设一支规模宏大、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目标得以实现的重大思想认识转变, 对社会工作专业教育的改革和发展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应当引起我们社会工作教育界的高度重视。
二、解纷维稳———社会管理体制改革背景下中国社会工作的新任务
从根本上讲, 中国社会工作人才所承担的任务不同于西方公民社会中的社会工作任务, 是由二者不同的历史文化传统和社会发展水平所决定的。中国社会工作人才需承担社会管理的历史使命, 是由中国社会长期深厚的小农思想、全社会谈薄的公民意识、较低的社会自组织程度等现实决定的。所以, 在中国社会建设的初级阶段, 中国社会工作者必须要承担许多西方社会工作者不必承担的任务, 而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政治大前提, 也注定了中国社会工作还要成为执政党开展群众工作、巩固执政基础、保持长治久安的重要措施和手段。这就是社会工作的中国化, 要求中国社会工作人才必须成为中国新型的社会管理人才。一方面从我党提出建设一支宏大的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出发点看, 是为了解决日益突出的社会问题, 化解矛盾, 维护稳定。另一方面党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的一系列方针, 将社会工作人才作为单独一类人才纳入党的人才战略规划, 并多次将社会工作人才队伍建设与创新社会管理, 加强社会建设, 以及党的群众工作路线等重大问题联系起来, 反复强调党对社会工作人才队伍的领导, 其提的高度、重视的程度、提出的措施等都远远超越了建设一支社会服务人才队伍的程度。所以, 将中国社会工作人才界定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工作的专门人才”, 并将其主要职能表述为“困难救助、矛盾调处、权益维护、心理辅导、行为矫治等”, 体现了党和政府对于中国式社会工作的新认识, 体现了政府要将从源头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工作纳入社会工作范畴的明确要求。对此, 高校社会工作教育必须作出积极的回应。
三、加强社会管理素质教育———社会工作教育对社会管理创新的回应
社会工作专业人才培养的目标和内容必须紧密结合中国的政治、文化和社会管理体制及发展变化, 因地制宜, 因时制宜, 将“矛盾调处、权益维护”等社会管理性要求落实到实处, 努力提高社工学生维护社会稳定, 化解矛盾纠纷的素质和能力。
为了实现这一教育目标, 我们认为, 我国的社会工作专业教育方向应该在西方社会工作专业理论和教育理论基础上有所拓展, 以实现本土行政性社会工作和西方专业性社会工作优势的有机融合, 使中国社会工作专业教育能有效适应社会管理体制变化对社会工作人才数量、素质的需求, 提升社会工作专业学生解决中国社会实际问题的能力。我们的主要措施是:第一, 适应社会需求确立社会管理专业方向。把社会工作专业分为社会管理和社会服务二个专业方向, 结合学校的行业、学科情况, 确立了各专业方向的发展重点。如我校在社会管理方向就侧重于以信访社工和调解社工为突破口, 探索社会工作方法与中国特色的社会管理方式的融合;在社会服务方向, 我校结合学校特点, 以企业社工和矫正社工为重点, 服务行业和社区。今后毕业生可实现专业分流, 其中信访社工主要服务于各级人大、政府等国家机关信访机构, 调解社工主要服务于各级各类调解机构, 企业社工主要服务于企业人事、工青妇等机构, 矫正社工主要在社区从事青少年矫正工作。第二, 在人才培养规格上要坚持“以德为先”。注重改进“两课”教育的实效性和针对性, 特别要加强公民意识教育, 强化社会主义职业伦理和党的领导的意识。例如我校社会工作专业由于开设了法学概论, 所以在思想品德课中就不进行法律基础部分的教学, 而将学时用于进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职业伦理与社会工作者道德修养的强化和深化。并通过社会实践等多种措施, 培养学生坚定的政治立场、强烈的社会责任感、良好的思想道德修养及专业伦理操守, 同时具备维护稳定、服务大局的意识和维护社会公正、扶危济困的信念与追求。第三, 在理论课程教学内容体系上, 增加社会管理基本知识特别是有关社会稳定、矛盾调处、权益维护方面的课程, 培养学生从事社会管理的基本素质, 包括应对危机和突发事件的基本素质。例如我校在新的人才培养方案中, 增设了社会管理学、信访与调解、员工关系管理、非政府组织管理、行政与诉讼法律、社会纠纷个案处理模拟训练、项目策划与设计模拟训练等全新的理论与实训课程, 来实现上述培养目标。第四, 拓展社会工作实践领域, 积极开拓调解、信访社会工作实践基地, 将社会工作专业实习从传统的社区、义工组织为主, 向党政机关和企事业单位拓展。同时, 基于专业内在的要求, 提高对本专业学生的社会实践要求, 将学生课余完成专门社会实践情况作为本专业学生毕业标准之一。如我校要求社工学生在修满学分的同时, 必须完成志愿服务、社会调查任务和“一对一结对实践”计划, 考核合格, 才能毕业。
参考文献
[1]参见《社会工作者职业水平评价暂行规定》第二条。
摘 要:本文通过分析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政策背景,总结了各地在购买社工服务实践工作中的经验,尤其关注了河北省在此项工作中的发展情况和存在的问题。
关键词: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社工机构;购买模式
在我国经济社会不断向前发展的大背景下,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作为一个新兴事物伴随着打造服务型政府、改善民生的步伐应运而生。作为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主要工作部署内容,民政部、财政部于2012年联合下发了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指导意见》,以促进各地开展此项工作。2013年9月26日,国务院办公厅发布的《关于政府向社会力量购买服务的指导意见》对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工作进行了总体部署。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再次强调指出要加大政府购买公共服务的力度。在政策指导下,我国地方政府在探索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现方式,社会工作机构与社会工作者提供社会工作专业服务实践等方面做出有益的尝试。去年8月河北省民政厅、财政厅也出台了《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然而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实践还未遍布整个中国大陆,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仍具备新兴特质,所以对其研究也正处于起步阶段。
一、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研究
(一)购买范围。据中新网报道,广东省政府采购范围已由单纯的货物类采购扩大到工程类和服务类采购,一些公益性强、关系民生的采购项目,如中小学免费教材等也纳入了政府采购范围,日益增多的民生项目成为政府采购规模扩大中的亮点。在上海,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已涉及社会救助、社区建设、统一战线、婚姻家庭、残障康复教育辅导、劳动关系、人口计生、信访维稳、应急处置等领域,服务对象包括老年人、残疾人、儿童、青少年、妇女、社区矫治对象、来沪人员等。
(二)购买模式。经过研究,从我国目前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践情况来看,已经形成两大类购买模式:购买岗位和购买项目。购买岗位就是购买方根据服务需求设置岗位,经过资格审核和竞争机制聘用符合岗位要求的社会工作者,而服务提供方不是独立法人而是自然人,买卖双方在合同的约束下,构成劳动契约关系;购买项目则是购买方根据社会需求形成购买计划,通过一定的购买程序,以合约管理方式向符合项目要求的民间组织或企业法人购买社会工作服务。
以这两大购买模式为基础,一些学者从不同角度做出了更深层的分析。陈小强就买卖双方之间的关系来分析,从试点情况来看,我国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模式主要有三类:一是形式性购买模式。即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方实际上是购买方在职能上的延伸,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方不是独立的决策主体,买卖双方不构成契约关系,因而只能是形式上购买。二是非竞争性购买模式。这种模式下的买卖双方是独立的法人主体,二者也形成契约关系,但社会工作服务的提供主要是委托方式进行的。这种模式借鉴了市场机制,但仍然缺少竞争和透明,社会工作服务买卖难以监控。三是竞争性购买模式。即合同双方是两个独立决策的主体、有明确的社会工作服务购买目标、有可选择性的竞争市场和公开的竞标程序等四个条件,从而实现政府通过招标的方式达到成本最小化、收益最大化的目的。政府通过竞争性购买的方式提供了多种社会工作服务。代曦从项目购买的实践中总结出三种模式:一是竞争性购买模式。二是谈判购买模式。三是协议委托模式,这是一种没有竞争的单一来源的谈判购买模式,服务购买方向唯一的服务提供方征求建议、协议价格并购买其服务。
应该说从目前的发展趋势来看,前文所提到的竞争性购买模式是最理想的模式,也是我国随着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工作进一步推行过程中应提倡和完善的模式。但是由于社工机构和购买社工服务在我国还属新兴事物,政府在购买服务的科学性设计、有效评估、信息公开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局限性,社工组织数量不足、专业能力差等因素也导致在现阶段还难以实现真正意义上的竞争性购买模式。
(三)购买流程。在各地探索购买流程的实践中,大多存在这样一个规律:内地欠发达地区向沿海发达地区学习,沿海发达地区向国外学习。在不断探索和创新中,以深圳为代表的沿海发达城市在推行政府购买工作时基本经历了四个阶段。
在计划阶段,政府和有关专家收集社会工作服务的需求信息,评估需求,按照需求指定购买计划并报财政预算,审核通过后报深圳市政府采购中心,准备招标。在招标阶段,既是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重要阶段,也是体现购买构成竞争性市场化的重要步骤。政府按照相关法律法规向社会公布招标要求,然后社会工作服务机构撰写标书,参加竞标。标书预审后,发标方针对符合开标要求的标书组织开标,在综合评标中得分最高者中标。最后民政局与中标机构签订书面合同,招标流程结束。实施阶段是指社工机构面对服务对象直接提供服务的过程。在这一过程中,社工服务机构根据合同约定的条款和服务方案向服务对象提供社会工作服务。在服务的实施过程中,民政部门对服务的开展情况、服务质量和效果以及资金的使用情况做出监管。评估阶段是指政府邀请第三方评估机构对服务实施过程、成效进行检查评价的阶段。
(四)资金问题。在资金问题上,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资金来源主要有税收收入或者非税收入。利用税收收入是各地较为普遍的做法,各级政府通过制定政策或者文件,将购买社工服务的资金纳入各级财政预算,方案制定和实施过程中财政部门起到统筹和监督的作用。二是利用非税收收入,包括行政事业性收费或者彩票公益金收入。笔者认为,经济基础是推进购买社工服务和促进社工机构发展的关键因素,经过对比研究发现,在经济发达地区,政府在民生方面的投入自然较大。相比之下的经济欠发达地区,政府还在抓GDP,无心也无力把购买服务纳入资金投入的重点工作,社工组织也还处于萌芽阶段,有的城市甚至没有一个有规模的社工机构,所以政府购买社工服务也就无从谈起。
二、河北省政府购买社工服务的现状和问题
根据2014年8月《关于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的实施意见》,河北省将在社会福利、社会救助、优抚安置等领域,面向妇女、儿童、青少年、老年人、残疾人等服务对象,组织开展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不仅包括为老年人、残疾人和优抚安置对象提供生活照料、精神慰藉、社会参与、代际沟通等服务,也包括城市流动人口社会融入计划,为城市流动人口提供生活扶助、就业援助、生计发展、权益维护等服务,帮助其尽快融入城市生活,实现城市户籍居民与外来经商务工人员和谐共处。此外,还实施了农村留守人员社会保护计划,帮助农村留守儿童、妇女和老年人缓解生活困难,构建完善的社会保护与支持网络。
河北省的政府购买社工服务工作仍处于起步阶段,所面临的问题也比较具有普遍性,主要有以下五个方面。首先是思想认识方面,社会和政府部门对社工服务的内涵和功能缺乏了解,宣传力度不够;其次在体制机制方面,表现在社工机构发育不健全和社会工作体系建设不健全;第三在资金方面,政府购买服务的资金投入不大,资金来源渠道单一;第四是人员方面,表现为社工人员专业水平不高,待遇低,流动性大等;最后是制度方面,主要问题是法律法规滞后。而针对这五大方面的问题,现有研究给出的解决思路也比较一致,一是要转变思想意识,加大宣传力度;二是主张试点先行,按照分步建设原则推进购买社工服务的工作;三是合理安排社会工作服务采购资金,拓宽融资渠道;四是加快推进社会工作及人才队伍建设;五是制定相关管理办法,采取灵活多样的购买方式。
参考文献:
[1] 陈小强,我国政府购买社会工作服务初探[J], 观点,2008(6)
来源: 103网校
医疗社工的出现最早可以追溯到第一次世界大战,当时残疾军人大批回乡,面临医疗、康复、就业、社会安置等诸多问题,医疗社会工作者应运而生。
1905年美国马塞诸塞州总医院卡伯特医生率先雇请了一位社会工作者,在医院创立“医院社会服务部”的专门机构。由于当时主要是以个人和家庭为服务对象,工作方法主要是个案工作,因此又被称为“医疗社会个案工作”,这是医疗社会工作的开端。
医务社会工作发展经历了以下几个阶段:
(1)从医师的附属到合作及相互教育。早期医院中的社会工作部门都是由医生作主管,而财力支持则多来自社会资源。美国麻州州立医院在1914年,社会工作部门成立近十年社会工作人员才获准进入病房,并只服务医师转介的病人。
(2)管理权转移至医院行政主管,由于机构逐渐负担医务社会工作人员的经费,社会工作部门的管理权逐渐转移至医院行政主管。
近年来,南湾街道内在册的吸毒人员人数每个月都在递增,且吸毒人员的年龄也是越来越小,所吸毒品种类也呈多样化发展的趋势。南湾街道内的禁毒工作变得迫在眉睫,党和国家对于龙岗区内的禁毒工作特别重视,并开始在南湾街道每个社区内设置禁毒社工,借此改善街道内的严峻形势。
南湾街道区域内大致情况:
南湾街道辖区面积25.06平方公里,现有人口29.17万,其中户籍人口2.4万,非户籍常住人口9.5万,流动人口17.27万。下辖12个社区,包括沙湾、南龙、宝岭、康乐4个纯居委社区,以及上李朗、下李朗、南岭村、丹竹头、沙塘布、吉厦、厦村、樟树布8个“村改居”社区。有规模的工业企业106家,有雅兰床褥、联创科技、金积嘉电子、兄弟高科技公司等国际、国内知名企业。辖区内由于人口主要组成部分是流动人口,因此在南湾街道内人员的流动性非常大,而且在企业打工的人员大多数文化程度不高,容易被感染成为吸毒对象。因此南湾街道内禁毒工作的开展难度比较大,对于街道内的禁毒社工要求比较高,需要一支高素质、强实力、专业化的禁毒社工队伍。
禁毒社工的含义:
“社工”,顾名思义,是“社会工作”的缩写,由英文“Social Work”直接翻译而来,19世纪末20世纪初,一些发达国家出现了以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群体解决其基本生存问题的职业活动。由于各国、各地区的经济社会结构不同,思考和解决问题的方法不同,因此对社会工作内涵的表述也有所不同。
联合国于1960年出版的《国家社会服务方案的发展》中指出,社会工作是协助个人及其社会环境,使其更好的相互适应的活动。《中国大百科全书•社会学卷》对社会工作的解释是:国家和社会解决并预防社会成员因缺乏社会生活适应能力,社会功能失调而产生的社会问题的一项专门事业和学科。可以说,社会工作是在一定的社会福利制度框架下,根据专业价值观念、运用专业方法帮助有困难的人或群体走出困境的职业活动;以遵循助人自助的价值理念,运用个案、小组、社区、行政等专业方法,以帮助机构和他人发挥自身的潜能,协调社会关系,解决和预防社会问题,促进社会发展为职业的专门工作者;是社会发展进程中不可缺少的社会调节机制。国家劳动和社会保障部已经正式颁布了社会工作者的职业标准,从而使我国“社工”走上了专业化、职业化的道路。
“禁毒社工”就是在政府禁毒部门的主导下,将社会工作的理念和方法应用于禁毒工作领域,由具有一定禁毒和社会工作的科学知识、方法和技能的社会工作者,对工作对象提供生活关心、戒毒康复帮教、就业指导、法律咨询服务和行为督促的一种工作过程,使他们彻底戒断毒瘾,回归社会。
禁毒社工在禁毒工作中的作用:
自2008年6月1日《禁毒法》实施后,充分体现了以人为本的戒毒理念。我们就拿吸毒人员来说,这类人往往有三种身份。第一种身份是违法者。法律规定吸毒是违法行为,只要吸毒,就会受到法律的处罚。第二种身份是受害者和害人者。在吸毒者中有相当一部分是由于对毒品的无知和好奇,被诱骗吸毒,他们是受害者;而成为吸毒者后,一些人为筹集毒资又引诱他人吸毒,最终成为害人者。第三种身份是病人。因为从医学的角度看,吸毒者是一种反复发作的脑疾病病人。吸毒成瘾后,人体的各种器官功能受到影响,机体吸收功能下降,各种疾病缠身,吸毒人群的平均寿命较正常人短10至15年,吸毒过量还会导致意外死亡。
一个人一旦吸毒成瘾,就意味着一个家庭从幸福坠落至痛苦深渊。纵有万贯家财,也要不了多久就会被吸毒者耗尽。吸毒者心态扭曲,丧失人格和理智,当毒瘾发作时,行为完全失控,闹得全家“鸡犬不宁”。所谓“一人吸毒,全家遭殃”。许多家庭因实在不堪重负,最后不得不忍痛放弃了自己不幸染上毒瘾的骨肉亲人。人间悲剧,莫过于此!
假如能拯救一个吸毒成瘾者,就是拯救了一个家庭。社会也就减少了一个不安定因素,多了一份和谐和稳定。现在整个社会已经形成良好的禁毒工作氛围,社工可以积极整合各种资源,形成合力,帮助他们回归社会。但这种工作,仅仅靠一般的投入是做不好的,必须要全身心去投入。
禁毒社工队伍的建设在于降低毒品复吸率、提升毒品戒断率、提高禁毒知识知晓率,加强吸毒人员的后续监管帮教工作,强化群众禁毒意识,促进社会的稳定发展。
作为禁毒社工的大概工作思路:
一、认真学习相关的精神的法律法规。
作为一名专业的禁毒社工,我们除了需要具备专业的社工技巧和知识之外,还需要学习《禁毒法》、《戒毒条例》及《吸毒检测程序规定》等法律法规,并领会精髓并运用到实践中。学习总社印发的工作制度和规章制度,做到人人入眼、入脑、入心。在社工队伍内部也需要互相学习并交流身边的成功案例和好的经验做法。
二、抓保障,与街道和社区形成密切的合作关系。作为一名专业的禁毒社工,我们的服务对象不仅仅是辖区内的吸毒人员,辖区内其他居民以及吸毒人员家属也是我们的服务对象,我们除了日常跟这些服务对象进行服务以外,更需要与街道和社区进行工作合作,将禁毒资源共享,互相为对方服务,使辖区内禁毒工作更为快速、有效的开展。
三、抓宣传,促进宣传形式多样化、宣传覆盖面普及化。
宣传发动时深化“无毒社区”创建动力所在,坚持把群众喜闻乐见的形式作为宣传的主载体,营造良好的舆论氛围。
大力宣传《禁毒法》,使《禁毒法》深入到千家万户。希望通过和各社区联合行动悬挂横幅,粘贴标语,发放宣传手册,极大地宣传《禁毒法》,使广大人民群众了解和掌握毒品的危害和禁毒有关知识,让群众远离毒品,珍爱生命。
方法多样、宣传到位,平时每月到社区进行宣传,希望通过总社及上级部门印发相关东西,分发到各社区人民群众手中,让群众更多的了解、认识到毒品的危害,有力的遏制了毒品的蔓延。在社区,可邀请市禁毒办相关同志讲解禁毒知识,可邀请相关人员学校、工厂以及人员密集的地方进行现身说法。
四、抓帮教,促进帮教工作规范化、人性化。
对吸毒人员进行社会化帮教。帮教小组始终坚持因人而异,因情试教,努力形成创建工作的特色,综合实际,使我们具体实行“讲三尽,强三基”。
1、对无业和蛇毒不深的帮教对象,采用“感化式”的帮教。从思想上帮助他们矫正心态,在生活上给予他们悉心关怀,做到“以情感人”。
2、对思想波动较大的帮教对象,采用动态式的帮教。经常上门走访教育,鼓励其树立戒毒信心,做到“以法育人”。
3、对正在戒毒所戒毒和劳教戒毒的吸毒人员,采用“超前式”的帮教,教育他们洗心革面,早日回归社会,做到“以案教人”。
禁毒社工队伍建设与发展
禁毒社工工作的难点在于他们的服务对象是社会特殊弱势群体,他们除了经济上的困难外,还因吸食毒品身心不健康而受到社会的歧视。如果他们不能有效地获得社会的认同与支持,无法体验到基本的归属感和安全感,以及生活与生存的境况恶劣,就会使大多数回归社会的吸毒人员处在复吸或隐性复吸与失控状态之中。因此,他们非常需要政府的关心和渴望社会的接纳。如何关心他们,帮助他们,整合社会资源为他们排忧解难,使他们回归社会,融入正常的社会生活,是社工的神圣职责。面对如此复杂严峻的毒品问题,面对当前社工制度、社工体系还不够完善的客观不利因素,该如何从自身做起,承担起怎样一份社会责任呢,我们可以从以下三个方面实践探索。
1、社工只有掌握禁毒知识,具有专业的社工理念和技能,才可以帮助吸戒毒人员克服“心瘾”。因此,社会工作者应该一刻也不放松自己的学习和知识的充实,要加强上岗素质培训。可重点学习《社会工作者》、《社会心理学》、《教育学》、《中华人民共和国禁毒法》、《禁毒社会工作》等相关书籍和相关法律和业务知识,努力获得更高级的《社会工作师证书》,从而逐步掌握挽救涉毒人员的金钥匙,灵活运用学到的知识,帮助吸戒毒人员纠正对毒品的不良认知,增强他们的法制观念,提高守法意识。
2、社工需要专业的技能,这有益于帮助吸毒人员进行戒断。最好能够能够学习心理学、教育学、医学、社会学等各方面的知识。对于吸毒人员而言,由于他们在生理上对毒品的依赖是容易戒断的,而心理上的依赖将是非常顽固的,是不容易戒掉的。如果我们的社工都具有专门的心理学知识和医学知识的话,就可以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医学的原理进行有针对性的帮教,这是其他的一般人所不能做到的。也可以说,让有心理学、医学知识的人员去帮助这些吸毒的特殊人员,是我们社会进步、工作思路开拓的一种具体的表现。
3、家庭是社会的细胞,平安家庭是和谐社会的基础,和谐社会更是家庭幸福的保障。吸毒者往往有这样那样的心理问题,他们的家庭也常常是有问题家庭,他们心理不成熟,没有建立良好的生活模式或生活习惯。他们不能正确、适当、健康地表达自己的愿望、情感、意志、思想、技能等。因此,家庭成员的态度会对他们产生重要影响。作为禁毒社会工作者要正确运用专业技巧帮助戒毒人员亲属对毒品成瘾的问题有一个全面科学的认识。即:充分认识到吸毒成瘾的严重性、顽固性、反复性;充分认识到控制和治愈这种疾病的长期性;充分认识到寻求专业机构帮助,进行预防复吸系统治疗的必要性。
总结
禁毒社工工作是一项专业性很强的工作,禁毒社工不仅担负禁毒政策和毒品预防知识的宣传教育任务,且要负责一定量的吸毒人员的帮教工作,帮助吸毒人员脱离毒瘾,过正常人的生活。
1、体现政府对吸毒人员的关心。禁毒社工作为政府关爱吸毒人员的桥梁与纽带,通过与吸毒人员面对面的零距离接触和服务,使生活窘迫的吸毒人员走出生活困境,帮助解决了生活低保,提供就业安置、心里咨询等服务。
2、吸毒人员得到有效监控管理。在社区戒毒(康复)对象服务实施过程中,坚持因人而异、因情施策,根据每人的家庭状况、毒瘾程度,施于不同的帮教方法,才能得到有效的监控管理,才能有效开展社区戒毒(康复)帮教工作,才能降低毒品复吸率、提升毒品戒断率。
1. 社区工作的界定
1.1 社区工作的理论概念
社区工作之所以能够在我国受到重视, 首先是得益于我国传统文化中潜藏的社区意识。在“家国同构”的格局下, “家”其实就是一个小的社区, 由此衍生而来的“族”就是更大范围的社区。虽然现代社会“族”意义已经弱化, 但是“家”仍然作为社会的单元继续存在着。那么, 现代社会又由什么样的组织来代替“族”呢?那就是现代意义上的“社区”。这个社区不仅是地域上的, 还可以是心理上的, 更加可以是文化上的。但是, 只要居民存在于社区之中, 就会产生于社区相关的问题。那么, 针对这样一些问题, 我们又该如何面对呢?那就需要社区工作。
社区工作的工作对象就是社区以及生活在社区内的居民。社区工作的工作原则在于让社区内的居民自觉, 自助。社区工作能够找到并满足社区需要, 解决社区问题, 培养居民对社区的认同感和归属感。
1.2 社区工作在我国的本土化操作
在这个问题上, 我想通过对一个现实运行的社区的具体观察来说明。
1.2.1 通过观察社区工作方式, 我认为社区居委会可以算是政府出资的准社会工作机构
首先, 社区居委会工作人员的工资和办公经费由镇政府负担 (除开居委会社会保障所的一名由区财政直接支付工资的工作人员) 。这表明居委会的经济主要来源于政府, 因而居委会的运行方式和处理社区问题时所站立场都带有官方性质。
其次, 社区居委会所面临的社区问题都是专业社区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指导下运用专业社区工作方法和技巧能够更好的解决的问题。这从问题对象上表明居委会带有社会工作机构的某些性质。
再次, 尽管社区面临的问题都可以运用非专业的手段来解决或处理。但是, 现在的社区工作者们大都不具备专业社区工作者所具备的专业价值观。一个很简单的例子就可以说明这一点, 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会以政府的行政命令行事, 而非考虑到社区居民的实际需求来开展社区服务, 社区建设和社区管理。
1.2.2 通过实际参加社区居委会工作, 我发现基层社区工作是专业社区工作者展现才华, 服务社会的大好舞台。
虽然居委会并非专业的社会工作机构, 但是它所面对的, 解决的问题 (老年人服务、社区环境保护、社区福利保障、社区公共建设、社区管理、社区矫正等) 都是专业社区工作者在专业价值观的指导下运用专业知识能够更好的解决的问题。
因而, 专业社区工作人员进入居委会以及专业社会工作机构的建立都会成为社区发展的趋势。
1.2.3 社区工作是一项严肃而专业的社会事业, 政府应当规范并严格执行社区工作准入制度并加强对现有社区工作者的培训力度。
从学历上看, 居委会的工作人员中, 只有两名具有法律本科学历, 其余都只有高中学历。
从进入程序上看, 居委会的工作人员除了党支部书记通过镇党委任命, 其他工作人员都是通过居民代表选举产生, 需要说明的是, 在选举产生的工作人员中, 大多都有政府背景。
从职业之资格来看, 居委会有一部分人取得了重庆市组织考试的社区工作者职业资格证书。
从这三个方面来看, 工作的能力层次还有待提高, 专业化水平也有待提升。但值得肯定的是, 已经有受过高等教育的工作者出现在社区工作的第一线。
通过以上的三点, 我们大致可以看到本土化的社区工作主要的优势在于凭借政府已然构建好的社会控制组织来对社区以及社会进行控制。并且在这样的控制组织中虽然有新鲜的血液的进入。但是在专业知识上的匮乏还是相当的严重。
2. 社区工作在社会控制体系中的功能发挥点
2.1 促进社区居民顺利表达需求的“社区参与”
在对社区观察的过程当中, 我还发现一个由社区居民主动反映的关于社区环境的社区问题:生活垃圾的随意倾倒, 日积月累, 形成一个垃圾山, 这种情况不仅导致社区环境被污染, 还加速了居民公共道德下降。
在整个的事件过程当中, 居民的利益受损处在于有人在居民过往的道路上倾倒垃圾, 从而影响了他们的生活环境。居民在面对利益受损, 并没有积极的联合起来, 而是听任这样的事情发展下去。在实在不能忍受的情况下, 有一些较为积极的居民向社区反映并希望尽快地解决。社区工作人员虽然在居民反映之前也有发现这样的情况, 但是并没有引起他们足够的重视。直到有居民向他们反映, 才开始筹划如何解决这个事情。对于大部分居民来说, 也没有一种社区参与的意识。而其, 居民并没有真正的体会到社区事务的解决在于社区居民的团结一致, 而不是各自为政, 互不关心。等到事情发展到比较严重的时候, 又将责任全部的推卸到社区工作者那里的作法是一种最大程度上破坏社区发展的行为。
通过这样一件事情, 我们可以发现, 如果社区工作能够做到居民利益顺利表达, 居民积极回应, 那么社会控制在社区这一层面实现应当是比较顺利的。
2.2 保障社区居民基本生存和发展需求的“社区服务”
社区服务也可以称为“社区服务工作”。社区服务作为一种社会性服务, 它具有多重属性。首先, 它应该具有服务的公共福利性, 也就是说政府在社区服务中将要扮演主导性的重要角色, 其中包括了“社区就业服务, 社区保障服务, 社区救助服务, 社区卫生和计划生育服务, 社区文化、教育、体育服务, 社区流动人口管理和服务, 社区安全服务和体现政府观念更新的‘一站式’服务”[2]。既然是公共的福利的, 那么政府提供的这些服务, 都是不因该收费或者只应收取成本费用的服务。其次, 它应该具有一定的地域范围。因为作为社区服务, 定义就是在社区的范围之内, 如果失去了社区这样一个及本的范围, 就不能够准确的定义服务的对象和服务的标准。再次, 社区服务还有互助性, 作为社区工作的一个重要工作内容, 其中也包含了社区工作助人自助的精神。在社区服务中就体现为居民之间, 居民与第三部门之间、企事业与居民之间的互助关系。
那么, 社会服务作为一种提供服务的方式又如何在社会控制当中发挥自身的作用呢?
从社区服务的福利性看, 社区服务孤有所托、老有所养、残有所扶、贫有所济、难有所帮, 在这样的一种情况下, 基本上消除了人们对社会的不满, 让社会的运行始终处于一种相对平和的状态。
从社区服务地域性来看, 社区作为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 社区的稳定对社会的稳定来说意义重大。社区服务的基本职能是互助互济, 协调关系, 转化消极因素, 缓解社会矛盾, , 稳定社会秩序, 为改革和现代化建设创造良好的社会条件和环境。我相信只要大部分社区如果都能实现良性运行, 那么整个社会的良性运行也就在情理之中。
3. 作为社会控制体系中的一部分所发挥的功能
社区工作是实现社会控制的平台, 承担多种社会控制手段能够在社区这一社会生活范围内更好的实现的作用
社会控制离不开强制, 或者说离不开刚性的“硬控制”, 同样, 社会控制也离不开柔性的“软控制”。“软控制”的基础是建立在社区居民在长期的共同生活中所形成的维系社区协调、良性发展的社区内部关系上。“软控制”主要是运用社区居民之间的帮助、关心、协作、支持等方式达到控制社会的目的。所以, 在社区工作方法中, 不管是对已然产生并显现的问题的处理, 还是对隐藏的问题的排查解决, 以及对违反社会规范而造成的社会失范行为的纠正与帮助, 都存在这一种社区内部的关系, 使得工作者以及工作对象都能够接受, 并通过这种关系更容易接近对方, 进而达到问题的结局和化解。
结语
社区工作与社会控制的结合, 个人认为最重要的意义就在于将社会控制的视角转换到了社区这样一个现代社会的基本单元, 并且将其中的居民视为社区的一分子。通过社区工作一系列的专业价值观来影响社区居民以及社区内的其他组织, 不断发展居民自身的能力, 促使人与社会的协调发展, 最终实现构建和谐社会的目的。
参考文献
[1]周沛.《社区工作中的社会支持网络构建及其意义》[J].社会科学研究, 2003年第6期:92—96.
一、通过集中服务的方式,进一步发挥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的作用,推进青少年事务,服务青少年发展。
2月27日,团、丰泽团区委、市青少年事务中心联合在丰泽新村举办首场青少年事务社会工作者进社区活动,吸引了上百民居民前来咨询。工作站分别派出拥有社会工作、社会学、教育学、心理学、法学等方面经验及专业知识的30多名社会工作者为现场咨询者达疑解惑,大家纷纷就如何正确关注青少年健康发展和如何培育青少年成长成才向专家团咨询。3月22日,团联合泉州电视台《新闻广角》栏目携手进丰泽社区,当天活动主要由青少年兴趣爱好和素质培养专家咨询、青少年健康成长专家咨询、青少年心理健康专家咨询、社区少年儿童才艺展示、社区小卫士在行动、希望工程〃青少年应急救助、志愿泉州共建和谐社区行动等7大子活动组成。帮助青少年认识自己了解自己,释疑解难、引导和帮助青少年养成科学的生活方式,通过心理健康宣传、心理测试游戏、心理咨询等方式帮助困惑家长及青少年解决心理问题,走出心理困惑,让孩子从“心”步入健康、快乐、智慧、和谐之路。
二、完善机制,定期召开专题工作会议。为了明确思路,
总结工作,提高工作质量,提升专业水平,规范管理制度。第一季度共召开工作会议3个:1月,共青团泉州宣传部召集事务中心专职社工以及社工站工作人员在工作站召开工作专题会议,总结去年工作,部署工作任务,分配每人的工作职责,为社工工作开展提供专题辅导,为工作站的建设提供决策参考;2月和3月都由团委宣传部陈涌副部长召开会议,了解工作站开展活动的准备情况,提出指导意见。
第二季度工作安排
一、成立“篮球协会”:工作站前的社区篮球场是爱好运动的青年聚集所,他们因为爱好自发组成固定或自由小队进行篮球比赛,工作站社区文化活动团准备组建“篮球协会”,通过定期或不定期地开展篮球友谊赛、组织观看“NBA季赛”等活动有效凝聚更多篮球青年;
二、在社区发放12355青少年事务热线宣传材料,宣传介绍社工站的工作。
【社工工作与社区工作】推荐阅读:
社工月工作总结06-13
09社工班级工作计划06-09
社工小组工作计划方案06-17
2022年中社工工作总结07-19
社工机构培训工作总结07-25
社工工作绩效考核制度及奖励方案07-28
社区社工07-07
社工机构发展07-26
社工考试案例09-2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