利润分配习题及答案

2022-09-0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利润分配习题及答案

《基础会计》—利润和利润分配的确认记录练习题

利润和利润分配的确认记录

一、单项选择题

1、不影响本期营业利润的项目是( )。

A、主营业务成本 B、主营业务收入 C、财务费用 D、所得税

2、“本年利润”账户的贷方余额表示( )。

A、亏损总额 B、未分配利润 C、当年实现的利润 D、利润分配额

3、( )账户用来核算企业从净利润中提取的公积金。

A、公积金 B、资本公积 C、盈余公积 D、应付股利

4、月末损益类账户一般应转入( )账户后,余额为零。

A、利润分配 B、本年利润 C、应付利润 D、所得税

5、下列属于营业外收入的是( )。

A、出售产成品 B、出售半成品 C、出售原材料 D、出售固定资产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损失支出应列入“营业外支出”账户的有( )

A、固定资产盘亏损失 B、处理固定资产净损失 C、支付职工的医药费 D、支付离退休人员工资

2、属于营业外收入的项目有( )。

A、接受捐赠钱物 B、出售材料 C、无法偿付的应付账款 D、无形资产出租收入

3、影响企业营业利润的项目有( )。

A、投资收益 B、管理费用 C、营业外收入 D、营业税金及附加

4、企业的利润总额是由( )构成。

A、营业利润 B、投资净收益 C、期间费用 D、营业外收支净额

5、企业实现的净利润,应按规定进行分配( )。

A、交纳增值税 B、弥补亏损 C、提取盈余公积 D、向股东分红

三、实务题

(一)资料:

新华工厂某年12月份发生的部分经济业务如下:

1.13日,以银行存款支付罚款2,000元。 2.13日,收到租金收入1,200元存入银行。 3.21日,以现金支付厂部办公费500元。 4.22日,以存款支付罚款支出10,000元。

5.28日,经批示将一笔无法支付的应付账款3,000元转作营业外收入。 6.31日,计提厂部使用固定资产折旧1,500元。 要求:根据资料编制会计分录。

(二)资料:

新华工厂12月份有关账户余额如下:

“主营业务收入”账户发生额合计100000元,“主营业务成本”账户发生额合计40000元,“营业税金及附加”账户发生额合计20000元,“销售费用”账户发生额合计10000元,“管理费用”账户发生额合计10000,“营业外收入”账户余额30000元,“营业外支出”账户余额15000元。 要求:编制结转本期损益的会计分录。

(三)资料:

新华工厂年终“本年利润”贷方余额500000元,经公司决定提取40000元盈余公积,50000元用于向股东分红。

要求:编制结转本年利润分配的会计分录。

第2篇:第十四章利润及利润分配

第十三章利润及分配

一、单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的()不包括在营业利润中。

A 、主营业务利润B、其他业务利润C、期间费用D、所得税费用

2、以下项目中的()不属于营业外支出。

A、罚款支出B、 接受捐赠C、非常损失D.债务重组损失

3、 以下项目中的()不属于营业外收入。

A. 劳务收入B. 固定资产盘盈

C.罚款收入D. 处理固定资产净收益

4、“本年利润”属于所有者权益账户,经过处理后的最终结果是企业的()

A. 利润总额B. 净利润(或亏损)

C. 营业利润(或亏损)D. 主营业务利润(或亏损)

5、某企业购入一项专利,支付费用100000元,摊销期5年。购买一年后该企业将其转给其他单位,所得转让收入98000元,按收入额5%计算缴纳营业税,此项业务使企业取得“营业外收入”为()。

A.98 000B.20 000C. 18000D.13 100

6、企业进行年终利润结转后,可能有余额的账户是()。

A. 本年利润B. 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

C. 利润分配———盈余公积补亏D.利润分配———提取盈余公积

7、企业计税时归属于该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即按照税法规定的一项资产或负债的金额是()。

A.计税基础B、暂时性差异

C.可抵扣暂时性差异D.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8、以下项目中,可用以弥补亏损的是()。

A.应交税费B.公益金

C.盈余公积D.实收资本

9、下列项目中,不通过“利润分配” 账户进行核算的内容包括()。

A. 弥补以前亏损B.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

C.计算应交所得税D.应分配给投资者利润

10、某企业发生亏损100 000元,按规定可以用以后的税前利润弥补。该企业对此业务“利润分配”账户应进行的处理为()。

A. 借:利润分配——应由以后利润弥补1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 000

B. 借:其他应收款1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 000

C. 借:盈余公积100 000

贷: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100 000

D.“利润分配”账户不作财务处理

二、多项选择题

1、下列项目中构成利润总额的因素有()。

A.营业利润B. 所得税费用

C.投资净收益D. 直接计入当期利润的利得和损失

2、构成营业利润的因素有()。

A.投资净收益B.主营业务收入

C.主营业务成本D.营业税金及附加

3、以下项目中的()应列为营业外支出。

A.公益性捐赠支出B.资产减值损失

C.违约罚金支出D.固定资产盘亏净损失

4、以下项目中的()应列为营业外收入。

A.固定资产盘盈净收益B.没收包装物加收的押金

C.处理有价证券收益D.出租包装物租金

5、企业资产或负债的账面价值与计税基础之间的差异叫暂时性差异,按其对未来期间计税金额的影响分为()。

A. 应纳税暂时性差异B. 可抵扣暂时性差异

C. 递延所得税资产D. 递延所得税负债

6、现行会计制度规定,“所得税费用”账户应设置的明细账户是()。

A. 当期所得税费用B. 递延所得税费用

C. 应交所得税费用D. 未交所得税费用

7、企业所得税费用核算设置的账户分别是()。

A.应交税费B. 所得税费用

C.递延所得税资产D.递延所得税负债

8、下列哪些是“利润分配” 账户的明细账户()。

A.盈余公积补亏B.提取法定(任意)盈余公积

C.应付现金股利或利润D.未分配利润

9、企业发生亏损时,可以按照财务制度规定,根据不同情况用()弥补亏损。

A.盈余公积B.实收资本

C.以后实现税前利润D.以后实现税后利润

10、企业经营中发生的亏损,可以根据不同情况,采用()来弥补。

A.以后连续5年税前利润弥补B.税后利润弥补

C.盈余公积金补亏D.实收资本

三、判断题

()

2、企业取得的各项罚款收入列入其他业务支出。()

1、“本年利润”账户是将收入与费用进行配比的核心账户,它核算企业实现的净利润额。

3、企业确实无法收回的应收账款列入营业外支出。()

4、由于会计准则与税法在确认收益、费用时的口径不同而引起的税前会计利润 与纳税所得之间的差异,称为暂时性差异。() ()

6、应纳税暂时性差异是指在确定未来收回资产期间的应纳税所得额时,将导导致产生可抵扣金额的差异。()

7、资产的账面价值大于其计税基础时产生应纳税暂时性差异。()

8、“所得税费用”账户是资产账户,期末余额表示企业应交未交的所得税额。()

9、“利润分配—未分配利润”账户的年末余额为历年积存的未分配利润。()

10、企业在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盈余公积金前,一般不得分配利润。()

()

12、与直接计入所有者权益的交易或者事项相关的当期所得税和递延所得税,应当计入所有者权益。()

四、实务操作题

(一) 目的:练习利润形成的核算。

(二) 资料:

1、某企业2006年末有关账户余客如下(单位:万元):

主营业务收入(贷方)5000

其他业务收入(贷方) 200

营业外收入(贷方)40

投资收益(贷方)30

公允价值变动损益(借方)15

主营业务成本(借方)2800

其他业务支出(借方) 100

营业税金及附加(借方)50

销售费用(借方)30

管理费用(借方) 120

财务费用(借方)25

资产减值损失(借方)60

营业外支出(借方)70

2、本企业所得税率为33%,无纳税暂时性差异。

(三) 要求:

1、将有关账户余额结转“本年利润”账户。

1、 计算企业的营业利润、利润总额、所得税费用、净利润并转账有关账项。

5、企业将根据应税暂时性差异计算的未来期间应交的所得税金额,确认为递延所得税负债。

11、股份制企业年终利润分配时,提取任意盈余公积以前,必须先向优先股分配股利。

实务操作(13—2)

(一)目的:练习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负债)的核算。

(二)资料:甲企业2001年12月31日购入设备一台,原价42000元,预计净残值为2000元,会计上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折旧年限为4年、税法规定折旧年限为2年,采用平均年限法计提折旧。假设其他因素不变,甲企业每年实现的税前会计利润均为200 000元,无其他纳税调整事项,适用的所得税税率为33%。

(四) 要求:做出甲企业2002―2005年所得税费用的相关会计处理。

实务操作(13—3)

(一)目的:练习所得税费用(递延所得税资产)的核算。

(二)资料:某企业购入一项固定资产原值123000元,预计净残值3000元。会计采用平均年限法计算折旧,折旧年限4年。税法规定折旧年限为6年。该企业前三年的会计利润分别为100000元,后三年的会计利润分别为150000元,前三年的的所得税税率33%,后三年的所得税税率30%。

(三)要求:做出该企业六年所得税费用的相关会计处理。

实务操作(13—4)

(一)目的:练习所得税费用的核算。

(二)资料:某企业2005年末预计负债账户贷方余额20000元,为预计的的产品销后三包费用,本年实现利润120000元。 2006年实际发生三包费用10000元,实现利润150000元。本企业所得税税率30%。

(三)要求:做出该企业2005-2006年所得税费用的相关会计处理。

实务操作(13—5)

(一)目的:练习利润分配的核算。

第3篇:公司奖罚及利润分配制度

新诺亚科技有限公司奖罚及利润分配制度

第一节 总则

第一条 为严明纪律,奖励先进,处罚落后,调动员工积极性,提高工作效益和经济效益,物制定本制度。

第二条 对员工的奖罚实行以精神鼓励和思想教育为主、经济奖罚为辅的原则。 第三条 本制度适于公司全体员工。

第四条 公司监察部负责监督本制度的贯彻实施

第五条 本制度适用于未注明条款的其它各项规章制度。 第二节 奖励

第六条 本公司设立好下列奖励方法

1、 大会表扬

2、 奖金奖励

3、 晋升提级

第七条 对下列表现之一的员工,应当给予奖励

1、 遵纪守法,执行公司规章制度,思想进步,文明礼貌,团结互助,事迹突出

2、 一贯忠于职守,积极负责,廉洁奉公,全年无出现事故

3、 完成计划指标,经济效益良好;

4、 积极向公司提出合理建议,为公司采纳;

5、 全年无缺勤,积极做好本职工作;

6、 维护公司利益,为公司争得荣誉,防止或挽救事故与经济损失有功;

7、 维护财经纪律,抵制歪风邪风,事迹突出;

8、 节约资金,节俭费用,事迹突出;

9、 其它对公司作出贡献,总经理变为应当给予奖励的。 第三节 处罚

第八条 员工有下列行为之一,经批批评教育不改的,视情节轻重,分别给予扣除一定时期奖金、扣除部分工资、警告、记过、降级、辞退、开除等处分;

1、 违反国家法规、法律、政策和公司规章制度,造成经济损失或不良影响的;

2、 违反劳动法规,经常迟到、早退、旷工、消极怠工,没完成工作任务的

3、 不服从工作安排和调动、指挥,或无理取闹,影响工作秩序的;

4、 拒不执行总经理、经理或部门领导决定的,干扰工作的;

5、 工作不负责任,损坏设备、产品,浪费原材料、能源,造成经济损失

6、 滥用职权,违反财经纪律,挥霍浪费公司财源,损公肥私,造成经济损失的;

7、 财务人员不坚持财经制度,丧生原则,造成经济损失的;

8、 贪污、盗窃、行贿受贿,未违反校规、达到刑事处分的

9、 挑动是非,破坏团结,损害他人名誉或领导威信,影响恶劣的;

10、 泄露公司秘密,把公司客户介绍给他人或向客户索取回扣、介绍费的;

11、 散布谣言,损害公司声誉的;

12、 利用职权对员工打击报复或包庇员工违法乱纪的;

13、 其他违章违纪行为,总经理应予以处罚。

第九条 若企业领导发现本企业员工犯有第八条中的行为时,应当和及时向有关部门汇报,员工也可向有关部门检举、揭发任何人的违章违纪行为,要求处理。

第十条 有关部门接到报告、检举、揭发,应及时报告总经理批准后进行调查处理,调查完毕后,经各部门中和意见,提出《处理意见书》呈报总经理批准,交有关部门执行并通知受分人。 第十一条 给予员工行政处分或经济处罚,应当慎重决定。必须弄清事实,取得证据,经过一定会议讨论,征求有关部门意见,并允许受处分人进行申辩。

第十二条 调查、审批员工处分的时间,从证实员工犯错之日起,开除处分不得超过1个月,其它处分不得超过15天。

第十三条 对员工的处分,应书面通知本人。

第十四条 受处分的员工,在处罚事项未了结之前,不得调离公司(公司宣布辞退、开除的除外)

第十五条 受处分的员工,能改正错误,积极工作,在两个月内弥补经济损失或那成利润指标的。经公司或本人要求,相关部门呈报总经理批准,可酌情减轻或免除处分。

第四节 利润分配

第十六条 销售板块,以收据为标准,在一个结算期内,将净利润的30%以现金或聚餐的形式平均分发给员工。

第十七条 电脑维修板块,以收据为标准,每维修一台电脑,将维修费的1/3奖励给员工。 第十八条 电脑代购板块,将净收入的50%分发给员工。

第十九条 本制度由公司各部门商讨拟定,报公司最高决策层批准后执行,其解释权,修改权归公司所有。

第4篇:股东知情权及利润分配诉讼有关问题研究

钟淑健 济南市中级人民法院

上传时间:2008-6-26 浏览次数:3267 字体大小:大 中 小

关键词: 知情权/利润分配/诉讼

内容提要: 股东知情权诉讼及利润分配诉讼是新《公司法》颁布后司法实践中遇到的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为了平衡公司与股东的利益,股东知情权及股东提起知情权诉讼都应当受到必要的限制,以避免股东滥用权利影响公司的正常经营。股东要求分配公司利润应当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公司有可分配利润,二是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分红。在股权已经转让的情况下,原股东能否再要求公司分配利润则应当根据股权转让前公司是否决议分配利润来分别处理

修改后的《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以下简称新《公司法》)施行后,出现了大量的涉新《公司法》纠纷案件,股东知情权诉讼和公司利润分配诉讼首当其冲。新《公司法》虽明确规定了股东享有查阅公司重要文件和资料、请求公司分配利润的权利,但新《公司法》毕竟属于实体法律规范,对目前司法实践中如何具体保护当事人的实体权利尚存空白。本文从公司法理论和实务的角度出发,对股东知情权诉讼和公司利润分配诉讼的相关问题进行探讨,希望对审理涉新《公司法》案件有所裨益。

一、关于股东知情权诉讼问题

股东投资于公司,其目的是使其所有的有形的或无形的资产转变为能够产生收益的资本,通过分配公司利润使自己的财产增值。但是根据公司法规定的公司治理结构,股东资产一旦投资作为公司财产进行运营,股东就只能享有出资者的权益,只有在法律或章程规定的情况下通过股东大会决议的方式干预公司经营,至于资本如何运作、能否产生收益,很多情况下是股东(特别是中小股东)难以控制的。实践中,公司股东人数众多,股份有限公司的股东数量更是惊人,由于股东之间投资数量的差距,其所享有的权益也大不相同。大股东通过享有的表决权控制公司股东会,利用董事身份操纵公司董事会,导致许多中小股东不能对公司的经营做出有实质性影响的举动,于是许多中小股东渐渐脱离于公司资本运营,其对公司的经营状况也渐渐陷入模糊不清的状态。[i]由于投入公司资本的安全性和投资收益与自己密切相关,股东迫切要求了解公司的经营状况,而且股东基于对公司的出资,也应当享有了解公司经营状况的权利,因此,新《公司法》对股东的知情权做出了明确的规定。权利本身是一把双刃剑,股东的知情权同样如此。法律要求权利主体合法行使权利维护自己的利益,同时也要求权利人不得滥用权利。因此,必须对股东行使知情权的条件及知情权的范围做出限制。

(一)股东提起知情权诉讼的条件

新《公司法》第34条明确规定,有限责任公司股东享有对公司重要文件的知情权,并规定了提起知情权诉讼的条件,因此,股东提起知情权诉讼除了需满足民事诉讼法规定的起诉条件外,根据新《公司法》的规定,还应当满足下列条件:1.原告是被诉公司的股东,因为公司法规定的知情权的主体是特定的,所以原告在提起知情权诉讼时须提供初步的证据证明其是被诉公司的股东。2.股东要求查阅会计帐簿的,股东作为原告还须提供能证明其曾向被诉公司书面申请查阅复制公司重要文件,并遭到拒绝的证据。对于股东来说,提供其是被诉公司的股东和要求查阅会计帐簿所提交书面申请的证据比较容易,但是要求其在起诉时提交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书面答复就有些难了。虽然新《公司法》第34条规定,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应当向公司提出书面申请,说明目的,公司拒绝提供查阅的,应当自股东提出书面申请之日起15日内书面答复股东。但书面答复是否出具取决于公司,实践中多数情况下公司都不会给予书面答复。因此,股东只有在公司拒绝提供重要文件供其查阅和拒绝出具查阅公司会计帐簿的书面答复时,方可向人民法院提起知情权诉讼。

(二)股东知情权的限制

对股东知情权的限制,除了体现在股东提起知情权诉讼的条件上,还体现在股东知情权的内容上,即应当对股东查阅公司重要文件的范围加以限制。根据新《公司法》的规定,股东有权查阅、复制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根据财务会计报告的分类和构成,股东有权查阅、半、季度和月度财务会计报告,有权查阅、半财务会计报告的会计报表(资产负债表、利润表、现金流量表及相关附表)、会计报表附注、财务情况说明书。同时,为了确保公司在具体经营中相对独立于股东,充分利用公司治理结构提高公司的经营效益,对于法律规定以外的公司其他文件,经公司许可,股东也可以查阅,但如果公司拒绝其对公司其他文件进行查阅的要求,股东因此提起诉讼的,法院将不予支持。

对股东要求查阅公司会计账簿的,还要求其具有正当的目的。首先,股东应当在向公司发出的书面申请中明确查阅的具体事项,并说明查阅的具体目的;其次,股东要求查阅的具体事项和查阅的目的之间应当有直接的联系;再次,股东查阅公司的会计账簿不能影响公司正常经营。如果公司有合理根据认为股东查阅会计账簿有不正当目的,可能损害公司合法利益,公司有权拒绝股东的查阅申请。

(三)股东知情权诉讼适用的程序及裁判形式

根据前述股东提起知情权诉讼的条件,法院须对以下事项进行审查:1.原告是否具备股东的资格;2.股东要求查阅会计账簿的,其是否向公司提交书面申请、公司是否拒绝股东的申请;3.股东查阅公司会计帐簿是否具有不正当目的。上述审查都属于实体审查,法院经过审理做出的判断也是对实体问题做出的评判,因此知情权诉讼案件应当适用普通程序审理,并以判决书作为载体。

判决的主文表述上,以往有的表述为“某公司于判决生效后十日内将其某时期内的财务帐册给某股东查阅”;有的表述为“某公司应于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向某股东送交某时期的资产负债表、损益表、纳税申报表”;有的表述为“某公司应于判决发生法律效力之日起十日内将其某时期的财务会计报告(包括资产负债表、损益表、利润分配表、财务状况变动表和财务状况说明书)提交给某股东”。由于股东对公司重要文件仅享有查阅、复制权,而后两种表述方式易使人误认为股东有权占有公司重要文件,所以恰当的表述为:“某公司于本判决生效之日起十日内将⋯⋯(公司章程、股东会会议记录、董事会会议决议、监事会会议决议和财务会计报告)提供给某股东查阅(复制)。”

二、股东要求公司分配利润的条件

获取收益是股东出资的基本目的,因此分取红利是股东各项权利的核心。[ii]笔者认为,股东要求分红应当满足两个条件:一是公司有可分配利润,二是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分红。

(一)公司有可分配利润

公司盈利是公司股东分取红利的前提和基础,在公司未盈利的情况下公司股东分取“红利”,实际上是分割公司财产,其性质相当于股东抽逃出资。当然,公司盈利也并非意味着公司股东就可以直接决议分红,依照新《公司法》第167条规定,公司在盈利后、分配利润之前还应当完成下列事项:1.缴纳税款;2.弥补亏损;3.提取利润的10%列入公司法定公积金。如股东会或者股东大会决议提取任意公积金,还应当按决议提取任意公积金。“股东会、股东大会或者董事会在公司弥补亏损和提取法定公积金之前向股东分配利润的,股东必须将违反规定分配的利润退还公司。”(第167条第5款)

关于股东会或股东大会违反新《公司法》第167条规定做出的分配利润的决议的效力问题,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因违反新《公司法》强制性规定而无效,股东不能据此分取红利。另一种观点认为,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因违反《公司法》强制性规定而部分无效,股东也不能据此分第5期钟淑健:股东知情权及利润分配诉讼有关问题研究71取红利。笔者倾向于后一种观点,因为,既然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已经决议分红,那么说明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意思及于决议中的公司利润的全部,由于公司利润中应当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部分依法不能分配,所以决议中关于该部分利润的分配是无效的,但对于决议中涉及的其他公司利润,依据股东会或股东大会的意思应当是有效的。

而对公司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已经做出决议分红,股东据此起诉要求按照决议分配红利的,公司或其他股东均未提出异议时,法院是否主动审查股东会决议的效力呢?目前存在两种观点:一种观点认为不应当审查股东会决议的效力,理由是股东会既然已经决议分红,并且对利润数额也无异议,法院没有必要介入太深,可以直接依据决议支持股东的诉讼请求;另一种观点认为,股东会决议如果违反了法律法规禁止性规定,则股东会决议无效,法院应当依职权进行审查。笔者倾向于第二种观点,认为应当对股东会决议进行审查,但应当仅限于初步的证据审查,亦即在审理案件时应当注意股东会决议分红的依据,即公司是否有利润,如果股东会决议中没有说明分红的依据,仅笼统地说有多少利润,则应当责令公司提交相关的财务会计报告以证明是否有这么多利润。另外,还应当注意股东会决议是否已经按照新《公司法》第167条的规定弥补亏损、提取法定公积金,若股东会决议中没有体现,也无证据证明公司实际已经扣除了上述费用,法院裁判时只能就已经扣除了上述费用后的利润部分进行分配。

(二)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分红

公司存在可分配利润的情况下,是否向股东分配利润则取决于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目前存在争议的是,当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未做出分红决议,或者决议不分配红利时,股东请求公司分配利润能否得到支持。一种观点认为,根据新《公司法》第38条的规定,只要公司有可分配利润,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又不就是否分红做出决议,股东的分红权就受到了侵害,其可以直接向法院起诉请求公司分配红利。第二种观点认为,根据新《公司法》第4条公司股东依法享有资产收益权的规定,只要公司有实际利润可供分配而又较长时间(一年或两年)拒绝分红,则股东可以请求法院判令公司于一定时间内召开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做出利润分配决议,向股东分配红利。第三种观点认为,当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未做出分红决议,或者决议不分配红利时,公司股东请求分配红利的请求就不能得到支持。如果公司连续5年不向股东分配利润,而公司该5年连续盈利,并且符合新《公司法》第75条第1款第1项规定的分配利润条件的,对股东会决议投反对票的股东可以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笔者倾向于第三种观点,认为如果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未就是否分配利润问题做出决议,股东可依法请求召开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就该事项进行讨论表决;如果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做出决议不分配红利,股东只能在条件满足时请求公司按照合理的价格收购其股权,退出公司。

如果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做出决议分红,但股东对于股东会决议分配利润的比例提出异议,要求法院按照股东实缴的出资比例进行调整时,应当如何处理?这种情况较少存在,但由于对法律规定“全体股东约定”的理解存在歧义,所以有必要进行讨论。新《公司法》第35条规定,股东按照实缴的出资比例分取红利,但是“,全体股东约定”不按照出资比例分取红利的除外。所谓的“全体股东约定”,是公司设立时全体股东约定还是公司经营中公司股东约定,“全体股东约定”是否等同于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对此,新《公司法》的相关规定也不甚明了。笔者认为,“全体股东约定”可以是全体股东在公司设立时约定,也可以是公司经营中全体股东约定,但不能理解为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一是新《公司法》在用语上,该条未采用“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的概念,且“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与“全体股东约定”的含义相去甚远;二是“全体股东约定”是全体股东的意思表示,而“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是多数股东的意思表示;三是分配利润对股东利益影响重大,其一般原则应当是按出资比例分配,特殊情况下才不按此比例分配,如果允许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改变这一利润分配比例,将造成多数股东、大股东或控制股东损害中、小股东利益的情形。因此,新《公司法》规定的根据出资比例分配利润的规则,可因股东全体意志或公司章程的规定而改变

[1]

[iii]。如果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做出决议分红,而分红比例不是出资比例时,股东有权对分红的比例提出异议,法院应当按照股东实缴的出资比例分配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分配的利润。

三、股东分红请求权的独立性问题 通常我们所说的股东分红请求权,实际包括两种权利,一是股东享有的利润分配权,一是股东红利分配给付请求权。前者是指股东在公司有利润时有权获得分配,主要体现在提请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分红,以及公司连续5年不分红时要求公司收购其股权、退出公司,这是股东的专有权利,不能独立于股东身份而存在,当股份转让时,该权利也随之转让。后者属于一般债权,该权利一旦形成即存在于特定的当事人之间,并可以独立于股东身份而存在。也就是说,股东决议分红并确定了分红方案后,股东即享有请求公司按分配方案给付红利的权利,该权利是否随着股权转让而让渡给受让人则取决于股权转让合同双方当事人的意思表示。因此,股东转让股权后,由于股权出让人不再拥有股东的身份,所以对于股权转让前尚未决议分配的利润,无权请求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分配公司利润,但是对于股权转让前已经由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分配的利润,在不违背股权转让合同的情况下,其有权请求公司按照利润分配方案给付红利。实践中,主要存在以下两个问题:

(一)股权转让前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分红,但尚未给付股东红利,股权转让合同没有约定该红利的归属,原股东是否有权请求公司给付红利?对此,笔者认为,股东会或股东大会一旦决议分红,无论利润分配方案是否公布,股东的红利给付请求权就成为独立于股东权利的一项普通债权,存在于特定的当事人(债权人原股东和债务人公司)之间,不必然随着股权的转让而转移。因此,股权转让前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分红,但尚未给付股东红利时,如果无证据证明双方约定红利给付请求权转移给受让股东,则原股东仍享有请求公司给付红利的权利,其并不因股权转让而必然丧失该权利。

(二)股权转让前公司一直未分配红利,股权转让后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分红,但股权转让合同未约定该红利的归属,原股东是否有权请求公司给付红利?股权转让前,公司股东会或股东大会未决议分配红利或决议不分配红利,那么股东对公司享有的是一种潜在的利润分配权,该权利从属于股东身份。股权转让时,如果无证据证明出让股东保留将来公司分红中股权转让前相应部分的红利,则应推定出让股东知晓公司经营状况和盈利情况,其在与受让股东协商转让价格时已经充分考虑到将来可能会分红的情况,所以股权转让后公司股东会或股东大会决议分红的,出让股东无权请求公司给付红利。但是,如果股权转让合同约定出让股东保留将来公司分红中股权转让前相应部分的红利,那么出让股东有权请求受让股东给付其已经取得的合同约定的红利。出让股东因股权转让已经丧失了股东身份,因此其无权直接请求公司给付股权转让合同约定的股权转让前相应部分的红利。

第5篇:利润分配-股利分配

利润分配是将企业实现的净利润,按照国家制度规定的分配形式和顺序,在企业和投资人之间进行分配的过程。分配的是税后净利润(即权益表净利润项)。

分配形式包括盈余公积金、公益金、股利等。

分配顺序

1、先计算出可分配的利润

本年净利润(或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本年可供分配的利润。

本年可供分配利润为负则说明企业已亏损,不能分配利润。为正数则可进行利润分配。

BTW.关于补亏问题

如果企业当年出现亏损,则用当年的未分配利润弥补。(因为本年净利润(或亏损)+年初未分配利润(或亏损)=本年可供分配的利润。)

弥补亏损的渠道主要有三条:一是用以后税前利润弥补。按照现行制度规定,公司发生亏损时,可以用以后五年内实现的税前利润弥补,即税前利润弥补亏损的期间为五年。二是用以后税后利润弥补。公司发生的亏损经过五年未弥补足额的,未弥补亏损应用所得税后的利润弥补。三是以盈余公积弥补亏损。公司以提取的盈余公积弥补亏损时,应当由公司董事会提议,并经股东大会批准。

2、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

提取盈余公积金有以下两种情况:

(1)在不存在年初累计亏损的前提下(即未分配利润为正数),法定盈余公积金按照当年税后净利润的10%提取。如果法定盈余公积金达到注册资本的50%,可不再提取。(见公司法第167条)

(2)如果上年存在亏损,当年应先将利润弥补亏损,补亏后缴纳企业所得税后,再按照一定比例提取盈余公积。税前利润补亏只能持续五年,五年后须用所得税税后利润弥补亏损。

(盈余公积金数量可见资产负债表的盈余公积项)

3、支付优先股股息

如果发行优先股,则优先支付优先股股息。优先股股息的分配方式及额度按照发行优先股的种类而定。

4、提取任意盈余公积金

公司法177条第三款规定:“公司从税后利润中提取法定公积金后,经股东会决议,可以提取任意公积金。” 任意公积金的提取与否及提取比例由股东会根据公司发展的需要和盈余情况决定,法律不作强制规定。”

5、向股东(投资人)支付股利

企业之前的未分配利润,可并入本分配。

其他注意事项

孰低原则

关于合并报表的公司,根据《关于编制合并会计报告中利润分配问题的请示的复函》(财会函[2000]7号)的规定,利润分配应当以母公司的可供分配利润为依据。同时,为了避免出现超分配的情况,上市公司应当按照合并报表、母公司报表中可供分配利润孰低、可用于转增的资本公积金额孰低的原则来确定具体的分配比例。

A公司2009年12月31日实现净利润2000万元,所得税率为25%,2008年12月31日公司未分配利润为-1750万元,其中包含2003年亏损250万元,请问2009年底A公司应计提法定盈余公积金数为()?

A0B 2OO万 C25万D 12.5万

第6篇:合作利润分配协议

甲方:

代表人(身份证号码): 乙方 :

代表人:(身份证号码

一、利润分配方式

本着互惠互利共赢的原则, 以下为双方的利润分配方式 1. 双方按照底薪加提出方式(创业初期按照2000+提成) 提成计算方法(按照每笔合同利润的40%计算)

2公司前期运营费用,如做账费用,办公费用,银行费用等,公共开支,双方按照平均分摊原则计算。(具体费用双方协商见明细) 3销售费用,公司前期按照,每月油费补贴300元,招待费按照客户每人不超过80元计算,(注明:招待费用双方自己垫付,合同成交回款后进行报销)

4年终结余的50%利润进行平均分配,(除去公司一切开支)

5公司结余的10%作为公司的日常流动资金。

二.本协议未尽事宜,由双方协商解决,补充和修改的内容由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法律效力。

三.本协议一式两份,双方签字盖章后生效。 甲方(盖章):

乙方(盖章): 乙方代表:

甲方代表:

上一篇:科普知识竞赛活动总结下一篇:企业效能监察的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