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2022-08-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浅谈地理标志产品的法律保护

摘 要:地理标志是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而地理标志产品以其代表着得天独厚的地理可信的经济价值,促进着本地经济的发展。在黑龙江省,如五常大米、阿城大蒜等都有很高的地理意义上的信誉。在市场经济条件下,有许多不法商家为了追逐物质利益而假冒黑龙江地理标志产品进行牟利,这种做法严重损坏了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的信誉,阻碍了地理标志产品的健康发展,给黑龙江省经济造成了严重影响。为此,在全球加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的大背景下,加强黑龙江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有着重要的意义。

关键词:地理标志产品;黑龙江省;法律保护

地理标志除了给予消费者对产品的质量和特定特征的信心,还代表了产品的质量、信誉和其他优质特点,使产品因地理因素而得到相应的经济利益,对地方经济产生了极大的推动作用。截至2014年,黑龙江省累计登记地理标志产品86个,居全国首列。

一、地理标志产品的概念及特征

在国际上,WTO项下的《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即TRIPS协议)等明确将地理标志与专利、商标及版权归属于知识产权保护的序列。我国的《商标法》也在历次的修改中逐步引入了地理标志保护的内容,并将其定义为“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为因素所决定的标志。”

从上述规定中,我们可以看出地理标志产品具有如下特征。

1.强大的地域性

地域性是知识产权的特征之一,作为重要的知识财产的地理标志产品必须将其限定在特定的保护范围之内,作为重要的地理标志产品的所有权人以及生产来源地经营者才能使用该产品标志。

2.显著的集群性

地理标志产品作为货物的主要来源,能为生产来源地的企业与个人所使用,只要该产地所生产的产品符合相应的规范和标准,就可以使用同一地理标志,并且在该区域范围内不止一个或多个生产者进行生产比如,“哈尔滨红肠”的生产只要符合《哈尔滨红肠质量规范》的标准,都可以称为“哈尔滨红肠”,这表明地理标志产品有显著的集群性。

3.与原产地的综合环境密不可分

地理标志产品必然与源产地的特定地理区域环境密切相关。地理标志产品及受自然环境影响以及技术与人文因素影响。这里的自然环境十分重要,有些地理标志产品受当地的气候、水、日照等地理环境影响极大,如五常大米;而技术与人文因素多指具有独特性生产工艺、技术等,如一面坡酒花的生产。

二、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重要意义和价值

作为重要无形资产的地理标志,能为黑龙江地方经济的发展带来极大的促进作用。“地理标志产品是一个地区象征性的“名片”,对提升地区知名度,促进区域经济发展有着重要而深远的意义。”但是,一旦缺乏必要的监管和法律保护,便会产生恶性竞争及仿冒伪造情形的发生,并严重干扰市场秩序的运行。

1.推动黑龙江省的地方经济发展,提高并促进黑龙江地理标志产品的核心竞争力

地理标志是重要的知识产权,其产品具有良好的质量品质和良好的声誉、口碑,以其浓郁且独特的黑龙江省地方色彩,最大限度地获得消费者的认可。为此,地理标志产品不仅具有本身的销售价值,而且附加价值更为广阔。能为当地扩大销量和市场份额,并为商品生产者带来丰厚的回报。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可能会比其他同类产品的价格高,从而获得更好的经济效益,如“得莫利炖鱼”的知名度和价格要远高于其他同类产品。在国际市场上,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不仅可以提高其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同时也可有效防止外国竞争者冲击、挤压国内市场。在黑龙江省,绿色有机产品带来良好的市场声誉,为本地的经济发展带来了良好的契机。

2.基于维护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市场秩序的需要

地理标志是一种特殊商品的标志,也就是一种特殊的商标。基于其特定的品质与声誉,黑龙江地理标志产品在消费者中具有良好的品牌形象,越来越多的消费者愿意购买该类型的产品。但在实践中,在生产领域,黑龙江以外区域的生产者为了谋取私利,尽一切可能破坏当地地理标志产品这一优势,从而破坏了受商标法保护的利益平衡模式。这对已经赢得市场的黑龙江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商、制造商是不公平的,有可能削减更多的高品质的产品的生产和销售,因此对特定的拥有地理标志产品的竞争对手尤其不利,严重干扰了市场秩序的正常运行。因此,为了维护一个平衡利益的市场秩序格局,我们必须建立更严格的法律制度来保护地理标志。

三、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法律保护的现状和问题

1.黑龙江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层次及存在问题

首先,国际保护。地理标志的国际法律保护主要有三种模式:商标法保护模式、保护模式是特别法、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模式。

美国的商标法律保护模式,它是对地理属性的特殊商标保护。主要将之作为一般的禁令地理标志和作为集体商标或证明商标,并对于扰乱市场的行为给与严厉制裁;法国的特殊的法律保护模式,它指的是地理标志或原产地的具体立法的得到充分保护的;日本则以反不正当竞争法的保护模式,通过地理标志的使用不正当竞争法恶意竞争的规范产生的。

其次,国内法保护。在国内法层面,大致可分为三种基本形式。一是以立法的方式加以保护。我国自1995年便以集体商标和证明商标制度加强对地理标志的保护,并于2002年将其列入《商标法》加以保护。二是通过注册集体商标、认证标志进行保护。三是行政手段的特别权利保护。国家质检总局、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与农业部也都以行政方式严格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审批和使用的管理。

再次,黑龙江省地方的法律保护。黑龙江多以地方法规、规章和行政手段加以保护,如前面我们所提到的《哈尔滨红肠质量规范》。此外,黑龙江省各地为了保护自己的地理标志采取了不同的方式和手段,如前置认证、政府服务等方式。

2.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法律保护存在的问题

尽管在黑龙江省已经建立了较为严格的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但地理标志保护的现行制度还存在一些问题,如使用法律术语不统一。“到目前为止,在多部法律和规章中出现了地理标志、原产地标记、原产国标记、原产地域产品等多个术语,这些都不便于注册申请者和消费者。”这种情况不仅在黑龙江省,甚至在全国范围内都有。

首先,法律冲突问题。我国《商标法》在制定过程中已经规定含有地理标志注册商标仍是一般商标。此后,国家质检总局也将地理标志产品应用于一些产品的保护之中,农业部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也有规定。但这些方式可能会导致消费者认知状态的混淆。此外,黑龙江地方出台的一些标准虽然严格保护了地理标志产品,但是却也因为与上位法冲突或含混而处于尴尬境遇。

其次,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控制体系的缺失。地理标志产品应该是高品质的产品,生产和加工应符合相关程序和标准。生产地理标志产品的企业应注意产品的特点和质量,而不应盲目扩大生产而忽视质量。然而,黑龙江有许多企业只顾眼前利益,在国家对地方产品没有严格和明确的质量规范的情况下,没有遵循严格的质检标准,忽视了地理标识产品的固有特点和产品质量。

再次,地理标志国际保护的缺失。在以往,黑龙江省的产品多以国内销售为主,所以保护地理标志的范围大多框定于国内市场。而且中俄边贸的火热也未使黑龙江省清楚地认识到地理标识产品被侵害的严重局面。如俄罗斯的许多黑龙江地产特色产品被外国或其他省份的生产商仿冒,缺乏相关知识的俄罗斯消费者很难加以辨别,因此对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造成了恶劣的影响。

四、黑龙江省地理标志产品法律保护的对策

1.保护模式的选择

我们前文所提到的地理标志产品的法律保护包括商标法保护模式、特别法保护模式、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在这些模式中黑龙江最为适用于特别法保护模式。这是因为黑龙江属于传统的农业大省,幅员辽阔,物种丰富,产品多样,加之近年来中俄边贸日益活跃,所以在地理标志产品上黑龙江省可获取巨大的利益,因此特别法保护模式更适合。该保护模式具有较高的进入壁垒强大的公共权力,就可以有针对性地全方位保护地理标志。强调了地位和地理标志的作用,从而使内容和保护形式都比较可靠,并形成地理标志产品法律保护有力的保障。

在黑龙江省不宜于采取商标法保护模式还和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因为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相对被动,多是侵权后的事后补偿性保护,并对使用范围较广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不够具体。至于商标法保护模式还存在诸如地理标志和商标不得转让出售、地理标志和商标保护10年的限制的等缺陷。因此,单一的商标法保护模式不适合中国的国情。

2.完善立法

首先,完善《商标法》。我国《商标法》中的业已生效的第10条对于地理标识的保护有缺陷的,它应该禁止的被注册和使用商标的范围扩大,而不应当仅限于县市的名称。这是为了防止将来再注册为商标,通用名称导致商标和地理标志之间的冲突。根据《商标法》第16条的规定,“禁用”并不适用依据善意取得但会误导公众的商标。但是何谓“善意取得”,法律并没有规定。因此,应在修改《商标法》后,对《商标法实施条例》中的相关内容进行修改补充,要明确界定“善意”的标准,并且严格规范这种的使用。

其次,制定适用于黑龙江省的保护地理标志的条例或法规。适用于黑龙江省的保护地理标志的条例或法规应具体包括以下内容:地理标志和产品、地理标志和通用名商标、地理标志和地理登记申请、监管机构定义和撤销程序、使用和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控制和监督外国地理标志产品在我国的注册和保护、新的法律和旧的法律和其他法律等有效管理的地理标志特异性识别的融合。

再次,加强对黑龙江地理标志的国际保护。在黑龙江地理标志国际保护的领域,我们可以学习俄罗斯等国家的经验,积极在俄罗斯等申请地理标志、注册地理标志,提升产品专用标识管理;国外监测机构的不当注册地理标志在国际市场密切委托他人监视或滥用的行为,同时积极采取法律措施来保护地理标志带给我们的利益;在另一方面,充分利用现有的国际条约和双边或多边协定的缔结,促进国际地理标志的保护。此外,保护在国际谈判中的地理标志,并积极参与是非常必要的。

参考文献:

[1] 毛姗姗.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兼论《商标法》第三次修改草案[J].中华商标,2012,(7).

[2] 魏丽丽.我国地理标志保护模式的立法选择[J].合肥工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0,(3).

[3] 袁杏桃.论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J].齐鲁学刊,2009,(2).

[4] 张宇冰,郭鹏.TRIPS协议下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J].广西大学梧州分校学报,2004,(2).

[5] 柳励和.我国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制度设计[J].佛山科学技术学院学报:社会科学版,2009,(2).

[6] 李安云,应晓跃.WTO与我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之探讨[J].中国流通经济,2006,(7).

[7] 陈爱萍,尹显英.论我国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J].政法学刊,2008,(3).

[责任编辑 王 莉]

作者:姜琳 杨健 尹鹏凯

第2篇: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探析

摘 要:农产品地理标志是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虽然我国现在已经初步建立了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体系,但双重保护模式、保护观念与措施缺失、农户和企业质量意识淡薄等问题严重制约了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目前,必须在澄清对地理标志及其相关概念的各种模糊或不准确认识的基础上,制定地理标志法,从法律法规层面引导地理标志行业协会建设,完善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

关键词:农产品;地理标志;地理标志法;行业协会

一、不同法律语境中的地理标志及其相关术语辨析

从1883年《保护工业产权巴黎公约》(以下简称《巴黎公约》)的缔结到1994年《与贸易有关的知识产权协议》(亦称《TRIPS协议》)签订的一百多年中,在涉及地理标志保护的数个多边国际条约和若干个国家的国内立法中都分别使用了不同的法律术语对地理标志作了概括,但由于诸多原因,这些法律术语并不统一,其含义也存在着较大差异。因此,在探析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时,对地理标志及其相关概念进行界定,澄清各种模糊或不准确认识,是本文研究的逻辑起点。

(一)多边国际条约中的地理标志及其相关术语

从地理标志法律保护的历史来看,涉及地理标志及与地理标志概念有关的多边国际条约通常被认为分别是1883年的《巴黎公约》、1891年的《制止商品产地虚假或欺骗性标记马德里协定》(以下简称《马德里协定》)、1958年的《保护原产地名称及其国际注册里斯本协定》(以下简称《里斯本协定》)和1994年的《TRIPS协议》①。这些国际条约分别使用了货源标志、原产地名称、地理标志等法律术语。

《巴黎公约》自1883年缔结至今,已经历了8次修改。在其1883年文本中首先使用了“货源标志”这个法律术语,但对其未作解释。1891年签订的《马德里协定》作为修改《巴黎公约》的结果,沿用了这一法律术语,明确指出货源标志是直接或间接地指示出某一国家或该国的某个地方的标志。如果一个标志虽然是某个国家或其中的某个地方的名称,但已被作为某种商品的通用名称,不再具有地理指示作用,那么该标志不属于受《马德里协定》保护的货源标志。这让人们比较清晰地看到,货源标志的法律意义在于“产品”与“产地”的联系。

《巴黎公约》于1925年在海牙进行修订时,使用了“原产地名称”这一法律术语,并将“原产地名称”与“货源标志”一起列入受工业产权保护的对象,但也未对其进行定义,也没有规定任何直接的保护措施。在1958年的《里斯本协定》中才将原产地名称定义为“系指一个国家、地区或地方的地理名称用于指示一项产品来源于该地,其质量或特征完全或主要取决于地理环境,包括自然和人文因素。”与此同时,还规定了具体的保护内容和保护措施。原产地名称这一定义说明原产地名称中的“原产地”是一个具体的地理名称(地名),它不仅表示某一产品出产于该地,而且它与出产于该地域的产品的质量或其他特征还有必然的内在联系。

《TRIPS协议》作为一个多边国际条约首次使用了“地理标志”这一法律概念。该协议

第22条第1款指出:“本协议的地理标志系指下列标志:其标示出某商品来源于某成员地域内,或来源于该地域中的某地区或某地方,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这一定义告诉人们地理标志是一种能够指向特定国家、地区或地方的任何标志。它表明了商品产地对其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的决定作用或影响。这意味着,仅指示出商品产地的标志,以及仅指示商品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的标志,都不能成为地理标志(董炳和,2005)。

(二)我国现行法律中的地理标志及其相关术语

《商标法》是我国目前唯一的一部与地理标志有直接关系的法律。该法第16条第2款规定:“前款所称地理标志,是指标示某商品来源于某地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者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者人文因素所决定的标志。”它与《TRIPS协议》所规定的地理标志的主要区别是:前者指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由该地区的“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所决定,而后者指出该商品的特定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究竟何为“地理来源”,笔者认为,可以理解为既包括自然因素又包括人文因素,应该说是《里斯本协定》中所说的地理环境。但在我国《商标法》对地理标志所下的定义中显然是将“自然因素”与“人文因素”看作各自独立的一种因素。

1999年7月30日,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通过了《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并于同年8月17日以局长令的方式正式发布实施。现在该规定已被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2005年7月新施行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替代,该规章第2条规定:“本规定所称的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该定义透露出的地理标志含义与我国《商标法》的阐释有两个不同之处:一是前者所述的地理标志仅仅是地理名称,而后者所述的地理标志不仅有地理名称,还包括如图案、徽记等其他标记;二是前者将影响产品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的因素界定为“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采用了《里斯本协定》的提法,而后者则界定为“自然因素或人文因素”。显然,后者的外延明显大于前者。

除此之外,自上世纪80年代以来,我国还颁布了一系列涉及到货源标志保护的规范性法律文件,如《反不正当竞争法》第5条第4款规定不得在商品上伪造产地,《产品质量法》第5条规定禁止伪造产品的产地,《消费者权益保护法》第20条规定经营者应当标明其产品的真实名称和标记。

(三)不同法律语境中的地理标志及其相关术语比较

通过前文的阐释,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地理标志及其相关术语之间虽有一定的联系,但也有相当大的差异,不能相互混淆。

1.地理标志与原产地名称。地理标志同原产地名称一样,具有产品质量和特征的指示作用,这是它们与货源标志的根本区别,因为货源标志仅在一种产品与产地之间起到关联作用,只要能够帮助消费者认识到产品来自该标志所指示的产地即可。两者的主要区别是:第一,地理标志涵盖地理名称及其之外任何标志,而原产地名称必须是地理名称;第二,原产地名称仅对产品“质量或特征”具有指示作用,而地理标志还包括“信誉”;第三,原产地名称要求“质量或特征”完全或主要取决于“地理环境”,即“包括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地理标志的概念则指出“主要与该地理来源相关联”,其含义更为广泛。虽然原产地名称与地理标志有一定的差异,但从地理标志是涵盖包括地理名称及其之外的任何标志来看,可以认为地理名称是一种直接地理标志。从这种意义上来说,本文所提及的农成品地理标志,也可以称为农产品原产地名称。

2.地理标志与货源标志。两者都是知识产权的客体,都指示产品的来源地。但货源标志一般不能向消费者传递关于商品的品质、信誉或其他特征,而地理标志不仅是指示出产地的标志,而且是指示产品来源地对产品质量、信誉或其他特征的决定作用或影响。

3.原产地名称与货源标志。货源标志与原产地名称除了具有同地理标志之间存在的异同处之外,还有以下差异:一是货源标志所指示的产品来源地涉及的区域范围较大,可以是某国家或某地区,而原产地名称中所指的原产地还可以是某国家或某地区内某个范围较小的区域。二是原产地名称一般只适用于天然产品、农产品和地方名优土特产品,货源标志可以用于标示任何性质和种类的产品,包括工业产品和农业产品。

最后,需要提示注意的是原产地名称中的“原产地”与WTO《原产地规则协议》中的“原产地”的区别。尽管两个“原产地”都是指货物(产品)的生产、加工或装配地点,但两者并非一样。原产地名称中的“原产地”,强调的是产品特有的质量或特性与产地的地理环境之间的关联性,因此,使“原产地”的名称成为“原产”于该地产品的“名称”,依法受到保护。原产地规则中的“原产地”表达的是某种货物在某特定国家、地区或地方生产或加工的事实,它确定某种货物在关税及非关税方面的待遇的基准,与货物质量或特性无关。

二、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必要性

首先是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帮助农民致富的需要。我国是一个发展中国家,也是一个农业大国,农村人口占全国人口的70%以上,我们必须大力发展经济,尤其是农业经济,解决“三农”问题,真正缩小城乡二元经济差距,促进社会稳定,实现全社会的和谐发展。但是,发展农业经济离不开知识产权,涉农知识产权包括植物新品种权,农业机械、生物技术和农产品深度加工中的专利权及商业秘密权,农产品的商标权和地理标志权等。近年来,由于政府重视,科技人员努力,我国在生物技术、植物新品种研发、农产品深度加工等方面取得了比较多的成果,但相对于发达国家来说,我们在这些领域从整体上来看,并不处于领先地位,缺乏自己独特的优势。但是,我国幅员辽阔,地理气候条件独特,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这一切使我国具有相当丰富的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有许多名优土特产品和农产品传统加工工艺。我们在这些方面所拥有的知识产权应当充分使用,当然也需要充分保护。《TRIPS协议》规定了地理标志受知识产权保护,但没有规定地理标志可以适用在哪些产品之上,可是《TRIPS协议》中地理标志的定义却明确地告诉我们,地理标志强调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产品质量、信誉及其特征的决定性作用,那么其适用范围应主要是农产品、食品、初级原料和手工制品。这对历史上农业比较发达的我国来说,农产品的地理标志是发展农业经济,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一项重要资源。据不完全统计,截至2006年5月,我国现已登记注册的地理标志产品有500多个,其中480多个是农产品,占95%。这些地理标志产品的主体有农户、农产品加工企业、农业主管部门或农业科学研究机构(曹新明,2007)27。 农户因为有了地理标志而增收,根据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统计,目前从全国各地反映的情况看,已获得地理标志注册的农产品收购价格普遍上涨了15%至20%。由于地理标志产品是具有鲜明地域特色的涉农产品,因而可以运用地理标志将分散的农户聚集起来,形成地理标志产品生产基地,再与农产品加工企业以及专营店相结合,实现特色农业的产业化与规模化,甚至还可以借助地理标志推出乡村特色旅游项目,如杭州郊区的梅家坞,因为是地理标志产品“西湖龙井”的产地而吸引许多游客,带动了当地的经济发展。另外,农产品地理标志是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共同作用的产物,保护农产品地理标志其实也是在保护某种传统的历史与文化,它对于一个地区乃至一个民族的历史文化将会起到重要的传承作用。

其次是增强我国农产品在国际市场上的竞争力的需要。我国地理标志农产品质优誉高,深受国内外消费者喜爱。正因为如此,在国际市场上这些产品时常遭受侵权假冒,因此寻求进口国法律保护,维护农产品国际市场竞争力是一项迫切任务。《TRIPS协议》第24条第9款规定,对于在其来源国不受保护或中止保护的地理标志或在来源国已废止使用的地理标志依本协议无保护的义务。这就是说,WTO成员的地理标志能否在其他成员中获得保护取决于来源国的连续保护。所以,通过国内立法规范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并予以使用是十分必要的。

除此之外,从维护消费者利益角度来考虑,也应该加强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消费者是地理标志的直接受惠者,但如果消费了假冒的地理标志农产品,同样也是直接的受害者。

如前文所述,地理标志虽然是表示产品来源的标志,但其真正的价值并不在于这一方面,它是决定产品特有品质、信誉或其他特性的原产地标志。它的作用是能使消费者产生产品产地与产品质量之间的联想,地理标志实际上是给消费者提供了一种质量与信誉担保。因此,保护真实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使消费者免受被虚假农产品地理标志误导而误购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三、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基本现状分析

(一)初步建立了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体系

我国现行《商标法》第16条第1款以法律的形式首次引入地理标志的概念,并予以定义,定义的具体内容前文已经提及,在此不作赘述。我国商标法律法规还从消极与积极两个方面对地理标志保护作出了相应规定。消极保护体现在:一是现行《商标法》第10条第2款规定:“县级以上行政区划的地名或公众知晓的外国地名,不得作为商标。但是,地名具有其他含义或作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组成部分的除外,已经注册的使用地名的商标继续有效。”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于1986年11月6日发出的《县级以上行政区划名称作为商标等问题的复函》中曾经将“与保护原产地名称产生矛盾”看作是禁止将地名作为商标的原因,这一理由表明了商标禁止条款为地理标志保护提供了最基础的保护。二是现行《商标法》第16条第1款规定:“商标中有商品的地理标志,而该商品并非来源于该标志所标识的地区,误导公众的,不予注册并禁止使用;但是,已经善意取得注册的继续有效。”积极保护体现在:2002年8月11日由国务院颁布的《商标法实施条例》第6条规定:“商标法第十六条规定的地理标志,可以依照商标法和本条例的规定,作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申请注册。”随后施行的《集体商标、证明商标注册和管理办法》对地理标志申请注册为集体商标、证明商标以及使用管理等作出了相关规定。上述的消极保护与积极保护当然也适用于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保护。

此外,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于1999年8月17日发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是我国第一部专门规定原产地域产品原产地域产品是中国化的概念。从《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对上述概念所作的界定中可以看出原产地域产品中的“原产地域”从其实质内容来看,就是地理标志。保护制度的部门规章。 该规定对原产地域产品的定义、强制审批和注册登记制度、申报及审核程序、行政保护制度等作出了具体规定,开创了我国地理标志保护的先河。2005年7月15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公布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开始施行,对地理标志产品进行专门保护,与此同时,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废止。部门规章的修改实现了地理标志名称的统一,为地理标志的有序使用创造了法制环境。

综上所述,地理标志(含农产品地理标志)作为知识产权在我国已被纳入法律保护范畴,并已初步形成了商标法与专门法相结合的法律保护体系,在一定程度上改变了我国加入WTO后在地理标志保护方面的被动局面,对促进经济发展,解决“三农”问题发挥了积极作用。

(二)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存在的问题分析

1.双重保护模式导致权利冲突和管理混乱。目前国外保护地理标志的模式有三种:一是美国式的商标注册保护模式;二是法国式的通过制定单行法加以专门保护模式;三是德国式的通过商标注册和同时设立地理标志权予以保护模式。由于我国在地理标志保护方面的本土法律资源不足,不可避免地要借鉴或移植国外的保护模式。因此,如前所述,我国农产品地理标志采用了商标保护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相结合的双重保护模式。

由于商标保护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分别由国家工商行政管理总局商标局和国家质检总局这两个行政部门负责,如果一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既要申请证明商标,其所标示的产品还要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就必须分别向上述两个行政部门申请。这样既浪费行政资源,又增加申请者的负担,且不利于统一管理,甚至出现一个部门认定为地理标志而另外一个部门给予处罚的现象。

双重保护模式还会带来下述问题:如果某个农产品地理标志没有提出过证明商标或者集体商标注册申请,或者虽提出过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注册申请,但其申请没有被核准,那么,这样的地理标志产品能否向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提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呢?如果能够被批准登记,两者就发生了冲突:任何地理标志,不论是否被核准注册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都能与具有特定品质、声誉或其他特性的产品相连接被登记注册为地理标志产品,且与已被核准注册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的地理标志所连接的特定品质、声誉或其他特性的产品享有相同待遇(曹新明,2007)29,这必然会影响人们申请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的积极性。

除此之外,还可能出现某一农产品地理标志已作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登记,但又被他人作为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申请注册,那么在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初步审定并公告后的异议期内,在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登记人能否以在先登记为由阻止商标注册呢?笔者认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只是一项行政管理措施,在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登记人无权对抗他人的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申请注册。当某一农产品地理标志获得商标保护,其所标示的产品又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或者先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尔后再获得商标保护,这样在使用过程中由于权利(利益)主体不同出现商标权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权利的冲突是不可避免的。

2.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观念与措施缺失。第一是人们对农产品地理标志的私权属性认识不足。《TRIPS协议》在篇首部分强调“承认知识产权为私权”,在第一条第2款中指出“对本协议,‘知识产权’术语,系指第二部分第1至第7节中所包括的所有类别的知识产权。” 第二部分第3节所指的知识产权即为地理标志。由于对其属性认识不足,导致许多人对其保护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加上对相关法律法规不了解,不知道通过申请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或登记注册地理标志产品加以保护,使某些地理标志的显著性逐渐淡化,逐步沦为同类农产品的通用名称。

第二是政府尚未给予足够重视。由于用于地理标志产品的专项资金投入不够,缺乏品牌企业、龙头企业带动,产业化程度偏低,因此在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方面难以取得较大的成绩。

第三是执法措施不足。在高额利润的诱使下,一些企业毫无顾忌地冒用地理标志,造成市场混乱,使许多久负盛名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声誉一落千丈,使生产经营者失去了一部分消费者。这种不正当竞争行为之所以如此盛行,执法不力不能不说是其中的重要原因。

3.使用地理标志的农户和企业缺乏质量意识。地理标志所指示的产品是有特定品质、良好声誉和其他特性的产品,而这些特质又与产品来源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相关。而在现实生活中,有些农户和企业不仅不重视对自然资源和人文资源的保护,还对其进行掠夺性的利用,证明商标和集体商标的注册人或地理标志产品的登记注册人对地理标志产品的原材料、生产技术工艺及标准、成品的质量与等级等疏于监督,使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竞争力下降。例如有毒金华火腿就是一个典型的例子。

四、完善农产品地理标志法律保护制度的构想

(一)立法保护模式的选择

目前世界上为地理标志提供立法保护的模式有三种:商标法保护模式、专门立法保护模式及反不正当竞争法保护模式。各种立法保护模式都有其价值性及合理性,究竟是选择其中一种还是重构一种新的模式可视各国的具体国情而定。美国式的商标保护模式在商标与地理标志发生冲突时往往会偏向于商标,因为对地理标志作为商标禁止性规定有很多例外,使得通过注册证明商标或集体商标来保护地理标志遇到困难。其外,美国商标权的产生是以使用为依据,这与我国的商标确权传统也是不一致的。法国式的专门立法保护模式重在对使用原产地名称的产品质量及生产过程的严格控制。原产地名称通常被认为是公权而非私权。由于我国的市场经济发育尚不成熟,法制还有待健全,如完全简单地采用法国式的立法模式,往往容易形成政府对市场的过度干预。当然,目前在我国允许行政权力适度介入地理标志保护领域对保证规范地理标志的使用与管理,保证地理标志产品质量还是必要的。通过比较,笔者认为专门制定地理标志法对地理标志加以保护可以克服双重保护造成的管理混乱和权利冲突,充分发挥地理标志的知识产权优势。

(二)地理标志法的主要内容构想

地理标志法应该包括以下主要内容:

1.立法宗旨。地理标志法的宗旨是加强地理标志管理,保护地区相关生产者对地理标志享有的权利,促使相关生产者和经营者保证商品质量,维护地理标志信誉,促进相关地区的社会经济发展。

2.适用范围。首先应采取《TRIPS协议》第22条第1款的表述,对地理标志作出定义,明确地理标志为私权。并同时强调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对产品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的共同作用。规定地理标志法适用于对天然、农业、手工业和工业品的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另外,还应规定哪些标示不受地理标志法的保护。

3.地理标志权保护的产生。地理标志权采用注册保护制度。注册登记的主体是地区内的相关行业协会,在未建立相关行业协会的情况下,由申请保护范围内的县级人民政府,跨县域范围的,由地市级人民政府,跨地市范围的,由省级人民政府作为主体向注册主管机关自愿提出注册申请。申请者应提交要求保护的申请书,地理标志所标示的产品的名称、类别、产地范围特色或其他特性及其与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的关系,产品的生产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地理标志保护申请经注册主管机关审查、公布后,在规定期限内没有异议或异议不成立,予以核准。其外,注册登记机关应对受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制订出安全、卫生、环保等强制性的国家标准,以予监督实施。

4.地理标志注册人和地区内生产者享有的权利及应承担的义务。注册人对经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享有包括许可权和禁止权在内的专有权。地区内的生产者有权在符合地理标志使用条件并按规定程序申请之后获得使用权,地理标志注册人不得滥用权利,对达到使用标准地区内的生产者申请,不得无故拒绝、拖延、刁难。如果出现这种情况,地区内的生产者可以向注册登记机关提出地理标志使用的强制许可。基于地理标志所具有的社会公益性及对其地理来源地的自然人文环境的依赖性,必须防止地理标志注册人及使用人为自身利益最大化而毫无节制地开发地理标志资源。因此,地理标志注册人和使用人有义务保护地理标志产品来源地的自然环境,对地理标志产品赖以形成的人文因素负有保护和发展义务。其外,使用人不得将经核准注册的地理标志作为商标或商号使用,也不得作为产品的通用名称使用,也无权转让或许可他人使用。

5.地理标志注册的撤销和无效。当出现以欺骗手段获取注册的,或产品质量、特性与产地的地理环境的关联性丧失或基本丧失的,或地理标志在其原产国已停止使用或不再受保护的,该地理标志的注册将被撤销和宣告无效。

6.地理标志权的保护及争议的解决。应明确地理标志专有权的保护不受时间限制。凡未经许可在相同或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地理标志相同或近似的标志的,构成侵权。根据《TRIPS协议》的要求,还应规定“即发侵权”。经授权的使用者有权单独以自己的名义对侵权行为提起民事诉讼。侵权应承担的法律责任,包括民事责任、行政责任和刑事责任。可将地理标志视为特殊商标,比照商标法的有关规定给予保护。发生地理标志权纠纷时,可由当事人协商解决,或请求地理标志登记注册机关处理,或向人民法院起诉。

7.地理标志的管理机构。基于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既具有保护地理标志产品的实践经验,又具有强大的技术力量的实际情况,由该行政部门作为地理标志的管理机构,负责地理标志保护申请的受理、审核、注册及管理工作。可依法对相关违法行为予以行政处罚,协助司法机关制止和制裁侵犯地理标志专用权的行为。

由于农产品的地理标志与工业品的地理标志的法律保护具有一定的特殊性,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可依据《地理标志法》,并借鉴欧盟的相关法律法规制订《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规定》,对适用于地理标志的农产品范围作出准确界定,对农产品的“绿色”特质及保证措施与监管制度等提出具体要求,为使用地理标志的农产品提高市场竞争优势,保证消费者利益提供法律保障。

(三)从法律法规层面引导地理标志行业协会建设

地理标志属于特定区域内的生产者所享有的一种集体性权利,不能“私有化”,而地理标志又具有私权属性,所以这种集体性权利既不宜由行政机关掌握,也不能归特定区域内的生产者个人所有,应由这些生产者协商成立地理标志行业协会来代为管理。地理标志行业协会是一个非营利性法人,其工作职责是保护和管理某种地理标志,提高该地理标志行业效益。但是,现行相关法律法规对其几乎没有任何具体规定,致使该成立的地理标志行业协会没有成立,有的即使成立了,现状也不尽如人意,没有发挥其应有作用。出现上述问题的原因多种多样,除了体制与现实条件所限外,最主要的还是缺乏法律规制,因此,从法律法规层面引导地理标志行业协会建设刻不容缓。

参考文献:

曹新明. 2007. 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制度之完善:以促进我国农业经济发展为视角[J]. 知识产权(1).

董炳和. 2005. 地理标志知识产权制度研究:构建以利益分享为基础的权利体系[M]. 北京: 中国政法大学出版社:57.

Legal Protection of Geographical Indication for Agricultural Produce

QIUPingrong

(Law School, Anhui University of Finance & Economics, Bengbu 233030)

(责任编辑 欧阳仁根)

作者:邱平荣

第3篇: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营销分析

基金项目:浙江省大学生科技创新活动计划(新苗人才计划,2011R405001)和浙江省科技厅重点软科学项目(2012C25068)

[摘 要]作为产地和质量双重标志与保护,地理标志保护对农产品生产与贸易起到强大的保护伞作用,正受到越来越多的关注。本文探讨了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的内涵及其核心价值,并就其品牌营销策略问题进行分析,提出若干配套营销策略,从而增强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市场竞争力,扩大其经济、社会与生态效益。

[关键词]地理标志保护 农产品 品牌营销

农产品地理标志,是指标示农产品来源于特定地域,且产品品质和相关特征主要取决于自然生态环境和历史人文因素,并以地域名称冠名的特有农产品标志。加强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建设,拓宽营销网络,既可以充分利用我国众多地理标志保护资源,创建国内和世界知名品牌,又可以突破当今各国以专利技术、技术标准、环保标准、反倾销等一系列措施构筑的贸易壁垒, 提高农产品国际竞争力,扩大特色农产品的出口,最大限度地实现其社会经济利益。

一、 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内涵与核心价值

作为商品的“名片”,品牌既是联结企业与消费者的桥梁,更是企业参与市场竞争的关键要素。因此,实施品牌管理,挖掘品牌内涵,提升品牌核心价值势在必行。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是一个表示农产品品质特征和地域特征的天然品牌,具有比同类农产品更高的市场价值和市场推广效应。其内涵与核心价值如下。

1. 质量安全

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的核心是质量安全。农产品在长期消费过程中会形成消费信誉,这种信誉与产地、品质相联系,若农产品的质量安全存在隐患,将会直接损害消费者利益,并会严重损害农产品其自身的信用形象。近些年,中国提出了“一村一品”的农业经济发展方略,正逐步成为农产品地理标志的一种主要实现形式,日益成为地方经济发展的代名词或名片。比如,象山和象山梭子蟹,金华和金华火腿,这些都建立在农产品质量安全的基础之上,也是对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的一种肯定与推动。

2. 消费信誉

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的认证程序复杂苛刻,对农产品产地、质量、品质等各方面有着严格的要求。农产品地理标志不仅能标志农产品产自特定的地域,还能标志农产品自身所具备的品质特性,是消费者选择消费对象时的指示灯。地理标志保护为特定区域内某种产品被认知提供了信誉先导,为相关企业实施品牌战略构建了一个“高位平台”。

3. 人文内涵

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由于其本身的特性,以及不同区域的发展历史、地理区位、资源禀赋、政策导向等原因,在不同地区具有不同的比较优势。因此,挖掘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特色深刻的文化内涵(如充分利用产品的故事传说、历史记载、文学考究等资源),可以丰富产品形象,提升产品品位。例如云南的普洱茶,因当地海拔差异大、日照充足、雨量充沛、空气纯净、阳光通透、地灵物杰,以及特有的民风民俗、生活习惯和制作工艺而闻名遐迩。

4. 产业价值

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可以推进农产品产业化,增进规模经济效应,优化产业结构。特别是通过延长产业价值链,将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的生产、加工、管理、销售与当地的运输、旅游、餐饮、酒店等服务业相结合、相促进、共发展,获得相得益彰的效果。如龙井茶地区的旅游、福建大红袍产区的旅游都相当好,已经成为当地产业经济中日益重要的一部分。

5. 知识产权

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享有良好声誉,但也存在虚假和欺骗性的“免费搭车”现象,因此丢开农产品质量,谈知识产权的做法是很片面的。如果地理标志被不具备该地理标志资格的产品冒用,一方面会损坏合法使用者的利益引发不公平竞争,另一方面会误导消费者购买不符合地理标志保护标准的农产品而损坏消费者的利益。因此,相关管理部门必须树立起质量控制与知识产权保护并举的动态管理理念。

6. 生态环境与非物质文化遗产

获得地理标志保护认证的农产品,其原材料来自原生态种植(养殖)区域,很少(甚至从不)使用对环境有污染的农药和化肥,属于纯天然的绿色无公害产品,再加上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具有独特的地域性,其蕴含的传统文化是历史遗留下的宝贵财富。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具有无形性、地域性、特殊性。对农产品实行地理标志和非物质文化遗产双重保护,既保护了农产品的知识产权和商标,又保护了其技术工艺和传统文化。例如对绍兴黄酒的酿制技艺加以保护,可以有效防止相关传统文化的流逝,有利于创建“名、优、特”产品品牌。

二、 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营销现状

目前,我国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生产与加工,仍以农户家庭和中小企业居多,其规模小、实力弱,特别是销售环节缺少现代理念和专业人才,大多依靠原始的销售模式,要培育和树立自己的品牌,参与市场竞争确实有很大难度。尤其是生产加工企业(或农户)普遍专注于短期利益,品牌观念弱,缺乏品牌运作资本,普遍存在“小而不精,大而不强”的现象。这种现象逐步导致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大众化、特色不突出,以及潜在消费者流失等问题。总体看来,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市场存在低成本、低质量、低价格、低品质四大严重问题。如金华火腿、龙口粉丝、山西陈醋、平遥牛肉、镇江香醋等事件,暴露出了地理标志保护的弊端。

由于缺乏相关法律法规有效约束,或存在法律漏洞和执法缺位,地理标志保护工作并不到位,长期以来被滥用和假冒的情况严重。许多本属于产地内集体所有的地理标志被独自注册为商标,损害了产地内其他人的平等使用权,致使某些地理标志的显著性特征逐渐被淡化,有的甚至沦为商品的通用名称,失去品牌差异。如原产于杭州龙井村的龙井茶,被用于整个杭州地区、浙江地区,乃至其他产茶地区,这对于地理标志资源来说,无疑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与损失。

另据笔者调查,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销售方面,目前主要为零售店、专卖店、超市等实体店面销售,网络电子商务平台的利用率不高,市场辐射范围较小,存在无法及时供货、无法保证新鲜度等问题,整个销售与管理体系比较混乱,销售模式比较单一,欠缺系统化管理。此外,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销售市场大部分集中在国内,出口市场狭小,能够借助地理标志保护的国际“名片”冲破国际贸易的重重壁垒,成功走向世界并取得显著销售额的少之又少。

三、 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营销策略分析与选择

显然,要解决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品牌营销普遍存在的问题,不同地区的销售企业(或农户)应根据自身产品的实际状况,与时下市场供求信息以及同类农产品不同厂商的动态信息相结合,制定切实可靠、行之有效的品牌营销策略。

1. 水平营销策略

根据菲利普&科特勒市场层面的水平营销理论,销售企业(或农户)应变换视角,改变出发点,从多个角度,多个方位制定符合可持续发展兼具功效的营销策略。其一,对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的地理生长环境或生产工艺配方进行深度挖掘,不断形成自身独特优势, 开发不同细分市场,满足不同市场需求。例如:改善包装,进军礼品市场;开发新用途,培育新卖点等;其二,保证老客户,吸引新客户。原有的消费者减少,且新客户的培育工作不到位,会导致销售在一定时期内断链。因此,需着重注意消费群体的持续培育;其三,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呈现明显的季节性和时令性,存在旺季烂、淡季断的先天不足,产销矛盾非常突出, 直接降低了农产品的经济效益。销售企业(或农户)可以根据市场规律进行反季节生产、销售或者采用缓冲库存技术延长销售档期;其四,结合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自身品牌特性及其目标顾客的购买行为特征,在原有渠道的基础上进行渠道创新,开设特色店或进行渠道联盟、向全国知名连锁超市供货、依托旅游景点搭售等;其五,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的种植(养殖)、生产区往往富有自然、人文气息,适合开发旅游景点,因此可以开展体验营销。通过对消费者在消费前、消费中和消费后的感官和情感刺激,引发消费者的思考、联想,促使其行动和体验,从而给游客留下深刻印象。

2. 动态营销策略

首先,销售企业(或农户)基于消费者购买动机,在生产加工过程中保证农产品质量安全。其次,对于求实、求廉心理很重的消费者,价格高低直接影响着他们的购买行为,因此应根据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特有的商品价值和品牌含量,参考同类农产品市场价格规律,制定合适的产品价格,“适众”价格要得到产品定位的消费群体大众的认同,包含的产品价值要与同类型农产品的相当。再次,通过广告、品牌效应、有效推销等宣传手段,大力传播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区别于市场上一般同类农产品的品牌特性,提高品牌美誉度,打造大众消费者心中的知名度,从而刺激潜在的消费行为。

3. 渠道营销策略

一方面,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国内销售渠道中,零售、批发、超市、文化节、网络、深加工、连锁、消费联盟、行业商业协会等都是较为理想的,另外配以强大的营销队伍和营销网络组织,例如消费者加盟和企业结盟,实行人员、价格、成本、品牌、进货、运输统一管理,形成产、供、销一体化管理模式。另一方面,现阶段,部分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还未开发海外市场,存在巨大的出口潜力。当然,不同种类农产品有其不同的属性特征,不能盲目出口,应结合产品固有属性以及市场实际需求,充分考虑出口方向。以象山梭子蟹为例:国内消费者喜爱吃鲜活的梭子蟹,而国外消费者喜爱吃蟹肉。因此,鲜活梭子蟹就不适合出口,但可以考虑对梭子蟹进行深加工,根据国外消费者偏好做成各种蟹肉制品,再出口到国外,拓宽梭子蟹的市场,从而可以带动产业链上游养殖业规模的扩大,使企业做大做强。总之,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销售企业(或农户)应根据自身产品特有属性,充分考虑国外消费群体消费该产品的习惯,全面分析国外市场分布(具体的国家和城市)、结构、容量和潜力,进而对该产品进行出口可行性分析。在出口可行性分析显示可行的情况下,营销渠道可以突破国界约束,努力将国内和国外渠道相结合,做到“双管齐下”。

4. 创新营销策略

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销售企业(或农户)创新营销的最佳策略就是抢在别人之前淘汰自己的产品,包括营销观念创新、营销产品创新、营销组织创新和营销技术创新。例如绿色营销理念着重在营销过程中充分体现环保意识和社会意识,向消费者提供科学的、无污染的、有利于节约资源的产品;知识营销着重通过科普宣传,让消费者不仅知其然,而且知其所以然,重新建立新的产品概念,进而使消费者萌发对新产品的需要,达到拓宽市场的目的。

四、 结束语

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可以有效促进区域特色优势农产品的标准化生产与品牌差异化,形成不同风格、各具特色的农产品生产与销售格局,同时又通过其纽带作用有效地将分散的农户同农产品生产加工企业联系起来,充分发挥各地自然环境和传统文化的区位优势,是农产品产业发展与品牌培育的突破口。加强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制度建设,不但要求相关立法部门切实制定、完善相关法律法规,加大执法力度,提高执法效率,而且要求当地政府部门携行业协会、商会、合作社等相关行业组织,积极、有效地进行引导和扶持,为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销售企业(或农户)构建相应的品牌培育与营销平台,增强产品影响力和市场竞争力。地理标志保护农产品销售企业(或农户),则要在法律法规约束以及相关部门扶持下,灵活应用上述各种营销策略,采取宽渠道多视角的营销模式,逐步扩大农产品的销售量(包括出口量),取得更高效益。

参考文献:

[1] 李长健,蒋诗媛,朱汉明,卓东辉.基于产业发展的农产品地理标志保护与发展研究[J].农场经济管理,2010(4).

[2] 冯忠泽,盛松华,张梦飞.中国农产品地理标志管理制度发展方略思考[J].世界农业,2007(2).

[3] 王志本.原产地域产品保护与提高我国农产品国际竞争力[J].世界农业,2002(5).

[4] 王志本.实施地理标志知识产权保护,发掘我国农产品贸易优势[J].调研世界,2004(9).

[5] 郭红生.地理标志农产品品牌的水平营销策略[J].商业研究,2009(1).

[6] 谢向英.福建白茶地理标志品牌结盟研究[J].农业经济问题,2011(1).

作者简介:厉鹭菲(1990—),女,浙江兰溪人。

指导老师:邓启明(1973—),男,福建漳平人,博士,宁波大学商学院副教授、硕士生导师,兼任宁波大学台湾研究中心常务副主任,主要研究方向:海峡两岸经贸交流与合作,农渔业现代化、食品安全与国际贸易。

作者:厉鹭菲 朱梲 詹景

第4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令

第 78 号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经2005年5月16日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局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5年7月15日起施行。

局 长 李长江

二〇〇五年六月七日

编辑本段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了有效保护我国的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和专用标志的使用,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特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有关规定,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 本规定所称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包括:

(一)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

(二)原材料全部来自本地区或部分来自其他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第三条 本规定适用于对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受理、审核批准、地理标志专用标志注册登记和监督管理工作。

第四条 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统一管理全国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各地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和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各地质检机构)依照职能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第五条 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应依照本规定经审核批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必须依照本规定经注册登记,并接受监督管理。

第六条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遵循申请自愿,受理及批准公开的原则。

第七条 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应当符合安全、卫生、环保的要求,对环境、生态、资源可能产生危害的产品,不予受理和保护。

编辑本段第二章 申请及受理

第八条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由当地县级以上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机构或人民政府认定的协会和企业(以下简称申请人)提出,并征求相关部门意见。

第九条 申请保护的产品在县域范围内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产地范围的建议;跨县域范围的,由地市级人民政府提出产地范围的建议;跨地市范围的,由省级人民政府提出产地范围的建议。

第十条 申请人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有关地方政府关于划定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建议。

(二)有关地方政府成立申请机构或认定协会、企业作为申请人的文件。

(三)地理标志产品的证明材料,包括:

1.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书;

2.产品名称、类别、产地范围及地理特征的说明;

3.产品的理化、感官等质量特色及其与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之间关系的说明;

4.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包括产品加工工艺、安全卫生要求、加工设备的技术要求等);

5.产品的知名度,产品生产、销售情况及历史渊源的说明;

(四)拟申请的地理标志产品的技术标准。

第十一条 出口企业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向本辖区内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提出;按地域提出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和其他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向当地(县级或县级

1

以上)质量技术监督部门提出。

第十二条 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和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按照分工,分别负责对拟申报的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申请提出初审意见,并将相关文件、资料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编辑本段第三章 审核及批准

第十三条 国家质检总局对收到的申请进行形式审查。审查合格的,由国家质检总局在国家质检总局公报、政府网站等媒体上向社会发布受理公告;审查不合格的,应书面告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 有关单位和个人对申请有异议的,可在公告后的2个月内向国家质检总局提出。

第十五条 国家质检总局按照地理标志产品的特点设立相应的专家审查委员会,负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的技术审查工作。

第十六条 国家质检总局组织专家审查委员会对没有异议或者有异议但被驳回的申请进行技术审查,审查合格的,由国家质检总局发布批准该产品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公告。

编辑本段第四章 标准制订及专用标志使用

第十七条 拟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应根据产品的类别、范围、知名度、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因素,分别制订相应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管理规范。

第十八条 国家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草拟并发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国家标准;省级地方人民政府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草拟并发布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地方标准。

第十九条 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质量检验由省级质量技术监督部门、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指定的检验机构承担。必要时,国家质检总局将组织予以复检。

第二十条 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内的生产者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应向当地质量技术监督局或出入境检验检疫局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书。

(二)由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产品产自特定地域的证明。

(三)有关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上述申请经省级质量技术监督局或直属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审核,并经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合格注册登记后,发布公告,生产者即可在其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编辑本段第五章 保护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各地质检机构依法对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实施保护。对于擅自使用或伪造地理标志名称及专用标志的;不符合地理标志产品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而使用该地理标志产品的名称的;或者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标识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行为,质量技术监督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将依法进行查处。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可监督、举报。

第二十二条 各地质检机构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产地范围,产品名称,原材料,生产技术工艺,质量特色,质量等级、数量、包装、标识,产品专用标志的印刷、发放、数量、使用情况,产品生产环境、生产设备,产品的标准符合性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二十三条 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资格的生产者,未按相应标准和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的,或者在2年内未在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上使用专用标志的,国家质检总局将注销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注册登记,停止其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并对外公告。

第二十四条 违反本规定的,由质量技术监督行政部门和出入境检验检疫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

2

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中华人民共和国进出口商品检验法》等有关法律予以行政处罚。

第二十五条 从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人员应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不得泄露技术秘密。违反以上规定的,予以行政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编辑本段第六章 附 则

第二十六条 国家质检总局接受国外地理标志产品在中华人民共和国的注册并实施保护。具体办法另外规定。

第二十七条 本规定由国家质检总局负责解释。

第二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5年7月15日起施行。原国家质量技术监督局公布的《原产地域产品保护规定》同时废止。原国家出入境检验检疫局公布的《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原产地标记管理规定实施办法》中关于地理

第5篇: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

邛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的通知

邛府办发〔2015〕77号

各镇乡人民政府,各街道办事处,市政府各部门:

《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已于2015年11月17日经第十七届人民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讨论通过,现印发你们,请遵照执行。

邛崃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2015年12月18日

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有效保护邛酒地理标志产品,规范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以下简称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和管理,保持邛酒的质量和特色,维护生产者、经营者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2005年第78号)等法律法规,结合邛崃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邛酒是指在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自然微生物生态圈内按邛酒(浓香型白酒)生产技术规范生产,其质量特征符合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酒(浓香型白酒)加工技术规范》及邛酒(浓香型白酒)质量技术要求的白酒。

—1—

第三条 在邛崃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邛酒生产及销售活动并自愿申请使用邛酒专用标志的企业,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邛酒专用标志所有权属于邛崃市人民政府,由邛崃市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办公室(以下简称市保护办)具体负责地理标志产品及专用标志使用的监督管理工作。市保护办设在邛崃市市场监督管理局(以下简称市市场监管局)。

第五条 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范围为邛崃市临邛街道、文君街道、卧龙镇、宝林镇、桑园镇、固驿镇、前进镇、高埂镇、平乐镇9个镇乡(街道)现辖行政区域。

第二章 专用标志的申请、受理、审核及批准

第六条 在邛崃行政区域范围内从事邛酒生产、销售活动的企业,凡符合以下条件的,均有申请使用邛酒地理标志产品名称及专用标志的资格。申请使用专用标志,应当符合下列基本条件:

(一)生产企业应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且注册地址在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区域范围内;销售企业应具有合法有效的营业执照和组织机构代码证,且注册地址在邛崃行政区域范围内。

(二)生产企业应属规模以上企业,年入库税金达到300万元以上,或是四川邛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员企业;销售企业应属限上商业企业,或是四川邛酒发展有限责任公司成员企业。

(三)产品原辅料应当符合国家质检总局2012年第192号公告中关于邛酒的质量技术要求。

(四)采用固态发酵酿造工艺,按照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邛酒(浓香型白酒)加工技术规范》组织生产,产品由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邛崃实验室(筹)检验,并建立有完整的、可追溯的产品质量档案。

—2—

(五)技术指标符合国家质检总局正式批准的邛酒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技术要求。

(六)连续两年无质量违法记录。

(七)连续3年无不良信用记录。

(八)市市场监管局出具的现场核查报告。

(九)遵守国家相关法律法规。

第七条 专用标志由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图案和邛酒文字组成,专用标志的印制和标识方法应符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实施细则(暂行)》的要求。产品名称使用统一的邛酒字样。

第八条 申请使用专用标志的企业,应当提交以下资料:

(一)专用标志使用申请书;

(二)生产企业应提供食品生产许可证及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销售企业应提供营业执照、组织机构代码证;

(三)由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产品产自保护区域范围内的证明;

(四)国家酒类及加工食品质量监督检验中心——邛崃实验室(筹)出具的检验报告;

(五)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九条 邛酒生产企业和销售企业应当保证所提供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对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3年内不得申请使用专用标志。

第十条 市保护办对邛酒生产企业、销售企业提出的申请进行初审,审查合格的,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审核,经省质量技术监督局报国家质检总局审查合格,注册登记公告后,发给《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证书》,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未经审核批准,任何单位和个人禁止使用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

第三章 专用标志使用企业的权利和义务

第十一条 获准使用邛酒专用标志的企业可在其生产的白酒标签、包装

—3—

物、说明书、广告、相关经营,展销场所以及白酒销售活动中使用邛酒专用标志。

第十二条 专用标志的使用应符合《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实施细则(暂行)》的规定。

第十三条 使用专用标志的企业应当在符合食品生产、经营的法定条件和相关要求前提下,建立邛酒生产、销售台账,原料及基酒基地档案或者相应的原料收购台账,以备查用。

第十四条 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应确保产品质量,维护邛酒声誉。 第十五条 专用标志使用企业应当于每年12月底前向市保护办报送本《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申报表》和上专用标志的使用情况,由市保护办汇总后报省质量技术监督局。

第四章 保护和监管

第十六条 市财政每年列支邛酒地理标志产品宣传专项预算资金,用于邛酒宣传,以提升邛酒知名度。

第十七条 建立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联席会议制度,定期分析研究邛酒地理标志产品品牌使用和管理情况,采取积极措施,有效发挥邛酒地理标志产品功能,推进邛酒产业健康稳定发展。

第十八条 市保护办负责对邛酒专用标志发放和使用等情况进行管理。 第十九条 市保护办要对邛酒专用标志的使用情况进行监督和抽查。 第二十条 市保护办要对保护区域内的邛酒生产情况、质量安全、品质和工艺保护情况进行核查。

第二十一条 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属质量标志,受法律保护。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相关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2005年第78号)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一)擅自使用或伪造邛酒地理标志产品名称或者专用标志的;

—4—

(二)不符合邛酒地理标志产品的产品标准和管理规范要求,但使用邛酒地理标志产品名称的;

(三)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名称或标识、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者图案标志,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邛酒地理标志产品的。

社会团体、企业和个人对上述违法行为可监督和举报。

第二十二条 专用标志使用单位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相关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或停止使用专用标志:

(一)未按四川省(区域性)地方标准《地理标志保护产品 邛酒(浓香型白酒)加工技术规范》组织生产的;

(二)产品质量全年连续2次以上(含2次)监督抽查不合格的;

(三)在邛酒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及本办法规定,情节严重的;

(四)产品被国家、省、成都市新闻媒体曝光,造成严重社会影响的。 第二十三条 从事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不得泄漏技术秘密。对违反以上规定的,予以行政处分;对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30日后施行,有效期3年,由市市场监管局负责解释。原2014年5月27日印发的《邛酒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邛府办发﹝2014﹞36号)自本办法施行之日起废止。

来源:成都市人民政府网

http://gk.chengdu.gov.cn/govInfoPub/detail.action?id=77891&tn=6

—5—

第6篇: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

《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已经省政府2006年第28次常务会议通过,现予发布,自2006年12月10日起施行。

代省长:袁纯请

二○○六年十一月二日

陕西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办法目录

第一章 总则

第二章 工作机构与职责

第三章 申请与审查

第四章 专用标志使用

第五章 保护和监督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七章 附则

第一章 总则

第一条 为了促进我省地理标志产品的发展,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特色,维护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等法律、法规,结合本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地理标志产品,是指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者其他特性本质上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包括:

(一)来自本地区的种植、养殖产品;

(二)原材料全部或者部分来自本地区,并在本地区按照特定工艺生产和加工的产品。

第三条 本省行政区域内从事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经营、监督管理以及其他相关活动的单位和个人,应当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遵循公开、公正、公平和自愿、诚信的原则。

第五条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统一领导本行政区域内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协调和督促有关部门履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职责,促进地理标志产品行业协会以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的发展。

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等有关行政主管部门分别依照各自职责,共同做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

第二章 工作机构与职责

第六条 省人民政府成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委员会,市、县(市、区)人民政府根据工作需要成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委员会(以下统称保护机构),具体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保护机构的办事机构设在本级产品质量监督行政主管部门。

第七条 保护机构由有关行政(行业)主管部门、行业协会、技术专家以及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经营者代表组成。

第八条 省保护机构履行以下职责:

(一)负责全省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监督管理工作;

(二)负责地理标志产品申请的初审以及申报工作;

(三)负责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的初审以及申报工作;

(四)指导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人制定该产品的相关标准或者管理规范;

(五)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九条 市、县(市、区)保护机构负责本行政区域内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和日常监督管理工作,并履行法律、法规规定的其他职责。

第三章 申请与审查

第十条

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应当符合安全、卫生和环保的要求。对人身健康、环境、生态、资源等可能产生危害的产品,不予受理和保护。

第十一条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申请,应当由当地人民政府指定的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机构或者认定的协会、企业以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以下简称申请人)征求相关部门意见后提出。

第十二条 拟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应当根据产品的类别、范围、知名度、产品的生产销售等方面的因素,分别制定相应的国家标准、地方标准或者管理规范。

地理标志产品的地方标准由省标准化行政主管部门组织制定并发布;管理规范由申请人组织制定。

第十三条 申请地理标志保护的产品在县域范围内的,由县级人民政府提出产地范围的建议;跨县域范围的,由设区市人民政府提出产地范围的建议;跨设区市范围的,由省人民政府提出产地范围的建议。

第十四条 申请人申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时应提交下列资料:

(一)当地人民政府关于划定地理标志产品产地范围的建议;

(二)当地人民政府成立地理标志产品申请机构或者认定协会、企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作为申请人的文件;

(三)拟申请的地理标志产品的国家(地方)标准或者管理规范;

(四)地理标志产品的证明材料,包括:

1、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请书;

2、产品的名称、类别、产地范围以及地理特征的说明;

3、产品的理化、感官等质量特色及其与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之间关系的说明;

4、产品生产技术规范(包括产品加工工艺、安全卫生要求、加工设备的技术要求等);

5、产品的知名度,产品生产、销售情况以及历史渊源的说明。

第十五条 省保护机构接到申请人的申请资料后,应当对产品是否符合地理标志产品的要求以及申请资料是否真实、完备进行初审。

初审合格的,省保护机构出具初审意见并将相关文件资料报国家产品质量监督行政主管部门;申请资料不完备的,应当告知申请人补正;初审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四章 专用标志使用

第十六条 生产经营者需要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应当经设区市或者县(市、区)保护机构同意后,向省保护机构提出申请,并提交以下资料:

(一)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书;

(二)申请使用专用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制定的该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管理办法;

(三)当地行政主管部门出具的该产品产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内的证明;

(四)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近期检验报告;

(五)企业营业执照、社团登记证或者其他证明材料。

第十七条 省保护机构对上述申请进行审核,合格的报国家产品质量监督行政主管部门;不合格的,应当书面通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国家产品质量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审查合格注册公告后,生产经营者即可在该产品上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第十八条 鼓励有关行业协会、专业合作经济组织申请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提供给其组织成员使用。

第十九条 凡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生产经营者,应当保证使用专用标志产品的溯源性。

第二十条 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应当采用防伪技术制作,印制质量应当符合国家标准。

第五章 保护和监督

第二十一条 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属于质量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或者冒用。

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生产经营者承担相应的产品质量责任。

第二十二条 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经营者应当建立健全质量管理体系,严格依照标准、管理规范和保护措施的要求组织生产经营,保证其产品质量。

第二十三条 对分散于农户中种植、养殖、加工的地理标志产品,有关行业协会以及专业合作经济组织应当按照地理标志产品的标准、管理规范和保护措施中的其他要求,进行生产指导和技术服务。

第二十四条 保护机构应当制定被保护产品的生产管理细则,并采取措施保证地理标志产品的独特性,维护其优良品质和声誉。

第二十五条 保护机构应当对地理标志产品的产地范围,产品名称,原辅材料,生产技术工艺,质量特色,质量等级、数量、包装、标识,产品专用标志的印刷、发放、数量、使用情况,产品生产环境、生产设备,产品的标准符合性等方面进行监督管理,督促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者、销售者严格按照标准和管理规范进行生产经营活动。

第二十六条 获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资格的生产者,未按相应标准和管理规范组织生产的,或者在2年内未在受保护的地理标志产品上使用专用标志的,当地保护机构应当督促生产经营者采取措施进行整改;逾期不改的,由省保护机构报国家产品质量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注销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使用注册登记,停止其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并对外公告。

第二十七条 任何单位和个人有权对违反本办法规定的行为向产品质量监督行政主管部门或者其他有关部门检举。

产品质量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和有关部门应当为检举人保密,并按照国家有关规定予以奖励。

第六章 法律责任

第二十八条 伪造、冒用地理标志产品的名称或者专用标志的,由有关行政主管部门按照《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的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九条 使用与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相近的标识或者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者图案标志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行政主管部门责令改正;逾期不改正的,处以违法所得1倍以上3倍以下罚款,但最高不得超过3万元。

第三十条 擅自印刷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或者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包装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处以1万元以上3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一条

扩大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的使用范围或者将专用标志转让他人的,由县级以上人民政府产品质量监督行政主管部门处以5000元以上2万元以下罚款。

第三十二条 从事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国家机关工作人员有下列行为的,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和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涉嫌犯罪的,移送司法机关依法查处:

(一)在审查、申报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资料时弄虚作假;

(二)参与地理标志产品的生产经营活动或者利用职权谋取不正当利益;

(三)泄漏地理标志产品生产经营者的技术秘密或者商业秘密;

(四)其他滥用职权,玩忽职守,徇私舞弊行为。

第三十三条 依照本办法对单位处以1万元以上罚款,对个人处以2000元以上罚款的,应当告知当事人有要求举行听证的权利。第七章附则第三十四条本办法自2006年12月10日起施行。

第7篇:成都市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品牌名单

成都水井坊酒龙泉驿水蜜桃彭州大蒜温江大蒜

都江堰川芎都江堰猕猴桃都江堰厚朴蒲江雀舌

双流枇杷双流冬草莓郫县豆瓣

3月6日,成都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现场会在双流永兴镇举行。目前,我市已经获得的11个地理标志产品,年创利润19.2亿元,比未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前增加近10亿元,人均增收260元。据不完全统计,我市11个地理标志产品,共催生463家企业,解决就业人数48万人。

11个地理标志产品

年创利润19.2亿元

“地理标志既是产地标志,也是质量标准,更是一种知识产权,是推动地方特色产品走向世界市场的重要工具。”什么是地理标志产品?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对发展地方特色产品具有什么作用和意义?地理标志产品是产自特定地域,所具有的质量、声誉或其他特性本质取决于该产地的自然因素和人文因素,经审核批准以地理名称进行命名的产品。地理标志产品是一张天然的名片,是老百姓致富的“金钥匙”,是走向国际市场的“金护照”,是特色农产品和手工产品品牌提升核心竞争力和品牌形象的有效途径。市质监局有关负责人介绍,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有以下四大作用:

促进农民增收——实践证明,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是解决好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一条成功的路子。从统计的情况看,我市已经获得的11个地理标志产品,创造年利润19.2亿元,比未获得前增加近10亿元,人均增收260元。

促进地方经济增长——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提升了地方特色产品的品牌形象,最终形成了品牌经济,促进了地方特色经济的发展。例如被称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可以说家喻户晓,人人皆知,在调味品市场处于绝对优势地位,在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后,不仅产值、利润翻了一番,就业人数增加了6000人,而且带动了包装、印刷、竹编、加工、运输等相关产业的发展,拉动郫县工业增加值6.3亿元。

促进相关产业发展——地理标志产品得天独厚的“唯一性”是对消费者的最大吸引力,特有的风味拉动了相关产业的发展。都江堰猕猴桃果大味美,营养丰富,源于天然,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鲜果价格每公斤提高2-4元,带动种植户人均增收450元,不仅占领了上海市场,还打破了新西兰猕猴桃在上海的垄断地位,而且远销欧美、东南亚、日本,猕猴桃催生了14家企业,带动了3万农户发家致富。据不完全统计,我市11个地理标志产品,共催生463家企业,解决就业人数48万人。

增强农产品核心竞争力——按照世贸组织多边贸易规则,如果一种产品在本国未得到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其他国家也就没有对其进行保护的义务。我市拥有较多的地理标志产品资源,利用地理标志发展本市的农业和工业大有可为,对于增强国际竞争力将起着巨大作用。

成都地理标志产品数

居副省级城市第一

经过这几年的实践,企业和农户都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中尝到了甜头,得到了实惠,激发了各级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积极性,保护意识大大增强。郫县唐元韭菜、双流二荆条辣椒已由国家质检总局申报公示;金堂明参、成都花茶已成立申报机构,正在制定地方标准;新津黄辣丁、桂花土陶、蜀锦、邛酒也正在进行调研、制定标准。

1999年,国家实施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以来,全市质监系统针对我市传统特色产品多,自然优势和人文优势明显,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具有得天独厚条件的实际,加大培育、引导和申报力度。2001年水井坊酒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实现了零的突破,到目前为止,已有11个产品正式获得地理标志产品,占全省42个地理标志产品的26%,在15个副省级城市中位居第一。这些成绩的取得,是得益于成都市委、市政府的坚强领导,得益于相关区(市)县委、县政府的高度重视和人、财、物方面的大力支持。双流、都江堰、郫县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配套扶持政策,对新创地理标地产品保护给予重奖;龙泉驿、彭州相继投入专项资金用于地理标志产品申报、检测和保护工作;温江、蒲江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纳入地方经济发展规划,给予重点扶持。正是由于当地党委、政府的支持,我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才能步入健康发展的快车道。

成都市质监局确定了我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总体思路:以质量兴市、名牌战略为目标,到2011年全市地理标志保护产品要达到13个以上,坚持“创一个地标,兴一个企业,活一方经济,富一方百姓”,走“地标兴农,品牌富农”的发展路子,全力助推经济发展。扩大成都特色产品品牌影响力、扩大市场占有率、扩大产销收益率,让我市地理标志产品和“成都造”特色产品走向全国、走向世界,提高知名度和美誉度。

全市质监系统将继续加大扶持力度,推进品牌农业发展。加强对从事地理标志产品开发、生产、加工、销售企业、龙头企业的扶持,实施品牌战略,打造名优品牌,使龙头企业成为连接农户的桥梁和纽带,推进地理标志产品的市场化进程。加大打假力度,维护地理标志产品的质量和信誉。

打响双流枇杷

双流冬草莓品牌

在全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会上,双流县政府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双流以提升产品品质为抓手,以塑造特色品牌为核心,以畅通销售渠道为重点,推动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加快发展,有力促进了农业持续增效和农民持续增收。

标准化生产

形成八大优势

据介绍,双流县已有双流冬草莓、双流枇杷荣获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5家协会和专合组织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专用标志使用权。双流二荆条辣椒正在申报之中。双流县农业产业优势明显,枇杷种植面积达15.8万亩,总产量5.2万吨,总产值3.5亿元,是全世界最大的枇杷生产基地之一;冬草莓种植面积达5.1万亩,总产量6.5万吨,总产值3.5亿元以上,是全国最大的冬草莓生产基地之一。

双流县制定了《双流地理标志产品发展规划》,标准化生产是保障地理标志产品质量的关键。围绕枇杷、草莓等特色农业,积极推行农业标准化生产,制定地理标志产品生产标准及栽培技术规范6个,开展了种植业无公害农产品认证工作,形成了无公害农产品、绿色食品、有机食品“三位一体,整体推进”的认证体系。以冬草莓为例,经大力实施标准化生产,双流冬草莓在全国草莓市场已形成成熟早、鲜果供应期长、品质佳、品种好、耕作制度合理、规范化栽培程度高、产品销路广、生产成本低等八大优势。双流加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的监管,统一包装,统一标志,严防假冒伪劣,把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标志响亮地打出来,打响双流枇杷、双流冬草莓等农产品品牌。

发展地理标志产品

五大成效

双流县政府认为,近年来大力发展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主要取得了五大成效:

农产品销售渠道得到拓宽——双流冬草莓2005年荣获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后,其市场从一般集贸市场提高到超市、饭店、机场等高端市场,价格从5元/公斤上升到140元/公斤。双流枇杷从8元/公斤上升到60元/公斤。目前双流枇杷、双流冬草莓在国内外已小有名气,除销往国内各大中城市外,还远销新加坡、泰国、马来西亚、俄罗斯等国家。

农民增收能力明显增强——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开展,实现了农产品品种结构的优化调整和质量、知名度的提升,农业效益得到大幅提升,农民收入不断增长。2008年全县农民人均纯收入达7129元,较上年增收1050元,增长17.3%。

农业标准化生产水平显著提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与农业标准化、品牌建设等工作有机结合,提升了农产品档次。2008年双流县荣获“全国农业标准化示范县”称号,合江镇、公兴镇成为国家级农业标准化示范镇。

农产品深加工业全面提速——部分企业充分利用地理标志这一无形资产,增大名特优产品含金量,提升了产品的附加值和竞争力,促进了地理标志产品的产业化发展,使区域资源优势转化为经济优势。目前,永安镇金果旺公司可年产枇杷酒3万吨,籍田镇九川公司投资5000万元建成年产2万吨果浆生产线,促进了特色优势农产品产业链条的延伸和多次转化增值。

推动了乡村旅游业的大发展——通过大力发展以枇杷、草莓等地理标志产品为主体的节会经济,促进了双流县乡村旅游业快速发展。目前,该县已连续成功举办了八届枇杷节、三届冬草莓节等特色水果节会,建成一批“金色枇杷”、“草莓红珍珠港”等观光旅游区,实现旅游总收入上亿元。

都江堰

地理标志产品居全市第一

都江堰市政府大力实施特色品牌战略,在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和农业标准化建设上出重拳、用实招,孕育了都江堰川芎、都江堰猕猴桃、都江堰厚朴等3个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的特色农产品品牌,促进了现代农业发展。

规模价格增收指数

全面提高

在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推进工作中,都江堰市始终把打造特色产品作为推动农产品地理标志创建和农业标准化建设的重要载体,培育了一批高品位、高标准、高价值的地理标志品牌。在地理标志创建过程中,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申报培育规划,着力在都江堰川芎、猕猴桃、厚朴、三木药材、方竹笋、青城山茶叶、青城山老腊肉等特色农业产业上进行了重点培育,出台了《都江堰市十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发展规划》、《都江堰市十万亩优质猕猴桃基地建设方案》,有效实现了特色产品地理标志科学化创建、优势化打造。

2006年到2008年,都江堰市先后获得都江堰川芎、猕猴桃、厚朴等三个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与实施农业标准化和取得地理标志前相比,都江堰川芎种植规模从最初不足1万亩提高到4万亩,产品价格每公斤提高了10元,种植农户人均增收450元;都江堰猕猴桃种植规模从2万余亩提高到10万亩,鲜果价格每公斤提高2——4元,种植农户人均增收350元;都江堰厚朴种植规模从1万余亩提高到8万亩,产品价格每公斤提高4——8元,种植农户人均增收250元。截至目前,都江堰市共启动申报项目6个,向国家申报4项,已批准3项,公示3项,在成都市11个已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产品品牌中,都江堰市占3个,居成都市首位。

突出质量和标准

创建优势产品品牌

按照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的相关要求,都江堰市政府对都江堰川芎、都江堰猕猴桃、都江堰厚朴3个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基地进行统一建设,统一管理,先后投入资金近亿元,建成都江堰猕猴桃标准化示范基地6个,川芎标准化示范基地5个,三木药材标准化示范基地3个。在硬件资源整合的同时,还把经营市场作为整合对象,变散卖为合营,有效增强了市场竞争力,从事猕猴桃规模经营销售企业有5家,产业合作社10家,实现销售收入1.5亿元,利润5000万元以上。

着力对优势特色产品进行扶持、优化,协助其积极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成功创建后,都江堰市又积极采取措施对产品品牌进行规范管理、有效包装,将产品推介与媒体宣传有机结合,着力发展节会经济,有效提升产品的档次和信誉。比如在虹口高原新村国际猕猴桃节上,邀请了全国30多家媒体予以报道,大大提升了产品的知名度,红阳猕猴桃市面销售价格从节前的每公斤12元上涨到22元,接近翻一番;海沃特猕猴桃收购价格从节前的每公斤5元上涨到目前的8元,有效提升了都江堰猕猴桃的市场影响力和品牌竞争力。都江堰猕猴桃已成为全国首家欧盟和中国良好农业操作“双认证”农产品基地和全国最大的猕猴桃鲜果出口基地。

都江堰市通过实施农产品地理标志战略,有力促进农产品在原产地域的产业化,形成了一套有特色、有规模、有品牌、有效益的现代农业发展模式,有效确保了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发展,走出了一条以地理标志产品为引擎,产品基地标准化、产品生产质量化、产品品牌优势化的现代农业标准化建设之路。

地理标志保护

让郫县豆瓣成支柱产业

在全市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现场会上,郫县县政府以《地理标志保护促进郫县豆瓣产业发展壮大》为题作了经验交流发言。如何有效保护郫县豆瓣?如何促进郫县豆瓣产业的健康发展?县委、县政府在深入调研,科学论证后,作出了“开展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促进产业健康发展”的重要战略决策,在全力推进郫县豆瓣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中取得了显著成效。

被誉为“川菜之魂”的郫县豆瓣的制作生产,始于明末清初,距今已有300多年历史。随着郫县经济社会的发展,郫县豆瓣已从“养家糊口”的小作坊生产发展成为“富民强县”的支柱产业,其产品遍布全国各地,并出口美国、加拿大、日本、新西兰等国。郫县独特的地理环境及数百年来沿袭传承的独特酿造技术,造就了郫县豆瓣特有品质,深受消费者喜爱。同时,也成为制假售假者竞相仿冒谋取暴利的对象,假冒郫县豆瓣的事件时有发生,在德国还发生了郫县豆瓣商标被欧凯公司抢注的事件,郫县豆瓣的声誉和权益受到了影响和侵害,郫县豆瓣产业的发展受到了挑战。

企业的经济效益很大程度上取决于技术创新和知识产权,而产品标准是保护知识产权提升企业竞争力的有力工具。为保护郫县豆瓣的知识产权,提高市场竞争力,郫县县委、县政府组织有关部门制定了《地理标志产品郫县豆瓣》国家标准,并于2006年12月经国家标准委发布实施,对生产企业的地理区域及生产中所用的原辅料都作了具体规定。要求郫县豆瓣不仅要符合国家标准要求,并且还必须通过地理标志保护专用标志的使用审查,才能在产品包装上标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现全县有120多家豆瓣生产企业取得了“QS”证,有93家企业被国家质检总局核准使用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此举对于确定郫县豆瓣在行业中的龙头地位,促进郫县豆瓣产业的健康发展发挥了积极的作用。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促进了郫县豆瓣产业的发展壮大,给郫县经济社会发展带来了明显的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2004年申报地理标志产品以前,郫县豆瓣产品总产量20万吨,销售收入总额6亿元,利税总额约7900万元。实施地理标志保护以后,郫县豆瓣的产品走上了健康发展的轨道。现在,全县已有郫县豆瓣生产企业120余家,豆瓣产品年总产量达到35万吨,销售收入总额达15亿元,工业增加值6.3亿元,利税总额约1.5亿元,豆瓣产业已成为郫县食品工业的支柱产业,并带动了食品包装、运输、竹编等相关产业的加速发展,增加相关行业收入近4000万元,解决农村农民就业10000余人。

地理标志带动小产业大发展

——从一个农业合作社看特色品牌竞争力

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制度是发展现代农业,实现农业标准化,提升特色农产品品牌竞争力的助推器。只有充分发挥地理标志这个“金字招牌”的品牌价值和经济效益,才能使我社的生意越做越活,农民收入逐年增加——双流县永兴红玛瑙草莓专业合作社理事长刘书云对特色产品的地理标志保护有着深刻理解和认识,他对草莓产业发展、品牌建设、营销暨带动农民致富倾注了全部的心血。

永兴红玛瑙草莓专业合作社采用“支部(合作社)+ 农户+标准化+地理标志” 运转模式,坚持以市场为导向,以提高农民组织化程度和增加社员收入为目的,现已发展会员385户,带动农户3000多户。合作社从推行标准化生产和科学管理,铸就草莓高品质做起。实行统一育苗、统一农资、统一栽植、统一管理、统一销售的五统一生产模式,全面实施标准化生产,并把好培育、施肥、灌溉、用药四道关。制定了《绿色食品—草莓栽培技术规程》及《草莓标准》,使草莓栽培技术更加科学规范。对草莓生产实行全过程监管,凡上市销售的草莓,必须通过农产品安全检测,不合格的草莓不得使用双流冬草莓任何标识、包装,维护了品牌形象。

合作社畅通销售渠道,地理标志“金字招牌”助农增收。草莓品牌价值不断提升,农户得到实惠,草莓产业得到大发展。2008年,永兴红玛瑙草莓专业合作社年销售量达2195吨,实现销售收入1910万元,入社社员比非入社社员人均增收468元。

合作社实行对口销售,推行精品草莓入超市、进名店。目前,产品进入互惠、摩尔百盛、沃尔玛等大型超市,年销售量达865吨,省内草莓市场占有率达35%;国内市场主要打入北京、长春、沈阳、香港等大城市,年销售量达455吨,全国冬草莓市场占有率达50%。通过农业物流企业、经纪人等营销组织,大力开展对外营销。采取为外来营销户免费提供吃、住的优惠条件,甚至为鼓励本地营销户组织销售,还解决部分火车和飞机费,使双流冬草莓远销欧盟、俄罗斯、马来西亚等地,成功进入世界市场。

草莓楼房和草莓大学生

——从3个种植户的自述看品牌富农

“我种草莓14年了,种了3亩田,在2005年前,每亩收入好的时候可达到12500元,当年双流冬草莓获得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称号,到2008年每亩收入达到15000元,每斤草莓的价格也明显提高了,种草莓加上在外务工,家里年收入能达到8万元。靠种草莓,我新修了房子,儿子读书直到大学毕业。”双流县永兴镇红花村村民朱作明满心欢欣地和笔者谈起了他的草莓生意经。

一边种草莓一边收草莓,当上了农村经纪人的沈尚金一年之中要用3个月时间收购7万斤草莓,把农户种出的草莓卖到外地去。他说,双流冬草莓成为国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后,标准化、规模化种植大大提升了双流冬草莓的品质和品牌形象。他最明显的感受是,现在收购草莓的经纪人越来越多了,需要提前到农户家中订购,上门收购,价格还要随行就市,种植户完全不愁卖。几年前,种植户要摘好挑到路口和市场去卖,价格最低时1.2元,最高才5元/斤,现在最低4元/斤,最高时达到24元/斤。

“一担草莓(七八十斤)现在相当于以前一亩地全年的收入……”从1996年开始种草莓的袁仕明谈起了种植草莓与种植传统农作物的巨大经济差距。一亩地种小麦、油菜,全年收入只有600元左右,现在种草莓的收入是以前的20倍,以前住的是茅草房,现在住的是楼房,没多大压力就把娃娃供到大学毕业。

在永兴镇,许许多多像他们一样的农户,靠草莓建起了楼房,供娃娃读完大学,种草莓让他们实现了家庭住房、生活、经济条件的大大改善和提升,种植草莓让他们的生活发生了天翻地覆的变化

第8篇: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关于印发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管理办法的通知

乐府办发〔2012〕19号

各区、市、县、自治县人民政府,乐山高新区管委会、峨眉山 - 乐山大佛景区管委会,市级有关部门:

《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已经2012年5月8日市政府第12次常务会议审议同意,现印发你们,请认真贯彻执行。

乐山市人民政府办公室

二〇一二年五月十八日

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章 总 则

第一条 为切实保护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规范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以下简称峨眉山茶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和管理,保证峨眉山茶的质量和特色,维护峨眉山茶的声誉和经营者、消费者的合法权益,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农产品质量安全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国家质检总局令2005年第78号),结合本市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的申请受理、审核批准、使用保护及监督管理,适用本办法。

—1—

第三条 市、县(市、区)人民政府加强对本行政区域内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领导,组织有关部门做好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工作。

乐山质监局统一负责全市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工作。农业、工商、卫生、峨眉山茶茶叶协会等相关部门和组织在各自的职责范围内协同做好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的保护工作。

第四条 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范围为乐山市行政区域。峨眉山茶的生产、加工应当在保护范围内进行。

第五条 在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地域范围内从事茶叶生产、经营的单位(包括个体工商户,下同),凡符合使用条件的,均可以自愿申请使用峨眉山茶专用标志。

第二章 申请、受理、审核及批准

第六条 各县(市、区)质监局负责本行政区域内申请使用峨眉山茶专用标志的受理及初审工作。

第七条 申请使用峨眉山茶专用标志,应当符合下列条件:

(一)具有食品生产许可证及有效的工商营业执照,且工商营业执照注册地址在本市行政区域内;

(二)生产、加工茶叶原料主要来自本行政区域内;

(三)生产、加工过程及产品质量符合《地理标志产品峨眉山茶》标准,并建立有完整的产品质量档案;

(四)建立起质量管理体系,3年内无重大质量违法记录。

第八条 申请使用峨眉山茶专用标志,应当提供以下材料:

(一)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使用申请书;

(二)食品生产许可证及工商营业执照复印件,并交验原件;

(三)当地政府主管部门出具的产品(包括原材料)产自保护区域的证明;

(四)法定产品质量检验机构出具的检验报告;

(五)其他相关证明材料。

第九条 申请人应当对所提供申请材料的真实性和合法性承担法律责任。对经查实提供虚假申请材料的单位,3年内禁止其申请使用峨眉山茶专用标志。

第十条 县(市、区)质监局受理专用标志使用申请后,应当按照本办法第七条、第八条的规定,在15个工作日内征求当地农业主管部门意见并完成初审,必要时可进行实地查勘。初审合格的,出具初审意见,并将相关材料报乐山质监局复审;初审不合格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

第十一条 对专用标志使用申请的复审,由乐山质监局会同农业、工商等相关部门进行。经复审合格的,按程序报上级质检部门终审;复审不合格的,书面告知申请人并说明理由。终审合格的,由国家质检总局予以注册登记并向社会公告,申请人即可在其产品上使用峨眉山茶专用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第十二条 申请使用峨眉山茶地理标志,行政机关不收取任何费用。

第三章 使用和管理

第十三条 峨眉山茶专用标志由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地理标志保护产品专用标志图案和"峨眉山茶"文字组成。获准使用峨眉山茶专用标志的使用者可在其生产的峨眉山茶标签、包装物、说明书、广告和相关经营、展销场所以及茶事活动中使用峨眉山茶专用标志。

鼓励获得峨眉山茶专用标志使用权的单位在其产品包装物的正面印制" "祥云图文,其大小可根据需要放大或者缩小。

第十四条 乐山质监局负责对峨眉山茶专用标志的印刷、发放、使用等情况进行管理。

获准使用峨眉山茶专用标志的单位可根据需要直接印刷在包装物上或者印制成防伪专用标志粘贴(吊挂)在包装物上。

获准使用峨眉山茶专用标志的单位在产品包装物上自行印制专用标志的,应将拟印制的数量和范围报乐山质监局备案后印制。

获准使用峨眉山茶专用标志的单位在包装物上粘贴(吊挂)专用标志的,专用标志由乐山质监局向有关机构统一定制。

第十五条 峨眉山茶专用标志使用者应当按照《地理标志产品峨眉山茶》标准的规定加工制作茶叶产品。收购鲜叶时,应向供应者验明原料产自保护区域的证明。

第十六条 峨眉山茶专用标志使用者应当严把原料进货、产品出厂检验关,并建立峨眉山茶生产、销售台帐、茶叶基地档案或者相应的原料收购台帐以备查用。

第十七条 鼓励符合条件的茶叶生产、经营单位申请使用专用标志。对申请成功并经乐山质监局、市农业局等主管部门确认持续使用专用标志和" "祥云图文的单位,由市人民政府给予3万元的奖励。

第四章 保护和监督

第十八条 市、县(市、区)质监部门会同农业、工商、卫生等有关部门对使用峨眉山茶专用标志产品的产地范围、生产技术工艺、质量特色、质量等级、数量、包装、标识,专用标志的使用情况、产品的生产环境、生产设备等进行监督。

第十九条 县级农业主管部门应当加强对茶叶基地质量安全管理,对本行政区域内峨眉山茶的生产情况进行统计、汇总、分析,每年至少对峨眉山茶鲜叶来源、鲜叶安全质量进行1次核查。对鲜叶来源不符,鲜叶存在质量安全隐患的,由农业主管部门依照相关规定进行处罚。

第二十条 峨眉山茶茶业协会应当加强行业自律,保障和提高峨眉山茶质量,维护会员和消费者的合法权益。

第二十一条 有下列行为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质监部门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食品安全法》、《中华人民

共和国标准化法》等有关法律法规进行查处:

(一)擅自使用、伪造峨眉山茶名称或者峨眉山茶专用标志的;

(二)转让、出租、出借、买卖峨眉山茶专用标志的;

(三)使用与峨眉山茶专用标志相近、易产生误解的名称或者标识,以及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者图案标志,使消费者将该产品误认为峨眉山茶的。

第二十二条 峨眉山茶专用标志使用者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县级以上质监部门责令其限期整改并暂停使用专用标志:

(一)未按《地理标志产品峨眉山茶》标准组织生产的;

(二)产品质量连续2次以上(含2次)监督抽查不合格的;

(三)在峨眉山茶生产、加工、销售过程中,违反本办法规定,情节严重的。

整改合格的,由质监部门书面通知其可以继续使用专用标志;整改不合格的,由质监部门逐级报请国家质检总局注销其专用标志使用注册登记,停止其使用专用标志并向社会公告。

第二十三条 从事峨眉山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工作的人员应当遵守以下规定:

(一)忠于职守,秉公办事;

(二)严禁弄虚作假;

(三)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

(四)不得泄露有关单位的技术和商业秘密。

违反以上规定的,由监察机关或所在单位按权限依法给予行政处分;情节严重,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五章 附 则

第二十四条 本办法应用中的具体问题,由乐山质监局负责解释。第二十五条 本办法自印发之日起执行,有效期5年。

第9篇: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本站推荐)

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管理办法

第一条 为了有效保护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规范民勤羊肉生产经营秩序和地理标志产品专用标志(以下简称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申请、使用和管理,确保民勤羊肉的品质与特色,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标准化法》和《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规定》等法律法规,结合本县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民勤羊肉是指符合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以下简称国家质检总局)2014年第109号公告确定的生产地域范围(指甘肃省民勤县现辖行政区域)并按照《地理标志产品

民勤羊肉》生产的羊肉。

第三条 从事民勤羊肉生产、销售和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设计、制作、印刷、许可、使用的单位和个人均应遵守本办法。

第四条 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实行许可制度,未经申请、审核、注册登记和公告的不得使用。

第五条 县质量技术监督局(以下简称质监局)为民勤羊肉保护管理工作的主管部门。

第六条 各乡镇人民政府应加强对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工作的领导。县畜牧局、食药局等相关行政部门等组织配合主管部门做好民勤羊肉的保护管理工作。

第七条 县人民政府授权县民勤羊肉保护管理委员会(以下简称管委会)负责民勤羊肉保护管理工作。管委会由县畜牧局、质监局、食药局、乡镇人民政府和生产经营者代表组成。

管委会下设办公室(设在县质监局),主要履行以下职能:

(一)宣传贯彻相关法律、法规及政策;

(二)协调解决民勤羊肉保护管理工作中出现的问题;

(三)通报有关民勤羊肉地理标志产品保护情况。

第八条 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必须具备以下条件:

(一)在民勤羊肉保护地域范围内生产的羊肉;

(二)羊肉的质量特色符合民勤羊肉的质量技术要求;

(三)具有法定质检机构出具的民勤羊肉质量检验报告。

第九条 申请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应提交以下资料:

(一)民勤羊肉专用标志使用申请书;

(二)由县畜牧、质监部门出具的羊肉产自民勤羊肉保护地域的证明;

(三)有效的民勤羊肉质量检验报告;

第十条 申请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程序:

(一)申请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单位和个人将符合第九条规定的资料报县质监局初审;

(二)县质监局将初审合格的资料上报市质监局审核;

(三)省质监局对审核通过的资料上报国家质检总局;

(四)国家质检总局对申请资料进行审查,合格后注册登记并发布公告;

(五)申请人自公告之日起即可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获得地理标志产品保护。

第十一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是由国家质检总局规定的专用标志图案及内容组成,使用时可根据需要按比例放大或缩小。

第十二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设计、制作、印刷、发放、使用管理由县质监局具体负责。

第十三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使用人每年1月15日至2月15日将上年度专用标志的使用情况和本年度所需的专用标志规格、数量报县质监局。

第十四条 使用人在产品包装、标识、广告、说明书上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时,不得扩大使用范围;不得将专用标志的使用权转让、转借、出租、出售。

第十五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属于质量标志,任何单位和个人不得伪造或者冒用。不得使用与专用标志相近的、易产生误解的产品名称或标识,不得使用可能误导消费者的文字或图案标志。

第十六条 民勤羊肉的质量检验由省质监局指定的检验机构承担,不定期进行检验。

第十七条 县质监局应当加强对民勤羊肉产地、名称、生产规范、质量特色、等级、数量、包装、标识以及专用标志的印刷、发放、数量、使用情况等方面进行日常监督管理。

第十八条 民勤羊肉的生产、销售应符合无公害生产要求,按标准组织生产,保证产品质量,并建立生产、销售台帐及生产记录等。

第十九条 民勤羊肉专用标志使用人,未按相应标准和规范组织生产或在2年内未在民勤羊肉上使用专用标志的,由县质监局按法定程序报国家质检总局批准注销其民勤羊肉专用标志使用注册登记,停止其使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并公告。

第二十条 生产者、销售者在生产、销售过程中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条的规定,责令停止生产、销售,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50%以上、3倍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一条 生产者、销售者伪造、冒用民勤羊肉专用标志的,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产品质量法》第五十三条的规定,责令改正,没收违法生产、销售的产品,并处违法生产、销售产品货值金额等值以下的罚款;有违法所得的,并处没收违法所得;情节严重的,吊销营业执照。

第二十二条 从事民勤羊肉保护和监督管理的工作人员应当忠于职守,秉公办事,不得弄虚作假;不得滥用职权,以权谋私;不得泄漏技术机密。违反上述规定的,给予行政纪律处分;构成犯罪的,依法追究刑事责任。

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公布之日起施行,有效期为5年。

上一篇:脱贫攻坚反馈整改方案下一篇:小学语文一年级教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