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精选11篇)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
根据<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十一五”规划纲要>和<国务院关于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国发[2005]39号)编制本规划.本规划是国家“十一五”规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旨在阐明“十一五”期间国家在环境保护领域的目标、任务、投资重点和政策措施,重点明确各级人民政府及环境保护部门的责任和任务,同时引导企业、动员社会共同参与,努力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环保产业 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年,卷(期):2007 “”(12) 分类号:X32 关键词:1 对象与方法
1.1 对象
对天津市宝坻区口东镇31个行政村进行分层整群抽样,结合人口构成并按比例抽取11个行政村的2301名18岁以上常住居民进行健康体检和流行病学调查,按简单随机方法抽取其中587人进行卫生服务满意度调查。
1.2 调查内容及方法
通过广泛查阅文献资料,自行设计、编制调查问卷,调查的主要内容包括:一般人口学资料、就诊意向、患者就医满意度及医疗保险满意度等情况。满意度评价的内容包括医师技术、护士满意度、服务态度、就医便捷程度、解释交流、就医设施和环境、收费合理性、医疗保险报销情况、药品齐全程度、预防保健服务、慢病防治知识告知等。在调查过程中,对文化程度较低、对文字理解有困难的农民,采取逐条询问并由调查员记录的方式完成问卷。
1.3 统计方法
所有体检结果采用EpiData3.1经双录入方式建立数据库,数据采用SPSS13.0统计软件包进行数据描述性分析。
2 结 果
2.1 社会人口学特征
本次研究对象中男性286人,女性301人;被访者年龄以18~60岁年龄段的青壮年(48.7%)和中老年人群为主(48.7%);被调查者的职业分布主要以务农人员(62.7%)为主,其次为工人(14.5%)和机关及企事业单位人员(7.8%);被访者的文化程度相对偏低,初中及以下学历人员占到83.8%;医疗保障方式以城镇居民医疗保险为主(88.5%),其次为城镇职工医保(11.4%)。结果见表1。
2.2 就医意向及满意度调查
587名被调查者中,首诊选择乡镇卫生院就诊的有341人,占57%;其次,选择村卫生室、县医院及市内中心医院就诊的人数依次为:103人、139人、4人。居民首诊选择乡镇卫生院和村卫生所的比例达到75,仅不足1%的居民首诊选择市内大医院。结果见图1。
对口东镇卫生院的满意度评价结果见表2。在各项满意度指标的评价中,将调查结果为满意的归为一类,将一般和不满意均看作是不满意,其满意度由高到低依次为:护士满意度(80.3%)、就医便捷程度(72.6%)、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情况(52.1%)、收费合理性(44.3%)、服务态度(35.3%)、解释交流(33.7%)、慢病防治知识告知(8.6%)、预防保健服务(8.5%)、药品齐全程度(5.3%)、就医设施和环境(4.8%)、医师技术(4.8%)。
注:护士满意度应答人数为569人;慢病防治知识告知应答人数为558人;预防保健服务应答人数为576人;其余应答人数均为587人。
本研究对城镇居民医保报销情况做进一步调查后,结果表明,被调查者中有490人认为门槛费过高,266人认为城镇居民医保的自付比例较高,112人认为年报销总额度较低,另外有107人认为门诊和住院不应有别,报销条件应一致。
对于慢病防治知识的告知和预防保健服务的满意度调查中,半数以上的被访者认为,乡镇卫生院应该多提供关于传染病相关知识、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相关知识、日常生活注意事项及疾病预防、突发状况急救措施等知识的宣传教育。大多数被访者认为最有效的宣传方式是卫生院的宣传栏(295人)和发放宣传资料(150人)两种方式。
3 讨论与建议
本研究调查结果显示,农村居民对于乡镇卫生院门诊服务总体水平的满意度不高,各项调查因素的平均满意度仅为31.8%,其中医师技术、就医设施和环境、药品齐全程度、慢病防治知识告知、预防保健服务等五项因素的满意度最低,不足10%;而对护士满意度、就医便捷程度的满意度较高,均大于70%。张兰远等人的研究表明[3],农村医疗机构和城市有很多相似之处,对于门诊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排在前两位的即是医疗技术和服务态度,这也与章祎颖等人的研究结果相吻合[4]。要想让居民提高对乡镇卫生院的满意度,就必须为广大社区居民提供连续、优质、全方位的医疗,提高对自身服务标准的要求,尽力达到居民的要求,也是新的医疗发展方向[5,6]。
鉴于本次调查医师技术满意度较低的情况,农村卫生院的医师应不断学习新的医学知识,掌握新技术新方法,以提高自身业务水平;卫生院可通过自办或联合三级甲等综合医院开展各种学术讲座、技能培训等方式,为医师提供更多交流平台和学习机会,以提高卫生院的整体医疗水平;另外,乡镇卫生院通过与区域内或市内的三级医院建立良好的技能培训和技术支持的长效机制,并达成良好的双向转诊制度,建立完善的乡镇卫生服务中心的医疗卫生服务体系。
大部分被访者认为,卫生院应该多以信息栏或宣传资料的方式,向居民提供关于疾病预防和日常保健的信息。随着农村卫生服务体系的不断建立和完善,农村居民对于健康生活方式的追求及重视程度也越来越高,对卫生院提供这一项服务内容的需求也随之提高。葛智馨的研究表明[7],预防保健服务的提供是影响卫生院满意度影响因素顺位的第三位因素。可见,不断提高乡镇卫生院的预防保健职能和服务功能,是未来卫生院工作的重点和方向。
参考文献
[1]袁毅.居民对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医师满意度的调查与分析[J].中国临床药学杂志,2011,20(4):244-246.
[2]丁燕,王子文,庞连智,等.上海市闸北区社区卫生服务患者满意度调查分析[J].中国卫生资源,2011,14(3):190-192.
[3]张兰远,王文艳.门诊病人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分析[J].护理管理杂志,2007,9:35-36+38.
[4]章炜颖,安乾海.社区就诊患者满意度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初级卫生保健,2008,22(3):25-27.
[5]陆维燕,陆建民.贯彻十七大精神,明确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发展方向[J].社区卫生保健,2008,7(2):123.
[6]汪胜,姜润生,郭清.社区卫生服务患者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J].中国农村卫生事业管理,2006,26(11):9.
据悉,目前我国高技术产业规模已跃居世界第三,出口总额跻身世界前两位。2005年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3.4万亿元,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4.44%,“十五”期间年均增长27.5%。
《规划》提出的“十一五”发展重点是:
在自主发展能力上,要掌握一批事关国家竞争力和国家安全的核心技术,国内高技术企业发明专利数量要翻一番,自主发展的高技术制造业增加值要力争达到50%以上,高技术产品出口中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和自主品牌的比重(出口额)争取提高到15%左右;
在产业结构方面,培育一批年销售收入过百亿元的大型高技术企业,在优势区域、主要中心城市形成若干创新能力较强、产业链较完整的产业集群;
在国际化水平上,预计2010年高技术产品进出口总额将达到8000亿美元,出口占外贸出口的比重超过30%,培育一批高技术产品出口骨干企业;
在产业规模上,高技术产业规模继续扩大,预计2010年高技术产业增加值占GDP的比重提高到10%左右,高技术制造业销售收入达到9万亿元,高技术服务业销售收入达到2.2万亿元。
《规划》提出的九大专项工程是:
集成电路和软件产业、新一代移动通信、下一代互联网、数字音视频产业、先进计算、民用飞机产业、卫星产业、新材料产业、生物医药等九大专项工程。
《规划》提出的八大重点产业是:
电子信息产业———全面提升集成电路产业,壮大软件产业,调整优化电子元器件产业,率先做强通信制造业,重点培育数字化音视频产业,积极发展计算机产业,大力发展电子专用设备产业;
生物产业———优先发展生物医药产业,大力发展生物农业,积极发展生物源,加快发展生物制造;
航空航天产业———扩大民用飞机产业规模,提升航空产业配套能力,提高卫星研发制造水平,着力发展卫星应用产业;
新材料产业———提升电子信息材料水平,加快航空航天材料研制,扩大能源材料生产;
高技术服务业———加强信息基础设施建设,增强电信服务能力,推进电子商务和电子政务发展,积极发展数字内容产业,培育技术服务业;
新能源产业———大力发展可再生能源,加快发展先进核能,积极发展氢能;
海洋产业———培育海洋生物产业,加快发展深海资源产业,积极推进海水综合利用;
国家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一五规划
前言 “十五”期间,我国的.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工作取得了一定进展,认真实施了国务院批准的<两控区酸雨和二氧化硫污染防治“十五”计划>,修订了<火电厂大气污染物排放标准>,全面开征了二氧化硫、氮氧化物排污费,对重污染的排放源实施了限期治理,新上火电项目大部分建设了脱硫设施并全部采用了低氮燃烧技术,淘汰关闭了一批小火电机组,“十五”规划重点火电脱硫项目基本建成或开工建设,这些措施使城市空气二氧化硫污染状况有所改善,酸雨恶化趋势得到了一定控制.
作 者: 作者单位: 刊 名:中国环保产业 英文刊名:CHINA ENVIRONMENTAL PROTECTION INDUSTRY 年,卷(期): “”(2) 分类号:X32 关键词:《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的建议(讨论稿)》,是在中央政治局常委会直接领导下研究制定的。胡锦涛同志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和中央政治局会议,对《建议》稿进行多次讨论,听取有关部门的专题汇报,并就《建议》的指导思想、主要任务和重大问题作了重要指示。《建议》稿还广泛征求了各地区、各部门党委(党组)、党内老同志和十六大代表的意见,听取了各民主党派、全国工商联负责人、无党派人士以及专家学者的意见。《建议》形成的过程,是充分发扬民主的过程,比较好地集中了各方面的智慧。这个《建议》经这次全会审议通过以后,将由国务院据以编制“十一五”规划纲要(草案),提请明年春天召开的第十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审议批准后,颁布实施。现在,我受中央政治局的委托,对《建议》作如下几点说明。
一、关于“十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情况和面临的形势
正确认识国内外形势,是制定“十一五”规划的依据和前提。《建议》指出,“十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取得巨大成就;面向未来,我们站在一个新的历史起点上。这个判断是符合实际情况的。新世纪的头五年,在我国历史进程中是不平凡的五年,是继往开来、与时俱进的五年。我国摆脱了上世纪末亚洲金融危机带来的严重冲击,成功地战胜非典疫情和重大自然灾害的挑战,加强和改善宏观调控,有效抑制了经济运行中不稳定不健康因素,经济社会保持着良好的发展势头。根据国家统计局初步预计,2005年国内生产总值将超过15万亿元,五年平均增长8.8%;财政收入将达3万亿元左右,比2000年的13395亿元增长1.3倍。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取得重要进展,农业特别是粮食生产出现重要转机,能源、交通、重要原材料等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明显加快,高新技术产业得到较大发展。改革不断深化,特别是在一些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的体制改革有了重大突破,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逐步完善。对外开放进一步扩大。对外贸易上了一个大台阶,预计2005年进出口总额将超过13800亿美元,比2000年的4743亿美元增长1.9倍多。预计五年累计利用外资2700亿美元。城乡居民收入有较大幅度提高,生活进一步改善。各项社会事业取得新进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和精神文明建设取得明显成效。五年来,我国的经济实力、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显著提高。尤为重要的是,我们党对经济社会发展规律的认识有了新的飞跃,提出了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科学发展观和建设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重大思想,这对于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整个现代化事业具有全局的和长远的指导作用。
《建议》全面分析了我们面临的国内外形势。今后一段时期,国际环境总体上对我们有利。和平、发展、合作成为当今时代的潮流。经济全球化趋势深入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这些有利于我们集中精力加快发展自己,更好地利用国内国外两个市场、两种资源。国内有利条件也很多。我们有十三亿多人口日益增长的国内市场需求,有丰富的和整体素质不断提高的劳动力资源,有明显改善的基础设施条件和科技教育基础,有稳定的社会政治环境,还有在实践中积累起来的丰富经验。充分利用国内外有利条件,今后五年我们是可以大有作为的。
同时,必须清醒地看到,我们也面临着不少突出问题和严峻挑战。国际环境中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加,国际市场石油价格居高不下,国际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趋于强化。我国现在仍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生产力还不发达,城乡区域发展不平衡;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经济结构不合理和粗放型增长方式还没有根本改变,资源、环境和就业的压力加大;收入分配中的矛盾突出,涉及群众切身利益的不少问题亟待解决;特别是制约经济社会发展的体制机制问题还比较多。我们必须居安思危,树立忧患意识,高度重视这些矛盾和问题,做好克服各种困难和应对风险的充分准备。
总之,我们一定要增强历史责任感和时代紧迫感,继续抓住和用好战略机遇期,加倍努力做好工作,迎接新的挑战、新的任务,使我们国家在新的发展起点上继续向现代化的宏伟目标迈进,逐步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生活富裕。这是历史赋予我们的重要和光荣使命。
二、关于“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十一五”时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根据党的十六大作出的战略部署和我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要求,《建议》明确提出了制定“十一五”规划的指导思想,这就是: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持发展是硬道理,坚持抓好发展这个党执政兴国的第一要务,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用发展和改革的办法解决前进中的问题。发展必须是科学发展,要坚持以人为本,转变发展观念,创新发展模式,提高发展质量,落实“五个统筹”,切实把经济社会发展转入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的轨道。
需要着重说明的是,坚持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社会发展全局,是这次《建议》最鲜明的特点。科学发展观是指导发展的世界观和方法论的集中体现,是我们党在深刻总结我国长期以来经济建设中的经验教训,吸收人类现代文明进步新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来的,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指导思想的重大发展。制定和实施“十一五”规划,必须认真落实科学发展观,并要把科学发展观贯穿到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全过程。为此,《建议》提出,“十一五”期间要坚持“六个必须”的原则:即必须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必须加快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必须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促进城乡区域协调发展,必须加强和谐社会建设,必须不断深化改革开放。这“六个必须”,体现了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相互联系和相互促进的,需要全面、辩证地认识和深刻理解。
保持经济平稳较快发展,是要始终把握好的重大原则。科学发展观的实质,是实现又快又好地发展。解决我国一切问题的关键在于发展。要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物质文化需求,缓解就业的巨大压力和处理好各种社会矛盾,没有经济持续较快的发展是做不到的。我们必须充分利用各种有利条件努力促进发展。同时,发展必须是科学的发展,注重提高经济增长的质量和效益,注重资源的节约和环境保护。如果忽视增长质量和效益,不惜浪费资源和破坏环境,片面追求一时的高速度,盲目扩大固定资产投资规模,这种经济发展是不能持续的,势必会造成大的起落。我们要正确把握经济发展趋势的变化,及时采取有力措施,妥善解决可能妨碍经济平稳较快发展的各种问题。
加快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是要紧紧抓住的一条主线。经济结构不合理是当前我国经济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产业结构层次低,城乡、区域发展不协调,投资和消费关系失衡,这是经济整体素质和效益不高、经济社会发展存在诸多矛盾的重要原因。着力解决好经济结构问题,才能持续扩大国内需求,增加有效供给,促进就业,显著提高经济增长质量和效益,推动城乡、区域协调发展。要坚持推进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在调整经济结构中实现较快发展。
大力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是要切实抓好的关键问题。长期以来,我国经济发展过多地依靠扩大投资规模和增加物质投入,这种粗放型经济增长方式,与资源、环境的矛盾越来越尖锐,已经不能再继续下去了。必须从根本上转变经济增长方式,对此要有强烈的紧迫感。要从推动科技进步、深化体制改革、加强科学管理等方面采取更加有力的措施,着力提高资源利用效率、降低物质消耗、保护生态环境,坚持节约发展、清洁发展、安全发展,实现可持续发展。
不断提高全国人民生活水平,是要坚持实现的根本目的。以人为本、执政为民,是我们党的宗旨的本质要求。必须坚持把人民群众利益放在第一位,把改善人民生活作为发展经济的出发点和归宿。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谋发展、搞建设,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经济、政治、文化权益。随着经济的发展和社会财富的增加,要不断增加城乡居民收入,拓宽消费领域,优化消费结构,提高消费水平和生活质量,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身利益的突出问题,使全体人民共享改革发展的成果,过上更加宽裕的小康生活。
在综合分析各方面因素的基础上,《建议》提出了“十一五”时期经济社会发展的主要目标,包括经济增长、资源环境、自主创新、社会发展、改革开放、人民生活和民主法制等方面。这里主要就两个重要目标作一点说明。一是提出在优化结构、提高效益和降低消耗的基础上,实现2010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比2000年翻一番,这比中央以前提出的十年国内生产总值翻一番的要求更高
了一些。这是综合考虑“十五”期间经济发展状况和未来五年发展的各方面条件提出的,这个目标是积极稳妥的。二是提出“十一五”期末单位国内生产总值能源消耗比“十五”期末降低20%左右,这是针对资源环境约束日益加重的问题而提出的,突出体现了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实现可持续发展的要求。近几年我国能源消费增长速度明显快于经济增长速度,各个方面节约能源和提高能源利用效率的潜力还很大,通过努力这一目标是可以实现的。
三、关于“十一五”时期的主要任务 《建议》明确提出了今后五年经济社会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主要任务。这里重点说明以下几个问题。
(一)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十一五”期间,解决好“三农”问题仍然是全党工作的重中之重。明确提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重大历史任务,这主要是考虑:一方面,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目标的难点和关键在农村,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体现了农村全面发展的要求,也是巩固和加强农业基础地位、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大举措。另一方面,我国农村发展和改革已进入了新的阶段,必须按照统筹城乡发展的要求,贯彻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的方针,加大各方面对农村发展的支持力度,这样才能较快改变农村的落后面貌。
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目标和要求,可以概括为:生产发展、生活宽裕、乡风文明、村容整洁、管理民主。这二十个字,内容丰富,涵义深刻,全面体现了新形势下农村经济、政治、文化和社会发展的要求。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要突出抓好以下几个重点方面:一是推进现代农业建设。加快农业科技进步,调整农业生产结构,加强农业设施建设,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二是全面深化以农村税费改革为重点的综合改革。加快推进乡镇机构、农村义务教育、县乡财政体制、农村金融和土地征用制度等方面的改革。三是大力发展农村公共事业。加快发展农村文化教育事业,重点普及和巩固农村九年义务教育,加强农村公共卫生和基本医疗服务体系建设,促进农村精神文明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明显改善广大农村的生产生活条件和整体面貌。四是千方百计增加农民收入。要采取综合措施,广泛开辟农民增收渠道,挖掘农业内部增收潜力,大力发展县域经济,引导富余劳动力向非农产业和城镇有序转移,继续完善现有农业补贴政策,加大扶贫开发力度。必须指出,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是一个艰巨和长期的任务,各地要制定科学规划,注重因地制宜,加强分类指导,坚持从实际出发,尊重农民意愿,防止形式主义和强迫命令,扎实稳步地推进。
(二)推进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十一五”期间,必须把经济结构调整和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作为关系全局的重大任务。要突出抓好三个方面:一是切实走新型工业化道路,加快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坚持以信息化带动工业化,以工业化促进信息化。大力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加快发展先进制造业和现代服务业,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二是发展规模经济,实现规模效益。主要通过市场作用和必要的宏观引导,进一步打破行业、地区、所有制界限,推动企业改革改组改造,充分发挥现有企业作用,避免低水平重复生产和建设。三是加快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要把节约资源作为基本国策,大力发展循环经济,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加大环境治理力度,切实保护好自然生态。需要强调指出,随着我国工业化、城镇化的推进,资源和环境的约束还会加大,人民群众对生产生活环境质量的要求更高。保护资源和环境,是难度很大而又必须切实解决好的一个重大课题。
(三)促进区域协调发展。实施西部大开发,振兴东北地区等老工业基地,促进中部地区崛起,鼓励东部地区率先发展,形成东中西互动、优势互补、相互促进、共同发展的格局,是从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加快现代化建设全局出发作出的总体战略部署。《建议》从各地区的实际出发,按照发挥比较优势、加强薄弱环节、促进协调发展的要求,明确了各区域的发展导向和总体思路。还着重在三个方面提出了落实区域发展战略的途径。一是健全区域协调互动机制。包括市场机制、合作机制、互助机制和扶持机制。国家继续在经济政策、资金投入和产业发展等方面加大对中西部地区的支持,加快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疆地区和贫困地区的经济社会发展。二是明确不同区域的功能定位。根据各个区域人口、资源、环境承载能力和发展潜力,实行优化开发、重点开
发、限制开发和禁止开发。三是促进城镇化健康发展。坚持大中小城市和小城镇协调发展,提高城镇综合承载能力。按照循序渐进、节约土地、集约发展、合理布局的原则,积极稳妥地推进城镇化。重视发挥城市群的集聚效应。
(四)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和加快科技教育发展。当前,人类社会正在经历一场全球性的科学技术革命。这给各国带来了难得的发展机遇,也带来了严峻挑战。最重要的,是要提高自主创新能力。自主创新是提升科技水平和经济竞争力的关键,也是调整产业结构、转变增长方式的中心环节。要把增强自主创新能力作为国家战略,致力于建设创新型国家。要大力开发具有自主知识产权的关键技术和核心技术,努力提高原始创新、集成创新和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的能力。提高自主创新能力,必须着力抓好以下几点:一要加快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二要改善技术创新的市场环境,加快发展创业风险投资,加强技术咨询、技术转让等中介服务。三要实行支持自主创新的财税、金融和政府采购等政策,完善自主创新的激励机制。四要利用好全球科技资源,继续引进国外先进技术,积极参与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五要加强知识产权保护,这是需要特别强调的问题。保护知识产权,对鼓励自主创新、优化创新环境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也有利于减少与国外的知识产权纠纷。要建立健全知识产权保护体系,加大保护知识产权的执法力度。
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必须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科学技术发展,必须坚持自主创新、重点跨越、支撑发展、引领未来的方针。要从增强国家创新能力出发,解决经济社会发展面临的重大科学技术问题,增强科技竞争力。要坚持有所为、有所不为,集中力量在一些重点领域、关键环节取得突破。要针对经济社会发展中的技术瓶颈,在能源、资源、环境、农业和信息等关键领域取得重要进展。要着眼长远,加强基础研究和前沿技术研究,在一些前沿高科技战略领域超前部署,培育新兴产业。实现科技发展的目标,必须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充分发挥各种科技资源的潜力。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草案)
导言
“十一五”时期是我区经济社会蓬勃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是加快发展,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是“构建金三角,再造新**”实现跨越式发展的重要历史阶段。
《**区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主要阐述“
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战略目标、发展重点和政策取向,对**区抓住历史机遇,加快整体发展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
本规划编制的主要依据是:国家省有关“十一五”规划精神,《**市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
第一部分规划背景
一、基本概况
**区位于**市南部,距市中心16公里,独立城区。地处**、伊春、佳木斯三市交汇处,大鹤立河、小鹤立河横贯城区。辖区有5个街道办事处,18个社区,面积16.5平方公里,总人口10万人。具有煤炭、木材、水、土地资源的比较优势。鹤伊、鹤大公路的贯穿,以及丰富的资源,形成了“金三角”区位优势。**、峻德两大国有煤矿,东山区红旗乡座落在**.
**区旅游资源开发潜力巨大。距城区9公里,有集人文自然景观于一体的3A旅游胜地——将军石山庄。近年,开通了旅游专列,新增设有1万平方米的人工浴场,2千多米的环湖路和湖堤。
二、良好基础
“十五”时期,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坚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加快发展为主题,内谋开发创业,外向招商引资,全面实施“构建金三角,再造新**”总体发展战略,超额完成了“十五”计划的目标和任务,经济和社会各项事业取得了丰硕成果,经济实力明显增强,人民生活显著改善。地区生产总值达到2.28亿元,年均增长31.8;财政收入达到1938.3万元,年均增长21.8。
经过几年的努力,在我区形成了煤炭生产经销、粮食加工、食品酿造、木材加工、陶粒等建筑材料五大产业。区属煤矿从2000年的几户发展到现在25户,相继新上了具有相当规模的煤炭深加工企业——中煤牡丹江**分公司选煤厂、均源型煤厂,双鹤冶金铸造厂,长起机械制造厂,北京现代建筑材料厂,鑫鑫高效环保节能油厂等诸多项目。这些项目的建设对我区减少对煤炭生产行业的依赖性提供了有力的支持,形成了多元化发展新格局。特别是中煤牡丹江**分公司选煤厂,是我区最大的招商引资项目,年洗煤60万吨,创产值3亿元,创税1000万元,是我区立区企业。它的建成将为**区经济迅速崛起发挥决定性的作用。
城区建设步伐加快,区容区貌显著改善.住宅建设开工30万平方米;建设通乡公路8.3公里。扩建了兴东路等30条城市主次干道,完成了大树进城工程;修建了**广场,新建了休闲健身广场。城区绿化、净化、亮化、硬化、美化又有新进展。新建了峻德商贸市场和**商贸市场,4000平方米封闭式**商贸市场,采用了彩钢透明玻璃屋顶,为全省首家。新建维修公厕45座,标准化水洗公厕一座,居民入厕难问题得到缓解。新修了沿河护坡。建设了政府机关办公楼,机关办公条件得到改善。
社会各项事业取得新进展,精神文明建设不断加强。“两基”教育成果进一步巩固提高,适龄儿童入学率达到100,办学条件进一步改善。疾病防控体系、医疗救治体系等公共卫生体系建设取得成效,初步建立了突发性公共卫生应急机制,重点加强了卫生环境建设。积极推行计划生育综合治理,稳定低生育水平,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自然增长率控制在0.26‰以内。群众文化活动丰富多彩,全民健身运动日益普及。民政事业健康发展,社区组织建设取得新突破,最低生活保障实现了应保尽保,弱势群体利益得到保障。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以内。
深入开展严打整治斗争,强化综合治理,社会治安形势进一步好转。安全工作得到加强,全面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深入开展安全专项整治,煤矿安全生产体系进一步完善,交通、消防等各项安全生产形势明显好转。信访工作合力攻坚,形势稳定。民族、宗教、侨务、人防、双拥工作等各项事业也取得了新成绩。
“十五”计划的胜利完成,在建设新城区的进程中迈出了重要的一步,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了良好基础。
三、存在问题
经济总量小,立区企业少,支柱产业还没有形成;产业结构不够合理。财政实力较弱,城区基础设施建设严重滞后;就业再就业压力大,煤矿安全压力大,各项社会事业有待提高。
第二部分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区“十一五”期间经济社会发展的指导思想是: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紧紧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改造历史性机遇,以加快发展为主题,以工业经济为主体,以招商引资为主导,以项目建设为重点,促进经济增速、财政增长,人民增收;以人为本、以协调发展为本,推进社会各项事业全面进步;以安全生产、社会治安为保证,维护社会稳定;以城区建设、社会保障、社区发展为基础,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建设富裕、文明、和谐家园,实现“构建金三角、再造新**”的历史性跨越。
二、发展目标
“十一五”期间全区经济社会发展目标是:
(一)经济总量目标:到2010年,全区地区生产
总值、财政收入在2005年的基础上翻一番。地区生产总值预期实现4.56亿元,年平均递增14.87;财政收入达到3877万元,年均递增14.87.
(二)城区建设发展目标:完成“一路两场两桥”建设,“一河三路”绿化;完成40万平方米建筑开发。
到2020年,全区地区生产总值、财政收入在2010年的基础上再翻一番,经济总量达到9.12亿元,财政收入将达到7754万元。
在以上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指引下,要把握一个统领,坚持四个原则。
把握一个统领。就是以科学发展观统领经济和社会发展全局,坚持以人为本,努力构建和谐社会,实现经济社会各项事业既快又好地发展。
一是坚持加快发展原则。加快发展是我区经济社会发展的实际需要和全区人民的迫切愿望.要从根本上解决当前以及今后的矛盾和问题,就必须加快发展,坚持不懈、不遗余力的快发展、大发展。坚持加快结构调整,转变增长方式,积极发展循环经济,走科技含量高、经济效益好、资源消耗低、环境污染少、人员就业多的可持续发展之路。
二是坚持工业兴区原则。工业是我区的主导产业、立区产业和主体财源,占整体经济一半以上,占财政收入的80以上,支撑和左右着经济全局,承载着**加快发展的希望,必须坚定不移的实施工业兴区的主体战略,走资源开发、资源精深加工道路。
三是坚持区域协调发展原则。基于**板块经济的实际,必须立足区域联合,充分利用两大国有煤矿、地方工业企业等产业发展优势,实现经济单元优势互补、良性互动、区域联动,构建资源共享、产业相依、产品相联共同繁荣发展新格局。
四是坚持以民为本原则。把人的发展作为发展的核心,从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出发,关注民生,体恤民情,着力解决涉及人民群众切实利益的突出问题,让发展的成果惠及人民群众。
第三部分发展重点和保障措施
一、加快经济发展
(一)培植立区工业企业。充分发挥地区经济发展的相对优势。集中精力培植一批规模、效益型企业。加强政策引导,提供基础条件,搞好配套服务,优化经营环境。通过招商引进、联合立项,扩大再生产等方式拓展企业发展空间。到2010年要培植发展利税1千万元以上的企业2户,500万元以上的企业3户,100万元以上的企业5户。形成一批带动力、创税能力强的立区骨干工业企业。
(二)构筑产业发展新格局。要稳步发展基础产业,在保证安全生产的基础上。确保全区煤炭产量稳定在100万吨。要着力培育新兴产业,围绕矿山配件生产,加快机械加工、金属制造等新兴产业的发展。加快扶持传统产业,提升木业生产能力和水平,加快酿造工业技术改造。要提升壮大支柱产业,抓好煤炭精深加工,以中煤集团等四大煤炭洗选项目为主体,加速发展煤炭精深加工业;以人和粮业、佰平米业为骨干,扩大米业生产能力,提高产品档次,增强竞争能力,使米业、煤炭精深加工业占工业的比重提高到60以上。
(三)积极壮大第三产业规模。充分利用地域交通物流便利、集市贸易畅通、位于旅游交界等有利条件,加快发展第三产业。要进一步搞活商业经济。兴办餐饮娱乐业和两处集贸市场,并按区域经济分布特点,建立一处牧畜交易市场和两处集贸市场,特别是发挥新建的全封闭**商贸大棚和峻德商贸大棚带动作用,加快商业经济发展。要积极发展特色服务业。根据结合城区主干道环境规划,着力发展不同类别的集餐饮、娱乐、购物等各具特色的商业一条街,繁荣地区市场。要加快发展旅游业。利用将军石山庄三A级旅游景区的辐射作用,争取上级支持,完善基础设施,积极发展休闲旅游相关产业。在改造提升传统产业的同时,加快信息咨询、法律服务、仓买物流等现代服务业的发展,全面提升第三产业发展水平。
(四)大力开展招商引资上项目。要创新招商思维。全面推行产业招商,乡情招商、服务招商,资源招商和项目招商活动,形成招商有功、引资受奖的良好推进落实机制。要优化招商环境,推行全程式代理服务制,完善一站式办公服务措施,提高办公服务效率,营造亲商、安商、富商的浓厚氛围。要完善招商载体。扩大工业园区,着力进行基础设施建设规划,集中进行管理服务,做好三通一平,力求引进大项目、高效益项目。在集中辟建一定规模工业园区的基础上,还要谋划**区大工业园区,抓住振兴东北老工业基地项目建设机遇,依托优势,争取相关配套产业项目,进一步提升工业企业群体效应。
二、加强城区基础设施建设
(一)完成“一路两场两桥”建设工程。即改扩建**路,改扩建**广场,新建一处大型休闲广场,新修建**北桥、**南桥。每年修建20座公厕,五年完成所有危厕的翻建、改造。完成与城区基础设施相配套的城区供水排水工程。
(二)推进城区绿化美化亮化建设。完成“一河三路”绿化,即沿河,**路、兴长路、兴建路三条主干道的绿化亮化,使其成为**美丽的街景。广泛开展街巷开展绿化美化,达到街街花草簇拥,院院卫生整洁。
(三)完成40万平方米城区开发建设。按照市政府统一部署,有计划,分期分批实施棚户区改造工程,改善城区居民的生活条件。
三、大力发展各项社会事业
要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为目标,以满足丰富多彩的社会物质文化需要为出发点,不断发展繁荣各项社会事业,提高社会基本公共服务能力,实现经济、社会协调快速发展。要大力发展教育事业,不断提高全民素质。巩固“两基”成果,深化课程改革;加强骨干教师队伍建设,继续实施名校工程,提高办学条件和教育教学质量。积极开展丰富多彩的群众文化活动,规范文化市场,培养文化文艺队伍。坚持《全民健身计划纲要》的体育工作方针,增强体育健康意识,开展全民健身运动。要大力发展卫生保健事业,以传染病防治为重点,有效预防控制重大传染病疫情,完善疫情应急管理机制;加快卫生体制改革,提高医疗机构自我生存和发展能力;抓好妇幼保健工作,巩固爱国卫生工作。加大医药卫生监督管理,确保医药、食品安全卫生。要搞好计划生育,提高人口素质。继续贯彻落实国家有关计划生育的法律、法规,深化综合改革,加强综合治理,广泛开展计划生育优质服务,为我区经济发展创造良好的人口环境。到2010年,人口出生率控制在8‰以内,人口自然增长率控制在2.6‰以内,符合政策出生率在94%以上。要完善城区居民生活保障制度,规范社会救济制度。健全社区组织,加快发展社区服务业。全面实施妇女、儿童发展纲要,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四、加强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设
(一)加强社会主义政治文明建设。坚持和不断完善民主制度,扩大社会主义民主。坚持和完善人民代表大会制度,保证人民代表大会及其常委会依法履行职能,更好地体现人民的意志。坚持和完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充分调动全区各族各界人士的积极性,为完成“十一五”规划目标任务,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贡献力量。扩大基层民主,社区居民委员会等群众性自治组织。完善以职工代表大会为基本形式的企业民主管理制度,坚持和完善政务公开、厂务公开等办事公开制度,保证基层群众依法行使选举权、知情权、监督权等民主权利。建立和完善重大决策的规则和程序,建立反映社情民意制度、重大事项社会公示、专家咨询和论证制度,提高决策的科学化和民主化水平。
(二)加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弘扬主旋律,提倡多样化。大力发展先进文化,支持健康有益文化,努力改造落后文化,坚决抵制腐朽文化。以新世纪黑龙江人形象建设为载体,开展多种形式的文化宣传教育,塑造**人文明热情,诚实守信,创新务实,拚搏进取的新形象。
(三)加强思想道德建设。深入进行党的基本理论、基本路线、基本纲领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宣传教育,引导人们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全面实施《公民道德建设实施纲要》,建立完善道德建设的管理体制和工作推进机制。培养公民社会公德意识,引导公民自觉遵守公德,开展家庭美德教育。加强青少年的思想道德建设。搞好群众性精神文明创建活动。深入实施《**市妇女发展规划》和《**市儿童发展规划》,切实维护妇女儿童权益。
五、构建和谐文明**
认真抓好社会治安综合治理、安全生产、公共安全工作,努力建设“平安**、和谐**”。要加强社会治安综合治理。推进社会治安防控体系建设,严厉打击违法犯罪活动。加强对刑释解教人员、社区矫正人员等重点人群的教育和管理,努力预防和减少违法犯罪,保障人民群众安居乐业。建立宣传、教育、预防和惩治相结合的社会安全网络。通过创建平安街道、社区,增强群众安全感。要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强化企业安全生产责任,健全安全生产监管体制,严格安全执法,切实抓好煤矿等高危行业安全生产,采取上岗人员素质达标、安全基础设施建设达标、企业管理者合格等强有力措施,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落实消防法规,加大完善消防设施和设备力度,提高消防质量和能力。到2010年,全区生产经营单位安全生产状况明显好转。要千方百计扩大就业,完善就业机制,广辟就业渠道,扩大就业技能培训,抓好下岗职工安置、就业服务和指导、劳务输出等重点工作,努力提高劳动力素质,培育新的就业增长点。“十一五”期间,城镇登记失业率控制在4.5以内。建立健全信访工作机制,妥善处理人民内部矛盾,积极预防和妥善处理群体性事件。完善人民调解、治安行政调解、司法调解相衔接的工作制度,形成各部门协调配合的工作机制和工作格局,促进社会和谐稳定。深入开展双拥活动,不断增进军民团结。
第四部分规划实施
全面实现“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各项目标和任务,必须建立健全符合市场经济要求的规划实施机制,提高政府依法行政能力和水平,把握好规划实施的重点和时序,确保规划顺利实施。
一、制订配套政策
根据发展的实际需要,准确把握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有效运用政府掌握的公共资源配置手段,制定实施公共政策,促进规划目标的实现。科学安排财政预算。根据“十一五”规划确定的发展目标和工作重点,编制实施好财政预算。加强财源建设,壮大财政实力,为区域经济发展提供坚实的财力保障。优化财政支出结构,增强公共财政的保障和支付能力。
二、建立实施机制
建立组织领导机制。由区政府成立规划实施领导小组,并制订组织领导制度,协调解决规划实施中的重大问题,监督检查重大事项进展和落实情况,确保各项目标任务实现。建立目标管理责任制。政府各部门按照职责分工,将规划纲要确定的相关任务纳入工作目标,明确主管领导、责任人和工作进度要求,制订实施方案,切实抓好落实。建立公众参与机制。进一步加强规划实施的宣传和民主监督,不断提高公众参与意识,形成全社会关心规划、参与实施和共同监督的良好氛围,健全政府与公众的信息沟通和反馈机制,促进规划实施。建立滚动衔接机制。在组织好规划实施中期评估的基础上,建立滚动衔接机制,加强重大战略问题的跟进研究,不断探求解决问题的新思路、新机制、新办法,为规划的有效实施创造条件。
三、落实重点环节
落实专项规划。各专项规划作为全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组成部分,是本规划纲要在特定领域的细化和延伸,突出反映了政府在这些领域的政策意图。各有关部门要依据本规划纲要,实施好专项规划,明确发展方向、发展目标、工作重点和政策措施。做好衔接协调。科学制定城市、道路等专项规划,正确处理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与城市规划、土地利用规划之间的关系,加强衔接配合,确保在总体要求上保持一致,在空间配置上相互协调,在时序安排上科学有序,不断提高规划的管理水平和实施效果。
四、规划实施调整
本规划纲要一经批准,由区人民政府组织实施。规划实施期间如发生重大变化或其它重要原因需要进行必要调整时,由区政府提出调整方案,报请区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批准。
2006年1月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内电力需求增长率为9.6%,2010年省内需求电量879亿千瓦时;确定了“十一五”期间西电东送达到790万千瓦的目标;2010年年末云南规划电源装机为3648万千瓦。云南经济跨越式发展带动了电网的快速发展,电力生产和供应成倍增加,售电量突破了千亿大关;西电东送送电规模从294万千瓦跃升到790万千瓦,成为西电东送的主力军。虽电力供应快速上升,但由于以水电为主的装机模式及电煤供应紧张等情况导致我省电力丰盈枯缺。在充分发挥南网大平台调盈补缺的作用下,较好的保证了全省电力供应。
“十一五”期间,云南电网售电量增长较快的是直送广东电量、对越售电量、大工业电量和趸售电量。2010年,全省大工业345.86亿千瓦时,占公司售电量总额的32%,省内售电量总额的48.58%;趸售电量总计318.05亿千瓦时,占公司售电量总额的26%,占省内售电量总额的40.28%;直送广东电量322.5亿千瓦时,占公司售电量总额的30%;售越南电量48.6亿千瓦时,占公司售电量总额的4%。
1.1 省内电力供应
“十一五”期间,云南省需电量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2.5%,五年新增需电量446亿千瓦时,年均新增89.2亿千瓦时,较规划年均增长率9.6%高2.9个百分点。2008~2010年云南省实际电量均比规划多10%以上,2010年云南省实际需电量较规划高14%。云南省“十一五”期间电力负荷年均实际增长率为12.5%,较规划高2.8个百分点。2010年实际负荷比规划负荷高12%。
“十一五”省内电力负荷增长与规划对比见图1。
“十一五”规划总体思路偏保守,对经济发展趋势把握偏差较大。实际负荷增长远高于预测水平,整体表现为缺电:“十一五”期间除2009年外各年均缺电较为严重,2006年~2010年分别缺电69.5亿千瓦时、48.5亿千瓦时、46.7亿千瓦时、9.5亿千瓦时和48.2亿千瓦时,最严重时段省内缺电32%。年负荷特性体现为3、4月份和11、12月份负荷较高,雨季负荷较低。规划方案确定的发展水平较低,弹性不够,电量供应表现为旱季缺电量,雨季调峰电源不足。
1.2 西电东送电力供应
“十一五”云南西电东送由于受本省电源、负荷变化以及多次严重自然灾害的影响,未能按协议完成送电量,年度完成率约67.1%~92.5%,年度送电量缺额9亿~87亿千瓦时,详见表1。
单位:万千瓦, 亿千瓦时、小时
1.3 大湄公河次区域电力市场
“十一五”期间,在2个110kV对越送电通道 (红河—越南老街、文山—越南合江) 基础上,新建红河、文山两个220千伏对越送电通道,2010年实际云电送越南55.4亿千瓦时,送电负荷约70万千瓦。2009年云南电网开辟了西双版纳电网向老挝110kV单回送电通道,2010年完成送电量0.6亿千瓦时。
2 电源建设
2.1 规划与实际电源建设对比
“十一五”期间,全省发电总装机容量由1330万千瓦增长为3604万千瓦,净增2274万千瓦,累计增长171.0%,年均增长22.1%。其中,水电增长1575万千瓦,累计增长183.1%,年均增长23.1%;火电增长663万千瓦,累计增长141.1%,年均增长19.2%。2006~2010年,云南省投产装机容量与规划装机容量比差值分别为14万千瓦、-14万千瓦、-279万千瓦、-117万千瓦和-44万千瓦,其中火电装机实际值与规划值的差别分别为0万千瓦、-10万千瓦、-216万千瓦、-199万千瓦、-137万千瓦,中小水电装机实际值与规划值得差值分别为171万千瓦、153万千瓦、154万千瓦、213万千瓦、293万千瓦。“十一五”电源规划执行情况见图2。
“十一五”期间电源建设,一方面规划建设的火电及大型水电项目存在不能按时投产的情况;另一方面中小水电开发无序,截止2010年中小水电装机容量比规划多了293万千瓦。由于小火电加快关停,原规划建成的火电项目整体推迟,大型水电建设较规划滞后、中小水电的无序开发以及枯季出力受来水影响较大等,枯期供电紧张的矛盾仍未缓减。
2.2 电源结构
“十一五”期间,云南电源构成为水电、火电及小部分新能源。布局主要体现为“中部、东部火电为主、西部为水电、南部水火电互济”的格局,2010年年末全省总装机3604万千瓦,水电占总装机67.6%,火电占总装机31.4%,新能源占总装机的1.0%,径流水电比重大,电源与负荷的不匹配的矛盾突出。
3 电网建设
“十一五”期间云南电网投产110kV及以上输电线路14252公里,投产变电容量4037万千伏安,形成围绕滇中和滇东的“品”字型500kV环网,并辐射至滇南、滇西、滇西南等区域;220kV网络主要在昆明、曲靖、红河、玉溪、楚雄等负荷中心形成了颇具规模的骨干网,并覆盖全省十六个市州。西电东送交流通道已建成双回220kV鲁布革水电站至马窝换流站线路,单回500kV罗平变电所至马窝换流站、500kV罗平变电所至百色的双回500kV线路、500kV砚山变电所至广西500kV崇左变电所的单回线路。对越送电通道形成新桥变电所至越南老街双回220kV线路、马关变至越南河江220kV单回线路以及三回110kV线路。
“十一五”期间云南电网公司共投入445亿元建设电网,较“十五”总投资增长219%。其中500kV输变电工程投资145亿元,占总投资的32.5% (不含西部电网完善投资的500kV部分,下同) ;220 kV输变电工程投资125亿元,占总投资的28.1%;110kV及以下输变电工程投资164亿元,占总投资的36.9%,2006年西部电网完善工程6.5亿元,占总投资的1.5%,其他项目0.94亿元 (主要为部分项目前期费用) ,占总投资的0.2%。
截至2010年末,仅计公用变及公用线路,全网500千伏变电所达到14座,变电容量2050万千伏安,线路长度6505km;220kV变电所达到91座,变电容量2880万千伏安,线路长度11484km;110千伏变电站达到369座,变电容量2392万千伏安,线路长度20423km。35kV变电容量723.4万千伏安,线路28525km。
4 西电东送
电力从2005年160万千瓦增长到2010年的580-790万千瓦,电量从2005年63亿千瓦时增长到2010年323亿千瓦时,五年期间送电量达1001亿千瓦时。且通过西电东送,搭建了资源在更大范围内优化配置的平台,通过西电东送,云南电网也得到了长足发展,“十一五”末形成覆盖全省重要地区的500千伏双环网,大型电源以支线方式接入环网,并与西电东送通道衔接,安全稳定运行水平和供电可靠性得到了大幅提高。
西电东送新增472万千瓦,达765万千瓦,西电东送电源均为绿色的水电。结合国家实施西部大开发战略和南方电网区域发展总体战略,在满足云南本省经济社会发展需要和培育以水电为主的电力支柱产业目标的基础上,实施西电东送,推动了水电能源清洁高效利用,以低碳、减排、提高能源利用效率为方针,贯彻国家节能减排政策。
5 电网主要运行指标
“十一五”期间云南电网的50±0.2Hz责任频率合格率均在99.9997%以上,见表2;电压合格率也逐年提高,见表3;供电可靠性也大幅提高,见表4。
单位:%
单位:%
6 对外送电
“十一五”期间云南电网与境外的区域电力交换平台初步形成。220千伏云南文山-越南河江联网工程顺利投产后,云南电网公司形成了3回220千伏、3回110千伏线路向越南北部送电的格局,最大送电能力现近80万千瓦。
电力国际贸易方面:“十一五”期间云南电网共对外送电161.6亿千瓦时,向外购电32.9亿千瓦时;启动110kV向老挝北部供电项目,中老电力联网贸易稳步推进;越南松蜡、唐龙变设备采购项目中标,进一步拓展了越南电力市场;越南220kV太原变升级改造暨SVC安装项目中标,标志着中越双方在电力高新技术领域的合作更进一步。
境外电力投资方面:2008年初与越南第一电力公司组建了越中电力投资有限公司,共同投资开发建设越南小中河水电项目,电站装机2.2万千瓦;投资开发紧邻中缅边界的缅甸掸邦瑞丽江一级水电站,6台机组于2009年3月全部投运,3台机组向缅甸电网送电,3台机组向云南电网送电。标志着南方电网电力贸易合作从单纯的电力出口逐步发展为电力进出口并重,迈出了区域电力资源优化配置和区域电力市场逐步培育成熟的重要一步。
7 能源节约和科技进步
7.1 能源节约
“十一五”期间云南电网全面实施了线损“四分”管理,加快线损管理信息化建设、开展线损理论计算与分析。“十一五”云南电网公司线损率实际完成值见表5。
7.2 科技进步
搭建科技创新体系,并提出相应量化考核评价指标体系,制定了科技创新管理办法。承担“863”计划项目5项,云南省科技项目5项,南方电网公司重点科技项目8项。累计投入科技资金8.085亿元,完成了967个科技项目的研究,其中公司重大科技项目数219个。
8 结束语
云南电网电力工业发展受宏观经济影响较大,“十一五”期间全省负荷需求随经济形势的变化较波动较大;国家宏观政策、西电东送战略和桥头堡建设的实施对云南电力工业发展带来诸多机遇和挑战,这要求云南电力工业发展必须调整思路,转变发展方式。
电力管理体制未完全理顺,完全实现全省统一电网有一定困难;合理的输配电价机制尚未形成,电网经营发展空间受限;电力供需结构性矛盾依然突出,大部分水电站调节性能较差,负荷电源分布不均,缺电与弃水并存;电网发展中积累的矛盾影响电力工业的健康发展,各级电压等级电网建设不协调,城乡电网发展不平衡,农村电网依然比较落后;资源稀缺和环境保护的更高要求制约着电力工业的发展,站址资源、走廊资源等自然资源越来越稀缺,环境的保护也越加迫切,这使电网规划建设的难度加大,电网发展需加强土地资源和通道资源的合理规划和节约利用,注重保护生态环境;中小水电无序开发应用对电网发展提出更高的要求,电网安全稳定问题,尤其动态稳定问题将日益凸显,同时也对电网的局部消纳能力和安全稳定水平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使中小水电有序开发,进入良性发展轨道需要引起高度重视。
摘要:对云南电网“十一五”发展规划及落实、电力供应、电源建设、电网建设、西电东送、电网主要运行指标、与境外联网 (购售电) 、能源节约和科技进步等方面进行了总结, 分析存在的问题, 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对策。
关键词:云南电网,电力规划
参考文献
[1]云南省统计局, 国家统计局云南调查总队.2011云南统计年鉴[M].北京:中国统计出版社;2011:166-167.
自1978年底的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的经济增长可以说是一个奇迹。过去26年年均增长率高达9.4%,国内生产总值规模扩大了10.3倍。但是,在总体经济增长很快的同时,国民经济内部还存在一些问题和矛盾:
首先,我国经济总体水平还低,2004年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277美元,为同年美国人均国内生产总值40100美元的3.2%。我国还要继续保持较快的增长速度,才能缩小和发达国家的差距。
其次,城乡收入差距越来越大。1978年我国城乡收入是2.6∶1,家庭联产承包责任制改革后使城乡收入差距下降到1.8∶1(1984年)。从1985年开始,以市场为导向的改革全面推向城市,农村的增长相对滞后,2004年城乡的收入差距已经增加到了3.2∶1。
而且,城市里收入格局也不断分化,国企职工下岗、就业市场化,使一些人成为低收入人群,而有些人群利用市场机遇率先致富,更有少数人利用特权和体制弊端,以权谋私成为暴富。以衡量收入分配公平程度的指标——基尼系数来看,根据一些学者的研究,我国已经达到0.48,超出了公认0.45的警戒线。
除了上述问题,我国社会事业的欠账也很多:教育、公共卫生上的投入严重不足,农村更是严重,农民因病致贫的现象时有发生;随着经济发展,不少农民失去惟一的保障——土地,导致各种群体性抗议和纠纷;还有各地以环境为代价发展经济,等等。
但总体来看,就我国当前的经济来说,除了暴富的人之外,我国的富人和发达国家的富人比较起来只能说是中产阶层,所以当前经济的主要矛盾不在于富人太富,而在于穷人太穷。在“十一五”期间,政府需要创造条件使国民经济快速增长,同时使穷人收入增加的速度高于富人收入增加的速度,才能缩小贫富差距,解决各种社会问题,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
目前关键点:经济增长方式转变
在目前这个发展阶段,我国竞争要素禀赋的特征是劳动力相对丰裕和廉价,资本相对稀缺且昂贵,所以,我国的比较优势在于劳动力比较密集的产业以及资本比较密集型产业中劳动力比较密集的区段。
发展这样的产业,我国的经济在国内、国际市场会有最大的竞争力,可以得到最快速的发展。而且,这些产业创造的就业机会、创造的剩余会最多,投资在这些产业的资本投资回报率也会最高,剩余中用来积累的比例会最大。所以,随着经济发展,资本就会从相对短缺变成相对富余,劳动力就会从相对富余变成相对短缺。这样,劳动力的价值会不断上升,资本的价值也会不断下降,穷人有比较优势的资产不断升值,富人有比较优势的资产不断贬值,收入分配就会越来越平均。
在这个过程中,城乡差距会随着农村劳动力向非农产业的转移而缩小;同时收入提高了,污染的行业就不会有人愿意去就业,污染的行业就会萎缩,降低了环境的压力。按照比较优势来发展经济,就有可能实现城乡、地区、经济与社会、人与自然、国内与国际的统筹发展。
反过来讲,如果继续推行改革开放以前的赶超战略,固然在开始时会有一段投资拉动的经济快速增长,但由于缺乏自生能力,效率会很低,经济的增长不能持续。而且创造的就业机会很少,农村富余劳动力转移不出来,大量只有劳动力的穷人就不能得到充分就业,收入差距自然会越来越大。并且企业还会通过贿赂、游说向政府要更多的保护补贴,政府可以投入到公共财政中的资金就会更少,各种社会矛盾就难于缓解,甚至出现“坏的市场经济”的体制性弊端。
战略转变需要相应体制保证
转换经济增长方式的关键在于有一套相应的体制来保证,前提是有一个能够充分反映各种要素相对稀缺性的价格体系。有了这样的价格体系,每个企业为了降低成本,增加利润,就会按照价格信号的引导,进入到能够符合比较优势的产业。
但是,传统的赶超战略以计划体制为载体,由国家用行政手段直接配置资源来实现的价格扭曲并没有完全消除,资金和土地价格还人为压低,不能完全反映我国要素禀赋的实际状况,投资往往会偏离我国的比较优势。所以,要实现增长方式的转变必须将计划体制遗留下来的各种扭曲消除掉。
在市场经济体制中,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和发达国家政府的作用不完全相同。发达国家的政府除了公共职能外,能扮演的经济角色有限,这是因为发达国家的产业、技术处于最前沿,创新的方向难于确定,只能由各个企业自己判断,通过市场竞争来选择。
而发展中国家有后发优势,可以参考发达国家的经验来选择产业、技术,方向比较清晰,政府指导性地为企业产业、技术升级提供参考。同时,发展中国家的各种制度安排还不完善,政府可以根据经济发展的需要,通过政策和立法来推动必要的变革。所以,发展中国家的政府在经济发展上将扮演更为积极的角色。
不过,不管在发达国家还是发展中国家,市场经济中经济活动的主体是企业,政府的产业政策只能是指导性的,不能是指令性的,这是“十一五”从过去的计划改为规划的主要原因。各个地方要根据自身特点选择符合比较优势、易于形成产业群聚、能够产生竞争优势的行业来发展,这样才能落实科学发展观,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构建和谐社会。
一、基本情况
规划到2010年全市治理水土流失面积290平方公里,林草覆盖率达到65%,到2020年使轻度水土流失面积控制在200平方公里以内,林草覆盖率达到85%以上。经过5年的努力,全市共治理水土流失面积达到292平方公里,包括基本农田建设14.23万亩(9500公顷),水土保持林建设11380公顷,经济林7500公顷,其它生物措施面积820公顷。新建谷坊7600个,其中蓄水谷坊6500个,拦砂谷坊1100个,增加蓄水139万立方米,新建拦河闸坝5500座,增加蓄水500万立方米,新建塘坝10座,增加蓄水25万立方米,新增环山路25条,长41.5公里,累计完成工程量52.5万方,总投资达1950万元。
二、主要经验和做法
一是建立领导组织机构,为流域治理工作提供组织保证。市委、市政府对生态环境建设十分重视,市水利局专门成立了局长任组长,分管局长任副组长,水保办、工管站、农水站、财务科等有关科室主任任成员的流域治理工作领导小组,针对“十一五”规划的各项内容,抓好落实,保证了治理项目的顺利进行。有关镇街也相继成立了组织机构,镇长亲自挂帅,分管领导靠上抓,把治理任务分解落实到村、户,实行领导干部包村、包工程责任制,使治理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二是抓好制度建设。市水利局会同林业局分别制定了《莱阳市治理开发农村四荒资源管理办法》、《封山育林办法》、《莱阳市流域综合治理措施质量标准及验收办法》、《水土保持违法行为查处制度》等一系列制度。这些制度的建立,使流域治理工作纳入了法制化、规范化、制度化的轨道。
三是科学组织施工。对流域治理工作实行了“五统一”,即编一规划、统一领导,统一施工、统一物料供应,按照“谁承包、谁受益,谁投入、谁管理”的政策,调动了广大群众治理水土流失的积极性。充分利用雨季造林,春季造林季节,组织当地机关、企事业单位、学生及当地驻军参加义务植树活动,确保治理任务的完成。
三是突出重点,以点带面推动全市小流域治理工作的开展。“十一五”期间,重点抓了沐浴店镇步家河、磊山后、蒲格庄,万第镇水口,谭格庄镇谭格庄等5个重点小流域的建设,高标准建设水保林500公顷,经济林450公顷,基本农田建设380公顷,大口井5眼,谷坊60座,拦河闸坝20座,新建环山路16公里,累计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3.5平方公里,完成工程量12.5万立方米,总投资450万元。
千亿吨粮食县规划水土保持部分(2015年)
至2010年,全市计划新增治理水土流失面积100平方公里,包括基本农田建设1900公顷,水土保持林63000公顷,经济林4250公顷,其它生物措施850公顷。新建谷坊1900座,其中蓄水谷坊1000个,拦砂谷坊900个,新增蓄水1.5万立方米,新建拦河闸坝1000座,增加蓄水100万立方米,新建塘坝3座,增加蓄水5万立方米,新增环山路10条,长18.5公里,累计工程量16.8万立方米,投资1500万元。
十一五工作总结及十二五工作设想
为了加快学校的发展,进一步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本着立足当前,考虑长远,促进学校可持续发展的原则,根据我校“十一五”发展规划,五年来在党支部、学校领导班子的带领下做了许多工作,学校面貌发生较大变化,现总结如下:
十一五工作总结
一、实施规模办学,改善办学条件。
五年来,学校办学条件大为改善。留守学生宿舍、由台商捐资兴建的裕豪希望小学建成并投入使用。在此基础上学校硬化了操场、舞台、旗台,并且在舞台、旗台两边,裕豪希望小学校门培植了花草树木,从而美化了校园。
二、加强班子建设,发挥管理职能。
学校领导班子面对现实,科学统筹,充分发挥人力资源优势,合理分工,团结协作,服务全局,出色履行职责,打造了一支师德高尚、纪律严明、业务精良、团结战斗的领导集体。班子成员严以律己,身正为范。坚持“以人为本”的管理理念,奉行四条管理原则:用严格的制度要求人;用有效的措施激励人;用明确的思想引导人;用真挚的情感打动人。坚持深入教学一线带课、听课、评课、指导教学,带领广大教师埋头实干,提高教育质量。
三、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整体素质普遍提高。
不断改善我校教师队伍年龄、知识结构;强化专业教师职业培训。制定落实了科学的考核制度,优秀教师评选制度,以及优秀课优秀教案评选方案,评先选优方法更加科学规范,公开公正。
四、加强学籍管理和控辍保学工作。
采取有效措施,严格学籍管理,实施管理治辍、教改治辍、救助治辍、依法治辍等。开展好“三月”、“九月”的控辍保学月活动,健全控辍保学工作常态机制,进一步完善控辍保学工作周报月总制、定期汇报制、捆绑式责任制等,确保巩固率达标,确保教学质量的提高。加大奖惩力度,加大巩固率、升学率在教育教学评价的权重。进一步规范招生行为,严格实施义务教育阶段划片、就近、免试入学,保证义务教育阶段适龄儿童人人有学上、人人上好学。
五、安全常抓不懈,财务管理规范。
安全稳控领导组织机构健全,制度完善,责任明确,措施得力,工作细致,定期检查,及时建立排查信息,问题限期整改到位。近年来未发生任何校园安全事故,深受各级领导好评。
学校财务财产管理规范,收支合理透明,实行校务公开,民主理财。每一项收费都要经过领导班子研究决定,每一项开支都要精打细算,层层审批,程序合法,票据规范,账务日清月结,经费保管谨慎。贫困学生“一补”资金及时按政策标准发放到位,真正受惠于学生家长。
六、扎实推进素质教育,成效显著。
五年来,我校扎扎实实推进素质教育,取得了可喜的成绩。张家乡联谊杯篮球赛中多次获奖;在石子学区负责组举办的“颂祖国、迎奥运”系列活动中获二等奖;2007年被石子学区负责组评为“学校常规管理评比先进单位”;2006年、2010年中职送生工作中,被
评为“先进集体”。
总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校的各项工作成效显著。点点成绩凝聚着各级领导、广大群众和社会各界的关心与支持,凝聚着全乡师生辛勤耕耘、拼搏进取的汗水。
十二五工作设想
一、坚持民主治教,搞好素质教育
1、引导教育师生进一步转变观念,意识到素质教育既是党和人民利益的需要,又是自身利益的需要,促使全体师生自觉成为提高自身德、智、体素质的主人,增强自我教育能力。
2、切实加强德育,坚持开展品格训练。深入开展人生观、苦乐观教育,每个班级都要开展“学习、劳动、尽责、助人是享受”的大讨论,爱祖国要从爱班级做起,爱人民要从爱父母做起。
3、素质教育要从一点一滴做起,从自我心灵深处做起,从一分钟做起。要从培养良好的生活、学习、健康习惯做起,要从常规化管理做起,要几年如一日,决不动摇。
4、狠抓课堂教学,这是素质教育的主渠道,引导学生在课堂教学中树立远大理想,高尚的道德,顽强的意志,必胜的信心,科学思维习惯,进入一心一意学习的境界,以提高效率,激发创新能力,增强自学能力。严格执行国家教学计划,做到开足开齐上好每一门课程。继续实行课堂教学十条要求,向落实要效益。
5、规范活动课。活动课要体现全员性、自主性、训练性。活动课要有管理办法。
6、采用先进的教学手段,提高教学效率。坚持开展远程教育,巩固实验教学成果,开展每位教师自制一件教具,每位学生自制一件学具或工具玩具的活动。
7、转变评价观念,建立民主、科学的评价体系,评价习惯与总评估相结合。
二、增强法制观念,坚持依法治教
1、落实《教育法》,树立依法治教的观念,教育者要向社会宣传教育,使社会各界了解、理解教育。
2、贯彻《义务教育法》,狠抓入学率、巩固率。每位任课教师都要和一名后进生组成互助组,转化后进生,提高及格率。
3、调整学校布局、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提高办学效率,开展城乡学校互助活动。
三、加强干部、教师队伍建设
1、建立完善量化考核制度。
2、增强教师责任感、紧迫感,实行校务公开,学校管理一要民主,二要科学。
3、评选模范教师和学科带头人,并开展向他们学习的活动。对教师进行“爱岗敬业、乐教爱生”为主要内容的职业道德教育,引导教师进入一心一意工作的境界,每位教师都要援助一位贫困学生。严禁体罚学生、严禁有偿补课、严禁乱收费。继续抓好教师的学历达标。
4、努力做好干训、师训工作,加强教师进修工作。切实抓好继续教育,提高教育教学能力和提高教师综合素质。
5、大力推进教学改革,提高教学效率。
电子政务要统一思想,树立全国一盘棋的观念。政务平台要统一规划,统一平台,避免各省市、部委各自为政。
■ 支持国产软硬件发展(山东烟台 苏家志)
国产软硬件已经取得了巨大的成绩,如何充分的、有效的利用国产软硬件进行国家信息化建设是当务之急。 利用国产软硬件进行电子政务建设,是一个很好的应用方式。
■ 加强个人信用系统建设(安徽宿州 陈宁)
将所有涉及到居民个人的恶意信用记录入库,如银行、保险、教育、公安、工商、税务等部门,以身份证号为区别码,供相关部门查询使用,严格保密,规范使用,以求打造信用社会。
■ 人员素质是关键(安徽芜湖 易玲玲)
目前政府的信息化建设主要是靠上级部门来推动,缺少主动性,有些工程只是做给上面看的,作用有限。目前政府部门的硬件基本上已经是配备到位了,但是软件的运用还没有普及,电脑也都是用来上网、聊天、玩游戏。主要原因是相关人员素质不高,领导重视也不够。
■ 规划目标因果问题(福建 陈鸿伦)
电子政务的规划,如何才能使之不会沦为硬件、集成商与建设单位“技术专家”切分有限财政资金蛋糕的指导性文件?很多地方的电子政务建设成果只是买了一大堆电脑和网络设备,很多应用系统也形同虚设。因此,如何才能使基层工作人员、广大的老百姓得到实实在在的信息化好处,才是电子政务“十一五”规划应该格外重视的。
■ 全国电子政务应联网(广东深圳 俞凌淼)
全国各系统各层次的政府政务都已联上网络,可以根据条件有步骤地逐步实现跨地域的政务办公,这样不仅节省了大量人力、物力、时间,也可以精简政府机构人员。
■ 做好在线咨询(四川成都 袁宗文)
电子政务有两个大模块组成:一为内部沟通交流,任务安排检查,资料信息查找;二为外部办事服务。而人民关注的是办事、反映问题、建议的方便畅通。建议网站都有明确清晰的导游图、在线查询、在线咨询、在线帮助,不要让上网办事者找不到北。
■ 电子政务的普及问题(安徽 尹莹莹)
电子政务最匮乏的地方是经济落后的乡镇和农村。而这些地方最为匮乏的是技术与人才。电子政务不应该是阳春白雪的东西,国家和省、市级单位应该提供技术支持和技术平台,像安徽先锋网那样,有一套制定好的模板,自上而下分级管理,让电子政务普及到每一个公民。使府工作更贴近百姓。
■ 电子政务安全性(陕西宝鸡 邓壮立)
信息时代,电子信息安全尤为重要,如何从管理、硬件、软件方面加强安全性?如何提高相关技术人员的素质?如何应付突发的安全问题?希望从这方面给予重视。
■ 电子政务应增强互动性(黑龙江哈尔滨 王泽力)
电子政务效果如何,关键是看老百姓对信息满意程度的反馈。因此,增强互动性是最好的检验方式。可以多设一些栏目,搞一些问题讨论、百姓建议等,增强参与性和互动性,并用回复率和满意率进行评价,来检验电子政务的效果。
■ 电子政务实施最关键(云南易门 李锦明)
我见过一些电子政务项目的实施,感觉明显缺乏条理性。今后的工作中,应该明确每一期施工的内容,有针对性地培训相应的操作人员,上级单位也应该给出具体的实施日期、内容、明确需其他单位(如电信部门等)协调的事宜,以及施工单位的具体服务电话等等,工程的验收也应该正规,不能走过场和应付。
■ 电子政务应注重实际应用(天津 李国辉)
【国家环境保护“十一五”规划】推荐阅读:
国家环境保护总局令 第40号07-05
创建国家环境保护模范城市工作实施方案05-30
国家二级保护动物07-23
国家农业产业园规划11-17
国家执业医师资格考试历年考点纵览:内科学第二十一章10-29
国家涂料十三五规划11-24
《国家教育事业发展“十三五”规划》发布06-10
国家十二五规划概要档06-17
国家十二五规划纲要解读12-10
国家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十二五规划07-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