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精选7篇)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篇1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以下简称新产品计划)是一项推动企业自主创新、加速科技成果转化及产业化的计划,是国家科技计划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新产品计划按照建立“以企业为主体、市场为导向、产学研相结合的技术创新体系”的要求,旨在激励企业通过自主创新,不断开发新产品,提升产品技术水平,提高企业市场竞争力,从而促进产业结构调整,推动经济增长方式转变,增强国家自主创新能力。

新产品是指采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研制生产的全新型产品,或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在结构、材质、工艺等任一方面比老产品有重大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扩大了使用功能的改进型产品。

新产品计划由科学技术部、商务部、环境保护部、国家质量监督检验检疫总局共同组织实施。新产品计划项目分为立项项目和重点项目。对列入新产品计划的项目,科技部与有关部门将联合颁发《国家重点新产品证书》,有效期为三年。

一、立项原则和支持范围

按照“十二五”国家科技发展总体规划和国家科技计划的整体部署要求,2011年新产品计划继续采取国家政策引导,加大对自主创新产品的扶持。重点支持拥有自主知识产权、创新性强、技术含量高、采用国内外先进标准以及产业化前景好、有望形成国内国际自主知名品牌、显著增强企业竞争力的新产品。

(一)立项原则 1.项目立项基本原则

(1)在国内首次(或首批)开发成功,并开始有市场销售,或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2)符合国家产业发展政策、节能环保要求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

(3)技术水平和产品性能高,具备国内领先水平;

(4)知识产权清晰,无争议。

2.重点项目优选原则

(1)符合新产品计划项目立项基本原则;

(2)属于新产品计划优先支持范围,并拥有自主知识产权;

(3)技术水平高、附加值大、市场竞争力强的新产品;

(4)地方政府予以配套政策重点支持的新产品。

(二)支持领域

支持领域包括:电子与信息、生物技术与新医药、新型材料、光机电一体化、新能源与高效节能、环境与资源利用、航空航天、现代交通、地球空间及海洋工程、核技术应用。为贯彻落实《国务院关于加快培育和发展战略性新兴产业的决定》,重点支持符合国家战略性新兴产业发展要求,在以上十个领域中以重大技术突破、重大发展需求为基础,对促进产业结构升级和加快经济发展方式转变有显著促进和带动效应的领域。

详细内容见《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支持领域(2011)》(附件1)。

(三)优先支持范围 1.节能环保、新一代信息技术、生物、高端装备制造、新能源、新材料和新能源汽车等战略性新兴产业领域的新产品;

2.重大科技成果转化,特别是国家863、科技支撑等科技计划成果转化的新产品;重大引进技术消化吸收再创新的新产品;

3.利用信息技术和高新技术改造提升传统产业技术升级的新产品;有利于区域优势产业和特色产业集聚发展的新产品;

4.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化工、汽车、建材等行业开发的节能减排和低碳环保的新产品;

5.环境保护、人口健康、食品安全、交通安全、生产安全、城镇化与城市发展,特别是重大自然灾害预测、应急和防治,灾后修复和重建等民生领域的新产品;

6.结合西部欠发达地区产业发展特点和资源优势,有利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新产品。

(四)不支持范围

1.食品、保健品、饮料、烟、酒类产品;

2.化妆品、日用化工、一般纺织品、服装、家具、家电等日用产品;

3.用进口零部件(包括散件)组装的产品;

4.单纯为军工配套的产品;

5.传统手工艺品;

6.单纯改变花色、外观与包装的产品;

7.动、植物品种资源;

8.高能耗、污染环境的产品。

二、申报要求

(一)申报单位

凡在中国境内注册、具有独立企业法人资格的单位均可申报。

(二)申报渠道

1.在各省、自治区、直辖市、计划单列市、副省级城市等省、市地方注册的企业,按地方科技厅(委、局)(以下简称地方)要求的相关程序向地方申报。

实施新产品计划申报备案管理的地方为:北京、上海、天津、武汉、广东、湖南、湖北、西安、山东、浙江、安徽、黑龙江、吉林、河北、宁波、江西16个省市科技厅(委、局)。

2.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直属企业可向各部门科技司(局)(以下简称部门)申报或向企业注册所在地地方申报。

(三)申报材料

1.项目申报表;

2.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

3.附件材料(复印件):

(1)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加盖企业公章);

(2)经审计的企业上财务报表(每页加盖审计单位印章或盖骑缝章);

(3)可说明知识产权归属和授权使用的证明文件,如专利证书、软件著作权登记证书、集成电路布图设计证、技术转让或合作协议。企业与技术持有单位合作的项目签订技术合作协议时,技术持有单位必须是具有法人资质的单位。

(4)涉及废水、废气、废物排放的项目,需提交环保达标证明;

(5)特殊行业许可证。对医药、医疗器械、农药、计量器具、压力容器、邮电通信等有特殊行业管理要求的新产品,需提供主管机构出具的批准证明。如药品生产企业许可证、医药GMP认证、新药证书;农药生产许可证;通信产品入网证;公共安全产品、计量器具生产许可证;凡属国家强制认证产品需提交的3C认证等。

(6)质量技术监督机构备案的产品的企业标准,或采用国际标准或国外先进标准的认可证明;或采用国家标准、行业标准的标准名称及标准号;

(7)权威机构检测(验)报告;

(8)科技成果鉴定证书或最近2年内的查新报告等技术证明(说明)文件;

(9)用户意见报告(不少于两份);

(10)其他证明材料:如列入国家、地方科技计划的相关证明材料;高新技术企业认定证书;省部级以上的获奖证书、创新型企业证书、工程技术研究中心证书、企业技术中心证书、高新技术成果转化认定证书等;品牌证书、商标证书;ISO质量体系认证证书;银行信用等级证明;产品出口合同;产品图片等相关材料。

(四)申报流程

1.申报单位申报流程(1)注册:登陆科技部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进行注册,并认真阅读网站说明;

(2)录入:在线填写《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申报表》(附件2)和《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确认无误后在线提交至地方、部门;

(3)报送材料:用A4纸打印在线填写的《项目申报表》、《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内容必须与网上申报材料完全一致,否则不予受理。按顺序项目申报清单(附件3)所列顺序装订书面申报材料,加盖公章后一式六份报送地方、部门。

2.地方、部门工作流程

(1)受理审查:地方、部门以下发的用户名和密码登陆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网站(http://program.most.gov.cn),对申报单位的电子数据申报予以受理确认,并审查电子数据与书面申报材料的一致性。

(2)项目评估(评审):对项目完成评估(评审)后,在线填写《项目总体评价意见表》、《项目报送汇总表》(附件4),并打印表格。

(3)报送推荐材料:对推荐项目电子数据和书面申报材料确认无误后,网上提交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并将书面申报材料、《项目报送汇总表》一式二份寄至指定地点。其中书面申报材料按以下顺序装订成册:申报材料封页、项目总体评价意见表、项目申报材料清单、项目申报表、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附件材料。

(五)注意事项

1.申报单位应认真准备申报材料,并对申报材料的真实性、可靠性负责。若发现弄虚作假,将不予受理。

2.申报单位及产品不得重复申报。

(1)申报单位当只允许申报一个新产品计划项目;

(2)同一项目不得以相同或不同名称重复申报或多头申报科技部同一的科技计划,如重复申报,各计划将均不受理;

(3)已列入新产品计划的同一产品及型号的项目不得再次申报。若申报项目名称相同,而型号不同,则必须提供该型号所采用的新的授权专利及其说明书摘要,附图和权利要求书等内容,以证明其比原列入计划项目的产品有重大的改进和创新,方可申报。

3.凡报送科技部的项目,必须经地方、部门委托评估机构评估或组织评审。在项目申报表规定的栏目中签署地方、部门审查意见并加盖公章,否则不予受理。

4.地方、部门负责填写申报材料封页(附件5)并加盖公章,其中推荐编号、单位所在地区代码、产品类别代码根据《项目推荐编号说明和申报渠道代码表》(附件6)填写。

5.推荐编号的后三位流水号须按《项目报送汇总表》中从优到劣的报送排序与进行编号,并与电子数据录入的顺序完全一致。

三、材料寄送及联系方式

1.寄送地址: 北京市西城区三里河路54号468房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办公室。

邮政编码:100045

2.申报咨询电话:

新产品计划管理办公室:010-68511559 68510951 3.软件咨询:

科技部信息中心:010-88659000(中继线)010-51292636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篇2

近日, 科技部公布了2013年度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立项名单, 江苏省共有190项产品被科技部确定为国家重点新产品, 占全国立项总数的13.7%, 立项数连续多年蝉联全国第一。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于1997年由科技部 (原国家科委) 会同相关部门启动实施, 着力引导和支持企业研发新产品, 加快科技成果转化应用, 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主体。自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实施以来, 江苏省累计共有“KLQ6129GEV型纯电动城市客车”“PAN基高性能碳纤维-HF10”等5025项产品获得国家认定, 有效地引导了企业在新能源、新材料、生物医药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加强新产品研发, 有力地带动了江苏省产业结构优化升级和结构调整, 增强江苏省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 等 篇3

可能有不少人想过:要是进医院跟进4S店一样就好了,能修的修,修不好了直接换掉,省心省事杜绝后患。这一设想有望成为现实——美国北卡罗来纳州维克森林大学医学院的科学家近日开发出一种改进版的生物打印机,用它能打印人体尺寸的、具有一定机械强度的、多种形状的人体组织。

电脑首胜职业围棋手

谷歌日前召开全球电话会议,旗下Deep Mind创始人戴密斯·哈萨比斯宣布了谷歌在人工智能领域的重要进展:该公司开发出的名为AlphaGo的电脑程序战胜了围棋欧洲冠军,这是第一次有电脑程序能在不让子的情况下,在完整的围棋竞赛中击败专业选手。

虚拟现实技术有望用于抑郁症治疗

英国科学家与西班牙研究人员组成的一个国际研究团队2月15日报告说,小规模临床试验显示,利用虚拟现实技术进行的试验性治疗有助于缓解抑郁症患者的症状。这种效果如能在更大规模试验中得以验证,可望开拓抑郁症治疗新思路。

5D数据存储技术能记录人类历史

英国南安普顿大学的科学家在延长数据存储时间的道路上,又向前迈进一步。该校光电研究所的科研人员近日运用飞秒激光输入法,将纳米玻璃材料变成记录和检索五维(5D)数据的存储介质,使得存储数据在190℃环境下可保存138亿年。

神奇试衣间可为顾客挑选衣服

澳大利亚一家科技公司mPort最近设计出一款电子试衣间,系统会以顾客年龄及性别为计算基础,然后扫描身材,计算出身高、体重、腰围、臀围及大腿围等数字,存入顾客个人资料库,并为顾客筛选尺码合适的衣服。此外,系统还能计算顾客的体重指标、瘦肌肉组织及脂肪比例等健康状况。

二维半导体材料家族又添“小鲜肉”

据美国犹他大学官网消息,该校工程师不久前最新发现一种新型二维半导体材料一氧化锡(SnO),这种单层材料的厚度仅为一个原子大小,可用于制备电子设备内不可或缺的晶体管。研究人员表示,最新研究有助于科学家们研制出运行速度更快且能耗更低的计算机和包括智能手机在内的移动设备。

3D打印可制作胎儿面部模型

日前,利用3D打印技术制作胎儿模型已经风靡准父母圈,这意味着当宝宝还在母亲子宫里徜徉时,准父母们已经可以先看到他(她)们的真容了。此3D技术制作宝宝脸部模型的概念由驻英国兰开夏郡的公司Baby:Boo首先提出。根据超声波扫描结果打印模型,如实刻画宝宝在子宫内的面部特征和身体姿势。一个高约20厘米的模具打印浇铸成本约合人民币1415元。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实验首获许可

2月1日,英国人工授精与胚胎学管理局首次批准了“在人类胚胎上使用基因编辑技术”的实验。研究人员将能深入了解健康的人类胚胎发育过程中出现的各种变化,并在此基础上改善体外人工授精培养的胚胎的发育质量,为不孕患者提供更好的治疗方法。

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

2月16日,科技部发布国家重点研发计划首批重点专项指南,这标志着国家重点研发计划正式启动实施, 公众熟知的973计划、863计划等被整合纳入其中。目前,科技部网站已公布纳米科技、量子调控与量子信息和大科学装置前沿研究等9个重点专项本年度的项目申报指南,近期首批启动的重点专项指南将陆续公布。

高分四号卫星首批影像图公布

国家国防科技工业局2月3日公布了高分四号卫星获取的首批影像图。这批图片影像清晰,层次分明,信息丰富,包括50米全色、50米多光谱、400米中波红外三类,观测幅宽优于400公里。

中国研发计量“神器”护航重大航天工程

通过10余年持续研究,兰州空间技术物理研究所研究员李得天及其团队近日成功研制出载人飞船舱门快速检漏仪等计量“神器”,解决了航天、核工业等领域对微小气体流量的精确测量难题,对载人航天、月球探测等国家重大工程起到重要的保障作用。

转基因猴为治疗自闭症打开一扇窗

中科院上海生命科学研究院的仇子龙等研究人员前不久在新一期英国《自然》杂志上报告说,他们培育出一种转基因猴,使猴子及其后代都表现出与人类自闭症相似的行为。此研究首次建立了携带人类自闭症基因的非人灵长类动物模型,为深入研究自闭症的病理与探索可能的治疗干预方法提供了重要基础。

国内首条LTPS液晶面板六代线试生产

国内首条采用LTPS(低温多晶硅)技术的液晶面板六代线于2月10日在武汉华星光电试生产。这标志着我国已成功攻克了第六代LTPS生产核心技术,初步具备了高端小尺寸显示屏生产能力,打破了国外产品在我国高端小尺寸显示屏市场上的垄断,对拉动我国电子信息产业的全面发展具有重大战略意义。

重庆大学将用人脸识别技术监考

中科院重庆分院人脸识别团队与重庆大学日前合作推出人脸识别监考系统,将充分结合实际情况,强化重庆大学在监考、阅卷上的身份认证环节。该技术在上一代人脸识别算法的基础上,对亚洲人脸进行了针对性优化,在识别率、识别速度、抗干扰性、多角度等关键性能上得到大幅提升。

马铃薯加工“废水”变“肥水”

马铃薯淀粉加工废水处理技术的缺失,成为多年来影响马铃薯淀粉行业发展的瓶颈问题。经过近十年研究,中科院兰州化学物理研究所研究员刘刚及其团队近日成功完成了“马铃薯淀粉工艺水提取蛋白高值化利用与废水达标排放技术装备”开发,为相关设备加工企业和马铃薯淀粉企业直接新增效益1.47亿元。

福建宁德核电站11项指标

达世界先进水平

2月2日,福建宁德核电有限公司发布年度生产建设情况介绍,2015年,宁德核电基地3台在运机组共计11项WANO(世界核电运营者协会)指标达到世界先进水平,其中10项达到世界优秀水平。

我国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场并网发电

我国海上风电开发获重大突破,由中国广核集团自主开发建设的150兆瓦海上风电场示范项目不久前成功实现首批6台风机并网发电,这是国内第一个离岸最远的海上风电场,采用全球首创的可拆卸式稳桩平台浮吊吊打沉桩工艺,实现了国内外海上风电多个“第一”。

屠呦呦新课题瞄准青蒿素治疗红斑狼疮

近日,新晋诺奖得主、中国中医科学院屠呦呦研究员在青蒿素抗疟研究之后,该药治疗新适应症——红斑狼疮开展临床试验的审批有了巨大进展,按照新药审批的有关办法,扩大适应症申请已获得北京市申请号,并报送食品药品监管总局药品审评中心。

科学家揭鸟类早期演化复杂性

近日,我国古生物研究取得最新进展,中科院古脊椎动物与古人类研究所研究人员,以及临沂大学研究人员合作,在早白垩世的热河生物群发现了一类新的基干鸟类化石,命名为“郑氏重明鸟”。它的发现揭示了鸟类早期演化的复杂性,对科学家进一步了解早期鸟类的演化有着重要的意义。

中科大团队实现综合性能最优单光子源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潘建伟、陆朝阳等近期在国际上首次实现基于半导体量子点的高效率和高全同性的单光子源,综合性能达到国际最优,为实现基于固态体系的大规模光子纠缠和量子信息技术奠定了科学基础。国际学术期刊《物理评论快报》、《自然》日前介绍了该成果。

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首航南极完美收官

我国首架极地固定翼飞机“雪鹰601”2月3日从南极中山站附近冰盖机场起飞,转场离开南极。在南极的两个多月时间里,“雪鹰601”完成各项测试飞行任务,并发挥了重要的科研平台作用,首航南极完美收官。

“活体染色”蝴蝶兰烟台上市

山东省烟台市农科院花卉研究所近日推出“活体染色”蝴蝶兰,即让蝴蝶兰的根茎在生长时吸收足够多的天然色素后,花瓣呈现出各种色彩。目前,投放市场的10余种、上千株“活体染色”蝴蝶兰受到消费者青睐。

夸克星存在的重要证据被发现

南京大学天文与空间科学学院研究团队日前通过分析最近发生的一次史上最剧烈的超新星爆发,发现了夸克星存在的重要证据。这是科学界首次发现夸克星存在的关键线索,该发现有望为人类理解物质的最深层构成以及各组分之间的相互作用提供重要帮助,为将来观测和认证此类天体奠定了基础。一旦夸克星被正式观测到,人类对粒子物理和天体物理的认识都将有重要突破。

重庆启用首个智能港口岸电系统

经过1个多月的试运行后,重庆首个智能港口岸电系统不久前在重庆朝天门港8号码头正式启用。停靠朝天门港8号码头的船舶在靠港期间的作业以后都能实现“港口岸电”替代船舶辅机燃油供电。按照测算,启用首个智能港口岸电系统的8号码头每年可替代柴油459吨,年减少碳排放量1480吨、减少燃油发电成本290余万元,具有良好的环保效益和经济效益。

高性能碳纤维产品有望替代进口

碳纤维是新材料界的宠儿,多年来我国高性能碳纤维依赖进口。如今,这一局面有望被打破。日前,由哈尔滨天顺化工科技开发有限公司承担的科技攻关重大项目“T700级碳纤维碳化中试生产线及工艺研究”,解决了国产高性能碳纤维生产成本高、质量不稳定这两个关键瓶颈问题,提高了我国碳纤维的国际竞争力,产品可替代进口。

湖南去年规模以上工业利润超1500亿元

湖南省统计局日前发布消息称,2015年湖南省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累计实现主营业务收入35152.16亿元,同比增长6.6%。实现利润1548.6亿元,同比增长0.3%,全国排名第12位。数据显示,去年,规模以上工业39个大类行业中,38个实现盈利。其中,22个大类行业利润同比增长,15个大类行业利润同比下降,石油加工、炼焦和核燃料加工业扭亏为盈,实现利润6.13亿元,拉动规模工业利润总额增长1.0个百分点。(据湖南日报)

湖南启动标准设计图集编制

湖南省政府办公厅日前印发《关于开展新型城镇化标准设计图集体系建设工作的通知》(下称《通知》),全面启动标准设计图集编制。《通知》要求,到2020年,要建立能满足发展需求的标准设计图集体系,涉及规划建设、房屋建筑、城市管理、能源供应、供水排水、交通运输、通信网络、环境卫生、社会事业、公共教育、医疗卫生、文化体育、水资源共13个领域,具体包括海绵城市、地下综合管廊、工业化建筑、绿色建筑等方面。(据湖南日报)

湖南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再“终身制”

近日,《湖南省学位授权点动态调整工作实施方案》(下称《方案》)出台。根据《方案》,湖南省博士硕士学位授权点不再“终身制”,而是实行动态调整,以此推动学位点建设与产业发展、社会就业需求、科技发展前沿趋势相衔接,实现研究生教育转型发展、内涵发展和特色发展。(据三湘都市报)

勘察设计“湘军”夺3个全国一等奖

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作为行业最高荣誉,涵盖建筑、勘察、道路桥梁、电气、园林等众多领域。日前,2015年度全国优秀工程勘察设计奖发布,湖南省勘察设计行业获得一等奖3项、二等奖6项、三等奖9项。其中,省建筑设计院杨瑛等设计的韶山毛泽东同志纪念馆、中南大学艺术楼均获得设计一等奖,省交通规划勘察设计院胡惠华等勘察的吉茶高速公路获得勘察一等奖。(据湖南日报)

三诺生物晋级全球第六大血糖仪企业

近日,三诺生物传感器股份有限公司在长沙成功完成对美国Trividia Health Inc公司的收购交割仪式。这是我国医疗器械行业近年来海外收购最大案例之一,收购金额达27250万美元。三诺生物董事长兼总经理李少波介绍,并购完成后,公司将成为全球第六大血糖仪企业,向“全球血糖仪专家”的战略目标更近一步。此外,中美两地两家发展最快的血糖监测产品公司的结合,有望为糖尿病患者提供更创新、经济的解决方案。(据科技日报)

湘潭80万亩超级稻增产6万吨

不久前,湘潭市农业委员会通报,2015年湘潭通过创建超级稻“百千万”示范片,实施双季超级稻“种三产四”(用3亩地产出现有4亩地的粮食)粮食丰产工程项目,超级稻示范推广面积达80.27万亩,创历史新高,同比增加7.55万亩。平均亩产550.39公斤,总增产6.12万吨,相当于净增面积12.9万亩,为湘潭粮食持续稳定增长做出了重大贡献。(据湘潭日报)

衡变“一带一路”收获大单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篇4

根据“十一五”国家科技计划工作总体部署,2010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将围绕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重点领域,重点引导和支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新产品研制、开发与推广,激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与产品创新,提升企业创新能力,为促进产业调整与振兴,实现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惠民生的目标提供科技支撑。为切实做好2010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项目的申报组织工作,现将有关要求通知如下:

一、支持重点

紧紧围绕“六个一工程”,优先支持具有核心技术和自主知识产权的自主创新产品,优先支持与863计划、支撑计划等国家科技计划成果转化相关的新产品开发,鼓励企业、科研单位、高校联合开展技术创新与新产品开发。

1、注重培育新兴产业和新的经济增长点,重点支持新能源、节能环保、信息、生物、新材料、先进制造等新兴产业领域的新产品开发。

2、围绕电子信息、钢铁、纺织、轻工以及装备制造等重点振兴产业,重点支持对保增长、扩内需、调结构有显著带动和拉动效应的新产品开发。

3、突出节能减排主题,围绕钢铁、有色金属、煤炭、电力、石油化工、建材等节能减排重点行业和企业,支持有显著节能和环保效应的新产品开发。

4、优先支持高新技术企业和创新型企业围绕地方特色产业、优势产业以及产业集群技术提升,开展行业重大关键技术及其配套新产品开发。

5、加快新农村建设,重点支持有利于现代农业产业结构重大调整和升级的新产品开发。

6、不支持范围:食品、保健品、饮料、服装、传统手工艺品、小家电等日用产品开发;军工配套产品开发;高能耗和高污染产品开发。

二、申报条件

1、申报产品符合国家法律法规,符合国家产业技术政策和其他相关产业政策,尤其要和国家重点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中的有关政策措施衔接一致。

2、产品具有自主知识产权,且权益状况明确,无相关产权争议。

3、产品创新程度和技术水平高。掌握产品生产的核心技术和关键工艺;或应用新技术原理、新设计构思,在结构、材质、工艺等方面对原有产品有根本性改进,显著提高了产品性能;或在国内外率先提出技术标准。

4、产品为首次开发,已开始有市场销售,具有良好的市场应用前景,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明显。

5、近三年内列入省科技厅重点新产品计划,并已通过省科技厅组织的重点新产品鉴定。

三、申报流程及有关要求

1、申报流程

项目申请单位可选择地方科技厅(委、局)或国务院有关主管部委科技司(局)任一渠道申报。所有项目通过国家科技计划项目申报中心申报,网站为http://program.most.gov.cn。

申请单位申报流程:(1)登陆上述网站注册:网站注册和审核请认真阅读网站说明。(2)在线填写申请材料《项目申请书》和《产业化前景分析报告》:确认无误后在线提交至申报渠道单位。(3)上报申请材料:在线打印《项目申请书》、《产业化前景分析报告》,按顺序装订申报材料,加盖公章后正式报送各设区市科技局或省直有关部门。

2、有关要求

(1)各设区市科技局和省直有关部门要按照《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管理办法》及《2010年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申报指南》,认真做好本地区、本系统的2010年项目申报组织和推荐工作。在上报2010年申报材料时,应同时提交上新产品工作总结报告。

(2)各设区市科技局和省直有关部门要加强管理和协调,严格把关,杜绝项目多头重复申报。

四、申报材料及截止时间

各设区市科技局或省直有关部门推荐上报材料包括:

1、项目报送函、项目汇总表,一式两份。

2、企业申请纸制材料一式四份(每个项目的总体评价意见表应和项目申请材料一起装订)。

3、在申报材料规定的栏目中签字、盖章。

4、装订要求:按项目申报材料封面、项目总体评价意见表、项目申报表、产业化前景分析、相关附件顺序装订。申请材料统一用A4纸打印或复印,左侧装订成册,不得采用胶圈、文件夹等带有突出棱边的装订方式具体如下:

(1)请申报单位采用活页方式装订材料,再由省科技厅统一将材料装订成册。

(2)材料装订次序: 1)项目申报材料清单 2)项目申报表

3)项目产业化状况及前景分析 4)企业法人营业执照(复印件)5)企业上财务报表

6)说明知识产权状况的相关材料 7)环保达标证明(复印件)8)特殊行业许可证(复印件)9)新产品鉴定证书 10)查新报告 11)检测报告 12)用户意见报告 13)其他材料

5、截止时间为2009年11月13日。

五、材料报送地点及联系方式

1、材料报(寄)送地点:江西省科技评估中心(南昌市北京东路171号)

2、联系人:省科技厅发展计划处刘新勇0791-6266641 E-mail:jxliuxingyong@126.com 通讯地址:江西省省政府大院北一路54号 邮政编码:330046 江西省科技评估中心:徐京鹏 0791-8333176、8340629、*** E-mail:pgzxxjp@163.com 邮政编码:330029

国家医药重点研发计划 篇5

“中医药现代化研究” 重点专项2017项目申报指南

本专项的总体目标是:突出中医药的优势特色,继承与创新相结合,充分利用现代科技,加强中医原创理论创新及中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加快中医四诊客观化、中医“治未病”、中药材生态种植、中药复方精准用药等关键技术突破,制定一批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疑难疾病的临床方案,开发一批中医药健康产品,提升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层次,加快中医药服务的现代提升和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的发展。

本专项以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医“治未病”、中药开发及质量控制三大领域为重点,从基础、临床、产业三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将专项研究任务分解为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中药资源保障、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中医药国际化、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等6大任务,2017年将在上述6大任务部署19个研究方向,经费总概算约为5亿元。

1.中医药理论传承与创新

1.1基本证候与重大疾病病因病机创新研究 1.1.1基本证候辨证标准的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与重大疾病、慢性疾病密切相关的基本证候,— 1 —

系统梳理该证候的历史沿革,结合临床开展证候形成研究、证候的辨证要素、证候要素结合和辨证规范化研究,明确辨证规范,建立证候诊断标准,并开展大样本临床流行病学验证,总结临床应用规律,探讨现代生物学基础,探索中医辨识新方法。

考核指标:完成1~2个中医证候与某些疾病核心病机相关性的基础研究;以临床试验数据为依据,明确证候临床演变规律;初步明确证候相关的生物学基础;形成可推广应用的中医证候辨识标准和技术方法,进入中药临床研究技术指导原则。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2基于经典名方与中药大品种的药性理论和复方配伍理论研究

1.2.1中药复方或组分配伍理论与应用研究

研究内容:选择临床长期应用且有一定基础的经典名方或大品种(《中国药典》收载),诠释中药配伍作用和量效关系的现代科学内涵。整合运用多学科方法开展复方配伍理论和优化技术研究,以增效减毒为目标,以相互作用为核心,突破中药复杂体系解析关键技术,形成中药复方或组分配伍应用方案及技术规范,并形成中药配伍和量效关系研究模式,为中药复方重大新药创制和经方优化提供方法支撑。

考核指标:完成1~2个中药复方配伍规律研究,并阐述其 — 2 —

科学内涵,建立中药配伍和量效关系研究模式;完成2个复方配伍新药处方,并提供有效性和安全性证据,初步阐明其效应网络。建立从方剂遴选、药效物质筛选及评价、配伍配比优化和安全性评价等不同环节的组分配伍技术体系,形成组分中药研制方案;阐释中药有效组分配伍作用模式和科学内涵。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1.4名老中医和民间医药的现代传承研究 1.4.1中医传承平台构建与方法研究

研究内容:围绕中医临床经验传承的需求,研究建立中医临床信息采集、数据处理、结局评估与随访以及数据管理与分析利用等模块,形成智能化中医传承信息系统;建立以中医知识库、名老中医知识图谱为基础的个性化知识体系,形成基于名老中医经验的辨证论治辅助决策支持系统;构建多功能的中医传承服务平台,为提升基层青年中医临床诊疗服务水平提供支撑。所构建的中医传承平台经一定数量的临床传承研究验证。

考核指标:研发名老中医临床信息采集、数据分析挖掘、辅助决策支持等5~8个软件,建成基于互联网、方便实用的具有辅助传承、辅助诊疗、辅助研究、辅助学习等功能的中医传承服务平台和相应APP,经500位以上名中医药专家经验传承与社会开放服务验证,形成软件著作权5~8项;形成《名老中医临床数据

与经验知识采集规范》以及《中医传承服务平台应用规范》。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2.中医药防治重大疾病

2.1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成熟方案循证评价研究

2.1.1心血管疾病和恶性肿瘤等重大疾病中医药防治方案优化循证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心血管疾病及肺系、胃肠系恶性肿瘤等的中医防治,以中医药诊治特色和优势为切入点,选择已具备一定基础和临床证据的诊疗方案,明确提高临床疗效的关键环节,以提高疗效为目标优化方案,开展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和疗效机制的研究,形成高质量、国际公认的临床证据。

考核指标:完成中医防治某种重大疾病的大样本多中心随机对照临床研究,每个研究样本量不少于500例;初步阐明作用规律和可能机制,为形成可推广应用的临床方案提供依据;获得高质量的、国际公认的临床证据,在国际高影响力期刊发表论文1~2篇并纳入高级别中医和西医临床指南。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4项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选择1个病种或1类疾病申报。优先支持牵头单位为三甲医院,曾牵头组织过并圆满完成了多中心临床 — 4 —

研究,研究结果在知名期刊发表。项目组织机构完善,包括临床知名专家团队,国内外高水平方法学团队和高水平基础研究团队。

3.中药资源保障

3.1中药材生态种植及安全性保障 3.1.1中药材生态种植技术研究及应用

研究内容:选择代表性的道地药材,充分分析道地药材品质形成因子和药效成分形成规律,系统考虑生态系统、群落、种群、个体等不同层次的影响,开展基于中药材的精细农业耕作、定向培育、土壤改良、测土配方施肥、仿生栽培、菌根栽培、仿野生抚育、病虫草害绿色防治等生态种植技术研究,示范构建道地药材生态种植模式并推广应用。构建全国中药材生产服务技术体系。

考核指标:开发50项中药材土壤改良、仿生栽培等生态种植技术;建立50种以上道地药材的生态种植技术体系或模式;形成全国中药材生态种植服务技术体系。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鼓励在定点扶贫地区示范推广。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30家(含推广单位)。

3.1.2中药材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检测及控制标准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中药材重金属超标和植物生长激素滥用等问题,开展农残、重金属等外源有害物质及植物生长素对中药材质

量及安全性影响研究;建立和完善农残、重金属、二氧化硫、真菌毒素等外源有害物质数据库;建立中药材农药残留高效快速检测方法和技术;根据中药材有害外源污染物的区域特性及吸收分布特性,结合国际上规定的人体最大安全摄入量和中药服用剂量及模式,提出适合于中药的外源性有毒有害物质的风险评估方法,制定相应的限量标准;形成中药材农残、重金属、真菌毒素、二氧化硫等外源有毒有害物质开放共享分析平台。

考核指标:阐明8~10种植物生长激素等外源有害物质对中药材质量及安全性影响;建立10种中药材外源有毒有害物质残留数据库,数据信息不少于300种农药残留、6种重金属及有害元素、10种真菌毒素;建立中药材农药残留的高效快速检测方法和技术;申报3~5项中药材有害物质安全限量国际标准;形成外源有毒有害物质开放共享服务平台。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3.1.3高品质道地中药材规模化种植及精准扶贫示范研究 研究内容:以定点扶贫地区为重点,选择区域特色突出、道地性明确的常用中药材,以生产高品质道地药材为目标,开展全链条种植技术集成示范研究,系统构建种质优化、田间管理、药肥减施增效、产地初加工和储运技术体系,建立种源繁育基地和种质资源库,开展全链条质量追溯,形成道地药材种植技术体系,— 6 —

打造高品质的道地中药材生产示范基地,并面向适生地区示范推广,带动地方绿色经济发展和农民脱贫致富。

考核指标:建立高品质道地药材种植基地和规范化中药材生产技术单元,基地示范区不少于500亩,种源基地不少于50亩,推广面积5000—10000亩,带动不少于5000农户增收,农民户均增收5000元以上。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10项

有关说明:由各省级科技主管部门推荐申报1项,每个项目不超过3种道地中药材品种;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优先在定点扶贫地区示范推广。

3.2珍稀濒危中药资源新来源开发及中药材综合利用 3.2.1中药材综合利用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中药资源利用不充分和环境污染等问题,开展中药材“非药用部位”潜在药效成分发现、药效活性评价、质量评价的关键技术研究;开展是药材生产过程下脚料的循环利用、中药制药等深加工产业化过程产生的固体废弃物及副产物转化利用等关键技术研究;开发一批可用于医药、畜禽养殖、生物农药、生物肥料、生物材料等的原料或再生资源性产品,以提升中药资源的利用效率和效益。

考核指标:建立中药材“非药用部位”功效定位、质量评价等关键技术5项,形成3~5种不同类型中药废弃物转化利用技术,明确10种大宗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药效成分、药效活性及质量评价,实现20~30种中药材“非药用部位”的综合利用,开发10个以上药用、兽用、饲用等新原料资源。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3.3常用中药材药效物质及其质量控制研究 3.3.1“有毒”中药材安全性、有效性系统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有毒”中药材的药效物质、毒性成分、安全用药剂量尚未明确等问题,选择《中国药典》(2015版)收载的代表性“有毒”中药材,系统开展药效物质、量—时—毒—效关系、安全用药范围及可能的易感物质和易感机制研究;建立毒—效关系的中药质量控制标准,建立符合中医药特点的中药安全性评价模式和技术体系,为临床合理用药和建立有效的质量控制标准提供科学依据。

考核指标:阐明25~30种“有毒”中药材的毒—效特征、量—时—毒—效关系,明确其毒效关联,安全用药剂量和用药规 — 8 —

范;建立“有毒”中药材的药效物质和毒性成分数据库,修订和提升“有毒”中药材的质量评价标准;形成针对“有毒”中药材的科学认知、客观评价和安全使用、有效防控的系统方法。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中医药大健康产业科技示范 4.1 中药(材)大健康产品研发 4.1.1中药材大品种开发

研究内容:结合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基地发展布局,选择有代表性、有地方特色的中药材大品种,从种植、研发、生产等多个环节进行全链条、一体化设计,系统组织开展种植技术、核心功效、物质基础、生物活性、健康产品开发等现代科学研究,突破制约产业发展的瓶颈问题,构建完善的产业链条,开发功能因子明确、功效确切的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带动农民脱贫致富。

考核指标:建立集成多学科力量和国内优势单位、涵盖中药材大品种种植、加工、研究、开发、生产的高水平产学研联合攻关团队,建立中药材大品种全产业链技术研究体系和高水平的研发平台;利用当代先进的方法,中药材大品种核心功效生物学机制研究取得突破性进展,带动相关产业的跨越发展。每个中药材大品种规范化种植面积不少于1000亩,推广面积不少于5000亩,带动不少于1万农户增收(户均增收5000元),每个中药材大品

种深度开发不少于10个科技含量高、功效明确的中药材大健康产品并实现上市销售,获批发明专利不少于10项,形成中药材大品种产业集群和龙头企业,产业规模不低于100亿。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10项

有关说明:每个国家中药现代化科技产业(种植)基地、国家生物医药科技产业基地组织推荐不超过1种道地大品种。鼓励围绕大品种从种植、研发、产业多环节进行集成设计,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3:1,其中地方财政经费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鼓励不同省份围绕同一道地品种联合申报。优先在定点扶贫地区示范推广。申报单位需提交省(自治区、直辖市)科技主管部门认可的实施方案。

4.2 中药生产、制剂关键技术研究 4.2.1中药绿色制造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针对中药工业生产中制剂前处理环节存在的生产效率低、药材利用率低,能耗大、污染高、灭菌效率低等共性问题,以提升中药绿色制造技术装备水平、推进产业化应用为目标,基于中药生产过程特点、工程原理和规律,结合现代技术与方法,开展中药生产中节能、降耗、减排、工艺优化等关键技术与装备的研发,建立符合中药特点的环境友好生产线。

考核指标:形成3~5项关键技术;创制或集成1~2套符合中药特点的绿色制造技术组合或装备组合,在不少于3家企业进行试点示范推广;节能、降耗或减排达20%以上;申请发明专利10项以上。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鼓励学科交叉、国际合作,鼓励产学研联合申报。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2.2减少抗生素应用的研究

研究内容:系统整理中医药抗生素类作用古今文献,以中医药治疗呼吸、泌尿、妇科等系统感染性疾病临床有效方药或方案为基础,开展中医药治疗细菌感染性疾病的临床评价研究;开展基于药物相互作用、增效减毒的中药与抗生素联合用药研究。

考核指标:评价3~4种抗生素敏感菌感染性疾病、1~2种耐药菌感染性疾病的中医药临床疗效,并形成相应的临床治疗方案;初步阐明中药缓解抗生素耐药及耐药菌敏化的作用机制;进行4~8组中药与抗生素联合用药的基础、临床研究;形成中医药临床应用指南和中药与抗生素联合使用指导原则。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4.5中医诊断与数据采集设备研发关键技术研究 4.5.1中医智能诊断系统研发

研究内容:开发系列新型智能化脉诊仪、舌诊仪等中医诊断设备,重点研究其信息采集、识别、处理与分析方法和相应的标准规范,建立典型疾病或重大疾病的中医诊断模式及相应脉诊、舌诊病例库,构建基于新型智能化脉诊仪、舌诊仪的现代化中医诊断体系和平台,实现脉诊、舌诊等的工程化、智能化并进行临床应用评价。

考核指标:完成新型智能化脉诊仪、舌诊仪等中医诊断设备新产品研发并获得医疗器械注册证,建立基于中医脉诊、舌诊等的疾病诊断技术平台,形成中医脉诊、舌诊设备及其信息采集、识别与处理分析的行业标准规范,建立不少于5万例的脉诊或舌诊信息与其相应的病例资料数据库,形成脉诊、舌诊等现代工程化技术和数据分析挖掘平台。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不超过2项

有关说明:每个项目分别选择脉诊仪、舌诊仪申报。鼓励产学研结合,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6中医治疗、康复与保健设备研发关键技术研究 4.6.1 中药饮片智能调剂与煎煮设备关键技术研究

研究内容:研发符合中药特色、基于传统中药煎煮方法的自动化、智能化、高效节能、便捷中药煎煮设备;研发与医院信息系统相衔接的中药饮片智能自动化调剂设备,中药饮片全自动调剂系统。

考核指标:研发1~2项中药饮片煎煮设备,研发或升级改造1~2项中药饮片调剂设备;完成相应设备的操作规范;相关设备应获得国家相关机构的批准和注册。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要求各课题组具有稳定的科研队伍、工程技术人员,拥有与项目申请相关的发明专利及自主知识产权的核心技术,原则上由企业牵头,鼓励产学研结合,且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2:1。

4.7互联网+服务技术研究及示范

4.7.1中医药大数据中心与健康云平台构建

研究内容:根据中医药大数据发展的需求,统一标准规范,突破中医药异构数据处理等关键技术,研发中医药数据采集、存储、管理与利用以及数据安全保障的技术平台,建立国家中医药大数据中心与中医药大数据创新应用与共享服务的技术体系,研制相关的信息标准规范,建立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系统与医疗质量

评估的病案首页数据采集、分析系统与基层中医馆健康信息云平台,为中医医疗与科研提供信息技术支撑。

考核指标:建立起可以满足中医药大数据管理利用的数据中心(硬件、机房设施、软件系统),与中医健康智慧云平台以及符合“信息安全等级保护三级”要求的安全保障、隐私保护系统;形成中医药数据汇集、管理、共享利用的规范40项,相关信息标准30项,并建立相应的运行管理机制;完成50家中医院临床科研信息共享的电子病例数据集成与分析挖掘平台建立;完成500家医院病案首页数据采集、汇聚与分析利用平台建立;为3000家基层医疗卫生机构的中医馆提供电子病历、辨证论治以及远程医疗咨询的服务,形成数据汇聚、数据展示、医疗质量评估以及数据管理利用的技术平台;为中医药重大研发计划项目数据汇总提供技术支撑。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要求有相当硬件、软件以及研究基础的单位承担。鼓励企业参与,且其他经费(包括地方财政经费、单位出资及社会渠道资金等)与中央财政经费比例不低于1:1。

5.中医药国际化 5.1中医药国际科技合作

5.1.1针灸优势病种疗效评价国际合作研究

研究内容:组织国内的优势单位,建立针灸临床评价与数据中心,研制针灸临床研究的共性技术与方法,建立国际针灸病例登记注册等针灸临床研究的技术支撑平台,形成临床研究设计、数据质量控制、统计分析等专业化团队,负责国际针灸临床研究的组织、实施和过程管理以及第三方数据管理、统计分析、质量控制的任务;利用国际针灸临床病例登记注册平台,组织开展针灸优势病种的效果比较、优势分析以及相关效应机制的研究,为针灸临床决策以及验证性研究提供可靠的数据支持。

考核指标:建立针灸临床评价与数据中心1个,建立可在国内外方便使用、多语种的针灸病例登记注册平台一个,形成软件著作权3~5项;组织5~8个国家、150个针灸师参加,应用针灸病例登记注册平台对不少于3种疾病、足够分析样本量的针灸临床效果比较、优势分析研究与相关的效应机制研究,在国际知名期刊发表研究报告3~5篇;形成可推广应用的治疗方法并进入高级别临床指南;形成国际组织的《国际针灸病例登记注册的管理规范》以及《针灸临床实践质量保障规范》。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牵头单位要有针灸临床研究、国际合作以及临床评价研究与数据管理、病例登记注册平台研究的基础。

5.1.2中医药“一带一路”国际合作研究

5.1.2.1中医药“一带一路”联合开发国际合作研究

研究内容:在“一带一路”国家开展跨境传统医药标准制定、药品注册及相互认证、产品联合研发、药用资源开发利用与保护研究;开展相关传统药物的临床评价研究;建立中医药或民族药医疗与研究中心、药用生物资源保护中心或中试技术平台等。

考核指标:建立传统医药医疗和研究中心1~2个或建立药用资源开发利用和保护平台1个;完成1~2个药品的境外注册,与合作国家制定传统医药标准3~5项。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民族医药传承与创新 6.1民族医药传承与资源保护 6.1.1民族医药传承研究

研究内容:以尚未发掘整理的民族医药为对象,开展民族医药古籍文献抢救性发掘、民族地区民间医药知识和用药经验的调查收集整理研究;整理名老民族医专家学术经验并制定特色医疗技术规范;开展民族医药基本名词术语表述规范示范研究。

考核指标:完成尚未发掘整理的不少于6个少数民族的医药古籍文献、医药知识或用药经验的整理;制定10个名老民族医专家特色医疗技术规范并进行临床评价,建立不少于20个名老民族医传承研究室;形成25~30个民族医药的《民族医药基本名词术 — 16 —

语规范》(至少含汉语等2个语种的版本)。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6.2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和常见病研究

6.2.1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诊疗方案及经典方剂安全性有效性评价研究

研究内容:优选藏医、蒙医、维医、傣医、壮医、彝医等民族医,针对原发性高血压、慢性心力衰竭、老年性痴呆、类风湿性关节炎及痛风性关节炎等疾病的防治,开展病机与病期、方案优化与临床评价、特色技术与制剂、诊疗指南制定与推广应用等方面的研究,形成民族医防治重大疾病的规范诊疗方案、特色诊疗技术;优选临床常用、疗效确切的民族医药防治重大疾病经典方剂,开展方剂的组方理论、临床定位、安全性与有效性评价研究,为临床合理用药提供证据。

考核指标:形成民族医防治重大疾病的防治方案、诊疗标准与指南、特色技术及有效制剂等服务包不少于8个;明确5~7个代表性民族药经典方剂的组方理论、临床定位,并对其安全性与有效性做出评价。

实施年限:2017—2021年 拟支持项目数:1~2项

有关说明: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7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

过30家。优先支持前期已有较好研究基础、资源可整合度高,特别是已经建立了民族医治疗优势病种的专业临床研究队伍,以及具有民族药安全性与有效性良好研究基础的专业队伍。

申报要求

1.本专项所有项目均应整体申报,须覆盖全部考核指标。如无特殊说明,每个项目下设课题不超过6个,每个项目所含单位数不超过12家。

2.申报单位和项目(含课题)负责人必须签署具有法律约束力的协议,承诺各领域项目产生的所有科学数据无条件、按期递交到科技部指定的平台,在专项约定的条件下对专项各承担单位,乃至今后面向所有的科技工作者和公众开放共享。如不签署数据递交协议,则不具备承担专项项目的资格;签署数据递交协议后而不在商定的期限内履行数据递交责任的,则由专项责令整改;拒绝整改者,则由专项追回项目资金,并予以通报。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篇6

2017年6月

一、关于项目牵头单位和参加单位的约定

根据项目申报书约定,各方同意继续由XXXXXXX作为该项目的牵头单位,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X、作为项目参加单位,共同就国家重点研发计划“XXXXXX”专项“XXXXXXXX”项目开展合作(以下简称“参加单位”)。关于课题牵头承担单位约定见第二条。

二、项目研究各参与单位任务分工

各方合作共同申请的XXXXXXX重点专项,XXXXXX项目已收到专业机构批复资助通知。根据项目申报书约定,项目划分为XXX个任务(课题),项目各参与单位(包括牵头单位)的任务分工如下:

课题1.XXXXXXXX 课题牵头单位为XXXXXXXXX,参与单位为XXXXXXXX、XXXXXX,主要研究XXXXXXX(课题研究内容和主要考核指标)。

牵头单位XXXXX主要负责XXXXXXXX(各单位研究内容和主要考核指标)。

参与单位XXXXXX主要负责XXXXXXXX(各单位研究内容和主要考核指标)。

参与单位XXXXXX主要负责XXXXXXXX(各单位研究内容和主要考核指标)。课题2.XXXXXXXX

以表格形式表现):

根据任务书约定本项目中央财政经费的数额为XXX万元,各单位按如下方案分配:项目牵头单位XXXXXX为XX万元,XXXXXX为XX万元,XXXXXX为XX万元,XXXXXX为XX万元,XXXXXX为XX万元。

按照项目申请书和任务书约定,经各方商定,由项目牵头单位XXXXXX提供XXXX万元,参与单位XXXXXX提供XX万元,XXXXXX提供XX万元,XXXXXX提供XX万元,作为本项目的配套自筹经费,并负责落实到位。

四、关于科研成果、知识产权和奖励、科技报告提交的相关约定

在项目执行过程中涉及到的信息公开与分享、科研成果处理、知识产权申请与转让、奖励申报和收益分享等事宜按照以下约定执行,本协议未尽之处,应采取“一事一议”的方式签订补充协议:

1、项目执行期间,各方承诺尽最大可能互为提供资料数据,共享研究成果,但相关资料和数据仅限于各方的研究目的,任何方都不得将其他方未公开的材料和资料向其他方转移和泄露。

2、牵头单位与各参与单位在项目执行日之前各自所获得的知识产权及相应权益均归各自所有,不因共同合作本项

五、项目资产管理和归属约定

本项目中央财政经费支持的设备购置与样机试制、资料材料以及数据等资产按国家科技计划管理办法相关要求执行;自筹经费提供方与使用方应另行签订相关协议约定自筹经费投入产生的资产归属问题。

1、中央财政经费投入研制或购置的设备、开发的样机、资料材料及数据等按国家科技计划有关法规决定所有权和归属,并至少在项目参与单位间提供共享。

2、配套自筹经费研制或购置的设备、开发的样机、资料材料及数据等,在不违反国家法律和相关规定的基础上,按自筹经费提供方与使用方之间的协议处理。

六、项目执行违约责任

1、根据任务书约定,项目参与方负有按时完成各自负责任务并达到相关考核指标的义务。各参与单位研发进展滞后,项目(或课题)牵头单位有权督促相关责任方加快进度;出现进展严重滞后并影响课题甚至整个项目考核指标完成的情况,项目(或课题)牵头单位报批专业机构后,有权缓拨、停拨、甚至追缴部分或全部课题经费。

2、各参与单位为完成任务书规定研究任务的支出,超出各自预算的部分由各方自行承担。经费承诺的自筹经费不能按时足额到位,项目(或课题)牵头单位有权督促,必要

各参与单位应严格按照国家科技计划管理的相关规定和办法执行项目预算,保证任务书规定的研究任务按时完成,并达到相应考核指标。

因一方或几方原因导致整个项目或课题验收不通过,相关参与单位负责承担责任。

八、补充协议签署和争议解决办法

1、若项目执行过程中,任何重大调整(如任务考核指标调整、经费调整、参加单位变化等)都应及时通知项目(课题)牵头单位,报专业机构批准后签署补充协议。补充协议应对调整后的各方责任义务进行约定,与本协议具有同等效力。

2、在项目执行过程中,各参与单位发生争议应当友好协商解决。项目(课题)牵头单位出面协调无法达成一致的,可请求专业机构或相关科技主管部门进行调解。协商和调解不成的,申请由XXXXXXX仲裁。

国家重点新产品计划 篇7

从国家科技部获悉,山河智能申报的一体化液压潜孔钻机产品被国家科学技术部、环境保护部等4部委联合授予“国家重点新产品”荣誉。一体化液压潜孔钻机设计中采用全新的设计理念,运用人性化、模块化设计和机电液一体化设计、人机与自然相融合的原则。同时参考国外先进同类机型,对各机型的优缺点进行取舍。集钻进系统、空压机、动力三位一体,方便、实用、高效;关键元器件采用国外最成熟、先进的液压系统技术、动力系统,稳定性与可靠性高。

本项目已获授权专利21项,其中发明专利1项,并且参编《履带式一体化潜孔钻机》国家标准,产品填补国内空白,经现场使用,技术性能达到国内领先、国际先进水平。

上一篇:低调,也是一种智慧美文下一篇:《孩子与老人》阅读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