压疮病人的预防与护理

2022-07-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压疮病人的预防与护理

人性化护理在骨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的护理体会

【摘要】目的探讨个性化护理在骨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根据病人压疮评分结果,对病人进行人性化护理服务。结果148例患者中无一例压疮发生。结论通过对骨科卧床病人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预防压疮的发生。

【关键词】人性化护理;骨科卧床病人;压疮预防

doi:10.3969/j.issn.1004-7484(s).2014.04.474

1.1临床资料我科自2012年6月至2012年10月,对148例卧床病人采用人性化护理预防压疮的发生。其中男性96例,女性患者52例;年龄为9-72岁,平均年龄为36.5岁;下肢骨折50例,骨盆骨折23例,股骨粗隆骨折36例,股骨颈骨折33例,其它骨折6例;住院时间为3-24天,平均住院日数为13.2天。

1.2方法入院后给予病人braden压疮评分表进行评估。根据评分结果,应用人性化护理对病人进行针对性护理。2结果

148例患者中无一例压疮发生。3护理措施

3.1人性化护理培训

3.1.1组织全科人员学习人性化护理服务知识和理论人性化的护理服务在我院开展时,先进行了人员的理论知识培训与考核。因为,护理人员素质和能力的高低是开展和深化人性化护理工作根本。从人性的角度出发,我们要求护理人员掌握本专业的知识以外,还必须较全面的掌握医学、护理学、人文学、心理学、交际学和社会学等知识,才能按照科学道理更快更好更全面地为患者健康服务。

3.1.2合理配置人力资源要开展人性化护理服务,必须配备良好的人国资源。为了使我们的护理工作更上一个台阶,我们加大了护士人才的投入,选择老中青结合的方式,大学护理专业的新毕业的学性理论知识充足,但临床经验不够,临床经验好的护士与病人的沟通广大欠缺。所以,我们分为两个小组,每个小组一个责任组长,共同分管病人,保证病人整体、连续的责任制护理。我们还完善了激励机制,尊重与理解护理人员,充分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激发她们最大的潜能。做到人尽其才,才尽其用。

3.2braden压疮评分表的应用

3.2.1braden压疮评分表是判断压疮发生危险性的一种重要评估方法,评估的具体方法包括:感知能力(完全受限计1分;大部分受限计2分;轻度受限计3分;无损害计4分)、潮湿程度(持续潮湿计1分;常常潮湿计2分;偶尔潮湿计3分;罕见潮湿计4分)、活动能力(卧床计1分;坐椅子计2分;偶尔步行计3分;经常步行计4分)、移动能力(完全不能移动计1分;非常受限计2分;轻微受限计3分;不受限计4分)、摩擦力和剪切力(存在问题计1分;潜在问题计2分;不存在问题计3分)、营养摄取(非常差计1分;可能不足计2分;充足计3分;丰富计4分)六个部分。分数小于11分为高危者,12-14分中都危险,15-17分低危险,大于或等于18分无危险。

3.2.2入院后对病人进行评分,填写评分表,高危的病人及时上报护理部,并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高危病人每三天评估一次,直到解除高危。[1]

3.3人性化护理服务措施

3.3.1评估病人心理需求,满足病人心理需要:人们患病后,心理方面会产生焦虑、恐惧、孤独等心理问题,从而产生一系列的心理需求。做为护理工作者,我们要了解病人需求,评估病人的心理,以病人为中心,及时沟通,多关心病人,给他们讲解疾病的相关知识,指导他们如何配合治疗。同时,可以将患者安置在空气新鲜、阳光充足的病室内,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而致发热。对长期卧床患者进行全身皮肤擦浴,按时翻身,保持皮肤清洁,增加抵抗力,预防感染。

3.3.2评估压疮危险因素,减少危险因素的发生

3.3.2.1减轻压力,解除压迫对于长期卧床的病人,我们要避免患者的局部皮肤长期受压,对易发部位垫以海锦垫等特制垫枕,使其不直接接触床面,减轻身体压力,临床上常用气垫床减轻压力。同时,要给病人勤翻身,协助卧床病人2-4小时翻一次身,以减轻对某一部位的固定压迫,翻身时切忌拖、拉、推,以防擦破皮肤。[2]翻身后应在身体着力空隙处垫海绵或软枕,以增大身体着力面积,减轻突出部位的压力。

3.3.2.2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骨科许多卧床的病人,其引流液、尿液及便渍均可导致皮肤潮湿或不清洁,我们在手术后及时给病人铺治疗巾,避免病人潮湿。及时更换床褥,用温湿的毛巾和柔软干毛巾依次擦拭皮肤,动作轻柔,并可用赛肤润、维生素E、护臀膏、麻油涂于皮肤表面,能够在皮肤上形成保护层,防止皮肤水分过度蒸发,保护皮肤的柔软性和弹性。同时,我们还用美皮康压疮贴保护两侧髋部及骶尾部等骨突出部位预防压疮的发生。

3.3.2.3改善营养状况对骨科住院病人要进行营养状况评估。对营养不良者进行原发病的治疗给予蛋白质、高能量饮食,静脉高营养等,不能进食的患者应尽早采用鼻饲,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根据病情尽量应用胃肠内营养,应予胃肠功能调理、高蛋白、高热量、高维生素、富含钙、锌等的饮食。若肠内营养不能满足需要时,增加静脉营养,必要时输注血浆和白蛋白,保证全身营养支持,有利于提高皮肤的屏障功能,有效预防压疮的发生。

3.3.3以病人为中心,实施人性化护理服务们的医疗对象首先是“人”,其次才是“病”。因此我们首先要尊重、理解、关怀病人。从入院那一刻起,我们就要把病人当作一个需要帮助的弱势群体来关注,帮助他们尽快熟悉环境及周围的人;对他们提出的问题耐心解答;多与他们沟通交流,给予他们足够的心理支持与心理疏导,帮助他们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刻苦学习,提高专业水平,以娴熟的技术服务病人。心理护理与健康教育为病人做细致的心理护理,进行心理支持、健康宣教、抚摸、社會支持可使病人应急情绪的消极影响减弱。同时向家属及患者讲解如何减少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其他发生压疮的各种高危因素,提高患者主观能动性,积极预防压疮的发生。4小结

人性化护理是一个全新的认识和实践,在临床护理应用中,不仅转变了护理人员的服务理念和整体形象,改善患者就医感受,提高了患者的满意度。实施人性化护理,可以提高护理人员的综合素质。人性化护理是救治患者取得成功的关键所在,通过对患者有效的沟通交流,使患者增强了预防压疮的主动性,主动更换体位并能互相交流预防方法而家属则有意识按时协助患者翻身,对护理的定时翻身给予主动的配合,使压疮发生较以往明显降低。[3]参考文献

[1]李小青,李俊辉,罗俊.压疮的预防和护理新进展[J].华西医学,2008,2(3):54-55.

[2]郑充.压疮的预防和护理[J].中华现代护理学杂志,2012,9(4):63-64.

[3]牛家秀.开展优质护理服务示范病房对压疮管理的护理体会[J].中外医疗,2012,20(20):165-166.

作者:张吉梅

第2篇:关于骨科病人压疮成因分析与护理对策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现将骨科病人常见压疮成因分析及对策综述如下。

作者:刘兰芳

第3篇:骨科压疮及压疮高危病人的护理管理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长期受压,血液循环受到障碍,不能适当供给皮肤和皮下组织所需营养,以致局部组织失去正常机能而形成溃烂和组织坏死。压疮好发于身体受压或缺乏脂肪组织保护、无肌肉包裹或肌层较薄的骨隆突处,如骶尾部、足跟、枕部等处。骨科病人因牵引固定或手术或疾病自身原因需要长期卧床,成为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现将骨科病人常见压疮成因分析及对策综述如下:

1临床资料

我院骨科在2004.10-2007.08共收治病人2280人,接收压疮患者20例,其中Ⅰ度压疮50%,发生在夏季高温季节压疮80%。压疮按部位分布,骶尾部压疮50%,足跟部压疮30%,其它部位压疮20%。

2成因分析

2.1骶尾部压疮: 骶尾部压疮位列骨科压疮首位。骨科病人多需卧硬板床休息,如脊髓损伤,胸腰椎骨折,下肢牵引固定及手术后病人。骶尾部成为病员身体主要的支撑点,压疮成因主要是以下几方面。

2.1.1骶尾部的生理结构是导致压疮发生的直接原因。骶尾部无肌肉附着,缺乏脂肪保护,紧贴床铺,长期受压或受摩擦力剪切力的作用,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容易发生压疮。另一方面,骶尾部属视野不易察觉处,如果不能做到及时翻身抬臀减压,病员陪护对压疮防护知识不了解,骶尾部极易发生压疮,压疮极易发展下去。

2.1.2病员自身条件导致压疮的客观原因。患者高龄,瘦弱,肥胖,营养不良,体质虚弱,术后害怕疼痛不敢翻身等都是压疮发生的高危人群。

2.1.3高温与潮湿是造成压疮的环境因素。研究表明:体温每升高1摄氏度,组织代谢的氧需要量增加10%,持续压力引起组织缺血时,温度升高将增加压疮的易发性[1]。过度潮湿引起皮肤软化及抵抗力降低;潮湿会浸润皮肤组织,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造成局部皮肤水肿;有害物质易于通过且利于细菌繁殖,使得上皮组织更容易受到损伤,而引起压疮。潮湿皮肤较干燥皮肤发生压疮的几率高出5倍。[2]我院临床资料压疮70%发生在夏季高温期也证实这一点。

2.2足跟部压疮: 足跟压疮多由牵引石膏固定所致,体质瘦弱,营养不良,合并糖尿病等患者是好发人群。足跟部处肢体的远端,血运不良,肌肉脂肪附着少,是压疮发生的内在因素,牵引固定则是压疮发生的外在因素。皮肤牵引时小腿上皮套因牵引锤的牵拉,使皮套下滑,牵引重力集结作用在足跟,造成足跟直接受压;骨牵引病员的患足会不自觉呈外旋下垂状,足跟承受患足重力卡压在帆布垫上;下肢石膏固定患者则由于石膏直接卡压足跟,石膏包裹患肢,造成血液回流障碍,导致足跟部压疮发生。足跟部压疮在骨科压疮中排第二位。

2.3其它部位压疮: 枕颌带持续牵引容易致下颌部压疮;骨牵引患者由于体位不正确的体位,大腿根部两侧易卡压在勃朗氏架上;皮肤牵引带膝部两侧锁扣易卡压膝部两侧;锁骨固定带的锁扣及铁环易卡压肩背部,都会造成不同程度的损伤性压疮,在骨科临床护理中不容忽视。

3护理对策

3.1护理人员加强责任意识,提高护理技能;病员及陪护增强主观能动性: 按照(医院护理管理学)中压疮发生率为0的标准,组织全科护士学习预防压疮的重要性,相关知识与专科护理技能;对夜间压疮的高发期强调责任意识,采取有力的奖惩措施。针对病员与陪护对压疮防护知识的缺乏与思想的麻痹,应落实宣教,讲明利害关系,做到主动配合护理。

3.2加强基础护理,采取正确有效的护理措施: 加强卫生护理,保持床单平整,清洁,干燥,保持病员皮肤清洁,做到勤擦洗,勤更换,勤翻身,勤按摩,勤检查。夏季,应保持病房适宜的温度18~24℃,避免患者长期处于高温环境中。可在患者背部加放一条吸汗的棉质毛巾,及时擦干汗液;及时擦洗更衣,更换床单被套等,避免患者处于潮湿环境中。使用便盆时,避免生拉硬拽,可指导病员正确抬臀,必要时在便盆边缘垫布垫,以免擦伤皮肤;对长期卧床病员可指导抬臀运动,每天练习16-20次,每次持续2-3分钟;对行牵引固定患者,经常巡视病房,及时调整牵引,保持体位正确有效,可协助与指导患者穿衣裤,避免皮肤牵引带或固定带与皮肤直接接触,或在易卡压处放置海绵垫或纱布,减轻局部组织受到的压力。

3.3高危人群,好发部位,重点观察,重点监督,严格交接班。 对高龄,瘦弱,营养不良,肥胖,术后使用镇痛泵者及合并糖尿病等患者,应重点观察与监督,严格交接班,使用气垫床,或在病员骶尾置放海绵薄垫,棉圈体积小,可置于足跟;建立翻身卡,1-2小时巡视,重点查看骶尾部,足跟部皮肤受压情况,协助病员更换体位,或适时松解牵引,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

3.4根据压疮分期,采取针对性治疗护理措施

3.4.1度压疮:局部红斑,皮肤完整。对已发生一度压疮建议不要按摩,应持续减压使用气垫床,可局部冰敷获涂擦局部涂擦2%碘酊。2%碘酊可使局部皮肤老化,有能有效杀菌,临床使用能起到遏制压疮发展。我院临床资料20例压疮,有50%为Ⅰ度压疮,均得到有效治愈。

3.4.2度压疮:皮肤紫红,水泡形成,局部减压:小水泡:用厚滑石粉包扎减少摩擦,让其自行吸收,局部悬空待干。大水泡:消毒皮肤-抽水泡内渗液—涂0.1%洗必泰或0.02%呋喃西林—无菌纱布覆盖。

3.4.3度压疮:水泡破裂,局部浅层组织坏死,形成溃疡;创面有黄色水样渗出物或脓液,疼痛加重。局部减压,清创,治疗感染,防止创面污染,促进压疮愈合。

3.4.4度压疮:坏死组织发黑,浓性分泌物增多,有臭味,可深达骨骼。Ⅳ度压疮需要医护人员共同严肃对待,局部减压,局部清创换药,抗生素点滴或皮瓣移植等。

4小结

了解骨科病人压疮的成因,可以提高护理人员对骨科压疮的认识;介绍骨科压疮的护理对策,有助于护理工作者采取或借鉴有效护理手段,提高护理工作质量。

参考文献

[1]姜安丽.新编护理学基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6:278

[2]张志华.压疮分期护理的方法及探讨.临床和实验医学杂志 2008:183

作者:关彩云 白少娃 陈敏 莫熙华

第4篇:ICU 危重病人压疮的预防和护理进展

摘要 综述了 ICU 危重病人压疮的预防及护理措施, 包括: 减压、 营养支持、 避免潮湿的刺激、 局部处理、心理护理、健康教育及注重细节等。认为以病人为中心,一切从病人实际出发, 压疮的防护才能取得突破性的进展。

关键词:ICU;压疮;预防;护理 压疮,又称压力性溃疡,临床上俗称为“褥疮”,祖国医学称之为“席疮”,是指局部 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 [1]。多年以来,压疮的发生率一直是评价医院护理水平的重要指标之一。ICU 是全院危重 病人聚集的地方,其压疮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普通病房。据数据统计,ICU 诊治的病人中并发 压疮的发病率最低约 4%,最高可达 51%[2]。国外病人及家属因发生压疮提起诉讼要求赔偿 的案件正日益增加[3],在荷兰大于 1%的卫生保健经费用于压疮的防治或支付因压疮所致 的住院费用; 美国的压疮治疗费用约为每年 10 亿美元[4]。 压疮的防治是 ICU 护理工作的重 点及难点, 压疮不仅增加病人的痛苦和经济负担, 造成医疗资源的浪费, 且延缓疾病的康复, 延长住院时间。 如何及时识别压疮的危险因素, 以便及时采取预防措施达到有效预防和治疗 压疮,又能避免医疗资源浪费的目的,是护理界同仁的共同愿望。笔者通过检索大量文献资 料,现就 ICU 危重病人压疮易发的原因及预防护理措施综述如下。

1 压疮的危险因素

1.1 外在因素 1.1.1 压力几乎所有的 ICU 病人都不得不卧床,而且身上带有各种治疗性 管道和监测导线, 很多病人因为疾病和治疗的需要还不得不被保护性约束, 这些都限制了病 人的躯体移动和体位变换,容易造成身体某些部位,如头枕部、双肘、骶尾部、足跟及外踝 等部位长期受压。压力是压疮形成的最重要的因素,正常皮肤的毛细血管内压为 2~4kPa, 长达 4h 的 4. 67kPa 以下压力或不断变化压力下即使 25.3kPa 达 1h 也不至于出现组织改变, 但如果 9.3kPa 的压力持续 2h 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5]。仰卧位时,右足跟部、头 后部、骶尾部、左右肩胛部的体压均在 4.27kPa(32mmHg),尤其右足跟超过 9.33kPa(70 mmHg)[6],这提示每隔一段时间就应减轻压力。

1.1.2 摩擦力和剪切力 ICU 病人由于镇静、使用人工气道和胃肠道营养,往往需要采取 头高屈腿的体位。头部抬高大于 30 度,为了防止病人下滑而同时屈腿,在这种体位下骶尾 部和足跟部都承受着摩擦力和剪切力的影响。

1.1.3 潮湿的环境在潮湿的环境下,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会增加 5 倍[7]。大便失禁或 腹泻、伤口分泌物的渗出、发热引起的大汗以及病房内湿度过高,都会使皮肤处于潮湿的环 境中。 尿液和粪便对皮肤也有刺激作用。 据统计, 失禁病人发生压疮的机率是一般病人的 5. 5 倍[7]。潮湿会削弱皮肤角质层的屏障作用,使有害物质易入侵,且利于细菌繁殖,皮肤本 身对摩擦等机械性作用的防护能力也下降。 皮肤浸渍及皮肤皱褶也是压疮发生的原因, 而这些因素在 ICU 病人中都很常见。

1.2 内在因素

1.2.1 感觉功能障碍大多数 ICU 病人都有感觉功能障碍,主要是因为镇静药的使用或病 人本身就有意识障碍。 感觉能力低下会导致皮肤对损害性压迫敏感度降低, 自我防护能力下 降或丧失,不能改变或控制体位,失去神经支配的皮肤组织代谢发生改变,皮肤中的主要抗 张力成分胶原蛋白合成减少,将使皮肤变得不耐摩擦而易破损[8]。

1.2.2 营养不良许多 ICU 病人都存在高代谢状态,从而引起营养不良,这常见于严重创 伤、 烧伤、 感染性休克及大手术后的病人。 高代谢状态引起负氮平衡, 进而使皮下组织变薄, 骨突部位更加明显,伤口愈合更加困难。血浆低蛋白水平容易引起皮肤水肿,这样进一步威 胁到皮肤的营养供应,使皮肤更容易受损。Holmes 等[7]研究发现血浆白蛋白水平低于 35g /L 的病人中 75%都发生了压疮,而血浆白蛋白水平较高的病人中压疮的发生率只有 16%。贫 血、营养不良对病人压疮发生和伤口愈合的影响,也是压疮的主要危险因素之一,红细胞压 积<0.

36、血红蛋白<120g/L 对压疮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筛选预测作用[7]。营养不良病人皮 下脂肪减少,皮肤对外来压力的耐受性减弱,皮肤易于受损,所以改善病人的营养水平,对 预防压疮的发生非常重要。 1.2.3 组织缺氧许多 ICU 病人有循环系统功能障碍,而且同时应用机械通气治疗,这些 都会减少组织的供氧。 许多特殊药物, 比如某些血管活性药物的应用会使皮肤组织缺氧更加 严重。如去甲肾上腺素能引起外周血管收缩,减少外周的组织灌注和毛细血管血流,进一步 减少皮肤组织的氧供。另外,组织间隙水肿也会减少毛细血管血流,影响皮肤的氧供[9]。

1.2.4 应激临床发现急性损伤病人早期压疮发生率高[10]。应激状态下激素大量释放, 中枢神经系统和神经内分泌传导系统紊乱,伴胰岛素抵抗和糖脂代谢紊乱,内稳态遭破坏, 组织的抗压能力降低。 1.3 高危人群如老年、瘫痪、麻痹、昏迷、营养不良、大小便失禁、使用支架或石膏的 病人。另外毕红月等[11]报道高 APACHEⅡ评分、体温的改变、循环不稳定,肾功能不全、 代谢性酸中毒、 电解质紊乱等因素均与压疮的高度风险显著相关, 特别是低血压更值得警惕。 2 压疮危险因素评估 压疮的防治—直是困扰临床医务人员的难题,应用压疮危险因素评估量表(RAS)评估 病人情况是预防压疮的关键一步。 在临床上获得认可及常用的压疮危险因素评估表有 Ander son 评分量表、Waterlow 评分量表、Nortoni5F 分量表、Bradeni 平分量表、Cubbin 和 Jac kson 评分量表等。美国的压疮预防指南推荐应用 Norton 和 Braden2 种量表,尤其是 Brade n 评估量表被认为是较理想的压疮 RAS, 其敏感性和特异性较为平衡, 使用 Braden 评估量表 对高危病人采取干预措施后,压疮的发生率下降 50%~60%[12],目前已在世界上多数医疗机 构中应用。Braden 量表包含 6 个被认为是压疮发生的最主要危险因素,即感觉、活动、潮 湿,运动能力、营养、摩擦力和剪切力。这 6 个方面除了“摩擦力和剪切力”为 1~3 分外, 各项得分均为 1~4 分,每个因素分为 4 个分值等级,总分 6~23 分,评分分值越小压疮发生 的危险性越高,18 分为压疮发生危险的诊断界值。 15~18 分提示轻度危险,13~14 分提示中度危险,10~12 分提示高度危险,9 分以下提示极高度危险。Braden 评估表在临床上应用于老年病人、重症监护病房(ICU)病人、骨 折病人围术期及外科病人围术期均能作出准确的风险评估[13], 有利于采取对应的护理措施, 合理利用护理人力资源,以科学的方法防治压疮。评估除在病人入院时进行外,还强调在入 院后定期或随时进行, 因随着治疗的实施或病程的进展, 入院时不存在的或潜在的危险因素 会产生并表现出来,随时评估有助于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积极的干预措施,遏制压疮风险。 建立压疮三级监控管理网络,及时申报,同时与病人及家属做好口头或书面沟通,提高病人 及家属对压疮护理的认知和依从性,取得较好的护患沟通和法律保护的效应。

3 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3.1 减压

3.1.1 减压方法间歇性解除压力是有效预防压疮的关键。至少每 1~2h 翻身 1 次,翻身时避免拖、拉、扯、拽、推,对肢体偏瘫的病人应在常规压疮预防护理的基础上, 采取翻身循环卧位[14],即平卧位(2~2.5h)-健侧位(2~2.5h)-患侧位(1~1.5h) -平卧位(2~2.5h)的循环周期。在传统的护理翻身中,90°侧卧翻身多见,但近期的研 究发现,侧卧 30°或 60°时压疮好发部位的平均体压明显小于仰卧位或 90°侧卧,30°侧 卧位体压不超4.27kPa[6]。翻身时选择合适的体位是预防压疮的首要措施。半卧位时床 头抬高 45°,病人最易滑动,增加骶尾部剪切力,形成压疮,所以以 5°~30°为宜[8]。 建立翻身卡,Braden 评分<7 分、颈椎骨折及病情限制翻身的病人必须使用气垫床[8]。软枕 是良好的减压装置,足跟不宜用棉圈,因棉圈无弹性,长期使用被压缩后就失去了预防压疮 的作用,反而引起局部压疮[15]。

3.1.2 常用的减压工具刘光维报道[6]减压的全身用具如喷气式床垫、充水床垫、聚硅 酮床垫可产生按摩作用; 新型全自动翻身床和侧身床以改进床的材料和结构来分散背部皮肤 的压力起到预防压疮的作用;最理想的程控按摩床使体压小于 4kPa,是一种理想的床垫。 王育林等[15]报道预防压疮的局部支撑工具有小型凉液垫、 水垫、 三升输液袋、 复方茶叶垫、 决明子垫、负米袋垫等。在减轻压力方面以气垫为最好,其次是水垫、凝胶垫、泡沫塑料垫 最差;而在温度方面以凝胶垫温度最低,水垫次之,气垫及泡沫塑料垫温度较高[16]。建议根据温度及湿度选用减压用品。

3.2 营养支持营养不良是导致压疮的内因,又可影响压疮的愈合。蛋白质是机体组织 修复所必需的物质, 维生素可促进伤口的愈合。 应根据病人的营养状况有针对性地进行营养 供给,予高蛋白、足热量、高维生素膳食,以增加机体抵抗力和组织修复能力。 此外, 给病人适当补充硫酸锌等矿物质可促进压疮的愈合[17]。 对Ⅳ度压疮长期不愈的, 可静脉滴注复方氨基酸及抗感染治疗。 低蛋白血症病人可静脉输入血浆和人血白蛋白, 增加 血浆胶体渗透压,改善皮肤的血液循环。不能进食者采用完全胃肠外营养(TPN)治疗,保 证每日各种营养物质的供给,满足机体代谢需要。

3.3 避免潮湿的刺激对小便失禁者使用尿布或接尿器,保持会阴部及皮肤清洁干燥;对 频繁腹泻及大便失禁病人使用带囊气管导管代替肛管。 方法: 根据情况选择合适型号的气管 导管,将气管导管外涂石蜡油后置入病人肛门,并给气囊充气,外接一次性腹腔镜保护套, 可有效保护肛周皮肤及减轻护理工作量。也有报道采用强生 0B 卫生棉条塞入肛门,防止大 便外溢,每 3~4h 更换 1 次[18]。 经过以上处理及配合药物治疗, 使大便失禁得到控制, 从而减轻了粪便对肛周皮肤的刺 激,保持了肛周皮肤的清洁干燥;对创口分泌物较多或易出汗的病人,及时清洗创口擦干皮 肤,衣服和床单要及时更换,经常扫除渣屑,保持床铺被服清洁、干燥平整无皱褶。 3.4 局部处理

3.4.1 一期创面一期创面受压部位皮肤出现潮红、硬结时,应以改变体位为主,可使用 水胶体敷料(溃疡贴、透明贴),不宜按摩,因软组织受压变红是正常皮肤的保护性反应, 解除压力后—般 30~40min 会自动退色,不会形成压疮,如持续发红,则表明软组织损伤, 按摩必将加重损伤程度。尸检结果表明,凡经过按摩的局部组织显示浸渍和变性,未经过按 摩的无此种现象[19]。透明贴能有效减轻病人局部皮肤受压,使局部皮肤更加光滑、耐磨, 从而减轻局部皮肤所受压力、剪切力和摩擦力,能有效消除引起压疮的主要因素[20]。使用 方法:根据局部受压面积大小选择透明贴,以略大于局部受压皮肤为宜。局部皮肤洗净后将 透明贴贴上,用手轻轻按压,使透明贴与皮肤紧紧贴牢即可,并尽量保持局部干燥。另外, 不少医院目前仍在使用气圈这也是不可取的,因为充气的气圈将皮肤的静脉回流压迫阻断, 不利于中心部皮肤血液循环。

3.4.2 二期创面二期创面无破损或渗液少,可使用水胶体敷料,换药间隔 2~7d,创面 破损或渗液较多,可使用水胶体敷料/藻酸盐敷料。局部皮肤全层破溃但未累及皮下组织或 局部溃疡组织红润、坏死组织不多时,可清洗创面。研究 证明,水流冲洗比擦洗效果更好[21]。可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加速愈合,当有渗液渗出敷料边缘时更换护贴。

3.4.3

三、 四期彻底清创去除坏死组织, 切痂和切开引流, 换药间隔 24h, 若不能切痂, 用水凝胶与水胶体敷料自溶清创。厚痂用刀片划痕后再使用,换药间隔 3~4d,肌腱、骨膜 外露时用水凝胶保护,必要时进行外科手术。

3.4.4 难治性溃疡可使用高压氧治疗。 3.4.5 伤口敷料的选择原则[22 ]①根据渗出量选择敷料的吸收能力; ②根据创面大小选 择敷料尺寸; ③根据创面深度选择辅助敷料种类; ④根据局部创面决定是否减压引流或加压 包扎;⑤根据创面位置选择敷料的形状、薄厚;⑥根据皮肤耐受性选择敷料的粘性强度;⑦ 感染伤口不要使用密闭性敷料;⑧清创能力:清创胶/水胶体敷料/其他;吸收能力:海绵类 敷料/藻酸盐敷料/水胶体敷料; 促进肉芽组织生长能力: 水胶体敷料/海绵类敷料/藻酸盐敷 料,保护新生上皮组织应避免敷料的更换间隔与粘性度;管理清创:水凝胶类;管理渗液: (少量渗出)水胶体类、(中量渗出)藻酸盐类、(大量渗出)泡沫类;管理感染:银离子 抗菌敷料。

3. 心理护理

压疮多发生于长期卧床的年老或脊髓损伤、肢体瘫痪等生活不能自理者, 往往因病程迁延而感到痛苦,易产生急躁、焦虑、孤独、悲观、绝望等消极自卑心理,对疾 病的治疗失去信心。护理人员应采取各种沟通技巧和病人进行沟通,耐心安慰。积极疏导, 提高病人心理承受能力,消除不良心境,促进身体早日康复。

3.6 健康教育对病人及家属进行相关知识宣教,介绍压疮发生、发展及治疗护理的一 般知识,取得家属的理解和配合,教会家属一些预防压疮的措施,如勤换体位、勤换洗、勤

检查、勤整理、勤剪指甲、防止抓伤皮肤等,使病人及家属能积极参与自我护理,树立起战 胜疾病的信心和勇气,自觉配合医护治疗,尽早康复。

3.7 注重细节

3.7.1 ICU 病人约束方法应正确,约束带易致手或脚腕皮肤勒伤,故约束带靠近病人皮 肤面须有一保护层。

3.7.2 气管切开病人要随时保持颈部皮肤干燥,如及时抽吸口腔和气道的分泌物、处理 呕吐物等, 并应及时更换固定气管导管的系带。 固定气管切开导管的系带易引起颈部皮肤破 损,如果颈部皮肤发红,系带前皮肤应用新洁尔灭消毒,晾干后垫无菌纱布再系带,系带松 紧以能容纳 1~2 指为宜。

3.7.3 电极片定期更换, 各类导线及管路妥善固定, 测压袖带不能直接绑在病人皮肤上, 应有内衬,易过敏者使用低敏胶布。

3.7.4 保证病人术后充足的灌注量是保证组织灌注的物质基础。 因此,要观察病人平均动脉压的变化,一般把平均动脉压维持在 40~60mmHg(1InrnHg =0.133kPa)[23]。同时注意观察病人的中心静脉压、心率、血压变化,根据病人的病情将 各项指标调整到合适的范围; 另一方面注意加强病人术后的保暖工作, 随着体温的上升再撤 除棉被。

3.7.5 由于重型颅脑损伤可导致严重的全身代谢紊乱,病人处于显著的负氮平衡状态, 有神经系统功能障碍, 出现肢体偏瘫, 肌力只有 0~II 级, 再由于将降温毯置于病人躯干部、 背部和臀部,毯面最低湿度为 6℃,血液循环减慢,因此病人极易冻伤诱发压疮。采用 24c m×24cm、厚 5cm 的海棉垫保护骶尾部,每小时翻身按摩 1 次,并持续保持平卧位,实践证 明此法既可有效预防冻伤,又能显著提高降温效果。

4 讨论 随着新型护理用品和器材的更新和推广,ICU 护士必须加强理论学习及知识运用,以发 挥理论指导实践,进而提升护理质量的作用。护士在学习掌握新型用品的同时,还应同原有 的护理常规做到合理结合, 不能由于新产品推广而抛弃原有的护理常规, 也不能因坚守原有 的护理常规而阻碍新产品的使用,对于新旧结合过程中出现的问题,要积极寻找解决办法, 不断提高护理质量,同时贯彻预防重于治疗的压疮护理理念。目前认为,压疮大多数可以预 防,但非全部。护理不当确能发生压疮,但不能把所有压疮都归咎于护理不当,应对病人发 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从而对高危病人实行重点预防,使有限的医疗 资源得以合理分配和利用。 美国食品与药品管理局 (FDA) 在新颁布的行业指南中特别强调: 保持创面湿润环境是标准的伤口处理方法。敷料和创面用药是湿性治疗的关键。研究表明: 湿润环境使创面不经过一般的结痂过程而自然愈合, 而且愈合速度要比干性环境快 1 倍[17]。 湿性环境可调节氧张力,促进血管生成;有利于坏死组织与纤维蛋白溶解;促进多种生长因 子释放;加快创面愈合速度; 保护新生肉芽组织,减轻疼痛;降低感染发生率[13]。经过多年的临床实践证明,压疮 的预防和治疗已由传统的局部垫气圈、受压处按摩、红外线灯烤、碘酒涂抹等干性治疗方法 发展到现在以造口治疗为主导,保持创口持续湿润,促进肉芽组织生长的湿性治疗方法,这种趋势将会对压疮的预防和治疗带来革命性成果。

参考文献

1 范慧,何小梅.压疮护理新进展及预防[J].中外医疗,2008,29:139. 2 王小玲, 王辉明.ICU 压疮的诱因分析与预防措施[J].医学理论与实践, 2008, (1) 21 : 100~101. 3 冯灵,杨蓉.压疮护理的研究现状分析[J].中国实用护理杂志,2007,23(7):28. 4 王加梅,李燕,董华蕾.压疮护理新进展[J].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2010,16(9): 239~240. 5 徐喆阳,谢浩.压疮的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概况[J].当代医学,2010,16(9): 26. 6 刘光维.压疮防治进展[J].护理研究,2005,19(10):2082~2083. 7 王彩凤,巫向前.压疮形成的机制研究进展[J].护理学杂志,2007,22(1):74~77.

第5篇:长期卧床病人预防压疮的措施与制度

危重或长期卧床的昏迷患者由于长期卧床,肢体活动障碍,采取被动体位,身体局部长期受压,导致血液循环障碍并存在有不同程度低蛋白血症、消耗性或混合性营养不良,加上大小便失禁、皮肤水肿等各种综合因素作用,极易发生压疮,而此类患者一旦发生压疮,不仅增加护理工作量,且愈合条件差,极易并发感染,增加患者痛苦,同时严重地影响尚存的功能,进一步降低患者的生活质量,摧残患者康复的信心。用压疮评估表及时对患者进行评估,对具有压疮危险因素的患者,应采取预防措施:

1、保护皮肤,避免局部长期受压

建立床旁翻身卡,每2小时翻身一次,各班严格进行床旁交接班,详细评估和记录身体各部位皮肤情况及危险因素。使用护理功能垫,保护骨隆突出处和支持身体空隙处,以增大身体着力面积,减轻突出部位的压力。翻身时切忌拖、拉、推,防止皮肤损伤,对长期卧床患者,床头抬高<30°以减少剪切力的发生,对使用石膏、牵引的患者,衬垫应平整、松软。

2、保持患者皮肤清洁,避免局部刺激

及时清除患者尿液、粪便、汗液等有机排泄物和分泌物,保持床单位整洁、干燥、平整。

3、促进皮肤血液循环

可采用红花酒按摩每日2次。

4、改善机体营养状况

对病情允许的患者,鼓励其摄入高蛋白、高维生素饮食。

5、健康教育

对家属和患者开展压疮预防宣传,提高患者依从行为。

6、对于高危压疮的患者,按要求实施压疮上报。

第6篇:压疮的预防与护理

压疮(pressure sores)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障碍,局部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软组织溃烂和坏死。压疮也叫褥疮。易发生在骨隆突处,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根部等。常见于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和老年卧床患者。一旦发生,不仅给患者增加痛苦,加重病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起脓毒败血症危及生命,及时应用有效的护理预防措施,可大大降低压疮发生率,提高生命质量。

一、压疮病因及高危因数

(一) 病因:压力、摩擦力、剪切力、潮湿。

(二)高危因素:感觉、营养、组织灌流状态、年龄、体重、精神心理因素。

二、压疮的预防管理

压疮预防护理管理应做到“五早五到位”

(一)五早

1.早评估,患者入院24h内进行压疮危险因素首次评估。 2.早报告,确认压疮高危患者,立即报告护士长,特殊病房24h内向科护上长、护理部逐级上报。

3.早落实,根据患者病情立即落实各项护理措施。 4.早指导,对特殊病例护士长、护理部应及时会诊制定针对性及适宜性的护理措施。 5.早督查,护士长、护理部1~2d督查高危患者护理质量。

(二)五到位

1.落实到位,制定护理措施落实到位。

2.评估评价到位,压疮危险因素动态评估、患者皮肤情况及压疮发生情况动态评价要到位。

3.指导督查到位,护士长、科护士长、护理部对压疮预防护理指导、质量督查的三级管理到位。

4.培训到位,对护士进行压疮相关知识培训到位。 5.持续改进到位,科室、质量管理小组坚持每月对压疮预防管理情况汇总分析,针对存在问题改进,改进措施落实到位。

压疮危险因素的正确评估现有的各种压疮评估表有助于系统的评估各种危险因素,国内外常有的Braden、Norton和Waterlow等评分表。

三、压疮的预防措施

(一)床铺要松软平整,尽可能地经常改换卧床患者的体位,帮助患者翻身,一般每2~3小时翻身一次,必要时每1小时翻身一次,最长不超过4小时。翻身动作要轻柔,避免推、拖、拉等,以防止擦伤皮肤。

(二)经常检查患者骨骼突出处以及受压部位,定期按摩全背或受压处,按摩时自上而下,压力由轻到重,再由重到轻,切勿擦伤皮肤。受压局部要垫气圈、棉圈、海绵垫等。

(三)大小便失禁的患者要及时更换其尿垫,注意保持皮肤和被褥的干燥、清洁。

(四)对使用夹板或者其他矫形器械的患者,应加上松软的衬垫,观察患者的反应,随时调节夹板或器械松紧。

(五)卧床患者不可使用掉瓷的便盆。使用便盆时应协助病人抬高臀部,防止局部皮肤擦伤,同时臀部与便器间应垫软纸、海绵或海绵垫。

(六)鼓励病人进食,保证充足的营养。饮食要有足够的蛋白质、维生素和热量,并选择容易消化的食物。注意每日摄入适量的水果和蔬菜。

(七)平时注意多活动身体。有活动能力的老人,不要睡卧过多;不能单独行动者,应在他人帮助下适度活动;因病卧床者,一旦病情许可,应尽早离床。

(八)要经常用温水洗浴、擦背,保持患者皮肤清洁,促进血液循环。

四、压疮的护理:

(一)初期局部皮肤红肿时,用45%酒精倒于手心做局部按摩10分钟、再擦滑石粉,每天数次;若皮色变紫,有水泡形成或表皮破损时,用1%龙胆紫涂擦表面,保持局部干燥,避免患处再受压。

(二)水疱破损,局部感染有浅层坏死时,可用浓度为1:5000的高猛酸钾溶液冲洗,擦干创面及周围皮肤后,用60瓦电灯在距创面30厘米处烘烤,使其干燥愈合,处理后创面可用凡士林油纱布覆盖。

(三)患者床垫要柔软,床单平整,洁净并勤更换;每2小时给患者翻身一次,避免拖拉;对经常受压部位勤按摩,也可在受压部垫海绵垫,气圈或软枕等以减轻压力。

(四)保持皮肤清洁干燥,防止尿液,粪便污染皮肤或疮面。

(五)居室应空气新鲜、阳光充足,注意保暖,防止上呼吸道感染而致发热,因高热可使褥疮迅速扩大或愈后复发。

(六)心理护理,为病人做细致的心理护理,进行心理支持、健康宣教、抚摸、社会支持可使病人应急情绪的消极影响减弱。同时向家属及患者讲解如何减少压力、剪切力、摩擦力及其他发生压疮的各种高危因素,普及预防知识,减少压疮复发。

第7篇:4例截瘫病人压疮护理的体会

摘要:目的 探讨骨科截瘫病人压疮有效的治疗护理方法;方法 以我科4例带入压疮的截瘫病人为例,采用外科换药后局部创面氧疗,安普贴薄膜外贴的治疗护理方法,管理上运用层级护理监控整个治疗过程。结果 有效的控制和治疗压疮。

关键词:截瘫病人

层级管理

局部创面氧疗

安普贴薄膜

压疮,是指局部组织长时间受压,血液循环发生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的组织溃烂坏死。而截瘫病人由于长期卧床,体位受限局部皮肤受压,大小便失禁,汗液潮湿刺激,营养不良等因素,造就了压疮发生的高危因素。同时由于脊髓损伤后,损伤平面以下运动、感觉、反射等功能障碍,一旦发生压疮,不但难以恢复而且给病人康复带来困难,增加经济负担,甚至并发感染危及生命。2008年4月以来我科改进了压疮管理及护理方法,对带入压疮的四位截瘫病人实施了精心护理,疗效甚佳。

1. 一般资料:4例截瘫病人中:2例为颈髓损伤高位截瘫;2例为胸腰椎髓损伤双下肢瘫。分别颅骨底Ⅱ期压疮2处;足跟压疮Ⅱ期压疮2处;足踝部关节Ⅱ期压疮3处;胸背部Ⅱ期压疮3处;Ⅲ期压疮有:骶部2处、臀裂1处(是1例特殊Ⅲ期压疮部位由肛门括约肌内1cm深处延伸至肛周Ⅲ期压疮外)。 2. 方法:

2.1

建立科室层级管理护理团队。护士长、护理组长、护士,对病区患者实行三级质量监控。

2.2 压疮防治的培训。要求护理人员掌握压疮相关知识、高危因素和压疮的评估,掌握上报流程。凡入院的脊髓损伤病人我科责任护士均采用我院使用的《压疮风险评估单》,运用Norton评分法对患者进行评估,≤14分的属高危因素。由护理组长质控,根据实际情况拟定个体护理计划、护理措施,指导下级护士正确执行。护理组长及时将压疮情况上报病区护士长,由护士长每周定时监控患者压疮进展、以及整个护理计划、措施是否切实可行。 2.3 一般护理:

1) 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可使用气垫床减压、翻身。翻身的方法:Q2h轴线翻身侧卧30°,翻身时由2或3名护士操作保持头、颈、躯干成一直线;研究发现卧床不动持续受压2h,皮肤组织的完整性受损⑴。

2) 建立翻身卡,严格床边交接班,每班检查病人皮肤受压情况。每天护理组长查房,检查上班护士护理工作质量情况。

3) 保持床铺平整,无碎屑。做好基础护理,保持皮肤清洁干爽。 4) 改善病人营养状况。

5) 向病人和家属宣教压疮的相关知识,讲解防治压疮的重要性等,使其积极配合,共同参与护理计划的实施。 2.4

局部创面处理方法:

2.4.1 创面无渗液时可用盐水生理盐水清洗伤口,渗液较多并有脓性分泌物的创面,用3%的双氧水由内向外清洗创面,清除局部坏死和脓性分泌物。再用生理盐水棉球清洗创面,拭净分泌物、脓液、纤维膜等。用一次性吸氧管接吸氧装置,氧流量为6—8L/min,距离创面4cm将氧气均匀的喷在创面。每次20min。创面及周围皮肤干爽后,根据不同部位的压疮,选择不同大小,选择比压疮四周大4~6cm的安普贴贴上溃疡面"然后稍用力按压敷料边缘,使敷料周边与皮肤紧贴,以不漏气为最佳⑵。安普贴外层以一棉垫压紧外敷,预防安普贴移位。 2.4.2

根据渗液情况决定更换敷料的次数。有渗出物时,敷料边缘有胶体物质溢出, 说明敷料需要更换。一般清创早期的伤口, 有纤维蛋白或坏死碎片, 每1—2d 更换安普贴;更换3到4次后,伤口分泌物减少,可逐渐减少换药次数,甚至有些伤口可保留安普贴4—5d; 直到创面愈合。 2.5 疗效评定标准⑶

治愈:创面愈合,结痂并脱落;好转:渗出液减少,创面缩小面积>20%,深度变浅,无分泌物,肉芽组织生长;无效:创面面积和深度无改变。 2.6 结果

4例截瘫病人,共13处压疮用安普贴加创面局部氧疗压疮治愈,无疤痕。

3.

体会

3.1 压疮护理上充分体现层级管理,保证了护理质量,提高了压疮的疗效。当院外带入压疮或压疮评分高危时,由护理组长评估、制定计划,并向护长汇报。尤其是压疮治疗早期由组长每天带领责任护士进行压疮创面的处理,直接有效的

掌握及监控压疮的进展。当压疮护理有效后改由责任护士进行创面的处理,组长每天质控计划实施情况。护士长随时抽查护理质量,监控整个护理过程。 3.2 局部创面吹氧可以提高创面愈合。采用直接创面局部氧疗可使局部氧压增大,提高局部毛细血管氧含量,增加血氧弥散,改善血液循环,减轻炎症,加强有氧代谢,促进受损细胞恢复;氧气可使脂肪组织和蛋白组织液化,使有生机的组织发红,有利于压疮的愈同时,高浓度氧还能利用氧气流干燥疮面,促进结痂有利于愈合⑷。

3.3 实际操作中对比过,传统的外科换药,纱块、棉垫外敷,不及安普贴薄膜加氧疗在压疮中的疗效。我科其中1例截瘫病人,臀裂Ⅲ期压疮(是1例特殊Ⅲ期压疮,部位由肛门括约肌内1cm深处延伸至肛门外臀裂处,3*6cm)。入院早期主管医生采用外科换药,方法:先用碘伏溶液由内向外消毒创面周围,清除局部坏死和脓性分泌物,然后用3%双氧水冲洗创面,再用大量无菌生理盐水冲净双氧水,创面覆盖无菌纱布,每天换药1次。2周后创面无改变。后由我科护理团队接手进行计划、实施。患者压疮创面愈合出院。1962年英国动物学家.在幼猪皮肤的浅表性上皮形成速度和瘢痕形成的研究中发现,用聚已烯膜覆盖猪的伤口,其上皮化率增快1倍[5],他首次证实了湿润且具有通透性的伤口敷料应用后所形成的湿润环境,加速了伤口愈合过程,使创面不经过一般的结痂过程而自然愈合,由此产生了全新的湿性愈合理论。安普贴薄膜(湿性敷料),能控制水蒸气的蒸发,使空气和水蒸气透过,但液体和细菌不能透过,从而可快速创造出利于创面愈合的湿润环境加速愈合[6]。

2009-9-25 ⑴蔡新中等人《最新伤口护理学》人民军医出版社

⑵张 丽 陈小花 钟碧芬 王 蓉 陈雪娥 《安普贴薄膜在褥疮护理中的应用》齐齐哈尔医学院学报2005年第26卷第4期

⑶廖书卉,张 仪.龙血竭治疗压疮的效果观察[].实用护理杂志,2002,18(3):53. ⑷ 燕群美,赵 炎,邬 姗CHINESENURSINGRESEARCH July,2009Vo1.23No.7A [5] 张程玲.浅度烫伤湿性疗法的护理[].护理研究,2007,21(2):465. [6] 游兆媛,樊 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溃疡期压疮的临床研究[].护理研究,2006,20(9):819.

第8篇:危重病人压疮护理措施

摘要:近十余年,国内外对危重病人压疮的认识和防治有许多共同之处,但对发生压疮的观点及预防的重点存在某些差异。我国护理资源不足,常常在病人出现压疮时才采取护理措施,而不是运用护理程序去发现和解决病人问题。如何根据我国现状,提高预防危重病人压疮的有效性是亟待解决的一个课题,危重病人病情危重,加之长期卧床,极易发生压疮[1]。为更好地以科学态度和方法解决压疮的防护问题,特将部分观点综述如下。

关键词:危重病人压疮护理

一、对压疮的认识

压疮最早称为褥疮,来源于拉丁文“decub”,意思为“躺下”,因此容易使人误解为压疮是由躺卧引起的溃疡。实际上,压疮常发生于躺卧或长期坐位(如轮椅)的病人,而并非仅由躺卧引起。引起压疮最基本,最重要的因素是由于压迫而造成的局部组织缺血缺氧,故称为“压力性溃疡”更妥当。

压疮是身体局部组织受压过久或者长期物理化学因素的刺激引起神经营养紊乱及血液循环障碍,局部组织持续缺血营养不良致使皮肤失去正常功能,而引起的组织缺损和破坏。压疮是临床常见的并发症,不是原发病,它大多是因其他的原发病未经很好的护理而造成的损伤。一旦发生压疮,不仅给病人带来巨大的生理心理痛苦和经济压力,也会增加护士的工作负担,严重时可继发感染引败血症而危及生命。绝大多数圧疮是能够预防的,但并非全部。例如严重负氮平衡的危重病人,因营养不良,损伤后自身组织修复较困难;急性期大量脑出血的危重病人,需严格限制翻身,用现有的护理手段难以预防压疮的发生,造成难免压疮。易发生在一些 骨质凸出的部位,如骶尾部、坐骨结节、股骨大转子、足根部等。常见于脊髓损伤的截瘫患者和老年卧床患者。好发部位:仰卧位:枕骨粗隆、肩胛部、肘、脊椎体隆突处、骶尾部、足跟.侧卧位:耳部、肩峰、肘部、膝关节的内外侧、内外踝.俯卧位:耳、颊部、肩部、女性乳房、男性生殖器、骼嵴、膝部、脚趾.坐位:坐骨结节.最好发部位:骶尾部.因此不能把所有的压疮都归咎于护理的不当。危重病人的压疮护理质量可直接反应一个科室,一个医院的管理水平和护理专业水平。危重病人是院内发生压疮的高危人群。

1.1受压对病情危重的病人需给予各种治疗和仪器进行监测及治疗,这些治疗性管道和检测导线可能限制病人躯体活动和体位变化,使病人活动能力下降,造成病人皮肤长期受压。压疮不仅可由垂直压力引起,也可由摩擦力和剪切力引起,通常是2~3种力联合作用所致。

1.1.1垂直压力引起压疮最主要的原因是局部组织受持续垂直压力,Cinsdule提出,在9.3kPa的压力持续2小时以上,就可能引起不可逆的细胞变化,这提示每隔一段时间就有减轻压力的必要性。

1.1.2摩擦力摩擦力作用于皮肤,易损害皮肤的角质层。

1.1.3剪切力如危重病人平卧抬高床头时身体下滑,皮肤与床头之间出现平行的摩擦力,加上皮肤垂直方向的重力,从而导致剪切力的产生,引起局部皮肤血液循环障碍而发生压疮。

1.2潮湿在潮湿的环境下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会增加5倍。

1.3年龄发病率与年龄呈正相关。50岁以上病人较50岁以下病人发病率高出7~8倍。

1.4营养状况血球压积小于0.36和血红蛋白小于120g/l是较好的化验剪切点,对压疮的发生具有良好的筛选预测作用。

1.5吸烟吸烟者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升高。吸烟者足跟压疮是非吸烟者的4倍,吸烟量与压疮的发生率及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1.6认知功能意识不清者较清醒者发生压疮的危险性显著增高。

1.7药物危重病人长期使用镇静剂、类固醇导致机体抵抗力及活动能力下降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1.8高热皮肤压疮与体温的关系密切,根据文献报道昏迷病人在20小时内发生压疮:发生压疮病人平均体温大于38.5℃;未发生压疮病人的体温平均小于37.5℃[8]。有研究表明:体温上升1度,代谢率增加10%,因此体温过高也是压疮发生的危险因素。

1.9体重消瘦者较肥胖者发生压疮的机率高,但肥胖的危重病人脂肪组织血液供应相对较少及活动困难,在床上翻身时易被拖拉,而导致压疮的发生。现已证明,压力大小与压力作用时间呈抛物线关系,既较大压力产生压疮所需时间比较小压力短。

二、危重病人压疮的护理 2.1正确评估危重病人

把积极评估病人情况作为预防压疮的关键步骤,要对病人发生压疮的危险因素作定性、定量的综合分析,常用的有Braden压疮评分法,已在世界各医疗机构广泛应用。

2.2压力各种减压设备的应用 2.2.1避免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和摩擦 每2h为病人翻身拍背1次,对于水肿、感觉麻木等危重病人需增加翻身次数。采取侧倾30度方法预防压疮,当人体侧卧与床成30度时,有利于人体骨突起部位压力分散和血液流动,能降低压疮发生的风险;避免损害皮肤角质层,防止病人身体滑动。

2.2.2分隔式气圈可以使身体局部悬空并使分隔带处皮肤不接触气圈。 2.2.3电动防压疮气垫床通过交替充放气方式,不断改变危重病人的受压点,缩短局部受压时间。 2.2.4防压疮凉液垫使用凉液垫,利用垫内液体流动,减少局部压力,降低局部温度,减少耗氧。传统用于预防压疮的烤灯现已不主张使用,烤灯使局部皮温升高,增加压疮的易发性。 2.3压疮重在预防对能轻微活动的危重病人,每日应进行全范围关节运动,以维持关节的活动性和肌肉张力,促进肢体的血液循环,减少压疮发生。指导有效深呼吸,增加身心舒适感;指导并协助双上肢主动旋转、屈曲、伸展等活动;协助下肢被动活动髋、膝、踝关节作相关的屈、伸、转等被动活动,开始动作应缓慢放松,每次二十分钟。

2.4清洁护理保持床单的清洁、平整、干燥,每日用温水清洗皮肤;禁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

2.5环境管理病室每日通风,减少人员流动,地面、桌面用消毒液拭擦。 2.6饮食护理营养不良使皮肤弹性降低,增加压疮发生的机率,延迟创面愈合及疾病的转归,免疫力降低等。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调节膳食结构,加强营养支持。

2.7疮面的处理和保护

2.7.1先检测溃疡的大小、部位、分期和外观(肉芽组织,坏死痂,腐肉,渗出),再根据创面情况选用不同清创方法进行清创,用37℃的温盐水冲洗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和异物,减轻感染促进愈合。

2.7.2对未破的水泡,消毒后用无菌纱布保护;较大的水泡,消毒后抽取泡内液体,再涂上药膏,无菌纱布保护。对创面较大渗液较多者,根据纱布潮湿情况,适当增加换药次数。

2.7.3渗出液中脓液较多的创面处理对脓液较多的创面,下垫橡皮单,用生理盐水自上而下反复冲洗创面至清洁。冲洗比棉球擦洗要彻底,克服了用消毒棉球擦洗伤口易损伤肉芽组织,棉纤维易留于伤口内引起异物反应,影响组织愈合的缺点。

2.7.4创面结痂且痂下有脓液的压疮护理先用生理盐水洗净脓液及渗出物,再用生理盐水浸湿无菌纱布覆盖在创面部位,使干痂软化。从痂面的一侧分次除去坏死组织,再用生理盐水冲洗后将贝复济均匀的喷洒在创面上,加红外线照射15min每日2次。

2.7.5创面应用氧疗用塑料袋罩住创面,固定牢靠通过一小孔向袋内输氧,氧流量5~6L/min,每次15min,每日2次。对分泌物较多的创面,先清创再用氧疗,在湿化瓶内放75%乙醇,使氧气通过湿化瓶时带出一部分乙醇,抑制细菌生长,减少分泌物,加快创面愈合。氧疗法是利用纯氧抑制创面厌氧菌的生长,提高创面组织中的供氧量,改善局部组织代谢。

2.7.6婴儿护臀霜配合保鲜膜使用大量的研究证明,湿性环境更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使创面不经过一般的结痂过程而自然愈合,而且愈合速度要比干性环境快10倍。此方法属于密封式创面湿润疗法的一种,在压疮皮肤表面外涂婴儿护臀霜可以造成一种湿润环境,保鲜膜包敷可以形成一个密闭环境,控制水蒸气的蒸发,有效隔绝液体和细菌侵入,快速创造出有利于伤口愈合的湿润环境。同时,压疮伤口的湿润环境,可减少保鲜膜和创面的粘连,在更换保鲜膜时不会损伤肉芽组织和新生上皮组织,创面的疼痛会减轻。

2.7.7凡士林可减少皮肤的摩擦,起保护膜的作用,对皮肤形成封闭性油墨,减少局部皮肤的摩擦力及擦伤的机会;避免汗、尿、便、血等与皮肤直接接触。

2.8压疮的物理治疗和药物应用 2.8.1压疮伤口湿敷

1962年温特博士证明了使用保湿敷料的伤口较暴露于空气中近乎自然愈合的伤口愈合速度明显加快;减少炎症反应及痂皮形成;降低感染的危险;减轻疼痛。

2.8.2鸡蛋内膜覆盖清创后用鸡蛋内膜覆盖,将其平整紧贴于创面上,蛋膜覆盖范围要超出创面1厘米。

2.8.3碘伏是新一代广谱、高效、无毒的外用消毒杀菌剂,使组织脱水、促进创面干燥、扩张血管、促进血液循环、软化和消散硬结作用,对粘膜无刺激,无腐蚀性,涂于局部表面可形成一层保护膜,保护创面及周围皮肤,防止细菌直接进入创面,促进创面的愈合。

2.8.4伤口有感染时,周围出现红、肿、热、痛,渗出液多,有异味,外周血白细胞升高,可做伤口细菌培养和药敏实验,按医嘱使用抗生素或使用含银离子或纳米银抗菌敷料。

2.8.5胰岛素联合654-2治疗压疮胰岛素可增加葡萄糖的利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增加微血管的灌注;654-2能解除血管痉挛、有镇痛作用;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形成,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愈合。故将胰岛素、654-2混合液湿敷于创面后,可以改善局部循环,促进伤口组织对葡萄糖的摄取和利用,促进蛋白质的合成,减轻疼痛,加快组织生长,缩短压疮愈合的时间。 2.8.6胰岛素联合苯妥英钠治疗压疮研究发现胰岛素有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样作用,能促进成纤维细胞的生长和胶原合成。苯妥英钠能显著增加创口局部胶原沉积和血管形成,增加创口巨噬细胞的数量和功能,有效促进肉芽组织增生,加快创口愈合。

2.8病情观察

严密观察病情变化并准确记录,每次换药时对伤口进行评估以制订和修改计划,提高护理质量。

2.9加强责任心护士应加强责任心,提高对压疮危害性的认识,减少由于护理工作失误而造成压疮发生。有研究显示护理工作的重点在于及时识别高危因素,准确预测危险性,以便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2.9.1建立翻身卡压疮预防的重点在加强护理管理上,重视基础护理,床头挂翻身卡,翻身后记录时间、体位及皮肤情况。

2.9.2护士长巡视病房时,观察患者皮肤情况,检查翻身卡填写的准确性和措施的合理性,保证卧床患者翻身卡的使用得到落实。

2.9.3使用翻身卡,使患者及家属了解皮肤护理的方法和重要性,对护理工作起到监督作用,使患者的护理得到全程、有效的管理。公务员之家:http:// 2.10心理护理对病人同情、理解和关心,使其树立战胜疾病的信心;告知病人减少受压和摩擦,配合治疗及护理。加强护士的心理品质修养,注意心理护理中的“负反馈”现象。

三、小结

危重病人的圧疮是由活动减少和功能损害引起的一个潜在的具有很大危害性的并发症,它的形成过程迅速,治疗过程却很漫长。因此有效的护理干预,严格执行床头交接班制度,彻底杜绝压疮的发生,减轻病人的痛苦。此外,还要对患者进行心理护理,健康宣教等,帮助患者树立信心,配合治疗,早日康复,使护理质量得到保证。

参考文献

[1]林小玲,压疮的预防和治疗[J]全科护理,2008,6(1B):101. [2]刘红,付小悦。压疮危险因素评估及预防研究进展[J]中国护理管理,2007,7(2):50-51. [3]黄春菊,韩莲英,谢帆英.循证护理在危重病人中的应用[J],家庭护士,2007,5(12C):68-69,

[4]陆微,温滨,谢晖,等.临床压疮护理预防及基础循证研究[].国际护理学杂志,2006,25(4):247-249. [5]周萧.浅谈压疮护理[J]当代医学2008,8(147):134. [6]董文军.压疮护理的新进展[J]甘肃中医,2007,20(4):124. [7]彭翠兰,刘梅.临床压疮患者原因及对策[J]当代医学,2009,15(3)121. [8]李莉.重型颅脑损伤伴神经性高热患者预防压疮的探讨[J]中国实用医学,2009,4(2)81-82. [9]廖林英,韦素惠.压疮危险因素预测管理的研究进展[J]护理实践与研究,2009,6(5):96. [10]GebhardtKS.Pressureulcerresearch:Wheredowegofromhere.[J].BrJNurs,2004.13(19):14-18. [11]王冷.压疮的管理

(二)[J],中国护理管理,2006,6(1):63. [12]张小冬,陈爱萍.褥疮的预防与进展[J],中国全科医学,2006,9(11):920-922. [13]游兆媛,樊杨.湿性愈合疗法治疗溃疡期压疮的临床应用[J]护理研究,2006,20(3)下旬版:819. [14]罗广珍,秦春华等.凡士林预防压疮体会[J]中华临床医学研究杂志,2006,12(8):1069.

第9篇:压疮的预防及护理

压疮易发难治,但压疮是可以预防的。预防压疮要做到以下几点:①教育病人认识压疮发病机制,认识防压的重要性。②建立感觉代偿功能。③进行系统的防压训练,养成防压习惯。④运用防压、减压辅助器具:⑤经常检查,早期发现。

预防经验,归纳为以下四句话:认识病因,自觉防治;减少压迫,身不离垫;定时翻身,变换体位;天天检查,早期发现。这四句话易懂易记,可作为预防压疮的要点。

(一)护理目标

1、预防褥疮的发生或恶化。

2、促使褥疮伤口愈合。

(二)护理措施

1、预防褥疮

(1)促使病人活动或移动。不能移动的病人,协助其翻身,每2小时一次;稍能活动的病人鼓励在床上活动,或在家属帮助下进行肢体锻炼。

(2)指导病人正确的翻身方法,勿拖动,以免摩擦使皮肤破损。

(3)久卧或久坐时,应在骨突处置小垫,以防局部受压,可用纱布垫架空脚跟。

(4)每天用红花乙醇按摩骨突处,预防褥疮的发生。

(5)保护皮肤清洁,每天用温水拭净皮肤,对被排泄物和汗液弄脏的衣服应及时更换。皮肤干燥者可用滋润霜涂擦。

(6)必要时可用水垫或气垫床。

(7)给予充足的营养。给予高蛋白。高热量饮食,不能进食者可用鼻饲法或静脉外营养。

2、促使褥疮愈合

(1)I期褥疮:用红花乙醇按摩局部皮肤,每天2次。应用气垫架空淤血部位,避免局部再受压,指导病人在床上进行肢体锻炼。

(2)Ⅱ期褥疮;用红汞涂擦破溃处,以收敛皮肤,促进局部皮肤愈合。或用鸡蛋膜覆盖破溃处。有水泡者用无菌针筒抽吸水泡内液体,消毒针眼处并用无菌纱布覆盖。

(3)Ⅲ、Ⅳ期褥疮:应伤口换药。选择合适的敷料盖住伤口,在伤口处直接加压。以免病人出血不止(肝癌病人凝血功能差)。每日用油性抗生素伤口换药,并观察伤口愈合情况,如一星期内无好转可作伤口细菌培养,以寻找敏感抗生素。

褥疮(又称压疮,压力性溃疡)是由于局部组织长期受压,发生持续缺血、缺氧、营养不良而致组织溃烂坏死。皮肤褥疮在康复治疗、护理中是一个普通性的问题。 临床分期 按成过程分为三期

其形成过程分为红斑期、水泡期和溃疡期三期。褥疮的预防极为重要,主要以精心护理为基础。不同分期的症状说明:

褥疮I度(红斑期):全身的受压部位表现为局部瘀血,皮肤呈现红斑。若在此期除去压力此改变在48小时内消失。

褥疮II度(水疱期):受压部位出现大小不等的水泡,皮肤发红充血,用手指压时不消退。

褥疮III度(浅溃疡):溃疡不超过皮肤全层,因溃疡基底部缺乏血液供应,呈苍白色,肉芽水肿,流水不止。

褥疮IV度(深溃疡):涉及了深筋膜和肌肉,受累组织因缺血而坏死呈黑色,因细胞的感染,病变常侵犯骨质,形成骨膜炎或骨髓炎。 1.药物治疗

(2)碘酊具有使组织脱水促进创面干燥、软化硬结构的作用。将碘酊涂于创面,每日2次。 2.分期治疗

一期的临床表现以局部皮肤暗红色、肿胀、灼热、疼痛为主症,皮肤的完整性尚未破坏,及时治疗,有望完全恢复正常而不溃烂,这就是褥疮一期的表现。治疗应首先应增加患者的翻身次数,以改善局部血液循环,纠正缺血缺氧,还要尽可能去除导致褥疮的病变因素。其次用过氧化氢液擦拭创面,再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用75%酒精消毒褥疮周围皮肤,再用无菌纱布覆盖。

二期的临床表现是以局部皮肤紫红色、水肿为主症。瘀血久滞可成瘕,所以也每见皮下硬结;水肿甚时可使皮肤变薄,故又常见出现水疱,水疱不小心极易破溃,从而又可引发感染。此期治疗应注意保持皮肤洁净,严防引起感染。未溃破的水疱要尽量减少摩擦,以防破裂;大水疱可用注射器抽取疱内液体,以保护皮肤不受损伤。此期又称炎性浸润期,说明最易引起感染,如有感染,可静脉滴注有效抗生素。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创面,有水泡未破者,则用无菌注射针头将水泡刺破,再将消毒纱布浸入新液中,取两层纱布敷于创面,每3—4小时用注射器抽取药液滴于敷料之上,以保持覆盖伤口的纱布湿润。提示:尽量保护好表皮,所用纱布应采用无菌医用纱布;使用新液之前先用生理盐水将创面洗干净;采用软枕或垫圈将患处腾空,避免纱布覆盖处拖拉、受压。再次换敷料时可用生理盐水将纱布再次湿润后揭下,防止敷料与创面发生粘连。

治疗炎性浸润期压疮患者,临床多用0.5%碘伏消毒,使创面干燥,但此法容易使伤口脱水,不利于上皮细胞生长,易使生物活性物质丢失,减慢愈合速度。不覆盖纱布则容易造成皮肤与床铺等形成擦伤,覆盖纱布又容易导致敷料与创面粘连,再换药时易导致机械损伤,增加患者疼痛感,甚至会扩大创面。目前认为,在无菌条件下持续湿润,有利于创面上皮细胞生成,加速坏死组织脱落,显著促进肉芽组织生长和创面的愈合。所以持续湿敷的方法适合用于治疗炎性浸润期压疮。

三期又称浅度溃疡期,是褥疮比较严重的阶段,治护均较困难。由于褥疮早期失于发现,加之以后又治不如法,致使病变局部表皮水疱逐渐扩大,以致破溃暴露出真皮,真皮极易感染,感染后原有的黄色渗出液表面可有脓液覆盖,并逐渐形成溃疡,开始出现疼痛。治疗首先应用防褥疮气垫床并2h翻身1次,避免受压,保持皮肤干燥、清洁,床单清洁、平整无皱褶。再有效地抗感染,以防病情继续发展。使用足量有效的抗生素的同时,局部每天换药2次,换药时遵循无菌技术操作规程。上午先用双氧水、0.2‰呋喃西林溶液清洗褥疮创面,若有坏死组织先剪去后再清洗,局部均匀涂碘伏,用频谱治疗仪局部照射20min,最后覆盖无菌纱块。下午常规清刨及频谱照射后,用浸有新液的纱块贴在创面上,再覆盖无菌纱块。当创面逐渐缩小,不宜再用纱块时,直接将新液滴于创面。碘伏溶液由碘和载体结合而成,对细菌、芽孢、病毒、真菌、霉菌孢子及原虫均有较强的杀灭作用,对皮肤黏膜无刺激性。新液则具有通利血脉,养阴生肌的作用,能促进血管新生,促进肉芽组织生长,改善创面微循环,加速病损组织修复及增强机体免疫功能.临床土主要用于各类溃疡创面的愈合。用频谱仪照射有利于血液循环,消炎镇痛。此法污疗褥疮治愈率高,疗程短,促进肉茅组织生长,使用方便,无副作用,促进愈合,是治疗褥疮的较好方法。

四期处理原则是清洁创面,去除坏死组织和促进肉芽组织的生长,先用生理盐水清洗创口,再用络合碘对创口消毒。适当清创清除坏死组织,可用外科法、机械法及化学酶法、自溶法等。外科扩创是最有效的方法,锐物清创最迅速,可用手术刀或剪子除去腐肉及痂直至暴露健康组织后使用新液。主要是快速促进创口的修复。当使用了康复新湿敷后,渗液逐渐减少,周围红肿消退后结痂形成。随着治疗次数的增加,局部症状改善明显。 3.物理疗法

①氧疗利用纯氧抑制创面厌氧菌的生长,提高创面组织中氧的供应量,改善局部组织代谢。氧气流吹干创面后,形成薄痂,利于愈合。方法:用塑料袋罩住创面,固定牢靠,通过一小孔向袋内吹氧,氧流量为5-6L/分钟, 每次15分钟,每日2次。治疗完毕,创面盖以无菌纱布或暴露均可。对分泌物较多的创面,可在湿化瓶内放75%酒精,使氧气通过湿化瓶时带出一部分酒精,起到抑制细菌生长,减少分泌物,加速创面愈合的作用。

②气垫床疗法:使用气垫床的普及率低也不能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且气垫床移动使用不便,价格昂贵,透气性差,易导致病人皮肤因汗液潮湿粘连,病人背部有不舒适感,长期耗电、有噪音,令病人烦躁,影响休息。绝大部分气垫床对褥疮无任何治疗功效。

③人工护理 :每1~2小时定时对病人进行翻身,按摩受压皮肤,劳动量大,需要护理人员有高度责任心;定期为病人清洁皮肤,实际护理中,由于病人行动不便,很难保证皮肤清洁。

④紫外线光疗法: 理疗目的:小剂量紫外线通过直接杀菌作用,刺激损伤部分细胞释放出刺激生长因子及加强正常细胞的代谢功能,从而达到促进创面愈合的目的.大剂量紫外线照射可通过强红斑量反应控制感染,促进坏死组织蛋白质分解脱落,从而达到创面清洁,有利愈合的目的. 4.外科手术

对大面积、深达骨质的褥疮,上述保守治疗不理想时,可采用外科治疗加速愈合,如手术修刮引流,清除坏死组织,植皮修补缺损等。

护理

(1)主要原则是定期翻身、减压,强调体位及翻身,经常更换体位,每2~3h翻身一次,局部可使用气垫、气圈等。对长期卧床的患者,最好使用翻身床、褥疮防治气垫床。翻身床可帮助护理人员对患者进行左右翻身,三折板翻身床翻身时减少了对病人皮肤的摩擦,可以有效减轻病人受压迫皮肤的损伤,对恢复褥疮病有显著效果。变换体位。褥疮防治气垫床系由双气囊构成,通过交替充气和排气,帮助患者缓慢翻身,从而避免局部长时间受压,起到有效改善受压部位血液循环,防止褥疮发生或发展的目的。临床上,我院对长期卧床的患者(尚未发生褥疮),使用翻身床和褥疮防治气垫床,尚无一例发生褥疮。(2)保持床铺平整、清洁、干燥、无碎屑也是防治褥疮的重要环节,同时也要保持患者的皮肤清洁和干燥。一般情况下,定时采用50%酒精按摩骨骼凸出部位的皮肤,如骶尾部、髋部、枕部、肩胛部、肘部、足跟等,以促进局部血液循环,避免或减少褥疮的发生。(3)补充营养、保持高蛋白饮食,防止机体分解大于合成,以促进伤口愈合,收到比较理想的康复疗效。(4)除局部换药外,配合红外线照射。照射距离离患处约30cm,每日1~2次,每次30min,也能取得显著效果。照射时应随时观察局部情况,以防烫伤 疾病预防

1、勤翻身

实施有效到位的翻身来间歇性地解除局部压迫,是预防褥疮最为有效、关键的措施。一般卧床病人每1—2小时翻身一次,发现皮肤变红,则应每小时翻身一次,左、右侧卧、平卧、俯卧位交替进行,并用软枕、气枕、水枕、气垫圈、海绵圈等垫在骨突出部位,可起到局部悬空、减轻压力作用。坐轮椅的病人可在足底放一个海绵垫,臀下软枕(垫)或创生源防褥疮垫,每15—20分钟变换重心1次,应阻止病人长时间坐轮椅(2小时以上),在可能的情况下,让病人站立,行走10分钟。

2、正确实施按摩

平卧时,将手放入臀下,掌心向下向上均可。充分感受皮肤温度和受压力情况,并上按摩皮肤5分钟,每20分钟重复一次。左、右侧卧时,侧身要侧到位,半平半侧(斜侧)应用软枕支撑腰背部,对皮肤颜色、温度、质地正常的受压部位可用50%红花酒精倒入掌心,两侧由轻→重→轻按摩5—10分钟;发现皮肤变红,则不宜进行皮肤按摩,可悬空压红部位,一般解除压力30—40分钟后皮肤颜色可恢复正常。皮肤持续发红、发绀、更不宜按摩、以免加重损伤。

3、床褥、床单的要求

卧床病人的床褥要透气,软硬适中、吸水性好,可用气垫床(卵窝形为佳)、高密度海绵床垫,床单应为纯棉,另外在床单上可铺一条纯棉浴巾,便于更换。

床单保持平整、干燥、清洁、无皱折、无渣屑、无杂物;气垫床充气软硬要适度,过度充气反而可使皮肤受压增加。为病人更换床单时应防止拖、拉、拽,以防损坏皮肤。

4、保持皮肤清洁干燥完整

预防褥疮的方法多种多样,我们通常使用的方法是温水擦浴每天1—2次,擦洗时不可用刺激性强的清洁剂,不可用力擦拭,以防损伤皮肤。对易出汗的腋窝、腹肌沟部位,可用小毛巾随时擦拭。为防止皮肤损伤可在局部扑“强生”婴儿护臀粉或痱子粉。大便失禁者,及时洗净肛周皮肤,涂上强生婴儿护臀粉或护臀霜,即可有效防治肛周和会阴縻烂、湿疹;小便失禁者可使用bt型高颈透气接尿器;应用热水袋热敷,水温应在50℃,并用毛巾包好,热敷时间30分钟,应经常观察热敷部位皮肤情况,不能长时间在一个部位热敷,以防烫伤。用冰袋降温时,冰袋应放在颈部两侧、腋窝、腹股沟处。冰敷时间以10—30分钟为宜,放置时间不可过长,以防冻伤。

5、加强营养

①给予高蛋白、豆类。②多食用植物油,有润肠功效,利于缓解便秘。③选用富含植物纤维的食物如粗粮、蔬菜、水果、豆类等。④食用富含维生素b1的食物瘦肉、动物内脏、新鲜蔬菜等。 ⑤多食果汁、新鲜水果、果酱、蜂蜜等刺激肠蠕动。⑥多喝水、饮料,以免大便干燥。 ⑦必要时少食多餐,以利消化吸收。⑧凡伴有消化不良、肠炎、腹泻、便秘的病人,宜多食用酸奶。

6、早发现,早治疗

褥疮早期皮肤发红,采取翻身、减压等措施后可好转。当皮肤出现浅表溃烂、溃疡、渗出液多时就应及时到医院接受治疗。

上一篇:时事政治预测题下一篇:中国创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