物理教学中开展合作学习要注重实效

2022-09-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高中物理课程标准在课程基本理念中指出:“高中物理应促进学生自主学习, 让学生积极参与、乐于探究、勇于实验、勤于思考。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方式, 帮助学生学习物理知识与技能, 培养其学科探究能力, 使其逐步形成科学态度与科学精神。”

建构主义学习理论的基本观点认为, 知识不是通过教师的传授得到的, 而是学习者在一定的社会背景下, 在一定的情景中, 借助其他人 (如教师、其他学习伙伴) 的帮助, 利用必要的学习资源, 通过意义建构的方式获得的。小组合作学习把个人自学、小组交流、全班讨论、教师指点等有机地结合起来。特别是在分组学习、讨论中, 发挥了学生的主体作用, 组内成员相互帮助、监督、竞争、合作, 小组之间合作、竞争, 极大的激发了全体学生的学习热情, 挖掘了个体学习潜能, 使学生共同提高。小组学习过程, 是培养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创新精神的过程。但在教学过程中, 有的老师对合作学习简单地理解为, 把学生分成几个小组, 上课时讨论讨论, 形成一个较为热闹的场面, 然后找几个学生简单地说说结论, 这样的合作学习是一种对新课改的应付, 是没有理解新课改的精神的表现, 合作学习不能流于形式, 而一定要注意实效。

第一、进行合理的分组是合作学习注重实效的前提

合作学习小组的成员不是老师或学生随心所欲乱分的。分组的方式可以是就近组合, 按班级正常的座次, 将座位邻近的学生组成两人一组或多人一组的学习小组。这种合作小组的组合形式, 无需调整座次, 分出层次, 因此, 操作起来比较简单。分组要“互补互助、协调和谐”, 根据组间同质, 组内异质的原则, 小组内各成员间形成性别、性格、学习成绩和学习能力方面要有一定的差异, 这就为小组成员互相帮助提供了可能, 为各小组间的公平竞争打下了基础。每个小组的人数一般在6人, 两个成绩优秀生, 两个中等生, 还有两个学困生。在这样的小组里有一个会组织的同学, 这个同学的成绩不一定最好, 一般可以是中等生, 但有驾驭整个小组的能力, 还应有一个会思考的成绩优秀的学生, 即小组长, 这个学生应是该组的核心。再有一个会表达的, 会记录的学生。在小组中要有专门负责检查预习情况的学生, 负责检查小组成员预习情况和学案完成情况。这样的安排可以让小组成为一个独立运作的小团队, 好的学生有发展, 弱的学生有收获, 最终达到共同进步。

第二, 选取合适的学习内容是合作学习注重实效的基础

小组合作学习是新课程倡导的学习方式之一, 但不是所有的内容都适合, 不一定每节课都要搞小组合作学习, 也并非所有的教学任务都要通过小组活动才能完成。要防止合作学习的泛化论。众所周知, 课堂教学中各学科教学目标设计和内容均不相同, 即便是同一学科, 不同章节的教学目标设计和内容形式的组织也是不同的。在教学过程中, 教师应当根据教学的实际需要, 选择有利于产生争论的、有价值的, 而且是个人难以完成的内容, 让学生在独立思考的基础上交换意见。比如概念课的教学, 物理概念是物理学家在探索物理世界的过程中, 通过大量的观察、实验, 运用逻辑思维的方法, 把物理现象的本质特征集中起来加以概括, 并且用特定的物理名词固定下来, 建立起物理概念。我们只能对他接受并对它们严格使用, 这样的课就不太适合合作学习, 而且如果只让学生合作讨论, 没有老师的强调与点拨, 学生有可能对概念错误理解, 从而形成错误的概念, 再加上概念的内涵和外延, 学生不可能在短时间讨论就能得出, 这就需要老师不断引导。又如“牛顿第二定律、“机械能守恒”、“楞次定律──感应电流的方向”时,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方式让每个学习小组自主探究学习。选择这些内容进行合作学习都是很恰当的。选取合适的内容可以使每一个学生都投入到学习活动中去, 解决具体问题, 实现有效的发展。小组合作学习是否成功, 除去组织的因素, 还在于提出的问题能否提供合作的契机, 是不是值得讨论的问题。如果提出的问题过于简单, 一个小组的同学一看便知, 讨论将变成一种形式。

第三、培训小组的成员是合作学习注重实效的途径

在刚刚起步小组合作学习时, 小组成员不一定习惯这种教学方式, 在教学过程中往往出现“少数学生争台面, 多数学生做陪客”的现象, 因此老师对小组成员进行培训尤为重要。培训小组成员, 首先应培养一名得力的组长。组长是老师的小助手和代言人, 是一组之魂。那小组长该如何培养呢?美国学者认为小组长应具备三种能力:提问能力、激励能力和分辨能力。我们认为学习小组组长应具备以下条件:第一、有很强的口头表达能力;第二、学习成绩应该良好以上;第三、要有很强的责任心与集体荣誉感;第四、要有强烈的创新意识和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第五、要有服务同学的意识。教师要定期集中培训小组长, 培训时除了了解反馈信息、作业专门指导外, 还要倾听他们的意见和想法, 让他们畅所欲言, 相互交流, 相互启发。以利于使他们领导的小组既有一定的共性, 又有鲜明的个性。要适时地肯定、表扬、激励小组长。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认为, 人的需要是有层次的, 可分为生理需要、安全需要、归属与爱的需要、尊重需要和自我实现需要, 在低层次需要满足之后, 会向高层次需要努力。在当前学生绝大多数满足生存和安全需要的情况下, 小组长领导一个小组也就属于其满足更高层次如归属、尊重、自我实现的需要, 使他们体会到这种自我满足、自我实现的心理满足、荣耀感, 是激发他们对小组更加尽心尽力工作的源泉。

培养好小组长后, 还要培养好小组成员, 第一, 让小组成员明白合作学习可以培养互助意识, 要让优秀学生明白, 教会学习困难的同学学习, 让学习困难的同学把知识也学得懂的过程, 也是自己深化知识、提高能力的过程, 帮助学习困难的同学不但不会影响自己, 反而能提高自己的水平。第二、老师或小组长给学习困难的同学更多的学习、答题、汇报、展示的机会, 对他们的每一点微小的进步, 都要给与及时的肯定和赞扬, 即使答错了也要肯定他们的精神, 一点一点地培养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自信心, 让他们勇于参加到小组的学习和探讨中来。第三、转变传统的学生评价方式, 在学习的每个环节、学生日常管理的每个环节, 都以小组为单位进行评价。个人的成绩不再凸现, 而是以小组为单位评价优劣和好坏, 包括课堂上的表现、班级纪律、学习成绩等等方面, 让学生明白, 个人的表现再好、成绩再优秀不是我们追求的最终目标, 只有小组的成绩才是自己的成绩, 只有你的团队整体优秀了, 你才是优秀的。以此强化学生的团队意识。督促学生在小组内开展互助, 提高整个小组的水平。可能还有更好的办法, 需要老师在实践中积极地探索, 总之, 只有把学习小组建设好了, 合作与交流才会真正发挥作用, 学生自主学习、共同提高的目的才能达到。

第四、留给学生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是合作学习的关键

小组合作学习的实效与时间也有很大的关系。合作学习是建立在学生个体合作需要基础上的, 在学生个体解决某个物理问题遇到障碍, 苦思而不得其解时进行合作学习才有价值, 才有成效。但在实际教学中, 有些课为了追求合作气氛, 或是一味追求求异思维, 教师呈现问题情境后, 不留给学生片刻思考时间, 就立刻宣布“下面开始小组合作学习”, 学生还没来得及思考问题情境, 更谈不上自己的独立方案, 这样达不到合作学习的目的。因此, 在小组合作学习前, 教师一定要让学生有独立思考的时间。在合作学习过程中, 老师给学生合作的时间太短, 有的课堂, 合作学习多次, 但每次一般都是2—3分钟, 大多数学生才进入角色, 学生的讨论也刚刚展开, 教师却一再催促学生。使原本较活跃的气氛, 一下冷落下来, 结果草草收场。大多数学生毫无收获, 课堂仍然回到教师借助优生的嘴巴, 来完成教师预定的教学目标状态。这样的合作学习毫无意义, 所以当学生围绕着任务要求正在热烈讨论的时候, 老师千万不要为了完成自己设计的教学计划中断学生的学习活动。要知道, 没有足够的时间让学生思考、讨论, 不但会给学生留下遗憾, 更重要是将会浇灭学生创造性学习的热情, 让学生滋生敷衍了事的不良习惯。波利亚说过:“学习任何知识的最佳途径是由学生自己去发现, 因为这种发现, 理解最深, 也最容易掌握其中的规律、性质和联系。”。由此可见:学生合作学习前应有足够的独立思考时间, 合作学习过程中要有充分的讨论, 要让学生有所悟, 而且要悟出真理, 悟出本质, 否则, 小组合作学习必将流于形式, 毫无效果。

当前, 自主学习、合作学习、探究性学习已是学生学习的主旋律, 在学生合作学习的过程中, 老师一定要有清醒的头脑, 要深刻理解新课改理念, 对学生进行合理的指导, 让学生的合作学习更有实效。

上一篇:陕西省产业融合路径分析下一篇:大学心理健康教育课的“翻转课堂”模式探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