讲好包容故事弘扬中国精神

2022-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无精神不立,国无精神不强。追随中华文明,在不同历史时期,中国精神都有不同的展示和表现,其包含中华民族固有的勤劳勇敢、坚韧不拔的意志品质,舍身取义的家国情怀,诚信包容、和谐中道的内在德行,以及长征精神、井冈山精神、服务精神、雷锋精神、载人航天精神等。中国精神在当下就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为核心的时代精神,这种精神是凝心聚力的兴国之魂、强国之魂。其作为一个国家所体现出来的精神,既是当代中国客观存在的思想凝结和精神升华,也是传统中国的历史发展和文化积淀的精神表达和价值彰显,其寄托于中华民族的文化体系当中,通过一定的文化形态得以呈现,认知和认同中国精神,就是认同并融入中国的文化体系,在具体的文化情境中深化对中国精神的理解和感悟。中国精神作为符合当今时代和社会需要的思想主旋律,被全社会共同接受并不断推进和传播,而如何使其更加高效、有序、易于在人民群众中传播,成为值得研究的课题。

淮安精神表述语为“包容天下,崛起江淮”。包容二字所包含的精神主要内涵涉及道德和哲学两个范畴,其内涵可以归纳为:一是爱国奉献精神。因为包容精神所指的包容应与天下连解,而“包容天下”可以理解为胸怀天下。胸怀天下便包含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意识和精忠报国、振兴中华的情怀。二是宽容谦让精神。宽容谦让是孔子讲的“仁”的内涵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传统道德。宽容为德之里,谦让为德之表。三是开放合作精神。既然人与人,国家与国家,组织与组织之间是互相依赖的关系,那就必须要有开放性思维和积极主动合作的行动。四是学习创新精神。学习是吸纳,是人与人、人与事物相互联系的表现。学习的过程就是创新的过程,创新是学习的必然结果。学习是手段,创新是一个目的。五是和谐一体精神。和谐是人与人之间稳定健康的人际关系,一体是人与人,人与自然体现互相联系、相互依赖共生过程和现状。六是内省与批评精神。也就是说包容是有底线的,超过底线的包容实际是违背包容原则。因为包容主旨是和谐共生,而超出底线的包容就对另外一方的不包容,由此可见,包容内涵十分丰富。于道德层面,在处理家庭中的伦理关系,处理社会上人与人之间的道德关系,处理社会组织成员之间的道德关系,及人与国家、人与自然的道德关系都离不开包容理念。于哲学层面,在处理人与人关系、人与社会关系、人与自然关系的过程中也离不开包容理念的指导。包容中所含的爱国奉献、学习创新精神等内涵与中国精神相契合,所以与其生硬地宣传中国精神,倒不如与淮安包容故事结合起来宣传,让中国精神得以滋养。

经研究,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暑期“三下乡”实践团队具体将从淮安地方传统文化中挖掘到的包容故事分为七类:

一、神话包容故事

主要反映秦汉以前的文化,既可以反映包容理念,也可以让人了解淮安的文化源流,同时,让人了解神话的演变情况。秦汉以前青莲岗文化之后,淮安地区的文化主要是东夷文化,包括淮夷文化。历史上的淮安神话故事是不断演变、不断发展的。大禹锁无支祁于龟山之足的故事,到唐代产生楚州刺史李汤命人用牛拉水下铁索,拉出一个像猿一样的怪物的故事。后来又出现小白龙探母的故事。这些故事有着丰富的包容内涵。大禹锁无支祁是心装百姓,对坏人的不容。李汤去触碰被锁水下的邪恶是一种不包容。天帝允许小白龙探母是对水神和小白龙的宽容,体现在执法中还不忘人性化。

二、历史名人包容故事

淮安人文荟萃,人物故事是说明包容理念的重点。其顺序也应按历史人物所出生的年代先后排下来,体现包容文化演变的脉络。历史名人徐偃王、韩信、漂母、枚乘、枚皋、陈登、陈琳、鲍照、王义方、梁红玉、吴承恩、关天培等人的身上都有一些含有包容内涵的故事。如,徐偃王行仁义,就是包容天下。但徐偃王最终因不发展军事,没有军事斗争的长期准备而被灭国,又是对别国的包容超过底线。韩信受胯下之辱,为千古包容典范,就是容小人,是能忍屈辱的典范;漂母施食之包容之德,彪炳千秋,显示出包容理念的利他本质。

三、运河文化包容故事

运河文化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淮安最具特色的文化,按照现在淮安地方史学专家划分,淮安运河历史文化包括淮河文化和洪泽湖文化。因为,邗沟开凿以来,淮安文化就与运河文化分不开,而邗沟北上运输正是利用经过淮安的淮河运道沿泗水北上的。在隋大运河开凿后亦是如此。尽管后来开了人工运河,但直到清末淮安市区的淮河才不作为南北运输通道。而洪泽湖的形成根本原因在于为保证运河畅通,而加高加长高家堰拦蓄雍高淮水“蓄清刷黄”而形成的。故而,运河包容故事可以部分包括淮河和洪泽湖包容故事。清口枢纽是一个复杂综合的工程。在工程规划中必须做到各学科必须相互融合、相互依赖。这体现工程学是一个包容性学科,清口枢纽是一个具有丰富的包容理念的世界文化工程遗产。

四、淮扬美食包容故事

淮扬美食虽然是指主要于明清时期在运河沿线镇江、扬州、淮安等城市形成的饮食文化,但淮安是重要发源地。因为其形成主要在明清时期,而淮安明清时期为淮扬区域城市之最重要城市。南北菜系在淮安切磋交流,形成了一批名扬史册的名菜。例如全长鱼席、全羊席、全牛席、钦工肉圆、平桥豆腐等名菜大多产生于明清时期。所以,淮扬菜形成过程就是我们向南北方学习菜肴文化的过程,也是南北厨师到淮安献艺或者南北人到淮安定居把美食文化带到淮安的过程,是淮安美食文化与南北美食文化融合,最后形成南北兼长的饮食文化。另外,饮食文化是普及性的文化,是底层文化,与人们的生产生活密切相关。同时,它与政治文化也有紧密联系,与一些重要的政治事件相联系。所以,与饮食相关的文化丰富多彩。

五、戏剧文化包容故事

首先,无论是淮剧、淮海戏,还是京剧等剧种的形成历史中都会发生无数与包容理念相关的故事。其次,比戏剧发展故事多得多的故事是舞台演出剧目本身。这些故事本身就是适应某一个时代需要的文化故事,演出前都有剧本。这些剧本里有很多内容与包容理念相关,可以说这是淮安包容故事的宝库,各种内容的包容故事在戏剧历史故事、戏剧剧目里都能找到。如,京剧《红娘》内容就是一个典型的包容故事。红娘尽成人之美之力是包容;老妇人出尔反尔,只因嫌贫爱富,对女儿嫁于长生之事百般阻扰就都是不包容。又如,淮剧《新旅战歌》,上演的是新安小学师生北上抗日的故事,显然与包容精神中爱国奉献精神是相一致的。

六、古代战争和边关包容故事

历史上淮安曾是洪水走廊和战争走廊。许多战事曾在淮安发生,演绎出许多故事。西汉时枚乘上书阻吴王叛乱故事;南北朝时谢玄利用“北府兵”大败前秦的故事;南宋初李全之乱的故事等等。淮安除了有战争方面包容故事外,还有很多边关方面的包容故事。

七、红色文化包容故事

淮安红色文化在全国具有比较重要的地位,虽然不能跟革命圣地延安、井冈山等相提并论,但也属于重要红色文化区域。红色文化包容故事主要与三方面包容精神相关:一是爱国奉献精神。红色文化故事中大多数与爱国奉献内涵相关,如刘老庄八十二烈士的故事,大胡庄战斗故事等,都反映了爱国牺牲精神。二是开放合作精神。陈毅捉放韩德勤的故事,体现的精神就是一种开放合作理念。三是宽谅善待精神。车桥战役结束后,新四军对阵亡的日军军官进行妥善安葬就是具有包容之德的一种人道主义行为。四是自省批判精神。典型的是刘老庄战斗中,就是因为有一段交通沟未挖通,致使刘老庄连干部战士全部牺牲。这段交通沟是乡村地方干部分配给姓纪的一家农户挖的。这家农户因对共产党有怨恨,所以才没挖。最终这个姓纪的因间接犯被地方政府镇压了。这故事表明要有内省和批判精神,不包容也是有底线的,不能超越。即对别人该包容的一定要包容不可意气用事,对自己的不良思维和行为必须自省,也不可包容。

其他还有园林文化、民俗文化、法制文化等方面的包容文化故事。总之,包容文化故事既有历史故事,也有现实故事,涉及社会的方方面面。

中国精神既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长期熔铸的结果,也是传统文化结合时代特征的新型呈现,其离不开博大精深的中华传统文化,离开传统文化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势必会成为无源之水无本之木。所以挖掘淮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讲好淮安包容故事,有益于弘扬中国精神。中国精神和淮安包容故事都具有一定的精神因素,促使两者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所以可以通过讲述淮安包容故事折射一定的精神价值,从而深入浅出的传播中国精神,更易于培养人民群众的中国精神。目前现存的淮安包容故事皆是一直以来被人民群众传颂的,适应现实社会需要的故事,其反映现实社会的精神需求,二者具有现实性和时代性。以至于淮安包容故事中体现的思想精神能在中国精神中得到呼应,中国精神的基本理念也能在淮安包容故事中得到彰显,所以淮安包容故事和中国精神之间存在内在的逻辑关系,两者相呼应、相映衬。中国精神与淮安包容故事不仅都具有一定的精神因素,共融统一于社会的现实和精神需求,而且两者都植根于中华传统文化的沃土,并随着人民群众的实践和时代的发展,不断丰富。

故通过讲好淮安包容故事,进一步弘扬中国精神,是关于文化的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的问题,是将中国精神具象化,更易于实现人民群众的中国精神认同教育。淮安包容故事描绘的是人民群众日常生活的图景和情景,其通过呈现人民群众生活细节及其实践,将深层次理论形态的中国精神以具体形象、熟悉的方式展现出来,呈现在人民群众面前的就是一幅幅生灵活性的图像,使人民群众可感、可信。传统的思想传播与教育方式,通常为灌输式,带有明显的目的性和强制性,容易引起人民群众的逆反心理。淮安包容故事展现给人民群众的是一系列感性材料供人民群众进行认识上的升华,从而沿着认知理解而获得情感共鸣,在情感共鸣的基础上获得价值体验,进而内化为自己的精神价值,外化为自己的社会行为路径。

淮安信息职业技术学院汽车工程学院暑期三下乡活动,将“讲好包容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主题内容落实于实践活动。前期大学生实践团队联系淮安市党史办、淮安市政协文化文史委及淮安市历史文化研究会,深入理解研究中国精神及淮安包容文化,并制作完成《淮安包容故事》宣传手册。后期实践团队带着研究成果走进洪泽区东双沟镇及淮安区复兴镇,与当地镇干部联系,在镇会议室开展宣传报告会、学习讲座及留守儿童关爱活动,还深入农户家,走进养老院,传播淮安包容故事,通过人民群众喜闻乐见的故事形式来传播弘扬中国精神,摆事实讲道理,使中国精神具体可感。大学生在实践过程中,坚持用科学理论指导实践,做好思想意识传播工作,努力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此次活动加深了人民群众对淮安地方历史、现实和中国精神的认知;拓展了农村思想政治教育的有效途径;丰富了农民群众的日常生活;加强了对农民群众中国精神的认同感,激发人民群众坚定的民族信念和家国意识。团队成员提高了对中国精神的思想认识;锻炼了个人能力,包括社会认知能力、调查研究和解决问题能力,实现了自我的价值,增强了社会责任感和集体荣誉感,并利用自己学习到的知识,帮助村民提高思想意识和生产生活技能,提高村民生活水平。

摘要:本文以传播中国精神、讲好中国故事、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主要目标,以淮安地方优秀传统文化为载体,探索研究淮安地方包容故事,并将包容故事与中国精神相结合,分析两者之间的关系,提出关于利用淮安地方包容故事弘扬中国精神的理论意义与实践意义。

关键词:包容故事,中国精神

上一篇:浅谈加强市政工程管理的有效措施下一篇:EPC总承包模式在化工项目建设中的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