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四名人故事:周恩来的爱情故事

2024-06-0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五四名人故事:周恩来的爱情故事(精选7篇)

五四名人故事:周恩来的爱情故事 篇1

19初,抵制日货活动中,周恩来做总指挥,和郭隆真、张若名、于方舟带领数千名民众到直隶省公署请愿。4人当场被捕,张若名与周恩来一同坐牢。7月17日,全体代表获释出狱。当年在组织学运和牢狱斗争中,周恩来和张若名惺惺相惜,英雄相敬,结下了深深的情谊。邓颖超后来对侄女周秉德说:“那时觉悟社的人都说,如果周恩来放弃独身主义,和张若名就真是天造地设的一对。”

刚到法国时,张若名在巴黎的云母片厂一面做工,一面学习,后加入赵世炎、周恩来等组织的旅欧中国少年共产党。在少共组织内,张若名化名“一蜂”。因她的法语口语比较流畅,又是女子,身份隐蔽,在组织内担负一项特别任务,即和法共保持秘密联络。

张若名作为终生的伴侣到底合适吗?张若名热情的微笑、爽朗的言辞,以至清秀的脸和一双温柔的大眼睛,都给他以美好的印象。周恩来考虑着这个问题:若名是勇敢的,疾恶如仇!但复杂的党内斗争要求你必须服从党的纪律,有时荒谬的但个人委曲必须退让;若名是积极的,但她的家庭出身,使她的党性一直受其他同志怀疑;若名是可爱的,但她才高气盛。

而周恩来认定终生伴侣必须是志同道合,经得起艰难险阻考验的战友。在跟国内的那位“小超”一直保持着频繁的联系,愈来愈发现“小超”有更多的优点。周恩来主动与张若名谈心,最终做出了自己慎重的选择,表明两人之间只谈友谊,不涉爱情。

1923年,和周恩来分手后的张若名从巴黎来到里昂,就读于里昂中法大学,最后成为中国第一个留法女博士。接着,张若名加入了中国民主同盟,后又重新申请加入中国共产党。

旅欧期间,周恩来同留在国内的觉悟社社友一直保持着通信联系。1923年春的一天,邓颖超正在和刚从上海来到天津的觉悟社社员谌小岑、李峙山夫妇商量建立研究妇女问题的组织,忽然门外响起一声清脆的童音,原来是马千里6岁的女儿马翠官蹦蹦跳跳进来了,小手中扬起一封信:“邓阿姨,您的信,门房叔叔刚刚收到,说是外国寄来的,让我赶快送给您。”

邓颖超一看信封上那挺拔的笔迹,便知是周恩来从法国巴黎寄来的。李峙山、谌小岑也凑过来看信。邓颖超拆开信封,里面是一张印着油画的明信片。她不禁奇怪起来。以前,周恩来从法国、英国、德国给她寄过许多明信片,从来都是直接寄出,这次为什么加了个信封?

只见明信片上,芳草如茵,鲜花盛开,春光明媚。3个披散着金色秀发的美丽女郎正迎风奔跑。明信片背后,是熟悉的周恩来的笔迹:“奔向自由自在的春天!打破一向的束缚!勇敢地奔啊奔!”

聪明、机警、热情、活泼的邓颖超,看了明信片,不觉呆住了。一股甜蜜热烈的情感猛地攫住了她,震撼了她的心灵。李峙山和谌小岑把明信片拿过去,看着、看着,李峙山扑哧一声笑了起来:“喔呀小超,你还不明白,这是伍豪在向你表示呀!”一向能言善辩的邓颖超,此刻心慌意乱,一句话也说不出来。这时,李峙山像大姐姐似地拍拍邓颖超的肩膀,笑着说:“小超,这是伍豪在向你表示他的真挚情意啊!他要你打破一切束缚,勇敢地和他相爱啊!用了这样一种含蓄的方式,倒像他一向的为人,感情总是这样细腻深沉。你赶快给他回信吧,我们先走啦。”

李峙山和谌小岑走了。整洁的小房里,邓颖超默默地看着那张不同寻常的明信片,沉浸在她和周恩来相识4年的回忆中……

归于平静后,邓颖超还有些疑虑。她知道周恩来一向标榜自己抱独身主义,如今怎么变了呢?她又知道他身边有一位共同参加过五四运动的姑娘,她一直以为他俩会好起来。现在,恩来为什么对自己这样表示呢?

邓颖超回信了。信中首先征求他对她和李峙山、谌小岑要建立一个进步的妇女组织的意见。信的最后才说,明信片已收到,含蓄地问他:你不是一向抱独身主义的吗?现在有什么新的想法?

周恩来的回信很快来了,非常赞同他们组织一个进步的妇女团体;然后笔锋一转,回答了她的疑问,倾诉了他对她的`热烈深沉的感情。他对她说,他到欧洲后,认识到革命和恋爱并非对立,“独身主义”的主张已经改变。马克思和燕妮,列宁和克鲁普斯卡娅,都是理想的革命伴侣。在法国,他的好朋友蔡和森和向警予、李富春和蔡畅都恋爱结婚了。朋友们也希望他能选择一个志同道合的终身伴侣。他坦率说到,身边是有一位比较接近的朋友,他觉得她经受不了革命的艰难险阻。而他已决定一生献给革命,唯有勇敢坚强的小超才能和他终身共患难,同奋斗!希望尽早得到她的明确答复。

邓颖超被周恩来情深意长的来信深深打动了。她对他长期纯洁的友谊陡然升华为美妙热烈的爱情,恩来确是她理想的终身伴侣。邓颖超写信给周恩来,给了肯定的答复:我们思想相通,心心相印,愿相依相伴,共同为共产主义理想奋斗终身。当时,邓颖超和其他觉悟社社友在天津《新民意报》办了一种不定期的副刊《觉邮》。第一期上,发表了周恩来给邓颖超的信《德法问题与革命》和其他几封信。第二期上,又发表了他的两封来信《西欧的赤况》和《伍的誓词》。

五四名人故事:周恩来的爱情故事 篇2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所课题组发布的社会心态蓝皮书《中国社会心态研究报告2012年—2013年》表明只有不到一半的调查者认为社会上大多数人可信, 愿意相信陌生人的只有两到三成, 中国当前社会的总体信任感逐步下降, 已经跌破60分的信任底线。

从“南京彭宇案”引发的老人跌倒是否该将其扶起、到贵州新建教学楼竟无法承受住37名学生的重量引发的质量恐慌, 这些都是发生在大家周围的铁一般的事实, 不得不让我们再一次对自己的生存环境产生质疑。截止至2013年发生在长春的被盗遇害婴儿事件, 又一次直击社会的薄凉、冷漠。

青少年生活在这种社会氛围中, 将随着年龄的增长、阅历的增加, 对形成自己今后的人生观和世界观有一种潜移默化的影响。马克思主义认为社会存在决定社会意识。然而, 青少年更需要具有明辨是非的能力, 正确判断社会现象中的各种是非。

二、宁波帮人士成长教育意义

(一) 调研目的

历史名人, 浓缩了一座城市发展的精华, 永恒了城市回忆。

19世纪80年代, 动荡的年代, 宁波帮人士将商业利润投资于航运业、金融业、工业等新兴领域, 形成实力雄厚的宁波帮金融资本和工业资本, 创造了第一家华人银行、第一件西服、第一条公共汽车线等近一百个左右的第一, 为民族复兴和百姓生活带去了希望和便利, 实实在在地回报社会。宁波帮创造着从无到有的辉煌, 见证着“宁波人”的智慧结晶。

对宁波帮人士成长教育故事的研究, 适用于青少年的价值观培育。结合之前, 党中央在全国开展“我们的价值观”大讨论, 宁波帮精神作为民族精神之一可以是应对社会上相互激荡的各种思想文化的“主心骨”, 成为青少年的精神支柱, 使当代青少年的意识得到改变, 从而树立起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

(二) 宁波帮的发展

直至现在, 宁波帮的发展已遍布世界各地, 涉及范围涵盖商业界、政治界、港台时尚界、文化界等领域。

2012年4月16日, 首届世界“宁波帮”大会在宁波大剧院隆重召开, 千名海内外“宁波帮”人士齐聚故园, 共商开创未来大计, 共谋振兴家乡大业。

全国人大常委会副委员长韩启德出席会议并讲话, 宁波帮的优秀品质, 比如敢闯天下、勤劳节俭、团结互助、爱国爱乡、诚实守信、报效桑梓等, 已经成为当代宁波精神的重要源泉和核心内涵。让我们全球“宁波帮”一起携起手来, 同源同根闯世界, 合心合力兴家乡, 为家乡宁波更加美好的明天而共同奋斗。

这表明宁波帮离我们很近, 其精神实实在在地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

三、宁波帮人士的成长故事

据不完全统计, 青少年对于历史名人多半处于只知他成功时的名, 而不知其机遇与努力的状态。为此, 我们选择一些影响力大、贴近生活的典型人物作为意见领袖。

明末清初中国五大学者之一、余姚四大先贤之一、“日本的孔夫子”的朱舜水是一位崇尚儒学的思想家。

然不可忽视的是他的成长时期, 正值明朝的“多事之秋”。清兵入关后, 他毅然投身抗清。即使流亡在外仍继续参加反清复明的活动。是他的民族正义感, 使他即使明亡也不愿降清, 流寓日本。强烈的民族正义感, 使他以泰然处之的态度对待流落异乡。

提到跨海大桥, 我们总忘不了杭州湾跨海大桥, 世界上最大的跨海大桥, 对长三角的经济发展影响深远。而这座大桥的最初提议者是原上海市副市长、原上海浦发银行、上海银行首任董事长庄晓天。

庄晓天是宁波人。在他十三岁的时候就离开宁波去了上海, 成为一名上海的宁波人。然, 他对宁波满怀故乡情, 家乡的晚报是天天看。对故乡的深情, 使他一直关注宁波的经济发展, 跨海大桥更是缩短了他回家的路程。正是由于他的努力与坚持, 宁波与杭州一起成为他创办的上海浦东银行的分行地之一, 这在当时已经是破格之事。

余秋雨是当代中国文化史学者、文学家、散文家, 是耳熟能详的上海九九读书人文化实业有限公司的名誉董事长。他的成长伴随着文化大革命, 他的家人都不同程度地受到文化大革命的迫害。随后, 他被下放五七干校农场劳动。在这期间, 他仍然不忘看书在恩师盛钟健先生的帮助下, 到浙江奉化县一所半山老楼里苦读中国古代文献, 研习中国古代历史文化。

他这种在条件不好的情况下仍坚持不懈、刻苦求学的精神, 很适合用于激励当代青少年克服学习道路上困难的斗志。

从小受父亲的影响, 丁磊对电子管件、半导体之类的东西特别着迷。在学生时代, 他组装了一台在当时是最复杂的六管收音机。进入大学后, 他经常到图书馆翻阅外文科技尤其是计算机书籍, 了解世界最新动态、把握时代格局。这些, 为他以后的成就奠定了充实的基础。

我们需要透过名人现象看到事物发展的本质, 他们有所成就不仅仅是因为他们的努力, 更因为他们从小就有的一种意识, 可以是兴趣、志向, 经过长时间的酝酿发酵成的影响自己深远的无意识的价值观。

四、赢在起跑线上

(一) 结论

“我们不穷, 只是缺钱”。这种矛盾心理, 代表着大多数人的心声。就像闹剧世界末日———在人心浮动的浪潮, 面对专家的辟谣, 可有谁主动将心沉淀, 去思辨对错?心理发生错乱, 产生莫名的恐慌, 也许是这生活太过安逸了、也许是这生活太过绝望了。传言的流行, 恰恰显示内心的一种对未来的不确定感, 一种深深的社会焦虑和生存危机感。

面对既有的现实, 积极面对, 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明白祖国、社会给予我们的物质条件、再而通过对祖国、社会的责任和贡献, 创造人的价值。

幸福的生活现状, 一步一步减少了青少年居安思危的观念, 使得青少年安于享受生活, 缺少思辨独立能力。

没有长辈愿意自己的小辈丧失生活的能力, 没有父母愿意自己的孩子失去征服世界的魄力, 没有孩子从小就希望自己没有踏遍世界的勇气。

选择有效的传播方式, 使当代青少年从上一辈的成长故事中明确“立志、立身、立言、立德”即做人、做事、做学问、增强社会责任感与民族自豪感的意义。

从小树立志向、懂得如何做人做学问、沿承中华传统美德, 才能在混杂社会里, 保持好修养、真节操。经过熏陶的青少年, 步入社会, 会对不良风气产生正确导向, 有效地改变社会现状。

(二) 建议

1. 宁波帮图书馆资源的利用方式

随着现代科学技术的发展及互联网的普及, 多数青少年更加倾向于网络阅读。在信息爆炸的时代, 新闻信息迅猛增加、科技信息急剧攀升、广告信息和娱乐信息铺天盖地等, 已导致各种信息泛滥, 百度、酷狗等搜索网页可以在同一话题下产生各种信息, 这正在造成信息消费者头脑混乱、无法对相关有用信息进行准确利用和选择。

相较于计算机前辨别消息的真伪, 我们建议青少年有效利用图书馆资源尤其是有着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的宁波帮图书馆。

位于宁波市高教园区北区的宁波帮图书馆, 设一个综合陈列, 六个专题陈列 (中国近代金融业、中国近代商业、中国近代实业、中国近现代航运业、中国近现代教育、当代宁波帮专区) 。

青少年可以利用课余时间, 养成利用图书馆资源阅读的习惯。宁波帮图书馆不仅有丰富的图书可以提供青少年宽广的阅读视角, 还可以使青少年对宁波帮有一个印象、慢慢接受宁波帮精神的影响。这, 对青少年的自身修养有一定的促进作用。

2. 营造良好的社会氛围

社会与家庭“双管齐下、刚柔并济”, 其效果是显著的:社会各界各司其职、共同关注可使社会风气得到有效的改良, 良好的成长氛围得以呈现, 家庭主动结合社会现状, 帮助孩子树立“立志、立身、立言、立德”的价值观。

政府结合现下党中央主题, 出台适合本地区发展的政策。

当青少年还是婴孩的时候, 父母都对他们寄予厚望:希望他们有一个美好的人生。因此, 他们的言传身教分外重要, 在平时与孩子嬉戏时不时地贯穿一些小知识, 让他们对世间的善恶对错有一个很好的认识。

其次是学校的教育, 老师在备课的时候, 可以根据题材在课前讲一些有启发性的小故事、小寓言, 让学生对课本知识有更深的兴趣, 也在他们心里埋下了好学、博学的种子, 伴着四季逐步发芽、开花、结果。

广告也是中坚力量, 大众媒介所提供的电影、电视剧等经常植入广告, 易产生视觉冲击力, 使受众在接受媒介内容的同时受到植入品牌潜移默化的影响。各大众媒介在传播内容中可适当结合宁波帮人士成长故事, 并采用青少年喜闻乐见的形式播放。出版社也可结合社会需求, 出版相关青少年读物, 封面可选用色彩鲜艳的图片。

希望青少年借鉴宁波帮人士青少年时期的成长故事, 用行动改变自己, 影响他人, 放大沉默螺旋理论———放大正能量, 使社会风气好转。用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的“四有”青年, 标榜当代青少年价值观的走向。

摘要:以宁波帮人士成长教育故事为研究视角, 从中总结出典型的宁波帮人士成长教育故事的例子, 为青少年正确价值观的形成提供借鉴、帮助青少年更好地传承宁波帮精神并与培育当代青少年价值观达到“双赢”, 从而使当代青少年的意识得到改变, 进而树立起新的符合社会发展要求的价值观念。

关键词:青少年,价值观,传播方式,宁波帮

参考文献

[1]周春英.近代宁波帮的经营管理思想与实践[J].广西社会科学, 2004 (3) .

[2]张跃.孙善根.论宁波帮精神——宁波帮精神的一种历史诠释[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8, 12 (4) .

[3]项枫.宁波帮精神与品牌战略[J].宁波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05.

[4]陶云飞.宁波帮的成功之道对当代宁波经济发展的借鉴意义[J].中共宁波市委党校学报, 2002, 24 (5) .

[5]应金萍.“宁波帮”精神传承与宁波商贸教育发展研究[J].宁波工商职业技术学报, 2009 (1) .

[6]周方怡, 陈丹燕, 徐一昕, 陈吉露, 杨悦.弘扬“宁波帮”精神, 重树大学生的社会责任意识[J].考试周刊, 2012 (76) .

暑假,读名人的故事 篇3

在心灵的河床上,谁可以帮我们凿开不竭的泉源?

请看,这些在人类历史上熠熠生辉的名字:达芬奇、塞万提斯、爱因斯坦、凡尔纳、玛丽·居里、莎士比亚、圣·埃克苏佩里、莫扎特、梵高、毕加索……

这些如雷贯耳的名字背后,有着怎么的故事呢?他们是怎样成长起来的呢?那就让“彩图世界名人成长记录”系列图书告诉你吧!这是一套来自西班牙的成长励志类人物传记丛书,由明天出版社引进出版。和以往以第三人称写的传记不同,它从第一人称的角度出发,以一种轻松有趣的方式讲述了主人公的精彩生活和非凡成就,更加亲切,令你感同身受。书的内容不仅丰富,里面的插图也极富时代特色,图文并茂,让人更加爱不释手。阅读这系列图书,将会带你步入名人所生活的那个时代,感受别样的阅读乐趣。

在这些精彩纷呈的名人世界中,你不仅可以深切地感受到名人们跋涉的艰辛与他们坚忍不拔的意志,同时也能真切地感悟到名人们会有那么多或成功或失败的人生经验可以借鉴。

愿名人的人生像一座灯塔,指引我们从稚嫩的童年出发,驶向美好的未来!

五四名人故事:周恩来的爱情故事 篇4

1943年,有个进步学生要从重庆到西安去,临行前给他在外地的父亲写了一封信。这位父亲赶到重庆时,儿子已经动身走了。老人没看到儿子,却说:“如果能见到大名鼎鼎的周副主席,就不枉此行了。”周恩来知道后,就专程到招待所看望这位素不相识的老人。周恩来对他说:“您和我父亲的年岁差不多大呀!您应该是我的父辈了。”他同老人热情地谈了一个多小时,使老人如愿以偿,乐而忘返。

晚辈礼仪

林伯渠、徐特立、吴玉章、董必武、谢觉哉五位同志被人们誉之为“五老”。周恩来像对老师一样关怀他们、尊敬他们,而且像小学生似的经常聆听他们的教诲。

1959年8月24日,林伯渠在中南海紫光阁参加最高国务会议之后,周恩来陪同他回家。因为林伯渠两天后要率代表团赴蒙古访问,他就趁此机会问道:“总理有什么指示?”周恩来亲切地说:“哪里,哪里!林老啊,您是党的一位老同志,我还有什么指示呢?您按照党的外交政策做就是了。”周恩来考虑到林伯渠年迈多病,身体不好,于是决定一起到他家里商谈访问事宜。林伯渠每次出访或归来,周恩来总是亲自到机场去迎送这位多病的“老师”,表现出晚辈对长辈的尊敬。

百老庆寿

1961年11月26日,周恩来总理在北京市政协礼堂主持了一个“百老庆寿大会”,100位年过7旬的在京政协委员和人大代表、各民主党派中央委员和社会知名人士欢聚一堂。总理准时到会,一进会场立即向83岁高龄、时任民革中央主席的何香凝走去。何香凝见总理正向自己疾步走来,忙起身相迎。但老人动作不便,把手杖失落在地。总理加快脚步,一面弯腰为她拿起拐杖,一面热诚地与何香凝握手,向她问好祝寿,并向到会的老人一一问候。

庆祝大会开始后,周总理首先起立举杯,向与会的老人们祝寿。他说:“今天到会的百位老人,平均80岁高龄,加起来就是‘八千岁’呀!人生望百,20年后,我们百位老人再集体祝寿,大家要真正高呼‘万岁’了。”总理风趣的言谈,使在座的老人个个笑逐颜开,深深感受到总理的亲切关怀。

祖国 周恩来的故事 篇5

在生活条件大大改善的今天,一些同志头脑中的节约意识渐渐淡化了。现实生活中,有失革命精神和艰苦奋斗作风的现象不为鲜见。然而一些同志却不以为然,在有的人看来,勤俭节约、艰苦奋斗是过去战争年代和艰苦岁月提出的特殊要求,现在条件和环境改变了,再提倡这个就不合时宜了;有的认为,是否艰苦朴素是个人生活的小事,吃点、喝点、玩点无碍大局,没有必要看得那么重,要求得那么严;还有的认为,时下人们生活讲质量、吃穿讲档次,国家也提倡和鼓励消费,“慷慨花钱”是为国家经济建设做贡献。这些认识与共产党人的人生观、价值观是不相符的。

崇尚俭朴、反对奢华、艰苦奋斗历来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也是我党始终坚持和倡导的优良作风和克敌制胜的法宝。当年,美国记者斯诺在延安看到毛泽东等中共中央领导人吃的是粗糙的小米饭,穿的是用缴获的降落伞改制的背心,住的是简陋的窑洞,他感慨地称赞这是存在于共产党人身上的“东方魔力”,并断言这种力量是“兴国之光”。我国正是靠这种力量不断走向强大的。全国革命胜利前夕,毛泽东同志高瞻远瞩地要求全党同志务必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党的十六大闭幕不久,胡锦涛总书记和中央书记处的同志到革命圣地西柏坡学习考察,号召全党同志特别是领导干部要牢记“两个务必”,带头艰苦奋斗。

勤俭节约、艰苦奋斗的优良作风,不仅在革命战争岁月和新中国成立初期“ 一穷二白”的条件下需要坚持,今天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仍然需要坚持。应当看到,虽然我国的现代化建设取得了很大成就,但我国仍然是发展中国家。要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需要进行长时期奋斗。即使在我国实现了小康,富裕了,但我国人口众多,自然资源相对不足的国情,也不允许坐享其成,奢侈浪费。聚沙成塔,积少成多,铺张浪费给国家带来的损失是不可估量的。著名抗日爱国将领续范亭在一首《五百字诗》里写得好:“节约莫怠慢,积少成千万,一粒米如珠,一菜不许烂。”“节约虽有限,万合是十石,细流成江河,冲破东海岸。”滴水汇成河,粒米攒成筐。可见,节约是强大力量的储蓄!事实证明,任何一个国家一个民族,如果骄奢淫逸成风,享乐主义盛行,就没有希望。

★★★★★★★★★

周恩来机智妙语的故事 篇6

一天,一个西方记者问周恩来总理中国有多少存款?这是一个带有挑衅的问题。

可总理幽默地说:“十八元八角八分”大家迷惑不解。周恩来解释到:“我国发行人名币有十元,五元,两元,一元,五角,两角,一角,五分,两分一分。他们加起来是十八元八角八分。中国人民银行的信用很好,币值稳定,在国际享有盛誉。”人们听了周恩来总理得精彩解答后热烈的鼓掌。

一次,周恩来总理举行宴会招待外宾,厨师将笋片切成精巧的“"形花样.一位女士因看到笋片的形状与法西斯的标志”“近似,吓得惊叫起来.服务人员不知所措,一时气氛十分紧张,周总理微笑着走过来,解释道:”“是梵文,是万福万寿吉祥如意的象征.如果它真是法西斯,咱们来共同把它消灭掉岂不更好!”说着挟起一片送进嘴里,宾主都释然而笑了,领袖和外交家的幽默使沉闷的局面变成了轻松的欢宴.周总理在日内瓦参加国际会议时,一个美国记者伸出手来主动和周恩来握手,周总理出于礼节没有拒绝。但没有想到,这个记者刚握完手,忽然大声说:“我怎么跟中国的好战者握手呢?真不该!真不该!”然后拿出手帕不停地擦自己刚和周恩来总理握过的那只手,然后把手帕塞进裤兜。这时很多人都在围观,看周总理如何处理。周恩来略略皱了一下眉头,他从自己的口袋里也拿出手帕,随意地在手上扫了几下,然后——走到拐角处,把这个手帕扔进了痰盂。他说:“这个手帕再也洗不干净了!” 50年代,有一次,周恩来和一位美国记者谈话时,记者看到总理办公室里有一支派克钢笔,便带着几分讽刺,得意地发问:“总理阁下,也迷信我国的钢笔吗?”周恩来听了风趣地说:“这是一位朝鲜朋友送给我的。这位朋友对我说:“这是美军在板门店投降签字仪式上用过的,你留下作个纪念吧!”我觉得这支钢笔的来历很有意义,就留下了贵国的这支钢笔。”美国记者的脸一直红到了耳根。

一位西方记者问周总理:“请问总理先生,现在的中国有没有妓女?”不少人纳闷:怎么提这种问题?大家都关注周总理怎样回答。周总理肯定地说:“有!”全场哗然,议论纷纷。周总理看出了大家的疑惑,补充说了一句:“中国的妓女在我国台湾省。”顿时掌声雷动。

名人爸爸培养儿子的故事等 篇7

安徒生的爸爸虽然是个穷鞋匠,但他对生活的乐观、浪漫态度对安徒生产生了巨人的影响。

他爸爸把简陋的房间布置得像一个小博物馆,在墙上挂了许多图画和作装饰用的瓷器,还在橱窗柜上摆了一些玩具,书架上放满了书籍和歌谱。还常给安徒生讲《一千零一夜》等古代阿拉伯故事。为了丰富安徒生的精神世界,他爸爸还鼓励安徒生到街头去看埋头工作的手艺人、弯腰曲背的老乞丐、坐着马车横冲直撞的贵族等人的生活。这些经历为安徒生以后写出《卖火柴的小女孩》、《丑小鸭》等童话故事埋下了“种子”。

盖茨的爸爸:让孩子从小懂得凭本事挣钱

世界软件业巨头——微软公司的老总比尔·盖茨的爸爸,从小就培养比尔·盖茨“凭本事打拼”的意识。他的名言是:“重要的是要让孩子知道自己能够赚钱,并且不管做什么事情都要有信心和干劲。”他常让比尔·盖茨帮家里做事,并给予小报酬,以此教比尔,盖茨懂得工作是通往人生幸福的台阶。(江西 罗长来)

女性持续痛经莫大意

女性如果出现持续性的痛经,不可大意。这可能是因为一些妇科疾病引起的,如子宫肌瘤、卵巢巧克力囊肿、子宫内膜异位症等等。痛经有可能掩盖正在发生的其他疾病,如果不及时找到病因加以治疗,可能会酿成重病。对于那些疼痛程度越来越严重、疼痛时间越来越长的人,及时就诊才是正确选择。

若出现以下情况中的任何一种,应立即去看医生:

1年龄超过25岁或已结婚,特别是已经生了小孩的,痛经很剧烈,不经过治疗就痛得难以忍受。

2痛经逐渐减轻。但最近又加剧,有患子宫后屈或其他疾病嫌疑的。

3经期体温升高,甚至发高烧的,应考虑有患子宫内膜炎的可能。

4经期过长或过短(正常为2~7天)或出血量过多的。

5经血中出现肝脏样块状物,且大于小指的应怀疑有子宫肌瘤等严重疾病存在。

6越接近经期下腹疼痛越明显,而到了经期第一天又消失的,是经期紧张症的表现。

上一篇:做好期末备考工作下一篇:下雪了作文45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