华佗的故事

2024-06-1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华佗的故事(共13篇)

华佗的故事 篇1

华佗(141~208),安徽省亳县人,东汉外科医生。他首创了麻沸散,是我国历史上第一个使用麻醉技术进行手术的医生,成为我国古代医学家中杰出的代表人物。

华佗7岁死了父亲,哥哥被抓去充军,一去不返,音信全无。家庭十分贫困,只有小华佗和母亲相依为命。

华佗从小爱好读书,富有钻研精神,对医学饶有兴趣。在母亲的教育下,小华佗立志不图官位,愿为良医,以救民济世为本。

后来,母亲得了一种奇怪的病,忽冷忽热,周身疼痛,皮肉肿胀。华佗请来很有名气的大夫治病,也不见成效。母亲病故前对华佗说:孩子,记住你的父母都是被这种古怪的病折磨死的。我希望你早日学成医术,好让百姓少受疾病之苦!

母亲的去世激发了华佗发愤学医,普济众生的决心。他来到城里。要拜父亲的生前好友蔡医生为师学医,蔡医生开始不想收华佗为徒,可是一想。

华佗父亲生前是自己的老朋友,朋友一死,转眼不认人,也太不讲情义了。所以,他想考考华佗,如果他是一块做医生的料,就收;不行就不收。

蔡医生主意已定。他见几位徒弟正在院子里采桑叶,而最高处枝条上的桑叶够不着,便向华佗说:你能设法把最高的桑叶采下来吗?华佗说:能他叫人取了根绳子,拴上块小石子,只一抛,绳子抛过枝条,树枝被压下来,桑叶就采到了。蔡医生又看见两只山羊在斗架,眼都斗红了,谁也拉不开,就说:华佗,你能把这两只山羊拉开吗?华佗又说:能只见他拔来两把鲜草,放在羊的旁边,斗架的羊早就斗饿了,一见鲜草忙着抢草吃,自然散开不斗了。蔡医生见华佗如此聪明,就收他为徒。后来华佗跟随师父刻苦钻研,注重实践终于成为被人拥戴的一代名医。

华佗根据医道自编了一套五禽戏体操,教人用来锻炼身体,不少人练了很有效果。华佗一位表弟长期做五禽戏体操年老时耳聪目明牙齿坚固为同龄人所羡慕。

华佗一生刚直不阿,不求虚名。有一次,华佗替曹操治好了偏头痛病,深得曹操赏识,曹操要他留在曹府,给他优厚的报酬。华佗在曹府做了一段时间的侍医,但他身在曹府却心在民间,总想为老百姓多解除疾病之苦。

有一次,华佗借故妻子有病回家探望。回家后,不愿再去曹府。曹操知道后以欺骗的罪名把华佗杀了。曹操成了有罪之人,而华佗一直被后人传颂。

华佗的故事 篇2

一、游学四方悉心医治, 对症下药医术高明

历史上关于华佗有许多记载, 例如《三国志》中曾有言道:华佗年轻时到徐州一带游学, 熟读数种经书。他个性刚强爽朗, 淡泊名利, 曾不止一次拒绝过地方官员请他入帐下为幕僚的请求, 只想一生做一个普通的行医者, 以医术解除百姓的病痛。在他足迹所到之处, 他都深受百姓爱戴和信任。由于他既懂医术, 又懂养生之道, 所以不少百姓还以为他是年过百岁的老神仙, 但体形、气质、样貌皆不输给青壮年人。《三国志》中还提到:华佗为医治患者所配制的汤药, 他根本不用称量, 心中对各种药物的比列、分量拿捏得十分准确。他将药熬好, 在患者服用之前, 还会细致耐心地告诉患者服药期间的注意事项和禁忌。一般情况下, 华佗还未离开、患者刚将药服下, 其病就痊愈了。假如碰到要针灸治疗的情况, 华佗一般只用针灸一到两个穴位, 患者的病痛很快就能解除。在下针时, 他会和患者先沟通好, 要患者感到针刺到了某部位就将情况立即告诉他。当患者感觉到了, 华佗便立刻起针, 针一起, 患者的病痛就好了。假如碰到患者因病痛积郁体内时间过长、服药针灸都没有效果的情况, 华佗就采用外科手术式的切除法, 将体内积郁的病灶取出来。为此, 他还专门研制出了一种汤药“麻沸散”[2]52。患者一喝完“麻沸散”, 就全身麻醉, 没有丝毫知觉, 在华佗进行切除法治疗时根本感觉不到疼痛。假如患者的病灶在肠内, 华佗在给患者服用完“麻沸散”后, 就将肠内的病灶切除, 再将伤口和其他容易受到感染的部分清洗干净, 最后缝合好刀口、敷上药膏。只要过四到五天, 患者的肠道疾病就可以痊愈, 而且也感觉不到疼痛了。

华佗多年行医, 经验丰富, 对患者不同的病情、病位区分得非常准确, 并一直强调对症下药。有一次, 有两位守城的军官都感到头痛身热, 请华佗医治。华佗诊断后, 开出了两份不一样的药方。两位将官一看处方, 疑惑不解, 认为他们症状相同就应该开一样的药方。华佗笑而不解释, 只是说:“二位回去照方子抓药、熬汤、服下, 即可。”果不其然, 两位将官回去后虽然不能理解华佗诊治的奥秘, 但还是照华佗的吩咐去做, 第二天两人便同时痊愈了。原来, 华佗发现一位将官的头痛身热是里热, 要多排泄方能治愈;另一位将官的头痛发热是外热, 要多发汗方能治愈。于是针对相同的病症, 他开了一服泻下药、一服发汗药, 结果都是药到病除。当然, 华佗只是名医, 并非神仙, 不是每一次都能够使患者起死回生。时任广陵太守的陈登突然烦闷、心燥、脸色通红, 不知何故, 听闻下属禀报说神医华佗就在广陵城内, 于是派人将华佗请来诊治。华佗为陈登开了一服自己研制的药。服过药后不久, 陈登口中吐出了大量红头小虫子。华佗告诉他, 这些小虫子是平时喜欢吃鱼的陈登从一些病死鱼中吃进体内的。华佗还说:“太守大人虽已将小虫吐出, 但此病尚未痊愈, 三年后仍会再次复发。复发时, 切记要来找我再开此药服下, 之后方能痊愈。”华佗之所以在离开时没有给陈登留下三年后的药, 是因为此药中所含草药十分罕见, 华佗自己身上也没有这种药了, 只能在三年时间内到各地寻采。结果, 陈登三年后果然病发, 但华佗不仅还未能找到那种罕见的草药, 而且尚在野外采药没有回来。陈登病发后没撑几日就病亡了[3]28。此事是有史书记载的, 华佗诊治患者唯一没能救治好患者的病例。但陈登的病亡并非说明华佗医术不精, 只能说陈登运气不太好, 没能等到华佗采到草药回来。

二、善于发掘独创五禽, 高徒得教传承师门

华佗在行医实践中, 不仅一心探索、研制治愈各种疾病的方法, 还善于从生活实践中激发自己的思维和灵感。五禽戏就是他从生活的实践中偶然发现的一种养生、健身之法。有一天, 他在从患者家诊治完回来的路上, 看到路边有一个小孩正抓着一个门闩荡来荡去, , 突然联想到流水不腐、户枢不蠹的生活常识, 并思考到:根据他多年行医的经验发现, 绝大多数患者所患疾病, 尤其是比较复杂的病情, , 都是由于身体内气血停滞、瘀塞、不畅造成的;假如人体能像小孩荡门闩或者像水流、户枢那样勤于活动, 气血自然也就容易通畅些, 疾病也就不易产生了。从那以后, 华佗每天只要有空闲, 就专心探索通过日常锻炼身体来预防疾病的方法。他根据古书上记载的古人以“导引术”锻炼身体的有关内容, 不断思索、改进, 创制出了一套模仿鸟、熊、猿、鹿、虎五种动物的拳法, 取名五禽戏。这套拳法模仿的是鸟儿的展翅飞翔、黑熊的慢步行走、猿猴的上蹿下跳、鹿儿的飞奔快跑和猛虎的呼啸猛扑等动作。如果人常做这些动作, 有利于头目清利、关节滑利、腰肾强壮、心肺功能不断增强, 从而从整体上提高人们的身体素质。

关于华佗创制五禽戏的传说也有很多。相传, 华佗医术名闻天下之后, 广陵一位名叫吴普的人前来拜在华佗门下, 深得华佗的精传。后来吴普不仅像他的师父华佗一样医名满天下, 而且还在百岁高寿之时耳聪目明、发黑齿利。他之所以在百岁高龄依然有健壮的身体, 就是与华佗的五禽戏有关。吴普原本是一个过着奢侈生活的官宦之子, 在家人多年的娇宠之下, 他手不能提, 肩不能扛。在拜在华佗门下时, 还有一副十足的阔少爷派头。有一天, 华佗带着这位阔少爷徒弟上山采药, 刚回到家, 吴普就累得瘫软在床上, 还称自己肯定是得了怪病, 希望师傅华佗能马上为他诊治, 救其一命。华佗一摸吴普的脉象, 发现他脉象平稳, 根本就没有什么病。但华佗心中也立即知道吴普为何如此。他说:“人欲疾病减少、身体强健、益寿延年并非难事, 我倒是有一法。”吴普听到师傅此言, 心想:“莫非师傅真有益寿延年的秘诀?”于是连忙问道:“师傅, 您能将此法教授于我吗?”华佗笑了笑, 说:“可以。此法名为五禽戏。所谓五禽戏, 是以鸟、熊、猿、鹿、虎五种动物的活动动作为模仿对象, 勤加练习。练习鸟飞翔的动作是锻炼胸腔, 练习熊行走的动作是锻炼腰椎, 练习猿跳跃的动作是锻炼关节, 练习鹿奔跑的动作是锻炼颈椎, 练习虎扑食的动作是锻炼四肢。你若每日坚持练习五禽戏, 师傅保证你大病不致、小病不感、无病则身心轻松舒畅。”[4]85说完, 他将自己亲自撰写的《五禽戏法》交给已经从床上坐立起来的吴普, 并带他走到院子中, 亲身示范了一下全套五禽戏。只见华佗扑跌展合、跳跃伸曲, 吴普也全然忘却了刚才身体的不适, 与师傅一起练习起来。吴普遵照华佗的教诲, 每日必练五禽戏, 很快就从一个手无缚鸡之力的阔少爷变成了一个身体强健、勤劳善思的行医者。他还将五禽戏发扬光大, 传授给了很多百姓, 但凡是学好了五禽戏并勤加练习的人都是以高寿而终老的。

三、世无疾苦方为宏愿, 天人合一体育养生

严格来说, 华佗创制的五禽戏并非医治患者之法, 但却是华佗一生最引以为荣的发明。因为有了五禽戏, 理论上就可以减少患者的数量, 而作为行医者, 华佗最愿意看到的并非是他能药到病除, 而是世间再无疾苦, 人人身体康健。所以, 华佗创制的五禽戏不仅具有医学上的意义, 还具有深邃的传统中医思想。首先, 它深刻体现了中国传统的天人合一思想。显然, 五禽戏颇具中国民族文化特点, 其健身动作与中国传统天人合一思想不谋而合。所谓天人合一, 即认为人与自然有着相通的本质, 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才能保证人的发展, 同时, 人作为自然界的成员, 应像自然界其他物种一样顺应自然规律, 否则就难于安养生息。从上文介绍的五禽戏的具体模仿动作可知, 无论是动作的名称还是动作本身, 都能让人深切体会到人在自然界中的地位以及人与自然之间无比亲密的关系。鸟戏之展翅飞翔、熊戏之行走熊抱、猿戏之跳跃摘果、鹿戏之欢跳奔跑、虎戏之猛扑万兽, 都是将人的拳法套路融入了人与自然的情韵, 使人在这些动作中感受到与自然的和谐相融、交织统一。

此外, 五禽戏还体现了中国传统的体育养生之道。华佗不仅是名医, 还是体育、养生的积极倡导者。从《后汉书》、《三国志》等史书记载中便可窥见一二。例如《后汉书》中曾记载了华佗的一段话:“以古人导引之法为鉴, 动诸关节、动引腰肾, 可求难老。吾之创五禽之戏, 亦可为导引, 除疾病、利蹄足。如身有不适, 可以五禽之戏练之, 后而有大改观矣。”[5]66《三国志》中也有类似的文字记载。从这段文字可以看出, 华佗阐释了创制五禽戏的根本宗旨和基本要领。总而言之, 华佗创制的五禽戏是我国医学、体育、养生诸多层面传统文化的绮丽瑰宝。作为流传时间最长、效果最令世人公认的传统祛病健身方法, 五禽戏如今已被确立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 由相关部门不断在全国加以推广, 而这些举措也充分肯定了华佗的历史贡献。

摘要:华佗是生活在我国古代东汉时期的名医。他一生痴心医术, 对仕途毫无兴趣。他行医足迹遍及大江南北, 所到之处尽全力医治百姓, 深得百姓爱戴与信任。根据多年行医经验, 华佗创制了五禽戏, 希望世人以此养生、健身, 减少病痛疾苦。

关键词:华佗,行医,五禽戏,祛病健身

参考文献

[1]虞定海.中国传统保健体育与养生[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 2001.

[2]高文柱.华佗遗书[M].北京:华夏出版社, 2011.

[3]刘俊红.华佗神方[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 2011.

[4]怀家伦.华佗传奇[M].北京:中国中医药出版社, 2011.

华华:华佗的华,中华的华 篇3

1989年毕业于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中医系,获医学学士学位。毕业后在广安门医院皮肤科从事临床工作,跟随朱仁康、张作舟、庄国康、许铣、李博鉴等老师学习。1996年协和医院皮肤科进修1年西医皮科。1999~2002年作为中医外科学在职研究生在北京中医药大学跟随裴永清、郝万山、鲁兆麟、王洪图、钱超尘、孔光一、宋乃光等老师温习中医四大经典。2003~2006年作为全国第三批名老中医师带徒学术继承人跟随薛伯寿教授学习内科杂病治疗。2008~2011年为北京市薪火传承“3+3”工程冉雪峰名家研究室临床型学术传承人,跟随冉先德教授学习整理冉雪峰医学思想。

多年的学习奠定了深厚的内科治疗基础,为皮肤病的治疗提供了有力的保障。深信中医中药治疗皮肤病有着广泛的前景和较好的疗效,坚持中西医结合,深入挖掘中医内涵,坚持能中不西,先中后西的治疗原则。对皮肤科常见病如银屑病、湿疹、慢性荨麻疹、痤疮、黄褐斑等病,进行了大量的临床中药治疗的观察,积累了一定的经验。作为副主编参与编写《中华药海精华本》等书籍,发表多篇论文。

华华医生在个人网站上写到“助人为快乐之本,很荣幸选择了这个有苦有乐的职业,能为众生的健康有些帮助。”以医为本,以德服人,勤于沟通,乐于助人,这是他从医道路上的关键词。

望子成“医”

恐怕大家看病时都有这个感受:看病难啊,要是家里有个人是医生就好了。华华医生的父亲就是这么想的,由于早年间患上了心律失常,对就医不便深有体会。家里有三个儿子,想着有个人从医的话,未来会便利很多。怀着望子成“医”的想法,劝说着华华走上了从医之路,而中医之选也是顾于父亲的偏爱。

可以看出华华的从医源于父亲的“一手策划”,而他自己的热情也确实是后知后觉。一开始华华对中医并不感兴趣,毕业后在烧伤科、普外科工作,后来因为客观条件太差,转而选择了与外科相关的皮肤科。他坦白地说:“本科阶段,当时在学校的学习心态就是为了应付考试,尽管也是三好学生,但是始终有种不入门的感受。”

直到有一次接触到一名游走性静脉炎患者,开始了观念的转变。游走性静脉炎通常发于四肢,而当时那位患者发病位置在腹部,试着使用了原先的方子以后,患者感觉不适,原来同一种病根据发病位置的不同也需要不同的、更具有针对性的疗法,他认真查看了病情,根据实际特殊情况,调整了方子,患者的病情很快得到了稳定。

这件事在华华的心里划下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他感觉到了中医一股神秘的吸引力,紧紧抓住了他的好奇心。他的兴趣开始加深,主动去探究中医的门道,深入挖掘中医内涵。在一些西医治不好的病上,中医治疗却接连取得了良好效果,这让他的兴趣变得更为浓厚。这迟来的“浪子回头”,更让他对中医有了全新而深刻的认识。

中医寻根之旅

在采访的过程中,华华多次提到一些恩师薛伯寿、冉先德等,在他接受教育的过程中,跟随这些名老中医学习具有非常深刻的意义。

“众所周知,大部分学科几乎都是后人比前人强,例如西医是随着时间的积累,科技的进步而不断进步变得先进的。但中医不同,中医是前人比后人强。”华华说,“古人总结出来的中医理论经过千百年的锤炼非常了不起,而由于历史太过悠久,机缘巧合,很多东西没有流传下来,一些理论后人无法说清楚,知其然而不知所以然,基础得不到稳固。而现在关于中医传承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跟随老中医学习。老中医的经验,可以说是中医传承的桥梁。”

此外,他非常重视中医经典著作的学习。他告诉我们,这些书都是需要毕生研究与理解的,所谓“温故而知新”,每次阅读都会得到新的体验。

在这样的过程中,他体会到了前人的精髓与智慧,并取其精华。在给病人开药时,他会率先考虑古籍及大医流传下来的经典方,在经典方基础上稍微加减即可。他说:“这些古方名方,经过锤炼流传下来,在众多有效的临床应用中得到了广泛验证、认可,有什么理由去舍弃它?我要做的就是抓住方子最关键的部分,找出方子的主治疾病,然后对症下药。”

谈到年轻一辈的学医者,华华有了一些担忧,“我看到一些很重要的中医理论课定为了选修课,而且学生选修的人还很少,这样子基础就不牢固了。在我带研究生的过程中,发现他们基础的知识欠缺很多,如果基础不牢靠,又谈何深刻理解和灵活应用呢?”

把握整体 量小效高

“人的身体是一个整体,中医看病也是一个整体。可以说,皮肤病看似是一个皮肤表层症状明显的疾病,但它的内里却与其它的许多问题联系在一起。许多皮肤病都与消化系统、情绪、妇科问题有关系,因此需要针对每个人去解决他们的不同问题。当把这些内在系统调理好,皮肤病自然就好了。”华华说。

华华的特点是:一方面,看病从大局着眼,整体把握;而另一方面,药方是从细节出发,攻克重点。

很多人说他的方子特别小,一般医生都是按5的倍数开药,如5克、10克,而华华是按3的倍数开药,如3克、6克,他的这种药量源于古方中的一钱。谈到这个特点时,华华解释说:“这主要是受老师的影响,他们教给我一个目标:量小,效高。这是考验本事的时候,用药少一点,更为精细,对于理解药性更直接。当药起作用了,我可以更为清楚的知道是哪一味药在起作用。同时,这也有助于减轻病人的经济负担。”

方子小不代表疗效差,它更具有针对性,能抓住疾病的重点,从而一举攻破。他形象地把疾病比作一座桥,当我们要拆毁一座桥时,对重要桥墩实施爆破无疑是最有效的方式,既节省了火药,效果还明显。

先中后西 中西结合

华华坚信中医在治疗一些疾病上有着独特的疗效和广阔前景。例如在荨麻疹这个问题上,不同患者发病或病情加重时间会有所不同,西医对此无法解释,而给出的药方也不会因为时间不同而有所差异。中医对此的理解就大为不同,因为人体经络运行与时间有密切关系,针对不同时间发病的患者,可以给出不同的中药处方。这些个体的差异都在中医诊断的考虑范围之内。从而可以制定更为行之有效的个性化疗法。

nlc202309032008

此外,他认为中西医并没有冲突,把它们放于对立位置是一种偏见和短视。在社会上有一些关于中医的质疑,华华解释说:“这只是看的角度、方式不一样,中西医各有优势,也各有劣势。我并不排斥用西医的方法分析中药成分,这作为一个知识补充,对中医的发展有很好的帮助。对不同医学以开放的学习态度去面对,会使医疗水平得到更好的提高。”

他强调:“不管中医西医,能把病治好就行。”中西医是互补的,可以在同一种疾病的治疗中分工合作,互相促进。

学会看病

“华华医生只给我开了七付26元钱的草药,竟奇迹般地医治好了我近30年的过敏性皮炎,这难道说是华佗显灵了吗???”这是一位患者在网上的留言,后面夸张的三个感叹号,足以见得他心中的欣喜。华华医生的药很便宜,几乎是老患者众所周知的,这是医者的一份用心;富有疗效,则是医者的一份诚心。

优秀口碑带来了许多慕名而来的患者,而出诊的时间就那么多,随着患者的增多,平均每位患者就诊的时间势必会减少。在问到看病效率时,华华告诉我们,“医生有经验了,熟练了,就像下棋一样,熟悉了步骤,看病过程肯定可以变快。当然,最理想的应该是每位患者半个小时,但这样的想法现实是不允许的。人多,医生少,负担沉重,看病不得不讲求效率。为了提高看病效率,患者也需自我了解。”

华华医生告诉你如何看病

看病时常有些病人所答非所问,或含糊不清。如问“得病多久了”,医生希望的答案是一年两年(确定的年数),而不是从初中开始(还得再问到现在有多久了,一个简单的问题可能要连续发问两三次)。

这种情况多源于对诊疗的过程不了解,影响就诊的效率。有些病人提供信息过于凌乱无序,需要医生不断地去筛理,也常常影响对病情的判断。因此,学会看病对医生对自己都是有益的。就诊时要了解一下医生问诊的思路:

主诉 患者感受最主要的痛苦,就诊最主要的原因或最明显的症状以及持续时间。

现病史 是记述患者病后的全过程,即发生、发展、演变和诊治经过。

患病情况与患病的时间 包括起病时间,发病急缓,原因或诱因,不少疾病在发生前多有一定的原因或诱发因素,如激动或劳累可诱发心绞痛,不洁饮食可引起急性胃肠炎。有的病人也可能把某个偶合情况当作病因或诱因,说出来交给医生来判断。

主要症状的特点 包括出现的时间、部位、性质、持续时间和程度、缓解或加剧的因素。

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在疾病过程中,主要症状的变化或新症状的出现,都可视为病情的发展与演变。

伴随病状 是指在主要症状的基础上又同时出现的一些其他症状。

诊治经过 本次就诊前已经接受过的诊断检查及其结果,治疗所用药物的名称、剂量、给药途径、疗程及疗效。

病程中的一般情况 病后精神、体力、饮食情况、睡眠、大小便等。

名人故事之华佗收礼 篇4

郡守见状以为招待不周,忙派人送去丰厚财礼并请华佗吃酒席。一向不收财礼的华佗,不仅如数收下财礼,还去赴宴。十几天过去了,华佗那里仍没动静。郡守心中万分着急,让儿子去问华佗。谁知华佗已带着财礼溜走多日了,只留下一封信,信中只有八个大字:“无耻郡守,枉活人间。”

郡守气得连声大骂华佗,怒不可遏地呼喊:“给我抓住他!杀死他!”人马兵分几路去抓华佗,根本不见他的影子。郡守此时怒火攻心,浑身哆嗦,大咳不已,竟吐出一大滩黑血来。吐过后,虽浑身无力,却感到病情轻松了不少。

第二天,华佗神不知鬼不觉地来到郡守府门前。他把财礼如数当面交还给郡守,并告诉他:

“你的病已经除掉了。调养几天后,便可痊愈了。”

郡守听罢华佗的话顿觉如释重担,他一把拉住华佗的手,不知怎样感谢才好。

《聪明的华佗》导入 篇5

设疑激趣,导入新课。

出示两只羊激烈争斗的.课件。

师:这两只羊在干什么?情况怎样?

(生答略)

师:你们看他们头对着头,角对着角,你顶过来,我顶过去,谁也不肯认输,一副非得拼个你死我活的样子。这样下去他俩必定是两败俱伤。聪明的孩子们让我们想想办法将他们分开吧!

(学生说自个儿的办法,师生共同评议)

师:还有没有更简便易行的好办法呢?既不费力,又不花很长的时间,还不会伤害到羊?

古代有一个聪明的孩子用一个简单的办法巧妙的`将这两只羊分开了,你们想知道他是谁吗?(想)他就是我国著名的医生华佗。(板书课题)华佗是怎样把这两只养分开的呢?我们一起来读课文。

描述漫画的作文:“华佗”也犯难 篇6

描述漫画的作文:“华佗”也犯难

浙江省上虞市盖北镇中心小学顾燕斐

指导老师林叶芳

“终于快轮到我了,不知道我的病能不能治好,唉――”医院等侯大厅里,地球戴着大口罩唉声叹气。

“地球大哥,你怎么这么伤心啊?”彗星小姐不解地问,“您不是去年刚评上太阳系的运动健将吗?现在怎么就病恹恹的了?”“别提了,还不都是人类让我遭的这份罪吗!”地球说。

话音刚落,叫号铃就响了,地球一步一挨地进了专家门诊。只见墙上最醒目的地方挂了一块匾,上面写着四个大字:“华佗再世”。他心中一振:今天算是来对地方了。

“大夫,救救我吧!我都没法见人了!”地球着急地说。

老医生眉毛一扬,双手往口袋里一塞,不紧不慢地说:“放心吧!没有我治不了的病!”

“真的.吗?那太好了!”地球说。

老医生说:“你先把口罩摘了,让我看看你的脸色吧。”

地球面露难色,战战兢兢地摘掉了口罩。

“妈呀,你的脸怎么会是这剐样子?你怎么会病得这么严重的?”老医生着实吓了一跳。

地球无奈地摇了摇头,说:“一些无知的人为了眼前的利益,随意砍伐树木,不计后果地排放废气废水,害得我身子骨一年不如一年。这不,前几天还闹地震,海啸,可把我折腾得够戗……”

老医生听完,“咣当”一声,摔倒在地,挤出一句:“这样下去,华佗再世也难救啊!”

【罗老师的话】

让两幅简简单单的漫画,变成一篇幽默而有深意的习作,靠的是什么魔法?是想象。

未见其人,先闻其声。故事一开始,小作者就安排了地球和彗星小姐的对话,吸引了大家的注意。漫画中可没有这些内容,是小作者大胆有趣的想象带给我们的。

军中华佗留奇方后人改良名远扬 篇7

记者:听说祖上出了位“军中华佗”,这是怎么回事?

鹿兆飞:抗战时,祖父是随队军医,那年代条件艰苦,基本没有后勤保障,药品就更不用说了。很多战士枪林弹雨走过来,却在各种疾病前倒下了。那时,祖父自己采药,配好后给战士们用。骨折、关节炎、肩周颈椎及腰间盘突出等骨病,用上祖父的药,很快就见效,后来大家都叫他军中华佗,野战部队的战士都随身带着祖父配的药。

记者:您现在都有什么绝招呢?

鹿兆飞:说两样吧。

一是经络透骨液,这是在祖父留下的配方基础上改进得来的,是利用手掌进行掌灸是一种全新的经络全息疗法,体现了传统中医和现代科技的完美结合,利用手掌代替各种灸具,以特殊中草药精华作针,形成了一个完整的掌上针灸通过灸穴位渗透迅速溶解缓释,清除各种病痛打通经络保持经络畅通疗程使用,可以从根本上改善治愈各种病痛症状十分钟见效,是骨病克星。

二是鹿氏奇方透骨膜。药液膜体液在相关穴位或痛处,利用我自己研究的器具均匀摊开3-5分钟,固化方法奇特,透气性能好,颠覆了传统贴膏药习惯,药液吸收完可自行脱落,用于颈腰椎突出、肩周炎、老年关节病、风湿类腰肌劳损、骨刺、各种原因引起的股骨头坏死、网球肘骨折复位后的痛、扭伤,另处还可对胃寒、痛经、无名肿痛、落枕也有很大效果。

记者:对我刊读者,有哪些投资优惠政策?

鹿兆飞:我的学员现在都能独立开店赚钱了。2016年,我举行了百万让利大行动。1.传授鹿氏秘法正骨和特色针法2.拔罐、艾灸、熏蒸疗法及当前流行的各种疗法3.摸骨查病,一看二摸三定位4.鹿氏奇掌经络液和奇方透骨膜单独和结合用法。

以上全套学费4200,学习12天学会为止。学完赠送价值4200元的药品、针灸针一套、艾灸仪一套、诊疗挂图一套、拔罐仪一套、开业门头一套、白大褂一套、理疗仪一台、国家专利针灸仪一台,总价值9800元,现全部赠送。

协助学员办理针灸师、理疗师、按摩师、健康指导师等证书。2016年每月5号开学随到随学。

电话:13569832360 15935789238

地址:河南省新乡市古固寨区鹿氏针灸康复中心

车站乘坐185路公交终点站下车即到,打电话,有专人接送。

华佗与白前 篇8

那年,华佗在河南行医,一天,他来到一个名叫自家庄的村子,天下起了瓢泼大雨,他便留宿在一白姓老板开的客店里。睡到半夜,华佗被阵阵小孩的哭声惊醒,仔细听,孩子还咳嗽得厉害。他睡不着了,便起床叫醒白老板:“谁家的孩子在哭呀?”老板答:“店后边那家的孩子,都几天了。”华佗认真地跟老板说:“这孩子的病很重,必须马上治疗。”老板摆摆手:“大半夜的,哪里找郎中啊?”华佗不由分说,拉起老板:“我就是郎中,听孩子咳嗽的声音不对,走,看看去。”于是,老板领着华佗,敲开了患儿的家门。家里人一听来了郎中,仿佛见了救星,都慌忙打躬作揖,哭泣哀求。华佗摆摆手,他看看孩子的面色、舌头、手指,听听声息,又坐下切过脉,然后果断地说:“要救孩子,亟须找到一种药草。”家里人正觉为难,华佗吩咐孩子的父亲:“你点个灯笼照亮儿,我去找找。”

此时,雨下得更大,路泥泞湿滑,孩子的父亲打着灯笼,随华佗冲进了茫茫雨幕中,甚至连简单的遮雨物具都没拿。他们找遍了村子的前前后后,费了好长时间,淋了满身泥水,最后才在客店门前一条小河沟的土坡上,找到了想要的药草。华佗把药草挖回来,切下根洗净,嘱这家人煎水给孩子喝。就这样,到黎明时分,孩子的咳嗽果然明显减轻了。华佗拿来那药草的叶子对孩子的父亲说:“你拿这个做样子,天亮再挖些来,让孩子多吃几次,病就会好。这是止咳化痰的良药啊!”

患儿的父亲按华佗的吩咐去做,仅两天,孩子的病就全好了。一家人对不认识的恩人感激涕零,连忙备足礼物想当面拜谢,可当他们赶到客店时,才知道恩人已经走了。白老板告诉他们:“你们想不到吧,那郎中就是当今名医华佗呀。他临走时我才知道的。”一家人惊叹不已,对着华佗辞行的方向连连拱手:“真是医道高、心肠好的活神仙啊!”

华佗又行医四方了,但他却使自家庄人认识了一味止咳药草。村民们采挖它、使用它,却没问清它的名字。那个患儿的父亲想这药草是在白老板客店门前找到的,提议叫“白前”,获得大家认可,便流传开来。

华佗墓 篇9

华佗墓介绍:

华佗墓位于许昌城北15公里苏桥村南石梁河西岸,墓高4米,占地360平方米,墓呈椭园形,前有清乾隆十七年(公元1752年)立石碑一通,楷书:“汉神医华公墓”。墓地六角形,青砖花墙环绕,翠柏青松掩映,1985年中华全国中医学会河南分会在许昌召开“华佗学术研讨会”,镌立“东汉杰出医学家华佗之墓”石碑一通,

资料

华佗是波斯人? 篇10

华佗,三国时著名的医学家,与曹操同乡,并为其所杀。这位古代神医的故事在中国妇孺皆知。但是,历史上果真有此神奇人物?史学界历来看法不一。近代国学大师陈寅恪认为,华佗故事原型来自于印度佛教传说。

“佗”字中的秘密

陈寅恪认为,天竺语(即印度梵语)“agada”乃药之意。旧译为“阿伽陀”或“阿羯陀”,为内典中所常见之语。“华佗”二字古音与“gada”相适应。“阿伽陀”省去“阿”字者,犹“阿罗汉”仅称“罗汉”一样。华佗的本名为“敷”而非“佗”,当时民间把华佗比附印度神话故事,因称他为“华佗”,实以“药神”视之。陈寅恪的文章发表后,得到学术界的广泛赞同。林梅村先生在《麻沸散与汉代方术之外来因素》一文中就支持陈先生的说法,他说,“agada”在梵语中的实际含义是解毒剂,多指丸药。麻沸散实为天竺胡药,“华佗其名或来自五天梵音,其医术有印度因素,则事在情理之中。”并称:“但只要认真观察华佗行医的社会环境,就不难发现陈说并非臆测。”

华佗的印度神话渊源

陈寿在《三国志》第二十九卷的“方技传”中,记载了华佗治病的许多奇事。陈寅恪将其神话的来源予以追溯。他指出,华佗为曹操治病,纯属抄袭之作。断肠剖腹之事也为抄袭之作,口吐赤色虫亦如是。几乎可以这样讲,中国的这位神医元化(或敷),其神奇医术,绝大多数是从印度神话故事中抄袭而来的,本土并无此事。只是“赖佛成神”,假的也就成了真的。以至“真”到了中国人特别相信的地步。

陈寅恪指出,华佗的事迹,实际来自印度神医耆域的故事。陈寿的《三国志》记载,华佗治病时,对必须动手术剖开切除的,便让病人服下麻沸散,然后再破腹取出患结。病患如果是在肠子里,就切开肠子进行清洗,再把腹部逢合,在伤口敷上药膏,四五天后伤口便痊愈了,不再疼痛,病人自己也没有感觉,一个月左右,伤口就会完全长好。这个故事其实来自于耆域治拘闪弥长者儿子的病。再如,华佗治广陵太守陈登的病,他让陈登服了二升汤药,吐出了大约三升虫,红色的头还在蠕动,半截身子像是生鱼片。这个故事其实和神医耆域的故事也有类似之处。再比如,华佗为曹操疗疾以至致死的事,也和耆域的故事相似。“耆域亦以医暴君病,几为所杀,赖佛成神,谨而得免。”陈寅恪认为,华佗和耆域的际遇符合,尤其不能不让人有“因袭之疑”。

华佗可能有其人,但不是神医

陈寅恪认为,《三国志》中不但“华佗传”有佛教渊源,而且曹冲称象的故事也有佛教背景。他认为,“巨象非中原当日之兽,华佗为五天外国之音,其变迁之迹象犹未尽亡,故得赖之以推寻史料之原本。”《三国志》的成书,据佛教进入中国的时间还不算太久,而印度神话传播已非常之广,社会所受之影响已非常之深。所以像陈寿这样以严谨著称的史家也不能辨别其真假。陈寅恪认为,华佗(字元化,真名为敷)的原型,可能曾在中国存在,也可能真是沛国谯县一带之人,甚至也有可能“通晓”一些养生之术。但此人后来变成了“华佗”则完全是将印度之“佗”(药王神)强加给了这位中国人。这位中国人从此走上了幸运大道,成了人们敬仰的神秘人物。

华佗的国籍谜团

史载华佗约生于108年,卒于208年,享年百岁许。《三国志·华佗传》称:华佗“游学徐土,兼通数经”,并且“晓养性之术,时人以为年且百岁而貌有壮容。又精方药,其疗疾,合汤不过数种,若当灸,不过一两处,每处不过七八壮,病亦应除。若当针,亦不过一两处,病亦行差”。在华佗死后1700余年的今天,这位神医的高超医术仍为今人所称道。从来没有人会怀疑他不是中国人。1980年,日本弘前大学医学部麻醉科教研室松木明知在日本出版的《麻醉》第9期,发表了题为《麻醉科学史最近的知见——汉之名医华佗实为波斯人》的文章。松木明知认为,华佗是波斯文XWadag的谐音,其含义为主或神。所以华佗不是人名,而是主君、阁下、先生的意思,引申到华佗个人的职业应是“精于医术的先生”之意。同时,他指出,波斯(古称安息,今之伊朗)国人经“丝绸之路”而东渐,华佗即经此路而游学徐土(今徐州)的波斯人。波斯人经丝绸之路入中原有据可依。李白一首诗歌曰:“胡姬貌如花,当炉笑东风。”所言的“胡姬”就是波斯人。据此,松木明知先生断言:“历来被认为中国人的华佗,实为波斯人。”

华佗为关羽刮骨疗毒之考证 篇11

华佗回答说:关将军过奖了, 若说神, 不是华某我, 也不是别人, 而是将军你啊!我云游天下, 行医数十载, 接诊过的病人何止成千上万, 形形色色, 而行手术的人也不在少数, 可是象将军这样不惧痛苦、术间不哼一声的英勇气概为所仅见者, 非凡人矣, 钦佩之至也!惺惺相惜、互相吹捧达到无以复加的地步, 确是罗贯中的神来之笔, 妙笔生花!可是, 从史实考核之, 发现此事却是虚构的, 即:华佗为关羽作刮骨疗毒纯属子虚乌有。

1 关羽受过箭伤, 也作过治疗

作为统军人物, 又英勇无比的关羽, 身经百战, 故而受伤, 包括刀伤、枪伤、箭伤……那是一点也不奇怪的事。这在小说中有描述, 在史料中也有记载。

在《三国演义》中关公不但受过箭伤, 而且受过两次。在第74回中是同曹操派出的为解救樊城曹仁之围的庞德对阵时被暗算左臂中箭。所幸箭射不深, 回营后拔出箭头, 用金疮药敷之, 不久即愈, 这一次算是轻伤吧。接着, 又是关羽亲率兵马围攻樊城, 被守军望见, 于是曹仁急招五百弓弩手一齐放箭, 关急勒马返回时, 右臂上中一弩箭, 翻身落马。这一次伤却非同小可, 原来箭头有毒, 而且入骨, 右臂青肿, 不能活动。这在军情危急的前线真令人心急如焚啊!好的是在第75回里华佗不期而遇, 经其诊察发现, “弩箭所伤, 其中有乌头之药, 直透入骨, 若不早治, 此臂无用矣。”接着就是仔细描述华佗为他行刮骨疗毒的事了。当他伤口初愈, 可曹操派出的大将徐晃带领的援军又至, 关平考虑到“父体未愈, 不可与敌。”而力阻关的出阵, 可关羽不听, 依然提刀上马, 同徐交战80余合, 尽管武艺绝伦, 终是右臂少力, 只好回营。可听到此前派出去联络运送军粮求援的部下傅士仁到达南郡不但不筹措军需, 反而同守将糜芳一道投奔东吴去了这一消息时, 关羽怒气冲冠, 疮口迸裂, 昏绝于地。

另一支派往西线求援兵的廖化求救于刘封、孟达, 但后者认为敌强我弱, 无异以卵击石, 拒不出兵;孙权又派诸葛瑾前往劝降, 被关羽斥退。于是孙权另派吕蒙引兵围攻麦城, 仅留北门让关突围, 途中于麦城被诱捕。拒不投降, 被孙权杀于建安24年12月, 时年58岁。

不但小说中编造了这样故事情节, 在史料中也有记载。《三国志·蜀书六·关张马黄赵传》中记载:“羽尝为流矢所中, 贯其左臂, 后创虽愈, 每至阴雨, 骨常疼痛, 医曰:矢镞有毒, 毒入于骨, 当破臂作创, 刮骨去毒, 然后此患乃除耳。羽便伸臂令医劈之。时羽适请诸将饮食相对, 臂血流离, 盈于盘器, 而羽割灸引酒, 言笑自若。”

这段记述得十分全面完整, 不但说箭伤, 而且说皮肉伤虽已愈, 而毒入骨, 故阴雨天不时疼痛。所以才有刮骨疗毒的事, 而且还记述了关羽饮酒作乐、手术时依然谈笑自若的大无畏气概。

但是, 这段记述却留下许多含糊之处。如:没有记录关羽何时何地同何人作战时受伤;也没有点明是哪一位医生给他作的手术治疗。如果是华佗, 陈寿是不会忽略到这样的地步, 而且在《华佗传》中陈寿作华佗颇多业绩的记述, 同样也没有关于给关羽刮骨疗毒这部分。

2 华佗死在关羽箭伤前, 不可能为作刮骨疗毒

不但史料中没有记述华佗为关羽治疗箭伤, 而且从华佗被曹操杖责而死在前, 而关羽受伤在后的时间交叉, 造成不能圆其说的矛盾。

华佗和曹操之祖籍均为谯县, 即今安徽亳州也。可谓是老乡, 华因治疗曹操的头风病而为重视。可久治不愈又逃跑回家久久不归使曹怀疑他不用心而将之关入牢中拷打致死。入狱拷打发生在什么时候呢?《三国演义》将此事同曹操的死期写作同一年, 而曹操的死亡日期是准确的, 为建安24年, 即曹操66岁因头风病剧烈发作而死。而华佗比曹大十多岁, 若如此, 华佗岂非死年达70多岁了吗?实际上, 他只活到63岁, 生于公元145年, 这样推算起来是建安十三年 (公元208年) , 亦即赤壁之战前。也正是在这一年, 曹操的爱子, 聪明伶俐, 七岁时以称象闻名千古的曹冲已经13岁了, 可在这一年发生重病, 奄奄一息之际, 曹操发出无限的感叹:华佗治不了我的头风病, 但是可以治好我的儿子的病啊。 (《三国志》的原记述是:太祖叹曰:“吾悔杀华佗, 令此子强死也”。) 也就是说, 曹冲、华佗都是死在赤壁之战前, 只是华佗比曹冲死得更早些。

那么关羽的箭伤发生在什么时候呢?在赤壁之战前的可能性甚微, 因为其时就连桃圆三结义的刘关张三兄弟的这支小部队既没有自己的根据地, 又没有固定的盟友, 整日东投西靠、狼狈之至, 累累如丧家之犬。所以也就没有过几次正式的攻坚战或守卫战, 自然也就没有受伤的记录。而是在赤壁之战后, 曹操主力北撤, 而留下大将曹仁留守江陵 (可见, 曹操在赤壁之战中虽然没有实现横扫江南、一统天下的主要目的, 但他仍然有所斩获的) 。而刘备是趁此战之空隙占领零陵等四郡, 成了在赤壁之战中出力不多、而收获最大的赢家。而且又耍赖皮强拿巧借孙权的荆州久久不还, 派了大弟弟关羽镇守这个战略要地。也正是在这之后组织了攻打曹仁驻守的江陵及其所辖的襄阳、樊城之战中才有箭伤的发生。可见以赤壁之战为界, 华佗死在此前, 而关公的箭伤发生在其后, 所以早已死去的华佗怎么会替在他死之后受箭伤的关羽刮骨疗毒呢?

当然, 以华佗发明了麻沸散, 止痛不成问题;文献记载他可行切肠和切脾手术, 如果华佗遇到手臂箭伤类毛病, 他的疗伤操作必将熟练无比, 而且效果奇佳。只可惜关羽受伤时华佗已经去世了。

3 刮骨疗毒方法难以理解, 迄今未得到圆满解释

所谓刮骨疗毒, 照字面与从关羽受伤后的病痛分析, 有二种说法:一是《三国志》里记载, 中箭后皮肉伤已愈, 而遇阴雨天骨子里疼痛而行刮骨洗毒手术。另一种是《三国演义》中的叙述, 箭伤穿骨, 致臂肿胀, 手臂不能活动, 华佗说:如不治疗手臂将成残废。不管怎么说, 都意味着箭头有毒, 而且毒已入骨, 引起疼痛与功能瘴碍。作为对舞刀弄枪的人影响之大是不言而喻的。

可是, 箭伤引起骨中毒及其危害字面上理解似不困难, 实际上, 迄今尚难从科学道理上解释清楚。骨头本身是没有神经的, 也就是说即使发生骨折也不会疼痛。疼痛是因骨折波及到周围的富有神经结构的肌肉、大小血管破裂致血液渗漏水肿等所引起。

陈寿撰写《三国志》时是极其慎重的, 他从收集的大量原始资料中经过认真甄别挑选了自以为重大、真实的部分用之, 虽然有些交叉、重复, 甚至同一件事在不同人物、不同时间、不同地点上有些出入, 但是基本上还是准确的。历来研究三国历史者皆以此书为主要参考文献。华佗是那个时代的著名人物, 在《三国志·第29卷·方技传》中第一个写的就是他, 所罗列的事迹颇多, 假如他真的有替关羽刮骨疗毒的事, 料想陈寿不会丢下大西瓜而去挑拣烂芝麻的。

作为名扬天下的郎中, 尽管华陀励志勤勉, 通晓了内、外、妇、产、儿许多科目疾病的诊治与针灸等疗法, 并发明总结了健身壮体的寓体育娱乐于一身的五禽戏。但他的扬名于为人所爱戴, 并非能治百病, 也不是都能药到病除, 而是有高超医术为基础, 加上精心服务病人的崇高医德和良好的医风。正是他看重自己的名声, 对他所无法诊断、治疗无把握的病, 他是不会随意允诺, 更不会轻易夸下无所不能海口。其成功, 很大程度上来自他的细心谨慎, 为医者, 生命之所系, 岂敢马虎、轻举妄动。

即以刮骨疗毒来说, 时至今日, 虽然许多外伤愈后, 在患处每逢阴雨天气候变化会发生酸、麻、疼痛与功能障碍现象, 这其中的机制非常复杂, 如同神经、韧带损伤, 组织纤维化形成的瘢痕收缩、微小血管的流向与供应等在气压、温度、湿度的变化再加上心理因素综合作用下, 使原来患处的器官组织难以适应而产生种种症状表现。但这些酸、麻、疼痛等表现通常较为轻微, 影响活动功能者较少。但对如像关羽那样操持挥舞82斤重的青龙偃月刀来说显然是不利的。这些症状不但机制复杂, 处理办法也不多, 通常以物理的方法, 如保暖、按摩、针灸, 现代医学为应急之需还可注射普鲁卡因等麻醉药作封闭治疗来缓解之, 但彻底断根殊难。时至今日, 无论中医还是西医都没有刮骨疗毒这一描述。当然, 这在汉末更是属于疑难病症, 华佗不会不知道这一点, 所以他即使碰到关羽求他作此诊治, 以他的慎重与细心是不会贸然动刀切开皮肉刮骨的。罗贯中等的描绘与记述无疑是出于对他们的热爱, 为丰富他们的英雄形象与技术水平而塑造的。这无可厚非, 叙述得有理有节, 形象生动, 是文学作品得优秀篇章。只是同史实不符, 所以千万不可将故事当作历史。我们在这里澄清这段历史, 既无意也不至于贬低关与华吧。

摘要:本文对华佗的刮骨疗毒进行了考究。

华佗村书记工作表态发言 篇12

各位领导、各位同志:

我村今年以来,在镇党委政府的正确领导下,围绕计划生育、土地复垦、新农村建设三项中心任务,制定工作措施,强化领导责任,扎实有效的开展各项工作。目前,面对新的工作要求,面对新的工作任务,我村与会同志信心百倍,决心在今后的工作中,在抓好常规工作的同时,突出工作重点,工作再努力,保证完成镇党委政府布置的工作。

一是认清形势,统一思想,搞好计划生育工作

坚持以稳定低生育水平为目标,认真落实计划生育基本国策,坚决完成人口和计划生育各项指标任务。为此我们将加大对人口计生工作的领导力度,采取有力措施,确实抓好以下几项工作:

(一)狠抓宣传教育和早婚早育。通过上门宣传、发放政策单、村务公开栏等多种形式进行宣传,保证宣传到位。对早婚早育现象做到早发现,早准备。

(二)是紧抓育龄妇女的妇检和上门访视工作。做到每月与所有常住育龄妇女见面一次。做好与外出育龄妇女的跟踪服务。

(三)定期听取计生工作汇报,不定期检查计生工作进度。每碰到不落实节育措施、不按时参加妇检等“钉子户”时都要下大功夫去抓,对计生工作不留死角。

二是加强领导,加大力度,促进土地复垦、新农村建设

(一)搞土地复垦,旧村庄建库是基础,我们会进一步摸清我村“空心村”实际情况,整理出建库点详情资料,为以后的拆迁安置打好基础。在以后的拆迁工作中,我们会继续按照“四个落实”的原则行事,做到宣传落实到位,资金落实到位,安置落实到位,服务落实到位,高标准的完成土地复垦工作。

(二)按照“按理布局、科学规划、注重实效、逐步完善”的原则,结合我村实际情况,针对广大群众的意见,力求规划切合实际,制定出村民能在赞同的村庄规划。在房屋整体布局上做到实用美观;在建设面积上,力求节约土地。今年我们计划再建设一个新农村示范点。

三是宣传发动,细化措施,推进招商引资工作

我们将召开支委会、支部会、群众代表会、能人大户座谈会,传达镇党委政府文件精神。动员全村上下集中精力忙招商,千方百计找信息。利用亲情找信息。充分发动全村上下,抓住本村在外能人大户多、在外工作人员多的优势,利用亲情、友情、同学情、朋友情,请他们帮助提供项目信息。立争招到商,招好商。

四是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完成其他各工作

围绕农民增收,发展现代农业;心系群众生活,落实民生工程;维护一方平安,保持信访稳定。

华佗巧治病文言文翻译 篇13

华佗巧治病文言文翻译

原文

有一郡守病,延华佗治。佗视疾,以为其人盛怒则廖,乃多受其直而不加治。无何弃去,且留书骂之。郡守果大怒,令人追杀华佗,郡守子知道华佗的意思,属使勿逐,守不得佗,嗔恚至极,吐黑血数升,病遂愈。

注释

1.郡守:郡的长官

2.延:邀请

3.以为:认为

4.瘳(chōu):病愈

5.无何:没多久

6.瞋恚(chēn huì):愤怒

7.酬:酬金

译文

有一位郡守患病,邀请华佗治病。华佗看了病,认为这个人只要大怒一场病就会痊愈,于是多收他的报酬却不给他治病,不久华佗丢下病人走了,还留下一封信骂这位郡守。郡守果然大怒,命令手下人把华佗捉来杀掉。郡守的儿子知道华佗的真实用意,嘱咐派出的使者不要追拿华佗。郡守没有抓到华佗,愤怒到了极点,吐黑血(淤血)数升,病就痊愈了。

文言知识

延。现代汉语中的“延”,指“延长”,而文言中的“延”,主要指“邀请”。上文“延华陀治”,意为邀请华佗治病。又,“延至家”,意为邀请到家里;“延四方之士”,意为邀请四面八方的人。

文化常识

升。上文说到“吐黑血数升”,升是旧时的一种量器,也作容器用。木制,方口,呈倒梯形状。旧时另有一种容量单位“合”(gě),1合约1两2钱,10合为1升,10升为1斗,10斗为1石(dàn)。那郡守吐黑血(淤血)数升,看来是吐了好多淤血。

【拓展】阅读

华佗(约145-208)东汉末医学家,汉族。字元化,一名旉,沛国谯(今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华佗与董奉、张仲景被并称为“建安三神医”。关于华佗故里,学术界普遍认为华佗是安徽省亳州市谯城区人,1995年,时任中共中央总书记、国家主席、中央军委主席江XX欣然为亳州亲笔写下了“华佗故里,药材之乡”的题词。

据人考证,他约生于汉永嘉元年(公元一四五年),卒于建安十三年(公元二〇八年)。这考证很可疑。因为《后汉书·华佗传》有华佗“年且百岁,而犹有壮容,时人以为仙”的记载,也有说他寿至一百五六十岁仍保持着六十多岁的容貌,而且是鹤发童颜的记载。据此,华佗可能不止活了六十四岁。华佗生活的时代,当是东汉末年三国初期。那时,军阀混乱,水旱成灾,疫病流行,人民处于水深火热之中。当时一位著名诗人王粲在其《七哀诗》里,写了这样两句:“出门无所见,白骨蔽平原”。这就是当时社会景况的真实写照。目睹这种情况,华佗非常痛恨作恶多端的封建豪强,十分同情受压迫受剥削的劳动人民。为此,他不愿做官,宁愿捍着金箍铃,到处奔跑,为人民解脱疾苦。

东汉末年在我国诞生了三位杰出的医学家,史称“建安三神医”。其中,董奉隐居庐山,留下了脍炙人口的杏林佳话;张仲景撰写《伤寒杂病论》,理法谨严,被后世誉为“医圣”;而华佗则深入民间,足迹遍于中原大地和江淮平原,在内、外、妇、儿各科的临证诊治中,曾创造了许多医学奇迹,尤其以创麻沸散(临床麻zui药)、行剖腹术闻名于世。后世每以“华佗再世”、“元化重生”称誉医家,足见其影响之深远。华佗是东汉杰出的医学家,《后汉书》和《三国志》均为他专门立传。

华氏家族本是一个望族,其后裔中有一支定居于谯县以北十余里处一个风景秀丽的小华庄(今谯城区华佗镇)。至华佗时家族己衰微,但家族中对华佗寄托了很大的期望。从其名、字来看,名“佗”,乃负载之意,“元化”是化育之意。华佗自幼刻苦攻读,习诵《尚书》、《诗经》、《周易》、《礼记》、《春秋》等古籍,逐渐具有了较高的文化素养。

华佗行医,并无师传,主要是精研前代医学典籍,在实践中不断钻研、进取。当时我国医学已取得了一定成就,《黄帝内经》、《黄帝八十一难经》、《神农本草经》等医学典籍相继问世,望、闻、问、切四诊原则和导引、针灸、药物等诊治手段已基本确立和广泛运用;而古代医家,如战国时的扁鹊,西汉的仓公,东汉的涪翁、程高等,所留下的不慕荣利富贵、终生以医济世的动人事迹,所有这些不仅为华佗精研医学提供了可能,而且陶冶了他的情操。

上一篇:尉犁县旅游扶贫工作调研报告下一篇:医疗事业单位面试真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