整改落实宪法论文提纲

2022-11-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论文题目:检察建议制度研究

摘要:检察建议制度作为一项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司法制度,是落实中国宪法关于检察机关宪制定位的重要制度设计,是检察机关履行法律监督、公益监护职能的重要机制,在国家治理中发挥着独特作用。特别是改革开放40多年来,检察建议制度经历了一个由实然到法定、由部分到整体、由低阶到高阶的发展过程,已成为贯穿于刑事、民事、行政、公益诉讼四大检察业务的基础性制度。检察建议制度与新时代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目标建设紧密相连,既是国家治理体系的一部分,又发挥着提升国家治理能力的巨大作用,是检察机关在新时代参与国家治理的重要制度保障。本文将检察建议制度作为研究对象,意在说明其为何产生、因何演变、效用如何,又将如何发展的问题。从发生学的角度出发,通过探寻检察建议制度的知识谱系、中国特色和政治社会功能,揭示其在中国出现并发展壮大的根本原因。首先,以中国古代御史制度为代表的传统法律文化为其在中国之建构沉淀了适宜的政治、社会和文化环境,奠定了传统法律文化基因;在分权和制约等理论影响下发展的现代检察制度为其孕育了制度生发的萌芽,因普遍存在监督属性或参与社会治理的趋势而具有诸多建议性权力和类似制度;以列宁法律监督思想和苏联检察制度为范本的社会主义法治传统为其诞生创造了决定性因素,因检察机关的法律监督性质及行使一般监督权的需要而衍生出检察建议这种具体形式;以政法传统为代表的本土化因素为其实现内生性演化提供了必要空间,革命根据地出现了检察建议的历史渊源,政法传统中的司法特点和社会综合治理等活动让其涅槃重生。其次,新时代检察建议制度的法律地位、价值、功能和适用均有了革命性的发展,呈现出制度定位的合宪性、制度基础的合法性、制度体系的独特性、制度设计的兼容性和刚柔兼具等中国特色。通过对检察建议制度的法理基础进行分析论证可知,其本质为检察机关的宪法定位,其权力本源为法律监督权。以检察建议强制性的高低和实现程度的不同,可将其分为行政公益诉讼型、诉讼监督型和社会治理型,前者为强制型检察建议,而后两者为非强制型检察建议。最后,当代检察建议制度主要表现出六大政治社会功能:实现法律监督;保障法律统一实施;权利保障;权力制约;推进社会治理;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检察建议制度的范式演进是以检察工作范式的转换为逻辑依据的。建国后随着检察工作从一般监督范式到刑事检察监督范式到法律监督范式,再到公共利益代表范式的历史性转换,检察建议制度也经历了几次深刻变革。不同的范式在范畴、适用领域、法律地位、价值和功能等层面反映出其各自的内涵和特征。中国社会结构、社会文化、法律观念和检察理念以及检察机关在国家权力机构中的地位与功能的变迁,深刻影响着检察建议制度的价值、功能和作用,也构成了检察建议制度的范式形成和转换的基本动因。作为强制型检察建议的公益诉讼检察建议,与国家治理现代化联系紧密。其具有的相对独立性特征,使其既要充分实现诉前程序的监督属性和整改功能,又要服务于行政诉讼,这种双重属性引发了立法和实践的不协调。在运行中对于公共利益、确认违法的认定,以及调查核实权的行使等问题是急需解决的实践和理论议题。本文分别从实践和立法两个层次,通过确立有关审查标准、强化调查核实权的强制力、拓展适用范围等方面,完善强制型检察建议制度。以“一号检察建议”为代表的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在新时代焕发了新的生机,其合理定位和限定具有重大理论关切。但其在现实中仍然存在着规范性不够、刚性不足、重视程度不高等突出问题。作为诉讼监督型检察建议的再审检察建议则出现了适用条件不够明确、程序设计未发挥应有效果等问题,其制度设计和实践效果存在着一定程度的异化。为此,在实践中,可通过强化相关内外部机制的方式,在立法上可通过提升立法层次、扩展范围等方式对非强制型检察建议制度予以完善。新时代创新完善检察建议制度的具体路径是:首先,在国家层面加强检察建议制度的立法,使其能够科学合理地融入国家治理体系,选择务实可行的立法模式和进路,通过修法活动完善检察建议的制度体系,提升运用法律监督促进国家治理现代化的能力。其次,作为检察建议制度的主体和制度主导者,检察机关要结合新时代检察工作理念,在完善工作机制、创新监督理念、突出重点领域等方面对检察建议工作提出明确的目标和方向。在总结制约其发展的内外部矛盾后,以问题为导向,以法律监督权的内在要求和国家治理现代化为视角,坚持科学化、司法化、谦抑化、协同化、智能化方向,使其制度体系更加科学、制度规范更加合理、制度运行更加流畅、制度效力更具刚性。

关键词:检察建议;制度研究;法律监督;国家治理

学科专业:法学理论

摘要

abstract

导论

一、问题的缘起

二、研究目的及意义

三、研究现状

四、论文的内在思路

五、主要研究方法

六、预期创新

第一章 检察建议制度的发生学研究

第一节 检察建议制度的知识谱系分析

一、中国传统法律文化的影响

二、现代世界检察制度的影响

三、社会主义法治传统的影响

四、当代中国政法传统的影响

第二节 检察建议制度的中国特色

一、制度定位的合宪性

二、制度基础的合法性

三、制度体系的独特性

四、制度设计的兼容性

五、柔性与刚性兼具

第三节 检察建议制度的功能

一、有效实现法律监督

二、保障法律统一实施

三、权力制约

四、推进社会治理

五、维护国家和社会公共利益

六、保障公民和组织合法权益

第二章 检察建议制度的范式演进

第一节 范式演进的模型

一、范式演进的基本动因

二、范式变迁的结构性维度

第二节 一般监督范式下的检察建议制度

一、一般监督范式的形成及内涵

二、检察建议在一般监督工作中的适用

三、检察建议在其它监督工作中的适用

第三节 刑事检察监督范式下的检察建议制度

一、刑事检察监督范式的形成及内涵

二、刑事检察监督范式的特征

第四节 法律监督范式下的检察建议制度

一、法律监督范式的形成及内涵

二、法律监督范式的特征

第五节 公共利益代表范式下的检察建议制度

一、公共利益代表范式的形成及内涵

二、公共利益代表范式的特征

第三章 强制型检察建议制度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制度的运行

一、数据统计分析和样本选取

二、诉前检察建议运行中的主要问题

第二节 行政公益诉讼检察建议的价值定位反思

一、诉前检察建议的双重价值分析

二、诉前建议与提起诉讼的问题

第三节 确认违法的认定问题

一、履职主体的确定

二、公共利益的认定问题

三、“违法行使职权或者不作为”的审查标准

第四节 调查核实权的问题

一、调查核实权的现实镜像

二、实践中强化调查核实权的路径

第五节 完善强制型检察建议制度的立法

一、赋予调查核实权强制力

二、拓展诉前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

三、强化诉讼中的法律监督身份

第四章 非强制型检察建议制度的实证研究

第一节 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制度的运行

一、以“一号检察建议”为案例的分析

二、社会治理检察建议制度运行考察

三、解决对策

第二节 再审检察建议制度的运行

一、数据统计及分析

二、基于再审检察建议书的样本分析

三、突出问题与原因

四、解决方式与办法

第三节 强化非强制型检察建议制度的立法

一、将不诉决定中的检察意见改为检察建议

二、扩大社会治理检察建议的适用范围

三、提升再审检察建议的立法层次

第五章 检察建议制度的未来展望

第一节 科学化

一、制度规范体系的科学化

二、制度运行机制的科学化

第二节 司法化

一、业务流程上的案件化

二、办案模式上的审判化

第三节 谦抑化

一、法定性原则

二、必要性原则

三、效用性原则

四、权利保护原则

第四节 协同化

一、协同化的内涵

二、协同化的途径

三、协同化的重点领域

第五节 智能化

一、数据化

二、信息化

三、人工智能化

参考文献

致谢

上一篇:煤矿安全与安全生产论文提纲下一篇:初三历史教学论文提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