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模式浅析

2022-10-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文化产业概念及发展概况

(一) 文化产业定义

对于文化产业的定义, 国内外学界尚无统一的界定, 其内涵和外延的争论一直在进行。德国法兰克福学派的霍克海默和阿多诺在20世纪40年代提出“文化产业”的概念。20世纪80年代以前, 文化产业更多的是与大众文化和社会问题相关。20世纪80年代以后, 文化产业进入快速发展时期。21世纪初, 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文化产业的定义包括可以由工业化生产并符合四个特征 (即系列化、标准化、生产过程分工精细化和消费的大众化) 的产品 (如书籍报刊等印刷品和电子出版物有声制品、视听制品等) 及其相关服务, 而不包括舞台演出和造型艺术的生产与服务。

2003年9月, 中国文化部制定下发的《关于支持和促进文化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 将文化产业界定为:“从事文化产品生产和提供文化服务的经营性行业。文化产业是与文化事业相对应的概念, 两者都是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文化产业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必然产物, 是随着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逐步完善和现代生产方式的不断进步而发展起来的新兴产业。”2004年, 国家统计局对“文化及相关产业”的界定是: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 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所以, 我国对文化产业的界定是文化娱乐的集合, 区别与国家具有意识形态性的文化事业。

尽管文化产业具有不同的定义, 但文化产品的精神性、娱乐性等基本特征不变, 因此, 文化产业是具有精神性娱乐性的文化产品的生产、流通、消费活动。文化产业在产生过程中逐渐形成了以创意为主要的驱动力量, 以内容生产为主要的产品形态, 以大众为主要的服务对象等特点。

二、国内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一) 国外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在经济比较发达欧美、日韩等国, 文化产业的发展基本上是以资源集聚、资本密集、人才优势为基础, 利用创意来为生产大众文化消费品的。这种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是对西方工业化的进一步延伸, 也可以说是进入后工业化时期所采取的一种针对资本主义社会精神需要而产生的。

欧美国家文化产业发展较早。美国是文化产业的大国, 其产业覆盖面也比较宽;英国在1998年提出“创意英国战略”, 其中也包括了“创意产业”的概念。2005年11月, 英国开始了“创意经济计划”。2007年, “创意产业”在英国的总增加值当中的贡献占到6.2%。创意产业出口的服务达到166亿英镑, 占总出口商品和服务的4.5%;法国文化产业在电影业、出版业、文化遗产业等方面优势比较突出;德国文化产业比较发达, 仅2008年, 文化产业年产值达到1320亿欧元, 有23万个文化创意企业, 近100万的从业人员。影视业方面拥有世界三大电影节之一的柏林国际电影节, 出版方面有世界最大的书展法兰克福书展, 传媒业方面有贝塔斯曼集团。鲁尔工业区已经转变成著名的文化创意园区。

日本、韩国文化产业发展较为突出。日本动漫产业、游戏软件、音乐唱片在全球都占有相当大的份额, 其竞争力主要来自于内容的生产;亚洲金融危机过后, 1998年韩国提出“文化立国”方针, 大力发展文化产业。近年来, 韩国在影视制作、网络游戏、流行音乐等方面表现突出, 其中韩剧风靡东南亚市场, 被人们称为“韩流”。韩国文化产业占GDP约7%左右, 文化产品出口占到世界市场的5%。

总之, 以西方发达国家为主的文化产业发展已经在生产制作、产品包装、宣传营销等方面有一整套成熟的商业化运作体系, 其文化产品采用标准化的生产方式, 其产品的主要特征是可复制化, 用以满足大众娱乐需求的同时, 产生强大的经济效益, 并且宣传西方社会的价值观念。

(二) 国内文化产业发展模式

从1978-2010年, 改革开放30多年, 中国的文化产业也在这个过程中逐渐发展壮大。中国的文化产业有着自身的特点, 从总体发展模式上来说, 可以概括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

国内文化产业的发展刚刚起步, 还有诸多问题如:区域发展不平衡、行业发展不平衡等。因此, 在中国文化产业整体发展模式下, 寻找各个区域的独特发展模式是国家及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

三、内蒙古文化产业模式浅析

(一) 内蒙古文化产业概况

首先, 内蒙古文化产业产值有所增加。2012年内蒙古文化产业增长速度呈现良好趋势, 产业增加值197.86亿元, 同比增长31.9%, 具有极大的提升空间, 但与北京、上海、广东等大城市还有较大的差距。其次, 文化基础设施不断完善。随着内蒙古自治区经济实力的不断壮大和财政收入的增长, 内蒙古各区域内的文化设施得到完善, 内蒙古博物院、国际会展中心等文化设施先后建成。再次, 旅游业成为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的催化剂。内蒙古现已有118个A级景区, 4条精品旅游线路, 基本涵盖了内蒙古所有以文物、史记、遗址、古建筑等为代表的历史文化层以及现代文化层和民俗文化层等。旅游业成为文化产业发展的先行载体, 并促进其发生量变与质变。

(二) 内蒙古文化产业模式分析

内蒙古地区是边疆民族地区, 其文化产业的发展根植于其富有特色的民族文化。关于民族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 孟航在其《中国文化产业的西部模式》一书, 根据民族文化在其中的不同利用方式, 提出了五种类型:本地型民族文化产业、外向型民族文化产业、媒介型民族文化产业、创意型民族文化产业、综合型民族文化产业。本文依据这五种类型对内蒙古文化产业进行分析。

首先, 本地型民族文化产业。这种类型当中主要是以民族文化的展示、体验作为消费的内容, 多与旅游相结合, 大到民族文化体验园如呼和浩特的蒙古风情园、呼伦贝尔的拓跋鲜卑民族文化园等, 小到民族家庭的生活体验, 如草原旅游“牧民家访”等。

其次, 外向型民族文化产业。这种类型当中主要是以民族文化产品和服务的输出为主, 包括民族歌舞演艺、民族工艺品、民族服饰、民族美术产品等。

再次, 媒介型民族文化产业。这种类型当中主要是为民族文化产品或服务提供展示交易的平台。比如大型的民族文化产品市场, 在传统民族节庆基础上举办的各种文化节、以民族文化为主题的会展等。以2007年8月在内蒙古呼和浩特市举办的第三届中国西部文化产业博览会为例, 其组织大型活动19项, 组织分会场活动10项, 签约52个投资合作项目, 成交总金额达119.06亿元。

第四, 创意型民族文化产业。这种类型当中民族文化作为基本元素被进行了创意的加工, 形成新的产品。比如根据民族文化进行的出版、影视、动漫、游戏等文化产品的开发等。

第五, 综合型民族文化产业。这种类型当中围绕民族文化进行多方面的产业形态, 既有在本地建设的民族文化体验园、体验区, 又进行相关民族文化产品的开发, 并且在发展民族文化产业的同时向相关产业搞展, 如反映民族文化的传媒、广告, 展现民族文化风格的地产、酒店等。内蒙古综合型民族文化产业的最典型案例, 就是呼包鄂城市圈的文化产业园区。呼和浩特大盛魁文化创意产业园区, 在玉泉区旧址恢复新建, 以旅蒙晋商文化为依托, 开发相关产业;包头乐园文化产业园区, 主打创意休闲娱乐, 以图带动区域经济发展, 改善民生;鄂尔多斯文化产业园、鄂尔多斯江源文化创意园等是鄂尔多斯经济转型的新契机。

通过上述分析, 我们可以得出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现状:本地型民族文化产业有, 综合型及外向型民族文化产业弱, 媒介及创意型民族文化产业差。

(三) 内蒙古文化产业模式的改进策略

依据国内外的研究, 文化产业发展的初级模式是以本地及创新型产业为依托, 综合及媒介型产业模式有利于文化产业的发展、成熟, 而文化产业发展的最佳模式即是对外输出文化产品的外向型产业模式。因此, 内蒙古文化产业需经过产业集聚、品牌塑造、文化输出三种策略平衡。

1. 产业集聚

文化产业集聚发展, 指的是在一个特定的区域内, 以一个主导产业为核心, 吸引大量彼此产业联系密切的企业群和相关服务机构在空间上集聚, 从而形成可持续的竞争优势的现象。各种形态的文化产业集聚区是它们的物质载体, 规范化的文化产业园区是它们的管理形态, 而文化产业的集群则是它们发展的高级形态。文化产业的集聚发展, 不是一个固定的模式和僵化的目标, 而是一个动态的过程, 会经历一个从初级到高级, 不断递进和发展的阶段。文化产业集聚发展的一个重要规律, 是依托文化产业链的发展, 而在产业链的前端或者后端形成产业集聚。文化产业的核心产品是以文化符号出现的价值观念的表达, 其核心是具有知识产权的文化内容创造。

2. 品牌塑造

品牌不仅仅代表着一个企业的形象, 也体现了一个区域的经济实力, 反映区域竞争能力的强弱。文化产业是极富有个性化特征的产业, 产品的独特性、差异性、丰富性是文化产业的突出特色。无论是电视节目、故事影片、各类电视剧, 还是旅游景观、平面媒体出版、互联网络的栏目设计以及各种图书期刊等, 都需要突出其品牌特性。因此, 打造知名品牌建设就成为内蒙古文化产业追求的目标。

3. 文化输出

国务院于2009年审议通过的《文化产业振兴规划》, 标志着文化产业已成为国家战略性发展产业。然而, 从发达国家和地区来看, 内蒙古文化产业的出口份额并不高。因此, 应加大对传统民族文化资源的开发力度, 加大对文化产业的资金投入, 树立文化产业的品牌意识, 积极确立文化产业的支持政策, 完善文化产业人才储备, 努力实现内蒙古文化产业外向型模式的转型。

摘要:文化产业的发展模式对文化产业发展的意义重大。发达国家的文化产业发展模式基本上是以资源集聚、资本密集、人才优势为基础, 利用创意来为生产大众文化消费品。我国的文化产业起步较晚, 其发展模式可概括为政府主导、企业参与, 文化事业与文化产业协同发展, 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内蒙古地区地处边疆民族地区, 其文化产业的独特发展模式是区域文化产业发展的关键路径。本文基于五种民族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的分析, 对内蒙古文化产业发展模式给出相应的改进策略。

关键词:文化产业管理,发展模式,内蒙古,分析

参考文献

[1] 欧阳友权.文化产业概论[M].长沙:湖南人民出版社, 2007

[2] 陆勤毅.2010安徽文化产业发展蓝皮书[C].合肥:安徽大学出版社, 2010.12

[3] 孟航著.中国文化产业的西部模式[M].昆明:云南大学出版社, 2011.7

[4] 叶朗.中国文化产业年度发展报告2011[C].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 2011.8

[5] 彭赞文.文化产业输出与国家身份建构[J].人民论坛, 2013 (23)

[6] 《内蒙古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课题组, 孙国学.提升内蒙古文化产业竞争力研究[J].松州学刊, 2013.6

[7] 边莉.内蒙古文化产业园区现状、问题及对策[J].北方经济, 2013 (22)

上一篇:探讨心肌梗死合并糖尿病患者心室重构和血浆内分泌激素水平变化特点下一篇:新形势下公路养护工程经济管理风险分析及其防范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