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分析及模式比较

2024-09-1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分析及模式比较(推荐8篇)

中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分析及模式比较 篇1

SHENGYI BUSINESS市场研究 创业咨询 政府资金申报

中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分析及模式比较

一、引言

物质生活和精神生活是人类生活的两个重要层面,前者主要提供有形的生存保障,后者则相对无形、潜移默化地影响和服务于人们的生活,是衡量居民生活水平的重要方面。随着我国经济的飞速发展,精神生活的重要性愈发突显,而发展文化产业就是传承文化、充实人们精神生活的一条重要途径。同时,文化产业的发展也具有经济上的重要意义,其“绿色产业”的特点有助于推动我国的产业升级,而其对文化的“亲民性”传播也对提高我国的文化软实力、提升国际竞争力具有重要的意义。

在国家统计局制定的《文化及相关产业分类》中,将文化及相关产业概念界定为:为社会公众提供文化、娱乐产品和服务的活动,以及与这些活动有关联的活动的集合。

受改革开放前计划经济体制的影响,我国的文化产业具有特殊性。朱建纲(2006)认为,我国的文化产业不仅具有产业属性,而且具有强烈的政治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文化产品也具有商品属性和意识形态属性的双重属性。

这种双重属性对文化企业的资本运作产生了特殊影响。谭震(2003)认为,现行文化经济政策在总体上尚未跳出“事业”框架,文化被作为纯粹的公益和消费部门而由政府财政全包,这种体制使得投资渠道过于单

一、狭窄,只讲投入不讲产出;且文化产业法规体系还不完善,风险成本高。董龙训(2010)认为,文化产业市场化程度相对较低,导致文化企业融资模式不够健全;而文化企业抵押品匮乏与价值评估难问题并存,再加上收入的不稳定性制约了银行信贷投放。

文化产业要想发展,解决文化企业自主融资难的问题迫在眉睫。企业通常的融资方式分为直接融资和间接融资两种。以银行贷款为主的间接融资是我国大多数企业融资的主要方式。实际上,截至2009年7月,我国只有7家文化企业通过首次公开发行的方式在A股市场上市,6家通过借壳方式上市,另有少数在境外资本市场上市融资。随着文化体制改革的推进、我国资本市场的逐步成熟,尤其是2009年7月创业板的推出,为文化企业进行上市直接融资提供了更大的可

能性和便利性。

二、文化企业上市的必要性与可行性分析

1、上市的必要性

(1)促进文化企业自身体制改革。中国的文化企业根植于计划经济体制,带有很强的“体制内”特征:如产权不明晰、多种经营目标相互冲突、资源分配无效率、激励机制不合理等。上市能够促进文化企业从由政府大包大揽的“国有企业”向信息公开、权责分明的“公众企业”转变。通过推动文化企业建立现代企业制度,一方面给予企业更大的自主权,使得他们能够切实从自身利益的角度出发更有效地配置资源;另一方面将文化企业置于了更广泛的公众监督之下,有利于增强其经营管理的规范性和责任意识,提升公司治理水平。

根据我们对典型已上市文化企业的案例分析,歌华有线、华谊兄弟、盛大游戏、新东方教育集团等在境内外成功上市的文化企业均经历了企业改制的历程,在向现代企业制度转变的过程中逐步获得了自主经营权,建立了规范的财务制度和管理制度,获得了海内外投资者的认可。

(2)拓宽融资渠道。对于很多文化企业来说,发展的桎梏往往是资金的限制,虽然有着好的创意,面对着充满机会的市场和快速扩张的消费者群体,但是仅依靠企业自身的资本积累很难支撑企业的快速扩张。上市作为一种能够帮助企业在较短时间内以较为公平的条件和成本筹集大量资金的融资方式,为国内外很多颇具规模的文化企业所青睐。以广电企业为例,资本筹集对其发展非常关键。一方面,借助资本市场才能将广电企业做大做强。通过上市可以提升企业知名度;同时目前我国各省重点发展的有线电视数字化整体转换和省网一体化整合工作需要大规模的资本支持。另一方面,资本的筹集有助于广电企业实现规模化,而企业规模又是其是否能在目前正在进行的“三网融合”中取得有利地位的关键决定因素。只有扩大发展规模,才能克服区域分割、产业链不成熟、业务单

一、市场集中度低等发展屏障,促进网络整合,提升业务创收能力。

此外,很多国内文化企业的上市经历也显示了上市融资对企业发展的重要意义。曾经的国内媒体巨头分众传媒于2005年7月13日成功在纳斯达克上市,首次公开募股就融资1.72亿美元,支撑其不断并购扩张、建立覆盖全国的多元广告网络。华谊兄弟于2009年10月30日在创业板成功上市,募集的资金为其下

一步的业务发展和扩张提供了强大支持。

2、上市的可行性。

通过对证监会相关负责人的走访了解到,证监会对于文化企业上市并没有与非文化企业不同的特殊限制,只需在上报证监会审批之前先上报中宣部和国务院主管部门审批即可。但在访谈文化企业相关负责人的过程中,他们提出了一些文化企业在真正上市操作过程中遇到的不同于非文化企业的困难,主要有:

(1)文化企业的产品较难“物化”。文化企业所生产的产品与通常的耐用消费品不同,大多周期性短、实时性强。比如一场演出只能持续几个小时,演出持续期也只有几个月,很少有演出几十年不衰的经典名著。同时,文化产品大多并非生活必需品,消费量受到经济发展、生活水平的影响很大,具有较强的变动性。另外,文化企业所拥有的资产大多为无形资产,如创意、知识等,而有形资产很少,较难估计未来盈利的前景。以上特点造成文化企业的现金流较难估算。据歌华有线运营总监罗小布所言:“评估商业模型时强调的是持续现金流,市盈率要基本稳定,资产负债要有一定的合理性”。如果不能将产品转化为可见的现金流,就很难进行公司估值,很难让投资者认同公司的价值。要解决这个问题,需要让文化企业真正形成一个“产业”,建立商业运作模式,促成稳定、可保持现金流的产生,使得产品可以被“物化”。以新东方教育集团为例,作为我国规模最大的私营教育培训机构之一,其上市的资产大多为无形资产--教育的内容。但新东方通过将教育做成一种产业,建立了稳定运营的商业模式,使得通过教育内容产生的预期未来现金流能够被折现并加以计算,即实现了“物化”。

(2)文化产业进行体制改革的困难。如前文所述,在计划经济时期,我国的文化企业主要以文化事业的形式存在,资金来源主要是政府拨款,若有盈利也要上交国家,因此大多没有成本和价格的概念。这一问题被罗小布概括为“管办不分,政企不分,事企不分,政资不分”。但若想通过上市的方式取得融资,就必须改制为股份有限公司,建立成本核算体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建立文化产业的市场机制。

首先是建立成本核算体系,这是合理定价、获取利润的基础。企业经营者需要建立成本意识,建立对股东、债权人的责任感。上市前,很多国有文化企业的管理层缺乏这种责任感,因为很多管理层的经营目标并不是利润最大化,并且有

预算软约束的存在。其次是建立符合微观经济学要求的现代企业管理制度。把文化企业推向上市需要自主经营、参与市场竞争,而不是等、靠国家的帮助。在现代企业管理制度“产权清晰、权责明确、政企分开、管理科学”的要求下,明确企业内各主体的职责、规范企业管理是企业真正参与市场竞争、实现企业价值增殖的基础。第三是宏观经济环境的束缚。要实现企业的正规化,还需要合理的监管制度、完善的行业协会等的配合,这些都是我国需要加强的方面。

三、文化企业境内外上市比较

结合文化企业的特性和境内外资本市场的不同,我们认为文化企业在选择上市模式时主要面临以下差异。

1、意识形态的差异。

中国社会与西方社会的主流意识形态存在较大差异。而传统的文化产业,比如新闻、出版、广电,又是政府控制人民意识形态的一种主要手段,在我国政治体制改革还未全面展开的现在,对于意识形态的控制不能过快放开。这一特性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我国文化企业不易进行境外上市融资的现实。

调查显示,已在美国纳斯达克上市的中国文化企业基本都是民营企业,如盛大游戏、航美传媒等,不会对人们的意识形态造成很大影响。我们认为这一方面由于我国政府不会批准国内的主流媒体,如CCTV、人民日报,向国外投资者披露过多信息,或被国外投资者的意见所左右;另一方面,外国政府也不会允许其国民有更多的途径了解我国的主流媒体,比如据陈晓宁所言,“美国法律规定外国人不得在国内投资有线电视”。

2、文化观念的差异

除意识形态外,境外上市可能还会遇到文化观念层面的难题。上市公司的集资不仅取决于公司本身的经营状况、财务实力,还和投资者对公司所在的领域、尤其是公司的产品和服务的认可度有很大关系。

文化产业提供的产品恰恰是容易在东西方观念中产生分歧的,例如一些中国的影视节目由于翻译、习俗因素无法被西方观众理解,有些传媒传播的中国传统文化甚至和西方人的价值体系完全背离。这些无法实现全球化的产品很可能会影响投资者的投资意愿。即使投资者从财务分析的角度认可企业的经营管理,但企

业的产品和服务却和其个人的行为处事方式相悖。在这种情况下,上市的成功概率就会大打折扣,即使成功也无法筹集到预期的数额。相反,文化企业在境内就较少遇到这方面的阻碍。当企业的产品主要在国内被消费时,还可能因文化共鸣吸引到更多的境内投资者。当然,如果企业的产品具有全球化的潜力,那么在境外上市也会相对顺利。

3、信息不对称程度的差异

根据我们对境内外代表性已上市文化企业年报的分析,公司的年报以财务报表为主体,各大券商对相关公司的投资分析也以财务报表的信息为主要出发点。但财务报表并不能反映公司全面的经营状况,在一个弱有效市场中,必然有一些未公开的重要信息,更能影响投资者的决策。

境内投资者在获取这些信息上具有很大优势。一方面,境内投资者,尤其是机构投资者可以花费较少的成本、通过较便捷的途径获得一些非公开的信息,比如私人关系等,但境外投资者这样做的途径较少、成本较大,且存在信息传播的时滞。另一方面,境内投资者更有激励和能力去了解文化企业的非公开信息,他们更了解国内的企业文化、知晓获取信息的相关途径,而境外投资者如果有更好的投资选择,很少有激励去探索异国文化产品和企业内部信息,即使这个企业确实有投资价值;这种情况下会发生逆向选择的问题,最终导致境外资本市场对我国文化企业的吸引力下降。

四、结论

上文的分析表明,文化企业的特性使得其上市过程中存在产品较难“物化”、体制改革较为困难等问题,但是上市过程对于文化体制改革的促进作用和对于文化企业融资的极大帮助又显示了文化企业进行上市的必要性。我们认为无论从国家对于文化产业发展、社会主义精神神明建设的引导方向出发,还是从文化企业自身利益出发,其上市的积极意义远大于消极影响,应该成为未来成熟的文化企业获取资本的主要途径。当然,也不可忽视上市可能对于意识形态引导、价值观塑造、公司信息安全等方面可能带来的不利影响,应采取积极的措施而非消极的躲避去应对。

对于境内境外上市方式选择的问题,我们认为现阶段我国的文化企业应

以境内资本市场上市为主。由于我国与大多数境外国家意识形态的差异、东西方的文化差异、信息不对称问题的存在,多数我国文化企业不适合到境外上市。同时境内资本市场正在不断的发展完善中,创业板的开立为更多中小企业提供了融资之所。因此我们认为境内资本市场应为我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的首选。

盛壹丨商务让问题简单化

010-58613319

.cn

中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分析及模式比较 篇2

上世纪80年代, 粤海、越秀集团在香港成功上市, 揭开了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序幕。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经过近三十年的发展, 至今已经累积了不少成功的经验。但是, 我国个别企业在海外上市过程中也出现了企业账目造假、不及时提供财务报表等问题, 给我国企业造成了巨大的负面影响。此外, 2008年的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金融震荡、2011年的美债危机、欧债危机等全球性的金融事件都对我国海外上市的企业造成了不小的损失。综合我国的企业现状和当前国际情况, 我国企业必须采取多种措施来提高海外上市的成功率, 确保海外上市企业的安全性。

1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现状

1.1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企业数量现状

2011年, 因为欧债危机、美债危机和个别企业自身问题导致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发展遇到阻碍, 融资额度和上市数量有所降, 海外上市具体数量如图1所示。

1.2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市场分布现状

2008年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全球性金融震荡之后,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市场选择越来越呈现出多样化趋势。以2011年为例, 中国企业分别在香港主板、纽约证券交易所、NASDAQ、法兰克福证券交易所、韩国交易所主板、韩国创业板、香港创业板和伦敦AIM这8个海外市场上市交易。

资料来源:清科数据库2011.12

从2010年和2011年中国企业不同海外市场上市融资的数据 (表1) 可以看出, 香港主板一直是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首选和最主要的市场。韩国创业板、韩国交易所主板、香港创业板和伦敦AIM各有一家中国企业上市。

资料来源:清科数据库2011.12

从以上分析看来, 虽然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市场选择呈现多元化, 但是最主要的市场是香港证券交易所主板市场, 其次还有很大一部分企业选择美国的纽约证券交易所和NASDAQ市场进行上市融资, 中国企业在其余的海外市场上融资的数额和上市数量相对较少。

1.3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行业分布现状

从企业融资前十强的数据 (表2) 来看, 2010年, 在融资前十强的企业中除了属于连锁及零售行业的华地国际控股和汽车行业的正通汽车这两家企业外, 其余8家企业均属于当年融资前五名的行业;2011年, 在融资前十强的企业中除了属于其他行业的周大福、连锁及零售行业的高鑫零售、汽车行业的宝信汽车这三家之外, 其余企业均属于当年海外融资前五名的行业。

资料来源:清科数据库2011.12

由以上分析可知, 金融业、机械制造业、清洁技术业、能源及矿产业、生物技术/医疗健康业和互联网行业是海外上市的最主要的行业。

1.4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模式现状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模式主要是:直接上市、造壳上市、买壳上市等。

1) 直接上市模式IPO

在2011年海外上市的75家中国企业中, 三一重工、徐工机械、中信证券、光大银行、东方航空等16家企业采用的是海外直线IPO模式。

2) 造壳上市

在2011年海外上市的中国企业中, 除了奇虎360, 人人网、网秦、世纪佳缘、凤凰网、土豆网等企业都采用造壳上市模式赴纽约证券交易所、纳斯达克等海外市场上市。

3) 买壳上市

我国有许多企业都是通过买壳成功实现海外上市的, 比如国美买壳京华自动化, 深圳必可电池买壳美国OTCBB壳实现间接上市并成功融资。

2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存在的问题

2.1 企业自身的问题

中国企业自身主要存在以下问题:

第一, 对海外上市目的和融资理念认识不足。国内许多企业海外上市就是为了圈钱, 实现一夜暴富, 而不是通过海外上市来全面提高自身素质, 完善企业治理结构, 提高企业国际知名度和国际竞争力。

第二, 遭遇群体性信任危机。从2011年3月开始, 在美国市场上市的许多国内企业因为造假欺诈问题被曝光遭遇停牌或者勒令退市, 到2011年6月份为止有5家中国公司被勒令退市, 19家中国企业遭遇交易所停牌处理, 其中包括市值曾高达24亿美元的东南融通公司。2011年6月8日, 美国最大的非银行券商盈透证券宣布, 禁止客户以保证金方式购买部分在美国上市的中国公司股票, 这些中国公司数量高达130家。国内企业遭遇开始海外上市以来最大的群体性信任危机。

资料来源:环球网2011.6

2.2 在海外市场中存在的问题

第一, 海外资本市场法律体系与国内的法律体系存在差异。由于法律体系之间的差异, 存在不少法律冲突。但是国内企业去海外上市必须要按照当地的证券法规, 符合该国企业的要求, 否则就有可能被拒绝。法律冲突的存在增加了企业应对法律风险的成本。

第二, 国外的会计准则与国内不同。国内企业到海外上市, 既要按照中国的会计准则编制报表, 又要符合上市地的会计标准, 增加了公司的会计成本。

第三, 国外机构恶意“做空”操作。近年来, 中国一些企业因为账目造假等问题被国外机构揭露而被国外资本市场停牌或勒令退市, 这是国外证券市场监督体系完善的表现。但是一些机构为了从中谋取利益对中国企业进行恶意操作, 放大甚至杜撰中国企业的问题, 给中国企业造成了不可估量的损失。

3 中国企业海外上市的对策研究

3.1 根据企业实际规模选择上市模式

通过对我国目前海外上市模式概况分析, 认为:

1) 实力雄厚的国有企业和大型的民营企业可以选择直接上市模式, 这类企业体制完善, 有专门调解因法律、会计制度差异而产生国际纠纷的法律部门;人力资源质量高, 有专门的国际法律人才和国际会计师来应对法律、会计制度差异而产生的问题, 具有高素质的管理人员和财务人员, 能及时处理上市过程中产生的难题;公关能力强, 能以最高效率促进国内审批的完成。

2) 实力较为薄弱的民营企业或中小型企业可以选择造壳上市或者买壳上市, 这样不仅能够将法律、会计制度差异带来的风险降低到最小, 规避国内繁琐的审批, 而且还能享受到税收优惠, 降低企业上市和营运成本, 缩短上市花费时间, 降低企业时间成本, 最终提高企业业绩, 扩大企业规模, 实现企业价值的最大化。此外, 选择买壳上市的企业一定要全面了解和掌握壳公司的详细信息, 具备较高的资产业务操作能力。

3.2 根据企业所在行业特点选择上市模式

根据行业生命周期理论, 行业一般要经历幼年期、成长期、成熟期和衰退期:

1) 一般处于生命周期的成熟期行业中的企业, 例如属于机械制造业的三一重工, 可以选择海外直接上市。这类企业在国内有较高的知名度, 在行业内有一定的市场份额甚至处于垄断地位, 并且地点适合选择在香港证券交易所;

2) 处于生命周期的成长期行业中的企业, 例如, 互联网行业中的人人公司, 教育培训行业中的新东方集团, 适合选择造壳上市或者买壳上市, 这类企业的销售额增长迅速, 利润增加, 市场份额不断扩大, 公司规模也不断提升, 对资金的需求量也急剧扩大, 通过造壳或者买壳上市可以以最小的成本快速地筹集发展所需资金。属于这类行业的企业上市地点选择在美国的纳斯达克市场较为适宜。

3.3 根据企业自身需要合理选择上市模式

虽然不同海外证券市场对企业上市的要求、限制不同, 在不同的海外市场上市企业的行业也各有其特点, 但是企业选择上市模式时也不能拘泥于此, 应该根据企业自身的需要合理选择上市模式:

1) 对于资金筹集额度要求高的企业, 适合选择海外直接上市, 而对筹资额度有高要求的企业一般都是大中型企业;

2) 对于急需资金注入的企业, 可以选择造壳上市或者买壳上市, 这两类上市方式所需时间不超过一年, 买壳上市最快可以一周时间内完成上市操作;

3) 对于目标定位于提高企业国际知名度, 实现企业国际化, 加强国际竞争力的企业, 如果企业规模较大, 实力较为雄厚, 可以选择海外直接上市;如果企业规模较小, 实力较为薄弱, 则可以选择造壳上市;

4) 对于公关能力较弱, 无法承受国内繁琐审批程序, 寻求规避的企业, 则不适合选择海外直接上市, 可以选择造壳上市或买壳上市来实现规避繁琐审批的目的;

5) 对于寻求规避上市失败带来的风险的企业, 可以选择造壳上市, 这种上市模式失败后不会给境内企业带来任何损失。

4 结语

随着国内企业去海外上市的数量越来越多, 在享受海外上市给企业带来的利益的同时, 一定要警惕企业在海外上市中出现的信息不对称、政策限制、法律制度差异、诚信危机等一系列问题。在应对这些问题的时候, 企业如何选择海外上市模式成为了关键的一步, 企业一定要根据自身各方面情况和市场环境因素, 秉承诚信原则, 选择适合自身的上市模式和上市市场。此外, 企业在海外上市时一定要明确目的是为了企业谋求长远稳定地发展, 千万不能为了海外上市而海外上市, 这样无论如何都不会收到成效。

摘要:随着经济全球化程度的加深和中国经济的高速增长, 海外上市已经成为我国企业解决融资困难谋求发展的重要举措。文章首先对我国企业海外上市的概况进行研究, 从融资规模、市场分布、行业分布等方面分析了我国海外上市企业的现状, 然后主要针对上市企业自身、国内政策及海外市场状况等方面分析了目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存在的诸多问题, 最后对我国企业海外上市提出对策及建议。

关键词:中国企业,海外上市,企业融资

参考文献

[1]顾纪生, 朱萍等.中国公司海外上市的分层效应解析[J].商业时代, 2012 (6) :70-71.

[2]王晓滨, 陈石.中国企业境外上市指南, 第二版[M].厦门:厦门大学出版社, 2005.

民营企业融资模式比较研究 篇3

[关键词] 民营企业融资模式研究

一、民营企业定义及发展现状

1.定义

民营企业是与国有、国营企业相对应的一种企业类型,是民间主体经营除国家投资、国家经营企业以外的企业形式,包括国有、国营企业外的其他公有民营企业、私有民营企业和公私混合民营企业。

2.发展现状

2006年底,登记注册的全国私营企业达到494.7万户,比上年增长15%,占全国企业总数的57.4%;城镇民营经济固定资产投资总额48260亿元,比上年增长37.7%,占全国城镇固定资产投资总额的51.6%;规模以上工业企业中私营工业增加值为15003亿元,占全国规模以上工业增加值的19.26%;全国私营企业进出口总额为2436亿美元,同比增长46.5%,高于全国增长率约23%;私营企业税收总额为3495.2亿元,比上年增长28.6%;中国个体私营企业年均增加就业岗位500~600万个,占城镇新增就业岗位的四分之三。以上数据表明:民营企业已成为国民经济发展的一支生力军,在壮大国民经济、改善产业结构、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稳定增长,具有不可替代的地位和作用。

二、民营企业融资难的主要原因

不庸置疑,民营经济是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对GDP的增长、市场经济的活跃以及国家税收的增长有着不可磨灭的贡献。但是,民营企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贡献和其获得的金融资源相比极不相称。目前,对于正处于规模扩张时期的民营企业而言,融资问题已成为制约其发展壮大的瓶颈因素,究其成因,主要有以下三点:

1.国内金融市场体系不完善,民营企业融资渠道狭窄

我国现有信贷体系缺乏市场经济所要求的层次性和多元性,其中一个重要的缺陷表现在:“过度依赖间接融资,间接融资中又过于依赖银行”。从直接融资来看,民营企业进入股票和债券市场一直受到所有制形式的限制。2004年5月开放的深圳中小企业板,其设置的准入门槛依然偏高,而我国的产业基金、风险投资等还处于起步阶段。因此,民营企业无论是营运资金还是固定资产投资的资金筹措,基本还是依靠金融机构(主要是银行)的间接融资。而国有银行在确定信贷计划时,授信额度的绝大部分给了国有企业,民营企业不仅较难获得国有银行的贷款支持,而且同等条件下贷款的使用成本也较高。

2.信用体系不健全,民营企业融资缺少担保机构

信息不对称,道德风险是引起银行不愿对民营企业信贷的主要原因之一。由于存在信息不对称,银行为规避逆向选择,其策略就是提出非价格条件或强化担保。然而,目前我国民营企业信用体系尚未普遍建立,信用评估机制尚不健全,担保公司和各类基金制度也未完善。因此,民营企业缺乏机构担保就成为制约其申请金融机构贷款的关键因素。

3.整体素质有待提高,民营企业融资基础条件不完备

在市场经济转型阶段,大部分民营企业缺乏与现有金融体制接轨的融资基础条件,具体表现在:一是民营企业治理结构不规范。虽然民营企业都已经历了企业改制,但大多数的企业改制流于形式,在进行股权资本融资时往往陷入内部人的纷争,使得外部资本不敢进入或无法进入。二是民营企业过高的经营风险。民营企业经营持续时间较短,退出市场的几率较高,相当一部分民营企业尚处在初创或成长阶段,企业的经营风险往往大于收益。这不符合银行安全性、流动性、赢利性的贷款基本要求。三是产业、产品结构不尽合理。据金融机构反映,许多民营企业存在家族式管理现象,其产品开发和市场研究缺乏科学依据,抵御市场风险的能力不足,一旦遇到市场波动,金融部门的贷款会产生较大的风险。

三、民营企业融资模式

1.内源融资

内源融资是企业不断将自身的留存收益和折旧转化为投资的过程,也是企业挖掘潜力,提高内部资金使用效率的过程。内源融资自主性强,是成本最低、风险最小的融资渠道,其不足是需要有一定的积累期,不能适应大规模融资的需要。

2.商业信用

“信用”就是本钱,信用融资是无需支付利息的。目前,利用商业信用融资已成为民营企业筹集短期资金的一个重要方式,主要有:赊购商品,推迟应计负债支付,采用商业汇票结算,预收货款等形式。商业信用融资取决于企业的产品链以及企业间的商业关系,若超出使用期而不支付欠款要影响企业信用甚至违法,因此民营企业应慎重使用。

3.银行信贷

银行信贷是银行将自己筹集的资金暂时借给企事业单位使用,在约定的时间内收回并收取一定的利息的经济活动。按贷款方式可分为:(1)信用担保贷款。企业可通过资产质量高、运营状况好的担保企业或银行认可的信用担保机构提供担保,直接向银行申请贷款。(2)抵押担保贷款。企业通过向银行提供自有或依法有处置权的房屋和其他地上定着物、机器、交通运输工具以及其他财产申请贷款。(3)质押担保贷款。企业可通过向银行提供汇票、本票、依法可转让的股份、股票、商标专用权、专利权、著作权中的财产权以及可以质押的其他权利申请贷款。(4)票据贴现融资。即票据持有人持商业票据转让给银行,取得扣除贴现利息后的资金。对手中持有票据而急需现金的企业可采取这种方式。(5)出口创汇贷款。银行根据企业的出口合同,或进口方提供的信用证,提供打包贷款。(6)保理业务融资。商业银行为企业国内贸易中的信用销售而设计的一项综合性金融服务。卖方将其与买方订立的销售合同所产生的应收账款转让给银行,由银行为其提供贸易融资、应收账款的催收、信用风险控制及坏账担保等各项金融服务。

4.金融租赁

金融租赁是融资与融物相结合的信用模式。即:企业以支付租金的形式向租赁公司借用设备,租赁公司按照企业选定的机器设备,先行融通资金,代企业购入,以租赁方式将设备租给企业有偿使用,从而以融物的形式,为企业融通了资金。出租人在租期内分期回收全部成本、利息和利润,租赁期满时,出租人将设备的所有权转移给承租人。

5.项目融资

项目承办人成立独立的项目公司作为借款人筹集贷款,并以项目本身的现金流量和收益作为还款来源,以项目公司的资产作为貸款担保物。项目融资,通过对其投资结构和融资结构的设计,可以帮助借款人将贷款安排成非公司负债型的融资,但其筹资成本较高,组织融资所需时间较长。

6.私募股权融资

即企业以现有资产折算成股权的方式,寻求战略投资者参股,扩大注册资金规模,从而解决融资问题。主要包括:股权出让融资、增资扩股融资、产权交易融资、吸收外商直接投资、股权并购、资产并购、MBO等形式。

7.公开资本市场融资

包括债券融资与股票融资。债券是公司筹措长期资金而发行的一种债务契约,承诺在未来的特定日期偿还本金,并按照事先约定的利率支付利息。股票是股份公司发给股东证明其所入股份的一种有价证券,代表着其持有者对股份公司的所有权。由于准入限制,目前只有极少数达到标准的民营企业能够通过向社会公开发行债券或股票的方式筹集资金。

8.申请国拨资金

目前,企业可申请的国拨资金项目很多,比如中小企业发展基金、创业基金、科技发展基金、扶持农业基金、技术改造基金等。积极申请国拨资金不但可以有效缓解企业融资压力,还可以提高企业的知名度。

四、民营企业融资管理重点

民营企业不管是进行日常生产经营活动,还是扩大生产规模,或是调整不合理的资本结构,都会产生对资金的需求。因此,如何经济、快速、有效地筹集所需资金是每个民营企业应认真考虑和研究的问题,也是实现企业价值最大化的财务管理目标、构建企业竞争优势的重要手段。民营企业在融资过程中,应着力从以下三方面加强管理,克服融资瓶颈。

1.立足产业创新,建立科学的企业管理制度

一是民营企业要强化产业创新意识,通过不断增加技术创新和产品开发投入,努力开发符合市场要求和产业发展导向的技术、产品和投资项目,形成核心竞争力,从而提高企业经济收益,增强自身的“造血”功能和内源融资潜力。二是民营企业要构建符合本行业特点,本企业发展阶段的产权结构和内部治理结构,加强风险意识和防范机制,实行稳健经营。三是规范企业财务管理制度,树立资本经营观念。财务管理是企业经营管理中最重要的内容之一,合理、健全的财务管理制度是提高企业融资能力的重要前提。

2.把握信用关系环节,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

企业信用是一种资本,可以用来融资、理财、配置资源等。企业信用也是一种生产力,可以使企业降低交易成本,提高竞争力,是企业的无形资产。民营企业应该注重抓好其周边的信用关系,即企业与政府间的法规信用关系,企业与银行间的资金信用关系,企业之间的商业信用关系,企业与消费者之间的市场信用关系。通过采用现代化的企业信用征信系统和信用信息管理方式,建立健全信用保证、信用承诺、失信警示、应急反馈等制度,扎实推进企业信用体系建设,为企业融资奠定良好的信用基石。

3.遵循融资规律,合理确定企业融资组合

民营企业筹集资金,必须要了解其融资的具体动机,把握可供选择的融资渠道与工具,遵循融资的基本规律,即:一是合理确定资金需要量。通过制定资金的合理界限,使资金的筹集量与需求量达到平衡,既防止资金不足影响生产经营的发展,又防止资金过剩导致资金使用效果降低。二是提高资金使用效益,民营企业融资时应根据不同的资金需要与融资决策,考虑各种渠道的潜力、约束条件以及风险程度,综合分析各种资金成本和投资收益率,求得最优的融资组合,力求以最少的资金成本实现最大的投资收益。三是合理确定资本结构。民营企业负债应与自有资本和偿债能力的要求相匹配,既要防止负债过多导致公司财务风险过大,偿债能力过低,又要有效合理地运用负债经营,提高自有资本的收益水平。

参考文献:

[1]成思危:《公司财务管理》[M].石油工业出版社,2003

[2]佟光霁:《中国中小企业融资问题研究》[M].黑龙江人民出版社,2001

[3]张其仔:《企业信用管理》[M].对外经贸大学出版社,2002

中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分析及模式比较 篇4

姓 名:王国晋 专 业:行政管理本科 学 号:***73 工作站:万柏林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乡镇企业的启示

目 录

内容摘要„„„„„„„„„„„„„„„„„„„„ 1 关键词„„„„„„„„„„„„„„„„„„„„„ 1 正文„„„„„„„„„„„„„„„„„„„„„„参考文献„„„„„„„„„„„„„„„„„„„„

6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乡镇企业的启示

内容摘要 1世纪企业管理的重心将由物资资源的管理转向人力资源的管理,知识将成为企业的关键性资源,人才将成为企业竞争的基础。怎样激发员工的创造性、挖掘员工潜力,从而提高组织效率,是各国、各类企业都在研究的重要课题。配备合适的人员、从事合理的工作设计、改进工作制和工作报酬是人力资源管理的关键内容,必须结合企业的实际加以科学化和规范化。美国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机械式组织结构的典型,日本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有机式组织结构管理的代表,本文通过对两者的比较分析,揭示了人力资源管理的外在决定因素,再结合我国乡镇企业的实际情况,推导出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具备的特点。希望此文能对中国乡镇企业管理能有所启示。

人力资源管理,在不同国家、不同行业、不同企业表现出不同的特征。舍弃表象因素,对“黑箱”进行解构,揭示不同管理模式的最终决定因素,找出内在的因果关系规律,是目前人力资源管理领域深化研究的突破点。本文试图采取“先归纳、后演绎”的方法,对东方的日本企业和西方的美国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进行比较分析,先归纳探究其模式产生的根源,再从中国乡镇企业这一特定对象所面临的输入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乡镇企业的启示

因素出发,演绎推导出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输出特征。

关键词: 人力资源;中国;企业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乡镇企业的启示

一、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特点比较

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可以通过配置的方式、管理的手段、使用的原则、激励的措施四方面 ,进行概括和描述。

(一)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这里谈到的美国人力资源管理模式是在上世纪末本世纪初形成的 ,至今仍是美国企业显著特征 ,它是资本主义大规模生产的典范。

1.人力资源配置上,主要依赖外部劳动力市场。美国企业具有组织上的开放性 ,市场机制在人力资源配置中发挥着基础作用。作为需求方的企业 ,几乎任何时候所需任何人才 ,都可在劳动力市场上 ,通过规范的程序招聘 ,或通过有目标的市场竞争 ,从其他企业“移植” ,企业过剩的人员 ,流向劳动力市场。作为供给方的劳动者 ,会根据自身条件选择职业 ,即使从业后对自己潜能有了新的认识 ,或有了更理想的工作 ,也会从容迁移。企业和劳动者之间是简单的短期供求关系 ,没有过多的权利和义务约束。这种方式的好在于 ,通过双向的选择流动 ,实现全社会范围内的个人 /岗位最优化匹配;缺点是企业员工的稳定性差 ,不利于特殊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日本企业的职工 ,有 70 %在本企业工作时间超过 1 0年 ,而相应的数字 ,美国是 3 7%。

2.人力资源管理上 ,实现最高度专业化和制度化。美国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契约、理性 ,重视刚性制度安排 ,组织结构上具有明确的指令链和等级层次 ,分工明确 ,责任清楚 ,讲求用规范加以控制 ,对常规问题处理的程序和政策都有明文规定。大多数企业都有对其工作岗位所设的《工作岗位要求矩阵》 ,详细描述每个岗位对人员素质 ,包括知识、技艺、能力和其他方面的具体要求。企业分工精细、严密 ,专业化程度很高 ,员工在各自岗位上工作 ,不得随便交叉。这种手段的好处在于 ,工作内容简化 ,易胜任 ,即使出现人员“空穴” ,也能很快填充 ,而且简化的工作内容也易形成明确的规章和制度 ,摆脱经验型管理的限制;缺点是员工自我协调和应变能力下降 ,不利于通才的培养形成。

3.人力资源使用上 ,采取多口进入和快速提拔。美国企业重能力 ,不重资历 ,对外具有亲和性和非歧视性。员工进入企业后 ,拥有管理学硕士学位的人可以直接进入管理阶层 ,受教育多的人起点也高。企业的中高层领导 ,可以从内部提拔 ,也可以选用别的企业中卓有建树者 ,一视同仁。员工如果有能力 ,有良好的工作绩效 ,就可能很快得到提升和重用 ,公平竞争 ,不必熬年头 ,论资排辈。这种用人原则的好处在于 ,拓宽了人才选择面 ,增加了对外部人员的吸引力 ,强化了竞争机制 ,创造了能人脱颖而出的机会;缺点是减少了内部员工晋升的期望 ,削弱了工作积极性。由于忽视员工的服务年限和资历 ,导致员工对企业的归属感不强。

4.人力资源激励上 ,以物质刺激为主。美国企业多使用外部激因 ,少使用内部激因重视外酬的作用。认为 ,员工工作的动机就是为了获取物质报酬。可以不向员工说明此项工作的意义 ,但必须说明此项工作的操作规程 ,员工可以不理解工作本身的价值 ,但必须把工作完成好才能获取相应的报酬 ,员工得到认为合理的报酬后 ,就不应该再有其他要求了。因此 ,员工的报酬是刚性的工资 ,收入的 95%甚至 99%以上都是按小时计算的固定工资。这种措施的好处在于 ,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乡镇企业的启示

企业景气的时候不用考虑对员工有额外的支付 ,减少了发展

成本,缺点是如遇经济不景气 ,企业无法说服员工通过减少工资、降低成本来帮助企业渡过难关 ,只能解雇员工清除剩余的生产能力 ,导致员工对企业缺乏信任 ,形成对抗性的劳资关系。

(二)日本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特点

二战后 ,日本经济恢复和高速发展时期形成的日本模式和美国相比 ,是资本主义灵活大规模生产的典范。

1.人力资源配置上 ,主要依靠内部培训。日本企业具有用人上的相对封闭性 ,内部培训是满足企业对人力资源需求的主要方式。认为 ,高素质的员工 ,只要经过培训 ,就能胜任所有工作。所以 ,在聘用员工时 ,特别强调基本素质 ,不看重个人具体技能。由于重素质而轻技能 ,在培训员工上要花很大功夫 ,日本企业在职工培训上的投入是美国企业的 25倍。培训时不仅要学习技术方面的硬技能 ,还要学习企业内部的管理制度、上下协调关系等“软知识”和“软技能”。它的一个特点是 ,职工在本企业继续就业才能发挥作用 ,一旦离开就会失去 ,没有市场价值。这种方式的好处在于 ,就业稳定性增强 ,员工不愿离开熟悉的企业 ,企业也不愿意放弃自己培养的员工 ,这有利于特殊人力资本的形成和积累;缺点是增加了培训费用,阻滞了员工的流动 ,难以实现社会范围内 ,人力资源的最佳配置。

2.人力资源管理上 ,具有情感式色彩。日本企业管理的基础是关系 ,重视富有弹性的制度安排 ,组织结构上具有含蓄的职务主义 ,侧重于靠人对企业进行控制。一方面有严明的纪律和严格的要求 ,另一方面又有一种无形的约束和含蓄的控制 ,企业更侧重于通过树立信仰 ,灌输价值观念 ,潜移默化地影响员工的行为 ,使其自觉地与企业目标和要求保持一致。企业内良好稳定的人际关系 ,情感上的互动 ,是管理的主要手段。日本企业允许而且鼓励职工在精通本职专业技术同时 ,学习其他专业知识 ,实行工作转换制。这种手段的好处在于 ,极大地调动和发挥了员工的潜在积极性和创造性 ,满足了个人爱好和兴趣 ,有利于专业的深化 ,个人的全面发展和技术上的创新与开发;缺点是内部容易形成家庭主义纠纷、姑息迁就、公私混同等弊端。

3.人力资源使用上 ,采取有限入口和内部提拔。日本企业具有保守性和排他性 ,有新的工作需要时 ,一是从学校吸收 ,二是尽可能通过内部调节来满足 ,因为从劳动力市场上招聘的人员 ,或许只具备新工作需要的硬技能 ,却大都不会拥有在企业工作需要的软知识和软技能 ,重新培训已具备软知识和软技能的员工再去掌握新的硬技能 ,比起招聘外人来得快捷、划算。因而日本企业人才使用的入口狭窄 ,进入企业必须从基层干起 ,通过按部就班的培养过程 ,逐步了解企业、认可企业、完善自身、创造效益 ,求得提拔重用。对人的评价与提升采取比较慎重的态度和渐进式的方法 ,不以一时一事取人 ,侧重于全面、历史地考察。这种用人原则的好处在于能够比较客观深入地对人做出评价 ,鼓励人们踏踏实实工作 ,树立长远的工作观念 ,避免短期行为 ,保证人才选拔的正确性;缺点是缩小了人才选择面 ,不利于吸引外部人才 ,不利于企业人才结构的优化。

4.人力资源激励上 ,以精神激励为主。日本企业在重视使用外部激因同时 ,更多地使用内部激因 ,发挥内酬的作用。采取终身雇佣制度 ,不轻易解雇工人 ,即使企业处于困难时期 ,它可放假、停工也不会将工人赶出工厂 ,除非职工犯了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乡镇企业的启示

严重错误或触犯刑律 ,才会解职。领导与员工之间 ,雇主与雇员之间 ,以及职工之间 ,除了工作上互相配合、通力协作外 ,还注重不断增强相互间的亲密感和信任感 ,努力创造一个友好、和谐和愉快的气氛。使员工有充分的安定感、满足感、归属感 ,在工作中体味人生的乐趣和意义。企业还吸收职工参加管理 ,使职工不但对企业经营状况能及时了解和掌握 ,而且能对重大问题的决策发表意见 ,形成合作性的劳资关系。物质激励也是弹性工资 ,工人收入的 2 5%左右是根据企业经营状况得到的红利。这种措施好处在于 ,精神激励调动了普通职工的积极性和献身精神 ,工资成本的灵活性使日本企业无需大批解雇工人也能比较容易地渡过经济不景气难关;缺点是淘汰率低容易影响员工进取心 ,集体决策影响决策的果断性和时效性。

二、中国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通过对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分析 ,我们可以建立以下定性模型 :(y1 ,y2 ,y3 ,y4)T=(f1 ,f2 ,f3 ,f4)T·(x1 ,x2 ,x3 ,x4)其中 ,y1 ,y2 ,y3 ,y4分别代表配置、管理、使用、激励四方面特征;x1 ,x2 ,x3 ,x4分别代表文化、技术、产品市场、劳务市场四种因素;f1 ,f2 ,f3 ,f4代表四个函数关系。从这个人力资源管理定性模型看出 ,每一特征都是四种因素综合作用的结果。从当前中国乡镇企业所面临的环境因素 ,也可分析出其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具备的特点。

(一)当前乡镇企业所面临的外部环境

当前 ,中国市场经济处于深化阶段 ,乡镇企业步入“二次创业”时期 ,企业的外部环境和生存空间 ,相对于发展初期 ,发生了很大的变化。文化上传统的农业文明。中国文化也属农耕文化 ,特别是在乡镇企业 ,带有典型的农业文明痕迹。人们讲求“亲缘、血缘、地缘”关系 ,习惯于家庭式管理 ,尊重权力 ,乐于稳定 ,功利主义较强;讲求互相关心 ,期望群体对自己关注 ,相应地 ,对群体和组织忠诚度也高。同时 ,农民式的狭隘自私也有充分体现 ,注重短期的眼前的利益 ,难以将个人利益同企业兴衰长期统一 ,“二兼业”的就业形式 ,使就业相对不稳定 ,流动性大。技术分工不细。目前中国乡镇企业中 ,大规模现代化生产的还只是少数 ,绝大多数企业技术水平还相对落后 ,自动化、机械化的程度低 ,专业性差。各工种、各岗位之间更需要有效衔接和协调作业 ,生产和管理经验作用大 ,技术上不宜分工过细。这对员工素质提出的要求是 ,能够尽可能全面熟悉企业情况 ,对各工种操作方法和工艺流程都有所了解 ,最好是“通才”。产品市场不稳定。乡镇企业面临激烈的市场竞争 ,由于经济技术实力的限制 ,市场份额极不稳定 ,产品品种结构需要经常调整和改变。相应地 ,企业的组织方式、决策程序、管理方法也应具有一定的灵活性 ,过分拘泥于严格的规章制度会使企业僵化 ,降低活力 ,难以适应不断变动的市场要求。劳动力市场欠发育。中国劳动力市场尚处刚刚发育阶段 ,难以对企业提供有效人才供给。一方面国民教育水平偏低 ,特别是农村人口文化素质相对很差;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乡镇企业的启示

另一方面 ,人才的供给与需求脱节 ,学校培养学生时 ,对人才需求关注不够。尽管近年来 ,各省、市人才中介机构 ,人才交流活动日益增多 ,人力资源总量上升 ,质量提高 ,但仍呈现出结构性短缺 ,专业技术人才不足 ,地域分布不均衡 ,城乡二元性特征显著。乡镇企业难以吸引和招聘急需人才。另外 ,劳动力市场需要健全的机制来规范。目前 ,企业通过市场选择劳动者 ,存在了解不足、使用不当、从业不稳的顾虑;劳动者通过市场选择企业 ,也存在缺乏利益保障和长远发展机会的担忧。

(二)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应该具备的特点随着环境因素的变化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呈现出相互融合的趋势。中国乡镇企业应以自身情况为出发点 ,博采美日模式之长 ,融合提炼 ,形成独具特点的人力资源管理模式。

1. 人力资源配置上 ,应当以培育为主 ,引进为辅。乡镇企业员工的文化素质、技能水平普遍低下 ,严重制约着企业的壮大和发展。有限的实力又难以在欠发育的劳动力市场上引进充足的适用人才 ,全面改变企业员工的素质。因此 ,从长期看 ,必须立足于内部培养 ,企业发展规划要有人力资源开发与计划配套 ,要把人才培养作为企业领导业绩考核重要指标。对于高级管理人员 ,要实行继续教育 ,使其掌握市场经济基础理论和现代企业管理知识 ,将学习成绩纳入干部考核指标;基层、中层管理人员应全部参加国家承认学历的函授学习,学习成绩作为聘用干部标准之一;对于工作时间长、文化水平低的员工 ,实行在岗培训 ,必要时每年选派部分重要岗位职工到大、中专院校学习或到大型企业进修;聘请院校教授和企管专家到企业讲座辅导 ,提高员工整体素质。从短期看 ,引进人才是补充 ,通过招聘、借用等方式 ,吸纳一部分专才、特才 ,依托人才引进 ,带来新信息 ,启动新项目 ,开拓新市场 ,发挥引进人才的技术辐射作用。“引进适用人才 ,培养未来人才 ,提高全员素质” ,应是当前乡镇企业人力资源配置的指导方针。

2. 人力资源管理上 ,应是制度化加人情式。乡镇企业人力资源管理的基本制度很不健全 ,员工的录用、晋升、辞退缺少规范 ,随意性很大 ,导致了员工队伍的不稳定 ,员工对企业缺乏归属感和安定感。企业的生产、销售、财务等基本制度也不规范、不系统 ,员工缺乏必要的强制约束。因此 ,乡镇企业必须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 ,使人才引进、使用、考评、奖惩规范化 ,使技术分工条理化、明确化 ,每位员工都对自己的权利义务责任非常清楚 ,这有利于员工对企业的认同 ,有利于生产效率的提高。在制度化管理的同时 ,要注入人情式的手段 ,加强职工的理想信念、人生观、职业道德等方面的教育 ,开掘人的精神潜力 ,培养企业群体精神。要把企业价值观灌输到职工思想行动中 ,转化为员工价值观 ,形成企业精神。关心员工生活、工作环境质量 ,提供条件 ,满足个人发展期望和精需求。员工情感上的回报会产生极强责任心和巨大创造力 ,使遵章守纪和自我约束融合 ,发挥“法治”和“人治”的叠加效应。

3. 人力资源使用上 ,应是多口进入 ,快速提拔。乡镇企业各个层面都存在人才的短缺 ,所以 ,要有多个入口 ,多条渠道。一条途径是与各类高等、中等院校加强联合 ,使其为乡镇企业培养“用得上、留得住”的实用人才、高级管理人才、技术人才 ,直接进入企业中、高层;另一条途径是通过职业学校、短期培训等方式对具有初、高中文化的农村青年进行职业教育 ,充实到生产一线;还有一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乡镇企业的启示

条途径 ,是从大型企业、大专院校的离退休人员、国有企业下岗职工中进行挖掘。乡镇企业应保持灵活的用人机制 ,唯才是举 ,不看学历、资历看实绩 ,创造人才发挥效能的环境 ,对有能力、业绩突出者委以重任 ,快速提拔 ,激发潜能。同时 ,也应注重对人才全面的、长期的考察 ,避免用人失误。

4. 人力资源激励上 ,应是物质保障和精神激励相结合。乡镇企业要建立把员工和企业紧密连结在一起的经营方式 ,通过合同或契约 ,把实现企业的生产经营目标和提高员工收入、改善劳动条件、增加福利要求的措施具体化 ,形成人人关心企业前途命运 ,共谋企业发展大计的局面。股份合作制改造就是这方面的有益尝试 ,员工既是劳动者 ,又是所有者 ,利益共享、风险同担 ,有利于形成利益共同体。乡镇企业还应建立员工全方位、多渠道参与管理决策的民主制度 ,如职工代表大会制等 ,鼓励员工为企业发展献计献策 ,沟通上下关系 ,协调经营者与生产者之间的情感 ,正确处理维护员工利益与发展生产之间的关系 ,有利于形成精神上的共同体。通过物质激励和精神激励的综合作用 ,使员工和企业真正形成命运共同体。

美日人力资源管理模式的比较及对中国乡镇企业的启示

参考文献

中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分析及模式比较 篇5

随着中国的发展及日趋国际化,中国和西方英语国家的经济和社会交往将与日俱增。这对于加深西方社会及文化的理解有积极意义;然而我们所面对的是来自不同文化和国家的文化,思维方式、生活习惯等与我们迥然不同,在与之交往的过程中不可避免地出现文化冲突的现象。

中西跨文化交际出现文化冲突现象

1.隐私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的隐私观念比较薄弱,认为个人要归属于集体,在一起讲究团结友爱,互相关心,故而中国人往往很愿意了解别人的酸甜苦辣,对方也愿意坦诚相告。而西方人则非常注重个人隐私,讲究个人空间,不愿意向别人过多提及自己的事情,更不愿意让别人干预。因此在隐私问题上中西双方经常发生冲突。

2.时间观方面的冲突

西方人的时间观和金钱观是联系在一起的,时间就是金钱,所以它们非常珍惜时间,在生活中往往对时间都做了精心的安排和计划,并养成了按时赴约的好习惯。在西方,要拜访某人,必须事先通知或约定,并说明拜访的目的、时间和地点,经商定后方可进行。而中国人则在时间的使用上却很随意性,一般不会像西方人那样严格的按照计划进行,西方人对此往往感到不适应。

3.客套语方面的冲突 中国人注重谦虚,在与人交际时,讲求“卑己尊人”,把这看作一种美德,这是一种富有中国文化特色的礼貌现象。在别人赞扬我们时,我们往往会自贬一番,以表谦虚有礼。西方国家却没有这样的文化习惯,当他们受到赞扬时,总会很高兴地说一声“Thank you”表示接受。由于中西文化差异,我们认为西方人过于自信,毫不谦虚;而当西方人听到中国人否定自己的成就,甚至把自己贬得一文不值时,会感到非常惊讶,认为中国人不诚实。

造成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探究

造成中西文化冲突现象的原因多种多样,究其根本,就是因为中西双方有着不同的文化、不同的历史背景,必然带来人们思想、行为等多方面的差异,甚至是冲突。

1.思维模式存在差异

文化会影响人们对外界事物的看法和认识,不同的国家存在不同的文化,因此在思维模式方面必然存在差异,这一点在东西文化之间表现得尤为明显。西方文化的思维模式注重逻辑和分析,而东方文化的思维模式则表现出直觉整体性,这一点也是中国传统文化思维的特征。由于这种传统文化的影响,中国人往往特别重视直觉,注重认识过程中的经验和感觉,在交往中也往往以这种经验和感觉去“以己度人”。从本质上说,思维定势往往忽视个体事物的差别,夸大与另外某一社会群体相关的认知态度,常常带有感情色彩,并伴有固定的信条。会直接影响跨文化交际,造成交际失误。

2.行为规范各不相同

行为规范的具体含义就是指被社会所共同接受的道德标准和行为准则,简单的说,就是告诉人们该做什么和不该做什么的一种规范。不同文化背景的人们在交际时,经常出现的一个现象就是套用自身所在社会的行为规范来判定对方行为的合理性,由于双方的行为规范存在差异,常常会产生误解、不快甚至更坏的结果。比如说中国人轻拍小孩子的头部表示一种友好,而在西方国家,这是一种极不尊重小孩子的做法,父母会对此非常愤怒。

3.价值取向不同

人们的交际能力是在社会化的过程中产生的,必然与价值观念联系在一起。在中国文化中,集体取向占据主导地位,追求个人发展被视为是一种严重的个人主义,必然会受到谴责。而西方文化则非常崇尚个人主义,“随遇而安”被看作是缺乏进取精神的表现,是懒惰、无能的同义语,为社会和个人所不取。人本位的思想根植于他们心中,人们崇尚独立思考,独立判断,依靠自己的能力去实现个人利益,并且认为个人利益至高无上。

如何在英语教学中培养跨文化交际能力

为了改变这一状况,我们极有必要在实际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跨文化交际能力,具体措施如下: 1.授课教师要转变观念

在我国目前的教学体系中,外语教学多半只在课堂上进行,教师起着绝对的主导作用。如果教师只把重点放在语法和词汇教学上,学生就不可能学会语言的实际运用,也无法获得跨文化交际的能力。因此,授课的教师必须要转变自己的观念,切实认识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重要性。只有这样,才能全面把握英语文化知识教育的量与度,以及教学的具体步骤和方法,以达到预期的教学目的。2.改进现有的教学方法

一直以来,大学的英语教学侧重点都放在了语言知识的传授上,而忽略了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培养。为了改进教学方法,在质和量两个方面对课堂教学中的文化教学加以控制,并充分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电影、投影仪、互联网等)来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此外还可以举办一些专题讲座,以满足学生的求知欲望,培养出具有较高跨文化交际能力的人才。

3.引导学生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材料

中国民营企业上市分析 篇6

在我国的社会经济构成中,国有经济和集体经济属于公有制经济,非公有制经济中除外资经济成分以外,主要是指个体私营经济成分,即为我们一般所认为的民营经济。

我国的民营企业的发展和整个社会对非公有制经济的认识息息相关,这种认识在我国改革开放后经历了四个阶段:第一阶段是在中共十二大召开以前,雇工经营是非法的,这一时期民营经济的存在不合法;而在第二阶段,在中共十三大报告中,提出了“以公有制为主体发展多种所有制经济”,以至“允许私营经济的存在和发展”的观点,使民营经济开始过渡到合法的阶段;第三阶段中,中共十四大报告提出了“以公有制经济为主体,多种经济成分长期共同发展”,至此,非公有制经济已经被作为公有制经济的有益补充得到了一定的承认;而在第四阶段中,以中共十五大报告为标志,对于个体私营经济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的地位和作用的阐述有了新的发展和突破,提出了“坚持和完善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非公有制经济是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正式确认了民营经济在国民经济中的重要地位和作用,民营企业的发展从此步入了快车道。

二、 我国民营企业的整体发展状况

1、我国民营企业的发展状况

虽然目前还缺乏关于民营企业的权威的统计数据,但从其他的一些渠道可以对民营企业目前在我国的经济发展中的地位有一定的认识:首先,按照工商登记数据,至1997年底全国共有私营企业96万户,其中注册资金超过1000万元的有100多家,超过亿元的有40多家,在这些企业之中,已有42户成为国内各自行业内的龙头企业。1997年全国私营企业共实现产值3942亿元、营业额3097亿元,为1349万人创造了就业机会。而根据国家统计局的报告披露,1997年非公有制经济占国内生产总值的比重已由1978年的0.9%增加到1997年的24.2%,成为保证整个国民经济持续发展的重要力量。另据国家信息中心预测,到本世纪末,我国私营企业将超过200万家,私营企业工业占全国工业产值的比重将上升到20%,占全国零售总额的比重将上升到50%。从上述统计数据中可以发现,民营经济在我国整个宏观经济架构中的地位已经不可轻视,而且扮演的角色将越来越重要。

在我国的民营企业群体中,民营科技企业已成为我国国民经济中的一支重要力量。民营科技企业的经济技术活动已经覆盖了国民经济各主要行业,并呈现出迅猛发展的态势。具有较强市场竞争力的大型民营高科技企业大量出现,涌现出联想、四通、华为、复星等一大批在行业内具有举足轻重作用的龙头企业,对于我国的科技产业化、进军知识经济起到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2、民营企业的特点

民营企业的经营目标就是实现资本增值、追求资本收益最大化,有将其利润进行再投资以实现进一步资产增值的内在投资欲望。在这一目标的驱动下,民营企业最大的特点就是其经营活动完全以市场为导向,将资本向市场需要的产品上转移,将资本投向边际生产率高的产业。同时,由于无法得到像国企那样的优惠政策扶植,民营企业完全在市场经济中生存、发展,具有了很强的市场竞争性。与此相适应,在投资、生产、销售、分配等各个方面,民营企业表现出极大的灵活性。在企业用人方面,民营企业对有才能的管理人员和科技人才的重用也一直是其明显有别于某些国有企业的内在优势。例如,上海市市长徐匡迪在到兄弟省市考察时,曾为在深圳华为集团见到一位21岁的年薪15万美元的总工程师而深有感触。

3、民营企业进一步发展遇到的障碍

我国的民营企业大多是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企业规模偏小,产权结构不清晰,在完成了创业期的快速发展并形成一定规模之后,这种组织形式不利于其进一步发展。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的组织结构不稳定,所有者和经营者的同一使人员的变动直接对企业产生不利影响,制约着企业的发展,因此,需要采取一种稳定、有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而现代企业发展的经验证明,现代公司制是最有效率的企业组织形式,它可以使组织结构稳定下来,使企业保持长期稳定发展。

另一方面,日益激烈的市场竞争要求企业扩大规模、提高市场占有率,以抵御竞争和防范市场风险,这就需要筹集资金,新项目的开发、建设也需要资金投入。目前民营企业的资金需求主要靠自身积累和代价高昂的民间借贷来满足。依靠自身积累无法取得充裕的资金来源实现企业的快速发展,而国有金融机构对于民营企业的贷款特别谨慎,由于种种原因一般不愿与民营企业发生贷款业务关系。同时,一个企业的融资能力受到资产负债率限制,超过一定比例则投资公司的风险增大,使其再融资发生困难,因此,需要实现资本的社会化,引入新的投资者。

由家族式企业或合伙企业向公众公司转化,通过实现产权结构的流动性和开放性,最终实现公司社会化、资本社会化,使企业稳定下来不断地发展,这是相当多的民营企业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开始考虑的问题,而目前我国的证券市场正为此提供了良好的契机。

★ 财务管理论文

★ 医院全成本核算及财务管理分析论文

★ 物业管理公司财务管理问题分析的论文

★ 高校财务管理论文

★ 企业战略与财务管理关系分析

★ 关于财务管理专业论文参考文献

★ 财务管理专业小论文

★ 分析增值会计理论完善ERP财务管理系统论文

★ 民营企业情况调研报告

中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分析及模式比较 篇7

一、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现状分析

2014年四月末, 笔者联合唐山市中小企业局对唐山市30户企业进行了调查研究, 调查样本覆盖了不同行业, 并且企业规模、发展阶段不一。调查结果显示企业的资金来源为自筹资金和融资资金, 其中自筹资金占企业资金来源的63.32%, 融资资金占36.68%。融资方式主要包括银行贷款、内部集资、民间融资等方面, 其中银行贷款占17.9%, 内部集资占11.8%, 民间融资占2.6%, 如表1所示。融资模式涵盖了企业内部融资模式、银行融资模式、民间融资模式等。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研发投入高”“高成长性”特点, 决定了唐山市高科技型中小型企业资金需求量大。

二、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差异化比较分析

企业内融资模式的资金来源于企业内部, 主要由流动资金和沉淀基金构成, 而沉淀资金则由实收资本、折旧、公益金、公积金、未分配利润等留存收益构成。目前唐山市科技型中小型企业的发展主要依靠自身内部积累, 呈现出内源融资比重大的特点, 同时又由于企业内融资自身筹资途经单一, 规模小, 根本没有办法满足企业发展壮大所需的资金要求。

银行融资模式是指企业同银行等金融机构签订借款协议, 借入一定额度资金, 并在约定期限内偿还本金并支付利息的一种融资方式。唐山市中小企业很多处于初建期, 需要大量的资金用于购买设备, 但是缺少过去的经营记录和信用记录, 在社会上也没什么信誉, 从银行申请贷款成功的可能性比较小。

民间融资是指通过民间金融组织或者资金盈余个体等途径进行的资金融通。民间融资的方式主要包括私人借贷、企业内容集资、企业间借贷等形式。从图1可以看出唐山市科技型中小型企业主要依靠自筹资金、内部集资等方式, 民间融资的机会很少。

三、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融资创新模式

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大多处于初创期和成长期, 对资金的需要量很大, 但是融资方式比较单一, 不能满足自身发展的需求, 为此, 笔者提出应该创新融资模式, 实现融资渠道多元化, 解决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难的问题。

1. 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创新

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是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利用自身的知识产权优势来获得资金的来源。知识产权融资模式可以从知识产权投资入股、吸收风险投资、知识产权质押贷款、知识产权证券化、知识产权回租、知识产权信托等方式入手。知识产权融资特别适合自主知识产权的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 并且, 知识产权融资模式期限灵活, 既可以满足科技型中小企业流动资金融资需求, 也可满足中长期资金融资需求。

2. 财政融资模式创新

财政融资模式是政府对中小企业进行资金扶持。唐山市财政应该支持科技型中小企业的发展, 向科技型中小企业拨款, 增加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支持。或者减少对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财政税收和管理费用, 这样极大的减少科技型中小企业的资金流出。

3. 银行融资模式创新

(1) 科技型企业联保贷款

科技型企业联保贷款是指科技型企业组成联保小组, 互相担保以申请贷款的一种贷款方式。科技型企业联保是增强唐山市科技型中小企业信用的重要途径, 同时有利于对参加联保的唐山市科技型企业进行互相监督, 对科技型中小企业之间的降低贷款、信息不对称等风险起着很重要的作用。

(2) 创新股权质押贷款

股权质押贷款是以企业股权作为质押然后获得资金的一种贷款方式。科技型中小企业开展股权质押贷款不仅需要政策的放行, 也需要建立多层次、专业化的中小企业资本服务市场。

(3) 创新应收账款及订单质押贷款

应收账款及订单质押贷款是指科技型企业用应收账款和订单来作为质押物获得资金的一种贷款方式。应收账款和订单质押贷款方式具有风险小的特点, 有利于降低唐山市科技型企业的经营风险。

参考文献

[1]刘璐.我国中小企业融资模式研究[J].绿色财会, 2011, (2) :3-7.

[2]崔红敏, 包永成.唐山市中小企业融资现状与对策[J].中国外资, 2011, (17) :83.

[3]苑泽明, 马涛.科技型中小企业融资模式创新研究[J].会计之友, 2012, (17) :14-17.

中国文化企业上市融资分析及模式比较 篇8

【摘 要】轨道交通作为公益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投资巨大,是拉动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在国家严控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的背景下,以政府投资建设为主的投融资模式难以为继,探索和创新城市轨道交通的投融资模式成为各地方政府的必然选择。本文以佛山地铁3号线为实例,对目前应用较多的政府购买服务和PPP两种投融资模式的实施方案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明确了两种投融资模式的优缺点及适应性,以期为国内城市合理选取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提供借鉴。

【关键词】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政府购买服务;PPP

一、引言

轨道交通作为公益性城市交通基础设施,是拉动经济与社会效益的重要手段,也是城市政府必须提供的基本公共服务。2014年9月,国务院印发《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要求规范地方政府举债融资机制,严控地方政府性债务规模,妥善处理存量债务和在建项目的后续融资,传统以政府投融资为主导的轨道交通建设模式遇到了政策性的障碍。面对国家严控地方债务的政策障碍,各地政府纷纷开展轨道交通投融资创新机制研究工作。

本文结合佛山3号线的实例,对目前国内应用较为广泛的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和PPP模式进行系统对比分析,明确了两种投融资模式的优缺点及适应性,以期为国内城市合理选取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提供借鉴。

二、佛山3号线投融资模式设计原则

1. 3号线项目概况

根据广东省发改委的工程可行性研究报告的批复,3号线由佛山科技学院站至顺德学院站,线路长约66.5公里,共设36座车站,工程总投资约为401.74亿元,项目资本金比例为20%约为80.35亿元。

2. 3号线投融资设计的基本原则

根据国家关于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轨道交通投融资体制改革、政府购买服务指导性意见等相关政策要求,以及佛山市财政收入水平、财税管理体制以及行政管理体制等实际情况,提出3号线投融资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如下:

(1)避免政府债务

根据国务院《关于加强地方政府性债务管理的意见》(国发[2014]43号)的精神,严控地方政府债务规模,控制和化解地方政府性债务风险。针对不同性质的政府投资项目,提出三种“增量债务”的解决渠道:一是难以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公益性、半公益性項目,由地方政府发行债券融资;二是经营性项目,要与政府脱钩,完全市场化;三是能够吸引社会资本参与的半公益性项目,鼓励社会企业通过特许经营等方式参与项目投资建设和运营,政府按照特许经营权、合理定价、财政补贴等事先公开的收益约定规则履约,不承担偿还债务责任。3号线投资额度较大,为避免其融资被纳入政府债务,投融资模式围绕“引入社会资本”或者“形成可经营性项目”这两个方向来设置。

(2)考虑财政可承受能力

在3号线建设期(前5年),财政需投入项目资本金;在运营期(后25年),还需支付项目贷款还本付息和运营补亏资金。因此,投融资模式应尽可能降低融资成本,延长贷款期限,避免出现资金集中支付的现象,以减轻财政的资金压力。

(3)由佛山市主导工程建设和运营管理

为加强轨道交通线网的互联互通,避免各条线路各自为政,形成网络规模效益,佛山市轨道交通规划建设遵循统一规划、统计建设和统一运营的基本原则。佛山市铁投集团是经佛山市政府批准,市国资委按照《公司法》设立的国有独资企业,负责佛山市城市轨道交通项目的规划、投融资、建设、运营管理以及资源开发等工作。3号线工程建设管理由佛山市主导,有利于落实佛山市轨道交通 “三个统一”的基本原则,有利于做大做实市铁投集团并降低工程建设成本。

三、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与PPP模式比较分析

按照3号线投融资模式设计的基本原则,对我国常用的轨道交通投融模式进行多轮深入比选,围绕政府购买服务和纯PPP(政府与社会合资+现金补贴)两种投融资模式进行重点比选研究。

1.政府购买服务模式

(1)操作方法

佛山市政府委托市交通局作为购买主体,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采购并委托市铁投集团提供3号线项目工程投资、建设及运营管理的全过程服务。项目建设、运营和维护费用以及设备更新与追加投资以政府购买服务费用的方式,由市级政府分年度支付给市铁投集团。购买服务费用通过轨道交通发展专项资金解决,并将年度购买服务费用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中。

佛山市政府将轨道交通服务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采购目录“其他政府委托的交通运输服务”,明确由市交通局作为采购人编制招标文件,按照政府采购的要求进行采购。采购方式采用竞争性磋商或单一来源等方式,由市发改局审核确定,市铁投集团参与项目采购投标。

(2)具体方案

①项目公司股权结构

根据佛山市财税管理体制状况和佛府会函[2014]56号文的精神,项目公司由市铁投集团占8%、禅城区属企业占14.352%、南海区属企业占29.762%、顺德区属企业占47.886%共同设立。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联合持有100% 公司股权。

②政府购买服务年限

项目政府购买服务期限为30年,前5年为项目建设期,购买工程建设服务,政府资本金作为建设期的政府购买服务费用投入项目建设;后25年为项目运营期,购买轨道交通运营管理和维护服务。

③资本金投资计划

资本金即建设期的政府购买服务费用,共计80.35亿元,根据3号线工程建设进度,项目资本金分5年投入,各年度资本金投资计划如表1所示。

④项目融资安排

3号线工程项目贷款约为321.39亿元,项目公司以《政府购买公共服务合同》项下权益向银行提供质押担保或建成后形成的资产抵押担保进行融资贷款。为避免购买服务费用集中支付给政府财政带来压力,贷款期限25年,贷款利率不高于中国人民银行公布的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

⑤总体资金需求

采用政府购买模式,在5年建设期和25年运营期内,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项目佛山市累计投入489.01亿元,其中建设期资本金投入80.34亿元、运营期贷款还本付息478.87亿元、项目运营盈利100.09亿元、项目公司支付企业所得税29.88亿元。

⑥政府购买模式优缺点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的主要优点如下:

a.项目总体建设成本较低,有利于节约财政资金,运营期财政压力较小。

b. 项目前期工作简单,手续效率高,所需时间少。

c. 由市区属国有企业出资组建项目公司,公司结构简单,项目操作顺畅。

d. 政府管控力度强,有利于项目质量、工期、造价和安全等方面的控制。

e. 有利于轨道交通线网统一运营管理,降低运营成本和税负。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的存在问题如下:

a. 建设期投资较大,政府财政近期压力较大。

b. 该模式在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承接主体债务、项目公司贷款融资担保等方面还存在不同的认知。

2.PPP模式

(1)操作方法

政府通过公开招标、邀请招标、竞争性谈判、竞争性磋商或单一来源采购等方式引入社会资本,与市区政府出资代表企业合资成立3号线SPV项目公司,政府授予3号线工程SPV项目公司工程投资、建设和运营30年(5年建设期和25年运营期)的特许经营权,期限届满后将3号线工程资产无偿移交佛山市政府或其指定部门。政府给予项目运营一定的资金或资源补贴,使项目达到合理的投资回报率。项目的年度政府资本金和财政补贴列入政府年度财政预算中。

(2)具体方案

①SPV项目公司股权结构

根据《关于规范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合同管理工作的通知》(财金[2014]156号)文件要求以及市级出资比例、沿线各区工程投资比例,设定3号线SPV项目公司的股权结构为:市铁投集团占8%、禅城区属企业占6.396%、南海区属企业占13.264%、顺德区属企业占21.340%、社会资本占51%。市属和区属国有企业联合持股49%,社会资本持股51%。

②政府与社会资本合作期限

根据国家发改委、财政部、住建部、交通部、水利部和中国人民银行等六部委第25号令《基础设施和公用事业特许经营管理办法》的相关规定,佛山市轨道交通3号线工程项目政府和社会资本合作期限为30年,其中前5年为项目建设期,后25年为项目运营期。到期届满后,3号线项目的所有资产移交给佛山市政府或其指定部门。

③项目回报机制

政府与社会资本分别按照股权结构比例承担资本金,政府所承担资本金约为39.37亿元,为节约项目资金投入并考虑轨道交通准公益性的特征,建议政府资本金不计算投资收益。社会资本投入的资本金约40.98亿元,结合佛山2号线(9%)、北京4号线(8%)、乌鲁木齐2号线(不高于7%)等城市项目案例,以及3号线项目财务内部收益率在4.53%~9.19%范围内的测算结果。3号线工程项目投资财务内部收益率暂按4.53%和9.19%的平均值即6.9%计算社会资本金投资回报。

④SPV项目公司注册资金投资计划

为保证3号线工程项目顺利推进,避免资金链断裂,SPV项目公司注册资金必须与3号线工程项目资本金相同。市铁投集团和各区属企业作为市区两级政府出资代表,占项目公司49%的股权,社会投资者占项目公司51%的股权,各股东按所占项目公司股权承担相应注册资本投资计划。注册资本由项目公司各股东根据工程建设进度分5年投入,年度投资计划和注册资本投资计划见表3。

⑤项目融资安排

3号线工程项目贷款为321.39亿元,初步设定为项目公司通过银行贷款等融资方式解决,还款责任为项目公司,不纳入政府债务。项目贷款期限25年(其中寬限期5年),贷款利率不高于央行公布的5年期以上贷款基准利率。

⑥总体资金需求

采用PPP投融资模式进行项目建设,在5年建设期和25年运营期内,轨道交通3号线项目佛山市累计投入748.17亿元,其中建设期资本金投入39.37亿元、运营期贷款还本付息478.87亿元、项目运营盈利100.09亿元、项目公司支付企业所得税99.32亿元、社会投资人回收投资及投资收益231.00亿元。

⑦ PPP模式优缺点

PPP投融资模式的主要优点如下:

a.建设期政府投资较小,可缓解近期财政压力,有利于加快项目的启动速度。

b. 采用PPP投融资模式符合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政策风险较小。

c. SPV项目公司的债务不纳入政府债务,政府不承担贷款融资担保。

d.可利用社会资本的丰富经验,提高资金使用效率和管理水平。

PPP投融资模式还存在问题以下:

a.建设成本较高,财政资金支出较多,运营期财政压力大。

b.需开展物有所值评价和财政承受能力评价,并设定了“每一年度全部PPP项目需要从财政预算中安排的支出责任占一般公共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应当不超过10%”的限定条件。3号线运营期高峰年度支出超过30亿元,占财政预算支出的比例较大,评价通过困难,并且挤占其他PPP项目资金。

c.前期工作内容较多,程序繁杂,所需时间长,影响项目开工的时间要求。

d.项目公司股权结构复杂,沟通协调效率较低,项目操作较为困难。

e.由社会投资人主导项目工程建设,政府管控力度较弱。

f.采用一线一公司的运营组织模式,不利于线网网络化运营管理,不利于控制运营成本和税负。

g.既有投资实力又有轨道交通运营管理经验的企业较少,社会投资人选择困难。

四、投融资模式比较分析

1.资金需求方面

从总体资金需求比较可知,采用政府购买服务模式3号线建设资金总体需求为489.01亿元,其中建设期需投资80.34亿元。而采用PPP投融资模式3号线建设资金总体需求为748.17亿元,其中建设期需投资39.37亿元。

PPP投融资模式与政府购买服务模式比较,政府在建设期内少投资40.97亿元,但总体建设成本增加259.16亿元,建设成本增加约1.5倍。

2.政策风险方面

从政策风险方面来看,PPP模式较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具有一定优势。采用PPP模式符合国家投融资体制改革的相关要求,项目公司债务不会认定为政府债务,政策风险较小。而政府购买服务模式在政府购买服务范围、承接主体债务、项目公司贷款融资担保等方面仍存在一定的政策风险。首先,对轨道交通服务是否可纳入政府购买服务采购目录“其他政府委托的交通运输服务”的范畴需进行论证。其次,能否采用竞争性磋商或单一来源等方式确定市铁投集团作为服务商需进行合规性界定。第三,市铁投集团以购买服务合同项下的各种权益作为质押进行融资易被认定为政府债务,还需进行深入论证。

3.本土企业主导权方面

从本土企业主导权方面来看,政府购买服务较PPP模式的优势较为明显。政府购买服务模式为国资企业100%控股,可做大坐实本土企业,有利于线网互联互通和资源共享、降低运营成本和税负,同时政府管控力度强,有利于项目质量、工期、造价和安全等方面的控制。而PPP模式的股权结构复杂,社会资本占51%进行控股,本土企业话语权较少,不利于线网网络化运营管理,运营成本和税负也较高,且社会资本主导工程建设管理,可不需招标取得部分工程建设或采购权,政府管控较难,不利于项目管理和降低造价。

4.适应性分析

通过深入比较分析,两种投融资模式在资金需求、政策风险和本土企业主导权等方面互有优劣,投融资模式的选择与城市的财政能力、本土企业的发展状况等因素息息相关。

(1)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适应性

政府购买服务模式适应于满足以下条件的线路:

①本土拥有实力较强的轨道交通建设管理和运营企业,可独立承担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服务。

②近期政府财政状况良好,财政承受能力可满足建设期资本金和运营初期还本付息的资金需求。

③线路开工时间紧迫。

(2)PPP模式适应性

PPP模式适应于满足以下条件的线路:

①本土轨道交通企业实力薄弱,无法独立承担轨道交通的建设和运营服务,需引入经验丰富的社会企业帮助本土企业发展。

②近期财政承受能力难以满足较高的建设期资本金和运营初期还本付息的资金需求。

③有充足的前期准备时间,可供政府与社会资本进行谈判。

五、结语

综上所述,在严控地方政府债务的政策背景下,政府购买服务与PPP均是城市轨道交通较理想的投融资模式,但也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和适应性,各地政府应根据自身的财政状况、轨道企业的实力等因素合理选取相适应的投融资模式。

参考文献:

[1] 梁豪燕.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研究——以北京地铁4号线为例[C].北京交通大学硕士学位论文,2007:9-10

[2] 张诚,马晓旦,牛兆麗.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与发展政策分析[J].运输经济,2012,07(3):154-157

[3] 王建波,盛雪艳,陈新胜.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的探讨[J].青岛理工大学学报,2010,31(4):24-29

[4] 王玉国,王嫁琼.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比较及演变 [J].北京交通大学学报,2004,3(4):16-21

[5] 江苏省财政厅政府采购管理处.政府购买公共服务采购操作规范研究[J].中国政府采购,2015:165(2):27-35

[6] 武树礼.城市轨道交通建设引入PPP模式研究[J].中国社会经济发展战略,2014,06(05):47-51

[7] 蒲旺,徐飞,黄登仕.城市轨道交通PPP、ABS和TOD投融资模式比较研究[J].交通运输工程与信息学报,2016,14(2):69-75

[8] 张文娟.城市轨道交通投融资模式的适应性分析比较[J].现代城市轨道交通,2011,6:104-106

作者简介:

上一篇:劳动争议仲裁案例下一篇:示范小城镇建设投融资体系的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