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螺号》

2024-05-2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螺号》(推荐11篇)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螺号》 篇1

教学目标:

1、创设良好的音乐氛围,引导学生在身心愉悦中获得丰富的情感体验,提高对音乐的表现和创造能力。

2、引导学生感受、体会歌曲情绪,用欢快、甜美的歌声演唱。

3、学习上滑音、波音装饰演唱的《小螺号》,使歌声更具有活力更动听。

教学重点:

1、用欢快、甜美的情绪唱好歌曲。

2、发挥学生的创造能力和个性特长,表现音乐。教学难点:

唱好上滑音、波音。教学过程:

一、课前律动:

师:同学们,你们喜欢大海吗?你们有谁去过海边?你们都做了哪些活动?今天老师也要带你们去海边,让我们乘坐音乐之船出发吧!

二、新课导入:

师:请同学们全部起立,闭上眼睛,播放《海浪及海鸥》的声音,同学们,我们现在已经踩在金黄色的沙滩上,你们听,海风吹着海浪拍击着海岸,远处传来了海鸥那欢快的叫声,海里面还有吐着泡泡的海鱼、海虾,沙滩上有横行的螃蟹,哎吆,别动,一只调皮的螃蟹钳住了你的小脚丫,同学们,请睁开眼睛,坐下,大海的景色美不美?

生:美。

师:同学们,今天老师还给你们带来了一位海边的朋友——海螺。想必你们已经知道它们生活在哪里了吧?

生:海里。

师:对,你们回答得很好,那你们知道它的用途吗? 生:

1、做装饰。

2、做成小螺号。

师:吹起小螺号就是在呼唤远方打渔的亲人们能够满载而归,平安归来。今天我们就来跟着一位渔家的孩子来学唱一首新歌,歌曲的名字就叫做《小螺号》。让我们先来听听这首歌讲述了怎样的一个故事,好不好?

三、新课讲授:

师:老师现在要请同学们带问题听歌了,第一个问题:这首歌描绘了怎样的情景?有表达了怎样的心情?(播放视频,让学生看视频,并思考。)

师:同学们,这首歌美不美? 生:美。

师:那么你们从这首歌里看到了怎样的情景? 生:描绘了美丽的海滩,辽阔的大海,海鸥飞翔,(给人一种美的感受,所以在演唱时应该使用明快,跳跃的节奏。)表达了孩子们盼望阿爸快快归来的期盼心情以及吹起小螺号的那种愉快心情。(尾音要拉长,要舒展,优美。)

师:这么优美的歌曲,你们想不想学唱? 生:想。

师:在你们学唱之前,小海螺还要先给你们介绍两个新朋友,处理波音和上滑调。

师:同学们,你们都说得非常好,现在请你们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歌词,我们比比看,谁读的最好?

找生读歌词,并进行评价,领读歌词。

师:同学们,你们都读的太好了,现在我们一起用la音进行哼唱一遍吧!然后学唱这首歌。

师:同学们,你们都学会了吗?小组内唱一唱。

四、学生展示:

以多种形式演唱这首歌。(集体唱、男女唱、个人唱。)

五、挑战音乐会:

同学们,你们都唱的太好了,但是老师要考考你们,看看你们是不是真的学会了,你们愿意接受挑战吗?这是第二段歌词,你们会唱吗?

首先让学生齐读一遍歌词,然后在演唱。

小螺号,滴滴滴吹,阿爸听了驾船归,小螺号,滴滴滴吹,阿爸听了笑微微,小螺号,滴滴滴吹,欢唱收获多,小螺号,滴滴滴吹,欢迎阿爸凯旋归啰,甜甜的生活,暖暖的亲情,见到了亲人,笑开颜也。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螺号》 篇2

一、教材分析

(一) 教材结构分析

小学英语新课标强调, 以“贴近生活”为基础, 以“激发学生的英语学习兴趣”为动力, 以“培养学生良好的语言能力”为突破点。本节课的教学正是这种指导思想的具体体现。本节课是《小学英语》五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第一课第一课时。这一单元的课题是《Shopping》, 根据课题可以明确本单元的核心教学内容是“购物”。通过分析教材, 我设立本单元的学习总目标是使学生能运用英语说出一些生活中常用的物品名称, 能表述如何在商店中购物, 能读懂商品价格, 并将商品价格转化为文字信息, 能制作简单的购物单。本单元共四课, 第一课共三个环节, 分别是Look and listen, Listen and learn, Work with your friend。第一课创设一个商店购物的语境, 使学生能听懂对话, 读懂并会表述商品价格, 能进行购物活动的交流, 能表演课文内容。其中第一环节Look and listen是利用图片展现一个商店购物语境, 学生通过看图, 听对话, 在语言和图片之间建立起意义联系, 从而了解对话所表达的意义, 再通过角色表演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

(二) 教学目标分析

新课标强调知识和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三个角度的有机结合。在这种教学理念的指导下, 结合对小学高年级学生心理特点、认知规律以及小学英语学科特点、课本的教材结构的分析, 我设计了以下教学目标。

1、认知目标:

(1) 能听懂、会说本篇对话;

(2) 能听懂、会说新单词:Walkman、brand、prefer、hundred、test.

(3) 能运用“What can I do for you?”、“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

2、能力目标:

通过分组练习和角色表演练习, 发挥学生的想象力, 使学生能进行小组合作, 增强其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及初步运用英语进行交流的能力。

3、情感目标:

通过活动和游戏, 进一步提高学生学习英语的兴趣, 树立学生学好英语的自信心。

(三) 教学重点、难点分析

1、重点:听懂对话, 能通过角色表演扩展对话内容。

2、难点:学生运用“Which…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进行口语交际;百位数英语的拼读。

二、教法和学法指导

(一) 依据

我面对的学生是11—12周岁的学生。处在这一年龄段的学生, 好奇心强, 形象思维占优势, 抽象思维处于初级发展阶段。从学生的学习兴趣、生活经验和认知水平出发, 依据英语教学直观性、兴趣性、活动性和主体性原则, 这节课我将通过看、听、说、演、练、唱等一系列教学活动, 采用多媒体、磁带、图片、实物、模型等教具教学, 充分调动学生眼、耳、口、手、脑等多种器官, 让学生在直观的教学情境中主动地愉快地学习, 完成预期的教学任务。

(二) 使用的教法和学法指导

1、教法。

主要采用情景教学法、愉快教学法、演示法、讲解法、谈话法等教学方法, 既面向全体学生, 又注重因材施教。借助一些直观教具, 丰富学生的感性认识, 帮助他们对知识的理解。让学生在创设的情景中学习, 通过倾听、观察、比较、讨论、积极与他人合作, 共同完成学习任务。这样既有助于学生掌握知识、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培养其团结协作能力, 让学生在“乐中学”, 又在“学中乐”。

2、学法指导。

在教学中, 我将指导学生使用观察法、讨论法、模仿练习法、游戏法、小组合作法等学习方法, 让学生理解对话, 巩固所学语言, 扩展对话内容。培养学生敢于开口, 积极实践的良好学习习惯。

三、教学程序和教学效果

(一) 组织教学, 创设氛围

演唱上单元所教的英文歌曲:“Months and Seasons”。 (既复习了旧知, 又营造出一种宽松愉悦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在唱唱做做中迅速进入最佳的学习状态。)

(二) 复习旧知, 做好铺垫

提问:“When is the Spring Festival?/When is your birthday?/What’s the date today?” (既复习巩固了旧知识, 又为新知识的学习埋下了伏笔。)

(三) 创设情景, 导入新课

创设情境:今天是何平的生日, 妈妈和她一起去商店购买生日礼品, 并与售货员展开交谈。引出课题:Shopping。 (由于情境贴近生活, 学生感到亲切自然, 激发了学习兴趣。)

(四) 结合生活, 学习新知。多种形式, 练习巩固

1、多媒体展示图片 (何平和妈妈走进一家商店, 与售货员进行交谈) , 引导学生观察图片。

提问:“她们会说些什么呢?”“她们的对话如何用英语表达?” (这样既锻炼了学生的观察力和想象力, 又设置了悬念, 调动了学生的好奇心, 激发了他们的学习欲望。)

2、播放磁带中的前四句对话, 并用多媒体展示出来。

先学习几个生词:walkman、brand、prefer。只需听懂、学会发音和理解含义, 下一课时将专门学习。 (主次分明, 着重听说能力的培养。)

3、在教师引导下, 让学生听懂每句话的意思。

这里, 可用苏格拉底法让学生自己得出正确结论。 (充分发挥了学生学习的主体作用, 使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活动)

4、重点学习句型“Which…

do you prefer, A or B….?I prefer…”。多媒体演示各种实物:水果、玩具、文具, 让学生练习说“你更喜欢什么?” (利用直观教具, 通过替换练习, 突破了教学难点。)

5、采用多种形式, 让学生通过自读, 互读, 指名读, 开火车读, 分小组读, 角色扮演读等多种多样的形式来练习对话。

(在使学生知识得到巩固的同时, 提高了学生的语言能力, 更创造出一种和谐、融洽的教学气氛, 使学生保持振奋、饱满的学习情绪, 提高了合作意识, 培养了团结协作能力。)

6、采用同样的方式学习后四句对话。

展示图片, 听磁带, 多媒体展示对话, 学习生词“test、hundred”、理解句子含义, 多种形式练习巩固。

(五) 角色游戏, 巩固知识。运用句型, 扩展对话

把全班学生分成五个组, 即五个“商店”, 每组由一名学生当售货员, 其它学生充当顾客。顾客可以到任何一家“商店”“购买”自己喜欢的物品。教师到各组去指导, 同时教师也当顾客, 购买物品。 (通过分组的角色游戏, 学生所学语言在运用中得到了巩固和扩展, 听说能力得到了锻炼, 每个学生的创造个性得到了展现, 进一步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 增强他们学好英语的信心。小组分工合作, 增强了学生的参与意识、合作意识和竞争意识, 培养了他们团结协作能力。)

四、教学反思

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3

1.把1米平均分成100份,每份是( )厘米,也是()米,写成小数是( )分米。

2.8.954精确到百分位是( ),精确到十分位是( ),精确到个位是( )。

3.与0.3相邻的两位小数分别是()和();比1小的最小两位小数是()。

4.用0、2、4、8四个数及小数点组成的三位小数中,最大的数是(),最小的数是()。

5.有一个数的个位上是5,百分位上是2,十分位上是6,这个数写作(),读作()。

6.把0.005扩大100倍是(),把4.7缩小为原数的()倍是0.0047。

7.将△-□=○,▲+■=,○这些图形算式改写成一个算式()。

8.学校在小明家东偏南3500米,小明家在学校( )的方向上,距离是( )。

9.520.3万写成整数是(),改写成用亿作单位的数是()。

10.5.06米=( )米()厘米10元2分=()元

3吨65千克=()吨 4.08吨=( )吨()千克

二、我会判断(1分=5分)

1.6701的简便算法是6700+67 ()

2.比0.6大并且比0.7小的数只有一个。()

3.0.20和0.2的大小相等,计数单位也相同。()

4.小数每两个计数单位之间的进率都是10。()

5.去掉小数点后面的零,小数的大小不变。 ()

三、我会选(1分=5分)

1.与18结果相等的式子是()。

A.(18)) B.(18))

C.(18+12)+4)D.(18-2)-2)

2. 25252正确的简便算法是( )。

A.254+825 B.(25+125)2

C.(25)25) D.(25)25)

3.把21.97精确到十分位是()。

A.21.9 B.22 C.21.0 D.22.0

4.100张纸叠起来厚2.3厘米,平均每张纸厚()厘米。

A.0.23 B.0.023 C.0.0023

5.在下列各数中,在()的末尾添上两个0,原来的数大小不变;在()的末尾添上两个0,原来的数就扩大100倍。

A.53B.5.3C.53.0 D.530

四、我会算(36分)

1.直接写得数(5分)

0.6000= 14.3900= 100.031=0.2500=

4.3200= 4.800= 73.050= 5000=

0.040=90000= 0.8000=101.100=

0.760000= 10000000=

2.在○里填上运算符号,在□里填上适当的数。(4分)

0.2○□=0.0024.5○□=4500

□○100=8010○□=0.001

3.用简便方法计算。(27分)

2486-(740+1486) 2542532005

355-157+45-1434696+4694

8082578988022401-27

五、我会列式(8分)

1.125乘45的积,除以402与377的差,商是多少?

2.56减去2184除以56的商,所得的差去乘105,积是多少?

六、我会应用(1题6分,2~5题每题5分,共26分)

1.11路公共汽车从起点站向东偏南25千米后,向东行驶5千米,最后向北偏东35千米到达终点。(6分)

(1)根据上面的描述,把11路公共汽车行驶的路线图画完。

(2)根据线路图,说一说11路公共汽车回程时所行驶的方向和路程。

2.1千克花生可榨油0.42千克,100千克花生可榨油多少千克?3吨花生可以榨油多少千克?

3.一张桌子120元,一把椅子50元,买58套桌椅一共要花多少元?

4.星期天,王老师带领17名同学去公园划船,租一条小船可坐3人,每小时12元,租一条大船可坐8人,每小时24元,怎样租船所花的租金最少?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螺号》 篇4

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用欢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让学生在歌曲表现中感受到海边孩子热爱家乡,盼父归来的美好情感。

2、在演唱歌曲《小螺号》的过程中,掌握波音,上滑音的演唱方法。并体会波音,上滑音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3、运用敲击桌面等方式来为歌曲伴奏,在参与的过程中,进一步加深对歌曲的理解,增加学生的兴趣。教学重点:

用活泼、欢快的声音演唱歌曲,准确的演唱带有上滑音和波音的旋律。教学难点:

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及装饰音的运用。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教学过程:

一、师生问好!

二、师: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这节课,老师带领同学们去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同学们,你们想去吗?

师:好,同学们的热情这么高啊,既然大家都这么想去,老师也想去,那到底我们去哪里呢?老师先不告诉大家,请同学们要先闭上眼睛,听一听我们来到了哪里。(放大海声音的视频)

师:大家听到了什么声音啊?

生:听到了大海的声音和海鸥飞翔的声音。

师:同学们,请睁开你们的眼睛,看看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了? 生:海边。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美丽的海边,看见这么美的景色,还有好多好多的“海螺”,同学们想不想看看?

师:“海螺”,它有很多的用途,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可以做成工艺品(放图片),还可以做成灯具(放图片),也可以做成美味来享受(放图片)。在古代,人们把海螺当作信号工具,给它起名字叫做“螺号”。一吹起螺号啊,是有什么预示的。那我们也把海螺轻轻的吹起,就能不断吹出美妙的声音来,吹响它,看看海上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让我们来找找答案吧。(放范唱)

三、学唱歌曲: .出示课题:《小螺号》,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同时板书课题)

2、熟悉歌曲旋律及内容。

(1)初听歌曲,初步感受歌曲活泼,欢快的情绪。

师:请同学们静听歌曲,听完之后请你告诉老师你听到了什么? 生答。(海鸥在飞,浪花在笑,唤船归来,阿爸快回来。)

师:老师觉得这首歌很好听,忍不住想给大家唱一唱这首歌,想听吗?那老师在演唱的时候请你们想一想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景象。(教师范唱歌曲)。师:好听吗?你的眼前浮现出了什么样的景象?

生:在茫茫的海滩上,蓝蓝的海水,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师:同学们,想不想学唱这首欢快优美的歌曲?(生答)

师:首先,我们一起来有节奏的朗读这首歌曲优美的歌词。朗读时请同学们再回味一下歌曲所描绘的景象。(2)学唱歌曲旋律。

师:接下来请同学们跟着老师的琴声用“LU音”来轻声学唱歌曲的旋律。(师示范)。

(3)学生跟着音乐旋律,轻声的学唱。教师强调前奏,让学生注意我们的演唱是从哪里进入开始的。

3、教唱难点乐句。

(1)上滑音的学习。

师:同学们看谁能快速找出歌谱中我们未学过的音乐小知识? 师:同学们找的有准确又快!(出示学生的成果)a: 6 3 3

b:6 3 3 小螺 号

小螺

师:小螺号是一个活泼、俏皮的小螺号,请同学们听听螺号俏皮在哪里?你是这怎样发现的?教师范唱带上滑音和不带上滑音的乐句。

师:对啦!这个符号有一个好听名字,叫上滑音,找一找哪些地方有上滑音(出示上滑音)。歌曲有了上滑音会让这首歌更加好听,上滑音在演唱的时候要自然的向上滑动,现在我们来试一试。(生齐唱有上滑音的地方)(2)大跳音程的练唱。

师:同学们,现在我们来唱一唱这一句。先请大家听老师唱,现在请同学们跟着琴声小声唱,大声唱。6 5 535| 声声

唤船

(3)波音的处理。

师:请同学们观察下面这个乐句,你看到了一个什么符号?它像什么?它也有一个很好听的名字,叫波音(出示波音)。下面我们来听一听这条旋律,加上它和不加它有什么不同?(教师演唱)学生做评价。师:哪个好听?(生答,加上波音乐曲更好听)师:现在我们来唱一唱有波音的歌词。6 6﹒5| 6 6﹒5| 茫 茫的蓝 蓝的(4)长音。

师:看第17、18、19小节。请认真听从“海”字开始共有几拍?(老师范唱,生师共同用手打击拍子)

师:在演唱这个长音的时候请同学们跟老师一起划拍子,现在我们一起来唱一唱。(教师教唱)

师:现在我们把后面的两句歌词也来唱一唱吧。(教师逐句教唱)

师:同学们,你觉得有难度的地方或者不会唱的地方可以问老师,有吗?举手告诉老师,我们在一起学唱!

4、二段体歌曲的处理并再次演唱歌曲。

师:下面,请同学们听一听老师这样唱这首歌好听吗?(1)用抒情的方式演唱歌曲前半部分。生回答。

师:我们应该用怎样的方式来唱呢?(活泼、欢快的方式来演唱)师:好,现在我们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前半部分。(2)老师用活泼、欢快的情绪来演唱歌曲后半部分。师:这样演唱好听吗?(生答)

师:那我们该怎样来演唱呢?(抒情、优美的情绪来演唱)对,现在我们用抒情、优美的情绪来演唱歌曲的后半部分。

(3)师:想一想,我们要怎样演唱才更能表达出对小螺号的赞美呢? 生答

(4)好!现在我们再次面带微笑,加上自己的动作,用活泼,欢快的声音,唱出我们心中的《小螺号》用伴奏带(再来一遍)

四、创编歌曲。

1、为歌曲前半部分敲击节奏。

师:现在我们来拍一拍下面的两段节奏。我们用摊手表示休止。先看老师示范。第一乐段节奏型:

2/4 ОΧ ОΧ|ОΧ ОΧ|ОΧ ОΧ|ОΧΧ ΧΧ| 师:现在我们一起来拍一拍。分组练习:一组拍,一组唱。

2、师:现在我们用第一条节奏为歌曲前半部分伴奏。左边同学唱第一条节奏,右边同学演唱歌曲。两个小组交换再来一遍。

师:刚才在|ОΧΧ ΧΧ|处有点不整齐,我们再来一次。

师:现在我们用手来拍第一条节奏。左边唱歌曲,右边拍第一条节奏,两个小组交换来一遍。

4、跟着教学录音旋律,为歌曲前半部分伴奏并演唱。(分左伴右唱)

5、演唱歌曲后半部分时,用摇头或划拍来表现。

五、小结

师:今天我们用“螺号”吹出了动听的歌儿,同学们开心吗? 师:现在让我们带着愉快的心情再次唱起我们心中的《小螺号》。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螺号》 篇5

小学语文课堂小练笔设计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材语文四年级下册

第一组 古诗词三首

1、《望洞庭》一诗中,刘禹锡用奇特的想象,确切的比喻,描绘了洞庭湖的迷人山水:“潭面无风镜未磨”把 比作,写出了 ;“白银盘里一青螺”把 比作,把 比作,写出了。其实在古诗中,比喻是诗人常用的写法。如岑参的咏雪名句“忽如一夜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就把 比作,写出了。我们也曾经学过这样的诗句:。

2、读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你一定倍感亲切,因为身在江南,我们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那是再熟悉不过了。请打开记忆的大门,运用合理想象,写一写江南春天的美景。桂林山水

1、想想下面两个词在构词上有什么规律,请照样子再写几个。

水平如镜 红叶似火 然后展开想象,用30个左右的文字选择其中的一个写具体。

2、先按课文内容填空,然后仿写句子。例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

①校园里的花真多啊,多得 ; 校园里的花真美啊,美得 ; 校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②,,例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像,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①天上的火烧云真神啊,一朵朵千姿百态,色彩斑谰,像,像,像,让人看了觉得眼花缭乱,恍恍惚惚的。

②,记金华的双龙洞

1、仿写句子。

①随着山势,溪流时而宽,时而窄,时而缓,时而急,溪声也时时变换调子。

②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作者用设问的写法,具体写出了船的小,孔隙的窄。)

③眼前昏暗了,可是还能感觉左右和上方的山石似乎都在朝我挤压过来。我又感觉要是把头稍微抬起一点儿,准会把撞破额角,擦伤鼻子。(作者用自己的真实感受表现出了孔隙的狭窄)

2、课文是 先生早年写的一篇游记。他按游览的先后顺序先写了去双龙洞途中的风光,接着写了 的洞口和 的外洞,再写通过 的孔隙来到 的内洞,最后写出洞。他善于抓住 用几句具体的话来描述,值得我们借鉴。

4* 七月的天山

1、按要求写句子。

① 摘录文中的比喻句,想想这样写好在哪里。

② 把下面的句子换一种说法。

虽然天山这时并不是春天,但是有哪一个春天的花园能比得过这时天山的无边繁花呢? ③ 照样子写句子。

马走在花海中,显得格外矫健;人浮在花海上,显得格外精神。

2、仿照《桂林山水》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七月天山的雪水、森林或野花。

第二组 中彩那天

1、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梦寐以求”的意思是,父亲“梦寐以求”的是,因为。“如愿以偿”的意思是。然而让我 的是,当父亲如愿以偿中了彩之后,却还是闷闷不乐,那是因为。后来,父亲打电话让库伯先生把车开走了。虽然没有了车,但我却认为,父亲打电话的时候,是我家最富有的时候,那是因为我真正理解了母亲所说的那句话:“。”

2、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把那辆奔驰汽车开走了,“我们”全家人当时表现如何,请展开想象写下来。

父亲: 母亲: 我: :

6* 万年牢

1、按课文内容填空。

父亲制作的糖葫芦被人称作“万年牢”,那是因为。父亲做生意也被人称作是“万年牢”,那是因为。父亲教导我做“万年牢”,就是教育我。父亲的教导使我一生受益。

2、学习课文第2、3自然段的写法,用上“先、然后、接着、再、最后”等连接词,按先后顺序写一写你做过的一件小事,如洗碗、煎蛋、做手工、解题等的经过。尊严

1、根据课文,展开合理想象,把下面句子补充完整。

哈默始终认为:“不劳而获得到的是施舍,靠劳动得到的才是报酬。”

所以,当镇长杰克逊大叔将食物送到 的他面前时,他仰起头,地问:“。

当听说没什么活儿需要他做时,他的目光,他的喉结,地说:“。” 当杰克逊大叔让他吃完了饭,再派活给他时,他站起来 地说:“!”

最后,当他为杰克逊大叔捶了背之后,才接过食物。学了这个故事,我们感受到哈默是个 的人,因为。

2、照样子,写句子。

诚信是什么?诚信是一个电话,是父亲面临道德难题时毅然抉择的勇气。

真诚是什么? 尊严是什么?

8* 将心比心

1、“将心比心”这个成语选自《万善集》,意思是。文中两处人物的语言就很好地诠释了这个成语的意思: 。我还知道有句格言(或谚语)和这个成语有异曲同工之妙:。

2、照样子写句子。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老人生出一份尊重。

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对。如果我们在生活中能将心比心,就会使人与人之间多一些宽容和理解。

第9课 自然之道

1.课文里用了很多表示数量多的四字词语,请找出来,并试着用2个以上的词语描写一个集会场景。

四字词语:争先恐后

集会的场景: 2.我们违反了自然之道,干了一件愚不可及的蠢事,这件事是指,这都是因为我们没有遵循“自然之道”。那么,“自然之道”其实指的是 的意思。

第10课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

1.读课文填空:

黄河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后来,黄河发生变化,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是因为(概括回答)。治理黄河,最关键的是。

2.课文第6自然段分析了黄河发生变化的原因,叙述的条理十分清楚,请找出连接层意的词句,并试着用这样的语言来阐明自己的观点。

第11课 蝙蝠和雷达

1.读课文填空:

课文告诉我们,蝙蝠利用 来探路,飞机利用 来探路,这两者相同之处在于:一是,二是,三是。2.根据本课的学习,结合下一课课文内容,填一填:

人们从蝙蝠夜间飞行得到启示,发明了 ;从青蛙的眼睛得到启示,发明了 ;从 得到启示,; ; ;研究生物的奇特本领,可以使我们更好地征服自然。

第12课 大自然的启示

1.结合课文内容填空:

林务官没有打扫森林前,森林的灌木丛,林中杂草,枯枝败叶。护林工人“打扫”干净后,森林面貌顿时发生了 的改观:。几年后。

2.课文第4自然段以设问来过渡,“这究竟是怎么回事呢?”中的“这”指的是(用简洁的语言概括)

3、观察自然界的现象或做个科学实验,请你试着写一篇科普文。可以模仿《“打扫”森林》,先描写一种现象,再用设问等形式来过渡,探究事情发生的原因,最后得到一个启示。

第13课 夜莺的歌声

1.概括课文的主要内容(30字以内):。2.夜莺的歌声在课文中多次出现,请找出描写夜莺歌声的句子,边读边体会,每一次描写的意思是什么?

(1)句子

含义(2)句子

含义(3)句子

含义(4)句子

含义 3.“森林越来越密。弯弯曲曲的小路穿过密密的白桦树林,穿过杂草丛生的空地,又爬上了长满古松的小山。”这句景物描写,用了拟人的手法,你会用这种手法,把静物写成动的姿态吗?请写一写。

第14课 小英雄雨来

1.请用“小标题”和“间接语言概括”两种方式概括每部分的内容。(1)小标题 间接语言(2)小标题 间接语言(3)小标题 间接语言(4)小标题 间接语言(5)小标题 间接语言(6)小标题 间接语言 2.默读每部分课文,挑选最有代表性的语句填空:

雨来是个()的孩子,当妈妈追他的时候,他“ ”;雨来还是个()的孩子,当他去上夜校的时候,他“ ”;雨来是个()的孩子,当掩护李叔叔的时候,他“ ”;雨来是个()的孩子,当鬼子逼问的时候,他“ ”;雨来是个()的孩子,当鬼子要枪毙他的时候,“ ”。请你用一句话写一写雨来在你心里的印象:,请你写写课文中印象最深的一句话:“ ”

第15课 一个中国孩子的呼声

1.课文是一个()写给()的信,信中呼出了自己的心声:()。雷利在信中写了三个内容:。2.你会写信吗?课文就是一封书信,读了课文,再联系你所了解的现实世界中的战争,相信你有很多话想说,你想对谁说些什么?请以信的形式简单地写一写。

第16课 和我们一样享受春天

1.课文主要讲了孩子们呼唤和平的心声,希望全世界的儿童都能共同享受美好的春天。“春天”的意思是,孩子们可以,可以,可以。2.读了课文,再根据你对战争的了解,选择其中一句补写:

蔚蓝色的大海,本来,可是。金黄色的沙漠,本来,可是。蓝得发黑的夜空,本来,可是。绿茵茵的草地,本来,可是。,本来,可是。

第五组 17触摸春天

1、佳句积累》(1)描写春天的句子

(2)作者联想的句子

(3)告诉我们道理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

(1)本文的主人公叫,她虽然是一个盲童,但是她却能在

;她竟然还能用双手。

更让人惊叹的是她又,她好像。安静真是个 的女孩。

(2)读完课文,我想对安静说:

3、在我们的生活中或是通过电视、报纸书籍等,你一定遇到过或了解到一些身体有缺陷,却仍然热爱生命、快乐生活的残疾人,请把你所了解到的印象最深的人或事例选择一二写下来。

18*永生的眼睛

1、摘录文中父亲教育“我”的一句话。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

本文作者是美国作家琳达·里弗斯。她14岁那年对于

这件事感到不明白、不理解。后来,在父亲的教诲下她渐渐理解了。成年以后,她对于父亲 的行为也很支持。而真正让她骄傲的是。

这真是了不起的一家人,因为他们懂得,自己的生命结束了,但身体的眼睛角膜可以,可以,可以。我们也为他们这种 的崇高品质而感动。生命 生命

1、摘录文中对我们有启示的句子。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本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所写,通过、、这三个事例,来告诉人们生命是短暂的,我们一定要

3、模仿课文2、3自然段的结构和写法,请你也选择一样事物(植物或动物或其它事物均可)来写一写生命的顽强。

4、读了课文,你一定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把感受写下来。

20*花的勇气

1、冯骥才对花的描写是那么的传神,请你摘录下来。

(1)

(2)

2、根据课文内容完成。

作者在维也纳最初看到草地时,感到,因为

。扒开草后看见躲藏着的小花,感到,因为

。离开维也纳前,感到,因为。看见花的原野时感到,因为。

体会到小花的气魄时,心头,因为。

第六组 21 乡下人家

1、文中有很多用拟人手法描写景物的句子,请你摘录下来。

(1)写笋的:(2)写鸡的:(3)写鸭的:(4)写鸟的:(5)写蜘蛛的:

2、拓展练笔。

(1)文中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可惜,作者没有写冬天,那么,你能想象乡下人家的冬天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吗?(出示图片)请你把它写下来。

(2)仿照课文的段落描写,结合自己的想象把下面的一段话补充完整。若是在夏天的傍晚出去散步,你会看到这样的情景:

22*牧场之国

1、文中对动物的描写都用上了拟人的手法,把这样的句子摘录下来。

2、读课文后完成下面的一段话。

荷兰真可称得上是牧场之国。你看,在一条条运河的低地上,;在一天天运河之间,;在绿色的草原上。这就是真正的荷兰。古诗词三首

1、请你结合《乡村四月》和《四时田园杂兴》这两首诗完成下面的填空。四月的乡村,人们是多么忙碌。男人们有的在田里,有的在田里 ;妇女们有的在,有的在 ;孩子们也没闲着,有的,有的。真是“乡村四月闲人少”、“村庄儿女各当家”啊!

2、结合想象,把《渔歌子》这首诗所描写的情景用现代文写下来,字数200左右。

24*麦哨

1、先补充句子再仿写句子

(1)那一张张红扑扑的脸蛋,蒙上了一层晶莹的细汗,犹如。,犹如。(2)金黄的油菜花谢了,结出了 ;黑白相间的,长出了 ;雪白的,结出了。谢了,出了 ; 谢了,出了 ; 谢了,出了。

2、不是生在乡村,长在乡村,至少也有在乡下生活、游玩的经历。根据自己的回忆,把这些有趣的经历写下来。

第七组

25、两个铁球同时着地

1、请从课文中找出下列词语的反义词。

遵循——()特殊——()谬论——()相信——()课文中还有多对反义词,请你找一找,写在下面。

()——()()——()()——()

2、伽利略是一个善于思考的科学家,他经过严密思考后发现了亚里士多德话里的疑点,请你用简单概括的语言,把伽利略的思考过程写下来。

3、根据课文内容展开合理想象,完成下面填空。

当看见两个铁球同时着地时,斜塔周围的人都忍不住惊讶地呼喊起来。有的说:“。” 有的说:“。” 还有的说:“。” „„

26、全神贯注

1、作者对罗丹的语言、神态和动作的描写生动传神,使我们如临其境,如见其人,请从文中摘录一些描写罗丹全神贯注工作的语句。

语言: 神态: 动作:

2、“他把地板踩得吱吱响,手不停地挥动„„”读着这一个句子,你能想到在这一段时间里,罗丹会做些什么,说些什么呢?请大胆发挥你的想象,补写出省略号中省略的内容。

3、请你仔细观察同学们认真读书时的画面,仿照课文第2自然段的写法,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注意重点刻划同学们的神态、动作、语调等。

27、鱼游到了纸上

1、文中有一些描写聋哑青年的外貌和他看鱼、画鱼的句子,细致传神。我们可以把它们抄下来,好好体会体会。

外貌: 看鱼: 画鱼:

2、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也看着那位青年画鱼,你会怎么想,怎么说?你看到围观的人又有怎样的神情,他们又在说些什么。请试着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

28、父亲的菜园

1、因为这块菜园,所以作者称它为“父亲的菜园”。在我的印象中,父亲就是这样一个 的人。

2、想象写话:“父亲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请你想象一下,会出现怎样感人的一幕呢?

父亲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第八组 寓言两则

1、纪昌后来成为百发百中的射箭能手,是因为飞卫教他时没有急着让他

,而是要他。等练好了眼力,才教他开弓放箭。这个故事告诉我们,另外,对学习结果也很重要。

2、学了《扁鹊治病》,我知道恶病的发展是从 到 最后到,皮肤病 可以治好;发展到皮肉之间,可以治好;发展到肠胃 可以治好;深入骨髓,只能。蔡桓公的悲剧让我们明白这样一个道理:。

3、如果能跨越时空,你想对蔡桓公说些什么?蔡桓公听了你的话又会怎么说?请用《跨越时空的对话》为题写一段话。

30文成公主进藏

1、《文成公主进藏》是一个民间传说,极富神奇色彩,请你从课文中找出那些富有神奇色彩的描写。

2、文成公主是怎样进藏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并把这个故事缩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31普罗米修斯

1、从前,地面上没有火,人们,自从有了火,人们。这一切都要归功于普罗米修斯从 那里盗取了火种。

2、仿写句子:

他既不能动弹,也不能睡觉,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

他既不能,也不能,日夜遭受着风吹雨淋的痛苦。他既不能,也不能。

3、学了《普罗米修斯》,我们为普罗米修斯的不畏强暴,为民造福、不惜牺牲一切的伟大精神所感动。你怎样评价普罗米修斯的功绩呢?请写一写。

渔夫的故事

1、课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请你摘抄下来,并选择3个以上写一段话。

摘抄:

写话:

2、填空并仿写句子。

魔鬼,头像,手像,腿像,口像,牙齿像,鼻孔像,眼睛像,样子非常凶恶。,像,像,像,像,像,像,像,样子。

3、渔夫是个很有智慧的人,表现在哪里?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地写下来。

四下小练笔设计介绍

范市中心小学 魏剑婷

一、设计原点:

“老师教得好,学生读得好,才能写写得好”。叶圣陶老先生的话非常清楚地阐明了“读”与“写”的关系。即读是写的基础。只有读写结合,才能实实在在提高课堂教学效益,提升学生的读写水平。

本着“优化课堂结构、切实提高学生读写能力”这两个目的,2006年上半年,我们拉开了“读写结合”教学实践活动的序幕,至今已两年有余,而把“读写结合”训练以小练笔形式在全市推开,也已经是第二个学期。

本学期初,庵东镇小陈建浓、第三实小丁建军、新浦镇小范央莉和我奉命接手了四下年级小练笔的设计工作。今天,我代表他们向大家作一介绍。水平有限,也许很多地方不能完全表达他们的心声,不能很好地体现出他们的意图,想请他们三位谅解,也向在座的各位抱歉。

二、设计思路:

“读写结合”,顾名思义,是先要有读,然后再去找读写结合的点,接着进行写的训练。通过这些随文练笔促进文章语言形式与写作方法的迁移,从而加深对文章内容及含意的理解,达到以读引写,以写促读的效果。这其中,如何找准读写结合的点就显得尤为重要

一般来说,读写结合的点,往往根据各单元教学主题、课文的表达特点、写作方法和课后练习来确定。

找准了读写结合点,我们就试着用一些训练形式来组织起这些读写训练,现简要举例说明。

1、仿写

教材中的选文基本上都是些文质兼美、语言规范的文章,在遣词造句、布局谋篇上都是极具匠心的。特别是文章中的一些精彩的语句、语段,那些作家的个性化语言更是我们诵读、运用的典范。在阅读过程中,除了结合语境细细揣摩、品味外,积累,模仿,就能促使学生在语言运用上的提高,有利于学生把握语言运用的本质或规律。仿句,仿段,乃至仿篇,这我们在小练笔设计中最经常使用的方法之一。

* 3 《记金华的双龙洞》

怎样的小船呢?两个人并排仰卧,刚合适,再没法容第三个人,是这样小的小船。

(作者巧用设问的写法,写出了船的小的,孔隙的窄。)

仿写这句话,就让学生学习抓住景物的特点,有几句具体的话把这一特点描写出来。

* 第一单元主题用优美词句表达对祖国山山水水的热爱之情。

2《桂林山水》就是经典中的经典。那两个经典语段:写“漓江的水”以及“桂林的山”的: 先都不直接写,而是从 的大海和 西湖、泰山、香山娓娓道来,衬托漓江的水以及桂林的山的别具一格。然后运用排比句式、比喻方法,准确而鲜明地渲染了漓江的水“静、清、绿”,桂林的山“奇、秀、险”等三大特点。我们是这样设计的:

3、先按课文内容填空,然后仿写句子。

例1:漓江的水真静啊,静得 ; 漓江的水真清啊,清得 ; 漓江的水真绿啊,绿得。①校园里的花真多啊,多得 ; 校园里的花真美啊,美得 ; 校园里的花真香啊,香得。②,,例2:桂林的山真奇啊,一座座拔地而起,各不相连,像,像,像,奇峰罗列,形态万千。

①天上的火烧云真神啊,一朵朵千姿百态,色彩斑谰,像,像,像,让人看了觉得眼花缭乱,恍恍惚惚的。

②,这两处设计都意在达到这样的效果:一,强化课文语境,通过大量反复语言实践,深化对文本的理解、对语言特点的感悟,以及对语言的积累,二,迁移文外,以所仿句式,段式来表现生活情景,达到运用的目的。

* 而在3《七月的天山》中我们又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仿照《桂林山水》第2、3自然段的写法,写一写七月天山的雪水、森林或野花。

这一设计就从相对简易的句式、段式仿写,进入到了理解、感知、想象的综合运用上。它不但让孩子们对课文有深入的理解,充分地感受到天山的雪水、森林、野花的独特魅力,还要能比较精准地概括出它们的特点,进而发挥想象,诉诸笔端。既感受到了天山之夏的美景,达到积累内化课文语言,增加文化积淀的目的,又迁移了课文的表达方法,提升了学生写作能力。

2、概述

整体把握课文内容,加强学生概括、解析、综合等思维能力的培养,是我们阅读教学的重点,我们不能因为为了抓语言训练而忽视对文本内容的理解。选择一个合适的切入点,采用小练笔的形式,可以达到既理解内容又开展语言训练的目的。

* 如10《 黄河是怎样变化的》这一课中有这样的设计: 读课文填空:

黄河能成为中华民族的摇篮,是因为,后来,黄河发生变化,成了中华民族的忧患,是因为(概括回答)。治理黄河,最关键的是。

通过填空,学生一目了然地知道了黄河的的文明史,发生变化的自然原因及社会原因,也明白了治理黄河的关键所在。从中培养环保意识,激发保护母亲河的责任感。

* 第14课 〈小英雄雨来〉

是一篇略读课文,篇幅很长,故事性很强,情节紧凑而又丰富多彩,跌宕起伏,将一位热爱祖国、不畏强敌的少年英雄形象展现在读者面前。学生理解难起来度不大,且因贴近他们年龄,故很有阅读兴趣。于是,我们设计了这样的练习。

请用“小标题”和“间接语言概括”两种方式概括每部分的内容。(1)小标题 间接语言(2)小标题 间接语言(3)小标题 间接语言(4)小标题 间接语言(5)小标题 间接语言(6)小标题 间接语言

这样设计,一是有利于学生对课文内容的把握,同时又不游离于文本之外,培养学生潜心会文的良好习惯。

采用这样的练笔设计,往往能起到统领全文的作用,特别适合一些略读课文的教学。

3、补白

教材中蕴含着丰富的空白点,它们写得或含蓄,或简练,或意犹未尽,给学生的思维留下了拓展的空间。学这样的文章时,我们要善于捕捉这些空白,不失时机地开展练笔训练,让学生把文章写得简练的地方补充完整,把写得含蓄的地方补充出来,对文章中意犹未尽的地方进行填充,既能丰富课堂形式,又能充分发挥学生的想像,真正达到内化课文语言的目的。

* 〈21 乡下人家〉就像一幅幅自然质朴、清新祥和的写意画卷,围绕“ ”在我们眼前一页页翻动,早晨,傍晚,房前屋后,春天,盛夏,金秋,无不让我们感受到自然和谐、充满诗意的乡村生活。唯独没写冬天,于是,2、拓展练笔。

(1)文中说:“乡下人家,不论什么时候,不论什么季节,都有一道独特、迷人的风景。”可惜,作者没有写冬天,那么,你能想象乡下人家的冬天是一道怎样的风景吗?(出示图片)请你把它写下来。

* 28〈父亲的菜园〉写父亲好不容易把那块相对平缓的坡地整成黄土地,没想到一场暴雨说来就来了。此时,父亲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他的心情怎样,他会怎么做,文章都没写,只有一个无声的“„„”,于是,我们设计了

想象写话:“父亲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请你想象一下,会出现怎样感人的一幕呢?

父亲把碗一丢,抓起铁锨就冲进了暴雨中。

试图通过学生的想象,通过环境描写以及对父亲动作、神态、心情的刻画,展现父亲执着、勤劳,勇于同恶劣的自然环境进行抗争的顽强意志与不懈努力。

* 《27鱼游到了纸上》细腻生动地描写了聋哑青年的外貌、神态、动作表现了他爱鱼成癖,观鱼似醉,画鱼如生,如果当时你也在场,也看着那位青年画的鱼,你会怎么想,怎么说?你看到围观的人又有怎样的神情,他们又在说些什么。请试着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

这一设计,就试图采用“移情”体验的方式,让学生入情入境,更深切地感受到这位青年的勤奋专注、画技高超。

4、改写

课文内容的改写,是学生根据自身对课文的理解以及自身的生活经验,对课文进行加工,改造,以深化理解,丰富感受,满足内心表现欲望的一种读写训练形式,它包括改写、续写、扩写、缩写等类型。但是改写要求学生必须遵循课文的语境系统、意义逻辑。

*意境优美的古诗,适宜于让学生驰骋想象,改写成清新明丽的散文。〈古诗词三首〉

2、结合想象,把《渔歌子》这首诗所描写的情景用现代文写下来,字数200左右。

* 30〈文成公主进西藏〉是一个民间故事,极富传奇色彩。故事性强,语言浅显易懂,很适合学生自读。抓住课文主要内容,简要复述故事,提高独立阅读能力是这课的教学任务。于是,文成公主是怎样进藏的,请你用自己的话概括这个故事,并把这个故事缩写成300字左右的短文。

5、延伸

有些文章所写的事情虽然完结了,但事态还可继续或有新的发展。课堂上可以让学生以原文的终点为续写的起点,展开联想,构思新情节,通过故事或情节的延伸,对文本的理解和感悟更加深入,同时写作能力也得到进一步提高。

* 〈中彩那天〉故事结尾 写库伯先生派人把那辆奔驰汽车开走了。我们设计了这样一个练习:

第二天,库伯先生派人把那辆奔驰汽车开走了,“我们”全家人当时表现如何,请展开想象写下来。

父亲: 母亲: 我: : 这样,不但发展了学生的想象能力,同时加深了对课文的理解:让孩子们都懂得:诚信是人的精神财富,它比物质财富更为重要。

19〈生命,生命〉短小精悍,简洁朴实,极富哲理。

首先我们让学生学会概括:(飞蛾求生、瓜苗砖缝中成长、倾听心跳)

3、根据课文内容完成填空。

本文是台湾著名作家杏林子所写,通过、、这三个事例,来告诉人们生命是短暂的,我们一定要

明白我们一定要珍惜生命,要积极进取,决不让它白白流失。

进而,我们不仅停留于书本,试着让学生联系生活,受到生命的启迪,感悟生命的真谛。

4、读了课文,你一定对生命有了更深的理解,请你结合自己的实际,把感受写下来。

2、读了白居易的《忆江南》,你一定倍感亲切,因为身在江南,我们对“日出江花红胜火,春来江水绿如蓝”的美景那是再熟悉不过了。请打开记忆的大门,运用合理想象,写一写江南春天的美景。

6、积累 积累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语文学习就是一个学习语言,习得语言、内化语言的过程

渔夫的故事

课文中有许多四字词语,请你摘抄下来,并选择3个以上写一段话。

26〈全神贯注〉

这篇文章就是重点抓诠罗丹工作时的语言、动作、神态,着力体现他工作全神贯注的作风。第4自然段,作者细致刻画了他的,再现了罗丹从开始的仔细观察,认真思考,到精益求精,反复推敲,修改方案,从长时间专注投入地工作到终于满意,忘记客人的存在,充分再现了罗丹如痴如醉的工作状态和一丝不敬的工作作风,善用比喻和联想,写出了罗丹工作时的情绪变化,对工作逐渐痴迷,浑然忘记了周围的一切。这些语言极其生动,极富积累,运用价值。

4、请你仔细观察同学们认真读书时的画面,仿照课文第4自然段的写法,把当时的情景写下来,注意重点刻划同学们的神态、动作、语调等。

〈第9课 自然之道〉

1.课文里用了很多表示数量多的四字词语,请找出来,并试着用2个以上的词语描写一个集会场景。

四字词语:争先恐后

集会的场景:

由于我们自身能力有限,故设计的练习存在着许多不当之处。恳请老师们在操作过程中,对们的设计进行甄别,或保留,或扬弃;操作性强的,真正有利于教师教和学生学的保留,不适合的内容和形式则删除。同时,也请大家关注其它地区和学校在这一方面的研究,取长补短,设计出一套真正适合自己学校,真正适合自己学生的小练笔。谢谢大家。

〈12大自然的启示〉——作为综合性学习,这一单元的最后一课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螺号》 篇6

教学重难点:1、用欢快活泼的声音演唱歌曲小螺号。

2、表现歌曲,体验节奏的变化。、教学准备:电子琴、课件。

教学过程:

1、师生问好!

2、师:新一节快乐的音乐课开始了。这节课,老师带同学们去一个非常好玩的地方,同学们,你们想去吗?

师:好,同学们得热情非常的高,既然大家都这么想去,老师也想去,那到底我们去哪里呢,老师先不告诉大家,请同学们要先闭上眼睛,听一听我们来到了哪里。(放大海声音的视频)

师:大家听到了什么声音啊?

生:听到了大海的声音和海鸥飞翔的声音。

师:同学们,请睁开你们的小眼睛,看看我们来到什么地方了?

生:海边。

师:同学们,我们来到美丽的海边,看见这么美的景色,想不想和老师在海边拾宝贝呢?

师:好,我们现在就行动,我看看同学们都拾到了什么宝贝,(放图片)

师:这么多啊。老师也拾到一个宝贝,同学们看这是什么?

生:海螺。

师:没错,是“海螺”,它有很多的用途,我们一起来看看。

师:可以做成工艺品(放图片),还可以做成灯具(放图片),也可以做成美味来享受(放图片)。在古代,人们把海螺当作信号工具,给它起名字叫做“螺号”。一吹起螺号啊,是有什么预示的。那我们也把海螺轻轻的吹起,就能不断吹出美妙的声音来,吹响它,看看海上会发生什么奇妙的事情,让我们来找找答案吧。 (放范唱)

师:好,我们听完了这首美妙的歌曲,同学来说说,海螺一吹起会怎么样啊?(放歌词)下面,我们就把我们听到的歌词,用歌曲中的节奏打出来,在打节奏之前,我们做个热身,先做几条节奏练习。(放幻灯片)

师:好,我们节奏练习打完了,下面,我们把歌词用歌曲中的节奏打出来,我们一起来,慢一点,开始。

师;我们同学打的比较准确,但是,空拍,和几个难点,说一下,好,下面,我们做个游戏,叫做,节奏接龙读歌词游戏。

师:好,同学们读的这么优美,相信歌曲一定也唱的很好听,下面,老师就放着歌曲,我们就一起来学唱这首曲子。

3、学唱谱子:

师:每节课呢,都是同学们跟着琴来学唱谱,今天呢,老师想考考大家的视唱能力,同学们看着谱唱一遍,然后我们再用琴来对照,看看大家的视唱水平提高了没有。

4、学歌:

师:好了,下面,我们把歌词添到歌曲中,来学唱,老师弹琴,同学们慢一点把词添进去。

齐唱练习。

5、分析歌词,处理歌词:

师:好,我们是学会了基本的演唱,那应该用怎样的心情来演唱,怎样唱好这首曲子呢,我们一起来分析一下。

播放歌曲,同学们细细的品味这首歌曲。静静的来听,分析一下,每个部分应怎样来唱。

第一部分:用欢快、愉悦、高兴的心情演唱,就像小朋友蹦蹦跳跳地在海边拾贝壳,玩耍,演唱的声音,要轻快有弹性。最后

一句, “阿爸听了快快回罗”中“罗”字应轻声唱。

6、总结:好,唱了这么多遍歌曲,老师呢,仿佛看到一只只可爱漂亮的小海螺,与我们一起跳舞呢。我们带着这样的心情,随着音乐唱着这首甜美的歌曲,结束我们这节音乐课。

小螺号教案四:

教学目标:

1. 引导学生欢用快甜美的歌声演唱歌曲《小螺号》,抒发少年儿童热爱生活,热爱大自然的美好心情。

2.学习和正确运用波音、上滑音,充分发挥其在歌曲中的表现作用。

教学重点:感受和表现歌曲欢快活泼的情趣。

教学难点:多变的节奏和大跳音程。

教材分析: 歌曲为2/4拍,羽调式,二段体结构。第一段由紧凑的节奏和明快跳跃的旋律,形象地表达了螺号声声以及海边儿童期盼阿爸快快回时的急切心情。第二乐段将节奏拓宽,尾音拉长,给人以舒展优美之感。波音的运用营造了宽阔的沙滩和辽阔的大海这一景观。给人以身临其境之感。

教具准备:琴、网络资源。

学具准备:海螺、小螺号、瓶罐等。

教法思考: 充分利用网络资源与课程整合,创设环境,引发学生学习音乐的积极性和主动生,通过引导学生认真地聆听。模仿,合作、探究与创造音乐等一系列的学习活动。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望,达到实现本课教学目标的愿望。

教学过程:

一、组织教学:

师生问好,常规检查。

移调练声《练习曲》

二、引入新课。

出示海螺,启发学生说出它的名称和生长的环境,介绍海边的人们就地取材,将海螺加工制作成小螺号以及小螺号的用途。

今天我们将要学唱一首新歌,歌名叫“小螺号”。(同时板书课题)

欣赏歌曲《小螺号》的录音录像,感受并说出歌中的“景”是怎样描绘的?歌中的“情”是怎样表达的?(我仿佛见到了宽阔的沙滩,辽阔的大海,海边还有一个小朋友正在吹小螺号)

跟着录音学唱歌曲,轻声地模唱几遍。

讲解波音、上滑音,并要求学生找一找歌曲中有波音和上滑音的位置。将其涂上颜色并唱一唱。

三、难点练唱。

大跳音程。

切分音及长音。

逐句教唱(侧重难点)

学生跟琴声练唱

歌曲处理:

第一乐段(1~16小节)欢快、跳跃有弹性,表达出螺号声声和孩子们 期盼的心情。

第二乐段(17~28小节)舒展优美、亲切自然。

整体情绪:欢快、活泼、甜美地。

分男女生演唱,点唱。

学生试吹瓶罐,模仿螺号声,在歌曲合适处加入奏(将学生分成两大组,交换唱奏)

分小组唱,奏练习。

各组推荐两名学生作唱,奏表演。

四、课堂小结:

这一课的学习,大家的积极性高,主动性强,进步很快,还希望你们多利用课余时间练习,一定要背熟歌词。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螺号》 篇7

一、鱼游到了纸上———画技高超

“那位青年在静静地画着, 他有时工笔细描, 把金鱼的每个部位一丝不苟地画下来, 像姑娘绣花那样细致;有时又挥笔速写, 很快地画出金鱼的动态, 仿佛金鱼在纸上游动。”

“工笔细描”和“挥笔速写”是两种不同的画画技法。透过这两个词, 我们仿佛看到了聋哑青年作画似姑娘绣花般细致, 细至极微;如挥毫泼墨般潇洒, 飞出灵动。透过这两个词, 我们还仿佛看到了他“台上一分钟, 台下十年功”的苦练执著。如此这般, 执一丝不苟的态度, 操灵活多变的画技, 怎能不让鱼仿佛在纸上游动呢?难怪那位围观的女孩会情不自禁地脱口而叫:“哟, 金鱼游到了他的纸上来啦!”孩子的语言是最纯真的, 如纯净的天空, 如明净的河水;孩子的语言是最真实的, 毫无掩饰, 原汁原味。“哟”“啦”两个语气词和一个“!”, 将女孩的惊奇表达得淋漓尽致。而“游”字, 更是凸

由题质疑, 引起学生阅读期待

特级教师于漪说过:“课的第一锤要敲在学生的心灵上, 激发起他们思维的火花, 或像磁铁一样把学生牢牢地吸引住。”

揭题后, 鼓励学生对课题中的“游”字质疑, 以悬念来吸引学生的注意力, 点燃学生求知欲望的火花, 使他们能兴趣盎然地主动学习。

紧扣词语, 感受青年画技高超

动作演示“工笔细描”“挥笔速写”, 感受两种画技的截然不同。

指导朗读句子, 体会两种显了青年高超的画技, 使人充分地感受到青年画的鱼是多么栩栩如生, 惟妙惟肖!

此时此刻, 面对如此逼真传神的金鱼画作,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赞叹着, 议论着……”围观的人们会怎样赞叹呢?此时作者为我们留下了广阔的想象空间、积累的运用天地, 学生会从自己的记忆仓库里自然而然提取出这样一些词语:“栩栩如生、惟妙惟肖、活灵活现、出神入化、跃然纸上……”这些将是他们对青年高超技艺发自内心的赞美。

二、鱼游到了心里——专注不懈

为什么青年能使鱼游到纸上呢?当“我”把“鱼游到了你的纸上来啦”写给青年时, 他只是平静地写了这样一句话———“先游到了我的心里”。因为“鱼先游到了心里”, 所以才能“游到了纸上”。“鱼游到了心里”用一个成语来表达, 应该是众所周知的“胸有成竹”。鱼的样子、鱼的动态已经活灵活现地刻在他的脑海里, 烙在他的心坎上。是啊, 只有心中有“鱼”, 方能笔下有鱼, 纸上游鱼!

为了心中有鱼, 他“一年多”来, “每个星期天都到玉泉来, 一看就是一整天, 常常忘了吃饭, 忘了回家”。

这里的“一整天”姑且只算白天吧。12小时, 720分钟, 43200秒;想起吃饭或是回家, 只是电光火闪的一念之间, 怎么就没有在哪一秒产生过作为一个活生生的人最起码的需要的念头呢?更何况是“一年多”的“每个星期天”, “常常”如此。青年忘记的难道仅仅是“吃饭”“回家”吗?不, 远远不是!在春雨绵绵的日子里, 他可能忘记了打伞;在夏日炎炎的日子里, 他可能忘记了烈日……

无怪乎, 在我眼里他非常“特别”———“他老是一个人呆呆地站在金鱼缸边, 静静地看着金鱼在水里游动。”此时, 他“静静地看着”, 眼睛盯着游鱼灵动的身影, 全身的每个细胞都感受着游鱼的曼妙姿态……他的身、他的心都随鱼一起游, 游入了鱼的世界, 游入了忘我的境界, 在那儿“呆呆地站着”。

正所谓“境由心生”。看他画鱼, “围观的人越来越多, 大家赞叹着, 议论着, 唯一没有任何反应的是他自己。他好像和游鱼已经融为一体了。”好个“融为一体”, “融”是融合的意思。人和鱼融在一起, 合为一体, 你中有我, 我中有你, 人即是鱼, 鱼即是人, 达到了人鱼合一的境界。除了因为他是个聋哑人外, 更重要的是他眼中所见、心里所想、笔下所画的都是鱼。以至等到太阳快下山, “我”起身往回走, “路过后院, 看到这位青年还在金鱼缸边画画。他似乎忘记了时间, 也忘记了自己。”

“忘记了……忘记了……”, 世间万物皆忘尽, 唯独不忘只是鱼。眼里心里都是鱼, 仿佛自己就是鱼。

功夫不负有心人。正是因为他坚持不懈地忘我看鱼, 鱼才游进了他的心里;正是因为他专心致志地画鱼, 鱼才游到了纸上。心随鱼游, 鱼方能“游”。岂止画画, 做任何事情不都是如此吗?

画技的迥然有异。

挖掘空白, 丰富学生内心体验

“大家赞叹着”在文中是一个空白点, 可以此展开想象, 设计说话训练内容:大家会怎样赞叹?并随文练笔。

这个训练点既是学生情感的渲泄口, 又是学生的积累运用场, 而且能使学生进一步感受到青年的画技高超。

品读难点, 引导学生明白事理

“鱼先游到了心里”和“鱼游到了纸上”之间的关系是文本的重点和难点。让学生用关联词说说两者的关系, 从中受到心灵的启迪。

想象画面, 引导学生感受青年的忘我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螺号》 篇8

关键词:四年级上册 单元主题教学 小练笔

一、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之原因

第一,在我们的新课标中明确规定习作要求是认真观察生活喜欢书面表达,鼓励学生写作,愿意将自己的习作一朗读的方式分享给大家。在单元主题教学中加上小练笔,就能很好地响应课程标准的要求。

第二,四年级上册总共有八个单元,每个单元分别是大自然的神奇、观察和发现的奥秘、奇妙的童话世界、栩栩如生的动物形象、世界遗产、人间真情——爱、成长、科学技术。我们纵观这八个单元可以将一单元的自然景观和五单元的人文景观作为一个单元主题教学——景物描写,这样结合可以让学生对景物描写类的文章有一个整体的掌握。还比如在整个四年级上册总共只有5首古诗,而这五首古诗都是送别诗,所以将这五首古诗放在一个以“送别诗”为主题来教学。可以让孩子对送别诗歌有一个整体的了解和掌握。

二、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之运用

一单元和五单元是写景文章与小练笔的结合,整本书五首诗歌是送别诗与小练笔的结合。在写景的一单元和五单元教师让学生说出这七篇课文分别讲了哪些景物,如第一课讲的是钱塘江大潮,第二课讲的是大峡谷……,学生在找到这些景物之后教师在黑板上板书“自然+人文=旅游”让孩子们结合生活实际了解这些景物都是我们选择旅游的最佳地方。最重要的是讓孩子们如何在这种没有故事性的文章中获取阅读的快乐呢?此时板书“仿佛真的看到了!”这里教师以《观潮》为例,教孩子在边读边想象中,能不能看到这些景物,此时就让孩子们拿出练习本,每一篇文章用一两句话概括并写在练习本上,此时不是让孩子们立刻交上来。而是让孩子们大声读出来分享给同学们听,欣赏好的文章,帮助改正有错误的地方。在同学们展示的时候有很多优秀的文章,如“《火烧云》世界上真是无奇不有呀!这火烧云应该是孙悟空的老婆吧,不只有七十二变,而且变化多端,一会儿变成小狗,一会儿变成狮子,一会儿变成马,看着真是让人眼花缭乱。”从这位同学的描写来看他是看到了火烧云的变化的,他印象最深刻的是火烧云变化多、变化快的特点。说明他是把文章看明白了的,而且他能很好的将生活实际和之前学习的知识结合起来运用到写作中,这种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既可以练习学生的阅读能力和概括能力,还能训练学生的思维能力、表达能力,知识运用的能力。

第二处是以“送别诗”为主题进行的主题教学,这五首古诗分别是第五课的《题西林壁》、《游山西村》,第二十课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送元二使安西》,语文园地六中日积月累《过故人庄》,从分布来看是很零散的,既然这五首古诗都是以送别为主题何不以“送别诗”为主题教学呢?这样让孩子们更深刻的理解和掌握送别诗,这五首古诗学完之后让孩子们自己选择送别诗歌来讲解给大家听,更深一步的加深孩子们对送别诗歌的学习。在这之后让孩子们总结送别诗歌中一般都是用什么来表达离别之情,试着给你即将远行的朋友写一首这样的诗歌来表达你们的送别之情。在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中孩子们一步一步由浅入深的学习,让孩子们学习的知识更加深刻,掌握的更加牢固。

三、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之利与弊

任何事物都有着两面性,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也一样。首先它是有很多优点的,如:根据新课程标准来看它是符合新课程标准的,并且是在符合孩子们学习规律的基础上进行的教学。在第一单元中每一篇文章都写一两句话,这样不仅可以加深孩子们对文章的理解,还为我们本单元的的习作打下基础,有利于孩子们对本单元习作的学习。但是这样的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也很容易形式大于内容,如果教师把没有联系的单元硬生生的结合在一起或者没有真正的抓住这个单元教学的主要特别和目标,就会浪费一大笔时间和精力。孩子们的学习效果也会明显的下降.

从整体看来,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的结合它是有利于孩子们学习的。有利于孩子们知识的运用和发展。整体情况是利大于弊。所以我们应该合理有效的运用单元主题教学与小练笔结合这种教学方式。

小书迷四年级下册练习2作文 篇9

一回家,还没有把书包放下,我就打开柜子,里面全是黄金和玉。你们可别帮我招贼哈。其实啊,就是书,只是书,只有书!你们可能会说:“不过就是书吗,能值几个钱呀!”我说:“书中自有颜如玉,书中自有黄金屋嘛!”你说值不值钱?

我很喜欢看书的,一回家,拿起一本书便看。我似乎已经养成了一回家就看书的习惯。每次阅读,我拿出书来先是看。我看到前几天自己摘抄的还以为是今天写的,自言自语道:“我抄完了啊,怎么没一点印象呢?”我的上帝啊,我才九岁就记忆不好了吗?看书都看成了小迷糊了呢。

上厕所我也看书。有一次,我上厕所拿了一本《超级阅读》看,直到吃中饭才出来。还有一次,我上厕所看书看入迷了,结果扑通我一屁股坐进了马桶里,把屁股弄脏了,慌忙用外套去擦屁股。结果一出门就被臭骂一顿。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螺号》 篇10

教材分析:

器乐曲《挤奶舞》是采用一首欢快的蒙古族民歌写成,2/4拍,羽调式,乐曲描绘了孩子们学做小小挤奶员,愉快忙碌着挤奶的情景。学生边听乐曲边学做挤奶舞。这个舞蹈主要由蒙古族舞蹈中常见。“硬肩”、“笑肩”和“挤奶”等动作组成。

《小松树》是一首动听的内蒙古民歌。2/4拍,徵调式,复乐段结构。松树是一种常绿乔木,种类很多,有红松、白松、樟子松、马尾松、落叶松等,其叶子为针形。松木成材好,不易虫蛀,用途广泛。《小松树》这首歌以赞美小松树为题,从拟人的角度,赞美小松树“绿茵茵”,“真漂亮”,“像小兄弟一样”,“幸福的在微笑”,比喻小朋友像小松树一样茁壮成长,表达了蒙古族人民喜爱小松树挺拔、顽强的品格,勇敢地与风沙搏斗的精神。歌曲起伏的旋律优美抒情,歌唱性强,音域不宽,仅有八度,适宜低年级学生演唱。

教学目标:

一、通过歌曲的演唱和聆听乐曲感受蒙古族民歌和乐曲的特点,进一步体验和感受音乐,从而培养学生感受美、鉴赏美和创造美的能力。

二、启发学生想象,结合歌乐曲编创简单动作,能边唱边表演,边听边表演。

教学内容:

一、聆听《挤奶舞》

二、表演《小松树》

教学重难点:

一、有感情地演唱歌曲并表演

二、听辨出音高。

教学过程:

一、 组织教学

表演《草原就是我的家》

二、学唱《小松树》

1、通过听录音的范唱和教师的范唱、让学生完整地感受歌曲的风格、旋律、节奏。

2、轻声有感情地随着音乐读歌词。

3、听着教师的琴声,轻声地填词,教师注意发现问题,纠正演唱中的错误。

4、能正确地演唱时,可合着录音伴奏。

5、听范唱,分小组自编动作表演。

6、鼓励学生发挥各自的想像力,编创自己独特的动作表演。

7、有感情地演唱歌曲。

三、聆听并表演《挤奶舞》

师:“小朋友们表演得真不错,热情好客的蒙古妈妈看到我们可高兴了握着小朋友的手说:”塔赛奴、塔赛奴“还拿出了最好的奶茶、炒米、奶皮、黄油等好多好东西来招待我们。让我们一起听着音

乐品尝美味的食品吧!”

1、生边品尝奶茶边欣赏《挤奶舞》音乐听老师简介

“这个奶茶呀是蒙古人民招待客人的必备饮料,是用砖茶熬成紫红色后在加如鲜奶做成的,营养丰富,既解渴用开胃还可提神呢!”

2、表演《挤奶舞》

“哎,蒙古小骑兵去哪了?哦,原来他看到小朋友这么喜欢吃这些食品他正拿着桶给我们去挤奶了,我们一起去帮帮他吧!(拿着桶转一圈,到挤奶场)

你觉得挤奶该注意什么?”

(1)单膝跪(2)卷袖 (3)创编挤奶动作

师生一起表演“挤奶舞”

四、 了解蒙古人民喜爱的活动。

“在美丽的蒙古大草原上,还有各种各样的盛大聚会,比如说每年7-8月举行的那达慕大会。那里呢会进行一些蒙古人民喜爱的娱乐活动,比如射箭、骑马、摔跤等等。”射箭:蒙古族古老的竞赛项目,有骑在马上射和不骑马射两种。模仿射箭摔跤:摔跤时选手身穿铜钉牛皮

五、课堂小结

小学四年级下册《小螺号》 篇11

一、道德层次的体现

(一) 道德层次

一般来说, 道德可以分为理想、原则和规则三个层次。其中, 道德理想是学校倡导的, 希望学生去追求的最高的道德境界, 树立的是行为的“高标”。[1]道德原则是在一般情况下必须遵守、特殊情况下可以变通的道德要求, 规定行为的“基准”, 既涉及行为的方式, 更涉及行为的一般倾向。道德规则是学校强制执行的学生必须遵守的道德要求, 包括“不准式”的行为禁令和“必须式”的行为指令两种表达方式, 均直指学生的行为方式, 触及行为的“底线”。我们根据这种层次划分以苏教版四年级下册《想想他们的难处》为例, 勾勒一下该文试图传递的规范, 以及道德规范的层次呈现情况。

(二) 规范内容的层次分析

《想想他们的难处》此篇课文以“尊重残疾人”为主题, 具体包括“假如双目失明……”;“身残志不残”;“请尊重他们”;“能为他们做什么”四个板块。第一板块和第二板块作为该课文“尊重”主题的导入, 不论是通过名画欣赏、角色扮演、图片展示还是一系列真实人物身残志不残故事的呈现, 可以说都更为侧重一种情感上的移情体验, 为最终引出“尊重残疾人”这一道德倡议而埋下伏笔。

到了第三板块, 课文开始直接切入主题, 此时德育内容的各个层次也逐渐突显出来。具体来说, 在第三板块中, 道德规则层次的内容有: (1) 一为嘲弄、歧视残疾人, 一为友爱、关心残疾人对比式的图片呈现; (2) 在“资料拓展”部分以“小辞典”形式所呈现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残疾人保障法》的第三条条例, 即“禁止歧视、侮辱、残害残疾人”。两者均采用“不准式”祈使句表达的行为禁令, 直指学生的行为方式, 触及行为的“底线”。道德原则层次的内容包括: (1) 同样是“资料拓展”部分以“小辞典”形式所呈现的《残疾人保障法》的第七条条例“全社会应发扬社会主义的人道主义精神, 理解、尊重、关心、帮助残疾人”。 (2) 直接文字呈现“残疾人有自己的人格尊严, 他们需要的不是可怜, 不是施舍, 而是充满爱心的尊重和支持”。这些道德原则层次的内容都是规定了行为的“基准”侧重于行为的一般倾向和方式, 以“应该式”祈使句的表达方式, 对学生进行一种道德原则层次的道德倡议。

在第四板块“能为他们做些什么”的整体设计中, 以“我想做?”思考题的方式, 不论是让学生思考“助残日你为残疾人做过什么事情?”还是让学生思考“社会上还有不少有特殊困难的弱势群体, 我们能为他们做些什么?”都体现出对学生行为, 即“能做什么”的一种关注, 但都是属于激励学生引发其高尚行为的道德原则层面的“应该做什么”“能够做什么”的道德倡议。 (层次分析概略见表1)

二、道德层次设置的问题

通过上述对课文的脉络梳理, 可以看到在德育内容上, 残疾人作为社会普遍存在的一个特殊群体, 该文以“尊重残疾人”为主题, 力图生活化, 使德育贴近学生生活, 为学生所理解, 所接受。从德育方法, 侧重于移情体验, 有助于教师改变以往传统一贯的灌输教育法, 转而考虑学生的道德需要、思想实际和社会现实问题, 便于培养学生的道德情感和道德认知。但从道德层次的视角, 也可较为清晰地辨别出其在规范内容的层次设置上所存在的问题。

第一, 层次呈现重原则轻规则的比例失调。不论是第一、二板块总体铺垫性内容的导入, 还是在第三、四板块的内容设计上, 更多的内容设置都是基于一种行为倡议, 注重于在道德原则层面对学生进行行为上“能做什么”以及“应该做什么”的倡议式指导, 而相对欠缺对学生在道德规则层面的以“不准式”或“必须式”所进行的指令式指导。

第二, 规则呈现布局欠妥且形式单一。该文仅在第三板块主体部分以图片对比和非主体部分的资料拓展中设计了规则的呈现, 且形式单一。可以根据原有的图片对比的内容在文本的主体部分采用丰富多样的形式设计, 如引导学生思考公共场所中残疾人便利设施的问题, 告诫学生不破坏这些公共设施;也可编排相关的寓言故事或者童话故事, 强化学生形成不歧视、不伤害残疾人的行为意识, 并最终落实到基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使学生养成具有一定道德判断力的“不做什么”、“务必要做什么”的行为习惯。

第三, 缺乏“遵循个体意愿”的前提性考虑。正如课文所指出的“残疾人有自己的人格尊严, 他们需要的不是可怜, 不是施舍, 而是充满爱心的关心和帮助”。这里还涉及到一个意愿性的前提, 即如果在残疾人看来是力所能及的事情, 他会将别人的帮助看作是对他的一种同情和施舍, 他也许不会愿意接受别人的帮助。对于理性发展不足的小学生而言, 采取原则层次的道德倡议让学生思考当残疾人有困难的时候应该去做什么, 是有相当的难度的。反之也就意味着, 可以通过强调否定形式的行为禁令, 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 以更为有效实现小学阶段养成良好行为习惯的德育目标。

第四, 理想层次的缺失。规则性要求虽然比理想性、原则性要求更加明确, 更加具体, 更具可操作性, 但由于特定的道德规则限于调节特定类型的学生行为, 一套道德规范中的规则无论多么细致入微, 都不可能涵盖所有的学生行为。在道德规则未加调控的学生行为领域, 仍然需要诉诸于道德理想和道德原则加以处置。[2]因此, “尊重”这一主题的道德理想层次即“人是目的”, 由于本年龄阶段的认知发展水平的局限性, 可以在原则倡议的基础上采用格言、名人名言等方式简单加以呈现。

鉴于对上述问题的剖析, 教师在具体的教学中, 应注重以禁令式的规则守住学生的行为底线, 约束学生的不良行为。在此基础上, 引导学生去理解更高层次的道德原则和理想, 启发学生去思考“能做什么”和“应该做什么”的行为倡议, 并最终促使学生形成在具体道德情境中敏锐的道德判断力。

三、体现道德层次的德育课程开发

以上对课文内容的道德层次的分析, 不仅对我们教师的教学具有指导作用, 与此同时, 对于德育课程的具体设置, 也有着重要的借鉴意义。下面将从道德层次的逻辑性和学生道德认知的心理特性两个方面分别加以说明。

(一) 道德层次的逻辑性

从道德层次的逻辑性来说, 规则、原则、理想为道德层次的三个不可或缺的部分, 是规范层次整体性的统合。这种整体性可通过对三者之间关系的考察, 而得到清晰的呈现。道德规则是对学生行为的具体要求, 道德原则是各种规则的一般概括, 而道德理想又是对各项原则的高度概括。道德理想通过道德原则和道德规则得以体现, 道德原则通过各种道德规则得以落实。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 当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德原则发生矛盾时, 教师需要诉诸更高层次的道德理想, 解决或消除矛盾;在两条或两条以上的道德规则发生冲突时, 教师需要诉诸更高层次的道德原则才能解决冲突。在德育课程的设置上, 则体现为同一规范在三个层次都应有所呈现。这也与我国教育部制订的《品德与社会课程标准》中“初步形成民主、法制观念和规则意识规则层次, 在能力上养成良好的生活和行为习惯, 学习对生活中遇到的道德问题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的精神主旨相契合。

(二) 道德认知的心理特性

既然三个层次是规范内容整体性的统合, 那么理想、原则、规则是否在小学阶段德育课程的设置上具有同等的地位呢?从学生道德认知的心理特性上来看, 在小学阶段, 德育课程的设置在内容上应突显道德规则层次。尤其是在小学低年级阶段, 作为理性发展不足的个体, 道德要求应直接针对学生的行为, 让学生在规则的恪守中养成良好的行为习惯。对此, 美国道德哲学家科尔伯格也认为在道德发展过程中, 儿童对规则的养成具有一个恒定的发展阶段, 他们是在被强制服从规则的过程中逐渐认识到规则的正义性, 从而形成了自身的公平观念, 进而达到自律。[3]随着小学生心智的发展, 到了小学高年级乃至中学阶段, 德育重心则可逐渐移向道德原则教育, 引导学生理解和体会道德规则背后的道德原则;到了高中阶段乃至大学, 德育的主要任务就是引导学生去思考和探讨各种普遍的道德原则所包含的人类道德理想。具体体现在德育课程中, 则表现为在小学低年级, 以行为禁令守住行为底线, 以行为指令指导学生的行为, 让学生明确地意识到“不准做什么”和“必须做什么”。当学生在遵守起码规则的前提下, 也就享有充分自由, 既可以选择做道德高尚的人, 也可以选择做道德平庸的人。同时, 在以规则为主体的前提下, 随着年龄段的逐渐上升, 有意识地增加原则和理想层次的规范内容。在强调规则的同时, 开始诉诸更高层次的原则和理想来倡导学生的良好行为。一方面, 在具体的教育情境中, 道德规则间的冲突, 需要诉诸更高层次的道德原则的化解;道德原则间的矛盾, 需要更高层次的道德理想的调节。另一方面, 伴随着学生认知发展水平的不断提升, 强制性的规则要求将会引起学生反感, 而应该在“晓之以理”的倡议中让学生形成自发的良好行为品质。另外, 在规范的表现形式上, 尽可能采用生动形象和灵活多样的呈现方式表达规则层次的内容, 如使用角色扮演、小组讨论、寓言故事等, 赋予规则以形象的内容。以达到《品德与社会》课程在知识上了解社会规则, 初步懂得规则、法律对于社会公共生活的重要意义的课程目标。在原则和理想的呈现方式上, 则可设计开放式讨论或者两难故事的方式, 引导学生去理解体会规范内容的深层内涵, 让学生逐渐学习在道德问题前做出正确的判断和选择。

由此, 否定式的行为禁令———肯定式的行为指令———行为倡议, 道德规则———道德原则———道德理想, 充分显示了符合小学阶段德育重心特性的道德教育的统合性。道德行为是德育过程的最后环节, 也是德育的最终目的。道德行为习惯不仅需要认识、情感、意志的支配, 更需要训练和引导。[4]这也要求教师, 在德育课程设置上通过道德教育的层次区分, 注重实效, 从基础道德教育做起, 加强小学阶段课程设置中道德规则层次的训练和引导, 确保学生在理解并践行为人的起码规则的基础上, 追求更高层次的道德原则和道德理想。

参考文献

[1]黄向阳.德育的层次与重心[J].思想理论教育, 2008, (8) .

[2]黄向阳.德育原理[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0.102.

[3][英]彼得斯.道德发展与道德教育[M] (邬冬星译) .浙江教育出版社, 2000.89.

上一篇:××机构编制工作简报下一篇:关于深化建筑施工领域安全生产专项整治方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