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精选4篇)
一、学生状况分析:
本人担任四年一二班的教学,共有学生70人,学生中自身素质比较强的占36%,一般占56%,较差的占8%。大部分学生身心健康,活泼好动。
在新学期开始,要教育学生端正学习态度,继续培养学生认真书写、按时完成各类作业、课堂认真听讲的良好学习习惯,注意培养和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加强自觉学习的意识,创造情景开拓学生的视野,因材施教,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努力争取消灭潜能生,做到人人爱学数学,人人学有用的数学。
二、教材知识系统及结构分析: 本册教材的主要内容:
简易方程、多边形的面积、因数和倍数、认识正、负数、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对称、平移与旋转、分数加减法、统计、可能性
概念教学一直是小学教学的教学重点和难点。尤其是本册的概念更多。因此,本教材从学生的认知特点出发,改变了传统教材把比较抽象的“数的整除”知识集中学习的编排体系,将这部分知识加以分解;在三年级下册“农田里的数学-----除数是两位数的除法”单元中初步认识因数和倍数;在本册“团体操表演-----因数和倍数”单元中进一步学习2、3、5的倍数特征,质数、合数和分解质因数的知识;在本册“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一)单元中重点学习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知识。这样编排分散了难点,更好地体现了这些知识与其他知识之间的内在联系,并降低了学习的难度。另一方面,教材还注重从解决问题的需要出发,编排知识结构。如在学习解方程之前,学习等式的性质;在学习同分母分数加减法的过程中学习约分的知识,突出了知识的必要性。
三、本册总的教学目的: 知识与技能:
(一)、数与代数
1、结合具体情境,理解方程的意义、等式的性质;会用方程表示简单情境中的等量关系,会用等式的性质解简易方程;能够运用方程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结合具体实例,知道2、3、5倍数的特征;能找出100以内的2、3、5的倍数;理解奇数、偶数、质数、合数的含义;会分解质因数。
3、结合现实生活,了解正、负数的意义;会用正、负数表示日常生活中具有相反意义的量;借助温度计比较正、负数的大小。4.结合具体情境,理解分数的意义;理解分数与除法的关系;认识真分数、假分数(带分数),并能将假分数化成带分数或整数;理解和掌握分数的基本性质,能运用分数的基本性质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5.结合具体实例,理解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的意义,会找100以内两个数的公因数、最大公因数及10以内的两个数的公倍数、最小公倍数;结合现实素材理解约分的意义,会约分;会计算同分母分数加减法及加减混合运算;会进行分数与小数的互化。
6、初步了解简单的统筹法(合理安排时间)和优选法(挑次品)。
(二)、空间与图形:
1、通过观察操作,认识平行四边形和梯形;利用方格纸和割补等方法探索和掌握平行四边形、三角形和梯形面积计算公式,并能正确计算其面积;了解简单组合图形面积的计算方法。
2、用折纸等方法确定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能在方格纸上根据给出的轴对称图形的一半画出另一半;通过观察,认识图形的平移和旋转,能在方格纸上将简单的图形平移或旋转90度;欣赏生活中的图案,灵活运用对称、平移和旋转在方格纸上设计图案
(三)、统计与概率:
1、结合具体实例,认识折线统计图,知道折线统计图的作用,会用折线统计图来表示数据;能根据需要选择条形统计图或者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能根据统计结果作出简单的分析和判断。
2、结合具体实例,体验事件发生的可能性以及游戏规则的公平性,会求一些简单的事件发生的可能性的大小。
(四)、实践与综合应用
1、在综合应用中,能运用学过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在实践活动中,初步了解分析研究问题的步骤与方法。数学思考:
1、2、在探索用方程表示简单的等量关系和解简易方程的过程中,发在探索多边形面积计算的过程中,经历观察、操作、验证的过展学生的抽象、概括等能力,建立初步的代数思想。
程,感受转化的数学思想方法,进一步发展空间观念,培养初步的观察、比较和推理能力。
3、力。
4、结合具体情境,在选择条形统计图、折线统计图表示数据的过程中,进一步提高分析和判断能力。解决问题:
1、能在具体情境中发现并提出用方程解决的问题,发展问题意识。
2、在探索、交流多边形面积计算方法的过程中,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
3、能综合应用多边形面积的相关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发展初步的创新意识和动手能力。
4、在学习有关因数和倍数知识的过程中,初步掌握观察、比较和归纳等方法。
5、在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的过程中,初步学会表达解决问题的大致过程和结果,积累与同伴合作解决问题的经验。情感与态度:
1、感受数学语言表达的简洁性,感受数学的应用价值。
2、形成实事求是的态度以及进行质疑和独立思考的习惯。
四、教学重点:第一、二、三、五、七单元。
五、教学难点:分数的意义和性质及分数加减法。
六、教学措施:
1、实施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的课堂教学。
2、加强直观教学,多联系生活的实际,让生活走进数学课堂,充分利用教具与电教教材,调动学生学的积极性。在学习有关因数与倍数知识的过程中,经历观察、类比、猜测和归纳等数学活动,感受数学思考过程的条理性,发展初步的推理能
3、加强素质教育,重视情感教育在教学中的作用。耐心帮助每一个学困生,不放弃每一个学生。做到人人都学到有价值的数学。
4、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科学的学习方法。5.整个教学中要注意学生课堂中数学语言的培养。
6.认真设计每一堂课,创设情景,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学中乐,在乐中学。
7、努力改进教学方法,使自己慢慢适应新课程。
七、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
1、联系实际加强概念教学,融知识的理解于体验之中。
2、动手实践要把握好 “度”,提高操作活动的有效性。
3、重视方程教学,初步建立代数概念。4加强探索方法的指导,提高自主探究的能力,5、用好教材,做教材“再开发”的智者。
6、重视小数口算、估算的平日练习。
7、对学生学习情况的评价要全面、合理、科学。
8、让游戏融入数学学习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八:教学总课时数: 85 课时
九、教学进度
第一单元:珍稀动物--------简易方程 11课时 第二单元:水产养殖场-----多边形的面积 13课时
综合应用---关注我们活动空间 1课时
第三单元: 团体操表演----------因数与倍数 7课时 第四单元:中国的热极------------正数和负数 3课时 第五单元: 校园科技周-----分数的意义和性质 14课时 第六单元: 图案美---------对称平移与旋转 6课时 第七单元: 剪纸中的数学----分数加减法 14课时
综合应用------我能长多高 1课时
第八单元: 获“联合国人居奖”的城市-----统计 5课时 第九单元:下跳棋-----------------可能性 3课时
数学与生活 2课时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青岛版小学数学十二册回顾整理—空间与图形101页红点1,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认识的复习与整理。【教材简析】:
这部分教材是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基本概念、特点和有关的计算公式进行整理,可以先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图形,然后借助教材中的表格进行分类整理。在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类,顺势引出对直线、射线、线段及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复习,明确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教学目标】:
(1)掌握长方形、正方形、平行四边形、三角形、梯形和圆的特征,沟通它们之间的关系;
(2)掌握平面图形的周长和面积计算方法,沟通面积公式之间的联系,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3)能利用平面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经历解决问题的全过程,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4)通过知识整理,渗透转化思想,建立初步的空间观念,发展思维能力。【教学重难点】: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谈话:同学们,小学阶段我们一起研究过很多平面图形,你还记得有哪些吗?(师一一贴出6个图形:长方形、正方形、三角形、平行四边形、梯形、圆形)谈话:我们已经研究过关于这些平面图形的哪些知识?(特征、周长、面积„„)板书:特点、周长、面积
谈话:这节课我们就先从这些平面图形的特点、周长、面积入手,将它们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平面图形的整理与复习)
【设计意图】:导入开门见山,直奔主题,通过学生回顾的过程,引导学生了解复习与整理平面图形有关知识应从哪些方面入手,老师也可以就学生的回答了解学生的知识掌握情况,适时调整复习进程。
二、复习整理:
1、回顾整理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 谈话: 你们想用什么方法进行整理?(表格、大括号、知识树„„)
谈话:这些方法都很好的,小组合作,用你们喜欢的方法将这些图形的有关知识进行回顾整理。(师巡视,指导方法)学生展示整理的结果:(1)表格整理:
名称 特点 计算公式平面 图 形 长方形 对边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C=2(a+b)S=ab 正方形 四条边都相等,四个角都是直角 C=4a
S=a2 平行四边形 对边平行且相等。S=ah 三角形 内角和180度 S=
ah 梯形 只有一组对边平行 S=
(a+b)h 圆形 在同圆(等圆)中,所有的半径都相等,所有的直径都相等。d=2r C=∏d
C=2∏r S=∏r2
(2)大括号整理: 分两类:
分三类:
(要求学生指着说出这些图形的特点和计算公式)(3)展示不同的整理方法„„(4)评价这些整理方法
【设计意图】:这部分的教学主要对学生进行整理方法的指导,通过让学生展示整理结果,引导学生将平面图形从概念、特点、周长、面积计算等方面进行全面回顾,帮助学生整理完善知识结构,形成知识网络。
2、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的整理 谈话:刚才大家用了自己喜欢的方法对学过的平面图形的有关知识进行了分类整理,这样做有助于我们形成知识网络,了解知识之间的联系与区别。(指板书)这些图形是平面内由线段围成的图形,说到线段你还能想到什么?(直线、射线、角)谈话:直线、射线和线段之间有什么区别和联系?请你在纸上任意画出两条直线。想一想你画的这两条直线是怎样的位置关系?学生独立思考后全班交流。(引导学生将平面内两直线的位置关系整理成如下形式)
谈话:为了更好地研究知识间的联系,我们就可以用这样的方法对学过的知识进行回顾整理。
3、回顾整理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
(1)让学生用多种形式自己回顾整理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2)汇报展示
(3)学生之间互相评价,对整理方法进行分析
【设计意图】:通过让学生展示多种形式的整理方式,帮助学生进一步梳理学过的知识的同时,使学生掌握形式多样的复习方法。
三、巩固练习:
1、火眼金睛
(1)一条射线长3厘米。
()(2)小明画了一条5厘米长的直线。
()(3)小冬用一个能放大10倍的放大镜去看一个角,结果这个角的大小放大了10倍。
()(4)半径是2米的圆,周长和面积相等。
()(5)两端都在圆上的线段中,直径最长。
()(6)大圆的圆周率大于小圆的圆周率。
()
2、P106 T4
3、P106 T7
4、P107 T8
5、P107 T9 【设计意图】: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既加强了学生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有关知识的理解,又使学生能够灵活应用所学知识解决问题,并使不同层次的学生从中体会到成功的快乐。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研究了什么问题?你有什么收获? 【教学反思】: 1.突出整理的方法
第一个红点的问题就揭示了这个思路:怎样整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有关知识?教学时,首先让学生回顾小学阶段学过的图形,然后借助教材中的表格进行分类整理。针对整理的结果,引导学生将平面图形从概念、特征、周长、面积计算等方面进行全面回顾。立体图形从名称、特征及表面积、体积计算等方面进行全面回顾。在对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进行系统整理的基础上,引导学生进行归类。平面图形中分两类,一类是由线段围成的,一类是由曲线围成的。在出现了线段之后,顺势引出对直线、射线、线段及平面内两直线位置关系等知识的复习,明晰直线、射线、线段的联系与区别。2.注重沟通联系,促进知识的系统化。
本节课是将小学阶段学习的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集中进行初步复习,教材设计涵盖了平面图形和立体图形的方方面面,包括它们的概念、特征、关系和周长、面积、体积的计算,因此本节课的复习容量极大。从学生的学习情况看,六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自己进行复习整理的能力,因此本节课比较注重引导学生将分散的知识进行系统整理、归纳,并将那些有内在联系的知识点在分析、比较的基础上“串”在一起,做到了学一点懂一片,学一片懂一面,形成良好的网络知识结构,使之逐渐趋于系统化,力求不但“温故”,而且“知新”。3.复习课的练习要注重综合运用,促进思维的提升。复习课中的练习与练习课中的练习是不同的。练习课一般是新授课的补充和延续,练习的任务是巩固数学基础知识和形成技能技巧,一般是在新知识教完后进行的。而复习课中的练习重点是综合运用,整理提升。本节课中设计的形式多样的练习提高了学生的思维品质和思维能力、综合应用能力。
(青岛李沧路小学
杨冬)平面图形面积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青岛版小学数学第十二册P103红点1 【教材简析】:该板块是把小学数学中学过的平面图形的集中整理与复习。意在通过回顾平面图形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沟通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教学目标】:
1.引导学生回忆整理平面图形的面积的计算公式,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
2.引导学生探索平面图形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及知识间的相互联系,构建知识网络,从而加深对知识的理解,并从中学会整理知识,领悟学习方法。3.渗透“事物之间是相互联系”的辨证唯物主义观点及转化思想方法;体验数学与生活的联系,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
【教学重点】:复习计算公式及推导过程,并能熟练地应用公式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探索计算公式间的内在联系,构建知识网络。【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景,激趣导入
师:这是学校绿化的平面图,图中都出现了那些平面图形。老师随着学生的口答将六种平面图形贴在黑板上。师:这块地的大小就是指它的面积。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平面图形的面积”。
[ 板书课件:平面图形的面积] 师:什么叫做面积呢? 学生回答。
【设计意图】:兴趣是学习成功的动力,通过图形,引起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明确各种基本平面图形的形状特点,使学生很快进入有目地的探究状态。
二、自主梳理,引导建构
(一)回忆公式,夯实基础 师:你们会计算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吗?请你们把这些图形的面积公式写在相应的图形上。
学生在自己的6个平面图形上写公式,同时指名板书公式。
【设计意图】通过复习旧知,对平面图形面积的知识进行回顾,起到很好的铺垫作用,便于学生更好地完成后面的学习任务。
(二)沟通联系,总结方法(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师:请大家回忆一下这些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得来的? 小组里相互说一说。然后指名分别说一说(想说哪个说哪个)1.长方形、正方形是用面积单位量出来的(课件演示)[板书:测量法] 思考:正方形可以用长方形的面积公式来计算吗?为什么?
2.想一想平行四边形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得来的?(课件演示)再让学生说一说拼成的长方形和平行四边形有什么联系?(底——长
高——宽)
圆的面积公式是怎么推导出来的?(圆是由曲线围成的,将圆沿着它的半径等分若干份后,可以拼成一个近似的长方形。)
问:长方形的长等于(),宽等于()。
这两种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这是一种什么方法呢?[板书:割补法] 3.三角形、梯形的面积计算公式是怎么得来的?(课件演示)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或梯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拼成的图形的面积是原来一个图形面积的二倍。这两种图形的面积公式的推导过程有什么共同点?
[板书:拼凑法] 师小结:根据已学图形面积计算公式可以的出新图形面积计算公式来,这是运用了转化思想解决问题的方法,在数学中用到的地方很多很多。例如:分数除法是运用转化思想转化成什么来计算的? 【设计意图】让学生主动参与数学知识的整理过程,经历系统整理和复习所学数学知识的过程,并在这个过程中进一步感受平面图形的内在联系。学生在小组内交流方法,集体总结方法,有利于学生自主学习,将知识点重新建构,形成知识网络。
(三)巩固练习
学生独立完成106页第5题,然后交流一下自己的发现。
(四)构建网络,形成体系 1.合作拼图
师:在小学阶段,我们首先学的是哪一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
这样安排有没有一定的道理?你能结合刚才六种平面图形的面积计算公式的推导过程来找找原因吗?
请问同学们分组讨论这6种图形之间的关系,根据相互间的联系把它们贴在一张卡纸上,并用箭头表示。比一比哪一组设计的图能最好地体现出这六种平面图形之间的联系。2.交流小结
展示排列的网络图,并让小组代表说说意图。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动手摆网络图,实现对旧知的重新组织和建构,沟通之间的联系,同时有机渗透了“转化”等数学方法。只有这样使数学知识条理化,系统化,“理”清知识,学生才容易记忆。
三、走进生活,解决问题
1、学生独立完成107页第8题,完成后小组订正。教师巡视指导。
2、张老师最近新买了房子,准备装修。经测量,卫生间长3.2米,宽2.4米,高2.8米。他打算在地上铺边长0.4米的防滑方砖。你能帮张老师算一算,他至少要买多少这样的方砖呢?
四、总结
今天你有什么收获?
师: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我们要从小学好数学、用好数学。【课后反思】:
本课体现了复习课的一般结构,又有所创造,让学生学得扎实、有效、生动。1.注重了“学生的主体性”,让学生自主探索与合作交流。教学过程中教师注意摆正自己的位置,始终把学生放在主体地位,尽量的让学生去说、想、做,让学生在参与中复习好知识,增长才干,提高素质。如本课任务的确定,公式的推导、网络的构建,教师均为学生提供了话题,让学生在小组讨论、合作交流中完成学习任务,使知识的学习成为训练学生能力,培养学生素质的载体。2.注重了“知识的生活性”,让学生学习有价值的数学。数学教学中强化了学生数学意识的培养,使学生清楚的认识到“数学来源于生活、寓于生活、用于生活”。无论是问题的引入,还练习的设计,都尽量让学生感受到数学就在我们的身边,数学与生活同在。
3.练习设计既注重基础知识的训练,又注意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初步的空间观念,几个层次的练习抓住了学生的几种常见错误,起到了良好的效果。(青岛天水路小学
高德山)立体图形体积的整理与复习【教学内容】
青岛版六下p103——104立体图形体积及解决问题的策略和方法的整理与复习【教材简析】
本节课是立体图形体积的集中整理和复习。教材中的第三个红点通过回顾立体图形的体积计算公式的推导,沟通立体图形之间的联系,第四个红点借助解决实际问题(制作水桶),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教学目标】
1、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再现梳理旧知,在解决实际问题过程中进一步掌握四种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及推导过程。
2、让学生独立地经历“问题-想象-选择-计算-问题解决”的流程培养学生主动整理知识的意识,注重让学生学会自己复习的方法。
3、促进认知策略发展,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感受数学与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数学学习的乐趣。【教学重难点】 通过制作鱼缸,复习解决问题的策略与方法,体会“立体-平面-立体”的知识运用过程。【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再现知识
师:同学们,小鱼要换新家了,你们能帮它选一选吗?(出示各种鱼缸)学生自由选择鱼缸
【设计意图】为了激发学生的复习兴趣,引导学生在熟悉情境中复习,所以本课以“为小鱼选择合适的家”为主线,创设了“鱼缸”这一现实情境,将体积的相关知识都融入这个情境之中,把数学问题生活化,生活问题数学化,让学生在现实情境中进行旧知的回顾整理,在解决问题过程中进行知识网络的建构,达到综合运用,整体提高的目的。
师:看到这个鱼缸,你想到了那些数学知识? 师适时贴出四种立体图形。
师:今天这节课我们就对这些立体图形的体积进行整理和复习。(板书课题)【设计意图】开门见山引入课题,学生目标明确,直接找到切入点。
二、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回顾梳理 师:还记得这些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吗?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推导过程,找一找他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并把你们发现的写在下面的横线上。课件出示:温馨提示:
(1)交流这四个立体图形体积公式的推导过程;
(2)观察前三个立体图形的体积公式,你发现了什么?并把你的发现写在下面的横线上;
(3)汇报时可以小组选代表汇报,也可以小组四人一起汇报。生交流,师巡视 师:哪个小组愿意带领大家一起汇报推导过程及发现。可以派一名代表上来交流,也可以发挥集体的力量一起上来,每人说一种图形。同学们,咱们还有任务,边听边在脑海中再现这个过程,听完后,请用手势进行判断。一会儿,咱们评评哪位表述的最清楚?我说明白了吗? 请学生上台汇报。
针对学生的表述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评价。
【设计意图】小组合作,寻找发现,引导学生找出这些零散知识之间的联系。复习课的目的是查漏补缺,由学生自主回忆知识,教师可以很好的洞察学生知识结构中的断点和薄弱环节。这样可以做到有的放矢,事半功倍。
师:看得出来。咱们同学的基础知识掌握的真是扎实,评一评,哪位同学或哪组表述的最清楚?
学生阐述自己的观点。根据学生的评论进行奖励。
师:我们来看温馨提示二,你有什么新的发现? 生:他们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
师:你的眼睛真亮。这些立体图形本身有什么特点? 生:上下两个底面都是完全一样的面。师:你也有一双敏锐的眼睛,其实,具有这样特点的图形还有许多,(课件出示)三棱柱、四、五,„„,根据刚才的发现推测,他们的体积怎样计算?
师:你们和科学家一样聪明。所有棱柱体的体积都可以用底面积乘高计算。今天咱们只是初步了解,进入中学后会具体学习。
【设计意图】从学生认知规律来看,知识的学习必须经历习德、巩固、迁移与运用几个阶段,而复习则是后两个阶段不可或缺的重要手段。由三个立体图形的特点拓展到所有棱柱体的特点,再由这三个立体图形体积的计算方法,迁移到棱柱体的体积计算方法。以本节课的内容为平台为学生呈现出一个更广阔的视野。
2、引导建构
师:请同学们看黑板,立体图形的体积这一部分的知识现在一目了然了,结合刚才的过程,想想,你们以后在复习的时候可以怎么办?
师:结合学生的整理进行梳理。可以先在头脑中再现相关的知识点,并将知识点进行进行整理、梳理、归类,就可以将零乱、无序的知识形成一个知识串,以后我们再来回忆的时候就会形成一串知识。【设计意图】引导学生经历建构的过程,学会建构的方法,在头脑中形成知识串,促进学生的后续发展。
3、综合应用,掌握策略。
1、师:同学们,假如你是生产商,怎样选择下面的材料制作一个鱼缸?有几种方案?
温馨提示:
(1)仔细观察你手中的图片,选择合适的图片制作鱼缸。(2)小组内交流解决方案及各自的思考过程。
2、学生小组内进行,教师巡视。
3、小组内汇报:说说你们是怎样制作的? 结合学生的汇报,概括出学生经历的“问题-想象-选择-计算-问题解决”的流程。
4、同学们,通过这道题,你体会到解决此类问题的一般方法是什么?
【设计意图】教师要勇敢的退,让学生先说话,把问题交给学生,让学生积极动脑思考,这样既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又体现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引导学生体验“立体-平面-立体”的知识应用过程。
三、实际应用,整体提高 1.开放题
出示右图:
提问:看到这个信息,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学生自由提问题、自主解决。
师:出示圆柱体鱼缸。将正方体鱼缸注满水,倒入圆柱体中,请你算出圆柱体内水的高度。如下图
师:瞧,美丽的小鱼住进了我们制作的鱼缸里,小鱼在向我们打招呼呢。“同学们你们好,你们能算出我的体积吗?”出示
2.趣味探索:
这是一个饮料瓶的示意图,饮料瓶的容积是1250毫升,里面装有一些饮料。将这个饮料瓶正放时,饮料的高度是20厘米,倒放时空余部分的高度是5厘米。瓶里的饮料是多少毫升?如图
【设计意图】这一环节不仅是知识面的拓展,更是综合运用能力的提高,要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进一步内化知识,提高综合能力。因此,在练习题的设计上特意选择了有针对性、典型性、开放性和系统性的问题,做到举一反三,使学生通过综合应用进一步巩固认知结构,并做到面向全体,整体提高。
四、拓展延伸
谈话:这节课你们有什么收获?
师:我也有很大的收获,认识了这么多善于思考、积极探索的好孩子,同学们,做个有心人,你会收获更大。
【设计意图】让学生自己评价自己,讲收获、谈感受,使学生体验成功的乐趣,树立学习的信心,为探究学习提供更为广阔的空间。
【课后反思】:本节课是总复习中空间与图形领域内的知识。结合整理与复习课的特点,在课堂教学中力求突出以下两点: 1.创设情境,知识再现 在开课伊始,创设了一个给小鱼找家的情境,看到这个课题你想到了那些相关的知识?让学生自主回忆、再现。目的在于了解学生、激活学生已有的知识沉淀,便于形成学习的平台 ,抓准基点展开梳理 ,从而有助于面向全体、查漏补缺。2.梳理归网,主体内化
1.王华身高138厘米,比李勇矮a厘米,李勇身高_____厘米。
2.正方形的边长是a厘米,它的周长是______厘米,面积是_____平方厘米。
3.张强骑自行车从甲地到乙地,每小时行x千米,行了3小时离乙地还有b千米,甲乙两地相距____千米。4.梯形的上底是a厘米,下底是b厘米,高是x厘米,面积是______平方厘米。5.一堆煤a吨,每车运b吨,运了4车,还剩______吨。6.两个完全一样的三角形都能拼成一个______形。
7.一个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4.5平方米,底边上的高是1.5米,底长是______米。8.一个梯形的高是1.2米,上下底的和是3.6米,这个梯形的面积是_______平方米。9.一个三角形的面积是2.5平方米,与它等底等高的平行四边形的面积是______平方米。10.在1、6、7、12、14、49这六个数中,是7的倍数的数有 11.12的因数有,4的倍数有:(从 小到大写5个),一个数的倍数的个数是
12.在1,2,3,6,9,12,15,24中,6的因数有,6的倍数有
13.一个数,它的倍数的个数是,其中最小的一个因数是,最大的一个因数是。14.如果水位下降3米记作-3米,那么上升4米记作,不升不降记作。15.若某仪表顺时针方向旋转45°,记作-45°,则120°的意义是。16.某同学三次考试成绩为:57分、78分、90分,以60分为及格,请你用正负数表示该同学超出及格的分数是_______。17.如果a×b=c(a、b、c是不为0的整数),那么,c是 和 的倍数,a和b是c的 如果A、B是两个整数(B≠0),且A÷B=2,那么A是B的,B是A的。18.在○内填>、<或=。
225316221164○ ○ ○3 3○2 ○3 7988557845319.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分数。
29时=()分 339分=()时 119平方分米=()平方米 35立方分米=()立方米 53秒=()时 25公顷=()平方千米
二、判断题。
1.因为3x-12是含有未知数x的式子,所以它是方程。()2.x=3是方程(6-x)×8=24的解。
3.任意两个三角形都可以拼成一个平行四边形。()4.任意一个梯形都能分成两个一样的平行四边形。()
5.如果两个三角形的形状不同,它们面积一定不相等。()6.一个数的最小因数是1,最大因数是它本身。()7.一个数的最小倍数是它本身()
8.12是4的倍数,8是4的倍数,12与8的和也是4的倍数。()9.带正号的数是正数,带符号的数是负数。()10.—100 > —10。()三.解决问题
1.用篱笆围成一个梯形养鸡场(如图),其中一边利用房屋墙壁。已知篱笆长80m,求养鸡场的占地面积。
2.一个三角形的苗圃,底边长200米,高是底的一半多40米。这个苗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合多少公顷?
3.猜电话号码
0592-A B C D E F G 提示:A——5的最小倍数 B——最小的自然数 C——5的最大因数 D——它既是4的倍数,又是4的因数 E——它的所有因数是1,2,3,6 F——它的所有因数是1,3 G——它只有一个因数
这个号码就是
四、列方程解应用题。
1.水果店卖出15箱苹果,每箱25千克,相当于卖出的梨的3倍,卖出梨多少千克?
2.冰箱厂今年生产电冰箱78万台,比去年产量的2倍还多4万台,去年生产电冰箱多少万台?
3.爸爸买一副羽毛球拍和4只羽毛球,共用去59.2元,一副羽毛球拍48元,一只羽毛球多少元?
学习目标:
1.掌握“阴、始、望、坐、视”等文言实词的含义,进一步掌握多种文言现象。
2.理清本文思路,学习借鉴本文比喻、拟人的手法,烘托、动静结合的写景方法。
3.感悟作者热爱和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培养鉴赏能力和审美能力。重点难点:
1.重点:掌握通假、词类活用、一词多义等现象,掌握游记顺序,赏析景物描写片断。
2.难点:结合本文写景状物进行艺术审美,借鉴本文的修辞手法和描写技法。课文提示:
1,作者姚鼐,清朝桐城派古文家。字姬传,一字梦谷,室名惜抱轩,著有《惜抱轩全集》。他的散文简洁精练,温润清新,有文采,形象性强。
2,桐城派,是清代影响最大的散文流派,创始人是方苞,刘大槐和姚鼐继承发展了他的理论,三人并称为“桐城三祖”。姚鼐是桐城派的集大成者。桐城派的文章,多是宣传儒家思想,尤其是程朱理学;语言力求简明达意,条理清晰,“清真雅正”。
3,五岳:泰山在山东省中部,古称东岳,别称岱岳、岱宗,与湖南的南岳衡山、陕西的西岳华山、山西的北岳恒山、河南的中岳嵩山并称五岳。泰山居东,突兀挺拔,雄伟壮丽,被尊为“五岳独长”、“五岳独尊”。学习过程:
一、正音正字
磴()徂徕()()戊()摴蒲()()罅()
二、词语积累
1、常见农历的代称:
朔:
晦:
望:
既望:
2、通假字:
须臾成五采(多平方,少圜(其级七千有余(3、多义词:
阴:其阴,济水东流(朝晖夕阴,气象万千(2、作者是从何地动身?登山的方位在何处?简述第一天行程和第二天所观之景。
三、初读课文
1、全文有五段,每一段的内容要点是什么?)))))
3、理清本文的写作思路。
三、分析课文
1、画出作者登山的线路图,看谁画得准确。
2、作者按什么顺序写景物变化的?描写了怎样的胜景?
3、文章说“少杂树,多松”,又说“无树”。是否矛盾?为什么?
4、找出文中几处使用比喻和拟人的手法,体会特点和作用。
5、本文的写作特点有哪些?
四、写一写
1、仿照课文的思路,写一段冬季雪景片段,具体生动地写出景物特征。
2、将《登泰山记》的第3段改写成描写冬天泰山日出壮丽景象的文字,不少于500字。
参考答案:
一、正音正字
磴(dèng)
徂徕(cúlái)
戊(wù)摴蒲(chūpú)
罅(xià)
二、词语积累
1、常见农历的代称:
朔:农历每个月的初一。
8、请你当一回导游,带领我们领略泰山的美。
7、本文动静结合写景的特色赏析。
6、本文是如何抓住景物特征从旁烘托的?
晦:农历每月最后一天。
望:农历每个月的十五日。
既望:农历每个月的十六日。
2、通假字:
(采通“彩”)(圜通“圆”)(有通“又”)
3、多义词:
阴:(山的北面)(阴暗)
三、初读课文
1、第一段:总写泰山的地理形势,点出泰山及其最高峰——日观峰。
第二段:记述登山经过,着力叙写登山的艰难和到达山巅后所见的景象。
第三段:集中描写泰山日出的动人景象。
第四段:介绍泰山的人文景观。
第五段:介绍泰山的自然景观。
2、从泰安动身,从西南麓,即日观峰之南登山。
第一天:从南麓循中谷入山,经天门,越中岭,再循西谷达到极顶,其时天色已晚。
第二天:往日观峰日观亭观日出,然后参观名胜古迹,最后补记泰山极顶的景物特点。
3、本文的写作思路:交代泰山位置——记述登山过程——描绘日出美景——返记人文景观——补写自然景观。
综观全篇,文章紧紧围绕作者的游踪,一线贯穿,循序渐进,叙述了偕友人冬日登泰山观日出的经过,以精练的语言,生动地描写了泰山雪后初晴的瑰丽景色和日出时的雄浑景象,写出了泰山的神秀壮丽,唤起我们对泰山的向往,感觉到祖国山河的壮美。
三、1、略
2、作者按照时间顺序依次写了日出前、日出时和日出后的不同景色,展现出一幅泰山日出迅速变化、绚丽壮美的胜景。通过描写山顶所见景观和日出胜景,表达出作者的喜悦心情,抒发了热爱祖国山河,赞美祖国山河的强烈感情。
日出前:大风扬积雪击面——亭东自足下皆云漫——云中白若摴蒱数十立者,山也。
日出时:极天云一线异色——须臾成五采——日上,正赤如丹,下有红光动摇承之。
日出后;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
3、不矛盾。“少杂树,多松”,是指整个泰山的总体情况;而“无树”是说“日观数里内”的局部情况。二者描写的对象不同。
4、“苍山负雪,明烛天南。”这是初登山顶时刹那间的感受,作者不言冰雪覆盖青山,却说青山负白雪,赋予静态的青山以人的动态,用语新颖、传神。进而说苍山上的雪像蜡烛一样照着天南,形象、生动地绘出了积雪的光彩。
“望晚日照城郭,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这是在山顶上远望和俯视所得的画面。作者纵目远眺,夕阳照耀着泰安城,汶水徂徕好像自然天成的山水画,而山腰间停留着的云雾好像飘带一般,使人感到那种特有的宁静气息,而且设喻新奇,给人以美的享受。
“回视日观以西峰,或得日,或否,绛皓驳色,而皆若偻”。这一比喻写出了西海诸峰的特点,更显出日观峰的雄峻,且赋予山峰以人的情感,形象而生动。
5、①章法严明,剪裁得当。
②抓住特征,巧妙烘托。③用笔简洁,词语精当。
④句式多变,动静结合。
6、本文写景状物主要采取抓住景物特征从旁烘托的写法。例如写泰山的高峻,先用“其级七千有余”暗暗点出,然后借人在山顶俯视所见“半山居雾”的形象和人在日观亭时“足下皆云漫”的图景来进行烘托。又如写雪,除“冰雪”、“雪与人膝齐”等正面描写外,又以“明烛天南”、“白若”“绛皓驳色”等从旁烘托。作者是在严寒中登山的,而文中不着一个“寒” 字,但从“大风扬积雪击面”、“冰雪,无瀑水,无鸟兽迹”等句都可见气候严寒。
7、动静结合是本文写景的又一特色。如“及既上,苍山负雪,明烛天南,望晚日照城廓,汶水、徂徕如画,而半山居雾若带然。”皑皑白雪,覆盖青山,银色雪光,映亮南天,本是一片静景,但作者用拟人化的“负”与用如动词的“烛”,将静寂的远景变为一幅视野开阔、气势宏大的动景,让人一洗寒冬游客寥落的孤寂之感,平添阳春盎然之意。汶水河一息不停、徂徕城辞旧迎新,作者“如画”一笔,又将动景绘为一帧静态水墨。“半山居雾若带然”更是化动为静的神妙之笔,缕缕云雾,时聚时离,飘浮不定;作者仅以“带”绘形,“居”字描态,“半山”定位,以静写动,寥寥数语,将画面开阔、气象万千的丽色风光展现给读者,让人怦然心动,登临绝顶,“一览众山小”的豪情,超乎俗众的意境悠然于笔外。)
【青岛版五四制小学数学四年级下册教学计划】推荐阅读:
四年级数学青岛版下册教学计划10-29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09-29
青岛版四年级下册数学电子课本06-03
青岛五四广场11-05
青岛版数学四年级上册教学计划06-26
青岛版科学四年级下册09-12
八年级下册数学青岛版07-15
青岛版小学数学五年级上册期末复习计划09-29
四年级数学青岛版知识点12-0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