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感作文

2024-05-3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夏感作文(精选7篇)

夏感作文 篇1

旁边的小水沟里,忽然窜出一只老鼠。老郑随手取来一根棍子,打向老鼠。歪打正着,一棍子打在老鼠的脑袋上,老鼠挣扎了几下,一命呜呼。

不知有谁说了一句:“蛇最爱吃老鼠了,把蛇放在洞口看看会怎么样?”

“好主意!”老郑一挥棍子,把老鼠挑到那里面真有一条全身布满花纹的蛇的泥洞洞口。

大家下意识地往后退了两步。

接下来是耐心地等待。

五分钟……十分钟……

十几分钟过去了,那死老鼠还没引出泥洞里的蛇。

老郑恼了,举起棍子,把老鼠弄掉,一棍子往泥洞里捅去……

那棍子这么一用力往里一捅,竟然拔不出来。

怎么回事?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大家的第一反应竟然都是:棍子被蛇咬住了。

原本挤得满满当当的人群,一哄而散。

……

公告栏上写着:帐篷搭好了,今天体验大帐篷的是(舍长):801、802、803、805、806。体验小帐篷的是……

806?我们宿舍啊!我啊!!!

想起大帐篷外的那个小山坡,想起小山坡里的那个泥洞,想起泥洞里有一条全身布满花纹的蛇,我不禁双腿发软、心生恐惧……

夏感教学反思 篇2

我今天所教的是《夏感》,《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多彩四季”的第三篇课文。

人教版第一册第三单元就是以反映自然世界内容为主的单元,单元的教学目的是引导学生品赏精彩生动的文学语言,神游优美深远的诗化意境,培养学生的审美想象和情感,激发学生热爱生活、热爱自然的愿望和热情。

刚刚迈入中学大门的七年级学生,拥有一颗较为强烈的好奇心。但在学习的重压下,他们却很少为一轮红日而惊叹,很少为一片落叶而感慨,往往对大自然的美熟视无睹。因此,教学本文,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丰富的想像与联想能力,帮助学生感知课文内容;要引导学生抓住文章优美的词句去赏析课文,尽情领略夏天的景色之美,人们的劳动之美,大自然的画面之美,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努力提高学生的口头表达能力和写作能力。

教学《夏感》这篇文章时我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语文的教材是开放的有弹性的,根据学生实际对教材应该有自己的处理。自己钻研教材深入思考,形成了自己的感悟。第一步,齐读课文,要学生思考两个问题:

1、文章题目是“夏感”,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觉是什么?

2、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色的?

第二步,学习并体会本文精妙的语言

1、学生精读课文,找出文中所用的一些修辞方法

2、让学生们了解比喻、拟人、夸张、对偶、排比、反复、设问、反问等常用修辞方法的常识,理解这些修辞方法的作用。

我要学生在课文中找出用了两种修辞的句子,学生很快找出了好几句。例如; ①“好像炉子上的一锅冷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了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渐渐滋成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一堵黛色长墙。” ②“火红的太阳烘烤着一片金黄的大地,麦浪翻滚着,扑打着远处的山,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

③“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④“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无不迸发出旺盛的活力。”

我让同学们反复的品读,体会其语言的妙处。说说使用的修辞方法及作用。最后让学生们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内容以及学习所得。

在教学《夏感》这篇文章时我不拘泥于教参的理解,自己进行了深入的思考并形成了自己的理解,深入挖掘教材主旨,引导学生深刻理解课文。这节课较好地体现了学生们成为学习的主人。

掩卷遐思,如果说教学中还有亮点的话,就是我能根据课堂生成内容,解决预设的教学目标,难点有突破。能根据课堂生成进行点拨,让学生用亲身体验来感知生动形象的语言。“拓展延伸”这个环节,放手让学生根据课文内容,改写成“夏是……”的小诗,激活了学生思维,学生积极参与,妙语连珠,有模仿,有创新,效果不错。此外,我简洁的语言,中肯的评价,多样的鼓励,也形成了我教学的独特风格。

夏感教案 篇3

一、紧张、热烈、急促(总领全文)

景美

二、(2—4)

人勤

三、赞美(总结全文)

师:春天百花胜开,给人一种万物苏醒的愉悦,春天绚丽多彩,让人目不暇接,心 旷神怡;秋天果实累累,给人成熟的满足,秋天落叶飘零,使人的心绪得到 淋漓的宣泄。因此,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描写夏天的 风情,(板书:夏)这是为什么?(板书:?)

生:炎热的天气,知了很厌烦,忙碌„„

师:夏天有哪些好处呢?

生:可以吃冰棍儿,荷花盛开,可以„„游泳

师:是啊,夏天有它的烦恼,但也有它的快乐,对待遇事物我们坚持一分为二的 观点.那么在当代作家梁衡的眼中,夏天又是怎样的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 欣赏梁衡的《夏》。(教师板书:梁衡)

师:齐读课文,完成黑板上的问题:

夏天是一个()的旺季。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的旋律。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

生: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紧张、热烈、急促。

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调查导入:一年四季你最喜欢哪一季?引入:喜欢夏天的人寥寥无几,下面我们就来学习梁衡的《夏感》,看看作者对夏天有何独特的感受。

二、解题。

文章的题眼是什么?什么意思?(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出“感”的意思,如:感受、感动、感激、感染、感觉、感想、感知、感情、感触等等)

三、听读课文,扫除字词。给下列加点字注音并解释: 贮满(zhù):储存、积存

澹澹(dàn):水波荡漾的样子 芊芊(qiān qiān):草木茂盛 磅礴(páng)(bó):气势盛大

黛色(dài):青黑色 匍匐(pú)(fú):爬行

四、讲解赏析课文内容

1、齐读第一段,问:这是写夏感中的哪个词?(感受)夏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紧张、热烈、急促)

2、快速默看课文2—4段,看看这三段各是写夏感中的那个词?

学生自主、合作探究,教师归纳:三段分别感知了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依据归纳,板书夏之景,夏之色,夏之韵或夏之人)

3、看看第一段和2—4段是一种怎样的关系?说明理由。

讨论归纳:2—4段作者具体感知了夏天的景物,夏天的颜色,感受夏天里农民紧张的劳动,正好说明了第一段中的三个特点,所以是总分的特点。

4、自由朗读课文第二段,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学生读画,然后说说天气的特点:炎热或者火热)

5、请用你的语气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教师提示:可按天气的变化过程把握语气,先可慢读,天气热起来后就要读出热的气势)

6、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主要写了哪些景物?(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

7、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示例:“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8、挑出文章中“火红的太阳„„夏天到了”训练朗读。

9、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提示学生默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

10、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示例:

夏之色为热的白,如沙滩,如船帆,充满烈日豪情。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11、分析第四段。本段主要以朗读带分析(提示学生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语气要段,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后评价,有时间的话应该全体朗读。读后说说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悯农:锄禾日当午——)

12、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赞美和喜爱之情)

13、朗读最后一段,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全文的结构:总——分——总。

四、总结全文。本文紧扣“夏感”,先总写对夏天的感受,然后具体感知夏天的景、色、人,抒写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感主要有三层含义:感受、感知、感情,写出了自己对夏天的独特认识。

五、拓展。比较阅读:

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阅读下面这首诗,说说与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有什么不同?

山亭夏日

(唐)高骈

绿树阴浓夏日长,楼台倒影入池塘。

水晶帘动微风起,满架蔷薇一院香。

这首唐诗描绘了一幅情调清和的夏日图画,表现诗人悠闲自在的闲适情趣、而课文抒发的是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和对那些在夏日里分外繁忙的农人的讴歌,表达作者对这种充满激情的火热生活的向往。作者眼中夏天有什么特点? 紧张、热烈、急促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

景物、色彩、旋律(人们劳作的旋律)

三、文章的标题是“夏感”,何为“夏感”?解释为对夏天的感受。夏天带给作者一种怎样的感受?(或者说夏天在作者的心中是一个怎样的季节?)

-填空 的夏天。

四、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景物?

析: 此题意在训练整体把握课文的能力。要学会归类,避免举例的杂乱。

1.乡野的景物。2.农民的劳动生活。3.夏天的旋律。4.夏天的色彩。5.古人对季节的描写。

五、找出课文中你认为精彩的几个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它们的表达效果。

析: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巩固前面所学的比喻和拟人的修辞方法。

先看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以学定教】

一、写作背景

梁衡先生笔端的《夏》是他作为中央报纸的记者多年驻节在黄河流域所亲密接触的夏。这凝重厚实的黄土地,哺育了我们的民族,润泽了中华数千年的灿烂文明,所以,他把黄土地之夏,作为自己纵情礼赞的典型观照物,就不仅有其熟悉生活的意味在,而且也具有更深层次的象征和形而上的寓义在。

二、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

朗读本文要大声,要有“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读出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互动探究】

1.文章首段和末段在文章中各起什么作用?

归纳:首段仅一句,是全文内容和情调的总概括,“旋律”前的三个修饰词“紧张、热烈、急促”,既表明作者意想中的夏天的特点,又对下文起着提领作用。由于是独句,显得更加突出而重要。末段既总结上文,又顺承上文的写景进到这里的抒情。对比而言,前四段都偏重写景,此段偏重抒情,景写足了,情自然生出,写景和抒情组合融洽,成为有机整体。

2.文章以“夏”这题,为什么只写自然之夏和农人之夏?

归纳: 夏季之来,暑气炎热无所不在。繁华都市何曾不有炎炎夏季?但作者写作的视野只在乡野,一看乡野外景,二看乡野农人。或许是作者以为乡野景象更有季节特征,以为农人的夏季劳作更为紧张、繁忙。

3.文章语言有什么特点?

归纳:梁衡散文以思想性、议论性见长,其散文语言多叙述和议论,但本文有点特别:①以描写居多。许多描写细致生动,富有韵致,如第二段描写乡野景物,诉诸人的各种感官,以形象性见长。如“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②有节奏感;“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简朴,又形象生动。③有书卷气,常常是文白相间,显出语言之美。这样的例子很多,如“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

④语言显出刚性气质。梁衡散文的语言都有男性化风格,不显造作,风格气质自然表现出来。如第二段在描写乡野的几处景物之后,写道:“金色主宰了世界上的一切,热风浮动着,飘过田野,吹送着已熟透了的麦子的香味。那春天的灵秀之气经过半年的积蓄,这时已酿成一种磅礴之势,在田野上滚动,在天地间升腾。夏天到了。”由具体描写进到概括性描述,伴随着写景视野的逐渐开阔,语言中的大气也张露出来,“磅礴”“滚动”“升腾”等词用在这里都显出大气,“夏天到了”,四字单独成句,斩截,响亮。文章末尾说“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情感态度明朗,语调高亢,也显出梁氏散文语言的男性化风格。

【达标训练】

1、认真品味课文中的精彩语句: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请你发挥想像,写几笔“冬之色”。

析: 此题意在品味语言,又学以致用,训练富有诗意的语言表达。对这个学段的学生来说,或许仿句难了点,不必要求太高,只要句式大致相同就可以了。

这两个描写春和秋的句子,概括性强,又生动形象。它们句式相同,字数也差不多,语句错落有致,琅琅上口。

仿句可以丰富多样,如:

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

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2、引导学生吟诵描写夏季的古诗词。

作者说历代文人极少写夏季,事实上还是有一些的。学生在小学学过唐代李绅《悯农二首》,其中“锄禾日当午,汗滴禾下土。谁知盘中飧,粒粒皆辛苦”就是描写农民夏天劳作情景的。

还有白居易的《观刈麦》。杨万里的《小 池》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

3、在作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夏独特的魅力。作者是一个怎样的人呢?

•新闻出版署副署长

•中国作家协会全委会委员

•全国记者协会常务理事

师:梁衡的官位很高

补充:梁晓声在《静夜时分的梁衡》里对梁衡的评价:

•梁衡很谦虚

•梁衡待人诚恳 •梁衡品格高尚得令人心颤 •梁衡的百姓心不需要强调

师:我们可以看出作者是一个关注百姓的人,作者赞美夏天其实是在赞美人类伟大的劳动,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

梁衡:山西霍县人。1968年毕 业于中国人民大学。主要从事散文 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 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 秀科普作品奖;1996年在《佛山文

艺》发表的散文《忽又重听“走西口”》获《美文》《文学自由谈》《佛山文艺》三家联合举办的“心系中华”散文征文优秀奖。有散文三篇(《晋祠》《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主要著作有《新闻三部曲》(3卷)、《数理化通俗演义》(2卷)、散文集《名山大川》、《人杰鬼雄》。

• 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用原文中的话回答)•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写景?

• 本文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找出文中相关的句子,说说作者在描写夏天的景色时,出现了哪些景物?运用了哪些修辞手法,表达了什么情感?

(公式:手法的确定+手法的具体化+总体作用 +表现对象+表达情感)

(三)整体感知

1.齐读课文,在听读的基础上进一步了解课文内容。

【设计意图】:“读书百遍,其义自见。”学生读书的过程就是初步与文本对话并了解文章内容的过程

2.默读课文,思考以下二个问题:

①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是怎样的?或:夏天有着怎样的特点?(先在书上勾画,然后用课文中现成的词语来回答)

【明确】:夏天的特点是“紧张、热烈”而又“急促”的。

【设计意图】:文章着力表现的是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学生抓住这一特点,就抓住了理解全文内容的“纲”。同时,让学生自己在书上勾画,既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又培养学生提炼信息的能力

②请在文中分别勾画出表现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特点的语句,并说说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致的。

【明确】:作者是从“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旋律”三个方面来描写夏天景致的。通过对这三个方面景致的描写,生动细腻地表现了夏天的特点。

【设计意图】:让学生根据第一段的总领句去找相关句子,轻而易举地让学生明白文章的结构关系,同时领会文章内容,并让学生进一步靠近文本。

3.齐读文章最后一段,说说它有何作用,并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情感。

【明确】:最后一段与历代文人多写春花秋月作比较,揭示了文章的主旨,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无比喜爱及对劳动者的赞美之情。

【设计意图】:齐读最后一段,找出文章的“点睛”之笔,让学生领会文章主旨,同时对学生的写作也会有所启迪与帮助。

(四)品味语言

根据示例,选出你最喜欢的一个词或一句话,并说说喜欢的理由。

例1:我喜欢“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这个句子,它采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形象生动地写出了由春到夏的酝酿过程。例2:我喜欢“轻飞漫舞的蜂蝶不多见了,却换来烦人的蝉儿,潜在树叶间一声声地长鸣”这个句子,它采用拟人的修辞手法,并用一个“替”字写出了夏天的炎热。

比喻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具有视觉效果,应合开篇第一句话,以突出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本来这些“特点”是抽象的,这里用比喻,就化抽象为具象了。

“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象,生动形象。

“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象,’用了拟人写法,想象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那朝天举着喇叭筒的高粱、玉米,那在地上匍匐前进的瓜秧”,写两种作物用了两个形象的动作,像描写人一样,很有趣味。

“这时她们……向秋的终点作着最后的冲刺”,这些农作物的“旺盛的活力”本来是比较抽象的,这里用人的跑步冲刺来形容,化抽象为形象。

细致生动,富有韵致的句子:

“弯着腰,流着汗,只是想着快割,快割”,有动作,有形象,还有节奏感;

“他们的肩上挑着夏秋两季”,“而夏呢,总是在苦涩的汗水里“,非常简朴,又形象生动。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语句具有对称性、旋律感,近似于文言,显得雅致,琅琅上口。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既是为了达成教学目标二,又是为了提高学生的鉴赏与写作能力。同时,对于刚入中学校门的七年级学生来说,从何入手品味语言,多少会感到有些茫然,由教师给出一二示例,他们做起来就驾轻就熟了。

(五)拓展延伸

1.你知道哪些关于四季的古诗?请写出来。

描写春天的古诗: 1)惠崇春江晚景

(宋)苏轼

竹外桃花三两枝,春江水暖鸭先知。蒌蒿满地芦芽短,正是河豚欲上时。2)江南春

(唐)杜牧

千里莺啼绿映红,水村山郭酒旗风。南朝四百八十寺,多少楼台烟雨中。

3)春晓

(唐)孟浩然

春眠不觉晓,处处闻啼鸟。夜来风雨声,花落知多少? 4)绝句

(唐)杜甫

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

描写夏天的古诗: 1)四时田园杂兴

(宋)范成大

梅子金黄杏子肥,麦花雪白菜花稀。日长篱落无人过,唯有蜻蜓蛱蝶飞。

2)所见

(清)袁枚

牧童骑黄牛,歌声振林樾。意欲捕鸣蝉,忽然闭口立。

3)小池

(宋)杨万里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阴照水爱晴柔。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描写秋天的古诗: 1)山行

(唐)杜牧

远上寒山石径斜,白云深处有人家。停车坐爱枫林晚,霜叶红于二月花。

2)望洞庭

(唐)刘禹锡

湖光秋月两相和,潭面无风镜未磨。遥望洞庭山水翠,白银盘里一青螺。

描写冬天的古诗: 1)江雪

(唐)柳宗元

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孤舟蓑笠翁,独钓寒江雪。

2)梅花

(宋)王安石

墙角数枝梅,凌寒独自开。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3)逢雪宿芙蓉山主人

(唐)刘长卿

日幕苍山远,天寒白屋贫。柴门闻犬吠,风雪夜归人。

【设计意图】:调动学生的知识储备,积累名句,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2.仿句:

仿照以下句式,结合课文或发挥想像,写一写“夏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夏之色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夏之色为晶莹的蓝,如蓝天,如海浪,充盈着清凉。

夏之色为热之白,如沙滩,如船帆,充满烈日豪情;

夏之色为亮的蓝,如蓝天,如夜空,展现魅力之神,冬之色为炫的白,如雪花,如冰天,昭示着春的临近;

冬之色为静的白,如雪原,如雾凇,蕴涵万物的静谧

冬之色为甜的白,如雪花,如树挂,掩盖了世界的美丑;

【设计意图】:品味语言之后,热炒热卖,仿写心中的夏,学生会觉得很容易,同时也达到了讲练结合的目的。)

(六)总结全文

作者梁衡以多情的笔调,采用比喻、拟人等修辞手法,着力表现出了夏天的紧张、热烈和急促,为我们描绘出了一幅绚烂的夏之图画,真正让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自然景色之美、色彩之美和劳动者的勤劳之美。同学们,只要我们用心去观察和品味,我们就会发现“美”就在四季的更替,“美”就在我们身边!

(七)结语、寄语:

在你身上,我仿佛看到了翻滚升腾的麦浪。

在你身上,我仿佛闻到了夏日涌动着的成熟了的麦香。

在你身上,我才发现,生命里的夏天到了。这正是一个“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生命季节,这正是一个“承前启后、生命交替”的生命旺季。

来吧,朋友,勇敢挑起肩上的两季,用我们的活力大声赞美这个生命里的黄金的夏季吧!

【设计意图】利用寄语的形式,在优美的音乐情境中呈现文字,既是课堂情感酝酿的最终爆发,又能在教学结尾处推波助澜,再掀一个情感高潮,达到师生共鸣效果。同时,对文章的情感和主题进行迁移,赋予现实意义,揭示生活真谛。

(八)作业

请用一段优美的文字对你家乡的夏天作一番描绘(300字以上)。

【设计意图】带着品味赏析课文的余温,热情洋溢地描绘自己家乡的夏天,投学生之所好,加大平常练笔的力度。

附板书:

夏感

梁衡

一、夏天的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夏天的自然景色

二 夏感

夏天的色彩

夏天的旋律

夏感教案 篇4

一、教学目标

(一)了解作者热爱夏天、赞扬夏天的思想感情。

(二)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解决疑难,概括文章结构。

(三)拓展阅读,区分不同作者对夏天的不同感情。

(四)学会仿写,训练富有诗意的表达方式.二、教学重点、难点

作者是如何描写夏天的,运用了什么样的修辞手法,生字词的理解。

理解作者如何描写夏季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以及对夏天的独有钟情。

三、教学方法

讲授法、提问法、诵读法、联想法、练习法

四、教学时数

一课时

五、教学过程

(一)导入

师:同学们,一说到夏天你们有什么感受? 生:热。

师:没错,夏天给人的第一印象就是热。那么,同学们能说说有哪些成语是描写夏天的吗?

生:烈日炎炎、夏日炎炎 生:骄阳似火

生:烈日当空、汗流浃背 生:汗如雨下

师:很好,同学们说的都很好,这些成语都是描写夏天的炎热的。但是我们应该知道夏季给我们带来的不仅仅是炎热而已,绝对还有很多值得一提的地方。同学们想想看在夏天的时候我们都可以干什么啊?或者说在夏天这个季节有什么特征吗?

生:有青蛙、有蝉。

师:恩,夏天的青蛙确实很多,我们宋代代诗人赵师秀就有这么一首诗“黄梅时节家家雨,青草池塘处处蛙”描写夏天青蛙的诗句。蝉,是夏天最突出的象征了,我想大家对《童年》这首歌比不陌生吧,里面的歌词就有一句“知了在声声叫着夏天”听到蝉叫了,就知道夏天来了,还有吗?

生:可以到河里抓鱼,摸虾,游泳。

师:对,夏天到河里玩耍确实很清凉。一群小伙伴们相约一起去到河里游泳摸鱼,这些都是我们男同学经常做的事情吧。女同学呢,想必夏天到了,就可以穿上新买的小花裙出去踏青了吧。然而,在夏天的时候吃完晚饭可以坐在门前纳凉,听妈妈讲讲过去的事情,也算是一件很惬意得事情吧。想想刚刚我们说到的这些,摸鱼、抓虾、游泳等情景,是不是觉得夏天也很迷人?今天我们就来一起学习一篇有关夏天的文章,我们一起看看作者是怎样描写夏天的。同学们把课本拿出来,打开《夏感》这篇课文。

(二)整体感知文章、字词 师:现在我请一个同学起来给我们朗读一下课文怎么样?班上谁读书读得最好啊?

生:xxx 师:好,那就请xxx来给我们朗读一遍课文。其他同学要认真听,有不懂的字词要划出来。

生:朗读课文。

师:xxx同学读得很好,但是有些字词我们同学要注意一下。黛色(dài sè)不是黑色哦,黛色是青黑色的意思。贮满(zhù mǎn)贮存、积存的意思。匍匐(pú fú)是爬行的意思,可不要看成葡萄哦,有一个成语叫匍匐前进,就是爬行前进的意思了。芊芊(qiān qiān):草木茂盛、秋波澹澹(dàn dàn),荡漾的样子。轻飞曼舞:形容蜜蜂,蝴蝶飞舞的美妙姿态。好了,我们把这些字词先标注上音,写上意思。

板书:黛色(dài sè)、贮满(zhù mǎn)、匍匐(pú fú)、芊芊(qiān qiān)、磅礴(páng bó)秋波澹澹(dàn dàn)

(三)教师朗读课文,深入了解课文。现在由老师来朗读一遍。同学们要认真听。看看课文主要描写了那几个部分。等下我们请几位同学来回答一下。

老师读完,试着划分段落。(明确 第一部分是第一段,第二部分是第二、三、四段,第三部分是最后一段。)

(四)解读课文

1、解题。

文章的题眼是什么?什么意思?(教师尽可能地引导学生说出“感”的意思,如:感受、感动、感激、感染、感觉、感想、感知、感情、感触等等)

2、解读第一段

现在我们就进入第一段的学习。第一段说夏天是怎么样的啊?(明确;紧张、热烈、急促。)

板书:第一部分,夏天的总体特点是紧张、热烈、急促。

3、解读第二段

接下来我们进入第二段,我们请一个同学单独读一读第二段。

XXX朗读第二段。恩,好的,同学们说说第二段写了一些什么内容?有哪些景物或者事物?(明确:细草、蝉儿、火红的太阳、麦子)

这些都是大自然的风光,表现了蓬勃的生命力。板书:描写夏季的自然风光。

学生探究:在作者所写景物的句子里,你喜欢哪句话?为什么? 学生讨论、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拨。(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

分析示例:A“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B“天上的云,扑打着公路上的汽车,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船。”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天上的云”喻“海浪”。(明确:比喻句的作业,使句子更加生动,形象,增加感染力。)

板书:比喻句;„„像/如„„句式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细草不可能会长头发,这里就把草当做人来写的,用了拟人手法。生动形象。“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除此之外还观察了夏天的颜色。

3、解读第三段

师:第三段我们也请一位同学来读读吧。第三段写夏天是什么颜色的?(明确:金色)

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写夏天的色彩的时候,作者先说了春天和秋天的颜色,以春天和秋天作比,这里运用了对比的手法,衬出夏天的金黄色。作者给这里的金黄色下了个独特的定义——象征着收获已有而希望未尽,承前启后,生命交替,这样的描写显出旺盛的生命力。

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冬之色„„

夏之色„„ 板书:夏天的色彩。

4、解读第四段

第四、五段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明确:写夏季农民劳作的景象。一写农民劳作辛苦,二写农民精神紧张。用农民劳作来显出夏天的旋律是紧张的。)

学生自由朗读,然后指名读后评价,有时间的话应该全体朗读。读后说说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悯农:锄禾日当午——)

板书,第二部分,夏季的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情景 现在我们看看第二部分与第一部分是什么关系。(明确,总分关系)

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

5、解读第五段

第五段是抒发作者思想感情的。同学们看看,抒发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明确:表达作者对夏天的情感态度,赞美和喜爱之情。作者又以春秋天来作比,并且采用欲扬先抑的写法,先说春秋之好,夏季则浸在苦涩的汗水里,历代文人都赞美春花秋月;然后笔锋一转,别出心裁,作者要大声赞美这个黄金的夏季。)

总之,全文各段各有写作的重点,像一组画,从不同方面进行描绘,层次井然,思路清晰。表达了作者,热爱、赞美夏天,对夏天的独有钟情。

联系全文来看,第三部分又是总写,总结了对夏季的热爱与赞美。板书。全文的结构:总——分——总。

(五)再次朗读全文,认真领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全班齐读课文。说说本段有什么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六)结束

同学们,这篇课文我们上完了,课文可以划分为三个层次;一层(第一段)概述夏季总体特征;二层(中间三段)具体描写夏季的自然风光和夏季里农民劳作的情景。三层(最后一段)表达了作者对夏季的热爱和赞美之情。

课上完了,我们已经深深地体会到了作者为我们描绘出的一幅美妙的画面,仿佛身临其境。在作者的笔下我们感受到了夏天的轻松、欢快、以及迷人。同学们你们眼中的夏天是怎样的呢?同学们课后可以写写自己想象中的夏天,下节课我们请同学起来跟全班人一起分享,好不好?

还有就是刚刚我们再学习第三自然段的时候有学习到一些很美妙的词句。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请同学们发挥想像,仿照这样的句式写几笔“冬之色”。我们下节课再来一起讨论。那么这节课就上到这里,同学们再见。

六、板书

夏感 梁衡

第一部分 夏天的总特征

夏感教案(详案) 篇5

学习目标

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握文章内容。

2、品味文章的优美句子,学习修辞手法的运用。

3、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培养热爱自然,热爱生活的思想感情。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投影)同学们,我们一起朗读这首诗“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你们说这是描写了什么季节的景物呀?(夏天)对呀,可很多人却不喜欢夏天,因为春日融融,秋波澹澹,而夏呢,总是浸在苦涩的汗水里,有闲情逸致的人,自然不喜欢这种紧张的旋律。下面我们就一起走进梁衡的《夏感》,看看作者对夏天有何独特的感受。(板书:夏感)

二、展示目标:

(投影)我们学习就得有目标,这样才不会迷失方向,让我们一起读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学生读)我们先来看一下作者梁衡,请同学们看学案上的知识链接,注意划线的地方。

三、检查预习。

(投影)好,上课前我已经让你们预习了这篇课文,对这节课的掌握,你们有信心吗?()好,下面我先检查你们的字词,看学案第一题:

给划线的字注音,并解释词语(指名学生回答)

芊芊细草: 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黛色: dài 青黑色 磅礴: páng bó 气势盛大 贮满: zhù 储存满,积蓄满 匍匐: pú fú爬行 秋波澹澹: dàn 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 春华秋实:huá 春天开花,秋天结果 闲情逸致:yì zhì 闲适的情趣

四、听读课文

看来同学们真的掌握得很好,下面也让我们的耳朵来享受一下:

(投影)听读课文,感受本文的“磅礴之势”,倾吐“升腾”之气,表达 “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注意梁衡散文语言的刚性气质、男性风格。

五、整体感知:

这篇文章写的美不美?()下面就让我们感情饱满地大声朗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停顿恰当,能初步读出语气),别忘了还有三个任务奥!

在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总体特点?

为了表现夏天紧张、热烈、急促的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夏天的? 全文表现了作者对夏天怎样的情感?(学生读课文)

1、(投影)同学们读得都很认真,那你们知道这是写夏感中的哪个词吗?(感)夏天的总体感受是什么?()请齐读第一段。(投影、板书:紧张、热烈、急促)

2、那为了表现这一特点,作者是从哪些方面来写夏天的呢?(引导2—4段,看

看这三段各是写夏天的那些方面?)(指名学生答:三段分别感知了夏天的自然景色、夏天的色彩、夏天的旋律)(投影)(依据归纳,板书夏之景,夏之色,夏之韵或夏之人)

3、看看第1段和2—4段是一种什么关系呢?(讨论归纳:2—4段作者具体感知了夏天的景物,夏天的颜色,感受夏天里农民紧张的劳动,正好说明了第一段中的三个特点,所以是总分的特点。)(板书:总-分)

4、我们先来看夏之景,请跳读第二段,找一找,在炎热的天气里,作者写了哪些景物?(指名答:草,树,蝉,阳光,远处的山,天上的云,麦浪)。找出本段中写夏天天气的句子用笔画起来。(学生读画,指名答,然后说说天气的特点:炎热或者火热)

5、看来同学们都找出来了(投影:“火红的太阳„„夏天到了”)请用你的语气读出天气的变化。(指名读,教师提示:可按天气的变化过程把握语气,先可慢读,天气热起来后就要读出热的气势,再齐读)

6、过渡:作者捕捉了夏天里有特色的景物,突出了夏天热烈的气势,还以显微镜的效果观察了夏天的颜色。我们来看课文第三段,找出具体描绘夏之色的句子。这种颜色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是一种金黄的颜色,更是一种透出旺盛的生命力的颜色。)

7、为了写这种颜色,作者用了什么写法?(对比)找出对比的句子,根据作者对夏天的描写也仿照它的形式写一句话。(请写在学案上)(学生展示)

示例:夏之色为火的红,如太阳,如辣椒,昭示着旺盛的生命。夏之色为浓的绿,如树叶,如劲草,展示着美丽的青春。冬之色为冷的白,如冰雪,如天云,孕育着新的生命力。冬之色为死的灰,如草木,如泥土,宣告旧生命的终结。

8、看来你们的遣词造句的能力很好,老师很欣赏你们。以上是对夏之景、夏之色的描写,那作者又是如何写夏之人的呢?读第四段(提示学生朗读的处理:语速要快,要读出农民的紧张的心情)。(投影)学生自由朗读。咱们班读得最好的男生是谁?()读得最好的女生呢?()(分好角色,全体朗读。)读后说说你会想到以前学过的哪首诗歌?(悯农:锄禾日当午——)

9、过渡:作者感知了夏天如此热烈、成熟的景物,感受到农民的紧张、繁忙,那么作者对夏天有什么样的感情?(投影)(板书:喜爱夏天、赞美夏天、更赞美辛勤劳作的农民)说说本段在全文中的作用?(点明中心、总结全文)

全文的结构:总——分——总。(板书:总-分-总)

10、(投影)学生探究:既然这篇文章写得这样美,那你能不能找出课文中你认为最精彩的词语或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点拨:可从修辞、关键词、感受器官的感受等方面进行分析。举例)(重点)找出后,先在小组内交流,然后我们再向全班展示,好不好?()学生讨论、归纳发言,教师适当点拨。()

准备好了吗?展示时请说清第几页第几段的哪个句子,再说说理由,好吗?(各个小组展示)如: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运用比

喻,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分析示例:“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的长墙”,这是以彼物喻此物,用人们习见的“长墙”喻“绿烟”,更加直观。

“像海浪涌着一艘艘的舰船”,这是比喻“公路上的汽车”,它们在麦浪中行驶,让人产生幻觉,像是“舰船”,以喻其疾速、气势雄壮。

再看拟人句:

“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是作者的想像,生动形象。“轻飞曼舞的蜂蝶不见了”,“曼舞”是想像,用了拟人写法,想像其优美的舞姿,很生动。

六、当堂检测:

可能还有许多同学有自己的观点,下课后可以彼此交流一下。这节课我们学了这么多,不知你们掌握了多少?我们不妨来检查一下,好吗?

(投影)根据课文内容填空:

作者不仅感受到夏天的_自然景色、夏天_金黄_的色彩、夏天_紧张_的旋律,而且还感受到夏天那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夏天的喜爱之情,深情地赞美了_辛勤劳作的农民_。

七、拓展延伸。

(投影)正如作者所说,“历代文人不知写了多少春花秋月,却极少有夏的影子”,“有闲情逸致的人”不喜欢夏天“紧张的旋律”,但“夏”在古诗词中还是有的,我们不妨将它们摘抄下来作为积累。要求注明作者名字。

1.力尽不知热,但惜夏日长。(白居易:《观刈麦》)2.深居俯夹城,春去夏犹清。(李商隐:《晚晴》)3.首夏犹清和,芳草亦未歇。(谢灵运:《游赤石进帆海》)4.仲夏苦夜短,开轩纳微凉。(杜甫:《夏夜叹》)5.农夫方夏耘,安坐吾敢食。(戴复古:《大热》)6.人皆苦炎热,我爱夏日长。(李昂:《夏日联句》)7.残云收夏暑,新雨带秋岚。(岑参:《水亭送华阴王少府还县》)8.连雨不知春去,一晴方觉夏深。(范成大:《喜晴》)9.清江一曲抱村流,长夏江村事事幽。(杜甫:《江村》)10.芳菲歇去何须恨,夏木阳阴正可人。(秦观:《三月晦日偶题 》)

八、总结全文。

(投影)本文紧扣“夏感”,先总写对夏天的感受,然后具体感知夏天的景、色、人,抒写了作者对夏天的赞美和喜爱之情,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赞美之情。感主要有三层含义:感受、感知、感情,写出了自己对夏天的独特认识。

夏感说课稿 篇6

大家好!

我今天说课的题目是《夏感》,现在我想从六个方面来谈一谈我对这一课的理解和处理。

一、教材分析

《夏感》是人教版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文章。文章从夏天的景色、夏天的色彩和夏天的旋律三个方面来盛赞夏天旺盛的生命力,盛赞人们的劳动,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教学本文,应根据单元教学要求,引导学生朗读,在朗读的基础之上去体会本文的美点和作者的思想情感。同时,还要让学生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加强与文本的对话,培养学生对生活与自然的热爱之情。

二、学情分析

对七年级的学生而言,他们已经具备了一定的阅读能力和感悟能力。但对于文化、生命的意识和认识正在逐渐形成中,情感体验也经历着从无到有、由零散到集中的过程。因此,教学本文,要特别注意调动学生的审美能力,尽情领略夏天的美和本文的美,以增加学生的文化积淀,努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写作能力。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分析

(一)教学目标

知识与能力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知夏的特点,体味作者的思想感情。

2.学习文中形象的描绘,品味富有魅力的语言。

过程与方法目标:

以学生自读为主,教师引导启发为辅,强调有感情地朗读,融入文本意境。 情感目标:

1.感受作者对夏的赞美,学会感受自然、生活之美 。

2.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的感情及审美、鉴赏能力。

(二)重难点分析

精细而激情的描绘,是本文的特色,本文的教学重点在于抓住重点词语,理清思路,品味赏析栩栩如生的景物描写;难点在于分析体会作者赞美夏天的根本原因在于对辛勤劳作的农民的热爱之情,并以此为契机引导学生热爱劳动,珍惜劳动果实。

四、说教法与学法

(一) 说教法

1.朗读法

通过富有感情的美读课文,体会课文的意境,品味文章所表达的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

2.自读点拨法

本文属自读篇目,课堂教学以学生充分阅读、自由探究为主,教师点拨课文的学习要点为辅。

3.比较阅读法

在语文教学中,采用比较阅读的方法是培养学生理解能力和分析能力的一种行之有效的方法。

(二) 说学法

1.诵读法

朗读是学习语文的好方法,能使学生对课文了解得更透彻,也是审美传情的极好手段。

2.勾画法

在对课文的分析中,勾画出重点词句,帮助理解文章内容,这使学生养成圈点批画的良好读书习惯。

3.自主、合作、探究

这些学法能促进学生进行交流合作,共同完成学习任务,并能提高学习语文的积极性。

五、说教学过程

(一) 新课导入(约3分钟)

出示宋代杨万里的诗《小池》

《小池》

泉眼无声惜细流,树荫照水爱晴柔。

小荷才露尖尖角,早有蜻蜓立上头。

提问:大家知道《小池》这首诗描写了什么内容吗?

明确:全诗从“小”处着眼,生动、细致地描摹出初夏小池中生动的富于生命和动态感的新景象。今天我们再来学习一篇当代作家梁衡描写夏天的文章,看看作者对夏天的感受如何。

(设计意图:通过《小池》这首诗让学生自然进入夏天的情境中,预期内容,激发学生阅读文章的兴趣。)

(二) 检查预习(约3分钟)

为了检验课前的预习效果,请同学认读生字、解释词语。

积累词语:

芊芊细草: qiān qiān 草木茂盛

黛色: dài 青黑色

磅礴: páng bó 气势盛大

贮满: zhù 储存满,积蓄满

匍匐: pú fú爬行

秋波澹澹: dàn dàn 水波荡漾的样子

(设计意图:检测预习这一环节要适当肯定学生的预习情况,让学生感受课前充分预习便会在课堂获得成功感,激发学生学习语文的兴趣。)

(三) 美读课文,体味感情(约15)

1. 听读课文,整体感知

课堂活动:教师配乐范读课文,学生思考 “这是一个____的夏”, 说说自己听后的感受。

明确:

这是一个具有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夏

这是一个生机蓬勃的夏

这是一个生命力旺盛的夏

这是一个属于劳动人民的夏

2. 研读课文

课堂活动:学生以合作小组为单位,研读课文并思考下列问题(学生四人小组为单位分别就问题展开交流讨论。每个小组选一个问题讨论交流)

(1)第一自然段中哪几个词写出了夏天的特点?

(2)第二段选择了哪些富有代表性季节的自然景物?

(3)第三自然段又是如何描绘夏天的色彩呢?

(4)第四自然段带给我们的旋律是什么?

(5)在作者笔下,夏天是如此的热烈、紧张、急促,那么作者对夏天是什么样的感情呢?用什么手法描写?请看第五段。

3.精读课文,整体把握

课堂活动:请同学范读课文,其他同学思考并回答下列问题

(1) 作者的眼中,夏天有何特点?

(2) 作者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季景物?

(3) 文中突出表现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明确:

(设计意图:通过提出合作探究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整体认知的阅读方法理解课文的主要内容和理清作者的行文思路。培养学生在语言材料中快速捕捉有效信息的能力,同时让他们发现散文内容的把握和记叙文有所不同,需要把抽象的词语和内容具体化,积累经验,提高努力,终身受益。)

(四) 赏析佳句(约10分钟)

课堂活动:找出课文中三至五个你认为精彩的比喻句和拟人句,品味他们的表达效果。(给出例句,然后请学生说)

赏析例句:

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明确:

运用比喻,形象地表现了暮春到初夏、盛夏的过程,新奇形象又朴素自然。 (设计意图:通过本环节进一步巩固已经学过的修辞手法,同时通过对佳句的赏析使学生感受自然之美,生活之美。)

(五)仿写练习(约5分钟)

课堂活动:请同学默读课文用笔勾画出自己喜欢的句子,按照你喜欢的句子仿写紧张 热烈 急促 夏之景 夏 感 喜爱夏天 夏之色

赞美夏天 更赞美辛勤 劳作的农民 夏之人

一句话。

(设计意图:为了强化语言品味意识,鼓励创新,让读与写结合。以仿写练习,来达到学以致用的效果,为今后写作奠定基础。)

(六)课堂小结

夏天是生机勃发的季节,是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季节,是承前启后的季节,是生命交替的季节。青少年时期,正如自然界的夏天,希望大家在这个收获之已有而希望还未尽的时期努力汲取知识,提升自身能力,迎接下一个收获的季节。

(七)布置作业

1.收集描绘夏的古诗文名句,摘抄在摘抄本上。

2.课后阅读《海滨仲夏夜》,然后谈谈这篇文章与本文写法的不同。

六、说板书设计

夏感

梁衡

特点:紧张、热烈、急促 夏景

致 色彩:金黄色(标志收获已有,而希望还未尽)

旋律:紧张、急促

《夏感》教学设计 篇7

《夏感》是人教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第三篇散文,这单元都是声情并茂的优美篇章,《春》、《济南的冬天》《夏感》和《秋天》,这四篇文章为我们展示了色彩斑斓的大自然。本文写夏,以热情洋溢的语言,以具体刚劲细致的笔触尽情描摹,表现出作者对夏天的赞美与热爱之情。

学习本文,不仅可以让学生欣赏名家精美的语言,还可以培养学生热爱夏天、热爱自然、热爱劳动生活的感情。

二、学情分析

对于我所带的初一学生,务实基础,掌握基本的文本分析方法和语言赏析技巧是学习的重点。

刚上初中的七年级学生,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求知欲,但毕竟知识储备和生活经历有限,因此需要老师创设情景,帮助学生在充分感知课文的基础上体悟情感。

三、教学目标及重难点

根据新课标和本单元要 “注重诵读,理清思路,将整体感知与抓住重点深入理解有机结合起来”的要求,本课教学目标如下:

1.感受夏天的特点

2. 体会作者的感情。

3.感受文章的语言魅力。

重点、难点

学会鉴赏语言和组织运用语言写景抒情。

四、教学过程:

(一) 导入新课:

听梁静茹的《宁夏》设置情境,“知了也睡了,安心的睡了,在我心里面宁静的夏天”,宁静的夏天,优美的旋律,夏天是一个怎样的季节呢?带给人什么感觉呢?(生答)

夏天是阳光炽热,夏天是雷雨忽至,夏天是接天莲叶,夏天是麦浪飘香,夏

天是如此的多姿多彩,让我们走进梁衡的《夏感》,感受夏天的精彩。(板书课题) (设计意图:激趣导入的方式很多,以音乐的方式入题,既把握了本课“夏感” 的主题,又使课堂气氛很快被煽动起来,让每一位学生在愉快的旋律中进入新课的学习。)

(二)作者简介和基础强化

PPT呈现

1、梁衡:当代作家。1946年出生,山西霍州人。主要从事散文创作、散文理论研究。作品曾获青年文学奖、赵树理文学奖、全国优秀科普作品奖;有散文三篇(《晋词》《觅渡、觅渡,渡何处》和《夏感》)入选中学教材。

2、芊芊细草 黛色 主宰 磅礴 春华秋实 挑 匍匐 澹澹 闲情逸致

(环节说明:作者简介和字词教学往往使课堂缺乏活力,但这个环节一旦缺失基础知识强化的目的就达不到,所以以多媒体形式辅助教学可以省时省力。但要注意的是,作者简介一定要简,字词部分读音和书写要略作强调)

(三)默读课文,整体感知

PPT呈现问题

1、你是怎样理解文章标题的?作者眼中的夏天有何特点呢?

生思考后作答

教师点评并明确:“夏感”是对夏天的感觉和感受;

“充满整个夏天的是一种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是作者对夏天的总体感受。 (教师板书:紧张、热烈、急促)

2、你在文章中读到作者的情感了吗?

生思考后作答

教师点评并明确:作者在文末直抒胸臆“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强烈地表达了热爱赞美之情。

教师指导学生感情饱满地大声齐读最后一个自然段,读出感情,表达出“我却要大声赞美这个春与秋之间的黄金的夏季”的情调、语调。

(设计说明:默读课文提高阅读速度,教师事先设置问题让学生在默读中学会搜集和处理信息,对文旨句的阅读予以强调,感受作者的感情)

(四)跳读把握,理清思路

学生再次阅读课文,以跳读的方式把握文章内容,感受行文思路,教师提出问题

作者是从哪几个方面描写夏天的?你感受到作者的行文思路了吗?

学生阅读、思考、作答,不足处互相补充

教师点评并予以归纳:作者抓住了紧张、热烈、急促的感觉,从夏天的景色、色彩、旋律三个方面行文,整篇文章思路严谨而流畅,开篇点题,中间分三层来写,分别照应“紧张”“热烈”“急促”,篇末直抒赞美与热爱之情。这样的行文方式使文章很有条理,井然有序,这对我们写作极有启示作用。

(设计说明:此环节耗时不长,着重让学生感知作者的行文思路,在思考中感受文章严谨的结构,以期在写作时结构的设计上能得到借鉴启示启示)

(五)精读课文,赏析语言

PPT呈现

问题:选出你最喜欢的句子,说说你喜欢的理由。

点拨指导:分析语言可以从以下角度入手

1、修辞的角度;(比喻、拟人、排比、对比等)

2、遣词造句的角度(动词,形容词生动运用、长短句交错对称等)

3、感官的角度(视觉、嗅觉、听觉等)

4、表达方式的角度(描写、议论、抒情等)

范例说明:好像炉子上的一锅水在逐渐泛泡,冒气而终于沸腾一样,山坡上的芊芊细草长成了一片密密的厚发,林带上的淡淡绿烟也凝成了一堵黛色长墙。

比喻形象地表现从暮春到初夏、盛夏的发展过程,新奇形象朴素自然;调动视觉感受,从形、色对比中突出夏蓬勃的生命力。

学生互动讨论,以“你问我答”的方式交流,教师下课堂予以指导

学生展示讨论成果:两组

教师点评作出总结:分析语言一定要找好角度,由对语言的分析可知本文语言生动、准确、表现力强、呈现出一种刚性气质。

(设计说明:本课难点较易突破,重点即为语言赏析,语言的赏析很多学生找不到切入点,教师在这方面就要予以具体的指导,引导学生抓住切入角度进行赏析,学生掌握了方法,以后的语言教学就能事半功倍)

(六)图片欣赏,探究“情”

PPT展示图片,说说本文还表现了怎样的感情?

学生自由讨论,选两组展示探究结果

教师总结:对夏天充满“紧张、热烈、急促的旋律”的赞美;对“在天地间升腾”的力量的惊叹;对田间地头“蓬蓬勃发”生命力的讴歌;对“浸在苦涩的汗水里”的农人的敬意;对这种充满激情火热的黄金生活的向往……

五、作业布置

品味描写春之色、秋之色的语句,仿照这个句式,结合课文的内容或发挥想象,写一写“夏之色”与“冬之色”

春之色为冷的绿,如碧波,如嫩竹,贮满希望之情。

秋之色为热的赤,如夕阳,如红叶,标志着事物的终极。

老师示例:夏之色为晶莹的蓝,如蓝天,如海浪,充盈着清凉。

冬之色为清冷的白,如冰雪,如梨花,满含着纯净。

夏之色为热的白,如沙滩,如船帆,充满着烈日的豪情。

上一篇:新托福tpo28独立写作下一篇:大学生文员实习心得体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