关于水泥工业余热发电系统并网问题的解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1 水泥窖余热利用发电系统并网运行难现状

对于水泥工业余热发电系统来说, 即便它在我国位居十大节能工程之列, 可以对水泥窖本来排放到大气中的余热加以利用来发电, 与全世界所倡导的“低碳经济”相吻合。但是, 其涉入到水泥和电力这两个行业当中, 所以水泥余热这一发电项目并网就成为了目前亟待解决的主要问题。对于一些地区来说, 电网企业要以余热发电系统发电量的额数为依据, 对水泥工业进行所谓的上网费、并网费的收取。此外, 余热发电机组还要受电网企业的电力系统调控部门的控制, 来进行电机组的启、停机程序的操作。有些地区甚至是因为并网问题的存在而影响了发电的正常运行, 即使将此类问题上报, 也得不到有效的解决, 在一定程度上制约了国家能源减排政策的有效实施。据资料显示, 有很多企业在筑建余热发电项目以后, 没办法进行并网发电的有很多, 通常情况下, 这种问题产生所带来的损失是非常巨大的。

2 水泥窖余热利用发电系统并网运行技术

基本来说, 余热发电系统自身是有其工作原理的, 这一工作原理主要是通过余热锅炉这一余热回收装置对工业生产中排出的大量废气所散发的废热进行热交换回收。在这一过程中, 就产生了过热蒸汽, 这种蒸汽会促使汽轮机的热能向机械能的转换, 在这之后, 发电机受机械能的带动发电。水泥窑的窑头和窑尾在水泥熟料的生产过程中, 会产生大量的废气, 然后安装被称为窖头炉和窖尾炉的余热锅炉在废气排出处。废气和水在余热锅炉的内部, 会实现热交换。在这样的情况下, 水就会变成高温, 有足够压力的过热蒸汽, 这种过热蒸汽会流通进汽轮发电机组, 实现发电工作。

就当前而言, 热力循环系统的热力循环方式主要由三种模式构成, 即单压系统、闪蒸系统、双压系统, 以及由此衍生的复合系统。这一系统, 是我国水泥工业纯低温余热发电技术的主要内容, 通过大量的实践我们可以证明, 要以企业的实际情况为依据, 对上面的三种系统进行选择。此外, 应该对热平衡计算、生产规模、管理、投资等具体问题, 进行具体理性的分析论证, 然后才能决定要应用哪种热力循环方式才最为合理。

3 水泥窖余热利用发电系统并网运行与电力部门之间的关系

依据水泥余热发电系统的并网连接点都在水泥企业的内部供配电网线路上这一情况, 并网对象是水泥企业的内部供配电网, 而不是电力部门管理的外部常规供配电网, 所以就不存在与外部电力部门进行电售交换这一说法。

我们以技术这一层面为突破点, 倘若水泥窑余热利用发电系统的内部并网发电要以“并网不上网”的方式来实现的话, 水泥窑余热利用发电机组就是功率强大的用电设备。从目前来看, 并网的操作, 基本上都运用了先进的技术、安全精准的现代同步指示装置以及自动化并联装置, 而且再加上多种保护技术及保护设备的发展, 从安全的角度来分析, 丝毫不会给电力部门外部电网的运行带来不必要的影响。进一步来说, 在安全技术的方面, 水泥工业配套余热发电系统的设计已经有很大的飞跃并渐趋于先进。所以无论如何, 我们都要以“公平公正”科学合理的发展观为原则, 对该设备进行合理科学的使用。并网这一问题得到了一定程度上的解决, 电力部门已经无权干涉水泥窑余热利用发电系统的“内部并网”发电工作的进行, 并且电力部门要以用电客户的视角来看待水泥企业继而树立良好的市场经营理念, 促成服务意识的加强。

4 结语

对于水泥窑余热利用发电系统这一极其重要的节能技术而言, 我们要将其重视起来。找出存在的问题, 并采取有效的方式解决这一问题的痼疾。以并网运行这一层面为观焦点, 我们可以清楚明晰他只是针对水泥企业内部的常规配电网进行的, 对于“并内网不上外网”这一概念来说, 它也是一项非常可行的技术, 这种技术的运用不存在与外部电力部门上网返售电能的交换。对于水泥企业来说, 完全可以不理会电力部门并网协议的签订, 只需在供用电合同上将双方的责任细列出来即可。

摘要:水泥余热发电系统, 它从2005起就被看作是一项十分有效的节能技术, 而被列入我国十大节能工程的行列。在政策上, 国家已经给予其大力的支持, 但是在并网运行工作中还存在诸多的问题, 这形成了并网难的尴尬情况。所以我们对此应该进一步的认识, 并进行深入的探讨。本文就针对水泥工业余热发热系统并网问题, 进行相关的解析。

关键词:水泥工业,余热发电系统,并网问题,解析

参考文献

[1] 崔星太, 姜亦民.新世纪大型水泥集团战略探讨[C]//加入WTO和中国科技与可持续发展——挑战与机遇、责任和对策 (上册) , 2002.

[2] 隋同波, 文寨军.我国水泥工业的绿色化发展方向[C]//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 (上册) , 2003.

[3] 隋同波, 文寨军.我国水泥工业的绿色化发展方向[C]//中国硅酸盐学会2003年学术年会水泥基材料论文集 (上册) , 2003.

[4] Li Xiaoyong College of ArchitectureNorth China 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 100144, China Ma WendiCollege of Architecture North ChinaUniversity of Technology Beijing100144, China.Optimization for MixDesign of High-performance ConcreteUsing Orthogonal Test[C]//Proceed-ings of 2010 International Conferenceon Nuclear Energy and EngineeringTechnology (NEET 2010) , 2010.

[5] 张金营.对水泥工业余热发电系统并网问题的思考[J].新世纪水泥导报, 2010 (2) .

上一篇:浅析英语教学中的文化差异下一篇:超高温聚合物压裂液体系室内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