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下册数学六单元

2023-02-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三年级下册数学六单元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何理解这一语文要素?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个语文要素有什么作用?如何据此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本文就此试作简单分析。单元语文要素概念分析。

一、单元语文要素概念分析

“思维过程”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首次出现的概念。思维过程发生在人的大脑之中,这就造成了它的隐秘性,难以被他人觉知,对小学生而言尤其陌生。人的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这些都是抽象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方式除了抽象的逻辑思维,还有形象思维、顿悟思维等。从理论研究看,对思维的分类越详尽越好,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维方式不需要进行严格区分,因为人无论在认识世界还是解决问题时,各种思维方式总是共同起作用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也没有必要作严格的区分。五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人的内心思想不可能有成人那样的理解认识,因此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切忌过度讲解深奥的思维概念,否则可能会造成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的尴尬局面。

怎样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呢?思维过程是动态地发生在人的大脑内部的过程,难以被他人觉知。文学作品一般通过描写人物外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思想。因此,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必须借助显露在外的人物表现,来揣摩、领悟人物的思维过程。本单元的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都是叙事性作品,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不仅关注人物的外在表现,还要把人物的表现放在事情发生时的具体情境中,通过厘清问题、背景、方法和结果,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从一个新角度提出的阅读策略,意在提示学生阅读时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信息,还要从文本语言中沉潜进去,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获得对课文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并且从中得到启发,提升或改善自身的思维方法。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个语文要素有什么作用?从单元语文要素表述看,“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方法、途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结果、目的。学生在三年级学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四年级学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借助关键语句,初步體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可见,本单元旨在通过学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加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学会一种新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此外,学生通过深入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认识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或改善自身的思维方法。

二、单元课文人物思维过程分析

本单元三篇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如下。

《自相矛盾》中楚人的思维过程大致是这样的:要想东西卖得好,就要使劲夸;夸耀自己的盾坚固无比、矛锋利无比。通过对楚人思维过程的推测会发现,楚人为了卖出东西宣传自己的东西好,这个出发点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两个地方:一是过度夸耀,把自己的东西夸到顶了,太极端了;二是卖矛与盾这两种对立的东西。这就造成了自我抵触、白相矛盾,闹了笑话。

《田忌赛马》中,孙膑看了田忌和齐威王以及贵族们前面几场比赛,发现了两个情况:一是双方实力相差不大;二是双方都把马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并且上、中、下三个等级依次出战。孙膑分析,如果变换马出场的顺序,分别用下等马、上等马、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就有可能三局两胜,从而在大比分中取胜。于是孙膑向田忌提出建议,帮助田忌取得了比赛的胜利。推测和认识孙膑的思维过程,可以体会其分析缜密、综合判断,从而以弱胜强的谋略与智慧。

《跳水》中的船长儿子站在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上,十分紧张,随时可能掉下来,摔在坚硬的甲板上,后果不堪设想;只有跳进大海里才会相对安全些,因为海面风平浪静,众多的水手随时可以入水相救。孩子会跳吗?敢跳吗?显然,十一二岁的孩子还没有这样的勇气。船长正好手中有枪,于是用枪逼他跳,最后孩子得救了。危急时刻,船长思维敏捷,处事果断,令人敬佩。

三篇课文中,孙膑和船长的思维属于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感受创造性思维的魅力,从而获得正面的启迪;楚人的思维则前后矛盾,违反逻辑,可以从反面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思考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三篇课文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学时建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借助思维导图、表格、图示等形象化的手段,将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思维过程揭示ILI来,通过不同人物思维过程的比较,观察人物的思维过程,获得启迪,同时获得对课文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时要处理好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与基础性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识必须切实落实;《白相矛盾》是文言文,要求熟读背诵;三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讲故事的要求。要将这些基础性教学要求落到实处,必须花费相当的教学时间。特别是讲述故事,应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讲故事的练习时间,这是促进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建构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学中不能将目光聚焦在落实语文要素这一个点上,更应该考虑基础性教学目标如何落实到位。

1.基础性目标

(l)认识25个生字,会写23个汉字,读准1个多音字,积累“摩拳擦掌”“胸有成竹”等28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猜测文言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在文言词语与现代词语的比较中发现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变化。

(3)能按一定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讲述《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的故事,进行语言的建构。

(4)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背诵《自相矛盾》。

2.发展性目标(单元语文要素分解目标)

(l)认识思维过程,知道思维过程是隐藏在事情中的,懂得思维过程是人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等外在表现来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蕴含的道理、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单元发展性目标的达到,在各课的落实上既相互联系,呈现出-定的梯度安排,义彼此有所区别,表现出“这一篇”的独特性。《白相矛盾》着重通过探讨“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楚人思维的混乱来领悟寓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思维过程及其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写作目的上的重要作用;《田忌赛马》通过面对阵图的练习推断孙膑的思维过程,并与田忌的思维进行对比,领会孙膑的谋略与智慧;《跳水》的教学要在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由学生自主练习运用思维导图等来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与水手们的思维进行比较,在交流中理解船长思维的创造性与当机立断。

作者:梁昌辉

第2篇:三年级下册数学第六单元教案

子长县马家砭镇中心小学“先学后教、当堂训练”教学模式教案稿

时间:备课:高小玲执教:年级:三年级下册

第一课时面积和面积单位

学习过程及引导:

一、板书课题,揭示目标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 “面积和面积单位”,学习目标是【小黑板】

学习目标:

1.理解面积的意义。

2.认识常用的面积单位平方米、平方分米、平方厘米,初步形成这些单位实际大小的概念。

指导自学:

怎么才能达到这些目标呢?老师不讲,全靠大家自学。下面请大家按照自学

二、指导看书。

自学指导:

认真地看70-74页。

6分钟后,比一比谁能快速做对与例题类似的习题。

三、学生自学

1、学生看书、思考,教师巡视,(尤其注意调皮,确保每位同学都紧张地看

书思考).

2、学生练习。

第1页审核领导:

今天你以马小为荣明天马小以你为荣

第3篇: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比例》检测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18分)

1、在4 :7 =48 :84中,4和84是比例的(),7和48是比例的()。 2.4 :5 = 24 ÷()=():15

3、大圆的直径是4厘米,小圆的直径是2厘米,大圆和小圆周长最简单的整数比是(),面积最简单的整数比是()。

4.图上距离3厘米表示实际距离18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5.一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图上6厘米表示实际距离()千米。实际距离150千米在图上要画()厘米。 6.12的约数有(),选择其中的四个约数,把它们组成一个比例是()。

7.一种精密零件长5毫米,把它画在比例尺是12∶1的零件图上长应画()厘米。

8.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每小时加工的零件个数的加工的时间()比例;订数学书的本数与所需要的钱数()比例;加工零件的总个数一定,已经加工的零件和没有加工的零件个数()比例。

9.如果x÷y =712 ×2,那么x和y成()比例;如果x:4=5:y,那么x和y成()比例。

10、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外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内项是 16 ,则另一个内项 是()。

二、请你来当小裁判。(9分)

1、由两个比组成的式子叫做比例。()

2、把一个比的前项扩大2倍,后项缩小2倍,这个比的比值不变。()

3、正方形的面积一定,它的边长和边长不成比例。()

4、汽车的速度一定,所行路程和时间成正比例。()

5、如果8A = 9B,那么B :A = 8 :9。()

6、图上距离总比实际距离小。()

三、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内。(9分)

1、图上6厘米表示表示实际距离240千米,这幅图的比例尺是()。 A、1 :40000B、1 :400000C、1 :4000000

2、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边长的比是2:7,小正方形和大正方形面积的比是 ()A、 2 :7B、6 :21C、4 :14 3.下面第 () 组的两个比不能组成比例。

A、 8:7 和 14:16B、 0.6:0.2 和 3:1C、 19: 110 和 10:9 4.三角形的高一定,它的面积和底 ()

A、 成正比例B、成反比例C、不成比例

5、铺地的面积一定,砖块的面积和用砖的块数()。 A、成正比例B反比例C不成比例

小学数学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统计》检测题

一、想一想,填一填。(16分)

1、要统计某学校各年级的人数,可以选用()统计图。

2、要表示各部分与总数之间的关系,选择()统计图比较合适。

3、要表示各种数量的增减变化情况,选择()统计图比较合适。

4、要反映某食品中各种营养成份的含量,最好选用()统计图。

二、判断。(16分)

1、统计图比统计表更直观,更形象。 ()

2、根据统计图进行比较,判断时要注意统一标准。 ()

3、要表示一个人一天体温变化,最好选用条形统计图。()

4、小刚记录了本周每天的平均气温,他制成扇形统计图表示整周的气温变化情况。()

三、右图是某超市各种商品存放率的统计图。(4+5+5=14分) (1)食品类商品存放率比日用品多()%。

(2)已知超市里共存放了4000件商品。日用品存放了多少件?

(3)有人认为食品类的商品存放的最多。你同意吗?请说出理由。

四、下图是六(1)班同学喜欢的体育活动情况统计图。分析判断。(4+7+4=15分)(1)六(1)班同学最喜爱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多?

(2)你能看出喜欢哪项体育活动的人数最少?为什么?

(3)你有什么修改建议?

第4篇:三年级数学下册第六单元质量分析

三(2)班数学下册第六单元检测质量分析

试卷分析:

本单元主要是检测学生对于“面积”这一单元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

本次检测总的来看,学生掌握较好的是对于“面积的计算”与其相关的解决问题,存在的主要问题是“单位换算”及某些变式题,同时还发现少数学生没有分清“长度单位”和“面积单位”的区别。

得失分原因:

本次检测中“测量并计算图形的面积”和“与面积有关的解决问题”学生失分较少,这说明学生对于本单元的基本知识点掌握较好,尤其是个别的学困生失分也不多。

从卷面发现,学生对于单位换算失分较多,说明这部分的教学存在问题。

5 00平方厘米=()平方分米60000平方米=()公顷

方法措施:

对于“周长”与“面积”的比较失分较多,说明学生只是初步知道其外在的区别—个表示的是物体一周的长度,一个表示物体表面的面积;没有理解其实质的异同。

如解决问题第一题。再如一辆洒水车平均每分钟行60米,洒水的宽度是10米,洒水车行5分钟,被洒水的地面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学生找不出洒水地面的长是几?所以学生有困难。又如第2题铺地板,一共需要多少这样的地砖?这题失分较严重,这题的失分充分说明学生没有真正理解其题意。

在后面的教学中,教师还要针对以上发现的问题及时辅导,查漏补缺,帮助学生掌握知识。

第5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检测试题

(满100分,考试时间90分)

一、仔细思考,认真填写。(每题1分共16分)

1、用12,8,6,9四个数组成一个比例是(

)。

2、比和比例的区别是:(1)比是表示(

);(2)比例是表示(

)。

3、如果x:4=5:2,那么2x=(

4、把1:2000000改成比例尺是(

),在这幅图上量得甲、乙两地的距离是2厘米实际距离是(

)千米。

5、

如果3a=4b,那么(

):

(

)=4:3

6、把地面15千米的距离用3厘米的线段画在地图上,那么,这幅地图的比例尺是(  )。

7、,和成(

)比例。

8、在一个比例中,两个内项的乘积等于1,一个内项是1/3,另一个内项是(

)。

9、亮亮每天做8道数学题,他做题的总数和做题的天数成(

)比例。

10、如果Y=

,x与y成(

)比例;y:9=(

):(

11、在x=10y中,x与y成(

)比例。

12、圆的半径和周长成(

)比例。

二、判断题

(5分)

1、在比例里,两个内项的积减去两个外项的积,差是0。(

2、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成正比例关系.

(

)

3、今年,=6,所以爸爸的年龄和小红的年龄成正比例。(

4、两个比可以组成一个比例.

(  )

5、如果ab-3=15,则a与b成反比例。

三、选择题。(5分)

1、行使的路程一定,自行车的车轮直径与转数(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

不成比例

2、等底等高的圆柱体与圆锥体的体积比是(

A

1:3

B

3:1

C

1:9

3、

在比例里,两个外项的积(

)两个内项的积。

A.大于

B.小于

C.等于

4、表示x和y成正比例的式子是(

A.x=7y

B.

x+y=7

C.x=

5、一架客机从北京飞往上海,飞行速度和所用时间(

).

A.

成正比例

B.

成反比例

C.不成比例

四(1)直接写出得数(12

分)

0.77+0.33=

16×2.5=

7÷1.4=

9+

=

1-0.09=

32÷53×0

=

÷7=

2.6-1.7

=

42÷60%=

82=

112=

÷2÷=

。(2)解比例

(每题3分,计18分)

5:8=40:x

0.2:x=4:40%

=

x:=:

3∶5=(X+6)∶20

1.2:x=1.5:6

五、咬文嚼字。(9分)

1、0.75与的比等于x与12的比,求x?)

2、

x与2/5的比等于10与8/7的比。

3、与x的比等于与30的比,求x。

六、解决问题。(每题5分共35分)

1、在比例尺是1∶4000000的地图上量得两地距离是35厘米,求两地的实际距离,如果把这两地画在比例尺是1∶35000000的地图上,图上距离应是多少厘米?(5分)

2、已知一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的比是3:3:4,则这个三角形的三个内角分别是多少度?它是一个什么三角形?(5分)

3、海滨市计划修一条迎宾路,4天修了328米。照这样计算,这条迎宾路一共修了20天,这条迎宾路全长是多少米?(用比例解)(5分)

4、某食品厂包装一批水果糖,如果每袋500克要130袋才能装完,现在要求每袋多装150克,要多少袋才能装完?

(5分)

5、在比例尺1:2000的地图上,量得一块平行四边形地的底是5厘米,高是3厘米,这块地的实际面积是多少?(5分)

6、农机修配厂原计划日生产零件6000只,为了向“五一”献礼,日产零件数提高了,原计划120天完成任务,现在可以提前几天完成?(5分)

7.求阴影部分的面积(单位:厘米)(5分)

答案

第一题;认真填写。

(1)12:8=9:6

(2)两个数相除

两个比相等一个等式

(3)20

(4)

40

(5)a:b

(6)

(7)反

(8)

3

(9)

(10)

1:x

(11)

(12)

第二题;判断题

×

×

第三题;

选择题.

B

B

C

A

B

第四题;(1)

1.1

40

5

9

0.91

0

0.9

70

64

121

(2)

x=

64

x=0.02

x=5

x=1

x=6

x=

4.8

第五题.

(1)

0.75:=x;12

(2)

x;=10;

(3);x=;30

第六题;

解决问题.

(1)

=

=

答;实际距离是

x=

1400千米

图上距离是x=4厘米

(2)180'×=54'

180'×=54'

180'×=72'

答;它是等腰三角形。

(3)

=

答;全长是1640米

(4)

500×130=150

=433.3≈434袋

(5)

=

=

100×60=6000㎡

(6)6000×(1+)=8000

120-6000×120÷8000=30

答;现在可以提前30天完成。

(7)

三角形面积;8×6÷2=24㎡

三角形底;24×2÷4.8=10㎝

阴影部分面积;10÷2=5

5×5×3.14÷2-24=15.25平方厘米

答;阴影部分的面积是15.25平方厘米

第6篇: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如何让小学生学会用数学的思维方式去观察和分析生活,如何帮助他们更好地学好数学这门学科呢?查字典数学网小学频道精心准备了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希望对大家有所帮助!

北师大版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题

一、动动脑筋,我会填。(答案里的分数一律用*/*格式表示)

1、()10=1.4=()%=()(填分数)=35:()。

2、一段路,甲车5小时行完,乙车4小时行完,那么乙车的速度比甲车快()%。

3、80千米的3/

5是()千米,48千米是()千米的2/

3,72千米比()千米多20%。

4、一个乡去年原计划造林10公顷,实际造林12公顷。实际造林比原计划多()%。

5、今年产量是去年的120%,今年产量比去年增产()%,去年产量相当于今年的()(填分数)。

6、甲数的2/

5与乙数的1/

2相等,则甲数与乙数的最简比是()。

7、农场有牛280头,猪的头数是牛的3/

4,又是羊的70%,农场养羊()只。

8、李红买了2000元的建设债券,定期3年,如果年利率是2.89%。到期后他可以获得本金和利息共( )元。

9、加工一批零件,甲单独做6小时完成,乙单独做4小时刚好完成一半任务。两人合做,()小时可完成任务,甲、乙两人的工作效率比是()。

二、小小评判家(对的画,错的画。)

1、一个数除以假分数,得到的商一定小于被除数。 ( )

2、甲数的1/

6等于乙数的1/

5,甲数与乙数的比是6 : 5 。 ( )

3、某班男生比女生多20%,也就是女生比男生少20%。 ( )

4、3/ 5+2/

5=1,所以3/5和2/5互为倒数。 ( )

5、在100克水中,加入5克盐搅拌均匀,就成了含盐5%的盐水。 ( )

三、快乐ABC。

1、用200粒玉米种子作试验,结果有4粒没有发芽,这批种子的发芽率是( )。

A196% B6% C98%

D96%

2、两段绳子,第一段截去全长的,第二段截去米,则剩下绳子的长短比较情况为:( )。

A第一段剩下的长

B第二段剩下的长

C两段剩下的一样长

D三种情况都有可能

3、甲数的1/ 2等于乙数的1/

3(甲数、乙数都不为0),那么( )。

A甲数大于乙数

B乙数大于甲数

C甲数等于乙数

D不能确定

4、下面( )组中的两个比可以组成比例。

A1/ 4:1/

10和4:10

B2:5和0.2:0.5 C9/ 7和14:

25、大圆半径与小圆半径的比为2:1,则大、小圆面积之比是( )。

B:1 C2:1 D1:4

分享到: 新浪微博 腾讯微博 QQ空间度贴吧 复制网址

四、计算小能手

1、直接写得数。

4/ 93= 51/ 3= 1/

好友 人人网 QQ 百21/ 3= 1/ 32= 3/ 83/ 4= 1/ 2+1/ 3= 2/ 7(1/ 4+1/ 3)= 2/ 73/ 92/

7= 10029%= 0.6250.4=

2、脱式计算。

(1/ 3+5/ 72/

15)(4- 2/ 3)= 63/

4+475%= 5.60.25= 8(20-1.25)=

3、求比值。

3:1/ 4= 1.5小时 : 45分=

4、化简比。

5/ 8:5/ 9= 7/

2吨:750千克=

5、解方程。

30%+35% -20%=40 = 12(2+3)=42 = 1/

4:1/

12=15:= 更多数学六年级下册第三单元试题和其他相关复习资料,尽在查字典数学网!请大家及时关注!

第7篇: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比例》是六下数学的教学重点和教学难点。教学实践证明,本单元教学做好以下四个方面的注意点,可以收到优秀的教学效果。

一、注意联系旧知,做好教学衔接

1.通过化简比,求比值引出比例

比例与比的知识有一定的联系,因此在教学《比例的意义》时,可以联系《比的意义》。通过求比值、化简比,比较二个比是否相等,从而组成比例,从而引出比例的概念。

2.比较异同点,区分比和比例

内容

区分点

表示二个数相除。有二个项。是一个式子

比例

表示二个比相等。有四个项。是一个等式

二、利用基本性质,做好教学拓展

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可以进一步进行教学拓展,培养学生思维。

1.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判断二个比是否组成比例。

0.8:4和0.02:0.1

2.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填写内项或外项

6:8=3:( ) 4:( )=10:2

二个内项互为倒数,其中一个外项是8,另一个外项是( )

3.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将比例改写为乘法等式

0.3:0.6=0.1:0.2 ( )( )=( )( )

4. 利用内项积等于外项积,将乘法算式改写为比例

(1)因为4x=5y 所以x:y=( ):( )

(2)因为甲的2/3等于乙的4/5,所以甲和乙的最简比是(( )

三、利用比例的基本性质,解比例方程

(1) X:8=1.6:0.2

: )

(2)树高和影长的比

四、注意公式书写,判断正反比例

比值一定的二个量成正比例。乘积一定的二个量成反比例。在教学生判断正反比例时,注意教学生书写公式进行判断,这样正反比例一目了然。

1.圆柱底面积(一定)=体积/高,

圆柱底面积(一定)就是体积和高的比值一定,所以体积和高成正比例。

2.路程(一定)=速度时间

路程(一定)就是速度和时间的乘积一定,所以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

3.注意隐藏的一定量

(1)圆的周长和直径成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一定)

(2)圆的周长和半径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2(一定)

(3)正方形的周长和边长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边数4(一定)

(4)互为倒数的二个数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1是一定量

(5)甲地到乙地的速度和时间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路程)一定

(6)书籍的册数和总价成正比例,它们的比值是单价(一定)

(7)铺地砖的块数和每块的面积成反比例,它们的乘积(房间的面积)一定。

(8)正方体的棱长总和与棱长成正比例。因为它们比值(一定)

(9)正方体的表面积与一个面的面积成正比。困为它们的比值一定。

4.注意自定义的一定量

Ab=c a一定,b和c成( )比例。C 一定,a和b成( )比例

4.注意不成比例的二个量

(1)已经修的路程和未修路程。(2)身高和体重

(3)正方形的面积和边长,(4)圆的面积和半径

◆您现在正在阅读的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文章内容由收集!本站将为您提供更多的精品教学资源!人教版六年级下册数学第三单元《比例》教学反思

5.注意正反比例的图像表示法

要让学生认识正比例图像和反比例图像

6.根据表格提供的数据,判断二个量成什么比例关系

正比例关系

路程/千米

60

120

180

240

时间/时

1

2

3

4

反比例关系

20

10

5

4

1

2

4

5

7.注意关系式,判断正反比例

A5=b a和b成( )比例关系 7x=8y, x和y成( )比例关系

X:9=y:7,x和y成( )比例关系。

五、注意比例运用,解决实际问题

1.比例问题(还要与按比例分配的区分)

(1)同时同地,树高和影长成正比的问题

(2)黄豆与豆腐成正比例的问题

(3)海水晒盐,海水和盐的正比问题

(4)已知二个量的比和其中一个量,求另一个量的问题。

2. 比例尺问题

(1)教学实践证明,求比例尺,对于中下学生而言,是一个难点。因此要加强求比例尺的练习(放大比例尺和缩小比例尺)

(2)根据线段比例尺求图上距离与实际距离,可以直接用乘除法。部份学生受到数值比例尺的影响,会把线段比例尺转化成数值比例尺求解,把问题复杂化了。

(3)根据数值比例尺求图上距离(先化单位),求实际距离(后化单位)

3.正反比例问题

抓住已知条件,如果已知的二个条件是相乘关系,说明它们的乘积一定,是反比例关系问题。如果已知的二个条件是相除关系,说明它们的比值一定,是正比例关系的问题。

如,汽车从甲地开往乙地,如果每小时行走60千米,需要4小时。如果每小时行走80千米,需要多少小时?

这类问题还要适度提高。

如,用方砖铺地,如果用边长4分米的方砖,需要80块。如果改用边长是8分米的方砖,需要多少块?

4.图形的放大与缩小,难点要放在三角形、平行四边形、和梯形

上一篇:党支部组织机构模板下一篇:驻村干部工作小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