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2024-06-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通用9篇)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1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的主要知识内容包括锐角和钝角、平移和旋转及数学活动。“剪一剪”,要让学生知道锐角比直角小,钝角比直角大,并会判断。平移和旋转是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要让学生体会它们的不同特点,建立空间观察,掌握变换的数学思想。

二、单元总体目标

1、使学生会辨认直角、锐角、钝角,会在方格纸上画出一个简单图形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2、通过动手操作、观察、分析等学习活动,使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和旋转。

三、单元重难点

重点:

1、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以及图形的平移和旋转。

2、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和实践能力。难点:

1、用语言描述、锐角、钝角的特征。

2、体验平移的思想方法。

四、单元课时分配

用3个课时安排教学

第一课时

一、授课课题:锐角和钝角

二、教学内容及分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教材第37—38页的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角的基础上认识直角、锐角、钝角。因此,会辨认直角、锐角和钝角是这节课的重点,会用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是这节课的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目标:

1、学生结合实例,建立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能用自己的语言描述锐角和钝角的特征。

2、培养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分析、概括能力。说明:

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直角、锐角、钝角的表象形成过程,感受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四、教学问题及说明

锐角和钝角概念的判断是以直角为标准的,而在活动中又多次涉及直角。

但学生由于自身缺乞方面的意识,很有可能仅仅用眼睛来判断直角,这样做无疑违背了数学本身具有的严谨性和科学性。

五、教学过程设计

(一)基本流程

导入新课,复习旧知——自主探究——巩固提高——全课总结

(二)问题及例题

1、复习内容:(1)什么是角;(2)比较两个角的大小;(3)比较

锐角和钝角的大小。

2、出示上海杨浦大桥的情境图,让学生认真观察。

问题1:在这幅图中,你们能找出角吗?指一指它在什么地方? [设计意图] 用最贴切学生生活的情境图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师生活动:

(1)采用回忆的方式,进一步加深对新知的认识理解,并进行板书:锐角、钝角。

(2)学生交流自己找到的角及其在图上的位置。问题2:谁能来说一说锐角、钝角与直角的关系?

[设计意图] 通过进行探究性的学习,有利于学生更清晰地把握锐角和钝角的本质属性。

师生活动:

(1)学生说说角与直角、钝角与直角的关系。(2)学生动手画锐角、钝角。

3、巩固练习

(1)教材39页1题、2题。

(2)引导学生支暂行折出一个锐角和一个钝角。(3)目标检测(见学案)

4、全课总结

这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锐角和钝角

直角

锐角比直角小

钝角比直角大

学案

一、课前预习

怎样判断一个角是不是直角?

二、目标检测

教材39页3、40页4题

三、配餐作业 练习册11页

第二课时

一、授课课题:平移

二、教学内容及简析

本节课的内容是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三单元的第二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学生认识平面图形的基础上进一步学习图形的平移。因此,本节课的教学重点是感知平移,在方格纸上画平移后的图形。难点是体验平移的思想方法。

三、教学目标及说明

(1)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平移现象。

(2)学生会在方格纸上画一个简单图沿水平方向、竖直方向平移后的图形。

(3)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说明:

通过学生的观察、动手操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让学生经历感知平移的过程,初步体验平移的思想方法。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课堂中也许会暴露出一些问题,如概念讲述不透彻,时间过短,学生未完全理解,所以掌握不够准确。因此,在教学中要注意从学生的生活感知出发,通过学生的集体讨论和探究,提高课堂效果。

五、课前准备 练习纸

六、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小结

(二)问题及例题

1、创设情境,提示概念

教师出示教材41页的三幅图。先引导学生观察三幅图,然后问。问题1:三幅图中画的分别是什么?它们是怎样运动的? [设计意图] 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口头表达能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师生活动:

组织学生一起议一议,互相说一说。

2、探究新知

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这种现象就是平移。

问题2:在日常生活中,你见过哪些平移现象?

[设计意图] 通过说一说,让学生进一步体验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师生活动:

(1)让学生表演平移。(2)大方格纸上平移。(3)让学生议一议自己的感受。

3、巩固练习

(1)例2上面的“做一做”。(2)练习十第1题。

把小船向右平移4格后得到的图形涂上颜色。先组织学生选一选,然后让学生用彩笔涂一涂。

4、全课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活动,你有什么新的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七、板书设计

平移

1、“平移”是生活中处处可见的现象。

2、物体或图形在直线方向上移动,而本身没有发生方向上的改变,这种现象就是平移。

学案

一、课前预习什么是平移?

二、目标检测

教材43页练习十第1题、第2题

三、配餐作业 练习册12页

第三课时

一、授课课题:旋转

二、教学内容及简析

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教科书二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的第3课时。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在认识生活中的平移现象的基础上进一步感知旋转现象。因此这节课的教学重点放在感知旋转现象。难点是体验旋转的思想方法,通过学生说一说,议一议等活动突破难点。

三、教学目标及其说明 教学目标:

(1)学生结合实例,初步感知旋转现象。

(2)通过教学,提高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说明:

通过让学生观察实例,动手操作,小组探究等学习活动,来完成以上教学目标。

四、教学问题及其说明

本节课要解决的最关键的问题是要让弄清什么是旋转现象?掌握旋转现象的特点。会区别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五、教学设计

(一)教学基本流程

情景导入——探究新知——巩固练习——全课小结

(二)情景导入

出示情景图:风车、电扇的运动、车轮。

教师引入新课:这节课我们研究像风车、电扇这样的运动。

2、探究新知

(1)明确旋转的概念

教师说明:像风车、电扇这样的运动,我们称之为旋转。(2)组织学生再次观察风车和电扇的运动。问题1:它们的运动有什么特点?

[设计意图] 使学生通过观察,掌握物体旋转的特点。(3)联系实际,深化对旋转概念的理解。

问题2:在我们的日常生活中,还有哪些人旋转现象?

[设计意图] 让学生回忆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使学生感受数学与日常生活的紧密联系,体验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师生活动: ①引导学生回忆。②小组内交流。

③让学生明确,这种运动都是围绕一个点转动。(4)引导学生观察课本37页的主题图。问题3:哪些运动现象属于旋转?

[设计意图] 通过观察,让学生进一步掌握旋转的特点,会判断什么现象是旋转现象。

师生活动: ①师生交流。

②组织学生完成第42页(教材)下面的“做一做”。③组织学生转动学具,体验各种组合现象。④组织引导学生小结本节课所学内容。

3、巩固练习

(1)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十第3题。

师生做交流。学生说判断理由时,不要求逻辑语言很严密,只要意思对就给予鼓励。

(2)组织学生完成练习十第4题。

问题4:哪些小鱼可以平移到红色小鱼的位置?

[设计意图] 通过多种形式的练习,加深学生对新知的掌握。(3)目标检测

4、全课总结

今天的学习你有什么收获?

[设计意图] 通过让学生说一说回顾和加深对本节课所学的知识。

六、板书设计

旋转

旋转:就是物体围绕着某一个点或轴做圆周运动。旋转现象:钟面的指针、风车、螺旋浆。

学案

一、课前预习什么是旋转?

二、目标检测

让学生说一说,议一议,教材练习十中的第4题中说的:不能平移到红色小鱼位置的小鱼,先经过怎样的运动就可以平移到小鱼的位置?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2

一、教学内容及其变动

人教版二年级下册数学教材是经过修订而成的, 它包括十个单元的内容。教材的内容较以前的教材有着明显的变化。具体说来, , 有以下几个方面的变动:

( 1) 本教材将表内除法分为两个单元进行了教学, 在某种程度上降低了学习除法的难度, 让学生能轻松的、有时间的学习和运用表内除法。 ( 2) 将 “有余数的除法”从三年级上册移到本册进行教学, 在学生学习到表内除法后开始有余数的除法的学习, 这种紧密的安排, 既让学生对之前学习的除法有着联系和巩固, 也在这种氛围下开始了新知识的学习和掌握。 ( 3) 教材将 “图形与变换”单元修订为现在的 “图形的运动 ( 一) ” 单元, 其中关于直角、锐角、钝角的认识前移到二年级上册 “角的初步认识”单元, 将认识轴对称图形后移至本单元教学, 内容简单明了, 现在只让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现象和旋转现象, 删掉了原来要求画轴对称图形的另一半以及在方格纸上辨认图形平移了多少格的内容, 基本上是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 更形象、直观。 ( 4) 根据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的规定, 教材中对 “统计”的内容进行了充分修订, 具体到本册编排的内容为 “数据收集整理”, 在这个单元中, 以前的以一当五的复式条形统计图被简单的统计图表代替了, 降低了难度。 ( 5) 将教材中的“万以内的加法和减法”后移到三年级上册进行教学, 只在本册教材中简单的介绍对万以内数的认识, 简单的计算题和估算。

二、教材内容特点

本册教材的内容十分丰富, 知识点多, 具有着自己的某些特点, 具体来说, 有以下几点:

1. 重视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形成应用意识。在 《数学课程标准》中提出了有关解决问题教学的详细目标, 可以在第一学段要求学生能在教师指导下, 从日常生活中发现并提出简单的数学问题。教材这样的安排就正好体现课程标准的要求。在本册教材中, 在学生学习了基本的计算知识后, 有的题目是需要学生自己根据所给条件提出问题再解答, 并且对于提出的问题没有明确的规定, 只有少部分会明确提出使用加法还是减法的计算方式进行提问。教材的安排是要锻炼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让学生试着学会自己通过所学知识来解决问题。

2. 表内除法分两个单元编排, 体现知识的形成过程。教材表内除法的安排, 是在二年级的教学内容学习过表内乘法的基础上, 紧接着安排这样的单元, 不仅是对以前知识的巩固, 还为新知识奠定了基础。本册教材中的除法学习部分是分为两个单元进行的, 学生2 - 6 的表内除法、7 - 9 的表内除法, 学生熟悉表内除法 ( 一) 后, 能解决简单的关于用除法运算的问题, 在积累了一定的经验后, 对于后面一个单元的学习就显得容易得多。这样的安排不仅有利于学生知识的形成, 还节省了很多时间, 降低难度, 这是知识的循序渐进的过程, 对于学生知识的巩固和教师的教学是很有帮助的。

3. 提供关于空间与图形的丰富素材, 促进学生的空间观念的发展。这部分教材用的主题图是游乐场的照片, 里面各种娱乐设施的移动, 就是本单元将要学习的平移和旋转。书本中出现的需要学生自己动手操作的环节是很多的, 比如拉一拉、做一做和剪一剪等。这些知识不仅使学生逐渐形成空间观念, 还让学生积极参与到教学中来。

4. 教材提供的学习素材联系生活实际。在教材中, 每个单元都有自己的主题图, 这些是与实际生活贴近的, 都是生活内容, 还包含所学数学知识的, 十个部分知识的教学都从学生在平时生活中有所体验的实际问题来引入的。

三、有关教材的建议

1. 教材主题图的内容未考虑学生的生活差异。教材中的主题图丰富多彩, 但其实没有考虑到生活在农村的学生, 主题图中提到的游乐场、公园等等, 对于城市的教师和学生而言是可以很好的接受学习的, 但对于农村的学生, 他们接触的东西是很有限的, 对于老师而言要在这样的教材内容下引起学生的共鸣是很困难的。2.概念性的知识模糊, 缺少明确的概念。在教材中有一些知识, 在教材中没有明确的规定它到底是什么。老师在教学的时候也是讲解它所具有的特点, 概念的东西缺少了。学生能够在练习中感受到, 但却不能准确的说出, 教材应该出现这些概括的内容, 在学生的头脑中逐步形成概念意识, 以便学生高年级抽象思维的发展。3. 教师布置作业环节困难。在本册教材中, 书本中过多的呈现图文结合的地方, 简单看起来是很能吸引学生兴趣的, 但在另一方面说明教师能够在书本上给学生布置的任务就少了。学生在课本上练习的东西少, 自然而然的会增加其他的巩固练习的任务, 这样增加了学生的课业负担。4. 教材的练习题有相似部分, 不利于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培养。在教材的习题部分, 有前后题目是可以互逆的, 有些题目还很雷同, 学生完成书上的作业感觉是在重复不断的做一件事, 学生在这样的情况下容易感到烦躁。有部分学生在面对这样的题目时, 就会捡漏, 不计算、不思考, 这些都是不利于学生动脑思考的。

参考文献

[1]王立松.对二年级数学教材 (人教版) 的几点体会和建议[J].中小学数学 (小学版) , 2008, 03:15-17.

[2]卢江.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数学二年级下册》介绍[J].黑龙江教育 (小学版) , 2004, Z3:6-9.

[3]刘丽, 赵中华.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单元教材分析[J.河北教育 (教学班) , 2014, 01:19-21.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下册期中自测题 篇3

1.看谁先到家。

2.拉拉小车。

3.跳跳蹦床。

二、知识园

3.找一找,把序号写在括号里。

在上面的图形中,有直角的图形是(),有锐角的图形是(),有钝角的图形是()。

5.○○○ ○○○ ○○○ ○○○ ○○○

□□□

○的个数是□的()倍。算式是()。

如果○的个数是□的7倍,○应有()个,还要再画上()个○。

三、百花园

1.把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

(1)汽车行进是(),车轮运动是()。

A.平移B.旋转

(2)下面的角中是钝角的是()。

A. B.C.

(3)今年豆豆5岁,妈妈35岁。到了明年,妈妈的年龄是豆豆的()倍。

A.8 B.7 C.6D.5

(4)下面的变化过程中,“平移”的有()次。

A.1 B.2C.3D.4

2.应飘到哪儿呢?

使计算结果最大:7791

使计算结果最小:8266

四、操作园

1.画出向左平移8格后的图形。

2.在下图中画一条直线,使图中有一个锐角、一个直角和一个钝角。

五、生活园

(1) 20元钱可以买多少只?

(2)50元钱买1只 和1只,还剩多少元?

(3)请你自己提出一个问题并解答。

六、智慧园

(1)在圆和正方形中,但不在长方形中的数是(),它是()的()倍。

(2)在长方形和正方形外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3)既在长方形与正方形中,又在圆中的一个数是(),它是()的()倍。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4

第一单元:单元教学计划

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 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单元教学要求:

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

第一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第4页例1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含义,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会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体验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知道小括号的作用,会在解决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

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22+13=35(人)35-6=29(人)方法

二、22-6=16(人)16+13=29(人)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22+13-6(2)22-6+13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4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教师结合题目的具体内容,适当渗透思想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二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第5页例2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学习,使学生认识到小括号的作用。

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教学重点:

使学生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难点:从不同的角度发现并提出问题以及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面包房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昨天我们去游乐园,今天,我们去面包房看看,看看那里有什么好看的,想吗?

2、投影出示游乐园面包房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的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还剩多少个面包?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还剩多少个面包?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还剩多少个面包?(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方法

一、54-8=46(个)46-22=24(个)方法

二、8+22=30(个)54-30=24(个)

5、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明确两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还剩多少个面包?,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不同。

6、把两个小算式你能写成一个算式吗?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板书:(1)54-8-22(2)54-(8+22)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若第二种综合算式有困难教师进行点拨指导。特别强调计算时先算小括号里面的。

7、完成练习一第5题先让学生仔细看图,明确要解决的问题,并找到解决问题的办法。

8、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一的第3题,让学生自己独立完成。汇报解决问题的思路时,强调小括号的使用。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三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第8页例3 教学目标:

1、使学生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

4、通过合作交流,使学生体验到合作的快乐,学习的愉悦。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跷跷板乐园图。教学重点、教学难点:

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过程:

一、情景导入,激发兴趣

1、谈话:小朋友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

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境图,问:“我们看看图中的小朋友们在做什么?”让学生仔细观察图。

3、让学生观察画面,提出问题。教师适当启发引导: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学生自由发言,提出问题。

[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交流,探索新知

1、观察主题图问: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学生自由发言。教师有选择的板书: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

2、观察了解信息:从图中你知道了什么?

3、小组交流讨论。

(1)应该怎样计算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2)独立思考后,把自己的想法在组内交流。(3)选派组内代表在班中交流解决问题的方法。

4、把学生解决问题的方法记录在黑板上。(有一种写一种特别让学生思考还可以怎样算)

5、比较各种方法的异同。明确名种方法的结果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

6、学生尝试列综合算式。

板书:(1)4X3+7=19(2)2X6+7=19(3)2X8+3=19 „„ 交流:你是怎么想的?

7、小结。

[设计意图]:使学生在观察事情的发生、发展过程中明确条件,提出问题并自主解决。掌握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

三、练习巩固,应用实践

1、练习一的第1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

2、练习二的第2题,让学生说明图意,明确计算的问题后,让学生独立列式解答。然后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同时对学生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充分利用主题图的作用。

四、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学到了什么本领?你能把我们今天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五、课堂作业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练习课)

教学内容: 授课日期: 年 月 日 星期

课本第10、11页练习二 教学目标:

1、在现实生活的情境中,培养学生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2、培养学生探索知识的意识和能力,进一步掌握小括号的作用和用法。

3、培养学生收集整理信息的能力。

教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教学难点:

1、理解相同数位上的数才能相加的道理,即笔算中的“对位”问题。

2、掌握笔算的计算法则,能熟练计算。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练习插图情境图。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激发兴趣

前几节课我们已经学习了两步计算的题目,并且知道了小括号的用法今天老师先带小朋友到草地上去看看好吗?不过看了以后还要解决几个问题。[设计意图]::从学生喜欢的事物引入,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

二、合作探索,巩固新知

1、投影出示第9页做一做主题图,学生独立解答后合作交流讨论。教师注意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观察与思考。如观察小鸟、花朵、蜜蜂等,由此从多种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答问题。同时用多种方法解决同一个问题。

2、出示第11页第3题。学生观察后问:他们带20元钱买票够吗?你是怎么想的?学生交流讨论。通过解决问题,既巩固了用乘法和加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又能够培养学生的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

3、完成第4题学生独立完成表格,并说说怎么算总分。通过计算各队总分,学生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4、完成第5题思考题求: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学生可以用多种方法进行解答。算式可以是:3X3X3-2=25(个)3X3X2+7=25(个)3X3+3X3+7=25(个)„„ [设计意图]:让学生在交流、实践中掌握知识、应用知识。思考题有利于开发学生的思维。

三、课堂总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我们又有什么收获?你能把我们学会的知识解决我们生边的问题吗?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5

教学目标:

1、聆听《口哨与小狗》,发挥学生想象力,感受音乐。

2、用动作来表现自己对音乐作品的内心感受。教材分析:

《口哨与小狗》是一首通俗管弦乐小曲。它描绘了小主人公吹着口哨,和心爱的小狗在林阴道上散步的情景。曲调轻松、活泼,形象逼真、可爱。教学重难点:

培养学生专注地聆听音乐的习惯。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聆听乐曲《口哨与小狗》。

师:小朋友,今天老师想介绍一首乐曲给你们听听,听一下乐曲中都有谁?

2、播放乐曲《口哨与小狗》,学生可用手轻轻打拍。问:谁听出来了?你听到了什么? 生:小狗、小鸟……

3、小狗叫声部分。

(1)师:听到了小狗的叫声,那小狗叫了几声呢?(3声)谁来模仿一下?谁能模仿得更像一些?

(2)用节奏把小狗的叫声拍出来,然后配上狗叫声。

4、吹口哨部分。

(1)师:除了小狗,还有什么声音? 生:小朋友吹口哨,小鸟。(2)师:小鸟的叫声是用什么模仿出来的?(口哨)谁会吹口哨?(学生模仿)

(3)总结:其实,我们人的身体就是一件乐器。那么,吹口哨这种形式大家喜欢吗?它就是用嘴巴吹出来的,但吹口哨不是一件简单的事情,需要大家刻苦练习的,对吗?我们这里如果有喜欢吹口哨的同学好好训练一下,说不定将来会成为世界级的口哨大王呢!(4)揭题:《口哨与小狗》。

师:你们刚才听的这首曲子就是美国作曲家普莱亚专门为口哨谱曲的,名字就叫《口哨与小狗》。

二、初听乐曲。

1、小游戏。

师:老师请小朋友一起来做个游戏,愿意吗?请听好游戏的规则:(1)当听到乐曲中的口哨声出现的时候,请女同学随着音乐踏步;没有口哨时,请男孩子随着音乐踏步。

(2)乐曲中小鸟叫的地方做飞翔的动作,小狗叫的地方用手拍出节奏。

听到口哨声——女同学 没有口哨声——男同学 小

鸟——飞 翔 小

狗——节 奏

2、播放乐曲,学生随音乐律动。

(1)师:刚才女同学走了几次呀?(2次)分别是哪两次?(第1和第3)男同学走了几次?(1次)是第几次?(第2次)(2)师:这就说明这首乐曲可以分成三段,而且第一段和第三段的旋律是比较相似的,对吗?

2(3)师:你们听了两遍音乐之后,心情怎么样?(开心……)你们都想到了什么?(……)你们喜欢小动物吗?谁家养小狗?平时爱护它吗?我们应该把它当成自己的好朋友。

三、分段聆听。

1、第一乐段:

(1)师:这首乐曲共分3段,第一段的主旋律共重复了两次,老师用2个三角形表示,中间是用一个口哨吹的长音连接起来的。我们用手势来表示一下,看你们能否听出来。△ △

(2)聆听乐曲,学生用手势来表示重复乐句。

要求:请你们特别关注一下中间的长音,手势要表达清楚。

2、第二乐段:

(1)师:第二段里面也有重复的乐句,但老师不告诉你,请你们来听一下,准备好小手。(2)播放第二乐段。

(3)师:重复几次呀?(4次)也用图形来表示,可以设计怎样的图形?(生:……)老师设计了一个最简单的图形——竖线。︱ ︱ ︱ ︱

3、第三乐段:

(1)师:第三段主旋律与第一段是相似的,那老师选择与第一乐段一样的图形,好吗?

(2)师:接下去,是谁呀?(生:小鸟、小狗)小鸟的叫声可用什么样的图形或线条表示?

△ 小 鸟 小 狗 ● ● ●

四、音乐律动。

1、师:这三段音乐,哪一段的音色是清脆、明亮的?为什么? 生:第一段和第三段。

2、师:那第二段呢?(生:低沉……)为什么?(生:没有口哨声)

3、设计动作。

师:清脆、明亮的音乐可以设计怎样的动作?低沉一点的又能设计怎样的动作?

4、听音乐做动作。

要求:第一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第二乐段——男同学蹲下来踏步,反复时朝反方向走。

第三乐段——女同学立起来踏步。

小 鸟——飞翔 小 狗——节奏 结束句——定型动作 设计意图:通过音乐律动,使学生能积极参与到音乐实践活动之中,并进一步加深对乐曲的理解。而且通过这个活动,不断增强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协调能力。

五、教师总结。

1、师:今天同学们表现真棒,聪明极了!而且老师还发现大家都很喜欢小动物,希望小朋友们都能和小动物成为好朋友,做一个有爱心的人,好吗?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教案第三单元 篇6

教学内容

认识轴对称图形 认识平移现象 认识旋转现象 解决问题

教材分析

本单元包括三部分内容:认识轴对称、平移和旋转、剪一剪等。这些内容都是学习空间与图形知识的必要基础,对于帮助学生建立空间观念,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都有着不可忽视的作用。教师应该充分利用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随时引导学生把所学的数学知识应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了解数学在现实生活中的作用,体会学习数学的重要性。教学目标

⒈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对称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直观认识轴对称图形,能辨认轴对称图形。

⒉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平移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图形的平移,能辨认简单图形平移后的图形。

⒊ 借助日常生活中的旋转现象,通过观察、操作,使学生初步理解旋转。4.使学生能够用轴对称图形的知识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继续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5.使学生感受到图形的运动在生活中的应用,体会到数学与现实生活的密切联系,感受数学美。教学重点:

⒈ 认识轴对称图形,平移和旋转现象。⒉ 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

⒉ 空间想象能力的培养。⒉ 解决问题能力的提升。学情分析

轴对称、平移和旋转都是学生在日常生活中经常看到的现象,是两种基本的图形变换。二年级学生的能力差别比较大,学习态度、学习兴趣和学习习惯也有不同的层次,对空间图形的理解水平参差不平,针对这一实际情况,对不同的学生课时目标也应有不同的要求。本单元的平移、旋转和轴对称知识的综合运用,有利于学生进一步认识图形的变换,发展他们的空间观念。教学时,可以采用小组合作学习的形式,让学生观察日常生活中所熟悉的物体,注重实践活动的丰富多样性,帮助学生发展空间观念,使学生能在不同数学活动的过程中真正理解和掌握基本的数学知识与技能、数学思想和方法,同时可以获得广泛的活动经验。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轴对称图形的认识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29页例1及相关内容 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操作、想象初步认识轴对称现象,知道对称轴,能判断一个图形是否是轴对称图形。

2.经历操作、观察、想象、交流等活动,增强观察能力、想象能力和表达能力,发展空间观念。

3.感知现实生活中普遍存在的对称现象,体验到生活中处处有数学,感受物体或图形的对称美,激发对数学学习的积极情感。教学重点:认识对称现象和轴对称图形。教学难点:识别轴对称图形。教学准备

多媒体课件,剪好的一些轴对称图形,每名学生准备一些彩纸和一把剪刀。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揭示课题

出示主题图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这些游乐项目里有许多数学知识呢,今天我们一起来研究图形的运动。

二、自主探究

(一)引导观察,感知对称 1.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眼镜图片,我昨天到眼镜店看到了一副眼镜,请大家帮我看一看,我要不要买呢?

看到这幅眼镜,同学们都小的前仰后合了。

你们笑什么呀?你们帮我出个注意,我到底要不要买?为什么?

同学们都说这幅眼镜不对称,到底怎样才是对称呢?可以说一说、画一画。

预设:两边大小一样了,就是对称。2.提出研讨问题

课件出示

说说你看到了什么?

他们在图形王国里可是属于一家人呢!认真观察,你有什么发现? 2.提出研讨问题:

为什么说在图形王国里,小蜻蜓、小蝴蝶„„都是一家子的呢? 3.暴露学生资源

(1)学生自由发言,充分表达自己的想法

预设:图形两边一样(2)同学们有很多自己的想法。下面,我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把你的发现给小组的同学说一说。

学生互相讨论,交流想法。4.组织研讨 认识“轴对称图形”。

(1)同学们观察得非常仔细,说得也很有道理。下面,请同学们再想象一下,如果我们把这些图形的左边和右边对折起来,会发生什么情况呢?

学生自由发言。

(2)你们的想法正确吗?我们可以去验证一下。

(让学生用手中的图形对折试一试)5.提升认识

如果把一个图形对折以后,两边的图形能够完全重合,我们就把这样的图形叫做轴对称图形。(板书课题)

现在,同学们都知道小蜻蜓、小蝴蝶、树叶为什么在图形王国里是一家的了吧。因为它们都是......(学生看板书回答:轴对称图形)

(二)剪“轴对称图形”

对称的东西还有很多,(课件出示)比如:我们穿的衣服、用的剪刀和戴的眼镜,这些东西也是对称的。老师这儿还有一些用纸剪出来的图形,来看看都是些什么?(出示图片:有衣服、松树、飞机、爱心桃等)请同学们仔细观察,这些图形是对称的吗?折折看。

看着老师剪出的这些轴对称图形,同学们肯定也想自己动手剪一剪,那么,请同学们商量商量,如果给你一张纸,怎样才能剪出一个轴对称图形。

学生讨论后自由发言。生1:我想...... 生2:我猜......

生3:我是这样剪的......

播放课件演示:怎样剪一个轴对称图形。组织活动:动手剪一个轴对称图形。

然后让学生将自己小组剪出的轴对称图形进行展示。(贴在黑板上)

(三)认识对称轴。

刚才,同学们用自己的双手剪出了这么多美丽的轴对称图形,虽然,每个人剪出的图案不一样,但请你们仔细观察,这些轴对称图形的中间都有什么?我们把折痕所在的这条直线叫做“对称轴”。

请同学们动手指一指这些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在哪儿?好,下面我们就把它画出来吧!同学们说说,你觉得该怎么画?

生讨论交流。

播放课件演示:画对称轴的方法。学生用铅笔画出自己剪出的轴对称图形的对称轴。

(四)说“生活中的对称”。

其实生活中有很多轴对称图形。请大家找一找,和小组同学互相说一说。生互相交流。

老师今天也给你们带来了一些轴对称图形,我们一起欣赏一下吧!(播放课件)

三、巩固深化,拓展延伸 1.完成第33页第1题

判断下列哪些物体是轴对称图形,是的请画出它的对称轴。

独立完成,指名汇报,集体评价。2.完成第33页第2题

下面0-9这些数字,哪些是轴对称的?请你指出对称轴。3.完成第33页第3题

下面的图案分别是从哪张对折 后的纸上剪下来的?连一连,并画出它们的对称轴。

4.找对称轴。(玩对称)

看,这是我们学过的哪些图形?(出示:长方形、正方形、圆)你们说说,它们是轴对称图形吗?那么,它们分别有几条对称轴?

(学生利用手中的图形动手折一折,找出它们的对称轴。重点指导圆的折法。)学生汇报交流,课件演示:长方形有2条对称轴,正方形有4条对称轴,圆有无数条对称轴。

三、全课总结(赏对称)

同学们,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我们认识了轴对称图形。对称,是一种美,是数学美在生活中的具体体现。只要你留心观察,到处都能找到对称的足迹。

播放多媒体课件,欣赏美丽的轴对称图形。板书设计:

轴对称图形

两边一样 对称 两边完全重合

教学反思:

第二课时平移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0页例2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结合游乐园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平移现象,初步体会平移的特点。2.通过观察、对比,初步感知平移现象,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平移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体会数学图形变换中的美,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体验、理解平移现象,体会平移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平移现象,体会平移的特点。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谈话导入

今天这节课,老师就和你们一起来研究图形的运动。(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感知平移现象 1.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

游乐场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你能用手势做出他们的运动路线吗? 2.提出研讨问题和要求

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看你有什么发现。3.暴露学生资源

预设:都是平平的运动、直上直下 4.组织研讨

(1)你们说的平平的、直直的运动,能有一句话说清楚吗?

引导出:他们都是沿直线运动。(板书)(2)除了沿直线运动,你还有什么发现?

引导出:物体自身的大小和方向没有变化。5.提升认识:

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或图形沿直线运动,而且自身的大小和方向没有改变的现象叫做平移。

(二)举生活中的例子

刚才我们认识了平移现象,你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平移的例子,请你伸出你的手,模仿一下这些平移运动。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平移,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三)移一移

1.认真观察,那几座小房子通过平移后可以完全重合? 2.快试试,还有哪座小房子也可以?在小组里说说你的想法 3.你有什么发现?

我发现了平移后小房 子的方向是不变的。

三、知识应用 1.做一做

你能用学具画一排 小汽车吗?画的时 候应该注意什么?

小汽车的大小和 方向不变。2.练习七第5题

下面的哪些图形可以通过平移相互重合? 两只蝴蝶、两只小乌 龟为什么不连呢? 3.练习七第6题

哪个火箭 是由 通过平移拼成的? 把通过平移拼成的 火箭圈起来。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4.我们在学习美术时,也能用到平移。

这条花边是由哪个图形平移后得到的? 5.独立完成练习七第4题和目标检测

四、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出示平移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

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平移,你们觉得你能运用平移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 板书设计

平移

物体(图形)沿直线运动 自身大小、方向不改变

教学反思:

第三课时 旋转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1页例3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结合游乐园情景,让学生初步感受生活中的旋转现象,初步体会旋转的特点。2.通过观察、对比,初步感知旋转现象,在操作活动中体验、理解旋转现象,培养学生的合作参与意识和动手能力。

3.体会数学图形变换中的美,感受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发展空间观念。教学重点:

在操作活动中初步感知、体验、理解旋转现象,体会旋转的特点。教学难点:

理解旋转现象,体会旋转的特点。教学准备:

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这些运动还是平移现象 吗?今天我们就来研究这样的现象。(出示课题)

二、自主探究

(一)感知旋转现象 1.创设问题情境 出示:

游乐场里有哪些游乐项目? 你能用手势做出他们的运动路线吗? 2.提出研讨问题和要求

这些游乐项目的运动方式有什么共同的特点吗?和你的小伙伴讨论一下,看你有什么发现。3.暴露学生资源

预设:都是在转动 4.组织研讨

对,他们都在转动,那么它们都在怎样转动?你能说的更准确一些吗? 引导出:它们都是围着中心转动。5.提升认识

在数学上,我们把物体或图形围着中心转动的现象叫做旋转。

(二)举生活中的例子

刚才我们认识了旋转现象,你能给大家举一些生活中你认为的旋转的例子,请 你伸出你的手,模仿一下这些旋转现象。

(先在四人小组里做,让小组的朋友评价一下你做的是不是旋转,在上台来表演给大家看)

三、知识应用 1.练习七第7题

下面的现象,哪些是平移?哪些是旋转?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2.练习七第8题

写出分针从12旋转到下面各数的位置所经历的时间 学生独立完成,订正

3.你能利用这一片花瓣,通过旋转,制作出一朵 美丽的花吗? 4.完成目标检测的相关练习

四、展示旋转美,创造旋转美

1.出示雪花图,让学生想想它是怎么样被创造出来的? 2.用旋转创造出美丽的图案。

用教材第121页中的学具照样子做陀螺。

和你想的一样吗?你也 可以自己设计一个不同 的陀螺,看看能转出什 么美丽的图案。

五、课堂小结

通过今天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出示旋转在生活中的应用的画面。

人们在生活中运用了旋转,你们觉得你能运用旋转改进一下我们身边的东西,来方我们的生活吗? 板书设计:

旋转

物体或图形围着中心转动

教学反思:

第四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32页例4及相关练习教学目标:

1.通过亲自动手剪一剪,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认识,在观察和对比中,进行简单推理,感受其中的规律。

2.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认识,发展动手能力和形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3.设计创作喜欢的图案,体验成功的快乐,初步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重点:

加深对平移和旋转现象的认识,在观察和对比中,进行简单推理,感受其中的规律。教学难点:

探讨剪纸的过程,体会折的次数与图形个数之间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教学准备:

课件、剪刀、彩纸 教学过程:

一、生活中的数学 1.出示:

你能画出对称图形的对称轴吗? 2.说说下面图形的运动方式。

今天,我们要用这些知识 来帮我们解决问题。

二、自主探究 1.创设问题情景 出示:

说说你从这些小人花边中发现了哪些数学知识?

(每个小人都是 对称图形、每个小人都是平移得到的、)2.提出研讨问题和要求

你能试着剪出像这样手拉 手的4个小人吗?要剪出4个一样的小 人,还不能剪断。小组合作,试着剪一剪。3.暴露学生资源

预设1:剪断的、数量不对的 4.组织研讨(1)谁知道1个小人怎么剪?(对折1次)(2)试试剪2个手拉 手的小人。(对折2次)

思考:画的时候要仔细思考,怎么样既不剪出半个小人,还能让剪出的小人手拉手。

(3)剪4个手拉 手的小人。(对折3次)

(4)想要剪出8个手拉手的小人,需要对折几次?16个手拉手 的小人呢? 5.提升认识

看来折纸的方法不止一种,但剪的时候要注意什么呢? 要注意:对折的地方 不要剪断,那里是小 人身体连接的地方。

三、知识应用 1.出示:

你能剪出像下面这样的图形吗?我们还 采用对折,再对折的方法,可以吗?那 该怎么折呢?动手试一试吧!

2.仔细观察我们剪出的两组手拉手的 小人,这里面藏着我们学习过的对 称、平移和旋转吗?

3.独立完成练习七,第11、13题。4.动手操作

自己动手设计一个图案剪一剪,在全班展示作品。5.完成目标检测

四、课堂小结: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7

本部分的教学内容是人教版Unit 3 I’m more outgoingthan my sister. 中的Section B 1a—1e. 本节课是 一节听说课, 从整体上看, 是在sectionA部分的基础上对学生听说能力的拓展和延伸, 1a-1e是一组完整的听力训练, 围绕“my best friend”这一话题展开, 1a-1b在听前让学生谈论好朋友应具备的特质, 1c-1d让学生听一段关于好朋友的访谈, 听后1e要求学生利用所听信息重新组织语言编新对话。

二、学情分析

(一) 知识与能力目标

通过本课一系列的听、说训练, 让学生掌握本节课的新单词:talented, truly, care about. 并能运用本单元的语言结构——比较级, 展开对好友标准的讨论及朋友之间的对比。

(二) 过程与方法

通过对本课听力部分多层次, 对角度的挖掘, 从而让学生更容易捕捉重点信息, 通过设置“interview”这一环节提升学生的对本课内容的语言输出能力。

(三) 情感与态度

树立正确的对待友谊的态度, 培养朋友间互帮互助的优良品质。

(四) 教学重、难点分析

教学重点:通过学生听力和对话的训练, 让学生熟练掌握形容词、副词比较级的用法, 将听力中使用的对比方法移为己用。

教学难点:通过熟练掌握本课语言结构, 使学生能够对朋友之间的异同点进行描述。

三、教学过程

Step 1 Greetings and warming up

Make the students get interested in this classand reduce the distance between the studentsand the teacher.

Sing a song about friendship and talk something about friends.

Talk with the teacher.

Step 2 Vocabulary

M a k e t h e s t u d e n t s g r a s p t h e n e w w o r d sthrough creating the situations.

Use different situations to show the new items.

Answer the questions “ Is she a good friend?”to know the new items.

Step 3 Presentation of material

Make the students express their ideas aboutfriends.

Show new items, ask the students to exchangethe ideas

Ask and answer in pairs then present.

Step 4 Listening practice

Make the students get familiar with the targetlanguages, complete the listening material.

Ask the students to fill in the blanks accordingto the recreated chart.

Listen and fill in the chart.

Step 5 Presentation of conversations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to expressthe ideas about Molly’s and Mary’s best friends.

Ask the students to talk about Molly、Maryand their best friends.

Talk in pairs.

Step 6 Interview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language in real situation.

Ask the students to interview their classmates

Interview the classmates and write down theinformation, then give a report.

Step 7 Homework

Make the students use the items in the life.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8

单元教学计划

一、单元教材分析

本单元学习的主要内容有两个:1十几减几需要退位的减法,2用“20以内退位减法”和以前学过的进位加法解决简单的问题,即“用数学”。本单元的计算安排了两个例题,但实际分三个层次展开的。第一曾用游园会的情境让学生经历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和初步解决问题过程,感受数学的作用与乐趣。第二层通过学习“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为“十几减几”的学习构建基本的学习思路。第三层借助“十几减9”的思维方法,运用知识的迁移的办法,引导学生学习“十几减几”其他多道题目的口算方法。

二、单元教学目标

1、使学生经历与他人交流各自算法的过程,能够比较熟练的口算20以内的退位减法。

2、使学生初步学会用加法和减法解决简单问题。

三、单元教学重点: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四、教学难点:用加、减法的关系,计算20以内退位减法以及解答应用题。

五、教学措施:

1、重视引导学生在具体的情景中学习数学知识。

2.引导学生动手操作,开展多种形式的教学活动,学习知识。3.处理好算法多样化的教学。

4.采取灵活、有趣的方法提高计算练习的效果。

5.引导学生把所学知识用到生活中去,解决身边的数学问题。

六、课时安排:13课时

第一课时:十几减9 教学内容:教科书第8——10页的例1及“做一做”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9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9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探究交流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9十3

9十7

9十4

9十6

9十9

9十2

9十5

9十8

2.在括号里填上适当的数。

9十()=12

9十()=13

9十()=14

9十()=15 9十()=16

9十()=17

二、新授

1.出示教科书P10的图。

引导学生看图,提问:谁能说一说这幅图的意思?(有15个气球,买了9个,还有几个?)

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该怎样列式?学生思考回答后,教师板书:15—9=

提问:如果没有图,要算15减9等于几,该怎样想?

(学生以四人为一小组,互相商量。教师可提示学生联系旧知识进行计算。)

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可能有以下几种情况:

(1)9加6得15,15减9等于65

(2)15可以分成9和6,15减9等于6;

(3)10减9等于1,l加5等于6;

(4)15减5等于10,再减4等于6。

教师对学生的不同想法,应及时给予表扬,鼓励学生多动脑筋多思考。进一步提问:这么多的想法都

是对的,那么你觉得哪一种方法又快又好呢?(鼓励学生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想9加几得15,15减9得6)同时板书得数“6”。

2.小结:今天我们学习的是什么内容?(十几减9)教师板书课题。

该怎样计算这些题目呢?教师指题,引导学生总结出方法,同时也鼓励学生可选择自己喜爱的方法进行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在桌子上用小棒摆一摆,边操作边小声地说想的过程。然后指名说,再在方框里填上数。

2.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2题。

学生独立完成,再集体订正。

3.完成教科书P10“做一做”第3题。

学生先独立完成,再任指几题,让学生说一说最喜欢用什么方法计算。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学习了什么?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作业:学校买来16篮球,五年级学生领走了9个,还剩下几个?

第二课时:练习二

(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1页的练习二第1—5题 教材分析:

练习二的第1—5题设计的内容主要是巩固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题型多样,主要通过直观的图形,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让每一个学生都能用几种不同的方法来进行计算,同时渗透用多种方法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9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探究交流、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填数计算,并讲一讲上下两行有什么联系?(1)9+()=15

(2)9+()=18

15-9=()

18-9=()(3)9+()=14

(4)9+()=17 14-9=()

17-9=()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1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2.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2题。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

3.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3题。

教师将l0、14、13、17„„写在黑板上,然后教师一手拿着9的卡片在黑板上移动(不必按顺序),卡片对着十几就算十几减9。

4.完成P11页练习二的第4题。(1)出示画面,让学生理解题意。

(2)让学生独立口算出每一个算式的答案,并将他们对号入座。(3)教师任意选择一题让学生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小结: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了很多练习。下面请谈一谈你的收获。

第三课时:练习二

(二)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页的练习二第6—8题 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

2、通过练习,能运用十几减9的知识,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教学重点:能正确解决十几减9的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们,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你能说出所有的十几减9的算式吗?(1)学生说,老师板书:

11-9

12-9

13-9

14-9

15-9

16-9 17-9

18-9 19—9(2)指名说得数。

2、谁能说一说:16-9=7,你是怎么想的?

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二、完成练习:

1.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6题。

(1)出示题目让学生理解题意,口头叙述画面内容。

(2)提问:这道题告诉我们什么条件,要我们求什么?

(3)请学生列式,并复述口算过程。

2.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8题。

(1)让学生独立理解题意,叙述画面内容。

(2)让学生通过画面内容想一想:这道题可以提什么问题?(3)学生任意选择独立完成。

三、课堂练习

完成P12页练习二的第7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预习“十几减8”

第四课时:十几减8 教学内容:第13页的例2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8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8+3=

9+5=

7+6=

8+5= 7+4=

9+2=

9+8=

8+7=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说一说想的过程。

9十()=16

8十()=13 9十()=15

8十()=17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2。

2.观察画面,理解图意,复述画面内容。

3.怎么解决这个问题?(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2—8=4,谈一谈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13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第13页“做一做”的第1题。

学生先独立在书上完成计算,再说出上下两行之间的关系。

3.布置作业:完成13页第3题。

第五课时:十几减7、6 教学内容:第14页的例3及“做一做”。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7、6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举一反三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11-8

14-9

13-8

15-9 11-9

17-9

12-8

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6十()=12 5十()=11

7十()=14 6十()=13

二、探究新知:

1.出示例3。

2.观察画面,理解图意,用自己的语言叙述画面内容。

3.出示鱼缸画面,请学生数一数,鱼缸里有多少条金鱼?(13条)(移动画面,黑金鱼隐藏到水草后)再让学生猜一猜隐藏到水草后的红金鱼有几条?(学生分组讨论,说一说自己的想法)

4.学生汇报讨论结果,列出算式。13—7=6 说说你是怎样想的。

5.小结:刚才大家动脑筋想出了四种不同的思考方法,这几种方法都很好。

6.改变题意:一共有13条金鱼,6条黑金鱼,红金鱼有多少条?

7.学生独立列式,并说一说思考的过程。l3—6=7

三、巩固练习

1.完成14页的“做一做”第1题。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完成“做一做”第2题。

3.完成14页“做一做”的第3题。

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提问上下两个□间的关系。

第六课时:练习三

(一)教学内容:第15页的练习三第1—6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小朋友们,上节课我们学习了什么内容?

2、第l5页第4题。

二、完成练习:

1.完成练习三的第1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2.完成练习三的第2题。

学生独立在书上完成,再交流汇报。3.完成练习三第3题

(1)明确要求:先说得数,再写算式。

(2)同位合作,互相检查,看谁说得又对又快。(3)全班用开火车的形式练习。

4、完成练习三第5题

明确题目要求,指导:左边要计算正确,才能判断。

5、完成练习三第6题

学生根据给出的算式和得数连线,再全班共同订正答案。

三、小结: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做了很多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第七课时:练习三

(二)教学内容:第16页的练习三第7—10题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并能够熟练地运用方法进行正确熟练地计算。

2、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方法及数感。

3、培养学生良好地思维方式和运用多种方式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

第l5页第4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P16页的第7题。

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教师在巡视过程要加以提示,发现问题及时指导,提醒学生不要漏写。

2.完成P16页的第8题。

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3.完成P16页的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4.完成第16页第10题。

三、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八课时:十几减5、4、3、2 教学目标:

1、通过对问题情境的探索,使学生在已有经验基础上自己得出计算十几减几的各种方法;通过比较,使学生体验比较简便的计算方法。

2、使学生理解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思维过程,并能正确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3、经历收集信息的过程,发现数学问题,初步体会生活中处处有数学。通过不同方法的选择,体验获得成功的喜悦,激发学习的兴趣。

教学重点:经历探讨计算方法的过程,能正确地、比较熟练地进行十几减几的计算 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探索计算方法的多样化。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对比法 教学过程:

一、复习

1、口算

11-8

14-6

13-8

15-6 11-7

17-9

12-7

16-8 2.看卡片,说出()里应填多少。

3十()=12

5十()=13 2十()=11

5十()=14 4十()=12

4十()=13 3.12—6=6,说一说想的过程。

二、新授

1.出示例4。

(1)独立计算,指名板演。

(2)谈一谈你是怎样算的?

(3)小结。

三、巩固练习

1.完成P17页的“做一做”

让学生口算,全班集体订正,个别题目让学生说说思考过程。

2.做一做思考题。

第九课时:练习四

教学内容:第18、19页的练习四 教学目标:

1、要求通过练习,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能够运用自己喜欢的方法正确、快速地进行计算,并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2、训练学生找出知识之间的联系,从而进行辩证唯物主义的“事物普遍联系”的观点的启蒙教育。

教学重点:能正确解决十几减几的相关的实际问题。教学难点:结合具体情境,解决实际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导入

我已经学会了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这节课我们将一起来做一些练习,以巩固我们所学的知识。(揭示课题)

二、课堂练习

1.完成第1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再集体交流。2.完成第2题。先让学生说一说,再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

3.完成第3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4.完成第4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在练习本上写减法算式,再集体交流。5.完成第5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减法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仔细观察每一组算式,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6.完成第6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7.完成第8题。学生独立完成,全班订正,对个别题目要求学生说出思考过程。

8.完成第9题。学生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9.完成第10题。首先帮助学生理解题意,再集体交流,渗透一题多解的教育。

三、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练习,你有什么收获?

四、布置作业

完成第7题。

第十课时:解决问题

(一)教学内容:第20页的例5及 “做一做”,练习五第1--4题。教学目标:

1、通过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的问题。

2、初步认识“多余条件”。

3、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4、感受数学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体会用数学的乐趣。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讨论交流 教学过程:

一、复习

口算(见课件)

二、新授

1.出示第20页的图。(让学生观察画面内容,用自己的语言讲—讲画面的内容。让学生自由结合,互述画面内容。)

2.板书:有16人来踢球,现在来了9人,我们队踢进了4个。

同学们看到这些话,想一想问题是什么? 这道题的己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 大家想一想该怎样列式?为什么?

教师提醒学生凡是应用题,得数后面都应该写上它的单位名称,并加上括号。有一个信息“我们队踢进了4个。”这个条件有用吗? 介绍多余条件。

怎样检验答案是否正确?

小结:今天我们学的是图文应用题,今后我们在做应用题的时候看清题目中的已知条件和问题,知道两个数的总数和其一个部分数,求另一个数是多少用减法。(可让学生自行讨论教师再进行总结)

三、巩固练习

1.遂题完成P20的“做一做”、P22的第1、2、4题。

提问:这里有几个条件?有没有多余条件?

独立完成,集体订正。

四、布置作业:完成P22页第3题。

第十一课时: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第21页的例6及 “做一做”,练习五第5--9题。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的好习惯,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的应用题”的实际问题。

2、进一步复习巩固所学十几减几的内容,较熟练地掌握十几减几的算法。

3、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推理能力。

教学重点:学会收集信息和处理信息,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正确熟练地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根据图意提出合理的数学问题。教学准备:课件、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讨论交流、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春天到了,教师带领同学们来到了郊外进行春游活动,同学们来到郊外,非常开心,吃过饭后,便玩起了游戏。

二、探究新知

教学例6。

1.(出示例题)通过看图,你知道了什么?

2.告诉我们的条件是什么,要我们求的问题又是什么? 3.要解决的问题是什么?可以怎么解决?

要求小华比小雪多套几个,应该怎样想呢?(就是要求小华比小雪多的部分)用什么方法计算?

4.请学生列式:12-7=4(朵)

口答:小华比小雪多套中4个。

5.小结:要解决比多少的问题,应该用什么方法?告诉我们两个数,要求一个数比另一个数多几,首先要分清哪个数比较多,再想比较多的数是哪两部分组成的,从它里面去掉和另一个数同样多的部分,剩下的就是比另一个数多的,用减法计算。

三、巩固练习

1.完成第21页的“做一做”。2.遂题完成第23页的第5、7、9题。

四、作业

完成第23页的第6、8题。

第十二课时:整理与复习

教学内容:第24页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练习六第1--3题。教学目标:

通过复习,对本单元所学的知识进行系统性的归纳和整理,使学生能够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同时还能够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本节课主要是引导学生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的排列规律,初步培养学生分析、比较、概括、综合的能力。

教学重点:计算方法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复习1、20以内的退位减法我们已经学完了,今天这节课我们一起来复习20以内退位减法。(教师揭示并板书课题)

2、(课件出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表)请你仔细观察,你发现了什么规律?

二、探索规律

1、竖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竖行的减数都不变,被减数从上到下依次递增1,这样它们的差也依次递增1。(2)引导学生得出:减数不变,被减数越大,差也越大。

2、横着看,在排列上有什么规律?

(1)每一横行的被减数都不变,减数从左往右依次少1,这样它们的差反而依次递增1。(2)引导学生得出:被减数不变,减数越大,差就越小;减数越小,差反而越大。

三、掌握算法

想一想:20以内的退位减法题,你是怎样算的?

四、口算练习

1、教师任指表中一题,学生以最快速度口算出答案。

2、教师随意指出表中一题,让学生找出与这道题得数相同的所有试题。

3、针对学生容易出错的题目重点练习。

4、做练习六第3题:全班同时开始做题,教师计算时间,看谁又对又快。

5、完成练习六第1题

6、完成练习六第2题

五、小结: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第十三课时:练习六

教学内容:第25、26页练习六第3—8题。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熟练地掌握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并能正确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提出数学问题。教学准备:实物投影仪 教学方法:精讲多练 教学过程:

一、揭题:

小朋友们,今天我们一起来做练习。(板书:练习六)

二、复习应用题

1.出示P25的第4题。

(1)让学生口头编题,分析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

(2)想一想用什么方法计算?为什么用减法计算?

(3)列式计算。

2.独立练习P25的第5题。

3.出示P26的第8题。

引导学生学会看懂统计表,并口头编题,列式计算,同时把表格填补完整。

4.独立练习P26的第7题。(提醒学生注意运算的顺序)

三、课堂练习

P26的6题。

四、小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布置作业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数学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9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安排了一个学生十分熟悉和喜爱的其主题为游园会的场景图 在图中有“卖气球”、“卖风车”、“套圈游戏”和“猜字谜”四个场景 在“卖气球”和“套圈游戏”这两个场景中出现了小朋友和阿姨 小朋友之间的对话

通过对话引出关于“十几减9”的学生展开思考

并且教材通过两种方法的呈现意在引导学生采用多种方法进行计算 体现了“算法多样化”的理念

但是在另外两个场景中却只提供了背景资料

这是为了引导学生根据能收到的数学信息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最后到解决问题

这对学生理性地进行思考帮助很大

教学目标:

1、通过具体的情境 获取信息

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2、经历探索计算方法多样化的过程 学会选择快捷、方便的方法 并会正确计算十几减9

3、体验生活与数学的联系 增强合作交流意识

教学重难点:

探索“十几减9”的计算方法 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小棒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师:上星期老师到瑞安外滩 看到外滩公园里有好多东西在卖 好几个小朋友都去买气球了呢 你们看――

二、自主探究

1、引导观察 提出问题

①你从图中获的哪些数学信息?(气球一共有15个 卖走了9个气球)

②你有什么数学问题要提吗?(还有几个气球?)

2、探讨算法

师:刚才有同学想知道“还有几个气球?”你们能帮他解决吗?(能)怎么解决?

生:把总数的15个气球 去掉卖了的9个 就是还剩的个数?

师:同桌互相说一说解决的方法 再独立列式

学生汇报 师板书:15-9=□

⑴猜想:请小朋友猜一猜看 15-9等于几?

⑵独立思考

⑶组织讨论 交流算法

师:15-9等于几呢?你是怎么知道的?把你的想法先在小组里说一说 组长把你们的想法记录下来 看哪组小朋友最聪明 想得方法最多

⑷全班交流

生1:10-9=1 1+5=6(破+法)

生2:15-5=10 10-4=6(连减法)

生3:6+9=15 15-9=6(想加算减法)

生4:15-10=5 5+1=6

⑸验证:

师:那小朋友猜的对不对 我们一起来验证一下

a、学生操作

验证(学生摆小棒验证)

b、课件演示

⑹组织评价 比较方法

师:大家都很会动脑筋

想出了这么多的方法 算出了正确的结果

那么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3、初步运用新知

师:公园里除了气球问题 还有好多好玩的呢

(看书上图片)在套圈游戏中有几个没套中?你们能帮他解决吗?(能)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帮他解决这个问题

①学生独立列式 计算

②汇报解法 并说出你是怎样计算

4、小结:小朋友从公园活动中提出了一些数学问题 并通过计算解决了问题

在计算时同学们还想出了很多种方法 真了不起!

5、揭题:现在请同学们观察这两道算式 它们有什么相同的地方(都是十几减9的减法)

三、巩固练习:

1、摆一摆 算一算 书P12 T1

2、圈一圈 算一算 书P12 T2

3、用你喜欢的方法计算 书P12 T3

四、总结:

通过这节课的学习你学会了什么?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家长出有关十几减9的口算题 学生计算

七、板书设计: 十几减9

15-9=6 1:10-9=1 1+5=6(破+法)2:15-5=10 10-4=6(连减法)3:6+9=15 15-9=6(想加算减法)

4:15-10=5 5+1=6

第二课时 练习二(1)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13-14页 第1、3、4、6、7题

教学目标:

1.组织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练习十几减9的减法 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2.让学生练习十几减9 允许不同的学生用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并进行算法的择优

3.培养学生简单的推理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学设计:

一、一、复习导入

昨天我们已经学习了十几减9 十几减9的计算题你已经会做了哪些? 生:“11-9 12-9......”

抽两题学生说说算法 14-9 17-9

师:你算出来是几 怎么想的?

二、二、巩固练习

三、1、看加法算减法P13 T1

四、9+4= 13-9=

五、9+6= 15-9=

六、3+9= 12-9=

七、你有什么发现?你能编出这样的算式吗?

2、算一算P14 T6 11-9= 15-9= 13-9= 14-9= 12-9= 19-9= 18-9= 17-9= 16-9=

3、“开火车”P13 T4)师:学了这么多知识 小朋友们都变聪明了 你的智慧有多少 力气就有多大

看谁能把这个火车开动起来起来14 13 17 19 12 15 18 16 11-9

4、游戏:帮小鸽子送信(书P13 T3 反馈

师问:15-9的鸽子没有窝 怎么办?请你们给它搭个窝

三、深化练习

1、师:小朋友们这么厉害 企鹅都要我们帮忙了(课件演示)

①师:你能提什么数学问题? ②独立解决 列算式 ③交流 说想法

④说一说算式的意义

2、出示P14 T6)

四、总结

师:这节课 你学得开心吗?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写出有关十几减9的口算题并计算

八、板书设计: 十几减9练习二(1)

学生编的口算题

第三课时 练习二

教学内容:一年级下册第13-14页 第2、5、8题

教学目标:

1.学生练习十几减9的减法 进一步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并能熟练的计算

2.培养学生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难点:理解十几减9的算理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课堂作业本

教学设计: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3-9

17-9

12-9

15-9

18-9

14-9 16-9 11-9 1)、评讲:谁能说一说:18-9=?你是怎么想的? 2)、指名学生说自己的算法 还有不同的想法吗?

3)你最喜欢哪一种算法?用你最喜欢的算法再把18-9等于几说给你的小伙伴听

2、看图写算式

◎◎◎◎

◎◎◎ ◎◎◎◎◎

◎◎◎(指名板演 全班齐练)

板书:9+6=15 6+9=15

15-6=9 15-9=6

二、应用练习

1、先说得数 再写算式 P14 T5

要求:先同组的同学互相的说一说 然后再列出算式 最后集体订正

对于全对的同学给予鼓励

2、看图写算式 P14 T8 要求:1)先让学生看图说图意

2)再指名说图意

3、我会写

1□-9=□ ①学生独立写 ②小组讨论 怎样有顺序写 ③汇报 ④观察算式 你发现了什么?

三、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四、家庭作业:

背熟十几减9的口算题

五、板书设计: 十几减9练习二(2)◎◎◎◎

◎◎◎ ◎◎◎◎◎

◎◎◎

9+6=15 6+9=15

15-6=9 15-9=6

第四课时 十 几 减 几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P15 例2 教学目标:

1、通过独立探究和合作学习能主动获取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正确计算“十几减几”的题目

2、初步培养合作意识、交流意识和多角度思考的思维习惯

3、体验数学和生活的密切联系和探索的乐趣

教学重点:探索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切实掌握“相加做减”)

教学难点: 理解十几减几的算理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提出问题

1、创设情境

小朋友们听过小猫钓鱼的故事吗?(课件出示)

星期天小黄猫和小花猫从市场早买回了好多金鱼 并把它们的金鱼放在一个鱼缸里 看着美丽的金鱼在鱼缸里快乐地玩耍 它们高兴极了

小朋友

从图上你看到了什么?你可以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①学生独立思考

②小组交流

③全班交流(课件随学生回答出示图片)

a、黑金鱼有5条 花金鱼有8条 一共有几条金鱼?

b、一共有13条金鱼 其中花金鱼有8条 黑金鱼有几条?

c、一共有13条金鱼 其中黑金鱼有5条 花金鱼有几条?

④根据汇报 板书问题:

⑴一共几条金鱼?

⑵黑金鱼有几条?

⑶花金鱼有几条?

二、自主探究

1、尝试解决

针对问题提问:能解决这个问题吗?

根据学生回答 列式:

⑴5+8=13(条)怎么算的?

⑵13-8

⑶13-5

2、探索算法

①生独立思考13-8等于几呢?你是怎么想的?

②小组内同学讨论讨论 比一比

哪一组同学想的方法最多?

3、交流汇报

学生汇报的算法可能有:

a、10-8=2 3+2=5

b、8+5=13 13-8=5

c、13-3=10 10-5=5

d、13分成10和3 3-8差5个 10-5=5

......大家讨论得真不错 想到了这么多好方法

那13-5你又是怎么算的?

学生在全班交流自己的想法 除了以上4种方法外 还有学生可能这样想:

13-5=8 13-8=5(教师补充板书)

4、优化算法

比较:同学们提出了这么多解决问题的方法 在这些方法中你认为哪种方法比较简便?

5、小结:同学们用以上几种不同的方法都能得到相同的答案 在计算时

我们一般选用想加算减的方法或破+法

要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 才能算得又对又快

三、应用练习(课件)

1、算一算 有发现

分组出示以下题目

① 6+5 7+8 4+8

11-5 15-7 12-4 学生做完后

师问:做完这些题目 你发现了什么?

② 8+□=11 8+□=16 6+□=15 11-3=□ 16-8=□ 15-6=□

学生做完后

师问:你又发现了什么?

2、我会解决问题

P16 练习三 T2

先说说图意 再列式计算

做完后问:你是怎么想的?

四、总结:你能给今天学的知识取个名字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学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家长出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学生计算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

13-8=5

a、10-8=2 3+2=5

b、8+5=13 13-8=5

c、13-3=10 10-5=5

d、13分成10和3 3-8差5个 10-5=5

F、13-5=8 13-8=5

第五课时 十几减几的练习三

(一)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P16-17 练习三T3-7 教学目标:

1、通过练习

进一步巩固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能正确地计算

2、能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喜闻乐见的情境与数学游戏中提高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感受数学的魅力

教学重点:理解算理 掌握计算方法

教学难点:提高计算的正确率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巩固练习

1、看谁都能算对P6 T4

2、先说得数 再写算式 P16 T3

3、你会填吗?

13-7=□ 15-9=□

□□ □□ □ □

二、强化练习

1、练习三T6(找朋友)2、3、数学游戏 练习三T5(增加1道找不得相对应得数的算式)

为什么有的小朋友 没有自己的位置?

4、练习三T7(两步计算)(要求看清符号 认真计算)

14-7+5= 12-6+8=

11+4-8= 9+5+8=

17-8-7= 13-4+9=

三、综合练习

小红有13元钱 小明有15元钱

他们俩到肯德基去吃东西 请看肯德基的食品价目表:

汉堡:9元 可乐:6元 鸡腿:7元

如果每人买一样东西吃 各找回多少钱呢?

1、列式算式(请你把可能出现的情况用算式写出来)

13-9 13-6 13-7

15-9 15-6 15-7

2、你会算吗?(独立计算

选出其中的一题说说你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3、汇报

选择 13-9 15-6 说说有哪些不同的算法?

小结:十几减几的方法很多 你比较喜欢哪种方法

为什么?计算时不但要选择你比较喜欢的方法进行计算 而且选择比较简便的方法 才能算得对又算得快

四、总结:学了今天的知识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写出十几减几的口算题并计算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练习课(1)

学生可能编的口算题

13-9 13-6 13-7

15-9 15-6 15-7

第六课时 十几减几的练习三

(二)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P18练习三T8-11 教学目标:

1、能比较熟练地计算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 通过练习

提高计算的准确率与速度

2、初步感知加、减法各部分之间的关系

3、能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重难点:进一步掌握十几减几的算理 熟练的进行计算

教学内容:

一、基本练习

1、卡片口算 12-8 15-7......选择其中的两题说说想的过程

二、变式练习

1、我来试一试 12 11 16 14 13 15 3 5 7 8 5 8

-8 7 6 7 8 6

17 15 7 12

2、练习三T9

算后问 你发现了什么?

3、练习三T10(填>、<或=)

4、先填空 再比较

(比较后提醒学生“→”“=”的区别)

-8 +5 -7 +9 -□ 12--→□--→□--→□--→□--→ 5

12-4=□+2=□-3=□-□

三、综合练习

1、看图列式

☆☆☆☆ ★★★

○○○○

●●●●

☆☆☆☆ ★★

○○○

●●●●●

□○□=□ □○□=□

□○□=□ □○□=□

□○□=□ □○□=□

□○□=□ □○□=□

2、小动物喜欢吃什么? P17 T8

⑴学生独立连一连

⑵指名校对

3、解决问题:

⑴练习三T11

①图上的小朋友在干什么?你从图上获取了哪些信息?

12只小鸡表示什么?

②列式:12-5=7(只)

四、总结:今天我们是怎么来学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背熟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练习课(2)

第七课时 十几减几练习三(3)

教学内容: 数学一年级下册P18练习三T12-13 教学目标:

1、通过各种题型的练习

要求学生能够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2、鼓励学生能用各种不同的方法进行计算

3、学会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重点: 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难点: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口算卡片一套 课件

一、基本练习

1、听算

14-8 12-5 13-6

13-8 14-9 12-4 16-9 14-8 11-8 15-8

(全班齐练 集体订正)评讲:

1)说一说12-4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

2)还有不同的想法吗?(学生回答 教师板书)

3)在这些算法中

你最喜欢哪一种?用你最喜欢的方法再与小组里的同学说一说12-4=? 看看谁说的最好

2、计时计算比赛(P18 T12)

看谁算得又对又快

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同学全班同学给予鼓励

集体订正

二、解决问题

1、出示表格

球拍 牛奶 蜡笔 原来有 15副 12瓶 14枝 卖出 8副 9瓶 6枝 还剩

()副()瓶()枝

总人数 男生 女生 第一小组 13人 7人

()人 第二小组()人 8人 8人

第三小组 16人()人 9人

2、出示小猴图P18 T13

让学生认真观察: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够根据这幅图提出什么数学问题?如何列式?还有不同的列式吗?请与你同组的同学互相说一说 你是怎么想的?

(教师根据学生回答进行板书)

5+8=13

7+6=13

13-5=8

13-7=6

13-8=5

13-6=7

三、拓展练习

1、你能用学过的知识写一写下面的算式吗?(每人选一组写一写)

13―□=□ □―6=□ □―□=5

这些算些有什么特点?

它们有什么规律?(建议引导学生进行有序思考 并让其知道哪一组是写不完的 哪些是写得完的)

2、猜猜我是谁?

我比15小6 我是(); 8比我小5 我是();

我加上7得16 我是(); 18减去我 还是我

我是();

你能出这样的题目 让其他同学去猜猜吗?

四、总结:今天我们是怎么来学习的?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背熟十几减几的口算题

板书设计: 十几减几练习课(3)

5+8=13

7+6=13

13-5=8

13-7=6

13-8=5

13-6=7

第八课时 解决问题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P19例3 教材分析:

这部分教材展现了一幅一群小伙伴在公园里玩耍的场景图 图中给学生提供了丰富的数学信息

为教学准备了丰富的背景资料 在这些场景中

有的是提供了条件、问题完备的应用题

借此引导学生用已经学过的知识加以解决;有的是给出了明确的信息数据 但是没有问题

需要学生提出数学问题后

理解意义并加以解决;还有的是要通过学生自己收集背景材料中的数学信息 自己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

这说明这部分教材的处理应当把握好这三个层次的不同要求

通过这样的编排

意在让学生继续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口算 进一步使口算趋于熟练

同时也是为了更好地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增强用数学知识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意识

教学目标:

1、初步懂得从教学的角度提出问题 并能解决简单的数学问题 培养学生应用数学的意识

2、培养学生积极参与数学学习活动的态度 对数学有好奇心和求知欲

3、初步认识数学与人类生活的密切联系 养成与他人合作的良好习惯

教学重点、难点:收集信息 提出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一、创设情境

1、课前让学生背诵语文课文《柳树醒了》

1、师:哇

小朋友背的真有感情

老师好象真的看到柳树醒了的样子 长出嫩绿的叶子 小花小草也醒了 争着要长大 因为--春天来了 春天的公园特别美丽

我们一起去看一看(课件演示)哇

好热闹!小朋友们正玩得开心!你看到他们在玩什么?

2、生:丢手绢、捉迷藏、踢足球

(师指着一处问)师:这边的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生:捉迷藏

二、解决问题

1、师:我们走近看一看

(放大图片)你看到了什么?你能收集到哪些数学信息? 生:13个同学捉迷藏 这里有6个人

(学生说 老师板书)

师:我们先来看第一条信息 根据这个信息 你能提什么问题?

学生提问并解决问题 列出算式3、2、师:这幅图里还有些小朋友在玩什么游戏?

生:丢手绢、踢足球

师:好

选一个你喜欢的游戏 提个问题

然后把解决这个问题的算式写在本子上 比一比

谁提的问题多?

学生反馈交流

5、揭题:师:小朋友真了不起 能够根据活动的信息提出问题 还把他给解决了

真棒!这就是我们这节课要学的--解决问题

师:要解决问题

我们先要干什么?再做什么?

生:找出信息 提出问题 列出算式

三、应用练习

1、师:生活中的问题你能解决了 那动物园的问题解决你会解决吗? 出示:p20做一做

(1)树上有几只小鸟?

(2)跑了几只小鹿?

(3)你还能提出什么问题? 学生回答

2、完成P21:T1

出示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

(1)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你能根据这些信息编出一个数学小故事吗?四人小组互说 然后指名说

(2)你能根据你编的这些数学小故事列出算式吗?

(3)学生独立完成 同时指名板演

(4)你能说说它们各等于几?你是怎么想的吗?

五、四、知识应用

教师:同学们真了不起 能用数学知识解决这么多问题 而且做得又对又快

其实在我们日常生活中也藏着许多数学问题 比如我们的教室里就藏着很多数学问题 你能发现吗?和同桌说一说

(师引导学生根据身边的事物提出数学问题)如:两个组的人数、卡片的字数等

五、全课总结

1、教师提问:通过今天这节课的学习你们都有什么收获?

六、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七、家庭作业:

观察家里的物品

给爸爸妈妈或是好朋友提个数学问题 并想办法解决它

八、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 数学信息 数学问题 13-6=7(人)8+6=14(人)16-9=5(人)

第九课时 练习四

教学内容:数学一年级下册P21-P22 教学目标:

1、进一步巩固十几减几的退位减法的计算方法 并逐步达到熟练

2、学会从不同角度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3、体验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乐趣

教学重点:让学生发现问题 提出问题 解决问题

教学难点:运用数学知识解决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创设情境 构建学习材料

1、看谁算的又对又快!P21T3 11-2= 8+6= 16-8= 9+7= 13-7= 12-5= 14-8= 15-5= 11-6= 12-9= 14-6= 17-9=(1分钟后停

学生在计算的时候老师巡视看学生的计算情况)

师:汇报做了几道?

选取几位学生的信息

师:你们能不能编一个数学问题?(若学生只说一共有几道题 老师则引导:如果只有这么一个问题 其他什么也没有

这个问题能解决吗?谁能把问题说完整?)

如一共有12道题 已经做了5道 还有几道没做?

师:你看 在这个问题里

先告诉你几条信息?

师:这个问题怎么解决?

生:12-5=7

师:真不错!刚才我们这个问题编的非常成功 根据信息(老师指着黑板上的信息提问)谁还能编?

生可能:

生:一共有12道题 没做的有7道 已经做了几道?

生:已经做了5道 还有7道没做 一共要做几道?

生:没做的比做好的多几道?

师:选一个问题

和你的同桌说说你是怎么解决的?

2、问题反馈

师:小朋友们真行!不但提出了这么多问题 而且还都解决了 老师实在佩服你们

下面就把你刚才做的口算情况也编一个问题 考考你的同桌 两个人互相说一说

学生互说

3、构建学习材料 解决问题 师:小朋友们 一次口算比赛

我们就能提出这么多的数学问题 其实在我们生活中 处处都有数学问题 观察一下教室里的事物 或者根据班级的情况 编个数学问题

每个小朋友先想一想

(停顿半分钟)谁编出一个问题来了?并说说怎么解决

生:第一组有5个男生 5个女生

一共有几个小朋友?

......二、计算练习

1、找朋友(P22:T5)

将第5题制成卡片 然后再将卡片发给学生

让他们找朋友(或者请8个同学分成两组进行找朋友的比赛 看看哪个组的同学找得又对又快)

2、比较大小(P22:T6)

学生独立完成 然后集体订正

并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

三、用数学

1、出示P21:T2

你从图中得到什么数学信息?提出了什么数学问题?

独立解决 列式计算

2、出示P22:4题的图 让学生认真观察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等于几?你是怎样想的?然后指名说 最后集体评价)

3、出示P22:7题的图

问:你从图中看到了什么?

你能提出什么数学问题?还能提出不同的问题吗?

如何列式?为什么用这种方法进行计算?

(同桌互说 然后指名说 最后集体评价)

板书:9+4=13

4+9=13

13-9=4 13-4=9

四、全课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找一找生活中的数学问题 并解决

七、板书设计: 解决问题练习课

根据课堂学生提供的材料进行板书

(同桌互说

第十课时 整理与复习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教学内容:人教版小学数学一年级下册P23 教学目标:

1、通过对20以内的退位减法进行整理 进行多纬度的观察找出规律

比较熟练的掌握20以内退位减法的计算

2、加强观察、分析、比较、概括能力的培养 并进一步发展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3、培养与人合作交流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点:

1、进一步巩固20以内的退位减法计算 使学生的口算能力得到强化和提高

2、观察20以内退位减法表 发现并总结规律

加深对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体认识

教学难点:自主探索减法表的排列规律 并能创造性地重新进行排列

教学具:课件、4×4的方格纸、不完整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 教学设计:

一、课前导入:

我们已经学习了许多20以内退位减法的算式 这节课我们一起将它们进行整理 有没有信心完成?

二、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

1、出示口算练习卡 要求口算得数

11-9 12-8 11-7 13-7 14-9 11-8 12-7 13-8 12-9 13-9

2、课件出示一个4×4的方格

11-9

老师这里有一个表格

现在我们要把刚才的那些算式按照一定的规律排放到这张表格里 如果将11-9这个算式排到第一行、第一列

(老师示范排11-9)那么其他算式可以怎样排放呢?分小组进行讨论 尝试着进行排列

对排列的结果在4×4的方格纸上进行记录

3、组织汇报各个小组的整理结果 并说明这样整理的理由

(把自己的小组的方格纸在实物展示台上演示出来)

可以出现的情况有:

①我们是这样排的

11-9 11-8 11-7

12-9 12-8 12-7

13-9 13-8 13-7

14-9

我们是看减数的 把减9的排在第一列 减8的排在第二列 减7的排在第三列

从上往下看它们的差从小到大排列......②我们是这样排列的

11-9 12-9 13-9 14-9

11-8 12-8 13-8

11-7 12-7 13-7

我们是看被减数和减数的 竖着看一列列的被减数是一样的

横着看一排排的减数也是一样的......③我们是这样排列的

11-9

11-8 12-9

11-7 12-8 13-9

12-7 13-8 14-9

13-7

我们是看差的 差相同的排一行......还有可能出现其它情况

4、收集反馈意见

及时评价学生的观察和排列

5、完善减法表 课件出示大表格

要求每个小组根据第①种发现的排列规律继续写下剩余的算式 将20以内退位减法表填写完整

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6、完整概括减法表的规律

(根据学生的回答随机呈现以下三种规律)

横着看发现什么?

竖着看发现什么?

斜着看发现什么?

还能发现什么规律?

全面概括减法表的规律

三、利用退位减法表复习

1、把差是6的......算式一组一组地说出来 想不出的可以看减法表 它们在减法表的什么位置?

2、差是7的一组退位减法算式你都能说出来吗?你还能说出一组差是几的退位减法?

3、抢答

师随便指着一道算式 要求学生很快说出得数

四、综合练习

1、口算(开火车)+()=11 7 +()= 13 9 +()=15 6 +()=14 3 +()=11 6 +()=13 8 +()=15 7 +()=14 4 +()=11 5 +()=13 7 +()=15 8 +()=14

2、看不见的数字

小明把得数相等的算式卡片放在一起 可是有的数字被遮住了

你知道被遮住的数字都是几吗?

五、课堂总结

这节课我们是怎样来复习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六、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七、家庭作业

1、请大家把20以内的退位减法再做一次整理 并制成一个美观而有创意的“20以内退位减法表”

八、板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的整理和复习11-9 11-8 11-7 11-6 11-5 11-4 11-3 11-2 12-9 12-8 12-7 12-6 12-5 12-4 12-3 13-9 13-8 13-7 13-6 13-5 13-4 14-9 14-8 14-7 14-6 14-5 15-9 15-8 15-7 15-6 16-9 16-8 16-7 17-9 17-8 18-9

第十一课时 练习五(一)教学内容:练习五P25 T18―P26 T7

教学目标:

1、通过本节课的复习

要求学生能够准确地根据数学信息提出相应的数学问题 并能够正确迅速地进行解答

2、继续巩固本单元的知识要点 强化20以内的退位减法的计算 使其更加熟练

进一步提高计算的速度和正确率

3、通过参与数学活动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4、在相互的合作中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意识和能力

教学重、难点:能够正确地提出问题并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准备:课件 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上节课我们复习和整理了20以内的退位减法 这节课我们继续复习

比一比哪位小朋友学得好!

二、基本练习:

1、口算P24 T3

9+8= 12-6= 14-8= 11-6= 8+7= 13-6=

16-9= 15-6= 7+9= 15-7= 14-5= 6+6=

3+8= 7+7= 13-7= 12-5= 14-6= 12-9=

全班齐练 开火车订正)

2、独立完成P25:5

3+8= 4+9= 5+7=

11-3= 13-4= 12-5=

11-8= 13-9= 12-7= 1):学生先独立完成 然后集体订正

2):认真观察每一竖行的三道题 看看你发现了什么?

(四人小组讨论 然后指名说)

3):还有其它的发现吗?

(三者间的联系)

三、用数学

1、看图列式计算: P24:2

2、出示P24:4

(1)问:你从图中知道了什么信息?你能根据这些信息提出什么数学问题?

(2)你能列出算式吗?试一试(学生独立完成后与同桌互相说一说:我为什么这样列式?)

3、出示P25:6

(1)学生独立完成(2)集体订正

说一说你是怎样想的?还有其它的想法吗?

4、出示p25:7

说出表格中反映的信息 并引导根据表格的意义进行解答

交流点评 明确计算的过程 集体订正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收获?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背“20以内退位减法表”

八、板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

根据学生回答板书

第十二课时 练习五

(二)教学内容:练习五P25 T8―P26 T11及思考题 教学目标:

1、学会看懂简单的统计图表 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2、能够根据图意写出算式

并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

3、掌握十几减几的计算方法 能够正确熟练地进行计算

教学重点: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教学准备:课件

口算卡片一套 教学过程:

一、基本练习

1、口算

12-7 12-4 12-3 14-8

16-9 6+8 13-6 14-5(全班齐练 集体订正)

评讲:16-9=?你是怎样想的?

2、计算P25 T8

17-8-3

9+4-6

11-6+7

5+9-8

5+4+6

8+7-9(全班齐练 指名板演

并说一说某些题目是怎样计算的?每一个步骤的结果是多少?集体订正)

3、比一比

夺红旗 比一比

看哪个组能够最先夺到红旗

要求:选出8个同学分成二组 进行接力赛

对于做得又对又快的组给予鼓励

1)11-8 12-6

13-7

14-9 2)12-7 13-8

11-6

15-9

二、用数学

1、出示第九题的图

1)让学生看图

同桌互说图意

2)指名说图意

3)学生列式解答

并与同桌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再指名说

2、出示第P26:11主题图

问:你从图中知道了哪些信息?

你能解决图中提出的这个问题吗?试一试

你是怎样想的?说说你的想法

三、思考:

我们一队有12个男生

老师让每两个之间插进一个女生的话 可插进多少个女生?(1)学生讨论

(2)根据题意进行实际的演示

四、课堂总结

这节课你有什么感受?

五、课堂练习:课堂作业本

六、家庭作业

熟练计算20以内的进位加法和20以内的退位减法

八、板书设计 “20以内退位减法”的复习课

?? ?? ?? ??

单元:第二单元 备课者:郑瑞楠 时间: 2009年2月14日

总 课时

上一篇:品牌整合营销传播策划书 写作下一篇:乌鲁木齐市经济适用住房申请条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