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

2024-05-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通用6篇)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 篇1

(2010——2011学第二学期)

教材分析:

本册共有课文32篇,其中精读课文24篇,略读课文8篇。教材对课文的编排,围绕8个专题展开,编排注意加强整合性,每一个专题都从导语到课后思考题,从“口语交际•习作”到“回顾•拓展“,各个部分都力求内容和形式上凸现本单元的教学重点。

教材在编排上注重情感、态度和知识以及能力之间的联系,使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正确引导与语文学习能力和习惯的培养融为一体。

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加强整合,围绕专题组织教材。

二、安排“综合性学习”,全面落实语文课程标准提出的目标。

三、加强导学功能,引导学生主动、积极地学习。

四、丰富课本内容,拓宽学习资源。教学目标:

1、认识200个字,会写300个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会使用字典、词典,有独立识字的能力。能用钢笔熟练书写正楷字。

3、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4、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5、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6、养成读书看报的习惯,收藏并与同学交流图书资料。

7、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养成向人请教、与人商讨的习惯。听人说话能把握主要内容,并能简要转述。能清楚明白地讲述见闻,并说出自己的感受和想法。

8、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9、在综合性学习活动中,有目的地搜集资料,提出不懂的问题,开展讨论,解决生活中的简单问题。

教学重点:

1、认识200个字,会写200个字,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

4、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5、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6、能用普通话交谈。在交谈中能认真倾听,并能就不理解的地方向人请教,就不理解的意见与人商讨。继续具体生动地讲述故事,努力用语言打动他人。能逐步清楚明白地讲述一件事情。

教学难点:

1、养成主动识字的习惯。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体会课文中关键词句在文中表情达意的作用,能初步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作者描写事物的方法,并能运用到习作中去。

5、留心周围事物,勤于书面表达。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会写简短的书信便条,能修改习作中有明显错误的词句。

教学方法:

合作探究法 读议法 自读自悟法 教具与学具:

小黑板 多媒体 图片资料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 14课时

第二单元 14课时

第三单元 13课时

第四单元 14课时

第五单元 14课时 第六单元 13课时 第七单元 14课时 第八单元 13课时

第一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内容包括两篇精读课文,两首古诗,一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本单元课文语言优美,题材多样。《燕子》描写了燕子的外形、飞行、栖息,让我们充分体会到燕子生机勃勃的特点。《古诗两首》描绘了美丽的春天景色,包含了诗人对春天的赞美、热爱之情。《荷花》让我们领略到荷花的美丽,感悟到了大自然的神奇力量。《珍珠泉》一文描述了珍珠泉的样子,让我们感受到了大自然的美。

语文园地包括“口语交际” “习作” “我的发现” “日积月累”和“宽带网”五个部分。

学习本单元课文,要反复诵读,能够联系上下文理解词句,体会课文中的语句在表情达意方面的作用。还可以从课文中了解作者观察的方法,积累文中优美的句段。通过说与写及课外了解、搜集的活动,扩大对大自然景物的了解,感受家乡和大自然景物的美好。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正确读写生词,结合课文理解词语的含义。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4、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5、流利的背诵课文,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6、感悟大自然的美丽、神奇,培养热爱大自然,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学习抓住事物特点进行观察和表达的方法。

5、流利的背诵课文,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6、认真观察事物,完成习作。要求学生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教学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完成习作。要求学生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

4、流利的背诵课文,摘录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教学方法: 导读法 读议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具与学具: 小黑板 多媒体 卡片 图片资料 单元课时安排:

1.燕子 2课时 2.古诗两首 2课时 3.荷花 2课时 4.珍珠泉 1课时 语文园地一 5课时

机动 2课时

1、燕子

教学内容或课时:

1、燕子(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反复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教学重点: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书写.教学难点: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生字词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情境导入

1、教师念儿歌《春天多美好》:小燕子,真灵巧,拖着一把小剪刀。剪彩云,彩云飞,剪柳条,柳条摇。一幅图画剪好了,春天风光多美好。

2、同学们,春天,活泼可爱的小燕子从南方飞来了,喜欢燕子吗?今天,我们一起学习《燕子》这篇课文。这篇文章是著名作家郑振铎写的,请打开书,谁来读读。

二、明确学习目标

明确本节课的学习目标(幻灯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3、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

三、组织讨论 合作学习

活动一: 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书写。

1、生自由读课文, 读准注拼音的生字,划出生字组成的新词,把你认为难写的字用手指在桌子上认真写几遍。

2、小组互相检查,容易出错的字词要注意。

3、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活动二: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通过朗读了解课文内容。

1、自由读课文,注意读错的句子要重读,直到读通为止。

2、学生自学,教师巡回指导。

3、小组交流讨论课文内容,展示交流。

作者运用语言优美的语言,从外形、飞行、休息几方面详细描写了小燕子的轻巧、美丽,流露出对小燕子的喜爱。

活动三:抓住重点词句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

1、轻声读第一自然段,思考:这段话写什么?(燕子的外形特点)

2、你想怎么读这段话?为什么?试着读读。

“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对/俊俏轻快的/翅膀,加上剪刀似的/尾巴,凑成了/活泼机灵的小燕子。”

“一身羽毛”“一对翅膀”“凑成小燕子”是小燕子外形的勾勒,“乌黑光亮”“俊俏轻快”“剪刀似的”突出活泼机灵的燕子的特点。让学生在读中体会小燕子的活泼可爱。

3、词语训练:“凑成”换成“组成”好吗?为什么?(反复读体会文章表达的活泼的基调)

4、采用指名读、小组读等多种方式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

四、品读课文 点评提升

1、我们能不能把郑振铎写的燕子画下来?我请一个同学读第一段,咱们一起画,怎么样?不过读的时候,要慢一点。

2、同桌的同学互相介绍一下自己画的燕子。

3、谁愿意到前边来把自己画的燕子向介绍一下?展示评价

4、大家注意到没有,作者怎么没写眼睛、嘴,是疏忽了吗?

5、这告诉我们,描写景物,一定要抓住有特色的地方写。

五、小结

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对小燕子的喜爱之情,尝试背诵第一段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二至四自然段,找出描写燕子飞行的句子。课后作业:朗读全文,背诵第一自然段,抄写生字词。板书设计:

燕子

羽毛 乌黑光亮 翅膀 俊俏轻快 尾巴 剪刀似的 课后小记:

1、燕子

教学内容或课题:燕子(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运用合作交流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教学重点:体会燕子的可爱和春天景色的生机勃勃。

教学难点:在观察景物的基础上如何抓住景物的特点进行描写。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

教具与学具:图片 五线谱 教学过程:

一、设置情境 激发兴趣

1、听写生词:燕子、聚拢、增加、稻田、偶尔

2、齐读课文第一自然段。

3、上节课我们学习了解了小燕子美丽的外形特点,给我们留下了深刻印象,这节课我们继续了解小燕子的其他特点。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背诵课文,积累好词佳句

2、运用合作交流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

3、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小组探究 共同学习

活动一: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燕子的活泼可爱和光彩夺目的春天的美,1、学生默读第二自然段,思考:第二自然段有几句话,写的是什么?(燕子从南方飞回来,为春天增添了许多生趣。)

2.、这段话描写了春天的哪些景色,仔细地读一读相关的句子,边读边想象。

第二自然段描写的花、草、叶“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这是一幅什么样的景象呢?把你脑中的画面描述一下。(花儿争相开放)

3、指导朗读第2自然段。

要求: 定准轻松欢快的基调,语速根据内容的变化时缓时急。“才下过几阵/蒙蒙的/细雨。微风吹拂着/千万条/才展开带黄色的嫩叶的/柳丝。”语调要舒缓、轻柔,体现柳丝的柔美多姿。“青的草,绿的叶,各色鲜艳的花,都像赶集似的聚拢来”语速加快,要有赶集、聚拢之意。

“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要读出欣喜之情,读“光彩夺目”时,语速要放慢,语调加重,感情要饱满。让学生感受到春天的美丽和勃勃生机。

4、自由朗读第3自然段,想想这一段写了什么?(燕子飞行的各种姿势)

5、再读,说说这段话写了小燕子的哪些特点?从哪些句子感受到?(活泼、可爱、机灵)从“斜着身子”感受到燕子的飞行姿势,飞行时的轻快灵活、自由自在。通过“掠过”,体会燕子飞行之快速;通过“唧唧叫着“感受燕子飞行时的欢快心情:通过“有的„„有的„„“了解众多燕子在早春的春光中、迎着拂面的微风飞行的情景。

6、这些自由飞翔的燕子,使这早春美景更加生机勃勃、令人神往。作者还写了什么呢?

7、读第4自然段

8、指名说说第4自然段写什么。(写燕子停歇花电线上形成的美丽图景。)

9、这段话里有几个比喻,分别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要用“五线谱“打比方呢?(结合插图理解,想象)a、学生读后,抓住比喻句进行交流感悟。b、体会比喻句的好处。C、练习:仿写比喻句。d、交流展示。

活动二 运用合作交流探究的方法引导学生自读自悟,达到“情由景生”的效果。l、(畅所欲言我们再读第二自然段。小组讨论学习

(1)什么形成了光彩夺目的春天?是怎样形成的?其它词语有什么作用?

(2)什么叫“赶集”?

先小组内讨论,再小组间交流展示

去买的,还有卖的,都叫赶集——请说说赶集的情况,再想想赶集和春天的草、叶、花生长和开放有什么相似之处。

古人说:“红杏枝头春意闹”,春天,万花盛开,确实给人以热闹的感觉。

(3)学习第四句。

这么热闹、美丽的春天,少了燕子可不行,请大家朗读第四句。a、谁能简单地说说这句话的意思。b、“增添”是什么意思,“生趣”是什么意思?

c、师:同学们,画家画春天少不了燕子,诗人写春天少不了燕子,歌唱家歌唱春天也少不了燕子,可以这样说,少了燕子,春天会失去一半的美,下面让我们以赞美的语气来朗读这一段。、指导按春天的细雨、微风、柳丝、草、花、到燕子的顺序背诵。

3、读了第三自然段,我们知道燕子飞得很轻快,姿态很优美。我们接着读第四自然段,看看写的是什么,谁读懂了谁说。

a、小组交流(燕子落在电线上休息的样子)

b、.读懂了,哪些语句给你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大家读读、划划。

4、“这多么像一首正待演奏的曲谱啊!”看看书上的插图。

5、老师这里有一段五线谱,也就是曲谱,请想象一下,并对照一下插图,远远地看去,落在电线的燕子连同电线,像不像五线谱?

师:这是一个多么贴切而又生动的比喻!我们不能不佩服作者惊人的想象力!同学们想一想,这会是一首什么样的正等着我们去演奏的曲谱?(这一定是赞美春天,赞美小燕子的曲谱)

活动三再读课文,培养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1、自读课文。

2.、从课文中,我们进一步领略了燕子的美,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四、回顾全文 归纳总结

1、作者用热情洋溢的语言,从外形美、飞行巧、停歇雅三方面描写了小燕子的美丽,深深流露出对燕子的喜爱,对大自然的热爱。我们也要养成观察事物的好习惯,多观察。

2、有感情地朗读全文,尝试背诵课文。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自学下一课生字词,自读诗歌。课后作业:背诵全文,积累好词佳句 板书设计:

外 形 俊 俏

燕 春 天 赶 来

子 飞 行 灵 巧

停 歇 优 美 课后小记:

2、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或课时:古诗两首(第一课时)

教学目标:

1、认识书写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朗读诗歌,背诵诗句。

3、通过朗读理解诗意,积累诗句。

4、在理解中提高能力,在背诵中增加素养。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方法:读议法 合作探究 教具与学具: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背诵古诗,导入新课

1、春天是一幅多姿多彩的图画,许多诗人通过诗歌来赞美它,谁来背背有关春天的诗歌?(指名背诵)

2、今天我们还要随着古代诗人贺知章一起走进迷人的春天,看看他们是如何赞美春天的?

二、明确目标 学习《咏柳》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咏、绦“,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绦”“妆”“裁”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设计活动 小组学习

活动一: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小组交流,相互点拨。

3、师巡视指导。

4、全班交流,小组间评价。

(1)“碧玉妆成一树高”这句里把什么比作什么?(柳树的枝叶比作碧玉)(2)“绿丝绦”指什么?为什么说柳技是“绿丝绦”?(想象体会柳技的绵长和柔软)

(3)说说自己对“不知细叶谁裁出”的理解和体会(体会柳叶的小巧整齐,体会大自然的伟大神奇)(4)“二月春风似剪刀”又把什么比作什么?为什么这么比喻? 师:你看那高高的柳树,长满了翠绿的新叶,看上去好像用碧玉装扮的一样,真是青翠欲滴啊!那垂挂下来的万千柳条,柔软绵长,随风摇曳,多像绿绿的丝带。

5、感情读诗。

活动二

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动手画一画诗歌描写的柳树。(3)指名读,师生评议。

生:碧玉妆成一树高,万条垂下绿丝绦。

师:再看那小巧的新长出来的柳叶,细细尖尖的,整整齐齐的,是谁裁剪出来的呢?

原来是二月春风这把剪刀裁出来的啊!活动三 互相释 疑,讨论难点。

1、说出疑难,自己尝试解决。

2、将自己不能解决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3、不能解决的,小组间交流共同解决

4、说说自己学这首诗的体会。

5、交流互评。

四、拓展

想象诗歌描绘的意境,用彩笔画出诗歌描绘的画面。

五、课堂小结

学生齐背<<咏柳>>.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粗读下一首古诗《春日》。课后作业:背诵默写《咏柳》 板书设计:

咏 柳

碧 玉 妆 成 一 树 高,万 条 垂 下 绿 丝 绦。不 知 细 叶 谁 裁 出,二 月 春 风 似 剪 刀。课后小记:

2.古诗两首

教学内容或课时:2.古诗两首(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识书写生字,理解诗句的意思。

2、朗读诗歌,背诵诗句。

3、通过朗读理解诗意,积累诗句。

4、在理解中提高能力,在背诵中增加素养。教学重点:理解诗句的含义

教学难点:想象诗歌所描写的意境 教学方法:读议法 讨论法 教具与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指名背诵《咏柳》,用自己的话说说诗句的意思。

二、出示学习目标 明确所学

1、把诗歌读正确、流利,认记生字“泗、滨”。

2、指名读诗,提醒读准“胜”“泗”“滨”。

3、根据注释了解诗歌的大意。

4、小组交流:互相释疑,讨论难点。

三、合作交流 理解诗意,体会感情

活动一: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诗歌,划出节奏。

1、生自由读诗,力求流利、有感情。

2、边读边画节奏,自读体会。

3、小组读,互评。活动二:

1、指名读诗句,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全班交流,相互点拨:

3、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

4、生自由朗读诗歌。提示:

(1)作者到泗水边寻找春天,他看到了什么?能想象都有什么“焕然一新”吗?(引导学生利用自己的生活积累具体感知“无边光景一时新”)(2)“万紫千红”是说春天的什么?能具体说说吗?(借助插图形象感知花儿的缤纷色彩,春天的美丽景象)

5、结合理解,练习有感情地朗读。(1)自己练习读,边读边想象。(2)指名读,师生评议。

(3)以读代讲,师生合作:老师朗读散文,学生用恰当的诗句来对答。

师:在一个春光明媚的日予,我信步到泗水河边寻找春色,啊,放眼望去,一切都焕然一新了,全没了冬日的苍白和萧瑟。

生:胜日寻芳渐水滨,无边光景一时新。

师:人们寻常中都知道有春风,但要是真正认识它,只有在见到万紫千红的景象以后。你看,春风徐来,各种景象焕然一新,到处万紫千红,百花争艳,有了春风,才有这无边的美景。

生:等闲识得东风面,万紫千红总是春。活动三:互相释疑 讨论难点。

1、说出疑难,自己尝试解决。

2、将自己不能解决的地方提出来与同学们交流。

3、不能解决的,小组间交流共同解决

4、说说自己学这首诗的体会。

四、感悟

学习了这首诗你有什么感想从中领悟到了什么?

五、尝试背诵古诗

六、拓展

1布置学生收集几首朱熹的诗读一读,背一背。

2.到大自然中去走一走,看一看,写一些你眼中的春天。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自学下课生字,自读课文 课后作业:背诵诗歌,复述诗意 板书设计:

春 日 胜 日 寻 芳 泗 水 滨,无 边 光 景 一 时 新。等 闲 识 得 东 风 面,万 紫 千 红 总 是 春。课后小记:

3、荷花

教学内容或课时:3.荷花(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真读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会总结学习。

3、图文对照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认真朗读课文,理清文章的脉络,从字里行间感受和花的美丽。教学难点:图文对照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教学方法:朗读法 小组合作讨论 教具与学具:生字卡 图片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板书课题,读题。

2、析题:谁见过荷花?它是什么样的?你知道哪些赞美荷花的诗句?(简介有关荷花的知识。)

3、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课文<<荷花>>,结合优美的词句,加深对荷花的了解。

二、明确学习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2、认真读文,理清文章脉络,学会总结学习。

3、图文对照感受荷花的美,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三、小组讨论学习活动一:

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读写,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1、小声朗读课文。

2、通过拼音认识莲、胀、翩、蹈、梦等生字。

3、查字典并联系上下文,理解下列词语意思:(1)挨挨挤挤:(一个接着一个)说明荷叶、枝叶多繁茂。(2)碧绿:青绿色,课文指荷叶的颜色。

(3)莲蓬:莲花开过后的花托,倒圆锥形,里面有莲的果实。(4)翩翩起舞:轻快地跳舞。

(5)饱胀:饱满,指花骨朵快要开了。

(6)破裂:出现裂缝,课文里指荷花开时花骨朵的样子。

4、生自由感情朗读课文。

5、小组读课文,互评。

活动二:指导学生按顺序观察《荷花》插图。

1、荷花开得怎样?长得怎样?形状和颜色怎样?

2、白荷花刚开、全开和没开时各是什么样子?

3、满地的白荷花开得怎样?

4、图上除了荷花、荷叶还有什么?想想它们与荷花有什么关系。a、生交流,谈谈自己对荷花的理解。b、如何让观察某一景物?

引导学生在平时要认真观察,学会观察。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活动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1、生自由、感情、大声朗读课文,体会语言的优美。

2、小组内讨论交流,理清文章的脉络。

3、小组内不能解决的问题,小组间共同交流。

4、师巡视指导,贴近学生指导。

师:文章几段写了什么内容,用自己的话概括,要求:语言简练,紧扣内容理解。(1)交流反馈 ①我看荷花 ②我爱荷花 ③我变荷花(2)评价

(3)讨论:结合上面的概括,给课文分段,反馈交流。第一段(1,2)写“我”一进门就闻到花香。

第二段(3)写荷花美丽、我爱荷花。

第三段(4,5)写“我”看着满地漂亮的荷花仿佛自己也变成了荷花。(4)分段指名朗读课文

四、回顾全文 总结学法

1、回忆旧知:前几课我们学的《燕子》属于什么类型的课文?(看图学文。)

2、提示方法:我们该怎样去学习?(①结合看图,初读课文,读通句子,了解词意。②结合看图,再读课文,理解脉络,了解大意。③结合看图,细读课文,深究文意,领会中心。)

3、平时,我们要积极观察,用一颗善于发现的心对待事物,用一双独特的眼睛发现生活中的美丽。

五、感情朗读课文

要求:读出对荷花的喜爱之情。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找出荷花的特点。课后作业:默写生字词,背诵喜欢的句子。板书设计:

荷花 我看荷花 我爱荷花 我变荷花

课后小记:

3.荷花

教学内容或课时:3.荷花(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了解课文内容,背诵自己喜欢的部分。

2、结合课文说说“一大幅活的画”指的是什么。

3、反复读课文,进一步感受荷花的美,加深对荷花美的感悟。

4、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想象能力。

教学重点:结合课文说说一“一大幅活的画”指的是什么。教学难点:理解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教学方法:小组合作讨论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重点词句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分组读课文,指导朗读。

1、听写词语。

2、回忆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内容?说说你对荷花的认识? 过渡:我们继续学习课文,了解作者的感受。

二、展示目标 明确学习

1、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和感悟。

2、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想象,重点理解“一大幅活的画”指的是什么。加深对荷花的美的感悟。

3、理解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

4、小练笔:用学到的描写荷花的方法,(修辞手法、结构、顺序)写一写自己所熟悉的某一事物。

三、小组学习交流展示

活动一:结合课文内容,继续学习课文内容,结合重点词句进行理解和感悟。提示:结合重点词句进行了解,注意联系实际。

1、精读第1部分。

(1)教师读第1自然段,学生思考:“我”为什么去看荷花?这里指出了荷花的什么特点?(清香)

(2)自读第2自然段:荷叶、荷花是什么样子的?找出书中有关语句,用“”画下来。

(3)再看图:图文对照,谁能用自己的话说说荷叶、荷花的样子?(提示:①你看到荷叶怎么样?图上的荷花有几种姿势?②“我”到荷花池边,先看什么,再看什么,再仔细看什么?)

(同座讨论、教师巡视指导、个别说、再集体说)

(4)观察插图:瞧,这就是荷花开放时的样子(教师指图口述):一眼看去,微波粼粼的水面上,漂浮着玉盘似的绿叶,透过荷叶的缝隙我们看见一枝枝荷花从水里探出头来,就像穿着洁白的衣裙的少女,在微风中亭亭玉立,它们当中有的花瓣已开放,露出了嫩黄的莲蓬;有的则微露笑脸,含苞待放;有的还未绽开,刚吐花蕾。啊,小鱼儿在荷叶下快活地游来游去,岸边丝丝垂柳轻拂着水面,像一位老爷爷,看着自己的爱女——满池荷花,不住点头称赞:多么生动的一幅荷花图啊!同学们,你们听了老师说的话有什么感想呢?

(5)练习:

①刚开的白荷花()。

②全开的白荷花()。

③将要开的花骨朵()。

小结:这段从颜色、姿势两方面写出了荷叶荷花的美。

活动二:发展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学会想象,重点理解“一大幅活的画”指的是什么。加深对荷花的美的感悟。

(1)指名读第3自然段:作者为什么把这一大幅画看作“活的画”?(2)“看作”是什么意思?(当作)

(3)这幅画怎么会活起来?从哪些词句可以看出来?请用“”画下来。

(4)用这么美的词句来描写荷花,表达了作者一种怎样的感情?“这么多„„一朵有一朵的姿势”——千姿百态,“看看这很美„„那也很美”——朵朵荷花都非常美丽;“如果„„可真了不起”——难以做到更显其美。这样写,表现了作者对荷花的强烈的喜爱之情。

活动三:

理解我看荷花时展开的美妙想象。引导学生用学到的描写荷花的方法,(修辞手法、结构、顺序)写一写自己所熟悉的某一事物。

提示:

(1)荷叶是什么样的?书上怎么写的?读读比比: A、分析比较上述两个句子,体会课文句子的写法。(第2句描写荷叶的具体形象。“碧绿”写出了荷叶的“颜色美”;“大圆盘”写出了荷叶的样子,突出了荷叶的“姿势美”,挨挨挤挤,写出荷叶的繁茂,把荷叶写活了。

B、指导朗读:该怎样读才能把荷叶的美表现出来?(碧绿重读;挨挨挤挤读慢„„)C、课文题目是荷花,为什么这里要写荷叶呢?(为了更好地突出荷花的美。)(2)池塘里的白荷花是什么样的?课文用了哪一种句式写出来的?(有的„„有的„„有的„„)

A、这个句式说明了什么?(白荷花的样子多,花姿不同)引导学生用这种句式说话。

B、“才”“全”“还”表示什么?(花“刚开”“全开”“未开”。)

(3)还有哪些词表现了白荷花的颜色美?姿势美?(想想、画画、议议。)

A、默读课文,想象:当作者陶醉在荷花盛开的美景中时,眼前出现了怎样奇特的景象?

B、学生看图个别说,再集体说。①“我”变荷花的情景;②风起时,“我”和满池荷花舞蹈的情景;③风过后„„④蜻蜓、小鱼告诉我„„)

C、思考:为什么“我”由看荷花却情不自禁地变成了荷花,而蜻蜓和小鱼还要和荷花说上一阵悄悄话,是什么原因让荷花对人、物产生那么大的吸引力呢?表达了作者什么感情?(荷花清香四溢、洁白无暇,表达了作者对美好事物的热爱之情。)

(4)第5自然段主要说什么?它对第四自然段有什么作用?

四、话说荷花的美

学完了这篇课文,同学们心中都会留下荷花美丽的样子吧。现在,请同学们结合课文的学习,谈谈“我眼中的荷花”。

1.先以小组学习为单位。2.请几名同学在全班交流。

五、课堂小结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从朗读中体会作者的感情。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自读下一课

课后作业:背诵课文;用“有的„„有的„„有的„„”句式造句。板书设计:

闻到:清香

荷 荷叶:挨挨挤挤

冒 展开 露 饱胀

看到 一大幅活的画 一朵有一朵的姿势

花 “我”仿佛是荷花 翩翩起舞

想到 蜻蜓快乐----快乐 课后小记:

4.珍珠泉

教学内容或课题:4.珍珠泉 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地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了解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

3、通过多种形式朗读,品味优美词句。

4、感受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了解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难点:了解课文写了珍珠泉的哪些特点,领悟作者的思想感情。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具与学具:生字卡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请同学们说一说泉水是怎样的,它与溪水、河水有什么区别。

2、这个泉的名字加珍珠泉,大家又有怎样的疑问? ⑴为什么叫珍珠泉? ⑵珍珠泉有哪些特点?

3、今天我们共同学习,一起解开这个疑问。

二、初读课文,明确目标

1、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读准字音。

2、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生词。

3、开火车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珍珠泉都写了什么内容。(珍珠泉的位置、特点、水泡)。

4、品味优美词句,感受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三、精读课文,感知珍珠泉的特点

四、小组交流,合作学习活动一:

自由读文,利用工具书或与同桌交流读准字音。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理解生词。

1、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

2、不理解的词语查阅工具书自己解决,还有不理解的小组内讨论解决。

3、检查反馈。

活动二:

1、开火车读课文,说说课文围绕珍珠泉都写了什么内容。(珍珠泉的位置、特点、水泡)。

2、感受作者热爱家乡,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小组合作学习

1、用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课文,思考刚才的问题。⑴为什么叫珍珠泉? ⑵珍珠泉有哪些特点?

2、再读课文,说说“我”对珍珠泉有怎样的感情。(热爱珍珠泉)

3、哪一句话更能表达“我”的这种感情?应该用怎样的语气来读?(自豪)。

4、交流反馈,互相评价交流

5、再读课文,读出对珍珠泉的热爱之情。

五、课内外结合,拓展升华

让学生为珍珠泉设计一段导游词。

六、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想一想家乡有哪些景物,该如何介绍。课后作业:朗读全文。

板书设计: 珍珠泉 泉水:绿、清、热爱家乡 热爱大自然

水泡:有趣 像珍珠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一(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以家乡景物为内容进行口语交际,要讲清景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

2、通过观察、交流,提高学生观察能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重点:抓住某一景物认真观察,了解事物特性。教学难点:讲清事物的特点,表达自己对家乡的热爱。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入:

师:小朋友,我门祖国历来以风景优美著称,有一碧千里的草原,有金浪翻腾的沙漠,又有多少名山大川,吸引着无数的中外游客。我们的家乡在祖国版图上,虽然只占一点点地方,但是也有许多迷人的地方。让我们互相交流,共同赞美自己的家乡吧:

二、明确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3、全班交流,增长见识。

三、小组同学互相介绍,并评出介绍得最清楚最动人的同学。活动一: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1、生会议所要介绍的景物,自己组织材料,2、说出景物的特点,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

3、注意语言的组织。

4、小组内推选最好的,准备全班交流。

活动二:全班交流,其他人点评或提问。

1、评价同学讲的怎样

语言准确 用词丰富 有问有答

2、指出不足之处。

3、修改,再次交流。

四、布置在生活中的交际。

向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注意要介绍清楚此景物特点,表达出热爱之情。

五、小结

我们在平时要养成认真观察的好习惯,多留心,多思考,多总结。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观察某一景物,抓住其特点.课后作业:向父母或其他长辈介绍一处家乡景物。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说与听的要求:

1.讲清你介绍的这处风景在什么地方,有什么特点,要表达出对家乡的热爱。如有小朋友提问,应耐心解答他们的提问。

2.认真听别人讲,可以补充,可以提问题。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一(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把景物特点写清楚。

2、运用所学到写作方法描写家乡景物,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教学重点:认真观察家乡某一景物,注意观察的层次性。教学难点:

运用课文中所学到写作方法描写家乡景物,表达出对家乡景物的热爱之情。教学方法:小组讨论交流 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主题

师:小朋友,通过你们的介绍,我发现,你们的家乡是个非常可爱的地方!你们的介绍,让更多的人了解了你们的家乡。要知道,我国多少风景区在最初是名不见经传的,说不定因为你们的介绍,会使你们的家乡成为著名的风景区呢!这次习作就请小朋友们介绍自己家乡的景物。介绍的时候,要注意把景物特点写清楚,如能写上自己的想象或关于家乡景物美妙的传说,就更吸引人了!

二、明确目标 自主习作

1、认真观察,把景物特点写清楚。

2、运用课文中所学到写作方法描写家乡景物,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三、讨论学习活动:

1、认真观察,把景物特点写清楚。

2、运用课文中所学到写作方法描写家乡景物,流露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1)提示:

1、认真观察景物,抓住其特点来写。

2、叙述要有条理,按照一定顺序介绍景物。

3、在叙述特点时,要展开丰富的想象和联想,运用课文中所学到写作方法描写家乡景物。

4、情感明确真挚,表达出热爱之情。

(2)师巡视,帮助有困难的学生,了解全班习作的情况。

四、交流展示

1、小组内交流,2、全班交流

3、评价,说出优点与缺点。

五、练笔与小结

1、小练笔:描写家乡的某一处景物。

2、小结:

我们要养成留心观察的好习惯,学会观察,学会学习。布置作业:

完成习作,自己修改 板书设计:

认真观察 思考

确定景物 抓住特点 热爱家乡

想象和联系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一(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1、认真修改习作,从字、词、句入手。

2、根据习作要求,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加深对习作的认识。

3、学会用修改符号在原作上修改习作。教学重点:

1、互相交流合作,认真修改习作。

2、学会运用修改符号修改习作,提高习作能力。教学难点:

1、从自、词、句、段入手修改。

2、注意借鉴,学习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习作

1、出示习作,小组长检查。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习作,修改习作。

二、明确修改目标

1、从自、词、句、段入手修改。

2、注意借鉴,学习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

3、交流学习第一单元的收获。

三、修改习作 共同讨论

活动一:交流学习第一单元的收获。提示:

1、生仔细回顾第一单元所学。

2、交流收获,从描写景物的方法入手来谈。活动二:

1、从自、词、句、段入手修改。

2、注意借鉴,学习课文中描写景物的方法。提示:

1、自己读习作,尝试自我修改。

2、小组内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3、运用修改符号,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汇报

1、自己读习作,说说修改前后的收获和感受。

2、小组推选优秀习作,全班交流。

五、再修改,再提高

六、交流收获 布置作业: 抄正习作

板书设计:

自己修改

交流

展示交流

汇报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一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一(第五课时)教学目标:

1、认真观察,仔细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发现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多积累词语。教学重点:

认真观察,发现规律,提高学生的鉴赏力。教学难点:

发现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并积累。教学方法:观察法 实践法 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一、明确目标

1、认真观察,仔细总结规律,提高学生的鉴赏力

2、发现词的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多积累词语。

二、学生自学

三、讨论解决问题

(一)我的发现

1、出示课本里的词语。

2、学生自己读词语,想想你发现了什么

3、交流:每个词中两个字的意悬是相反的。

4、说一说,还发现哪些词有这个特点?引导学生发现更多类似的词语。

大小 多少 东西 来往 小结:

词语前后是相反的意思。

(二)、日积月累 1.我会填

(1)自己尝试填一填

(2)指名说说是怎样填的,并说几句含有这些词语的句子。

如:一(身)羽毛。

句子:一身乌黑光亮的羽毛。2.读读背背

(1)自由读成语

(2)指名读,读准生字的音。认读生字:姹、紫、嫣、缤、郁、旭、皓、崇、峻、悬、峭

(3)引导发现:看看每一行成语有什么特点?

第一行:多用于写花草树木的第二行:写日月的第三行:描写山的(4)多样读(5)背诵

四、积累精彩片段

1、自由读“宽带网”内容。

2、出示自己所积累的片段,互相交流。

五、总结 布置作业: 积累好词好句 课后小记:

第二单元教学计划

教材分析:

本单元安排了三篇了精读课文,一片略读课文和一个语文园地。本组课文讲述人们对待动物、植物的态度和做法,以及产生的结果。《翠鸟》生动形象地介绍了翠鸟的外形和生活习性,字里行间流露出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燕子专列》叙述了瑞士的居民热心救护被冻僵的燕子,政府用专列送燕子回北方的事,教育学生要保护益鸟。《一个小村庄的故事》教育我们要自觉保护生态环境,否则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路旁的橡树》使学生从筑路工人行动中受到教育。

教学本组课文,要注意引导学生通过朗读和默读,领会关键词句的含义和作用,理

解文章所蕴含的道理,体会保护环境、爱护动植物的重要性,在情感上受到熏陶和感染。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正确读写生词理解课文内容。

3、学习作者用词的生动、准确、形象。

4、利用小组合作的优势解决学习中的困难。

5、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6、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7、关注环境,培养学生环保意识,热爱我们的绿色家园。教学重点: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4、积累文中的好词好句,丰富自己的语言积累。

5、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6、完成习作,要求学生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教学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表达的思想感情。

3、完成习作。要求学生能把内容写得清楚、比较具体。

4、通过交流学习,体会人们对动物的关爱,产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培养学生的环保意识。

教学方法:

讨论法 读议法 合作学习教具与学具;幻灯片 小黑板 情景插图 单元课时安排:

5.翠鸟 2课时 6.燕子专列 2课时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2课时 8.*路旁的橡树 1课时 语文园地二 5课时 机动 2课时

5、翠鸟

教学内容或课时:翠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词,能正确书写“翠鸟” “苇秆等词语。

2、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通过朗读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4、学习了解课文内容,对翠鸟有一个整体认识,教学重点: 感情朗读课文,抓重点词句从整体上认识翠鸟。

教学难点: 有感情朗读课文内容,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重点生字的小卡片 教学过程:

一、揭示课题

1、学生谈谈对鸟的认识。

2、师导入:同学们认识这么多的鸟,今天我们认识一种鸟。(板书课题:翠鸟)

3、结合所搜集的资料,谈一谈对翠鸟的认识。

二、教师范读,整体感知

三、明确学习目标

1、学生认真读课文,思考,你知道了些什么?

2、再读课文,理解课文整体内容。

四、合作探究 理解课文

活动一:认真读课文,学习生字词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提出要求)

(1)边读边画出含有生字的词语,对照注音读通课文。(2)标出自然段序号。

2、同桌互读。

3、指名朗读课文,注意正音。

4、积累词语。(1)字音辨析。“衬衫”均为衣字旁;“漾”左右结构。(2)生字扩展组词,丰富词汇。

(3)引导学生用过联系课文内容等方式理解新词。

(4)通过词语搭配或创设语境的方式,引领学生运用新词。活动二:

探究质疑,引发思考,理解课文整体内容。

提示: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朗读中理解课文。

1、讨论。(课文描写了翠鸟美丽的外形,敏捷的动作,表达了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学生自由读第一自然段,你读明白了什么?

2、学生质疑。师生探究:

(1)这一自然段有几句话?告诉我们什么?(2)有几层意思,每一层都讲了什么?

(3)师小结:这一自然段共有6句话,讲了两层意思:第一至五句讲了翠鸟的鲜艳的颜色;第六句写翠鸟小巧玲珑。这一自然段主要写了翠鸟的外形。

3.轻声朗读这一自然段,看看还有哪些疑问?

4、小组梳理疑问。

5、全班交流,解疑惑。

五、评价交流

1、读了课文,你有哪些疑惑,共同交流。

2、互相评价

六、课堂小结

再读课文,读出对翠鸟的喜爱。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继续认识、了解翠鸟的有关特点。

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背诵第一自然段 板书设计:

翠鸟

眼睛(灵活)嘴巴(尖、长)

课后小记:

5.翠鸟

教学内容或课时:5.翠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尝试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有关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仿写某一小动物。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抓住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学习作者的表达方法。教学难点:

1、抓住有关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2、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教学方法: 导析法

教具与学具:多媒体 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

1、师导入: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文中的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

2、这节课让我们一起来欣赏翠鸟捕鱼的敏捷。

二、明确小组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2、背诵自己喜欢的段落。

3、通过反复朗读,抓住有关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4、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三、小组讨论 探究解疑 活动一:

(一)品词析句,理解翠鸟活动的特点

(二)抓住有关描写翠鸟外形和动作的语句,体会作者用词的精妙。

1、选择你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思考:翠鸟给你留下了怎样的印象,从哪些词语看出来?用自己喜欢的符号画出相关词语,用心品读。

2、师生交流:

(1)用你的朗读表达你的感悟。

问题:

作者是怎样描写翠鸟活动的。(第二自然段)

作者又是怎样具体描写翠鸟捕鱼的?(第三自然段)

(2)教师注意引导学生抓住“蹬” “飞” “叼” “贴”等词语,体会翠鸟动作的快。

(3)从朗读中你听出了什么?

3、比一比两句有什么不同?体会用词的准确生动。(1)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面疾飞。

翠鸟叫声清脆,爱贴着水。

(2)翠鸟蹬开苇秆,像箭一样飞过去。翠鸟蹬开苇秆,像离弦的箭。小结:

“疾”写出了翠鸟飞得很快。

4、听师范读第二三自然段。

5、尝试背诵着一部分 活动二:

感受作者对翠鸟的喜爱之情,增强学生爱护野生动物的意识。

1、请同学们读第4,5自然段。

2、学生分小组讨论。

3、学生汇报交流。

4、互评 师小结:

是啊,大自然才是鸟儿们自由自在生活的地方。他们的歌声、色彩、姿态,给我们的生活增添了多少光彩啊,让我们一起来热爱大自然,保护益鸟吧!

四、拓展延伸

1、说一说面对可爱的动植物、花草、水、空气等,我们应该怎么办?激发学生热爱小动物的情感。

2、仿写某一小动物,写出小动物的外形和动作特点。

3、展示交流。

五、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自学下一课字词,读通课文 课后作业:背诵2,3自然段 板书设计:

外形 羽毛(鲜艳)

眼睛(灵活)可爱

翠鸟 嘴巴(尖、长)叫声 清脆 喜爱 动作 神速

课后小记:

6.燕子专列

教学内容或课时:6.燕子专列(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习本课生字

2、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

4、通过学习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重点: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感情 教学方法: 自读自悟法 小组讨论 教具与学具:生字卡片 教学过程:

一、深情导入,激发读书兴趣

还记得《燕子》一课吗?每年春天,燕子都会给我们带来欣喜。它们春来秋去,在这一来一回的跋涉中,会发生多少事,可能还会遇到很多危险!今天,我们就来读一读《燕子专列》这篇课文,它一定会让你产生很多感慨!(板书课题:6 燕于专列)

二、明确目标,完成以下要求(小黑板)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认读生字。

2、边读边思考:人们为了燕子,做了什么?从中体会到什么:

3、抓住文中关键词句,进一步理解课文内容,激发学生爱护小动物的情感。三、小组汇报交流自学效果

活动一:解决生字

1、指名读课文,棍据实际进一步指导读流利。

2、认读生字。

欧洲、瑞士、舒适、空调、启程、特殊、长途、骤降、疲劳、饥寒交迫、温暖、政府、救护、车厢、致谢

3、检查识记效果

4、交流思考的问题。

①人们为燕子做了什么?

提示:可从两方面想:A政府方面(做决定、呼呈人们、燕子专列)B人们(纷纷走出家门、竭尽全力寻找、专程送行)。

②根据自己的体会,在“人”和“燕子”之间加上合适的词。

人→燕于(学生根据自己的感悟,可能加上“帮助、喜欢、爱、救助”等词。)

5、生有感情朗读课文,读出对小燕子的关心。活动二:围绕“爱”,有感情朗读后讨论

1、人们帮助燕子:救助燕子,都是源于一种最朴素、最真挚的感情,那就是对动物的爱!从文中哪些地方我们可以看到“爱“呢?

2、读书圈画,讨论交流,师巡视指导。

引导学生从两方面体会人对燕子的爱。

政府作出决定真了不起。(人力、物力、财力)

人们救助燕子竭尽全力。(大人孩子、山间岩缝、不顾自己)

3、重点指导读好第3、4段。

(1)你觉得该怎么读?

(2)生练习后指名读。

(3)评议,再读。活动三:

引导想象,对课文做思维上补充,丰富课文内容。

提示: 小贝蒂在哪儿发现燕子?她怎么做的?会说什么? A、自己练习讲一讲。B、指名说一说。

说话举例: 小贝蒂一边走一边低头仔细寻找,连树下草丛里也下放过。她仿佛听见有燕子微弱的叫声,赶紧蹲下来,在雪里用手拨动着,果然,在树下雪窝里,一对燕子依偎在一

起,已经快冻僵了。

“爸爸,妈妈,我又找到两只!”她兴奋地喊着,把燕子捧在手里,用嘴里的热气温暖它们冰凉的身体。

C、结合句子,谈谈你的理解,体会小贝蒂以及她们一家人对小燕子无私的爱。D、小贝蒂也勇敢加入救小燕子的行列,抓住语言和动作描写,更加体现出人们对小燕子的关心和爱护,四、点评提高

1、小组间交流,互评。

2、师点评

3、指导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五、小结

多么感人的一幕啊!在寻找燕子的过程中,这样感人的故事又何止一个!人们用爱,用情纺织了多么美好的故事,让我们再读课文,去体会这人与动物之间美好的感情。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思考第一自然段与第五自然段的关系。课后作业:抄写生字词,朗读全文。板书设计:

燕子专列

结果 “专列”运送特殊的客人(倒叙)

气温骤降 起因 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 课后小记:

6、燕子专列

教学内容或课时:燕子专列(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

2、继续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深入理解课文。

3、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4、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 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重点:

找出人们为了寻找、保护小燕子做了哪些事情,并明确他们这么做的重大意义,引导学生通过这个故事认识人与动物的关系。

教学难点:

1、熟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使学生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教学方法:读悟法 讨论点评 情感陶冶 教具与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

1、指名读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二、感情读文,精度感悟,1、生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对燕子的关切和爱护。

2、继续了解课文内容,体会人们爱护小燕子的情感。

三、出示目标,自主合作

1、有感情朗读课文,了解课文内容。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2、在多种形式的朗读中,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多读几遍,在熟读地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

3、通过学习,使学生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四、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读课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和结果 提示:

(1)政府为什么要用专列送燕子?

(2)政府为什么做出这样温情的决定,请夸夸他们。(3)听到广播,看到电视后,人们又是怎样做的?

1、学生独立思考后,小组之间互相讨论、交流。

2、汇报探究结果。

政府呼吁人们寻找小燕子,并用专列运送小燕子;市民冒着严寒,四处寻找小燕子;小贝蒂不顾严寒,忍着冻伤的危险,救助小燕子,充分体现了人们对小动物的爱护和关心。

3、点评提升。活动二:

抓住文中的关键词句,在熟读地基础上体会人物的思想感情。使学生受到爱护小动物的教育,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

1、熟读课文内容,画出自己认为重点的词语:

2、小组合作探究这些词语的作用。

“纷纷”说明所有的居民都行动起来了;“冒着” “顶着”“踏着”体现出了居民们为了救护小燕子不怕任何困难的决心 ;“四处”说明居民们找得很仔细,找了很多地方。

这些居民们的爱心真让感动啊,让我们怀着无比崇敬的心情再来读读第3自然段。

3、救护燕子的仅仅是大人吗?还有谁?(一个小姑娘)

4、你喜欢这个小姑娘吗?为什么?

(她在雪地里冻了一整天,一共救护了十几只燕子,她的脸冻红了,手冻僵了,但她一点也不在乎,她真勇敢。)

五、情感升华,感悟真爱

1、再次深情朗读课文。

2、救护小燕子的爱心大军中,谁给你留下了深刻印象?你有什么话想对他们说吗?写一写。

3、交流,点评

4、师点评

六、小结

这样的故事还有很多很多。我希望,同学们都能象故事的主人公那样爱护动物,爱护环境,更希望这样的故事不再是新闻!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自学第八课字词,读通课文。

课后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把想对小贝蒂说的话写下来。板书设计:

6、燕子专列

结果 “专列”运送特殊的客人(倒叙)

气温骤降 起因 长途跋涉

饥寒交迫

政府呼吁

经过 人们寻找 课后小记: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内容或课时: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能正确读写斧头、盖房、造犁、不断、减少、等词语,理解文中的新词。

3、引导学生感情读文,通过讨论交流,了解课文内容。

4、阅读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家园,保护环境。教学重点: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文中的新词。

2、阅读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教学难点:在阅读的基础上理解文中的新词。教学方法: 导读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板书课题 设置悬念

1、看到这个题目,你会产生哪些疑问?

(这个小村庄什么样?村庄里住着什么样的人?村庄里有什么样的事情发生?„„)

2、今天,我们了解小村庄到底发生了什么故事?

二、教师范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三、出示学习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学会本课生字词。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文中的新词。

3、阅读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家园,保护环境。

四、组织活动,交流讨论

活动一:检查自学生字、字词情况。

1、指名感情读课文,纠正读音。

“斧”读“fǔ”,不要读成“fó”或“fǒu”

“造”读“zào”,不要读成“zhào”

2、分析、识记字形。

“犁”上下结构,下边是年“牛”字,不要写成“木”字。

“栋”左右结构,注意“栋”和“炼”的右半部分。

“具”中间是三横,不要写成两横。

“冒”这个字是上宽下窄,上扁下长;“冒”字的上部分不是“曰”字,第三、四笔的“横”与两边是不相连的,可和下部分里边的“横”做比较。

3、再读课文,解决难懂的词语,查字典或者互相交流。

4、检查学习效果。

活动二:阅读故事,了解课文内容,教育学生要热爱家园,保护环境。提示:再读课文,走进村庄

1、学生用自己喜欢的方式朗读课文。

2、学生交流对课文的体会。(1)了解课文内容

课文讲了一个美丽的小村庄,由于人们的乱砍滥伐,最后被洪水卷走了的故事。(2)交流:为什么会出现这样的结果? 人们砍树没有节制,想砍就砍,从不栽树。

(3)人们胡乱、无节制的做法招致了什么恶果?对你的启示? 人们受到了大自然最严苛的惩罚。

3、小组交流。

4、全班交流,师肯定学生的阅读收获。提示:

从小村庄的变化出发,说说感受,激发学生保护树木、爱护环境的情感,明白“保护自然就是保护自己”的道理。

活动三:引导学生质疑:你还有哪些地方不懂?

1、学生带着问题,再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小组梳理疑难问题并归类。

3、全班交流点评

3、师点评

五、拓展提高

1、画一画故事描述的内容

2、比一比,谁画的形象。

六、小结

美丽的小村庄发生了巨大变化,罪魁祸首就是人类自己,面对惨痛教训,我们要积极行动,保护环境。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朗读课文思考,小村庄发生了什么变化。课后作业:

1、抄写生字词,朗读课文。

2、将故事讲给父母和朋友听。

板书设计: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的小村庄 被洪水卷走了

过度砍伐

爱护树木 保护环境 课后小记:

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教学内容或课时:7.一个小村庄的故事(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教学重点:

在理解课文的基础上,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感悟文中蕴含的道理。教学难点:

1、引导学生讨论、交流,进一步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2、让学生受到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的教育。教学方法:导读法

教具与学具: 小黑板 多媒体 教学过程:

一、复习巩固,导入学习目标

1、指名学生有感情朗读课文

2、说说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

3、师导入:

这么美丽的小村庄,这么富有的自然资源,如今竟被洪水冲走了,这是为什么呢?这节课就让走进村庄,进行实地调查吧。

二、出示学习目标, 小组探究学习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

2、引导学生讨论、交流,理解含义深刻的语句。

3、教育学生从小事做起,要热爱大自然,保护大自然。

三、品读课文,组织小组学习

活动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含义深刻的句子

提示:

(1)小村庄原来是怎样的?

(2)小村庄后来发生了怎样的变化?

1、生认真朗读课文,找重点句子体会

2、学生独立思考后交流、汇报。

(1)有感情朗读第一自然段,读出小村庄的美。

原来小村庄非常美丽、富裕

(2)默读课文二至四自然段,体会小村庄的变化。

被洪水卷走了,最终消失了

3、观察课文插图1和插图2,在对比中体会。抓住“咆哮”“锋利”“裸露”“应有尽有”等词语进行理解。

咆哮:洪水发出的声音。形容洪水很猛烈。裸露:土地失去植被,土完全显露出来。

4、把自己认为重要的语句画上记号,在旁边写写自己的体会。

5、交流体会,互相点评。

6、师点评。活动二:

1、再次了解小村庄的前后变化。

2、从巨大的变化中,你明白了什么?交流展示 提示:阅读课文故事,联系实际生活,谈谈感受。

1、抓住描写小村庄前后变化的语句来理解。

2、再读句子谈谈理解。

3、从小村庄的巨大变化中谈谈收获或感受。

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神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四、课内为结合,拓展升华

1、小村庄的故事告诉我们要爱护树木,保护大自然的神态平衡,否则,就会受到大自然的惩罚。

2、学完了课文你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些什么。

3、联系自己身边破坏环境的事例,作为小学生,你能为环境保护作些什么贡献。

五、小结

朗读课文,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读通第8课课文。

课后作业:把想对小村庄的人们说的话写一写。板书设计:

一个小村庄的故事

美丽、富裕-----------乱砍滥伐-------------被洪水卷走了 课后小记:

8*路旁的橡树

教学内容或课题:8*路旁的橡树 教学目标:

1、通过拼读、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等方法学习生字词。

2、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

3、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自己总结的基础上了解课文内容。

4、抓住重点词句,学习文中工人和工程师爱护树木的好品质,教育学生要学会保护自然,爱护环境。

教学重点:

理解课文内容,以及筑路工人的高尚品质。教学难点:

从筑路工人的行动中受到教育,培养学生自觉保护生态环境的意识。教学方法:读议法 合作探究法

教具与学具:教学挂图 教学过程:

一、揭题、解题

1、今天学习的这篇课文,讲的是一个发人深思的真实故事。读课题,你想到了什么?、2、交流。

二、根据阅读提示,明确目标:

1、自由朗读阅读提示,明确中心

(1)轻声读课文,读准字音,把语句读通顺。(2)再读课文,明白课文里讲了一个什么故事?

2.交流。从故事中你们读懂了什么?谁能把这个故事说一说?(整体感知)

三、练读、议读、质疑

活动一:谁愿意把自己喜欢的、欣赏的部分读给大家听? 要求:

(1)把语句读流利;(2)读你自选的这部分,你想到了什么? 小组探究学习,解决问题。

1、认真读课文,明白故事内容。

2、选自己喜欢的部分进行朗读。

3、评议:谁读得最富有感情。

4、议读与质疑。其他同学对于别人的朗读和发言,给与评价,提出不同的见解。如有疑问也可提出。一点要通过读书、思考、议论去认识。

(1)如选读“筑路工人突然停下来”这段课文时,要把你对高大、挺拔的橡树的兴趣、爱惜之情读出来,要拿高大的橡树引起筑路工人的关注和爱惜的心理读出来。

议读时要对筑路工人自觉保护橡树的心理有所感悟,意识到“砍树容易栽树难”的道理。

(2)如选读工程师与工人沉默的部分--第4-6自然段时,要从工程师和工人的神态、动作、言语中体会他们的心理。工程师要执行自己设计的工程计划,工人在工作中遇到了问题。他们在保护橡树上获得了一致。

(3)如选读最后几段课文时,要对公路上弯曲城马蹄形有所认识、有所感悟。重点是读好人们的赞叹,体会保留橡树在人们心中的广泛影响。同时放开让学生畅谈自己的认识--由课文引向学生生活,由他律诱发自律。

活动二:交流。从故事中你们读懂了什么?

提示:根据故事内容,结合自己周边的实际情况说说环保的重要性。

四、拓展提升

1、假如有一天你亲身来到这棵橡树面前,你会怎么做?

2、理解环保的真正内涵。

五、练习地方实例,说说你读后的感想。

可启发学生对周围环境的关注,寻找有关的实例或资料来说说感想。

六、小结

对一棵树,如此珍爱:这不是平常的行为,这是对环境的保护,对生命的尊重,怎能不说筑路人的心是高尚的心呢!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想一想我们能为周围的环境做些什么。课后作业:复习本单元字词 板书设计:

路旁的橡树

8*路旁的橡树

修筑公路----------保护橡树----------公路延伸

高尚的品质

保护环境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二(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阅读口语交际内容,明白中心,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组织力。(2)引导学生大胆交流、汇报。

(3)培养学生做一个热爱家乡,保护环境的孩子。教学重点:

(1)训练口语交际能力。

(2)引导学生大胆交流、汇报。教学难点:

大胆交流,训练口语交际能力和语言组织力。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具与学具:课外搜集有关环保资料 教学过程:

一、谈话激趣

随着社会的进步,科技的发展,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更关注身边的环境了。今天我们就来围绕这个话题说一说吧!

二、阅读材料

1.你希望自己生活在一个怎样的环境里?(整洁、美丽、空气清„„)2.那么你的愿望达到了吗?在你生活的周围,有哪些不爱护环境的人和事?你当时有什么想法?

(1)学生在自由发言讨论。(2)教师相机帮助学生梳理。

(3)教师提供相应的资料,开阔学生的视野。

三、明确本次口语交际的内容和要求。(1)你了解到周围的环境那些受到污染?(2)污染原因是什么?

(3)结合所搜集的资料说说环境污染的危害?(4)我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些什么?

四、组织活动,小组讨论交流

1、四人一小组,人人参加讨论。

2、明确任务,每组重点选择一种破坏环境的现象。有针对性地说说自己的想法和打算。

3、结合现实中存在的现象记忆佐证。

4、小组交流汇报。

围绕现实中出现的种种环境污染的事例,说说环保的重要性.5、全班汇报,评点.五、延伸拓展:

1、引导讨论:面对家乡的环境情况,我们小学生能做些什么呢? 不乱扔垃圾、植树造林、保护植被等方面展开

2、希望小朋友们真正行动起来,做环保小卫士。并把今天我们交流的情况讲给父母听,看看他们还有什么好的建议。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想一想该如何把口语交际的内容用书面语言具体完整的表述出来。课后作业:与其他组的同学交流 板书设计:

口语交际 你了解到周围的环境那些受到污染? 污染原因是什么?

我能为保护家乡的环境做些什么?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二(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把自己对环境方面调查了解到的情况用书面语言表达出来。

2、展开想象,谢谢几年后的家乡环境。教学重点:

写出对环境保护的认识、建议。教学难点:

1、把文章写具体、清楚。

2、要写出对环境保护的具体措施与建议。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具与学具: 教学过程:

一、导入

这一段时间,这个单元的课文让我们的视线始终停留在保护环境、保护大自然上,通过调查,我们不仅了解了家乡的环境状况,也在思考我们能做些什么?那么,你一定有值得记下来的东西,或者你对未来也曾想象过,在综合性学习中,没准还发生了有趣事情。想跟大家进一步交流吗?

二、明确目标

引导学生读题,明确习作要求。

三、设计活动,习作构思 活动:(一)明确此次写作的中心

1.这次习作围绕那个话题来写?(环境保护)

2.可以从今年那些方面来写呢?(学生交流、汇报)

3.引到学生回忆在口语交际中哪些同学(包括自己)的

哪些内容表达得具体,给自己的印象深,然后帮助学生结合自己的实际从中选择习作内容。

四、习作方法

1、引导学生由说到写,把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2、引导学生借鉴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引导学生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

五、习作指导

1、结合具体事例来阐述环境保护的主题。

2、借鉴本组课文在谋篇布局和表达上的特点,3、运用一些修辞手法较强表达的效果。

4、语言优美,主题突出,体现环保。

五、组织自主写作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选一篇前面的课文,找出比喻句想想比喻句的运用有什么好处。课后作业:继续完成写作。

板书设计:

习作方法

1、把口语交际中交流的内容写下来。

2、借鉴本组课文在表达上的特点。

3、使用平时积累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有新鲜感的语句。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二(第三课时 第四课时)教学目标:

1、认真修改习作。

2、根据习作要求,小组内互相帮助,共同加深对习作的认识。教学重点:互相交流合作,认真修改习作 教学难点:

1、从字、词、句、段入手修改。

2、注意借鉴,学习课文中的表达上的方法。教学方法: 讨论交流 教具与学具:

例文 学生的习作 教学过程:

一、出示习作

1、出示习作,小组长检查。

2、今天我们一起来认识习作,修改习作。

二、明确修改目标

1、从字、词、句、段入手修改。

2、用修改符号在原文中修改。

3、注意借鉴,学习课文中表达上方法。

4、交流学习第二单元的收获,明白环保的重要。

三、修改习作 共同讨论

活动一:交流学习第二单元的收获。提示:

1、生仔细回顾第二单元所学。

2、回忆每一课所学知识。

3、交流收获,抓住课文在表达方法上的特点入手来谈。活动二:

1、从自、词、句、段入手修改。

2、注意学习课文中的方法。

3、语言简洁,思路清晰,观点明确,突出环保的主题 提示:

1、自己读习作,尝试自我修改。

2、小组内交流、互相修改习作。

3、运用修改符号,师巡视指导。

四、展示汇报

1、自己读习作,说说修改前后的收获和感受。

2、小组推选优秀习作,全班交流。

五、再修改,再提高

六、交流收获 布置作业: 抄正习作

板书设计:

自己修改

交流(优点和不足)

展示交流

汇报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二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二(第五课时)教学目标:

1、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2、积累意思相反的几组词及优美的诗句。

3、会认7个生字。教学重点:

能发现比喻句的特点,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

教学难点:

体会怎样才能把句子写形象。教学方法:自主探究法 教具与学具: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复习有关比喻句的知识。

1、结合所学说说怎样的句子是比喻句?

2、比喻词: 像 好像 仿佛 犹如 像„„似的

3、举例

二、组织活动,小组探究学习

我的发现

1、小黑板出示课本里的两句话,让学生想一想发现了什么?

2、说说自己的发现:

第二句话加上了作者的想象,就更形象了。

3、从课文中找这类句子进行理解。

3、说说你还积累了哪些这类的句子。

日积月累

1、读读认认

(1)自己读一读,认一认。

(2)指名读,注意字音是否正确。

(3)小组比赛,看谁生字认得准,并说说用什么办法认识的。

2、读读背背

(1)自己练习读诗句。(2)指名读。

(3)想一想:五组诗句有什么特点?你发现了什么?(诗句都是写景的,并且每句中都有动物)(4)男女生比赛读

(5)背诵诗句。引导背诵:抓住诗写的对象特点。

三、巩固

说说所积累的描写景物的诗句。

四、小结 布置作业:

1、抄写积累描写景物诗句。

2、默写本单元词语。板书设计:

我的发现

比喻词:像 好像 仿佛 犹如 像„„似的 比喻句 :形象贴切,句子更加具体、生动。

日积月累

描写景物 课后小记:

第三单元计划

教材分析:

本组课文,内容丰富多彩,故事情节生动有趣,人物个性鲜明,道理发人深省。所说明的道理,分别从不同的角度丰富学生的思想方法。《亡羊补牢》说明一个人做错了事,只要肯接受意见认真改正,就不算晚;《南辕北辙》有的讽刺了那些行动和目的相反的人。《惊弓之鸟》告诉我们:一个人做事要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根据自己的发现做出正确判断。《画杨桃》通过生活中的平常小事说明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教育我们做事、看问题要实事求是。《想别人没想到的》说明做事情要善于开动脑筋,想别人没想到的。这一篇篇生动有趣的故事无不吸引着孩子们的阅读兴趣。相信孩子们会为那个丢了羊的人感到惋惜,会为那个南辕北辙的人不禁发笑,笑他的脑袋瓜和他的啤酒肚一样中看不中用。孩子们也会发自内心地佩服更羸,还会实事求是,静下心来想想看自己的优点和缺点。

三年级孩子正处于转型期,认识水平,意志品质都有所发展。但在思维特点上还是以形象思维为主,不能和高年级相比。对他们来说,上这些思辨型的课文应该是有些难度的。

根据教材编排上的特点、学生思维的特征和《课程标准》的要求,我们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积极开发课程资源,灵活运用多种教学策略,不断改进教学方法。学习本单元,要以读为本,运用学到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注意抓住和理解课文中的关键词句,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

教学目标: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能够抓住重点句子理解课文,学会创新。

4、联系生活实际,体会故事中的道理,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5、培养学生善于观察、勤于思考的习惯。

6、完成口语交际与习作,培养学生的语言组织力和观察的能力。教学重点:

1、学习本单元生字词,理解重点词语意思。

2、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理解故事。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4、在多读的基础上理解故事所包含的深刻含义,能够有所收获。

5、完成习作和口语交际,提高学生语文水平。教学难点:

1、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以读为本,通过多种形式的阅读方法把课文读通、读懂。

3、学习课文,理解课文内容,体会文章所蕴含的道理。

4、完成习作,要求学生能把内容写清楚、具体。教学方法:

朗读法 读议法 合作探究发 感知法 教具与学具:

多媒体 小黑板 搜集资料 单元课时安排:

9、寓言两则 2课时

10、惊弓之鸟 2课时

11、画杨桃 2课时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1课时 语文园地三 5课时 机动 1课时

9、寓言两则

教学内容或课时:

9、寓言两则(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学会本课生字词。

2、正确、流利、感情读故事,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通过朗读了解寓言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寓意。

4、读懂故事,从寓意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

1、正确、流利、感情读故事。

2、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方法: 导析法 朗读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学生互相介绍自己收集的寓言故事。

2、学生说说自己对“寓言”的认识。

3、师导言:今天我们来学习《亡羊补牢》这则寓言。

二、领悟题意

1、“亡羊补牢”是个成语,大家理解这个成语吗? 学生汇报,师小结。(亡:丢失。牢:指羊圈。)

2、围绕课题,你有哪些疑问?

3、提示:学生自由畅谈理解。

三、学生自由读课文,感知内容。

1、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感情读故事,2、通过朗读了解寓言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寓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3、读懂故事,从寓意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四、精读课文,理解内容。

活动一:学会本课生字词。正确、流利、感情读故事,了解故事内容。

1、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懂故事。

2、自己学习生字,小组解决难。懂的词语。师巡视指导。

3、了解故事内容,小组交流反馈,全班交流。

4、总结;活动二:

通过朗读了解寓言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寓意,养成阅读的好习惯。

提示:引导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在读的基础上理解寓言故事包含的深刻含义,让学生学会自主学习,善于动脑思考。

1、学生自由读课文。

思考:养羊人丢了一只羊,为什么还会丢第二只呢?

讨论:

(1)羊圈破了个窟窿,街坊是怎样劝告他的?找句子读读理解。

(2)养羊人又是如何做的?(指名分角色朗课文第一至四自然段,说说应当用题目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这一部分)

2、养羊人第二次丢羊后,他又是怎么想、怎么做的?(1)学生读课文中的相关部分。

(2)学生观察课文插图,说说这个人正在干什么?(3)“赶快“怎样理解,能否去掉?(改正错误,不能拖延)

(4)讨论:养羊人的行动这次为什么这么快?(他很后悔,不该不接受街坊的劝告,心想,现在修还不晚。)

(5)指名读第五自然段。说说应当用题目中的哪两个字来概括这一部分?(补牢)

3、齐读课文。

活动三:再读寓言故事,从寓意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1、生精读故事。

2、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

3、小组交流反馈。

4、全班交流。

五、拓展延伸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怎样的道理?联系实际说说。

六、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自学下一则寓言生字词;自读课文。课后作业:复述课文内容;搜集其它的寓言故事。板书设计:

想法 已经丢 后悔

亡羊补牢 做法 不补 赶快堵(未为迟也)结果 又少 再没丢 课后小记:

9、寓言两则

教学内容或课时:

9、寓言两则(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故事,掌握本课生字词。

2、通过朗读来体会文中的深刻含义,感受课文内容。

3、了解寓言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寓意。从寓意中得到教育,激发学生的求知欲。教学重点:

1、多读故事,感受课文内容。

2、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言的寓意,并能联系学习、生活实际,谈一谈感想。

教学难点:

引导学生在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体会寓意。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指名讲一讲《亡羊补牢》这个故事。

2、这节课我们再来学习一个新故事《南辕北辙》。

二、出示目标 明确学习目标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掌握本课生字词。

2、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感受课文内容。

3、了解寓言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寓意,从寓意中得到教育,4、提出自己不理解的问题。

三、初读课文

活动一:把课文读正确流利,掌握本课生字词。要求;学生自由读课文,用自己的方法掌握生字词。

1、生自由读课文,力求读通顺。

2、用生字卡片检查生字识记情况。

3、解决词语。

活动二:想想课文讲了一件什么事?感受课文内容。

1、指导朗读课文

2.交流课文内容及不理解的问题。讨论“南辕北辙”、“盘缠”。3.练习朗读课文,讲故事。4.指名朗读,师生评议 5.根据评议,再练习朗读

6.练习讲述故事。注意把任务语言讲明白。活动三:

1、了解寓言内容体会其中的深刻寓意,从寓意中得到教育,2、小组讨论自己没有解决的问题

提示:再读课文,了解故事包含的寓意。

1、评人物

(1)抓住语言进行人物解读。

A、引导学生自由地读文,谈谈对人物的认识。B、结合重点语句小组讨论交流。C、师巡视指导。D、交流,评价提升

楚国人说话幽默,性格乐观

楚国人勇于探索,不怕冒险。

2、解决自己不懂的问题。

3、交流寓意

做任何事,要是选择错了方向,无论怎样努力,也是达不到目标。

四、创设情景练习口语交际

1.观察课文插图:面对哪个人走远的影子,他的朋友会说什么? 2.你想对那个楚国人说什么?(小组交流)

五、总结:

南辕北辙的故事现实中可能没有,但是实际上,有多少人在做着这样的蠢事啊!,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预习下一课字词,读通课文。课后作业:有感情地朗读课文,复述寓言故事

板书设计:

目标:在南方

南辕北辙 办法:向北走 结果:永远到不了目的地 课后小记:

10、惊弓之鸟

教学内容或课时:

10、惊弓之鸟(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学习生字词,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

2、通过自读自悟初步了解文意,了解寓言故事内容。

3、让学生多读课文,理清故事顺序,学会叙述故事,锻炼学生语言概括能力和分析思考、总结的能力。

4、让学生从学习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教学重点:掌握生字读音、字形、识记生字。

教学难点:通过查字典、联系上下文理解词语的意思。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教学过程:

一、导入新课,激发兴趣

1、导语:

同学们,这个学期,我们学习了两则寓言故事,从中受到了启发和教育。今天我们将要学的新课是一则成语故事——《惊弓之鸟》。这则故事的内容特别新奇有趣,会使大家领悟出更多的东西,尤其能启发我们在认识事物的过程中,运用正确的思维方法,作出正确判断。现在听老师朗读课文。

2.教师有感情地范读全文。

二、指导自学。

1、自由阅读课文。要求:

(1)一边读一边将遇到的生字、生词圈画出来。

(2)读通每个句子,注意在长句中用“/”标出句中的停顿。(3)把每个自然段用数码标记清楚。

2、自由朗读。要求:

(1)看清句子的标点符号,试着读出说话人的语气来。

(2)把不理解的词抄写在本子上,查字典或联系上下文理解。活动一:

1、指名学生朗读全文,结合正音。“魏国”的魏读作wèi。“更羸”人名,读作gēng léi。“嘣”象声词,后鼻音,读作bēng。“悲惨”的惨,平舌音,读cǎn。“愈合”的愈,整体音节,读作yù。“拼命”的拼,前鼻音,读作pīn。

2、指名学生列举不理解的词语,并鼓励查阅工具书的同学帮助解释。

3、出小黑板:

(1)指导学生巩固生字(辨形、正音)。(2)熟读并理解词意。

4、指导学生理解重点词语。

能手:具有某种技能,对某项工作、运动特别熟练的人。文中指更羸善长射箭。本事:就是本领的意思。

悲惨:处境和遭遇极其痛苦,令人伤心。

愈合:伤口长好。

拼命:不顾及性命,文中指大雁尽最大力量往高处飞。大吃一惊:因出乎意料而非常惊奇。

三、思考、讨论。

活动二:

1、通过自读自悟初步了解文意,了解寓言故事内容。

2、让学生从学习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

前提:引导学生多读课文,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课文。

1、课文写到几个人物?主要写谁?为什么?

(更羸、魏王两个人。主要人物是更羸,他是“有名的射箭能手”;他只张弓不搭箭就使大雁从半空里直掉下来。)

追问:更羸是怎样使那只大雁掉下来的?

2、讨论:更羸怎么知道不用箭,只要拉一下弓,就能使那只大雁掉下来?(1)指导学生抓住关键句:“一只大雁从远处慢慢地飞来,边飞边鸣。”(2)引导学生揣摩词语,诱发联想,进而产生逻辑推理: ①大雁一般是成群地飞翔,这里却是“一只”,说明什么? ②“慢慢地飞”又说明什么?为什么用“鸣”而不用“叫”? ③学生自由谈自己的看法。(不做统一的要求。)

3、组织小组合作学习,共同探究问题。师巡视指导。

4、交流汇报。

5、评价提升。

五、齐读全文,理清叙述的顺序。活动三:、让学生多读课文,理清故事顺序,学会叙述故事。

1、齐读课文。

2、理清故事顺序,学会叙述故事。

课文写更羸向魏王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接着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从半空里直掉下来;最后更羸介绍他是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这样先叙写故事的梗概,再揭示事情的原因,紧紧扣住了读者的心弦。

3、展示。

六、课堂小结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更羸最后说的一段话。课后作业:收集一些类似的成语小故事;抄写本课生字词。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提出不用箭,只拉弓,大雁就能掉下来;

更羸 试了一下,只拉弓,不用箭,大雁果然掉下来; 介绍怎样知道只要拉一下弓,大雁就能掉下来的。课后小记:

10、惊弓之鸟

教学内容或课时:

10、惊弓之鸟(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继续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更羸说的最后一段话,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学习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分析的好习惯。

教学重点:

1、联系实际,理解更羸说的最后一段话。

2、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分析的好习惯。

教学难点:

体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教育学生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分析的好习惯。

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

教具与学具:写有生字的小黑板 幻灯片 教学过程:

一、复习,导入学习目标

1、出示写有生字的小黑板,指名学生认读。

2、说说课文主要内容,故事讲了一件什么事。

3、通过上节课的学习我们知道故事的大概情节,这节课我们一起来看看睿智的更羸是如何做出正确的分析与判断的。

二、出示目标,明确任务

1、继续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

2、通过自读自悟,理解更羸说的最后一段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3、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学习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分析的好习惯。

三、合作探究,解决问题 活动一:

通过自读自悟,理解更羸说的最后一段话,体会更羸观察、分析、判断、推理的思维过程,培养学生分析推理的能力。

提示:通过自读自悟,了解故事,认识故事中的人物。重点认识更羸

1、指名读第一至四自然段。

2、说说你从中读懂了些什么。(学生讨论交流)

3、更羸看到大雁时,对魏王说了些什么,魏王相信他的话了吗?

(指导朗读更羸与魏王的对话,更羸:充满自信:魏王:不解、疑问)

4、全班交流评价。

5、指名分角色朗读。

小结:我们在平时也要善于观察,善于分析问题,做一个留心的小学生。活动二:继续朗读课文,抓住关键词语理解课文内容。提示:学生自由再读课文,了解故事。

(一)、感知故事结果

1.学生自由阅读第五、六自然段。

2、讨论:更羸是怎样射大雁的,大雁听到弦声后怎样? 怎样理解“直”字,为什么会这样?

3、交流评价,共同理解提升。

4、指名朗读这一部分。

(二)、品析故事原因

1、指名朗读第七至九自然段。

2、学生齐读第九自然段。

3、讨论:更羸说了几句话;每句话都讲了什么;每个句子之间又有怎样的关系。

4、小组内讨论。师巡视指导检查。

5、小组间互相交流,师点评。

师小结:更羸之所以能做出这样的分析和判断,是因为他善于观察;勤于思考,并且能够把看到的、听到的与自己的实践经验结合起来进行思考。

活动三:

通过学习,让学生从学习中受到启发,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养成仔细观察,善于分析的好习惯。

1、精读课文。

2、学习更羸善于观察、善于分析总结问题的能力。

四、拓展延伸

1、更羸的本事到底在哪里?从这个故事中你受到了怎样的启发?(善于观察,勤于思考)

2、分角色表演这个故事。

3、师指导,评价

看看那一小组表演得最好,抓住语言、表情等等。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读通下一课全文,理解重点生字词。课后作业:再找一些成语故事,写写小短评。板书设计:

10、惊弓之鸟

观察:飞得慢 叫得惨 伤口裂开 思考:箭伤作痛 孤单失群 往高处飞 ↗ 心里害怕 ↗ ↓

结果:不用箭 只拉弓 听到弦响 ↗ 掉了下来 课后小记:

11、画杨桃

教学内容或课时:

11、画杨桃(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是看问题还是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点:

1、掌握本课生字词。

2、了解课文大意,理清文章脉络。

教学难点:了解课文结构,把握文章脉络。教学方法:导读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揭题

1、你们知道杨桃是什么样子的吗?

2、揭示课题。板书:画杨桃。

二、出示目标

1、初读课文,掌握本课生字词。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脉络。

2、引导学生自读自悟,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3、初步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是看问题还是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

三、根据目标,合作探究 活动一:预习课文。

1、提出预习要求:借助汉语拼音,轻声自由试读课文;画出重点词句,提出不懂的问题。

2、检查预习:检查生字读音;

3、指名读课文,学生提出不懂的问题。

4、小组梳理小组内难以理解的问题不懂的问题,准备全班交流解决。活动二:引导学生自读自悟,了解课文大意,把握文章脉络。提示: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自主理解课文。

1、生朗读课文。

2、在朗读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分段,说说各段段意。

3、学生边默读边思考课文共分几段,每段主要讲了什么?

4、指名分段,说段意。

第一段(1)讲父亲教“我”学画画。

第二段(2—18)在图画课上,“我”将杨桃画成像个五角星的样子,同学们觉得很好笑,老师却通过这件事启发我们懂得了一个深刻的道理。

第三段(19)讲老师和父亲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

5、再读课文,理清脉络。

四、理解课文,共同提高

活动三:初步理解课文内容,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懂得无论是看问题还是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

(一)学习第一段

1、指名读第一段。

2、提问:(1)“我”是什么时候开始学画画的?

(2)怎样理解父亲叮嘱“我”的话?(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3、指名读父亲的话。

(二)学习第二段。

1、指名朗读第二段。

2、“我”怎么会将杨桃画成五角星的样子的?

3、我”把杨桃画成五角星后同学们有什么反应?老师是怎么对待的?

4、老师讲的话一共有几句?老师这段话的主要意思是什么?(四句。同一个事物从不同的角度去看会有不同的样子。)

5、自由朗读第二段。

(三)学习第三段。

1、读第三段。

2、提问:父亲和老师的话有哪些相似的地方?为什么说“他们的教诲使我一生受用”?(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五、拓展延伸

口语交际:你在平时遇到过这种情况吗?你怎么认为和解释的。

六、小结: 观察事物是,我们一定要尊重客观事实,实事求是,这样才会得出更加正确的结论和认识,才能清楚认识事物。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体会老师说的那段话。

课后作业:抄写字词;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亲叮嘱“我” 尊重客观事实,准确地表现客观事物,实事求是 老师的话 尊重事实,实事求是 课后小记:

11、画杨桃

教学内容或课题:

11、画杨桃(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师说的那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2、学生自读自悟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是看问题还是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教学重点:联系全文内容,理解老师通过画杨桃这件事所说的道理。教学难点:理解老师说的那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教学方法:读、说、议相结合 教学过程:

一、激趣导入

1、听老师范读。

2、分段朗读指导。

3、分角色朗读第二段。

二、明确学习目标

1、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师说的那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2、学生自读自悟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

3、理解课文内容,懂得无论是看问题还是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

三、讨论解决问题

活动一: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老师说的那一段话中句与句之间的联系,背诵课文中老师说的那段话。

(一)学习课文

1、自由朗读课文,理解课文。

结合重点语句理解讨论。

2、讨论: a、“我”为什么把杨桃画成了五角星? b、开始同学们认为“我”这幅画画的怎么样?后来又有什么变化? c、为什么会有这样的变化?

d、老师的话告诉我们什么道理?举例说说“角度不一,样子不一”

3、小组展开讨论,师巡视指导。

4、小组交流评价。

5、师评价

活动二:学生自读自悟知道一个事物从不同角度看会有所不同,懂得无论是看问题还是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

1、精读课文。

2、讨论:

a、同一事物,当别人和自己看到的不同时,我们应该怎么办? b、老师和父亲的话那些地方相似? C、为什么说“老师和父亲的话对我来说一生受用” ?

3、全班交流,结合重点词句理解解决。

四、背诵最后两个自然段。

自由背诵、指名背诵、集体背诵。

三、完成课后练习第二、三题。

1、学生通读全文,思考:课文中哪些内容写得真实、具体,这样写有什么好处?

2、指名回答问题。(“我”是怎样画杨桃的及老师、同学们的反应写得真实、具体。)

3、指名读句子。

4、说说表达方式有什么不同?

五、总结,拓展延伸

1、假如你是刚才“哈哈大笑”的同学在老师“和颜悦色”的教育下你会怎样对自己说呢?

(学生讨论、自由畅言,教师引导)

2、总结。

是啊!我们无论做事都应该实事求是,当别人的看法做法与自己不同时不要忙于下结论,要换个角度去看去想,一切都应从客观事实出发。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自学下一课生字词,读通全文

课后作业:背诵老师的那段话,抄写意思深刻的句子 板书设计:

11、画杨桃

父 亲:不要相当然,看成什么样就画成什么样,一生受用

老 师:角度不一,样子不一。

自我教诲:实事求是 课后小记: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内容或课题:12*、想别人没想到的 教学目标:

1、自学本课生字词

2、理解文中的重点词句,读懂课文内容。

3、通过朗读品味,抓住重点词句感悟小徒弟的创新精神。

4、在学习中让学生明白只有勇于创新、勤动脑、多思考才能想到别人想不到的,才能有新的收获。

教学重点:

1、抓住关键的语句,理解课文内容。

2、认真读课文,了解师傅称赞小徒弟的原因。

教学难点:理解画师最后收的那段话,使学生受到教育。教学方法:自读自悟法 教学过程:

一、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1、回忆《画杨桃》这篇课文的内容。

2、板题、读题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二、根据自学提示,自读自悟

1、把课文读正确、流利。

2、边读边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

3、说说小徒弟的画为什么能得到画师的称赞?

三、探究学习、汇报交流 活动一:初读课文,解决字词

1、自由读课文,力求读准字音,遇到不懂的字词借助工具书。

2、同桌互相检查。

3.指名读,想机指导读流利。

活动二:边读边想,文章写了一件什么事?用笔画出三个徒弟各是怎样画的句子。提示:再读课文,仔细思考。

1、生自由读课文。

2、小组交流思考问题: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什么事?

3、说说为什么师父夸小徒弟画得好?好在哪里?(根据交流,重点读师父说的话,体会好在哪里?)

4、画出重点句子理解。

活动三:精读课文,理解画师最后收的那段话,使学生受到教育。

1、精读课文。

2、小组讨论解决:

三位徒弟的画有什么不同之处?

你觉得那幅画最棒,为什么?

从三个徒弟的话中,你体会到了什么?

3、交流反馈。

4、评价,引导学生展开创新思维。

四、练习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重点读好三徒弟各是怎么画的,以及师父的话。

五、课内拓展,随文阅读

1、随文阅读《踏花归去马蹄香》,画一画,看看谁想别人没有想到的。

2、总结:一张纸,即使画满了骆驼,也是有数的,而小徒弟不但画法简洁,而且利用山路转弯,只画了两头行走的骆驼,意味深长,给人无限想象。这就是想别人没想到的,只有这样,才会把事情做得更好,才能创新。你通过读书或在生活中发现还有没有这样的事?

(自主谈,教师也交流自己知道的事)

六、小结

1.学生有感情地朗读全文

2.从小徒弟身上我们学到了什么?(只要肯动脑筋,勇于创新,就会有与众不同的发现与收获)

七、课外拓展。

课外收集一个这样的故事讲给同学听。

把课文中的事像画师那样考考家人,看他们谁想得更妙。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想一想该怎样作自我介绍。课后作业:有感情朗读课文。板书设计:

12、想别人没想到的

大徒弟: 用细笔画满

二徒弟: 画许多头

小徒弟: 只画山,一只骆驼——令师傅满意 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三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三(第一课时)教学目标:

1、正确朗读口语交际内容,在明确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在口语交际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教学重点: 引到学生抓住特点进行自我介绍。

教学难点: 在介绍和交流中提高学生的语言组织力和口语表达能力。教学方法: 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谈话引人,激发说话兴趣。

师:同学们,我想你们都做过采访,知道了在别人眼里你是什么样的孩子。其实,最了解你的莫过于你自己了。有人说你粗心大意,你也许不服气地想:我心细着呢?面前这些熟悉你的老师和同学,一定不会象你自己那样全面了解你。有兴趣向大家介绍一下真实的你吗?

二、明确本节课的目标

1、正确朗读口语交际内容,在明确中心的基础上进行口语交际训练。

2、在口语交际中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三、自主探究学习

活动一:读提示,明白交际要求。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

3、注意听别人说,对别人说的能做出评价。活动二:认真思考,组织语言,小组交流

1、先要想一想自己介绍什么,怎样介绍。

2、小组交流

3、评一评:谁说出了自己特点?

四、全班交流,师生评议

1、小组选代表在全班讲。

2、师生评议:不仅要评讲得怎么要,还要说说自己听了之后的想法。

3、老师根据不同学生特点给予不同的提示性评价。

五、总结

师:通过今天推心置腹的交谈,我相信小朋友们彼此更加深了了解,在以后的生活中,我们一定更能互相理解,愉快相处。

布置作业:

预习作业:考虑如果要把自己写出来,应当怎样写。课后作业:向其他班的同学介绍你自己。板书设计:

说说我自己

1、可以说自己性格、爱好、也可以说优点和缺点,还可以说自己奇特的想法等。

2、说真话,说实事。课后小记:

语文园地三

教学内容或课时:语文园地三(第二课时)教学目标:

1、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2、学会如何抓住自己的特点来写。教学重点:如何抓住自己的特点来写。教学难点:把作文写具体。教学方法:讨论法 教学过程:

一、结合口语交际,引入习作

师:在进行口语交际时,我们都做了自我介绍。现在我们就来写写自己,好吗?

二、资料链接

回顾本单元课文,引导学生找出本单元课文中与本次写作的目标同步,从中借鉴写作的方法,从读中学写。

三、明确学习目标

1、写一写自己,向别人展示一个真实的自我。

2、学会如何抓住自己的特点来写。

四、习作构思

活动一:引导学生选材,如何入手来写。

1、这次习作要求我们向大家接受一个真实的自我,所以习作内容要真实,不能胡编乱造。

2、讨论:怎样来写真实的自己呢?

(自己性格上最突出的特点是什么?自己最喜欢做的事是什么?自己最突出的优缺点是什么?)

3、应该选择哪一点来写最好呢?(抓住自己最突出的一两个方面特点)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 篇2

1)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了太阳系。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2)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

3)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

4)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重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难点】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

【教学准备】

教师准备:太阳系图片、多媒体资料、八大行星数据表、八个自制支架、橡皮泥、保丽龙球、直尺等。

学生准备:课前收集有关太阳系的资料,小组内先进行交流。

【教学活动】

1 创设情境导入

师指着问题墙口述同学们的疑惑提出问题:要解决同学们疑惑,需要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用什么方法可以加深对太阳系的认识?

生可能回答:上网查资料、问家长、查阅相关书籍、用天文望远镜观察……

师对生的方法进行点评后追问:用天文望远镜观察什么?

生可能回答: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

师小结并过渡:行星的大小、位置、运行轨迹这些都需要数据来体现,老师为每个小组提供了一张数据表,请大家观察、分析数据表,小组交流对太阳系新的认识?

设计意图:1)收集资料认识和了解太阳系,用前概念建立太阳系模型。2)尊重学生的思考、从学生问题出发,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发展学生的思维。

2 建立太阳系模型。

1)解读数据建立太阳系模型。

师给出观察提示:(1)小组合作对比数据表上的每组数据。(2)分析、整理数据,图文并茂记录新发现。

生小组合作3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一共有几项数据?每项数据说明了什么?(2)纵向对比每组数据有什么发现?(3)为什么“与太阳的平均距离”“赤道直径”有两项数据?

3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汇报对公转周期规律的认识、我引导认识八大行星运动快慢的认识以及围绕谁运动(生汇报我板书行星围绕太阳旋转的运动轨迹)。(2)可能汇报行星大小与引力的关系。(3)汇报大小顺序、排列顺序(我按排列、大小顺序板书)。

指着黑板上太阳系:与你们认识的太阳系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会回答:黑板上是平面的太阳系,真正的太阳系是立体的?

师追问:如何体现立体的太阳系生可能会说:建造立体模型。

师追问:建造太阳系模型主要需要哪些数据?生可能会说:距离、大小。

师追问:怎样获得两组数据?师引导生按照数据来建模的重要性。

师出示材料和要求、学生分小组根据数据建模。

设计意图:(1)分析对比数据,解读数据,通过数据建模认识太阳系中天体运动的规律。(2)通过数据分析、解读训练学生的思维。

2)按一定比例对数据处理,建立太阳系模型。师给出提示:小组合作,用数据表、橡皮泥、星空版、直尺、底座模拟建造太阳系5分钟我参与过程指导:(1)指导生边看数据表、边建模。(2)各大行星的位置和大小通过什么来确定?(3)八大行星的大小对比?3、太阳的大小?

5分钟后,分层次抽小组汇报:1、小组展示模型、第二组补充2、生生质疑产生新认识

生质疑中汇报新发现

师对生的发现指导提高到新层次

师聚焦新认识:八大行星大小差异很大、分布不是均匀的……

师板书:

设计意图:(1)按一定比例对数据进行处理,并在此基础上用一定的材料建立太阳系的模型。(2)通过生生模型评议知道太阳的巨大,以及太阳系中的类地行星、巨行星、远日行星。

3)互动环节,师出示自己制作的太阳系模型。师看着太阳系模型问:孩子们与你们制作的有什么不同?

生可能汇报:太阳在发光,其它行星没有发光,除了行星还有小星星

师生总结太阳系的认识:师生共同小结:太阳是唯一能发光的恒星,根太阳比较起来八大行星太渺小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4)视频播放,拓展延伸。师播放多媒体视频问:看了这段视频孩子们有什么新的认识?

生可能会说:太阳原来一直都在运动,宇宙太大、太宽广了……

设计意图:通过教师建造的太阳系模型,让生感知太阳系是由太阳和围绕它运动的行星、矮行星和小天体组成的天体系统。太阳系是一个较大的天体系统。

3 总结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 篇3

《规范》系列标准是在深刻总结北京市档案数字化工作经验并广泛吸取国家和兄弟省市有关档案数字化先进研究成果的基础上,针对北京市档案数字化的实际发展情况而制定的。这是我市第一批档案信息化地方标准,该系列标准的出台将进一步规范和促进北京市档案数字化工作,对推进档案信息资源开发利用,保证档案实体和信息安全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实际工作中如何理解和执行该系列标准进行解读。

一、制定《规范》系列标准的背景

近年来,北京市的档案数字化建设发展很快,市和区县档案馆以及绝大部分市属单位都已开始大规模地开展馆(室)藏档案数字化工作。档案数字化是一项长期的系统工程,需要选择加工方式,需要确定工作流程和工作环节,需要制定各种技术指标,是一项技术性较强的工作,必须用统一的标准作为指导和依据。在《规范》第一至四部分出台之前,北京市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时可依据的仅有《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31—2005)和《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规范》(DA/T 43—2009)两个档案行业标准,但这两个行业标准没有覆盖更多载体类型档案,也没有对档案数字化成果的存储和利用提出详细规定,已然不能完全满足北京市大力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的需要。为了更好地适应和促进北京市档案数字化建设事业的快速发展,由此,《规范》系列标准便应运而生。

二、《规范》系列标准的总体框架

(一)《规范》系列标准的架构

本次发布的《规范》第一至四部分只是《规范》系列标准的前四部分,规划中的《规范》系列标准共分为八个部分,内容覆盖档案数字化的各个方面:从横向上来说,《规范》系列标准包括纸质、缩微胶片、照片、录音和录像五种载体档案的数字化加工标准;从纵向上来说,《规范》系列标准则涵盖了数字化加工、数字化成果的存储和利用等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各个环节,从而形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档案数字化标准体系。

除了已发布的前四部分,规划中的《规范》系列标准的第五至八部分将在今后陆续推出。规划中的《规范》系列标准的整体架构见图1。

图1:规划中的《规范》系列标准的架构图

(二)《规范》系列标准的主要内容及不同部分之间的关系

《规范》系列标准的第一部分主要规定了档案数字化工作的基本要求和基本流程,是《规范》系列标准的“总纲”,其它部分都是建立在第一部分的基础上的,它适用于各种载体档案数字化的全过程。第二至六部分分别规定不同载体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的工作环节和相应的技术要求,其中每一部分适用于某种载体类型档案的数字化加工环节。第七部分主要规定档案数字化成果的存储策略、方式和要求等。第八部分则主要规定档案数字化成果利用的相关技术要求和管理要求等。

其中,第一部分、第七部分和第八部分就像是大学中的 “公共课”,不论哪个专业的学生都要学习,而第二至六部分就像是“专业课”,不同专业的学生选择相应的“专业课”进行学习即可。在开展档案(不论是何种载体)数字化工作时,在遵守第一、七、八部分(相当于“公共课”)的基础上,再根据档案数字化的具体载体类型在第二至六部分中选择相应载体类型的那一部分(相当于“专业课”),共同作為开展该载体类型档案数字化工作时所要依据的标准。

三、《规范》与档案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

要深入地理解和执行《规范》,就要弄清《规范》与《纸质档案数字化技术规范》和《缩微胶片数字化技术规范》这两个档案行业标准之间的关系。

(一)《规范》遵从于两个档案行业标准

《规范》系列标准是在充分遵从两个档案行业标准的基础上制定的,在档案数字化的总体原则、工作环节划分、工作流程设计等主要问题上都与两个档案行业标准基本保持一致,而不与之相抵触。

(二)《规范》涉及的内容更全面

两个档案行业标准仅涉及了纸质和缩微胶片两种载体档案,而《规范》系列标准则包含纸质、缩微胶片、照片、录音和录像五种传统载体档案,涉及的内容更加全面。

(三)《规范》的某些规定更详细

在两个档案行业标准中,档案数字化成果的存储和利用这两方面的内容都是作为标准的条款而提出来的,没有更详细的规定。《规范》则将档案数字化成果的存储和利用分别以系列标准的一个部分的形式单独制定标准,其规定更加详细、具体。此外,《规范》还进一步细化了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一些具体环节的操作要求。如《规范》第二部分的5.1条和5.2条分别对“确定扫描页面范围”和“编页”提出了具体的要求,更利于档案数字化操作人员在工作中准确把握和利用标准。

四、如何使用《规范》

《规范》作为系列标准,其第一至四部分已经出台,那么应该如何使用呢?

首先,应该有针对性,即在档案数字化工作中充当不同角色的人员应该有针对性地使用。对于档案数字化建设单位的领导来说,只需要对档案数字化有一个整体的认识和了解,这样他们一般只需要参阅《规范》的第一部分《总则》即可。而对于档案数字化的管理人员和操作人员来说,则更需要明确档案数字化加工流程中的每一个工作环节和详细的技术要求等具体细节,因此他们应该更着重研究使用《规范》的第二、三、四部分。

其次,档案数字化建设单位不仅在自主生产时要把《规范》作为开展档案数字化工作的依据,而且当采用外包生产方式时,也要在与外包商签署的协议中明确“严格执行《规范》系列标准”这一事项,并在项目完成后按照《规范》规定的有关指标进行验收。

五、《规范》使用过程中的几个关键点

目前已出台的《规范》系列标准的第一至四部分中,除了第一部分《总则》外,其它三部分分别是关于纸质、缩微胶片和照片档案数字化加工的标准。在这三种载体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有几个特别需要注意的地方,如选择扫描色彩模式、选择分辨率、选择档案数字化文件的存储格式等。这里就以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为例,对《规范》在使用中的几个关键点作一些简要说明。

(一)选择扫描色彩模式

《规范》第二部分7.3条明确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常用的三种扫描色彩模式,具体包括黑白二值、灰度和彩色模式,但除了蓝图等特殊档案外,一般不推荐采用灰度模式。对于大多数只有文字的纸质档案来说,一般采用黑白二值图像模式扫描即可;当采用黑白二值图像模式不能充分反映档案内容信息时就直接用彩色模式进行扫描。这里之所以推荐选择彩色图像模式而不选择灰度模式,主要是因为在图像文件大小基本相同的情况下,彩色图像的层次更加丰富,清晰度更高,可以更真实地显示档案原貌。当然,如果需要数字化的纸质档案数量不是很多,在资金条件允许的情况下,完全可以全部采用彩色图像模式进行扫描,以实现更好的效果。

(二)选择扫描分辨率

《规范》第二部分7.4条规定了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时黑白二值图像模式扫描和彩色图像模式扫描的分辨率均应“不小于200dpi”。

这里提到的分辨率是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中的一个重要指标参数,它直接决定纸质档案数字化成果的质量。档案数字化建设单位在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之前就应该确定扫描分辨率这一指标参数,分辨率的选定原则是在能够满足当前和未来一段时期内主要需求的前提下,再根据档案类型、档案数量、扫描色彩模式和存储设备空间等情况综合酌定。需要注意的是,《规范》规定的所有指标参数都是最低值,而非最佳值,各单位在实际工作中一般可以选择等同于或略高于《规范》规定的最低值即可。目前北京市相当多的单位都采用分辨率为300dpi的彩色扫描模式来开展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

(三)选择图像文件存储格式

存储格式关乎档案数字化文件是否能够长久保存和安全保管,同时它也是决定档案数字化成果存储空间的重要因素,档案数字化建设单位要慎重选择。《规范》第二部分7.5条规定了纸质档案扫描后的图像文件可以存储为TIFF、JPEG和PDF这三种常见且通用性较好的格式。一般的,黑白二值图像宜保存为TIFF(G4)格式,灰度或彩色图像宜保存为JPEG格式,而以单份文件为单位存储的可保存为PDF格式。各单位应根据本单位的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存储格式,并保持存储格式的相对稳定,一般不要随意更改或转换存储格式,以避免可能引起的数据混乱、损坏甚至丢失。

(四)验收合格率

验收作为档案数字化加工质量控制的最后一个环节,其重要性不言而喻。为了把好档案数字化加工质量控制这最后一道关卡,结合实际调研情况,《规范》规定了验收合格率应达到99.7%以上(含99.7%),这大大高于档案行业标准95%的验收合格率。验收合格率提高就意味着成本的增加,那么为何《规范》要大幅提高验收合格率这一指标呢?这是因为档案作为历史的真实记录,对社会和个人都担负着极其重要的凭证作用,在笔者看来,与档案的严肃性和重要性相比,适当增加一些成本来提高档案数字化的质量是值得的。其实,严格地说档案数字化本来是不容许出现任何错误的,验收合格率无论设置得多高都不过分,但考虑到现实中在大规模的档案数字化加工过程中由于纷杂的工作环节和人员操作的不稳定性等原因,偶尔出现一些问题又是无法避免的,因此,《规范》提高了验收合格率至99.7%,也就是只有3‰的“容错率”。需要说明的是,在纸质档案数字化加工中通常容易出现的错误主要包括以下三类:一是机读目录著录错误;二是图像质量问题,包括图像模糊,亮度、对比度、饱和度等参数设置不合理、图像歪斜等;三是机读目录与图像文件挂接错误。其中,《规范》规定3‰的“容错率”主要就是针对第二类错误,同时也是唯一可以容忍的一类错误;而对第一、三这两类错误则应该采取“零容忍”的态度,一旦发现这两类错误就应直接退回改正或重做。

三年级语文下册一至四单元教案 篇4

2,《穷人》是俄国著名作家列夫·托尔斯泰写的一篇小说,它通过渔夫的妻子桑娜在自己丈夫出海生死未卜,家中五个孩子衣食难保的窘况下,主动承担起照顾邻居西蒙的两个孤儿的感人故事,反映了穷人生活的贫穷,困苦,赞美了穷人之间互相关心,互相帮助的美好情感,歌颂了天下穷人是一家的淳朴感情。课文中一个“熬”字极富表现力,它深刻地表明了渔夫不遗余力收养孤儿的决心。

故事以桑娜为主,却以“穷人”为题是因为:①这篇课文反映的是一百多年前沙皇统治下的穷人们的悲惨生活,所以以“穷为”为题更宽泛;②以“穷人”为题更能体现主旨。虽然人穷,但为了帮助别人,宁愿自己吃苦受累,像这样的穷人在当时沙皇统治下的社会里,不会只有桑娜一家,所有的穷人都会诚心去帮助有困难的人。

3,《白桦林的低语》是一篇充满诗情画意的抒情散文。白桦林是茫茫林海的缩影,也是守林人的像征。作者为什么渴望再一次到大兴安岭的森林中去?因为那里有默默奉献,甘愿牺牲的守林人。“我”知道有了守林人的牺牲,才会有大森林的安宁,“我”怀念守林人,他们是平凡而伟大的。

4,《丑石》的陕西著名作家贾平凹写的一篇散文,课文揭示出了一个深刻的道理:认识事物不可限于表面,而应该透过现象看本质。文章极力赞美丑石那种“不屈于误解,寂寞生存的伟大”,实质上是赞扬忍辱负重的民族精神。

5,罗森塔尔的实验得出了什么结论?一个人只要有自信,就能成为他渴望成为的那种人。增强自信的四种方法:首先是要喜欢自己,其次是做好每一件小事,再次在有进步的情况下应该为自己喝彩,最后走在成功的路上,常常要坚持一下。

6,《长江之歌》是系列片《话说长江》的主题曲歌词。它赞美了长江的宏伟壮观,表达了作者对长江的热爱与依恋。全诗分为两节,第一节主要从地理特点的角度描写长江,歌颂了它一泻千里,滋润两岸的气概。第二节主要从时空角度描写长江,赋予长江一种像征意义:永远充满青春活力,永远向前发展。诗歌上节侧重写实,下节长于抒情,表达的感情真挚奔放,催人奋进。

7,《三峡之秋》是作家方纪写的一篇写景抒情的散文。作者以优美的语言描绘了三峡的秋景,抒发了作者对祖国大好河山的热爱。

课文以时间顺序描写了三峡之秋的景色——早晨明丽,中午热烈,下午青而透明,夜晚宁静〈月光清冽〉。

8,《体育颂》是一篇赞美体育精神的散文,作者是法国教育家,近代奥林匹克运动的创始人——顾拜旦。他被誉为“奥林匹克之父”。文章通篇使用第二人称,分别赞颂了体育的力与美,精神内涵,以及对整个人类社会的促进作用。

三年级下册语文第三单元教案 篇5

本篇课文是丹麦童话作家安徒生的一篇童话故事,这个故事,首先发表在1853年的《丹麦历书》上,讲述了一颗小豌豆在一座小楼的窗台裂缝里发芽、长叶、开花;房间里住着一位病得很厉害的小姑娘,小豌豆顽强的生命力,使小姑娘鼓起勇气,战胜病魔,小豌豆从中得到了快乐。学生通过阅读,能感受到小豌豆的活泼、热情、乐于帮助别人的精神。这种精神随着的童话故事而自然的渗透在学生的心中,对学生人生观的形成有很大的帮助。

关于这个小故事,安徒生在手记中写道:“这个故事来自我儿时的回忆,那时我有一个小木盒,里面盛了一点土,我种了一根葱和一粒豆。这就是我的开满了花的花园。”

二、学情分析

学生即将毕业,但从他们平时的学习相处中,发现大多数学生很自私,对别人的困难很冷漠。希望通过本课的教学,学生们能从小豌豆助人为乐的故事中受到教育,学会关心,学会帮助。

通过四年多时间的学习,学生已基本具备了识字能力,教师只需对极少数易错字稍作强调即可;在词语的理解上,学生已学习了不少方法,可在课前通过相关的预习自学自主识字,在课堂中可分别就字词的音形的难点和部分词义可通过预习反馈加以检测,当然一些重点词语还需结合课文加以理解。

在阅读方面,学生已掌握一些阅读方法,也有了初步感知课文的能力。课前,教师可适当布置预习作业,促使学生借助原有知识储备,有针对性开展预习工作。本单元教学目标为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读出自己的理解和感悟。教学时需注重方法指导,并在课内加以落实。

在理解重点句上,学生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教学中,教师可通过各种语言训练,针对该年段学生思维深度、言语概述能力不强的特点,强化练习。最终使学生对文本的理解不仅仅是从内容到内容,而落到思维的训练,语言的内化,情感的认同。

三、教学目标

根据课程标准、本阶段的教学目标及本班实际,制定了本课的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能正确、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小豌豆长大了,小姑娘也慢慢地长好了”

这句话的内涵。

方法与过程:

继续学会在阅读中提出问题,解决问题,养成边读边思的好习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感受小豌豆、在长叶、爬藤、开花的生长过程中给生病的小姑娘带来的无限愉快和生机,赞赏小豌豆有理想,热情,乐于助人的精神。

四、教学设计

这篇课文主要是让学生通过理解,体会小豌豆用自己的长大满足小姑娘的愿望,帮助小姑娘战胜病魔的信心,表现小豌豆助人为乐的美好品质。研究教材制定教学目标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如上设计(详见关于教案设计部分),设计时,以学生自主、合作、探究读书和心灵交汇为主要教学形式,以读为主线,让学生在读中感悟,读中体会。本教学设计体现了以下几个特点。

1、注重情景创设,激发学生学习兴趣

根据本课的主题,在导入新课时,联系学生的生活积累,借助多媒体信息技术创设一定的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教师在教学时设置恰当的教学环节,引发共鸣,让学生自然而然地投入到学习氛围中去。

2、注重学生自主学习能力的培养

语文课程标准指出:阅读是学生的个性化行为,不应以教师的分析来代替学生的阅读实践。不难看出,学生自主学习是课堂的主旋律。新课标强调过程的体验,强化方法的习得。在本课的教学设计中,字词教学目标的达成主要通过课前预习,课内的集中与分散相结合的反馈,教学过程中,老师大胆放手,让学生自主读文,自主识字,自我发现,大胆质疑,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独特体验,引导学生在小组合作交流中共同探究、解决疑难。对于文本的深入理解,则通过文中多处细节描写的研读中渐次达成的。这个过程,需要学生精心阅读获得感悟,并通过规范的表达促使其思维的发展,加深文本的理解。更需要教师在学生个性化理解的基础上,通过巧妙地引导,层层深入,不断拓展思维的深度,拓宽思维的广度。文中关于“你喜欢这颗小豌豆吗?为什么?”这个问题,教师请学生完成阅读新体验3的填空练习:读下面句子,想想划线部分与后面句子之间是什么关系。再照样子写一写(多可怜的小姑娘!小脸儿瘦瘦的,黄黄的,全身一点力气也没有。(1)多么可爱的小豌豆! (2) ! )先指导学生读懂例句之间是概括和具体的关系,可以让学生从课文中寻找内容或语句,补写完整,第二句要学生联系自己的声活或阅读,写两句同样的句子。第二个问题:从哪些地主可以看出小姑娘“从心底里感谢他”?“小姑娘会对小豌豆说些什么?”指导学生想像练习:小姑娘对着小豌豆微笑,充满感激地对它说:“( )”再让同桌演一演小姑娘和小豌豆的对话,让学生联系课文,找出有关语句,学生进一步熟悉了课文,也突破了难点和难点。

语文课程标准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本教学环节力求在学生充分研读的基础上,自主感悟,自觉内化,理解和感受文本所承载的价值内涵,同时也潜移默化地对学生进行人格熏陶。

3、注重学生想象力、创新精神的培养

为了发展学生的思维,教学中提出了假如你是小姑娘,你会对小豌豆说什么?这一开放性的问题和“学编故事“这一拓展性作业,让学生充分展开想象的翅膀,加深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对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精神起到潜移默化的作用。

习题精选(一)

一、给下面的字加偏旁,组成新字,再组词。

例:仓——枪(手枪)

牙—— ( ) 昆—— ( )

光—— ( ) 同—— ( )

二、在下面括号里填上最恰当的量词,要求不重复。

一( )酒 一( )茶 一( )花

一( )房子 一( )担子 一( )土地

一( )种子 一( )明月 一( )果树

一( )土地 一( )斜阳 一( )巨响

三、连线题。

瘦瘦的 小花

粉红色的 豌豆荚

嫩绿的 小脸

四、照样子,写句子。

1.时间一天天过去,豌豆荚慢慢地变黄了。

慢慢地……

2.这样,她就可以看得更清楚了,就可以看着小豌豆一天天长大。

可以……可以……

五、读句子,回答问题。

小姑娘真想出去瞧瞧,可是不行。

这句话中“瞧”是“看”的意思,你还能写出几个表示“看”的词语吗?

六、观察你的周围,有人需要帮助吗?如果有,你打算怎么样去帮助他(她)?

习题精选(二)

一、读生字,选择划线字正确的读音,用“——”标出。

豆荚(jiā jiá) 晃动(huàng huǎng)

笑吟吟(yǐn yín) 豌豆(wān wǎn)

二、多音字组词。

溜liū( ) liù( )

晃huàng( ) huǎng( )

三、选字填空。

溜 留

滴( )( ) ( )下 一( )烟 ( )学

枪 抢

手( ) ( )夺 争( ) 木( )

筒 桶

笔( ) 木( ) 手电( ) 水( )

芽 牙

发( ) ( )齿 豆( ) 补( )

袋 代 带

( )路 ( )替 口( ) 布( )

四、照样子,写词语。

绿茵茵(颜色)——( )( )( )

滴溜溜(声响)——( )( )( )

笑吟吟(表情)——( )( )( )

五、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语。

( )的豌豆荚 ( )的小姑娘 ( )地滚出来 ( )地站起来

( )的小芽儿 ( )的小花儿 ( )地往上爬 ( )地钻出来

六、加标点。

(1)忽然 她看见窗台上有一点儿绿色的东西在晃动 就叫了起来 妈妈 您快来瞧瞧 窗台上那绿色的是什么

(2)他把的一颗装到枪筒里去 砰 的一声打了出去 接着把第二颗 第三颗 第四颗 第五颗也打了出去

(3)妈妈打开窗子一看 啊 是一颗小豌豆 长出小叶子来了

七、阅读课文两个选段,完成练习。

(1)春天到啦,树枝该( )出小芽儿来了,小草儿也该从土里( )出小脑袋来了,那嫩绿的颜色该有多美呀!小姑娘真想出去瞧瞧,可是不行,她躺着一动也不能动,只好睁大眼睛,呆呆地望着窗外的天空。

(2)真的,小豌豆( )出了一朵粉红色的小花。小姑娘真是高兴极了,她扶着窗台,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来!

①在括号里填上合适的词。

②照样子,写词语:嫩绿 粉红 ( )( )( )

③读选段(1),注意划线词语,你体会到小姑娘此时的心情是( )

④“……慢慢地,慢慢地,竟站了起来!”因为( ),所以小姑娘竟站了起来!

五年级语文下册第三单元教案 篇6

教 师:

班 级: 五年一班

日 期: 2014年春

第 三 主题单元

一、单元训练重点:

“角度”这一主题的文章突出一个看待问题的出发点。在于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问题,并学习在今后的生活中全面客观地分析、解决问题。

二、教材简析与课时安排:

本单元选编了两篇主题课文《牛与鹅》、《古诗而首》和一个语文天地。其中“语文天地”,通过“畅所欲言”“初显身手”“笔下生花”和一把“金钥匙”开展对主题的理解思考活动。

《古诗而首》主要抒发了两位诗人登山游览时的不同感受。意在让学生想象诗句描绘的景象同时理解“身在最高层”和“身在此山中”不同角度看峰、明白认识事物的不同,理解诗中蕴涵着站的高才能看的远,当局着迷,旁观者清的道理。2课时 《牛与鹅》是一首记叙文,主要记叙了“我们”害怕鹅,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再不怕鹅的故事。重在引导学生从牛、鹅的不同认识上升到人与鹅互看的角度不同,所得到的结果便也不同。2课时 《语文天地》复习本单元课文,学习换位思考,促进两代人的沟通。学会审题,根据题目要求把题目补充完整。学写想象文,注意想象丰富合理并能从不同角度

思考问题。愿意和同学交流自己的习作,分享习作的快乐。4课时

三、总课时:8课题

课题: 《登飞来峰》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了解飞来峰和王安石的相关资料,正确流利地朗读诗歌,并在熟读的基础上正确背诵古诗,能用自己的话疏通诗意。

2.过程与方法目标:明确古诗学习的一般性目标,通过不同形式的朗读,让学生在浓厚兴趣的引导下熟悉诗歌内容,运用图文结合、抓关键字,熟读想象的方式准确理解诗句的含义,并联系诗歌创作背景和相关的时代资料引导学生挖掘诗歌中蕴含的人生哲理。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本首诗的学习,让学生体会到“只有站得高才能看得远”的人生哲理,并且体会到在人生的旅途上要树立远大的人生理想,并且不畏艰难为之奋斗。教学重难点:

朗读背诵古诗,理解诗句的含义,能够准确描述诗歌的情景,并且体会诗歌中蕴含的哲理。教具准备:实物投影仪,日常的摘录笔记。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日期:2014.03.07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同学们,喜欢学习古诗吗?说说自己喜欢的理由。(学生自主发言,结合学生发言点评,使学生感悟古诗的魅力。)

大家一定也读了不少的古诗,我想考考大家,可以吗?

(出示多媒体资料,结合图画诵读古诗名篇名句:《游园不值》、《饮湖上初晴后雨》、《望庐山瀑布》,和学生一起进入诗的学习情境)今天让我们一起走进一个神奇的地方,请看——

(出示飞来峰图片,了解其特点)

在我国这样神奇美丽的山峰有五座,我们今天走进的是位于浙江的一座。(出示文字资料,指名阅读,结合图片了解诗中的飞来峰)

二、作者简介

宋代著名诗人王安石曾经登上了这座飞来峰,并写下了一首诗——登飞来峰。(板书题目和作者)了解王安石吗?

(学生自主交流知识积累,教师补充文字资料和王安石的画像,了解王安石生平和古诗创作背景)

三、诵读理解古诗:

1、初读古诗:看一看有没有不认识的字?可以自己试着读一读吗?(学生自由朗读)一起读读好吗?(学生齐读)

2、明确目标:学习一首古诗,有一些目标是必须达到的,你知道吗?

(学生自主发言,明确熟读成诵、理解诗意、体会思想感情等目标)

3、诵读古诗:

(1)自由朗读:自己读读古诗,觉得自己读得很好了就停下。(学生放声诵读)

(2)朗读展示:读诗有几个不同的层次,正确流利是初级,抑扬顿挫是中级,入情入境是高级。你想挑战哪一级?

(结合学生的自主挑战,指导学生明确不同要级别的具体要求和实现方法。首先正确流利,要读清楚每个字,要求字正腔圆;其次抑扬顿挫要按照诗句的节奏韵律去朗读,了解七言绝句的节奏停顿,初步感悟意义停顿;最后的层次作为研读的目标,配以图片自主尝试体现情境,激发学生体会诗中深意,进而读出真正的意味。)(3)齐读汇报展示;

4、理解诗意:

(1)要明白古诗中描述了怎样的情景可以通过什么方法达到呢?

(结合学生发言小结出:熟读多思、抓关键字、图文结合、参考资料等方法):(2)开展自学:

明确了目标,有了方法,那就开始行动吧!。(学生自学,教师巡视)

你的理解是否准确全面呢?听听他人的意见,如果有不同,对比讨论一下,谁说的更准确。(学生同桌或者小组内交流)

(3)组织汇报:说说你们读懂了什么?

(学生汇报初步解读的成果。教师点播关键字词的理解。)

(“千寻”意为八千多尺,运用了夸张的手法体现塔之高,指导学生读出那种高;补充关于“鸡鸣见日升”的传说,体现高之奇,尝试读出高之势;“不畏”与“只缘”的含义,读出其中的豁达感。)(4)情境诵读:

创编王安石登飞来峰的情境,师生合作将诗句融入情境中背诵,配乐升华情感。

(王安石从鄞县任满归来,途径飞来峰,与友人一起去游玩,来到山脚下,只见云雾缭绕,王安石不禁心生

疑虑:山上有什么样的景色呢?一路拾级而上,来到山顶,抬头一看,只见——“飞来峰上千寻塔”,还有神奇的传说——“闻说鸡鸣见日升”。刚才的疑虑一扫而光,站在峰顶极目远眺,突发感想——“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

5、感悟思想:

(1)诗中最能体现王安石登飞来峰心情的是那一句?“不畏浮云遮望眼,只缘身在最高层。”(2)其实,在王安石说出这句诗之前,他想起了唐代诗人李白的一句诗,(出示:总为浮云能蔽日,长安不见使人愁。)

李白也是一个有才华的人,渴望有人赏识,而那个人就在长安,是——皇帝,可是却总也看不见,所以特别愁苦,原因就是——总为浮云能蔽日。在两位诗人的句子中都出现了“浮云”一词,看来别有深意啊!

原来早在汉代就有人给“浮云”了一个更深的含义。(出示:故邪臣之蔽贤,犹浮云之障日也。)从这句话中,你明白“浮云”的含义吗?(指导学生了解“浮云”可指代“奸佞之臣”。)原来李白看不到希望的原因是——(朝中有奸臣当政)

现在,再来读读王安石的诗句,你明白他的心吗?可以和同学谈谈你的发现。

(学生自主思考后,进行交流讨论,了解王安石的心声。)

(3)组织交流:说说你读懂了什么?

(结合学生发言体会王安石不怕任何阻碍,只要自己有才华、志向高,就可以得到赏识,为国家效力。)正是因为有这样的胸襟、气魄,王安石一直努力,最后官至宰相,主张变法改革,让当时的北宋社会发生了巨大的变化。

(4)心声朗读:现在又该怎么读?(学生齐读)

三、布置拓展阅读:

王安石的一首诗为我们解开了一页诗——登高望远,感物抒怀,这样的诗作还有很多,大家可以找一找,读一读,好吗?(下课!)附:板书设计:

登飞来峰

(宋)王安石 千寻塔

欲穷千里目 见日升

站得高、望得远 不畏

只缘

更上一层楼

第二课时

教学日期:2014.03.10 教学过程:

课题: 《题西林壁》

教学目的: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

2、理解诗句的意思,体会诗人的心境,把读诗的感受与他人交流。教学重难点:

理解苏轼富有哲理的话“不识庐山真面目,只缘身在此山中”,并联系生活从中获得启示。教具准备:教学插图

第二课时

教学过程:

一、导入。

庐山景色秀美,山中奇花异木险峰怪穴,流泉飞瀑,山亭云阁。吸引了无数的文人墨客,唐代大诗人李白来到这里写下了《望庐山瀑布》宋代大诗人苏轼来到这里写下了我们今天要学的古诗《题西林壁》(板书)

二、回忆学法。

还记得我们以前学习古诗的方法吗?

三、学习古诗。

(一)知诗人。

(二)解诗题。(并介绍“题壁诗”)

(三)明诗意。

1、请同学们反复朗读,一边读一边思考:你们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2、与周围同学交流一下你的收获。

3、谁来说说你从这首诗中读懂了什么?

你能告诉我们横着怎么看吗?那什么是山岭?什么是山峰?

同学们的描述不够形象,有哪位同学能用简笔画表达出来?

你能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吗?

4、苏轼看过庐山不同的姿态后,发出了由衷的感慨„„。

你能用“之所以„„是因为„„”说说这两句诗的意思。

反过来说一说。

根据你的理解读一读这两名诗。

(四)悟诗情。

庐山的确很美。横看,山峦起伏,连绵不断;侧看,奇峰陡峭;远看,隐天蔽日;近看,危崖险岩;在高处俯视,深沟幽壑;在山下仰望,重峦叠障。可庐山究竟美在哪里?是雄奇,是壮丽,还是险峻?正如苏轼笔下的《题西林壁》。

听了同学们的朗读,我也想读一读,请你闭上眼睛,让我们随苏轼一起去游庐山。

刚才那一瞬间你仿佛看到了什么?

当在诗人苏轼面对如此美景时,内心又是怎样一种情怀呢?

你能用朗读表达出作者内心的情感吗?

(五)明哲理。

你能想个办法,怎样才能看清庐山的真面目? 还记不记得学过的《画杨桃》一课,揭示了什么道理?在生活中,你遇到或听说过这样的情况吗?

其实它还可以用在学习上,与别人交往中。像评价我们周围的同学呢?是看他的优点呢?还是看缺点呢?看待别人是这样,评价自己也是如此。只有全面客观地认识了自己,才能取长补短,使自己变得越来越优秀。

四、总结全文。

1、想一想苏轼怎样才写出这首古诗的?

2、有感情地朗读、背诵这首古诗。教学板书: 题西林壁

不识(果)只缘(缘)

当局者迷,旁观者清

客观全面地认识事物

作业设计:

一、选字填空。

(蜂 峰 锋)()利 山()蜜()(避 壁 碧)()玉 墙()躲()

二、课文回放。

1.“飞来峰上千寻塔,————————————”这两句诗出自《 》,作者是()朝大政治家、大诗人、散文大师()。诗句“——————,————————”。表达了诗人远大的政治抱负和理想。诗句“——————,——————”。告诉我们一条人生哲理:————————,该诗句与唐朝诗人王之涣的《登鹳雀楼》中的诗句“——————,——————”。有着异曲同工之妙。

课题: 牛和鹅

教学目的:

1.掌握5个生字,能正确读写“屁股、破碗、池塘、惹怒、掐住、无缘无故、胳臂”等词语。

2.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

3.学习概括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抓住有关语句,揣摩人物的心情及心理活动。教学重难点:

通过感悟课文内容,了解课文蕴含的道理,认识到看待周围的事物,如果从不同的角度出发就会得到不同的结果。课时安排:2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日期:2014.03.11 教学过程:

一、激发兴趣,导入新课

1.(课件出示图片)同学们,让我们来欣赏两幅图片,你看这是什么?(牛和鹅)

是的,在你的印象中,牛和鹅有什么特点?

2.(课件出示“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请你读读这句话,你相信这句话吗?

3.今天就让我们来学习一篇课文《牛和鹅》,看看你会得到什么启发。板题,齐读课题。

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

1.请你自由读课文,注意读准字音,认清字型,把课文读通顺。

生读文、识字,教师巡视指导,相机板书学生询问的生字。(如:吁、吭、臂)

2.检查生字词掌握情况,适时教读

①(课件出示,指名开火车读)

②男女生赛读

③指读象声词

④指读课文中较难读的词语

3.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法再读读课文,边读边思考:

课文主要写了件什么事?

4.谁来说说课文主要写了一件什么事?你能说说课文先写了什么?接着写了什么?最后写了什么?

5.指名回答,适时评价。

三、细读课文、感悟理解

1.是的,作者一开始就点明大家的这个认识:牛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牛大,所以牛是怕人的;鹅的眼睛看人,觉得人比鹅小,所以鹅不怕人。那么作者是如何对待牛和鹅的呢?请你读读3、4自然段,画出描写作者态度的句子,多读几遍。(生读,师巡)

2.谁来说说你画的句子?(指名回答)

同学们找得很正确!就像大家所说的,对于强壮的牛,作者一点也不害怕,可是对于小小的鹅,作者却害怕极了。后来作者却改变了自己的看法,请你认真读读5-11自然段,在小组内说说到底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生读书,教师巡视指导,小组内互说)

3.谁来说说是什么事情让作者改变了看法?

(我们在回家的路上被鹅追赶,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赶走了鹅。通过这件事让作者改变的看法。)

4.请同学们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孩子们大喊了一声,急急逃跑。这使鹅追的更快了。我吓得腿也软了,更跑不快。这时,带头的那只老雄鹅就“啪嗒啪嗒”地跑了过来,“吭,吭”地赶上我,“吭,吭”地张开嘴,一口就咬住了我当胸的衣襟,拉住我不放。在忙乱中,我的书包掉了,鞋子也弄脱了。我想,它一定要把我咬死了,我就又哭又叫:“鹅要吃我了!鹅要咬死我了!”

谁来读读这句话?(指名读)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的词语,你体会到什么?(跟你的同桌说一说)体会到鸭子的不可一世、不怕人;我的狼狈不堪,害怕鸭子!

你能读出鸭子的不可一世和作者的狼狈不堪吗?自己练一练!

同学们练习的很投入,谁想读给大家听听?

5.我们害怕鸭子,可是金奎叔不怕啊!请你看这句话!(课件出示)

他飞快地走了过来,一把握住鹅的长脖子。鹅用脚爪划他,用嘴啄他,可是金奎叔的力气是那么大,他轻轻地把鹅提了起来。老雄鹅害怕了,好不容易挣脱束缚,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

自己读读这句话,画出描写鸭子动作的词语,你能体会到什么?

指名回答:“挣脱”“连飞带跳”“落”等词语生动地再现了老雄鹅害怕的样子。你能读出鹅的害怕吗?自己练习读读,谁想读给大家听听?我们一起读读。

6.不可一世的老雄鹅被金奎叔赶跑了,张开翅膀,连飞带跳“啪啪啪”地落到了池中。通过这件事,作者对牛和鹅的认识发生了什么变化?请你读读11、12自然段,画出有关的语句。

7.好,同学们很会读书,能运用不同的符号做出标记!谁来说一说作者发生了什么变化?(指名回答)作者记住了金奎叔的话,从此对牛和鹅都改变了态度和做法。对牛,不再无缘无故的欺负它;对鹅,也不再怕它。

8.是啊,金奎叔的话让作者永远难忘!让我们来一起读读这句话:(课件出示)

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

从这句话中,你有什么启发?谁来说说?(说给小组的同学听听)

不管别人是怎么看待我们的,只要我们自己能够正确地、全面地去看待问题,分析问题,就会正确地认识生活。

是的,简单的一句话让作者改变了一直以来的看法和认识。

在生活中,你遇到这样的事情了吗?你是怎样解决的?(指名回答)同学们能结合自己生活实际谈出自己的理解,真不错!

四、总结升华

(课件出示,配乐)正如诗云:“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站在不同的角度看待事物,处理问题,就会有不同的答案。面对同样的一件事情,不同的人就会有不同的见解,这就是平常所说的“仁者见仁、智者见智”。同学们,希望通过今天的学习,你能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正确的认识事物,那么你就是生活的有心人,你一定会有新的发现,新的感受!

五、推荐阅读

老师还想给你推荐一篇文章,就是拓展阅读中的《两个农夫》,他们各有各的打算,一个卖牛,一个买牛,这可是两个农夫的才智和计谋的较量啊!请你在课后读一读。

六、布置作业

1.积累本课的好词佳句。

2.笔下生花——学了这篇课文,你肯定大受启发吧!请你用几句话简单地写下来。

七、板书设计:

牛和鹅

怕——不怕

第二课时

教学日期:2014.03.12 教学要求:

1.正确、流利、有感情的朗读课文。引导学生体会“我”由怕鹅到不怕鹅的思想转变过程,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看到自己的力量,不盲目恐惧,也不盲目欺负别人。

2.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教学重点:体会课文中生动形象的描写。教学难点:明白要站在正确的角度看事物。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课文。

1.课文讲了怎样的故事?

概括主要内容要注意全面简洁,这两点你都做得很好。

2.根据老师的提问,用朗读回答问题。

二、根据刚才概括的内容,你有什么问题产生?出示内容。(预设:为什么怕鹅?为什么又不怕?他怎样怕鹅?)

过渡:问题提得真好!今天这杰克咱们就围绕你们提的问题进行教学。

三、精读课文,感知品味。

1.围绕刚才提的问题,默读课文,画一画,作批注。

2.汇报。

首先咱们来看看他是怎么怕鹅的?请同学们从文中找到相关句子。

出示句子。学生读句子,用词概括出我被鹅吓得怎么样?有感情地读出我害怕。

3.我为什么怕鹅?同学们都回答的很好,下面我们一起看一个补充资料,了解一下牛和鹅的眼睛看人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不同。出示材料。其实生活中处处都是学问,只要大家刘新生活什么都可以成为我们作为的素材。

4.鹅真的可怕吗?找出句子说一说。

5.小结:看来是因为我从鹅的角度看人??

过渡:后来“我“却不怕了,这是为什么呢?

6.金奎叔做了什么?说了什么?(学生勾画)

7.出示金奎叔的做法。你体会到什么?可以用一个词来形容鹅老爷此时的表现。有感情的朗读。

8.出示金奎叔的话。对于这段话你有什么看法?作者听了此话有什么看法呢?

9.出示“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你能用自己的话说一说你对这句话的理解。

小结:作者小时候从怕鹅到不怕鹅的经历,告诉我们,改变看问题的角度,可能改变对待事物的态度,最后改变事物的结果。

四、作业。

请用上“角度”一词,写一写你学了“牛和鹅”的故事后的感悟。

五、板书:

牛和鹅

怕——不怕

启发:从不同的角度出发,慎重地对待问题。

作业设计:

牛和鹅

一、写出下列词语的近义词或反义词。1.写近义词。

挣脱()

结实()飞快()

贴着()惹怒()

故意()2.写反义词。

束缚()

答应()张开()

伸出()

结实()

故意()

二、照样子,写词语。

1.无缘无故(ABAC式)————、———— 2.摇摇摆摆(AABB式)————、———— 3.啪嗒啪嗒(表示声音)————、————

三、联系课文内容填空作答。

1.“它虽然把我们看得比它小,可我们实在比它强呀!”前者,是从()的角度看();后者,是从()的角度看(),看待事物的()不同,所得的()当然不同。

2.《牛和鹅》通过记叙我们再回家的路上,被(),后来在金奎叔的帮助下()的故事。借助金奎叔的话告诉我们()。

课题: 语文天地

教学目的:

1、通过“畅所欲言”,引起学生对“角度”这一单元主题的更深理解和思考,帮助学生正确、全面的看待问题、处理事情。

2、通过“初显身手”培养学生有平日里,在生活中要多角度、多侧面地看待问题,养成善于观察、善于思考的好习惯。

3、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会有不同的结果,本单元的习作旨在让学生从不同的角度看待问题,进行习作。

教学重难点:

结合综合学习活动,培养学生的语文素养,并从中学会换位思考,全面地看待问题处理问题。教具准备:

实物投影仪,日常的摘录笔记 课时安排:4课时

第一课时

教学日期:2014.03.13 教学内容:畅所欲言 教学时间: 教学内容:

一、对比导入:现在老师手里有一个同学的作业,你们互相传阅,告诉我你想说些什么?(生说)你们知道老师要说什么吗?(师说)为什么你们和我说的不一样呢?因为你们和我看待问题的角度不一样。

二、交流

1、回忆生活中是否有两人看待问题角度不同,结果也不同的事情(学生互相交流)

2、你当时怎么想的?

三、讨论:

有时,老师和你们看问题的角度不同,意见分歧,这时该怎么办呢?

第二课时 教学时间:2013.03.11 教学内容:初显身手

一、课前准备:学生每个人为校园画一幅画或拍一张照片。

二、展示:

三、畅谈:说说自己画这幅画的理由、拍这张照片的考虑

第三课时 教学时间:2014.03.14 教学内容:习作指导习作内容:假如我是„„ 教学过程:

一、谈话:让学生说说自己打算写什么内容,既可以把自己当成某人,也可以把自己当成某物。

二、指导选材:

1、引导学生选准写作的角度,真正地从选择的立场出发,进行思考,充分想像。

2、要注意恰当、合理地进行表达。

三、范文引路

四、学生写作

第四课时 教学时间:2014.03.17 教学内容:修改习作 教学过程:

1、通看学生作文,找出共同的问题。

2、找出典型的文章三到四篇。

3、以小组为单位进行交流,交流时,也要注意主人的角度,既可以和写作者站在同一个角度阅读,也可以从自己的角度进行阅读。

4、集体再修改

上一篇:三年数学期末测试卷下一篇:爱国主题作文900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