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下册历史简答题

2023-01-1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七年级下册历史简答题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历史第9课民族政权并立的时代说课稿

一、教材分析

1.本课选自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下册第9课,本课上承隋唐下启宋元,是我国封建社会的一个重要时代。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两部分:契丹的兴起和陈桥兵变;辽、北宋、夏的和战;金和南宋的对峙。本课内容从10世纪初契丹国建立到12世纪中叶宋金和议,大约二百多年的历史,是我国古代历史上民族政权关系相对比较复杂的历史时期。同时也是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封建经济继续发展和经济重心南移的重要时期。本节课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2.本课的新课标要求是: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 并立,正确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

3.教材的教学目标: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这一时期民族政权并立的基本史实,把握民族政权并立这一特殊时代的基本脉络。

4.教材的重点和难点:契丹的兴起和与北宋的关系是本课的重点。

如何正确评价澶渊之盟、认识这一时期的民族关系是本课的难点。

二、學情分析

初一学生经过半年的历史学习,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基础知识和分析问题的能力,但缺乏运用辨证唯物主义的一分为二的观点看问题的能力。唐朝统治瓦解后,分裂割据局面又一次出现。宋、辽时期政权并立,各民族之间有战有和,民族融合进一步加强。政权并立和民族关系,对学生来说是一个难点,上册已经学习北朝时期,对民族关系已有一定的认识,为学习本课奠定了基础。

三、教法与学法

1、教法

(1)直观教具演示法,运用多媒体课件直观的展现历史人物、史实材料等,让学生有一个感性的认识。突出教学重点;(2)阅读指导法,指导学生阅读,提高学生归纳问题分析问题的能力;(3)讲述法.对于一些不常见的史实,可由教师进行讲述,引导使学生把思路搞清;(4)分组讨论法,通过讨论正确的评价澶渊之盟,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能力;(5)引导评价法.对于岳飞抗金和岳飞被害等内容,可由教师引导,学生进行正确评价;(6)分析讲解法.对于本课的两个重点内容,需要教师分析讲解.

2、学法

(1)本课教学内容所含时段相对较长,涉及到的历史事件或历史过程也相应较多。可分两个阶段去把握,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2)本课涉及到的少数民族较多,需要通过地图从空间上强化学生对民族政权统治区域的掌握。另外,对重要的史实,可以指导学生列表归纳掌握。

四、教学过程

1、导入新课

一堂课成功与否,开头抓住学生的心,吊起学生的胃口很关键。所以我采用讲唐朝疆域图来进行课堂导入,实现大一统的繁盛的唐朝怎样被灭亡了呢?哪一年灭亡的?等一系列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以此导入新课。

2、学习新课

(1)第一个阶段: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时期

①关于契丹的兴起:多媒体显示“契丹人引马图”,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思考和分析契丹兴起和逐步强大的原因,多媒体显示契丹的建立的时间、建立者都城,学生阅读教材后完善。

深入设问:契丹族兴起和逐渐强大的原因?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思考,使学生明白,接受汉族文化、重视农耕对于契丹族发展和进步的重要意义。

②北宋的建立:历朝历代的政变事件屡见不鲜。“陈桥兵变,黄袍加身”便是由后周禁军最高统帅赵匡胤发起的一次成功的政变。赵匡胤兵不血刃登上帝位,不仅统一了大半个中国,而且治国有方。多媒体显示“赵匡胤”图,讲故事“黄袍加身”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内掌握北宋的建立(时间、人物、首都)及意义(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

教师点评:北宋虽然结束了五代十国分裂局面,但随之而来的是几个民族政权并存的局面,要认识到北宋政权并不是一个统一了全中国的王朝。

通过历史小故事“杯酒释兵权“让学生认识到北宋建立者赵匡胤的机智和谋略。

历史小故事的搜集整理及讲述,既培养了学生自主学习、合作学习的能力,也锻炼了学生的胆量、语言表达能力、并延伸了课堂教学,将知识、能力、情感目标紧密结合,突破难点,达到良好的课堂效果。

③辽和北宋的关系。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澶州之战。教师提出问题 “为什么北宋在澶州打退了辽军,却要与辽讲和,并签订屈辱的澶渊之盟?”教师提供史实资料、澶渊之盟内容(多媒体展示),引导学生从辽宋的力量对比上去思考,结合“动脑筋――对澶渊之盟的评价”,组织学生辩论,将学生分正反两方。以此来突破教学难点。

教师总结:对于北宋来说,澶渊之盟是一个屈辱的和约,“岁币”成为北宋人民沉重的负担。但是,从整个中华民族的发展史看,澶渊之盟的订立有其积极的一面:它结束了辽宋之间几十年的战争,使此后的辽宋边境长期处于相对和平稳定的状态,双方展开频繁的经济文化交流,有利于边境地区的生产发展,从长远看有利于我国多民族国家的发展和统一。

④要让学生认识到,辽宋双方实力相对均衡,澶渊之盟是双方相互的产物。由此归纳出宋、辽“先战后和”的并立发展关系。

⑤多媒体显示《辽、北宋、西夏形势图》,指出西夏所处的地理位置及相关情况,由学生总结出建国时间、民族、建立者、都城、宋夏和战。

辽、西夏和北宋的并立关系,可以结合地图从空间上制作简易图示来掌握本课的政权对立及其之间的关系。图示如下:

通过此图能够帮助学生轻松、明了地掌握辽、北宋、西夏少数民族政权并立的形势,指出北宋并不是一个统一全国的王朝。

第二个阶段:金与南宋的对峙时期。

⑥北宋与辽和西夏的战争,严重削弱了双方的力量,而这正好给北方的女真族一个发展机会。教师简单介绍女真族的生活习俗,指导学生阅读教材,总结归纳出金建立的

时间、建立者、都城。利用《金、南宋对峙形势》图介绍金灭辽、再灭北宋及南宋建立的情况,并指导学生明确它们的地理位置及各自的都城。

⑦学生讲述岳飞的故事,由于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积极性都较高。教师多媒体显示有关岳飞抗金和郾城大捷的图片,加深学生对岳飞的认识。

作者:阿同古力·木坦里甫

第2篇:七年级下册历史重点简答题含答案

历史重点简答题

1、唐太宗采取的一系列治国措施?

①.政治:选用良吏,提高行政效能(重用人才);②.经济:轻徭薄赋,减轻农民负担;③.法律:简法轻刑,修订法律;④.教育:重视教育,大力培养人才;⑤.民族政策:实行恩威并施的政策

2、唐玄宗为巩固政权采取的措施?

①.政治:任用贤能(重用人才);②.经济:重视农业,轻徭薄赋经济;整理财政,清理土地和户口;③.法律:废除酷刑苛法(简法轻刑);④.生活:倡导节俭

3、唐朝的民族政策?

开明的民族政策(文成公主入藏;金城公主入藏,唐蕃会盟碑;唐玄宗册封骨力裴罗为怀仁可汗,唐玄宗册封皮罗阁为云南王);唐太宗:恩威并施(文成公主入藏)

4、科举制的产生、发展、僵化过程及影响?

产生:隋文帝废除九品中正制(只注重门第),下令分科举人; 正式创立:隋炀帝开设进士科; 发展:唐朝科举分常科和制举,

影响:为隋唐的繁荣提供人才,对中国乃至世界都产生深远影响。 僵化过程:明清八股取士;

影响: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5、唐朝对外开放、交往的史实? 遣唐使来华;鉴真东渡;玄奘西行

6、两宋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①北方战乱,南方相对安定,北方人民大量南迁,带来了先进了生产工具和生产技术及劳动力;②南方统治者重视经济发展;③南方自然条件优越;④人民的辛勤劳动。

7、忽必烈巩固政权采取的治国措施? 政治措施:

中央:①设置中书省(管理全国政务);②设置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地方:①设置行中书省(地方最高行政机构);②设置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今台湾)和澎湖列岛) 经济措施: ①重视发展农业生产;②推广棉花种植技术(棉布成为主要衣料);③治理黄河水患、贯通南北大运河

8、明清加强中央集权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明朝:

政治措施:①(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和中书省,权分六部; ②(明成祖朱棣)设立内阁; ③建立厂卫制度,实行恐怖专政 思想文化措施:八股取士;大兴文字狱

清朝:

政治措施:①雍正帝设置军机处【工作特点:军国大事由皇帝裁决;军机大臣跪受笔录,

传达执行,毫无实权】;

②乾隆帝废除议政王大臣会议。 思想文化措施:①八股取士;②大兴文字狱

9、中国古代历史与西藏的交往史实,以及加强对西藏管理的措施?

唐朝:称西藏为吐蕃(今藏族的祖先);唐太宗李世民时,文成公主入藏;唐中宗李显时,

金城公主入藏;823年,唐蕃正式结盟(唐蕃会盟碑); 元朝:设置宣政院(管理全国佛教事务和西藏地区); 清朝:顺治帝册封五世**;康熙帝册封五世**;

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乾隆帝创立“金奔巴瓶”制度

10、中国古代历史加强与台湾的交往及管理台湾的史实? 三国称夷洲 隋唐称流求 元称琉球

1.三国,吴国孙权于230年派卫温、诸葛直到夷洲; 2.元朝,设澎湖巡检司管理琉球和澎湖列岛。

3.清朝,1661—1662年,郑成功收复台湾;1683年,康熙帝派施琅将军用武力统一台湾;1684年,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11、清朝加强边疆治理采取的措施?

西藏:顺治帝册封五世**;康熙帝册封五世**;

雍正帝设置驻藏大臣;乾隆帝创立“金奔巴瓶”制度 台湾:1684年,康熙帝设置台湾府,隶属于福建省 新疆:设置伊犁将军

北疆(今外蒙):设置乌里雅苏台将军

12、清朝疆域八至?

西跨葱岭,西北抵巴勒喀什池北岸,北接西伯利亚,东北达外兴安岭及库页岛,东临太平洋,东南至台湾岛及其附属岛屿赤尾屿等,南到南海诸岛,西南达喜马拉雅山

13、八股取士、文字狱的危害?

禁锢了人们的思想,阻碍了文化教育的发展

14、闭关锁国政策的原因、影响? 原因:①打击郑成功等沿海抗清力量;

②抵御西方国家的侵略 影响:

利:在一定程度上抵御了外国的侵略;

弊:阻碍了中外联系;影响了中国吸收世界先进的文化和科学技术;阻碍了中国经济文化的发展,是中国近代社会落伍的重要原因之一。

15、列举明清反抗外来侵略的事例?

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康熙帝两次组织雅克萨之战

第3篇:七年级上历史复习简答题

一列举历史上以少胜多的四次战役?这些战役的经验教训对今天战争有何借鉴意义?

巨鹿之战公元前207年项羽以少胜多,打败秦军主力

官渡之战200年曹操以少胜多,打败袁绍

赤壁之战208年 孙刘联军以少胜多,打败曹操

淝水之战383年 东晋以少胜多 打败前秦

启示 :民心向背是决定战争胜败的重要因素,团结就是力量;知己知彼,百战不殆,不能轻敌。

二丝绸之路的开辟、对汉代社会有何影响? 在今天的社会生活中有什么价值和作用?

(1)促进了中西经济文化的交流,对促成汉朝的兴盛产生了积极作用。

(2)丝绸之路在今天仍是中西交往的重要通道,在我国对外经济文化交流和西部大开发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我们要好好利用。

三 秦汉与匈奴的关系

1秦与匈奴以战为主

表现: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

2 西汉与匈奴有战有和

(一)战的表现 (1) 汉武帝时、组织强大的骑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此后、匈奴无力

再与西汉对抗。(西汉国力强盛)

(二) “和”的表现:1汉元帝时、昭君出塞、汉匈和亲。

作用:边境安定了较长的时间 、促进了经济的发展、为汉匈的友好相处和文化交流做出了重大贡献。

3 我国民族关系发展的主流:以和为主、各民族友好相处是历史发展的主流。

四 秦汉分别如何管理边疆地区?

1秦:秦始皇命大将蒙恬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地区,修筑万里长城、抵御匈奴。开发南疆,兴修灵渠。 2 西汉:(1) 汉武帝时、组织强大的骑兵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

( 2)公元前119年、汉武帝派大将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此后、匈奴无力

再与西汉对抗。(西汉国力强盛)

(3)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共同作用:安定了边疆局势,促进了经济发展,巩固了国家统一。

五 说出秦汉三国时期,今新疆和台湾地区与内地联系的典型事例?感想?

(1)汉与新疆:a汉武帝派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的联系。b公元前60年,西汉设立西

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c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了新疆地

区经济的发展。

(2) 三国与台湾:吴国船队曾到达夷洲,加强了内地与台湾地区的联系。

感想:自古以来,新疆和台湾地区就与大陆联系密切,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今天,任何形式的独立和分裂行为都不得人心,必定失败。

六 三位改革家

1春秋初期的改革:管仲改革。

内容:改革内政,发展生产;改革军制,组建强大的军队;以“尊王攘夷”为号召,扩充疆界。

作用:通过改革,齐国国富兵强,齐桓公成为春秋时期第一个霸主。

2 战国后期的改革:商鞅变法。

目的:富国强兵,确立封建统治。

内容:国家承认土地私有,允许自由买卖。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的人,可免除徭役;根据军功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废除没有军功的旧贵族的特权。建立县制,有国君直接派官吏治理。

作用: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的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发展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3魏晋南北朝时,少数民族的改革家孝文帝。

目的:学习和接受汉族先进文化,促进北魏的发展。

内容:a迁都洛阳;b社会生活方面:说汉语,穿汉服,改汉姓;与汉通婚。C政治方面:用汉官制,律令;d学汉礼法,尊崇孔子。

作用: 促进了民族融合,推动了北魏的发展。(评价)

4 这些改革的启示:改革能促进社会的进步

发展,能富国强兵。要大胆改革,勇于创新。中国必须坚持改革开放,努力提高综合国力。

七 (1)商鞅变法的背景是什么? 答:由于生产力的发展,奴隶主将新新开垦出来的田地变成私产并出租,这些奴隶主转化为 地主,租种地主土地的人们成为农民。

(2)商鞅变法的目的是什么?

为确立 封建统治 ,发展 封建经济 ,使国家变得富强。

(3)商鞅变法的内容是什么?

1、国家承认 土地私有 ,允许 自由买卖 ;

2、奖励耕战,生产粮食布帛多 的人,可以免除徭役,根据 军功 的大小授予爵位和田宅, 废除 没有军功的旧贵族 的特权;

3、建立 县制 ,由国君直接派官吏去管理。

(4)商鞅变法的意义和结果是什么?

经过商鞅变法,秦国经济得到发展 , 军队战斗力不断加强 ,逐步成为 战国后期最富强的 封建国家。

5)商鞅变法是失败了还是成功了?为什么?

答:成功了。因为经过变法,秦国秦国的封建经济得到发展,军队战斗力加强,逐步成为战国后期最富强的封建国家。一场变法的成与败,主要看变法的目的是否达到了,而不在于实施变法的人的生还是死。

八 ,材料“知之为知之,不知为不知”“三人行,必有我师”

1)该材料是谁说的? 答:孔子

2)是什么学派的创始人? 答 儒家学派创始人

3)他在政治上主张什么?在教育上有什么贡献?

答:他提出“ 仁”的学说,他的学说被后来的封建统治者所利用,成为统治封建社会的正统思想。 教育贡献:创办私学、广收门徒;注意因材施教;教育学生要有老老实实的学习态度、要谦虚好学;要求学生经常复习学过的知识、以便温故而知新。

孔子的弟子整理的《论语》,记载了孔子

九秦朝巩固统一的措施?

政治上:创立了一套封建专制主义的中央集权制度:规定最高统治者称_ 皇帝 ,中央政府 设 丞相 、_太尉 、 御史大夫 ,地方推行郡县制 。 经济上:秦统一度量衡、货币,把货币统一为圆形方孔铜钱。 文化上:统一文字,统一后的文字以小篆 为标准文字,后来推行 隶书 。

思想上:为加强思想控制,实行“焚书坑儒。

军事上:秦朝统一后,派将军 蒙恬 北伐匈奴,夺取河套 地区,并修筑了西起 临洮 ,东到辽东 的闻名中外的“万里长城”。

十儒家思想对我们现代生活有哪些影响?如何对待儒家思想?

答:儒家提倡“仁”的学说,有利于当今和谐社会的发展,传统美德得到继承和发扬。

我们要吸取精华、剔除糟粕。

十一, 材料“分天下为三十六郡,置守、蔚、收天下之兵,聚之咸阳,统一法度、丈尺,车 同轨,书同文字”

1)上述引文是谁实施的?主要采取了哪些措施?

答:是秦始皇实施的,主要措施有:实行郡县制,统一了度量衡、文字、货币。

2)实施以上措施的目的和作用是什么?

答:目的是为了加强中央集权;作用是:有利于巩固统一,有利于各地经济文化交流。

十二汉武帝的大一统措施 ? 目的是: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1)政治上:接受 主父偃 的建议,颁布 推恩令 ,地方无力对抗中央。(2)在思想上,接受 董仲舒 的意见:“ 罢黜百家,独尊儒术”。就是把儒家学说作为封建正统思想。3文化上:汉武帝在长安 举办 太学。太学是我国古代的最高学府,以 儒家的五经为主要教材,大力推行儒学教育。4军事上:大规模反击匈奴,夺取河套和河西走廊地区;公元前119年,派卫青、霍去病出击匈奴,取得漠北战役的胜利,匈奴无力再与西汉抗衡。

影响:汉武帝时期,西汉王朝在 政治、 经济、军事 和思想 上实现了大一统,进入鼎盛时期,这也是中国封建时代的第一个鼎盛局面。

十三江南地区在魏晋南北朝时为什么能得到开发?“民勤本业”的表现?影响?

答:原因:a江南地区自然条件优越;b北人南迁,带去了劳动力和先进的生产技术,(主要的原因).c江南地区战乱较少、社会比较安定。

表现:修建许多水利工程;大片荒地被开垦为良田;开始使用绿肥、牛耕和粪肥;小麦的种植,

推广到江南。

影响:江南地区的开发,对我国经济产生了深远影响,为经济重心南移奠定了基础。

十四 三国两晋南北朝时,有哪几个政权曾统一黄河流域?

曹魏西晋前秦北魏北周

(曹丕)(司马炎)(氐族苻坚)(鲜卑族)

十五 在对待儒学方面、秦皇汉武各持什么态度?有何表现?

答:秦始皇反对打击;汉武帝尊崇推行。

表现:秦--焚书坑儒。给我国古代文化造成极大损失;

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使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统治的正统思想。

共同的目的:加强中央集权,巩固封建统治。

十六 东汉末年至南北朝时,中国北方出现过那三次统一局面?

答:a官渡之战后.曹操陆续消灭一些军阀,基本上统一北方,后曹丕建立北魏. b. 4世纪后期,氐族建立的前秦曾统一黄河流域。C439年,北魏统一黄河流域。

十七材料题:史家之绝唱、无韵之离骚。

请回答:a这是鲁迅对哪部书的评价?从哪两方面评价了这部书?答:《史记》是史学著作的典范、又是优

秀的文学作品。

b该书的作者是谁?司马迁。

c记述了哪一时期的史事?从皇帝到汉武帝时期的史事。

d从创作体例上看,该书有何贡献?是第一部纪传体通史。

e对此人和此书作评价?司马迁是我国古代伟大的史学家。史记成为纪传体史书的典范、又是

一部优秀的文学作品。

十八近年来“东突”势力妄图将新疆从我国分裂出去。请你结合西汉对西域加强联系和管理的史实,批驳东突的倒行逆施?

答:联系:a汉武帝两次派张骞出使西域、密切了汉与西域的关系;b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府管辖。c开通丝绸之路,促进了西域经济的发展。

以上史实说明、新疆自古以来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东突”势力的分裂行为不得人心、必定失败。 十九 比较汉初和汉元帝时的“和亲”政策有何相同点和不同点?说明原因。

相同点:都是通过“和亲”政策与匈奴建立和平友好关系。

不同点:汉初国力不足,避让匈奴采取“和亲”

汉元帝时、国力强盛,呼韩邪单于主动请求“和亲”

二十 战国、秦、西汉时期,我国思想界经历了怎样的发展过程?这种发展变化的特点是什么?这种变化说明

了什么?

答:战国时期、出现了“百家争鸣”的局面。

秦朝、采取法家思想、实行“焚书坑儒”。

西汉、“罢黜百家、独尊儒术”。从此,儒家思想成为封建的正统思想。特点:从“百家争鸣的思想自由到思想专制。

说明;思想界的变化是由社会的经济、政治状况决定的,依据社会现状的变化而变化。

第4篇:七年级下册文言文《伤仲永》《狼》《口技》简答题归纳

《伤仲永》必背简答题

1、本文围绕着哪个字眼展开叙述?作者围绕着这个字眼展开了怎样的叙述?

本文围绕“伤”字展开叙述,叙述了仲永由才思敏捷到才能衰退到最后才能平庸的变化过程,强调了后天教育的重要性,表达了作者的惋惜之情。

2、方仲永的变化经历了哪几个阶段? (1)才思敏捷,天资非凡(2)才能衰退,大不如前 (3)才能平庸,与众无异

3、方仲永由天资过人变得“泯然众人”的原因是?(1)其父“日扳仲永环谒于邑人,不使学”(2)方仲永“受于人者不至也”

4、文中开头交代了仲永的家世,有什么作用?

表明其家庭绝无诗礼的熏陶,反衬出仲永的天资过人,为下文作者的“伤”做铺垫。

5、全文并没有作者的议论,那么作者哀伤和失望之情是怎样表达出来的?

答:童年的方仲永,天赋超人,能“指物作诗立就”;但到了十二三岁时却已“不能称前时之闻”,再次见面已“泯然众人矣”,对比之中作者的失望哀伤之情渗入其中。

6、文中方仲永才能变化有三个阶段,请用文中原句回答。

(1)自是指物作诗立就,其文理皆有可观者(2)不能称前时之闻(3)泯然众人矣

7、本文为什么详写仲永天资过人,而略写他才能衰退和消失?

突出他的天赋之高,以烘托“不使学”的严重后果,突出后天教育的重要,表达作者惋惜之情,使读者警醒。

8、你从中得到什么启示?联系实际谈谈。

启示:即使天赋再好,一个人的成才也离不开后天的培养和学习,后天教育十分重要。联系实际:作为一名中学生,无论是否拥有天赋,我们都要注重后天的教育和学习,认真听课,努力学习各种科学文化知识,这样才能成为社会的栋梁。

《口技》必背简答题

1、文中口技者为我们表演了哪三个场面?

一、梦中惊醒;

二、渐入梦乡;

三、失火救火

2、文中围绕着哪个字展开叙述?统领全文的句子是?“善”京中有善口技者

3、作者是怎样表现口技人的善?(1)正面描写口技人高超的表演(2)侧面描写宾客们热烈的反应和口技人简单的道具

4.第二段中表现深夜一家四口由睡到醒的过程,其中写声音的顺序是怎样的?

由远而近,由外到内,由小到大,由分而合

5、第四段描述梦中惊醒的过程,其中写声音的顺序是怎样的?

由小到大,由少到多,由多到杂

6、文中二三四段的结尾句写的都是什么内容?属于什么描写?这些描述起什么作用?

答:都是写宾客的反应,侧面描写,衬托出口技者的高超技艺,表达了作者对口技者的赞美之情。

7.文中前后两次清楚地交代了极简单的道具,这对文章的结构和表现艺人的演技有什么作用?

在结构上前后照应,使结构更完整;也通过口技者道具的简单侧面烘托出口技者高超的技艺。

《狼》必背简答题

1、本文叙述一个什么故事?

狡诈的狼想吃掉屠户,却最终双双毙命于屠户的刀下,教育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狼》的写作思路是什么?/屠户杀狼的过程如何?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3、点明文章中心主旨的句子是:狼亦黠矣,而顷刻两毙,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4、请指出描写屠户心理的词语。惧-----大窘-----恐------悟

5、面对狼的“缀行甚远”,屠户的心理状态怎样?他用什么办法对付狼的?“屠惧”“投以骨”

6、狼得骨头后表现怎样?从这里可以看出狼的什么本性?

(1)“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2)“后狼止而前狼又至”(3)“两狼之并驱如故”表现狼的狡猾和贪婪。

6、文中的狼具有怎样的性格?课文哪些语句可以体现出来?文章最后一段说“狼亦黠矣”,文中哪些地方表现了狼的“黠”?文中的狼凶狠、狡猾、贪婪但又愚蠢。文中① “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 ②“久之,目似瞑,意暇甚”、③“一狼洞其中,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等句子可以体现出来。

7、文中的屠户具有怎样的性格?课文通过哪些语句表现出来的?

文中的屠户机智、勇敢、果断。从文中①“投以骨”、 ②“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 ③“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等语句可以可以看出来。

8、写出五个含有狼的成语。狼心狗肺 狼狈为奸 引狼入室狼子野心如狼似虎

9、分别从狼、屠户的角度,谈谈你受到的启发。

屠户:人们对待像狼一样的敌人不能妥协让步,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有取得胜利。

狼:像狼一样的恶人,不论怎样狡诈,终归要失败的,邪不胜正。

第5篇:七年级上学期政治复习题简答题

简答题:

1、创建新集体的基本条件?

1)共同的目标,前进的动力。

2)各尽其能,发挥所长,奉献集体。

3)团结协作,互助前行。

2、搞好初中学习的有效方法和策略?

1)学会自主学习。

2)提高学习效率。

3)科学安排时间。

3、珍爱生命的意义?

1)在地球的生物链中,各种生命共生共存、息息相关。

2)我们要尊重生命、关爱生命。

3)如果随意践踏地球上的生命,就是在破坏人类赖以生存的生态环境,最终受伤害的还是人类自己。

4、人的生命的独特性更多的表现在哪些方面?

人的个性品质、 人生道路、实现人生价值的方式和途径的多样性。

5、怎样珍爱生命?

1)实现人生的意义,追求生命的价值,要脚踏实地,从现在做起,从一点一滴的小事做起。

2)在肯定、尊重、悦纳、珍爱自己生命的同时,也应同样善待他人的生命。

3)当自己的生命受到威胁时不轻言放弃,不丧失生的希望;当他人生命遭遇困境需要帮助时,尽自己所能伸出援助之手。

6、调节情绪的方法?

可以向老师、家长、亲友以及社会寻求帮助外,自己也要学会当自己的“心理医生”。

7、什么是真正的个性?

真正的个性在于从内心深处散发的魅力,真正的独立是逐渐摆脱依赖,勇于为自己行为负责的精神。

第6篇:泰山版六年级下册品社简答题

肥城市实验小学品德与社会复习之简答

泰山版品社六年级下册简答题汇编

1、你知道联合国是由哪些机构组成的吗?

联合国由联合国大会、安全理事会、经济及社会理事会、托管理事会和秘书处、海牙国际法庭等机构组成。

2、我国有多少个少数民族?你能列举几个吗?

我国有56个民族,其中有55个少数民族,我知道的少数民族有藏族、傣族、朝鲜族、回族、满族、白族、维吾尔族、壮族等。

3、你知道联合国安理会五大常任理事国吗?

中国、法国、俄罗斯、英国、美国

4、你知道中国有那些传统节日?(至少五个)

春节、元宵节、清明节、端午节、七夕节、中秋节、重阳节、腊八。

5、什么是生态平衡?为什么要保持生态平衡?

在生物圈中,动物、植物、微生物种类的多少、作用的大小,它们之间的相互关系怎样,反映了生态环境的状况。这种状况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的相对稳定就是我们时常所说的生态平衡。(生态环境的状况在一定时间内保持的相对稳定就是我们时常所说的生态平衡。)

1)保持生态平衡才能从生态系统中获得持续稳定的产量,才能使人与自然和谐的发展。2)人类可以在遵循生态平衡规律的前提下,建立新的生态平衡,使生态系统朝着更有益于人类的方向发展。

6、想一想,人类的生存与动物、植物有什么关系?如果缺少了动物、植物,人类会怎样呢?

人类的生存离不开动物、植物,动物、植物也需要人类的保护。缺少了动物、植物,人类将无法生存。

7、谈一谈你对“弱国无外交”这句话的理解,并结合本册所学的知识说说我国的外交关系。(9分)

(1)、弱国,综合国力弱(政治、经济、军事、外交、教育、民族意识等构成一个国家综合国力的各个方面或几方面都有弱势的国家),这类国家在日常的外交交往中经常处于劣势,也就是说弱小的国家与强国在外交上没有平等的地位,所以称为弱国无外交。

(2)、旧中国贫穷落后,在外交上没有地位,列强先后多次对中国发动了鸦片战争、甲午中日战争、日本全面侵华战争等一系列侵略战争;新中国成立后,随着国力的增强与一系列国家建立了外交关系,并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1955年参加万隆会议;1971年恢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在

世间自有公道付出就有收获,说到不如做到,要做就做最好! 1

联合国的合法权益;1972年尼克松总统访华,1979年中美建交。

8、你能为节约用水和减少污染想出一些好办法吗?(6分)

每天用洗过米的水浇花,既节水又能让花长得更壮;衣服少的话就直接用手洗,节水,衣服多了用洗衣机;不要用太多清洁剂,清洁剂流入下水道会污染地下水;洗手时尽量快,不要开太大水流来洗手或洗澡。

9、我国有哪些企业已打入国际市场?作为一名小学生,我们应该为适应WTO做哪些必要的准备?(10分)

(1)波司登、海尔 、海信、宗申、中石油、中石化 、联想、茅台、吉利。

(2)、要适应世界发展和竞争的需要,必须讲究诚信,增强责任感,具备全球意识和全局观念;作为小学生必须掌握科学文化知识,为加快全球经济交流与发展时刻准备着。(作为小学生,我们应该抓住这个机遇,努力学习科学文化知识,提高自身素质,讲究诚信,增强责任感,努力成为一个德才兼备的人才,将来为维护我国的经济利益,使我国更快更好地融入国际社会做出自己的贡献。)

10、你知道我国那些少数民族的节日?至少4个

傣族泼水节,回族开斋节,蒙古族那达慕大会,藏族沐浴节,苗族龙舟节。

11、你知道异国哪些习俗节日?至少4个

元旦1月1日,情人节1月14日,愚人节4月1日,万圣节10月31日,圣诞节12月25日,感恩节11月的第四个星期四,父亲节6月的第三个星期日,母亲节5月的第二个星期日

12、人口增长会给地球带了哪些压力?

①交通压力②住房条件差③就业困难④使人饥饿贫困⑤环境污染

13、列举加入WTO 的巨大变化 ?

①许多国外产品进入市场,价格便宜②我国工农业产品出口③引入了先进的技术、管理经验和资金④使我国电子航天技术参与国际合作

14、列举你知道的世界各地不同的民居(四个)

①我国广东福建一带的客家土楼;②北极爱斯基摩人的圆顶雪屋;③马来西亚的浮角楼;④蒙古族的蒙古包。

15、列举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内容

互相尊重主权和领土完整;互不侵犯;互不干涉内政;平等互利;和平共处。

从生态平衡角度讲,连许多人十分讨厌的狼也是人类的好朋友。

狼是食物链的一环,狼少了,食草动物就会越来越多,比如鹿、羊等,

这样草就会消耗得很快,会影响生态平衡,从而影响人类。

16、列举四个国际组织的名称

联合国;国际红十字会;亚太经合组织;世界贸易组织

17、列举几次出名的反侵略战争和侵略战争。

反侵略战争:苏联卫国战争(斯大林格勒战役);中国抗日战争(百团大战);中国的抗美援朝战争

侵略战争:第一次鸦片战争(1840.6——1842.8);第二次鸦片战争(1856.10——1860.10);甲午中日战争(1894——1895);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900——1901);日本法西斯侵华战争(1931——1937局部,1937——1945全面);第一次世界大战(1914.7——1918.11);第二次世界大战(1939.9——1945.9)。

18、正义之师必胜,请你举例说明。

正义是符合广大人民的利益的,符合历史发展的趋势,有强大的生命力和远大的发展前途,能得到大多数人的支持。

当正义与邪恶斗争的时候,正义的就顺应历史的发展,能得到广大人民的支持,历史事实证明,中国的抗日战争时期,虽然中国的军事力量远远不如日本,但这是反侵略战争,是正义的,虽然力量对比悬殊,中国的抗日战争是符合历史发展趋势的,必将取得胜利。

19、驶入新世纪的中国,以前所未有的速度,在全面奔小康的大道上迅猛前进,说说我们的国家在哪些方面驶入了快车道,走进了新时代?

①“神五”“神六”“神七”宇宙飞船发射成功;②青藏铁路建成通车;③西气东输工程已经实现;④南水北调工程启动。

20、21世纪人类可能面临的最大的危机是淡水危机,是什么原因导致水资源如此匮乏?

一方面是由于全世界人口的快速增长,人类社会生产规模的扩大,导致水资源的消耗量与日俱增;另一方面由于环境的污染,水资源遭到破坏

21、谈谈你对体育精神的理解

中华体育精神是我国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的重要组成部分,是中华民族的宝贵精神财富。体育精神是指体育运动中所蕴含着的对人的发展具有启迪和影响作用的有价值的思想作风和意识。体育精神是由体育运动所孕育出来的意识形态。它超出了体育运动本身,内化为人类心中的一种信念和追求。

22、设计两条环保标语,并谈谈今后你能为保护环境做些什么?

(根据自己的想法去回答)

23、当一位清洁工人误认为你随意丢水果皮,并指责你,面对这种情况,你会怎么做?为什么?

(回答思路可以这样:)先把水果皮捡上来放进垃圾箱,而后耐心向清洁工人解释不是自己丢的,并告诉清洁工人,我也懂得保护环境的重要性,更理解清洁工人的责任与劳累。请求理解。

第7篇:人民版七年级上思想品德第一课简答题

简答题

16、小强是一名乡下学生随父母转学到城里某校七年级一班他不会说普通话学习基础又差和老师同学又不认识。他很担心别人笑他不会说普通话看不起他不理睬他,但是全班同学向他投来友好的目光热烈欢迎他的到来并在同学们热情帮助下小强不但学会了普通话 而且成绩也提高了小强感到自己的进步离不开集体的帮助他便爱上了这个班集体 请你分析一下小强是如何尽快适应新的学习环境的 答对于刚刚转入新的中学校门的初中学生小强来说他做到了以下几个方面充分做好自我调整适应做好角色转换。做好心理上的调整。积极主动地与同学交往把自己融入了整个的班集体中。

17、丽丽是一名七年级的学生她在日记中这样写道我刚来校不久一切对我来说都是新的。看着周围一张张陌生的面孔我真想和他们交朋友。但当看到他们在一起有说有笑时我又感到自己太孤单了。他们为什么不和我说话呢我太内向我真恨自己。

1阅读上述材料你认为丽丽遇到了什么困难2分 答1不善于交朋友的困难。

2对于她的难题 请你为她出出点子。 答小芳思想上应该珍视友谊行为上要主动 与同学们接触多与同学进行交流、谈心积极参加班级组织的集体活动努力培养自己乐观、开朗的性格等等。

18、小丽的父母都是高级知识分子对女儿的期望很高小丽从小学习环境和条件都很好外语、画画、钢琴、游泳可谓全面发展一个都不少。可是就在进入初中阶段小丽偏偏得了出现了“状况”害羞见到老师同学就紧张严重时不能坚持上课曾经的尖子生不久就成了学习的“困难户”这让父母非常焦急。

1小丽的表现说明了一个什么问题 1答小丽的表现说明了她还没有适应初中学习生活面对的新问题已经严重影响了她的身心健康发展。

2假如你是小丽你认为如何做才能走出目前的困境。 答如果我是小丽我会及时调整自己的心态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多与老师、同学交流沟通取人之长补己之短。以积极的心态迎接在新的学习生活中所遇到的困难和挫折使自己尽快适应当前的新的学习生活。

上一篇:清洁文明生产资料下一篇:从小处作眼从难处入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