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书报告资料

2023-02-1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报告在当前的社会发展阶段,已经成为常见的事后总结方式,报告的内容,是以严谨、准确为特点的,有效的报告一般都具有哪些要素呢?今天小编为大家精心挑选了关于《读书报告资料》仅供参考,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第1篇:读书报告资料

《学习教学:英语教师指南》读书报告

摘要:《学习教学:英语教师指南》是面向英语作为第二语言的教学,旨在指导课堂教学,帮助教师学习和采用更为有效的教学方式。本书通过对许多教育问题的研究,具体描述了解决这些问题的多种有效方式,探讨了教育学的方式、教师和学生的关系、教学和环境的关系。

关键词:英语教师;学生;教育问题;外语教学法

《学习教学:英语教师指南》原名为Learning Teaching --- A Guidebook for English Language Teachers。本书涉及教与学的关系、教学安排、课堂活动、语言技能等等方面,实践与理论结合紧密,在论述相关理论之后,每章均列出具体的教学活动(tasks),其后是对各项活动的分析述评。因此实用性强,可操作性强。

一、与人合作

这里的人指的是我们的教学对象,即learner。在传统的教学中,教师是教学过程的主导者,学生则在大多数情况下处于被动状态,就好像茶壶与茶杯的关系,教师只是负责把自己茶壶里的水倒进学生的茶杯里,而学生是否真的消化吸收了这些茶水呢?我们似乎不能得到一个确切的答案。

事实上,教只是教学的一部分,学则是另一部分。‘People learn more by doing things themselves.’作为老师,我们要帮助学生创造学习环境,让学生成为课堂的中心,而不是单纯地扮演一个负责教的教师。

《学习教学:英语教师指南》将教师分成了三个不同的类型:解释者(the explainer)、吸引者(the involver)和促进者(the enabler)。在我了解的现实教学情况中,很多老师都很好的完成前两者,但是只有一部分老师能够引导学生主动探索知识,发现重点。对于我而言,就有了“睡眠课”与“享受课”,我们不仅要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培养一种学生独立自主的能力。老师的存在是为了老师的不存在,看似矛盾的一句话,实则是对教师职业的最高要求。

二、教学主题

在书中,教学主题主要指的是语言系统(language systems)、语言技能(language skills)、學习更好的学习方式(learning better ways of learning and studying)和与他人合作并向他人学习(working with and learning about other people)。当我们分析一个句子时,我们可以从词汇(vocabulary)、语法(grammar)、语音(phonology)和功能作用(function)等方面来分析,这就是语言系统。语言技能即听(listening)、说(speaking)、读(reading)、写(writing)。听和读是接受语言的能力(receptive skills),说和写则是生产语言的能力(productive skills)。同样的,我们还需要教会学生学习适合他们自己的更好的学习方式以提高学习效率,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习其他人身上自己所缺乏的优点。

为了达到教学主题设定的目标,教学过程或许会有些枯燥,这就要求我们利用已有的知识和资源,拓展学生的视野,运用英语这门语言,带领学生领略英语文化的魅力。

三、课堂管理

课堂管理是教师为了完成教学任务,调控人际关系,和谐教学环境,引导学生学习的一系列教学行为方式。课堂管理包括选择(options)、决定(decisions)和行为(actions)。在课堂上,教师有许多的选择,我们可以选择讲解一个知识点,也可以选择说一些其他不一样的东西,我们的整个课堂是由我们的选择创造出来的,因此我们要学会辨认不同的选择,提高课堂效率。

此外,值得一提的是提问问题的技巧。在英语课堂上提问应该较开放,着重提问WH-问题,给学生自由组织语言的空间,给学生一定的思考时间,尊重学生,在思考时间不进行干扰,减轻其心理紧张程度,必要时可以用身体语言提示。值得注意的是面对回答声音很小的同学,错误的做法是靠近该生,对,没错,合适的做法是离他再远一些。试想,你可以靠近学生听清楚他的回答,但是别的同学未必听得清,在这种情况下,首先要考虑到距离较远的同学,时刻都要注意到全班的动向,而非个别同学,这才会有利于班级的管理。

在课堂管理中,我们还需要学会如何解决各种潜在的问题。比如我们的要求过于复杂而导致学生无法清楚地理解,又或者我们无法检查学生是否真的理解了所讲解的知识点。诸如此类的问题有很多,我们并不需要过于害怕这些问题的产生,而应该把它们看成我们在学习和成长的过程中必然会产生的问题,我们能做的是发现这些问题,并找到可以选择的最有效的解决办法。

四、结语

社会的变化和发展对英语教师提出了新的要求,作为英语师范生的我们还需要学习很多。《学习教学:英语教师指南》为我们指明了前进的方向,我们要在沿着这个方向探索的同时,将理论付诸于实践,在实践中挑战自我,使自我得到提升。

参考文献:

[1] 吉姆·斯克里温纳.学习教学:英语教师指南[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2.

[2] 张晓明.试析初中英语课堂教学互动有效性策略[J].教育时代,2017(12):19-20.

[3]杨连瑞,张德禄.二语习得研究与中国外语教学[M].上海: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2007:192-193.

重庆师范大学外国语学院 马帆帆

作者:马帆帆

第2篇:《<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原理与精要》读书报告

【摘要】本篇报告是笔者在仔细阅读完齐湘泉老师编写的《<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原理与精要》后,以主要章节为线索从著作者研究的问题、研究的方法、研究的立论和论点、研究的论据和资料运用以及本书的贡献和创新等方面进行分析和理解的,旨在阐明本书的主要内容以及对实践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读书报告

一、本书概况

前言部分主要阐述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制定的现实背景、通过的历史过程以及重大意义,并对该法的实施效果做了大胆的展望和预测。九章的正文是本书的主体,详细介绍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各章节的理论渊源和具体规定。最后的附录部分,包括《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全部法条以及作者撰写本书的后记。二、重点章节解读

本书第一章为中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立法,作者从调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的名称入手,辨析了调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的名称,以实证方式解析了法律适用法,追溯了中国法律适用法立法的历史,叙述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制定过程。得出我国调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的名称应为法律适用法的结论。在辨析调整涉外民事关系法律名称时,作者放眼世界,追溯历史,分别作了横向对比与纵向分析,引用了其他国家大量的立法资料和理论依据。在谈到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起源时,作者独具匠心地列举了古代历史事件(诸如汉代“刘细君和亲案”、“昭君和亲案”等)来证明自己的论点,大大加强了本书的趣味性和可读性。另外,作者花了大量的笔墨叙述了《法律适用法》的制定过程,每次专家组的汇集与讨论作者都像写故事一样写明时间与地点,由此可以看出齐湘泉老师对自己所从事的国际私法学科有着发自内心的热爱。最后,从2009年9月到2010年10月,《法律适用法》终于三读通过,在我国成为正式法律。本章是从宏观上对《法律适用法》的制定到出台做了叙述性的描写,告诉了读者这部法律是什么,为以后各章着重描写法律问题作了很好的理解性的铺垫。

第二章是本书的重中之重,论述了我国《法律适用法》的立法宗旨与调整对象,探讨了《法律适用法》与国际条约、国际惯例的关系;与我国国内法的关系、与外国法的关系,并说明了总则中各个原则的理论来源,对后文具有指导作用。

个人认为,第二节和第三节是第二章的重点,这两节分别阐述了涉外民事关系的两大原则,即最密切联系原则与意思自治原则。这两节分别从两大原则的产生与演进,各国立法和国际条约对两大原则的采纳,以及该两大原则的适用领域等方面进行了全面而详细地论述。作者开篇就指出《法律适用法》取得的立法成果之一是把最密切联系原则这种法律规则选择方法提升为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总的补充原则,使我国涉外民事关系的法律适用有了兜底条款。接下来,作者以奥汀诉奥汀案引出最密切联系原则的首次践行。各种国际条约(诸如《关于信托的法律适用及其承认的公约》、《国际货物销售合同法法律适用公约》等)以及世界上多数法律适用法均采纳了最密切联系原则,而且阐明该原则主要适用在合同和侵权领域。接下来,引出我国法律适用法对该原则的认可态度及采纳程度。作者先从《法律适用法》出台以前我国有关立法(1986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1988年《关于贯彻执行<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通则>》若干问题的意见(试行)、2007年《关于审理涉外民事或商事合同纠纷案件法律适用若干问题的规定》)中对最密切联系原则的规定(仅适用于合同邻域)引出《法律适用法》的规定,即法律适用法规定最密切联系原则适用于涉外民事关系所有领域,提升了最密切联系原则的地位。并对该条规定从立法技术、社会影响等方面给予了高度评价。关于意思自治原则的论述采用与最密切联系原测相似的方法,即通过横向对比、列举案例、纵向发展的方法得出我国《法律适用法》将意思自治原则上升为法律适用基本原则是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根本性的变革这一结论。这种写作方法对比清晰,层层递进,重点鲜明,使得读者心中有格局,不仅使读者了解到我国《法律适用法》对两大原则的具体规定,而且使读者全面而深刻地了解到这样规定的法理和现实原因,可见作者的写作颇具逻辑性和严谨性。

第四节阐述了“直接适用的法”与公共秩序保留的关系。作者指出,“直接适用的法”在是否是直接规范、直接适用的法的效力、是否是公法方面引起了截然对立的两派争议。作者对比了赞成者和反对者的理由及依据,最后对“直接适用的法”进行了梳理,得出如下结论:“直接适用的法”是一种新型的法律适用规范,是一种集单边法律适用规范和和公共秩序规范为一体,又有别于单边法律适用规范和公共秩序规范的法律适用规范和公共秩序规范的法律适用规范。因为有了之前的铺垫,所以作者的观点得出的顺理成章,水道渠成,不管是结构上还是内容上都十分严谨。关于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作者从该制度的法律特征,起源及立法等方面作了较为详细的论述。在纵观了世界其他国家对该制度的采纳情况后,作者再次回到我国《法律适用法》的立法上,即我国对公共秩序保留制度一贯持肯定态度,而且进行了较为完备的立法,《法律适用法》将“直接适用的法”和“公共秩序保留”分别规定,进一步完善了我国公共秩序保留制度。

个人认为,第八节的反致制度是本章另一个重点。所谓反致,是法律适用法特有的一项制度,是指法院审理某一涉外民事案件,依本国法律适用规范的指引应适用某外国法,但该外国法律适用规范却指向法院地法或第三国法,法院适用本国实体法或第三国实体法确定当事人之间的权利义务。作者从反致制度存在的价值、产生的条件、引起的争议等多方面全方位地对反致制度本身进行了理论上的分析。接着,作者列举了法国、德国、瑞士、奥地利、日本、英国、美国等国家对反致的态度得出了多数国家认可反致这一结论。最后,对比完后,再次落脚到我国立法对反致的态度,即我国《法律适用法》明确反对反致制度。尽管我国法律这么规定,作者还是表明了自己的学术立场,认为从符合社会发展的需要来看,反致制度是应该被我国所采纳的。由于立法上的拒绝,作者从感情上对该制度以后在我国的发展做出了希望,结客观与主观于一体,体现了作者“只唯实,不唯上”的治学态度,也体现了作者对该项问题的关切。

第三、的内容是民事主体,也是法律适用法总则的最后一部分。前三节主要写了自然人作为涉外民事关系主体的法律适用,诸如自然人的民事权利能力、自然人的民事行为能力以及自然人宣告失踪或者宣告死亡的法律适用。作者指出,世界各国立法关于自然人权利能力的取得和消灭的规定是相同的,即都为“始于出生,终于死亡”,但具体到“何为出生,何为死亡”的问题上,各国的法律规定又不相同。接下来,作者通过列举一些不同国家的标准引出在解决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冲突方面主要采用属人法。接着,作者再次把焦点对准我国,指出我国法律适用法关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规定也是以属人法为标准,只是我国属人法抛弃了国籍国法原则,采用“经常居住地法原则”,形成属人法以经常居所地法为主、住所地法为辅、国籍国法为补充的格局。更重要的是,作者指出了我国这一立法的先进性:即采用经常居所地法作为属人法的国家不是很多,我国《法律适用法》以经常居所地法为属人法在立法上是超前的。关于自然人民事行为能力的法律适用的写作结构与民事权利能力这一节相似。由于自然人是涉外民事关系中最主要的主体,因此作者花了大量笔墨说明这一问题,从自然人具有法律人格到其背后的价值理念,再到各个国家关于“出生”和“死亡”的不同标准,再到我国关于自然人民事权利能力的立法变化,作者以对比论证的方法进行阐述,有法有理,有历史有现实,彻底而清晰地论证了这一问题,使读者对此项规定了然于心。

与自然人相对,在涉外民事关系中另一个重要的主体即为法人。作者通过考察匈牙利、奥地利、马其顿等国家对法人权利能力和行为能力、法人组织机构及股东权利等事项的法律适用,得出国际上通行的做法是适用法人的属人法,而各个国家对属人法又有着不同的理解和规定。最后,落实到我国,我国《法律适用法》也是采用属人法,且这种属人法为登记地国法和法人主营业地法律。本节的写作结构与第一、二节相似,内容全面完整,结构紧凑。

本书从第四章到第八章,每章一个主题,分别阐述了涉外婚姻家庭的法律适用、涉外继承的法律适用、涉外物权的法律适用、涉外债权的法律适用以及涉外知识产权的法律适用。该几章均遵循以下写作结构:世界其他国家对该问题所采用的适用方法、理论上的利弊分析、我国对该问题在历史上的立法活动以及我国《法律适用法》最终确定的适用方法。在写作方法上,作者依然以实证分析、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为主,引用了大量的宏微观资料,包括其他国家的立法、该问题产生的理论渊源、该问题的实践等,使读者再一次全方位多角度地厘清了我国立法的依据和目的。个人认为,物权与债权的重要性略高一筹。

法律适用法中的物权,其基础是民法中的物权,且含有涉外或跨国因素,这些因素决定了法律适用法所规范的物权核心问题是物权的法律适用问题,即涉外的或跨国的物权关系应受何种法律调整或规制的问题。我国《法律适用法》采用分割制分别规定了不动产物权、动产物权、权利质权的法律适用,且三者的适用方法各不相同。对于不动产物权,我国采用“物之所在地法”规定“不动产物权,适用不动产所在地法律”。而对动产物权的规定,我国引入了完全的意思自治原则,这在世界范围内都是领先的,且采用选择性法律适用规范,当事人可以无限选择法律。对于无形财产的法律适用,我国《法律适用法》将无形财产的有价证券和权利质权进行了区分,对权利质权,适用质权设立地法律,而对于有价证券则适用有价证券权利实现地法律或者其他与该有价证券有最密切联系的法律。我国《法律适用法》对物权的规定在立法技术上十分先进,既遵循了一些古老悠久的原则,又体现了法律适用多元化的趋势,可谓与时俱进,方便灵活。

在有关债权的法律适用中,个人认为,其中的合同的法律适用最为重要。因为涉外民事关系主要调整的就是基于意思自治而产生的诸多合同关系。不管是在国内还是在涉外,合同都占据了民事关系的绝大部分。正是基于涉外实践中合同的大量存在,作者用了100多页对该问题进行详尽地论述。这其中不仅有理论渊源,理论争议,世界各国对此立法的不同,还有作者在考察资料后的主观评价和观点倾斜。对于合同法律适用的方法,作者从最原始的理论争议(分割论与单一论的博弈)入手,在列举了大量的法律资料和理论学说后,指出我国《法律适用法》虽未对合同的法律适用并未明确是采取单一制还是分割制,但作者认为我国应采取分割制。还指出对合同法律适用的规定是有条件的选择性法律适用规范,很好地体现了主观论和客观论的统一。最后,作者高屋建瓴,对我国《法律适用法》中有关合同的规定作了总结性的评价,即采取以意思自治原则为主,客观性援引的法律和最密切联系原则选择的法律为补充的立法模式。三、附录

作者在附录部分将《中华人民共和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的全部法条展现出来,使得读者对该法一目了然,尤其在前篇已经对该法进行过分析的基础上,对应着正文的理论分析再来查阅相关法条,能够起到事半功倍、升华理解的作用。此外,该部分完善了本书的编写体例,解析与法条相得益彰,使得整本书的结构相当紧凑,浑然一体,实乃写作结构上的一大创新。四、结语

本书的作者齐湘泉老师参加了《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草案)》第四稿、第五稿的起草工作,十分熟悉《法律适用法》的制定情况,在掌握了大量一手资料的基础上铸就而成本书。从宏观上再看本书,作者主要运用了实证分析、对比论证和举例论证的方法,来论证自己的论点,即:我国《涉外民事关系法律适用法》博采各家理论之长,在结合我国自身的立法和实际状况的基础上制定而成,总体上符合社会发展规律,求新务实,具有科学性、系统性、前瞻性和实用性。个人粗略计算了一下,出现在本书的理论有几十个之多,所列举的国家和立法数不胜数,足见该书的理论价值之大。作为目前国内唯一一本对《法律适用法》原理的解析,不管是对理论研究还是实践指导,作者都有着开创性的贡献。

作者:伍萌

第3篇:“读书报告会”活动在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摘 要] 如何提升口腔医学生在临床实习阶段的操作技能以及综合素质是近些年一直被广泛关注的问题。针对此问题,结合口腔医学教学特色,自2016年起每月定期开展“读书报告会”活动,提出一种多元的、创新的临床教学法,让学生自主学习、查阅文献、病例引导和讨论分享,将临床病例与理论知识相结合,提高了口腔医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口腔临床实习全过程中的知识要点,从而提高本科生临床教学质量。

[关键词] 读书报告会;临床教学;口腔医学

[基金项目] 厦门医学院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XBJK201915)

[作者简介] 张志升(1977—),男,硕士研究生,副主任医师,副院长,從事口腔医学教育和临床带教工作。

[

一、前言

目前,我国多数是以五年制本科教育的方式来培养口腔医学专业技术人才,其中基础理论知识、临床实践都占较大比重,且二者具有密不可分的关系。口腔临床实习是医学生迈向医生这一行业极为关键的过渡时期。每一位口腔医学生在此期间都应当熟悉和掌握各项临床实践技能。《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规定,口腔本科毕业生的医学技能目标应包括:病历书写与分析、辅助检查结果的判读、口腔基本操作技能、医患交流沟通能力、临床思辨能力等。[1]

二、“读书报告会”活动在临床教学中的应用

“读书报告会”活动打破了以往灌输式的教学方式,让实习生成为主体,积极主动地去发现问题,寻找答案,获取知识。这种多元的教学方法主要包括以问题为基础的教学法(Problem-based learning,PBL)、以病例为基础的教学法(Case-based learning,CBL)和以循证为基础的教学法(Evidence-based learning,EBL)[2-4]。“读书报告会”活动是一种“PCE”整合教学法,即对PBL、CBL、EBL进行整合,让学生自主学习、查找资料、病例引导和分享讨论,将临床病例与理论知识结合到一起,提高了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口腔临床实习过程中的知识点,进而达到提高临床实习的教学质量。

(一)“读书报告会”活动与传统临床教学活动区别

传统的临床教学大多是以理论讲课为基础的(lecture-based learning,LBL)模式,通常以临床老师为中心,以教学大纲为主要内容,以理论授课为主要形式[5]。学生可以通过老师的总结,轻松获取知识重点、难点,但这种教学模式忽视了学生的主体地位,使老师在教学中容易以自我为中心,授课内容受老师个人因素影响大,形式单一,对疾病的叙述讲得多,致使学生过于依赖老师,缺乏主动学习性和创造性。临床教学来源于临床,核心是“以人为本”,故不应拘泥于课本和老师。其他各种教学模式,如PBL、CBL、EBL、TBL,PatientBL等[2-4]虽然都有固定的模式,且每个模式都对临床教学产生重要的影响,但都存在各自的弊端。有学者提出了多种教学法的整合模式[5,6],比如LBL+CBL,LBL+PBL,LBL+CBL+PBL等,形成相互结合、相互补充的整合式教学方法。“读书报告会”活动就是一种“PCE”整合教学法。

(二)“读书报告会”活动的主要内容

“读书报告会”活动的主要内容包括活动的前期工作(包括问题导向、病例引导、循证医学)和病例的分享与讨论。

1.问题导向——PBL教学法。首先,让临床带教老师根据教学大纲简单介绍本次教学病例,让学生对相关知识有初步了解,然后提出若干个问题,让学生查阅教科书或国内外文献,了解该病种的国内外研究进展。PBL教学法是1969年由美国的Barrows教授在加拿大的McMaster大学首先试行的一种教学模式,是一种在教师的指导下,以学生为主体,以问题为核心进行研究性学习的教学方式[2],这种教学方法旨在培养学生的探索和创新意识以及学习的主动性,督促学生通过自主学习和探究来解决临床问题。

2.病例引导——CBL教学法。临床带教老师和学生一起收集临床病例,让学生参与整个治疗过程,运用之前所学知识解答问题,在治疗过程中产生新的问题,重新查阅文献和分析,总结本次病例,温故知新。这种以具体案例为中心的教学模式称为CBL教学法,是由德国教育家瓦根舍因和克拉夫基最早倡导的,其核心理念是以案例为先导,以问题为基础,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3]。

3.循证医学——EBL教学法。在“读书报告会”活动的整个前期工作中,通过应用EBL教学法对PBL、CBL教学法进行辅助,让学生认识到循证医学(evidence-based medicine,EBM)在口腔医学中的重要性。例如,在带教老师介绍本次教学病例的基本知识后,提出若干问题,让学生自行查阅资料;在病例收集时,提出问题并尝试解决问题;在最后的病例分享与讨论时,整理文献,总结病例。

EBL教学法以循证医学为落脚点、评价点和反馈点,从而赋予学生正确的科学思维和临床实践运用能力[7]。Elderton和Nuttal在一项具有里程碑意义的研究中发现,不同牙医之间对于疾病的评估和治疗计划存在差异。他们呼吁学校应该在循证医学的理念下培养牙医。随后,Elderton等人认为循证牙科学是牙科学生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4,8]。此后,循证牙科学开始在牙科教育中占据主导地位。

4.病例的分享与讨论。学生在带教老师的指导下,收集并整理病例,将对本病例的所见、所得、所感,以“读书报告会”的形式分享。学生需做好文献的阅读和整理,总结文献对病例的诊断、鉴别诊断、治疗、预后,并进行相关分析,最后以PPT的形式汇报。

三、总结与展望

“读书报告会”是一个学习交流平台,既是展示院校师生学习成果的平台,也是展示我院在口腔医学临床教学模式改革发展成果的平台。“读书报告会”活动运用了“PCE”联合教学法,帮助学生培养科研能力和循证思维能力,为学生毕业后进入临床工作夯实基础。推荐在当代医学临床教学工作中应用推广和进一步探索,使之成为一种科学的、成熟的教学模式。

“PCE”联合教学模式的优势[5]在于:①教学活动的主体由老师转变为学生,教师身分转变为引导者;②灌输式教学方法转变为体验式、启发式教学方法,通过案例使学生主动去查找问题,从同一疾病在不同患者身上的临床表现、诊疗方法以及治疗效果来查找和分析问题;③教学过程中要求学生积极主动去查找解决问题的行之有效科学证据,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循证思维能力和科学研究能力,同时也能提高学生的临床分析能力、解决能力,不仅让学生学到了理论知识,还学到了获得知识的途径,更重要的是教会学生将科学研究应用于临床工作之中。

但是,本教学模式依然存在一系列不足。一是CBL教學过程中,由于临床病例相对比较复杂,这对临床带教老师本身也是一个挑战。另外,学生在面对大量尚未掌握的知识点时,很容易困惑从而影响学习的主动性、积极性。二是EBL教学法要求学生具备一定的文献查阅能力,对于本科实习生而言,国外文献阅读较难开展。三是“读书报告会”活动尚处于初步应用阶段,还未运用形成性评价检验在口腔医学临床教学中的应用及效果。

参考文献

[1]王松灵,王邦康,李翠英等,中国口腔医学本科教育标准(讨论稿)[J].中华口腔医学杂志,2008,43(7):392-397.

[2]Barrows H S.Problem-based learning in medicine and beyond:A brief overview[J].New Directions for Teaching and Learning,2006,6(68):3-12.

[3]王君玲,邵苗苗,胡书海等.PBL、CBL与TBL整合式教学法在口腔临床实习中的应用[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17,9(03):18-20.

[4]Werb S B,Matear D W.Implementing evidence-based practice in undergraduate teaching clinics:a systematic review and recommendations[J].Journal of dental education,2004,68(9):995-1003.

[5]唐永超,周腾鹏,杨志东,等.浅谈PCE三联合教学法在骨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继续医学教育,2018,32(10):51-53.

[6]何建亚,等.TBL、PBL与CBL整合教学法在口腔修复学本科生实习教学中的应用[J].大连医科大学学报,2017,38(5):483-486.

[7]刘静,王永华,董肖萍,等.“PCE”教学法联合形成性评价教学模式在儿科临床带教中的应用[J].中国高等医学教育,2018(7):97-98.

[8]Elderton,R J,Nuttall,N M,Eddie,S,& Davies,J A.Dental Health Services Research in Scotland:A Review of Some 5-year Results[J].Community Dentistry and Oral Epidemiology,1985,13(5),249-252.

作者:张志升

第4篇:《学习力》读书报告资料

《学习力》读书报告资料宁波大红鹰学院 华杨居士

《学习力》这本书包括六章内容,向我们阐述了哈佛大学对学习的理解和深思。在《学习力》中,柯比(W.C.Kirby)从学习动力、态度、能力、效率和创造力等六个方面,描述了提升学习力的有效途径。本书强调的学习力和以传统的学习方法所获得知识有着的本质区别,前者是不断增值的过程,而后者则是一个迅速减值的过程。 第一章学什么,哈佛让你自己决定,明白自己为什么学习,在学习中确立一个清晰的目标。 第二章哈佛所关注的:学习态度,哈佛定律:W=X+Y+Z(成功=勤奋学习+正确方法+少说废话) 第三章哈佛人=学会学习的人,最有价值的知识是关于学习方法的知识,它是学习力中最讲科学含量、最讲技术操作的品质。 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第四章 做个高效能的学习者,一句老话很经典,时间往往不是一小时一小时浪费掉的,而是一分钟一分钟悄悄溜掉的。所以,用分来计算学习时间的人,比用时计算时间的人多59倍。 第五章哈佛唯一不变的就是“变”, 怀有怀疑精神,对事物保持质疑的态度,让真理更加的完美。 第六章创造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一个人是具有创造力,那么他就是被21世纪所接受的“人才”。

读后心得观点一:学习, 21世纪的必需 “授人以鱼仅解一饭之急,授人以渔则解一生之需”这是我看完《学习力》之后的印象最深的一句话。哈佛不愧为世界名校,其精神核心:以帮助每一个学生具备使自己终身受益的学习力作为教育的最终目的,而不是只知道向学生的脑子里灌输知识,这让我受益匪浅。 可以说,从来没有一个时代像今天这样需要不断地,随时随地地,深入地,快速高效地学习,而怎样学是所有人面临的一大难题。毋庸置疑,每一个大学都想培养出在未来社会具有发展潜力的学生,但如何培养却是众说纷纭。无论如何至少有一点是值得肯定的,那就是创造是学习力的最高境界。 培养具有创新精神的人,是需要研究学习方法的。对学习而言,它不是偶尔短时的爆发,也不是转瞬即逝的流星,而是一种滴水石穿的持久运动。受教育的人应该对什么事物都懂一点,但是对个别事物要懂很多,这就是我们所说的“通才教育”。相对于“专才教育”,“通才教育”要求学生能够清楚,有效地进行思考和写作,对某种专业知识有一定深度的认识,具备文学和艺术方面的审美能力和理性知识,能够用历史

的方法认识现实问题和人类社会历史的进程,能够运用现代社会科学的概念和分析方法,掌握物理学的概念和实验方法,对道德问题有一定的认识和思考能力,有更加广阔的社会经验,这对人才的要求更加高,迫使我们成为一个高效能的学习者,一个具备学习力的学生。 学习力是学习的方式,解决问题的方法。如何把学习力真正应用到自己的学习中去,这是值得深思的。我觉得在学习中必须杜绝取巧的心态,天下没有不劳而获的东西,只有保持刻苦,勤奋,坚持到底的学习态度,才能取得想要的学习效果。其次,学习是一场艰苦的赛跑,最终达到目的的人往往比别人多了一份专注,一份执着,你对学习入迷了,也就离成功不远了。另外,任何人都不可能在学习中永远顺利,如果缺乏从失败中振作起来的勇气,就不可能有所作为,只能成为一个永远的失败者。同样,习惯是一种顽强而巨大的力量,好的习惯是不断提高学习力的保证,而坏的习惯只会成为你的阻碍。 学习力是最有价值的知识,是我们生活在21世纪最需要具备的能力。现在每一个人都面临着如何提高学习效率的问题。作为学习的加速器,它能使你具备快速全面获取信息的能力。现今社会,信息大爆炸,学会选择,在提高学习效率方面显得尤为重要。同时,还要善于运用学习工具。在学习中,你必须还要学会更高效的利用时间,优化事序,最佳安排,排除困扰,使自己的学习力更上一层楼。而这,正是一个人学习力的体现。是我们走向成功的必需品。 观点二: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学习力就是竞争力学习力就是竞争力有一种书,没有引人入胜的情节,没有陶冶心性的诗情画意,但却能使人产生强烈共鸣,一生受益。《学习力》就是这样的一本书。 打开扉页,一行字令人触目惊心:“一个没有掌握学习力的人,是已近为自己准备好了人生葬礼的人。”学习力是什么?它是学习能力,学习动力,态度和创新能力的总和,是我们在这个社会里生存下去的竞争力。为什么要如此强调学习力?因为没有学习力就没有创造力,创造力的枯竭也就意味着生命力的枯竭。哈佛不愿意看到自己的学生有这样的结果:在校是个优等生。离开学校之后,不能利用继续学习来使自己不断增值,以至使自身的价值像阳光下的雪人一样———慢慢的消失得无影无踪。 我不希望自己成为阳光下的雪人!看看我们身边的人吧:随着年龄的增长,个人社会价值的不断减少,淘汰出局直至下岗的,大有人在。是谁吧他们变成阳光下的雪人?他们为什么会变成阳光下的雪人?他们缺少的是哈佛大学千方百计要赋予学生的最为

重要的生存武器——学习力。社会生存的竞争力! 看着书中大量鲜活的事例,在反思自己的学习经历和求学经历,我看到了自己作为学习者的误区所在。我们可能比较关注学生的学习动力、学习态度、学习方法、学习效率,因为这些决定着学生的考分,影响着一个人的前途。而创新思维和创造能力却成为了装点门面的词语。 再来看看哈佛大学特殊教育方法下所带来的令人仰止的成就吧:那里已经走出了包括乔治和布什在内的7位总统。还有一大批的政界、商界、学界、军界、法律界、新闻界的许多要人都在哈佛学习或工作过的经历。但是这些成功人士并不是在哈佛就学会如何当好一个总统或者说是CEO甚至各个领域的佼佼者的。 哈佛给予他们的只是一种学习的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学习力。正是它帮助他们在漫漫人生中不断进取,在社会中比别人更具竞争力,开创出属于他们时代的辉煌!观点三:选定目标,学什么由自己决定学什么由自己决定学什么由自己决定学什么由自己决定世界公认的成功定义是:成功就是逐步实现一个有意义的既定目标。在学习力一书中,我深刻的感受到了这“目标”两个字的力量,主人安东尼在如此恶劣的状况下,他决心要进法学院学习,这样的想法对于当时的他而言,在别人的眼中成为了一个天大的笑话。但这样的环境和条件毅然抵挡不住他前进的步伐,他每天不断的工作,不断的学习,把空余的时间都充实起来。他不是温室中的花朵,不是大树下的幼苗,更不是一个会说放弃的人。他面对风雨无惧,面临烈日决然抬头,他接受现实的考验,他不是会因为闲言闲语而动摇内心的想法,他就是那个会把远大目标深藏心里坚强萌芽的人。他就是大树的根,不断延伸沃土深处,为了目标而生存。也许因为他的坚持,他走上了成功的舞台,开始了他辉煌的人生历程。 在任何一个领域中,取得较大成功的人,他们的内心有一个强大而坚定的目标,内心的力量才找到方向。同样,目标是动力的来源,一个人能走多高走多远首先取决于是否找准自己的目标,有了这个正确的方向,我们才不会在人生学习的道路上迷失。 哈佛教育体现自由,学什么由自己决定,他们提倡学生要有无穷的想象力,只会照搬照抄的人,他们注定是学习的奴隶,因此教育者给予他们一定的自由,让他们充分的开发自己的能力,学会思考,学会创新,而这样的自由又将学习者分为两种人,一种是有梦想,有目标的人;一种是对人生没有追求的人。有梦想有目标的人知道适者生存的硬道理,学会坚强,学会忍受。学会品味那暂时的寂寞和孤独,他们勇于面对,这

苦涩而辛酸的生活。一次次的跌倒,一次次的爬起,为什么没有放弃,是什么力量让他们勇往直前,因为那个梦想,那个目标,冲着这股热情,他们不停的鼓励自己:“我可以!”不为别的,只为实现那个梦想,所以说,目标让人前进。 然而,没有人生追求的人,就如学习力一书中所说的“跳蚤人生”,他们习惯一次一次的挫折,习惯一次比一次矮的高度。他们更习惯了失败的感受,理所当然的认为那是自然的。 艾萨克-辛格所说:如果你一直说事情会越来越糟,那么它就真的会越来越糟。 学习力告诉我们,要以主动的方式体现自由,要以目标引领自由。懂得体现给予自由的价值,把价值不断得扩大,从而感悟目标在人生道路上的意义观点四学习也是一门艺术学习。对于现今的我们而言,学习已然不是单纯被动地接受老师所授予我们的知识和学问,而是我们自己本身去主动接受和把握学习,懂得该如何真正地去学习——学习理论,学习生活,甚至去学习社会和生活。 所以说,学习并不是一件古板而机械化的事情。反而,学习其实是一个富有感情和思想的过程。若用更确切的意思表达,学习本身就是一门值得深究的艺术。 读《学习力》这本书,我深刻的感触到若要学会学习,必须先喜欢上“学习”。当学习成为你的爱好的时候,那自然就会提高自身的学习力。其实,说的简单点,就是必须选择一种适宜自身的学习态度。“态度决定一切”这句话无论在哪里都适用,所以持着一颗渴求知识的心,那便是踏入学习殿堂不可或缺的一步。 某位诺贝尔得主就对采访的记者说过:自己所学到的,最多的,便就是在幼儿园。何出此言?其实很简单,就是他们在幼儿园时期所培养的良好习惯,影响着他们以后的生活,学习,带给他们旷世的辉煌成就。这说明了,良好的习惯对于学习力的提高是至关重要的。对于学习,我们就应该形成勤于观察,乐于提问,学会自学,努力将知识融会贯通,并且要懂得自我约束的习惯,做到不唯书,只唯实。这,就是学习的艺术。 同样,对于学习,我们更需要一份感情,一种振奋。并不是只有参与战争需要勇气,学习亦需要勇气。学习贵在持之以恒!数学家巴伯基和文学家玛特两个都曾经是班级里的学习劣等生,他们的老师总是嘲讽他们是无用的蠢材。但是,顽强的他们,却把这转化为激励和奋进的力量,越发努力的学习着。落后挨打后就要更勇敢的站起来。遇上学习上的挫折和失败,我们应该直面惨淡,然后勇敢地去解决克服。 面对漫漫人生的学习之旅,它没有起点,更没有终点,我们所能做的就是做好自己,把握当下,放眼未来,端正

好每一秒的学习态度,即使是在愚笨的人也会发挥出睿智的光芒。只要你做到了„„

总结:经过研读学习力这本书,我们深刻的感受到了学习力的性质,以及如何学习的重要性。同样,分工合作的模式也锻炼了我们实际处理事情的能力。以营造一个更好的学习氛围,学到更多知识为目标,我们的脚步才刚刚迈出。

宁波大红鹰学院 华杨居士收集于互联网2012-10-30

第5篇:读书报告会资料用

我没有别的什么兴趣爱好,一直到现在为止,最喜欢做的事就是读书和看电影。想当初,我的梦想是当个作家,为别人写书,但这个美梦做得很短暂,读中学时自从接到了一些薄薄的退稿信后,我就从美梦中清醒过来,一心一意只想当个读书的人。那时我最向往的职业是图书管理员,报考大学时就想填图书管理系,幼稚的我以为图书管理员的职责就是读书,幻想着读尽天下好书,但天意弄人,阴差阳错,我又一次与美梦擦肩而过,成了一名语文教师。个中曲折,一言难尽,我只能安慰自己,好歹语文教师也算半个读书的人,一半读,一半教。读书(尤其是文史类书)对语文老师来说算是分内事,即使上班时间看,也不算不务正业,校长也不会扣我奖金,自此心才算安定下来。

我当初读书非常杂,且缺乏系统性。大学时,算是一文学青年,痴迷于中国古典文学和当代文学作品,追捧当时的小说家和朦胧诗人的劲头不亚于现在的90后“追星”,因为书不易得,也干过抄整本书这类“傻事”,( 当然,在激情燃烧的岁月干点傻事也不足为奇)那时还是我男朋友的涂老师也帮我抄,记得抄过整本李泽厚的《美的历程》、《勃朗宁夫人十四行诗集》、《飞鸟集》等;教书后很长一段时间都喜欢读史书及人物传记,如《史记》、《梵高传》之类;有了女儿后,把小时候没条件看到的童话故事和《十万个为什么》之类的儿童百科全书都看了一遍,而且读得津津有味;年纪渐长之后,喜欢读散文,尤其是台湾的一些散文家的作品,如席慕容、龙应台、张晓风等人的作品;我读书也很能“与时俱进”,经常与学生交流读书书目,学生爱看的书我一定会找来读读,如80后韩寒、郭敬明、张悦然等作家的作品,我都读过,与学生交流起来也就有了发言权。

读书杂,自然有杂的好处,什么都知道一些,起码能把学生“忽悠”得一楞一楞的。但“杂”也很容易成为“半桶子水”,哪方面都不精不深。近些年,一想到我已经超过四十岁了,不像男同胞四十岁正是“鲜花绽放”的年龄,我就很有紧迫感,所以打开一本书便格外慎重。因为一本不适合的书,夺去的不止是时间,还有可能加剧思考的肤浅化。我想我自己是在读书上走过了一些弯路,才导致了今日的难有所成。我是个后知后觉的人,20岁就应该明白的道理我到40岁才知道,我现在说出我终于明白的事,希望朋友们以我为“前车之鉴”。

一、读书要有一个长远规划,要有适合自己的书目

读什么书,和你想成为什么样的人很有关系。现在我们都在吃教书这碗饭,为了让这碗饭更好吃些,读些教育方面的书是必要的,特别推荐:《陶行知教育文集》和苏霍姆林斯基《育人三部曲》、《给教师的建议》等教育经典。阅读教育经典,就是直接聆听古今中外教育大师不朽的声音,请他们走进我们的心灵。除了认真阅读教育教学专业这些“有用”的书,还可来点非功利的“没用”的阅读,如文史哲等方面的书。读书既要专也要杂,专可深,杂可广,让我们这些“人类灵魂工程师”的“灵魂”更饱满充盈些。

克服随意性的毛病,有计划地阅读,每个学期至少读三本专著。最好具备一种能力,就是能够迅速地找到本专业最好的和最有用的一批图书,并能在一

定程度上跟踪本专业的最新发展。诀窍是,寻找本专业最优秀的人,看他们读过什么书,正在读什么书,经常谈论的是哪些书,哪些名字,留意你喜欢的书后面附录的参考书籍,据此列出适合自己的书目。

当然,“再好的书目,都只是睡美人,需要吻醒。要知道,在睡美人的周围,荆棘丛中死掉了许多匆匆赶来的王子。因为他们是在不适合的时间,在没有准备好的情况下,以不适合的方式接近睡美人的。”(铁皮鼓的话)

归根到底,还不是书目引领你,而是好书引领你,从一本好书徜徉到另一本好书,沉醉不知归路„„

二、专题阅读是一种很重要的阅读方式

围绕一个专题,搜集相关重要书籍,攻克之。一个主题一个主题地攻克下来,你会读得越来越轻松,越来越深入,在不知不觉间,促进了自己的专业成长。因为各个主题往往相关相联,相互启发。而在这种时候,选择书籍将变得更为容易。

例如,心中的疑难问题可以算是一个专题,有段时间我在思考教育的本质是什么,以及如何当一名语文教师等问题,就阅读了刘彭芝的《人生为一大事来》,李希贵的《为了自由呼吸的教育》,吴非的《不跪着教书》,常作印的《不做庸师》,雷夫·艾斯奎斯《第56号教室的奇迹》,王崧舟《诗意语文》,以及钱梦龙、魏书生、程红兵等人的书,去构建自己心中理想的教育花园。

自己做的课题也可以是一个专题,我自从去年开始做“运用博客进行一主三自活动式写作”这个课题后,就阅读了薛涌的《北大批判——中国高等教育有病》、《精英教育》,魏智渊的《语文课》、王开东的《深度语文》、美国的中学课本《美国语文》等书籍。

三、以读带写,以写促读

我经常与女儿交流读书问题,本想教训她或成为她的榜样,但后来反被她教训。她说我最大的问题就是“读书太多,思考不够,写得太少”,我倒吸一口凉气,真是不给老妈留一点情面,弄得我灰头土脸,下不了台,可我又不能不承认确实是一针见血。所以现在我们的关系发生了大逆转,我每写一点小东西,都要发去给她过目,让她督促我写。

其实写点东西也不难,苏霍姆林斯基的《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是我每个学期开学前,都必翻翻的书,而且每次都会有收获。如第46条“关于写教师日记的建议”:

“我建议每一位教师都来写教育日记。教育日记并不是什么对它提出某些格式要求的官方文献,而是一种个人的随笔记录,在日常工作中就可以记。这些记录是思考和创造的源泉。那种连续记了10年、20年甚至30年的教师日记,是一笔巨大的财富。每一位勤于思考的教师,都有他自己的体系、自己的教育学修养。”

在《李镇西与语文民主教育》一书中,作者谈到了他的感想:“读到苏霍姆林斯基朴素亲切而富有感染力的文字,我感慨不已:没有令人敬畏的“理论框

架”,没有故弄玄虚的深奥术语,通篇只是心灵泉水的自然流淌——这样的文字,其实我也可以写呀!于是,我也试着以日记的形式写我的教育手记了。”我深深感叹:名师原来是这样炼成的,只要愿意,完全可为啊!写些教学反思和教育随笔,就会知道自己缺什么而应该看些什么书了。

书籍能带给人心灵的震撼,滋养人的灵魂。美国诗人狄金森说:没有一艘船能像一本书/也没有一匹骏马能像/一页跳跃着的诗行那样/把人带往远方。阅读能让我做一棵有思想的芦苇,也许我的地位很普通,工作很平凡,收入不太多,但精神不能贫乏,要从容身的狭小世界通达壮丽的精神宇宙,活出生命的尊严。

我们一中有很好的读书氛围,有不少老师都很善于读书,大家会一起交流自己正在读的好书,也会相约一起在网上购书,我常被这样的人文环境所感染,与大家同行,我获益良多。

谢谢你们!

什么能使教育工作永葆活力:阅读最给力!

各位领导、兄弟姐妹们,大家下午好:

26号下午,新入编的老师一个个亮丽登场,带着朝气,带着活力,带着对教育的激情,当着十足的干劲和信心,就如一团团燃烧的火焰,热情的来到了我们四中这个大集体,我在欣赏羡慕的同时,不由得想起自己的20几岁,啊,已经那么遥远了,就这么快四十了,中国有句老话说的号:长江后浪推前浪,前浪要想不这么早的趴在沙滩上,只有奋力向前闯!这力量从哪里来,从向身边的同仁中学习得来,从新来的弟弟妹妹学习中得来,当然更多的时候还是向书本学习:因此,今天我想与大家交流的题目是:什么能使工作永葆活力——阅读最给力!假期里翻看了高万祥的《优秀教师的九堂课》《我的教育苦旅》周国平《人生哲思录》《于丹《论语》感悟《仰望教育的星空》刘铁芳的《守望教育》丁如许的《给班主任的建议》吴非的《致青年教师》《国画鉴赏》《古石鉴赏与收集》等书籍,我读书杂而浅,准确的说,那是翻书,今后我会慢慢沉下心,找最有价值的去细读。这其中,很多书籍都是从我向的阅览室借的,这点我特别感谢我校领导,能让我们不花银子就能读到这么多好书,赚大了。每次宋校长一发校信通说阅览室又购进一部分新书,请去借阅,我就异常的兴奋,赶紧去借阅。看到借来的书放到床头,一种无上的满足,人言人类是一种贪婪的动物,对事物和财富有一种天然的与生俱来的占有欲,显然,贪婪这并不是对人类的褒奖,但我认为唯有一种贪婪最值得夸耀,那就是对书籍的渴求。

言归正传

1、阅读能使课堂常有源头活水

现在学生获得信息的渠道很多,老师如果不读点书,依靠教参那点可怜的知识完全达不到孩子们的要求,捉襟见肘,寒酸的知识会让学生耻笑,对自己的敬意也会大打折扣。相反,则会赢得孩子们信服。上学期系统复习李白杜甫的诗作,课堂中提到:李白杜甫是唐诗星空中的双子星座,又如两根大柱撑起了唐朝的诗歌殿堂,没有了这两根柱子,唐朝的诗歌殿堂就轰然倒塌。学生突然发问,老师,人们总爱将李白杜甫相提并论,两人同生在唐朝,为何李白总那么潇洒,杜甫那么悲苦?我的天,这个问题确实大,其根本是研究两位大诗人的风格为何不同?这在大学里也得整两个专题吧!教参上没呀,学生也讨论不出来啊!幸好,亏得读过看过一些,李白杜甫的身世经历,考虑到初中阶段让学生简短浅显的了解一下就可以了,所以及时给学生解释,之所以形成李白杜甫不同的诗歌风格,一个沉郁顿挫一个雄奇飘逸,跟他们的出生时代和家世经历有很大关系,李白出生在盛唐,走的是上坡路,仰望的是无尽的青天和翱翔的雄鹰,充满了自信和狂放,杜甫走的下坡路,看到的是“城春草木深的破败”,经历的是“床头屋漏无干处,雨脚如麻未断绝”的贫困,浸满了血泪和痛苦。再说李白家境富足,25岁仗剑远游,其父肯定给足了盘缠,也不用高考凭诗名和道士吴筠的举荐来到当时的首都长安天子身边,相当顺达,就算被逐出长安唐玄宗也是赐金放还,李白云游四方兜里从不缺银行卡,浪漫主义诗风的形成源自于他的富足,源于煌煌盛唐气象。而杜甫一生仕途困厄,贫病交加,自然形成了他现实主义的诗风。在解答学生这个疑惑的时候,我看得到看见学生眼里的闪耀的满足的光彩和喜悦,通过补充相信学生对李白杜甫的诗也肯定加深了理解。感谢阅读,是阅读让我的课堂有了生机从容的解答学生的疑问。

2、阅读让班级工作多了新方法

三四年级是中学生叛逆最严重的时候,每个班里都有几个问题学生,站没站相,坐没坐姿,迟到的总是他,不交作业的总是他,上课没劲下课亢奋。我们往往看这样的学生头也不是身也不是腿也不是脚也不是,反正浑身都毛病,你为什么不交作业,为什么不注意听,为什么迟到早退,为什么头发理不到位?处处时时都想教育他,口中经常念念有词,就像武侠中小拳师们勾拳直拳左脚踢右脚踹围着对手团团转,时时点打,刻刻敲击,殊不知,这无疑是帮助学生练成金钟罩铁布衫,学生的逆反心理会促进他功力的形成。一旦练成,那他可是百毒不浸,你真想扭转他,真是难上加难,况且很多学生在她妈妈哪儿基本上都练得差不多了。在班主任管理方法一书中提到:对这样的学生教育应该像打太极,不要时时发力,先站个桩、温眼看看他,再云个掌,亮个翅,让他们越瞅越高深莫测,老班是有一定的招数的,只不过不轻易出手。这样造势,他会觉得时时不可造次。直到你瞅准时机,不发力则已,一发力就中要害,坏习惯让他立马改掉,并且心服口服。因此对于毛病多的学生,不要时时去打击教育他,找准时机。感谢阅读,让我的管理有了新方法。

3、阅读让学习多了快乐和活力

笑一笑,十年少,在和谐愉快的环境中工作会青春永驻,活力四射。压抑逆反的心态下工作会度日如年。学习本是百利而无一害的事情,可为什么大多数的孩子不愿上学,甚至儿歌都有了改编版,“太阳当空照,花儿对我笑,小鸟说早早早,你为什么背上炸药包,我要上学校,天天不迟到,一拉绳我就跑,我要把

学校炸飞了!”虽然夸张但是的确反映了当今素质教育喊震天响,应试教育抓的结结实实的现状下孩子的无奈,为什么如此仇恨学校,就是因为他们感觉到枯燥,不快乐。中小学为了分数让孩子过量的做题,一天到晚死啃教科书“拼命使用他的记忆机器”。学生感受不到大量新鲜的知识,了解不到新鲜的事情。孩子苦不堪言,我们也倍受煎熬,九年义务教育应该是为孩子一生打的色培养学生生存技能和终身学习能力的时候,但是我们却以帮助他们考高分为借口过早的打消了他们对学习的兴趣,师生想看两无奈,压抑苦闷生生的扼杀了师生的活力?能不能找一个两全其美的办法,既不影响考高分,又能使学生学的快乐?

阅读,也只有阅读!苏霍姆林斯基认为:通过阅读而激发的思维,好比是整理的很好的土地,只要把知识的种子撒上去,就会发芽成长,取得好收成。由于能对书籍进行思考,学生就更容易掌握教材,学生对书籍的思考阅读,他内心因此激发的喜爱感越强烈,他学习起来就越容易。广泛的课外阅读,形成了学生学习的智力背景,这个背景越丰富,学生学习起来就越轻松。因为在学生课外阅读的这些东西力,是跟课堂上所学的教材有千千万万个接触点。这些接触点,我们可以称之为“记忆的抛锚处”,一旦这些课外的接触点与教科书中得知识对接,学生对教材的理解就如同看图画书一样浅显容易。学生学会了阅读,乐在阅读,又极大的促进了学习,我们为什么不能让孩子在题海中探出头来,让他透透气呢。很多语文老师都有同感,让学生阅读的时候,教室最安静,孩子最投入,下课还不愿离开,孩子的精神最自由最愉快。孩子阅读看似费时大浪费时间,殊不知阅读时正是学生深翻他思维的土壤的时候,一旦必修的知识点作为种子落在上面的时候,他就会长的风快!比那些没经过阅读的,板结的土地不知道要快上多少倍!所以制度不能改变,但是我们可以给学生撑起一片快乐的阅读空间。在快乐中享受知识的润泽,用阅读深犁过的头脑轻轻松松接受新知识,学生高兴了,师生关系自然融洽,快乐多多,学生把每天到校学习当成是一种享受,师生的相处是在共赴幸福的知识探索之旅,这样的工作只能产生一个“可怕”的后果,那就是活到80仍像18!

我们都知道,姜太公80岁才参加正式工作,一上岗就得到了文王用人单位的认可,一工作仍保持着20几岁小伙子的精力和激情。为什么能这样,就是因为姜太公80岁以前只做两件事情,一件是阅读,一件是锻炼身体。

兄弟姐妹们:生命机体的成长也许会催发我们脸上的皱纹,但读书会让你变得睿智、豁达、优雅、健朗和美丽,静下心来,与书为邻,以书为友,饮食珍贵的文字,使心灵得到犒劳,使人生改变气象,是教育工作永葆生机和活力!让我们一起向阅读出发吧!

第6篇:辩论会资料(读书有益,读书无益

辩论会资料

我觉得读书有益,因为读书会使人思想升华,心灵净化,提高人的自身素质.书读得越多,这种辨别能力自然也就越强,对于毒素的抵抗力自然也会增强,所以追其根本还是要大量的读书.如一味地预防毒素,而恐于“开卷”的话,那你的辨识,抵抗能力也就会日渐下降.而当今社会的种种诱惑,可以说是无处不在的,潜在的危险令人难以察觉. 高尔基曾说过:“我读书越多,书籍就是我和世界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就拿高尔基来说,他开始只不过是一个店里的小伙计.假若他不读书,不求知,就不会有渊博的知识,高超的写作水平,他又怎么会感到“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这就是博览群书的后果,使文学史上游多了一位伟大的作家------高尔基.。

我觉得就算是漫画书,也是有好处的,同学们上了一整天紧张的课程了,看本幽默的漫画书可以使人放松身心。所以只要是读书都是有益的。

第7篇:寒假读书资料

楼主指的应该是Kafkaesque这个词的中译吧

很可惜,这个词的中译远不及它本身有名。

卡夫卡的小说,荒诞诡谲又充满现实的压迫紧张感,不仅使学者痛心,普通人读来也是如经历噩梦般虚脱。英国诗人奥登说,同于但丁、莎士比亚、歌德,卡夫卡是与时代最贴近的人。这不是空话,因为二十世纪几乎全部的小说流派都将卡夫卡追认为本派先驱,糅合了存在主义表现主义荒诞派,Kafkaesque成了卡夫卡式美学的代称。如果实在难以理解,那么浅显的说就是——处境的荒诞与情绪的真实的统一。我给你举个非常简单的例子,卡夫卡代表作《变形记》写了银行职员格里高利一早起来发现自己变成了虫子的故事。看似奇幻,可是小说里完全没有一般幻想小说里的害怕、尖叫、邪恶老魔、惊天秘密、自我救赎、超级英雄。小说呈现的反而是格里高利极力想掩盖自己变成虫子的事实,他要爬起来上班,他要去工作,他的心被可能会被炒鱿鱼的焦虑给填满了。由此你可以看出Kafkaesque的荒诞成分是以现实主义基础为前提的,不仅仅是现实,卡夫卡小说的意蕴堪称醒世。Kafkaesque打碎的仅仅是逻辑结构而已,Kafkaesque强调的是绝对的真实。

楼主,这份对外在世界的无力与内在情绪的强烈,是否像是一场噩梦呢?

(有点累昂,我一个字一个字打得„„)

介绍卡夫卡,怎么说呢,他是卡夫卡博士;他是活在父权阴影下的怯懦儿子;他是“现代主义小说之父”;在资本主义战场下,他生活在哈布斯堡王朝;他是一个没有宗教信仰的犹太人;他是一个说德语的犹太人;他是一个公务员职员商人之子作家。他是一个杂种,是一个极度矛盾的个体。

首先他是一个最受世界压抑的人,之后才成就了他成为20世纪上半叶的精神代表、后世的影响除了卢梭(浪漫主义之父)之外无人可与之抗衡。受他影响的作家远有海德格尔,尽有村上春树。时隔100多年,世界还是卡夫卡的世界。

在《变形记》书的前言中有这样一段:加西亚·马尔克斯曾经回忆起早年写作的经历,他谈到有一天自己躺在床上读《变形记》,读完之后无比激动的跳下床,自言自语地说:“如果小说可以这样写的话,那我也能行。”加西亚·马尔克斯在随后的创作之中的确巧妙地汲取了卡夫卡的小说艺术,采用寓言形式展现了南美洲那片神奇的土地,其成名作《百年孤独》获得了诺贝尔文学奖,并且在世界文坛上掀起了一阵“魔幻现实主义”热潮。

虽然没有充足的时间拜读马尔克斯的这篇大作,不过在网上也查了一下这部作品。从里面,理解卡夫卡。

第8篇:读书各种资料

[班会方案]读书主题班会——“我和书本有个约”(二年级)

读书主题班会——“我和书本有个约”

活动目的:

1、帮助学生正确认识读书的作用,激发学生读书的兴趣。

2、引导学生正确的选择好书,养成认真读书的习惯。

3、在班级中形成良好的读书氛围。

活动过程:

1、班主任: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从书中我们认识了<<白雪公主>>,知道了<<十万个为什么>>,明白了< <钢铁是怎样炼成的>>,今天,就让我们与书相约,尽情在书的海洋中遨游,让书香飘满我们的周围!我们与书相约,其实很读名人更是书的挚友,他们曾写了许多读书明言,你们想听吗?

请各小队由代表说说收集的关于读书的名言警句。

2、班主任:书,能给人知识,书,能净化心灵,书,培育了一代又一代人,然而只有爱读书的人,才能在书中找到智慧的金钥匙。俗话说,才能来自勤奋!现在就看看我们勤奋读书的故事吧。

两个小队分别表演“名人和我们的读书故事”。(故事表演)

3、班主任:名人爱读书,我们的队员也都是书的好朋友,都是书的知心人!现在让我们一起分享这几位队员的读后感吧!

三位学生交流读后感。

4、班主任:听着这几位队员精彩的读后感,体会着他们深刻的感悟,相信同学们也认识了一本好书的影响力!那究竟哪些是好书,我们该与哪些书相约呢?

请队员相互推荐一本好书。

5、评比 “读书先进”,并予以表彰。

班主任:在这个月的读书活动中,我们看到了同学们在课后、在中午广播时间认真读书的样子,看到了一本本好书在同学之间相互传递,这是多么美好的事情啊!现在,我们要评出“班级读书之最”:

“读书最多的人”

“读书最认真的人”

“课外知识最丰富的人”

“最爱书的人”

三、班主任总结活动

看到大家与书相约,与书成为朋友,真是高兴!的确,小时侯,读书能除了我们对黑夜不可名状的恐惧;长大后,读书能除了我们对茫茫世界的困惑和对人生命运的迷惘;读书教会我们成长,读书伴随我们成长,读书丰富我们成长,读书也深深地影响着我们成长 ......正如高尔基说的:“读书,能给我们力量!”所以 ,老师希望同学们能读爱上读书,并且能读好书。请同学们一起来记住我们的读书口号吧——好读书,读好书,读书好!

活动时间:第十一周星期五班队课 班队主题:大家读 读好书

活动准备:每人选自己喜欢的儿歌、古诗、小故事等诵读。 活动过程: 一.谈话

1.小朋友,我们学校的读书节开始了,在这个活动中,老师希望每个同学都能积极参加。

2.你们喜欢读书吗?能告诉大家,你都读了些什么书? 二.讨论,读名人名言。

1.老师听到小朋友都读了很多书,心里非常高兴。 2.讨论:你为什么喜欢读书?从读书中得到了什么? 3.小结,读名人名言: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托尔斯泰 书籍是人类进步的阶梯。——高尔基 世界上最壮丽的宫殿是藏书最多的图书馆。 年轻人读书就像迎着朝阳走路。 书山有路勤为径,学海无崖苦作舟。 三.诵读

1.书是我们的好朋友,在读书中,我们获得了快乐。 2.分小组,在小组中诵读你喜欢的儿歌、短文、古诗。 3.每组选一位代表上台诵读。

要求:声音响亮,口齿清楚,态度大方;正确、流利、有感情地诵读。 4.评选,表扬。 四.讲小故事。 五.绘画。

1.学习古诗《咏鹅》。 2.学习儿歌〈春天到〉。

跟老师读古诗、儿歌,背诵,说说古诗、儿歌里说了什么? 3.选择古诗或儿歌,想象里边的情境,用你的彩笔画一画。 六.作品欣赏。

关于 首届读书节——让梦想插上翅膀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初一四班主题班会

主持人 常务班委:张泓宁 值周班委:王雨桐

一.主题引导

张:读书的好处可多了。

王:这句话说得可不错! 读书的好处:读书,读一本好书,让我们得以明净如水,开阔视野,丰富阅历,益于人生。

张:作为一名学生,学习和读书不就是我们最大的任务吗?我们可以从书中获得源源不断的知识。莎士比亚曾经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王:这不,本周学校就组织了首届读书节——让梦想插上翅膀。鼓励同学们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 合:初一四班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主题班会现在开始!

二.关于读书之乐

王: 戏剧大师莎士比亚说过:“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同学们,由此我们可以想到,读书对我们是何等的重要。正像俄国作家普希金所说:“书籍是我们的精神食粮。”

张:历史从远古走来,走出洞穴,走出山林,走向平原,走向现代化的高度文明。无论从盘古开天、苍颌造字算起,还是以甲骨篆文,金石成篇开始,书籍似乎已经成了我们人类生活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 王:读书可以获得无数的知识智慧已经喜悦欢乐,下面有请

同学向我们讲述读书的乐趣《读书乐》 (材料一:《读书乐》)

三.关于读书之智慧

张:书就像一名老师,蕴含着无穷的智慧.书就像是一位朋友,给你带来无限的欢乐.就让书走进我们的生活,点亮我们智慧的明灯!下面请听

同学带来的演讲《点燃智慧的明灯》. (材料二: 《点燃智慧的明灯》)

四.关于读书之名人故事

王:关于读书的名人故事可真是数不胜数! 张:是啊!就让我们一起从名人读书的故事里获得知识和智慧吧! 王:下面请欣赏

同学

同学和

同学带来的三则名人读书小故事,《凿壁偷光》、《映雪囊(náng)萤》和《负薪(xīn)挂角》。 (材料三:《凿壁偷光》 材料四:《映雪囊(náng)萤》 材料五:《负薪(xīn)挂角》)

五.关于读书之格言

张:读书的格言有很多,我们总是可以从这些格言里萌生许多的感悟。下面掌声欢迎

同学给我们带来关于读书的格言警句。

(材料六:《关于读书之格言》)

六.关于读书之节日

张:各个国家都有它们的读书节,可见读书是何等重要的一件事啊!下面有请

同学来给我们介绍一下各国不同的读书节。 (材料七:《关于读书之节日》)

七.小结。班会结束。

张:希望同学们在今后的学习道路上,把书当成自己的良师益友,从书中吸取智慧聪明,获得喜悦和欢乐!

王:是啊!同学们,让我们一起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吧! 合:本次班会到此结束!让我们把本次班会永远铭记在心! 张:下面欢迎班主任林老师小结本次班会!

附:主题班会材料——

关于 首届读书节——让梦想插上翅膀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初一四班主题班会 材料准备:

材料一:《读书乐》

以读书为乐,呼唤人们要做时间的主人。“待饭未来还读书”是陆游的诗句,是大诗人见缝插针读书学习的传神写照。古往今来,凡成大器者,无一不是驾驭时间的高手。孙中山无论在颠沛流离的日子,还是在戎马倥偬的战斗中,都保持手不释卷的习惯;牛顿在万有引力的发现中,和时间赛跑,很少在凌晨两三点钟前睡觉,有时是灯兴不熄、彻夜不眠;前苏联昆虫学家柳比歇夫一生成就赫赫,硕果累累,发表了70多部著作。他每天核算自己的工作时间,并有自己独特的计算方法。美国夏威夷的学生上课前有段祈祷词:“一个人的一生只有三天——昨天、今天和明天。昨天已经过去,永不复返;今天已经和你在一起,但很快也会过去;明天就要到来,但也会消失,抓紧时间吧,一生只有三天。”这段祈祷词对我们有很大启发。享有双休日的工薪族,八小时之外的时间非常丰裕,完全可以成为业余学校、第二课堂。培根告诉我们:“幸运的机会好像银河,它们作为个体是不显眼的,但作为整体都是光辉灿烂。”我们要以读书为乐,做时间的主人,充实而无愧地对待生活中的每一天。

(材料二.《点燃智慧的明灯》)

培根曾经说过:‘如识就是力量。”知识的力量,在于它是一盏启迪智慧、驱逐蒙昧、开阔眼界、把人引向光明的明灯。而书籍,恰如点燃明灯的火种!高尔基自小生活在社会的“底层”,处于各种腐败、黑暗势力的包围之中。沙皇暴政。贪赃枉法、民不聊生的情景,几乎使他对生活失去信心。但是,强烈的求知欲终于使他找到了一个最好的老师——书籍。他像饥饿的人扑在面包上一样,刻苦读书,而每一本书都在他面前打开了一扇窗户,让他看到了一个五光十色的新世界。他说:“如果不是书籍的话,我就沉没在这片泥塘里,我就要被愚蠢和下流淹没。”而“我读书越多,书籍就使我和世界越接近,生活对我也变得越加光明和有意义。”从而鞭策他不断地为使人间走向幸福,而与黑暗的势力奋斗不息。而与他同时代的许多青年,则由于无知终于被旧世界吞噬了。四川成都有个叫王治林的初中毕业生,在“四害”横行期间,面对严酷的现实探索真理而不得。就在他苦心焦虑、彷徨迷惘的时候,一位正直的老人给他打开了通向智慧的大门,每天冒着风险让他到早已查封的藏书楼读书。在那座人类智慧的宝库里,王治林天天与几十万册图书为伍,他的灵魂自由自在地飞翔在历史的长河中,飞翔在辽阔的山野、丘谷、海洋、莽林和人类智慧的浩瀚大海上。从史前时代到20世纪,从爱琴海流域到黄河之滨,他每天都在目睹一首首大气磅碑的乐章,每天都在和哲人志士们交谈着思想。就这样,丰富的知识使他透彻地理解曲折的人生,使他在那艰难的岁月中变得坚强起来,终于写出了《日本帝国兴亡史》等历史、哲学和文艺著作。这就是书籍的神奇威力!古罗马哲学家西塞罗说得好:“无知是智慧的黑夜、没有月亮、没有星星的黑夜。”确实,知识浅薄或者毫无知识的人,展现在他面前的只能是一片混沌模糊的世界。在现实生活中,我们看到一些青年,或者恣意纵欲,醉生梦死;或者百无聊赖,精神空虚;或者粗鲁野蛮,胡作非为;或者学业荒废,不思进取,难道不都与他们孤陋寡闻,胸无点墨,缺少最起码的政治、文化、科学、自然、艺术、哲学等基础知识有关吗?而如果你求助于知识,那正如雨果所说的那样,“各种蠢事,在每天阅读好书的影响下,仿佛烤在火上一样,渐渐熔化”,你就会有明确的奋斗目标,使生活变得充实和有意义,不至于再干蠢事或错事。今天,我们生活在一个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都蓬勃发展的时代。以电子枝术为基础的工业革命,正在世界范围内把生产设备变成了一个自动化的体系,从而使生产力获得了飞速发展。生产力和科学技术日新月异的发展,把对知识的需求提到了前所未有的高度,使人们在改造世界的斗争中越来越趋向于知识化。读书对我们来说,愈加重要。同学们,立即行动起来,向知识进军,用书籍点燃智慧的明灯,这,就是我们的心声!

材料三: 《凿壁偷光》

西汉时候,有个农民的孩子,叫匡衡。他小时候很想读书,可是因为家里穷,没钱上学。后来,他跟一个亲戚学认字,才有了看书的能力。

匡衡买不起书,只好借书来读。那个时候,书是非常贵重的,有书的人不肯轻易借给别人。匡衡就在农忙的时节,给有钱的人家打短工,不要工钱,只求人家借书给他看。

过了几年,匡衡长大了,成了家里的主要劳动力。他一天到晚在地里干活,只有中午歇晌的时候,才有工夫看一点书,所以一卷书常常要十天半月才能够读完。匡衡很着急,心里想:白天种庄稼,没有时间看书,我可以多利用一些晚上的时间来看书。可是匡衡家里很穷,买不起点灯的油,怎么办呢?

有一天晚上,匡衡躺在床上背白天读过的书。背着背着,突然看到东边的墙壁上透过来一线亮光。他嚯地站起来,走到墙壁边一看,啊!原来从壁缝里透过来的是邻居的灯光。于是,匡衡想了一个办法:他拿了一把小刀,把墙缝挖大了一些。这样,透过来的光亮也大了,他就凑着透进来的灯光,读起书来。

匡衡就是这样刻苦地学习,后来成了一个很有学问的人。

材料四:

《映雪囊(náng)萤》

晋朝时候,有一个人名叫孙康,非常好学。他家里很穷买不起灯油,夜晚不能读书,他就想尽办法刻苦地学习。冬天夜里,他常常不顾天寒地冻,在户外借着白雪的光亮读书。

当时还有一个人,名叫车胤(yin),也和孙康一样,没有钱买灯油。夏天夜晚,他就捉了许多萤火虫,盛在纱袋里,用萤光照亮,夜以继日地学习。

材料五:

《负薪(xīn)挂角》

汉朝时候的朱买臣,小时候,家里很穷。为了维持生活,他每天都得上山砍柴,没有时间读书。但是他好学不倦,常常背着柴一边走,一边看书。

隋朝有一个叫李密的人,小时候给人家放牛。每天出去都要带几本书挂在牛角上,趁牛吃草的时候,他就坐在草地上用心读书。

材料六: 《关于读书之格言》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

书读百遍,其义自见。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终生的伴侣,最诚挚的朋友。 ——高尔基

书犹药也,善读可以医愚。 ----- 刘向

书籍是全世界的营养品。 ------ 莎士比亚

人不能像走兽那样活着,应该追求知识和美德 ----- 但丁

读书如饭,善吃饭者长精神,不善吃者生疾病。 ----- 章学诚

善于想,善于问,善于做的人,其收效则常大而且快。 ----- 谢觉哉

书就是社会,一本好书就是一个好的世界,好的社会。它能陶冶人的感情和气质,使人高尚. ------ 波罗果夫

无论掌握哪一种知识,对智力都是有用的,它会把无用的东西抛开而把好的东西保留.-----达 • 芬奇

读书使人心明眼亮。----- 伏尔泰

一个家庭中没有书籍,等于一间房子没有窗子。 ----- 约翰森

勤奋就是成功之母。 ---茅以升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上一级,就更脱离畜生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书籍。——高尔基

人是活的,书是死的。活人读死书,可以把书读活。死书读活人,可以把人读死。 ——郭沫若

倘能生存,我当然仍要学习。 ——鲁迅

别裁伪体亲风雅,转益多师是汝师。(杜甫) 读书好,多读书,读好书(冰心)

材料七:《关于读书之节日》

中国

1997年1月,中央宣传部、文化部、国家教委、国家科委、广播影视部、新闻出版署、全国总工会、共青团中央、全国妇联九个部委共同发出了《关于在全国组织实施“知识工程”的通知》,提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的“知识工程”。这是以发展图书馆事业为手段,以倡导读书、传播知识、推动社会文明与进步为目的的一项社会文化系统工程。

2000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把每年的12月定为“全民读书月”,这是实施全国“知识工程”的重大项目。几年来,在全国各地都组织举办了丰富多彩的宣传活动。

2004年,“全国知识工程领导小组”将每年的“全民读书月”活动交由中国图书馆学会负责承办。中国图书馆学会为了实施"倡导全民读书,建设阅读社会"为宗旨的"知识工程",进一步激发全民读书的热情,推动学习型社会、学习型组织、学习型家庭的建设,准备于今年在全国范围内举办大型活动,让全国公众都知道“世界读书日”。

英 国

当地的庆祝活动可说是搞得最全面,他们更把阅读日提早到3月6日举行,单是学校、图书馆、书店所举办的庆祝活动便已超过1,000项,例如故事人物模仿大赛、午间故事时间、各类型的书展等。今年阅读日的官方网站更在网上举办作家讲座/交流会,以及播放与阅读有关的节目。 当地有关机构更向小朋友发出面值1镑的图书日代用券(World Book Day Book Token),让他们到图书日成员书店换购一本喜欢的书。主办单位特别为世界图书日出版6本新书;又设下好书名单,不单向小朋友推荐25本有趣读物,更提供一系列的活动建议,使教师可作为教学参考。

加泰隆尼亚

当地有一个传统,每到4月23日那段期间,当地便会举办许多大大小小的书展,街上也会有许多摊档,十分热闹。读者每购买一本书,都可获得一枝玫瑰花,所以在世界阅读日那天,你会看到很多人拿著玫瑰在街上走,就象是情人节一样,十分有趣。

韩 国

发行“世界阅读日”邮票,将推动阅读和版权的讯息宣扬开去。当地今年会特别为“世界阅读日”出版一本历奇故事书,向小孩讲解甚么是版权,希望藉此提高年青一代对版权的认识。除此之外,当局也发行“世界阅读日”邮票,将推动阅读和版权的讯息宣扬开去。出版社在4月23日当天寄出35,000册图书,免费送给当地学校。举办慈善拍卖,15幅来自当地艺术家的作品的收益将用作推动青少年阅读。此外,更有新书或旧书的捐赠活动。

日 本

东京政府颁布法令,指定4月23日为儿童阅读日,并以培养儿童在语言、想象和敏感度各方面的能力,以助他们更深刻地“体验人生”为长远目标。2005年,日本读卖新闻社对全国的读书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每天读书1个小时的占14%,读书半个小时的占19%,读20分钟的占10%,读10分钟的占9%,不读书的占27%。

法 国

2004年,24%的法国人读了12本书,55%以上的人读书1至12本。以人口计算,平均每人读书

11本。

以色列

2005年,日本读卖新闻社对全国的读书情况作了一次调查,结果如下:每天读书1个小时的占14%,读书半个小时的占19%,读20分钟的占10%,读10分钟的占9%,不读书的占27%。

“与好书交朋友”读书节主题班会 [font=Verdana]

班会背景:

书是人类进步的阶梯,与书交朋友,可以陶冶人的性情,充实人们的精神生活,增添人们的阅历,丰富人的各种知识„„

随着年龄的增长,学生识字面的进一步扩大,自主意识的逐步提高,有很多学生开始自主地阅读课外书籍。在他们有这种阅读需求的时候,教给他们正确的读书方法,传输良好读书习惯,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习惯要在形成之初培养,基于这个理念,我们六(3)班举行了“与好书交朋友”的主题班会。

班会目的:

1、使学生明白读书的重要意义。

2、使学生懂得正确的读书方法。

3、让学生养成好读书、读好书的良好习惯。

班会准备:

1、搜集关于书的名人名言。

2、搜集古今中外的读书事例。

3、指导学生朗诵诗歌。

4、分组排练文娱节目。

班会过程:

揭题:

主持人(合):敬爱的老师、亲爱的同学们,大家好!今天由我俩来主持《与好书交朋友》主题班队会活动。我是中队长主持人1,我是副中队长主持人2。

主持人1:我宣布主题班队会现在开始!

出旗(播放出旗音乐)--请全体同学起立

(音乐响)敬礼!

(音乐停)礼毕

唱队歌!

请坐下。

一、关于读书的名人名言

主持人2:自古以来,书籍就是人类的好朋友。

主持人1:以书会友更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

主持人2:下面请同学们说说关于名人读书的名言。

„„

主持人1:同学们的发言真精彩!我们用热烈的掌声鼓励他们(鼓掌)。是呀,名人名言开启我们的智慧。

主持人2:名人名言指导着我们的行为。

主持人1:爱书吧!同学们,让我们与书交朋友!让我们一起充满激情地朗诵《读书吧》。预备,开始!

二、学生齐声朗诵:《读书吧》。(课件出示)

主持人1:其实,世界上有很多读书的好故事,大家想听吗?(学生齐答:想)好,请大家用热烈的掌声欢迎我们班上的故事家来讲故事。

三、名人读书的故事

学生1:我讲的是一个鲁迅的故事。

学生2:我讲的是周恩来总理的故事。

学生3:我讲的是《映雪夜读》。

主持人2:听了这些感人的故事,我们大家一定有很多话要说,同学们想说什么吗?

主持人1:好,如果有同学想说说你的感受,就请把你的手高高地举起。来,让我们勇敢地站起来!

(学生自由发言)

主持人2:大家说得真好,谢谢大家!现在请欣赏小合唱《读书郎》。

四、合唱表演:《读书郎》

主持人1:说起读书啊,我们有很多的话要说。

主持人2:说起读书啊,我们有很多的愿望要讲。

主持人1:说起读书啊,我们的话题三天三夜都讲不完。

主持人2:因为书是我们最好的朋友,它永远也不会离开我们。

主持人1:那么,就请大家欣赏诗歌朗诵《书籍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

五、诗歌朗诵《书籍它是人类进步的阶梯》(表演学生上台)

主持人2:感谢这4位同学的精彩朗诵!其实,我觉得可以用4个字来概括读书的好处!

主持人1:哦,哪4个?

主持人2:“开卷有益”!

主持人1:不错!世界上有这么多书,到底哪些书才适合我们同学看呢?最近我经常看到我们班的同学在看《奥特曼》、《机器猫》、《马小跳》„„

主持人2:是啊,这也是一个值得我们探讨的问题。前不久,我们各小队对这个问题作了交流和讨论。现在,我们就请他们来给我们做一个汇报吧!

主持人1:有请第一小队

第一小队:随着社会的发展,现在又出现了许多儿童小说、散文。今天,我们向大家推荐的是秦文君的作品。她的作品非常贴近我们的生活。其中,《贾里贾梅》还被拍成了电影。我们小队的同学特别喜欢读这套书。

主持人2:说得真好!有请第二小队

第二小队:我们觉得有助于学习的书也很适合我们。如《作文大全》、《趣味数学》等。这些书开发我们有大脑,提高我们的学习兴趣。

主持人1:谢谢你,有请第三小队

第三小队:我们小队向大家推荐的是儿童版古典名著。如《红楼梦》、《三国演义》、《水浒传》、《西游记》是我国四大名著,里面有许多人文历史、传统文化值得我们去研究。

主持人2:是的,古典名著常读常新.有请第四小队

第四小队:适合我们年龄读的书有很多。如《格林童话》、《伊索寓言》、《安徒生童话》等,我们小队的同学特别喜欢看这一类书籍。

主持人2:这些童话书会把我们带到一个神奇的世界,那里有猫和老鼠、有海的女儿、有拇指姑娘„下面让我们欣赏英语小故事《LittleUglyDuck》,丑小鸭。

六、讲故事:《LittleUglyDuck》

主持人1:表演太精彩了,我们给予奖励。大家掌声鼓励!(带头鼓掌)

主持人2:童年的丑小鸭很是不幸运,相比之下,我们的童年就丰富多彩的多了。下面请欣赏歌曲独唱《童年》

七、歌曲独唱《童年》

主持人1:这学期开学以来,我们班掀起了读书的热潮,同学们学习的热情也高涨起来了,但是啊,也有几个同学遇到了点麻烦,下面请欣赏相声《乐乐和胖胖》

八、相声《乐乐和胖胖》

主持人2:只有勤于读书,乐于读书,我们才能真正的和书交上好朋友。下面就请几位同学谈谈他们读书的体会吧。

九、谈体会

生1:„„

生2:„„

主持人1:我也有同感,老师,请你也谈谈自己的读书体会好吗?

辅导员:好的。

主持人1:大家掌声欢迎。

辅导员讲话:„„

主持人2:刚才老师和同学们的发言让我们受益匪浅,让我们再次为他们的精彩发言鼓掌。

十、结束。

(合):让我们带着一份热情,带着一个梦想,带着一份执着,尽情地去畅游书海,享受读书带给我们的快乐吧!

主持人1:全体起立,宣誓:准备着,为共产主义事业奋斗终生!

全体同学:时刻准备着!

主持人1:书给我们知识,给我们力量。

《与好书交朋友》六(3)班主题班队会到此结束!

主持人1:退旗(奏乐)

高一(2)读书节主题班会教案

上传者:邵伶俐 时间:2007-3-6 14:33:05 点击次数:1551 “多读书,读好书,争做崇尚科学的模范、迎新年。”主题班会 目的:在新年来临之际,通过40分钟的活动,让同学了解更多知识,特别是关于历史的。也让同学们互相了解、互相熟悉。 主持人:龚诗慈、刘伟俊 策划:王清芸、周雯

节目:

1、朗诵:《历史的回声》苏文轩

2、歌曲:《离歌》张润慈

《曹操》杜骎

3、介绍:“影响中国的一百本书”苏文轩

4、小品:《范进中举》苏文轩、刘伟俊、徐天云、龙笃、陈玮婷、万春虹、王清芸、周雯

5、游戏:《终极密码》 大致过程:

龚: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刘:本次班会的主题是“多读书,读好书。争做崇尚科学的模范。” 龚:读书可以明理,读书可以进步。

刘:一本好书就如同一位朋友,时时给你忠告。 龚:一本好书就如同一盏灯塔,指明你的未来。 刘:下面就请苏文轩为我们介绍几本好书。 „„(介绍影响中国的一百本书) 龚:好书离不开历史的沉淀。

刘:只有经过历史的冲刷所留下的书才是经典。 龚:我们说“以史为鉴”才能开拓创新。 刘:历史是不容我们所遗忘的。

龚:下面请听苏文轩的朗诵《历史的回声》。 „„(朗诵《历史的回声》)

刘:说到历史,我们不得不提到古代的科举制度。 龚:在封建社会的统治下,文人饱受迫害。 刘:下面请看小品《范进中举》。 „„(小品《范进中举》)

龚:古代的社会影响使许多人不能如愿学习。 刘:所以我们更应该珍惜如今的生活,多读好书。 龚:下面请听张润慈带来的歌曲。 „„(歌曲《离歌》)

刘:学习了那么多知识,同学们是否受益匪浅呢? 龚:光看不行,还要秀一下自己的真材实料。 刘:那么让我们比一比谁的知识更丰富吧! „„(知识竞赛)

:学习固然重要,但还需劳逸结合。 刘:下面请大家一起做一些小游戏吧。 „„(游戏《终极密码》)

龚:虽然只有40分钟,但相信大家已经收获了许多。 刘:从好书到历史再到学习,生活中真的缺不了书这位挚友。 龚:“活到老学到老。”我们应多读好书,让好书陪伴我们终身。 同:本次主题班会到此结束。

班主任总结:中华民族有五千年的悠久历史,作为华夏子孙我们应该学好本国的历史,继承并发扬中华民族的光荣传统,多读好书多思考让知识不断充实我们的人生。

第9篇:读书手抄报资料

施洋搓脚夜读

二•七大罢工著名的工人领袖施洋,幼年家道贫寒,买不起灯油。村里有一座叫隆兴观的古庙,庙里点有一盏长明灯,他就在古庙里读书。冬季寒冷,脚冻得难受。起初他不时地站起来跺脚,后来觉得这样浪费时间,便削了一根圆滑的木棍,放在脚底下,一边读书一边来回用脚搓木棍,搓暖了脚,他又能安心读书了。

鲁迅卖奖章

鲁迅在南京江南水师学堂读书时,因考试成绩优异,学校奖给他一枚金质奖章。他没有戴此奖章,作为炫耀自己的凭证,而是拿到鼓楼大街把它卖了,买回几本心爱的书和一串红辣椒。每当读书读到夜深人静、天寒体困时,他就摘下一只辣椒,分成几片,放在嘴里咀嚼,直嚼得额头冒汗,眼里流泪,嘴里“唏唏”,顿时,周身发暖,困意消除,于是又捧起书攻读。

王亚南绑在柱子上读书

我国著名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家、《资本论》最早的中文翻译者王亚南,1933年乘船去欧洲。客轮行至红海,突然巨浪滔天,船摇晃得使人无法站稳。这时,戴着眼镜的王亚南,手上拿着一本书,走进餐厅,恳求服务员说:“请你把我绑在这根柱子上吧!”服务员以为他是怕自己被浪头甩到海里去,就照他的话,将王亚南牢牢地绑在柱子上。绑好后,王亚南翻开书,聚精会神地读起来。船上的外国人看见了,无不向他投来惊异的目光,连声赞叹说:“啊!中国人,真了不起!” 黄侃误把墨汁当小菜

1915年,著名学者黄侃在北大主讲国学。他住在北京白庙胡同大同公寓,终日潜心研究“国学”,有时吃饭也不出门,准备了馒头和辣椒、酱油等佐料,摆在书桌上,饿了便啃馒头,边吃边看书,吃吃停停,看到妙处就大叫:“妙极了!”有一次,看书入迷,竟把馒头伸进了砚台、朱砂盒,啃了多时,涂成花脸,也未觉察,一位朋友来访,捧腹大笑,他还不知笑他什么?

曹禺真读书假洗澡

抗日战争期间,曹禺在四川江安国立剧专任教。一年夏天,有一次曹禺的家属准备了澡盆和热水,要他去洗澡,此时曹禺正在看书,爱不释手,一推再推,最后在家属的再三催促下,他才一手拿着毛巾,一手拿着书步入内室。一个钟头过去了,未见人出来,房内不时传出稀落的水响声,又一个钟头过去了,情况依旧。曹禺的家属顿生疑惑,推门一看,原来曹禺坐在澡盆里,一手拿着书看,另一只手拿着毛巾在有意无意地拍水。

--朱熹:《训学斋规》

●学贵精不贵博。……知得十件而都不到地,不如知得一件却到地也。

--戴震:《戴东原先生年谱》

●读书以过目成诵为能,最是不济事。

郑板桥

●无所不能的人实在一无所能,无所不专的专家实在是一无所专…… --《韬奋文集》

●加紧学习,抓住中心,宁精勿杂,宁专勿多。

--《周恩来选集》

●读书也像开矿一样,“沙里淘金”。

赵树理

●我阅读关于我所不懂的题目之书籍时,所用的方法,是先求得该题目的肤表的见解,先浏览许多页和好多章,然后才从头重新读起,以求获得精密的智识。我对该书的终末,就懂得它的起音。这是我所能介绍给你唯一正解的方法。 --狄慈根:《辩证法的逻辑》

●重要的不是知识的数量,而是知识的质量,有些人知道很多很多,但却不知道最有用的东西。

托尔斯泰

●在所阅读的书本中找出可以把自己引到深处的东西,把其它一切统统抛掉,就是抛掉使头脑负担过重和会把自己诱离要点的一切。

爱因斯坦

●久物之味,久则可厌;读书之味,愈久愈深。

程颐

●书犹药也,善读之可以医愚。

刘向

●我爱书。我常常站在书架前,这时我觉得我面前展开一个广阔的世界,一个浩瀚的海洋,一个苍茫的宇宙。

刘白羽

●生活里没有书籍,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

莎士比亚

●书籍是全人类的营养品。

莎士比亚

●书籍---当代真正的大学。

托马斯·卡莱尔

●各种蠢事,在每天读书的影响下,仿佛在火上一样,渐渐溶化。

雨果

●书,这是这一代对另一代人精神上的遗言,这是将死的老人对刚刚开始生活的青年人的忠告,这是准备去休息的哨兵向前来代替他的岗位的哨兵的命令。

--《赫尔岑论文学》

●不去读书就没有真正的教养,同时也不可能有什么鉴别力。

--《赫尔岑论文学》

●好的书籍是最贵重的珍宝。

别林斯基

●书是我们时代的生命。

别林斯基

●理想的书籍是智慧的钥匙。

托尔斯泰

●书籍是青年人不可分离的生命伴侣和导师。

高尔基

●热爱书吧---这是知识的源泉! 只有知识才是有用的,只有它才能够使我们在精神上成为坚强、忠诚和有理智的人,成为能够真正爱人类、尊重人类劳动、衷心地欣赏人类那不间断的伟大劳动所产生的美好果实的人。

--《高尔基论青年》

●读书愈多,精神就愈健壮而勇敢。

高尔基

●要热爱书,它会使你的生活轻松;它会友爱地来帮助你了解复杂的思想、情感和事件;它会教导你尊重别人和你自己;它以热爱世界、热爱人类的情感来鼓舞智慧和心灵。 --《高尔基论青年》

●生活在我们这个世界里,不读书就完全不可能了解人。

高尔基

●书和人一样,也是有生命的一种现象,它也是活的、会说话的东西。

--高尔基:《论文学》

●读书,这个我们习以为常的平凡过程,实际上是人的心灵和上下古今一切民族的伟大智慧相结合的过程……

--《高尔基论青年》

●每一本书是一级小阶梯,我每爬一级,就更脱离畜牲而上升到人类,更接近美好生活的观念,更热爱这本书。

--《高尔基论青年》

●对于有文化的人,读书是高尚的享受。我重视读书,它是我的一种宝贵的习惯。

高尔基

●读书在于造成完全的人格。

培根

●阅读使人充实,会谈使人敏捷,写作与笔记使人精确。……史鉴使人明智,诗歌使人巧慧,数学使人精细,博物使人深沉,伦理之学使人庄重,逻辑与修辞使人善辩。

--《培根论说文集》

上一篇:作风建设典型事迹下一篇:七年级上第二单元作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