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列读书报告

2024-06-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马列读书报告(精选7篇)

马列读书报告 篇1

读《武则天——女皇之路》后的心得报告

最近读了一本人物传记,是萧让所著的《武则天——女皇之路》,由此产生了一些关于本书的看法,如有原书作者观点有冲突,纯属个人想法。本书从武则天的少女时代讲起,讲述了武则天在等级森严的中古时代,如何以商人之女成为一国之后,在男尊女卑的封建王朝,如何以女子之身君临天下。武则天出生商人之家,本来凭她的出身是与宫廷无缘的,但由于其父武士彟的独到眼光及敢于一搏的精神,是武家跻身开国元勋家族之一(支持李渊起兵)。贞观十一年,天子以其才慧征召武则天入宫,她对母亲说了那句很著名的话“见天子焉知非福”,那时的武则天仍只是个14岁的天真烂漫的少女,这话很可能就是一句普通的临别赠言,安慰母亲“我会过得很好,不要为我担心”,这时的她,只是一个单纯的好女儿。

自武则天进宫之后,所走的路并不顺畅。不受宠是她另谋出路,由太宗的妃子变为高宗的情人,从幽闭宫中到未来的叱咤风云,她为自己的人生描绘了一条康庄大道。成为三千宠爱集于一身的天子宠妃之后,武则天所想的并不是从此荣华富贵享之不尽,而是如何正位中宫。

这时武则天已经经历了十多年的宫廷生活,学会尔虞我诈,学会心狠手辣,未来目的可以不顾一切。正如她登上后位的代价——杀死自己刚刚出世的亲身女儿安定公主,更何谈日后为了巩固自己的皇位,对自己的儿女媳婿各种残忍手段,或许,为了登上最高点,就必须冷血无情,不让情感左右自己吧。除却残忍手段,武则天能成为天下第一人,凭借的自然还有聪明才智。武周王朝,是武皇的毕生心血所在,她不仅贪恋君王的权力和名分,更希望武周能够繁荣强盛,万世永昌。她大力推广制科取仕,首创殿试,开了皇帝亲试举人的先河。同时开创武举,以示文武并重,以此开拓了一条获得人才的门路。积极宣扬佛教,力挽狂澜的改变了穷李唐三代之力造成的道先佛后的局面。

纵观全书,武媚的一生十分精彩,她的从政之路血腥残忍而又充满传奇色彩,留下了各种真真假假的记载和传说,但是这个前无古人后无来者的奇女子,谁又能理解她独坐高位的孤独与悲哀呢?个人与历史,瞬间与永恒。每个人都有他自己的角色扮演。时光悠悠,千年转瞬即逝,一朝而亡的武周王朝显得那么的短暂,尽管那是她为之奋斗一生的心血。在无尽的时空中,她的女里,她的挣扎,她的辉煌,她的悲欢也只是历史一个小片段而已。然而历史终究呈现,她曾于世上,改变过世界,正如本书最后的一首小诗:

马列读书报告 篇2

思想政治理论课大学生社会实践报告

报告题目: 行走情—读懂威海 第一执笔人: xia 小组成员: xia、lv、wang、guan 学院、专业班: 商学院 工商管理类班

社会实践地点:威海市城市规划中心、科技馆

学年学期: 2014-2015秋季学期 指导教师: 马

行走情——读懂威海

对于我们来说,有一种情结,是走遍威海,在她的每个角落里寻找她。10月26号是个欢欣的日子,因为我们又能走出课堂,走近威海,踏上寻找逐渐读懂威海的旅途。 小步城市规划馆

 城市规划馆简介:威海城市规划馆是个宽敞的场所,馆内13大展区清晰展示了威海的过去、现在和未来。规划展览馆总建筑面积8600平方米,布展面积5915平方米。展馆还设置了由市民参与的城市规划互动体验项目,成为全面展示威海城市形象和城市规划建设发展的窗口。

拥堵的人群涌向科技馆,而我们一行人踏步走向威海的成长展览馆,通过展览馆“触摸”城市发展脉络,跟随威海变迁的图片,跟上她强劲的心跳。

步入展馆后,首先印入眼帘的是威海地图,或大或小,讲述着威海版图的变迁。我们用手指沿着地图勾画漫长的海岸线,仿佛走到海岸边,闻到了海水独特的味道,看到了阳光下闪着光泽的乌黑的海带,还有那成群的海参„„城市的发展痕迹展露出她逐渐丰满的过程,风雨侵蚀、岁月磨砺,历练出她坚毅的眼光以及美丽的面庞。跟随记录历史变迁的图片,我们踏上时空的隧道,看着她的出生、跌倒、成长。当看到甲午的战火硝烟侵扰了她静谧的时光时,我们心痛了,不忍看她澄碧的天空、蔚蓝的海被玷污,想要忘却,但是不能,因为只有永远记着这段耻辱,我们才能继续坚强。时光走了太多,历史的伤疤还未淡去。今天,看着刘公岛的局部地图,我们想起了去年的刘公岛之行,也记着甲午的伤痛,还谨记着用今天的努力来创造明天的辉煌的教诲。

将目光锁定威海古城区,看到了曾经分明的西洋建筑,朴实的茅草房,在模拟动画的牵引下,我们的思绪飘回那时候,用心感受到城市的呼吸。历史的建筑遗失了,而今天我们却看到了运用现代科技呈现出威海市各地区、各行业历史变迁、发展现状和规划蓝图的生动图景。虽然我们没能够亲自体验虚拟驾驶等现代科技,但我希望能够再次踏入,在互动中感受她的魅力。

最后当我们踏上悬空的威海全景图时,我们是震惊的,为这美丽的地方,也为她美好的明天,宏图可展,只待明天。 踏步科技馆

 科技馆简介:威海市科技馆是政府和社会开展科学技术普及工作和活动的公益性基础设施,核心功能是实施观众可参与的互动性科普展览、教育活动。威海市科技馆位于市文化艺术中心二层,总建筑面积6000平方米,内容建设总投资2700万元,设有常设展厅、临时展厅、蓝区走廊、科普报告厅和4D特效影院。其中,常设展厅3100平方米,展示了各种可参与互动的高科技展项110余件; 4D影院200平方米,一次可供48位观众感受4D特效影院带来的全新体验。

一个小时的规划馆之后,我们踏上欢乐而又充满好奇的科技馆之旅了。匆匆走过“基础科学”展区,步入“科技乐园”的时光隧道,我们爱玩耍的天性被充分激发,行走在其中,被迷幻的眼前景象迷乱了步伐;变身镜子前,我们或矮或胖或高或瘦,将可爱搞笑的瞬间定格,留下了许多照片;模拟地震波,小斜屋„„快乐地令我们忘了年龄。

最后,我们挤过人潮,坐在4D影院里,感谢老师们的争取,让我们有了这样刺激的体验。在4D电影观影中,除却3D的视觉感受外我们还被模拟的声音、雨滴的降落等给吓到了。体验的目的达到了,也留下了大家一起惊呼的记忆。虽然过程短暂,只是浮光掠影,走马观花,但我们也收获不小。 走近未来的栋梁

参观的过程中总会看到稚气的小孩子们:城市规划馆里有他们雀跃的身影,科技馆中也有他们好奇求知的双眼,一楼的少年宫走道里他们匆匆的身影。我感谢他们的家长抽出时间陪伴孩子,让他们的童年玩过笑过。同时,只有让这些孩子从小贴近他们成长的城市,感受城市底蕴,才能让他们触摸到悠久城市的温度,在将来为她的发展奉献更多的力量。留下一万个为什么,未解的科学奥秘才能被这些孩子解开。

临走前的呢喃

行走的过程是快乐的,临走时我们还带着些意犹未尽的感觉。虽然不够尽兴,但对于我们来说这样的行走是充满意义的。因为拥有这样的机会,所以我们才能够走进威海文化艺术中心,了解威海的历史变迁。所以允许我们做进一步的遐想,希望有关部门能够大力宣传它,让更多人知道它的存在,让更多的人去体验她、感受她,这样才能实现它存在的最初目的。我们不提倡文化艺术中心仅仅是摆设般的存在,我们提倡让更多的人了解她的存在以完成资源的充分利用,价值最大化地被开发。

马列新闻论著选读 篇3

一、新闻传播活动的演进轨迹本质:面对面 —— 媒介 —— 面对面

二、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的发展 1.新闻教育的三大任务

(1)向社会大众普及新闻知识;

(2)对新闻专业的学生进行新闻就业训练;(3)为在岗的新闻从业者提供职业终身教育。

第一章 绪论第一节 新闻传播活动和新闻学

二、新闻教育和新闻学的发展

2.我国新闻教育的发展徐宝璜的,新闻学,邵飘萍的,实际应用新闻学,戈公振的,中国报学史,的出版,标志着新闻的三大分支理论:新闻学、应用新闻学和历史新闻学均有代表性著作问世第一章 绪论第二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著作的目的和方法

一、现实意义 1.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可以避免在职业生涯中甚至日常工作中犯错误 2.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可以使新闻作品有质的提高第一章 绪论第二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著作的目的和方法

二、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论著的理论意义 1.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著作,了解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基本原理,树立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2.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著作,增强识别错误思潮和错误观点的能力,在复杂的理论斗争中坚持马克思主义新闻观。

3.通过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著作,以马克思主义新闻观为指导思想,推进有中国特色的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设。

第一章 绪论第二节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经典著作的目的和方法

三、学习方法 1.研读原著

2.实事求是地评价和借鉴资产阶级新闻学研究成果

3.理论联系实际,学以致用总结语:在科学上没有平坦的大道,只有不畏劳苦沿着陡峭山路攀登的人,才有希望达到光辉的顶点。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一节 真实报道 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

一、真实报道的具体要求第一,事实真实。第二,总体真实。

第三,通过事实的真实报道揭示该事实发生发展的原因及其本质。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一节 真实报道 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二,新闻报道要做到完全真实的要求第一,对社会生活的总体认识第二,对新闻传播正反两方面事实的准确把握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一节 真实报道 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二,新闻报道要做到完全真实的要求第三,对新闻传播信息流量的科学调控第四,对新闻传播事实的道德考量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一节 真实报道 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二,新闻报道要做到完全真实的要求第五,对新闻传播效果的辨认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一节 真实报道 新闻传播的思想规范

三、调查研究 —— 真实报道的必由之路

1.马列新闻论著经典作家都十分注重调查研究刘少奇说,新闻机构是专职的调查研究机构,新闻记者是专职的调查研究工作人员。2.新闻记者的活动本质上是一种调查活动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二节 党性原则:新闻传播的政治规范

一、党性原则的基本要求第一,在思想上要积极宣传党的理论基础和思想体系,以党的指导思想作为新闻传播的准绳,以马克思主义作为新闻工作的根本指针。

第二,在政治上要积极、准确、生动地宣传党的纲领路线和方针政策。第三,在组织上要接受党的领导,遵守党的组织原则和新闻宣传工作纪律。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二节 党性原则:新闻传播的政治规范

二、前苏联在这方面的经验教训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二节 党性原则:新闻传播的政治规范

三、改善党对新闻事业的领导新闻传媒是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新闻事业的

“齿轮和螺丝钉”.但它同时又是舆论上具,不同于一般行政机构。只有了解并尊重新闻传播的特点和规律.才能更好地实现党对新闻事业和新闻工作的领导。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三节 全党办报:新闻传播的组织规范一,新闻媒体对群众的需求要善于引导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

一、正确舆论导向的意义社会舆论具有强烈的倾向性和针对性,是社会群体对于特定人物和事件的集中评价。这些评价无论是赞成还是反对,表扬还是批评,都强烈地反映这一群体的立场与观点。社会舆论广泛而有力地影响人们的思想和行动,左右局势的发展和变动。正因为社会舆论具有如此强大的影响力,政党和政府总是千方百计地对舆论进行调控和利用。江泽民说舆论导向正确,是党和人民之福;舆论导向错误,是党和人民之祸。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

二、小道消息和谣言的危害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

三、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方法

1.反映舆论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

三、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方法

2.调控和组织舆论传媒调控和组织社会舆论 — 般有三种方法 —— 第一,自上而下地组织舆论,即公开发表党和政府的意见、方针、政策,用集中宣传的方法引起人们的注意,并通过大量的新闻报道和评论引导人们拥护和贯彻这些意见、方针、政策。

第二,自下而上地组织舆论.即积极反映群众的意见,展开广泛的讨论,造成一定的声势,使群众中分散的意见成为社会舆论的主潮。

第三,摆出错误荒谬的舆论,指出其缺点弊端的根源所在,引导人民群众逐渐从这些舆论中摆脱出来,也就是用正确的舆论,或政党及政府所赞赏的舆论,去取代那些错误的舆论,或政党及政府所反对的舆论。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舆论导向:新闻传播的业务规范

三、新闻媒体引导舆论的方法

3.常用典型宣传的方法如对何家庆的宣传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在现行的,中国新闻工作者职业道德准则,和其他有关规定中。规定了新闻工作者道德规范的内容,主要有 ——

第一,社会责任。新闻报道及评论应注重社会效益,有利于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民主和法制,有利于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有利于各族人民的团结。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第二,真实全面。熟悉党和政府的政策法令,悉心研究实际情况,深入实地采访,保证新闻报道真实准确,力戒片面性,不以任何借口夸大或歪曲事实。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第三,客观公正。以社会需要和新闻价值为标准取舍新闻,不屈从外界压力,不论关系亲疏,不抱任何偏见,采用合法和不当的手段采集新闻。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第四,遵纪守法。遵守宪法,保守国家和车事秘密。涉及外交、军事、科技、外贸及其他有关方面的报道,注意保护国家的利益和安全。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第五,坚持真理。勇于批评揭露工作中的官僚主义、违反宪法和法律等社会不良现象,发挥舆论监督作用。批评报道要尊重公民的民主权利和法人的权益,既要坚持真理,又要修正错误。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第六,廉洁奉公。不接受任何企图影响新闻报道的不正当报酬。(要坚决杜绝红包现象)编来人员不从事商业牟利活动,不搞有偿新闻。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第七,增进友好。国际新闻报道应有利于增进各国人民相互了解和友谊,维护世界和平,促进社会进步,反对种族歧视和种族仇恨。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一、中国新闻传播道德规范的基本内容第八,团结合作。新闻向行之间应建立平等、团结、友爱、互助的关系,提倡正常的业务竞争,反对从个人或小团体的名利出发,做损人利己的事。

第七章 学习马克思主义新闻学建构新闻传播工作规范第四节 新闻伦理:新闻传播的道德规范

二、注意工作过程中的一些技巧 1.不公布新闻来源 2.不能让无辜者受到伤害 3.不能做变相的有偿新闻 4.新闻内容度的把握

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列宁的新闻活动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一、报刊:经济教育的工具 1.少谈些政治,多谈些经济。

2.少发些知识分子的空泛议论,多刊登些生产建设的实际材料。

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一、报刊:经济教育的工具 3.少报道些领导人的活动,多一些群众活动和劳动组织内部的公开报道。4.设立“黑榜”,揭露错误。列宁认为,报刊要设立 “黑榜”,公布错误和缺点,动员舆论来抨击它们。

他说,我们要把不接受纪律整顿和提高劳功生产率号召的企业和农村公社登上黑榜,或者列为病态企业,或者列为受罚企业,并且把它的工作人员送交人民法院审判。

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一、报刊:经济教育的工具 5.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建设新生活的热情。

列宁指出,我们的报纸很少注意工厂、农村和部队的日常生活,而这方而新鲜事物最多,需要注意和宣扬,最需要指责坏人坏事,号召向好人好事学习。为此,他在设立黑榜的同时,要求向全国介绍各种先进典型,运用“榜样的力量”激励人民建设新生活的热情,推广实际工作的经验。在论证报刊利用“卓越的范例”

和“榜样的力量”的时候,列宁特别强调要通过报刊组织竞赛。

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二、报刊组织生产宣传的方法

1.出版两种报纸指导性的报纸和群众性的通俗报纸。

在生产宣传中,列宁要求出版两种报纸。一种是指导性报纸,比如,消息报,和,真理报,。这些报纸.要减少政治方面的篇幅,扩大生产宣传栏,尽量在全国范围内系统地进行生产宣传。一种是发行 50万份到 100万份的通俗报纸即生产报纸。

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二、报刊组织生产宣传的方法

2.不要把法令当作生产宣传的形式,而应注重实际材料的传播。

3.广泛吸收专家和有专长的工作人员参加生产宣传,切实改进生产宣传的文风。

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三、社会主义出版自由政策 1.“绝对的自由’,和“纯粹的民主”是没有的。2.封闭资产阶级报纸,剥夺敌人复辟旧世界的思想武器。列宁指出,我们从前就说过,我们一旦取得政权,就要封闭资产阶级报纸。容许这些报纸存在,我们就不是社会主义者了。

他还说,资产阶级宣布自由、平等、博爱,我们不需要这个。(新闻机构前有站岗者)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三、社会主义出版自由政策 3.剥夺资本家的印刷所和纸张,也就剥夺了资产阶级的出版自由。4.战胜资产阶级报刊的重要手段:对广告实行国家垄断。5.从政治和物质上保障工农群众享有出版自由。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四、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业务指导思想

1.日常的宣传和鼓动必须具有真正的共产主义性质。2.社会主义报刊具有宣传、鼓动和组织的社会功能。

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

四、社会主义新闻工作业务指导思想

3.公开报道的原则。4.讲真话的原则。

在社会主义条件下,列宁多次强调,讲真话,反映真实情况,如实报道我们的错误和缺点,依然是社会主义新闻工作的一个基本的、重要的原则。他在谈到无产阶级专政的新的历史条件下新闻报道真实性的时候说,我们需要的是完整的和真实的情报,而真实性不应当依它该为谁服务而变化。列宁要求,可以组织好对事实的选择.但必须做到事实完整而真实。第三章 列宁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列宁在社会建设时期的新闻思想五,无线电广播的性质和特点无线电广播是,不要纸张,没有距离的报纸, 是,干百万人的群众大会,。马列新闻论著选读主讲人:张香萍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一、和谐的童年生活

二、不同凡响的中学毕业论文

“如果人只是为了自己而劳动,他也许能成为有名的学者、绝顶聪明的人、出色的诗人,但他决不能成为真正的完人和伟人。”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三、大学时的积极活跃

1835年,马克思中学毕业后,父亲把他送到了当时著名的波恩大学。1836年,马克思转入柏林大学学习。

1841年,马克思大学毕业之际,认真完成了一篇哲学论文,在论文中,他说: 你知道得很清楚,我不会用自己的痛苦去换取奴隶的服役,我宁愿被缚住在岩石上,也不愿作宙斯的忠顺奴仆。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四、主编,莱茵报时期, 大学毕业后,马克思被聘用为,莱茵报,主编。

马克思刚去主持这份报纸的工作,遇到了在马克思思想发展史上颇为有名的“林木盗窃问题”。

马克思在,莱茵报,上写了一系列文章发表自己的看法,文中严厉抨击了普鲁士政府的做法,立场坚定地站在民众一边,维护了农民的利益。人们十分欢迎马克思的这些文章,争相购买,莱茵报, 阅读。马克思刚开始来到,莱茵报,时,其发行量只有 800余份,几个月之后,已发行 3400余份。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四、主编,莱茵报时期, 对于,莱茵报,所发表的观点,普鲁士政府非常气愤,他们立刻派人查封了,莱茵报,迫使它停止印刷。马克思一气之下,辞去了报纸的主编职务。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五、在巴黎的活动 1843年秋,马克思迁居巴黎,筹备出版,德法年鉴, 杂志。在富有革命传统的法国,他积极参加法国工人的集会,了解法国工人阶级的斗争状况,同法国工人运动的领袖和正义者同盟的领导成员建立了密切联系,还结识了流亡在法国的各国革命家。巴黎的斗争生活促进了他向科学共产主义的转变。1844年 8月,恩格斯从英国来到巴黎,拜访了马克思。

这是一次历史性会见。从此他们开始了前无古人的伟大合作。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六、马克思被驱逐出法国来到布鲁塞尔

1845年 1月,马克思被法国政府驱逐出境,2月到了布鲁塞尔。期间写了,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着重阐明了实践在社会生活和人的认识中的作用,指出实践是检验人的思维的真理性的标准。这个提纲是“包含着新世界观的天才萌芽的第一个文件”。1847年 11月,马克思亲自出席了共产主义者同盟第二次代表大会,并受大会委托与恩格斯共同起草同盟的纲领。这就是 1848年 2月正式发表的科学共产主义的纲领性文件,共产党宣言,。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七、马克思被驱逐出比利时创办,新莱茵报, 1848年资产阶级革命风暴席卷欧洲大陆。3月初,马克思被比利时当局驱逐出境,到了巴黎。

4月初,返回德国,直接参加革命。6月他创办了,新莱茵报,。它是当时民主运动中唯一代表无产阶级观点的报纸。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

八、马克思流亡伦敦后的困难生活及其成就革命失败后,马克思流亡到伦敦,在这里长期定居。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九,马克思的巨大影响

20世纪西方几乎所有思想大师都在一定程度上受到马克思的影响。马克思对西方社会普通公众的影响也是巨大的。

在所有大学的人文社会科学教育方面,马克思的代表作,共产党宣言,都被列为大学生的必读书之一。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马克思传九,马克思的巨大影响 1999年,英国广播公司等多家西方媒体组织了公元第二个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的评选活动,马克思高踞榜首,被称为“千年风云人物”,“千年最伟大的思想家”。2003年美国权威的,图书,杂志评选出的“改变美国的 20本书”中,非美国人的著作仅有 3本,共产党宣言,名列其中,该刊文章认为它是对美国今日历史影响至为重大的作品。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恩格斯传一股汹涌的洪流, 呼啸着独自奔出山谷, 松树在他面前轰然倒下, 它就这样给自己冲开了一条大道, 我也将和这股山洪一样, 给自己开辟一条道路。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三节 马恩的传播思想

一、“世界交往”的观念

二、对新闻的认识 1.变动产生新闻

2.新闻有层次变化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三节 马恩的传播思想

一、“世界交往”的观念

二、对新闻的认识 3.新闻时效性

4.新闻真实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三节 马恩的传播思想 5.“报纸是工人的必要生活资料。”

6.其优美的文笔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四节 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观点 ——,新莱茵报, 时期马恩新闻思想的主体

一、自由报刊观点第一,自由报刊是人类精神自由表现的产物,是有原则地、大无畏地以自由的人们的语言来说话,把在希望和忧患之中从生活那里倾听来的东西,公开地报道出来,并对这些东西作出自己的判决,让国王能够听到人民真正呼声的报刊。

第二,自由报刊不仅有自由报道的权利,而且还承担着对社会事件发表意见的义务。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四节 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观点 ——,新莱茵报,时期马恩新闻思想的主体

一、自由报刊观点第三,自由报刊是自由与独立的报刊,同任何形式的(物质的和精神的)书报检查制度不相容。

第四,自由报刊具行舆论监督和社会批评的功能,包括对政府和官员的批评和监督。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四节 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观点 ——,新莱茵报,时期马恩新闻思想的主体

一、自由报刊观点第五,自由报刊不是挣钱的行业,作家不能为挣钱而写作。第六,自由报刊执行独立的办报方针,不受撰人干扰。

第七,自由报刊由于绝对自由的需要,它的文章是不署名的。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四节 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观点 ——,新莱茵报, 时期马恩新闻思想的主体

二、人民报刊观点第 —,就内容说,人民报刊应着重报道本国的事件,把人民的目光从国外引向国内,集中反映人民的生活和斗争,成为人民思想和情感的表达者。第二,就性质说,人民报刊应当成为人民的喉舌。它是人民群众有声的表达者,是人民联系世界的有声的纽带,是人民精神大声表达出来的日常政治思想,是人民及其政党的真正学说的公开表露。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四节 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观点 ——,新莱茵报,时期马恩新闻思想的主体

二、人民报刊观点第三,就社会使命说,人民报刊一方面要对统治者的所作所为和思想方法加以不偏不倚的评价和批评,使治人者和治于人者平等地批评对方的原则和要求。另一方面,人民报刊又是人民用来观察自己的 —面精神上的镜子,是人民在自己面前的公开仟悔。简言之,对当局来说,人民报刊是孜孜不倦的揭露者; 对人民来说,它又是人民自己的教科书。第四,就报刊存在和发展的动力说,人民报刊通过对事实的真实报道得到人民的信任和支持,而正是人民的依赖,人民报刊才得以存在和发展。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四节 自由报刊和人民报刊的观点 ——,新莱茵报,时期马恩新闻思想的主体

二、人民报刊观点第五,从发行看,人民报刊以方便群众为宗旨。第六,从历史上看,人民报刊具有自己产生和发展的独立个性即历史个性。

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五节 工人报刊思想 ——,新莱茵报,时期马恩展开的新闻思想

一、工人报刊的性质和任务马克思和恩格斯首先阐述了工人报刊的性质和任务。他们指出,工人报刊是工人运动的中心,它是无产阶级改造旧世界的思想武器。1.工人运动的中心

2.改造旧世界的思想武器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五节 工人报刊思想 ——,新莱茵报,时期马恩展开的新闻思想

二、工人报刊的编辑方针 1.坚持无产阶级立场 2.立足于事实报道事实 3.采取灵活的策略 ,新莱茵报,有一个副标题:民主派机关报。

“我们已经不适于做沙漠中的布道者:我们对空想主义者研究得太清楚了,而我们制定自已的纲领。”

4.组织工人共同办报

三、加强工人报刊工作者队伍建设第二章 马恩的新闻思想第六节 党报思想 ——,社会民主党人报,时期马恩新闻思想

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一节 邓小平的生平及新闻活动

一、邓小平的简历

二、邓小平的“三落三起”

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一,邓小平早期的新闻和宣传思想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二,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1,党报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在叙述党内生活基本准则时他说:,党报党刊一定要无条件地宣传党的主张。对党的工作中的缺点和错误, 党员当然有权利进行批评,但是这种批评应该是建设性的批评,应该提出积极的改进意见。现在不是讲什么这样那样的问题可以讨论吗? 可以讨论,但是,在什么范围讨论,用什么形式讨论,要合乎党的原则, 遵守党的决定。, 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二,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2.在 制度 上和法律上维护人民的民主权利同样基于“文革”中广大群众被剥夺基本的民主权利、思想被禁锢的教训,他一再强调:“一个革命政党,就怕听不到人民的声音,最可怕的是鸦雀无声。

现在党内外小道消息很多,真真假假,这是对长期缺乏政治民主的一种惩罚。”“我们要创造民主的条件,要重申„三不主义‟:不抓辫子,不扣帽子,不打棍子。

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二,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3.关注政策宣传的把握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二,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4.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基本原则邓小平提出:“思想文化教育卫生部门,都要以社会效益为一切活动的唯一准则。”在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从事宣传的部门需要考虑自身的经济效益,但一定要把主旋律、社会效益放在第一位,坚持团结、稳定、鼓劲和正面宣传为主的方针,为改革开放创造良好的舆论环境和社会心理环境。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二,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5.拿事实来说话,反对形式主义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二,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新闻和宣传思想

6.说话看风头、生搬硬套是不讲党性由于过去政治运动不断,长期从事宣传工作的同志形成一种只对上级负责,不对人民和党的全局利益负责的惰性,这表现为宣传中思想僵化和阿谀上司的媚习等等。

第五章 邓小平的新闻思想第二节 邓小平的新闻宣传思想三,邓小平的世界信息沟通思想 第六章 江泽民的新闻宣传思想第一节 江泽民生平第六章 江泽民的新闻宣传思想第二节 江泽民新闻思想

一、喉舌论新闻工作作为意识形态、上层建筑的一部分,自然要为其依附的经济基础服务,这在任何国家任何社会都是如此。新闻传媒只有当谁的喉舌之分,而没有当不当喉舌之别。新闻传媒的喉舌性是由新闻传媒的阶级性和倾向性决定的。第六章 江泽民的新闻宣传思想第二节 江泽民新闻思想

二、生命论

1996年,他在视察人民日报社时指出:“党的新闻事业与党休戚与共,是党的生命的一部分。可以说,舆论工作就是思想政治工作,是党和国家的前途和命运所系的工作。”江泽民同志在 2000年 9月谈到要加强西藏、新疆等地广播电视工作时,更是明确地指出,我们一定要看到西方敌对势力和民族分裂势力在宣传舆论上开展的攻势和其它种种分裂活动,都是具有深刻背景的,都有强大的势力在背后撑腰。第六章 江泽民的新闻宣传思想第二节 江泽民新闻思想

三、导向论

1989年政治**之后,他在省报总编辑新闻工作研讨班上认真总结了一些新闻单位的教训后沉痛地指出:“新闻宣传一旦出了大问题,舆论工具不掌握在真正的马克思主义者手中,不按照党和人民的意志、利益进行舆论导向,会带来多么严重的危害和巨大的损失。” 第六章 江泽民的新闻宣传思想第二节 江泽民新闻思想四,创新论第六章 江泽民的新闻宣传思想第二节 江泽民新闻思想

五、根底论

学习马列经典征文1 篇4

为了深入推进保持党员纯洁性教育试点工作热潮,用马克思列宁主义理论体系武装头脑、为人民服务,我学习了《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它以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为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凝聚着人类一切优秀的思想成果,值得我们下最大的决心,以最大的毅力来反复诵读,领会其精神实质。《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的编选者和编写者们,通过艰辛的努力,为我们站在时代与实践的现实高度上,反复精读、反复领会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本质特征,掌握和运用其立场、观点、方法,提供了一个范本。我以为,这称得起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学习史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通过这段时间对马列经典著作的学习,坚定理想之信念,中国共产党正是由于把握和运用了实事求是这一精髓,才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以及科学发展观的创立和发展。著作中对价值观和方法论的经典阐述,使我升华了价值观、世界观,作为一名工作在一线的基层干部,更让我对自我价值的认知、更进一步奉献人民的思想更加清晰起来,净化了心灵,升华了认识。由此可言,马列主义思想正推动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不断发展。接下来我就谈谈自己在学习马列经典著作的这段时间中的一点体会:

一、新形势下重温《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弘扬革 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最重要的是增强发展信心,振奋干部精神,转变工作作风。《共产党宣言》开篇谈到,共产主义一诞生,“旧欧洲的一切势力,都联合起来”对她进行“围剿”。红军长征时一开始就四面受敌,当时的舆论认为,“国共胜负已成定局,红军已是死路一条”。是什么力量使得共产党人最终突出重围,屡克强敌,将星星之火发展成燎原之势?答案只有一个:共产党人心中有着为人民解放、民族自由、国家独立而奋斗的崇高理想和坚定信念。威宁县具有资源优势和后发优势,必须树立发展信心、振奋工作精神、狠抓发展落实。一是要认清形势,增强发展信心。长征途上,共产党人靠着对革命理想的执着追求,实现了胜利大会师。实践表明,思路决定出路,信心就是希望,观念一变天地宽。只要我们保持和发扬长征时期那么一股紧密团结的劲头、那么一腔艰苦奋斗的热情、那么一种敢拼敢闯的勇气,脚踏实地解决实际矛盾和问题,一年接着一年干下去,就一定能实现两年提速,跨越赶超,实现历史性跨越。二是要开拓进取,振奋干部精神。人是要有点精神的,敢想会干为人民。不想干、不会干,只会自失机遇,自误发展。要对各级干部进行创先争优、赶超进位的教育,大力弘扬长征精神和遵义会议精神,坚持科学发展、“干”字当头,实现又好又快、更好更快发展。三是要发扬传统,形成干事风气。反对空谈、强调实干、注重落实,是我们党的优良传统。抓落实不是要在 层层表态、层层开会、层层造声势上做文章,而是要在层层抓落实、层层抓解决问题上下功夫。要发扬求真务实、真抓实干的作风,切实把每项工作落到实处。特别是领导干部在重大决策和部署作出之后,还要研究具体办法,明确具体责任,一环扣一环地去抓。

二、《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这部书始终把着力点放在引导党员干部掌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上,在哪些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如何正确理解基本原理上下了很大工夫。编写者们从《共产党宣言》当中概括提炼出六个基本原理,包括:关于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关于阶级斗争理论的基本观点、关于资产阶级和资本主义历史地位的基本观点、关于无产阶级革命和无产阶级专政的基本观点、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建设的基本观点、关于无产阶级政党建设的基本观点。在介绍《共产党宣言》贯穿的阶级斗争理论时,阐明社会发展的内部矛盾最终都表现为人与人之间的矛盾,最集中的就是代表新生产力的阶级和代表旧经济政治制度的统治阶级之间的矛盾。矛盾激化到一定程度,必然表现为激烈的阶级斗争,结果是整个社会达到革命改造,新的社会形态代替旧的社会形态,新的阶级矛盾代替旧的阶级矛盾。阶级社会就是在这样的矛盾运动中前进的。只有到了共产主义社会,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才不复存在。这样一段论述,既说明了阶级矛盾和阶级斗争产生的根源及其必将消亡的历史必然性,又同“以阶级斗争为纲”的错误理论划清了思想界限。在论述《共产党宣言》中关于共产主义新社会建设的基本观点时,强调无产阶级革命成功的标志是无产阶级取得政权,此后就进入新社会建设过程,但新社会建设的每一步也都是革命的继续。无产阶级取得政权以后,必须要改造旧的资产阶级生产关系、建立新的共产主义生产关系。这些措施在不同国家会有不同。代替那存在着阶级和阶级对立的旧社会的崭新社会即共产主义社会,将是这样一个联合体,“在那里,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的自由发展的条件。”这些阐述,既符合原著的基本精神,又富有时代的气息,读了启人深思。任何一个思想、一个论述,都是从特定的历史条件和社会环境中发生的,又是针对某些特定的场合、对象做出的。为了便于理解经典著作阐述的基本原理,编写者还逐篇对其写作背景做了精准而又扼要的介绍。这些背景介绍,对于理解原著和基本原理来说,既很贴切,又很必要,没有喧宾夺主之感,在分寸把握上恰到好处。

精编精选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的目的,是为了精读。吃透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精读的首要目的。马克思列宁主义是真理,掌握真理并不是要我们死记硬背那些具体词句,而是要我们真正弄通基本原理。什么是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这个问题只能从发展着的实践中来反复认识、反复验证。正如胡锦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的那样:“中 国共产党人坚信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是颠扑不破的科学真理,坚信马克思主义必须随实践发展而不断丰富和发展,从来不把马克思主义看成是空洞、僵硬、刻板的教条。马克思主义,理论源泉是实践,发展依据是实践,检验标准也是实践。”

三、新形势下重温《马列主义经典著作选编》、弘扬革命精神、坚定理想信念,最重要的是把中央的路线方针政策与威宁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自己特色的发展路子邓小平同志指出:“中国革命为什么取得胜利?就是以毛泽东同志为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独立思考,把马列主义的普遍真理同中国的具体情况相结合,找到了适合中国情况的革命道路、形式和方法。”就威宁而言,推动历史性跨越,最重要的是把中央、省、市的路线方针政策与贵州实际相结合,走出一条符合威宁特色的发展路子。

学习马克思列宁主义经典著作,一定要以当前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运用,着眼于发展,这是毛泽东同志为我们党确立的一个优良传统。当然,解决当代问题,要靠当代人的智慧与实践。但是,科学理论指导与历史经验借鉴,对于正确解决矛盾和问题来说至关重要。党的十五大报告指出:一定要以我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问题、以我们正在做的事情为中心,着眼于马克思主义理论的运用,着眼于对实际问题的理论思考,着眼于新的实践和新的发展。胡锦 涛同志在“七一”讲话中指出:“在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马克思主义,关键是要及时回答实践提出的新课题,为实践提供科学指导。”

一是要全力做好争取国家、省、市支持的文章。威宁要发展,没有国家、省、市支持不行,有了国家、省、市支持不干也不行,只有在国家政策支持下,通过艰苦奋斗、干事创业,才能推动经济社会发展历史性跨越。下半年,环保局将以国发2号为切入点,在争取国家支持方面,要着重争取国家印发“重金属污染治理综合规划”和国家年内出台支持贵州加快发展的政策性文件。

二是重点实施工业强省战略和城镇化带动战略。胡锦涛同志在贵州工作时就明确指出,“无论是从壮大我们的财力考虑,无论是从发展农村商品生产考虑,无论是从解决待业青年就业考虑,无论从哪一个方面考虑,都必须发展工业。”这段话直到今天对我们仍有着非常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指导意义。以全县“环境建设”活动为载体,我局狠抓工作作风转变。为做好企业服务工作,使通过招商引资入驻威宁的工矿企业在威宁落地开花。半年来,我局一是设立了“首问责任”窗口和“服务接待窗口”,首先整顿领导干部中工作思路不清,工作效率不高,无法按要求完成工作目标任务的现象。二是以“争比竞位”,民主评议,绩效考核等手段,以13项制度1个办法促使干部职工加强学习,提升工作水平;重新出台和进一步规范了工作纪律,建立人员去 向牌制度;开展了廉政预警风险防范机制建设工作,将建设项目审批服务流程图上墙,以红、黄、蓝三色对责任股室和责任人进行风险预警。三是努力提升服务水平。创新项目管理,坚决贯彻县委政府“工业强县”,“两年提速”为目标,我们改进了环境项目服务流程,建立项目管理工作绩效考评制度,实行项目管理业务会议制度,强化全程控制和服务透明公开,促使项目尽早落实,尽快开工。另外,威宁要坚定不移地搞好城镇化建设,走新型工业化道路,环境保护局重点做好以下工作:

一是积极争取上级部门给予资金和项目支持我县环境综合整治和生态保护工作。

马列新闻论著试题8 篇5

一、填空题(每空1分,共20分):

1.马、恩认为人类交往的三种形态:()、()、()。

2.客观报道的原则,是在西方新闻传播业从()时期向()时期转变过程中逐渐形成的。马克思和恩格斯恰恰生活在这个转变期,他们以其(),从这个角度论证了“客观报道”这个无论对于传播者还是受传者来说可望不完全可及的原则。

3.马克思认为从()向()的飞跃,“工作日的缩短是根本条件”。

4.为了从理论上武装党,列宁在创办《火星报》的同时,还创办了公开出版的党的杂志《曙光》。他认为,报纸和杂志的分工就在于:“杂志主要是(),报纸主要是()。”

5.影响列宁的两个参照系:()和()。

6.列宁的“(),()”的原则,本身就是党性的体现。党性要求遵循()、()和(),它首先遵循了党章的组织要求,是在保证党行动一致的前提下进行思想斗争。

7.罗莎·卢森堡是德国社会民主党(左派)的主要领导人之

一、德国()和共产国际的创始人之一。她与列宁的论战是()上的重要事件,反映了西欧马克思主义党的领袖与俄国马克思主义党的领袖之间在不同文化传统背景下对同一问题看法的差异。

二、名词解释(每题5分,共25分)

1.“斯大林新闻模式”

2.毛泽东的“宣传”概念

3.新闻时效

4.拉萨尔派

5.列宁的“灌输”理论

三、简答题(每题5分,共25分)

1.简述马克思对新闻的层次的看法。

2.如何理解江泽民的“登什么不登什么要从全局出发”这句话?

3.毛泽东是怎样看待新闻业的“反映论”观点的。

4.简述江泽民对舆论监督与舆论导向的看法。

5.邓小平改革开放以来的党报思想的内容?

四、论述题:(30分)

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 篇6

我认真学习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科学发展观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的理论体系,实践“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忠诚党的教育事业,师德高尚,勤奋工作,积极探索素质教育的新途径、新方法,不断创造优异的成绩。认真做好班主任工作,严格班级管理,关心热爱学生,做学生的贴心人。努力创建一个团结、进取、奋发向上的氛围,使学生在学习及各方面都能健康发展。在教学中,深刻体会到要以学生的发展为主。尊重学生,尊重学生的思考权,尊重学生的发言权,尊重学生探究精神个人工作总结,尊重学生的思维成果。做到了这些,才能够放手让学生去思考,让学生探究。对于学生的层次不同,思考的效率不同,往往会造成一些学生怕于思考,懒于探索,依赖别人的思想。在课堂上,根据不同的情况给不同小组以不同层次的任务,学生在层次相同,能力相同的情况下有了思考问题的时间,这样就达到了分层次合作的目的,也使得不同层次的学生有不同的挑战性任务。对个别的差生,悉心辅导,经常面批作业,找出知识的薄弱环节,及时进行补漏。例如,经常利用课余时间辅导学生,有针对性地制定帮教计划,有目的有计划地做好后进生的转化工作。在课堂上,采用多提问,多检查,及时疏导,及时反馈的形式,努力提高后进生的文化基础知识。同时,在班级中开展互帮互学小组,进行一帮一的学习活动,使学生端正思想,互相学习,互想促进,形成你追我赶的良好学习氛围。随着新课程改革对教师业务能力要求的提高,本人在教学之余,还挤时间自学教育教学理论并积极进行各类现代教育技术培训。在教学方面也取得了一定的成绩,得到了学校领导的好评。

是坚持用马列主义 篇7

法是如何起源的?法的本质是什么?这似乎是已经解决的问题。但我国有的学者在今年早些时候撰文宣称:“法高于法律法规,是法律法规必须遵循的规则。事物之所以美好,生命之所以演化,人性中之所以有其善良的一面,均出于自然而受其一定法则的支配,从而形成和谐与平衡,并出现造形的完美。”于是,古老的自然法观点又被堂而皇之地搬上了中国法学论坛。

关于法的本质,马克思主义的经典作家早就指出过,法是统治阶级的意志的反映和体现。统治阶级的意志和利益才是法的本质。法不能脱离开一定的物质生活条件由人们去凭空杜撰,从这一角度讲,法有客观性。但,法毕竟又是人制定的,是人的主观作用于客观的产物。对于同一种社会关系的调整,由于制定法律的人们所属的阶级不同、立场不同,自然会有不同的法律。从这一方面讲,法又有主观性。至于谈到“法则”,如果指事物本身有一种独立的法则或规则的存在,那是不依人们的主观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法学家的任务,就在于揭示、反映和描述事物的这一规律,从而制定出反映本阶级意志、符合本阶级利益的法律来。但我们通常讲的法或法律,绝不是这种“法则”,两者虽有联系,但毕竟不是一回事。当然,在人们制定法律过程中,也有一定的规则或叫立法规则,可以去遵循,但这又是另外一回事。任何情况下,不能把人为的法律与事物本身存在的规律等同起来。

有的学者曾正确地说过,美国宪法就是从一个难以驾驭的国家那难熬的实际需要中“逼出来的”“妥协篓子”。它不是在学究式的讨论中产生的,而是在讨论中充满冲突和协调,既进行思想上的交锋,也有幕后交易,一面是崇高的理想主义,同时而搞阴险狡诈的勾当,总之。宪法是在政治纠葛中产生的。显然,作为法律的美国宪法同一切资本主义宪法一样,决不是遵循什么另外高于法律法规的“法则”制定的,而是资产阶级意志和利益的反映和体现,是为了形成资本主义的 “和谐与平衡”,追求的自然也是资本主义社会造型的“完美”。

有学者认为,从实质而不是从形式上看,宪法总是社会中人们之间的一种“约定”,是当事人必须平等地遵守的、是政府治者与被治者的一种“契约关系”。这无疑是自然法学派在关于国家和法的起源问题上的社会契约论。

对于这种学说,连资产阶级学者也早就提出过批评,认为这是个毫无根据的假设,这不是人的自然状态,在一切可以想象的状态中,这种状态最违背人的天性、最不容于人的感情、最相悖于人的需要,并断言说,人的自然状态是社会和政治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法是随着私有制、阶级的产生、阶级利益对立的出现,由占统治地位的阶级所组成的国家来制定、认可并以国家强制力推行的行为规范,是为了维护有利于统治阶级的社会关系和社会秩序。

固然,法律被统治阶级作为一种控制社会的手段,在制定时,要想方设法使被统治阶级就范,考虑压迫和剥削的限度,当然也照顾到其同盟者的利益和注意其内部关系。但无论怎么说,在对立阶级之间法律不是一种双方的“约定”,也不是一种平等遵守的“契约”。而是一种统治与被统治、压迫与被压迫关系的体现,是一方依仗国家暴力强加于另一方的。美国一个州的参议员说得明白,在美国“如果你干脆让那些有权势的人为所欲为,你就不会进

监狱,就不会陷入困境”。“那些享有特权的人总是有办法通过一项法律,使他们的任何要求合法化。他们总是有办法可以从别人手中夺走财产或权利而不会进监狱”。

在法的起源和本质问题上,对于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不仅要坚持,而且要发展。离开发展讲坚持,就陷入僵化,马克思主义就失去生命力;但离开坚持讲发展,就迷失方向,就再也不成其马克思主义了。具体来说,在这个问题上,我们一方面不能再“以阶级计争为纲”;并不认为党内有一个资产阶级,也不认为还会产生一个资产阶级或其他剥削阶级;另一方面又必须看到,在社会上,仍然有反革命分子、敌特分子、刑事犯罪分子和其他坏分子,还有贪污盗窃,投机倒把等新剥削分子,阶级斗争还将长期存在,国际上的阶级斗争也必然反映到国内来。在工作重心转移的情况下,将法仅称作阶级斗争的工具,有其片面性,但也还不能否认它依然是阶级斗争工具的一方面。

今天,如果否认阶级的产生和存在是法的起源和存在的一个关键原因,否认阶级性是法的本质属性,宣扬法是抽象的、超阶级的“约定”、“契约”,就是有意无意地背离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和基本方法,反映了资产阶级的法律观。

2.资产阶级在建立自己统治的二百多年中,积累了丰富的政治经验,无疑,其中有的属于人类文明宝库中不可缺少的一部分。但是,对于资本主义文明,包括对于资产阶级的宪法原理,是美化吹捧、全盘肯定、一切照搬呢?还是实事求是地研究,结合我国国情和我们的经验,去吸取其合理因素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呢?这是需要我们明确的另一个原则问题。

有的学者提出,“理论问题大抵没有中外之分”,并主张要拿外国宪法学者的理论来“补充和修正毛泽东们所无法了解的宪法原理”。我认为,理论问题虽不能分东方西方,但当今世界却有马克思主义与非马克思主义的分界。中国人民并非无法了解资产阶级宪法原理,而是借助于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这一伟大思想武器,能透过资产阶级宪法原理的虚假现象,揭示、批判其掩盖的阶级本质。有的学者在说明宪法的来源时,引用某位外国宪法学者的话,即“现代宪法的出现是由于人们需要一次重新开始”,并以此来补充和修正我们所无法了解的宪法原理,说什么“立宪政府都有一个共同的信念,就是政府权力不能无限,有权不能就有一切,权力必须受限制,而宪法便是授予和限制权力的根本法”。并讲这就是现代宪法的由来。

将宪法说成是由于人们需要一次重新开始,是授权、限权、控权法,这非但没有揭示、反而掩盖了宪法的本质。资产阶级宪法首先是要确立资产阶级统治。列宁曾指出:“宪法的实质在于:国家的一切基本法律和关于选举代议机关的选举权以及代议机关的权限等等的法律,都表现了阶级斗争中各种力量的实际对比关系”。社会主义宪法,“记载了无产阶级群众反对国内和全世界剥削者的斗争经验和组织经验。”③我国社会主义宪法就是把作为立国之本的四项基本原则固定下来,使全国人民有一条清楚的轨道,使全国人民感到有一条清楚的明确的和正确的道路可走。如果仅抽象地谈论授权、限权和控权,并未指出是哪个阶级、是谁对谁授权、限权和控权,也没有指明这样做的最终目的,显然,并没有道出宪法的实质。

我国有的学者一再强调的资产阶级宪法原理究竟如何呢?下面我们对公认的资产阶级宪法的五个基本原则试加以分析。

第一,私有制原则。我国有的学者提出我国的社会主义公有制并没有消灭人剥削人的现象,并断言“生产力下降,贫穷落后成了现实中的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特征”。言外之意是清楚的。我认为,这是无视最基本的历史事实。资本主义私有制是剥削现象存在的根源,社会主义公有制才是消灭剥削、实现社会公平的基础。我国现在虽然在经济领域里尤其在流通过程中,存在着严重问题,甚至大量犯罪现象,这决不是公有制本身造成的,相反,正是公有制遭到破坏的结果。今天,我国在根本上和整体上讲是消灭了剥削现象,人民之所以相信和拥护我们的党和政府,其关键也就在这里。广大人民群众最害怕和担心的正是恢复和助长资本主义的私有制。因为“以前所有一切宪法,以至最民主共和的宪法的精神和基本内容都归结在一个私有制上”。④贫穷落后也不是社会主义国家的“共同特征”,事实上,实行公有制的社会主义国家也有富裕的,而实行私有制的资本主义国家也有贫穷的。况且那些富裕的资本主义国家是如何发家的,不是众所周知的吗?即便如今,它们国中贫富悬殊,矛盾重重,不也是事实吗?社会主义国家决不能靠掠夺别国资源和劳动力致富,也不能靠剥削本国劳动人民去积累,它只能靠发展社会生产力,发展科技,靠本国人民的共同努力而振兴,走共同富裕的道路。

第二,“主权在民”是资产阶级宪法的一个基本原则,美国的《独立宣言》宣称“政府的正当权力得自被统治者的同意”,法国《人权宣言》宣布“整个国家主权的本源寄托于国民,任何团体,任何个人都不得行使主权所未明白授予的权力”。林肯总统并提出“民有、民治、民享”为内容的人民主权原则。而实际情况又是如何呢?美国政治学家梅里亚姆的话很能说明问题,他在谈到美国制宪时说,资产阶级“他们主要关心的是维护法律和秩序,人类权利的保证在他们只是次要的”,“他们赞成强有力和有效能的政府,是否人民当政倒还在其次”。⑤在美国,谁有钱,谁就有权,是美元的统治。对“主权在民”要进行阶级分析,这里所说的“民”决不是广大劳动人民,而是少数垄断资产阶级及其代理人。

上一篇:新学期的打算六年级作文300字下一篇:阿根廷的礼仪习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