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校会计专业教学中应注重对学生会计职业道德的培养

2022-12-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会计是一种技术性与政策性都很强的职业。会计首先是道德的会计, 会计职业道德之所以被置于特别重要的地位, 一是因会计人员需经常接触金钱等财产物资, 会计人员的人品和职业操守是用人单位首选条件。二是会计信息作为公共产品, 其使用者包括现实与潜在的投资者、债权人及其他社会公众, 一旦会计人员道德失范的现象具有普遍征兆, 会计信息失真就会演变为系统风险, 进而干扰乃至动摇市场经济的运行秩序。

近年来会计领域犯罪人员呈现高学历、年轻化的趋势, 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问题越来越引起人们的关注。每当看到我们的学生因会计职务犯罪, 我们痛心。究其原因:有社会环境的影响, 也有其自身素质因素。在我国高等教育教学体系中, 我们较注重对学生专业知识和技能的培养, 往往忽视了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本人认为高校应调整会计学专业现行课程设置计划, 加强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育教育, 有计划地对会计专业学生的职业道德进行教育, 全面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素养, 以适应社会对会计人才的要求。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 既要注重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培养, 更要把思想政治教育、职业道德教育、财经法纪教育等纳入教学计划。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政治思想道德水平和法制观念, 使在校学生通过会计职业道德学习, 切实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 增强法律意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提高职业道德水平和辨别是非的能力。

1 会计专业教学中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必要性

(1) 财政部财会[2003]5号文件:《财政部关于开展会计职业道德宣传教育工作的通知》:会计行业作为市场经济活动中的一项重要职业, 主要提供会计信息或鉴证服务, 其服务质量如何直接影响着经营者、投资人和社会公众的利益, 进而影响整个社会经济秩序。各级财政部门会计管理机构和中央会计从业资格管理部门要充分认识新形势下加强会计管理工作的一项十分重要的内容, 真正担当起组织和推动本地区、本部门会计职业道德建设的重任。要在全社会营造“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于管理、强化服务”等会计职业道德意识和观念, 树立良好的会计职业道德风尚, 提高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2) 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应体现教书育人原则。高校为社会输送了大量的会计人才, 为我国会计理论和实务的发展作出了突出的贡献。然而高校在培养会计人才时, 往往比较注重对学生进行专业理论与技能培养, 忽视对学生职业道德和法制教育, 当今用人单位对学生的会计职业素质要求越来越高, 会计专业的职业道德教育必须加强。朱基同志曾在视察上海、北京国家会计学院时对学生提出了“诚信为本、操守为重、遵循准则、不做假账”的十六字箴言。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应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放到应有的位置, 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树立“爱岗敬业、诚实守信、廉洁自律、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于管理、强化服务”的会计职业人格, 为他们将来走入社会, 走上会计岗位, 形成正确的会计职业判断奠定良好的基础, 高校会计专业教育应体现教书育人原则。

2 会计专业教学加强职业道德教育的途径

2.1 增加职业道德教育内容, 改善会计专业职业道德教育现状

目前我国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高校教育中还是比较单薄, 因而需要根据高校自身条件和学生状况, 开设专门的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具体可以尝试以下方法:一是在学习完会计基础后开设《财经法规与会计职业道德》课程, 放到第二学期开设, 结合会计从业资格考试进行。二是在讲授会计专业课时, 结合教学具体内容, 融入会计职业道德教学内容, 可广泛涉足于会计实务、财务管理、税务、审计、经济法、会计电算化等课程, 这种教学方法的优点是, 将会职业道德融入会计理论、技能和知识讲授中, 使学生理解和掌握会计操作过程中树立职业道德意识, 培养职业道德习惯。比如可将《会计学基础》等基础教材中增加全面论述会计职业道德规范的内容, 使学生感受到职业道德的重要性。例如美国 (Larson) 教授在第12版《基本会计原理》中, 特意以“道德:最基本的会计原理”为开场白, 专门讨论了会计职业道德问题, 同时精选了11个案例, 分别穿插在相关的章节中, 使学生初学会计就感受到浓重的道德氛围。这一做法是值得我们借鉴的。三是在学生已经系统学习了各门会计专业课, 对会计理论、技能和知识有了较全面的理解、掌握, 经过了会计综合实习、实训后, 再次进行系统的会计职业道德培训, 以增强学生对会计职业道德的认识与感悟。

2.2 会计职业道德课应采用案例教学法

道德教育的最有效途径就是案例教育, 借助案例既能够使学生对道德问题感到敏感, 又能够增强对道德的感性认识。通过案例教学, 启发学生从复杂的市场经济中吸纳开放意识, 使用义利共生原理和道德思维方法识别案例中的道德问题, 教会学生运用学过的《会计职业道德范畴》和相关专业课程内容进行分析和判断, 引导学生从违法者本人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深处查找违背职业道德原因, 借以分析评论和巩固会计法律法规制度。结合学生作出的道德决策, 让他们总结遵循职业道德的重要和违背职业道德的危害, 并形成书面的分析报告。

案例的选择应以剖析反面典型与宣传正面典型并重, 剖析反面典型可以达到直观、形象、具体的警示教育目的;运用正面典型进行示范教育, 可以弘扬正气, 更加坚定自身的道德意志, 增强未来会计人员固守职业道德的信心和决心。案例教学方法的具体实施可以采取两种方式:一种是老师出案例,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另一种是学生自己搜集案例, 自由组合成小组讨论分析。这两种方式均能提高学生主动探索知识的能力和崇高的职业品质的培养, 引导、启发学生思考和研讨会计工作中发生道德冲突时的解决途径和方法, 使学生明确应当如何在不违背会计准则和职业道德规范的前提下进行会计职业判断, 为其进入会计行业打下坚实的道德基础。

2.3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贯穿于会计专业课堂

一般来讲学生比较喜欢专业课, 这是专业课的优势, 关键是在教学过程中如何渗透职业道德的内容, 每位教师, 特别是专业课教师, 不仅要以教书为主, 更要以育人为本。专业教师要人人参与到职业道德教育中去, 以体现全面育人、全员育人。要发挥专业课的优势, 抓好职业道德内容渗透。专业教师不应把会计职业道德教育看作是一种空洞的说教, 就职业道德论职业道德。专业教师在教学中要深刻挖掘教材内在的科学性和思想性, 领会其内涵, 把握其精髓, 将会计职业道德融合、渗透于会计教学的全过程, 潜移默化的熏陶学生, 起到润物细无声的良好效果。

3 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地进行与会计职业道德相关的教育活动

学生在校体会不到整天与钱物打交道的会计工作的实质, 可以有目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学生进行职业道德教育活动, 如邀请先进模范人物来校作报告, 或组织学生旁听法庭经济案件的审判, 用现场感受的教学方法进行职业道德教育, 不仅可以聆听先进人物的先进事迹, 增强“爱岗敬业、客观公正、坚持准则、提高技能、参于管理、强化服务”的认识, 也可以了解违规者的败德经过, 还能够强化学生的法制教育坚定遵守职业道德的决心, 使那些有错误观点和模糊认识的学生直观认识到“廉洁自律”的重要性和严肃性, 彻底摒弃侥幸心理, 切实遵守会计职业道德规范, 正确处理道德与利益的关系。

4 精心组织社会实践, 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

学生职业道德建设的过程, 是教育和实践相结合的过程。社会是进行职业道德教育的大课堂, 社会实践有利于强化学生的职业道德行为。组织学生参加社会实践活动, 可以检验学生已有的职业道德认识的正确性, 将社会道德要求内化为自己的道德需要, 促进学生的职业道德认知向职业道德行为转化

会计专业应重视在实习、实训等实践环节中, 促进学生会计职业道德习惯的养成。让学生从事一定岗位的会计工作, 适应真实的职业环境, 在工作实践中养成会计职业道德习惯。在学生实习中, 带队教师应常与实习单位的指导教师取得联系, 了解学生的实习情况, 加强实习、实训管理和制度建设, 促使学生形成良好的职业素养, 强化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行为。

综上所述, 高校会计专业教学应认识到对学生职业道德教育的重要性和紧迫性, 会计职业道德教育在专业教学中应得到加强, 让我们共同努力, 集思广益, 共同来解决存在的问题, 为提高我国会计人员的职业道德水平作出积极的努力。

摘要:高校是我国培养会计人才的主力军, 高校在会计人才培养中, 应把会计专业教育与会计职业道德教育问题联系起来, 既注重专业知识和文化知识的培养, 又把政治思想教育、财经法规和职业道德教育纳入教学计划, 在提高学生专业技术能力的同时, 提高学生的会计职业道德水平, 使在校学生通过会计职业道德学习, 切实理解会计职业道德对社会经济秩序的影响, 增强法制意识, 树立正确的人生观和价值观, 为我国培养德才兼备的会计人才。

关键词:高等教育,会计专业,教学计划,职业道德

参考文献

[1] 赵伟闵.会计专业教学与职业道德教育[J].科技博览, 2004.

[2] 叶陈刚, 程新生, 吕斐适.会计伦理概论[M].清华大学出版社, 2005.

[3] 余艳.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提高会计信息质量[J].商业经济, 2009.

[4] 葛亚琴.试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J].江苏经贸职业技术学院报, 2010.

[5] 郭铁铮.加强会计职业道德建设, 从源头上遏制腐败[J].吉林农业科技学院学, 2010.

上一篇:改革课堂教学促进学生发展下一篇:我国双语教育研究现状与展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