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高等职业学校声乐教学中应注重因材施教

2022-05-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声乐教学中因材施教的内涵

因材施教既是教学理念,也是教学方法,教师在与学生的沟通中应有敏锐的洞察力,善于研究分析学生的学情,根据学生的实际学习能力、理解能力有针对性地实施教学,教学过程中应及时调整教学方式以便达到良好的教学目标。声乐教学需要教师具备较扎实的专业技能和先进的教学理念,了解学生的专业特点和心理特点。学生也需具备基本的歌唱条件、良好的音乐感知能力以及浓厚的兴趣,内在动力可以提高学习的热情,有效解决学习中遇到的阻力。当师生都具备以上条件后,因材施教就是实现教学相长的重要一环,同时遵循孔子“有教无类”的教育思想,将因材施教理念与之结合,有的放矢地进行有差别的声乐教学,使每位学生都能扬长避短,获得良好的教学效果。

二、因材施教在高职高专声乐教学中的意义

高职高专声乐专业生源一部分来自统考招生、一部分来自中职学校的对口招生,音乐专业基础和素养的差异,导致学生的水平参差不齐,这就需要教师充分了解学生的具体情况,遵循因材施教的原则进行教学,利用大课和小课相结合的教学方式,先讲授声乐教学中的理论知识、再循序渐进地将科学的发声方法、作品分析及演唱要求讲解、示范给学生,并根据学生的特点指出其存在的问题,找出解决的方法。声乐教学不仅是单纯的演唱方法的教学,还是集理论性、技能性、审美性、艺术性于一体的综合教学。声乐这种特殊的艺术形式是进行文化传播,促进人与人沟通的艺术桥梁,将内心的思想感情通过声音来传达。声乐小课中一对一的教学方式是因材施教教学理念在实践中的精准实施,目的是让每位学生都能有针对性的提高和进步,能够系统性地学习声乐专业知识和演唱技能。

三、贯彻实施因材施教理念的有效路径

(一)以人为本是贯彻因材施教的基本前提

受家庭环境、之前学校的教育情形、个人综合能力等因素的影响,学生思维方式、学习习惯、分析问题与解决问题的能力不尽相同。教师要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了解学生的价值取向,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学习观,与其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取得学生的信任会更利于教学活动的开展。关注因自身声乐条件不足导致学习信心不足,甚至产生自卑心理的学生,帮助其走出误区的同时,重新树立学习的信心。此外,提倡因材施教,并不是过度强调教师的主动性和否定学生的主体性,不尊重学生的意愿,相反,是要在因材施教理念的引领下,让学生根据实际情况自己选择,自我成长,要充分发挥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允许学生有不同的思想和见解,在因材施教的过程中,教师要扮演参与者而非决策者的角色,帮助、引领学生,使其有获得成功的感觉。

(二)分层教学是实施因材施教的主要抓手

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对教学成果起着关键性的作用,首先要打破传统的声乐教学模式,改变教学的惯性思维,将理论教学与实践锻炼充分结合,创设优质的课堂教学环境,注重以学生为主的教学导向,将基础程度不同的学生按照一定标准分成若干小组,制定不同的教学目标,有针对性地进行气息训练、音域拓展训练和吐字咬字训练,分层次教学、突出课堂教学的个性化设计,符合音乐教育专业人才培养方案和声乐课程标准要求,一方面面向全体学生,关注全体学生的学习效果,另一方面又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个体差异性,不断优化课堂教学,充分挖掘每个学生的潜能。进而建立“评价——反馈——改进”的闭环,形成因材施教理念下的持续改进机制,既保障了整体教学质量,又让不同层次的学生取得特定的教学成果。

(三)对“标”选“材”是开展因材施教的重要载体

高职高专音乐教育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是培养适用于小学音乐教学、乡镇文化馆事业、社会艺术教育机构的综合应用性人才,区别于专业音乐院校和本科师范院校中的音乐专业,更多面向的是一些基础性教育教学研究,需要学生有一定的专业综合应用能力,掌握基础的音乐理论知识、音乐素养、基本专业技能,具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掌握研究小学音乐教育的方法。目前高职高专院校音乐教育专业使用的教材大多是人民音乐出版社或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出版的《声乐曲选集》,教材偏重于单纯的演唱教学。声乐教学中选择的声乐作品不宜过难,应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有选择性地根据人才培养目标来选取教材,高职院校也可根据专业培养目标编写与之相配套的校本教材。教材内容要难易有度,不是学术性强、内容涵盖广就适合学生,有的曲目倾向于“高、精、深”,学生很难驾驭歌曲的演唱,甚至会挫伤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因此要引起教师的足够重视,本着因材施教的理念选择、整合教材,安排适宜的教学内容,完善声乐教材体系,体现音乐教育专业的培养目标和声乐课程标准,细致地分析教材,精心地构思教学方式,拓展教学手段,鼓励学生主动交流,培养全体学生演唱的兴趣和自信心[4]。

(四)科学考核是完善因材施教的特别补充

声乐考核方式已经从及格制向学分制转变,声乐教学的考核方式应在因材施教的理念下更加科学、完善。如在单纯的独唱考核方式外,增加学生参与专业技能比赛的情况,艺术实践质量的综合评定,将定性评价与定量评价相结合,不局限于学期末一至两首声乐作品的考核,要与专业艺术实践相结合综合评定,重视学生的实际专业技能锻炼。可将学期末声乐作品的演唱考核成绩比率设定为60%,省、市、校级专业技能比赛与艺术实践活动比率设定为40%,两项综合成绩为声乐课的最终成绩。让学生重视声乐成绩的评定,从中汲取经验,找出自己的不足,在巩固专业基础的同时制定下一阶段的学习目标。这种考核方式能够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艺术实践的参与度,使其做到深其深,浅其浅,益其益,尊其尊,是进一步完善因材施教教学方法的有益补充。

四、结语

因材施教的教育思想是倡导施教者正视学生之间的差异,主张具体问题具体分析,注重学生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将教师与学生有机结合起来,实现教学相长[5]。针对学生不同的学习方式和学习特征,以个性化的教学方式和内容实现声乐演唱能力的培养,提高学生的演唱技能,从因材施教的理念出发,以尊重学生的个性发展为前提,准确识才,长善救失,形成良好的声乐教学常态。高职高专教育是我国高等教育事业在市场经济下的重大发展,培养的是具有实践技能、创新技能的人才[6]。对声乐课学习成果的要求是既会演唱又会教学,是音乐教育专业中培养的一专多能的应用型人才,因此因材施教的教学理念显得尤为重要,符合声乐教学的学科特点和规律。

参考文献:

[1]程颐.河南程氏遗书:卷十九[M].朱熹,编.北京:商务印书馆,1935:276.

[2]朱熹.四书章句集注:卷十三[M].北京:中华书局,1983:362.

[3]孙刚成.孔子因材施教的理论基础及启示[J].教育研究,2009(11):87-91.

[4]单宏健.论因材施教理念在高校声乐教学中的运用[J].煤炭高等教育,2014(3):122-125.

[5]杨国华.论“因材施教”与“教学相长”[J].中国大学教学,2015(9):12-13.

上一篇:浅谈生物学教学中STS教育的实施与渗透方法下一篇:经济全球化背景下中国经济发展战略和就业问题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