使命责任意识

2022-09-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使命责任意识

论我国侵权责任立法中的使命意识

[摘要]正在紧锣密鼓制定的我国侵权责任法备受社会各界广泛关注。制定一部如此重要的法律,需要立法界、司法界与法学理论界的倾心协力和真心付出。如果立法者、司法者及法学理论工作者怀有强烈的责任感和浓厚的使命意识,一部良法的出现才是可以期待的。

[关键词]侵权责任法;立法审议;立法方案

[

[文献标识码]A

[

制定侵权责任法是构建我国完备民事法律体系进程中的又一重大立法工程,备受社会各界关注。侵权责任法关乎民事主体民事权益保护与人的行为自由边界两种立法价值的艰难权衡,担负着对我国市场经济时代及社会转型时期人们多姿多彩的民事行为和错综复杂的权益类型进行理性甄别的独特功能,社会关系辐射面广,一旦通过并生效,会影响到每一个人的生活。制定一部如此重要的法律,需要凝聚全体国人的智慧与共识,需要汇聚专业人士的谋略与心智。或许,更为关键的是,需要立法者、法律学人及司法者强烈的责任感和浓厚的使命意识。

一、挑战立法者兼收并蓄的胸怀与决断

到目前为止,侵权责任法草案已经经过国家立法机关两次审议。2002年12月九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三十一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该草案共九编,其中第八编为“侵权责任法”,这被公认为是侵权责任法首次进人立法审议。2008年12月下旬十一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六次会议审议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此为第二次立法审议。两次审议时间间隔达六年。或许是决策者考虑到民法典的编纂难以一步到位,侵权法在立法思路上发生了从民法典独立成编到制定单行法的重大变化。由于侵权责任法具有极强的专业性、专门性和技术性,仅凭立法机关一己之力很难完成这项艰巨的立法任务。可以预想的是,制定侵权责任法是对立法者立法水平与能力的又一次重大考验。

那么,面对立法重任的考验,立法者(包括地方立法机关)将如何应对、如何决断呢?

一是深入实际,实事求是,客观理性地提出立法主张。立法活动是立法者深入社会、审视世相、发现问题、梳理焦点、探寻规律、分析利弊、权衡利害、协调利益等复杂的专门活动,是穷尽人类智慧的“分配正义”的艺术。侵权责任法的制定面临各种各样的疑难问题,高明的立法者只有深入实际、走进社会、广泛调研,深刻把握社会运行脉象,揭示出侵权责任法所涉及的社会关系的真相,从而提炼出能够及时妥帖解决现实问题的立法要求和主张。如此,良善之法的产生才是可以期待的。二是集思广益,群策群力,坚持民主立法、科学立法的立法原则。越是影响大、立法难度大的法律草案越是要慎重其事。立法者要通过召开立法研讨会、立法座谈会、立法听证会、立法报告会、立法辩论会、立法调研、公开法律草案等多种形式和渠道,广泛征求公众对侵权责任问题的看法,耐心倾听各方面的意见与建议,使侵权责任法尽可能表达更多社会成员的意愿。三是解放思想,开门立法,密切关注当今世界立法趋势。我国目前正处于经济社会急剧变革与快速发展时期,同时也是各种事故灾害频繁发生的时期,高事故发生率严重制约了市场经济健康发展的步伐。一些发达国家经历市场经济的长期洗礼,形成了一整套严密精细的侵权责任法律调整机制,借鉴国(境)外先进立法成果来构建我国的侵权责任法律制度,以解决我国社会生产和生活中因各种事故、各种民商事行为和经济活动导致的权益侵害问题,乃是明智之举。四是兼听兼信,兼收并蓄,广泛吸纳最新学术研究成果。法学家在大陆法系社会法治实践中的作用不可忽视,立法者制定侵权责任法必须借力并倚重于法学界,从目前实际情况来看,我国侵权责任法的制定某种程度上是以法学家为主导的,他们至少在草案的形成上作出了奠基性的贡献。与学者打交道较多的立法官员需要冷静倾听各种学术见解,摒弃门派之见,克制个人偏好,当然,立法者在琳琅满目的学术建议中进行艰难的取舍与决断需要智慧,比如在行文风格或专门术语的运用上,就会面临彼得-斯坦等人所说的情形:“有些时候,清楚明白必须以精确无误为代价;而要做到精确无误,又必须在清楚明白方面忍痛割爱。”

二、穷竭法律学人求真务实的本领与智慧

侵权责任法的制定固然离不开立法者的追求和英明,但在很大程度上还取决于法学家的全程深度参与。2002年底以来,我国陆续产生了四个侵权法专家建议稿(或“侵权责任法草案建议稿”)和两个立法机关草案共六个版本的侵权责任法立法方案,形成了一定程度上的“双百”景象,为人们参与深度讨论提供了标靶。

杨立新教授作为课题组负责人主持起草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专家建议稿》共列六章:依次是总则(包括一般规定、数人的侵权行为、侵权责任关系和方式、侵权责任形态、抗辩事由共五节)、过错的侵权行为、过错推定的侵权行为、无过错的侵权行为、事故责任、侵权损害赔偿、附则(不独立成章),其特点是以归责原则为基调、以侵权行为为重心,约180条。徐国栋教授主持的《绿色民法典草案》第二编财产关系法第八分编债法分则第三题“侵权行为之债”(麻昌华教授执笔起草)则体现了以归责原则支配侵权行为的侵权法立法理念,其结构为:一般规定(依次分基本概念、责任能力责任限制、责任免除、损害赔偿责任与其他法律制度的关系、侵权行为的一般规定共六节)、一般侵权行为、特殊侵权行为、侵权责任确立共四章135条。王利明教授主持的《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有四章:总则(包括总则、共同侵权、抗辩事由三节)、侵权行为的种类及其责任、侵权的类型、损害赔偿,全文长达239条。该建议稿强调对受侵害的权利类型和侵权行为类型进行区分。由梁慧星、张新宝等教授主持的中国社会科学院法学研究所《中国民法典·侵权行为法编草案建议稿》则包括一般规定(侵权行为的定义与归责原则和责任能力、损害、因果关系和共同侵权行为、抗辩事由、其他规定)、自己的侵权行为、对他人侵权之责任、准侵权行为(无过错责任)、侵权的民事责任共五章97条,着重从侵权行为发生来源的角度构造侵权法体系。

基于学者建议稿的官方版侵权法草案先后有两个。2002年底全国人大常委会法工委提交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民法(草案)》第八编“侵权责任法”共十章68条:一般规定(没有分“节”,包括过错和无过错原则、共同侵权、责任形式、因果关系举证责任倒置与推定、受害人死亡时的侵权保护等内容条款)、损害赔偿、抗辩事由、机动车肇事责任、环境污染责任、产品责任、高度危险作业责任、动物致人

损害责任、物件致人损害责任、有关侵权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2008年底经过全国人大常委会审议并向社会公开征求意见与建议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侵权责任法(草案)》(二次审议稿)有12章88条,各章依次是:一般规定、责任构成和责任方式、不承担责任和减轻责任的情形、关于责任主体的特殊规定、产品责任、机动车交通事故责任、医疗损害责任、环境污染责任、高度危险责任、动物致人损害责任、物件致人损害责任、附则。显然,立法机关审议的两个草案都强调了对特殊侵权类型的规定。

罗列各种版本的立法方案是想表明:侵权责任法的立法过程是民法学界集中学术火力潜心研究侵权责任问题的过程,是法律学人走出书斋深入现实贴近生活的过程,尤其是在由法学家主导的立法项目中,学术理论研究成果必然会反映到立法之中,法律制定折射出学理研究的水准。如果说立法可以全面检视法学研究实际成效的话,法律学人应当清醒认识到自己的使命与担当,应当扪心自问:到了平常自谦要为国家法治建设“添砖加瓦”、奉献“绵薄之力”的关键时刻,自己将如何作为、如何有所作为、如何不辱使命,拿出看家本领。应当看到,能够代表目前学术研究前沿水平的各个“专家建议草案”凝聚了学术界的集体智慧,像一面面镜子,照出了亮丽与瑕疵,也明确了学术研究如何为立法服务的努力方向。

三、考验司法者审时度势的机敏与能力

没有司法机关全方位的深度参与,制定一部能够忠实体现社会实践规律的侵权责任法,也是无法想象的。创制出既具有中国特色、反映中国问题意识、又能够追踪国际发展潮流的侵权责任法,司法者责无旁贷,大有可为。

首先,能够向立法者和法学理论工作者提供鲜活的案例素材,提出需要通过理论研究予以彻底廓清、需要通过立法予以合理解决的许多重大现实问题。以侵权责任法名称中的“权”为例,受侵权责任法保护的“权利”或权益究竟有哪些?理论上通常认为侵权法保护的客体主要是绝对权,如物权、人身权、知识产权。其中,人身权司法保护面对的实际问题更为复杂麻烦。由于我国目前人身权立法比较粗略(只见于《民法通则》第五章第四节“人身权”中的几个条文),而司法实践中所遭遇的疑难问题早已超出立法者、法官和法学家们的预见和想象,如一些案件当事人诉请人民法院保护的“悼念权”、“祭奠权”、“亲吻权”、“生育权”、“初夜权”、“良好心情权”、“安宁权”、“同居权”、“容貌权”、“养狗权”、“相思权”“视觉卫生权”、“眺望权”、“小便权”等五花八门的“权利”,不仅在我国现行法律规范中检索不到,而且在法学理论界也是鲜为人知,产生了所谓的“权利泛化”现象。司法案例(件)是现实社会的一面镜子,这些鲜活案例昭示出来的问题难道不值得立法者、法学家、司法者共同深思和认真对待吗?

其次,总结司法实践经验,以司法者独到的视角和实际体会提出立法建议。在人民法院受理的各类民事纠纷案件中,侵权类别的案件占有相当比重。伴随着改革以来我国经济社会体制与利益格局的重大变化,各种侵权案件纷纷涌入法院,在民事侵权责任立法很滞后的情况下,司法者能够比较妥当地审判一些前所未有的疑难、棘手案件,实属不易。在此过程中,法官们也积累了丰富的断案经验,多年的审判经历使他们洞悉现行立法规范的欠缺、疏漏与实际生活的五光十色,以及二者之间的巨大差距,从而能够提出中肯的立法建议。在侵权责任法制定过程中,学者们整理概括的许多立法难点、疑点问题,如侵权行为一般条款、共同侵权责任、抛掷物的责任、监护人的责任、用人者的责任、环境污染责任、产品责任、网站经营者的侵权责任、高度危险作业责任、医疗损害责任、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学生伤害事故责任等,究竟如何规定,都非常重视来自司法一线的法官们的意见和建议。

再次,借侵权责任法制定之际,全面清理和反思现行相关司法解释。立法规范的详略与司法解释空间的大小是反比关系,这在侵权责任问题上尤其突出。为弥补侵权立法不敷实际需要之不足,最高人民法院迄今发布了数量极为可观的司法解释或解答性意见、批复等,其中影响最大的综合性解释有《最高人民法院关于确定民事侵权精神损害赔偿责任若干问题的解释》(2001年3月10日起施行)、《关于审理人身损害赔偿案件适用法律若干问题的解释》(2004年5月1日生效)。其他的司法解释性文件涉及事项几乎囊括了侵权责任法领域里的所有方面,如适用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行为、适用过错推定的侵权行为(国家机关的侵权行为、用人者的侵权行为、监护人的侵权行为、专家责任、物件致害、违反安全保障义务的侵权行为)、适用无过错责任原则的侵权行为(产品侵权责任、危险活动和危险物责任、环境侵权责任、动物致害)、事故责任(包括道路交通、铁路水上航空运输、医疗、工伤、学生伤害等领域)。因此,侵权责任法制定的过程,乃是全面清理和系统盘点相关司法解释,并将其最终输送到正式法律文本中去的最佳时机。

责任编辑 宋桂祝

作者:黄金桥

第2篇:责任与使命

摘要:小学教师是人才成长奠基阶段的引导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代人的成长和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素质教育需要小学教师具备多元的素质结构,目前,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方面还存在一些问题,需要采取多种有力措施大力加强在职小学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小学教师的综合素质。

关键词:提高;小学教师素质;有效途径

邓小平曾指出,“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这就意味着教育必须为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宏伟目标,为迎接世界经济科技的挑战,为国家与民族的未来,担负起振兴社会主义社会物质文明和精神文明的历史使命。胡锦涛在党的十八大报告《坚定不移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前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而奋斗》中指出,“努力办好人民满意的教育。教育是中华民族振兴和社会进步的基石。要坚持教育优先发展,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服务的根本任务,培养德智体美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全面实施素质教育,深化教育领域综合改革,着力提高教育质量,培养学生创新精神。”这一论述深刻地揭示了我国社会主义教育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是新时期我国教育事业发展的指导思想,教育改革和发展的方向,是制定党和国家教育方针和政策的理论基础。再一次强调了教育及教师的责任和历史使命。

一、小学教师应具备的素质结构

教育要走在发展的前面。教育要发展,首先教师要发展,要不断提高自身的综合素质。教师是教育的直接承担者,教师素质的高低直接关系到国家和民族的未来。尤其是提高小学教师的素质,任重道远。这是基于小学教育是提高全民族素质的基础工程的基础,是重中之重。小学教师是人才成长奠基阶段的引导者,其自身素质的高低直接影响着一个国家的现代化进程。

新时期小学教师所应具备的素质是多方面的:要有高尚的道德情操,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育人观;要掌握系统的教育理论知识和小学教育的基本规律;要树立 “ 以学生发展为本”的教学理念,树立终身学习的发展理念;要有文、理科较为广博厚实的科学文化知识;要有科学的教学方法和手段,善于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和自觉性;要具有良好的艺术修养,懂得教育艺术,了解儿童的心理和生理特点,善于与学生沟通交流,从而保护儿童稚嫩的心灵,等等。同时,还要具有精湛的教学技能,具有一定的小学教育的管理能力和小学教育教学的研究能力。

二、小学教师素质结构存在的问题

目前,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还不能完全适应幼儿发展培养的需要,还存在一些问题,如:小学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偏低,教师职业道德缺失,敬业精神不强;部分小学教师教学理念落后,没有真正从“应试教育”向以全面提高学生的基本素质为根本目的“素质教育”转变;很多小学教师思想观念落后,主要还是传统的教育思想、教育理论和教学模式;部分小学教师的知识结构单一、老化,不能适应新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尤其是,部分边远地区的农村小学教师由于教育教学理念落后、知识结构单一等原因,造成基础教育阶段,小学教学质量不高,教育发展水平较低等等。

三、改善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措施

改善小学教师的素质结构,需要从在职小学教师的培养和未来补充力量教师教育培养两大方面着手。本文拟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提高在职小学教师素质结构的有效途径进行探讨。

(一)进一步加强小学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

就一般意义而言,“在道德建设领域,职业道德建设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这一方面是由于从业人员遍布在国家、政治、经济、文化生活的各个领域,另一方面是由于职业道德对社会公德、家庭美德建设有着重要的影响,它对和谐社会建设以至整个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具有巨大的推动作用”。[1]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也就是加强师德建设。师德是以教师为主体的广大教育工作者在教育教学实践活动中应当遵守的职业道德,师德对教师而言是一个永恒的话题。它像一根红线贯穿于每一个层级的每一位教师成长过程的始终。师德建设是师资队伍建设的重要环节,也是学校精神文明建设的重点。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建立的新形势下,重新提倡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提高教师思想道德水平和教书育人责任感和使命感是摆在我们面前的一项十分紧迫而重要的任务。教师的职业道德,其功能对职业活动具有导向、规范、整合和激励的作用,引导教育教学活动遵循教育规律和教育方针,沿着健康、有序、和谐的方向发展。国家建设,教育为本,教育建设,教师为本,教师建设,师德为本,一语道出了教师职业道德建设的重要地位。教师职业的社会地位和教师职业劳动的特殊性决定了必须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这种职业道德反映在教师教书育人过程中教师于职业、教师与学生、教师与教师的基本工作关系,以及教师对学生言传身教的工作特点。由此而形成职业意向—献身教育,教书育人,严于律己;教师的职业情感——以勤精业、热爱学生诲人不倦;教师的合作精神——团结协作,取长补短;教师的职业规范——以身做则,为人师表”。[2]教师不仅授业,而且重在育人。

(二)进一步强化小学教师的敬业精神

敬业就是尊重、尊崇自己的职业和岗位,以恭敬和负责的态度对自己的工作,做到工作专心,严肃认真,精益求精,尽职尽责,要有强烈的职业责任感和职业义务感。[1](P.87)在中国的古代,敬业就要做到勤业、乐业,孔子一生勤勉,著述育人,“发愤忘食,乐以忘忧,不知老之将至;”韩愈,勤奋敬业,留下了“业精于勤荒于嬉,行成于思毁于随”的经典。教师为人师表的工作特点决定了它崇高的责任感,这种责任感是成为优秀小学教师的首要条件。它源于教师对教育事业的热爱和献身教育事业的坚定信念,有了强烈的责任感和事业心,教师才会乐业、敬业,才能一辈子“学而不厌,诲人不倦”。

(三)進一步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

建立完善国家、省、教育主管部门、学校四级培训体系,健全完善小学教师培训周期轮训制度和培训学分制度,开发小学教师培训优质资源,创新小学教师培训模式和方法,充分开发网络培训,共享资源,加大小学教师培养力度。分层、分类、分岗、分科大规模地组织小学教师培训,全面提高小学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和综合素质,为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促进基础教育改革、提高教育质量提供师资保障。

一是各地教育行政管理部门、各小学校要重视教师培训。积极为教师参加创造条件,加大经费投入,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使教师树立终身学习意识,组织、鼓励、支持教师进行在职提升。如鼓励教师更新知识结构、提高业务能力、提升学历、掌握现代教育手段等。

二是实施好“国培计划”,利用国家优质资源,培养骨干教师。骨干教师是学校的中坚力量,对于带动整个教师队伍素质的提高,有着不可估量的作用,学校应有意识地培养不同学科、不同方面、不同年龄段的骨干教师。教育部从2010年开始实施“中小学教师国家级培训计划”,这是国家针对加强中小学教师,特别是农村教师队伍建设的一项重要示范性举措,计划所包含的“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都是中小学教师学习提高最重要最有效的途径。“中小学教师示范性培训”主要实施中小学骨干教师培训、中小学教师远程培训、班主任教师培训、中小学紧缺薄弱学科教师培训等;而“中西部农村骨干教师培训”项目而以农村中小学教师置换脱产研修、教师短期集中培训、教师远程培训为重点,对农村义务教育骨干教师进行有针对性的专业培训。“国培计划”重点发挥了示范引领和促进改革的作用,各小学校应该利用好这些优质资源,首先培训一批“种子”教师,发挥“种子”教师的骨干示范和辐射作用,积极推进素质教育和教师培训工作。

三是做好新教师培训,使新教师尽快转变角色,适应岗位需要。做好新教师岗前培训,使新教师掌握教育基本理论和教学技能,进行职业观念教育和师德教育,帮助他们进一步树立坚定的职业道德信念。入职后发挥老教师的传帮带作用,利用小学教师中最优质的资源,如特级教师,小学高级教师等的示范作用,帮助新教师搞好职业生涯设计,帮助他们把所学的理论与教育实际结合联系起来,指导他们练习教学基本功,组织他们观摩老教师的课堂教学,不断自我反思、总结,使新教师尽快成长为一名合格的小学教师。

四是立足岗位,练好基本功,不断提升教育教学能力。学校可以通过说课比赛、教学比赛、微课比赛、课件大赛等多种方式调动教师投入教学的积极性,促进教师练好教学基本功;可以组织教学观摩、研讨、教学沙龙等方式促进教师互相沟通交流,互相学习,取长补短;可以外请专家,开设专题讲座,不断更新教师教育教学理念。

(四)进一步提高小学教师的现代信息素养

在知识快速更新的信息化时代,教师必须具有现代信息素养。《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试行)》明确指出:大力推进信息技术在教学过程中的普遍应用,促进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的整合,充分发挥信息技术的优势,为学生的学习和发展提供丰富多彩的教育环境和有力的学习工具,积极利用并开发信息化课程资源。这就为适应基础教育改革的需要、加强教师信息素养的培育指明了方向。为了适应新形势的需要,小学教师必须掌握现代教育技术。这是因为人类社会的科学技术特别是信息技术的迅速发展给人们的社会生活带来了巨大的变化。人们面对着一个新的知识经济时代。知识经济时代的特点与需要,迫切要求小学教师由知识传递者变为教育实践者,这将极大地促进教师角色的历史性转变。在新形势下一名合格的教师必须具备以下基本能力:一是掌握电化教学手段;二是具有教学软件的设计能力。这样,教师才能在课堂教学中正确运用互联网,高效率地利用优质网絡教育资源。如微课的开发与应用,在国外已经有很多成功的案例,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把课堂教学从面对面教学发展到在线教学,再到混合学习。一些研究者认为,混合学习这是最有效的教育模式。在我国,微课正在大力开发,并推动着教师的专业发展,这种教学模式把课堂向课后延伸,能够实现对学生的个性化帮助。信息技术与学科教学深度融合的发展趋势需要小学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

(五)进一步强化小学教师的创新意识

小学教师肩负着培养儿童创造力的重任,因此,教师要具备创新意识。科学工作的精髓是创造性,勤奋并持之以恒地学习是不断创新的源泉。科学的内涵是追求真理,诚实的品格则是接近真理的先导,教师不仅要有扎实的基础理论和专业知识,而且要有比较广泛、宽厚的知识背景和文化修养,作为一名小学教师应当随时密切关注本学科的定位,一门学科的内涵和定义至少有三个属性:一是整体性和局部性;二是发展性;三是定义的多维性。学科间的渗透、交叉是当前科学发展的主流,科学越发展,学科分得越细,交叉和融合的趋势越明显,教师要了解自己所从事的专业的历史沿革最新成就和发展趋势。并且涉猎一些相邻学科的知识,优化知识结构。当今知识经济时代,知识发展速度倍增,小学教师不仅要广泛涉猎知其然,而且应该深入进去知其所以然,只有这样才能把握各门知识内在的体系和逻辑,才能做好学生的知识向导,才能指导小学生进行最佳的社会实践,才有助于培养具有创造力的人才。

(六)进一步树立小学教师终身学习的理念

新的人才质量观,新的人才发展观,新的课改观,新的教育观都要求小学教师必须进一步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小学教师要想高标准严要求地完成教学任务,就必须与时俱进,必须通过继续教育不断提高其学历和知识水平,全面提高自身素质,使自己的教学能力得到提高,在新形势下,为了适应学校发展的需要,小学教师要对自己所教的具体课程和所拥有的知识结构进行重新整合,确定一个方向,使知识结构更加合理优化,有一个合理的知识结构才能适应新课改教学的需要,合理优化的知识结构可以保证小学教师在向学生传递知识中将信息的损耗减到最少,达到最佳教学效果,从而提高教育质量和教学效益。

参考文献:

[1]中国就业技术指导中心组织编写.职业道德国家职 业资格培训教程[M].北京:中国广播电视大学出版 社,2007.

[2]袁桂娥.罗氏喜.闫江涛.面向21世纪小学教师素质 结构的研究[J].平顶山师专学报,2000,(9).

[责任编辑:褚永慧]

作者:包淑芝

第3篇:使命在心 责任在肩

摘 要:作为对新中国成立70周年的献礼,《体育教学》杂志策划了“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校体育口述史”专题。编辑部委托浙江师范大学体育与健康科学学院王水泉博士对北京师范大学毛振明教授进行采访,就我国当下学校体育改革密切相关的相关问题进行了访谈。

关键词: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校体育口述史;毛振明;中国学校体育发展;访谈

毛振明教授出身体育世家,大学学的是体育教育专业,自1984年留学日本开始,其学习深造、行政管理、教学科研更是从未离开过学校体育领域。可以说,20世纪80年代后期以来,毛教授的学校体育观点对我国学校体育的改革与发展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最近几年,以“全国学校体育联盟(教学改革)”为依托,作为联盟主席,毛教授设计、引领的以“全员运动会”“一校一品”“新校园足球”等为主题的学校体育改革越发引起社会各界的关注。

《体育教学》策划的“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校体育口述史”专题,意图是组织对这70年历史有切身体验或有深刻了解的体育人,以口述史的方式,更鲜活地回顾过去、展望未来。作为一个总的回顾,我们会发现,1949年新中国成立后,我国学校体育的发展并非一帆风顺。新中国成立初期,我们在尽量褪除民国时期美式学校体育色彩的同时,积极引入苏联模式。中苏关系交恶后,又努力建设我们自己的学校体育体系。“文革”十年学校体育被取消或被军事训练所取代。“文革”结束初期我们的学校体育中曾盛行“锦标主义”。改革开放后,我国学校体育亦随之逐渐走上正轨,初期我们如饥似渴地向日本、美国等学校体育发达国家学习,被认为有了一定积淀后,我们开始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学校体育体系。在这期间学校体育学术界曾有过“真义体育”“要不要教侧向滑步推铅球”以及“体育教学中该不该淡化运动技术”等学术争论。现实中我们还时常面对“体育课可有可无”“同工不同酬”等与职业认同有关的非公待遇……在这样的背景下,笔者展开了对毛教授的访谈。

王水泉(以下简称“王”):受《体育教学》编辑部委托,很荣幸对您进行学术访谈。编辑部策划“新中国成立70周年学校体育口述史”,旨在总结过去,展望未来。因此,我们的访谈主要围绕中国学校体育中存在的问题去说或许更有意义。首先,我很想清楚您心目中如何评价中国学校体育发展的这70年,这70年的发展是连续的,还是断裂的,是一直在前进,还是曾出现倒退?

毛振明(以下简称“毛”):首先,让我来非常准确、全面地评价我们新中国成立后70年间学校体育的发展,我觉得我不太够格。因为我是1957年出生,1983年参加工作,1991年留学回国并正式参加到学校体育工作的管理和研究之中。所以,对于新中国学校体育70年的发展,我只能根据很多的历史文献以及大家的总结来概括出我的一些认识,但其中有些认识可能是不准确的。第一,关于新中国学校体育的发展是不是在前进,这要看我们是从哪几个角度去看的。如果我们从学生的体质来看(因为这是我们学校体育最根本的任务),1980年以后,学生的体质一直在下降。如果从体育课程来看,我们过去的体育教学可能没有惠及全体学生,受体育教育的人数是有限的。因为那个时候可能很多孩子都没有接受过体育教育,主要是指农村偏远地区。而我们现在的体育教育,应该可以说至少惠及了我们所有九年义务教育的学生。因此,从体育教育的普及度来说,我们新中国的学校体育是进步的。如果从体育教育的质量来看,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的时候,有很多接受过体育教育的学生对体育留下了非常美好的印象。而在今天,有很多学生却告诉我们说:“我喜欢体育运动,但不喜欢体育课。”“我上了12年体育课,什么都没有学会。”“我上了12年学,没参加过一次运动会。”所以,从这个角度来看,我们虽然能够让很多的孩子都有机会上体育课,但体育课的质量确实受到了孩子们的质疑。

王:造成这些问题,以及诱发这些质疑的原因是什么?

毛:这里的原因很复杂,我觉得其中有体育教学思想认识的问题。比如说,我们现在的体育课程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这就是一个典型的课程设计上的问题,是一个认识上的问题。大家总觉得,那么多的体育项目,好像我们都该学,这根本是不可能的。我们也总认为,让学生学一个运动项目,学生的身体得不到全面发展。这其实又是一个非常错误的认识。我们对于体育课的学科特性,可以说还没有真正认识到,或者说还没有认识清楚。体育不同于语文、数学。语文的基础非常清楚,从五六千字到五六千字组合而成的句子再到其后形成的文章,其中,句子的表达方式和正确与否,以及文章整体的逻辑性和美感的表达度,就是我们语文学科的基础。数学则更加清楚。我们小时候能够学也应该学的加减乘除四则混合运算、一元二次方程、二元一次方程等,这些就是我们数学学科的基础。但是,我们体育学科该教什么却不清楚。我们体育难道要把所有的运动项目,或所有奥运会的运动项目,或我们称作体育游戏的项目都教完吗?這是不可能的。所以在教材方面,我们一直在纠结该教什么。这就是我们体育学科相比于其他学科最大的缺点和不足,我们不知道该教什么。

但是,我们现在已经明确了。当然,这并不是说所有人都认识到这个问题,也并不是说得到了所有人的认同。现在我们应该看到,“健康中国2030”已经向我们提出了“至少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的要求。它没说三项,没说四项,更没说要掌握全部的运动技能。所以,我们体育学科在理论上面是有问题的。因此,我们需要在未来的课程建设方面有这样的新认识,然后才能带动我们体育教学的改革。比如说“走班制教学”。因为我们将来要实现的是“一校多品”,一个学校要有几个有特色的运动项目,换句话来说,就是这个学校的“小自助餐”。将来,我们的孩子就要在这一个尽可能丰富的“小自助餐”里寻找到符合自己的(包括身高、能力、爱好、性格等)运动项目,然后去深入地学习,从而打破我们现在体育教学中存在的蜻蜓点水、低级重复、浅尝辄止、半途而废的不良的体育教学模式。所以,回到你刚才的问题,我们新中国的学校体育到底是前进了,还是存在断裂,还是有挫折?我觉得,现在学生的体质真的不如我们这一代人的体质好了。这也就是我们学校体育的工作不能叫作退步,但至少是存在缺陷。对于体育课程,我们在认识上可能越来越前进了。比如,我们提出了让学生熟练掌握一项运动技能,提出了“一校多品”,提出了“一生一长”,提出了“一师一专”等一些新的概念。这无疑让我们感受到了我们学校体育在前进。所以,针对刚才的问题,我觉得我们需要从各种各样的角度去看。

王:毛老师,刚才您提到的“健康中国2030”,其中有关于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的内容。不过,我们都知道,日本在20世纪60年代中期到70年代中期,他们的体育课也曾有过以增强体质为主要任务的历史。但是造成的结果是,学生不喜欢体育课,许多体育老师也怨声载道。与此有关,70年代中后期,他们提出了“快乐体育”,体育课程的定位随之发生了很大的转变。体育课是学校体育的一个组成部分(而且是核心部分),但它的使命不能等同于学校体育。体育课应该跟其他课一样,应该是有共通的东西存在。对于体育课增强学生体质、增进学生健康这个问题,您怎么看?

毛:关于增强体质的问题,要放在国家背景、时代背景以及现实问题的背景中去考虑。我觉得我们现在的中国,主要任务是要增强体质。因为我们学生的体质不是一般的差。如果和其他国家的黄种人来比,我不敢说我们是最差的,但我们也是相当差的。这其中和很多原因有关系,但不管怎么样,我认为,现在增强学生体质应该是我们学校体育最首要的任务。但是,在增强学生体质的过程中,一定有非常愉快的锻炼身体和非常痛苦的锻炼身体,而这两者应该是有区别的。正如习主席所说的那样,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享受乐趣,要帮助学生在体育锻炼中锤炼意志。我觉得前者实际上就是说,我们一定要强化增强体质过程中快乐的部分。其实体育是一个很快乐的事,就连我们大家公认的毫无快乐可言的长跑,实际上也是有快乐的。看看中国现在的马拉松比赛,一是马拉松比赛越来越多,二是每次开赛前都得抽签,都得反复选择。为什么?那一定是有乐趣因素在里面的。那么,当学生没有认识到这种乐趣因素的时候,对学生而言,这可能就是痛苦的。

所以,我曾经说过,什么叫成功?先苦后甜才叫“成功”,不苦不甜叫“无聊”,有苦无甜叫“磨练”,有甜无苦叫“舒服”。那么,我们的体育肯定不是舒服,肯定也不是无聊,我们的体育可能是磨练和成功。当我们在孩子不能完全理解但需要增强他的意志的时候,可能就需要磨练,但这个磨练需强迫。就比如你刚才所说的关于日本的例子,我相信,如果我们去调查刚刚结束或完成了体育教育的学生的时候,他可能会说很反感(体育课),但是,如果30年以后你再问他,他可能会感悟到很多东西,包括坚强的意志,可能就是在这种东西(体育课)中磨练出来的。所以我们不能抽象地去否定磨练的含义,也不能一味地强调磨练而否定了体育中的内在乐趣,这应该让我们的学生去想。所以,这就是聪明的锻炼身体和不聪明的锻炼身体,以及具有教育性的和不具有教育性的增强体质的区别。

所以,我们应该强调一种具有教育性的,也就是把磨练、锻炼以及享受运动中的乐趣,享受阳光,享受同伴之情,享受在体育中的竞争与胜利,甚至享受失败等,要把这样的东西结合起来放在教育性里面,然后做一个聪明的增强体质的体系。而不是让学生该享受乐趣的地方没有享受到,不该让学生去磨练的却让他磨练得几近失败和终止而还要让他继续磨练。那么,这就是一个非教育性的、非常不聪明的,而且非常愚蠢的增强体质的方式。所以我认为:第一,中国需要大力强调将增强学生体质作为学校体育的任务;第二,我们一定要大力强调具有教育性的、聪明的、能够帮助学生既享受乐趣又锤炼意志的增强体质。

王:既然要增强体质,就要有练习密度,还要有练习强度。那么,针对现在体育课中(非常重视)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的问题,您怎么看?

毛:体育课必须要有练习的密度和练习的强度,要有整体的负荷量,如果没有这些,那就不叫体育课,我认为这是体育课的第一要素。所以,我们不能否定,或者说,我们要大力提倡体育课中科学合理的练习密度和练习强度,以及整体的负荷量。但是,我们不能提倡得太过,这些东西也需要科学性。如果提倡过头,或者不分年级,不分性别,不分课程,不分季节以及不充分考虑孩子们的身心发展情况,一律性地、强制性地提高练习密度和负荷强度的任何建议和任何所谓的科学标准,我认为都是不科学的。

王:提到体育课中“增强体质”的问题,让我想起了您主编的《体育趣味課课练1260例》。这套书已出版几年,但是现在有些读者认为,“课课练”就是单纯的增强体质的练习。这套书我也参与编写了一些案例。编写这些案例过程中,我体会到了,这些案例好像并非单纯增强体质那么简单。对于这一点,您怎么看?

毛:首先,“体育趣味课课练”的本意是增强体质,但它并不是单纯的增强体质。我不太理解什么叫单纯的增强体质,可能就是我刚才说的那种比较愚蠢的、不聪明的、非教育性的、带有强迫性的增强体质吧。我们编的《体育趣味课课练》,首先它是进行了科学分类的,它瞄准了学生的走、跑、跳、投、支撑、攀爬、悬垂、搬运、负重、角力、踢打、躲闪等一些人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它也瞄准了孩子们的速度、力量、耐力、柔韧、灵敏、协调这样的基本素质,它还瞄准了现在孩子的软、硬、笨、晕、胖,也就是身体软、韧带硬、身体不灵活(笨)、前庭器官不发展、晕眩、肥胖等问题,同时它也瞄准了竞赛性、集体性、趣味性、安全性等(体育运动的)各种基本性质。《体育趣味课课练》实际上是围绕上述问题来编著的一套书。所以,如果这样来讲的话,第一,我们的“体育趣味课课练”并不“单纯”;第二,我认为我们的“体育趣味课课练”是一种聪明的增强学生体质的方法和手段。

作者:王水泉

第4篇:使命责任意识

如何强化使命责任意识,突出主题主线,建设全面过硬战场磨刀石

强化我军新的历史使命责任意识,对军队现代化建设、军事斗争准备和军事力量运用提出了新的更高要求。我们必须以我军新的历史使命牵引和推动各项工作,以此为基础,才能突出主题主线,建设全面过硬战场磨刀石

首先,应该牢固树立与履行新使命相适应的思想观念,更好地适应时代和实践的发展要求。坚持党的思想路线,解放思想、实事求是、与时俱进,使思想观念跟上不断变化着的客观实际,是我军永葆先进性、有效履行神圣职责使命的关键所在。新世纪新阶段,面对新的形势任务,全军必须增强使命意识、忧患意识,密切关注国际战略格局和我国安全形势的发展变化,始终做到居安思危、常备不懈。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和战略意识,善于从政治高度观察和处理军事问题,善于着眼国家利益全局和发展大局筹划部队建设。

其次,应该加速推进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做好军事斗争准备,不断增强战略筹划、科学管理和作战指挥能力。我军要适应新形势,肩负新使命,关键是要扎根中国特色军事变革和军事斗争准备的新实践,大力提高全军官兵的素质本领。要根据当今时代军事斗争和军队建设的新特点,着眼推动部队整体建设和长远发展,全面提高各级领导干部的战略素养和战略筹划能力。

然后,应该高度重视做好抓基层、打基础的工作,提高部队全面建设的起点和标准。军队全部工作和战斗力的根基在基层。履行好新的历史使命,必须按照新的起点和标准,全面打牢部队建设的基础。要切实把抓基层建设的观念、思路、方法和作风搞端正,真正按照履行历史使命的目标要求筹划和指导基层建设,用履行历史使命的实际成效来衡量检验抓基层的工作,进一步规范抓基层建设的工作秩序,建立科学的抓基层工作机制。

最后,要切实加强和改进思想政治工作,确保部队建设始终沿着正确的政治方向前进。强有力的思想政治工作,是履行历史使命的重要保证。要始终坚持把思想政治建设摆在各项建设的首位,坚持不懈地用党的理论创新成果武装全军,不断强化军魂意识。

第5篇:加强责任意识 担当时代使命

故事一:

一队商人骑着骆驼在沙漠里行走,突然空中传来一个神秘的声音:“抓一把沙砾放在口袋里吧,它会成为金子。”有人听了不屑一顾,根本不信,有人将信将疑,抓了一把放在袋里。有人全信,尽可能地抓了一把又一把沙砾放在大袋里,他们继续上路,没带沙砾的走得很轻松,而带了的走得很沉重。

很多天过去了,他们走出了沙漠,抓了沙砾的人打开口袋欣喜地发现那些粗糙沉重的沙砾都变成了黄灿灿的金子。 【哲理感悟】

在漫长的人生中,时间、责任就像是地上的沙砾,惟有紧紧抓住机遇、勇于承担责任的人,才能将这些普通粗糙的沙砾变成可贵的金子。不紧紧抓住机遇的人、不愿承担责任的人固然轻松潇洒,但他们生命长河会黯淡粗糙,他们始终发不出金子般灿烂光辉。

其实人生最怕一个"混"字!抱着混的心态,看似偷巧、轻松、没压力,然而就是在不知不觉的混中,混没了青春,混尽了精力,混掉了激情,混失了口碑,到头来混得黄粱梦美一场空!

在任何一个企业工作,你不是在为老板打工,你是在为自己的将来打工,给自己累积经验和财富,老板只提供平台让你去展现你的人生价值,展现你的事业机会。

抱怨只会让更多的人看不起你让大家知道你是一个没有用只会说的人。

责任就如行人肩上的行李,也许很沉重,但不能丢掉,因为它是人生路上的必需品。生活要延续,责任也得跟着向前走,它会伴随着我们走完整个人生,其实,活着本身就是一种责任,生如夏花般的灿烂是一种更大的责任和追求。

如果说战争年代的莘莘学子们怀着“天下兴亡,匹夫有责”的壮志为革命四处呼喊,为美好明天激扬文字指点江山是一种责任,那么,在和平年代,大学生依旧有和平年代的责任和使命:对生命的珍惜,对生活的热爱,对自身发展的关注,对父母期望的回报,对他人的关怀,对社会的奉献,对时代发展进步的付出„„„

我们认为,责任是人的一种存在方式,它伴随着人类社会的产生而出现,并随着社会和时代的发展而不断变化。因此,我们将责任定义为:在一定的历史条件下,作为社会人对其扮演的社会角色所应当承担的职责和履行的义务。而责任意识则是指人们对于所承担和履行的这种职责与义务的自觉认识。当代大学生的责任意识主要体现在以下相互关联的四个层面。

第一,对自己负责的意识。对自己负责是对他人和社会负责的基础和前提。一个人只有首先具备自我责任意识,才能更好地将其提升为对他人、对社会以及对国家的责任意识。

第二,对家庭负责的意识。当代大学生作为家庭的一员,长期以来享受着父母和长辈的照顾与关爱。

第三,对国家和社会负责的意识。人是组成社会有机体的细胞。所以,每一个社会成员都应当具有对国家和社会高度负责的意识,并自觉承担起国家和社会赋予的责任。

第四,对全人类负责的意识。随着科学技术的迅猛发展,世界各国的联系更加紧密,任何一个国家都不可能孤立存

我们就是要成为一个得‘A’的人——aim(志气,目标)、ability(能力)、action(行动)!” 马克思曾说过:“作为确定的人,现实的人,你就有规定,就有使命,就有任务,至于你是否意识到这一点,那都无所谓,这个任务是由于你的需要及与现存的世界的联系而产生。”

一个时代有一个时代人的使命。抗战的年代,人们有救亡图存的使命,而在和平与发展成为世界的主题时,当代大学生的使命不再是抛头颅,洒热血,当然这绝对不代表没有使命。“坚定不移地贯彻党在社会主义阶段的基本路线,团结带领广大青年,自力更生,艰苦创业。”这是中国共青团的基本纲领。

大学生要加强社会实践,在实践中了解社会,了解他人,从而关心社会,关心他人,渐渐增强自己的社会责任感。

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同志提出了一系列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公司党委中心组组织了学习,其中,责任担当是习近平同志反复强调的重要内容。习近平同志关于责任的重要论述,把我们每个人的责任担当与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紧密联系在一起,深刻阐明了只有尽责才能圆梦的道理,为责任赋予了新的时代内涵,也为我们敢于担当,尽责履职,共筑中国梦指明了路径,提出了要求。

故事2:你是全力以赴还是尽力而为?

一天猎人带着猎狗去打猎。猎人一枪击中一只兔子的后腿,受伤的兔子开始拼命地奔跑。猎狗在猎人的指示下也是飞奔去追赶兔子。

可是追着追着,兔子跑不见了,猎狗只好悻悻地回到猎人身边,猎人开始骂猎狗了:“你真没用,连一只受伤的兔子都追不到!”猎狗听了很不服气地回道:“我尽力而为了呀!”

再说兔子带伤跑回洞里,它的兄弟们都围过来惊讶地问它:“那只猎狗很凶呀!你又带了伤,怎么跑得过它的?”

“它是尽力而为,我是全力以赴呀!它没追上我,最多挨一顿骂,而我若不全力地跑我就没命了呀!”

人本来是有很多潜能的,但是我们往往会对自己或对别人找借口:“管它呢,我们已尽力而为了。”事实上尽力而为是远远不够的,尤其是现在这个竞争激烈、到处充满危机的年代。

常常问问自己,我今天是尽力而为的猎狗,还是全力以赴的兔子?

第6篇:强化责任意识不辱政治使命

王益民

发展是岳阳最大的政治,要实现“五市一极”的宏伟目标,全市各级领导干部必须强化责任意识,牢牢把握科学发展这个主题,视责任为使命,视岗位为平台,视工作为事业、视任务为职责,以高度的政治责任感,切实担负起这一政治使命。

一是要乐于负责。责任体现了一种报效国家的品质,一种爱岗敬业的精神,一种不辱使命的境界,一种对工作的渴求和痴迷。工作就意味责任。每一个职位所规定的工作任务就是一份责任,当我们从事这项工作时就应该担负起这份责任。梁启超先生曾说道,人生须知负责任的苦处,才能知道尽责任的乐趣。我们所从事的每一项工作,它既没有贵贱高低之分,又无好坏优劣之别,都是为之奋斗的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要做到干一行、爱一行、精一行,并百折不挠将其负责到底。作为领导干部,责任是做人之本、成事之基、为官之德。要把自己放在全市、全省乃至全国的大背景和格局中去思考、去谋划,要把自己的工作与“四化两型”、“五市一极”战略目标紧密联系在一起。毛泽东同志早就告诫说,我们的责任是向人民负责,每句话每个行动都要符合人民的

要求。只有深怀爱民之心,恪守为民之责、善谋富民之策、多办利民之事,才能真正体现向人民负责。因此,我们要始终把改善民生摆在第一位置,作为第一工程,当成第一责任。在工作中突出重点保民生,破解难题保民生,消除热点保民生,打造亮点保民生,这就是我们各级领导干部应有的负责精神。

二是要敢于自责。所谓自责,就是要敢于检讨自己工作中的不足,多作自我批评,这是我党的优良传统和作风。自责是一种进步的表现。现在,我们有的同志不善于认真审视自己,不敢于正确评判自己的工作,工作有了成绩孤芳自赏,工作出现失误怨天尤人,只为“失败找理由”。当前,我们正处在一个社会大发展、大调整、大变动的重要历史时期,对于各级领导,甚至对各个方面的工作都是一切前所未有的考试与检验,检验我们的学习能力、应对能力、竞争能力、决策能力、创新能力。在这种情况下,我们要做好自身工作,加快发展步伐,推进“五市一极”建设,就绝不能故步自封,因循守旧,骄傲自满,更不能看不到工作中的薄弱环节和自身的缺点错误,自以为完美无缺,“止于至善”,否则贻误工作,危害事业。

三是要勤于守责。为官一任,就要造福一方。当前,我们既处在“黄金发展期”,又处在“矛盾凸显期”,改革正进入“深水区”,历史遗留问题与现实难点问题相互交织,合

理诉求与无理要求相互叠加,直接利益与间接利益相互纠集,各种矛盾集中呈现,错综复杂。要守责,首先,要立党为公,夯实理想信念的支撑力。坚守共产党人的精神家园,始终做到对马克思主义的信念坚定不移,对党的领导的信赖坚定不移,对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信心坚定不移。其次,要拜人民为师,尊重人民群众的创造力。把政治智慧的增长、执政本领的增强深深扎根于人民的创造性实践之中。俯下身子,扎根于民、问计于民、施惠于民,在同群众相处中增进感情,在与群众的互动交流中汲取智慧,在带领群众攻坚克难中磨炼意志,在帮助群众排忧解难中积累经验,从而不断增强执政为民的能力和本领。三是要自重、自警、自励,增强廉洁自律的免疫力。始终把为人民服务作为毕生追求,在日常生活上守法、为人处事上守信、个人修养上守德、工作岗位上守纪。用自己的表率作用塑造公仆的良好形象,营造一方的和谐氛围。

四是要严于问责。无赏无罚,欲速难达。在强力推进“五市一极”建设,负重爬坡,后发赶超,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关键时期,各级领导干部“无功便是过”、“无为也是错”,要认真按照履职责任、运行机制、工作条例、绩效标准等严格考核,对不负责、不自责、不守责的干部启动问责,坚决摒弃干多干少一个样,干好干坏一个样的消极心态,用坚强的问责制保障工作落实,激励各级干部围绕解决发展转型的

关键问题、影响社会稳定的突出问题、事关民生的重大问题,牢固树立“一日无为,三日不安”的危机意识,“千帆竞发,百舸争流”的进取意识,“乘势而上,奋力追赶”的责任意识,创造性地开展工作,着力提高执行效果。

(作者系岳阳市人民政府市长助理)

第7篇: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的心得体会

精选范文: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的心得体会(共2篇) 胡锦涛主席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全军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自学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地安全保证。” 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是统一的。只有胜利时想到挫折,顺利时预见困难,机遇中察觉危机,才能使自己时时警醒,始终如履薄冰,充分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军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肩负着

[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的心得体会(共2篇)]篇一: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的心得体会

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的心得体会

[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的心得体会(共2篇)] 胡锦涛主席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全军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自学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地安全保证。” 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是统一的。只有胜利时想到挫折,顺利时预见困难,机遇中察觉危机,才能使自己时时警醒,始终如履薄冰,充分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军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军必须坚定地经受住各种斗争任务和复杂环境的考验, 始终成为巩固党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战略机遇百年难遇,稍纵即逝,而要维护好、用好战略机遇期,就必须维护好国家安全、捍卫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要坚定地履行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稳定的神圣职责,坚决抵御外来侵略,打击各种分裂势力,为创造一个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长期安全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时代的发展已使我国传统的安全边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平面安全观已经被不断向海洋、太空、电磁空间扩展的“立体安全观”、“全球安全观”所取代,少数大国正在争夺太空军事优势,电磁空间已成为继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天战场之后的“

战略和军事战略视野,不仅维护好我国的领土、领海、领空安全,而且要关注和维护好我国的海洋、太空、电磁、生态、文化及其他方面的国家安全。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世界和平与促进共同发展发挥作用。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也离不开中国。胡锦涛主席提出的建设“和谐世界”的倡议,深刻地影响着我国对外关系的方方面面,形成了更加体现时代要求的国家安全观和外交战略。军队建设要提高应对危机、维护和平、遏制战争、打赢战争的能力,更好地为我国的和平外交政策服务,以强大的军事实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发挥维护世界和平的积极作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多难兴邦,忧患强军,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军队建设不能安于现状,不能骄傲自满,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迎接未来高技术战争的挑战,在正视矛盾、揭露矛盾中前进

篇二: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的心得体会

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的心得体会

胡锦涛主席在十届全国人大五次会议解放军代表团全体会议上强调:“全军要密切关注国际国内形势变化,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自学履行新世纪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提供坚强有力地安全保证。” 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是统一的。只有胜利时想到挫折,顺利时预见困难,机遇中察觉危机,才能使自己时时警醒,始终如履薄冰,充分意识到自己肩负的历史责任。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党巩固执政地位提供重要的力量保证。我们党作为一个长期执政的党,如何在新的环境下,拒腐蚀、永不沾,始终保持与人民群众的血肉关系,是一个严峻的课题。我军作为党领导的人民军队,在巩固党的执政地位、保证国家的社会主义性质、维护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中,肩负着神圣的使命,我军必须坚定地经受住各种斗争任务和复杂环境的考验, 始终成为巩固党执政地位的中坚力量。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国家发展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提供坚强的安全保障。战略机遇百年难遇,稍纵即逝,而要维护好、用好战略机遇期,就必须维护好国家安全、捍卫好国家主权和领土完整。我们要坚定地履行好维护国家主权统一和稳定的神圣职责,坚决抵御外来侵略,打击各种分裂势力,为创造一个有利于建设和谐社会的长期安全环境作出应有的贡献。 新世纪新阶段,军队要为维护国家利益提供有力的战略支撑。时代的发展已使我国传统的安全边界发生了很大变化,传统的平面安全观已经被不断向海洋、太空、电磁空间扩展的“立体安全观”、“全球安全观”所取代,少数大国正在争夺太空军事优势,电磁空间已成为继陆战场、海战场、空战场、天战场之后的“

力,为维护国家安全和利益,为维护世界和平和共同发展,提供坚强的后盾,发挥维护世界[学习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的心得体会(共2篇)]和平的积极作用。 生于忧患,死于安乐,多难兴邦,忧患强军,新世纪新阶段我军肩负着新的历史使命,要求我们进一步增强忧患意识和使命意识,军队建设不能安于现状,不能骄傲自满,要站在时代的制高点上,迎接未来高技术战争的挑战,在正视矛盾、揭露矛盾中前进

第8篇:铸牢军魂意识,履行使命职责

我们知道,科学发展观的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它的核心是坚持以人为本,那么军队在建设发展进程中如何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呢?可以这样说只有始终坚持优良传统,才能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推进部队建设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一、铸牢军魂意识,永葆军人本色

军人由谁指挥、军队为谁而战,是一个军队的根本性质,也是一个关系军队前途和国家政治命运的根本问题。80年前南昌起义唱响了“金星闪耀在军旗上,我们的原则是党指挥枪。”从而直观强烈地表达了人民军队忠于中国共产党的坚定意志;八十年来人民军队始终把坚持党的绝对领导作为军队的根本性质。因此,坚定理想信念,做到铁心跟党走,绝对听指挥,应成为我们每一个军人至高无上的政治追求。

一是革命军人要用党的创新理论武装头脑,筑牢听党指挥的思想基础。

理论上的清醒是政治上坚定的重要前提,理想信念的坚定是政治合格的根本保证。向“党的创新理论模范教员”方永刚那样,做到在“真信、真学、真用”,即要做先进技术的传播者,也应成为先进文化的传播者,只有这样,才能扎扎实实地提高落实科学发展观的本领,推动以试验为中心的各项工作。 二是革命军人要坚定始终跟党走的政治信念,永葆军人本色。

共产主义一旦成为信仰,就有了坚不可摧的力量;信仰一旦成为信念,就会化为无怨无悔的行动。我们可以想象,是什么力量让董存瑞舍身炸碉堡?是什么力量让狼牙山五壮士舍身跳崖;是什么力量让李向群拼死奔跑在抗洪的大堤上?又是什么力量让杨业功用生命托举起导弹腾飞的翅膀?是他们不懂得珍惜自己的生命吗?不是!是他们不会爱惜自己的身体?也不是!是因为他们心里始终有那么一种比生命更为重要的理想信念,铸就了他们生命不熄、奋斗不止的铁骨忠魂。我们每一位军人都要把坚定政治信念作为终身必修之课,一点一滴强化党的意识,一言一行维护党的形象,一举一动听从党的号令,一招一式落实党的制度,一心一意忠诚党的事业。一名军人只有选择正确的政治立场和方向,始终坚定对党的信赖,将自己的命运与祖国、军队建设紧密相连,才能产生强劲的生命之光! 三是革命军人要认清“军队非党化”等谬论的实质,实现军魂永驻。

我们知道,军队是国家机器的重要组成部分,军队任何时候都是阶级实现自身利益、政党实现政治任务的暴力工具,超阶级、超政治的军队是不存在的。在政治多极化、经济全球化的背景下,西方敌对势力加紧对我实施西化、分化战略,大肆鼓吹“军队非党化、非政治化”和“军队国家化”等错误思潮,企图使我军摆脱党的领导,进而颠覆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和共产党执政地位,把中国变成西方大国的附庸。而我们可以看看美国大谈特谈军队“非政治化”“非党化”谬论的

时候,美军自己的最高统帅一总统,就不是党外人士。美国一位战略专家在《军队的政治教育》一书中,明确提出:“全体美国军人都不能脱离政治”。我们再看看东欧剧变、苏联解体的一条重要教训就是苏军接受了反对党领导的“军队非党化”的主张。我们说“兵权之所在,随之以兴;兵权之所去,则随之以亡。”听信他们那一套,党、军队和社会主义事业就有被彻底毁掉的危险。我们每一位军人都必须清醒地认清错误谬论的实质,筑牢听党指挥的思想基础,始终保持高度的政治警觉,在任何时候、任何情况下,都注重从政治上观察问题、辨别是非,让本色不变、让军魂永驻。

二、强化宗旨意识,诠释军人涵义

我们很清楚的知道,不管是“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还是“以人为本”,都是对“为人民服务”的继承和发展,也可以这样理解,军队以人为本的实质就是要坚决落实服务人民的根本宗旨。作为我党缔造和领导的人民军队,从诞生的那天起,就把自己全部的奋斗哲学浓缩成通俗易懂的五个字一为人民服务,并高高书写在自己的旗帜上。当年,西柏坡流传的质朴的歌谣:“最后一碗米用来做军粮,最后一尺布用来缝军装,最后的老棉被盖在担架上,最后亲骨肉送他上战场。”唱出了一个朴素的真理:服务人民,才能赢得民心;赢得民心,才能赢得胜利。如今,雷锋、欧阳海、徐洪刚、李国安„„一个个闪光的名字,如同一支支穿越时空的火炬,传递着为人民服务的火种,哪里有危险,哪里就有人民子弟兵。作为靶场一员,如何在平凡的岗位上追求卓越,把为人民服务的光荣传统传承下去,把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运用体现在实际工作中?我认为:

一是革命军人要在勤学苦钻中提高践行党的宗旨的能力素质。

我们应当清楚的看到:当今世界,多极化的国际格局、全球化的经济态势、日新月异的科技进步以及国际社会的竞争越来越成为科技进步、知识创新和宏观驾驭能力的竞争,而归根结底表现的是人的素质的竞争,因此在竞争激烈的社会环境下,就要求我们不断追踪掌握新的科技知识前沿,加强知识储备促进能力素质的提高,为提高服务人民和打赢能力奠定坚实基础。 二是军人要勇于奉献,树立军人闪光的价值丰碑。

军人的事业是在奉献中成就的,军人的价值是在奉献中实现的,军人的光荣是在奉献中赢得的。张思德、李向群以及“衡阳抢险英雄群体”的典型事迹,为我们诠释了军人的涵义。当我们兴奋地看到蘑菇云升起在戈壁;长征火箭划破沉寂的太空;银河亿次计算机填补我国科技领域的空白的时候,许多为此作出了重大贡献的子弟兵,却不能像体育、文艺明星那样接受人们的欢呼和鲜花,人们甚至不知道他们的名字,这种默默无闻、不计名利的贡献更是军人的赤诚奉献。 三是军人要更新思维理念顺应靶场发展要求。

军队发展前后历经10次裁军,正由人力密集型向技术密集型、数量规模型向质量效能型转变,从原来只有陆军单一兵种到现今陆海空、第二炮兵合成兵种

协调发展,军队的建设发展正朝着全面协调可持发展道路迈进,逐步走向了中国特色的精兵之路。

三、全面铸造打赢本领,忠实履行使命职责

军人因战争而存在,军队以凯旋为荣耀。今天的人民,依然渴望我们胜利,今天的胜利,人民有更通俗的表达字眼一打赢。从古至今,胜利从来偏爱千锤百炼的军人。而我们也必须看到,未来的信息化战争,比以往任何形态的战争更为复杂,也更加残酷。打赢未来可能发生的信息化战争,必须靠军人的英勇善战,只有打赢,才能有效履行新阶段我军历史使命。 一是军人要培育战斗精神强化打赢信心。

毛泽东曾说过:人总是要有点精神的。我要说:军人,更是要有战斗精神。军人的战斗精神已化为军队钢铁的意志、不朽的灵魂。忆当初,抗日烽火、雄师渡江、抗洪抢险„„黄继光用身躯堵住枪膛;徐洪刚赤手斗歹徒;杨利伟临阵受命凌空一搏,把战斗精神化作“欲与天公试比高的豪情”;生命的威武在这里展现,可以这样说,军队就是为战争而存在,军人就是为战争而生存。我们每一个军人,即要注重培养吃苦耐劳、连续作战、顽强拼搏经得起任何考验的战斗精神;同时又要全面科学分析总结经验来增强打赢信心。我国用导弹摧毁报废卫星的举动就在美国引起了很大恐慌,这个例子强化了我们打赢的信心,充分说明只要我们以己之长击敌之短,是完全能战胜敌人的。同时也传递了这样一个信息,未来战争勇与谋相倚、气与力相融,就会成为赢得战争的重要前提。 二是军人要在岗位实践锻炼中增长新才干,锤炼打赢能力。

战争中人的决定因素的内涵发生了变化,它不仅表现为人的勇敢精神,而且还表现在人掌握科学技术的能力和程度。(海湾战争中伊拉克军队在人数上与多国部队不相上下,武器装备也不可谓不先进,号称世界“第四军事强国”,但由于其指挥官未能很好的掌握现代战争,决策水平低,缺少谋略,采取消极的固守防御、以拖待变得错误战略,加之士兵素质低下,不能正确发挥手中武器效能;相反,参战的美军军官几乎全是大学毕业生,其中40%是硕士生;直接操纵爱国者导弹的人员,三分之一是技术专家。)如果说过去军人智能的相对薄弱还可以通过人的数量优势以及勇敢精神等加以弥补的话,那么在信息化战争条件下,一名军人的智能短板则可能给战局带来无可挽回的损失。这场战争的结果可想而知,也给我们得出了这样一个结论,人才是决定战争的最主要因素。记得刘伯承元帅曾讲过一句话:只有装备,没有人才,等于叫化子捡了个金饭碗。这说明了什么,不言而喻,在未来信息化战争中,人才是第一位的,只有实现人与装备、人与武器的最佳结合,才能形成强大的战斗力。当然我们必须看到,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军的武器装备与西方军事强国相比仍将处于劣势,但这并不可怕,兵家云:剑不如人,剑法必胜于人。明天的战场,不仅打钢铁打士气,而且打知识。

第9篇:强化党管武装意识切实履行双重使命

王村镇党委书记

胡长春

2010年,我镇坚持以党的十七大精神为指导,进一步增强党管武装意识,时刻把国防后备力量建设摆在重要的位置,时刻保持清醒的头脑,始终坚持抓住经济不忘管武装、谋发展不忘强国防,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在经济建设中的主力军作用,在“管武、用武、兴武”上下功夫,促进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双向发展,现将具体工作汇报如下:

一、在制度上下功夫。

1、坚持党委议军会制度。我镇坚持每季度召开一次党委议军会议,通过会议解决武装工作中的重点难点问题。去年初购置了全新的电脑、配备了电话,7月份,配备了打印机和购置了数十套迷彩服和防火包等必要的办公设备和民兵装备,并从不多的办公经费中挤出4万余元装潢了器材室,使武装工作的硬件建设得到了快速提升。

2、在加强领导上下功夫。民兵整组、征兵等工作都由书记亲自担任领导组组长,镇里的各项大型活动主要领导都亲自参与协调,使工作顺利开展。

3、坚持考评述职制度。将武装工作纳入年初政府工作报告,所需经费列入财政考核指标。

二、在抓好队伍建设上下大工夫。

1、抓好干部队伍建设。在统筹抓好村党支部书记对武装工作的领导和重视,形成上下齐抓共管的良好局面。

2、抓好民兵重点分队建设。重点抓好10人的应急排和30人的应急分队建设,配备了民兵执勤的物资器材,并利用各种活动对民兵分队成员进行培训和政治教育,今年我镇共培训民兵分队3期,动用民兵应急分队8次,确保队伍能力的相对稳定。

三、在用好队伍上下功夫。

充分发挥民兵预备役人员在经济建设、在精神文明、完成急难险重任务、维护社会稳定中的作用。

我镇民兵营干部除了完成本职工作之外,个个又都是致富带头人,比如王村村民兵营长项建军自己开办了“非凡服装”加工厂,带动了近50人就业;旃田村民兵营长自己开办了沙石加工厂;升庄村民兵营长一直从事爆破行业,2010年还开办了服装加工企业并组建了一直建筑队伍,成为农村经济发展的带头人,深受群众的好评。

2011年将是我镇经济快速发展的一年,更是深入贯彻科学发展观上强化党管武装责任的一年,我们将着眼新起点、新任务,在扎实推进军事斗争准备上提升党管武装质量,抓关键、谋发展,抓议军解难题,在关注武装工作的制度、组织和干部队伍建设上加大党管武装的力度,打牢民兵预备役组织制度,实现经济建设与国防建设协调发展。我们将在以后工作中继续努力,使我镇武装工作再新的一年里不断完善。

上一篇:教师读书心得题目下一篇:听责任心与执行力感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