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

2024-06-2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

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 篇1

张宗伦

在这繁花似锦的七月,我们共同的母亲—伟大的党迎来了她九十周岁的华诞,今天我们聚集在一起,一起为我们的党祝福,贺寿!今天我们走在新世纪的征途上,沐浴着晨曦的阳光,唱着春天的故事,我心情是那样激荡。然而,回首眺望走过去的历程,却是那样的曲折不平坦。在洒满鲜血的路上,一个个脚印记载着多少风雨与沧桑。是中国共产党人用90年的汗水和鲜血谱写的篇章,今天我受单位领导之邀,根据党的历史决议,提纲性地概说从中国共产党的诞生到十一届三中全会拨乱反正的历史过程。最后再简单的说几条启示。

一、中国共产党的创立及其早期革命活动

中国共产党的诞生,不是偶然的,它是中国近代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是马克思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相结合的产物。

1、中国共产党诞生前的中国社会

自从1840年英国政府发动侵略中国的鸦片战争以后,在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的侵略和压迫下,中国社会发生了深刻的变化,由封建社会逐步演变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在半殖民地半封建的中国,一方面破坏了中国自给自足的自然经济基础,破坏了城市的和农民的家庭手工业,为中国资本主义发展创造了商品市场和劳动力市场,促进了中国城乡商品经济和民族资本主义的发展;另一方面,又阻碍了中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因为世界资本主义,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目的,是要把中国变为它们的殖民地,它们不但运用政治的、军事的和经济的手段,对中华民族工业进行直接的压迫,还极力保持中国封建的剥削形式及其的上层建筑,阻碍和破坏中国生产力的发展。从此以后,中国人民受着帝国主义,封建资本主义和封建地主阶级的三重压迫和剥削,处于水深火热之中。中国的出路在哪里?中国广大人民如何才能当家作主,发展中国的社会生产力?一大批有志气的中国人在呐喊,在寻求救国之路……

一九一一年,资产阶级革命家孙中山先生领导了辛亥革命,推翻了清代皇朝,结束了中国长达二千多年的封建帝制,建立了中华民国。但好景不长,辛亥革命的成果被北洋军阀头子袁世凯所窃取。袁世凯为了复辟帝制,积极投靠帝国主义,野蛮地镇压革命人民,血腥地屠杀革命人士。从此,各地军阀纷纷割据,中国完全沦入了四分五裂的境地。这就是建党前的中国社会现状。

2、五四运动,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在辛亥革命的影响下,一大批有识之士在寻求救国之路,在1915年中国出现了新文化运动。主要代表有陈独秀、李大钊、鲁迅、还有资产阶级的民族主义者胡适等大批人士,他们倡导民主、和平、自由,抨击封建礼教,传播西方文化。特别是一九一七年,俄国十月革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从此,中国的先进分子开始接受和宣传马克思列宁主义,并用无产阶级的世界观作为观察国家命运的工具,重新考虑自己的问题。一九一九年中国爆发了五四爱国运动。他们高呼“外争国权,内惩国贼”的口号,得到全国工人、学生的热烈响应和支持,使工人运动迅速掀起,五四运动加速了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传播。

3、中国共产党的成立和党的早期革命活动

1920年初,陈独秀、李大钊等开始酝酿组织中国共产党。8月,陈独秀在上海建立了中国共产党的发起组——上海共产党主义小组。同年秋至1921年春,李大钊等在北京;董必武等在湖北;毛泽东在湖南;谭平山在广东;王尽美在山东也相继成立了共产主义小组。与此同时,在法国的赵世炎、周恩来、蔡和森、李立

三、王若飞也开始了建党活动。经过各地共产主义小组多方面的活动,建立统一的中国共产党的条件日益成熟。1921年7月23日,中国共产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召开,大会的最后一天,因法租界巡捕搜查,转移到浙江嘉兴南湖举行。参加大会的代表有12人,代表全国50多名党员。这次大会通过了中国共产党的党纲,明确规定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推翻‘资本家政权’,建立无产阶级专政。党纲还规定了民主集中制的组织原则和党的纪律。大会最后选举陈独秀为中央局书记。一大宣告了中国共产党的诞生,这是中国历史上开天辟地的大事,具有深远的历史意义。从此,中国无产阶级有了英明的组织者和领导者,中国革命的面目也就焕然一新。

1922年7月,党的第二次全国代表大会在上海举行。二大阐明了中国革命的性质、对象和动力,制定了党的最低纲领和最高纲领。党的最低纲领,即党在民主革命阶段的纲领是:清除内乱,打倒军阀,建设国内和平;推翻国际帝国主义的压迫,达到中华民族完全独立,统一中国为真正的民主共和国。最高纲领为:建立劳农专政的政治,铲除私有财产制度,渐次达到共产党主义社会。大会选举了中央执行委员会,陈独秀被推选为委员长。

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1922年中国工人运动出现了第一次的高潮,全国发生罢工一百多次,有几十万人参加。它的直接领导和机构是中国劳动组合书记部,于1921年8月成立,书记部的书记是刘少奇。这次罢工影响最大的是京汉铁路工人“二七”大罢工,后惨遭军阀吴佩孚的镇压,工人运动暂时转入低潮。

1923年在共产国际的倡议下,中国共产党在广州召开第三次代表大会,大会接受共产党国际执行委员会于本年一月十二日通过的在中国实行国共合作的决议,决定共产党员以个人的名义加入国民党,以建立各民主阶级的统一战线。大会推选陈独秀为委员长,毛泽东为秘书,负责中央的日常工作。

二、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北伐战争

1924年1月在中国共产党的帮助下,中国国民党第一次全国代表大会在广州召开。大会通过了共产党人参加起草的反对帝国主义和反对封建主义为主要内容的宣言,确定了联俄、联共、扶助农工的三大政策,对孙中山的旧民主主义重新做了解释。经过这次大会,国民党实际上已经被改组为工人、农民、城市小资产阶级和民族资产阶级的民主联盟,成了各革命阶级的统一战线组织。在苏联的帮助下,国民党与共产党共同努力,创办了黄埔军校。黄埔军校培养了一大批具有革命思想的干部,建立革命武装,对于改造旧军队建立革命军队发挥了重大的作用。

1、北伐战争的胜利

一九二五年二月和六月,国民革命军先后进行了二次东征,平定了军阀叛乱,统一了广东革命根据地。一九二六年初,在周恩来直接关怀下,还建立了共产党人直接领导的国民革命第四军独力团,使中国共产党开始直接掌握了部分的革命正规武装。由于北洋军阀统治的中原大部地区黑暗透顶,一九二六年二月,广东国民政府决定举行北伐。北伐战争的直接目标是推翻北洋军阀统治。它的主要敌人是军阀吴佩孚、孙传芳和张作霖,共约七十万军队,当时广东国民政府共有国民革命军十万人左右。国民革命军在苏联军方顾问的帮助下,制定了各个歼敌的战略方针,集中兵力,长驱直进。首先消灭了吴佩孚,然后消孙传芳,最后消灭张作霖,统一了全国。北伐战争取得了伟大的胜利。其中,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叶挺独立团作为北伐军的先遣部队为北伐战争的胜利立下了汗马的功劳。

2、蒋介石、汪精卫背叛革命,窃取北伐战争的胜利成果和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危害。

早在国共合作时期,国民党内部就已分裂为左右两派的争斗,1925年8月,坚决拥护孙中山三大政策的国民党著名领袖廖仲恺被反动派所暗杀。戴季陶极力排挤国民党内的共产党人士,蒋介石也加紧对革命领导权的篡夺,1926年3月制造了“中山舰事件”,逮捕了第一军中的共产党人,包围了省港罢工委员会和苏联顾问处。5月,蒋介石又抛出了《整理党务案》,规定共产党员在国民党各级党部任执行委员的人数不得超过三分之一;共产党员不能担任国民党中央各部部长;加入国民党的共产党员须交出名单等等。面对蒋介石的篡权阴谋,陈独秀却一再妥协退让,使蒋介石的阴谋步步得程。1927年4月12日,蒋介石派反动军队收缴了共产党直接领导的工人纠察队武装,占领上海总工会,逮捕和枪杀革命群众,公开发动反革命政变,上海工人举行抗议又遭到血腥的镇压。四月十五日蒋介石又与广东反动派同谋去广州制造了“四.一五”反革命政变,包围省港罢工委员会,解除黄埔军校和工人纠警队的武装,逮捕和枪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这一时期,我党优秀的领导人李大钊、陈延年、赵世炎、汪寿华、肖楚女、熊雄等先后英勇牺牲。

这个时候,蒋介石的势力已经形成。在中国革命处于紧急的关头,1927年4月27日中共在武汉举行了第五次全国代表大会。大会批评陈独秀犯了忽略同资产阶级争夺领导权的右倾错误;强调了无产阶级领导权的问题;但未提出切合实际的解决办法。同时,仍寄希望于汪精卫,特别是大会仍选陈独秀为中央总书记,而陈独秀在会后仍然继续执行右倾路线。党的“五大”并没有能够担负挽救革命的任务。党的“五大”以后,武汉地区的危机更趋严重而表面化,汪精卫集团利用国民党中央和武汉政府的名义,连续发出种种宣言和训令,攻击和镇压工农运动。制造了“七.一五”反革命叛变,接着公开支持蒋介石,屠杀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但陈独秀等竟以投降式的让步,企图推住汪精卫。6月30日中共中央扩大会还通过决议,更进而承认国民党“当然处于国民革命之领导地位”。至使汪精卫的反动气焰更加嚣张。7月10日根据共产党国际的指示,中共中央进行了改组,成立了张国焘、周恩来、李维汉、李立

三、张太雷五人组成中央临时政治局常务委员会,实际上免除了陈独秀的职务。7月13日中央发表了时局宣言。揭露汪精卫的反革命活动,并命令参加国民政府的共产党人退出政府。致此,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的败局已无法挽回。

三、第二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27年8月-1937年7月)

1、武装反抗国民党的反动统治,工农红军和革命根据地的创建。

第一次国内革命战争失败后,大批共产党人和革命群众惨遭杀害,全国革命势力受到严重摧残,中国共产党员由五万七千多人减少到一万人左右,中国革命暂时转入低潮。党的组织转入地下工作,形成红白对立,国共两党对垒的局面。

1927年7月中旬,中央决定举行湘、鄂、粤、赣四省的农民暴动和南昌起义,以武装斗争反对国民党反动派。8月1日,在周恩来为书记的中共前敌委员会领导下,贺龙、叶挺、朱德、刘伯承等率领原北伐战争和其他革命武装三万余人在南昌起义,全部解除了国民党三、六、九军在南昌的部队武装。打响了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第一枪。但部队后来在开往广东时遭到敌人的围攻而失败,剩下一部分部队转到边界农村坚持斗争。8月7日,中央在汉口召开紧急会议,纠正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错误,确定土地革命和武装反抗国民党反动派的方针,并确定秋收起义。会议选举瞿秋白为首的临时中央政治局。“八七”会议后,毛泽东受中央委托到湖南领导秋收起义。起义部队经三湾改编后于十月到达井冈山地区,开始创建农村革命根据地。十二月张太雷、叶挺、叶剑英等领导了广州起义,这次起义,由于没有及时转移到农村,在优势敌人的进攻下结果也失败了。从“八七”会议至28年底,全国各地还有一百余次武装起义,这些起义,英勇地打出了敌人,使我党“进入了创建红军的新时期”。1928年9月,朱德、陈毅率领南昌起义保留的一部分军队和湘南农民军来到井冈山与毛泽东的工农革命军胜利会师,成立了中国工农革命军第四军,朱德任军长,毛泽东任党代表。同时,各地的起义部队也纷纷建立了武装根据地。

正当中国共产党的大批骨干力量深入农村,建立和发展红军和革命根据地,这个时候,①红军壮大;②工人运动高涨。党内以李立三为代表的一部分同志,由于对国民党屠杀政策的仇恨和对陈独秀右倾投降主义的愤恨,左倾情绪逐渐膨胀起来。他们坚持以城市为中心,盲目地组织工人暴动,使大革命失败后保存下来的党的一部分力量受到严重损失。1928年6月,中国共产党在莫斯科召开了第六次全国代表大会,正确地分析了中国社会和革命的性质,提出了实行土地革命,建立了农民主专政以及其他具体的方针政策,批判了右倾投降主义和“左”倾盲动主义的错误,选举了新的中央委员。随后,在六届一中全会选举向忠发为总书记,但又不适当地强调了“城市领导作用”。

2、工农红军、农村革命根据地的巩固和发展,根据地第五次反围剿的失败,红军被迫长征

‘六大’以后,工农红军和农村革命根据地有了很大的发展。到1930年全国红军已发展到10万人,在江西、福建、湖南、湖北、广东、广西、河南、安徽、浙江等省,开辟了大小十余块革命根据地。随着红军的扩大和革命根据地的发展,红军本身的建设也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1929年12月,在福建上抗县古田召开了中国共产党第四军第九次代表大会,强调红军是‘一个执行革命政治任务的武装集团’,必须服从党的领导,树立无产阶级思路,纠正单纯军事观点、极端民主化、绝对平均主义、主观主义、个人主义、流寇思想等错误观念,担负起宣传群众,组织群众,武装群众等任务。强调要把思想建设放在党的建设首位。重申中央军委的指示,指出中国革命是先有农村红军,后有城市政权。规定了红军的基本任务是发动群众实行土地革命,武装农民开展游击战争,建立苏维埃政权,扩大根据地。在此同时,党的白区工作也得到了恢复和发展,到1930年全国党员已发展到12万人以上,工会会员也已恢复到十万人以上,白区文化战线方面也得到了发展。在革命形势好转的同时,国民党军阀内部却爆发了大混战,至使党内主要领导人李立三等‘左倾’冒险主义的头脑膨胀,并坚持城市中心论,组织工人大暴动,命令红军攻打城市。使红军和根据地受到了严重损失,也使白反党的组织遭到破坏,大批党员和革命群众被杀害。1930年9月中共六届三中全会在上海召开,瞿秋白、周恩来主持了会议,结束了李立三的路线,纠正了‘左倾’的错误。由于红军攻打城市的结果,使敌人引起了警觉,于是国民党便部署对革命根据地进行大规模的军事‘围剿’。在毛泽东,朱德指挥下,红一方面军采取诱敌深入的作战方针,于1930年至1931年7月先后取得了第一、二、三次反‘围剿’的辉煌胜利,各根据地开展了反围剿的游击战争。正当我党纠正了李立三‘左倾’冒险主义错误,红军反围剿不断胜利,白区反文化围剿斗争向前发展的时候,我党却又出现了一个比李立三“左倾“错误更有理论,气焰更盛,形态更加完备的“左倾”机会注意,即王明左倾教条主义。王明即曾在莫斯科学习过,对马列主义的著作能逐条地背诵,在共产国际的代表米夫的支持下,于1931年党的六届四中全国取得了中央的领导地位。他们打着‘反右倾’的旗号,对不同意见的同志进行残酷的斗争,无情的打击。党内民主气氛遭到很大的破坏。1931年9月18日日本帝国主义在沈阳制选人‘九.一八’事变,东北军在国民党政府不抵抗政策的命令下,相继退入关内,东北三者沦陷为日本的殖民地,国民党政府更于同年5月与日本签订了《淞沪停战协定》,激起全国各界的强烈反对,抗日运动在全国迅速掀起。但由于王明路线的错误,革命力量不但没有得到发展,反而削弱。

1931年6月向忠发被捕叛变(向忠发曾担中央党书记)。中央领导机关遭到破坏,白区的组织相继破坏,到1933年初,党的临时中央不得不被迫离开上海。而迁入中央苏区。1932年6月,国民党反动派纠集60余万兵力向革命根据地发动了第四次军事‘围剿’,鄂、豫、皖革命根据地由于张国焘的轻敌而遭到失败,中央苏区毛泽东的‘反围剿’方针与临时中央发生了分歧,毛泽东受到排挤,撤销了的红军总政委的职务。是年冬,国民党反动派调集50多万兵力进攻中央苏区,当时红一方面军在周恩来,朱德的指挥下,灵活地运用前三次‘反围剿’的经验,仍然取得到了第四次‘反围剿’的伟大胜利,歼敌近三个师,俘敌万余,缴枪一万余支。33年初,临时中央迁入苏区,王明路线在苏压控制了整个军事的局面。同年10月,国民党反动派发动了更大规模的第六次‘围剿’,王明左倾冒险主义采取了“关门主义”,拒敌于“国门之外”的作战方针。把军队的指挥权完全交给共产国际驻中国的军事顾问李德。(李德曾在二战期间在苏联的斯大林保卫战中立下过很大的战功),李德教条地运用苏联与德国战争那一套,再加上王明的极“左”路线,使苏区的第五次反“围剿”斗争陷入了惨重的失败,从此全国大部分苏区失去了根据地,中国工农红军被迫进行万里长征。1935年1月红军长征途经遵义,党中央召开了政治局扩大会议,总结了第五次反“围剿”失败的教训,批判了王明“左”倾冒险主义,肯定了毛泽东的军事方针,推选毛泽东为政治局常委,确立了毛泽东为代表的新的中央的正确领导,在极端危险的时刻,挽救了党和红军,是中国共产党历史上一个生死攸关的转折点。经过将近二年艰难险阻的长征(通过大凉山,飞夺泸定桥,渡过大渡河,四渡赤水、翻过了终年积雪的大雪山等)红一、二、四方面军三大主力军,在甘肃会宁,静宁地工区会师,红军终于取得了长征的胜利。

在这同时,南方各根据地的红军也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游击战争,保存了革命的有生力量。

3、党为建立抗日民族统一战线而斗争

日本帝国主义侵占东北地后,35年又发动了华北事变,企图把华北地区变成它的殖民地,中国共产党于8月1日发表了“八.一”宣言,提出了“停止内战,一致抗日”的主张,各地学生纷纷上街游行,爆发了“一·二九”爱国运动。中国共产党也于瓦窑堡召开了会议,提出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方针。在争取停止内战,一致抗日,中国共产党还对东北军和西北军做了大量的工作。张学良、杨虎城也希望停止内战共同抗日。然而蒋介石却仍然顽固地坚持“攘外必先安内”的反共政策,镇压各地抗日运动。拒绝张学良、杨虎城的抗日要求,并准备把张、杨部队调出西北,致激起了“西安事变”。1936年12月张学良、杨虎城在西安扣留了蒋介石,通电全国,提出改组南京政府,停止内战,共同抗日,释放一切政治犯,实行民主政治等八项主张,并电邀中共代表到西安共商救国大计。党中央冷静地分析了西安事变的错综复杂形势,经过反复研究,确定了和平解决这一事变的方针,并派出由周恩来、秦邦宪、叶剑英等组成的代表团参加谈判,经过各方的努力,终于迫使蒋介石接受了“停止剿共”、“与共产党联合抗日”以及释放政治犯等条件,使“西安事变”和平解决。随后,张学良即释放蒋介石,并亲自送他回南京。从此,张学良遭到了蒋介石的长期扣留。西安事变的和平解决,促进了国共两党的新的合作和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建立。从此,中国时局转为抗日战争的时期。

四、抗日战争时期(37.7——45.8)

抗日战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民族革命战争,它的主要打击对象是日本帝国主义和汉奸卖国贼。中国共产党在抗日战争中采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政策,团结了一切可能团结的力量共同抗日。在此期间,以毛泽东为首的中国共产党,总结了历史经验,认清了中国民主革命的规律,毛泽东思想达到了成熟,并在此基础上,实现了全党的空前团结,壮大了革命的力量,打败了日本侵略者,为民主革命在全国的胜利,奠定了巩固的基础。

1937年7月,日本帝国主义发动了卢沟桥事变,8月13日日军大举进攻上海,驻守上海的十九路军奋起抗击,国民政府被迫于八月十四日发表自卫宣言。从此,开始了全国性的抗日战争。

抗战开始不久,中国就形成了两个战场,即正面的国民党战场和敌后的解放区战场。在两个战场上,呈现出两种截然不同的局面。

在1937年7月至1940年12月,中国共产党确定了抗日持久战和敌后游击战的战略方针,坚持团结抗战,反对分裂投降,对蒋介石集团采取又联合又斗争,积极展开敌后游击战争,人民革命力量迅速壮大。抗日战争取得了一个又一个的成果。而正面战场的国民党军队,虽然在抗战初期取得台儿庄战役的胜利,但是,由于蒋介石坚持后面抗战路线,国民党的一百多万军队挡不住几十万日军的进攻而节节败退,南京政府不得不迁入重庆,并且,出现了向日寇投降的情况。

相反,中国共产党开辟了敌后战场,革命力量迅速壮大。面对国民党内部的投敌情绪,1940年8月——12月,八路军总部在彭德怀的指挥下,调动全国所有的军队,向日寇展开了“百团大战”,总计大小战斗一千八百二十四次,毙伤日伪军25800余人。百团大战给了日军沉重的打击,进一步坚定了全国人民抗战胜利的信心,提高了党的军队的威望。当然,它也使我军主力损失较大,过早的曝露了我军力量,致使以后日军的主力转为进攻红军根据地,实行大规模的“扫荡”。此后,蒋介石也实行了假抗日,真反共的策略。并于1941年1月发动了皖南事变,将开赴抗日前线的新四军进行袭击,新四军军部二千多人全部遇难,军长叶挺被无理扣押,副军长项英遇害,并声明要将军长叶挺提交军事法庭审判。这就是震惊中外的“皖南事变”。皖南事变后,我党进行了针锋相对的斗争。

1941年至1942年,由于日军集中主力对敌后解放区进行连续的“扫荡”,国民党大批将领率部降日,蒋介石又调集数十万大军包围陕、甘、宁和敌后解放区。加上华北各地的自然灾害,敌后人民抗战陷入严重困境,解放区人口和八路军的数量都有了明显的下降。党为克服困难,及时调整了各项政策,开展整风运动和解放区的大生产运动一二五师三五九旅王震坚持了艰苦的游击战争,保卫了抗战阵地。

1943年至1945年8月,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发展的形势下中国抗日战争逐步转入反攻,人民的革命力量得到了迅速的发展,中国人民赢得了抗战的最后胜利。日本帝国主义在美国二颗原子弹轰炸后,又绝苏联红军的强大进攻,不得不于1945年8月15日宣布无条件投降。至此,抗日战争取得了全面的胜利。

五.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时期(1945.8——1949.10)

第三次国内革命战争是中国民主革命最后取得全国胜利,毛泽东是想进一步取得全面发展的时期。这个时期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可分为四个阶段:

1、为争取国内和平民主阶段

自1945年8月日本宣布投降开始,蒋介石就在美帝国主义的支持下,疯狂抢夺抗战胜利成果,积极准备内战。中国共产党根据“七大”的方针和抗日战争胜利后国际国内形势的变化,运用革命的两手策略,开展和平谈判与武装斗争相交的复杂斗争。为欺骗人民,争取时间准备内战,蒋介石于45年8月三次电邀毛泽东赴约重庆谈判。我党为了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揭露美、蒋的真面目,团结和教育人民,孤立国民党蒋介石,增强我党的有利地位,中共中央决定毛泽东、周恩来、王若飞代表我党赴重庆与国民党谈判。一方面是尽一切可能争取和平,力争在和平条件下实现中国社会的改革;另一方面,解放区军民加强自卫战争的整备,粉碎蒋介石两面阴谋。重庆谈判国共双方于一月十日签订了停战协议,并在协定签订的当天在重庆召开了有各党派和社会贤达代表三十八人参加的政治协商会议。但蒋介石的停战协定是一种缓兵之计,他对此毫无诚意,到3月份国民党二中全会和四月国民参政会时,他便公然撕毁了政协决议和停战协定,调集军队大举进攻东北,积极准备发动内战。

2、人民解放战争的防御阶段

这个阶段,我党在政治上团结了一切可以团结的人,建立了更大的人民民主革命统一战线;在军事上主动撤离一些城市和地方,集中优势兵力,各个歼灭敌人,以运动战为主,粉碎了国民党反动派的全面进攻,沉重地打击了敌人的嚣张气焰,使敌我力量的对比发生了有利于我的重大变化,为我军转入战略进攻创造了极为有利的条件。解放战争的第一年,由于歼灭了大量的敌人有生力量,敌我力量发生了显著的变化。国民党军队由四百三十万人下降到三百七十万人,我军则由一百二十五人发展到一百九十五万人。敌军兵力削弱,士气低落,人民反对,后方空虚,机动作战力量锐减;我军越战越勇,士气高涨,人民拥护,后方巩固,机动作战能力大为增强。根据战争形势的变化,党中央确定了我军第二年作战的基本任务是:由战略防御转入全国性的战略进攻,将战争引向国民党控制区域。

3、第三阶段是从1947年6月到1948年8月,人民解放战争转入战略进攻阶段。

这个时期,解放区普遍深入地开展了土地革命和整党整军运动。在全国进一步巩固和扩大了人民民主统一战线,为夺取全国的胜利制定了正确的方针,使中国革命达到了一个新的历史转折点。

4、战略决战的伟大胜利,中华人民和国的成立

1948年9月8日至13日党中央在西柏坡召开了一次重要的政治局会议。会议充分肯定了解放战争前两年的各方面成绩和经验,规定了今后时期的工作任务。由于敌我双方力量的变化,我军与敌军进行战略决战的时机已然成熟,于是党中央和中央军委便及时作出了关于战略决战的决策。

1948年9月16日至24日,华东野战军首先发动了济南战役,攻克济南,全歼守敌11万人;揭开了战略决战的序幕。9月7日中央军委又下达了辽沈战役的作战方针。从9月12日到11月2日历时52天,歼敌47万;并迫使长春守敌起义投降,解放了东北全境。紧接着辽沈战役,11月6日至翌年1月10日(历时65天);华东和中央野战军又取得淮海战役的胜利,共歼敌55万,解放了长江以北广大地区;38年12月5日至翌年1月3日取得平津战役的胜利,歼敌52万,北平和平解放。至此,中国人民革命战争在全国的胜利已成定局。

三大战役胜利后,国民党反动统治已面临绝境,1949年元旦,蒋介石发表求和声明,幻想再次玩弄和平阴谋,以便取得喘息时间,保存反动势力,以便卷土重来。毛泽东在一九四九年元旦也发表了《将革命进行到底》的新年献词,“宜将乘勇追强寇,不可怙名学霸王”。1月21日蒋介石被迫宣布“引退”,李宗仁代理总统,声称原意接受我党八项条件求和,经过15天的读判,我党代表团将《国内和平协定》提交南京政府代表团。4月22日,南京政府表示拒绝签字,读判宣告破产。49年3月5日至13日,党的七届三中全会在面柏坡召开,批准了关于召开新政协会议和成立民主联合政府的建议。并指出党的工作重心已由农村转移到了城市。

1949年4月20日,毛泽东主席、朱德总司令发布了向全国进军的命令,我第二、三野战军百万雄师从湖口至江阴的千里战线上,强渡长江天堑,解放了中国大陆除西藏以外的全部中国大陆。9月21——30日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在北平召开,大会通过了起临时宪法作用的《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共同纲领》;选举中央人民政府委员会,毛泽东当选为主席,朱德、刘少奇、宋庆龄、李济深、张澜、高岗当选为副主席。十月一日,首都北京三十万军民在天安门广场集会,隆重举行开国大典,毛泽东宣告了伟大的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了,中国人民从此站起来了。

六.基本完成社会主义改造时期(1949,10——1956.12)

建国后的头三年是第一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彻底完成新民主主义革命,在全国范围内建立起新民主主义的政治制度和经济制度,恢复国民经济,发展生产,为有计划地进行社会主义经济建设和全面的社会主义改造准备条件。在这个阶段,除继续肃清国民党残余势力和土匪,镇压反革命分子外,在农村扩大新解放区实行土地革命;在老区开始组织互助合作;在城市没收官僚资本,对资本主义工商业利用限制,开始实行国家资本主义。同时,胜利地完成了各项社会改革任务,开展了“三反”、“五反”运动,即反贪污,反浪费,反官僚主义和反对不法资本家行贿,反偷税漏税,反盗骗国家资财,反偷工减料,反盗窃国家经济情报。进行了抗美援朝,保家卫国的战争和镇压反革命运动。一九五二年底,在国民经济不仅已经达到而且在许多方面已超过历史最高水平的基础上,我党中央又及时地提出了过渡时期的总路线(这就是:要在一个相当长的时期内,逐步实现国家工业化,并逐步实现对农业、手工业和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总路线指明了从新民主主义转变到社会主义的具体途经和步骤,创立适合中国特点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

1952年——1956年是第二阶段。党的主要任务是:逐步实现国家社会主义工业化,基本完成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在过渡时期总路线的指导下,我党领导全国各族人民开展了第一个五年计划的大规模经济建设;对农业、手工业通过合作化的道路,对资本主义工商业通过国家资本主义的道路,经过了一系列由低到高的过渡形式,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到1956年,在全国绝大部分地区基本上完成了对生产资料私有制的社会主义改造,从而顺利地实现了我国社会从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伟大转变。1956年9月召开的党的第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及时地为新时期社会主义事业和党的建设指明了方向。(八大前的七届四中全会,还粉碎了高岗,饶濑石反党篡权的阴谋。)

七.开始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57.1——66.4)

这十年的历史,可以分为三个阶段:

1957年是第一阶段。由于执行了八大的正确方针,党把主要精力放在经济建设方面,取得了超额完成第一个五年计划的重大胜利。(由于对1957年春夏之交的国内政治形势作了不切实际的估量,过分夸大敌情,在全国开展了群众性的政治运动,以致反右派斗争被严重扩大化了。反右派后,党内的“左”倾情绪开始发展了。)虽然在反右派斗争中发生了严重的扩大化失误,但还是属于局部性质的。

1958年到1960年秋,是第二阶段,这个时期我们称它为“五统年”。党在指导方针上发生严重的“左”倾错误,轻率地发动了“大跃进”和人民的公社化运动。稍后,党开始纠正已经觉察到的错误。1959年第二届全国人大第一次会议召开,选举刘少奇为国家主席。同时,陈云向党中央毛泽东建议降低计划指标。7月,党中央在庐山召开政治局扩大会议。会议原定的议题是总结经验,纠正“左”倾错误,但在整个过程将要结束时,仍没有能提出切合实际的纠“左”方案,从苏联访问刚回国参加庐山会议的彭德怀,根据全国农村现实情况,向毛泽东写了一封建议信,这封信肯定1958年的成绩后,尖锐地指出“小资产阶级的狂热性”,并提出了中肯的批评意见。这封信大大地触犯了毛泽东的个人崇拜和在群众中至高无上的权威。以致使整个会议的形势急转直下,把纠“左”转为反右,错误地开展对“彭德怀、黄克诚、张闻天、周小舟反党集团”的斗争。这场斗争,给党的事业带来了严重的不良影响。致使“左”的错误更加发展起来。再加上1960年后,中苏关系发生了重大的变化,中共对苏共的账务全部需清还,国内自然灾害又严重,以致出现了三年严重经济困难的局面。

第三阶段是1960年冬到1966年春。党中央和毛泽东开始纠正“左”的错误,决定对国民经济实行“调整、巩固、充实、提高”的八字方针(1961年8月八届全会)。这是一次重要的转变。到1965年底,经济调整任务胜利完成,国民经济又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但是,“左”的错误在经济工作的指导思想上未能彻底纠正,而在政治和思想文化方面还有发展,终于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

八.“文化大革命”时期(1966年5月——1976年10月)

“文化大革命”时期是党史上的一个特殊时期。其主要特点是,全局性的“左”倾严重错始终占支配地位。加上林彪、江青、康生这些野心家又别有用心地利用和助长了这些错误。就导致了“文化大革命”的发动。文革时期的历史可分为三个阶段

第一阶段是从1966年5月党的中央政治局扩大会议发动开始发动“文化大革命”到1969年4月党的九大。这一段,基本上是按照毛泽东的部署,炮打所谓的“刘少奇资产阶级司令部”及其在各地的代理人,以毛泽东8月15日在中南贴出的《炮打司令部——我的一张大字报》掀起了高潮。毛泽东的大字报的内容为:“全国第一张马列主义大宗报和人民日报评论员的评论,写得何等好啊!请同志们重读一遍这张大字报和这个评论。可是50多天里,从中央到地方的某些领导同志,却反其道而行之,站在反动的资产阶级立场上,实行资产阶级专政,将无产阶级轰轰烈烈的文化大革命打下去,颠倒是非,混淆黑白,围剿革命派,压制不同意见,实行白色恐怖,自以为得意,长资产阶级威风,灭无产阶级的志气,又何其毒也!联系到1962年的右倾和1964年形“左”而实“右”的错误倾向,岂不是可以发人深醒吗?”

文化大革命进行了全面夺权,进行了所谓一个阶级推翻另一个阶级的政治大革命。首当其冲的是刘少奇,继之为邓小平。

第二阶段是从“九大”以后到1973年8月党的十大。党的九大把林彪作为毛主席的接班人写进党章。成为法定的接班人,加强了林彪反革命集团阴谋夺取党和国家的最高权力;在其时,由于林彪体质偏弱,毛泽东健康情况良好,于是为了夺取最高的权力,便发动了反革命的武装政变。在这一阶段,一大批党和国家领导人惨遭批斗、打击,一大批知识分子挨整,全国各地都建立了革委会。全国“斗”、“批”、“改”运动普遍掀起。‘九一三’(1971年)事变后,林彪的反革命政变阴谋彻底破产,围绕批林整风,在党内又发生了分歧和斗争。

第三阶段是从十大以后到一九七六年十月。毛泽东先是批准江青等人提出的“批林批孔”,当发观江青等人借机进行篡权活动以后,又对他们进行了严厉的批评,宣布他们是“四人帮”。一九七五年周恩来病重,邓小平主持中央日常工作,对各方面进行整顿,使形势有了明显好转。但接着又发生了所谓“批邓、反击右倾翻案风”,全国再度陷入混乱。江青反革命集团乘机进行篡夺党和国家最高权力的阴谋活动。经过曲折复杂的斗争,在华国锋,叶钊英,李先念等一大批老革命家的共同努力下,终于取得了十月的胜利,打倒了江青“四人帮”,从而结来了长达十年之久的内乱。

总之,文化大革命是一场由党内的最高领导者发动的,被林彪、江青反革命集团所利用的,给党和人民事业带来深重灾难的一场内乱。

九.历史的伟大转折时期

从一九七六年十月粉碎江青反革命集团到一九八二年九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的六年,是我党领导人民大力进行拨乱反正,重新确立和发展党的马克思主义路线的六年,是胜利实现历史性伟大转变,在各条战线的实际工作中取得拨乱反正重大成就的6年,是逐步探索和找到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的六年。

这六年的历史分为两个阶段:

前两年为第一阶段。由于我们党对全面清理“左”倾错误的思想准备还很不够,也由于当时担任党中央主席的华国锋同志在一系列重大问题上继续犯“左”的错误,使得党在指导思想上的拨乱反正始终徘徊不前的局面。

从1978年12月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到1982年9月党的第十二次全国代表大会为第二阶段。三中全会从根本上冲破了长期“左”倾错误的严重束缚,重新确立了马克思主义的思想路线、政治路线和组织路线,开始了历史的伟大转折。(就是把党的工作重点转移到了经济建设上来)。十一届六中全会通过了《关于建国以来党的若干历史问题的决议》,从指导思想上完成了拨乱反正的历史任务。党的十二大总结了六年来,特别是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我国各条战线拨乱反正所取得的伟大胜利。分析了我国政治和经济形势,提出了全国开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局面的宏伟纲领和方针任务,阐明了建设具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的理论问题和实践问题。从此,中国政治、经济发生了伟大的历史性的转变,工农业稳速发展,社会生产力得到极大的提高,全国人民向小康型社会迈进。

九十历史的启示

2011年——中国共产党诞生90周年,在充满希望与挑战的新世纪,回顾中国共产党走过的不平凡的九十年,结合世界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曲折历程,认真总结经验教训,将有利于我们进一步坚定继续推进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事业的信心和决心。从党建设的历史进程、从发展道路的反复探索、从改革开放的辉煌成就、从新世纪的严峻考验,我们得到许多有益的深刻启示。

1、在中国共产党发展的历程中,我们党始终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

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致力于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并经过艰苦的探索一步一步地实现这一结合,开辟新的道路,取得新的胜利。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开辟了农村包围城市,开展武装斗争,发展统一战线,最后夺取全国政权的革命道路;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找到了壮大国营经济,发展农村互助合作组织,实行公私合营的社会主义改造道路;正是坚持这一结合,创造性地迈上了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实行改革开放,遵循四项基本原则,具有鲜明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发展道路。

毛泽东思想成功解决了半封建半殖民地的中国进行社会主义改革的认识和实践问题,是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把马列主义普遍真理同中国革命具体实践相结合的第一次大飞跃。马列主义基本原理同当代中国实践和时代特征相结合的产物——邓小平理论,再次实现了中国共产党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的第二次历史性的大飞跃。近二十年来,我们党先后又确立了“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等重大思想战略,也表现出了中国共产党对马列主义创新性的继承和发展。而在今后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的伟大事业中,我们党也将不断地继承和发展马列主义。

在新世纪新的征途上,我们还可能会遇到各种新情况新问题,只有始终坚持马列主义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坚持解放思想、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发扬开拓创新精神,才能够找到适应新情况的新思路、新途径,找到解决新问题的新办法、新措施,继续把我们的伟大事业全面推向前进。

2、实现、发展和维护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我们党自成立之日起,就把全心全意为人民谋利益作为自己的根本宗旨和行为准则。

九十年来,我们党始终站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立场上,经过英勇奋斗、流血牺牲,取得民主革命的胜利,建立了新中国;从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出发,实行改革开放,推进现代化建设,基本实现了小康目标。正是由于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坚持不懈地为人民谋利益,我们党赢得了全国各族人民的衷心拥护和爱戴。

在新形势下,只有继续把人民利益作为党的最高准则,为大多数人谋利益,才能使我们的事业不断地发展进步。这就要求广大党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时刻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把对党负责与对人民负责统一起来,密切党同人民群众的联系,想人民群众之所想,急人民群众之所急,谋人民群众之所需,千方百计地为人民解决生产生活中的困难和问题;就要求我们始终坚持一切为了人民,一切依靠人民,把党的群众路线贯彻落实到各项工作中去,搞改革、搞建设,作决策、办事情,都必须以党和人民的利益为重。

3、团结一切可以团结的力量,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和向心力。

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以和平的方式解决问题,团结各族人民。在大革命时期的国共第一次合作;抗日时期,面对着日本帝国主义的侵略,我们党和平解决西安事变,促进国共的第二次合作,形成了抗日民族统一战线。改革开放来,我们党巩固和发展最广泛的爱国统一战线,坚持“一国两制”方针,以和平方式解决香港、澳门和台湾问题,逐步完成祖国领土的统一。面对我国政党林立,民族众多的情况看,我们党仍然坚持爱国统一战线,制定了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和民族区域自治制度等重要机制,团结人民,增强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4、办好中国的事情,关键在中国共产党,重视党的建设。

为了更好的为人民服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社会,我们党始终坚持先进性和纯洁性,切实加强党的思想建设和作风建设,切实提高党的执政能力和执政水平。我们的党是马列主义武装起来的工人阶级先锋队组织,是由当代中国先进分子组成的。我们党始终秉持着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团结友爱,艰苦奋斗。实践证明,中国共产党不仅是民主革命的领导者和新中国的创立者,而且是建设和改革的政治设计者、组织协调者、思想引导者和行动带领者。没有共产党就没有新中国,没有共产党的领导就没有中国的现代化,这句话充分体现了我们党的重要性,也致使我们党更要坚持完善自身。

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 篇2

7冃11曰下午, 有幸拜访了中国著名经济学冢、前国务院参事任玉岭教授, 亲身聆听了他老人家关于中国公有经济建设的看法, 并提出相关建议。任教授表示, 对于中国人民来说实现中国梦的核心就是共同富裕, 实现共同富裕的根本办法还足发展中国公有经济, 这既足中国社会主义的根本经济制度, 也是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国家应该大力支持高等院校及科研机彳勾幵展中国公有经济发展的专业研究, 如成立“中国公有经济发展研究会”等, 对公有经济的管理、组织、人才选拔、监督、劳动分配以及企业收益分配等一系列问题进行专门研究, 为做大做强中国公有经済服务。关于中国公有经济发展的思考并不是个别现象, 2014年6月22曰, “国有企业改革座谈会”在北京召幵, 会上各位专家学者一致认为当前公有经済私有化是严重违背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六条的行为, 并对国有企业改革提出了自己看法。杨思远表示, 坚决拥护习近平主席关于“国有企业改革只能加强, 不能削弱”的讲话精神, 公有经济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和中国梦的支撑力量, 是民族产业参与国际竞争的重要力量。昆它岩认为, 国有企业的发展不能以混合制的名义贱卖削弱, 更不能将国企私有化当作改革的最后红利瓜分。张宏良认为, 国有经济是共产党机政基础, 国企私有化共产党就会失去执政的经济基础, 无论是什么社会主义在中国就会消亡。高粱认为, 国有企业要搞好必须加强管理监督, 让人民享受到社会主义公有经济的红利。许玉杰认为, 国有企业管理机制建设不能按照资本主义套路来, 要充分显示企业的人民性。李树泉认为, 一定要把公有制和劳动者、所有者的切身利益紧紧地挂起钩来。李定凯认为, 国有企业茌资本总量上要有序地而非盲目地扩张, 增加国有经济在全国经济忌畺中的比重;要改变国有企业现在的管理体制。要像保证党对军队的绝对领导一样, 也要实行党对国有企业的绝对领导, 实行的形式是党委领导下的厂长、经理负责制, 职工参与对企业的管理和监督。没有党的集体领导和职工当家作主这两条, 结果必然蛻变成官僚资.本主义企业。尤其是茌我国由计划经济向币场经济转型以后, 公有经济的发展遭到来自西方或是代表西方自由主义经巧学派的强烈沖击, 以产权不明为借口, 大行私有化之道, 全然有彻底杏定社会主义公有制经济之势。随着全球资本主义经济危机的爆发和国内两极分化矛盾的加剧, 全世界人民再一次认识到西方资本主义自由经济学也彳又仅是黑板经济学, 并菲放之四海而皆准的真理, 相反再一次证明了马克思主义经活学是颠扑不破的真理。j^;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路还很漫长, 必须紧紧抓住“公有制币场经济”_这个关键点, 否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就没有本质区别, 这需要全国劳动人民和热爱党热爱社会主义的专家学者共同努力去完成, 而并非一蹴而就的事情。中共中央党校张敢明教授‘曾经在这个领域孜孜不倦地追求了二十多年, 并提出“公平竞赛办法”, 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

中国版画艺术的历史使命 篇3

关键词:中国版画艺术;历史使命;实用;审美

一 中国版画产生于实用的需要

要弄清版画的根源,让我们先来看一看版画的概念。

“版画是在各种各样的材料上,制造出可以和不可以涂抹颜料和油墨的版面,然后再用纸来进行转写的一种绘画表现形式,这些各种各样的材料就是版。”从这个概念来看,版画的产生是与印刷术和制版密不可分的。那么我们再来探究印刷术和版画之间从到底存在怎样的关系。“印刷术是人类文明发展史上的一块重要里程碑,印刷术由文字印刷和图像印刷两部分组成,而图像印刷也就是最初的版画。”也就是说,版画是印刷术的一部分,版画起源之日就是印刷术起源之时。众所周知中国是印刷术的发源地。“关于雕版印刷术的起源(的时间),学术界说法不一,主要有汉朝说、东晋说、六朝说、隋朝说、唐朝说、五代说、北宋说七种观点”,但一般认为是从唐朝开始,即公元七世纪初。原因是:印刷术不是可能是某个人的发明,而是千万人不断实践的结果:“完备的印刷术的出现,至少应具备三个条件:即能够制作用于印刷的版子,能大量提供印刷用的坚韧的纸张,同时社会又有大量的复印需求。”这些条件到唐朝都完全成熟了:首先,制版技术可上诉到4000年以前的新石器时代,从兽骨、龟甲到玉石青铜的雕刻,再到后来的画像石画像砖,乃至到至今还常用的印章,用反文刻制雕版的技术到唐以相当成熟了。其次,唐朝距离东汉蔡伦改进造纸术已有五百年,纸张不仅种类多,质地好而且价格低。再次,佛教在唐朝达到了兴盛阶段,需要大量的文字和图像的宣传品来传播,为了需求更简便的方法,人们自然会想到刻版印刷,木版印刷就这样产生了,图像总是伴随着文字,这就是最早的版画。

其中,1974年西安唐墓出土《梵文陀罗尼经》残片是至今发现最早的带有图像印刷品,印刷于公元7世纪。虽然只是残片,但精美的印刷质量深刻说明了当时雕版印刷术的发达。而刻印于公元868年的《金刚经》则是早期最精美而完整的印刷品。《金刚经》首页是“释迦说法”的精美版画。从版画的起源我们不难得出这样的结论:版画源于实用。

二 中国版画史上的三个高潮:明代、抗战时期、建国初期

中国版画的发展在历史上有三次高潮。第一次,中国自宋代以来的木刻雕版发展到明代中期达到一个高峰。印刷业是和当时整个社会的宗教、文化、教育、政治、经济等密切相关的行业,由于当时印刷业的技术水平较高,木刻版画也因印刷业的发展需求得以发展了自己。第二次,新时期版画,经上世纪30年代鲁迅先生从西方引进,抗战时期在国统区和红色边区都得到极大发展。这一时期木刻版画的发展主要依赖于它的革命性、战斗性,实质上也是由于它的创作条件简便、经济、制作快,便于出版、发表、概括,以及简练、有力度等特点。第三次,新中国成立初期,版画事业的发展主要依赖于政府行为,因为它能很好地和党的文艺方针结合起来。下面我就以历时的顺序给予分析。

(1)明代的版画

“中国古代版画艺术肇始于隋唐之际,兴于五代、宋,盛于明。”通观中国古代的版画艺术,其繁荣的原因无不与文化的传播有密切的关系,因此,古代版画的繁荣可以印刷业的繁荣观之。多数情况下作为书籍插图的形式出现,直到年画的出现才有了独立的审美功能,但这种审美也是与大众的实用需求密切相关的。

“明代是中国古代版画发展的鼎盛时期,这一时期的版画艺术成就,不仅远远超过宋代,而且也为清代所不及。尤其是明后期的万历年间,更是版画发展的黄金时代,郑振铎先生称之为中国版画史上‘万丈光芒’的时代。”现试考察版画兴盛的原因:①统治者的重视:明政府十分重视印刷,最大的印刷部门是司礼监和国子监,此外如礼部、户部、都察院、大理寺、兵部、工部、钦天监等部门也都从事印刷。“地方各级机关都刻了大批经史子集和医、农、工科及科举考试用书。明代统治者甚至在一定程度上鼓励小说戏曲的印行。”②雕版手工业的兴旺。③文学作品,特别是市民文学如小说、传奇、戏曲的发达为版画的发展开辟了广阔的天地。一方面是市民阶层对于通俗文学的强烈需要,另一方面是一批思想家、小说家的大声疾呼使向来为正统文人所不齿的小说、戏曲正式登上了艺术殿堂。④文人画家的参与。⑤造纸业的发展、铜活字的流行。

再参照其他朝代的版画(印刷术)发展情况,版画繁荣的原因据我归之不外有三:①统治者的需要,要自上而下宣传自己的意识形态,对民众进行教化。如清代的殿版版画(内务印书由武英殿承办故称为“殿版”)。②民间的需要,如市民阶层对通俗文学的需要促进坊肆印刷的兴盛,还有民间宗教的需要。③社会文化发展的客观需要和自身规律。如技术和文化的发展。简而言之,主要出于实用的需要。然而在版画艺术的实用功能得以满足的同时,其审美功能也在明清时期得到长足发展。另外值得一提的是有着特殊性的年画,年画是中国木刻版画与民间文化相结合的产物。一般认为年画的萌芽可追溯到先秦两汉之际的装饰性年节,真正出现是在宋代,城市的繁华使其可能,在明代正式成为一种独立的艺术形式而存在。 年画作为独立的艺术形式,固然以审美性为主,从文化背景及发生心理学的角度看,它源于早期人们对自然的恐惧和年节时的庆祝活动,“驱邪避灾和迎新纳福、欢乐吉庆是年画最基本的功能” 并且不同于精英艺术而具有通俗文化的特点和商业有互动的关系,其实用性同样不可忽视。

(2)抗战时期的新兴版画

之所以贯名以“新兴”二字,是因它和古代版画不是一脉相承的。鲁迅一九三一年在《木刻纪程·小引》中说:“中国木刻图画,从唐到明,曾经有过很体面的历史。但现在的新的木刻,却和历史不相干。”近代版画的再次兴起,鲁迅的推动有极其重要的作用。当时我国许多人一直在热衷于介绍西方绘画,但对大多数人来说接触到的多是复制品或印刷品,而印刷的复制品,经常是色调失真,根本看不清色彩关系的油画、水彩。所以鲁迅才说“与其变相,不如且缓”。同时又考虑到中国处于革命年代,版画制作起来容易得多,因此极力推荐版画。鲁迅开始介绍欧洲版画是1929年,1930年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左翼美术家联盟成立,鲁迅跟左翼联盟有密切的关系。左翼文艺关注的是人民大众的苦难生活,当时的时代精神是救亡图存、反抗侵略,新兴版画正是在艺术品当中体现了这种精神。李叔同、丰子恺都曾在鲁迅提倡前刻过木刻,而大家公认现代版画还是由鲁迅提倡而发展壮大的,原因主要是从画作的内容来认识新兴版画。“所以中国现代版画一开始就带有强烈的政治色彩而登场,承担了武器的职能,显示出锐利的批判锋芒和不妥协性使美术与革命紧密联系在一起。”

抗日救亡运动蓬勃兴起之日,也就是新兴版画发展壮大之时。抗日民族统一形成,抗战前由于与左翼文化运动关系密切受到严密监视和静止的木刻运动取得了合法地位。由于新兴木刻的广泛社会影响,加之木刻版画可就地取材,受到国民党海外宣传机构的推崇,得到了蓬勃的发展。与此同时,红色边区的木刻运动也得到了极大发展。延安成立了鲁迅文艺学院,而鲁艺的美术系实际成了木刻系,当时物质匮乏,难以弄到做画必须的颜料纸张画布画笔,而木刻要方便得多:木刻的梨木和枣木可就地取材,刻刀可用废洋伞骨和粗铁丝锻造,土产的马兰纸可印木刻,油墨也可用土法自制。艺术家用木刻代替锌版,直接拓印到书报刊物上去,解决了延安无制版设备的困难。 从事木刻的人中有不少是来自上海从事文艺运动的美术家,有的是战士,他们一手拿抗战的武器,一手拿木刻刀作为宣传的武器。总之,艺术作为武器在抗日战争中发挥了它不可替代的特殊作用。这一时期作为宣传的武器的版画虽然有相当一部分艺术水平并不低,但是不能否认其产生多半是由于实用的需要。

(3)建国初期

1949年建国后,版画成为主流的艺术形式。美术界成立了中国美术家协会,设立了版画组,有组织,有计划的对待版画创作的发展,并在各大美院建立了板画专业,增加了铜版、石版等版种。通过几次大规模的版画展出,在社会上造成了巨大的影响。 更多的年轻艺术家开始从事版画创作。相对于建国前的版画创作来讲,此时版画创作的任务不再是“破坏”一个旧世界,而是表达对新世界的热爱,版画原有的社会功能开始消解,拥有了新的社会功能。与建国前的版画作品比较,此时出现的版画作品表现范围更加广泛,带有更多的抒情性。

总而言之,这段时期版画的繁荣是与政府的极大支持分不开的,而政府之所以支持,不仅是因为新兴版画从诞生就具有的革命性和良好的群众基础,还因为它能很好地和党的“文艺服从于政治”和文艺“为人民服务”的文艺思想结合起来。所以这一时期的版画艺术虽然发挥了其审美功能却仍具有浓重的实用性,是政治的“助手”,“文革”时期,包括版画在内的艺术更是饱含了“政治热情”,为政治服务了。

三 中国版画艺术在今天的历史使命

前面谈及版画在中国的发展过程中,它曾长期作为一种印刷的手段。并且,版画的兴衰一直以来与印刷术的发展息息相关。但时代是发展的,19世纪中叶照相术的发明给予版画存在形式以根本性的改变。版画渐渐地走向了纯艺术领域。版画作为艺术品越来越受重视,为了显示和其他画种具有同样的艺术性,在每一张作品的下面要有画家的亲笔签名和张数的番号,以示和其他印刷品的区别。但从另一角度看,版画为了广泛传播而大量印刷的功能,现在受到了限制,只有作为艺术品,才有它的生存之地。回首20世纪,科技的进步成加速度发展,印刷术也呈现多样和飞跃。电脑的普及使显像走向了数码,一方面带来了无限的可能性,可以丰富版画的表现,另一方面从根本上颠覆了印刷的概念。“作为传播媒介的木版、铜版、石版在进入20世纪后渐渐失去它们的作用,而并入到艺术的领域,代之以这种手段的是丝网。20世纪80年代末开始,丝网在与商业的同步中,走过了其只有几十年的历史后,它的大众性又将被电脑所取代。在艺术上,破坏与保留,拒绝与接受,一直是一对主要的矛盾,但这种矛盾总是演变成莫大的文化收获。”传统的版画业如今衰落了。水印木刻和曾作为中国大众文化骄傲的年画都只剩下了屈指可数的作坊,美术院校的版画系也一再缩水。针对这种现状,有人大声疾呼保护,更多的人冷眼观之。事物应时盛衰是自然的规律,版画终结了它作为印刷术传播文化和宣传政策的的历史使命,现在又将往何处去呢,又将有怎样的命运和使命呢?如何顺应时代的发展,开拓新的起点,探索版画将来的可能性是我们的一个重要课题。

现在,版画作为一门纯艺术,其功用和印刷术完全分开了,它的最根本特征并不在于它的复制性,而要归结与手工印制。同其他的艺术门类比较,国画有民族传统根基,油画易于被大众接受,雕塑工艺有实用价值,各有自己的长处。版画的长处在哪里?要挖掘版画自身的潜力,充分发挥版画本体语言的艺术魅力、作品涵量和形式美感,发挥版画现代感、装饰感和复数性的特长,研究版画的审美价值,在作品中充分表达情感、智慧,努力适应当代人们的精神和心理状态的需求。比如说版画的形式丰富的语言,其中各版种的版味、印痕和肌理,潜藏着无限的趣味和精神内涵,是装饰现代居室、厅堂和陶冶性情的理想艺术品。今天的版画在其实用功能逐渐减少的同时,审美的作用得到充分发挥,其新时期历史使命是发展艺术题材的生活化,技法的多样化以满足审美需要。

四 结论

中国梦与当代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篇4

当代大学生处在世纪之交的胃史转折时期,同时又正值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伟大成就的时候,这是一种历史的幸运,在这特别的历史机遇里,正确把握当今世界的时代特征充分了解当前中国的现实国情,并在此基础上肩负起自已的历史使命,是每一个大学生度不容辞的职责。

当代大学生正面向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不断完善社会主动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我国新世纪的宏伟目标,使中华民族更加昂扬的姿态出现在新的世经,是跨世经的一代,肩负着继往开来的历史使命和开创社会主动义现代化建设的新局面的重任,是新时代赋予当代大学生的新的历史使命。

关键字:历史使命

大学生

在人类历史长河中,正因为每一代都为完成自已所担负的伟大历史使命而顽强地奋斗,才描绘了一幅幅壮丽的历史画卷,秦出了一曲曲动人的历史乐章,推进了历史进程,刷新了社会发展的车轮,当今社会性会在飞速地向前发展,时代前进地鼓点越敲越响,我们国家正经历着举世瞩目的历史大转折和事业大发展,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性会主动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伟大成就,国家面貌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大学生是青年群体中的优秀分子,是示来社会的建设者,要实现立志成为新世纪的合格人才,更好地报效祖国的愿望,必须认清时代特点顺头时代潮流,明确时代要求,迎接时代挑战。

时代,是指一定历史时期内某个阶级在政治活动中所占的地位及依据各个阶级的经济,政治,文化状况来划分的社会性会各个发展阶段,使用权命脉是指人们在社会中生活,要完成的各种各样的人生任务,其中,人们担仙的重大历史任务和重大的历史责任就是历史使命(时代使命)

历史使命脉是在一定的社会历史条件下产生的,又随着社会性会历史条件的变化而变化的,不同青年面对不同的历史课题,承担着不同的历史使命脉,当代大学生承担的是建设中国特色社会性会主动义,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因此当代大学生庆具备的历史使命有:

和平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主动题,大学生的历史使命

世界经济发展客观上存在着对和平环境的要求,今年内天的世界经济相互依赖达到了前所示有的高度,世界竞争格局的变化,使和平成为各国共同企盼的目标,经济强国的梦想比军事强国的梦想更有吸引力,世界和平力量的增长为世界和平的持续创造了条件,促进经济发展是当今世界的中心问题,是保持国内政局稳定和维护世界和平的重要条件,各平发展是一个渐进的过程,这些历史条件,客观地要求当代大学生庆坚立正确的世界观,以和平与发展为已任,肩负历史使命的必要性,世界政治格局呈现多极化趋势和世界经济格局的多极化趋势均力势,是当代大学生应该

正确认识世界的一个很重要的出发点,这个和平的机会又给当代大学提供了一个很好地向世界展现自我的平台和维护世界和平和发展的伟大挑战。

社会性会主动义事业接班人的历史重任

吸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性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人民选择社会性会主动义道路,是历史的必然,当代大学生要肩负起社会主义事业接班人的重任,继承老一辈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性会主义方向坚定不移地继续前进。

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中国结束了长年战乱和一盘散沙的混乱局面,结束了受帝国主义长期欺凌的屈辱历史,实现了国家的独立统一,民族团结和社会性会的全面进步,当代大学生应清醒地看到,社会主义经济体制转变引起经济和社会性会许多重工业大变动,而管理,法律等配套措施的完善需要一个比较长的过程,一些积极的东西和消极的档西相伴随的予盾现象还存在,封建社会性会,半封建半殖民地社会遗留的腐朽思想和小生产习惯势力仍有一定影响,社会性会主义在世界范围内出现了一些曲折,而发达资本计义国家的经济科技优势的压力和西说谎意识形态的渗透还存在,西方敌对势均力敌力对我“西化”,“分化”和妄图“和平演变”的图谋始终没有改变。

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科技人才在社会性会主义建成设事业中的作用越来越重要,大学生应坚持走建成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道路当代大学生的思想政治素质状况,对社会性会主义事业的忠诚程度起着重要的作用,当代大学了生应从人类发展的规律来认识中国走社会主义道路的历史必然性,坚定正确的政治信念,做社会性会主义事业的接班人,三

在现有的基础上,当代大学生肩负着迎接挑战的历史使命

1当今世界科技文化发展的挑战

当今时代科学技术发展突飞猛进,给社会性会生产力和人类经济社会的发展带来了极大的推动,赤来的科学技术还将产生新的重大飞跃,各种文化在世界范围内相互激荡,有吸纳有排斥有融合有斗争,有渗透有抵御,对各国的经济,政治和社会发展的作用越来越突出,科技文化竞争成为综合国力竞争的焦点,谁在知识和科技创新方面占据优势,谁就能够掌握发展的主动权,当代大学生是我国未来科学技术发展和文化建成设的中坚力量,理应发奋学习,刻苦钻研,努力也才,义不容辞地肩负起发展我国科技文化的历史重任。

2。经济全球化的挑战

当今年内世界经济的主导权仍然掌握在发达资本主义国家的手中,这些国家拥有社会财富的绝大部分,但是,发达国家的经济发展却以发展中国家的贫穷为代价的,改变世界经济不合理的局面,就要从根本上解决南北发展悬殊的贫富问题解决好,必须改变南北之间的不平等交换,提倡以平等互利为方式发展全球化的经济,当代国际社会之间的不合理正在发生变化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强有力推动,世界经济格局已崭露出多极化趋势,尤其是国际区域经济开始呈现出均衡态势。

大学生应具备敏瑞的世界意识,应把握经济全球化这个机遇为祖国的经济发展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全球化经济的推动肩负起自已的世界历史使命。

3.综合国力的竞争的挑战

继往开来,我们看到我国社会主义建巨大成就和综合国力的提升,在当代国际政治局势风云变幻,综合力已成为衡量一个国家,军事,经济和政治舞台上的一个重要的指标,走富国强民之路,已成为各国的一个共同意识,综合国力的提升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民族力量的象征。

因此,当代大学生,应该增强紧迫感,责任感,有志气,有决心,用双手把祖国建设成为一个富强的国家,应具备自身综合素质的提升肩负成为新世纪国际竞争舞台上的强国的历史使命。4.国际环境复杂多变的挑战

当今世界,和平,发展,合作是时代的潮流,国际局势正在发生新的深刻变化,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在曲折中发展影响和平与发展的不稳定,不确定因素增多,发达国家在经济和科技上占优势的压力将长期存在,世界经济发展不平衡的状况加剧,围绕资源,市场技术,人才的竞争更加激烈,贸易保护主义有新的表现,敌对势力对我国实行,西化,分化的战略谋没有改变,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和安全面临着新的挑,当代大学生应具备高度的历史责任感,强烈的优患意识和宽广的世界眼光,保持醒冷静的头脑,培养大无畏的胆略和气概,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信念做一个有理想,有抱负的人。

5.我国振兴中华伟大复兴的建设任务的挑战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新世纪阶段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宏伟目标,振兴中华,繁荣昌盛和社会兴旺发达是当代大学生肩负的特殊责任,能否按照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对人扌出了的要求,对振兴中华这个伟大的任务,就要求大学生全面提高自身素淡质,担负起历史赋予的光荣使命,是当代大学生必须认真思考和加答的问题。

四:振兴中华全面推 进和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 设的历史重任

在邓小平同志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指引下,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我国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取得了伟在的历史性成就成功地走出了一条建设有中国特公社会主义的道 路。开创了我国社会主义建设有新时期。

从现在起到21世纪中叶,对于祖国繁荣昌盛和社会主义事业的兴旺发达,是重 要而宝贵 的时期,是承前启后,继往开来的时期,我们的责任重大,我们要建 立起比较完善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全面实现第二步战略目标,和第三步战略目标,基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时代赋予我们重大历史使命,当代大学生要不辜负党和国家,人民寄予的期望,努力学习,奋勇开拓,振兴中华,全面 推 进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事业,把祖 国建 设得更加繁荣昌盛。

五.推动中国走向世界的历史使命

面对国际大舞台,我们还必须看到人们的国家和民族正临着紧近而严峻的挑战,承受着新技术革命的迅还发展,高新技术已成为经济发展的龙头,并成为国际经济,技术竞争的焦点和决定综合国力大小的关键,为此,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注重占科学技术的制高点,历史和现实告诉我们,一个不能在国际舞台上以科学技术实力赢得优势的国家和民族,就只能处在被动和挨打的地位,我们要正视日益严峻的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和科技实力及综合国力的竞争,当代,科技革命主要呈现出以下态势和特点,1当代科学技术加速发展和急剧变化,其发展呈指数增长趋势,科学技术迅速向生产力转化,基础科学研究成果,转化为物质产品的周期已经不断缩小,形成科技术,生产交互作用的新型关系,2科学技术发展的综合化,自然科学与社会科学之间,自然科学之间相互交叉和渗透,出现了大量的交叉科学和边缘科3当今世界生产率的提高越来越重视和依赖于科技进步和提高劳动者现代科文化素质4国际间的竞争主要是综合国力的竞争,科学技术的竞争.当代大学生是我国人口中较少的有机会接受现代科技术教育的一部分人,是未来我国迎接科技挑战的中坚力量,肩负着振兴我国科技,迎接新技术革命挑战的历史责任,因此国家需要也希望大学生面向现代化,面向未来,努力学习和掌握世界先进科学技术当代国际政治局势风云变幻,国际关系正经历着第二世界大战以来最广泛最深刻的变化,世界多极化正在加速发展,和平与发展仍是世界发展的总趋势,只要当代大学生抓住国际形势 ,提的有利时机,加快改革,深入发展,全面推进,经济建设就会更快发展,综合国力就会较大的增强,振兴中华的伟大目标和历史使命必将实现

大学使命与大学生责任

在解放思想讨论会暨纪念五四运动90周年座谈会上的讲话

(2009年4月29日)院党委书记 高华锦

各位老师、同学们:

很早就想和大家坐下来好好聊一聊,但是因为事务性工作太多,始终未能如愿。在“五四”前夕,今天我们召开学院层面的解放思想讨论会,跟老师们、同学们一起来畅谈学院的发展、我们身上的责任,我感到很高兴,也很受启发。借此机会,我想和大家一起来讨论一个既带有很强的理想主义色彩,又有重要的现实意义的话题——大学的使命以及大学生的责任。

一、大学的使命

(一)大学的使命在于传承大学担负着积淀与传承人类文明和民族文化的任务,这决定了大学是世界上非常特殊的组织机构,和政府或企业都不一样。上世纪八、九十年代,美国出现了一股“„经营‟大学”的思潮,但很快遭致反对。因为强调“经营”就有把大学当做公司来进行商业运作之嫌,这就忽视了它在知识积淀与文化传承方面的重要功能。同时,大学是一个民族性极强的教育和学术型机构。国内有些人认为我们应该把国外一流大学当做我们办大学的参照,这在总体上是正确的,但是我们绝对不能简单复制和照搬,因为这样就忽视了大学的民族性特征。北京大学的历史比新中国的历史还早五十一年,但仍然无法跻身世界一流,但是它在中华民族的文化传承以及在国家转型的过程中所起到的重要作用,是世界上任何一所大学无法比及的。

大学的特殊性还在于它有学生,它承担着培养人才的任务。大学生是文化传承的主要载体,因此,大学所要做的工作就是在研究的基础上,把思想、文化系统化,使其转变为课程,把它传授给学生。在“传递”中,学生不仅学到了专业知识,更为一生的精神成长打下了基础。

从2006年,我院在学院开展综合素质教育,去年还启动了素质教育系列教材的编撰工作,这在全国独立学院中可

谓是敢为人先之举。虽然还需要完善,但是我认为这是一条正确的道路。因为大学,传授专业知识固然重要,但培养一个人的精神是最重要的任务。美国教育家德怀特〃艾伦说过:“如果我们使学生变得聪明而未使他们具备道德性的话,那么我们就在为社会创造危害。”

英国著名教育家阿什比曾经指出,任何大学都是遗传和环境的产物。“环境”是促进大学改变的外部力量,而“遗传”则是大学对自己应有的道德与文化的传承。从这个意义上说,大学是“保守”的。这里的“保守”更多是强调“坚守”,指的是要“坚守”道德、“坚守”学术。大学的这个“保守”的文化品格,使得它非常稳定而且有力量。

当然,大学也不能脱离现实。但是从它的“保守性”来说,大学尽管不能脱离现实,但又必须要与世风俗流保持一定的距离。所以,我们经常讲大学要远离尘嚣,要保持宁静和清醒。前些年有些人提出要把大学的围墙拆掉,如果拆掉的只是物理意义上的围墙倒无可厚非,大学的“精神围墙”绝对不能拆。要是没有“精神围墙”,大学就无法满足大众对 其高尚性和纯洁性的期盼,就无法排除纷繁和躁动的社会干扰,教师潜心钻研学问、学生一心向学将成为一句空谈。

(二)大学的使命在于创造

上面讲的是大学“保守性”的一面,但大学同时也具有它“创造性”的一面。大学还必须进行思想、文化和学术的创造,对已有的社会发展形态、文化和知识体系以及人类本身,要不时地做出深刻的反省和批判,这是大学担负的文化建设方面的责任。

反省和批判,实为创造。大学不仅要回答现实生活当中我们所面临的诸多问题,比如说当前的金融风暴和社会的道德问题等等,更为重要的是要为讨论提供思想和理论武器。这种讨论不应是泛泛而谈,发发牢骚,而应是深入的分析,并提出解决问题的方向,就如温家宝总理在同济大学演讲中提到的“大学要仰望星空”。而大学教师不应是一个流行节目的主持人,他非但不能煽情,而且应该为学生提供分析这些问题的思想和理论方法。通过分析与研究,我们创造了新的精神资源和思维方法,丰富了想象力和创造力,这就是大学的“创造性”。

大学要在“保守”和“创造”之间维持一种平衡,一味“保守”或忘记传统都会丧失大学的责任。大学的这种“坚守性”和“创造性”构成了“大学之魂”。

(三)大学的使命在于服务

除了以上两个使命之外,大学还有服务社会的使命。从大学的历史来看,大学服务社会这个特征始于第二次世界大战。全球知名的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就是在这场战争中崛起的,因为他们发明了雷达,找到了破译密码的方法,为赢得战争的胜利起到了极其重要的作用。

自从政府介入到大学事务以后,大学就带有了更多的国家意识。到了上世纪六、七十年代,与工业界、实业界联合建设的实验室在美国的大学里如雨后春笋般出现,因为这个时候人们对科技知识能够转化成现实生产力有了充分的认识。意识的觉醒,直接导致大学扩展了服务功能。大学在为国家、民族和社会提供知识和人才服务的同时,也为自己谋求了政府、社会和民众的支持,得到了前所未有的尊重。

然而,到了八、九十年代,美国的大学发现,在服务社会中赢得掌声和荣誉的同时,大学不得不对两个“倾向”作出回应。其一,大学与政府、工业界乃至整个社会的紧密结合使其承担了“无限责任”,从而遭受到社会各方面对它的批评指责,无意间把社会出现的任何问题都归咎于大学出了问题。国内近些年来关于大学的讨论,都带有很强的这种倾向,比如把大学生就业难归咎于扩招。其二,大学为社会提供即兴式的服务,使大学过度地社会化、政治化、市场化,大学和社会之间必须保持的精神距离就丧失了,这样必定导致道德与学术精神的消解。

对今天的大学来讲,“改革”固然重要,但是大学精神的“回归”也不容忽视。因此,大学除了在“坚守”与“创造”之间存在制衡,在“改革”与“回归”之间同样存在制衡,大学应该在这两大制衡中前行。

二、大学生的责任

(一)大学生的第一责任就是学习

我国近代著名天主教学者、政治活动家和教育家马相伯先生在代理北大校长的就职演说当中有这样一段话,“诸君皆系学生,然所谓大学者,非校舍之大之谓,非学生年龄之大之谓,亦非教员薪水之大之谓,系道德高尚学问渊深之谓也。诸君在此校肄业,须尊重道德,专心学业。庶不辜负大学生三字。”这是我们需要坚守的大学教育之精要。

香港中文大学前校长金耀基先生在一篇题为《大学之功能与大学生的责任》的文章中也提到,“当一个青年进入到大学以后,他就被赋予了一种责任,即他应该以充实的学问为责任,他应该沉浸在理性的精神当中,于图书馆、实验室、教室里与教师一起,在知识的大洋中做创造性的航程。”所以学习是学生一进入大学即被赋予的职责。

最近我看了院学习实践活动领导小组办公室提供的一份问卷调查结果,说我们有些同学进入大学后找不到学习的兴趣和动力,导致学习成绩出现不及格。我觉得每个同学都要问一问自己,你为什么来文理学院上大学?你来文理学院上大学又是为了什么?尽管每个人的答案不尽相同,但是不外乎以下几种回答:第一种,混张文凭;第二种,取悦自己的父母;第三种,为了找到更好的工作;第四种,希望学有所成,实现远大理想。每个人的答案或许不只一种,更大可能是几种交织在一起,这也无可厚非,但关键是哪种占主导。有同学可能提出,是不是只有中国的学生才要求树立“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远大理想,事实并非如此,德国、英国、日本的大学就非常鄙夷那些“为了谋生而求学” 的学生。事实上,如果你淡化了纯粹“为了谋生而求学”的目的,那么你的学习就具有了高尚性,你对学问就有了一种尊崇。这样,你就有了一种理想主义的情怀。

(二)大学生应保持一种理想主义

年青人是很有理想主义的。在这里,“理想主义”不再是一个贬义词,与“不食人间烟火”不能划等号。我们应该认真地保护理想主义,为理想而学习,文理学院将为具有理想主义的同学提供永久的精神家园。说到理想主义,如果你们去接触不同高校的学生,会感到有一些差别,这就是不同的大学文化氛围赋予的。

理想主义对于个人的人品和情操,我相信也是最好的磨石,越是敢于在理想主义的磨石上磨砺的人,他的生命就越会放出异彩。谷歌全球副总裁李开复先生在《做最好的自己》一书中提到了这样一个实例。1960年,有学者对哈佛大学1520名学生做了学习动机的调查,调查就一个题目:你到哈佛商学院上学是为了赚钱,还是为了理想?结果有1245人选择“为了赚钱”,占81.9%,仅有275人选择“为了理想”。20年后的跟踪调查让人大吃一惊:受调查的1520名学生中有101名成了百万富翁,而其中100名是当年选择“为了理想”的学生。这个结果发人深思,道理不言而喻。因为理想主义者不会被一时的挫折所打倒,因为他们有信仰,所以才能克服困难。

台湾有位学者叫黄进兴,他早年留学哈佛,后来写了一本《哈佛琐记》。这本书里记录了一个名叫罗尔斯的教授在哈佛讲课的情景。罗尔斯是二十世纪最伟大的哲学家之一,他的《正义论》被公认为西方政治哲学、法学、道德哲学领域里最重要的著作之一。和一些著作等身的学者不同,他只在1971年出版了这本唯一的著作,但全世界单是研究它的论著就超过了五千部,足见这本书强大的影响力。在《哈佛琐记》里是这样讲述罗尔斯讲课的情景的:“当罗尔斯结束了一个学期的授课的时候,教室里的所有学生立即自发地起立鼓掌。罗尔斯走出教室以后许久,学生们的掌声依然不衰。我(指作者黄进兴)的双手拍得又红又痛,忍不住悄悄问旁边的美国同学,你到底要拍多久?同学回答说:让教授在遥远的地方还可以听到为止。”这个故事说明了两点:第一,这个教授很有学养,学问过人;第二,长时间不衰地鼓掌反映了学生的理想主义情怀,以及对学术尊崇的理念。因为罗尔斯讲的是哲学课,不是教学生如何赚钱,如果学生是为了赚钱而求学的话,他们是不会长时间地鼓掌的。作为一名学生,有理想主义情怀也会使你懂得该如何去学习。怀特海德同样说过,“你们不会对你们正在做的事情发生兴趣,除非你们树立了崇高的理想——渴望改善人类社会,乐于造福祖国人民,勇于迎着困难前进。”

(三)大学生要承担各种社会责任

除了学习,大学生还承担着各种社会责任。金耀基先生对此有过很好的论述,他指出:“大学是一个栽培普遍性的理念和理想,如平等、公正和平等的地方。这些理念与理想主义对于纯洁而有朝气的大学生具有启发与挑激作用。”然而,理想主要只是告诉学生这个世界应该是什么模样,它“虽不可及”,但可“心向往之”。理想主义是彼岸的一座灯塔,它可以照亮我们脚下的路。

然而,理想与现实永远是有差距的,有时这个差距还很大。当学生感受到理想主义与接触到的现实世界之间的差距时,素养决定了他们会有不同的表现。这个时候,大部分的大学生都会对社会上的不公平的事件难以容忍、横加指责,因为他们觉得这个社会不应该是这个样子,因为他们比社会上的一般人更有理想和道德精神的色彩。

比如,对目前的大学生就业形势,有部分学生是估计不足的,甚至有的学生认为是媒体在制造紧张空气,有的干脆将责任归咎于扩招引发的大学生过剩,更有甚者认为是学校名气不大。要知道,清华北大的毕业生同样面临就业难的问题。就业难的根本原因在于,国家产业和经济结构失衡,社会无法提供更多的就业岗位。这个问题在这里不展开讲,有兴趣的同学可以多关注一下专家的分析和媒体的报道。

又比如,有的学生对学校的意见不通过正常渠道反映解决,而是通过贴吧、博客、QQ群广泛传播、主观扩大,对学校的办学声誉进行诋毁,用人单位自然不敢录用这所学校的毕业生。不敢用这样的毕业生有两个方面的原因:一是他对学校和学校培养的学生的质量产生了不信任;二是很难保证这样的毕业生到单位后不诋毁单位声誉,因为每个单位总有不完善的地方。如此看来,通过非正常渠道的泄愤,与自毁前程没有多大的区别。

在这里,我想就毕业生就业的问题展开讲一讲。针对今年毕业生就业的严峻形势,国务院在1月7日出台了7条措施,教育部于3月17日首次以公告的形式发布了20条政策,这些政策举措的力度是前所未有的。四川最近已经推出了“西部计划”,但是我院同学报名情况不理想,很大一部分人处于犹豫和观望的状态,报名的同学中也很很大一部分是抱着试试看的态度去的。接下来,“三支一扶”计划、“大学生村官”计划还将出台,希望同学们把握好这些机会,在事业的选择上立大志,入主流,上大舞台。到西部去、到艰苦的地方去,到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地方去,这就是目前大学生就业的主流,也是大学生服务社会的责任所在。

希望我们的同学破除“自我化、功利化和目标短期化”的错误就业观。传统的择业观念和学生中存在的许多择业误区,对大学生的思想、职业理想产生了较大影响,如在择业过程中只把注意力集中在一些社会知名度高、经济上实惠的就业岗位,到东南沿海地区去、到外资企业去、到大城市去似乎成了一种时尚。有的大学毕业生对就业形势、个人的择业目标以及自己适合干什么、能干好什么等比较模糊,也不从自身优势出发、不考虑自身的竞争实力,有的选择职业是为了个人眼前利益。这些大学毕业生在择业时不为给自己寻找用武之地,不想到能发挥自己特长、实现自身价

值的地方去,更谈不上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这些都对大学毕业生及时顺利地就业产生了不利的影响,造成了人才的闲臵、不合理使用和不良竞争。因此,同学们应当尽早破除错误的就业观,在选择自己的事业和舞台的时候,把为国家做点什么、为人民做点什么当做主要的考虑因素。

希望我们的同学树立“建设祖国、服务人民、适应社会、实现价值”的正确就业观。国家的建设、社会的发展需要每个大学生积极地参与,而每个大学生也只有把自己的理想和才能融入到社会之中,与国家和社会的需求相适应,才能找到自己合适的位臵。大学毕业生应该脚踏实地、实事求是,把选择职业的出发点定位在社会需求的现实之上,“哪里有用武之地,我就到哪里;哪里需要我,我就到哪里;哪里有工作,我就到哪里”,在选择职业时,把个人需要和自身价值的实现同报国、奉献的实际行动结合起来,到广大的乡镇、农村以及西部地区去发挥特长、施展才能,用艰苦创业的观念、终身学习的精神、全面发展的目标找到建设祖国与实现自我价值的最佳结合点。

总之,大学生的最大责任在于学习、创造和理性地服务社会。

老师们、同学们:一所大学的影响力就来自于其学生的影响力,学生离开学校后的成就是大学为之骄傲的根本。所以,耶鲁大学校长在新生的欢迎会上说过:“耶鲁是什么?你们在座的就是耶鲁”。美国芝加哥大学的前校长金普顿也曾经说过:“我非常愿意告诉大家,我认为你们是这所大学里头最重要的组成部分,而且到目前为止,我认为你们也是最有趣的部分。你们很重要,因为帮助你们培养自我是我们的责任所在,你们有趣,因为你们聪明伶俐,但是尽管有个别迹象表明你们并非那么样的聪明伶俐,你们有时很幼稚。”

我觉得这讲得很实在,没有任何取悦学生的意思。因为如果跟一个大学教授来比的话,可能你们在某些方面是比较幼稚,但是正因为这些幼稚,才能成为大学发展的主动的、非保守的一面。学校和教师就是要帮助你们克服这些“幼稚”,培养你们好的德行,使你们树立远大的理想,为人类的进步,为国家和民族的繁荣而奋斗。我希望我们每一个教师也能抱着这样的情怀来培养我们的大学生。

最后,我想以一句大家耳熟能详的话与大家共勉——

今天你们以文理为荣,明天文理以你们为荣。的需要,社会发展的需要。

大学生是中国青年中的优秀群体。大学生的成长成材,影响和决定着中国现代化建设的进程和参与国际竞争的能力。明确大学生肩负的历史使命,是我们这些当代大学的重要任务。

近代,由于清政府的腐败和软弱,中华民族遭受了不尽的屈辱。新中国成立后,中华民族重新站立起来,开始了社会主义的实践。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中华民族勇敢而自信地面对国际竞争,为实现祖国的繁荣和富强而努力奋斗着。这就是我们当代大学生所处的历史时代,我们义不容辞地承担着中华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具体说包括以下五点:

1.担负着继往开来的重任。大学生是继往开来的一代。所谓继往就是要继承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和文化,继承以毛泽东为代表的中国老一辈无产阶级革命家所开创的社会主义事业;所谓开来,就是在邓小平理论指导下,逐步摆脱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不发达状态,缩小同世界先进水平的差距,实现中华民族的复兴。20世纪的中国历史告诉人们,只有社会主义才能救中国,只有社会主义才能发展中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是中国共产党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在长期实践中经过艰辛探索开辟的,是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幸福安康的成功之路。只有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才能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是亿万人民的共

同事业,它的完成至少需要百年的历史,它需要几代,十几代人的不懈奋斗,而重任自然落在一代代青年大学生身上。当代大学生,是我国社会主义事业的建设者和接班人,要继承前辈开创的伟大事业,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航船继续破浪前进。

2.迎接新技术革命的挑战当今科技的发展呈现出前所未有的速度。当前,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巨大成就,社会主义在中国显示出蓬勃生机和活力。同时,也要看到,我国的发展还面临一系列的挑战。这些挑战,既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挑战,也是对当代大学生的挑战。以激光技术为例, 1958年,激光产生的原理尚是一篇论文。两年之后,美国得到了世界第一束人造激光。几年后,激光技术被广泛应用并大显身手,从精细的眼科手术到摧毁洲际导弹,从传送图像到获得全身摄影,速度之快令人始料不及。有人做过这样的分析,20世纪后30年, 人类所取得的科技成果比过去2000年的成果还多。19世纪科技成果大约每50年增加一倍, 到20世纪中叶约每10-15年增加一倍, 现在约每5-8年增加一倍,科技应用于生产的周期越来越短,也就是说经济发展中科技的成分逐渐增加,科技已成为第一生产力。目前,以生物、信息、材料等为先导的新技术革命正在全面展开。大学生是掌握先进的科技文化的群体,他们具有抢占科技“制高点”的能力。谁率先抢占了科技发展的“制

高点”,谁就抓住了机遇,就能在竞争中掌握主动,就能迅速地发展。新的科技革命,为各国家各民族的发展提供了机会,也提出了挑战。因此,大学生必须敏于关注世界新科技发展动态,结合专业特长,在新的技术革命中,充分发挥自己的聪明才智力争站在科技发展的前沿。

3.扩大中国对外开放的成果。当今世界是开放的世界,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也不能忽视中国的存在和影响。中国自1979年改革开放以来,逐渐打开国门,通过改革开放走向世界,世界也由此走进中国。改革开放30多年来,中国成功地引进了资金、技术和先进的管理经验,建立了一批经济特区,扩大了对外贸易,中国的经济建设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实践证明了改革开放政策的正确性。对外开放已成为我国长期的基本国策。大学生将以其掌握的先进文化和知识,成为进一步扩大对外开放成果的主力军。他们可以通过对外的文化交流、科技合作等形式,充分发挥自身的能力,将人类发展中的先进成果引入中国,也将中国介绍给世界,使世界了解中国,让中国走向世界。

4.成为可持续发展战略推动者。可持续发展的观念已被世界人民所认同。可持续发展对于人口众多、人均资源十分贫乏的中国有着特别重要的意义。社会的可持续发展,归根结底依靠科学技术的进步和公民素质的提高,这就决定了大学生是我们推行可持续发展战略的重要力量。因此,大学生要认真学习可持续发展的有关理论和方法,结合自己的专业,为最大限度地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存及协同发展献计献也是策。

5.做改革的先行者改革是我们在社会主义事业进程中,遇到问题和挫折时,进行的自我修正,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制度的举措。综观历史,青年学生历来是改革的先行者,他们对新生事物的产生和发展有极大的热情,但由于经验不足也会出现良莠不分的情况。因此,青年大学生首先要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臶,沿着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的路线前进。其次,要解放思想,勇于创新,利用社会实践等形式,积极投入到经济建设中去,为加快经济体制改革和实施经济的持续发展战略尽智尽力。

塑造当代大学生的崭新形象则是实现大学是历史使命的重要前提。

当代大学生承担历史的重任,是社会上富有朝气、充满生命力的群体。良好的形象不仅是大学生成才的一个重要方面,也是社会对大学生的要求。同学们要适应时代要求,自觉地塑造积极健康向上的崭新形象。

理想远大,热爱祖国。当代大学生应当树立为振兴中华而勇于奉献的形象,把自己的崇高理想具体落实到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上来,始终以国家富强和人民幸福为己任。同学们生逢报效祖国和人民的极好历史机遇,理应树立

起“舍我其谁”的豪情壮志和坚定信念,把为振兴中华作贡献作为自己不懈奋斗的目标!

追求真理、善于创新。当代大学生应当发挥朝气蓬勃、思维敏捷、敢为人先、最少陈旧观念、最多创造活力的诸多优势,坚持追求真理的精神,不断夯实科学文化知识基础,掌握善于创新的技能,努力提高持续创新能力,使自己成为祖国和人民需要的、富有创新精神的高素质人才。要善于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汲取营养,树立科学的世界观,把握正确的方法论,努力做科学探索和创新的先锋。

德才兼备、全面发展。当代大学生要掌握扎实的专业基础知识和最前沿的科学文化知识,以造福国家人民。没有坚实的科学知识,就不能发展经济,更谈不上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同时,要坚持以德为先,德才兼备。中国古代的思想家司马光说:“才者,德之资也;德者,才之帅也。”就是说,只有用“德”来统帅“才”,才能保证“才”的正当发挥;只有以“才”支撑“德”,才能真正有益于国家和人民。目前社会上出现的社会腐败和高科技犯罪等现象,为人们敲响了正确把握德才关系的警钟。对当代大学生来说,“德”绝不是可有可无的。德才兼备是衡量大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标准。

视野开阔、胸怀宽广。当代大学生应当学会以开阔的视野观察不断发展的中国,观察日新月异的世界;用宽广的胸

襟向历史学习,向人民群众学习。新时代的大学生,要把个人的“小我”融入国家和集体的“大我”之中,在维护和实现国家与人民利益的过程创造个人的辉煌人生。

知行统一、脚踏实地。当代大学生要努力将书本知识和实际行动密切联系起来,塑造“知行统一、脚踏实地”的良好形象。“知行统一”式和道德人格紧密结合在一起的。一个人能否做到言行一致,是他能否在立身处世等方面取得成功的重要条件。在任何人的相处中,既要重视言,更要重视行。要看他能否做到言行一致。大学生在日常的学习和生活中,要时时提醒自己,比如应该做的事情,认识到了,但是是否做到了;应该改正的错误,认识到了,但是否改正了。一个大学生如果能够从身边的事情做起,做到言行一致,老老实实做人,踏踏实实做事,他的道德人格必然会不断完善,必将担负起祖国建设的重任。

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 篇5

中国青年节演讲稿

弘扬五四精神肩负历史使命

八十五年前的五四运动,是一场彻底的反帝反封建的爱国革命运动,也是一场伟大的思想解放运动和新文化运动。五四运动树立了一座推动中国历史进步的丰碑,孕育了“爱国、进步、民主、科学”的伟大精神。这种精神是中华民族百折不挠、自强不息的民族精神的生动写照。八十五年来,一代又一代的爱国青年,响应党的召唤,紧跟党走在时代前列,同人民结合,为祖国奉献,在革命、建设和改革的伟大实践中,成长成才、建功立业,谱写了一曲曲动人的青春之歌。八十多年后的今天,我们正身处一个必须紧紧抓住并且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向青年发出强烈召唤,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为广大青年提供了广阔的舞台。作为当代青年,责无旁贷,必须高举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的伟大旗帜,弘扬五四精神,用青春的臂膀勇敢地肩负起了民族复兴的历史使命。

作为当代南汇青年,面对新的形势和任务,面对新的机遇和挑战,我们一定要勇立潮头开风气之先,奋发进取创时代伟业,为建设一个更加美好的现代化新南汇,做出青年应有的贡献,在自己的人生篇章中,书写下绚丽的青春。为此,广大团员青年要努力做到:

一、勤于学习,打牢成长根基。学习是时代发展的要求,是青年成长进步的必需。青年时期是学习的关键时期,学习是青年的终身任务。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要珍惜时光,发愤学习、刻苦学习、全面学习,打牢人生成长进步的根基。不仅要学习科学的文化知识,提高工作技能,增强服务本领,在激烈的市场和人才竞争中始终保持领先,牢牢占据优势;还要学习科学的思想理论,坚持不懈地用马列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武装头脑,构筑精神支柱,牢固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不仅要向书本学习,还要向实践学习,要坚持学习与实践的统一,做到既能从现代化建设的伟大实践中汲取新知识,又善于把在实践中获取的知识不断转化为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强大力量。

二、善于创造,成就时代伟业。创造成就伟业,创造开辟未来。青年时期是最富有生命力和创造力的时期,青年是最具有创造热情和创造潜力的群体。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要努力发掘自身的创造潜能、充分发挥自己的创造能力,勇于创造、善于创造、不断创造。凝聚广大团员青年的智慧和力量,冲破一切妨碍发展的思想观念,改变一切束缚发展的做法和规定,革除一切影响发展的体制弊端,聚精会神搞建设,一心一意谋发展,让现代化新南汇的美好蓝图在青年的创造中绘就。好范文版权所有

三、甘于奉献,实现人生价值。奉献是崇高的精神境界,是美好的人生追求。青年只有不断地为国家、为社会、为人民奉献,才能够创造出亮丽的青春年华,才能够实现自己的人生价值。当前,南汇的现代化建设进入了关键时期,改革、发展、稳定的任务更加艰巨,建设“两港一城”,基本实现现代化,需要全区人民的共同努力。青年作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事业的生力军和突击队,有责任、有义务为南汇的建设和发展贡献力量,奉献才智。全区广大团员青年一定要响应党的号召,服从大局需要,到最艰苦的地方去,到最需要的地方去,扎根基层,深入一线,辛勤耕耘,埋头苦干,让青春在奉献中闪光,让人生的价值在奉献中实现。好范文版权所有

中国共产党历史使命 篇6

——如何理解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

在上海一大会址重温誓词,在嘉兴南湖红船追溯初心……党的十九大闭幕仅一周,总书记就带领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专程来到我们党梦想起航的地方,沿着早期共产党人的足迹,探寻我们党的根脉。这次回望和追寻,充分彰显了新一届中央领导集体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接续奋斗的强烈使命担当,赢得了广大人民群众的真心点赞。

不忘初心,方得始终。97年前,中国共产党肩负起伟大历史使命从这里出发,一代代共产党人笃定目标、接续前行,不断开拓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光明前景。党的十九大报告深情回顾了我们党为完成历史使命走过的艰辛历程,号召全党为完成新时代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而团结奋斗。

一、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

1921年6月29日,老一辈革命家谢觉哉在日记中写道:“午后六时,叔衡往上海,偕行者润之,赴全国〇〇〇〇〇之招。”为避免反动派搜查,用5个圆圈代指“共产主义者”。发端于上海石库门的“全国共产主义者之招”,吸引了无数优秀中华儿女义无反顾投身党的事业,矢志不渝为共产主义奋斗终身。

共产主义是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寄托着人类关于美好未来的全部情愫和渴望。共产主义是一种科学思想,它的提出犹如一次壮丽日出,照亮了人类通向理想社会的康庄大 道。共产主义也是一种现实运动,深刻改变了世界历史的走向,改变了亿万人民的悲惨命运,迎来了人类解放的光明前景。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和使命。在97年波澜壮阔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党始终把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同国家前途命运紧紧统一起来,把共产主义坚定信仰同人民幸福生活紧紧联系在一起。

共产主义犹如磐石,是中国共产党人的崇高信仰。理想之光不灭,信念之光不灭。中国共产党之所以叫共产党,就是因为我们党始终把共产主义作为不懈追求的远大理想。近一个世纪以来,共产主义始终是我们党须臾不可忘却的信仰,激励着一代又一代共产党人英勇奋斗,成千上万的烈士为了这个理想献出了宝贵生命。“敌人只能砍下我们的头颅,决不能动摇我们的信仰”,如此视死如归、大义凛然的誓言生动表达了共产党人对远大理想的坚贞。可以说,我们党几经挫折而不断奋起,历尽苦难而淬火成钢,归根到底在于心中的远大理想和革命信念始终坚定执着,始终闪耀着火热的光芒。

共产主义就像明灯,是实现民族复兴的科学指引。共产主义作为人类社会最高形态,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标明了人类社会从低级到高级、从落后到进步的历史进程。实现共产主义是我们党的最高纲领,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指路明灯。美好未来映照前进方向,崇高目标凝 2 聚磅礴力量。在共产主义的光辉旗帜下,中华民族从站起来、富起来到强起来的步伐更加激情豪迈、铿锵有力。

共产主义好比愿景,是激励人们奋斗的美好向往。人民有信仰,国家有力量,民族有希望。共产主义对理想社会作出了生动描绘,比如生产力高度发展,物质极大丰富,人们精神觉悟极大提高,彻底消灭剥削,消除两极分化,实现人的全面而自由的发展。《共产党宣言》告诉人们,共产主义是“绝大多数人的、为绝大多数人谋利益的独立的运动”。这项伟大的事业必将激励一代又一代的中华儿女为之不懈努力,为创造属于自己的美好生活而接续奋斗。

共产主义不是一蹴而就的,而是分阶段实现的,是一个由低级向高级不断发展的过程。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就是在社会现实中不断增加共产主义的因素,向人类最崇高的社会理想不断靠近。要深刻认识共产主义远大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的辩证关系,既不能离开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实现民族复兴的现实工作而空谈远大理想,也不能因为实现共产主义是一个漫长的历史过程就讳言甚至丢掉远大理想。因此,我们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共同理想,不断增强“四个自信”,脚踏实地,接续奋斗,朝着远大目标不断前进。

微言

◆建党初心矢志不渝,红船精神历久弥新。

◆信仰之光,犹如黑暗中的明灯,照亮人们前行的道路;信仰之塔,恰似大海里的航标,指引巨轮远航的方向。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要用梦想领航,用旗帜指引,用信念定向,用价值凝魂,用实干成就,形成追梦逐梦圆梦的磅礴力量。

◆伟大梦想是总牵引,伟大斗争是总抓手,伟大工程是总保证,伟大事业是总任务。

二、勇担民族复兴的历史重任

中华民族是世界上伟大的民族,在5000多年的历史长河中,创造了灿烂瑰丽的中华文明,为人类文明进步作出了不可磨灭的贡献。鸦片战争后,中国遭受了千年未有之变局,陷入内忧外患的黑暗境地,国家积贫积弱,社会战乱不已,人民生灵涂炭。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无数仁人志士奋起寻求救国救民、振兴中华的道路,但都壮志未酬,终究未能改变旧中国的社会性质和中国人民的悲惨命运。

1921年,中国共产党登上了历史的舞台,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无数的共产党人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吞山河的壮丽史诗。

在风雨如磐的革命岁月,“为有牺牲多壮志”是中国共产党人为民族解放使命担当的鲜明写照。据不完全统计,从1921年到1949年,我们党领导的革命队伍中,有名可查的烈士就达370多万名。这在世界政党史上绝无仅有,没有哪 4 个政党能像中国共产党这样为了完成使命付出如此巨大的牺牲。经过28年的浴血奋战,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取得了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推翻压在中国人民头上的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三座大山”,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实现了中国从几千年封建专制统治向人民民主的伟大飞跃。

在筚路蓝缕的建设时期,“敢教日月换新天”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建设使命担当的生动注脚。成千上万的英雄模范人物,公而忘私、殚精竭虑,投身新中国热火朝天的建设事业。经过艰苦卓绝的不懈探索,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完成社会主义革命,确立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为当代中国一切发展进步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实现了中华民族由近代不断衰落到根本扭转命运、持续走向繁荣富强的伟大飞跃。

在春潮涌动的改革年代,“会当水击三千里”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国家富强使命担当的集中体现。无数共产党人以“敢为天下先”的开拓精神,勇立时代潮头,推动改革开放从农村到城市,从沿海到内地,从经济领域到政治、文化、社会、生态等各方面,使中国大踏步赶上时代。经过锐意进取的改革创新,我们党团结带领人民开辟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破除阻碍国家和民族发展的一切思想和体制障碍,使中国人民的面貌、社会主义中国的面貌、中国共产党的面貌发生了历史性变化。

“莽莽神州,已倒之狂澜待挽;茫茫华夏,中流之砥柱伊谁?”百年的使命担当,百年的奉献牺牲,百年的砥砺前行,百年的沧桑巨变,以无可辩驳的事实向世人证明,中国共产党无愧于历史、无愧于人民、无愧于时代,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历史使命的合格担当者!只有回看走过的路、比较别人的路、远眺前行的路,弄清楚我们从哪儿来、往哪儿去,很多问题才能看得深、把得准,才能创造新的辉煌。

三、为民族复兴接续奋斗

1930年,毛泽东同志在《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中写道:“它是站在海岸遥望海中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了的一只航船,它是立于高山之巅远看东方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一轮朝日……”今天,我们比历史上任何时期都更接近、更有信心和能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这个伟大梦想,是已经看得见桅杆尖头的航船,是已见光芒四射喷薄欲出的朝日。越是接近目标越需要再接再厉,全党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必须统筹推进“四个伟大”,为之付出更为艰苦的努力。

伟大斗争逐梦。“看似寻常最奇崛,成如容易却艰辛。”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一条充满风险、面临挑战的拼搏之路。前面还有许多“雪山”“草地”等待我们去跨越,有许多“娄山关”“腊子口”需要我们去征服,任何贪图安逸、消极懈怠、回避矛盾的思想和行为都会使实现梦想的努力功亏一篑。我们要充分认识具有许多新的历史特点的伟大斗争的长期性、复杂性、艰巨性,以昂扬的斗志和无畏的精神,做到“五个更 6 加自觉”,不断夺取伟大斗争新胜利,为通往伟大梦想铺就一条壮阔坦途。

伟大工程筑梦。在近百年的筑梦路上,中国共产党始终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先锋和脊梁。历史已经证明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实现伟大梦想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历史任务,对我们党提出了全方位、整体性的挑战。这就要求我们深入推进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不断增强党的政治领导力、思想引领力、群众组织力、社会号召力,把党建设得更加坚强有力。惟有如此,我们党才能在新的历史征程中交出优异的答卷,谱写民族复兴更加辉煌的篇章。

伟大事业圆梦。经过改革开放以来的不懈努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在中华大地生根发芽、开枝展叶,收获了累累硕果,创造了一个个彪炳史册的人间奇迹,使古老中国焕发出勃勃生机,使中国人民前所未有地接近民族复兴伟大梦想。抚今追昔,我们由衷地感到,这条道路是通往美好生活的必由之路,这个理论体系是照亮前进方向的耀眼灯塔,这套制度是保障发展进步的坚强守护,这种文化是凝魂聚气的精神纽带。我们有理由也必须坚定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自信、理论自信、制度自信、文化自信,不为任何风险所惧,不为任何干扰所惑,使中华“复兴号”列车始终沿着正确的轨道前进,承载着人们对美好生活的期望驶向更加灿烂的明天。

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紧密联系、相互贯通、相互作用,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伟大梦想指 7 引正确方向,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提供领航导向;伟大斗争昭示担当精神,为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扫除障碍、提供牵引;伟大工程锻造领导力量,为伟大斗争、伟大事业、伟大梦想提供坚强保证;伟大事业宣示道路旗帜,为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梦想开辟前进路径。在“四个伟大”中,起决定性作用的是党的建设新的伟大工程。在新时代,我们要把伟大斗争、伟大工程、伟大事业、伟大梦想贯通起来理解、协同起来贯彻,在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中不断创造新的辉煌业绩。

万水千山不忘来时路,树高千尺根深在沃土。一个不记得来路的民族,是没有出路的民族;一个忘记初心的政党,是没有前途的政党。从一叶扁舟到巍巍巨轮,从数十名到8900多万名党员,即将跨越百年的中国共产党恰是风华正茂。只要不忘初心、牢记使命、顽强奋斗,永远年轻的中国共产党就一定能团结带领亿万人民,掌舵“中华号”巨轮劈波斩浪,胜利驶向美好的未来。

链接

“五个更加自觉”

全党要更加自觉地坚持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坚决反对一切削弱、歪曲、否定党的领导和我国社会主义制度的言行。

更加自觉地维护人民利益,坚决反对一切损害人民利益、脱离群众的行为。

更加自觉地投身改革创新时代潮流,坚决破除一切顽瘴痼疾。

更加自觉地维护我国主权、安全、发展利益,坚决反对一切分裂祖国、破坏民族团结和社会和谐稳定的行为。

更加自觉地防范各种风险,坚决战胜一切在政治、经济、文化、社会等领域和自然界出现的困难和挑战。

解读

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推动者、引领者、实践者

曲青山(中共中央党史研究室主任):一部中国共产党的历史,就是中国共产党人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而不懈奋斗的历史。中国共产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事业的推动者、引领者、实践者。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无论是弱小还是强大,无论是顺境还是逆境,我们党都初心不改、矢志不渝,团结带领人民历经千难万险,付出巨大牺牲,敢于面对曲折,勇于修正错误,攻克了一个又一个看似不可能攻克的难关,从胜利走向胜利。

深度阅读

浅论高校辅导员的历史使命 篇7

一、新中国高校辅导员制度的历史回顾

从1933年至今, 高校辅导员制度先后经历了萌芽——政治指导员制度 (1933年~1949年) ;初创及确立——政治辅导员制度 (1949年~1966年) ;中断——文革期间辅导员制度被取消 (1966年~1976年) ;恢复及发展——辅导员制度 (1977年至今) 四个阶段。

(一) 第一阶段:萌芽——政治指导员制度。

1933年, 党在江西的瑞金创办了第一所由中共中央直接领导的军事院校——中国工农红军大学, 该大学创办之初主要是为军队培养军事干部。1936年因形势所需中国工农红军开始二万五千里长征, 中国工农红军大学随之迁到陕北的瓦窑堡, 并改名为“抗日红军大学”, 1937年又迁到延安, 更名为“中国人民抗日军事政治大学”, 简称“抗日军政大学”。为了适应当时革命战争的需要, 同时为体现抗日军政大学的办学指导思想, 该校的组织机构采用部队编制, 对学生实行军事化管理。学生编成若干大队, 大队配备政治委员, 大队下设若干支队, 支队配备政治协理员, 支队下设若干中队, 中队配备政治指导员。这就是高校辅导员的缘起——政治指导员制度。政治指导员全面负责基层中队学员的思想、学习、健康和生活等工作, 是学校对学员进行教育和教学工作的得力助手。

(二) 第二阶段:初创及确立——政治辅导员制度。

新中国成立以后, 我国的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在继承根据地抗日军政大学政治指导员制度的优良传统基础上, 同时借鉴了前苏联的经验, 在高等学校采取了政治辅导员制度。1951年10月, 教育部发出《关于加强对学校思想政治教育的领导》的指示, 1952年10月, 又发出《关于在高等学校要重点试行政治工作制度的指示》中指出:为加强政治领导, 改进政治思想教育, 全国高等学校应有准备地建立政治辅导员制度, 并规定要在高等学校设立政治工作机构——政治辅导处。政治辅导处的工作人员实际上就是政治辅导员, 他们是在学校党委领导下的服务于最基层的思想政治工作者。该指示的发出标志着我国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的正式确立。1961年9月, 教育部出台《教育部直属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草案》, 该条例中明确规定为了加强思想政治工作, 在一、二年级设政治辅导员或班主任, 从专职的党政干部、政治理论课教师和其他青年教师中挑选有一定政治工作经验的人担任。同时, 要逐步培养和配备一批专职的政治辅导员。该条例的出台更进一步明确了高校政治辅导员的作用。1964年6月, 中共中央又批准教育部《关于加强高等学校政治工作和建设政治工作机构试点问题的报告》, 该报告中又一次提出“在二、三年内配齐班级的专职政治工作干部, 其编制为1:100的比例”。1965年3月, 针对高校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 教育部又发出通知, 再一次强调学校要设立专职的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同年又出台了《关于政治辅导员工作条例》等, 以法规的形式将政治辅导员的地位、作用、职责等作了明确的规定。根据文件的精神, 到了1966年我国高校基本建立了政治辅导员队伍, 标致着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已有了初步的发展。

(三) 第三阶段:文革期间, 高校辅导员制度被取消。

文革期间, 高校的教育路线、教育思想被改变, 教学规律被破坏, 高校思想政治工作的作用被否定, 高校辅导员制度实际上被取消。

(四) 第四阶段:恢复及发展——辅导员制度。

1978年4月在北京召开全国教育工作会议, 出台的《全国普通高等学校暂行工作条例》中明确规定为了加强对学生的思想政治工作必须建立一支学生思想政治工作队伍, 在一、二年级设立政治辅导员。由此恢复了高校政治辅导员制度。随后1980年4月和1981年7月教育部又相继出台《关于加强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意见》、《高等学校学生思想政治工作暂行规定》等重要文件, 进一步健全了我国高校辅导员制度。近年来, 中共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高校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 2004年8月, 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出《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意见》, 强调辅导员是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2005年1月, 教育部又出台《关于加强和改进高等学校辅导员、班主任队伍建设的意见》, 重申辅导员是高等学校教师队伍的重要组成部分, 是高等学校从事德育工作, 开展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骨干力量, 是大学生健康成长的指导者和引路人。2006年7月教育部颁布了《普通高等学校辅导员队伍建设规定》 (第24号令) , 进一步明确辅导员是高校学生日常思想政治教育和管理工作的组织者、实施者和指导者。辅导员应当努力成为学生的人生导师和健康成长的知心朋友。

二、国外高校学生事务管理队伍的历史发展

世界各国高校都十分重视学生活动与管理工作, 使其与课程教学一道共同承担高校学生的培养任务。仍然以美国为例:经历200多年的发展, 美国高校里都有严密而庞大的学生工作机构系统, 学生工作机构的人员也越来越专业化。依靠专家的非学术评议咨询活动是美国高校一项重要的学生管理与教育方式, 咨询的范围非常广泛, 包括社交技巧、人际关系、激励机制、学习技巧、奖学金制度、其他规章制度等等, 评议咨询中心由主任、秘书、若干专家 (心理学家、律师等, 按学生人数配备) 、速记员等人员构成。

国外著名学者派司利和麦克马洪在辅导员工作研究中赋予辅导员九方面的职责:为个人或群体提供咨询服务;辅导课堂学习, 配合专业教师开展专业学习教育活动, 帮助学生专业发展;担当家长、教师、学校管理部门和社会管理部门的纽带, 为他们提供咨询;鼓励学生参与社会实践;鼓励学生参与学校管理;帮助学生处理突发事件;提供心理辅导, 帮助大学生健康成长, 同时帮助家庭成员建立信任, 达到和谐相处;帮助学生解决一些纠纷, 让他们把精力更好地投入专业学习中;预防自杀、避免意外怀孕、远离毒品、减少中途退学、防止道德沦丧。值得说明的是, 随着辅导员工作机制的日益完善与成熟, 上述职责通常是依靠专业化的团队来完成的。

从国外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反观辅导员工作, 我们至少受到如下启示:第一, 世界各国高校都非常重视教育管理对培养人的重要作用。第二, 都很重视思想政治教育, 而且教育方向明确而坚定, 教育途径与方式务实而有效。第三, 对从事思想政治教育和学生管理工作的人员都有严格的要求, 从不断专业化的发展趋势看, 高校学生的教育管理工作对从业人员的要求不断提高。第四, 以服务为手段, 以育人为核心是中外辅导员的共同目标。

参考文献

[1].黄学文.高职院校辅导员队伍建设的现状及对策分析[D].无锡职业技术学院, 2008

[2].胡宝征.高校辅导员人格对大学生人格养成的影响[D].山东师范大学, 2008

[3].顾倩.大学辅导员胜任力问卷的编制及初步应用[D].山西大学, 2004

坚定理想信念 坚守历史使命 篇8

6月30日,国家发展改革委召开全委庆祝建党95周年大会,重温党的历史,牢记党的使命,推动全委进一步统筹融合业务党务队伍建设,提高机关党的建设工作水平,同时,表彰全委优秀共产党员、优秀党务工作者、先进基层党组织和优秀青年。国家发展改革委党组书记、主任徐绍史同志出席会议并讲授党课,委党组副书记、副主任何立峰同志主持会议。

徐绍史同志指出,95年来,我们党团结带领全党全国各族人民,取得了革命、建设、改革的伟大成就,积累了弥足珍贵的历史经验,创造了影响深远的精神财富。回顾党的历史,结合国家发改委实际,全委党员干部必须进一步强化4个方面的认识:一是坚持维护党的领导地位和核心作用,推动发展改革事业不断取得新的进步;二是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是当代中国最鲜活的马克思主义,是做好发展改革工作、做合格党员的根本遵循;三是推动实现“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引领经济新常态、貫彻新发展理念,是全委党员干部的职责所系和责任担当;四是国家发改委机关党的建设有基础有成效,统筹融合业务党务队伍建设还需要不断深化。

徐绍史同志要求,要聚焦全面从严治党,下大力气抓好全委党的建设。一是按照中央有关要求,切实抓好巡视整改。落实委党组关于专项巡视整改的工作方案,明确整改任务,明确整改责任,明确整改目标,明确整改时限,认真扎实抓好整改。二是着力强化思想建党,夯实做合格党员的思想基础。把思想教育放在首位,深入学习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学习贯彻党的基本理论和中央的大政方针,拧牢拧紧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的“总开关”,坚守共产党人的价值取向、政治担当、人民情怀和历史使命。牢固树立政治意识、大局意识、核心意识、看齐意识,始终在思想上政治上行动上同以习近平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三是认真落实主体责任,在发展改革工作的方方面面强化党的领导。牢固树立抓党建的主业意识、主动意识、主责意识,健全机关党建工作责任制和述评考核机制,强化党建工作的绩效管理,推动机关党建工作制度化、规范化。坚持把“严”字贯穿于党员干部队伍建设的全过程,打造忠诚干净担当的党员干部队伍,确保政治过硬、作风过硬、能力过硬,始终在状态有激情敢担当。四是深入推进党风廉政建设,持之以恒地营造风清气正的机关氛围。持续开展廉政教育活动,强化党纪党规的日常性、经常性教育,筑牢拒腐防变的思想防线。把纪律挺在前面,严格执行中央八项规定精神,持续不断地反对“四风”。严格落实《中国共产党问责条例》,实施好廉政风险防控机制。五是持续深化机关定位转型,大力推进“四个转变”。着力推动工作向宏观层面和操作层面两头延伸,谋大事议大事抓大事,加强重大战略、重大问题研究,多提创新性建议、多做原创性工作,不断提升重大议题的谋划塑造设置能力;设计好平台、载体、抓手、路径,做成一批叫得响、有影响、见实效、牵一发而动全身的大事。深化放管服改革,加快实现从微观向宏观、从审批向监管、从项目安排向制度供给、从单打独斗向纵横联动的转变。狠抓工作落实,继续克服思维定势、行为惯性和路径依赖,注重转变工作方式,上下联动、横向联通、形成合力,确保中央决策部署快落地、早见效、见实效。

徐绍史同志强调,要坚持两手抓两促进,以业务工作成果检验机关党建工作成效。一是大力推进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认真落实中央各项决策部署,全力抓好“三去一降一补”重点任务。二是适度扩大总需求。充分发挥投资补短板、调结构、培育新动能“一石三鸟”的作用,促进居民消费扩大和升级。三是确保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全力做好经济形势分析和政策预研储备,提出一批针对性强、可操作可落地的政策措施,有效应对风险挑战。四是加快培育新动能,发展新经济。深入实施创新驱动发展战略,大力推进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积极推进传统产业转型升级。五是完成好我委承担的重大任务。着力推进实施“一带一路”建设、京津冀协同发展、长江经济带发展“三大战略”,落实好“双创”、新型城镇化、国际产能和装备制造合作“三大任务”。六是积极推进重点领域和关键环节改革。一手抓具有重大牵引作用的改革新举措出台,一手抓已出台改革方案的落地,切实解决经济社会发展中的突出问题,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

上一篇:力克胡哲演讲观后感下一篇:《心系一处,难能可贵》阅读理解附答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