爱国主义教育在历史教学中的运用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社会不断进步、时代不断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教育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 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 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势在必行。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理应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爱国主义教育一直是我们中华民族团结奋进的一面旗帜, 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主要学科, 历史教材蕴含着丰富的教育素材, 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教育中有着得天独厚的优势。在历史教学中, 可以通过形象、具体的历史人物、历史事件去感染、熏陶每个学生, 正是“细雨润物无声”, 在潜移默化中使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得到升华。因此充分利用历史教材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是每位历史教师义不容辞的责任。

剖析历史教育素材, 我们不难发现, 历史上所有站在时代前列的杰出人物、任何一个推动历史前进的杰出人物, 无一不是爱国的。

从古到今, 自上而下, 爱国事例不胜枚举。如“路漫漫其修远兮, 吾将上下而求索”的屈原、“匈奴未灭, 何以家为”的霍去病、“精忠报国”的岳飞, 以及范仲淹的“先天下之忧而忧, 后天下之乐而乐”、文天祥的“人生自古谁无死, 留取丹心照汗青”、林则徐的“苟利国家生死以, 岂因祸福避趋之”、为“驱除鞑虏, 恢复中华”而进行不屈不挠斗争的民主革命先驱孙中山、“恨不抗日死, 留作今日羞。国破尚如此, 我何惜此头”的吉鸿昌、“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的周恩来……所有这些, 都表达了仁人志士对祖国命运的强烈担忧, 此忧患意识, 贯穿于整个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之中。以忧国忧民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内容, 具有突出的现实意义, 可培养学生为了祖国的发展进步而将自己的一切置之度外的奉献精神。 在民族面临生死存亡, “小我”与“大我”两者之间必择其一的关键时刻, 都是他们用实际行动谱写的爱祖国、爱人民的赞歌, 体现着中华儿女对自己祖国的一种最深厚的感情, 发扬和丰富了中华民族优良的传统和崇高的品德, 为后人留下了十分宝贵的精神财富, 为今天的中学生树立了光辉的学习榜样。

在教育教学活动中, 要善于将爱国主义这一大概念具体分解成与学生生活、学习息息相关的细节, 使学生懂得从一些生活小事也能体现爱国行为。如针对部分学生扔倒饭菜、追崇名牌衣物、大手大脚花钱等现象, 要有目的、有针对性地组织学生到爱国主义教育基地参观学习。通过学习革命先烈翻雪山、过草地、 吃野草、喝稀粥、忍饥挨饿以及不惜生命架桥铺路等新旧社会对比, 教育学生发扬艰苦朴素、勤俭节约的优良传统。

在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过程中, 中国古代史上的文化和科技成就要充分利用, 让学生认识到中国古代科技文化成就的辉煌, 不仅长期处于世界前列, 具有明显的先进性, 更在许多重要的科技领域, 如天文、地理、医学、数学等方面长时间保持着一系列“世界之最”, 为整个世界的发展作出了重大贡献。 在众多的发明中, 最负声望的当推“四大发明”, 马克思曾把其中的火药、指南针、印刷术称作为“预告资产阶级社会到来的三大发明”。可以这么说, 中国古代科技是近代欧洲科技发展的源泉。然而, 从十五世纪开始, 西方国家利用我国的火药制成威力巨大的炸药, 制成杀伤力极大的枪炮, 不仅在欧洲无坚不摧, 更打开了清朝封闭的封建王朝的大门。从中外科技发展史的对比中要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的道理, 从而增强学生的爱国主义热情。

历史教育中, 教具的使用也是进行爱国教育的极好方法。 在我们讲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时, 如果将秦始皇兵马俑、地动仪、长城等模型展示在学生面前, 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 会使学生产生非常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在讲帝国主义侵略的暴行时, 如果拿出实证 (如南京大屠杀的图片) 展示给学生, 会使学生受到非常深刻的教育, 使其对侵略者的愤恨、对祖国的热爱之情油然而生。

在教学过程中, 不同类型的素材可通过不同的教学方法解决。直观教学, 即通过教具的使用, 把祖国的大好河山、英雄的人物、壮阔历史场面再现出来, 因而是进行思想教育的最好方法。如通过地动仪、水排、筒车、长城、秦俑的模型展示, 使他们亲眼看到祖先的发明创造, 感受中华民族的伟大成就, 使学生产生强烈的民族自豪感;借助圆明园烧毁前后图片的展示, 讲解帝国主义侵略中国的暴行, 让学生受到深刻的教育。由此来看, 使用直观教具可以演示历史最壮观场面, 可以表现英雄人物的业绩, 可以表现优良传统。所以教具是对学生进行德育的好教材, 一件教具的使用, 往往就是一次生动的思想教育课。

此外, 在授课过程中, 对于历史上的一些重大事件, 教师要进行富有魅力的讲述, 以激发学生丰富的情感。例如讲四大发明, 要如数家珍;讲黄海大战, 可声泪俱下;讲南京大屠杀, 应义愤填膺……使师生情感交融, 引起共鸣。对于教师来说, 富有情感的教学是一种高层次的教学方法, 能够通过教学引起学生们的兴趣, 燃起热情, 激起联想, 增强师生之间的真诚交流、和谐关系, 建立最佳教学情境。

以情感教学为基础, 教师还应发掘历史知识中蕴藏着的丰富情感素材, 做到对学生“晓之以理、动之以情”, 使学生如临其境、如见其人、如闻其声。在情感色彩强烈的气氛中, 达到师生共鸣的教学效果。例如, 在讲述《甲午中日战争》一文中的黄海海战时, 教师应感情充沛地说:致远舰在激烈的海战中勇往直前, 多次中弹, 船身严重倾斜, 最后不幸中鱼雷, 全舰250多人壮烈牺牲。就在即将沉没的当口儿, 随从扔给邓世昌一个救生圈, 可是他因全舰俱没, 义不独生, 摇手拒绝。这时邓世昌所养的名叫“太阳犬”的爱犬游到他面前, 叨住他的臂膊, 不使他下沉。这时, 邓世昌毅然用手揽住爱犬, 一同沉没在祖国的黄海波涛之中。教师讲得慷慨激昂, 学生听了深受感动。

历史是进行爱国主义教育的好素材, 我们每位历史教师要深入挖掘历史中大量的爱国主义教育内容, 结合当前的时代特征和中学生的心理特点, 如和风细雨般地慢慢渗透, 就一定能达到教育人、塑造人的目的, 使其更好地为建设好我们的国家而努力。

摘要:社会不断进步、时代不断发展是永恒的主题。教育也处于不断发展变化中, 人们的思想观念不断更新, 新课程改革的启动势在必行。学校作为社会主义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阵地, 理应把爱国主义教育放在德育工作的首要位置。

关键词:爱国,教育,学校,学生,情怀

上一篇:新型双梁铸造起重机主减速器的优化设计研究下一篇:血管紧张素转化酶抑制药治疗心血管病对肾脏的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