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2024-06-0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弘扬爱国主义情怀(精选12篇)

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篇1

爱国是一种牺牲,只有当拥有爱国心的人在国家为难的时刻敢于站起来,甚至放弃自己的生命,革命年代、战争时代,多少仁人志士不惜为国家,抛头,洒热血,这种爱国热情是最最崇高的、值得我们尊敬的。

《我用残损的手掌》

戴望舒

我用残损的手掌

摸索这广大的土地:

这一角已变成灰烬,

那一角只是血和泥;

这一片湖该是我的家乡,

(春天,堤上繁花如锦障,

嫩柳枝折断有奇异的芬芳,)

我触到荇藻和水的微凉;

这长白山的雪峰冷到彻骨,

这黄河的水夹泥沙在指间滑出;

江南的水田,那么软……现在只有蓬蒿;

岭南的荔枝花寂寞地憔悴,

尽那边,我蘸着南海没有渔船的苦水……

无形的手掌掠过无恨的江山,

手指沾了血和灰,手掌沾了阴暗,

只有那辽远的一角依然完整,

温暖,明朗,坚固而蓬勃生春。

在那上面,我用残损的手掌轻抚,

像恋人的柔发,婴孩手中乳。

我把全部的力量运在手掌

贴在上面,寄与爱和一切希望,

因为只有那里是太阳,是春,

将驱逐阴暗,带来苏生,

因为只有那里我们不像牲口一样活,

蝼蚁一样死……那里,永恒的中国!

《唐人街》

黄雍廉

是一所港湾

专泊中国人的乡音

无须叩问客从何处来

浅黄的肤色中亮着

扬州的驿马

长安的宫阙

湮远成为一种亲切之后

风是历史的萧声

倾听如

一首梦般柔细的歌

是一所永不屯兵的城堡

汇集着中国的二十四番花讯

你是不用泥土也能生根的兰草

饮霜雪的冰寒

绽东方的芬芳

鲜明矗立的旗像

黄河的浪东流永远向着阳光的一面

是一座璀璨的浮雕

亮丽着殷墟仰韶的玄黄釉彩

烟云变幻

一如西出玉门关外的信使

海便是你的心中的丝路

孤帆远影

故乡的明月是仰望北斗的磁场

你乃成为一位细心的收藏家

曾经也穷困过典当过手头的软细

就是不肯典当从祖国带过来的家私

五千年不是一件可以随便拍卖的古董

而是一盏会带来幸福的.神灯

《乡愁》

余光中

小时候

乡愁是一枚小小的邮票

我在这头

母亲在那头

长大后

乡愁是一张窄窄的船票

我在这头

新娘在那头

后来啊

乡愁是一方矮矮的坟墓

我在外头

母亲在里头

而现在

乡愁是一湾浅浅的海峡

我在这头

大陆在那头

《祖国颂歌》

岁月承载着历史的脚步

大地积淀了文明的精华

走在世纪之初的我

想到祖国,满怀激情

祖国--

在这里

我为您放歌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千年历史的积淀

文明源泉的汇合

您是黄河壶口的飞瀑

铺满天山的白雪

您凝重而深邃

宽广而博大

滔滔江河是您的鼻息

沸腾海洋是您的血液

您是世界的主题

是我生命的一切

祖国啊,祖国--

您是天安门城楼的一声呐喊

社会主义熊熊燃烧的火焰

您是人民革命的一声号角

乘风破浪的一张风帆

您坚强而自信

进步而前卫

社会主义的宏伟蓝图活跃着您的智慧

东方蒸腾的旭日喷薄着您的活力

您是世界的创作者

社会主义的实践家

祖国啊,祖国--

您是南海之滨的一缕春风

罗湖小村的一抹朝阳

您是青藏高原的一道铁轨

塔里木油田的一组井架

您远见卓识

艺高胆大

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篇2

关键词:爱国主义,与时俱进,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是中华民族精神的核心。5000多年来, 中华民族尽管饱受磨难却依然保持旺盛的生命力, 究其原因, 是与中华民族深厚持久的爱国主义传统密不可分的。习近平总书记曾说过, 要大力弘扬爱国主义精神, 把爱国主义教育作为永恒主题, 以理服人, 以文化人, 以情感人, 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唱响爱国主义主旋律, 让爱国主义精神在广大青少年学生心中牢牢扎根。中小学生是国家未来建设的生力军, 是蓬勃发展的新生力量, 只有在爱国主义阳光雨露的滋润下, 才能茁壮成长, 健康向上。

一、教学中遭遇几大问题

尽管从上到下, 一直都在讲爱国主义教育, 但落实到我们的中小学教学中, 还存在以下一些问题。

(一) “课程标准”“窄化”到少数学科

新课程标准 (简称“新课标”) 是国家课程的基本纲领性文件, 是国家对基础教育课程的基本规范和质量要求。2015年小学语文新的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在语文学习过程中, 培养爱国主义感情、社会主义道德品质, 逐步形成积极的人生态度和正确的价值观, 提高文化品位和审美情趣。”如此明确地提出爱国主义, 为爱国主义教育在语文教学中的重要地位提供了保障。但除此之外, 仅有政治和历史在课程标准中有明确的观点, 其他各学科都少有涉及。

(二) 实施环节“肤浅化”

思想品德的四大要素为知、情、意、行。知为道德认知, 即理解和掌握某种道德规范及其意义。情, 即道德感情, 即人们对社会思想和人们行为的情绪态度。意, 即道德意志, 指人们为了实现某种道德行为而做出的自觉努力。行, 指道德行为, 是人们对社会、他人的行为做出的行为上的反应, 是知和情的外部表现。一般来说, 知是基础, 而行是关键。然而, 在教学中, 我们往往重“知”和“情”, 而忽视“行”。尤其是“知”, 在这个知识大爆炸的时代, 中小学教学也以传授知识为主。学生从课本上读到很多关于爱国主义的故事, 看了很多爱国主义的影片, 但却落实不到行动上, 似乎爱国主义就是课本上的, 高大上的, 离学生的现实生活很远。

(三) 教学地位“边缘化”

“分分分, 学生的命根。”这句话一直传唱不朽。在这个学校教育追求成绩, “衡中模式”被奉为神话的时代, 除了各学科学习外, 其他似乎一切都被请到了旁听席。爱国主义教育因为是一种发自内心的自觉的教育, 没有任何考核机制, 在学校的地位更是遭遇了“说起来重要, 做起来次要, 忙起来不要”的尴尬。

(四) 学校教学“形式化”

中小学校每年都会在一些重要节日举行学雷锋活动、祭扫烈士陵园、观看爱国主义影片等活动, 形式多样, 热热闹闹。但是其效果如何呢?很多情况下, 学生不懂得这些节日的深刻内涵, 因此, 活动形式虽然多样, 内容也很丰富, 学生也很忙, 但却一直在“为了活动而活动”, 活动只是形式, 但活动的效果似乎只止于这些形式, 并未深入学生的内心, 未升华为学生的内心情感, 从而影响其行为。

二、爱国主义教育实施建议

那到底该怎样在中小学中实施爱国主义教育呢?怎么让爱国主义的思想如春风化雨一般滋润到学生心田呢?

(一) 理解爱国主义的深刻内涵

我认为, 我们首先要让学生明白“爱国主义”的内涵。爱国主义是指个人或集体对祖国的一种积极和支持的态度, 是个人所应该具有的公民道德之一。革命先烈为祖国抛头颅、洒热血是爱国主义, 科学家为祖国兢兢业业、埋头钻研是爱国主义, 工人们为祖国坚守岗位、吃苦耐劳是爱国主义。现阶段, 爱国主义的基本要求为: (1) 爱祖国的大好河山; (2) 爱自己的骨肉同胞; (3) 爱祖国的灿烂文化; (4) 爱自己的国家。在中小学教学中, 也要从这几个要求入手, 变宽泛的口头的“爱国主义”, 为行动上的对祖国河山、身边同胞、灿烂文化、国旗国徽等的热爱与保护。将大的空的目标切分、细化、具体化到生活的细节中, 让学生感受爱国主义情感的伟大与美好, 了解爱国主义就在身边, 就在举手投足间。

另外, 还要明白爱国主义教育不等于仇恨教育。在教学中, 教师可以采用知国情、明国史的教学方法。教师通过给学生引入一些历史事实帮助学生了解历史, 尤其是中国近百年的屈辱的近代史, “东亚病夫”“华人与狗不得入内”“圆明园被洗劫”“南京大屠杀”等, 都可以让学生明白“落后就要挨打”这个道理, 从而激发学生爱国的斗志和激情, 帮助学生树立“为祖国富强繁荣而学习”的崇高理想。但教师不能引导学生咒骂、仇恨敌对国家, 发一些过激言论, 更不能有过激行为。对于网络流行的很多过激帖子, 不要盲目相信、传播, 要理性爱国。

(二) 开展与时俱进的爱国主义教育

一讲爱国主义就是董存瑞舍身炸碉堡、邱少云忍受烈火焚烧等故事, 对于学生来说, 缺少新意, 容易引起学生反感, 甚至出现有人在网上公开侮辱革命英雄的恶劣事件。革命英雄的事迹确实激励人心, 但教育不当, 反倒容易收到不好甚至相反的效果。

2016年, 教育部下发文件, 要求各级各类学校深入开展爱国主义教育, 着力运用微博、微信等网络新媒体, 创新爱国主义教育方式和途径, 生动传播爱国主义精神。

爱国主义教育有着鲜活的生命力, 不是枯燥乏味、一成不变的填鸭式教育、呆板式教育, 爱国主义也应搭上时代的列车, 驾着时代的春风, 走进学生的生活。在微信、微博等网络新媒体大行其道的时代, 爱国主义的方式和途径也应“微”起来, 生动起来。如在微信、微博中开展热点讨论、网络投票、观点大辩论等, 用鲜活生动的形式, 可以引起学生的兴趣, 传播正能量, 将爱国主义教育更好地落到实处。

(三) 开展国学课程, 弘扬传统文化

爱国主义包含了这样的态度:对祖国的成就和文化感到自豪;强烈希望保留祖国的特色和文化基础。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我们最深厚的文化软实力, 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植根的沃土”, “应该把这些经典嵌在学生的脑子里, 成为中华民族的文化基因”。

1.国学的学习要结合历史故事进行。文化是国家的基础, 国学是我国文化的精髓, 开展国学的教学, 可以让学生得到文化认同感和自豪感。如今, 很多中小学都开设了关于古诗文诵读的校本课程, 这可以让国学更好地落到实处。但是形式有些单一, 只是让学生死记硬背, 然后以考级的形式进行结业考查, 在一定程度上扼杀了学生的兴趣。我认为, 国学的学习要结合历史故事, 将枯燥难懂的古诗词名句与生动有趣的历史故事相结合, 让学生在欣赏故事中, 感受传统文化的深刻内涵, 从而记住古诗词名句。

2.挖掘语言文字背后的构成故事。要重视祖国的语言文字。《最后一课》中说:“亡了国当了奴隶的人民, 只要牢牢记住他们的语言, 就好像拿着一把打开监狱大门的钥匙。”文字是语言的书面形式, 汉字是迄今为止连续使用时间最长的文字, 也是上古时期各大文字体系中唯一传承至今的文字。文字有着丰富的表意功能。每一个字背后都有一个有趣的故事, 挖掘汉字的构成故事, 比单纯地写一百遍效果要好得多。因为理解, 所以热爱, 热爱祖国的语言文字, 自然也热爱自己的祖国。

3.各种传统课程进校园。很多学校已经开设了京剧、象棋等传统文化课程, 让传统文化进校园的脚步迈得更加强劲。但也存在着缺少系统性的特点。传统文化的学习应成为学校的一项重要课程, 不能只涉及一个年级或者一门课程, 学完没有续接。学校应根据各年级的特点, 设定一个阶梯性、系统性的传统文化课程, 并将知识与实践相结合, 内部互补、相辅相成, 互相促进, 以期收到更好的效果。通过对传统文化的深入学习, 学生感受到了传统文化的内涵, 激发其内心对祖国伟大文化的认同与赞赏, 才更容易转化为学习的内在动力。

(四) 规范学生行为, 将爱国主义落到实处

很多学生都觉得爱国主义是遥不可及的事, 那些为祖国牺牲生命、研究宇宙飞船的人才配爱国, 而自己没有机会爱国。学校的爱国主义教育要在学生的日常行为中进行规范, 让学生明白爱国就在身边, 就体现在平常的一言一行中:每周一升国旗, 态度庄严、严肃、守纪律, 唱国歌声音洪亮、感情真挚, 是爱国。每天认真学习, 完成作业, 学好文化, 写好祖国文字, 是爱国。不随地扔垃圾, 不随地吐痰, 爱护学校和其他公共场所的干净整洁, 是爱国。见到师长、朋友, 积极主动打招呼, 热情有礼来对话, 是爱国。出去旅游, 不乱涂乱画, 不乱骑雕像, 尊重文化古迹, 是爱国。“勿以恶小而为之, 勿以善小而不为”, 做好日常行为中的每一件小事, 就是最实际最具体的爱国。

爱国主义教育是一个长期而光荣的事业, 任重而道远。中小学生生机蓬勃、积极向上, 必能在学校的正确引导下, 感受到祖国的伟大, 激发起爱国的情绪, 用旺盛的斗志学习文化知识, 积极为投身祖国的建设拼搏奋进。

参考文献

弘扬端午文化品味永定情怀 篇3

开幕式中,街道工委书记韩焕岭致词,社区文化辅导员代表及特邀嘉宾司马南先生分别进行了发言和讲话,并为本次开幕式剪彩。接下来,由来来星国学幼儿园的小朋友们表演的“国学诵读”吸引了大家的目光,20名3、4岁的小朋友整齐划一,头头是道地为在场的观众诵读国学经典,赢得了热烈的掌声。百度汉服北京吧的同学们进行了传统礼祭屈原仪式,也受到了大家的关注。活动仪式结束后,兰汤祓禊、射五毒、投壶比赛、斗草等互动游戏环节,让在场观众畅快淋漓的体验了一把传统游艺项目所带来的快乐。活动中,街道还特意准备了传统汉服,让在场的观众进行试穿,并专门请来了老师为大家讲解穿汉服的各种规矩和礼仪。刚刚试穿汉服的张阿姨说:“以前还真不知道穿衣服还有这么多讲究,今天在家门口能参加这样的活动,真是让我又长知识又开眼界,还了解了很多中国传统文化,我希望这样的活动可以经常举办。”据悉,本次端午节礼祭屈原文化活动只是永外街道“永定情怀”文化艺术节系列活动活动之一。为繁荣地区文化事业,深化“一街道一品牌”创建活动,巩固丰富“永定情怀”文化品牌,本次文化节将陆续开展“五月鲜花”歌咏比赛,社区健身舞蹈比赛,地区文艺团体大汇演,并结合“七一”、“八一”等节日开展系列活动。

东直门街道东环社区庆端午包粽子粽子包出邻里情

“又是一年粽飘香”。6月21日下午,东直门街道东环社区与广发银行东直门支行联合举办了“庆端午包粽子”比赛,25位社区居民参加了比赛。比赛前,社区居委会先将江米、小枣、粽叶、粽绳等包粽子的材料一一浸泡、清洗,并分放到小盆中。此次比赛规则为:在最短的时间里,将一斤左右江米包出不少于15个的粽子,而且要求数量的同时,要确保质量、形状等。比赛开始后,所有选手都使出浑身解数,紧张有序地忙碌起来。有的人拿出了看家的绝招,有的人则手不够用嘴帮忙,场面异常紧张激烈。不一会儿的时间,选手们就陆陆续续完成了比赛任务。按照完成数量、质量和形状等规则要求,经过评委评判,赵慧超、孙兰英、张秀东三人获得了前三名,居委会和广发银行领导为她们发放了奖品。所有参赛选手,也都获得了此次端午节的纪念品—每人亲手包的一盆粽子,大家兴奋地捧着自己的作品,快乐地回家过节。此次活动,让社区居民感受到了浓浓的传统文化氛围,在互帮互助包粽子过程中,增进了邻里和谐。

弘扬爱国主义情怀 篇4

主题教育总结

今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暨世界反法西斯战争胜利67周年。我校积极响应省委宣传部、省教育厅、团省委的号召,组织全校学生开展了以纪念抗日战争胜利67周年为主要内容的 “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怀”的主题教育,根据上级有关部门的通知精神,结合我校实际,特组织开展了如下活动:

一是开展了“知我民族,爱我祖国”的活动。我校结合各月份的重要节日、重要事件和重要人物纪念日,通过组织学生参观一处爱国主义教育基地、观看一场爱国主义教育电影、开展一次以爱国主义为主旋律的学生歌咏比赛或文艺晚会、阅读一本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读本、开展一次家乡(社区)区变的调研、举行一次以“弘扬民族精神,培育爱国情怀”为主题的演讲比赛等活动;用祖国大好风光、民族悠久历史、优良革命传统和现代化建设成就教育学生,帮助他们树立了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共同理想,增强了立志成才、报效祖国的决心和信心,激发了他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和自豪感。

二是扎实开展“践行承诺,从我做起”活动。我校根据小学生的生理、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运用传统美德中有关诚信内容的格言、故事和现实生活中有关诚信的典型案例、先进人物等,开展走访、参观、征文、演讲、举办报告会、故事会、知识竞赛等活动,在实践中养成学生的良好习惯,做到真诚待人、关心他人、乐于助人,严于律己,言行一致,不说谎话,言必信、行必果,敢于负责,知错就改。同时根据我省教育系统开展的 “师生诚信”工作计划,推荐评选百名“合格小公民”,在全校建立了庞大的榜样队伍。

三是开展了“争做文明小使者”活动。我校在开学初认真贯彻落实了教育部重新修订的《中小学生守则》和《中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小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制定了相关的实施细则,结合市教育局开展《守则》、《规范》宣传教育活动月通知精神,有意识培养学生自我管理,自我教育,自我发展的能力和良好的文明行为习惯,促进校园文化建设进一步上水平、上档次,积极推进文明小使者在家庭、在社区、在公共场所行动,让学生在活动中体验、感悟、认同民族精神,弘扬民族精神。

四是开展了“争做文明小网民”活动。我学校积极探索运用网络开展中小学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教育的方法和途径,通过局域网、校园网开辟弘扬和培育民族精神栏目,充分运用“德育网站”,占领学校网络教育阵地。充分利用多媒体网络教室,在课余时间向学生开放,提高学生通过网络获取信息的能力。广泛组织学生参加“争做文明小网民”活动,引导学生认真学习网络法规和网络道德,从我做起,严格自律,自尊自爱,争做遵守网络道德的模范;教育学生上网不浏览不良信息,不侮辱欺诈他人,不随意约会网友,不破坏网络秩序,不沉溺虚拟时空,自觉抵制不良影响,争做维护网络安全的小卫士;指导学生规范操作,互相监督,互相帮助,弘扬新风,争做传播网络文明的小使者。

五是深化“城乡少年‘手拉手’”活动。“手拉手”活动是城乡各民族少年儿童互通友谊、共同参与、共同受益的实践性教育活动是具体形象的爱国主义教育。我校在总结以往经验的基础上,深化赠一本书、写一封信、交一个朋友、寄一本好书(好报或文具)、为“希望小学”出一点力等活动,开展“城乡少年儿童与进城务工农民工子女手拉手”、“手拉手友好大、中、小队”等活动,突出祖国统一这一主题,发挥网络作用,让学生在参与各种“手拉手”活动中感悟民族精神的意义与价值,逐步将民族精神内化为自身的精神品格。六是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我校认真组织开展“心系祖国、健康成长”青少年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同时组织引导学生开展读爱国书籍、知爱国名人、记爱国格言、背爱国诗词活动。通过开展假日读书乐园、举办弘扬民族精神的读书会和优秀诗文、格言、名篇佳作诵读等活动,对学生进行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传统美德教育。在此基础上,积极参加省厅在《小学生周报》组织开展爱国主义读书教育活动知识竞赛和征文比赛活动。

弘扬抗疫精神抒发爱国情怀观后感 篇5

昆明市延安医院有5名医生、7名护士,共12人参加援鄂抗疫医疗队。其中7人是共产党员,3人是高级职称专家,学历方面,5人是博士、硕士学历。涵盖呼吸与危重症医学科、重症医学科、心血管专科、感染性疾病科。心内科副主任医师、心内科党支部书记周旭是此次昆明市延安医院出征医疗队的队长,也是医院第一个提交请战书的人。“我参加过非典医疗队,积累了相对完整的呼吸道传染病防控经验。这次疫情有部分确诊患者有心血管疾病,我去到当地能更好地为这部分患者提供诊疗服务。”周旭说。

“昆明加油,武汉加油,中国加油!”昆明市儿童医院援助湖北医疗队启程仪式上,12名队员喊出口号。担任医疗队医师组组长的高瑾说:“我们将在湖北疫情一线,发挥自己的专业医疗特长,全力抗击疫情。”1月29日,昆明市儿童医院经过认真筛选,从几百名自愿报名医护人员中精挑细选出17名医护人员,组成援助湖北医疗队,并对17名队员进行疫情防控方面的专业培训。最终,确定了12名医护人员援鄂名单,其中有4名呼吸科、感染科主任或副主任医师,还有8名护士。

“爸爸加油,注意安全。”一句简单的话语、一个深情的拥抱,是孩子送给张广斌的离别祝福。2月12日,昆明市妇幼保健院妇一科副主任医师张广斌将和9名同事赴湖北进行医疗援助。在出征仪式上,医院党委副书记、院长李震介绍,疫情当前,院里的医务人员和护理人员纷纷主动请战支援湖北。最终经过遴选,在符合条件的200多名护理人员和100多名医务人员中,挑选了2名医生和8名护士。

弘扬家国情怀观后感 篇6

据彭博社报道,武汉暂时关闭离汉通道等有关举措正在取得积极效果,新型冠状病毒在中国其他地区传播速度正在放缓。这体现出一种深深植根于中华文化的“舍小家为大家”的理念,中国领导人在困难时期呼吁继续发扬这种精神。

对此,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表示:我注意到这篇报道。中国有一首脍炙人口的歌曲叫《国家》,“家是最小国,国是千万家”唱出了无数中国人的心声。舍小家为大家、先国家后个人,从来都是中华文化的核心基因和中华民族的精神标识,是把中华儿女团结在一起的强大精神力量。此次疫情发生后,中国政府始终把每一个公民的生命安全和身体健康放在第一位,尽最大努力确保每一位患者得到及时救治。同时,在当前这场疫情防控阻击战中,涌现出许许多多舍小为大、舍家为国的感人事迹,中国人的家国情怀在共同抗击疫情中得到了充分展现和诠释。

培育海洋意识陶冶爱国情怀 篇7

一、历史学科实施“三海”教育的理念

“三海”教育指海患教育、海权教育和海防教育。上海市海洋大学附属大团高级中学依托社会资源,积极开展海洋教育特色。历史学科作为人文学科之一,这些年我们利用学科优势,结合学校海洋教育的总体规划,主动积极地对学生开展了“三海”教育。

海患教育是要让学生知晓历史上在海上发生的人为灾难,特别是近代以来列强对中国采取的海上侵略行径;同时让学生对现实中来自海上的威胁保持警惕。在这方面,历史教科书已有一些相关教育内容,如,甲午海战失败签订丧权辱国条约,抗击八国联军失败后列强军舰长驱直入等。但如何从“海洋安危关乎中华安危”的角度来认识屈辱历史,尤其是如何看待今天的海洋风云和海洋安全,还有待教师打开思路,加以正确引导。

海权教育是要让学生理解海洋主权、岛礁归属的历史和现实依据,尤其是“二战”以来《开罗宣言》《波茨坦公告》《联合国海洋公约法》等法律文件从国际法层面赋予中国的海洋权益;同时让学生对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主权海域以及其它相应海洋权益,特别是“二战”有关文本所规定的历史性权利有坚定的认同感。[1]这方面,历史教科书已有一定涉及,教师还需要多方引证,强化指导。

海防教育是要让学生认识海防对于国家安全的重要性,尤其是对于中国这样一个拥有18000多公里大陆海岸线、5400多个岛屿和300万平方公里海洋国土的国家来说,对青少年加强海防教育至关重要;同时让学生对建设一支强大海军、成就一个海洋强国以保障我国的海洋安全,以及对正在进行的经济建设和改革开放的伟大事业形成强烈的使命感,构筑光荣的“中国梦”。而在这方面,历史教科书提供的材料比较有限,给予教师充分发挥的余地。

“三海”教育不仅培育了学生的海洋意识,也陶冶了学生的爱国情怀。在海洋世界里,学生将不仅与科学结伴同行,更与祖国发展和梦想实现紧密相连。

二、历史学科开展“三海”教育的实践

(一)结合基础型课程开展“三海”教育

在历史基础型课程中开展“三海”教育,前提是不改变正常的教学轨迹,即不改变既定的教学立意和教学程序,教育活动只是有机地穿插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出“小、快、灵”的特点与风格。这种穿插方式大致分为两类:一类是点状穿插,一类是网状穿插。区别只在“一”与“多”,即前者是围绕一个知识点来进行,后者是通过多个知识点的汇合来完成。相对而言,点状穿插更轻巧些,点到为止;而网状穿插更厚重些,效果更佳。使用哪种穿插要依具体情况而定,孰“轻”孰“重”也需量力而行。

以点状穿插为来看,比如“甲午战争”一课,教师认为可用点状穿插方式适时地开展“海防”教育,于是向学生出示以下材料:

材料一:技艺纯熟,行阵整齐。(李鸿章1894年初第二次检阅奏报)

材料二:中国海军不免涂饰耳,此精神不如人也。(《申报》1894年7月16日)

材料三:尽管从吨位和大炮门数上说中国胜于日本,但在编制、纪律和训练上日本大大优于中国。(英国海军情报处致外交部的函文)

材料四:(福龙号)鱼雷艇全速冲向(西京丸)舰首,发射出一枚鱼雷……本舰已无法躲避……谁知鱼雷竟然从舰底穿过——注:清军没给鱼雷定深。(日本海军军令部长桦山资纪中将的《回忆录》)

材料五:预量码数,设置浮标,遵标行驶。码数已知,放固易中。(弘治、张鑫典、孙大超编著:《盛世之毁》,华文出版社2004年版)

材料反映的是一个“装备与准备”的问题。师生就此展开对话:

师:材料一、二对中国海军的认识有何分歧?哪个更可信?

生:材料一认为海军技艺纯熟,材料二则认为虚有其表。仅就这两段材料还无法判断哪个更可信。

师:如果结合材料三和四,那么材料一、二哪个更可信?结论能否确定?

生:材料二更可信,因为有中方、中间方和日方三方证据加以印证,结论能够确定。

师:那么李鸿章看到的“纯熟”“整齐”,从材料五看,原因是什么?

生:李鸿章是上司,部下让他看到的是作弊的结果。

师:弄虚作假,终酿苦果。更重要的是,这反映了我们虽有装备却无准备,至少没有充分的准备,没有充分重视和巩固海防。

再以网状穿插来看,教师曾借助某个特定的教学背景和学生有过一段对话,探讨的是“海患”问题:

师:新航路开辟以来,我国遭到了来自海上的哪些侵犯?

生:1553年葡萄牙以欺骗的方式占据了我国的澳门。

生:1624年荷兰趁明末农民战争之际,侵占了我国的台湾。

师:近代以来又有哪些侵犯呢?

生:1840年英国发动鸦片战争,把兵舰开到南京城下,逼迫中国签订了丧权辱国的《南京条约》。

生:1856年英法等国发动第二次鸦片战争,迫使中国进一步割地赔款。

生:1894年日本通过甲午海战,从清政府手里抢走了辽东半岛和台湾岛。

生:19世纪末,西方列强还掀起了瓜分中国的狂潮……

师:由此可见,古往“近”来,辽阔的海洋不仅没有成为中国的天然屏障,还成了伤心之地!历史已经给出结论:海洋安危关乎中华安危。每个中国人都应该清醒地认识到这一点。

(二)开设拓展型课程进行“三海”教育

在历史拓展课上,教师通过开设专题讲座、组织专题考察等,对学生进行了较为系统的“三海”教育。

1. 关于开设专题讲座。

主要是“海上风云——历史海战分析”讲座(已列入学校海洋特色课程系列),其涵盖面大、故事性强,能切实起到吸引学生和教育学生的作用。比如,对甲午海战中国战败原因的分析,教师首先从海防观念说起,认为光绪、李鸿章为北洋海军制定的“拱卫京畿,确保渤海门户”方针,其保卫对象只局限于我国陆地国土,正是这种落后的海防意识最终导致中国的有海无防、有防不固。这一战给我们留下很多沉重的话题,其中“不争制海权,其结果是陆权也丧失”尤为深刻,必须吸取教训,牢牢树立起现代海洋国防意识。[2]教师还针对海军建设作了具体分析,谈到了“硬实力”与“软实力”的问题。“硬实力”方面:北洋海军自组建后就走下坡路,清廷于1891年批准了户部关于停购外洋军火两年的奏请,使北洋海军再未购置一艘军舰,再无更新一门火炮。而与此相反,日本为了入侵中国,不惜投入大量经费加紧整军备战。“软实力”方面:其一,1886年北洋海军提督丁汝昌率军访问日本时,日本军人登舰参观后发现北洋水兵竟然在主炮上晾晒衣裤,炮管里也是一摸一把灰;其二,甲午海战中邓世昌因军舰沉没落入海中被自己的家犬救起又自沉,事迹感人。但值得思考的问题是:在这样的非常时期,为什么还能把私家犬带到军舰上?这两则故事反映出什么问题呢?学生心里当然清楚,这就是缺乏“软实力”的表现。这样一支既无“硬实力”又无“软实力”的军队,怎么可能打赢战争呢?这些内容既源于课本又高于课本,既有故事性又具思辨性,对学生产生了相当的吸引力,同时也具有明显的教育力,尤其是在加强学生海洋忧患和海洋国防教育方面,更具有研究与思考的价值。

2. 关于组织专题考察。

专题考察不同于学校层面的考察。学校组织学生走访东海大桥、上海海洋大学、中国航海博物馆等,让学生感受到了海洋世界的魅力,体验到了航海文明的发展。但教师组织的专题考察,意在挖掘本校及社会海洋科普场馆中的人文资源,帮助学生增强人文意识。更重要的是,“三海”教育中的“海权”教育在科普场馆中也有一定体现,其教育效果要比坐在教室里听好得多。比如,学校科普馆有关于我国海权的大幅宣传画和示意图,站在它们面前,教师向学生讲述:“根据《联合国海洋法公约》我国拥有300万平方公里的海洋国土,但现在实际控制的还不到一半,有一半左右与8个邻国存在争议。在黄海和东海,日本和韩国都主张以等距线为原则,日本认为钓鱼岛是他们的海洋国土,韩国则认为苏岩岛是他们的海洋国土;在南海,越南占据了21个岛礁,菲律宾占了8个,马来西亚占了3个,文莱和印度尼西亚也都提出划界争议……”[3]当教师向学生呈现这一系列具体的数据时,学生的注意力和情绪一下子就被调动了起来,海洋意识猛然觉醒,爱国情感油然而生。

在中小学推广和普及海洋科学知识,是一项意义深远的基础性教育工作,增强学生的海洋人文意识、国家意识也是时代的呼唤和社会的要求。历史学科作为一门重要的人文学科,要始终把培育学生的海洋意识、陶冶学生的爱国情怀纳入学科德育的范畴,最大限度地发挥历史学科的育人价值。

摘要:培育学生的海洋人文意识、文化传承意识,是历史学科光荣而艰巨的使命。尤其是当海洋教育、皮影戏传承教育成为学校的课题与特色,历史学科如何主动适应、积极作为,在学校的探索方阵中找到自己的位置,发挥自身的优势,做出自觉的贡献?钱洪海老师认识到“学生的海洋意识不仅表现为科学意识,也传达出人文意识、国家意识”,从而明确了自己的努力方向;严红敏老师结合学科内容,带领学生走访皮影馆、创作皮影戏,并坚信可以帮助学生逐步养成文化传承意识。这些都是真实而积极的教育行为,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参考文献

[1]海洋发展战略课题组.中国海洋发展报告(2013)[R].2013.

[2]殷敦平.树立现代海洋国土意识[J].政治教育,1994(2).

肖邦的爱国情怀 篇8

乐乐:肖邦竟是如此爱国!我正在思考他的爱国情结。

丁丁:哦,说说看。

乐乐:你说一个人“弥留之际”要“紧紧”抓的东西是什么?

丁丁:一定是他一生最后的也是最重要的愿望!

乐乐:是呀,肖邦平生最后一个愿望是把自己的心脏运回祖国,这正是他灵魂深处的呐喊,是他爱国情怀的充分表现。

丁丁:是呀,你说得很对。你有没有注意大家为肖邦送别的过程中,肖邦的表现?

乐乐:我注意过肖邦的哭。你看肖邦告别亲人时,他没有哭;师生咏唱时,他没有哭;老师叮嘱时,他没有哭。可是,当他接过盛满泥土的银杯时,他再也忍不住地哭了。肖邦的哭表现出了他是一个对祖国饱含深情的人!

丁丁:其实整个送别过程中肖邦的一言未发也值得注意,你看,作者用“点了点头”“溢满”“郑重”“望了望”“登上”“疾驰而去”等词语来描写肖邦的神态、动作,揭示了他的内心活动。他真的没有话说吗?不,他在强忍内心的悲愤与不舍!

乐乐:是呀,当肖邦得知华沙起义失败后,“他常常把自己关在幽暗的房间里,点上一支蜡烛,彻夜地作曲、弹琴”,可以看出他的心情是何等痛苦。

丁丁:从开头的“满怀悲愤”“不得不”等词语中,我们也可以感受到肖邦忍痛离开祖国的悲愤心情。

乐乐:是呀,课文字里行间处处可见肖邦的爱国情怀。

弘扬家国情怀事迹观后感心得体会 篇9

——这就是此次新冠肺炎疫情中,天津台资企业大爱担当的生动纪实。

在近期的复工复产战场上,天津107家台资企业已顺利复工。为了民众的“衣食住行”,他们默默守护,砥砺前行。

民以食为天,复工食为先

“疫情来了,抓紧囤点儿方便面!”春节刚过,来到超市“囤粮”的天津市民“恐慌”地发现,货架上的“康师傅”,早被抢购一空。

但这种无助还没持续3天,正月初四20:00,康师傅天津食品顶益有限公司即响应号召,开启3条生产线,500名员工返岗,日产方便面400万包。

这不仅足够撑起天津这座城市,而且很快就满足了京津冀鲁等周边省市市场。

“康师傅”及时出现在津城的大小超市,还进入防疫一线:一箱箱方便面、饮用水和蛋糕饼干,被捐赠进了天津海河医院等重要“战场”。

作为此次全国“战疫”的重要战略物资,“天津顶益食品有限公司”“天津顶津食品有限公司”“天津康农食品集团有限公司”以及“永丰余纸业(天津)有限公司”等“康师傅”系列食品配套企业防控预案到位,安全复工生产,为市民带来满满的安全感。

宅在家里点个外卖便当?一场疫情,让大家在危难中突然意识到,“大圆碗”“呷哺呷哺”“旺旺”“大成食品”“统一”“鲜活果汁”等知名美食,都是台资出品。

为了让津城市民在疫情中吃喝安心、放心和开心,他们已经先后复工,“大圆碗”“呷哺呷哺”的外卖送餐不仅送到了津城的千家万户,还送到了医院、高速路工作站、环卫部门和疑似病例隔离点等“战疫”点位。

降息助台企,战“疫”我添“薪”

疫情之中,有台企喂好人们的“肚子”,还有台企管好战疫的“钱包”。

此次灾难,多家台企负责人慷慨解囊,更有一些台企经营受到冲击影响。

为了救难救急,给政府分忧,富邦华一银行天津分行、台湾土地银行天津分行、合作金库商业银行股份有限公司等台资金融机构,根据台胞、台商和台企的实际情况,科学研判合理复工,对疫情中的台企资金需求提供保障,特别针对为疫情做出贡献的台资企业提供利率优惠政策。

几家银行积极做好业务复工的同时,更加认真对待内部管理。员工上下班不乘坐公共交通工具,没有私家车的由行车接送;严格执行外地返津员工隔离措施,有序轮岗;办公环境定时消毒,客户入门管控得力。充分显示天津市台资金融机构的人文情怀和优质素养。

恪守诚与信,擦亮金招牌

经过在津几十年的发展与沉淀,多家台资企业的品牌产品已经遍布全国、走向世界,订单不断。疫情突袭,给这些台资企业带来重大考验与艰难。

在充分保证防疫效果的前提下,为保天津市台企产品按时完成大量节前订单、继续占领世界市场份额,天津市台办费尽心思,积极协调。

经过各方努力,天津市台办指导鸿富锦精密电子、勤威工业、台玻天津、建大橡胶、捷安特、壮特五金、高丘六和、和信昌工业、双协机械以及光宝电子等在津电子信息、加工和制造类台资企业相继实现复工复产。

复工企业顾大局,听指挥,一手抓防控,一手抓生产,赶制订单,力保诚信。让世界继续准时看到“中国制造”,让“世界工厂”的“天津分厂”机器尽快运转。相信通过此次疫情洗礼,这些天津成长、天津骄傲的台资金招牌,会被擦得更美更亮。

畅通物流线,做好护航人

隔离、管控、封锁.。。疫情造成的特殊局面,使得“物流”的重要性愈加凸显。

2月21日,天津市委常委、市委统战部部长冀国强专程到滨海新区东疆保税港区的“天津华锐全日物流股份有限公司”调研督查,他强调:物流是商品从厂商到市场的重要环节,为市场供给提供重要保障,要稳妥有序恢复产能,全力保障政府抗疫工作的物资调配和市场供给。

海硕国际货运天津分公司、华铁东方国际货运、德圣船务天津分公司以及天津华铁隆津泰储运有限公司等台资货运物流企业闻声响应,努力克服员工少、工作量大等困难,积极投入到天津市乃至全国抗击疫情的物流保障工作中,为疫情期间的物流畅通贡献“台企”力量。

除了物流企业,还有多家复工台企为保疫情民生默默努力。元介国际贸易、长龙化工、龙德化工、兴桐化工,台丽通塑胶、宏茂塑胶等复工企业,为消毒液等消毒产品、手套等重要防疫物资的生产和贸易加班加点,三樱包装天津分公司等包装类企业为防疫物资提供包装保障。

全国疫情湖北主战场,天津援助医疗队在湖北恩施勇敢克服阴冷潮湿的寒潮暴雪,奋力救死扶伤。超能惠普(天津)科技有限公司牵挂在心,第一时间向恩施医疗队捐赠120台节能电暖气,送去冬日里的安全与温暖。

国难当前,民族大考。有“趁人之危落井下石”的寒心之举,亦有“感恩重义家国情怀”的天津台商。

表现爱国主义情怀的诗句 篇10

2、遗民泪尽胡尘里, 南望王师又一年。 秋夜将晓出篱门迎凉有感(陆游)

3、胡未灭,鬓先秋,泪空流。此生谁料,心在天山,身老沧洲! 诉衷情(陆游)

4.早岁那知世事艰,中原北望气如山。 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陆游)

5.塞上长城空自许,镜中衰鬓已先斑。 书 愤(陆游)

6.朱门沉沉按歌舞,厩马肥死弓断弦。《关山月》陆游

7 、遗民忍死望恢复,几处今宵垂泪痕。《关山月》陆游

8、千年史册耻无名,一片丹心报天子。《金错刀行》陆游

9、呜呼!楚虽三户能亡秦,岂有堂堂中国空无人。《金错刀行》陆游

10、出世一表真名世,千载谁堪伯仲间。《书愤》陆游

11、逆胡未灭心未平,孤剑床头铿有声。〈〈三月十七日夜醉中作〉〉陆游

12、“夜视太白收光芒,报国欲死无战场。”(陆游《陇头水》)

13.王师北定中原日,家祭无忘告乃翁。——陆游《示儿》

14、位卑未敢忘忧国,事定犹须待阖棺。(宋?陆游《病起书怀》)

15、夜阑卧听风吹雨,铁马冰河入梦来。(宋?陆游《十一月四日风雨大作》)

16、 “却将万字平戎策,换得东家种树书。”(辛弃疾《鹧鸪天》

17.天下英雄谁敌手?曹刘!生子当如孙仲谋。 南乡子(辛弃疾)

18.了却君王天下事,嬴得生前身后名。 破阵子(辛弃疾)

19. 想当年,金戈铁马,气吞万里如虎。 永遇乐(辛弃疾)

20、人生自古谁无死,留取丹心照汗青。 过零丁洋(文天祥)

21.把吴钩看了, 栏干拍遍,无人会, 登临意. 《水龙吟》辛弃疾

22、我最怜君中宵舞,道“男儿到死心如铁”。看试手,补天裂。 辛弃疾

23、待他年,整顿乾坤事了,为先生寿. 辛弃疾

24、“可怜报国无路,空白一分头。” 杨济翁

25、生当作人杰,死亦为鬼雄。(宋?李清照《乌江》)

26、莫等闲,白了少年头,空悲切! 满江红 (岳飞)

27、“归来报明主,恢复旧神州。” 岳飞

28、“十年之功,毁于一旦!所得州郡,一朝全休!社稷江山难以中兴!乾坤世界无由再复!”岳飞

29、“直捣黄龙府,与诸君痛饮耳” 岳飞

30、暖风熏得游人醉,直把杭州作汴州! 题 临 安 邸(林升)

31、辜负胸中十万兵,百无聊赖以诗鸣。 读陆放翁集四首(梁启超)

32、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范仲淹《岳阳楼记》

33、捐躯赴国难,视死忽如归。——曹植《白马篇》

让爱国情怀涌动起来 篇11

记得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课堂教学中没有欢欣鼓舞的心情,学习就会成为学生沉重的负担,反之则会使学习变得轻松有趣。”所以,本着“让爱国情怀涌动起来”的设计初衷,教学中我试图通过调动多种感官来唤起学生积极的生活体验。让学生在体验中感知祖国的壮美与伟大,升华起浓厚的爱国情感,树立起强烈的民族自豪感。

一、教学内容选择力求生活化

《可爱的祖国》是《品德与生活》二年级下册第四单元中的一个活动单元,这一元的主题“你好,祖国妈妈”。教材围绕“爱祖国”的主题,选取了有关新中国的成立、中国的自然丰貌和伟大创造的有关知识,以丰富的感性材料把祖国这一抽象的概念具体化,让学生体会到祖国可亲可爱。我在教学内容的选择中也不短的力求生活化,让祖国的概念具体生动的萦绕在学生的身边。比如“展风情”这一板块,让学生交流自己的旅游照片。同学们通过小组交流、组际分享,体会到祖国的风光真迷人,我们的生活真幸福等主观直接的感受。这样从学生生活入手,以学生的真实生活为基础,用学生的生活唤醒学生,的确能引导学生迅速进入爱家乡的情感状态,形成对祖国最具体化的初步认知。

二、教学方法应用力求实效性

在本课教学中设计力求从学生的生活经验出发,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在“欣赏”、“探究”、“展示”等一系列的活动中体验祖国的伟大与美丽,并感受到做“中国人,真好!”比如读儿歌,做“找家”的游戏。就体现了低年级孩子的年龄特点,以他们熟悉的儿歌“家”引入话题,充分激发了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发了学生的生活体验,直奔了活动的主题。再如明“祖国”环节,没有避开“祖国”是什么这个大家都忌讳的知识点而是,充分结合学生的生活实际,不是简单地告诉,而是让学生经历过程。

对“祖国”的理解基于学生已有的生活经验,在师生亲切自然的生活化交谈中,准确生动的理解祖国——对,祖国就是我们自己的国家。我们的爸爸妈妈,爷爷奶奶祖祖辈辈生长在这儿的国家叫祖国。中国就是我们的祖国。形象生动的教学,通过了解有关祖国的基本的知识点,让祖国这一模糊的形象在孩子们幼小的心里树立起一个清晰的形象,孩子们的爱国情感正萌发出纯真的小嫩芽,获得初步的情感体验。

三、教学板块设计力求实践性

本课的设计思路从总体上来说由近到远,从家乡到祖国各地,可以说是主线清晰,细节饱满,很好的体现出生活是品德的落脚点,生活是品德形成的源泉,教学中力求以生活为基础,以活动为载体,用学生的生活唤醒学生,很好的体现出我们的儿童是活动中的儿童,不是儿童中的活动这一理念。针对二年级孩子的特点,如何将“祖国”这样一个抽象的概念形象化地阐释给这些7、8岁的孩子是本课的一个教学难点。教师让学生把外出旅游的照片拿来展示,以此来唤醒学生真切的生活体验,让学生知道家乡是祖国的一部分,使学生产生爱家乡就是爱祖国的表现,让学生对祖国产生最形象化的认识,既而又引导学生通过语言的表述内化自己对祖国这一概念的认知,使学生在活动中接受热爱祖国的教育,从上课之前到上课之中学生都是在活动中进行的在活动中明理,在活动中巩固。回顾整个课堂由您的名字叫中国;您的土地真神奇;您的文明很灿烂三大板块构成。在一系列在轻松、活泼、开放的互动活动中不断升华感情。让孩子们对祖国的爱通过语言表达出来,使得他们对祖国的自豪感油然而生,同时也突出了教学重点。

四、教学活动预设力求生成性

品德教育的主要任务之一是引导学生感受生活、体验生活、学会生活。以学生熟悉的奥运会冠军刘翔为等切入点,让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学会生活。这样既升华了爱国情感,再次形成了本次活动的高潮。通过“猜人物”“评发展”两个活动,推进学生的思考,让师生通过互动交流中,真切的体会到从祖国昨天的历史,回到新中国成立后的今天,我们发现,经历了几千年的风风雨雨,我们的祖国母亲不但拥有了美丽的容颜,而且越来越强大。从而深深的明了我们每一天都在感知祖国前进的脚步,每一天都在品尝祖国发展的成果。祖国妈妈真美,真可爱。这样就能巧妙克服说教的单调感,在增强趣味性、知识性的基础上,让学生进入了角色,在紧凑和谐的师生互动中提高了认识,升华了觉悟。

当然品德与生活作为一门生活实践的课程,道德认识、道德观念只有通过实践才能不断深化,学生才能养成良好的道德行为习惯。因此,只有把学校与社会、教育与生活密切地联系起来,才能达到知行统一。课设计得再完美,在上课时总是难免有些不尽人意的地方。由于孩子们课前搜集的资料太少,面太窄,所以在课堂上交流资料的时候,面向全体还不够。由此,我想到课前给学生充足的时间让他们搜集大量的资料,让学生感知丰富的感性材料把祖国这一抽象概念具体化,这也是上好这堂课所必需的。

廖仲恺的爱国情怀与高尚品德 篇12

一、“爱国、爱民”, 正如爱惜自己的生命一样

1. 良好的家庭教育, 并深知国家富强的重要性。

家庭教育是廖仲恺爱国情怀萌生的土壤, 他的父亲廖竹宾曾经任职于美国旧金山汇丰银行, 并成为当地有名的华侨。廖竹宾一向热爱祖国, 并在教育子女上主张以国学为先, 廖仲恺每天都去华人开办的学校学习古诗文。他的父亲还经常鼓励他要爱国爱乡, 并努力学好中国文化。美国的种族歧视是其爱国主义思想产生的社会基础, 特别是在19世纪末爆发的排华运动对其影响最为深刻。廖仲恺就是在这样恶劣的社会背景下度过了自己的童年, 他经常从父亲口中听到侨胞受到迫害的事情。进入大学后, 廖仲恺经常听到美国人辱骂中国人为黄狗, 并亲眼目睹了流氓用石块袭击华侨的事情, 特别是旧金山警察通过暴力手段, 迫使华侨迁居别处的事情更令其愤愤不平。美国社会这种排华的行径撞击着廖仲恺这颗幼小的心灵, 他经常思考“为什么中国人受屈辱?”这样一个问题。他的父亲总是叹息道:“都是因为中国政府的懦弱与无能, 无力保护华侨。希望你长大后要报效祖国, 为中国的复兴作出自己的努力。”在其父亲病逝后, 廖仲恺陪伴母亲回到了中国, 在抵达香港时, 他亲自看到了帝国主义者殴打码头工人的场景, 从那时便感知到祖国富强的重要性。

2.“救国必须革命”, 爱国救亡思想的形成。

在回国初期, 廖仲恺在身为清廷政要的叔父的鼓励下开始走仕途的道路, 刻苦攻读四书五经, 准备进行科举考试。就在此时, 中国甲午战争的失败及割地赔款屈辱的消息传来, 廖仲恺觉得中国处在危亡之中, 从古书中找不到救国的良策, 要想拯救祖国于危亡之中, 就只要学习西学。所以, 廖仲恺放弃了研读国学的道路, 开始在香港黄仁书院学习西学。在这一时期他打开了眼界及增长了知识, 并于广州与何香凝女士结为伉俪。1900年, 八国联军入侵北京并强迫清政府签订了丧权辱国的辛丑条约, 中国从此完全沦为半殖民地半封建社会, 民族危机加重。廖仲恺时刻注意着国家政治风云的变幻及祖国的前途命运, 这加速了其爱国救亡思想的形成。面对国势日趋衰弱的局面, 廖仲恺决定前往日本留学, 并对自己的夫人何香凝说:“国家处于危难之中, 我等怎能坐视不管, 我想东渡日本留学, 共图大事。”[1]从爱国走向革命是廖仲恺爱国主义深化的重要体现, 他始终将爱国与中国的反帝反封建斗争相结合, 特别是听取了孙中山先生的“中国积弱, 应彻底革命”的教诲后, 更认识到了救国必须革命的重要性。

二、后世风范的人品道德, 后来者汗颜的人格力量

1.“忠诚为人处事”, 高尚的道德品质。

作为孙中山的助手及战友, 廖仲恺在人格及品德修养方面为后人树立了榜样。他于1925年8月为革命事业献出了宝贵的生命, 国民党人在悼念他的文章中不约而同地称赞了其崇高的品德, 并足以为后世所垂范。有人在文中指出:“廖仲恺先生足为一切革命者之典范, 其立身之风范, 更足供后人模仿与敬仰。”有人指出:“廖仲恺先生平日的人格修养上最显著的两个特点就是勤劳、廉洁;其职务方面的美德更是对党的决议的忠实与服从, 一切以公事为重点, 毫无私人之见。”廖仲恺一生奉行“忠诚为人处事”的原则, 他追随孙中山二十多年, 并不遗余力地赞助革命, 实现为“勋业之最大者”。他完全献身于党, 成为团体行动的唯一规范。在武昌起义胜利后, 他担任军政府的财政领导, 为新生地方政权的建立作出了自己的努力。在袁世凯篡权的日子里, 他在广州积极开展支持孙中山讨伐袁世凯的二次革命。在革命失败后, 廖仲恺追随孙中山流亡日本, 并一直留在孙中山身边协助其重建革命政党的工作, 并毅然写下了《参加中华革命党誓约》, 表示:“为救中国危亡及民生之困苦, 愿意牺牲自己的一切, 并附从孙中山先生再举革命。”在五四运动后, 中国的新民主革命进入到一个新的时期, 廖仲恺始终奉行三民主义。根据何香凝的回忆:“当晚胡汉民加入了同盟会, 不过他对三民主义不能很快地接受与了解, 特别是平均地权方面, 经过丈夫的详细与反复的解释, 胡汉民才最终加盟的, 当时已是凌晨三四点了。”[2]

2. 勤政为民, 忘我的工作作风与品德。

勤政为民及对待工作的认真负责的精神皆是廖仲恺先生的重要品行与作风。在广州军政府时期, 开始了廖仲恺为民执政的生涯。他担任广东军政府总参议、财政部副部长等职务, 并经常出入督抚审议事务。在这时期, 他想方设法为国民政府广东共和政权的创建与发展作出巨大的贡献。在孙中山进行讨伐袁世凯及护法运动中, 廖仲恺曾多次担任党政要务, 特别是理财的重任。他一如既往地踏实实干并出色地完成了任务。为了筹措护法运动的军政费用, 他在担任财政部长期间曾多次发行及销售公债来筹集巨款, 并对各地债券的销售等提出了具体的要求与明确的任务, 他在此项工作中所表现出来的勤勉与一丝不苟的精神赢得了世人的称颂。他多年掌管财政要务, 并没有一笔不清楚的账目, 没有一宗无本人签字的收款或支款, 这足以说明其勤政与廉洁。工作中, 他任劳任怨、不畏强权、废寝忘食等是其重要的品行与作风, 这也是其首次国共合作中所给人的印象。这时期他先后担任二十多个党政方面的职务。根据何香凝的回忆:“在筹建黄埔军校的日子里, 他从早忙到晚, 快九点了, 还没有吃早餐, 午饭到下午两三点才吃, 有时候深夜三四点才回家。”在孙中山病逝后, 廖仲恺以一人之身担当财务、军事、党务要冲, 且每件事都是亲力亲为, 日常工作在十几个小时以上。这种拼命工作的勤政品德及作风无疑是其忠诚于中国民主革命事业的重要体现。

三、“为官不能爱财”及大无畏的革命精神

1.“为官不能爱财”的廉政思想。

廖仲恺先生将自己的一生奉献给了中国的民主革命事业, 并将其视为中国救亡的重要手段与不二法门。他的这一认识正是其行动的驱动力, 并促使其成为一位毕生献身国事及顽强斗争的民主革命家。”廖仲恺先生先后担任十多个省级以上财政部门的领导, 深刻认识到了贪污、腐败对社会的危害性, “为官不能爱财”成为其执掌财权的口头禅, 并坚持两袖清风, 过着清贫的生活。在其担任广东财政司长期间, 署中无一人私自收取财物, 他除了本人严格财政制度外, 还制定规章制度, 尽力防止职员徇私舞弊。根据职员的回忆说:“我们任职期间, 所见到的长官不少, 然无一人如廖仲恺之精勤廉洁的。”在广州二次革命后, 廖仲恺追随孙中山前往日本东京, 他与胡汉民同居一室, 并过着拮据清贫的生活。根据胡汉民的回忆:“海外人士看到我们那种流亡的生活很是奇怪, 他们知道仲恺做过广东都督, 都认为我们应该很有钱。谁料到我们同住一处, 只有两间简陋的草屋, 每月房租不到二十元, 其他的各种开支也是很节省。”廖仲恺多年为革命精心理财, 其廉洁品质赢得了孙中山先生的器重及其他同志的好评, 人们还称其为“孙中山的荷包”, 并说其里面装的都是公款, 无私钱。同时, 他还发行短期债券来平衡财政收支, 他统一全省的“军财两政”, 对贪官污吏不讲情面, 这样也招致他们的嫉恨, 并有谋杀之举。廖仲恺先生的廉政品行都来源于其执政为民的思想, 他生前曾说过:“作为革命党的人, 目前的私心是不能不放弃的。为官爱财则民穷, 民穷则国弱。”[3]44正是基于此, 廖仲恺堪称一代楷模及世人学习的榜样。

2.“杀身成仁、死得其所”的革命崇高意志。

为了革命的胜利不怕流血牺牲也是廖仲恺先生高尚的品德, 在其留给后世的手迹中就有“杀身成仁、死得其所”的墨宝。廖仲恺先生的大无畏精神是在革命实践中磨炼出来的。他在日本留学期间参加了留学生考试, 中法政科举人, 被派往吉林巡抚任职。在其任职的两年多时间内, 并没忘革命救国之大志, 秘密进行了系列策反的地下工作, 暗中营救被囚禁的革命党人。他在《吉林岁暮杂感》中提到“松柏励志, 风霜改颜”等诗句以激励自己的无畏的斗志。在孙中山先生逝世后, 国民党右派勾结反动势力作恶, 当右派将刺杀廖仲恺的行动张扬出来并妄图吓退他时, 廖仲恺坦言道:“增加卫兵只能捉拿刺客, 并不能阻挡他们行凶。他们如果想来暗杀, 预防也是没用的。总之, 生死由他去, 革命工作我是一步不能松懈的。”他对汪精卫等人说:“我是准备临时死的, 吾无负于国家、政党及人民, 不谋私利, 要暗杀便暗杀, 余复何恤。”他甚至还将暗杀之事当做笑话讲给他的朋友:“听说他们用来暗杀的家伙不是手枪, 而是手提机关枪, 我倒要尝尝它的滋味。”总之, 廖仲恺先生以其毕生为人处事的优良品德及高尚的爱国情怀, 不但是其本人生前言行的规范, 而且还是后人学习的楷模, 为中华民族留下了宝贵的政治财富。

参考文献

[1]周兴.论廖仲恺爱国主义的内涵及其特色[J].中山大学学报, 1998 (2) .

[2]李文山.试论廖仲恺的行政人格[J].文史博览, 2011 (4) .

上一篇:固定资产投资工作报告下一篇:教师节表彰事迹材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