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交通厅

2023-01-1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辽宁省交通厅

辽宁省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研究

[摘要] 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交通运输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一个相应的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同样无法实现。本文通过对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分析,说明辽宁省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拉动效应推动效应

一、交通可持续发展概念

持续的交通运输发展模式同传统的发展模式一样,具有与环境资源不相协调的缺点,因此,为适应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需要,交通运输必须采取可持续发展战略,也就是要求改变传统交通运输发展模式的资源和环境特性,推进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

根据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我们将交通运输的可持续发展定义为“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又不危及后代人,满足其对交通运输需求的发展”。在交通运输发展中,不仅要考虑交通运输本身的经济效果,更重要的是充分考虑运输的外部正效用与负效用,不仅要考虑交通运输对当代(或近期)整个社会经济系统资源配置的影响,而且要考虑到对动态资源合理配置的影响。

二、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的经济分析

国民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业发展通常是相互影响的:交通运输业的发展可以推动国民经济的增长;反[摘要] 交通运输系统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一个子系统,它的发展是社会经济可持续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没有交通运输的发展,就谈不上社会经济的发展;社会经济要实现可持续发展,如果没有一个相应的可持续的交通运输系统支持,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也同样无法实现。本文通过对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分析,说明辽宁省交通运输发展的重要性。

[关键词] 交通运输可持续发展拉动效应推动效应之,国民经济的增长也会带动交通运输业的发展。交通运输业产出增长所引起的国民经济的增长效应可以称为“推动效应”,而把国民经济增长所带动的交通运输业产出的增长效应称为“拉动效应”。交通运输业产出增长可采用货物运输量、货物周转量、旅客运输量或旅客周转量等指标测定。

一般来说,如果国民经济增长对交通运输业的拉动作用大,那么交通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推动作用就小,反之亦然。因此,可以把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推动效应”和“拉动效应”的关系分为三种情形:当“推动效应”大于“拉动效应”时,表明这一国家或地区已有一定的经济基础,而交通运输业是其进一步发展的制约因素,即运输供给小于运输需求,交通运输业发展滞后,应该加速发展;当“推动效应”与“拉动效应”大致相当时,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经济发展与交通运输业发展是相适应的,即运输供求基本平衡;当“推动效应”小于“拉动效应”时,表明这个国家或地区运输需求不足,应优先发展经济,交通运输业的发展速度应适当减慢,以求得交通运输业和国民经济协调发展。

三、交通运输可持續发展社会分析

市场经济的最原始出发点,就是采用竞价的方法,谁出的钱多,谁就最终获得商品或劳务,然而我们不可能将这一市场规律应用于一切领域,因为仅靠价值规律无法实现社会公平。如果把社会公共事业也完全交给市场这只“无形之手”,那么在利益驱动之下,结果必然是“认钱不认人”,必然是嫌贫爱富。包括交通运输在内的社会公共事业具有公益性,是稀缺的公共资源。把社会公共事业交由市场进行资源分配,实质上是让一部分有钱人占有了大多数人的福利空间。

交通是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产业,主要表现在对国民经济发展的支撑和保障作用,对生产力布局的引导作用,以及对区域经济协调发展的促进作用。我国地区之间发 展不平衡,城乡收入差距较大,交通条件的改善不仅可以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提高欠发达地区人民群众生活水平,为农民增加收入带来机会,还可以带动产业 结构调整,促进区域经济协调发展。交通发展,不仅要着眼促进经济发展,还要体现维护社会公平,促进社会和谐发展。因地制宜,满足不同发展阶段和发展水平的交通需求,特别是加快欠发达地区和广大农村的交通发展。

四、交通发展制约了经济发展

运输成本是运输业的综合经济指标,是构建辽宁省综合交通运输体系成败的关键因素。目前,我国各种运输方式的运输成本情况是:沿海运输成本最低,仅为4.4元/千吨·公里,其次是铁路运输,全国平均为9.41元/千吨·公里,像辽宁省这样以平原线路为主的成本大概是5.0元~6.0元/千吨·公里,汽车运输成本相对较高,航空运输成本最高。因此,就运输成本而言,辽宁省比较适合发展铁路运输和水运。

下面对辽宁省交通运输业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的“推动效应” 和“拉动效应”进行具体测算。在此,国民经济增长指标选用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GDP),交通运输生产指标选用辽宁省货物周转量(FKT)。为了使所作的分析指导性更强,还可以从铁路、公路、水运、航空四个方面分类进行分析,具体确定失衡的主导因素在哪个方面。

1.“推动效应”分析

根据《辽宁统计年鉴2005》,可以得到1985年~2004年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货物周转量(FKT)、铁路周转量、公路周转量、水运周转量及航空周转量的数据(因篇幅所限,省略)。依据经济计量方法反复测算,可以确定辽宁省GDP对FKT的“推动效应”数学模型为:

LN(GDP)=a+bLN(FKT)(1)

其中:a为常数项;

b为“推动效应”系数;

LN为自然对数。

“推动效应”系数b是该模型中最重要的量,它表明了交通运输业的发展水平对国民经济增长的影响,即货物周转量每增长1%,所引起的国内生产总值增长为b%。当b>1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快于货物周转量增长,运输需求大于运输供给,交通运输业发展相对滞后,国民经济增长相对超前,交通运输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瓶颈”;当b=1时,说明国内生产总值和货物周转量同速增长,运输供求基本平衡,交通运输业发展水平与国民经济增长之间是协调的;当b<1时,说明货物周转量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的增长,运输供给大于运输需求,交通运输业发展相对过快,国民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交通运输业应该减速发展。

此处,采用普通最小二乘法(OLS),可以求得辽宁省交通运输业发展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模型为:

LN(GDP)=-11.9425+2.7693LN(FKT) (2)

-5.5459)(10.1228)R2=0.8797,F=110

由于推动效应系数b=2.7693,远大于1,说明辽宁省目前交通运输业不能满足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运输供给小于运输需求,应加速交通运输业发展。同理,可以用铁路周转量、公路周转量、水运周转量及航空周转量的数据分别替代货物周转量(FKT),分别求得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的“推动效应”模型系数分别是:6.9195、2.4602、1.4865和0.9381。这说明辽宁省除航空业运输供给大于运输需求,基本能适应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外,铁路、公路和水运的发展均不能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都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需要,应加快其发展。特别是铁路运输业对国民经济增长的“推动效应”系数高达6.9195,更是远远大于1,说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滞后问题在交通运输业中最为突出,今后,辽宁省应该把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点放在铁路运输方式上。

2.“拉动效应”分析

国民经济增长反过来也会带动交通运输的发展,同样,利用1985年~2004年辽宁省国内生产总值(GDP)和货物周转量(FKT)、铁路周转量、公路周转量、水运周转量及航空周转量的数据(因篇幅所限,省略),可以确定辽宁省GDP对FKT的“拉动效应”的数学模型为:

LN(FKT)=α+βLN (GDP) (3)

其中:α为常数项;β为“拉动效应”系数;LN为自然对数。

拉动效应”系数β是此模型中最重要的量,它表明了国民经济增长对交通运输业发展的影响,即表明国内生产总值每增长1%,将拉动货物周转量增加β%。当β>1时,说明货物周转量增长快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运输供给大于运输需求,国民经济增长相对缓慢,交通运输业发展相对过快,交通运输业应该减速发展;当β=1时,说明货物周转量与国内生产总值同步增长,运输供求基本平衡,国民经济增长与交通运输业发展之间是协调的;当β<1时,说明货物周转量增长慢于国内生产总值增长,运输供给小于运输需求,国民经济增长相对超前,交通运输业发展相对滞后,交通运输业已经成为国民经济增长的“瓶颈”。

此处,同样采用Eviews普通最小二乘法进行回归分析,可求得“拉动效应”的模型为:

LN(FKT)=6.1449+ 0.1443LN (GDP)(4)

(15.3069)(10.1228)R2=0.8797,F=110

由于拉动效应系数β=0.1443,远远小于1,说明辽宁省交通运输业发展远远小于国民经济的增长,交通运输供给远远小于运输需求,所以,应加速交通运输业发展。同理,可以用铁路周转量、公路周转量、水运周转量及航空周转量的数据分别替代货物周转量(FKT),求得辽宁省GDP增长对铁路、公路、水运和航空的“拉动效应”系数分别是:0.0502、0.2706、0.3701和1.0462。这说明辽宁省除航空业运输供给大于运输需求,基本能适应国民经济增长的需要外,铁路、公路和水运的发展均不能与国民经济发展相适应,均滞后于国民经济的增长需要,应加快其发展。这里,辽宁省GDP增长对铁路运输业发展的“拉动效应”系数最小,只有0.0502,远远小于1,表明铁路运输业的发展滞后问题最为突出,今后,辽宁省应该把交通运输业发展的重点放在铁路上。

作者:林木西 张婷婷

第2篇:辽宁省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构建方案研究

摘 要:本文以安全生产标准为基础阐述城市轨道交通运营企业中方案的具体实施和体系构建,以此对具体实际运营提供意见和对策。

关键词:轨道交通;安全;标准;方案

1 目的

安全生产标准化是预防事故、加强安全生产管理的重要基础,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的重要手段,是实施安全生产许可制度,强化源头管理的有力措施,也是开展安全专项整治、安全评估,实现企业统一领导、分级管理、分类指导的进一步要求。它对企业建立安全生产长效机制具有很好的推动作用和促进作用,能够有效地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目标的完成。

2 依据

依据《国务院关于进一步加强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通知》、《企業安全生产标准化基本规范》、《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管理办法》、《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指标》、《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考评发证实施办法》、《辽宁省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方案》等有关规定和要求,制定本方案。

3 企业责任

3.1 领导高度重视,落实责任

1)企业领导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并且在思想层面树立了严格的标准化生产管理意识,形成专门机构负责研究安全生产化标准的工作体系,重点是针对本企业的安全生产管理现状,研究怎样做,以及借鉴其他企业的经验,分析本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中所存在的不足,重点是对本企业与安全生产标准化要求的差距,从而制定出规范化的安全生产标准。另外企业领导要制定严格的安全生产标准工资方案,并且将安全生产标准具体到各个下属单位中,实行严格的岗位责任制,提高下属工作人员的安全意识。同时企业管理者也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实施的监督,采取定期与不定期的方式对具体工作进行检查,及时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到现场办公。

2)落实安全生产标准化责任制度,将其与个人利益相挂钩。员工工作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获得经济利益,因此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与员工的个人利益相挂钩有助于提高工作人员工作的积极性,以此企业要实施绩效考核机制,例如企业在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总结的基础上,要制定完善的绩效考核机制,通过物质与精神并存的奖励机制提高各个下属单位安全标准化建设的积极性,尤其是要加强对企业管理者的绩效考核,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作为考核管理者的重要指标,以此激发管理者的积极性,起到良好的带头示范作用,消除“走过场、侧重表面工作”的现象。

3.2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规范安全管理

强化基层基础工作是规范安全生产的重要举措,也是规范各项制度的有力保障:

1)对照我国相关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法律法规等对企业的安全规章制定等进行对照分析,及时修正、完善企业的各项制定建设,并且形成文件下发到下属企业认真执行。

2)对特种岗位证管理制度进行修订完善,增加风险分析等安全管理的内容,以此增强特殊岗位的安全性。

3)规范企业安全管理规程,建立安全管理记录台账。企业统一印制安全活动记录表,安全培训计划表以及工段综合安全检查表等,规范安全管理记录的内容,便于及时根据记录的情况对照安全隐患进行整改,以此大大提高企业安全管理水平。例如通过规范的记录表可以清晰的了解到企业的安全隐患问题,以此及时采取措施给予消除。

4)加强基层安全教育培训工作,企业要加强对员工的安全教育培训,并且将安全培训常态化,鼓励员工开展自学提高自身的安全技术和安全意识,以此应对工作中所存在的各种问题。同时各个下属单位也要根据具体情况建立标准化的安全教育培训模式,提高员工对安全标准化管理的正确认识。

5)加强安全标准化管理的监督工作,通过监督提高员工的行为规范,从而将安全标准化要求置于具体的工作中,从而形成良好的企业管理文化,从根本上规避安全事故的发展。

6)建立应急处理预案,提高企业的安全保障能力。企业要结合现状建立应急管理预案,同时对企业的各项制度等进行全面的修订,根据安全生产标准化的要求建立事故预防与应急预案相结合的方案,尤其是企业要知道下属企业建立针对关键装置部位的应急处理方案,保证在第一时间做出快速的反映,以此降低与消除各种安全隐患事故。同时企业也要做好预案的备案工作,加强对质检、安检等部门的沟通,开展全面的安全管理体系。当然企业也要加强对企业重点危险源的应急演练,通过应急演练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7)年初进行布置,明确今年标准化工作安排和进度要求,确保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工作落到实处。不同的企业应有不同的工作要求:已达标企业要加强对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体系运行情况的评价改进,推动企业持续改进安全生产工作,达标有效期将满的企业,要按照按照新标准和新的考评办法,重新申请考评,鼓励企业申请升级达标;对新达标企业,要认真学习和宣贯相关行业安全生产标准化新的考评标准,加快落实各项工作要求。

3.3 加强危害识别,有效控制风险

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为危害的辨识、运行控制、绩效改进提供了有效方法和手段。企业通过不断完善风险评价组织体系,做到全员、全过程参与风险评价和风险管理。

1)企业组织各所属单位进行年度危害识别和风险评价,并制定了控制措施。

2)企业安全管理部门牵头对《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及风险控制程度》进行修订,完善各级风险评价组织体系,细化风险评价准则,并进行危险源识别,对生产、检修等作业活动进行作业危害分析及风险评价。组织各岗位员工对各自生产岗位每个作业活动(工作任务)按照生产工序、操作步骤进行工作危害分析。指导、督促各车间对照车间设备设施台帐及工艺技术规程,进一步完善安全检查表内容,覆盖了车间所有设备、设施、作业场所和工艺过程。组织、指导各单位不间断地进行危险源辨识、风险评价以及风险控制。安全管理部门指导各部门进行危险源辨识,组织年度风险评审,通过风险评价,确定重大风险,落实了安全责任人和风险控制措施。

3)企业建立各级风险评价组织体系,做好危险识别工作,以此有效控制风险。企业要发挥员工风险管控的积极性,做好全员参与的机制。对于常规活动要以岗位作为评价对象,引入科学的风险评价方法对容易出现的危险源等进行分析与评估,以此及时掌握风险因素,从而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保证安全生产;组织开展年度风险评估工作。企业要组织相关专家学者、企业领导以及员工定期对企业的生产进行风险评估,通过评估检查各项安全制度的落实情况,以此及时将危险源消除在萌芽状态。经评价,对不可容许风险制定了整改方案,落实了安全责任人,限期整改完成。

4)建立检修风险评估机制,企业在进行常规的检修等工作时,必须要对还其进行风险评估,做好安全风险管控措施,对于没有进行风险评估的作业不给其办理相关的维修证明等,以此防范安全事故发生。

3.4 以安全生产标准化创建为契机,全面进行现场规范整治

1)以法律法规为依据,根据企业安全管理现状,制定具体的整改标准,要求各单位加强现场安全规范整治管理工作。现场安全管理是整个企业安全管理的重要环节,也是容易发生安全事故的场所,因此要严格对照安全生产标准化方案对现场进行严格的安全管理,做到安全无死角、隐患及时消除,从而有力推动安全生产管理的标准化操作,为员工提供安全舒适的工作环境。

2)企业安全管理部门对企业各所属单位进行了安全生产标准化专门检查,对发现的问题和隐患,以书面形式,要求责任单位限期整改。企业负责人定期带队,组织各职能部门,对各所属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验收的准备工作进行检查验收,各所属单位均需按要求进行了整改,使现场安全环境得到一定改善,使生产现场本质安全水平得到全面提高。

3.5 定期进行自评,不断改进安全绩效

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属于系统的工程,需要企业的各个方面共同参与才能实现,因此基于安全生产工作的需要,需要企业要加强自我评价,通过自我评价发现问题、改进问题,实现企业安全管理的质量。

1)企业首先要对照安全标准化管理方案对企业的安全管理工作进行对照分析,通过对照及时发现问题,从而要求各个单位进行清理整改,以此进一步完善各项安全制度。当然关键问题是企业管理者要做好自评工作机制,强调自评工作的真实性与有效性,避免将自评工作转化为形象工作。

2)建立限期整改制度,对于发现的问题要在规定的期限内进行整改,并且建立安全整改工作小组,落实安全管理责任,从而保证整改工作的有效推进。

3)编制《安全生产标准化工作手册》,并且将该手册下发到各个岗位,形成形成标准清晰的工作依据,指导岗位工作。

4 体系构建

4.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

4.1.1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实施流程图

4.1.2 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与实施

4.1.2.1 安全目标

企业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是企业安全生产的发展方向和行动纲领。企业安全生产工作必须与企业发展同步规划、同步实施,并与其相适应。安全生产方针和目标应坚持控制风险、降低事故、持续改进的原则,不断提高企业安全生产绩效。

1)安全工作方针与目标。

企业应坚持“安全第一,预防为主,综合治理”的安全生产方针。企业安全生产方针、目标应不低于上级下达的安全控制指标。

企业应建立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管理制度,以文件形式发布安全生产方针,以文件形式发布安全生产目标,制定并实现安全生产方针与目标保障措施。

2)中长期规划。

中长期规划是企业安全发展的重要依据,因此针对企业容易存在的重生产、忽安全管理的现状,尤其是偏重短期的安全管理,需要制定严格的中长期安全管理规划,例如企业可以制定五年安全生产规划以及跨年度专项安全工作方案。

3)年度计划。

年底计划是企业在一年内所要完成的全部规划,并且对企业安全管理工作进行指导的方案。年度计划是企业制定建设的必要条件,也是具体指导安全管理工作的重要举措。

4)目标考核。

设立安全生产控制指标,对安全生产管理指标进行量化和细化,横向分解到各职能部门和基层单位,纵向分解到各管理岗位和生产岗位。职能部门应定期对安全生产目标和指标完成情况进行考核与奖惩,严格落实安全生产奖惩考核制度,以保证年度安全工作目标的有效完成。

4.1.2.2 管理机构和人员

管理機构是具体负责安全管理工作的部门,其不仅是安全生产规划的制定者、组织者,也是安全管理的监督部门。设立与企业相符的安全管理机构,规范配置相应的安全管理人员是保证企业安全生产的必须基础。

1)安全管理机构。

企业主要负责人依据国家有关法规要求,结合企业安全生产特点,设立安全管理机构,配备相应的人力资源,提供安全管理工作的组织保障。首先企业要成立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对企业的安全工作进行统一的管理;其次企业也要对安全管理工作具体划分,根据不同的岗位设置科学的安全管理组织。

2)管理人员配备。

管理人员是实施安全管理的主要人员,因此需要在相关规则制度下建立主要负责人、安全管理人员台账,确保安全工作真正落到实处。

4.1.2.3 安全责任体系

1)健全责任制。

企业主要负责人在单位的领导层、承担管理工作的有关职能部门以及员工之间,建立一种分工明确、运行有效、责任落实,能够充分发挥作用的安全生产责任制度,把安全生产工作落到实处。

2)责任制考评。

建立安全生产职责考核和奖惩制度,形成安全生产责任制考核机制,对各级管理部门、管理人员及从业人员安全职责的履行情况和安全生产责任制的实现情况进行定期考核,预以奖惩,持续改进安全生产管理工作。

4.1.2.4 法规和安全管理制度

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便于企业了解、掌握与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相关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以提高企业在经营活动中的法律意识,规范其安全生产行为。

1)资质。企业应具有与从事行业经营活动中合法有效,经营范围符合要求的资质。

2)法规。制定安全生产法律法规及标准规范识别、获取控制制度,编制适用的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清单,及时识别和获取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并下发,使从业人员可以获取;同时开展相关培训活动,确保企业和从业人员能够按照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相关要求的规定开展安全生产。

3)安全管理制度。依据国家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规范,结合企业的生产性质、特点,将适用的安全生产法律、法规、标准和规范融入企业安全生产管理制度,并严格落实,保证安全生产工作经常化、规范化、制度化。

4)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依据法律、法规、标准、规范及生产工艺、设备、设施特性、操作方法、生产过程的危险性及结合企业实际生产操作岗位的设立情况,编制岗位安全生产操作规程并发放到岗位(职工),规范从业人员的安全生产行为,当有变更时,应及时修订安全生产操作规程,确保安全、有效。

5)制度执行及档案管理。保证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有效执行,企业应对法律、法规、标准及其他要求的贯彻执行情况每年定期进行适宜性及合规性评价,查找实施和执行过程中的不符合项,制定整改措施予以纠正。

4.1.2.5 安全投入

完善安全生产条件,提高企业本质安全水平,保证必要的安全生产资金投入,企业应制定安全费用管理制度,按照国家有关规定足额提取安全生产资金,专项用于安全生产。

1)资金投入。依据国家、当地政府的有关安全生产费用提取规定,企业应自行提取安全生产费用,专项用于安全生产。

2)费用管理。按照国家规定的安全生产费用使用范围,企业应依法、合理和有效地使用安全生产专项资金,建立安全生产费用管理台帐,确保安全生产条件得到持续改善。

4.1.2.6 装备设施

合理、可靠及完备的生产安全装备、设施是安全生产的重要保证。企业应按规定对装备设施进行管理,制定并落实设备设施管理制度、特种设备安全管理制度,建立设备台帐,做好设备登记、点检、维修保养、检测等工作, 确保其在使用全过程中技术善良好,符合规定要求。

1)车辆。a.车辆应在使用年限内。(地铁车辆结构设计寿命通常为30年);b.驾驶台应设置紧急停车操纵装置和警惕按钮;c.建立并严格执行车辆检修制度,确保紧急停车操纵装置和警惕按钮有效;d.车厢内应设置乘客紧急按钮或与驾驶员紧急对讲装置、应急照明灯等应急装备;e.严格执行车辆检修制度,确保应急装备有效。

2)车站设施。车站设施要按照相关规定配置相应的安全设施,例如提供消防设施等等。

3)安全设施。a.车站是人流巨大的场所,因此要做好消防设施,配置相应的消防设施以及安全疏导等设备;b.建立并严格执行车辆、车站安全设备、消防设施及器材等相关检修制度;c.车厢、车站等安全重点部位应设置视频监控设备,并保持实时监控。

4)供电设备。a.主变电站设备、牵引变电站设备、降压变电站设备、接触网、电缆应在使用年限内;b.变电站周围建筑应设置避雷设施,并每年进行检测;

5)线路。a.建立并严格执行轨道巡查检修制度;b.轨道检测车、钢轨打磨车等维修设备应有质检合格证。

6)特种设备。a.建立并严格执行特种设备相关管理制度,明确检维保等相关规定;b.对特种设备进行定期检验和维护保养;c.应指定专人对特种设备进行管理;d.建立特种设备管理台账及档案。

4.1.2.7 科技创新与信息化

企业应鼓励科技创新并积极应用,建立安全信息系统和稳定可靠的运营组织系统。可以开展安全科技小组活动,征求科技合理化建议,并奖励科技成果。

4.1.2.8 队伍建设

安全培训教育是安全管理的重要组成部分,是实现企业安全生产、预防事故和职业危害的一项重要措施。企业通过员工队伍建设,提高员工安全意识和安全技能,实现安全生产。

1)培训计划。根据国家及行业相关规定,企业应制定安全培训教育计划,并确保其得到有效实施。

2)宣传教育。根据相关部门要求定期与不定期的按照国家的相关规定对员工开展宣传教育,同时还要在车站、广场等人员密集的场所进行宣传,以此提高员工的工作积极性。

3)管理人员。管理人员参加培训教育,确保管理人员具备安全生产管理知识和管理能力,保证企业安全生产工作的正常、有序开展。

4)从业人员培训。从业人员培训就是对从事工作岗位的人员进行教育培训,让其掌握必要的安全知识,保证工作人员可以在工作岗位出现安全隐患以及事故时可以第一时间进行相应的操作,以此规范从业人员安全生产行为。

5)规范档案。开展安全教育培训,企业要做好档案管理工作,及时将安全教育培训结果记录在案,通过对档案的科学考评实现安全教育培训的高效化。

4.1.2.9 作业管理

有效实施作业管理,有利于贯彻落实安全生产方针,规范作业现场安全行为,控制和消除生产作业过程中的潜在风险,实现安全生产。

1)现场作业管理。加强现场作业安全管理,强化安全监督检查,规范現场人员作业行为,严禁违章行为,防止各类事故发生,保障员工及公司财产安全。

2)安全值班。安全值班制度化,保证管理的连续性,促进安全生产,加大督查力度,杜绝“三违”现象的发生。

3)相关方管理。强化监督管理,明确和落实各自的安全责任,规范安全生产行为,规避生产经营活动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风险,预防各类事故发生,确保生产经营活动正常进行。

4)从业人员管理。规范司机、列车检修等人员安全管理,实行一人一档制。

5)警示标志。建立安全警示标志设置台帐,在存在危险因素的作业场所和设备设施醒目位置设置符合规定的安全标志,警示,提醒从业人员注意危险,防止事故发生。

4.1.2.10 危险源辩识与风险控制

全面识别危险、有害因素,准确评价其风险等级,明确风险控制的措施,实施有效风险控制和管理,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的发生,实现安全生产。

1)危险源辨识。辨识各项生产和管理作业活动中的危险、危害因素,确定危险源,对危险部位、场所、设施等不安全因素实施有效的控制和管理。

2)风险控制。辨识和确定各项生产和管理活动中的危险源,评价其风险等级,明确风险控制措施并实施有效控制,将风险控制在可接受的程度,防止事故发生。

4.1.2.11 隐患排查与治理

建立安全生产事故隐患排查治理长效机制,加强事故隐患监控管理,及时消除安全隐患,有效防止和减少各类事故发生,确保实现安全生产。

1)隐患排查。加强生产作业现场安全过程控制,规范逐级隐患排查,从严落实安全生产责任制,监督各项安全规程制度的实施,制止违章指挥、违章作业,预防事故的发生。

2)隐患治理。加强事故隐患监督管理,及时采取安全隐患整改措施,以消除事故隐患, 防止和减少事故的发生,确保安全生产有效运行。

4.1.2.12 职业健康

强化职业健康管理,改善生产作业环境,预防职业病危害,保护劳动者健康,增强员工安全生产意识,确保生产安全。

1)健康管理。保护劳动者的合法权益,保障职工在生产劳动过程中不受职业病危害因素的影响,预防职业病的发生。

2)工伤保险。保障职工在生产、工作中遭受工伤事故伤害和患职业病后获得医疗救治、经济补偿和职业康复的权利,预防工伤事故,促进企业安全生产。

3)危害告知。规范工作场所职业病危害的告知和警示工作,有效预防、控制和消除职业病危害,防止发生职业病,保护员工健康及其相关权益。

4)环境与条件。为从业人员提供符合职业健康要求的工作环境和条件,配备与职业健康保护相适应的设施、工具。

4.1.2.13 安全文化

推进企业的安全文化建设,使员工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安全观及道德行为规范,形成自我约束、持续改进的安全长效机制,构建良好的安全人文氛围和协调的人、机、环关系,创造一个稳定、文明的工作环境。

1)安全环境。强化安全环境管理,维护企业良好的整体形象,保证企业员工能拥有安全、整洁卫生的工作环境,提升工作效率。

2)安全行为。强化员工安全行为管理,规范员工安全行为,提高员工安全意识,促进员工队伍整体安全素质提高,提升企业整体安全管理水平。组织员工签订安全生产承诺书。

4.1.2.14 应急救援

应急预案是企业安全管理的必要举措,主要是针对事故不可避免或者不能完全避免的情况下,一旦发生需要采取科学的救援方式的安全管理体系。通过应急预案可以将事故损失降低到最低。

1)预案制定。依据危险评估即事故后果分析,突发事件的性质、特点和可能造成的社会危害,结合企业的现状,制定出科学的预案体系,保证预案的科学行与真实性。

2)预案实施。在事故发生后迅速控制其发展,充分利用一切可能的力量和资源,保护现场职工和附近居民的健康与安全,并将事故对环境和财产造成的损失降至最小程度。

3)应急队伍。建立应急队伍,保证事故状态下应急救援工作的顺利开展,及时控制事态的发展。

4)应急装备。按照应急预案的要求配备相应的应急物质及装备,建立应急救援设备、设施清单,并进行经常性的检查、维护、保养,确保其处于良好状态。

5)应急演练。按规定实施应急演练,找出需改改善的潜在问题;锻炼队伍,提供救援人员心理素质;熟练预案,提高应急管理与救援水平;提高全员应急意识;保证实战成功。

4.1.2.15 事故报告调查处理

依据事故管理制度等有关规定,企业应当及时、准确和完整的报告处理事故信息。信息的处置应当遵循快速高效、協同配合、分级负责的原则。

1)事故报告。企业应明确事故报告程序和事故报告责任部门、责任人。事故发生后,企业应按按规定立即及时、准确、如实的向有关部门报告。

2)事故处理。发生事故后,现场人员应立即采取应急措施,以防止事故扩大,减少人员伤亡和财产损失。并按照“四不放过原则”开展事故、事件调查处理。

4.1.2.16 绩效考核与持续改进

企业应制定绩效评定及改进管理制度及安全生产标准化自评计划,每年至少一次对本单位安全生产标准化的实施情况进行评定,,对安全生产工作目标、指标的完成情况进行综合考评。不断完善各项管理制度,持续改进,建立与之相适应的、科学的安全管理体系。

4.2 企业安全标化考评申请

申请达标等级的交通运输企业应对照《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指标》进行自评,逐项给出自评分值,形成自评报告,并通过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管理信息系统向相应的主管机关提出考评申请。

交通运输企业应根据经营类别分别申请达标等级。

交通运输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等级分为一级、二级、三级,其中城市轨道交通企业安全生产达标标准等级分为一级、二级。

评为一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900分(满分1000分,下同)且完全满足所有达标企业必备条件,评为二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700分且完全满足二、三级达标企业必备条件,评为三级达标企业的考评分数不低于600分且完全满足三级达标企业必备条件。

考评申请:

4.2.1 初次考評

1)申请初次考评的企业应具备以下条件:a.具有企业法人资格(含分公司),并直接从事交通运输生产经营建设行为的实体;b.具有与其经营管理相适应的安全生产管理机构和人员,并建有相应的安全生产管理制度;c.已进行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自评。

2)初次考评应提交申请报告,并附以下材料:a.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与交通运输行业相关、能表明企业类型的证件如道路运输许可证)复印件等;b.企业基本情况和安全生产组织架构(企业名称、所在地区、企业性质、股比情况、法人代表、经营范围)和安全生产组织架构(安全生产主要负责人、主要负责部门和其他相关部门,企业正式文件复印件);c.企业安全生产基本情况(安全生产规章制度、安全生产组织机构、安全生产运行情况);d.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自评报告。

4.2.2 换证考评

1)换证考评(每3年)需要相关安全生产管理体系证书(证明)及近 3年安全事故情况。

2)换证考评申请应在企业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有效期届满之日前3个月内提出。换证考评申请应附送以下材料:a.企业法人营业执照、经营许可证等;b.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证书;c.企业基本情况和安全生产组织架构;d.企业安全生产管理情况。

4.2.3 申请高一级别考评

企业申请高一级别安全生产标准化达标考评,考评及发证的内容、范围和方法按照初次考评的有关规定执行。

4.2.4新组建企业考评

新组建企业应于正式运营6个月内提出初次考评申请。

4.2.5 重新考评

未通过考评的或经主管机关审核不合格的,企业应采取纠正措施并可在3个月后重新申请考评。

4.3 获证企业日常管理

获证企业必须要高度重视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一方面企业要保证每年都要开展自评,并且将自评的报道报发证主管机关,以此保证安全生产标准化建设的规范化;另一方面企业要做日常的安全管理工作。获得安全生产标准化证书并不能证明企业在以后的生产中没有安全隐患,因此需要企业更加注重日常安全管理工作,严格按照标准化生产的规范要求,同时将安全生产标准化规范深入到具体的行动中,实现安全生产的目的,形成强有力的制度性约束力。

参考文献:

[1]刘炳如.落实企业安全生产主体责任——访国家安全监管总局副局长 中国安全生产协会会长孙华山 [J].现代职业安全,2011.

[2]徐维成.建立安全生产标准化体系,确保运营安全[J]交通与运输,2016(06).

[3]康婷婷.城市轨道交通运营安全标准化与职业健康安全管理体系一体化建设[J].内江科技,2017(01).

项目来源:辽宁省教育厅2015年科研项目

作者简介:孙波(1970),女,汉族,辽宁人,本科,高级工程师,研究方向:城市轨道交通运营管理。

作者:孙波 宋天泳 刘继光

第3篇:辽宁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建设

摘要:近来今年,我省沿海地区交通安全形势严峻,道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增多,为了减少沿海地区交通事故的发生,保证人、车、路和环境交通四要素的有序协调,文章论述建立辽宁省沿海地区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目标和原则,并提出建设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的总体设计方案,最后对系统各功能模块进行分析。

关键词:沿海地区 交通安全 系统

1.引言

到2012年底,我省有机动车保有量580多万辆,机动车数量大幅增长,尤其是沿海地区机动车数量急剧上升,随着沿海道路交通事业的发展,我省沿海地区已进入道路交通事故的高发期,交通安全形势日益严峻,道路交通事故死亡已经成为我省人口死亡的最主要死亡原因之一,公路交通事故死亡人数约占道路交通死亡人数的85%。对我省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体系中的交通安全问题进行有效的管理,减少交通事故次数,减轻事故严重程度,是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

为了有效遏制沿海地区道路交通安全形势的恶化,需要运用科技手段和科学管理,利用信息互联技术、高度共享和集成,实现道路交通安全管理,提高工作效率,建设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为我省沿海城市交通安全管理提供信息平台和网络平台,对以往道路交通事故数据进行分析,依靠事故资料,从道路交通特征等多角度综合评价安全状况,做出科学判定,对交通安全进行指导,有利于我省沿海城市交通管理的智能化、科学化。

2.我省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体系中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现状

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是一个复杂系统,基于交通安全安全管理数据库,达到交通管理高效、有序、安全的目的,减少交通事故的发生,目前我省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体系中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存在如下问题:

2.1缺乏专职部门负责,信息化决策匮乏

我省沿海地区交通运输体系中参加交通安全管理信息系统建设的业务人员不是计算机专业,没有专门的领导班子主抓信息系统建设。交通运输部门信息化意识相对比较淡薄,对信息化的认识不够深入,重视程度低。我省沿海地区地市级以下交通运输部门普遍缺少专门的交通管理系统信息化建设组织机构,忽视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建设。

2.2 缺少总体规划,各部门交通数据不共享

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必须统筹安排,使交通安全按管理系统能为道路交通参与者提供安全保障,出行畅通,人、车、路、环境更协调。道路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建设存的主要问题是各地系统建设各自为政、省内各地系统之间相互独立、不能互相兼容、信息数据不能共享,导致沿海城市各地重复建设,严重影响交通管理的效率。

2.3 政府提供保障不足

交通安全投入资金不稳定,省内大多地方交通运输部门资金紧张,缺乏上级部门对于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化建设专项资金支持;从事交通安全管理后备人员不足,现有交通安全管理信息化专业技术人员整体水平不高,不是科班专业毕业,没有经过系统化、常规化培训教育。

3.我省沿海地区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目标、设计

3.1 我省沿海地区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建设的总体设计如图1所示。

3.2系统建设目标

3.2.1根据道路交通事故信息,对道路交通基础设施进行改造、控制,减少交通事故。交通事故管理实现计算机自动化,交通事故的采集完整全面;事故多发地段自动报警;交通事故处理实现标准化。包括数据标准化,处理流程标准化,文书制作标准化,责任认定划分标准化。

3.2.2沿海地区交通安全资源共享。通过各种信息传达交通参与者,使之能够安全快捷出行,有效利用道路交通的各种资源。为今后交通理论研究和交通规划提供有效的数据,制定安全管理的长期战略规划和阶段目标,实现资源的优化配置;

3.2.3改善当前交通管理部门的交通管理现状,实现智能一体化管理。综合安全管理的各方面因素,建立综合的安全管理系统。从道路交通特征等多角度 综合评价安全状况,做出科学的判定;

4.我省沿海地区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各功能模块分析

4.1交通信息采集:交通安全管理系统数据采集包括静态交通数据采集和动态交通数据采集。

4.1.1静态交通数据采集大多数需要人工采集。包括沿海地区交通路网布局信息、道路交通设计设施信息、地理环境信息和各地交通管理水平。影响道路交通安全的道路交通设计设施信息包括道路交通标志标线、道路中央隔离、道路防眩目设施、道路照明设施、路侧植被绿化、道路结构物和交叉情况等。

4.1.2动态交通数据采集。包括沿海地区交通事故信息、道路交通流数据信息、交通气象环境信息、道路交通路面管理系统信息及路面状况等。

4.2道路交通安全数据管理。系统数据库用SQL server 2000 建立,运行在Windows系统下,系统构造相对简单,安全性高,交通安全管理系统采用B/S三层结构。为了充分利用各种异种异构数据,其中包括沿海地区交通安全反馈数据、交通事故数据、交通数据、环境数据、道路数据、管理数据、决策数据和其他数据,对数据进行各种详细的组织融合分类,专业的数据统计分析可以应用数据仓库技术,建立专门的数据服务的硬件环境,充分满足交通数据管理的要求。

4.3交通安全管理模型建立

管理模型:道路交通运行安全状态应该能够唯一的表征道路交通运行安全性,即一个路段能且只能具有一种运行安全状态。我省沿海地区交通安全运行评价模型指标包括:沿海地区事故特征指标(如事故率)、沿海地区交通流运行特征指标、沿海地区交通设施特征指标。

将沿海地区交通事故率划定为Ⅰ—Ⅳ级:

根据沿海交通安全运行其他指标建立交通安全运行模型。

预测模型:在各种诱因作用下,预测我省沿海地区道路交通运行安全状态在未来一定时期的发展趋势,及时了解潜在的安全隐患,为采取主动的管理措施提供前提保障。沿海地区滨海路较多,针对不同的管理对策,预测道路交通运行安全状态随时间的变化规律,为决策的制定提供基础和依据,减少我省沿海地区事故多发路段交通事故的发生。

4.4交通安全管理决策

结合沿海地区城市道路历史数据和安全调查数据,通过建立模型和数据挖掘(关联规则、决策树规则数据挖掘等)的理论方法对沿海地区交通事故原因深入分析,通过对道路交通事故成因分析、事故预测和安全评价等,得到交通安全管理方法,并形成安全对策决策集,在此基础上形成安全管理方案集;以辅助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者提出相应的事故预防对策和安全管理措施,帮助沿海地区城市道路交通安全管理者决策。通过对安全管理方案的评估,得到安全管理方案决策集;

沿海地区交通安全管理策略流程如图2所示。

5.结论

我省沿海地区交通安全形势严峻,通过对我省沿海地区交通安全信息系统调研分析,发现我省沿海地区交通安全系统建设不够成熟,存在很多问题,这一问题艰难性对课题提出很大挑战,文章提出我省沿海地区交通安全管理系统建设总体设计方案,并对系统中各功能模块进行分析,系统的设计可能存在缺陷,有待在实践中不断检验、提高。

注释:2013年辽宁省社科联调研重点课题资助项目。

参考文献:

[1]谭健妹,刘金成.公路网智能化交通安全管理系统研究[J],甘肃科技,2009,6:42-43.

[2]陈君毅,王宏雁,郁佳文.道路交通安全现代化水平综合评价模型[J],同济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0,1.

[3]邓金,北京市道路交通事故信息管理系统的设计与实现[D],北京工业大学,2006,5.

[4]刘芳,道路交通安全信息管理系统[D],山东工业大学,2009,4.

[5]陈文伟.决策支持系统及其开发[M].北京:清华大学出版社,2004.

[6]张艳玲,道路交通安全管理问题研究综述[J],道路交通与安全,2008,(4):11-13.

作者:初彦龙 王德章

第4篇: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 行政执法自查工作报告

根据省厅转发省政府法制办《关于开展全省行政执法状况检查和调研的通知》(辽政法发[2010]8号),现将《中华人民共和国道路运输条例》(以下简称《国家道条》)实施后我局道路运输行政执法工作情况汇报如下:

一、实施法律、法规、规章保障方面

(一)加强组织领导,完善机构设置

为全面落实国务院《全面推进依法行政实施纲要》,2006年我局制定了《辽宁省道路运输系统全面推进依法行政规划(2006-2010)》(以下简称《规划》)。《规划》确定了依法行政的工作目标:力争经过5年努力,全省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和公共服务职能基本到位;行为规范、公正透明、高效廉洁的管理体制基本形成;科学民主决策机制初步形成;权责明确、行为规范、监督有效、保障有力的道路运输执法体制基本形成;行政监督制度和机制逐步健全,行政监督效果显著;道路运输管理人员特别是领导干部法律意识不断增强,依法行政的能力得到明显提高。在每年的年度工作计划中,都确定了实现《规划》目标的具体工作内容。

为强化行政执法工作的组织领导,我局成立了由局长任组长、副局长任副组长、局各业务处室负责人为成员的推进依法行政工作领导小组,全面负责全省道路运输管理系统推进依法行政工作的规划、组织协调和监督检查,并明确由局政策法规处承担法制建设规划编制、组织协调规划落实和指导检查等具体工作,

1 奠定了行政执法工作的组织基础。几年来,我局通过考试招聘,先后录用多名法学硕士生到我局工作,其中安排到我局政策法规处直接从事法规工作的有三名,为我局进一步增强行政执法工作注入了新生力量。

根据省编委和省厅关于我局内设机构及人员编制核定文件,我局人员编制为64名,内设机构为11个。根据《关于印发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行政执法责任分解表的通知》(辽交运法字[2007]86号),我局承担道路运输执法职责的内设机构有客运管理科、货运管理科、技术科(安全)、培训管理科、计划统计科、政策法规科和稽查科等7个,共有执法人员37人,现持有执法证件37人。

(二)开展法制业务培训

为全面提高道路运输执法人员的法律意识和法制业务素质,多年来我局把抓好执法人员的法制业务培训列入重要工作日程。2004年,我局分别制定了《行政许可法》和《国家道条》的宣传贯彻实施方案,开展一法一例的社会宣传,对运管人员及道路运输经营者学习培训提出明确的部署和要求。组织全省各市运管机构20余名业务骨干参加了交通部举办的《国家道条》培训班;举办全省各级运管机构的分管领导和行政执法工作负责人共200余人参加的《国家道条》骨干培训班。

2006年,我局制定《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人员“十一五”培训规划》,就“十一五”期间全省运管系统行政执法人员培训目标、内容等作出了具体规划。从2007年至今,连续四年按计划组织全省运管机构处、所长培训班和执法人员培训班,由我局

2 分管法制工作的副局长和局各执法处室的负责同志分别就道路运输法规体系、《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国家道条》、《省道条》、《辽宁省行政执法条例》以及《国家道条》的配套规章进行了宣讲。2008年5月,我局委托交通部党校在北京举办全省运管系统法制培训班,邀请最高院行政庭、国务院法制办行政复议司、部公路司、体法司、行业内知名专家专题授课,共有60余名同志参加了此次培训,取得良好效果。

2009年,交通运输部先后发布了《道路运输管理工作规范》和《关于印发交通行政执法风纪等5个规范的通知》(交体法发[2008]562号)。我局除组织各市运管执法骨干参加了交通运输部首期宣贯会,在省内组织围绕落实两个文件的多层次培训,将全省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学习法制业务知识进一步引向深入。

为使我省运管人员全方位、多角度熟悉、掌握道路运输法律、法规、规章和相关规范性文件,提高实际应用能力,我局于2010年5月完成了《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人员考试题库》(以下简称《考试题库》)的编写工作,提供给各市运管机构人员学习、培训使用。《考试题库》共分四种题型,根据道路运输管理岗位设置,共分八类试题和综合基础知识试题,共计1688道。

(三)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

我局始终把加强规范性文件管理作为规范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的一项重要工作狠抓不放,具体做了三方面工作:一是制定了《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制定道路运输规范性文件规定》(以下简称《规定》),并按《规定》要求规范局发规范性文件和代厅规范性文件的起草制定;二是适时开展规范性文件清理。在《行 3 政许可法》、《国家道条》和配套规章实施后,我局先后开展了3次道路运输法规及规范性文件清理,共清理地方性法规1件,即《辽宁省道路运输管理条例》(以下简称《省道条》);厅、局发规范性文件635件。对《省道条》,我局曾对照《行政许可法》和《国家道条》,先后两次形成修正案,并经省人大常委会审议通过。对局发规范性文件,我局以文件形式明确了应当废止的清理意见。三是实行规范性文件备案制度。2007年我局制定《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规范性文件备案办法》(以下简称《备案办法》),并按《备案办法》,从2007年开始,按时将我局代厅起草或者制定的道路运输规范性文件23件向省交通厅备案。

(四)全面履行法定职责

《国家道条》和《省道条》等法规授权,我局负责全省行政区域内道路运输管理工作。按照省政府要求,我局本着“方便经营者、提高工作效率”的原则,依据《国家道条》等相关规定,先后两次对我局负责的行政审批事项进行了清理,将省级原16项道路运输行政许可事项确认保留3项,即省、市际道路旅客运输经营许可,省、市际道路旅客班线经营许可和国际道路运输经营许可,切实减少了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审批层次,提高了行政许可工作效率。

为确保行政执法质量,依法维护相对人的合法权益,我局先后成立了行政许可审批领导小组和行政处罚审批领导小组,分别对由省局受理的行政许可项目和省局直接实施的吊销道路运输经营许可证以及罚款5000元以上重大行政处罚案件进行集体审查。从《国家道条》实施至今,我局共办结道路旅客运输经营开

4 业许可申请30件,班线经营许可申请120件,实施行政处罚188件。所有许可申请和行政处罚案件在适用依据、主体、程序等方面均符合法律法规规定。

(五)规范行政执法程序规定

我局依据《行政许可法》、《行政处罚法》和《国家道条》及配套规章,于2006年先后制定了《辽宁省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公示规范》(以下简称《行政许可公示规范》)和《辽宁省道路运输行政处罚公示规范》(以下简称《行政处罚公示规范》),统一了全省道路运输行政许可、行政处罚的管理事项、职权和程序,并将两项公示规范内容在门户网站——辽宁省道路运政网进行全面公示,既为全省执法人员学习、应用道路运输法律规定提供了便利,也为实施社会监督畅通了渠道。

(六)规范和加强执法文书使用和档案管理

从2008年开始,我局依据交通运输部和省政府有关规定要求,并在结合执法检查中发现的问题,着力开展执法文书使用和档案管理规范工作。在行政处罚文书方面,我局近期发布了《关于印发新版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文书和行政处罚案卷范例的通知》(以下简称《通知》)。按照《行政处罚法》和交通运输部《交通行政处罚程序规定》,《通知》从规范性和实用性出发,对部分行政处罚格式文书作进行了必要修改;其中根据交通运输部《交通行政执法规范》,结合全省道路运输行政处罚中存在的普遍问题,重新统一了行政处罚格式文书,对暂扣证、询问笔录、《调查报告》、《交通违法行为通知书》等主要文书内容的规范填写以及正确使用作出了规范;对确保证据材料的规范提出了明确要求。同

5 时,编写了10种常见违法行为行政处罚案卷范例。在许可文书和案卷管理规范方面,具体抓了四方面工作:一是起草了《辽宁省道路运输行政许可案卷立卷规范》,就行政许可案卷应当包括的材料、申请材料的基本要求、许可文书使用与规范填写、文书上印章使用以及案卷材料处理等设置了相应规范;二是综合编写了各类行政许可案卷申请材料目录;三是从完善许可程序和格式文书需要出发,设计了《行政许可审批表》等八种格式文书;四是编写了八个典型许可案卷范例(客运经营许可、班线客运经营许可、包车客运经营许可、客运站经营许可、货运经营许可、危险货物运输经营许可、机动车维修经营许可、机动车驾驶员培训经营许可)。目前此项工作即将结束,届时我局将以文件形式发布实施。

(七)严格执法资格管理

我局在2005年制定下发了《全省运管系统进一步清理整顿行政执法主体和执法队伍、规范执法行为实施方案》(以下简称《实施方案》)。按照《实施方案》并结合执法证件发放,仔细核对全省运管机构编制及人员、岗位情况,严格核查执法人员资格,共取消了1524名编外人员和601名在编但不具备执法资格的运管人员的执法资格。在2009年和2010年对申请执法证件的运管工作人员进行了专门的岗前培训,共开办培训班三期,培训学员300人。通过培训提高了运政执法人员的业务素质和工作能力,保证了运政执法工作健康有序的发展。

(八)建立和完善执法过错责任追究

2007年,我局结合《国家道条》发布后道路运输管理的新

6 形势,在修改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配套制度中重点修订完善了《行政执法过错责任追究制度》。结合新的执法责任分解,进一步具体明确了应当依法追究过错责任的具体情形、过错责任认定的形式、过错责任的划分以及对过错责任人的责任追究。至今我局尚无执法人员因违法违规依照该制度受到责任追究。

(九)落实执法经费保障

我局严格按照《国家道条》授予的职责、权限、程序,认真履行道路运输监督管理工作。按照《国务院关于实施成品油价格和税费改革的通知》([2008]37号)文件精神,自2009年1月1日起停止征收公路运输管理费,按国务院费改税实施方案“四个不变”原则,我局管理经费由新增成品油消费税形成的交通专项资金解决,以全面保障道路运输执法工作健康、有序开展。

二、保护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合法权益方面

我局在受理公民、法人和其他组织对道路运输管理的投诉举报方面有三条渠道,并始终通畅运作:一是受理民心网投诉案件;二是依法受理来信来访;三是受理电话投诉举报。这些诉求渠道的畅通、有效,进一步方便了社会监督,有助于我局及时纠正违法违规行政行为,有利于保护当事人的合法权益。

民心网开建之初,我局就责成局政策法规处为专职处理机构,设专人具体负责办理民心网投诉案件。制定了《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民心网投诉案件办理办法》,对民心网投诉函件的处理流程、处理方式、渎职责任等作了明确规定;明确办理人员的工作职责,增强了办理人员的责任感和主动性,为我局高效率、高质量地完成民心网投诉案件查处工作提供了制度保证。截至目

7 前,我局共受理了民心网投诉举报案件354件,其中71件被评为五星件,得到了省纠风办的充分肯定。我局连续三年被评为民心网投诉案件查处先进集体,多名同志被评为先进个人。

多年来我局把依法受理和处理群众来信来访作为化解和预防行政争议的重要渠道,2004年以来我局共受理群众来信来访991件,目前已查实办结784件。

2004年制定《辽宁省道路运输经营行为电话投诉举报管理办法》和《辽宁省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行为电话投诉举报管理办法》,向社会公布了投诉举报电话,并指定专人负责电话投诉道路运输执法行为的受理、查处工作。2004年以来,我局受理运政执法行为投诉举报78件,查实处理56件;受理市场经营行为投诉举报162件,查实处理142件。

我局高度重视做好行政复议和行政诉讼工作。我局属法规授权的执法机关,不承担行政复议职责。但是在实际工作中,我局从依法维护当事人合法权益和运管机构执法形象出发,在涉及我局及下级运管机构的行政复议案件中,都以积极的态度协助省交通厅依法办理,对确属违法行政的,提出处理意见;对合法行为的,提供说明解释材料。对于涉及我局的行政诉讼案件,我局也积极主动依法应诉。2004年以来,我局曾三次作为行政诉讼被告出庭应诉。在这三起诉讼案件中,我局均充分理解原告的诉讼行为,并以正确态度对待,按时向法院提交答辩状,按要求出庭应诉,就我局所作的具体行政行为依法进行陈述申辩。三起诉讼案件的诉讼结果均为我局胜诉。局长杨清同志亲自出庭“变更客运经营权”的行政诉讼之举,填补了我省行政诉讼法实施以来省 8 直机关法定代表人出庭应诉的空缺,受到了新闻媒体和法学界专家学者的好评,进一步推进了全行业依法行政工作。

三、行政执法监督制度建设和落实方面

(一)行政执法主体资格公告制度情况

按照《辽宁省人民政府办公厅关于进一步清理行政审批项目的通知》(辽政办发[2007]45号)要求,我局认真开展了“四清理四公开”工作,对我局主要工作职责及局属各执法处室职责及许可审批等事项进行了清理,在2007年8月8日《辽宁法制报》(政务公开专刊)第2期上向社会进行了公示。为方便经营者了解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的有关内容,在局办公楼内悬挂了《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道路运输行政许可公示》和《辽宁省交通厅运输管理局道路运输行政处罚公示》,局客运处和法规处分别在本处办公室内就本处行政许可示范文本进行了公示。在省委、省政府开展的“四清理四公开”活动中荣获“全省政务公开优秀组织奖”。

(二)行政执法案卷评查制度情况

为切实加强行政执法基础工作,我局认真执行省政府法制办制定的《辽宁省行政执法案卷立卷标准》。2007年以来,我局定期和不定期地对我局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案卷进行评查,及时纠正案卷中存在问题,并通过制定相应规范等途径不断规范行政许可和行政处罚。

(三)行政执法责任制情况

2007年,局依法行政领导小组根据道路运输管理工作面临的新形势,部署进一步完善行政执法责任制工作。以过一年努力,

9 完成了以下工作:重新制定并发布行政执法责任制实施方案,明确了新形势下推行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责任制的指导思想、执法责任制具体内容和保障措施;重新梳理了道路运输行政执法依据,对以厅、局名义发布的相关规范性文件进行了全面清理,编辑了《道路运输法律法规汇编》;根据《国家道条》和配套规章所规定的管理职责,编制局执法部门行政执法责任分解表和局执法部门岗位执法责任分解表;认真总结我局几年来推行行政执法责任制的工作经验,结合新形势下道路运输市场监管工作的需要,重新制定行政执法责任制五项制度。其中,《行政执法公示制度》明确了应当公示的内容、向社会公示的责任部门等;《行政执法培训制度》明确由局人事处负责全局行政执法培训的组织协调和上岗培训、换岗培训、在岗培训的具体内容,划分了各类执法知识培训的责任部门;《行政执法评议考核制度》明确评议考核内容、时间、方式等。在2008年,交通运输部开展的全国交通行政执法检查中,我局首次被部评为“交通行政执法责任制示范单位”。

(四)加强行政执法监督

早在《国家道条》颁布前,我局即制定《辽宁省道路运政管理队伍管理若干规定(试行)》(以下简称《若干规定》)、《辽宁省道路运政管理队伍行风行纪督察办法(暂行)》(以下简称《督察办法》)。《若干规定》和《督察办法》的实施,对促进运管队伍规范管理,防止执法过程中行业不正之风和不廉洁行为的发挥了积极作用。2006年我局制定了《辽宁省道路运输行政执法监督暂行规定》,对全省道路运输系统执法监督的内容、形式以及

10 监督检查中发现问题的处理进行了全面规范。2007年至2009年连续三年,我局组织了全系统的执法检查。检查采取听取汇报、查阅案卷及相关材料、执法考试等方式,对29个市级运管机构和抽取的14个县级运管机构执法情况进行了全面检查,检查结束在全省道路运输管理系统发布执法检查通报。通报总结了全省道路运输执法的主要成绩和存在的主要问题,并对进一步加强道路运输执法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公布了各市运管机构执法检查得分排序、各市运管机构执法人员法律知识考试平均分和及格率排序。对200

8、2009年两年抽取的445件行政许可和630件行政处罚两类执法案卷进行逐一审查,形成审查意见反馈被检单位。连续三年检查有效地促进了全省道路运输执法水平的提高。

四、行政执法体制改革和方式创新方面

(一)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

为克服行政处罚中的随意性,实现行政处罚的公正、公平、合理,我局在2007年前曾先后两次进行道路运输行政处罚标准细化工作。省政府办公厅转发《关于规范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实施意见》(以下简称《实施意见》)下发后,我局又一次深入研究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工作。一是紧密结合工作实际,按照可操作性和合理性要求,对123种违法行为阶次划分逐一进行深入研究,制定了《辽宁省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指导标准》(以下简称《指导标准》)。二是制定《辽宁省道路运输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实施办法》(以下简称《实施办法》),除了对“行政处罚自由裁量权”、“减轻处罚”、“从轻处罚”以及“从重处罚”作了概念解释性规定,还做出了依法不予行政处罚、减轻处罚、

11 从轻处罚和从重处罚的具体情形,依法实施减轻处罚、从轻处罚和从重处罚的行为规定,以及在《调查报告》和《行政处罚决定书》等格式文书中如何体现自由裁量权适用的规定。《指导标准》和《实施办法》已经于2008年5月以局文件下发执行。

(二)开展行业信誉考核

为适应新形势下道路运输市场监管需要,我局以厅名义印发了《辽宁省道路运输经营信誉监督考核暂行办法》(以下简称《考核暂行办法》),明确从2007年开始在全省范围内全面开展对道路旅客运输、货物运输、客运站、机动车维修、机动车驾驶员培训和车辆综合性能检测等六类经营者的信誉监督考核工作,以此进一步完善道路运输市场监督管理机制,逐步建立道路运输业诚信考核体系。为稳步推进全省道路运输经营信誉考核工作,更加严格规范考核程序和考核内容,确保考核工作质量,我局又在认真总结2007年和2008年两年考核工作和广泛听取各市和局各业务处的意见的基础上,在信誉考核范围、考核周期、考核工作分工、考核结果条件、公示、发布和使用、考核标准等方面对《考核暂行办法》进行全面修改和完善,于2009年重新制定下发《辽宁省道路运输经营信誉监督考核办法》(以下简称《考核办法》)。《考核办法》实施至今的实践说明,各级运管机构信誉考核机制日趋健全,考核行为日趋规范,已经初步体现了信誉考核这一创新方式对道路运输市场有效的监管作用和对诚信体系的促进作用。

五、有针对性地开展行政执法调研

在全面加强行政执法工作过程中,我局注意针对执法工作中

12 存在的难点、热点问题开展深入调查研究,及时制定相应的对策,以指导和规范道路运输行政执法行为。道路运输营非界定和以暗访方式查处无证经营行为的合法性是长期以来道路运输执法工作中存在争议的两个执法难点。2008年开始,我局就此两难点在全系统内开展了广泛的调查研究,并就调研形成结论听取省高法行政庭的意见。近期我局将研究形成的《关于暗访取证方式运用的几点意见》下发全系统。该意见详细分析了暗访取证合法性问题、暗访取证目标的确定性问题、非法证据排除问题、社会人士提供证据问题、执法人员暗访取证问题和证据完整性问题,对统一全省运政执法人员的思想和规范行政执法行为发挥了很好的指导作用。对道路运输营非界定的调研结论,我局争取将其纳入《国家道条》修改意见中。

几年来,我局虽然取得了一些成绩,但距省政府要求仍然存在一定差距。我局将继续发扬成绩,克服不足,进一步健全规章制度,强化基础工作,规范执法行为,加强执法监督,推动道路运输依法行政工作深入开展,为全省道路运输市场的又好又快发展提供坚实的法制保障。

二〇一〇年六月一日

第5篇:辽宁省交通厅执行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的补充规定

辽宁省交通厅文件

关于贯彻执行交通部《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有关补充规定的通知

辽交建发[2008]212号

各市交通局,厅直相关单位:

根据交通部[2007]33号公告发布的“关于公布《公路工程基本建设项目概算预算编制办法》(JTG B06-2007)及《公路工程概算定额》(JTG/T B06-01-2007)、《公路工程预算定额》(JTG/TB06-02-2007)、《公路工程机械台班费用定额》(JTG/TB06-03-2007)的公告”(以下简称《新编制办法》)及部有关文件要求,结合我省公路基本建设工程的具体情况,省厅制定有关补充规定如下,请一并遵照执行。

一、2008年7月1日之前,已批准的“初步设计概算”、 “施工图设计预算”、“清单预算"等概算、预算不再调整。

二、自2008年7月1日起,我省公路建设项目概预算的编制均应按《新编制办法》、本补充规定及省其他有关规定执行。

三、根据有关规定和测算,我省公路建设项目概预算采用统一的人工费单价,人工费单价为45.59元/工日。人工费单价标准仅作为编制概算预算的依据,不作为施工企业实发工资的依据,今后将根据国家人工工资政策的变化适时调整并发布。

四、结合我省相关文件规定,间接费中的规费费率为41%,计算基数为人工费,其中:养老保险费20%;失业保险费2%;医疗保险费8%;住房公积金10%;工伤保险费1%。规费费率仅作为编制概、预算的依据,不作为施工企业实际交纳费用的依据。

五、其他工程费、间接费中的企业管理费、利润和税金均按部颁费率执行。

六、公路工程建设项目投资估算的编制,在交通部未颁布估算指标定额之前仍按交路发[1996]611号文执行。

七、请各有关单位在实践中注意总结经验,在执行过程中若有建议请及时反馈。

八、本补充规定由省交通厅负责解释。

辽宁省交通厅

二〇〇八年七月三日

第6篇:道桥系学生管理工作总结 - 辽宁省交通高等专科学校欢迎您

道路桥梁工程系2012年述职报告

2012年,道路桥梁工程系在学校党委的正确领导下,在全校各部门的大力支持与帮助下,全系教职员工团结一心,共同努力,顺利完成了各项工作任务。

一、2012年工作任务总体完成情况

(一)基本工作任务完成情况

1、日常教学管理工作

在学校教学管理制度的基础上,道桥系制定并颁布了 “学期教学计划管理细则”、“教材使用管理细则”、“学期授课计划管理细则”等15项教学管理细则,教进一步规范“教师填报→专业汇总审查→系部审核”教学管理工作流程,提出了教师教学周记制度,系部班子成员和专业主任带班检查教学情况,各专业选派教师参加系部教学竞赛,以评促教,提高了教师的责任感与教学水平,强化了道桥系教学管理水平。

2、实训教学与实训基地建设工作

面对新的形势,道路桥梁工程系在设备与场地不足的情况下,顺利的完成了日常实训教学,取得了满意的效果。

完成了创新型实训基地项目申报书修订工作,明确由道桥综合实训及产品培训中心、道桥综合试验检测中心和校企合作研发中心等以教学产品(服务)为纽带生产(服务)型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确定了各个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预期目标和建设标准等1 指标。目前,创新型实训基地项目三批共计160余万元设备采购已经完成,实验实训管理规章制度等软件建设内容也已初步形成。

3、师资队伍建设工作

2012年道桥系制定了教职工能力提升计划和教师教学竞赛实施方案,继续推行以“教师顶实践岗位、工程师顶教学岗位”为特色的“双顶岗”教师队伍建设模式,扎实推进教师能力提升工程的建设工作,教师的理论教学水平和实践教学能力有了较大幅度的提升。

各专业制定了团队人才培养计划,派出了企业锻炼教师,积极参与国内教学及实训管理培训,提升了教师队伍教学与实践水平。同时在学校领导的大力支持下组织了鸭绿江大桥、新-铁高速公路、二环、三环快速干道等工程项目的参观学习,促进了广大教师参与工程实践的积极性。

4、科研及社会服务工作

2012年道桥系在学校领导的支持下科研与教研工作继续保持领先优势,在研项目先后结题,受到了各部门的一致好评。科技服务工作也在积极的创新思路,努力打开新的突破口。

5、学生管理工作

2012届毕业生就业率为96.73%,协议就业率为87.22%,达到预期目标。

“以学带赛,以赛促学”的专业社团活动模式稳步推进,充分发挥专业导师的作用,路桥科技中心举办了测量知识竞赛、路基工程知识竞赛、道路工程病害知识竞赛、桥梁模型制作大赛和测量技能大赛2 等系列专业社团活动8项,在2012年第四届辽宁省普通高等学校大学生测绘之星大赛中获得非专业组团体冠军,荣获团体一等奖和三等奖各1项。个人一等奖1项、二等奖3项,三等奖4项。在全国高等院校计算机核心技能与信息素养大赛中获二等奖1项. 通过教学办和学工办齐抓共管,课堂纪律更加有序,补考率有所下降,作弊现象明显减少,学风明显好转。

6、党风及组织建设工作

2012年道桥系以抓班子自身建设为核心,开展了以党员为带头作用的专业团队建设工作,组织党员干部深入学习党的理论知识,并结合自身工作做贡献的主题建设工作,促进了党风建设,在整个系部工作中党员的模范作用得到明显提升。

(二)学校及道桥系重点质量工程工作完成情况

1、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修订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为更有效地利用教学资源,更系统化和针对性的培养道桥施工人才,提出了“清单”式教学及课程改革方案,对道路工程施工、桥梁工程施工等11门课程进行了全面整合,创造性地提出理论实践分段式教学,全过程与企业对接等课程改革模式,形成便于教与学,便于教师、学生、社会、企业了解的公示型课程体系。目前已进行了二轮的论证,基本确定了《路基结构设计与施工》、《路面结构设计与施工》、《桥梁上部结构设计与施工》和《桥梁下部结构设计与施工》等四门课程的教学内容。同时要求其他各专业也要3 按照此专业课程建设模式对本专业的人才培养方案深入的论证,使教学内容符合人才培养的需要。

2、教学资源包建设

(1) 道路桥梁工程技术专业国家教学资源库建设顺利通过验收,受到了各部门的一致好评。

(2)明确并启动了我系各专业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已经全面展开。

3、教师综合竞赛方案

结合学校教师综合教学竞赛方案,重新修订了“道路桥梁工程系教师教学竞赛方案”,并开始组织实施。

4、学生技能竞赛

道桥系专业技能大赛通过理论知识和专业技能两种竞赛方式,结合专业教学进程和国家级、省级专业技能大赛选手的选拔工作,在全系学生范围内展开,已完成了测量知识竞赛、测量技能大赛。

5、四年制高职本科人才培养方案编写

通过两轮的讨论和系内论证会,初步确定的人才培养方案,明确了道桥专业“面向道路桥梁工程建设设计、施工、管理、服务第一线,培养精于道路桥梁施工技术、善于施工组织和管理的复合型高素质技术应用性人才。”的专业培养目标。确立了在四年中分别培养“通用能力、施工能力、设计能力和管理能力”的课程体系设计思路,构建了能力←→

岗位,层级递进的课程体系。

6、专业发展报告

4 在教学办的组织下,各专业从专业概况、课程体系与教学内容、师资队伍、实验实训条件、取得的成果和需进一步解决的问题等方面,系统分析了本专业的现状,明确了专业发展定位,确立了办学规模、人才培养与教育教学、专业与课程、师资队伍和实验实训条件等方面的专业发展规划目标,并制定了专业发展规划具体措施。

7、三位一体工程中心建设

创新型实训基地项目申报书修订工作已经完成,明确由道桥综合实训及产品培训中心、道桥综合试验检测中心和校企合作研发中心等以教学产品(服务)为纽带生产(服务)型的校内实训基地的建设项目,确定了各个建设项目的建设内容、建设标准、预期目标和建设标准等指标。

8、教风与学风建设 (1)教风建设方面:

1) 实行了系、专业两级教学管理,加强过程管理的组织工作 2)制定了教学管理细则、构建过程管理的评价指标体系 3)规范了教学过程,量化教学工作考核

4)强化了教学过程监控与分析,实行“日查”、“周记”制度

(2)学风建设:

道桥系按照“以教风带学风,以管理促学风,以教改带学风,以学生自律促学风,以人生规划带学风”的总体思路,重点从“调研、管理、教育、帮扶、奖励、惩戒” 等六个方面开展学风建设工作,5 并且形成独具道桥特色的“以学带赛、以赛促学”的学风建设新模式,学生学风有了一定程度的提升。

1)结合学生实际,以专业为单位召开学生学习情况专题座谈会,听取学生对教学情况的意见和建议,以增强学风建设工作的针对性。

2)建立辅导员学风建设值周制度,加大对学生上课迟到、晚自习出勤的检查力度,学生工作办公室与教学工作办公室形成学风建设双向捆绑,加强对各项管理规章制度执行情况的检查。

3)加强对学生的理想信念、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教育,增强学生勤奋学习、努力成才的主动性、自觉性,提高学生积极学习和训练的内在力。

4)充分发挥道桥系学生专业社团,开展路桥专业论坛、桥梁模型大赛等专业实践活动,吸引学困生对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

5)在全系范围内评选优良学风专业、学风班级、学风寝室和“学习状元”、“专业标兵”,发挥先进集体与先进个人的导向示范作用。

二、存在的问题及不足

1、各项管理制度还应在实行中进一步完善,并加强执行力度;

2、实训条件的改善应加快进度,保证正常教学的顺利实施;

3、应加快专业分析及专业调整工作的建设步伐;

4、进一步完善本科人才培养方案,完成调研及专家论证工作;

5、就业工作应进一步加强,提高教师全员参与就业的积极性;

6、应进一步加强科研教研能力的提升;

7、积极开拓思路,努力提升校企合作及对外技术服务、培训等6 工作;

8、加大学习与宣传力度,创新思维,进一步提升整体建设水平。

二、2013年工作安排

(一)2013年工作总体思路

2013年,道路桥梁工程系在校党委的领导下,进行各项工作的总体思路是:依托学校重点工程建设,开拓专业发展思路,全面推动教学质量工程建设,加强教学管理工作,强化各种教学竞赛,深化校企合作,开发就业新市场,提高成果建设,建立团结、和谐、创新的团队。

(二)2013年各项重点工作安排

1、继续完善专业及系部发展规划,加强专业建设工作,进一步完善各专业课程体系建设工作,做好申办新专业前期调研工作。

2、全面完善实施确定的15项教学管理细则,对教学活动实施全过程的精细化管理。

4、依托创新型实训基地项目建设继续完善实训中心建设,提高实训分组率以及实训效果,研究并制定学生校外生产性实习的管理细则。

5、全面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开展各类教学竞赛工作,注重对4名新进教师教学、科研与实践能力的培养,争取引进4-6名专业教师和实验人员。

6、积极加强校企合作,开拓思路,积极探索社会服务新模式;

7、在2013年土木类毕业生就业遭遇“寒冬”的严峻形势下,进7 一步开拓就业市场,确保学生就业率与就业质量;

8、全面加强教风、学风建设工作,全面加强宿舍管理,实现学生日常行为管理的重大突破。

9、积极探索研究和完善四年制本科人才培养模式,高质量完成教学资源库建设工作。

10、加强党风及班子建设,发挥党员先进与带头作用,创建和谐、创新团队。

道路桥梁工程系

2012年12月11日

8

第7篇:辽宁省企业厂务公开规定(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94号)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94号 【发布日期】2006-05-08 【生效日期】2006-07-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辽宁省

辽宁省企业厂务公开规定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94号)

《辽宁省企业厂务公开规定》业经2006年3月21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政府第58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省 长?:张 文 岳

二○○六年五月八日

辽宁省企业厂务公开规定

第一条第一条 为保障企业职工依法行使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维护职工的合法权益,根据《 中华人民共和国工会法》和《 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等有关法律、法规,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规定。

第二条第二条 我省行政区域内的企业适用本规定。

第三条第三条 本规定所称厂务公开,是指企业通过一定的形式和程序,将涉及职工劳动权益等切身利益的事项向职工公开,以保障职工依法行使参与民主管理权利的制度。

第四条第四条 开展厂务公开工作应当遵守法律、法规、规章,按照平等协商、有利于维护职工合法权益、有利于企业健康发展、有利于社会稳定的原则进行。

第五条第五条 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总工会和产业工会(以下统称上级工会)依法对厂务公开工作进行指导和民主监督。

劳动保障、国有资产监督管理等有关行政部门在法定职权范围内,对上级工会的厂务公开民主监督工作予以支持。

第六条第六条 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依照本规定明确的公开事项范围,采取与本企业相适应的方式,组织实施本企业的厂务公开工作。

企业工会依法对本企业的厂务公开工作进行民主监督。

第七条第七条 企业应当保障职工依法参与民主管理的权利,向工会提供需要公开事项的真实情况,支持工会依法开展厂务公开的民主监督工作和行使维护职工合法权益的权利。

企业工会和职工应当遵守企业依法订立的规章制度,支持企业法定代表人或者负责人依法行使经营管理权,维护企业的生产经营秩序。

第八条第八条 企业工会和职工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有权向上级工会检举和投诉。

第九条第九条 对集体合同的签订和履行等涉及职工劳动权益的事项,企业必须向职工公开。

第十条第十条 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及其控股企业的下列事项,应当向职工公开:

(一)中长期发展规划,改组(含兼并、分立)、改制、合资、合作,清算、破产方案和重大技术改造方案等重大决策情况;

(二)生产经营盈亏状况及其原因,财务预决算、工程建设项目的招投标等生产经营管理方面的重要情况;

(三)企业领导人员的变更及其民主评议情况,中层管理人员及重要岗位人员的聘用情况;

(四)厂房、厂地、仓库等不动产或者设备等动产的产权变动情况及其理由,以及其他债权、债务的形成及其变化情况;

(五)社会保险金的缴纳情况,职工住房政策,公积金、公益金的管理和使用情况;

(六)职工奖惩、培训、安全生产等重要规章制度的制订情况;

(七)法律、法规规定应当向职工代表大会报告或者职工代表大会有权审议的事项。

前款规定事项属于商业秘密的,可以不予公开。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及其控股企业改制过程中,其下列事项应当向职工公开:

(一)职工裁员、分流、安置方案;

(二)解除劳动合同的补偿方案,社会保险金和住房公积金情况;

(三)清产核资、财务审计、资产评估、产权交易、改制预留金情况,资产变现收益及其使用情况,内欠债务偿还方案等;

(四)改制方案中涉及职工劳动权益内容的落实情况。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国有企业、集体所有制企业及其控股企业采取管理层收购方式进行改制的,其下列事项应当向职工公开:

(一)负责制定改制方案的人员和实施资产评估的中介机构的情况;

(二)企业改制的公开竞价方案;

(三)对管理层的审计结论;

(四)管理层收购的资金来源;

(五)收购价款支付情况等其他有关事项。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对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重要事项,应当依法通过职工代表大会的形式予以公开;未成立工会组织的,应当通过职工代表与厂方协商等与本企业相适应的形式,予以公开。

企业可以在醒目地点和位置设立固定的厂务公开栏,也可以通过厂内电视、广播、网络、报刊、墙报等形式,对涉及厂务公开的一般事项予以公开。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厂务公开方案由企业工会或者职工代表与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协商确定。

企业工会应当及时向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反馈职工对厂务公开事项提出的意见和建议。对职工提出的意见和建议,企业法定代表人、负责人应当及时研究、答复,并接受企业工会对落实和整改情况的民主监督。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企业有下列情形之一的,上级工会有权调查核实并要求纠正;拒不纠正的,上级工会可以建议有关行政部门将该行为作为不良记录纳入企业信用评价系统,并可以建议县以上人民政府及其有关部门依法处理;给职工造成损失的,依法给予赔偿;情节严重,有犯罪嫌疑的,依法移交司法机关处理:

?(一)拒不依法实行厂务公开,或者拒不接受工会的民主监督的;

?(二)对依法应予公开的事项不予公开,造成职工多次集体上访等严重社会影响的;

?(三)以虚假的事项欺骗职工的;

?(四)对在厂务公开工作中依法履行职责的工会工作人员打击报复的。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上级工会工作人员在厂务公开民主监督工作中有下列情形之一的,由其所在单位或者有关部门视情节轻重给予行政处分:

(一)拒不受理企业工会或者职工的检举和投诉的;

(二)对违反本规定的行为不予依法纠正的;

(三)干涉企业生产经营活动的;

(四)有其他滥用职权、徇私舞弊、玩忽职守行为的。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事业单位和民办非企业单位涉及职工切身利益的事项,参照本规定执行。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本规定自2006年7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第8篇:辽宁省监狱名录

110032 115009 122500 110145 116037

沈阳市皇姑区崇山东路38号

辽宁省监狱管理局 办公室(收)

营口市鲅鱼圈区熊岳镇

辽南新康监狱 办公室(收)

凌源市凌河大街九号

辽西新康监狱(凌源监狱管理分局医院)办公室(收)

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镇育新路4号

沈阳新康监狱(省监狱管理局总医院) 办公室(收)

大连市甘井子区姚西街200号

辽宁省辽南新入监犯监狱 办公室(收)

121000 110145 110145 110145 110145

锦州市太和区南山里86号

辽宁省辽西新入监犯监狱 办公室(收)

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镇育新路4号

辽宁省沈阳新入监犯监狱 办公室(收)

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镇育新路4号

辽宁省女子监狱 办公室(收)

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镇育新路4号

辽宁省未成年犯管教所 办公室(收)

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镇育新路3号

辽宁省沈阳第一监狱 办公室(收)

110145 110148 114202 113006 113112

沈阳市于洪区马三家镇育新路7号

辽宁省沈阳第二监狱 办公室(收)

沈阳市于洪区造化镇

辽宁省沈阳造化监狱 办公室(收)

海城市南台镇

辽宁省南台监狱

抚顺市顺城区宁远街36号

辽宁省抚顺第一监狱 办公室(收)

抚顺市望花区青台子街108号

辽宁省抚顺第二监狱 办公室(收) 121000 115114 124106

121314 110503

锦州市太和区南山里86号

辽宁省锦州监狱 办公室(收)

营口市站前区新建街

辽宁省营口监狱 办公室(收)

盘锦市兴隆台区新生街

辽宁省盘锦监狱 办公室(收)

锦州市北宁市柳家乡

辽宁省北宁监狱 办公室(收)

康平县北三家子镇

辽宁省康平监狱 办公室(收)

116037 116300 111312 111219

112601

大连市甘井子区姚西街200号

辽宁省大连南关岭监狱 办公室(收)

瓦房店市健康街2号

辽宁省瓦房店监狱 办公室(收)

灯塔市铧子镇花家街

辽宁省辽阳第一监狱 办公室(收)

辽阳县寒岭镇

辽宁省辽阳第二监狱 办公室(收)

铁岭县平顶堡镇

辽宁省铁岭监狱 办公室(收) 122500

凌源市东城区

辽宁省凌源第一监狱 办公室(收)

122500

凌源市城北街北段

辽宁省凌源第二监狱 办公室(收)

122500

凌源市莫胡店钢铁路13号

辽宁省凌源第三监狱 办公室(收)

122500

凌源市万元店镇大株科

辽宁省凌源第四监狱 办公室(收)

122500

凌源市万元店镇

辽宁省凌源第五监狱 办公室(收)

122500 110161 110114 116037 116037

凌源市万元店镇

辽宁省凌源第六监狱 办公室(收)

沈阳市东陵区东陵路88号

沈阳市东陵监狱 办公室(收)

沈阳市苏家屯区白清寨乡

沈阳市康家山监狱 办公室(收)

大连市甘井子区姚工街300号

大连市甘井子区姚西街192号

大连市监狱 办公室(收)

114042 113008 117003 123000 118001

鞍山市立山区灵山路102号

鞍山市监狱 办公室(收)

抚顺市东洲区南花园街

抚顺市南花园监狱 办公室(收)

本溪市溪湖区火连寨镇

本溪市溪湖监狱 办公室(收)

阜新市四合北段99号

阜新市四合监狱 办公室(收)

丹东市振安区经山街217号

辽宁省丹东市监狱 办公室(收)

112500

昌图县昌图镇铁南

铁岭监狱关山子监区 办公室(收)

第9篇:辽宁省法律援助实施办法(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6号)

【发布单位】辽宁省

【发布文号】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6号 【发布日期】2004-11-04 【生效日期】2004-12-01 【失效日期】 【所属类别】地方法规 【文件来源】辽宁省

辽宁省法律援助实施办法

(辽宁省人民政府令第176号)

《辽宁省法律援助实施办法》业经2004年10月29日辽宁省第十届人民政府第39次常务会议审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省 长?张文岳

二○○四年十一月四日

第一条第一条 为了保障经济困难的公民获得必要的法律服务,规范和促进法律援助工作,根据国务院《 法律援助条例》,结合我省实际,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第二条 本办法所称法律援助机构,是指省、市、县(含县级市、区,下同)人民政府批准设立承担法律援助工作的专门机构。法律援助人员,是指受法律援助机构指派或者安排承办法律援助事项的法律援助机构工作人员、律师、基层法律服务工作者以及法律援助志愿者。

第三条第三条 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吸收高等院校和其他社会组织中具备法律专业知识、自愿参加法律援助的人员组成法律援助志愿者队伍,参与法律援助工作。法律援助志愿者参与法律援助的具体办法,由省司法行政部门另行规定。

第四条第四条 省、市、县司法行政部门负责本行政区域内法律援助工作的监督管理。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审查、受理公民依法提出的法律援助申请,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并对指派或者安排的法律援助人员进行业务指导。

第五条第五条 省、市、县人民政府应当将法律援助经费纳入财政预算,保障法律援助事业与国民经济发展和社会保障水平相协调。法律援助经费由法律援助机构专款专用,任何部门不得截留、挪用。

第六条第六条 鼓励社会支持、资助法律援助事业。法律援助人员在承办法律援助事项中需要查阅、调取、复印相关资料和依法取证的,有关单位和个人应当予以协助,并减收或者免收相关费用。单位和个人向法律援助事业提供捐助的,按照国家规定享受税前全额扣除的税收优惠。

第七条第七条 公民因经济困难没有委托代理人的,可以就下列事项向法律援助机构申请法律援助:

(一)依法请求国家赔偿的;

(二)请求给予社会保险待遇或者最低生活保障待遇的;

(三)请求发给抚恤金、救济金的;

(四)请求给付赡养费、抚养费、扶养费的;

(五)请求支付劳动报酬的;

(六)主张因见义勇为行为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七)请求给予工伤待遇的;

(八)主张因环境污染、公共卫生、安全生产产生的民事权益的;

(九)残疾人(含退伍伤残军人)、老年人、未成年人请求人身损害赔偿的;

(十)与公民基本生存条件密切相关的并且法律援助机构认为确需提供法律援助的其他事项。刑事诉讼中公民可以申请法律援助的事项和人民法院为被告人指定辩护的,按照《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一条、第十二条的规定执行。

第八条第八条 申请法律援助的公民符合下列条件之一的,应当被认定为经济困难:

(一)领取最低生活保障金的;

(二)五保户、特困户、灾民等接受生活救济的;

(三)住所地或者经常居住地街道办事处、乡(镇)人民政府证明其家庭生活确实困难的。街道办事处或者乡(镇)人民政府出具的证明,必须如实载明申请人家庭人口、劳动能力、就业状况、家庭财产、家庭月(年)人均纯收入和来源、生活变故及社区居民委员会或者村民委员会对其经济困难是否认可等详细情况。

第九条第九条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按照《法律援助条例》第十四条规定提出申请;《法律援助条例》没有规定的,向申请事项处理机关所在地的同级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没有处理机关或者暂时无法确定处理机关的,向申请人住所地或者申请事项发生地县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条第十条 刑事诉讼中符合《法律援助条例》第十一条规定情形的公民申请法律援助的,向有管辖权的人民法院所在地的同级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

第十一条第十一条 公民申请法律援助应当提交下列材料:

(一)居民身份证或者其他有效的身份证明,代理人还应当提交有代理权的证明;

(二)符合本办法规定的经济困难证明;

(三)与所申请法律援助事项有关的材料。

第十二条第十二条 法律援助申请由一个法律援助机构受理。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都有权受理的,申请人可以向其中一个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人向两个以上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的,由最先收到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申请事项在本地区有重大影响的,可以由省、市法律援助机构受理。法律援助机构之间因受理申请发生争议时,由共同的上一级司法行政部门指定受理。

第十三条第十三条 法律援助机构自收到申请之日起3日内,对申请事项和申请人经济困难状况进行审查。不属于该法律援助机构受理的申请,应当告知申请人向有关法律援助机构提出申请;申请事项和申请人经济困难状况不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应当作出不予受理决定并说明原因,书面通知申请人。

第十四条第十四条 法律援助机构负责审查和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的工作人员是法律援助申请人的近亲属或者与申请事项有利害关系的,应当回避。审查和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的工作人员的回避,由本人或者申请人提出,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法律援助机构负责人的回避,由主管的司法行政部门决定。

第十五条第十五条 申请人在法律援助机构审查期间就所申请事项已获得其他法律服务的,视为放弃申请,法律援助机构可以终止审查。

第十六条第十六条 法律援助机构决定提供法律援助的,应当自决定之日起3日内指派或者安排法律援助人员提供法律援助。

第十七条第十七条 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根据省司法行政部门和省财政部门确定的补贴标准,从法律援助经费中向法律援助人员支付法律援助办案补贴。

第十八条第十八条 法律援助人员接受指派或者接受安排办理法律援助案件,应当向有关机关、单位提交法律援助机构统一制作的法律援助文书,并为受援人保守秘密。无正当理由不得拒绝、拖延或者终止办理法律援助案件,不得收取受援人及其亲属的财物或者谋取其他不正当利益。

第十九条第十九条 在实施法律援助过程中,受援人有权了解为其提供的法律援助事项的进展情况;有证据证明法律援助人员不依法履行职责的,受援人可以要求法律援助机构更换法律援助人员。受援人有义务如实陈述法律援助事项的事实与相关情况,及时提供有关证据材料,协助法律援助人员调查案件事实。在法律援助事项和受援人经济状况发生变化时,受援人应当及时告知法律援助人员或者法律援助机构。

第二十条第二十条 经有关法律援助机构协商一致,受理法律援助申请的法律援助机构可以将全部法律援助事项转交其他法律援助机构或者将部分法律援助事项委托其他法律援助机构办理。全部法律援助事项转交的,该法律援助事项的权利和义务由接受转交的法律援助机构享有和承担,但办理结果应当告知转交的法律援助机构;委托部分法律援助事项的,受委托的法律援助机构应当按照委托书要求的时间、内容及时完成委托事项,并将办理结果送交委托的法律援助机构;无法完成、不能及时完成或者送交有困难的,应当及时告知委托的法律援助机构。

第二十一条第二十一条 省、市法律援助机构可以根据法律援助资源合理配置的实际需要,对办理跨行政区域法律援助事项的委托事宜进行协调。

第二十二条第二十二条 法律援助机构违反本办法,拒绝受理公民提出的符合法律援助条件的申请或者受理后不履行法律援助责任的,由司法行政部门责令改正,并对直接负责的主管人员以及其他责任人员依法给予行政处分。

第二十三条第二十三条 本办法自2004年12月1日起施行。

本内容来源于政府官方网站,如需引用,请以正式文件为准。

上一篇:新闻战线走转改方案下一篇:安全培训和教育制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