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银监会辽宁监管局(通用7篇)
中新网10月11日电 据银监会网站消息,《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正式公开征求意见。银监会表示,存贷比监管难以全面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银监会不断对存贷比监管加以完善,在抑制银行突击吸存、降低存款波动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为促进商业银行加强流动性风险管理,维护银行体系的安全稳健运行,中国银监会起草了《商业银行流动性风险管理办法(试行)》(征求意见稿)(以下简称《流动性办法》),《流动性办法》将存贷比纳入,作为流动性风险监管指标之一。
存贷比是《商业银行法》规定的法定监管指标。从国内外实践来看,存贷比在管控流动性风险、控制信贷过快增长和维护银行体系稳定方面发挥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是,随着商业银行资产负债结构、经营模式和金融市场 的发展变化,存贷比监管也出现了覆盖面不够,风险敏感性不足,未充分考虑银行各类资金来源和运用在期限和稳定性方面的差异,难以全面反映银行流动性风险等问题。
为适应我国金融市场的发展变化和商业银行资产负债多元化的趋势,银监会不断对存贷比监管加以完善,如将小型微型企业贷款专项金融债所对应贷款、支农再贷款从存贷比分子中扣除,并从2011年开始推行月度日均存贷比指标,在抑制银行突击吸存、降低存款波动性等方面,取得了一定效果。
他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联合国相关部门也正在研究绿色发展的指标体系,“但该体系恐怕五六年出不来,还得靠我们自己”。
2012年6月,银监会出台了《绿色信贷指引》,在信息披露、信贷风险、流程控制等方面首次做出了相关规定,给出了监管部门将日渐重视绿色领域的信号。据上述银监会部门负责人表示,此刻他们正逐步深化细则,以期尽快颁布绿色信贷统计标准。
倒逼绿色“国标”
“目前我们只有行里自己的标准,来源于国家‘十二五’规划中对鼓励类产业和限制类产业的规定,将明确为绿色领域的产业全放进去了。”工商银行信贷管理部副总经理殷红表示。
有一些专家指出,连国家发改委自身恐怕也很难界定的所谓绿色产业,产业支持政策上易出现偏差,当下太阳能光伏产业的窘境就与政策脱不了干系。银行在具体操作层面上很难把握标准,才会屡屡出现“漂绿”现象和信贷风险。
“不仅是中国,全球范围都如此。”中国社会科学院金融所银行研究室主任曾刚指出。
尽管绿色环保是全球公认的未来方向,但何谓真正“绿色”,国际上也缺乏清楚的概念,具体到每个国家的态度与方案也不尽相同。
近年来频繁出现的环保事件,促使银监会加快制定绿色信贷国标。2009年,由于陕西省凤翔县东岭冶炼公司的长期污染,导致当地851名儿童出现血铅超标;2011年,国家环保部在各地排查的1930家铅蓄电池生产、组装及回收企业中,取缔、勒令停产及整顿了近1600家;2012年9月,曝出全国“铝业巨头”广西华银铝业有限公司四年内发生过9起泄露泥浆事故。
“‘国标’何时出台、如何出台?这就是关键所在。”曾刚指出。
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对此表示,银监会眼下正在起草的有关绿色信贷统计文件,也可能成为除资产质量和收益状况等商业性指标之外,监管部门评价银行优劣的全新维度。
绿色信贷“国标”是否会真正为监管部门所用,关键就在于其范围的宽窄。“概念太窄了会有失公平,太宽了就失去政策激励的意义。”曾刚说,“此次‘国标’必须具备产业和行业上的差异化特征”。
面对“搞金融的人不懂技术,搞技术的人难懂金融”的现状,只负责金融领域的监管部门,进行跨行业、跨产业、跨部门之作,实属不易。
跨界难题
通常,环保企业尤其新兴产业企业都具备一定的高科技特征,企业运营中工业标准、能耗技术会涉及大量的新兴科技和方法学,以致于绿色产业的制定会涉及到国家发改委、工信部、环保部、国家能源总局、住建部、交通部和铁道部等多个国家部委。因而,绿色信贷的统计也很难完全由银监会一家独揽。
“目前,我们的原始依据是国家‘十二五’规划及其他相关联的国家级文件。此外,各大部委有关战略新兴产业、以及产业升级等领域的具体细则,也是主要的参照依据。”银监会相关部门负责人介绍说,“做到项目环境效益可测量、可报告与可核实,是此次工作的主要目标之一”。
据悉,绿色信贷统计工作已经初步完成,目前正处于征询各部委意见和建议的阶段,预计今年底将开始在各银行进行试行,明年可能开始正式实行。
专家担忧,由于各大部委之间难以协调关系和平衡利弊,银监会只能在其间不厌其烦地“找最大公约数”。
例如,进行水资源研究的部委专家很可能希望将绝大部分与水相关的项目都录入绿色信贷之中,而进行电力研究的部委则提倡将更多的电力项目列入其中,各利益相关方势必会因此产生一些难调和的矛盾。
“先有产业政策、后有金融规划,这是常理。缺乏发改委来率先制定绿色产业标准,绿色信贷的出台不会太顺利。”上述专家认为。
据介绍,“国标”目前初定“十二五”规划中的三个重点领域为必须支持的绿色领域,即制造业、建筑业和交通业。
其中,制造业拥有国家提倡的七大战略新兴产业,以及诸如硅钢生产等传统产业升级的部分,再加上技术装备行业中效率高、智能化的技术升级设备等,以及能效服务贷款,都可被列入绿色信贷的范畴。
此外,碳排放达标且能耗合格的绿色建筑项目也应该被认为是绿色信贷。相对于公路交通来说更环保的轨道交通,亦可能列入绿色领域。
“这并不代表完备的绿色信贷概念。我们仅刚刚迈出了第一步,一切还在努力探索和完善中。”中国银监会统计部专题分析处调研员李晓文说,一个制度并非开始就趋于完美,常常是先摸索,而后逐步规范。
成本博弈
然而,专家指出,绿色信贷发展的最大障碍不在于政策或风险,而在于商业盈利。
在曾刚看来,2005年欧洲碳排放权交易市场形成后,业界的呼声和兴奋度非常高,普遍认为所有社会成员都应付出一定成本来挽救人类环境,这是高尚且理所当然的事情。但2008年的全球金融危机冲垮了人们的良好愿景,也凸显出碳交易不可持续的商业模式,将所有人的焦点重新集中到了如何维系生存之上。由此,曾一路高歌的碳金融市场出现颓靡。
“这是长期利益与短期利益的矛盾。绿色经济势必具有外部性成本,会比普通经济模式高出一部分环保成本,相当于用现在的钱来购买未来。”曾刚称,“当欧美经济危机持续至今、失业率居高不下时,绿色经济自然会在全球范围内低调起来”。
外部性成本的存在,让绿色信贷至今仍遭受银行的本能排斥。前述专家也认为,唯有在项目盈利能力上下功夫,才能从根本上提高银行积极性,避免仅靠“漂绿”来凸显其企业社会责任的现象发生。
“银行不能做慈善更不能无视风险,因而我们考量项目的首要标准还是商业回报能力。”兴业银行可持续金融部一位负责人坦言,尽管身为国内唯一的赤道银行,兴业银行也无法回避盈利问题。
他告诉《财经国家周刊》记者,按照政府的财政参与度和市场机制的发挥程度,绿色项目的盈利能力大约可分为三类:
第一类即自身能产生现金流,只需少量政府补贴就能良性运作的项目,比如污水处理等。第二类是完全可以纯市场运作的项目,有着较为诱人的商业前景,几乎不需要政府补贴,比如水泥余热发电、城市新能源公交系统等项目。第三类则是完全由政府主导的诸如国家对山河湖海的治理项目,通过地方融资平台和银行承销债券来解决资金问题。
“经济效益最明显的第二类项目,才是银行应该更多介入的领域。”上述高管称。
但对于第一类和第三类项目,相关专家认为应该从国家补贴方面来寻找解决办法,因为市场80%的外部融资均来自于银行,银行每年好几万亿元的贷款余额具备很强的杠杆作用,如果政府能对某些特定行业进行补贴,则会引导银行向该行业有所偏倚。
如果直接给银行贴息或者允许税前提取拨备,以及在坏账核销程序中给予银行更大的自主性,可以有效刺激银行实施绿色信贷的积极性。
据了解,国家环境保护“十二五”规划已经明文规定,“要建立银行绿色评级制度,将绿色信贷成效与银行工作人员履职评价、机构准入、业务发展相挂钩”。据此,银监会开始考虑适时将绿色信贷表现纳入对金融机构的评级指标体系之中。
(讨论稿)为进一步巩固和深化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以下简称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取得的成效,2012年,银监会将遵循“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审慎退出、重在增信”的总体思路,以缓释风险为目标,以降旧控新为重点,以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继续推进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现提出如下指导意见:
一、完善制度,深化平台贷款管理
(一)实行信贷分类制度。各银行应在原有“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对全口径融资平台(包含已整改为一般公司类的平台)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支持类”是指符合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条件和银行的信贷政策及风险偏好,可以增加信贷支持的平台;“维持类”指不完全满足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条件,但未超越银行风险容忍度,可以进行再融资但贷款余额不超过年初水平的平台;“压缩类”指既不符合融资平台新增贷款条件和银行信贷政策,又超越银行风险容忍度,贷款余额不得增加且不得以任何形式新发放贷款的平台。针对上述信贷分类,各银行总行要结合自身经营实际情况,制定出具体的分类条件和标准,并于3月底前报送银监会。(二)强化授信审批制度。各银行应按照“统一授信、总量控制、逐笔审批、监督支付”的原则,加强总行对平台贷款的集中审批和管理。对于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应由总行统一授信、逐笔审批,严格测算现金流量,加强支付监督,防止贷款挪用。
(三)健全统计分析制度。各银行、各银监局要加强对全口径融资平台贷款的动态监测分析,继续按季做好平台贷款台账统计工作。一是平台风险分类统计。各银监局应继续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个平台只有一个定性结果(“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无覆盖”),并根据既定要求按季报送。二是平台信贷分类统计。各银行应对全口径融资平台按“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并于3月底前将分类结果通过信息平台信息系统上报银监会。三是平台贷款 到期偿还及违约情况。各银行、各银监局应建立全口径融资平台今年贷款到期情况的台账统计制度,按月统计平台贷款的到期时间、金额、偿债资金来源等情况,并按季报送银监会。各银行要全面调查今年到期贷款的还款来源,督促融资平台制定还款方案,其中牵头银行即最大债权银行要负责将还款方案一次性报送融资平台属地银监局。贷款出现逾期的平台,贷款经办行要逐笔予以说明原因,并上报属地银监局,银监局汇总后按季上报银监会。
二、分类处臵,切实缓释存量风险(四)对于存量平台贷款,应按照“分类管理、区别对待、逐步化解”的原则,按照以下情形分类妥善处理。
一是对于自身现金流100%覆盖全部贷款本息且项目已建成达产、形成了经营性现金流的融资平台,要以现金流来源为基础,制定均衡的分期还贷计划,并同步集并封闭现金流收入,确保及时足额清收分期还贷本息。
二是对于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项目已建成但尚未达产形成经营性现金流的融资平台,在借款人的抵押担保、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的前提下,经各银行总行审批,可在原有贷款额度内进行再融资,切实支持项目早达产、早创收,早日增加还款资金来源。
三是对于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贷款到期而项目尚未建成的融资平台,在借款人的抵押担保、补差协议和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的前提下,经各银行总行审批后,可按照工程建设实际周期合理确定贷款期限,一次性修订贷款合同,使贷款期限符合项目建成要求。
四是对于自身现金流不能够100%覆盖贷款本息,但项目能够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的融资平台,各银行要在现有贷款余额不增加的前提下,积极协助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和借款人,制定资产重组、合并、转让或引入新技资者等市场化处臵方案,提高现金流覆盖程度,在项目建成达产后及时按约清收贷款本息。五是对于自身现金流不能够100%覆盖贷款本息,且工程项目不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的融资平台,各银行要在不增加新贷的前提下,与地方政府积极沟通,按原定承诺,量化还款数额,纳入财政预算,分期清收贷款。
三、严格标准,有效控制新增贷款
按照“保在建、压重建、控新建”的基本要求,2012年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应进一步提高准入标准,以实现全年“降旧控新”的总体目标,确保全口径平台贷款余额只降不升。
(五)严格控制总量。一是今年各银行、各地区的全口径平台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年初水平;二是各地区的全口径平台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当地政府可承受债务规模上限;三是所有“维持类”平台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年初水平;四是不得以任何形式向“压缩类”平台新发放贷款。
(六)严格把握投向。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应优先保证重点在建项目需求,既要避免重点项目出现“半拉子”工程,又要防范融资平台假借“保续建”之名套取贷款。新增贷款的投向主要为五个方面:一是符合《公路法》的收费公路项目;二是国务院审批或核准通过的、资本金到位的重大项目;三是土地储备类和保障性住房建设项目;四是农业发展银行支持的农田水利类项目;五是2011年底工程进度达到60%以上,且现金流测算达到全覆盖的在建项目。
(七)严格新增条件。融资平台新增贷款必须满足四个前 提条件:一是公司治理完善;二是抵押担保符合现行规定且存量贷款已在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三是借款人资产负债率低于80%;四是平台存量贷款中需要财政偿还的部分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
四、审慎退出,加强退后动态管理
各银行应以现金流覆盖率为抓手,严格把握平台退出条件,审慎评估退出后平台贷款风险,强化退出类平台贷款的风险管控。
(八)严格退出条件。平台退出需满足五个条件:一是符合现代公司治理要求,属于按照商业化原则运作的企业法人;二是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财务报告经过会计师事务所审计;三是自身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且各债权银行对平台的风险定性均为全覆盖;四是存量贷款的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已整改合格;五是诚信经营,无违约记录。
(九)严格退出程序.平台退出应严格按照以下程序进行:一是明确意向.由牵头行发起,各债权银行认真审核,对平台退出形成一致性意向,并上报各债权银行总行,同时向平台属地银监部门报备。二是总行审批。各银行总行对分支行上报的平台退出申请进行严格审核,并将审核结果反馈其分支行。经各债权银行总行一致批准后,方可启动退出程序。三是三方签字.各债权银行与地方政府相关部门、平台公司 进行沟通协商并形成一致意见,通过三方签字进行确认。三 方签字的文件包括但不限于经审计的财务报表、现金流测算方式及结果、各项整改工作合格说明、借款人征信信息、相关承诺文件等。四是退出承诺。在三方签字过程中,地方政府及相关部门应明确承诺今后不再对退出后平台公司的新增贷款提供任何担保;各银行应明确承诺按审慎信贷原则进行贷款管理,并承担商业化运作后的相应风险。五是监管检查。牵头行将有关资料收集完整后向平台属地银监部门报备,并以三方签字时间作为平台退出时间。各银监局应密 切关注退出后贷款情况,适时对退出类平台的合规性、风险性等情况进行检查,若其现金流覆盖率降至100%以下,应要求银行重新纳入平台管理。
(十)严格退后管理。各银行要在继续落实“名单制”管理的基础上,严格按照商业化原则加强退出类平台贷款风险管控,不得对退出类平台发放用于保障性住房建设和其他公益性项目的贷款。对于退出类贷款占比明显高于全国平均水平的银行和地区,银监会和各银监局将按照属地监管原则适时进行提示或现场督查。
五、强化约束,加强监督检查和问责
(十一)强化信贷约束.对于存在以下情形的融资平台,各银行一律不得新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一是信贷分类结果为“压缩类”的;二是借款人为异地平台的;三是所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或超出限额的;四是地方政府以直接或 间接形式提供担保和承诺的;五是以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抵质押品的;六是以无合法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预期出让收入承诺作为质押的;七是存量贷款担保抵押、贷款合同等方面整改不到位的;八是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覆盖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十二)实施现场检查。2012年平台贷款现场检查按照属地原则,上下半年各进行一次,由各银监局、银监分局组织实施。各银监局、银监分局应围绕现金流测算、存量贷款风险缓释、新增贷款控制以及平台退出等方面开展检查。上半年检查对象为2011年末“退出类”贷款余额最大的一户,下半年检查对象2012年上半年融资平台新增贷款最多的一户。
关于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 风险监管政策有关问题的说明
根据2012年2月20日、21日在深圳召开的“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会议”精神,现将2012年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政策有关问题说明如下。
一、指导思想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工作的指导思想是“政策不变、深化整改、审慎退出、重在增信”。
“政策不变”是指自2009年融资平台贷款清理规范工作开始以来的所有政策都不变。“逐包打开、逐笔核对、重新评估、整改保全”的十六字方针不变;“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无覆盖”的风险定性四分类方法不变;“降旧控新”的总体目标不变;融资平台按仍按平台管理类和退出类划分的要求不变,其中凡称融资平台的包括仍为平台和退出的平台两类,仍为平台的亦称监管类平台,退出的平台也称监测类平台。
“深化整改”是指着力抓好三项整改工作:一是深化名单制管理。要求各银行把融资平台名单在原有风险定性四分类的基础上,将融资平台再按“支持类”、“维持类”和“压 缩类”三种情形进行管理,并以此作为信贷审批的依据,分类结果由银行自主决定。二是细化信贷条件。进一步细化融资平台贷款的信贷条件,对新增贷款的投向与条件提出更加具体要求。三是强化退后管理。将退出类平台纳入信贷分类,并加强退后监测。
“审慎退出”是指要求银行严格落实融资平台退出的有关条件和程序,加强对退出后融资平台的持续管理,责成不符合审慎退出条件的融资平台重新纳入平台管理,坚决杜绝随意退出、盲目退出、为增贷而退出的现象。
“重在增信”是指融资平台要通过增加资本、增加抵质押、置换无效担保、签订补差协议、将政府承诺还款的部分债务纳入当期财政预算等方式提高自身的信用水平,增强自身的还款能力。
二、工作目标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工作目标是缓释风险。一是控制总量风险。各银行原则上在今年信贷计划中不得安排新增融资平台贷款规模。二是缓释存量风险。各银行要分类处置存量贷款。三是消除到期风险。各银行要加强对今年到期贷款风险的监控,防止到期违约风险事件的发生。四是防止断链风险。各银行要重点避免出现在建工程资金链断裂的情况。
三、工作任务 地方政府融资平台贷款风险监管的工作任务是降旧控新。一是总量减少。各银行原则上不得新增融资平台贷款,重点是控制监管类平台的贷款总量,确保其贷款余额不上升;对于按照商业化运作的监测类平台,要跟踪监测其贷款总量变化和使用情况;对于保障性住房等公益性项目,允许新增贷款,但是必须纳入监管类管理。二是存量下降。今年仍按平台类管理的融资平台贷款余额原则上只降不升。三是有保有压。各银行要根据信贷三分类结果,将从“压缩类”平台中减少的贷款额度用于投向“支持类”平台,以在融资平台贷款总量不增的情况下实现贷款结构调整。
四、工作路径
(一)控新。一是各银行在今年的信贷计划中,原则上不得安排融资平台贷款增量。二是各地区融资平台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当地政府可承受债务规模上限。三是所有“维持类”融资平台的贷款余额不得超过年初水平。对于维持类平台,各银行可以新发放贷款,允许收回再贷,但是贷款余额不得增加。四是不得向“压缩类”融资平台发放任何形式的贷款。各银行对于“压缩类”平台要做到“只收不贷”。
(二)降旧。按照五种情形分类缓释融资平台的存量贷款风险,其中退出类融资平台仅适用前三种情形,仍按平台管理的适用五种情形。一是及时收贷。对于现金流全覆盖、项目已经完工达产且已经形成现金流收入的融资平台,要封 闭现金流,对回笼款进行专户管理,按照原来的约定及时清收贷款。二是收回再贷。对于现金流全覆盖、项目已建成但还没有产生足够现金流偿还贷款本息(没有经济建成)的融资平台,可以在原有贷款额度内进行再融资。再融资具体包括发行股票、债券、短融、中融、中票、引资、贷款等方式。对于以贷款形式实施再融资的,贷款总量不得超过原有贷款额度。三是据实定贷。对于现金流全覆盖、项目已经确定工期但因有不可抗拒的因素导致不能如期完工,但贷款已经到期的融资平台,要一次性修改贷款合同,根据实际工期重新确定贷款期限。四是引资还贷。对于现金流不能够全覆盖,项目能够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的平台,在现有贷款余额不增加的前提下,可以通过资产重组、引入新投资者、项目出售等方式,引进资金用于还贷。五是只收不贷。对于现金流不能够全覆盖,工程项目不宜吸引社会资金投资的平台,银行只能只收不贷,并要求地方政府将贷款纳入预算。
五、工作方法
(一)信贷分类管理。各银行结合自身信贷经营的实际情况,按照“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分类标准,自主决定所有融资平台客户的信贷分类结果。其中,“支持类”是指符合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条件和银行的信贷政策及风险偏好,可以增加贷款的平台;“维持类”指不完全满足融资平台的新增贷款条件,但未超越银行风险容忍度,可以为保 项目完工进行再融资但贷款余额不超过年初水平的平台;“压缩类”指既不符合融资平台新增贷款条件和银行信贷政策,又超越银行风险容忍度,贷款余额不得增加且不得以任何形式新发放贷款的平台。
(二)到期贷款风险监控。到期贷款主要是指今年到期的贷款。各银行要按月把全年融资平台到期贷款建台帐、做统计,逐户调查今年到期贷款的还款来源,并与平台共同制定还款方案,还款方案于2012年4月末前报送各银监局。各银监局负责监督和信息汇总,按季将还款方案的落实情况报告银监会。
(三)补充押品。各银行要持续提升抵质押品质量,及时置换财政担保和公益性资产等不合规抵质押品,积极防范因资产价格下跌而导致的融资平台贷款抵质押品质价下行风险。
六、工作要求
(一)严格信贷管理。一是明确贷款投向。仍按平台管理类新增贷款的投向为:符合《公路法》的收费公路;经国务院审批或核准的且资本金已到位的项目;土地储备和保障性住房;农发行支持且符合中央政策要求的农田水利建设;工程进度达到60%以上且现金流达到全覆盖的在建项目。二是严格新增条件。仍按平台管理类的新增贷款必须满足五个前提条件:公司治理完善;现金流全覆盖;抵押担保符合现 行规定且存量贷款已在抵押担保、贷款期限、还款方式等方面整改合格;借款人资产负债率低于80%;平台存量贷款中需要财政偿还的部分已纳入地方财政预算管理并已落实预算资金来源。仍按平台管理类平台的任何一笔新增贷款必须同时符合有关投向和条件的规定,两者缺一不可。
对于以下情形,各银行不得新发放融资平台贷款:一是信贷分类结果为“压缩类”的;二是借款人为异地平台的;三是所在地区地方政府债务规模达到或超出限额的;四是地方政府以直接或间接形式提供担保承诺的;五是以学校、医院、公园等公益性资产作为抵质押品的;六是以无合法土地使用权证的土地预期出让收入承诺作为质押的;七是存量贷款担保抵押、贷款合同等方面整改不到位的;八是资产负债率和现金流覆盖率不符合规定要求的。
(二)规范平台退出。一是规范退出程序。融资平台退出必须严格遵循“牵头行发起—贷款行(总行)审批—三方签字—退出承诺—监管(局)备案”五项程序。银监局只负责退出平台备案登记,不负责退出平台审批。二是规范退出条件。退出必须同时符合公司治理健全、资产负债率在70%以下、现金流100%覆盖贷款本息、存量贷款已整改合格、无违约记录等五项条件。三是加强退后管理。五项条件之一低于监管要求和违背退出承诺的要重新纳入平台管理;平台退出后不再享受平台管理类贷款的相关优惠信贷政策,新增贷 款必须符合产业政策、信贷政策和一般公司贷款条件,实行“谁贷款,谁承担风险”的责任追究机制;各银行对退出类平台不得再发放保障性住房和其他公益性项目的贷款。
(三)规范报表统计。一是平台风险分类统计。各银监局应继续做好协调工作,确保每个融资平台只有一个定性结果(“全覆盖、基本覆盖、半覆盖、无覆盖”),并根据既定要求按季报送。二是平台信贷分类统计。各银行应对融资平台按“支持类、维持类、压缩类”进行信贷分类,并于2012年4月将分类结果上报银监会。三是融资平台贷款到期偿还及违约情况统计。各银行、各银监局应建立融资平台今年贷款到期情况的台账统计制度,按月统计融资平台贷款的到期时间、金额、偿债资金来源等情况,并按季报送银监会。
(四)规范数据填报流程。融资平台报表数据填报要遵循以下五项程序:第一步,各银监局、分局负责填报融资平台基本信息,包括资产负债、风险定性、退出情况等,并报送银监会统计部;第二步,银监会统计部将融资平台基本信息表发给各银行业金融机构,由各银行据表填报贷款数据,并报送各银行法人机构主监管员审查;第三步,在主监管员明确审查无误后,银监会统计部对所有融资平台贷款数据进行汇总;第四步,银监会统计部将汇总完毕的数据反馈给相关银监局。
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全面解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业面临的挑战,部署下半年银行业监管工作。
会议强调,党的十九大将于下半年召开,做好银行业监管工作、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意义重大。
会议指出,下半年的工作重点包括:一是服务实体经济要有新贡献。
二是防范银行业风险要有新举措。其中,防止新增贷款过度集中。“一对一”盯防高风险机构。从根本上加强票据业务监管。抓紧规范银行对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坚决惩处违法违规行为。
三是深化改革要有新进展。优化股权结构,加强对股东的穿透监管,严格监管股东关联交易、利益输送、不当干预行为,强化董事履职评价、考核和问责。把监事会真正做实,压实董事会风险防控的最终责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改变过度追求短期利润、造成风险后移的经营方式。有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不断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
四是加强监管要有新作为。坚持“监管姓监”,切实纠正监管定位偏差,回归监管本源,专注监管主业。坚决服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主动做好监管协调,层层压实监管责任。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真正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全面梳理银行业各类业务监管规制,尽快填补法规空白,争取在年内出台18项新制定和新修订监管制度。
会议指出,要认真执行已出台的公私分开、履职回避和监管问责办法,坚决杜绝徇私舞弊、设租寻租、利益输送等违规违纪行为,坚决以管党治党的“严紧硬”改变监管工作的“宽松软”。■
附文:
中国银监会召开2017年年中工作座谈会
7月28日至29日,中国银监会2017年年中工作座谈会在京召开。会议传达学习了总书记在省部级主要领导干部专题研讨班上的重要讲话精神,进行了认真深入的讨论。银监会党委书记、主席郭树清全面解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深入分析经济金融形势和银行业面临的挑战,部署下半年银行业监管工作。党委委员、副主席王兆星作会议总结。党委委员、中纪委驻银监会纪检组组长杜金富,党委委员、副主席曹宇参加会议。
会议认为,总书记在专题研讨班开班式上的重要讲话,科学分析了当前国际国内形势,深刻阐述了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国家事业发生的历史性变革,深刻阐述了新的历史条件下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系列重大理论和实践问题,深刻阐明了未来一个时期党和国家事业发展的大政方针和行动纲领,提出了一系列新的重要思想、重要观点、重大判断和重大举措,具有很强的思想性、战略性、前瞻性、指导性,对于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大而深远的政治意义、理论意义、实践意义。
与会同志在讨论中表示,全国金融工作会议是在十分重要的时刻召开的一次十分重要的会议。总书记站在全局和战略的高度,科学阐释了金融在经济社会发展和国家安全中的重要作用,深刻分析了我国金融业面临的形势和任务,系统阐述了做好金融工作的指导思想和重要原则,全面论述了提高金融服务实体经济效率和水平、防范化解金融风险、深化金融改革开放等一系列重大问题,为我们做好新形势下的金融工作提供了根本遵循。总书记的讲话,创造性地丰富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经济学,集中体现了我们党对金融和金融工作认识的再深化再提高,充分展现了我们党对经济和金融发展规律探索的新实践新成果。李克强总理对下一阶段金融工作作出了全面部署,提出了明确要求,具有很强的针对性和指导性。马凯副总理在总结讲话中就贯彻落实好会议精神作了具体部署。银监会全系统一定要深入学习贯彻全国金融工作会议精神,不负重托、不辱使命,在防范和化解金融风险,支持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方面做出新的更大成绩。
会议指出,今年以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银监会系统恪尽职守、认真履职,监管工作取得了新的成绩。截至6月末,商业银行资本充足率13.2%,流动性覆盖率124.4%,银行业金融机构拨备覆盖率172.3%。银行业运行总体平稳,风险总体可控,资产增速趋于合理,支持实体经济力度进一步增强,资金空转现象有所减少,市场乱象整治取得一定成效。但是,必须看到,当前银行业风险防控形势依然复杂严峻,不良资产反弹压力较大,跨市场、跨行业产品和业务隐患较大,房地产市场潜在风险和政府隐性债务风险不容忽视,类金融业务和新兴金融活动的负面影响仍在扩散,非法集资等金融违法犯罪活动仍很严重,必须采取有效措施加以应对。
会议强调,党的十九大将于下半年召开,做好银行业监管工作、确保银行业稳健运行意义重大。银监会系统要按照全国金融工作会议要求,坚决把思想和行动统一到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上来,统一到党中央对金融形势的分析判断和对金融工作的决策部署上来,全力以赴做好下半年重点工作。一是服务实体经济要有新贡献。引导银行业更加注重供给侧的存量重组、增量优化和动能转换,进一步发挥债委会的作用,积极推动债转股落地实施,有效支持去产能去杠杆。扎实推进普惠金融,创新金融产品和服务模式,在修复国内经济失衡方面发挥更积极的作用。坚决治理“干活不弯腰”“坐地收钱”现象,引导银行业主动减费,确保全年向客户让利不少于440亿元。二是防范银行业风险要有新举措。综合采取多种手段,加大处置和核销不良贷款的力度,防止新增贷款过度集中。“一对一”盯防高风险机构,严密防范流动性风险。深刻汲取教训,强化内部管理和风险控制,从根本上加强票据业务监管。抓紧制定业务规则,落实穿透原则,切实规范交叉金融业务。严格执行有关规定,抓紧规范银行对房地产和地方政府的融资行为。深入扎实整治金融乱象,坚决惩处违法违规行为。充分发挥处置非法集资部际联席会议作用,会同有关方面积极稳妥做好非法集资处置工作。三是深化改革要有新进展。优化股权结构,加强对股东的穿透监管,严格监管股东关联交易、利益输送、不当干预行为,强化董事履职评价、考核和问责。把监事会真正做实,充分发挥监事会对董事会和高管的监督作用。健全内部风险控制机制,引导银行业金融机构按照“了解客户、理解市场、全员参与、抓住关键”的原则,构建垂直独立的内控架构,压实董事会风险防控的最终责任。完善激励约束机制,改变过度追求短期利润、造成风险后移的经营方式。有序引导民间资本进入银行业,不断扩大银行业对外开放。四是加强监管要有新作为。坚持“监管姓监”,切实纠正监管定位偏差,回归监管本源,专注监管主业。坚决服从国务院金融稳定发展委员会的领导,主动做好监管协调,层层压实监管责任。努力培育恪尽职守、敢于监管、精于监管、严格问责的监管精神,真正形成有风险没有及时发现就是失职、发现风险没有及时提示和处置就是渎职的严肃监管氛围。全面梳理银行业各类业务监管规制,尽快填补法规空白,争取在年内出台18项新制定和新修订监管制度。
会议指出,要切实加强党对银行业工作的领导,不折不扣贯彻落实好党中央关于金融工作的大政方针和决策部署。进一步落实全面从严治党责任,坚决把纪律和规矩挺在前面,切实把管党治党主体责任落到实处。认真执行已出台的公私分开、履职回避和监管问责办法,坚决杜绝徇私舞弊、设租寻租、利益输送等违规违纪行为,坚决以管党治党的“严紧硬”改变监管工作的“宽松软”。
会议要求,银监会系统要继续深入开展“两学一做”学习教育,牢固树立“四个意识”,更加紧密地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以高度的责任心、使命感、紧迫感,坚定信心,奋发作为,以优异工作成绩迎接党的十九大胜利召开!
继年初平安信托被处罚千万之后,近日,东莞信托因“信托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东莞银监分局公示罚款20万元。
对于被处罚情况,东莞信托在网站发布了一则致投资者的信,表明处罚原因为“某个信托项目的管理与监管要求存在差距”。对业务具体情况和相关信息,东莞信托向《投资者报》记者表示,一切以网站公告和年报披露为准。
处罚与项目管理有关
5月底,广东银监局东莞银监分局公开行政处罚信息,东莞信托因“信托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被处罚款人民币20万元。
监管方面对东莞信托的处罚依据为《信托公司集合资金信托计划管理办法》第四十七条和《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办法》第四十六条,不过记者查询上述政策法规相关条文,由于指向宽泛,很难判断违规的具体原因。
而随后,在针对处罚发布的公告中,东莞信托表示处罚因“项目管理与监管要求存在差距”。
2015年年初,中国银监会在全国范围开展现场检查,东莞银监分局对辖区银行、信托等多家金融机构进行了抽查。“由于抽查中发现我公司某个信托项目的管理与监管要求存在差距,东莞银监分局于2015年11月2日对我公司做出罚款人民币20万元的行政处罚。”
受罚项目已兑付完毕
针对处罚是否会影响投资人的利益,东莞信托表示目前该信托项目已正常兑付完毕。
作为有地方政府背景的信托公司,东莞信托最主要的两名股东为东莞市财信发展有限公司和东莞市财政局,分占43.5%和30%的股份。
值得一提的是,在多数信托公司缩减信托业务而加大自营的当下,东莞信托的信托业务收入占比一直较高。
从营收分布来看,自2011年以来,东莞信托的手续费和佣金收入占营业收入的比重一直保持在70%以上,而即便是2015年,该占比也高达75.62%,并保持了一定增长。
持续稳定的信托业务开拓给东莞信托带来了业绩的增长。2015年东莞信托净利润4.92亿元,根据Wind统计,这样的业绩在68家信托公司中排名第45位,作为注册资本偏低仅12亿元的信托公司,这样的业绩也超越了诸多实力远高的公司。
但既是倚重信托业务,又为何在管理上出现疏忽?东莞信托未正面回复本报记者提问,但从年报来看,2015年随着监管层一系列配套监管政策相继出台或进入征求意见阶段,东莞信托已意识到了“强监管”和“促转型”的两大监管路径。
东莞信托在年报中表示:一是银监会监管架构改革,专设信托监管部,将对信托的监管从非银行金融机构中独立出来,从顶层设计上加强对信托业的监管力度。二是在具体监管执行措施上,信托业保障基金正式进入实施阶段,《信托公司条例》、监管评级等多次征求意见,信托业协会行业评级正式实施,使得监管治理体系更加具体透明;对《信托产品》(伞形信托)的监管,证监会也曾多次强调券商“两融”业务不得以任何形式开展场外股票配资、伞形信托等活动。三是央行等十部委联合发布《关于促进互联网金融健康发展的指导意见》,首次提出“互联网信托”概念,为信托转型指出了一条新道路。
“处罚目前来看还是个案,从银监会近期的监管文件和领导讲话可以看出,对信托公司监管已越来越严,各地银监局之间也有差别,有的地方原来比较松的可能现在会更严。”一位信托部门总经理对《投资者报》记者说。
信托业务监管趋严
很显然,伴随着信托业转型发展向纵深迈进,监管层对信托业务的管理要求也越来越严格。
“近两年信托业不断出台新文件,例如99号文、58号文等,都涉及对信托风险的防范控制,这对信托公司而言是硬性规定,因而能起到较好的效果。而法律文件的出台,也从侧面提示了近两年信托风险的不断积聚,信托兑付压力以及信托风险项目的增加,需要监管层出台文件持续检测,并督促化解实质风险,为信托业健康有序保驾护航。”格上理财研究员欧阳岚表示。
尽管相对监管机构对银行开出的“罚单”,信托受到的处罚数量较少。但从银监会及各分支机构公开披露的信息来看,2015年至少有3家信托公司因资金池业务违规、用非委托人合法所有的财产设立信托等原因受到地方监管机构的处罚。
其中两家位于广东,一家位于山西,受处罚原因包括“信托业务严重违反审慎经营规则”、“用非委托人合法所有的财产设立信托”、“将信托财产的部分收益确认为子公司收入”、“资金池业务投向不合规”等。另有部分信托公司高管因违规而受罚。
“管太松,不利于业务规范和预防风险;管太严,对信托功能灵活性也有影响,不利于新业务的拓展。其实没有对错之分,关键是一个度,太严太松都不好。”采访的最后,上述信托领导还是透露出了一丝担忧。
2013年第2号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已经中国银监会2013年第18次主席会议通过。现予公布,自2014年1月1日起施行。中国银监会主席尚福林 2013年11月14日 消费金融公司试点管理办法 第一章总则
第一条为促进消费金融业务发展,规范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所称消费金融公司,是指经银监会批准,在中华人民共和国境内设立的,不吸收公众存款,以小额、分散为原则,为中国境内居民个人提供以消费为目的的贷款的非银行金融机构。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消费贷款是指消费金融公司向借款人发放的以消费(不包括购买房屋和汽车)为目的的贷款。第四条消费金融公司名称中应当标明“消费金融”字样。未经银监会批准,任何机构不得在名称中使用“消费金融”字样。
第五条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对消费金融公司及其业务活动实施监督管理。第二章设立、变更与终止
第六条申请设立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有符合《中华人民共和国公司法》和银监会规定的公司章程;
(二)有符合规定条件的出资人;
(三)有符合本办法规定的最低限额的注册资本;
(四)有符合任职资格条件的董事、高级管理人员和熟悉消费金融业务的合格从业人员;
(五)建立了有效的公司治理、内部控制和风险管理制度,具备与业务经营相适应的管理信息系统;
(六)有与业务经营相适应的营业场所、安全防范措施和其他设施;
(七)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第七条消费金融公司的出资人应当为中国境内外依法设立的企业法人,并分为主要出资人和一般出资人。主要出资人是指出资数额最多并且出资额不低于拟设消费金融公司全部股本30%的出资人,一般出资人是指除主要出资人以外的其他出资人。
前款所称主要出资人须为境内外金融机构或主营业务为提供适合消费贷款业务产品的境内非金融企业。第八条金融机构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具有5年以上消费金融领域的从业经验;
(二)最近1年年末总资产不低于6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三)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连续盈利(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四)信誉良好,最近2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五)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六)承诺5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消费金融公司股权(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责令转让的除外),并在拟设公司章程中载明;
(七)具有良好的公司治理结构、内部控制机制和健全的风险管理制度;
(八)满足住所地国家(地区)监管当局的审慎监管指标要求;
(九)境外金融机构应当在中国境内设立代表处2年以上,或已设有分支机构,对中国市场有充分的分析和研究,所在国家或地区金融监管当局已经与银监会建立良好的监督管理合作机制;
(十)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金融机构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一般出资人,除应当具备第(三)、(四)、(五)、(六)、(七)、(八)、(九)项规定的条件外,还应当具备注册资本不低于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的条件。第九条非金融企业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
(一)最近1年营业收入不低于300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二)最近1年年末净资产不低于资产总额的30%(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三)财务状况良好,最近2个会计连续盈利(合并会计报表口径);
(四)信誉良好,最近2年内无重大违法违规经营记录;
(五)入股资金来源真实合法,不得以借贷资金入股,不得以他人委托资金入股;
(六)承诺5年内不转让所持有的消费金融公司股权(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依法责令转让的除外),并在拟设公司章程中载明;
(七)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审慎性条件。
非金融企业作为消费金融公司一般出资人,应当具备第(二)、(三)、(四)、(五)、(六)项规定的条件。
第十条消费金融公司主要出资人可以在消费金融公司章程中约定,在消费金融公司出现支付困难时,给予流动性支持;当经营失败导致损失侵蚀资本时,及时补足资本金。
第十一条消费金融公司至少应当有1名具备5年以上消费金融业务管理和风险控制经验,并且出资比例不低于拟设消费金融公司全部股本15%的出资人。第十二条消费金融公司的注册资本应当为一次性实缴货币资本,最低限额为3亿元人民币或等值的可自由兑换货币。
银监会根据消费金融业务的发展情况及审慎监管需要,可以调整注册资本的最低限额。
第十三条消费金融公司根据业务发展的需要,经银监会批准,可以设立分支机构。设立分支机构的具体条件由银监会另行制定。第十四条消费金融公司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实行任职资格核准制度。
第十五条消费金融公司有下列变更事项之一的,应当报经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批准:
(一)变更公司名称;
(二)变更注册资本;
(三)变更股权或调整股权结构;
(四)变更公司住所或营业场所;
(五)修改公司章程;
(六)变更董事和高级管理人员;
(七)调整业务范围;
(八)改变组织形式;
(九)合并或分立;
(十)银监会规定的其他变更事项。
第十六条消费金融公司有下列情况之一的,经银监会批准后可以解散:
(一)公司章程规定的营业期限届满或者公司章程规定的其他解散事由出现;
(二)公司章程规定的权力机构决议解散;
(三)因公司合并或者分立需要解散;
(四)其他法定事由。第十七条消费金融公司因解散、依法被撤销或被宣告破产而终止的,其清算事宜按照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办理。
第十八条消费金融公司设立、变更、终止和董事及高级管理人员任职资格核准的行政许可程序,按照银监会相关规定执行。
第十九条消费金融公司设立、变更及业务经营过程中涉及外汇管理事项的,应当遵守国家外汇管理有关规定。
第三章业务范围及经营规则
第二十条经银监会批准,消费金融公司可以经营下列部分或者全部人民币业务:
(一)发放个人消费贷款;
(二)接受股东境内子公司及境内股东的存款;
(三)向境内金融机构借款;
(四)经批准发行金融债券;
(五)境内同业拆借;
(六)与消费金融相关的咨询、代理业务;
(七)代理销售与消费贷款相关的保险产品;
(八)固定收益类证券投资业务;
(九)经银监会批准的其他业务。第二十一条消费金融公司向个人发放消费贷款不应超过客户风险承受能力且借款人贷款余额最高不得超过人民币20万元。第四章监督管理
第二十二条消费金融公司应当按照银监会有关规定,建立健全公司治理架构和内部控制制度,制定业务经营规则,建立全面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
第二十三条消费金融公司应当遵守下列监管指标要求:
(一)资本充足率不低于银监会有关监管要求;
(二)同业拆入资金余额不高于资本净额的100%;
(三)资产损失准备充足率不低于100%;
(四)投资余额不高于资本净额的20%。有关监管指标的计算方法遵照银监会非现场监管报表指标体系的有关规定。银监会视审慎监管需要可以对上述指标做出适当调整。
第二十四条消费金融公司应当按照有关规定建立审慎的资产损失准备制度,及时足额计提资产损失准备。未提足准备的,不得进行利润分配。
第二十五条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建立消费贷款利率的风险定价机制,根据资金成本、风险成本、资本回报要求及市场价格等因素,在法律法规允许的范围内,制定消费贷款的利率水平,确保定价能够全面覆盖风险。第二十六条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体系和可靠的业务操作流程,充分识别虚假的申请信息,防止欺诈行为。
第二十七条消费金融公司如有业务外包需要,应当制定与业务外包相关的政策和管理制度,包括业务外包的决策程序、对外包方的评价和管理、控制业务信息保密性和安全性的措施和应急计划等。
消费金融公司签署业务外包协议前应当向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报告业务外包的主要风险及相应的风险规避措施等。
消费金融公司不得将与贷款决策和风险控制核心技术密切相关的业务外包。
第二十八条消费金融公司应当按规定编制并报送会计报表及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要求的其他报表。第二十九条消费金融公司应当建立定期外部审计制度,并在每个会计结束后的4个月内,将经法定代表人签名确认的审计报告报送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第三十条消费金融公司应当接受依法进行的监督检查,不得拒绝、阻碍。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在必要时可以委托会计师事务所对消费金融公司的经营状况、财务状况、风险状况、内部控制制度及执行情况等进行审计。第三十一条消费金融公司对借款人所提供的个人信息负有保密义务,不得随意对外泄露。
第三十二条借款人未按合同约定归还贷款本息的,消费金融公司应当采取合法的方式进行催收,不得采用威胁、恐吓、骚扰等不正当手段。
第三十三条消费金融公司应当按照法律法规和银监会有关监管要求做好金融消费者权益保护工作,业务办理应当遵循公开透明原则,充分履行告知义务,使借款人明确了解贷款金额、期限、价格、还款方式等内容,并在合同中载明。
第三十四条消费金融公司违反本办法规定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责令限期整改;逾期未整改的,或者其行为严重危及消费金融公司的稳健运行、损害客户合法权益的,银行业监督管理机构可以区别情形,依照《中华人民共和国银行业监督管理法》等法律法规,采取暂停业务、限制股东权利等监管措施。第三十五条消费金融公司已经或者可能发生信用危机、严重影响客户合法权益的,银监会可以依法对其实行接管或者促成机构重组。消费金融公司有违法经营、经营管理不善等情形,不予撤销将严重危害金融秩序、损害公众利益的,银监会有权予以撤销。第五章附则 第三十六条香港、澳门和台湾地区的出资人设立消费金融公司适用境外出资人的条件。
第三十七条本办法中“以上”均含本数或本级。第三十八条本办法由银监会负责解释。
【中国银监会辽宁监管局】推荐阅读:
中国银监会关于加强电07-24
中国银监会信托公司行政许可事项实施办法10-12
证监会银监会12-26
银监会专业笔试10-12
银监会现场检查规程10-11
银监会笔试面试试题12-29
银监会2011面试笔试信息01-05
银监会股权管理办法06-14
银监会个人贷款管理办法06-2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