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2024-07-25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精选11篇)

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篇1



一、普及程度

1.入学率:

a.小学、初中适龄儿童、少年都能按时入学,适龄人口入学率达到100%;b.三类残疾儿童入学率分别达到99%以上;

c.以流入地为主,适龄流动儿童、少年义务教育入学率达到100%。

2.辍学率:

a.小学在校生无辍学;

b.初中在校生年辍学率在1%以下;

c.残疾儿童在校生年辍学率在2%以下。

3.完成率:

九年义务教育完成率达到95%以上。

二、师资水平

4.学历提高比例:

a.除部分有突出办学业绩的校长外,中小学校长均应有本科以上学历;b.专任教师,小学80%以上达到专科以上学历,初中70%以上达到本科以上学历。

5.教学能力:

a.落实《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后,专任教师胜任率达到85%以上;b.所有专任教师均取得计算机省级一级合格证书,并能经常运用多媒体开展教学活动。

6.师德水平:

a.教职工严格遵守职业道德规范;

b.尊重学生的人格和学习主体地位,高度重视学生健全人格和创新精神的培养;

c.师生关系民主、和谐,95%以上的学生对师生表示满意。

7.队伍建设:

a.实行校长任期制,试行校长职级制;

b.建立区域内校长、教师定期流动制;

c.实施教师资格认定制度和教职工聘用制度,创设公开、平等、竞争、择优的教师管理机制;

d.生师比合理,小学、初中分别控制在16:

1、14:1左右;

e.建立起完善的“以校为本,四位一体,课题牵动,分科推进,案例为主”的校本培训制度;

第 1 页

f.50%以上的教师拥有研究专题,教师队伍主动探索的风气已经形成。

三、办学条件

8.教育设施:

a.保证中小学生有足够的户外活动场地,小学、初中每校分别拥有300米跑道和400米跑道的运动场,建有室内球类运动馆、游泳馆;

b.生均占地面积,农村学校为26平方米,城镇学校为21平方米;

c.校舍楼房化,生均校舍建筑面积为10平方米以上;

d.学校有足够的教室和专用教室,教室的课桌椅尽可能调换成可调节的;e.常规教学仪器配备和图书馆建设均达到国家Ⅰ类标准,并充分发挥使用效益;图书馆能与局域网联通,获取网上图书资料,并建有电子阅览室;

f.小学、初中均实现小班化教学,小学每班控制在30人以内,初中每班控制在40人以内。

g.学校取暖、用餐、饮水、洗浴、如厕等设施,能够对学生提供优质服务。

9.现代化教育条件:

a.“校校通”接通率,小学为60%以上,初中为90%以上;

b.多媒体教学用教室占班级总数的比例,小学为15%以上,初中为25%以上;

c.微机配备到位,生机比,小学、初中分别达到10:1;

d.学校至少配置一个微机备课室;

e.建有教学资源库,教学资源库存量为5000G;

f.实现学籍电子化管理,学籍电子化覆盖率达到100%。

10.学生综合实践场所:

a.区域内的少年宫归县区教育行政部门主管;

b.县(市)区内拥有一处以上多功能的青少年素质教育基地或中心;

c.区域内已开发出一批学生学工、学农、学军、学科技的场所和中小学德育与社会实践活动基地。

11.学校建设:

a.小学、初中分布相对集中,学校布局合理,有利于学生就近入学;

b.30万人口以上的县区,应建有1所以上特殊教育学校,并达到《辽宁省标准化特殊教育学校标准》的要求;

c.县区教师进修学校建设达到国家级建设标准要求。

d.区域内80%以上的中小学启动校园环境艺术化工程。

四、教育经费

12.经济发展水平:人均GDP2000美元以上。

13.政府对教育的投入:

a.财政性教育经费占GDP比例达到4%以上;

b.财政预算内教育经费增长速度高于财政经常性收入的增长比例;

14.生均教育经费:

a.生均预算内教育事业费,小学、初中分别达到1000元和1500元以上,并保持逐年增长;

b.生均预算内公用经费,小学、初中分别在省公用经费定额标准基础上逐年增长。

15.教师工资:

a.教师工资不低于当地政府公务员工资,设立教师工资专户,确保工资按时足额发放;

b.特殊学校的教师应享有不少于工资30%的特殊津贴。

16.家庭困难学生资助:

政府设立义务教育助学金,确保家庭经济困难学生享受义务教育。

17.捐资助学:

支持、鼓励社会力量和公民个人捐资助学。

五、教育质量

18.落实新课程:

a.按照《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要求,扎实地落实新课程计划,开全开足规定课程;

b.从小学一年级开始,全面普及外语教育,至少有一个学科实施双语教学;c.从小学一年级开始普及信息技术教育;

d.开设心理辅导讲座或心理健康教育课,建立学生心理咨询室;

e.探究性学习课程得到有效落实;

f.校本课程得到有效开发,并成为浓重学校办学特色的一个重要途径和手段。

19.教学方式转变:

a.小组学习和探究性学习方式开始初步融入到各学科教学之中;

b.积极进行现代教学手段与学科教学整合的尝试;

c.做好每个学生的成长记录,实施发展性评价;

d.教师备课时注重备学生,坚持撰写课后“教学反思”。

20.德育实效性:

a.德育目标符合学生的身心特点,德育活动系列化,德育工作具有针对性和明显的实效性;

b.德育贯穿于学校教育的全过程,突出德育的针对性、主动性和实效性,学校有良好的校风校纪,学生日常行为规范合格率100%,小学生年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0.3以下,初中生年犯罪率控制在万分之0.6以下。

21.学生学业水平:

a.初中毕业生基本上能够用外语进行日常会话;

b.能够运用网络进行学习;

c.毕业班学生成绩合格按时毕业率,小学、初中均达到100%;

d.初中毕业生升入高中阶段的升学率达到95%以上。

22.学生身体素质:

a.学生具有良好的身体状况;

b.明确“健康第一”的教育思想,全面落实国家《学生体质健康标准》,学生体质健康达标率,小学、初中均不低于95%,学生健康知识知晓率达到90%以上,视力不良率得到有效控制;

c.初中以上学生都能有良好的卫生习惯;

d.“六病”防治率达到80%以上。

e.开展课外和校外文体活动、科技活动,丰富学生的生活,85%的学生有较为明显的个人兴趣爱好。

六、教育管理

23.政府行为:

a.落实“以县为主”的管理体制,县(市)区、乡镇、村职责明确,实现教师工资由县级人民政府统筹,教师队伍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管理,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由县教育行政部门统一安排;

b.县区人民政府把办好义务教育视为政府的主要责任,并把义务教育发展作为一项重要内容纳入到建设小康社会的宏观规划与基础设施建设的具体计划中;

c.健全政府及其职能部门领导、管理义务教育的目标责任制、考核制及义务教育工作向人代会汇报制度;

d.积极探索并有效执行区域内义务教育免费配套制度,广大教育工作者对政府办义务教育的努力基本满意。

24.社会参与:

a.社区教育网络健全,建立由政府、教育行政部门、学校、教师、专家、家长组成的教材管理委员会;

b.以社区为依托完善家长委员会,学校、家庭、社会教育职责明确,教育措施落实。

25.社会服务:

a.依据当地学习型社会建设的要求,积极探索学校教育资源公休日、节假日向社区开放与服务的途径和办法;

b.与贫困地区的学校建立起牢固的“一帮一”帮扶对子,在给予财、物帮扶的同时,注重教师培训、教改信息提供和教改实地指导等方面的智力扶贫。

26.国际交流:

a.积极引进外籍教师,提高全区中小学外语教学质量;

b.采取恰当方式与境外同级学校建立姊妹学校,加强教师和学生在教学和活动方面的交流。

27.办学秩序:

a.取消义务教育阶段公办学校所举办的校中校、校中班,“民办公助”、“公办民助”学校完全实现“四独立”;

b.取消包括公办、民办和进行办学体制改革的各类初中、小学以文化课考试的方式选拔新生的做法;

c.注重安全教育,杜绝重大责任事故。

28.办学环境:

a.鼓励学校在不违反国家法律、法规的基础上,进行各种形式教育、教学探索;

b.依法治教,严禁相关部门对学校进行乱摊派、乱罚款、乱收费现象的发生;c.学校周边环境得到有效治理,有利于青少年健康成长;

d.学校校园环境达到《辽宁省中小学校园艺术化建设要求》。

29.办学特色:

每所义务教育学校在保证学科教学质量的基础上,在体育、艺术教育、科技教育、外语教育、信息技术教育、研究性学习等方面发展有鲜明特色的学校教育项目。

30.学校管理:

a.落实校长的法人地位,积极推进校本管理;

b.校长具有相对成熟的办学思想,学校有成功推进素质教育经验;

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篇2

辽宁省信息技术教育发展与学生竞赛活动

近年来,辽宁省以教育强省为目标,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大力推动全省教育信息化建设,不断提高现代信息技术在各教育领域的应用水平,实现了跨越式发展。尽管如此,辽宁省信息化教育发展水平与经济建设的快速发展和教育信息化发达省份相比仍有一定的差距。

随着农村中小学现代远程教育工程的开展,信息化教育、信息技术教育发展水平的不均衡状况已经有了很大的改善,但仍无法完全消除。而利用网络中的优质数字教育资源,有效开展教学活动、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是信息技术学科发展的方向。

信息技术学科的各类竞赛活动, 在辽宁省有着广泛的开展基础,很多赛事已经连续举办多年,如全国青少年信息学奥林匹克竞赛、中小学电脑制作活动、全国中小学信息技术创新与实践活动、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HTC计算机表演赛等。

2014年起,辽宁省对高考加分制度做出了调整,这使得学生参加竞赛活动的功利性减小,很多学生对参加各类竞赛的热情有所减退,家长也不愿意学生浪费更多的时间在比赛中。这使得内容偏离课程标准、脱离学生兴趣的竞赛项目的参与度越来越低,以贴近课堂学习实践、与学生的兴趣紧密相连的竞赛项目则更容易普及。其中,中国儿童青少年威盛中国芯HTC计算机表演赛在威盛电子和HTC提供的最新IT技术支撑下,形式上实现了在线培训、在线交流、 在线比赛,内容上包含了计算机网络基础和多媒体制作两个方面,既要求参赛者掌握扎实的计算机网络操作基本技能,也为有特殊才能的选手提供了充分展示自己的舞台。同时,手机应用开发、 信息安全对抗等项目的引入,使赛事内容一直保持了前瞻性和实时性,各种先进的科技理念和社会热点元素贯穿比赛,贴近学生的学习和生活实践,更有利于这一赛事的开展。

通过赛事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开拓学生的视野

兴趣是学生学习的动力,是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学习过程、进行自我教育的源泉,是使学生的思维始终处于积极状态的助推器。通过参加丰富多彩的比赛活动,学生感到情境有趣、知识有趣、 活动有趣,很容易进入所学知识的情境中,激发求知欲,引发学习动机,促进思维发展。

我问一位多年指导选手参加计算机表演赛的教师,参加信息技术比赛会不会耽误其他科目的学习,影响学生的学习成绩,他说:“参加计算机比赛的同学无一不是品学兼优的好学生,他们聪明、勤奋,不但不会因为比赛影响学习,反而会在比赛中开拓视野、提高自信心,促进自身在各学科取得优异成绩。”

我还得知,参加今年第二十四届计算机表演赛辽宁赛区来自大连的两名高中组选手,他们使用的比赛账号还是在小学时注册的,多年来的比赛经历和获得的荣誉,使他们更乐于比赛、享受比赛,并得到了家长和教师们的支持。

还有一位第十九届表演赛中辽宁赛区来自沈阳的选手,在全国总决赛中取得了初中组虚拟机器人项目的全国最高分,这激发了他在信息技术学科上的浓厚兴趣。考入高中后,他不仅成为手机编程领域的高手,还收到了多家IT企业的实习和就职邀请,现已升入理想高校深造。

学生活动对教师专业发展和课堂教学的影响

通过指导学生参加各类比赛,教师的专业化发展也得到了增强。教师自身的教学理念、信息素养、教育教学能力不断提升,在这个过程中实现了自我的持续成长和发展。

一位来自瓦房店的普通小学教师说:“学生们的成长是我最大的快乐。” 他带领学生参加计算机表演赛前后共获得了40个全国奖项、5个全国冠军的辉煌战绩。和这位教师一样,许多教师都是在没有专业教材的指导下,在摸索中逐步成长,这其中的辛苦与付出可想而知。这些教师不仅在各类信息技术学科竞赛中成绩斐然,更是辽宁省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教研、科研骨干, 在省内外各类教学评比、教研活动、教材编制、试题命制等活动中,经常能看到他们的身影。

依托于网络的比赛活动,比赛时间相对宽松,对场地、时间的要求较低,更利于教师组织学生开展活动,如计算机表演赛的练习、 初赛阶段持续时间较长,基本涵盖了一个学期。在大连、丹东、 锦州等地,教师们根据表演赛的比赛内容,结合教材和课程标准编制了校本教材,在日常教学中应用,有效地补充了信息技术学科的教学内容。

2015年,大连市使用的新教材中增加了Scratch的内容,同年的第二十四届计算机表演赛也刚好设立了Scratch动画制作赛项,因此比赛受到了大连市广大师生的欢迎,比赛也为学科教学增加了新内容,输入了新血液。另外,随着智能手机等移动终端在学习和生活中的普及,越来越多的学生通过表演赛的手机应用开发赛项获得了新知识和新技能。

学生活动促进信息技术学科发展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各类数字设备的普及,学生接触信息技术软硬件的机会越来越多,许多学生在课外已经获得了非常多的信息技术知识,这使我们清醒地认识到:信息技术教育不应该只进行单调的技术理论学习,更应强调信息技术的应用,加强与现实情境的联系,贴近生活实践活动,根据社会发展来学习信息技术。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之宣传标语 篇3

1.庄稼被淹误一季,孩子失学误一代

2、依法治教,依法执教,依法兴教

3、整体推进素质教育,全面提高民族素质

4、事业成败缘于知识,国运兴衰系于教育

5、招用童工,法理不容

6、有田不耕仓库虚,有书不读子孙愚

7、孩子辍学,父母之过

8、科教兴国,读书发家

9、送子上学堂,小康有保障

10、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提高民族文化素质

11、党以重教为先,政以兴教为本,民以助教为荣

12、送子入学,是每位家长应尽的义务

13、穷则思变,变则兴教

14、今天失学,等于明天失业

15、今天的教育就是明天的经济

16、今天的辍学生,就是明天的贫困户

17、治穷先治愚,治愚先治教

18、学生辍学,家长违法

19、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巩固提高普九成果

20、努力实现高质量、高水平“普九”目标

21、家庭社会齐抓共管,描画“普九”蓝图

22、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个公民的神圣职责

23、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每位父母的应尽义务

24、普及九年义务教育是提高国民素质的基本国策

25、放任未成年人弃学是一种违法行为

26、为中华之崛起而读书

27、只有知识才有力量

28、谁占有人才谁就占有市场

29、谁占有知识谁就占有财富

30、人从书里乖,富从书中来

31、国因人才兴,家因知识富

32、普九普九,国有前途;普九普九,家有奔头

33、高举邓小平理论伟大旗帜,提高全民族道德文化素质

34、认真贯彻《义务教育法》,提高依法治教意识

35、提高“普九”整体水平,构建五峰和谐社会

36、深化农村基础教育改革,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

37、百年大计,教育为本

38、全社会都来关心支持教育工作,为教育事业作贡献

39、发扬尊师重教风尚,实施科教兴县战略

40、教育要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41、全面贯彻教育方针,全面提高教育质量

42、优先发展教育,建设教育强区

43、深化教育体制,加快教育发展步伐

44、巩固 “普九”成果,全面推进中小学素质教育

45、国运兴衰,系于教育,教育振兴,全民有责

46、全面实施素质教育,努力提高国民素质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若干问题的思考 篇4

完成“两基”任务,这是教育工作的“重中之重”。从实施”两基”的情况看,扫盲工作基础较好些,“普九”的难度则大些,其难点集中在两个方面,“一是贫困县,二是人口大县。贫困县经济基础薄,学校办学条件差,教育投入资金不足是一大难点;人口大县面临人口增长高峰期,新初中布点不足,适龄学生入学难是又一紧迫的难题。这些问题都有待各级政府、各有关部门同心协力去解决。这里,我结合调研情况,就当前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应着力抓好的五个方面问题谈一些意见。

关于合理布局问题。

为保证“普九”规划的实施,各地在加快初中布点和撤并小学分散教学点,创办寄宿制小学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取得了明显成效,这项工作国前各地仍在加紧进行。但必须清醒地看到,学校的布局具有很强科学性,布局不合理,既影响“普九”的进度,也影响将来教育的进一步健康、协调发展,造成不必要的投资浪费。需要特别引起重视的有两点:

(1)要实事求是地预测当地人口的自然增长情况。确定学校布点和规模,所依据的参数只能是当地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需要入学的实际人口数,而不是计划生育本子上的人口数。由于客观实际存在的“黑户口”现象,许多农村地区没有户口的少年儿童数量庞大,对于他们,教育系统既不能,也无法将其拒之于学校门外。这就需要我们既要掌握户口本上的适龄人学人口数,也要摸清“黑户口”的`适龄少年儿童效。要逐村、逐乡、逐县地了解当地“全额”入学人数,调查并预测当地小学主人学后五年及100%升入初中的实际人口数,这些,光乡镇长了解还不够,教育局长和有关校长更要心中有数。同时,还要充分考虑到其它的种种因素,比如“小县大城关”、“造福工程”等人口迁移增容状况等,都应当成为我们考虑布点的依据之一。

确保全额入学是完成“普九”的先决条件,各地应以此为依据逐校规划当地中小李校每个学年、每一年段的学生规模和班级数,在此基础上科学合理地提出当地中小学校整体布局方案,确保学校布点既能满足“普九”需要,又能达到学校规模效益。

(2)学校布局应结合乡镇建设发展进行统筹规划。要把我们的初中、小学的学校布点初速议纳入乡镇建设规划中去统筹考虑,尤其应把初中作为乡镇建设中最具规模的群体加以规划,这是值得我们研究的新课题。对于新布点的学校,能建一校的,就不建两个学校,这里有个办学效益问题。过去我们教育部门有个说法,即1-1.2万人口的地方建一所中学,那么1.8万人口的地方怎么办呢?

这就值得我们去研究。办两所学校,投入资金增大,财政负担也大;两校两个班子、两套教师队伍;乃至盖两堵围墙、两个操尝建两个厕所等等,显然是浪费资金,没有效益,建两所学校,两校都达不到效益规模和班级数;建一所学校,能满足需要,既达到效益规模,又能集中有限的财力以改善学校教学设施、仪器设备等办学条件,实玻际准化,提高教育质量。中学应规划建在乡镇所在地。有些地方一定要建两个学校,也应尽可能建在乡镇。中学建在乡镇所在地,至少有几个好处:其一,节省教育投资,提高办学效益,特别是规模效益。其二,有利学校建设和管理,教师派出到位率高,开展教学教研交流活动规范,有利提高教学水平,其三,有利学生之间交往和对外交流,改变观念,拓展知识面,促进良好素质养成。其四,有利于乡镇的两个文明建设,乡镇有了一所设备完善、教学教育质量较高的中学,其文明度和知名度都将得到提高。只要乡镇切实把学校作为两个文明建设的“窗口”

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篇5

扫除青壮年文盲的工作总结

我乡“两基”工作,在县委、县人民政府的领导下,在业务主管部门的关心、支持下,通过全乡广大干部群众的积极努力,“两基”工作取得了阶段性成果。为确保“两基”工作顺利通过国家教育督导团检查验收,我乡按照上级规定的“两基”各项指标要求,遵循“坚持标准、保证质量、软件从严、硬件从实”的原则,认真进行了总结,现在“两基”各项指标基本达到要求。特将情况汇报如下:

一、基本情况

江边乡位于元谋县城的东北部,距县城32公里,全乡国土面积252.3平方公里,其中坝区仅17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835.9米,最低海拔945.2米,地处金沙江干热河谷地带。辖龙街、大树、盐水井、鱼窝、丙弄、中村、卡莫、阿卓8个村民委员会,54个村小组。2010年11月,全乡总人口15315人,其中,农业人口14785人,农民人均纯收入3430元。

全乡现有初级中学1所,10个教学班,在校学生516人。学校占地面积66667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129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4411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8.6平方米;小学1

所,22个教学班,在校学生887人。学校占地面积25812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29.1平方米;校舍建筑面积10583平方米,生均校舍面积11.93平方米。

二、自查情况

(一)“普九”各项指标完成情况 ——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及扫盲程度

1、适龄少年、儿童入学率:初中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为 97.5%、101.1%、98.35%、103%;小学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为97%、100%、100%、99.6%。

2、在校学生辍学率:初中辍学率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为1.57%、0、0.47%、2.35%;小学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为0.85%、0.7%、0.35%;、0.5%。

3、残疾少年儿童入学率:小学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为100%、0、100%、100%。初中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为100%、100%、100%、100%。4、15周岁人口初等教育完学率: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均为100%。5、17周岁人口初级中等教育完学率: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为99.5%、99.4%、100%、100%。

6、青壮年文盲率:2007年有学习能力的青年(15-24岁)非文盲率99.5%,其中农业人口非文盲率99.5%,非农

业人口非文盲率100%;2008年有学习能力的青年(15-24岁)非文盲率99.6%,其中农业人口非文盲率99.59%,非农业人口非文盲率100%;2009年有学习能力的青年(15-24岁)非文盲率99.6%,其中农业人口非文盲率99.7%,非农业人口非文盲率100%;2010年有学习能力的青年(15-24岁)非文盲率99.25%,其中农业人口非文盲率99.23%,非农业人口非文盲率100%。

7、近三年脱盲人员复盲率:2007年脱盲人员复盲率0;2008年脱盲人员复盲率0;2009年脱盲人员复盲率0;2010年脱盲人员复盲率0。

——教师队伍

8、教师学历和取得专业证书合格率:小学专任教师58人,学历和专业合格58人,合格率为100%;代课教师2人,其中学历符合规定的2人,学历达标率100%。初中专任教师31人,学历和专业合格31人,合格率为100%。

9、新补充教师学历合格率:初中2010年新补充教师1人,新补充教师学率合格率为100%。

10、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校长任职条件合格率为100%。

11、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校长岗位培训合格率100%。——教育质量

12、按国家和省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时:中小学均严格按照教育部和省定的课程计划开齐课程,开足课

时。

13、在校学生品德操行综合评定合格率:中小学在校学生品德操行综合评定合格率均为100%。

14、毕业班学生毕业率:小学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分别为100%、100%、99.42%、96.8%;中学2007年、2008年、2009年、2010年均为100%。

15、毕业班体育合格率:小学体育合格(达标)率为100%。初中体育合格(达标)率均为100%。

16、初中毕业班学生全科合格率:初中2007年毕业班全科合格率为94.7%;2008年毕业班全科合格率为65.7%;2009年毕业班全科合格率为81.41%。2010年毕业班全科合格率为87.95%。

17、学校体育运动会举办率:中小学体育运动会举办率为100%。

——办学条件

18、生均占地面积达标率:小学生均占地面积29.1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达标率为100%;初中生均占地面积129平方米,生均占地面积达标率为100%。

19、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率:小学生均校舍面积11.93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率均为100%;中学生均校舍面积8.6平方米;生均校舍建筑面积达标率均为100%。

20、教学用房达标率:中小学教学用房达标率均为100%。

21、院墙、校门、运动场地、场所、水源、旗杆合格率:小学学校院墙、校门、运动场地、厕所、水源和旗杆合格率98%。初中院墙、校门、运动场地、厕所、水源和旗杆合格率为98.8%。

22、危房率:小学已按完成了排除危房任务。初中截止2008年12月份,已经消除了全校所有的土木结构D级危房,已按完成了排除危房任务。

23、课桌椅配齐率:小学学校课桌椅的配备已经达标,配齐率为100%。初中学校课桌椅的配备已经达标,配齐率为100%。

24、图书达标率:小学图书配备达标率为96%;初中图书配备达标率100%。

25、教学仪器达标率:小学教学仪器达标率不达标。初中实验教学仪器达标率为100%。

26、文体器材达标率:小学文体器材达标率为98%;初中文体器材达标率为96%。

27、劳动(劳技)课设备配备率:小学开足劳技课时,并开建有自己的勤工俭学基地,劳技课设备配备率为96%;初中开足劳技课时,并开建有自己的勤工俭学基地,劳技课设备配备率为96%。

28、实验教学普及率:小学2008—2009学年由于恢复重建没有开,2009—2010学年由于教学用房不够,有演示实

验但无分组实验。初中实验教学普及率达98%。

29、信息技术课配备率:小学信息技术课按时开齐,有计算机28台,信息技术教室1间;小学人机比为32:1。初中信息技术课按时开齐,有计算机32台,信息技术教室1间;多媒体投影教学设备1套,教室1间;中学人机比为16.6:1 ——教育经费

30、财政对教育的拨款:按时足额拨给。

31、年生均教育事业费逐年增长:初中2007-2008上级教育专款核拨68398元;2008-2009核拨167213元;2009-2010核拨194556元。小学2007-2008上级教育专款核拨 元;2008-2009核拨 元;2009-2010核拨 元。

32、财政拨付的年生均公用经费:中小学均能正常按照上级拨付给的公用经费开展学校工作。

34、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资金,开展勤工俭学:中学通过积极向各级党委、政府以及各部门争取,多渠道筹措义务教育资金:2007年接收各级捐赠款(物)共计11000元,教师节接收各级部门慰问金5200余元;2008年因受“8.30”地震影响共接收各级捐赠款(物)共计20000元;2009年接收各级捐赠款(物)共计8000元。小学:2008年75000元;2009年60000元;2010年51000元。

中小学均能开展勤工俭学,并通过一定的创收来筹措经费。初中通过勤工俭学基地创收来筹措经费逐年增长:2007-2008收入4500元;2008-2009收入7600元;2009-2010收入7800元。

35、教职工工资(包括各种政策性补贴):中小学均能按时足额发放。

三、主要做法

(一)提高认识,强化领导

在“两基”迎检工作开展以来,在县委、县政府的安排部署和县“两基”办公室的指导下,乡党委、政府高度重视,成立了以乡长为组长,分管副乡长为副组长,中小学校长、各站所负责人、各村委会主任等为成员的领导小组,加强对全乡“两基”工作的领导。乡党委政府先后多次召开会议,讨论、研究和指导“两基”工作,为我乡“两基”迎国检工作的扎实开展和稳步推进提供了强有力的组织保障。

(二)多措并举,做好控辍保学工作

在“两基”工作中,我乡突出了一个中心任务,即“控辍保学”工作,积极采取多项措施,抓紧抓好此项工作的落实。

1、认真贯彻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针对我乡贫困面大的实际,在认真调查摸清每位学生家庭情况的基础上落实好“两免一补”政策,真正让贫困学生享受这一政策,绝

不让每一位学生因贫困而辍学。

2、巩固好在校学生。针对目前影响学生流失主要原因从贫穷转为厌学、外出打工等方面,学校规定,任何教师不得歧视,排挤“双差生”,更不得以任何理由和借口赶走学生。

3、爱心控辍。一是要求每位教师与学生建立良好的师生感情,实行“一帮一”帮扶措施,用感情、爱心留住学生;二是倡议全乡党员干部职工以创先争优活动为契机,积极采取献爱心或结对帮扶等方式,捐资捐物帮扶贫困学生;三是采取民政救助、社会帮扶措施,让贫困学生感受到社会大家庭的温暖,安心在校学习。

4、课改控辍。学校严格按照《云南省教育厅关于印发云南省减轻中小学生课业负担增强青少年体质的规定的通知》(云教〔2008〕41号)文件精神,结合学校的实际情况,按要求严格控制学生在校的学习时间,保证学生充足的休息、活动和体育锻炼时间。小学每天早上7:00起床,晚上9:00休息,中午还安排了1.5小时午休;中学早上6:30起床,晚上9:00休息,中午还安排了1.5小时午休。学校严格按照要求,开齐开足课时,小学开设有语文、数学、音乐、体育、美术、英语、信息技术和云南省地方教材课。率先实现了面向全乡所有学生三至六年级开设英语教学和信息技术课教学,每周每班均安排2节英语课、1节信息技术课。学校聘有2名英语大学毕业的专职英语教师和1名计算机本科毕业的信息技术课教师,实现了教师专业化发展,保证了所开设的英语课、信息技术课的教学质量,让山区的学生在小学阶段就接受优质的英语教学和计算机教学,极大的拓宽了

学生的知识面,同时也增强了学生在未来学习、发展中的竞争力。另外,学校根据学生的不同要求和特点,认真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组建学校各兴趣小组。如小学组建有江边小学器乐队,聘有专业教师授课,曾在国家、省级的比赛中多次获奖;江边小学鼓号队经多年的培养发展,现已扩建到60人的大型鼓号队。兴趣小组的开设使学生不仅掌握了知识,学会了技能,还让学生感受到了学习的快乐,有效的缓减了学生的学习负担。

三、强调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加强学生管理

(1)学校成立了心理健康教育室和少先队大队部,并设有专人负责,加强了对学生心理健康的辅导。加强教师的值日管理,负责维持所有学生休息纪律,课间活动安全,给学生无微的照顾、细致的关怀。

(2)细化班主任管理,时刻关注学生情况,加强与学生的情感交流。学校建立健全了班主任管理办法,要求班主任要时刻关注学生思想,定期与学生家长取得联系,了解学生情况。多形式与学生沟通交流,做学生生活的朋友,了解学生思想,帮助学生解决生活、学习中的问题,培养学生积极向上的思想感情。

(3)充分发挥全员育人的作用,利用班会时间上好形式多样、主题鲜明的班会课。抓好文明礼仪教育、爱国主义教育、感恩教育。以校园礼仪为重点,广泛深入开展“远离肮脏语言、远离野蛮行为、文明礼仪伴我行“为主题的教育实践活动,上好“文明礼仪第一课”。结合重大节日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中华传统美德教育。开展感恩教育活动,从爱父母,爱老师、爱同学、爱身边的人开始,对给予自己关怀和帮助过的人应抱有感激之心。通过主题班会等形式对学生进行“滴水之恩当涌泉相报”的教育,使学生学会关心、学会做人。强化行为规范训练,使良好的行为习惯内化为自觉的行动,重视良好学习习惯的养成教育,让学生终身受益。

(4)加强问题学生的教育与转化,关注特殊群体学生的生

活、学习。问题学生转化工作做到有计划,有措施,勤总结,重落实,班主任要填写好问题学生档案。要求教师耐心细致地做好后进生的思想教育工作,做到多鼓励、少批评,多帮助、少指责。

(三)多方筹资,加大投入

针对全乡教育硬件设施落后的实际,乡党委、政府多方筹集资金,加大对学校硬件设施的投入。特别是2008年8〃30地震以来,江边小学实行集中办学,抓住国家实施“排危工程、整合教育资源”的机遇,共争取国家和社会各界资金1200多万元,新建了江边小学,极大地改善了办学条件,为“两基”提供了硬件基础。

(四)实行双线三包责任

我乡在实施“两基”工作中,实行双线三包责任制。即乡政府——村民委员会——村民小组——学生家长或监护人一条线,包宣传、包动员、包入学;中学——小学——学生一条线,包教、包学、包巩固提高。通过双线三包责任制的落实,增强了学生家长或监护人送子入学的积极性。

(五)学校加强民主管理,建立机制,让广大教职工、学生家长参与到学校的管理中来

学校成立了教职工代表大会,成员由各年级、各部门按照一定的比例选举产生。学校每年定期不定期召开教职工代表大会,审议学校上一的工作总结和当年的工作计划,讨论决定有关学校发展的重大决议等。学校成立家长代表会,成员由各村民小组的家长选举产生,并代表本村民小组所有家长履行相应的管理权利。学校还通过家长会、家长访谈等形式,与家长沟通,促进老师、家长、学生之间的相互理解。重视家庭、社会与学校教育 的“无缝对接”,利用校外德育教育基地,进一步形成德育教育的合力。

(六)加大宣传,营造氛围

我乡在“两基”工作中,充分利用广播、黑板报、发放宣传册、书写永久性标语等多种方式在全乡范围内广泛宣传《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云南省基本普及九年义务教育的实施意见》等法律法规。一是在全乡师生中开展宣传教育工作,充分利用学生来自全乡各村的有利优势回家宣传,使宣传面更加广泛、深入。二是利用街天进行广播宣传,悬挂宣传横幅。三是向群众发放宣传资料,近年来共发放宣传资料1万余份。四是召开党员会、干部会、村民大会等形式进行宣传。五是在道路、村寨等醒目的地方书写永久性宣传标语。通过开展广泛深入的宣传工作,做到横向到边,纵向到底,家喻户晓,使群众相互宣传,互相带动,切实营造了全民参与,全社会支持“两基”工作的浓厚氛围,有效地促进了“两基”工作的顺利开展。

(七)依法扫除青壮年文盲,全面提高劳动者素质近几年来,我乡继续加大扫除文盲和巩固提高扫盲工作力度。成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所辖8个村委会全部成立了成人文化技术学校,配备了专兼职教师,具备了基本的教学设施,均有计划地开展培训。认真落实国家和省有关扫盲 11

经费的规定,上级核拨的扫盲经费专款专用,不挪用、挤占、截留。今年共开展农村实用技术培训44期,培训内容有农村种植、养殖、病虫害防治等,参加培训共2760人次。

(八)认真落实“三长”送学制度

今年,我乡共有小学适龄儿童1081人,入学1077人,入学率99.6%;小学毕业应到初中就读的209人,已到中学报到入学的209人,入学率100%;初中毕业未被普通高中录取的15人,已经送入职中8人,中专和技校7人。

四、存在的问题和巩固提高措施

(一)存在问题

1、学生受打工热朝的影响,控辍保学工作难度大。

2、学校运动场尚未建好,学生活动空间太小。

3、学校硬件建设和绿化美化工作有待进一步完善。

(二)巩固提高措施

1、进一步加大收回流失生的工作力度,做好“控辍保学”工作,提高入学率,降低辍学率,不断提高“两基”水平。

2、多渠道筹措资金,不断完善学校硬件设施,改善办学条件。

3、采取措施,继续加大对贫生的帮扶力度,使贫学生进得来,留得住,学得好。

4、切实扫除剩余文盲,加强脱盲人员的巩固提高工作,加强乡村成人文化技术学校建设,努力提高办学水平。

5、全面贯彻教育方针、推进素质教育、实施新课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加强学校管理,抓好教师队伍建设,不断提高办学效益。

江边乡人民政府

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篇6

1 当前体校文化教学存在的问题

以我院附属学校为例,体校的校情、生情呈现以下特点。

(1)学习时间短。目前我校对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只能每周保障20学时的教学时间,这远远低于普通中小学的学时,且训练任务的繁重使学生课后的作业时间也非常有限,没有条件对所学知识进行预习或复习巩固。由于学习时间不充足,致使提高学生文化学习成绩变得困难重重。

(2)班级不稳定。由于运动队经常要将运动专项成绩突出的队员输送至上级训练单位,又会补充一些新的队员进来,一个训练周期结束后运动队也会根据情况对队员进行调整,这导致体校的教学班级很难保证教学人数和教学对象的稳定。从学期开始到学期结束,学校的总人数每月都有变化,有时有些年级甚至出现不得不在学期中间又临时分班的情况,以2011届初三毕业班为例,从初一时的两个班一直扩到初三时的四个班,学生几乎每个学年都要面临一次班级调整,课表也是一个学期改几次。有时由于运动队调整常出现学生人数剧增,教师和课室资源都不够,只好不断增加班额,多者小学一个班曾达到70多人。这大大打乱了学校的正常教学秩序。

(3)年级跨度大,教学战线长。由于体校的特殊性,我校要开设从小学到高中长达十二年的教学内容。按目前的教师配置,平均三个老师负责一个年级,由于教学战线长,师资不足,使得老师教学任务繁重,跨级教学非常常见。例如,我校只有一名物理老师,承担从初中到高中所有开课年级的物理教学,光是备课都要备几个年级,完成教学任务已经很不容易,更谈不上提高教学质量了。其它如语文老师要兼任历史,化学老师要带生物等等都是学校为解决师资而不得已的办法。

(4)学生生源复杂,个体差异大。体校的学生通常都是运动队的教练通过选材从各地招来的,选材时主要考虑各运动专项对身体和心理素质的要求。有些项目的队员基本来自城市,如球类、击剑、游泳等,学生文化基础相对好一点;有些重竞技的项目的队员主要来自偏远农村,受当地教育条件的限制文化基础相对较弱;有些队员甚至来自全国各地,如内蒙、新疆、湖南等等文化差异极大。有些项目的学生好动,注意力不容易集中,上课容易亢奋;有些训练时体力消耗大的项目的队员,上课时则精神不振,容易打瞌睡。一个班级中各种各样的学生都有,这样对老师的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5)学生中普遍存在随着年级的上升而文化学习成绩下降的现象。这主要是因为低年级的学生从事体育专项训练的时间短,学习内容少,学生短期比赛回来后也大多能跟得上课程进度,对成绩影响相对较小。而随着年级的增加,学习科目和内容不断增加,对学习提出了更高要求,可是学生从事体育专项训练的时间越来越长,外出比赛或集训的任务也越来越多,学训的矛盾逐渐显现。学生比赛或集训造成的学习缺口没有好的弥补途径,就会导致学生上课听不懂,听不懂就不想学,不想学就更听不懂的恶性循环,直至完全放弃学习,成绩一落千丈。

2 影响体校生义务教育质量问题的解决方案

传统上认为体校生最重要的是运动训练,文化学习要求低。体校只要在运动队的管理上下功夫就行了,至于文化学习不过是个摆设而已,老师教好教坏一个样,学生学好学坏一个样,所以体校教学管理不重要,老师教学水平高低根本不重要。针对这种认识上的误区,我们认为体校生由于情况特殊,需要灵活的教学管理模式来保障他们的学习,更需要老师具备很高的教育教学水平,营造生动活泼的课堂。笔者认为要彻底改变体校生文化学习的现状,切实提高义务教育阶段的教学质量,必须多管齐下,才能收到良好效果。只要学生乐学善学,把“要我学”变成“我要学”,教学质量的提高就不再是件不可能完成的任务。

2.1 用小班教学和队访制度解决文化教学课时量少,班数班额不稳定问题

(1)创造条件实行小班教学,尽可能稳定班级数和班额的方法加以解决。

体校学生有其教育的特殊性,小班教学可以使老师有更多的时间去关注每一个学生,因材施教,避免出现教育真空;稳定班级数和班额则可以避免学生在班级调整时出现心理波动从而引起成绩下降。

(2)通过每周的队访和文化课教师下队制度,将课堂由教室延伸至训练场馆。

加强文化教师与教练的联系。让教练了解学生的文化学习状态,以加强监管;让老师和教学管理人员及时了解运动队队伍调整计划,了解学生的训练比赛情况,并据此做出前瞻性的分班预案和对学生进行针对性的教育,提高教育的效率。每学期召开两次文化教师与各运动队领队教练的学生学习情况通报联席会议,通报学生的整体学习情况,及时解决学生学习中的问题。

2.2 多管齐下解决学生基础不均衡、个体差异大和训练比赛所导致学习不系统的问题

(1)创造性地在个别学科或者每学期中的一些阶段打破班级、年级限制,由各科教师采用专题讲座的形式对知识进行系统的梳理,弥补学习空洞。由学生自由选择或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状况将其编入相应专题的班级,改老师跟着学生转为学生跟着着老师转,学习结束后将其专题考试或考核成绩纳入学生的考试成绩,合格后可转入其它专题进行学习。

(2)建设基础教育远程教育平台。让教师可在运动队出队比赛期间,通过网络课程系统指导学生自学、检查作业情况,减少因运动员外出比赛而造成的文化课学习缺口,保证各项学习内容的系统性。

(3)抓好学生(尤其是学困生、后进生、优等生)的辅导工作,根据学生实际,促进每位学生个体的有效提升。鼓励教师扎实开展“培优补差推中”工作,要求教师既要善于发现、精心培育优秀的苗子,培养学生的特长;更要对学困生给予“厚爱”,使补差工作做到时间、地点、内容、师资、措施、检查六落实,提高补差效果,达到学生学业成绩的全面提升。

(4)完善教育考试管理制度,在考试内容中加强运动员学生训练、比赛经验与社会的联系,重视考查学生的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在部分科目引入开卷考试的方法,减轻学生负担,帮助学生树立信心,避免学生因考试成绩过差而导致的厌学情绪。

2.3 通过制度完善营造良好教风学风,扭转学生及其家长重训轻学心态

(1)从学生一进入学校就为学生建立起融文化学习、训练比赛和职业素养为一体的综合评价体系。既要评价其训练情况、比赛水平,也要评价学业情况、探究创造能力、合作能力、实践能力。将学业成绩的好坏纳入与学生能否输送入上一级训练单位必要条件。

(2)针对传统体校重视运动队管理,而轻视文化学习管理的现象,我们认为体校应该制定关于学生文化学习的各项规章制度,对学生的考勤、作业、考试等加强检查落实,对长期旷课、不交作业的学生给予相应的惩罚,对学习成绩优异的学生采取适当的奖励;严明学习纪律、严格考试管理、严肃考场纪律,采取有效措施,坚决杜绝考试作弊现象。通过丰富多彩的活动在全校范围内大力开展学风、班风建设活动,把学风建设作为学校教学工作、学生工作的一项重要内容常抓不懈。

(3)学校领导要经常深入课堂,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并在此基础上落实教学常规检查,加强教学质量监控,以培养全体教师严谨、认真、一丝不苟的教学作风。

2.4 狠抓课教学质量、重视作业批改夯实学生学习基础

(1)要针对体校的特殊性,在课堂教学中,打破“以教为主,以学为辅”的格局,大胆进行教学改革,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主动性,利用多媒体等先进教学辅助设施,培养其学习兴趣,打造高效课堂。在教学过程中,让学生积极参与教学活动,尊重学生的人格,吸纳学生意见、建议,使学生最大限度的参与教学活动,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努力营造一种和谐的师生关系。

(2)重视作业批改,在减轻学生负担的同时提高作业效率。要求各科任老师精选课堂教学例题、作业题,布置要科学合理,力求形式多样,注重实效。作业批改要认真、细致、规范,重视纠错,建立优秀作业展示制度。对于上交的作业,都要按学校规定批改,批改要及时,要有记录,注重作业的实效性。应根据反馈信息,有的放矢的改进后续教学。

2.5 重视教师职业道德与职业能力培训、创建兼职教师资源库解决师资问题

(1)努力提高教师综合素质,提高教书育人水平。

首先要注重加强教师的职业道德建设,特别是在体校这一环境中,造就一支爱生如子、爱岗敬业、无私奉献、勤学乐教的教师队伍,是提高教学管理,提升教学质量的关键所在。为此,在体校的教学管理工作中一定要将老师的职业精神的塑造作为重要的目标。其次是要提高教师业务素质,充分发挥教研组的优势,为青年教师尽快成长提供条件与机会,并鼓励教师在职进修积极参加各级各类教师培训,夯实专业基础,苦练教学基本功,使教学能力和业务水平不断提高。我校从2011年开始定期召开学校联合教研活动和班主任工作专项研讨会议,对教研教改集中研讨,采取加压和激励相结合的措施,推广“五个一”活动(撰写一篇独到论文、制作一个优质课件、设计一节优秀教案、执教一节优质课、组织一份优秀试题),学校教研氛围的深厚,对教学质量的提高起到了关键性的作用。

(2)体校的学生流动性大是客观事实要解决师资缺乏的问题,我们认为可以建全兼职教师相关聘任制度,建立一支高素质的校外兼课教师队伍,与学校所在地教育行政主管部门进行协商,当学校学生人数一阶段内增加过快时,可从当地的普通中小学中聘请优秀教师到校兼课,保证课堂教学质量不会因学生人数的增加而降低。

体育人才的培养是一个长期而系统的工程,义务教育阶段体校文化教学有其特殊性,在体校生文化教学质量的提高上不断做出有益的探讨,是对受训的义务教育阶段运动员的未来负责,让家长对孩子的未来放心,也是让竞技体育后备人才的培养实现良性循环的根本。

摘要:体校生普遍存在重体轻文的现象,文化学习质量的提高一向是竞技体育后备人才培养过程中的难题。文章通过对体校的校情、生情的分析,对如何提高体校九年义务教育阶段的文化教育质量,进行了新的探讨,对当前体校文化教学和管理的若干问题提出了相应的解决办法。

关键词:体校生,义务教育,教学质量

参考文献

[1]杨展如“.竞教结合”是培养体育后备人才的新途径[J].成都体育学院学报,200 3,2.

[2]张天峰“.体教结合”培养体育人才的优化模式研究[J].南京体育学院学报,2004,12.

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篇7

依法履行普及九年义务教育工作职责做法和效果

幕村小学普及九年义务教育采取的具体措施和方法,以关爱儿童为主要内容的“共享蓝天”行动计划,取得了良好的效果。为了让儿童接受平等优质的教育,保证他们享受平等的受教育权利,幕村小学坚持“以人为本”的教育理念,采取了切实有效的措施,确保儿童“上好学”。

1、是建立“爱心热线”。学校设立了专线电话,协调解决儿童入学问题以及子女教育问题。是让儿童充分享有平等的教育条件。幕村小学注重发挥环境育人作用,让学生在良好的学习环境和丰富多彩的校园文化中得到熏陶。是积极开展爱心承诺活动。针对儿童学习基础普遍薄弱,学校建立了“爱心辅导站”、“阳光心语室”,并及时开展了“手拉手献爱心”、“心语对话”等活动,倾听儿童的心声,及时疏导心理问题,培养儿童健全的人格和高尚的品质,收到了良好的效果。

2、建立决策机制,完善领导机构。幕村小学把保障流动儿童接受平等受教育权利作为践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落实科学发展观,构建和谐社会的基础工程、希望工程和民心工程。每年召开2-3次未成年人教育保护工作会议,专题研究解决流动儿童教育等重点问题,使流动儿童教育纳入全区工作重要议程,各项措施切实得到落实。建立投入保障机制,加大投入力度。幕村小学坚持优先发展教育的方针,从2005年起每年设立扶贫帮困资金,用于贫困儿童生活补助。

3、克服困难,确保适龄儿童及时入学。幕村小学认真落实儿童就地就近入学的政策落,想方设法克服校舍紧张等困难,学校将专业教室、教师办公室腾出来接纳儿童入学,全校没有出现儿童因找不到学校而不能入学的问题。同时,坚决贯彻执行国家免收外来农民子女借读费政策,保证外来务工农民子女顺利就学,维护了流动儿童受教育的权益。因执行免收外来务工农民子女借读费政策。

网络普及助力教育事业 篇8

网络的普及正在改变着人们的生活。2007年,陕西一位农民的照片通过网络传播后,掀起了前所未有的真假华南虎之争,他也成为当年最受关注的人物。其实,华南虎事件主要显示的是网络的巨大影响力,而不是华南虎本身。在日本,一个叫“手机小说”的新兴产业正在震撼日本出版业,日本某著名出版集团2007年十大畅销小说中,手机小说占到5部,其中3部占据前三名的位置。手机小说也是以网络为载体传播的,创作者像写手机短信一样写手机小说,然后把它传到网上,网友通过手机下载。一名叫冲山香行的家庭主妇从没想到有一天她会成为著名作家,她在趁孩子睡觉的时候写手机小说来打发时间,结果在日本她拥有了像《哈利·波特》的作者J·K·罗琳一样多的粉丝。

网络的普及正在改变着教育模式。人们的阅读和学习习惯发了变化,已经适应并喜欢上网络阅读和学习。一些品牌网络教育机构的成功让网络教育无可比拟的优势充分发挥出来,它的魅力已经被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一个很好的例子是,由于在12个省的试点效果非常好,从2007年下半年开始,我国在全国农村地区普遍开展干部现代远程教育工作,这大大提高了基层干部学习国家最新政策的速度和效率。另一个例子是,7年前成立的中华会计网校(www.chinaacc.com)已经成为家喻户晓的品牌,它通过网络载体培训的学员达数百万人,这是任何一家面授教育机构在同样时间内不可能完成的目标。从培训的效果来看,2006年全国共有17人一次性通过注册会计师五科考试,其中1 3名是中华会计网校的学员。

阿里巴巴的创始人马云曾经在阿里巴巴上市的时候说,中国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应该产生在中国网民突破两亿之后。现在中国的网民已经突破了两亿,不知道谁才能问鼎“中国最伟大的互联网公司”这一桂冠。

门户网站搜狐网曾经在不久前做了网络教育的相关调查,包括中国十大民办教育家、十大网络教育机构等调查项目,网友的参与热情非常高,有些项目的投票人数接近50万。网友的积极参与显示了网络教育事业已经在互联网行业占据了一席之地,投票的结果也能基本反映目前网络教育事业的格局。

可见,网络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普及着,而教育事业也正借助这一传播手段蓬勃发展。

5九年义务教育 篇9

九年义务教育

科学规划,调整网点布局。2013年,明水县教育局从明水城乡中小学校办学基础差师资短缺,规模小的实际出发,为了提高教育教学质量,提出了整合教育资源的构想。以坚持实事求是为原则,充分尊重家长和学生的选择。布局调整得到了社会的支持,夹着学生的支持。按省里要求,初步形成中小学调整布局三年规划征求意见稿。县政府召开了有财政局、发改局、建设局、国土局、人社局、家长和学生代表70多人参加的听证会。经过广泛的调研,充分的论证,形成并启动实施了《明水县中小学网点布局调整三年规划》(2012-2014年)。重点是加快了农村初级中学布局调整,规划设计了全县初级中学的三个发展平台:第一平台,以滨泉中学为龙头建设省级示范校,以城内4所初中为重点,建设市级示范校,在师资,设备,项目,管理上全面深化第一平台优先发展;第二平台,以区域中心乡镇初中为依托,创办县级标准化初级中学;第三平台,以实施九年一贯制学校为依托,创办县级合格学校。逐渐撤并村级办学点。明水镇中小学分别更名为滨泉中学和滨泉凤亭小学。2011年至2013年撤并村级办学点69个。实施九年一贯制办学模式2所,村级办学点到目前为止除东风、友爱、远大、光华4村级办学点深学外,其余160个村级办学点已经全部撤并。2013年5、6月份,教育局先后召开农村中学师生传识会,家长座谈会,探讨研究资源整合工作方法步骤。之后,分三个情况征求意见:征求光大家长对农村办学的意见和要求;征求学生对学校管理和教学工作的意见和要求;征求并通过在电视上进行滨泉中学招生宣传,下发家长通知书,进行办学能力的介绍,组织部分教师和家长到滨泉中学实地参观考察,了解。通过扎实细致严谨的工作,2013年9月1日,滨泉中学正式开学,9月5日县委县政府举行了滨泉中学启用仪式,共有2400名学生到新泉中学就读,有281名教师选聘到滨泉中学任教。通过整合资源,一年来已见成效。2013,重点整合了农村初级中学,将原有的14所农村初级中学,根据学生要求,在一定时间内保留区域中心乡镇双兴乡、永兴镇、崇德镇、兴仁镇4所初级中学。将明水镇中学更名为滨泉中学,其他九所初级中学包括友爱、东风、永久、树人、光荣、繁荣、育林、通泉、通达,全部实行了九年一贯制办学。截止到年末,除滨泉中学外,其他8所学校全全部完成了整合任务。现在,全县共有学校33所,其中,高级中学1所,职业中学1所,特殊学校1所,教师进修学校1所。到目前为止,除育林乡远大小学,崇德镇光华小学2个村级办学点保留外,其余村级办学点预警全部撤并。

辽宁省普及九年义务教育 篇10

我利用假期对当地九年义务教育落实情况进行调查,从有关单位及其网站、学校、家长和学生了解了许多最新消息,掌握了大量资料。

义务教育,是根据法律规定,适龄儿童和青少年都必须接受,国家、社会、家庭必须予以保证的国民教育。其实质是国家依照法律的规定对适龄儿童和青少年实施的一定年限的强迫教育的制度。义务教育起源于德国。宗教领袖马丁·路德是最早提出义务教育概念的人。改革胜利后,为使人们都有学习《圣经》的能力,路德颁布了义务教育法。1619年,德国魏玛公国公布的学校法令规定:父母应送其6-12岁的子女人学,这是最早的义务教育。在1763年到1819年,德国基本完善了义务教育法规。工业革命后,义务教育发挥着使人们掌握工业知识的任务,义务教育的时间也由最早的3个月至6个月,发展到6年,直至现在世界各国普遍采用的9年。

在中国教育史上,1904年,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义务教育。1986年4月12日第六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四次会议通过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规定,国家实行九年制义务教育。要求省、自治区、直辖市根据该地区经济、文化发展状况,确定推行义务教育的步骤。该法于同年7月1日起施行。这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建国以来最重要的一项教育法,标志着中国已确立了义务教育制度。2005年12月,国务院下发了《关于深化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机制改革的通知》,逐步将农村义务教育全面纳入公共财政保障范围,建立中央和地方分项目、按比例分担的农村义务教育经费保障新机制。这为义务教育立法打下一个非常好的基础。2006年9月1日起开始实施新的《义务教育法》。新修订的义务教育法中最终明确:“国家将义务教育全面纳入财政保障范围,义务教育经费由国务院和地方各级人民政府依照本法规定予以保障”,完成了“人民教育人民办”到“义务教育政府办”的真正转变。

近几年,中央拿出更多的财力支持教育事业发展,实现了一系列发展义务教育的政策措施。

2005年,我国首先在592个国家重点扶持的贫困县实施了“全部免除农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学杂费,对贫困家庭学生免费提供教科书并补助寄宿生生活费”的“两免一补”政策。

2006年6月29日,十界八大常委会再次修订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义务教育法》实施素质教育的重大使命,并正式通过了“两免一补”政策。率先对西部地区和部分中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西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

2007年在春季开学时,国家再次对全国农村义务教育阶段的学生实施了“两免一补”政策。中部地区和东部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全部免除学杂费;中央财政同时对中部地区和东部部分地区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安排公用经费补助资金,提高公用经费保障水平。2008年,各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均公用经费全部达到该省(区、市)2005年秋季学期开学前颁布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中央财政安排资金扩大免费教科书覆盖范围。

2009年,中央出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各省(区、市)制定的生均公用经费基本标准低于基准定额的差额部分,当年安排50%,所需资金由中央财政和地方财政按照免学杂费的分担比例共同承担。

2010年,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公用经费基准定额全部落实到位。农垦、林场等所属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经费保障机制改革,与所在地区农村同步实施,所需经费按照现行体制予以保障。城市义务教育也应逐步完善经费保障机制,具体实施方式由地方确定,所需经费由地方承担。其中,享受城市居民最低生活保障政策家庭的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与当地农村义务教育阶段中小学生同步享受“两免一补”政策;进城务工农民子女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校就读的,与所在城市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享受同等政策。

2011年3月9日,教育部和15个省(区、市)签署了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备忘录。11日,又与广东省签署了备忘录。通过签署备忘录的形式,省部共同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是贯彻落实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

(2010—2020年)的重大举措,是中国义务教育全面提高普及水平、全面提高教育质量、基本实现区域内均衡发展2020年战略目标的重要机制。在备忘录中,各省结合本地实际,绘制了基本实现均衡发展的蓝图,承诺在教育部的支持下,按逐步实现县域义务教育基本均衡发展。

为提高农村学生尤其是贫困地区和家庭经济困难学生健康水平,从2011年秋季学期起,启动实施农村义务教育学生营养改善计划。该计划包括:在集中连片特殊困难地区开展试点,中央财政按照每生每天3元的标准为试点地区农

村义务教育阶段学生提供营养膳食补助。试点范围包括680个县(市)、约2600万在校生。初步测算,国家试点每年需资金160多亿元,由中央财政负担。鼓励各地以贫困地区、民族和边疆地区、革命老区等为重点,因地制宜开展营养改善试点。中央财政给予奖补。统筹农村中小学校舍改造,将学生食堂列为重点建设内容,切实改善学生就餐条件。将家庭经济困难寄宿学生生活费补助标准每生每天提高1元,达到小学生每天4元、初中生每天5元。中央财政按一定比例奖补。

调查显示作为约束性指标,到2015年,九年义务教育巩固率将从2010年的89.7%提高到93%,五年累计提高3.3个百分点。

在一份题为《“反哺”要抓住重点:农村中小学教育》的报告中指出,实行免费义务教育在当前已经成为一种全球性的趋势。据亚洲开发银行报告,全球19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有170多个已经实现了免费义务教育。除发达国家外,亚洲绝大部分国家,包括人均GDP只有我国1/3的老挝、柬埔寨、孟加拉、尼泊尔等国都实行了免费义务教育。古巴教育支出占GDP的6.3%,即使在最困难的时候,仍然实行12年义务教育,学校不仅不收学杂费,还免费提供食宿和校服。古巴受过高等教育的人数占受教育人数的57%。从国内看,统计数据显示,2002年我国学费和杂费合计为923亿元,这与当年18904亿元的财政收入相比,所占比例并不大,以我国目前的财力状况,完全可以承担免费义务教育。目前,我国的教育投入约占GDP的3%多一点,低于世界平均5%的水平。

日前,中国社会科学院战略研究院在京发布《中国公共财政建设报告2007—2012(全国版)》。报告显示,在市政建设、公共基础设施、政府部门公共服务、义务教育、环境保护、治安和司法、高等教育和科研、社会保障、医疗卫生9项公共服务中,社会公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最高。据了解,从2008年的报告开始,社会公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已经连续五年排名第一。而在2007年的报告中,社会公众对义务教育的满意度仅位列9项公共服务的第四位。

浅谈中西音乐普及教育 篇11

长期以来, 我们的教师习惯于夸大自己在课堂上的“主导”作用, 习惯于把学生当作教学的对象, 当作知识的承载体, 音乐课必须要使每个学生都具有一定乐理试唱知识和演唱演奏技能, 正因如此, 不厌其厌地讲解乐理知识, 极大损失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 大量有限的课时都自流逝了, 根本谈不上对音乐的兴趣和培养。

目前整个中小学音乐教育都存在一种倾向, 就是不自觉的把音乐教育等同于技术教育。最明显的表现就是近些年在中央和各地广泛展开的各种乐器考级中, 一些家长和老师把考级完全当成一种技能考试, 虽然把曲子演奏的音准干净, 节奏正确, 速度飞快, 但除了技术仍是技术, 完全不理会音乐的情感和表现, 再者, 就是盲目拔高级别, 今年考了三级, 明年就要考六级, 认为只要把曲子弹下来就完事了, 当然, 没有一定的知识和技能进行音乐的各种演奏演唱是一种空谈, 但是在低龄阶段, 音乐教育是一种素质教育, 而不是专业的音乐教育, 关键是让孩子们热爱音乐、理解音乐、感受音乐, 在教学过程中, 注重培养孩子对音乐的兴趣, 从感受音乐到热爱音乐, 从热爱音乐再到理解音乐, 是一项长期的工程, 需要老师和家长的耐心与持之以恒。在教学过程中, 教育者和被教育者在音乐作品的情感理解上, 允许有一定的差别, 也应该鼓励学生随着音响影响展开想象的翅膀, 进入音乐作品的丰富情感氛围中去。

很多学校在论及自己教育成果时, 最先摆在桌面上的不是几个学生考进了艺术类的大学, 几个学生在某某比赛中获奖认为这是最能说明音乐教育成果非常突出的地方, 实际上又是一个认识上的误区, 音乐教育应当面向全体学生, 而不仅仅是个别有一定天分的音乐尖子, 我们更应该注意的是每一个学生在学习过程中, 都有自己独特的感受, 都在原来的基础上, 技巧和音乐理解能力有一定的提高, 同时, 在应试考试依然存在的今天, 音乐考生在准备报考音乐院校时, 一方面要准备音乐方面的内容, 另一方面又忽视文化课, 这样就造成了在音乐学习中, 不是学习音乐本身, 而是学习对付考试的方法, 对音乐技能单纯死板的掌握, 违背了音乐重在感受的原则。

我国的学校教育, 长期以来重理轻文, 重技轻艺, 造成现在质量过剩, 人文质量不足, 这是在基础教育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转变中值得深思的问题。有些问题也不可能立即解决, 为了让中国的音乐教育能够更快的与世界接轨, 下面例举几咱在国际上比较著名的音乐教育体系。

比如奥尔夫教学法与创造, 它的儿童音乐教育方法是一种重创造性思维训练的实验方法, 奥尔夫认为如果学生能唱得好, 奏的好, 首先要使它们喜爱音乐, 要使他们能够把自己的想法融合到音乐中去, 在轻松愉乐的玩乐中, 顷刻之间即可产生美妙的感受, 简言之, 奥尔夫教学法最重要的目的就是通过音乐活动, 用元素性的音乐来培养儿童的创造性。这种教学法成为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柯达伊教学法与创造。它的音乐教育思想是种民族的, 全民的音乐教育思想, 他希望通过音乐教育提高匈牙利的民族素质, 主张通过音乐让孩富其生活, 巴赫曼博士把柯达伊教学法与美国的音乐教育实际相结合, 他认为“如果儿童熟悉音乐写作, 他们就能够更好地掌握照谱演唱音乐。使儿童在初期就意识到他们所学的音乐能由他们自己或其他人表演。”

达尔克罗斯教学法分为三个内容, 体态律动, 视唱练耳和即兴演奏, 在体态律动的课上, 学生通过走、跑、跳自行创造表现与他们所听到的音乐相应的动作, 每个人对自己所听到的音乐都有不同的理解和做出相应的动作, 这就最大限度地发展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 在视唱练耳课上, 要求学生用唱各演唱音程和歌曲, 即兴演奏的目的是帮助学生在演奏过程中形成对音乐的反应。

综合音乐感教学法是根据著名的《曼唱顿维尔音乐教学大纲》中的“螺旋形上升素质培养大纲”而开设的课程, 注重培养学生的创造性思维能力。

除以上教学法以外, 在美国中小学音乐教学中所使用的还有科思教学法, 铃木的天才教育方法;流行音乐的教学法筹教学模式, 无论何种模式的音乐教学, 都贯穿“创造”这一主题具有创造主题的多种音乐教育模式, 有利于提高全民的素质, 充分开发人的创造思维能力。国外的音乐教育方式对我国国民音乐教育也不无启示。

早在1 9 9 6年, 美国政府就立新法, 将音乐课正式列为中小学必修课, 与数、理、化、文、史五课起头并肩, 成为基础基础教育的“六大门”。正如美国著名作曲家, 教育家赫伯特·齐佩尔博士所说:“学习音乐不仅是为了艺术, 为了娱乐, 而是为了训练头脑, 发展身心, 在这方面, 音乐是非常重要的。”

以美国为例。它在实施以“创造”为主题的普通音乐教育的过程中, 没有局限于美国本土的音乐教育模式, 而是大胆吸取外来的各种有利于培养人的创造性的先进音乐教育模式。

在我国, 尽管人们也已经开始注意到普通学校的音乐教育是全民素质教育的一个方面, 可是在实施的过程中又往往忘记了音乐教育的起点, 音乐的目的。要么, 音乐课根本就得不到重视, 比如说农村地区, 要么, 把普通中小学的音乐教育当成专业音乐教育来狂热地实施。我们应该深深地理解“音乐是指钥匙”一语的含义。

在我国普通音乐教育界, 也早已开始引进外来的先进音乐教育模式与方法, 但成绩比明显。究其原因, 是“本土”观念太强, 再加之“传统”教育观念根深帝固。当今已是信息时代, 地球已经是一个“家”, 我们应当取其精华, 去其糟粕, 在外来音乐教育模式, 不能生搬硬套, 而是要结合本国的实力, 做到对外来音乐教育模式那样能兼容, 消化, 变为自己的东西。在此方面, 我们应好好思考。

在发达国家, 地区与地区之间文化和经济上的差距并不大, 它能允许多种音乐教育模式存在。鼓励了地方及教师的积极性与创造性, 有利于普通音乐教育发展, 也有利于提高全民的音乐素质。我国也是一个多民族的国家, 但在名族与民族地区与地区之间, 文化与经济实力相差甚大, 若想要提高全民的音乐素养, 就要求老师要有创新, 要研究各种不同的教育方式, 来适应本民族, 本地区, 本学校模式。中小学音乐教师在教学过程中, 不能过于依赖课本, 把学生束缚在有限的知识里。要陪养孩子的创新意识, 首先教师的思想就要改变。把学生变成教师的“上帝”, 是教师服务的对象。规模到底, 教师观念的变化才是改变中国普通音乐教育模式的根本。

整体说来, 中小学音乐的改革主要是要明确教学目的的。因人而异, 培养孩子的音乐兴趣, 提高学生的音乐素养, 创造新的教学方法, 把复杂的音乐知识与音乐方式简单明确的传授, 给人间简洁的美感。音乐艺术是情感的艺术, 音乐教学的情感, 一是表现为教师对学生的满腔热情, 以心呼唤, 二是在教学过程中被音乐作品, 激发的情感表现。音乐教学也应教师不同风格各异。教学风格的形式, 标志着教师教学艺术的成熟, 体现了教师教学类容的理解和不同方式的应用。有经验的教师总是在吸取别人长处的基础上努力追求自己的风格。

参考文献

[1]《音乐教育教学经验》章连启著人民音乐出版社1996

[2]《教育学》, 南京师范大学主编河海大学出版社1990

[3]《教育心理学》李伯黍、燕国材著,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00

上一篇:农村党员队伍建设下一篇:儿童死亡评审报告总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