建筑材料(通用3篇)

2022-04-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建筑材料1

各生产及经营使用单位:

为进一步把好重点建筑材料产品质量关,服务民生和重点工程,根据市质监局《关于转发省局年<农资专项执法打假工作方案>和<重点建材产品专项整治工作方案>的通知》文件精神,结合我县实际,决定开展全县重点建材产品质量专项整治工作,现将有关事项通知如下:

一、工作目标

进一步加大对地条钢违法生产的打击力度,有效整治有毒有害装饰装修材料和危及人身财产安全的建筑材料,加大对不符合强制性标准及以假充真、以次充好违法生产、经营建材行为的打击,努力提高区域性建材产品的质量。

二、组织领导

成立建材专项整治工作领导小组,局长熊跃平任组长,副局长张斌之为副组长,法规监督股、稽查队人员为成员。由法制监督股负责该项工作的统一组织和协调,各部门具体落实。

三、整治重点

1.突出对地条钢、劣质钢材、建筑扣件、电线电缆、建筑主体材料(水泥、水泥制品、混凝土预制构件、砌块、掺工业废渣的建筑材料、防水材料等)等直接关系建筑安全的产品,建筑用隔热保温材料、建筑卫生陶瓷等涉及节能减排的产品,消费者申诉举报较多、社会舆论关注、与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密切相关的人造板材、铝合金型材等重点建材产品的整治。

2.突出对实行生产许可证和3C认证管理的建材企业,无产品标准、无生产许可证、无营业执照,不符合国家产业政策以及不执行国家相关规章的建材企业,涉嫌生产、加工、销售假冒伪劣建材产品的企业,小型、个体、私营生产、销售、租赁和低资质的施工企业的整治。

3.突出对辐射面广、管理混乱、经销假冒伪劣问题突出的建材市场,以及城乡结合部、行政区域交界处等管理比较薄弱的地区和私人规模投资工程、各类经济开发区招商引资工程建材产品的整治。

四、整治措施

1.严厉查处建材生产、销售中的违法行为。重点查处制售假冒伪劣建筑用隔热保温材料,热轧带肋钢筋重点公差超标和非法拉长,人造板甲醛释放超标和强度不达标,无生产许可证生产热轧带肋钢筋、建筑扣件、水泥、人造板等产品的违法行为;打击生产、销售不符合国家和行业标准产品,掺杂掺假、以假充真、以次充好,伪造或冒用他人厂名、厂址等违法行为。

2.集中整治违法行为,规范建材生产经营活动。“坚持打与治、治与扶、扶与建”相结合的工作方针,由重点抓打假治劣向打假治劣和扶优扶强并重转变。坚决取缔违法生产经营活动,敦促有关部门关停并转违法国家政策及污染排放不达标企业,帮扶一批合法诚信生产经营但产品质量不稳定的企业,促进全县建材生产经营环境健康发展。

3.着力查处装饰装修中的违法违规行为。严厉查处制售或在工程中使用假冒伪劣装饰装修材料的违法行为,着力解决装饰装修材料中甲醛、苯、重金属、有害芳香胺等有毒有害物质超标的突出问题。

4.加大国家产业政策的执行力度。继续保持对“地条钢”的高压打击态势,加快推广使用散装水泥、预拌混凝土和预拌砂浆,切实提高水泥及其产品质量。

五、整治步骤

此次专项整治,分三个阶段进行。

1.动员部署阶段。对本地区所有生产、经销建材的企业及建材行业中存在的假冒伪劣情况,深入开展一次摸底调查,并建立详实的企业档案,纳入动态管理。

2.集中整治阶段。抓辖区内重点产品、重点企业和假冒伪劣的突出问题,组织力量,深入进行集中整治。

一查是否符合国家产业政策;

二查属于生产许可证或强制性产品认证管理的产品是否取得证书;

三查是否按标准组织生产;

四查是否严格落实原料把关及产品出厂检验;

五查产品包装的标识标注是否符合国家标准规定;

六查是否存在其它产品质量违法违规行为。针对问题突出的建材产品,确定监测的重点品种和抽检对象,有针对性地开展抽样检验。对有不良记录的经营者加大抽检频次,对检测合格率较低的建材产品有计划地实施连续跟踪监测,对监测不合格的产品依法予以查处,并追溯源头,采取有效措施,从源头上防控补合格建材流入市场。

3.检查总结阶段。对前阶段发现的问题,要组织“回头看”,检查问题企业是否落实到位;对拒不整改或问题整改不到位的,一律列入“黑名单”予以挂网曝光,并通报县政府。将专项整治的各类情况进行总结,形成书面材料,及时上报省局。

六、工作要求

1.增强意识,强化领导。建材产品事关人民群众生命财产安全,要充分认识此项整治工作的重要性和紧迫性,提高履职尽责意识,成立工作专班,制定具体方案,明确工作措施,确保工作扎实开展。

2.协调配合,形成合力。建材产品监管涉及多个行业、多个部门,要主动向县政府报告工作计划安排,加强与工商、公安、农业、城建等部门的协调配合,建立联合执法、信息通报等机制,齐抓共管,形成执法合力。

3.严格执法,依法行政。要严格按照有关法律法规规定的职责权限和程序开展整治工作,文明执法,公正执法。

4.扩大宣传,营造声势。对违法行为突出的大要案及各种干扰执法的现象,坚决予以曝光,及时公布建材产品质量抽查信息,引导消费,利用网络、电视、报刊等宣传媒体对整治工作进行综合报道。

建筑材料2

一、建筑材料课程现状

建筑材料是目前世界上应用最广,使用数量最多的材料,涉及领域包括无机材料、有机材料、高分子材料、复合材料等[6]。因此,建筑材料与其他学科交叉较多,学生对很多材料的生产工艺、性能、应用等了解有一定困难。由于时间、资金、资源的限制,实践教学内容比较单一,实验数量少,分析没有对比性,实训的内容与理论课程内容有一定程度的脱节,造成学生对教师依赖性较强,也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此外,由于实验项目单一、固定,学生无法发挥主体作用,始终处于一种“按部就班、照方抓药”的学习状态,即使学生想设计一些实验去验证、解决学习中遇到的一些问题或者困惑,也没有条件,没有场地来满足学生的实验需求。

二、项目驱动法教学改革

(一)教学方法改革

改革前的实验教学内容分散,各实验项目之间相互独立。结合土木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目标和目前的工程实际,依据由浅入深、由单一到综合、循序渐进的原则设置建筑材料实验教学课程。首先开设一些简单的单项基础实验,如建筑原材料水泥、砂、石实验等,主要目的是通过这些实验培养学生的基本实验操作技能,加深对建筑材料理论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开设一些综合性实验项目,以加深学生对建筑材料性能的认识。对于这类综合性实验,分小组完成,每组人数基本为6~7人,可以自愿组合,也可以由指导教师指定,每个小组设置组长一名,组织小组成员定期开展讨论,共同解决实验中遇到的问题。至于实验项目确定则结合学院实验仪器情况由教师指定或小组共同拟定实验课题,如混凝土的配合比设计、混凝土耐久性(抗碳化、抗氯离子渗透性、抗冻性、硫酸盐侵蚀等)实验、工业废渣在水泥混凝土的应用等,根据拟定的题目确定初步的实验方案。指导教师针对实验方案进行指导、评价是否可行,确定可行后分小组进行实验。无论是实验材料的准备,实验仪器的选择还是实施方案的确定以及实验报告的撰写等全部由每个小组自主完成,指导教师对实验过程进行监督,并在重点、疑难环节上适当进行指导。当实验基本完成时,指导教师组织全体学生集中讨论和点评,总结各个小组在实验过程中的主要优点和出现的问题,当实验结束后,针对小组成员在实验过程中发挥的作用,结合实验报告的撰写和项目实验结果给定学生实验成绩。通过这一教学方法改革,学生的学习热情得到了极大的调动,由于实验项目不固定,并且部分实验项目就是学生自己提出的,学生自然会为了达到预期实验结果不断思考。通过资料的查阅和小组的讨论,也培养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综合分析素养,为培养应用型本科人才奠定了基础。

(二)教学内容改革

改革前的建筑材料实验内容绝大多数为验证性实验[7],基本以一些传统的无机/有机材料为主。如水泥实验、混凝土骨料实验、砂浆实验等一些基础的建筑材料的性能实验,也包括一些墙砖、防水材料等装饰工程材料的性能实验。结合当前的工程实际以及土木工程专业的人才培养目标,决定对实践教学内容进行优化。将实验课程划分为单项项目的实训教学与综合实训两部分。(1)对于单项项目的实训,以加强学生的概念理解与实验技能为主,例如:在水泥凝结时间这一实训项目中,根据实验规程,由加水时算起,至试针沉入净浆底板上0.5~1.0mm时,所经历的时间为初凝时间;试针沉入净浆中不超过1.0mm所经历的时间为终凝时间。这样就可以简单直接地使学生了解理论教学中水泥的“凝结”和“硬化”、“初凝”和“终凝”等一些成对出现的概念。(2)对于综合实验,则模拟真实的工作任务,指导教师仅提供原材料,提出设计要求,指出建筑材料欲使用的施工部位,其他工作则由学生组成项目组共同完成。比如:布置一个外墙混凝土材料性能实验,要求学生利用以前掌握的各科知识,对砂子、石子等组成材料的各项性能参数进行实验检测,并且在此基础上进行混配后混凝土性能实验。通过实训项目,可锻炼学生多项建筑材料实验技能。在实验过程中,学生分工配合,提高了合作能力,为以后走上工作岗位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考核方式改革

教学改革前,由于实验项目固定、单一,成绩评定主要根据实验过程中的提问和实验报告完成质量。由于多组次实验项目相同,因此实验报告雷同现象比较突出,学生抄袭现象严重;而实验过程中教师提问也不可能面面俱到,更不可能每个学生都提问到,因此学生成绩不可避免有一定的偏差。通过教学改革,对建筑材料实验成绩考核方式进行了改革。改革后,学生成绩的评定由实验操作技能、实验报告及文献查阅能力和实验讨论表现四部分构成。实验操作技能主要根据学生在建筑材料基本物理性能实验中的表现进行评定。文献查阅能力要求学生根据布置的实验任务,查阅需要进行的检测项目和检测方法,对整个项目小组共同评定。实验讨论表现则是针对项目小组中的各个成员,根据他们在整个实验过程中的合作能力、创新能力以及工作态度进行评定。实验报告中的基础技能部分要求全部学生按照操作步骤书写,综合实验部分则每个项目小组各自撰写不同的任务。学生实验成绩评价体系更具体、丰满,减少了教师的主观评分比重,学生为表现自己的能力,自然在实验过程中付出更多的精力和更大的努力。

三、教学改革成效

为了考察教学改革的效果,对土木工程专业2011级、2012级和2013级的学生进行了分组对比研究。从实验报告雷同率、学生基本操作能力和学生对后续课程知识的掌握情况等几个方面考察教学改革的效果.经过教学改革后的实验培训,无论是2011级还是2012级、2013级的学生,实验技能的掌握情况都明显优于教学改革前,实验报告的雷同率大幅度降低,学生实验成绩获优的比例明显增加,而后续课程教师对学生能力的评价也要好于教改前。通过项目驱动实验教学方法改革,可以显著提高教学效果,应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持续推进,以便培养应用能力强、工程意识高的土木工程专业本科生。四、结语为培养工程型、应用型本科学生,对土木工程专业建筑材料实验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考核方式进行改革优化。通过项目驱动实践教学改革,激发了学生学习热情,提高了学生的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作者:陈伟 单位:浙江大学宁波理工学院

建筑材料3

为适应**新一轮城市建设和发展的要求,**建材行业要坚持观念创新、机制创新、科技创新和工作创新,全面提升行业素质,全力塑造行业精神,为进一步提高**城市综合竞争力作出贡献。现提出进一步加强本市建筑材料发展应用工作的若干意见如下:

一、加强科技创新

积极为科技创新提供机制保证。一是要整合社会科技资源,激发行业内企业科技创新活力。二是要逐步形成“政府投入为引导,企业投入为主体,社会投入为补充”的科技投入机制。三是要加大科技投入,重点向战略性、前瞻性的重大软课题和基础性、集成性的技术开发项目投入。

研究建立技术开发新体系。一是新型建材与建筑节能相结合,建立具有**特色的新型复合墙体建筑节能新体系。二是在散装水泥与商品砂浆的推广使用中,建立满足生产、供应、使用的合理技术经济新体系。三是粉煤灰综合利用开发与科研先导相结合,建立高附加值宽应用领域的资源开发新体系。

切实做好建材应用的科研储备。一是要尽快组织开展**建材行业发展战略研究。二是要切实做好建材应用技术的科研储备,逐步形成“投入一批、开发一批、储备一批、应用一批”的建材科研工作新格局。三是要加强国内外技术交流与合作,充分吸收适合本市建材行业发展的先进技术和管理经验。

二、落实“禁限”措施

引导建材市场发展方向。一是要鼓励发展和推广应用节土节能、资源综合利用、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科技含量高的新型建材。二是要依法加大本市新型建材认定工作力度,定期公布认定产品目录,引导建材市场发展。三是要配套落实新型建材发展应用的政策措施,重点对新型墙体材料和资源综合利用等产品实施减免部分增值税和贴息贷款等政策措施。制定建材“禁限”生产和使用目录。一是要注重调查研究,围绕市场定位和社会发展需求,针对资源现状与行业发展方向,对不适应市场需求的落后建材或者不利于社会发展的淘汰建材,依据《**市建设工程材料管理条例》,适时采取禁止或者限制生产和使用的措施。二是要在巩固第一批建材“禁限”措施成效的基础上,尽快列出本市第二批禁止或者限制生产和使用建材目录,经专家论证和社会公示,并报市政府批准后公布实施。三是要研究完善“禁限”措施的社会监管网络,建立长效的监管机制,为本市新型建材发展应用创造良好的社会环境。

三、推进建筑节能工作

坚持“两个结合”的行业发展思路。一是坚持新型建材发展应用与建筑节能和住宅产业现代化“两个结合”,形成相互推动的有效机制。二是要不断总结完善,重点在住宅建筑中通过节能设计,鼓励推进“复合墙体”的应用措施,为改善建筑耐久性能和保温隔热性能,提高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的稳定性能和建筑物的整体质量水平,确保非粘土类新型墙体材料的生产和应用达到年递增3%以上。

落实建筑节能管理措施。一是要加大建筑节能的推进力度,围绕《**市“**”期间建筑节能实施纲要》,在规定的区域和范围内分步执行国家强制性节能设计标准。“**”期末新建的住宅建筑全部执行国家和本市的强制性节能设计标准。二是要落实建筑节能“三同步”的管理措施。在建设工程的方案设计和初步设计阶段,与招标投标工作和初步设计文件审批环节同步;在建设工程项目的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核阶段,与施工图设计文件审核工作同步;在建设工程项目的竣工验收阶段,与竣工验收备案资料审核工作同步。促进本市建筑节能工作实现跨越式发展。

四、落实环保和质量要求

发展散装水泥、推广商品化砂浆。一是要把发展水泥散装率的工作重心转向提高散装水泥使用率,实现散装水泥使用率的年递增达到10%的目标。二是要重点加大对全市范围内的新开工工程限制现场混凝土搅拌,以及预制混凝土构件和砌块的企业全部使用散装水泥的监管力度。三是要加快推进预制干粉砂浆和预拌湿砂浆的生产与应用,引导市场产业链,为提高工程质量、促进文明施工和改善生态环境创造良好条件。

拓展资源综合优化、优用的途径。一是要拓展粉煤灰应用的新领域,确保当年排放当年利用的比例达到95%以上。二是要组织科研力量,提高粉煤灰资源综合利用的附加值,重点开展人造景观中综合利用粉煤灰的可行性研究,组织做好“可资源化烟气脱硫技术”的国家“**计划”技术储备等项目研究,为改善城市的生态环境和可持续发展拓展新的领域。

五、建立完善法规体系

加快建立完善行业行政法规。一是要根据管理的实际需要,加快研究制订《建筑节能管理办法》。二是要组织开展修改《粉煤灰综合利用管理规定》和《散装水泥管理办法》的前期调研。三是要会同相关管理部门制定出台《推进本市建筑节能工作的若干意见》等适应行业发展要求的规范性文件。推进技术法规制定和贯彻。一是要切实做好《建筑节能检测评估标准》、《复合粉煤灰混凝土应用技术规程》和《公共建筑节能设计标准》等技术法规的制定工作。二是要依法加大技术法规的贯彻力度,确保本市建材发展应用按照依法管理的要求稳步有序推进,形成本市建材行业行政法规和技术法规协同推进的新构架。

六、构建监管和责任体系

加强监管,落实责任,形成合力。一是要加强合作,形成工作合力,及时解决阶段性工作重点和难点;要抓住从产品生产到设计、施工、监理、验收备案等各个环节,形成完整的新型建材推广应用领域的监管体系。二是要根据建设管理相关部门和单位的各自职责,分工负责协调推进新型建材的发展应用工作。要规范各方行为,产品生产企业要保证产品质量诚信经营,设计单位要按标准规范设计选用新型建材,施工单位要配套完善满足新型建材推广应用需求的施工机具和技术,监理单位要按标准规范和行政法规监管新型建材应用,管理部门要依法引导扶持新型建材的发展应用,形成促进新型建材发展应用的责任体系。

七、加大宣传力度

加大宣传力度和普及建材知识。一是要加大对新型建材发展应用重要性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对国家实施资源战略和可持续发展战略必要性的认识,逐步形成公众的自觉行动。二是要适时组织编制宣传和培训工作计划,开展对建设、设计、施工、监理和管理各方的教育培训,使其尽快了解和掌握新型建材推广应用的专业技术和政策法规。三是要建立推广应用新型建材的网络和信息平台,通过各种宣传媒体和途径,发挥社会各界在专业培训和舆论宣传的作用。

引导行业优质品牌的市场消费。一是要根据阶段性的工作重点,适时组织召开新型建材推广应用研讨会、交流推广会等,及时宣传新技术、新材料。二是要通过行业协会等社会中介机构,宣传行业优质品牌,引导市场消费,形成政府导向、市场运作、社会参与的推广应用新型建材工作新格局。

上一篇:社区档案规范化管理论文下一篇:现代物流与国际贸易论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