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川羌族建筑

2024-07-0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北川羌族建筑(共5篇)

北川羌族建筑 篇1

摘要:羌族是我国的一个古老民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历史悠久的羌族民歌在羌族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羌族民歌与生活息息相关,是生活的直接表现,饱含传统文化的精髓,涵盖了羌族传统文化的各个方面。羌族民歌的保护与羌族文化的传承紧密相关。

关键词:羌族民歌;羌族文化;传承

Inheritance and evolution-Qiang Folk Song in Beichuan Qiang song as the example

Abstract: Qiang is an ancient nationality in China, has its own unique language, but not the national language, the Qiang Folk history plays a very important role in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Qiang culture.The Qiang Folk Songs and life, is a direct manifestation of life, full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al essence, covering all aspects of the traditional culture.Protection of the Qiang Folk Song and the transmission of the Qiang culture is closely related to.Keywords: Qiang Folk Song Qiang culture;inheritance

目 录

第一章羌族与情歌概述........................................................................................1

第一节羌族概况............................................................................................1 第二节民歌概述............................................................................................1 第三节羌族民歌............................................................................................1 第二章

北川羌族情歌的传承............................................................................2

第一节 北川羌族情歌..................................................................................2 第二节 歌曲概况..........................................................................................2 第三节 情歌艺术特征..................................................................................3 第四节 情歌传承现在未来..........................................................................4 第三章

北川羌族情歌的嬗变............................................................................5

第一节 汶川地震的影响..............................................................................5 第二节脱离原始方式....................................................................................5 第三节 形式多样化......................................................................................5 第四章

传承与嬗变关系....................................................................................7

第一节 传承与嬗变......................................................................................7 第二节

嬗变..............................................................................................10 第三节

意义..............................................................................................11 结 语....................................................................................................................12 参考文献..............................................................................................................1第一章羌族与情歌概述

第一节羌族概况

羌族,是中国西部的一个古老民族。传说5000年前炎帝部落与黄帝部落大战,战败后炎帝率其大部与黄帝部落融合,形成华夏族(汉族)。[1]少部分西迁、南迁,与青海、四川、重庆等地的原住民融合,形成藏族、彝族以及今天的羌族。故羌族与汉族、藏族、彝族等民族一样,都具有一部分炎帝部落血统,为兄弟民族。

现在中国官方认定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茂县、汶川、理县等、绵阳市的北川县、平武县等.其它省市。现有人口约30.6万人(2000年)。羌族部分地区至今仍保留原始宗教,盛行万物有灵,多种信仰的灵物崇拜。

第二节民歌概述

民歌原本是指每个民族的传统歌曲,每个民族的先民都有他们自古代已有的歌曲,这些歌绝大部分都不知道谁是作者,而以口头传播,一传十十传百,一代传一代的传下去至今。

今天我们所说的民歌,大都是指流行曲年代的民歌,所指的是主要以木吉他为伴奏乐器,以自然坦率方式歌唱,唱出大家纯朴生活感受的那种歌曲。

第三节羌族民歌

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西部茂汶,其余散居在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等地。自称“尔玛”,意为“本地人”。今天的羌族是古代羌族人中保留下来的一支。羌族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但有自己的语言。羌语属汉藏语系藏缅语族,分南北两大方言。羌族方言多、土语杂,但民歌原始古朴,音域不宽,一般在8度内,属民族调式,五声音阶,六声音阶很个别;主要是微调式,宫商调式次之。多以二乐句、四乐句构成的单调曲式结构,调性倾于明朗大调色彩,旋律流畅。

第二章

北川羌族情歌的传承

第一节 北川羌族情歌

四川北川县在龙门山与岷山交汇的崇山峻岭中, 地势高峻, 沟壑纵横, 是我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2003 年由国务院批准成立),羌族人口占全县总人口1/2 以上, 他们是世代居住在该地的土著民族, 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资源。北川羌人的歌舞艺术历史悠久, 种类繁多。娓娓动听的口弦曲, 高亢豪放的山歌调, 活泼热情的沙朗舞, 又吹又打的锣鼓乐等艺术形式与生活紧密结合, 是羌人思想感情的真实体现。

羌族是我国西南地区具有悠久历史的一个古老民族,据说也是汉族的前身———华夏族的主要族源之一。从殷商出土的甲骨文来看,远在三千年多前就已有羌人活动的记载。大约在春秋战国时期,古羌人的一支由我国西北部迁徙至岷江上游一带,与当地的土著民族融合,逐渐发展形成了后来的羌族。今天的羌族主要聚居在四川省阿坝藏族羌族自治州的茂县、汶川、理县、黑水、松潘,甘孜藏族自治州的丹巴县和绵阳市的北川等地,据2005年统计,现有人口约32.65万。羌族有自己独特的语言,但无本民族文字,通用汉文。语言分为南北两大方言,属于汉藏语系藏缅语族羌语支。羌族盛行神物崇拜,至今仍保留“万物有灵”的原始宗教。

北川羌族情歌是世代北川羌族人民智慧和激情的结晶,在北川羌区广泛流传。生动的歌词配上悠扬质朴的旋律,带着大山的深情、泥土的芬芳,洋溢着浓郁的民族特色,令人过耳难忘。演唱者多在高山密林之中,这匹梁子向着那匹梁子放歌,音调抒情高亢,节奏自由,穿透力较强,常常是起句音头较高,成功引起对方注意后,在句尾呈下降、下滑趋势,带来一种叹气式的音调,具有强烈的对比反差,达到出人意料的抒情效果。这也是北川羌族人民独特的音乐审美情趣的体现。

第二节 歌曲概况

北川羌族民歌丰富的内容是他们生产、劳动的最直接最真实的再现, 反映出了他们的勤劳和智慧。

北川羌族民歌的题材广泛, 内容丰富, 人们将自己熟悉的山川河流、日月星

辰、花鸟草木等美好的事物用美妙的歌声表达出来;生活的琐事, 也能欣然讴歌, 并将传统风俗与平常生活融为一体, 既欢快乐观更具生活气息。如北川羌族聚居区青片河上游流行的一种喝酒猜拳唱的《酒拳歌》, 就有别于藏羌族节奏抒缓、典雅庄严的酒歌。它曲调优美, 风趣、诙谐,还极富表演性(喝酒猜拳者边唱边按词意表演, 若唱错或表演错, 即罚酒一杯后又从头唱起或换唱另一首, 若双方都没错, 唱完后就接着猜拳)。

又如《蓐草歌》就是在蓐玉米草时, 主人为了提高劳动效率带头演唱羌语的山歌, 意思是告诉大家不要只顾着闲谈, 要边唱边作。还有割荞麦(北川羌人的主要经济作物)时唱的羌语山歌《喔那米几》等, 山歌的内容也多与劳动形式联系在一起。

北川羌族民歌有两大类, 一是用羌语演唱的, 另一类使用汉语演唱的, 根据演唱的风格、场合、时间、对象的不同, 大体又可分为号子、山歌、情歌、习俗歌、酒歌、小调、儿歌、红军歌及新民歌等等。

第三节 情歌艺术特征

北川在历史发展中成为羌汉杂糅区域, 虽历经千百年的民族迁徙与融合, 但羌语、羌绣、羌歌等羌文化的代表元素还存在于羌族人群中。从各级政府1980 年以来历次收集到的大量的民间音乐资料来看, 虽然北川羌人有自己的语言, 但用羌语来演唱民歌的人已经越来越少, 相应保留下来的古代羌族民歌也越加稀少。而在用汉语演唱的民歌中, 往往在保留羌族风格的同时, 又融入了汉族或其他民族的音乐元素,仍有着独特的艺术魅力。

羌族民歌的艺术特色:①调式独特。羌族民歌原始古朴,音域不宽,属我国民族调式。采用调式以羽或徽调式为主。②音阶主要有3种,它们是四声音列、五声音阶、五声性六声音阶,多用五声、六声音阶。③旋律中广泛使用中立音和“音腔”,以达到字正腔圆的效果。④演唱形式上,可分为“女声合唱”“男声合唱”“女声重唱”“男声重唱”“男女对唱”几种,其中又以“合唱”“重唱”等形式最多。⑤歌词多为4或7个音节一句,有四言、七言诗体两种,其中四言诗体较常用。⑥羌族民歌在旋律、语言、表现手法等方面都具有独自的特色。它源于生活,人们不断地从纯洁而真实的民歌中得到欣赏、启示,这是作曲家笔下的作品不能和民歌相比拟之处。羌族民歌正是以它独具特色的特点和风格,为羌族民

间传统文化增添了光彩。

第四节 情歌传承现在未来

随着现代文明的传入以及旅游和水电资源的开发利用, 使得北川正处在一个传统文化的嬗变时期, 因此, 抢救、保护、研究和展示北川羌人的民族传统文化成为我们的紧迫任务。除绵阳市相关部门先后于1982-1983 年, 组织收集流行于县内的羌族舞曲和酒歌11 首、小调26 首;1983 年组织编印3 集《绵阳地区民歌选》, 其中收有北川地区羌族民歌百余首外, 北川县文化馆的工作人员也一直致力于这项工作, 筹建多年的北川羌族文化博物馆即将与世人见面⋯⋯但山崩地裂的“5.12”大地震, 使位于龙门山主中央断裂带上北川县, 遭到了毁灭性的破坏, 葬埋了太多宝贵的文化艺术资料。曾为北川羌族民歌的收集、整理、传承作出巨大贡献的市级非遗项目羌族民歌的传承人计学文, 也在地震中不幸遇难, 令人痛惜。我们呼吁, 希望更多的仁人志士加入到对灾区传统文化艺术的抢救和保护中来,让美好的北川羌族民歌歌声随着和谐文化的建设永久流传。

第三章

北川羌族情歌的嬗变

第一节 汶川地震的影响

羌族民歌和羌族传统文化一样,在今天的经济大潮中受到了冲击,特别是5.12汶川大地震对羌族民歌的影响非常大。羌族传统文化,尤其是羌族民歌面临着很大的危险。汶川特大地震使羌族的非物质文化和物质文化都遭到了严重破坏。非物质文化方面:地震中,一些知名的羌族民间传统文化传人不幸遇难,羌族乐器、端公的法器、羌族服饰等被埋或遭严重毁损。如:曾为北川羌族民歌的收集、整理、传承作出巨大贡献的市级非遗项目羌族民歌的传承人计学文以及2006年代表羌族参加全国鼓舞鼓乐大赛,表演羌族特色铃鼓舞的羌人都在地震中遇难。这些羌族民间传统文化传人的去世,无疑给羌族文化尤其是羌族民歌的传承带来困难。物质文化方面:许多著名的历史文化遗迹遭损毁,重要的文化场所垮塌,羌族文化、民俗等文物被埋于废墟下。汶川特大地震,羌族文化遭到近乎毁灭性打击,其文化载体处于消失的边缘。一旦羌语民歌消失将导致羌族一些重要文化现象的消失。失去了羌族民歌就意味着失去了羌族文化。

第二节脱离原始方式

羌族民歌使得羌族丰富的民间传统文化通过口耳相传的口头传承形式代代相传。羌族民歌曲目丰富,种类繁多,风格古朴,保存了较多的传统风貌,题材广泛、语言生动、形式多样,具有自己独特的民族风格,从而经久不衰而保存至今。羌族民歌反映了羌族人民的生产、生活、习俗、宗教、历史、道德情操,具有独特的审美价值和研究价值。羌族民歌作为羌族民间音乐文化的一种独特形式,深深扎根于民族文化艺术土壤之中,具有强大的生命力。由于羌民族是有语言而无文字的民族,所以历史悠久、口传心授的羌族民歌在羌族文化的传承中起到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第三节 形式多样化

羌族民歌从形式上可分合唱、独唱、对唱三种。从内容上可分为情歌、酒歌、山歌、劳动歌、风俗歌、时政歌、巫师歌、耍山调等八类。①情歌,在羌语中称为“柔西”,它是羌族民歌中数量最多的一种民歌,主要是羌族青年男女表达爱情时所唱的歌曲。羌族青年男女常常对答互唱,以表达男女间高尚纯洁的爱慕之

情。情歌有试探歌、求爱歌、热恋歌、思念歌、盟誓歌等种类,例如《郎上山来姐下河》等。②酒歌,在有的地方叫“唱酒戏”“唱酒曲子”,是羌族特有的一种传统歌唱形式。羌族生活中的喜、庆、婚、丧、节日等都离不开咂酒。“有酒歌儿多,无酒不起歌”。演唱时,主人和客人轮流对饮对歌。其旋律优美,节奏缓慢,歌词较长,或表达祝贺、吉祥之意,或叙述家史、追忆祖先的业绩。最著名的酒歌有《西呀拉沙》等。③山歌,在羌语中称“拉那”或“拉索”,是羌族人民多在劳动场合或山间田野中唱的歌曲。它有抒情山歌和劳动山歌两种,数量极多,节拍比较自由,演唱形式有对唱、独唱。羌族山歌,语言简练,具有鼓舞劳动情绪,使人充满劳动的喜悦之情。抒情山歌婉转优美,带有浓厚的抒情色彩,例如《龙窝山上云重云》等。④劳动歌,是羌族历史上最早的民歌,有犁地歌、收割歌、打场歌、撕玉米皮歌等。劳动歌中数量最多的是撕玉米皮歌。其中有的节拍规整,接近歌舞曲,有的节拍自由,近似山歌。有独唱、齐唱和对唱等形式。有的节奏舒缓,曲调悠扬,节奏明快,气氛热烈。对于羌族民族来说,歌声是劳动的伴侣,劳动离不开歌声。⑤风俗歌,主要是指葬礼安魂、祭祀和婚礼祝愿时唱的反映民俗、礼仪方面的民歌。祭祀歌由巫师说唱,曲调单纯沉闷,婚礼祝愿歌又称喜庆歌,内容大多是吉利、祝愿的词语,单调古朴淳厚。⑥时政歌,是当时政治生活的一种表现,揭露旧社会的黑暗腐朽,诉说羌族人民的悲惨生活。它的歌词鲜明深刻,一针见血。如《卡普歌》。⑦巫师歌,是巫师在请神送鬼时唱的歌,如《永别歌》。⑧耍山调、是一种体裁自由的抒情歌曲按羌族风俗,每年农历正月初五,青年男女上山游玩,俗称耍寨子。耍山调是在这种场合所唱的歌曲。现存的羌族民歌以1~5类歌曲为多,这种情况不是偶然的,它正好说明了人类社会生活与民歌艺术之间的紧密关系。民歌从不同的角度表达了羌族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对爱情的渴求,具有独自的审美情趣,浓郁的民族特色。

第四章

传承与嬗变关系

第一节 传承与嬗变

(一)歌词

北川羌族民歌歌词结构多以七言多句为主,其中四句和多句体比较常见。歌词不仅将浓烈的劳动生活气息和鲜明的劳动人民形象融为一体, 还大量运用“赋、比、兴”的创作手法, 上至日月星辰、风云雨露;下到花草树木、鸟兽虫鱼;还有柴米油盐、五谷杂粮、衣食起居都可以起兴作比,语言生动, 韵味十足。如: “隔河望见嫂子青, 唱起山歌给你听, 倘若嫂嫂有情义, 歌对歌来心对心。”(北川县桃龙羌族藏族乡民歌)这是赋之歌, 敷陈其事, 直言山歌要用心来唱。而“月亮出来像盏灯, 我跟月亮同起身, 月亮过河不等我, 步步叉在烂泥坑”, 则是以月亮起兴, 拿月亮作比。“按刘勰的说法, ⋯⋯‘兴’, 既有比喻的意思, 也有兴托、发端的作用, 通过依微拟议而达到兴托起情, 即用微妙的事物来寄托作者的情感, 渲染气氛等”。既然是“微妙的事物”, 那么就会是可意会而不可言传的。又如: “酒杯子来串成联, 贤妹问我爱几年;藤藤上树缠到老, 我爱贤妹万万年。麦子黄了不开镰, 我问情哥缠几年;藤藤上树缠到老, 石板搭桥万万年(北川县白什羌族乡民歌)”。用藤缠树来比喻自己忠贞不渝的爱情, 既形象又直白。在大量的情歌当中, 以月亮和树作比的最多。这不仅再现了他们生活在大山之中, 海拔较高, 长期与月亮亲密接触, 对其有着深厚的感情, 也体现出了他们性情中的温柔和善良, 如: 《月亮出来像盏灯》(北川白什羌乡民歌)等;以树作比的主要体现在“缠”字上, 如《藤藤上树缠到老》(北川白什羌乡民歌)《你要缠来你就缠》(北川白泥羌族乡民歌)等, 表现了生死不离的爱情观;歌词中还经常出现有一种昆虫“麻溜儿”(蜻蜓), 是从侏罗纪时期延续至今的一种古老的昆虫, 它在歌曲中的借用, 证明了羌族悠久的历史和羌族古歌在汉语歌曲中的融合。

(二)衬词

在数量众多的北川羌族民歌中, 除了直接表现歌曲思想内容的歌词外, 还有很多与歌词内容似乎没有多少联系, 也不属于正词基本句式之内, 完全属于衬托 7

性的词句。这些语气词、形声词、称谓词等构成的语句, 就是衬词, 它们主要有以下几类: 一般衬词, 如, “啊、喂、嘞、咳、哟、哦、喂、荷”等, 还有在它们基础上发展起来的多音节衬词, 如“马拉拉、喔拉拉《前娘后母歌》”等;有些衬词是从民歌的传承、演变中遗留下来,但已失去原意, 如, “梭罗、太平年(年太平)、弯弯拐拐、月亮弯弯”等;有些衬词是模仿乐器或其他音响的象声词, 如, 用锣鼓经做衬词的, 如“太阳出来(嘛当当)正当中(哟扯呀扯),正做活路(蛮当当扯扯尺不龙冬壮)肚儿空(哟哗啦扯)”等等。这些衬词小巧玲珑, 所占时值较小, 镶嵌在字里行间, 使正词的文意更加顺畅, 唱词链接更紧密。

称谓衬词, 是在歌唱中互为对答、呼应, 将呼唤歌唱对象的词也编入歌中, 有较明确的概念, 使音乐更加生活化, 所表达的感情更亲切、感人。如“么妹儿、姐儿、情哥哥、年轻嫂嫂”等等。

除此以外, 北川羌人还喜欢用衬词来体现与生活相关的方方面面。用植物作衬词的, 如“白铜烟袋(是)一根葱(喔喔喂阴山是杨柳叶), 择嫌我们(是)哪几桩(哟伙喂怀抱海棠花儿吭);有用装饰品作衬词的, 如“太阳(蛮)出来(蛮金圈儿)照北(的)岩(哟银圈儿舍), 照见情妹(蛮金圈儿银圈儿舍红绫子绣跟儿白裹足)送饭(的)来(哟支起锅儿拿起瓢儿嗦呀嗦白木板凳柳木脚你要缠郎坐坐到对奴说)”;有用地名作衬词的, 如“大河坝里(嘛陕西)杨柳条(嘛汉中府), 风不吹来(个龙凤街)自己(的)摇(哟晋阳县)”;也有用吃食作衬词的, 如“唱歌离不得(蛮麻花儿)一双双(哟馓子), 吃饭离不得(嘛瓜子落花生儿)小菜汤(哟两个油炸糕)”。以上例子中的各种各样的衬词在羌族民歌中并不是可有可无的, 没有它就唱不起来, 也就不成其为羌族民歌了。

歌中最为常见, 几乎每一首山歌都有衬腔。有的只是一个长音或一个简短的乐汇, 而有的却是一个完整的乐节或几个乐节, 形式多样, 富于变化。这些衬腔虽有一定的表现意义,但独立性不强, 一般对内容表现起着补充、加深、丰富或陪衬等作用。它能不受词曲陈述关系的束缚而自由地发挥旋律,尽情地进行音乐抒咏。在北川羌族民歌的山歌中衬腔使用尤为频繁, 它们除了具有加深感情和结构功能等作用外, 对加强音乐的抒咏性作用巨大。

由于衬腔在曲调中所处的位置不同, 发挥的作用也不一样。如《今天遇到唱

歌手》(北川县青片乡民歌)里的“哟”, 是把相间在正词当中的衬字音调伸展, 以表现更为舒展的情绪, 是衬字的拖腔。拖腔“哟”字唱出后用散板的形式延长, 持续多拍后下落, 深刻地抒发了歌者在崇山峻岭中遇到了唱歌手, 想用自己嘹亮的歌声“起兴”的心情。它虽不像那些曲首起腔(川江船工号子等)民歌那样“先声夺人”, 但却在强调前面歌词的词意、乐思、挖掘词曲的潜在情感、渲染气氛和前后链接等方面, 起到了重要作用。此外, 便于远传拉长的“哟”还是山歌中典型的“上长音”, 它的音乐集中体现了山歌抒咏性的特征———上扬、宽长、自由。而《你的没得我的多》(北川县青片乡民歌)等山歌中, 也大量使用了衬腔体现山歌的抒咏性。句末的衬腔的使用, 在加深感情的同时, 还增宽了句幅加强了乐段的稳定性。针对山歌音域较高的特点, 乐段结束时使用的衬腔大多作下滑音等装饰性处理。

(三)音高调试

北川羌族民歌的音域不宽, 除部分高腔山歌外, 一般在八度以内, 很少超过十度, 原始古朴, 易记易唱。由于长期与其他民族杂居, 且汉化程度很高, 北川的羌族民歌多为单声部民歌(居住在松潘小姓乡、镇平乡, 冒险上三区和小黑水的羌族地区流行的民歌多为多声部民歌)。音阶调试最多的是五声音阶的徵调试, 它是北川羌族民歌的基本调试。根据旋法及所强调的骨干音的不同, 在徵调试中又有几种不同的类型, 并以羽音、角音、商音为骨干音的最为常见。如北川青片地区的羌族民歌《天上下雨如下雪》《你的没得我的多》《今天遇到唱歌手》等, 乐曲首句均采用徵音、羽音、商音这个三音列, 其中商音多次出现在乐句结束和较长时值初, 与主音形成稳定的五度关系, 是以五度为支架的三音音列的发展与丰富。其次是五声商、羽调试, 再其次为五声宫调试, 角调试很少。六声音阶在部分歌曲中也有出现, 给旋律增加了一定色彩。

(四)曲式结构

曲调结构短小而完整, 多为“二句体”、“四句体”的单乐段分节歌曲式。其中“二句体”民歌多为对应性结构, 前一部分发问或展开, 后一部分对答或收束, 二者平衡均匀, 逻辑严密, 但有不同的结构功能, 有的是前者向后者的倾向, 造成音乐进行的动力性, 有的是后者对前者的承应和解决, 造成音乐进行相对的段落性、稳定性。此外, 下滑音或其他装饰音反复出现, 结束句或半终止处多用装

饰音或下滑音收束, 不仅很有特色, 对增强调试的稳定性也起到了巨大的作用。如《你不唱来我又来》《前娘后母歌》《松潘下来二叉河》等。唱词集中在句首、句间, 而句尾用拖腔或衬腔, 结构功能十分稳定。有些“四句体”民歌也是对应性结构, 采用“二上二下式”, 如《数麻雀》两个上句落音在商音(属音)上, 两个下句落音在徵音(主音)上, 是功能性的倾向关系。

第二节

嬗变

人类历史上各种文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传承下来。物质文化例如建筑、器物、服饰等等是以物质形式作为载体传承下来,非物质文化则主要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的语言作为载体传承下来。对于羌族这样一个没有文字历史的民族来说,口口相传的羌族民歌就是羌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羌族人民就有歌唱的习俗,“以歌代文”,用歌声来记载、传播民族文化。在辛勤的劳动中,歌唱大自然,歌唱生活,歌唱美好未来。羌族民歌的产生、传承、发展、演变都与羌族人民的生活轨迹紧密相关,羌族民歌的唱词、唱腔及其表现形式都是羌族人民生活的直接表现,这是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艺术源于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民歌几乎涵盖了羌族的智慧、技艺、宗教、风俗、历史等诸多方面,在其历史和文化传承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羌族民歌是羌族传统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和基础,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羌族民歌表现了羌族人民的道德情操、风俗习惯及审美情趣等,承载了羌族民间的传统文化,是羌族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在有语言无文字的羌族社会,口传心授的羌族民歌成为我们今天了解、研究羌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发生、传承、发展历史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羌族民歌的保护与羌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人类历史上各种文化可以通过多种形式传承下来。物质文化例如建筑、器物、服饰等等是以物质形式作为载体传承下来,非物质文化则主要以口头形式和书面形式的语言作为载体传承下来。对于羌族这样一个没有文字历史的民族来说,口口相传的羌族民歌就是羌族非物质文化的重要载体。自古以来,羌族人民就有歌唱的习俗,“以歌代文”,用歌声来记载、传播民族文化。在辛勤的劳动中,歌唱大自然,歌唱生活,歌唱美好未来。羌族民歌的产生、传承、发展、演变都与羌族人民的生活轨迹紧密相关,羌族民歌的唱词、唱腔及其表现形式都是羌族人民

生活的直接表现,这是马克思主义艺术理论“艺术源于生活”的真实写照。作为羌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羌族民歌几乎涵盖了羌族的智慧、技艺、宗教、风俗、历史等诸多方面,在其历史和文化传承上发挥着不可替代的重要作用。可以说,羌族民歌是羌族传统文化遗产传承的核心和基础,具有特殊的研究价值。羌族民歌表现了羌族人民的道德情操、风俗习惯及审美情趣等,承载了羌族民间的传统文化,是羌族文化的精髓。特别是在有语言无文字的羌族社会,口传心授的羌族民歌成为我们今天了解、研究羌族民间传统文化的发生、传承、发展历史的必不可少的重要载体。羌族民歌的保护与羌族文化的传承有着非常密切的联系,两者之间是不可分割的。

第三节

意义

对濒临灭绝的羌族民歌实施抢救性保护,这是传承羌族民间传统文化的需要,是时代赋予的责任。根据对羌寨民歌现状调查,笔者认为应当结合羌族民歌的特点与羌族生产生活实际,采取如下方法对羌族民歌进行充分的保护与传承。

1.克服资金短缺的困难,多渠道地开展对羌族民歌的保护。缺少资金成为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的最大阻碍之一,单靠国家资助是不够的,羌族地方政府应通过打造羌族民歌、羌笛、羊皮鼓舞等羌族文化品牌,自筹资金实施羌族传统文化的保护。

2.尽快建立相应的法律法规,出台加强对民歌的保护政策,尤其对民间文化传人要予以重点扶持,改善他们的生活待遇,发放基本生活费,发挥其羌族文化传承人的作用。这样,有利于带动一批羌族年轻人学习羌族文化,使羌族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步入良性发展的轨道。

3.全力推进“羌族文化生态保护区”的建设,在羌族村寨建立“民族文化生态村”。不断增进羌民族全民参与传承传统文化的自觉意识。

4.建立阿坝州州、县两极羌族民歌艺术馆,举办民歌培训班,专门培养资质条件较好的民歌爱好者接受音乐培训。克服羌族民歌传承后继乏人的现状。羌族民歌作为羌族民间传统文化载体之一,对弘扬民族精神、宣传民族文化、传承民族文明具有重要价值。应对羌族民歌进行全面保护,以推动羌族音乐艺术的保存和传承,促进羌民族文化的重建和发展。

结 语

一方山水养一方人,一方山水孕育一种文化。千百年来,羌族人民在岷江上游这一特殊的地区生产生活,世代繁衍,创作出了丰富多彩的羌族民歌,创造了光辉灿烂、绚丽多姿的羌族文化,发展了社会经济,推动了社会进步。羌族民歌的形成,与羌族人民农牧生活方式息息相关。在长期的劳动和生活中,人们自古就喜欢用唱歌这种方式来表达自己的喜、怒、哀、乐,相互之间进行交往。在羌族村寨,男女老幼大都会唱民歌,劳动生产、节日聚会和婚丧嫁娶都要唱歌,青年男女更是多以唱歌来进行社交活动。在羌民歌中,酒歌、情歌、山歌、劳动歌为数最多。长期闭塞的生活环境与悠久的历史,使羌民族至今仍保留着不少古朴、深厚、独特的民歌。

羌族情歌是羌族民歌中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它是羌族人民历代口耳相传下来的民间文学,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所反映的思想基本上是健康的。这些情歌写得爽快热烈、痴情缠绵、凄楚哀婉,表现了羌族人民对爱情的向往和大胆的追求,对不幸婚姻的愤怒控诉。羌族情歌传承与嬗变是羌民心声的艺术再现。

参考文献

[1] 计学文: 《北川羌族民间音乐简论》《北川羌族》(绵阳内部资料), 2000 年10 月印制。

[2] 《绵阳地区民歌选》第三集, 绵阳地区文教局编印(内部印刷), 1983 年10 印制。

[3] 《中国民间文学集成·北川县资料集》, 四川省北川县民间文学集成三套集成编委会编印, 1987.10 第一版, 北川县印刷厂。

[4] 《北川县文史资料选集》第一辑、第四辑, 政协北川县委员会文史资料族编, 1984 年印制。

[5] 鲍丽丽;;羌族丧葬习俗考——以汶川县萝卜寨为例[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4期

[6] 刘晓平;杨瑞洪;;藏羌民间艺术商品化的思考——《藏羌旅游工艺品设计与制作》课程实践的思索[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3期

[7] 赵永忠;;论北宋对威州、茂州羌族的治理[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9年04期

[8 鲁炜中;王静;;北川羌族传统建筑美学价值在灾后重建进程中的重构[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1年02期

[9] 周巴;;羌族民俗文化中的色彩运用[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10] 董常保;羌族《招魂》唱经与《楚辞·招魂》的比较[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12年02期

[11] 于有荣;河曲民歌音乐特点的研究[J];音乐创作;2008年03期

[12] 张密丽;四首《绣荷包》艺术特点异同简析[J];电影评介;2010年18期

[13] 付晓芳;巴洛克时期欧洲各国的音乐[J];大众文艺;2011年12期

[14] 蒙妍;论瑶族“芦笙长鼓舞”的音乐特点——富川瑶族“芦笙长鼓舞”文化研究系列论文之四[J];青年文学家;2011年11期

[15] 刘敏;“海州五大宫调”音乐特点简析[J];作家;2008年06期

[16] 王加南;婺剧六大声腔的音乐特点[J];戏曲研究;2009年02期

[17 ];音乐话剧《停一停,等等我们的灵魂》二度创作谈[J];福建艺术;2009年06期

[18] 王博;庆阳唢呐艺术探析[J];歌海;2010年02期

[19] 谢艾伶;竹筒声声脆 余音犹杳杳——谈我国少数民族竹竿舞[J];大舞台;2010年04期

[20] 张雁;河曲民歌艺术特色分析[J];大舞台;2010年07期

[21] 庄金秋;两晋与北方民族政权关系研究[D];兰州大学;2011年

[22] 宝乐日;土族、羌族语言及新创文字在学校教育领域使用发展研究[D];中央民族大学;2007年

[23] 张保见;民国时期青藏高原经济地理研究[D];四川大学;2006年

[24] 孙林;西藏中部农区民间宗教研究[D];四川大学;2007年

[25] 杨曦帆;“藏彝走廊”乐舞文化选点考察与研究[D];南京艺术学院;2007年

[26] 张磊;论支声及其在西方现代音乐中的应用[D];上海音乐学院;2007年

[27] 陈正勇;自然、神性与美[D];上海师范大学;2008年

[28] 张犇;四川茂汶理羌族设计的文化生态研究[D];苏州大学;2007年

[29] 马宁;藏汉结合部多元宗教共存与对话研究[D];中山大学;2010年

[30] 郑瑞涛;羌族文化的传承与嬗变[D];中央民族大学;2010年

[31] 马宁;羌族火葬习俗探析[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1期

[32] 马宁;现实生活与精神世界的完美结合——羌族民间叙事诗《木姐珠与斗安珠》评述[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5年03期

[33] 谭继和;;禹生石纽简论[J];阿坝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8年01期

北川羌族建筑 篇2

北川地处汉族与羌藏族的结合部, 是汉化程度较高的羌族聚居区, 表现在羌族情歌上便是歌词的写作手法, 显示出较强的汉学功底。北川羌族情歌分羌语情歌和汉语情歌两种形式。羌语情歌歌词较多保留了羌族语言的特点, 汉语情歌歌词则是羌汉文化交流的产物, 显示出羌族人民较强的学习借鉴能力。北川羌族情歌里没有某些现代流行歌曲中的情歌那样无病呻吟的内容, 抒发感情往往与生产生活相联系, 可谓艺术扎根于生活的土壤。其歌词常借景比兴, 借景、借物抒情, 歌唱内容健康、积极、开朗, 情绪轻松自然。以下将从歌词的结构形式、修辞手法和方言使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北川羌族情歌歌词的艺术特点:

(一) 结构形式分析

北川羌族情歌句式的使用较灵活多样, 特别是在用羌语演唱的情歌中, 句式变化无太多规律可循, 完全是根据演唱者演唱该句内容多寡而定。不过用汉语演唱的情歌句式一般较有规律, 可分为规整句式和非规整句式。

规整句式即“整句”, 又称骈句, 是相对散句而言的句子结构形式。它指结构相同或相似, 字数大体相等、排列整齐的一组句子。此类句式大体包括五言句式和七言句式。

五言句式, 即每句字数采用五字构成的句式。北川羌族情歌采用的五言句式主要有五言二句式、五言三句式 (见词例1《绣福包》[1] (P.286) 第1-3段) 、五言四句式等类型, 此句式在北川羌族情歌中占有相当比重, 歌词大多简洁明了, 常用于叙事。

词例1:

绣福包 (片段)

腊月梅花开, 情哥带信来, 要个福包戴。

你要福包戴, 咋不自己来, 然何带信来?

说是那门说1, 福包说不脱, 给他绣一个。

七言句式, 即每句字数采用七字构成的句式。此句式在羌族情歌中使用最广泛, 最常见的是七言四句式, 用于情歌对唱, 可延伸至多段体。另外还有七言五句式 (如《不为幺妹我不来》见词例2) 、七言六句式、七言七句式等。

词例2:

不为幺妹我不来

久不唱歌唱不来, 久不走路起青苔。

不为幺妹我不来, 溜溜路儿跤跤绊, 早晓绊跤我不来。

非规整句式, 即长短句式。指结构不同, 长短不齐的一组句子, 在句法上造成一种错落有致的语言美。长短句式在北川羌族情歌实际运用中, 大致有五五七五句式 (如《十送》片段, 见词例3) 、六七七七句式、六七五七句式、六六六四句式、六七七七句式、七七七九句式、五五七七句式等, 其中最常见的有以下两种:

第一种是五五七五句式, 每段四句中, 一、二、四句各五个字, 第三句是七个字, 如下例所示:

词例3:

十送 (片段)

送郎一根帕, 是奴自己扎。

手脚粗笨你莫骂, 请你要收下。

第二种是六七七七句式, 每段四句中, 第一句为六个字, 后三句为七个字, 如下例所示:

词例4:

你要唱, 我才来

你要唱, 我才来, 我在山上才下来。

壶壶里头装菜籽, 慢悠慢悠倒出来。

你在唱, 我在听, 隔山隔岭听不清。

翻过梁子听清了, 一声还你几十声。

此外, 北川羌族情歌中还有将几种不同句式在一首歌曲中混合使用的情况, 在叙事性情歌和由羌语意译成汉语的情歌中较为常见, 这就使得句式更为复杂, 不过万变不离其宗, 一切都是为了表达歌曲内容的需要。

(二) 修辞手法分析

北川羌族情歌的歌词生动、活泼、诙谐、形象, 充满生活气息。无论是短短的七言四句式情歌, 还是篇幅较长的叙事性情歌, 都能达到主题鲜明、有情有景的艺术效果。这不仅是因为北川羌族人民在平仄、押韵、音节上十分讲究声音美, 而且也因其很注重歌曲的语言美。为了把对恋人最真实珍贵的情感用最好的方式表达出来, 阿妹阿哥都使出浑身解数来展示自己的口才和聪明机智, 在情悠悠、意绵绵的对歌中, 有意无意地运用到多种修辞手法, 使得他们的表情达意更能拨动对方的心弦, 引起思想的共鸣。下面, 主要从语音修辞、修辞格、两个方面来分析其歌词的修辞手法。

首先, 从语音修辞对其歌词中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语音修辞就是利用语言的声音进行修辞。好的语言, 从声音上说, 总是念着上口, 听着和谐悦耳, 富有音乐美, 便于吟诵。语音修辞主要有音节的配合, 押韵的和谐等。

北川羌族情歌在音节配合上十分讲究, 音节匀称整齐, 充满了诗歌的美感。在五言句式中, 音节的配合通常为二字和三字一隔断, 如《绣花调》片段:“辰时∕来绣花, 思想∕小冤家, 冤家∕不来耍, 心里∕乱如麻。”在七言句式中, 音节的配合通常为四字和三字一隔断, 如《庄稼收了就成家》:“哥在坡上∕挖土巴, 妹在地里∕摘黄瓜, 走拢说点∕悄悄话, 庄稼收了∕就成家。”

叠音词的巧妙运用也是北川羌族情歌的创作特色之一。一方面叠音词常用于句尾, 起到口语化填充字数的作用。如词例6中的“起砣砣”、“找索索”、“烧馍馍”, 均用在句尾, 毫无痕迹地起到了填补字数和押韵的作用, 且口语化的表达方式, 也增强了语言的声音美。另一方面, 叠音词的使用, 可使情歌的语言更形象直观、便于记忆。如词例7所示, 歌词中叠音词运用十分频繁, “白凌凌”、“水灵灵”、“麻杆杆”、“一溜溜”等的使用既贴近生活, 又不落俗套, 充满了山野气息, 十分形象。

词例6:

荞子开花起砣砣[2] (P.286)

荞子开花起砣砣, 情哥进屋找水喝;

喝了茶水还不走, 假装到处找索索。

问声情哥咋不走?情哥招手有话说;

喊声情哥夹到点2;妈在屋头烧馍馍。

词例7:

《只要哥哥心一片》 (羌语意译) [3] (P.46)

(男) 白凌凌的脸蛋儿水灵灵的眼,

情妹呀, 你的模样像天仙。

(女) 麻杆杆出麻水沟沟里泡,

情哥你挑人儿要往心里瞧。

地上的马儿呀一溜溜地跑,

天上的鹞子呀扑腾腾地叫,

情哥哟, 你要学那马儿朝前跑,

莫学鹞子天上转圈圈。

我家的碉房呀孤单单,

情哥呀, 我的马儿配不上你那鞍。

只要情哥你那心一片哟,

变牛变马都心甘。

北川羌族情歌读起来琅琅上口, 押韵有一定规则。多用第一句的尾字定韵, 在第二、四句尾字上归韵, 第三句可以尾字不押韵。词例8中, “梳”字“u”定韵, 第二句的“初”和第四句的“箍”, 尾字押韵都为“u”。作为对此首歌的回应, 词例9中巧妙地用“镰”字“an”定韵, 第二、四句的尾字均归韵到“an”, 这两首歌词构思巧妙、押韵自然, 带给读者一种音韵回环、和谐悦耳的听觉效果。

词例8:

月亮弯弯像把梳[2] (P.45)

月亮弯弯像把梳, 不念往日念当初,

想起当初那些事, 好比黄桶散了箍。

词例9:

月亮弯弯像把镰[2] (P.27)

月亮弯弯像把镰, 不说当初说今年,

阿哥重把箍箍挽, 黄桶散箍又团圆。

其次, 从修辞格对其歌词的修辞手法进行分析。修辞格也叫辞格, 是为了使语言生动、形象、富有表现力而运用的一些特殊的修辞手法。北川羌族情歌使用的修辞手法多种多样, 有比兴、比喻、对偶、对比、夸张、设问、反问等, 现将使用较多的几种修辞格分析如下:

比兴 (比, 比喻;兴, 先说其他事物来引起所要说的事物) , 简而言之, 比兴就是一种借此言彼、托物寄情的方法。比兴是诗歌常用的修辞方法之一, 在北川羌族情歌里, 比兴手法的运用大致有这样几种方式:

第一种, 以类比象征引发联想和感兴的方式。此类歌曲在北川羌族情歌中, 分别有《阿哥配妹好人才》[2] (P.13) (见词例10) 《阿妹只盼有情人》《同船过渡是姻缘》《见花不贪是枉然》《哪个丢情不伤心》《一把菜籽撒过沟》《阿妹爱的有情人》。词例10中以天上星星排对排, 灯盏和灯台相匹配, 碗和筷相匹配做比兴。不仅贴近生活, 而且含蓄、真切, 大大增强了阿哥和阿妹是天造地设的一对的说服力。

词例10:

阿哥配妹好人才

天上星星排对排, 地上灯盏配灯台,

黑漆筷子配细碗, 阿哥配妹好人才。

第二种, 兴与比结合密切。此类歌词在北川羌族情歌中, 分别有《正河流水长又宽》[2] (P.67)

(见词例11) 、《妹不喊哥哥不来》等。词例11的前两句不仅起到“兴”的作用, 而且在后二句中作了喻体, 将阿哥比喻成青山不老, 阿妹比喻成流水不干, 颇有“山无陵, 江水为竭, 冬雪震震, 夏雨雪, 天地合, 乃取与君绝”的意味, 带给听者无限遐想空间。

词例11:

正河流水长又宽

正河流水长又宽, 对河两岸是青山,

哥是青山永不老, 妹是河水流不干。

第三种, 仅在句首起兴。句首起兴指一些无实义, 起到句首定韵作用的比兴修辞手法。北川羌族儿女热爱自己的家乡, 在歌唱中常以日月星辰、自然景观、农作物等自由引入, 如以高山荞子、羊角花、马桑树儿、花帕子等作为起句的内容。此类歌词在北川羌族情歌中, 有《羊角花儿三月开》[2] (P.64) (词例12) 、《阿妹跟哥不怕穷》等。

词例12:

羊角花儿三月开

羊角花儿三月开, 哥也帅来妹也乖,

各人相好各人爱, 多嘴老鸹快滚开!

比喻就是打比方。描写事物或说明道理时, 用某一个事物或情境来比另一事物或情境。比喻分为明喻、暗喻、借喻三种。比喻用得新颖巧妙, 可使歌词更形象丰富, 耐人寻味。比喻在北川羌族情歌中运用较多, 现举例如下:

明喻, 即一种说甲 (被比喻的事物) 像乙 (比喻的事物) 的比喻手法。此类歌词在北川羌族情歌中, 有《情妹长得笔杆端》 (词例13) 、《阿妹长得像菩萨》等。词例13中将情妹比喻成笔直的杉树干, 比喻可谓既大胆又含蓄, 生动地表现了男子“落花有意, 流水无情”的情愫, 无奈但不伤感。

词例13:

情妹长得笔杆端

情妹长得笔杆端3, 好比山中杉树干。

心想把你扛回去, 过河上坎难转弯。

暗喻, 即一种说甲 (被比喻的事物) 是乙 (比喻的事物) 的比喻手法。此类歌词在北川羌族情歌中, 有《郎十三来妹十三》[3] (P.35) (见词例14) 、《哥是山上麻鹞子》等。词例14中巧用暗喻, 以含蓄的手法意指两人刚刚成年, 很是般配。

词例14:

郎十三来妹十三

郎十三来妹十三, 两人岁数都一般4。

郎是笋子刚出林, 妹是太阳才红山。

借喻, 直接把甲 (被比喻的事物) 说成乙 (比喻的事物) , 不用比喻词。此类歌词在北川羌族情歌中, 有《情哥做事没计才》[2] (P.29) (见词例15) 、《阿妹门前一树花》等。词例15中, 情哥将阿妹比作羊角花 (羌族视羊角花为爱情的象征) , 藤藤借指二人相爱的障碍。阿妹的回答则显示姑娘的机智、泼辣, 愿与心上人永结同心, 共同迎对艰难险阻的魄力和胆识。通过巧妙地使用借喻, 生动地展示了青年男女渴望交往的意愿。

词例15:

情哥做事没计才

(男) 羊角花儿开得怪, 开到对门岩上在。

心想摘朵花儿戴, 藤藤网到摘不来。

(女) 情哥做事没计才, 咋不带把弯刀来。

几刀砍断刺藤子, 大路去, 大路来5。

对比又叫对照, 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同一事物的两个不同方面作对照的一种修辞方法。由于对比能使事情的性质、状态、特征鲜明突出, 所以在北川羌族情歌中, 当一方需要立场坚定地表态或比较什么事物时, 就会用上对比。此类歌词在北川羌族情歌中, 有《愿跟情哥住岩窝》[2] (P.14) (见词例16) 、《要我丢妹万不能》等。词例16中运用对比的手法, 描写了一位不愿荣华富贵, 而甘愿与心上人同贫苦的羌家阿妹。观其乐观的性格、鲜明的表态, 也侧面折射出羌族姑娘具有健康质朴的恋爱观和坚韧不拔的女性美德。

词例16:

愿跟阿哥住岩窝

三个石头支口锅, 山泉当作奶茶喝,

新修碉房妹不爱, 愿跟阿哥住岩窝。

此外, 在北川羌族情歌中, 为了更好地表达主题, 使形象鲜明突出, 通常会在一曲中不拘一格使用多种修辞手法。如《情妹长得白漂漂》[3] (P.25) (见词例17) 。词例17综合使用了明喻和反问, 通过短短的四句歌词鲜明表现了一位男子对情妹的夸赞和追求之意, 类似《周南.关睢》中“窈窕淑女, 君子好逑”之意。

词例17:

情妹长得白漂漂

情妹长得白漂漂6, 一把头发打齐腰。

好比后园嫩韭菜, 哪个不想割一刀?

(三) 方言使用分析

北川羌民经过多年汉化, 久已通用汉语。但由于地理位置偏僻, 交通闭塞, 其语言较之四川汉区, 更多地保存了四川方言。因此在其情歌中保存有许多现已很少能听到的四川方言和语音, 如“冷清八淡”7、“打拐拐”8、“扑爬跟斗”9、“打伞苞”10等, 充满了四川方言的风趣。在北川羌族情歌《活路多了走不脱》[3] (P.6) 中 (歌词:脑壳发咬有来头, 情妹坐在山背后。心想过去看看你, 活路多了走不脱。) , 四句歌词就有三句用上了方言, 第一句中“脑壳”是指脑袋, “发咬”是指发痒, “有来头”是指有原因, 北川羌人认为脑袋发痒, 是因为有异性相好在牵挂、想念或与别人谈论自己;第二句中“坐在”是指住家的地方;第四句中“活路”是指农活, “走不脱”是指走不开。

此外, 演唱者在演唱情歌时, 并未使用普通话的发音, 而是直接将方言口语带进去唱, 如在《穿好鞋子昧奴恩》中, 将“鞋子”唱为“hái zi”, “白头霜”的“霜”唱为“sōng”, 在《你是太阳我是月》中, 将“嫦娥”唱为“sháng o”。

用汉语演唱的北川羌族情歌似乎更善于叙事, 常常是短短的七言四句, 就可以将一件事说得清楚透彻, 可谓是“麻雀虽小, 五脏俱全”。如《阿妹心事在里头》[2] (P.20) (见词例18) 。

词例18:

阿妹心事在里头

荞面馍馍包猪油, 口水跟着嘴巴流。

走到山上掰开看, 阿妹心事在里头。

而多至几十段叙事性情歌就可以有充分的故事情节和矛盾冲突, 也可以详尽地铺陈二人的对话, 如《绣花调》《月儿落西下》等。

北川羌族以抒情和叙事性见长, 语言质朴生动, 爱情生活中的哲理常以浅显朴素的话语讲出, 意味深长、深刻隽永。用羌语演唱的北川情歌多善抒情, 以白描手法将爱情生活中的喜、怒、哀、乐描绘得荡气回肠、千转百回。如词例19《我的小妹》[3] (P.48) (羌语意译) 是一首朴实无华的失恋歌, 没有借助任何华丽的辞藻, 只通过失恋者那一声比一声更强烈的呼喊声, 就将他对往日恋人那种割舍不下的思念, 肝肠寸断、失魂落魄的样子刻画得入木三分, 达到了此时无泪胜有泪的艺术效果, 这也是北川羌语情歌的动人之处。

词例19:

我的小妹 (羌语意译)

我的小妹呀,

想不到你变了心,

万万没想到你真的变了。

我的小妹呀,

你在哪里?

每天我都想着你惦着你。

想念着你呀,

茶饭我都不想,

整天都想你呀,

我的小妹。

我的小妹呀,

你在哪里呀?你在哪里?

我天天都想着你呀, 想着你。

总而言之, 作为中华民族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羌族与其他民族, 特别是与汉族一直保持着密切的接触与交流。早在炎黄时期, 羌族原始先民和中原地区人民共同创造了辉煌灿烂的华夏文明。历朝历代统治者在使用武力征服羌族的同时, 还十分注重用汉族汉文化去影响、改变羌族;而羌族人民对发达的汉族文化也十分向往, 也愿意学习汉族文化。经过漫长的历史演变, 即使最传统的羌区, 羌族文化也往往被打上汉文化的烙印。其中北川羌族生活在汉区和少数民族地区的接壤地带, 是一个汉化较严重的羌族分支, 这种民族融合的特点在其情歌歌词中也得到了充分体现, 因此北川羌族情歌歌词具有较高的艺术研究价值。

摘要:北川羌族情歌的歌词反映了羌族青年男女的爱情生活, 深刻隽永, 本文将从北川羌族情歌歌词的结构形式、修辞手法和方言使用三个方面来分析其歌词的艺术特点。

关键词:北川羌族情歌,歌词特点,修辞

参考文献

[1]中国民间文艺家协会编、冯骥才主编.羌族口头遗产集成.民间歌谣卷[M].北京:中国文联出版社, 2009年10月版。

[2]母广元编著.羌山情歌[M].绵阳:绵阳市民间文艺家协会, 2006年10月版。

北川羌族建筑 篇3

北川新老县城

北川是5·12大地震之后唯一异地重建的县城。

5·12大地震使北川老县城受灾惨烈,全城几乎被夷为平地,其中老城区房屋80%以上倒塌或被山体掩埋,新城区70%以上倒塌,其余房屋均成为危房。特别是县城四周山体因地震发生大面积崩塌,摧毁大量建筑,造成重大人员伤亡,据统计,仅北川老县城就有约1.2万人死亡或失踪,重大的灾情震惊中外。2008年9月24日,已沦为废墟的北川老县城再度遭受严重洪涝灾害袭击,穿城而过的泥石流将河床平均抬高了10米左右,大量泥石流掩埋了老城区及河道周边约30%左右的地震废墟,使北川老县城成为了集地震灾害、洪涝灾害、泥石流等多重自然灾害对人类居住地破坏情况的集中展示地。

北川新县城位于安昌镇以东约两公里处,处于黄土镇与安昌镇之间,距离老县城23公里,北川新县城紧邻安昌河,依山傍水,自然条件优越,可建设用地8平方公里左右,新县城所在地取名初定为永昌镇。永昌镇是新北川版图的第29个乡镇,名字取相邻的永安、安昌两镇首尾一字,寓意着北川新县城还有北川和全国一样,永远繁荣昌盛。

◎交通指南:

老县城遗址距新北川26公里,外来车辆只能行驶到地震纪念馆擂鼓接待中心,进老县城需换乘接待中心的专用车。

北川地震纪念馆

名为“裂缝”的北川地震纪念馆选址曲山镇任家坪,与原北川中学遗址融为一体,于2013年5月9日正式开放,公众可免费参观。

纪念馆建筑分为主馆与副馆两部分,其间贯穿“裂缝”公共甬道,形成室内外扎实空间与主题的连续性体验。主馆分为两层,主入口位于建筑和入口广场的结合处,临时展厅与主展厅分列入口前厅两侧,展示空间上的狭窄裂缝,一方面为展示提供了采光,另一方面也象征着震后废墟中代表希望和生命的光。展厅中央的两个内院,将阳光和绿化同时引入,休憩与展示空间得到有机结合。副馆主要为地震体验和科普介绍。

擂鼓镇

云朵中的羌族“香格里拉”

擂鼓镇,位于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在5·12地震以前,擂鼓镇是北川老县城通往安县和绵阳市的门户,成青公路也穿境而过。5·12大地震后,擂鼓镇成为受灾最严重的乡镇之一,座落在山间平地上的场镇沦为废墟。

擂鼓镇的重建中包含了向旅游转型的期待,它被规划为北川羌族自治县县域副中心、国家地震博物馆接待地、突出体现地方特色的“羌族第一镇”。

吉娜羌寨

它位于擂鼓镇猫儿村,从北川新县城到老县城经过擂鼓镇,首先要经过吉娜羌寨。在大地震中,猫儿村71户村民中有69户的房屋被毁,6个月后便恢复重建,温家宝为其题名为“吉娜羌寨”。2009年春节,温家宝又来此与北川人民共度春节,吉娜羌寨成为全国闻名的农家乐旅游景点。

现在的二百八十多名原羌寨居民已全部搬回新寨,迁入新居。北川吉娜羌寨对面的公路上,依山而建的羌寨,头顶蓝天,白云掩映于青翠的大山间。寨子里的羌雕、羌楼随山势错落有致,色调淡雅素洁。三座高高的碉楼成为这幅清爽风景画里的点睛之笔,把吉娜羌寨的民族文化特色展现得淋漓尽致。

碉楼,羌语称 “邓笼”,建于村寨住房旁,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种,最高可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建筑稳固牢靠,经久耐用。步入吉娜,可见震后重建的羌寨,与自然山水融为一体,家家户户房顶砌上羊角,白石兀立,插着各式羌字旗,大门上方披着羌红,挂着羊头骨,神奇美丽,远看就像一座座小别墅,让人流连忘返。

◎交通指南:

从成都坐车到绵阳,车程2小时左右;再从绵阳坐车到擂鼓,基本上是10分钟一趟,晚上6、7点才收车,车程大概一个小时左右。在绵阳汽车站还可以乘坐直接到猫儿石村(吉娜羌寨)的班车。

自驾成绵高速绵阳南下高速,按路牌指示往安县方向走,沿辽宁大道,经过安县不进城,沿山东大道到北川新县城,县城在路的右边。从城外走要收费20。过后一路有路标指引,到达擂鼓镇的旅游接待中心就只有停车换乘景区班车了。

◎美食:以当地土菜、特色菜为主,如:山腊肉(蕨菜炒腊肉)、黑竹笋烧土鸡、韭菜豆腐干、春芽、苦麻菜、蒿葱子、广东苔(蕨类)、野味……同时,根据游客的需要,可以烤全羊,羊都是当地的山羊,也是当地人养的,客人们需要了,才从山上赶下来,小一点儿的山羊最少都需要四到五个小时才能熟,以这种方法烤出来的羊连肋骨都是脆的、香的、味全,不然,需要提前与主人联系。

◎特产:羌绣、核桃、花椒、樱桃、腊肉等。

九皇山:中国最大逮猎场

西羌九皇山景区位于大禹故乡——四川省绵阳市北川羌族自治县(中国唯一的羌族自治县)。成都至九寨的旅游环线穿景区大门而过,北接九寨260公里,南距成都170公里。

西羌九皇山景点包括猿王洞核心景区、猿王洞西羌国际大酒店、猿王洞险山宾馆、松山别墅度假村、羌寨风情园度假村、逮猎场、羌寨溜索、石碉楼、两级跳跃式高空滑道、观光索道及天然矿物质温泉洗浴中心。

北川九皇山逮猎场是中国目前最大的逮猎场。猿王洞景区在有关部门的支持下,按国家有关法律、法规成功的繁殖了第三代、第四代以野猪为主的野生动物,目前数量达千只以上(其中:包括草兔、山鸡)等几十种野生动物。供游客逮捉,游玩逮猎场的同时,还可观赏到场内的其他景观。

药王谷:中医养生“仙药气场”

北川药王谷是我国第一个以中医药养生为主题的山地旅游度假区,也是5·12地震后震区内首家按国家4A级旅游景区标准新建的旅游景区。

药王谷所在区域盛产中药材,山林遍生百年药树,相传中华医药始祖歧伯(据史考歧伯乃四川绵阳人)和药王孙思邈都曾长住此山采药治病,山上居民一直有供奉药王菩萨的习俗,药王谷因此得名。

药王谷旅游度假区内分布着7000余亩连片森林,众多珍贵稀有中药材树或聚生成林,或散生于森林之中,树龄高达五百余年。60余种中药材观赏花卉,每年3月至11月鲜花次第绽放,万花成海,依山成势,形成壮观的高山四季药花花海奇景。原始中药材森林与中药植物芳香馥郁,湿润空气中含有百余种芳香性中药材分子,由此构成了神秘的“仙药气场”!

◎交通指南:

经成绵高速公路(绵阳北收费站下高速)→经绵江景观大道至江油→经去九寨沟旅游公路(26公里)至药王谷 2小时左右,每个高速公路出口前200米有提示广告牌。江油市有火车站,每天有数十对分别开往成都、西安方向的列车(成都—江油有直发城际列车,每天三班),江油火车站下车后可包车前往药王谷。

羌族建筑艺术及民风民俗 篇4

羌族碉楼

羌族建筑以碉楼、石砌房、索挢、栈道和水利筑堰等最著名。“依山居止,垒石为屋,高者至十余丈”。碉楼多建于村寨住房旁,高度在10至30米之间,用以御敌和贮存粮食柴草。碉楼有四角、六角、八角几形式。有的高达十三四层。建筑材料是石片和黄泥土。墙基深135米,以石片砌成。石墙内侧与地面垂直,外侧由下而上向内稍倾斜。修建时不绘图、吊线、柱架支撑,全凭高超的技艺与经验。

羌族民居

羌族民居为石片砌成的平顶房,呈方形,多数为3层,每层高3米余。房顶平台的最下面是木板或石板,伸出墙外成屋檐。木板或石板上密覆树丫或竹枝,再压盖黄土和鸡粪夯实,厚约0.35米,有洞槽引水,不漏雨雪,冬暖夏凉。房

顶平台是脱粒、晒粮、做针线活及孩子老人游戏休歇的场地。有些楼间修有过街楼(骑楼),以便往来。羌族的建筑很有特色。因为羌族聚居区位于青藏高原的东部边缘的岷江上游地区,这里山脉重重,地势陡峭。羌寨一般建在高半山,因而羌族被称为“云朵中的民族”。

羌族节日

一、羌历年

羌族最重要的的传统节日是羌历新年。时间是农历十月初一,一般为3-5天。节日期间停止劳动、出门。聚集家中,用面粉做成各种形状的小牛、小羊、小鸡等祭品,以祭祀祖先和天神。有的地方还由端公跳神至神树林,杀羊撒血在祭坛前敬神,羊肉分给各家带回,再合家并请亲友饮自制的咂酒,唱酒歌、跳锅庄舞,共庆丰收。羌族是一个能歌善舞的民族。男女老少大都会唱本民族的民歌,不论是在劳动生产、婚丧嫁娶,都要唱歌跳舞。而节日则是唱跳的最好时机。因此,逢年过节,羌民都要尽情歌舞。酒歌是年节时“咂酒”对唱的一种传统的歌唱形式。唱时主客并排而坐,轮流对唱,节奏缓慢而旋律优美,声音高吭,拖腔婉转,具有典雅朴素的优美风格。歌词长,多表达吉祥,视贺与酬谢谢意或叙述家史与追忆祖先业绩。节日的歌唱常常伴以舞蹈。形式有“跳锅庄”,“跳盔甲”、“皮鼓舞”等,而以“跳锅庄”最为流行。舞蹈时,一唱一落,男女互相变换位置,造成节日热烈欢乐的气氛。约半分钟后,一阕才终二阕又起。参加的男女多至数十人,并伴以唱咂酒,往往歌舞达旦。歌舞时伴奏的乐器主要是羌笛。这是一种古老的六声阶的双管竖笛。此外是小锣、手铃、唢呐、羊皮鼓、胡琴、口弦等乐器。这些乐器能吹、奏、弹出具有独特风格的民族乐调,使节日的人们异常欢乐。

二、“祭山会”

也称敬山节、祭天会。以寨为单位进行,从农历三月至六月日期各不相同,亦有每年举行1次或2—3次不等,祭山程序极为复杂,所献牺牲因各地传说不同,图腾不同而有差异,大致可分“神羊祭山”、“神牛祭山”利“吊狗祭山”三种。

较普遍为(农历)四月十二。一般在村寨附近神山的神树林举行,男子和未婚妇女参加,他们身着盛装,携各类精美节日盛宴酒食,牵牛、羊、鸡等活畜上山。祭礼由释比或年长威重者主持。祝词颂毕,杀牛、羊、鸡献天神、山神、树林神,燃柏香枝,然后再颂吉祥词,并集体还愿许愿,再给各自许愿还愿,此仪式需长达几小时乃至一天,众人皆叩拜不起,惟有释比或主持者可以活动。

最后盟誓村规民约、祖宗传统后,集体呼号,鸣枪欢呼,欢宴唱歌跳舞直至尽欢而归。所余食物平均分配给全体人员。

三、瓦尔俄足节

农历五月初五,茂县羌族妇女将不分老幼,身着鲜艳民族服饰,佩戴银首饰前往女神梁子石塔前,参加羌民族古老的传统妇女节——瓦尔俄足节。

盛会从农历五月初三就开始了,由会首组织数名净身妇女,手拿香、蜡、酒、柏香、馍、刀头等贡品,结队前往女神梁子的石塔前,敬祀歌舞女神莎朗姐,请女神赐以歌舞,谓之“引歌”。回到村里,再逐户告知信息,谓之“接歌”。五月初四,妇女们忙碌地准备美食,以备第二天食用;未婚女性则精心为情人准备亲手绣制的礼物。初五清晨,在晨曦中,开启尘封的重阳咂酒,祝福全寨人畜两旺、五谷丰登。萨朗舞是活动的主要内容,由老年妇女领跳,之后,再逐一将歌舞传授给下一代。男人们则以歌舞附之,并以腊肉、咂酒、馍馍等食品伺候。活动间歇,已婚妇女向青年女性传授性知识,持家之道等知识。或有情人漫步私语;或女性间相互笑谈。累了,妇女们三三两两围坐一团,相互品尝美食、畅饮咂酒,笑谈人生。整个节日活动持续3天,妇女们尽显其能,忘情欢跳萨朗,农事和家务事皆由男羌民操持。

四、春节

羌族过春节极为隆重且历时已久。虽春节不是本民族传统节日,但羌族把羌年节的内容移入春节,使其别具特色。正月初一以一寨或相邻几寨为单“坐初一”,早饭后各家自备酒肉、香等到固定的聚会地点会合,共同娱乐、欢宴,枪炮声不断,直至黄昏鸣枪放炮归家。初二开始全寨挨家轮流吃年饭。50年代末后因花费太多而改为只请一部分客。羌族传统科技和工艺美术有其独到之处。羌碉的建筑技术和工艺几千年来独树一帜;溜索、索桥的发明也贡献不小;冶炼和锻打技术已较发达。其他制硝、制硫、制黄烟等技术也名盛一时。羌族数学、历算、天文等知识自成一体,羌医羌药几千年为羌人的健康和世代传承贡献巨大。改革开放以来,现代科技深入羌族地区。羌族现在有了自己的科学家和学术带头人,科技在社会经济发展中的贡献率成倍增长,羌族的经济和社会面貌发生了翻天覆地 的变化。

羌族饮食文化

羌族民间大都一日两餐,即吃早饭后出去劳动,要带上馍馍(玉米面馍),中午就在地里吃,称为“打尖”。下午收工回家吃晚餐。主食大都离不开面蒸蒸。用小麦粉和玉米粉混合做成馍放入火塘上烤熟,也是羌族日常主要食品之一。许多地区的羌族还喜食用玉米粉加推豆花的连(米+查)浆水发酵,蒸成豆泡子馍馍,或将嫩玉米磨碎做成的水粑馍馍。用麦面片加肉片煮熟称为“烩面”;沸水加玉米粉煮成糊状,称为“面汤”,继续加玉米粉搅稠,以筷子可拈起为度,称为“搅团”,都是常吃的主食。在食用搅团时,要同时吃用白菜、圆根(芜菁)泡成的酸菜作的酸菜汤,能开胃。常用玉米、小麦、豆类先炒熟,再磨制成炒面,一般多在旅行或放牧时食用。在食用马铃薯时,羌族民间喜将马铃薯整个煮熟,然后去皮,再舂成泥状,做成糍粑,称为洋芋糍粑,用油煎或炸后,拌蜂蜜吃。也可用洋芋糍粑切片加酸菜、肉片煮汤吃。

因吃鲜菜的时间只有几个月,常年多食用白菜、萝卜叶子泡的酸菜,以及青菜做成的腌菜。肉食以牛、羊、猪、鸡肉为主,兼食鱼和狩猎兽肉。散居在山区的羌族一般不常食新鲜猪肉,都是将猪宰杀后去毛,剖成两半或切成几大块,吊在房梁上熏烤制成“猪膘”,存放时间一般为一年,食用时一是与蔬菜同煮,熟后捞起猪膘,切成长方形大片盛入碗中即可食用;二是将生腌猪膘切成小块同菜一起炒,作用是以猪膘代油,还要加些花椒和辣椒提味。在宰杀年猪时,羌族喜将猪血等充填到猪大肠内,煮熟后称为血肠。血肠也是宴客吃酒时的一种上肴。有的还将猪血与荞麦和在一起做成血馍馍食用。羌族还常把新鲜的猪肉放在新宰的猪肚子里加盐、花椒等扎紧、风干,作成“瓤肚”久存不坏。

羌族服饰

羌族的传统服饰为男女皆穿麻布长衫、羊皮坎肩,包头帕,束腰带,裹绑腿。男女都在长衫外套一件羊皮背心,俗称“皮褂褂”,晴天毛向内,雨天毛向外以防雨。还有一种背心是羊毛毡子做的,较前者略长。男子长衫过膝,梳辫包帕,腰带和绑腿多用麻布或羊毛织成,一般穿草鞋、布鞋或牛皮靴。喜欢在腰带上佩挂镶嵌着珊瑚的火镰和刀。女子衫长及踝,领镶梅花形银饰,襟边、袖口、领边等处绣有花边,腰束绣花围裙与飘带,腰带上也绣着花纹图案。未婚少女梳辫盘头,包绣花头帕。已婚妇女梳髻,再包绣花头帕。脚穿云云鞋。喜欢佩戴银簪、耳环、耳坠、领花、银牌、手镯、戒指等饰物。羌族妇女亦喜缠青色或白色的头帕,青年妇女常包绣有各色图案的头帕或用瓦状的青布叠顶在头上,用两根发辫

盘绕作鬓;一般冬季包四方头巾,上绣各色图案,春秋季包绣花头帕。羌族的服饰较为朴素而华丽,男人喜着青色或白色头帕,穿自制的麻布长衫,外套一件无袖子的羊皮褂子,这种褂子可用来防寒、挡雨、垫坐。脚穿有鼻的“云云鞋”,鞋子绣有云彩图案及波纹,鞋尖微翘,还穿皮鞋、布鞋脚上裹牛、羊毛制的毡子绑腿,绑腿有保温和护腿的作用,年轻女子还在绑腿上缠红脚带子,男女皆束腰带。羌族妇女喜穿有花边的衣衫,衣领及袖口上镶排梅花形银饰,系有花边的绣花飘带。喜戴银牌、领花、耳环、圈子和和戒指等饰物,富有人家还在戒指上镶嵌玛瑙、玉石及珊瑚,有的胸前带椭圆形的“色吴”,上用银丝编织的珊瑚珠,用来祈求佑福增寿。

北川羌族建筑 篇5

为了进一步了解农村少数民族英语教育, 提高农村少数民族英语教学质量。笔者对四川省北川羌族自治区白什乡中心小学校学生英语学习现状进行了调查了解并对该小学4-6年级的72名学生、1名英语老师以及72名学生的家长进行了问卷调查, 以期探索少数民族学生学习英语的困境及应对之策。

1 调查结果与分析

该校98%的学生都是羌族, 具有较强的代表性。问卷分为学生问卷, 教师问卷及家长问卷。学生问卷主要涉及学生英语学习的目的和意义, 英语学习的学习方法, 家庭学习环境和英语学习环境;教师问卷主要涉及教师资源以及领导重视和家长对孩子学习的支持;家长问卷主要涉及家长的文化程度以及家庭环境和对英语的了解。

从调查结果统计来分析, 羌族学生英语学习过程中有如下困境:

1.1 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

被调查的学生中, 95%的学生因为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 不了解学习英语的重要意义, 导致其英语学习态度不主动不积极。因此, 仅有6% (5人) 的学生在英语考试中能够考到90分以上, 大部分学生的分数在60-79分上下浮动。从问卷调查结果统计中看出, 在被调查学生中, 学习目的明确的只有27.7%。学生学习英语的目的不明确, 导致他们没有用端正的态度来对待英语, 学习英语。这就是他们学习英语的主要困难之一。

1.2 学生英语学习兴趣不足

被调查的学生中, 喜欢英语的仅有34% (25人) 。学习兴趣表现为积极愉快的学习倾向。对感兴趣的学科, 会自觉地愉快地去钻研。由于心甘情愿, 专心致志, 往往能取得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兴趣对学生来说尤其重要, 而在白什乡中心小学校, 学校或者班级几乎没有开展英语第二课堂活动。所以学生们的英语学习单调, 没有学习兴趣, 这也是羌族学生们学习英语困难的原因之一。

1.3 家庭环境和学习环境落后

通过调查, 被调查的家长中没有大专及大专以上的文化程度, 大部分学生的父母都是初中或初中以下的学历。这些数据表明, 94%的家长不能辅导自己子女的学习, 有5.5% (4人) 家长从不鼓励学生学习英语。通过调查了解, 该学校的学生平时学习英语的途径只有课本, 没有其他学习英语的工具书和辅助工具, 学生的家庭没有良好的学习环境, 学习条件比较艰苦, 这也是羌族学生学习英语困难的原因之一。

1.4 英语师资资源匮乏

白什乡中心小学校共有6个年级, 学生共162人, 全校共有17个全职教师, 英语教师仅2人。该校1-3年级的学生在期末时不考英语, 因此1-3年级的学生英语并不是主科。2个老师上6个年级的英语课, 因此这个学校的英语师资严重不足。根据调查报告得知, 学校英语教研组的资料缺乏, 教师所买的教学参考书籍的费用是自酬, 且学校的各种教学设备不能满足学生的需要。该学校英语教研活动的形式是听课, 形式单调, 急需得到改善。

1.5 生源质量差, 教师教学积极性不高

北川羌族生源质量不仅整体不高, 而且难以管教的学生相对集中, 加之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 教师在完成教学任务上必须付出加倍的努力, 在完成教学任务后还要付出更多的时间用以帮助、管理及教育这些“学困生”, 和留守儿童, 常常会感觉到力不从心。另外由于教学工作难以出“成果”, 逐渐消磨教师的教学积极性, 让他们感觉到“没成就感”。

2 学习理论依据

2.1 目标分类理论

卢布姆指出, 若以17岁时测得的智力成熟度为100%, 儿童从出生到8岁的发展已占到整个智力发展80%。由此, 在儿童变化极为迅速的幼年时期, 家庭环境对儿童的智力发展影响极大、在收到促进刺激与没受到促进刺激的儿童之间, 在智力发展上, 其相关一个为+5, 另一个为—5, 这两级差就相差10, 至17岁时相差就达20, 这是一个相当大的差距。[1]在这种情况下, 成长环境对学生来说就尤其重要。

2.2 元认知策略

元认知策略主要是学习者对认知过程的有效调控;认知策略涉及用具体的学习方法如背诵、做笔记、分析等来解决学习中远点的一系列问题。[2]笔者从调查信息中了解到, 许多学生学习都很刻苦, 但是缺乏创造性, 在记单词短语时总是死记硬背, 没有深入问题。这是他们不懂得灵活地用学习策略来调控自己的学习, 使自己陷入死记硬背的困境中。

3 对策与建议

根据调查所得羌族学生学习英语的状况分析, 造成他们学习英语困难的原因错综复杂, 既有他们自身的原因, 也有外来原因。笔者结合当代教育理念, 对所存在的问题进行分析, 对症下药, 采取适当对策, 以期逐步提高羌族地区的英语教学质量, 提升英语教学的成效。

3.1 明确学习英语的目的, 以改进学习态度

3.1.1 英语是主要的国际通用语言

英语使用范围非常广泛。从全世界来看, 有二十几亿人讲英语, 有10多个国家以英语为母语, 45个国家以英语为官方语言。世界上75%的电视节目是英语, 联合国的工作语言是英语, 国际礼仪、外贸交往、进出口文件等等的标准通用语言是英语。电脑和互联网的行业语言是英语。大多数国家的高等学府和大学院校, 都设有英语语言文学专业。在中国, 就有一百多所大学设有英语专业或英语相关专业。此外, 在很多领域都与英语有着极大的关联。

3.1.2 英语是国家发展和国际合作的需要

高新技术资料大部分都是用英语编写的。中国要进步, 要发展, 要在较短的时间内掌握各种技术, 就必须学习发达国家先进的科学技术, 而学习的必要前提就是要掌握英语这门世界通用技术交流语言。

对于学生而言, 学好英语这门语言, 还有如下好处:扎实的听说读写的英语能力为以后进一步学习奠定良好的基础;中高考必选重点科目英语, 其得分的高低, 直接影响会考成绩, 升入学校。[3]

3.2 改善家庭和学校的学习环境

3.2.1 家庭环境是学生成长的首要环境

家庭教育是子女受到的第一堂教育, 父母是孩子的第一任教师。因此, 家庭环境在子女健康成长过程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然而, 许多家长在对孩子进行家庭教育的过程中却往往不得其法, 存在不少误区, 从而影响了子女的健康成长, 造成他们在心理健康、学业成绩、社会适应性等诸多方面的问题。不利于学生学习的家庭环境, 对学生学习英语会产生负面作用。在北川羌族的孩子们看来, 父母的文化程度是影响他们学习英语的问题之一。文化程度的差异除了表现在辅导能力上有明显的差别外, 还表现在家长学习兴趣、家庭文化生活等方面的差别。任何一个学生所处的家庭环境虽然都是不能选择的, 家长的文化水平以及家庭文化素质也是不以自己的意志为转移的。但我们可以尽量寻找提高子女成绩的契机, 以弥补某些方面的不足。[4]

3.2.2 学校的育人环境与孩子身心发展有着密不可分的关系

目前, 由于家庭教育与学校教育的分离和社会教育的缺位, 造成了许多羌族儿童的学习成绩不好, 也产生了一些厌学的情绪。作为教育工作者责任重大而深远, 应该尽最大努力改造学习环境, 打造好学校的育人环境。

1) 加强教师师德建设

学校育人环境一个最主要的方面就是教师。当前, 农村教师的师风师德需进一步加强。教师本应淡泊名利、道德高尚、志存高远。然而, 受一些不良风气的影响, 部分教师对业务学习不重视, 工作敷衍了事。一些教师甚至采取讽刺、挖苦的“教学手段”, 使孩子畏校、畏师。同时, 个别教师与英语新课改格格不入, 不能探究新知识、新教法, 不会利用现代化的教学手段和设备, 授课依然采用一支粉笔、一本教材的老一套。而作为学校, 应积极开展形式多样的师德教育活动, 让优秀教师、先进典型、先进事迹, 走进校园、走进每一位教师, 让其耳濡目染, 在感受中升华自我。

2) 打造校园文化建设

目前, 很多农村中小学此方面都存在诸多问题, 尤其是被调查的羌族小学, 偏于学校硬件建设, 而不太注意隐性精神文化建设。注重学校外部环境的美化, 而忽略了挖掘以本校、羌族为主的自主品牌文化的打造。学校要改变以前的育人理念, 管理避免形式化, 在校园文化建设中体现本校育人理念、涵盖地域特色的文化活动, 创设丰富多样的校园生活。

3) 关注班级文化建设

班级文化的建设能充分调动学生的主动性、积极性和参与性, 是学生绝佳的实现自我、展示自我的场所。学校、老师应抓住这块天地, 充分利用好使之成为孩子们学知识、练能力的发挥地。

3.3 增加羌族英语教师人数, 为英语教学提供有力资源

白什小学英语科目教师缺编严重, 一所学校仅两名专职英语教师。农村小学英语教师紧缺的矛盾日益显露, 维持教学基本运转都相当困难。因此, 为了发展农村小学英语教育, 必须改变“英语走教”现象, 增加专职英语教师编制迫在眉睫。[5]

学校应该为教师提供比较充足包括网络在内的教学资料, 增加学校的教学设备, 更新教学手段, 组织形式多样的英语教研活动, 比如组织一些观摩课, 各校老师相互听评课, 集体备课的比赛等。

3.4 更新教育理念, 提高学生学习兴趣

英语教师要紧跟时代潮流, 践行“学高为师, 身正为范”的坚定信念, 学习最新教育理念, 运用现代科学技术教学手段,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教学内容的特点, 结合本地区、本学校的地域实情, 因人而异, 因地制宜, 采取不同的、更有效的教学方法。传授学习理论, 教授学法, 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让学生愿学、乐学、活学。

4 结束语

通过调查, 我们了解到北川羌族的学生们在学习英语方面存在很多问题:生源质量整体不高, 留守儿童的大量出现, 教师管理及教育常常会感觉到力不从心, 教学工作“没成就感”。孩子成长的过程是一个浩大的工程体系, 希望我们共同努力, 针对北川羌族学生英语学习的困境对症下药, 扎扎实实做好教育每个环节。能够让那里的孩子们在较好的条件下学习英语, 培养出合格的接班人, 这是我们每一位教育工作者长期的责任和职责。

参考文献

[1]朱琳.卢布姆教育目标分类理论[J].文化学刊, 2008 (1) :115-121.

[2]陈琦, 刘儒德.当代教育心理学[M].北京:北京师范大学出版社, 2007:431.

[3]学好英语的N个理由[EB/OL].http://en.eol.cn/en_study.shtml, 2014-03-10.

[4]陈德镖.家庭环境对学生的影响[J].考试周刊, 2012 (66) .

【北川羌族建筑】推荐阅读:

羌族节文化07-10

羌族舞蹈主持词10-25

北川地震纪念活动方案10-06

上一篇:思辨哲学家惠施下一篇:路域环境整治工作简报

热门文章
    相关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