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在治疗糖尿病合并脑卒中临床疗效对比

2022-11-18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糖尿病是一种代谢类疾病, 随着生活水平的提高, 糖尿病已经成为一种高发疾病。糖尿病常出现血糖持续较高等生化指标变化, 患者临床首先表现为多尿、多事、多饮和体重下降的三多一少症状。若不及时治疗, 糖尿病典型的高血糖表现会引起酸中毒、皮肤感染、糖尿病眼病、以及并发的心血管疾病等。2型糖尿病占糖尿病总人群的90%以上, 医学界普遍认为是由于胰岛β细胞分泌胰岛素障碍导致, 临床多使用各类胰岛素对病情进行控制[1]。脑卒中俗称“中风”, 分为缺血性和失血性两种情况, 多由于脑血管病变导致。脑卒中多发于40岁以上人群, 男性发病率高于女性, 其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致残率的特征, 已经成为我国死亡原因的第一位, 也是造成成年人残疾的最主要诱因。糖尿病患者发生脑卒中的概率是正常人群的2~3倍, 发生脑卒中后死亡概率是正常病人的4~5倍[2]。因此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治疗相较常规脑卒中病人的治疗更需引起关注。有研究表明, 糖尿病人的血糖水平与脑卒中发生的严重程度呈正相关, 与神经功能和运动功能的回复呈负相关[3]。因此如何有效控制患者血糖, 维持血糖平稳减少血糖波动成为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治疗时的重要考量。随着药学科学的不断进步, 药物公司开发出不同类型的胰岛素以满足临床需求。2016年3月—2017年4月该文着重从有效控制血糖维持血糖平稳的角度探讨在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时, 不同胰岛素的给药方式是否会产生差异, 以指导临床治疗方案的选择,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将该院收治的84例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作为该实验研究对象, 随机分成两组, 分别为实验组和对照组。实验组:共42例, 其中男32例, 女10例, 年龄46~68岁, 平均 (52.8±5.3) 岁, 体重指数 (21.0±2.4) kg/m2, 病程0.2~16年;其中5例患有糖尿病肾病, 8例患有糖尿病眼病。对照组:男31例, 女11例, 年龄45~66岁, 平均 (54.1±4.7) 岁, 体重指数 (22.1±1.8) kg/m2, 病程0.3~14年;其中7例患有糖尿病肾病, 6例患有糖尿病眼病。纳入标准:2型糖尿病, 且为脑卒中第一次发病。排除标准:患有其它遗传性疾病, 如先天心脏病等。纳入研究的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体重指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临床研究方案通过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 并请患者或其家属签署了临床试验知情同意书。

1.2 治疗方法

实验组使用胰岛素泵给予胰岛素注射液[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规格3 m L∶300 U, 批号CA20152938;胰岛素泵, 批号150392) , 给药剂量为0.5 U/ (kg·d) ], 模拟人正常分泌胰岛素的生理机能24 h平稳释放胰岛素。对照组给药剂量0.5 U/ (kg·d) , 分别按照2∶1∶2的比例在三餐前20~30 min给药 (重组人胰岛素注射液, 规格3 m L∶300 U, 批号CA20153284) 。在试验期间, 患者均摄入糖尿病患者专用餐。

1.3 观察指标

实验组和对照组均在三餐前40 min, 用罗氏测血糖试纸测定空腹末梢血糖、餐后 (20±5.0) min、 (40±5.0) min、 (90±5.0) min、 (120±5.0) in测定末梢血糖值, 其余时间每2 h测定1次;计算餐后血糖恢复正常时间 (<8.0 mmol/L) 、全天内血糖维持正常的总时间并检测低血糖发生率。

1.4 统计方法

计量资料以 (±s) 表示, 行t检验, 计数资料行χ2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的空腹血糖均得到一定的控制, 能够维持在正常水平, 同组间治疗前后比较, 空腹血糖值明显下降,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根据不同时间点测定的血糖值计算后得出两组患者餐后血糖刚恢复正常的时间、血糖正常的维持时间。结果显示, 实验组患者餐后血糖恢复正常用时明显短于对照组 (P<0.05) ;血糖维持正常时间实验组长于对照组 (P<0.05) 。见表2。

在临床治疗过程中时刻关注胰岛素的不良反应低血糖的发生, 并进行分析。结果显示实验组低血糖发生率明显低于对照组, 结果见表3。

3 讨论

脑卒中在我国的发病率一度超越心脏病跃居成人发病率第1位。心脑血管疾病和糖尿病是导致脑卒中发生的高危险因素。已有研究证实, 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人病发严重程度与其血糖高低成正相关, 发病时血糖越高, 其脑卒中程度越严重;因此在临床治疗时, 维持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病人的血糖稳定成为临床研究的重点内容[4]。

该文设计了两组治疗方案, 分别采用模拟人体胰岛素分泌的胰岛素泵和人为皮下连续注射给药的方式, 进行糖尿病人脑卒中发病后的血糖控制治疗。对实验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表明:两种给药方式均能使患者的空腹血糖得到控制, 维持在正常血糖范围附近;与治疗前的空腹血糖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对血糖监控检测结果显示:至患者餐后血糖恢复正常实验组用时 (70±15.0) min, 对照组用时 (105±20.0) min, 使用胰岛素泵给药的实验组回复时间明显缩短 (P<0.05) 。实验组患者全天血糖维持正常的时间为 (16.8±1.8) h, 对照组维持正常的时间为 (8.5±2.6) h,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同时, 实验组患者出现低血糖症状的患者人数明显少于对照组。

综上所述, 胰岛素泵给药的实验组较多次皮下给药的观察组患者血糖恢复至正常时间明显缩短, 血糖维持正常的时间较长, 且低血糖发生率明显较低, 各参数结果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使用胰岛素泵给药能够更平稳的将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血糖维持在正常范围内。

摘要:目的 研究比较在糖尿病合并脑卒中的临床治疗中, 采用不同给药方式给予胰岛素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该院2016年3月—2017年4月收治的84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作为该实验考察对象, 随机分组:实验组采用胰岛素泵给药, 可持续注射;对照组进行胰岛素多次皮下注射给药。以空腹血糖值、血糖在餐后恢复正常时间、全天血糖正常的维持时间、低血糖发生率作为试验指标进行监测。结果 两种给药方式均能降低患者血糖, 治疗前后, 同组间空腹血糖值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胰岛素泵给药的实验组, 餐后血糖恢复正常实验组用时 (70±15.0) min, 全天血糖维持正常的时间为 (16.8±1.8) h, 低血糖发生率4.8%。皮下连续注射给药的对照组餐后血糖恢复正常用时 (105±20.0) min, 患者全天血糖维持正常的时间为 (8.5±2.6) h, 患者低血糖发生率为11.9%。两组间数据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采用胰岛素泵进行持续给药相比较皮下连续注射给药对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的治疗更加有利。

关键词:糖尿病,脑卒中,胰岛素泵,给药方式

参考文献

[1] 黄美玲, 王玉龙, 方锐, 等.利用动态血糖监测早期发现无症状低血糖症对脑卒中合并糖尿病患者康复治疗的意义[J].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2017, 32 (7) :788-792.

[2] 霍文艳, 杨立清, 任春秀, 等.蒙古族2型糖尿病合并脑卒中患者相关危险因素及其基因多态性的研究[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25 (6) :507-510.

[3] 殷璐, 董其娟.糖尿病合并急性期脑卒中患者血糖变异性与短期不良预后的相关性[J].中国糖尿病杂志, 2017, 25 (1) :53-57.

[4] Lutz Heinemann, G.Alexander Fleming, John R.Petrie, et al.Insulin pump risks and benefits:a clinical appraisal of pump safety standards, adverse event reporting and research needs.A Joint Statement of the European Association for the Study of Diabetes and the American Diabetes Association Diabetes Technology Working Group[J].Diabetologia, 2015, 58 (5) :862-870.

上一篇:建筑承载的价值探析下一篇:优快钻井技术的特点及趋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