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个好五带头

2022-11-29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五个好五带头

全面深化改革需坚持五个原则

【摘要】十八届三中全会为中国未来发展绘制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再次吹响了中国新一轮改革的号角,为中国走向新的发展奠定了政策上的支撑。全面深化改革已成为不可逆转的时势,必须坚持和执行。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坚持以人为本,做到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改革。

【关键词】党的领导 实事求是 以人为本 可持续发展 社会秩序

2013年11月9日~12日,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三次全体会议审议并通过了《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以下简称《决定》),为中国绘出了全面深化改革的路线图,预示中国进入了第二轮全面大改革时代。

改革是一场革命,革命带来的结果是双向的,有成功的,也有失败的。成功固然是好事,但是也不能因为害怕失败就固步自封,停滞不前,要把改革看成是一件很重要而必须做的事。当下,《决定》的公布,更显示出党中央全面推进改革的决心和信心,也看到了实现伟大中国梦的希望。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实践中,只要我们把这些核心问题和原则问题处理好、把握好,就会有一个很好的结果。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好党的领导

改革开放三十多年来,我们在实践中积累了大量的经验和教训,为今天全面推进深化改革奠定了良好的基础。这些成功的经验,我们都必须长期坚持,那些失败的教训,我们也必须牢记。其中最重要的经验就是要始终坚持党的领导,始终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方针和政策,继续走改革开放之路,不走封闭僵化的老路,继续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不走改旗易帜的邪路,始终确保改革的正确方向。因此,坚持党的领导对于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事关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一轮改革事业成败。

在社会变革进程中,任何一项重大的社会改革,都是有组织的活动,都需要有一个领导核心。当下全面深化改革对我国未来的发展必将产生深远的影响,决定着中国的成功或失败,同样需要有一个坚强的领导核心,必须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这种领导是全面深化改革取得成功的根本保证。这种保证不是依靠行政权力来实现的,而是要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尤其是广大人民群众的信任和拥护来实现的。当然,从历史上看,党的领导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发挥着不同的作用,实现党的领导作用的具体形式和方法也不一样。但是,无论什么样的客观环境,党的领导核心就是要抓好党的政治领导、思想领导和组织领导,这是我们始终必须坚持的。

坚持党的政治领导就是要在全面深化改革进程中坚持党的最高领导权,在全面深化改革的各个方面和各个环节、各个层面上,都应处于核心的领导地位。确立了这样的地位,就会使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路线能够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得到切实的贯彻和落实。确立了这样的地位,就会使中央和地方的权力以及经济、社会、军事、司法等各个领域的权力能够得到有效的把控,最终会使我们的深化改革走对路,不走错路,不走老路。

坚持党的思想领导就是要统一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使广大人民群众能够认可进而支持党的各项方针、政策和路线,形成“改革就有出路,不改革就是死路”的共同意识。毛泽东曾经指出:“没有统一的思想,就没有统一行动。”一个正确的决策出台后,加强学习、宣讲、教育就显得迫切必要。因此,要对十八届三中全会精神进行全面宣讲,对《决定》的主要内涵进行系统分析。要把全会提出的新思想、新论断、新举措讲全、讲透、讲实,要把《决定》中提出的改革新内涵、新要求讲清楚、讲明白、讲正确,让广大党员、干部和人民群众一看就理解、一听就领会、一改就支持,从而达到凝聚共识,形成合力,汇聚起深化改革的强大正能量。

坚持党的组织领导就是要组织和带领广大人民群众参与各项深化改革工作,要充分发挥各级党组织、广大党员干部和广大党员的积极性,参与并引领广大人民群众投身到新一轮改革浪潮中,成为新一轮改革的支持者。新一轮改革涉及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建设等诸多方面,涉及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切身利益,每一步改革的深化都牵动着群众的神经。因此,我们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思想统一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正确决策上来,更要把广大人民群众的行动引领到全面深化改革的步调上来,注重统筹协调,落实领导责任,坚定不移实现中央改革决策部署。要善于发动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在推进深化改革的进程中发挥出团队合力。要积极鼓励群众,让广大人民群众在全面深化改革中大胆创新,勇敢探索。要重视干部和人才队伍建设,努力建立有利于集聚人才的体制机制,增强干部队伍和人才队伍的积极性、主动性和创造性。有效的组织领导可以保证全面深化改革每一步都不会落空。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

这里的一切从实际出发,就是要从我们的基本国情出发,从我国的社会现实出发,从我国当前的社会发展规律出发,并以此作为我们行动的依据。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深入实际开展调查研究。每一届三中全会改革政策出台之前,进行广泛地实地调研是重要内容。十六届三中全会文件起草前,胡锦涛等中央政治局常委就分赴全国各地调查研究。同时还专门邀请了20多个部委围绕文件涉及到的各项问题,展开了历时两个多月的专题调研。十七届三中全会则将调研提到更高的位置。起草小组成立后即分成了7个调研组,分赴内蒙古、黑龙江等12个省区进行实地调研,广泛召开座谈会,多方听取不同层次、类型的干部、专家学者和基层群众的意见和建议。同时还委托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在全国各地开展调研工作,要求这些机关部门都要提交相应的专题调研报告。十八屆三中全会《决定》诞生之前,新一届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足迹遍及大江南北,遍及社区、乡村、企业、学校。同时,中共中央还向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等各级政府,向中央和国家机关、解放军部队和各人民团体发出通知,征求大家对全面深化改革的意见和建议。在短短不到一个月的时间里,从上到下、自下而上,大量的关于全面深化改革开放的意见和建议从全国各地不断地汇集到北京来,反映到党中央。正因为有了这样深入的调查研究,每一个《决定》都在推动着中国的发展。

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就要全面把握好客观实际。正确地把握客观实际,是我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立足点,是我们做好各项改革工作的基础。十八届三中全会的《决定》共16个部分、60条、300多项改革举措,这些改革措施都在我们的生活范畴里,影响着我们的生活和国家的发展政策。具体涉及到放开“单独二胎”、延迟退休、高考减科目、废止劳教制度、取消以药补医、推行房地产税、完善城管执法体制,在理论上有了一些突破,也将使改革走在新的实践道路上。这些改革政策都是党和政府在充分调研的基础上,对当下中国在经济、政治、社会、文化和生态文明建设中存在的问题进行了周致的研判,对影响民生的各项政策进行了全面的研究,结合国内外的改革经验和教训,对影响中国未来发展的重要领域和关键环节提出的改革计划。正所谓“知己知彼,百战不殆”,有了这样对现实情况的正确分析,今后的改革才会一步一步走的踏实和坚决。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以人为本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公告中,明确指出了广大人民群众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的主体力量。要紧紧依靠广大人民群众的力量来推动各项改革,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支持,我们所有的改革都会变得没有基础,难以实现。要充分尊重人民的主体地位,尊重人民的首创精神,尊重人的全面发展,始终做到以人为本。

改革要获得成功,就要关注和改善民生,这就是说改革的主题必须是与人民群众的生活密切相关的。因为改革必然会涉及到人民切身利害的问题,会出现许多利益的调整和再分配。会影响到成亿人的生活,要把改革看成是一件造福世代的大事。把人作为主体,我们的改革就会把改善民生作为发展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就会心中有民,就会把人民群众最关心的生活问题、工作问题以及各种利益问题放在心上,想方设法去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去满足人民群众的各种需求,这样的全面深化改革必将得到广大人民群众的尊重和支持,这样的发展成果将会更好地惠及到全体人民。

改革要取得成功,就要充分调动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和参与性。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当下的深化改革就没有了前进的动力;没有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我们的改革就会“冷场”,就会淡化了全面深化改革的重要性。因此,在全面推進深化改革过程中,要重视发动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性和积极性,要培养广大人民群众参与深化改革的兴趣和感情,要让广大人民群众树立“改革就是革命”、“改革才有机会”的意识,认同改革,支持改革。

深化改革还须做到促进人的全面发展,所有的改革都要以人为本的,所有的发展都应该是以人为本的发展。改革是要关注社会生产力的发展,更要关注社会生产力快速发展能给人民群众的物质文化生活带来什么变化,会给民生的改善带来什么益处。如果我们的改革和发展得不到人民的回应,这样的改革和发展也同样会失去意义,也不可能真正做到以人为本。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坚持可持续发展

自1978年我们党果断决定实行改革开放以来,社会主义中国取得了全方位的进步,五位一体发展的新常态正在显现,广大人民也正在享受着改革开放带来的幸福生活。但是,改革开放的同时也带来了许多新的矛盾和问题,尤其是在新的时代背景下这些新的矛盾和问题变得更为突出,迫切需要改革,我们的改革已进入深水区。

进入深水区后,我们党又果断决定全面深化改革,掀起了新一轮改革浪潮。这是党对当前发展中所面临的矛盾和困难有了充分的认识,并提出了解决问题的方法。这个方法就是继续深化改革,改革也是解决很多问题的有效方法。因此,当前全面深化改革的主要目的就是为了继续推进国家事业的大发展,继续做好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这篇大文章。

深化改革必须坚持把发展尤其是可持续发展放在第一位的,所有改革的内容、形式、措施和具体方法都必须遵循这一原则,正如党的《决定》中所强调的,全面深化改革一定要顾及到我国的基本国情,我们最大的国情就是我国依然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我们依然需要加快改革,需要通过改革来解决我国所有的问题和困难,需要通过改革来推动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离开了发展这个目标,我们所有的改革就变得毫无意义,甚至会造成社会动荡,破坏了社会稳定。

改革促进发展,良好的发展又是可持续发展的前提。我们今天的改革不仅着眼于当下的经济社会发展,更要着眼于未来经济社会的发展,要把深化改革作为一项战略来规划实施。我们今天的发展既要满足当代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求,也要满足未来社会发展和人民群众生活的需要,做到近景目标和远景追求相统一,绝不能干急功近利的事情,深化改革应该是注重长远发展的改革,应该是注重社会、经济、文化、资源、环境、生活等各方面协调发展的改革。所以说,改革在保障当代人权利的同时,也要顾及未来社会的发展需要,要深谋远虑,绝不能去破坏后来人生存和发展的权利,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可持续性原则。

全面深化改革必须始终做到有秩序

1987年3月8日,邓小平在会见坦桑尼亚联合共和国总统姆维尼时谈话中多次提到要坚持走社会主义道路,要将改革开放继续进行下去。并着重强调了保证安定团结的政治局面对于改革开放的重要性,归纳起来就是要有领导有秩序地进行社会主义建设。因此,在全面深化改革的进程中,我们需要一个安定的环境,我们需要一个有秩序的社会状况,以便进行改革和建设。

这里强调的秩序是指社会秩序,要求社会具有稳定的、可持续发展的一种状态。具体就是要求人们在日常社会生活中能够遵守相应的规章制度、法律规范和道德要求,所有的行为和行动都需要控制在一个有序、平衡的动态范围里。在中国古代,就有很多著名的思想家曾经提出过自己的治国理念,强调社会的有序状态和社会秩序的维护与巩固,反对破坏社会秩序,反对社会进入无序的状态。在西方,16世纪英国哲学家T·霍布斯提出了社会契约论,强调通过相互缔结契约,形成有效的社会秩序。可见,社会秩序在东西方社会都是人们关注研究的中心问题之一。

做到有秩序,首先要继续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要坚持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这是一个旗帜问题和道路问题。旗帜是党的事业发展方向,道路是党的生命,坚持好旗帜问题就会确保国家的发展方向不会改变,改革的方向不会改变,发展的目标不会改变。坚持好道路问题,我们党的事业就会生机勃勃,充满活力。旗帜不倒,道路不变,人心就不会动摇,思想也不会乱,这对于建立良好的社会秩序具有很强的指导性作用。

做到有秩序,其次要在经济、政治、劳动、伦理道德和社会日常生活等诸多方面建立相关的社会规范和规则,要从实际出发,及时根据时代的发展要求制定一些新的制度和法律,构建系统完备、科学规范、运行有效的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这些规范和规则的稳定,这些制度体系和法律体系的建立,对稳定社会秩序会起到决定性作用,会使我们的改革在一个规范的框架内良性运行,不会越轨。

做到有秩序,最后要将深化改革能够继续进行下去,不能因为害怕深化改革带来的诸多影响就去延缓改革的步伐,这样做的后果反而会阻碍经济社会的发展,会引起一些社会矛盾。只要是有秩序的改革,我们可以坚持。可以通过改革来改变国家发展中出现的一些弊端和问题,来实现国家和社会的健康发展。中国不能乱哄哄的,只有在安定团结的局面下搞建设才有出路,只有在有秩序的社会状态下全面深化改革才变得可行,才会最后取得成效。所以说,有秩序才会有力量。

改革本来就是一个很大的试验,经济体制改革就是最大的试验,我们有了试验的成果和经验。正是有了这些成果和经验,为我们现在继续推进深入改革提供了良好的基础,我们千万不能丢弃。也不能因为有了些经验就自以为是,看不到改革的困难和风险,要先从一两件要事上着手,不能一下子全面铺开,要有战略规划和蓝图,要有领导有秩序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改革,这是务必牢记的。改革确实是一场革命,我们要把改革当作一种革命。有了这种理念,我们才会重视改革,才会理解改革,才会支持改革。这样的民族才会有希望,民众才会有期待。

(作者为苏州大学政治与公共管理学院副教授)

责编 /张晓

作者:程云蕾

第2篇:高校学科德育渗透应注重五个“融入”

摘 要:高校学科德育渗透要把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要把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内容、要把德育过程融入教学过程、要把德育方法融入教学方法、要把德育评价融入教学评价中去。

关键词:高校学科教学;德育渗透;五个“融入”

19世纪德国哲学家、科学教育学奠基人赫尔巴特提出了教学的教育性概念,为当今高校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提供了理论依据。在教育过程中,特别是在科学技术等知识的教育中进行思想品德教育,是当前世界范围内普遍关注的教育问题[1]。通过学科教学渗透德育,丰富了现代教学体系的核心价值,客观地反映了教育规律,是教师教学育人的实践途径,更是培养人才、提高人才素质的必然要求。交叉学科视野下的高校德育机制创新需要做到“五个融入”,即把德育目标融入教学目标,把德育内容融入教学内容,把德育过程融入教学过程,把德育方法融入教学方法,把德育评价融入教学评價中去。

一、高校德育目标融入学科教学目标

高校德育目标和教学目标关系十分密切,是局部与整体的关系。德育目标是教学目标的主要组成部分,教学目标是受教育者在教学过程中实现认知的总体要求,具有整体性。教学目标中应该包含对教育者的德、智、体、美、劳等部分的目标要求,这几个部分之间是相互渗透的,相互促进的。但是德育目标又有和教学目标不同的独特性,德育目标主要是强调在教学目标中对受教育者思想、政治、道德等品质方面的要求,是培养受教育者总体要求的一部分。另外,德育目标具有高度的概括性,是对受教育者德智体美劳做出的总体设计,是用概括的形式反映德育的内容。因此,德育目标和教学目标是相对的关系,既是具体的、又是相对的。

高校在学科教学中实施德育目标,第一,在学科教学中要紧紧抓住高等教育的目标是培养合格的专业化人才。通过培养合格的专业化人才从而为社会培养潜在的生产力资源,这是学科教学的主线,不能偏离。第二,高校德育目标要服从和服务于培养合格的专业化人才这一目标。德育目标和教学目标,要相辅相成,发挥高校学科教学中的育人功能,要让大学生能够成为全面掌握人类的精神财富的创造者,同时成为有思想深度的、有价值追求的、对社会有用的人。有德无才和有才无德,都将背离高等教育培养合格人才的终极目标要求。第三,高校德育目标要融入学科教学目标,还要将德育大纲与教学大纲有机结合。高校在制订学科教学计划时,要注意围绕教学计划目标中心,形成学科教育教学的合力。各学科在教学目标中对德育目标的渗透不要仅仅局限在课堂教学中,还要通过开展一些辅助性教学活动来增强德育目标的渗透效果。

二、高校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内容

德育内容是德育目标的具体化要求,《中国普通高校德育大纲》指出,“高等学校德育内容是学校教育内容的组成部分,是中学德育内容的深化和延伸,要针对高校学生及各学习阶段的特点安排德育内容,形成以爱国主义、集体主义和社会主义教育为核心的、相对稳定的教育内容体系”[2]。因此,高校在学科教学中进行德育渗透,要注重对德育内容的研究。高校德育内容应该在教学内容上贴近学生、贴近就业、贴近社会,注重教育实践、教育体验、教育养成,达到知识提高、能力培养和习惯养成的统一。

高校德育内容融入学科教学内容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第一,德育内容要和教材结合好。教学内容是以教材为基础,通过对教材的细致研究,寻找德育内容和教学内容最有利的结合点,使得教育和教学能做到有机结合,这也是德育内容的渗透基础。第二,教学内容要注意突出重点。教学内容的主导者是教师,要充分发挥教师的引导作用。教师要用现实论证理论,用理论解释现实,帮助学生解决热点、疑点和难点问题,引领学生提高分析问题与解决处理问题的能力。第三,教学内容中德育渗透要注意综合设计。在教育内容的设计中要优化教学环节,为德育内容渗透营造良好环境。在课时的分配方面,要认真研究德育内容与学科教学内容之间的比例关系,把德育内容落实到每个专业的教学内容中。第四,还要加强对教师全面素质的培养。要提高教师的政治理论修养,定期举办形势政策培训,开设专门讲座,增加教师的社科知识,拓宽知识面,增强理论深度,不断提高教师“灌输”和“渗透”的能力。

三、高校德育过程融入学科教学过程

教学过程中的德育渗透是德育的本质和核心,是高校进行学科德育实践的重要途径和理论基础。教学过程是教师和学生共同参与、相互作用的过程,既是教师的教的过程,也是学生接受的过程。因此,了解和掌握教学过程中德育渗透的规律和特点,有利于在教育过程中更好地贯彻德育原理,科学利用德育方法,提高教学过程中德育的有效性。

第一,在学科教学过程中要渗透德育内容。高校各学科教师要有很明确的育人意识,利用课堂教学过程充分发挥德育渗透功能。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注重感情投入,以情感人,以情育人,不但能使整个教学过程达到师生情感交融的互动愉悦境界,同时也能达到良好的课堂教学效果,有效完成教学目标。第二,教学过程中要有效利用教学思想和教学方法,对学生进行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等教育。能在教学过程中体现唯物主义和辩证法的教学案例非常广泛,非常具体。一些公理、定理和概念都是从客观现实中抽象出来的,一些法则、公式、结论都是认识规律的产生、推广、发展和应用过程。第三,要充分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作用。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的板书设计、语言表达、教师形象等都在无形中深刻影响着学生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好的课堂教学过程包括教师的充分准备、课堂上灵活有效的教学手段和幽默的教学语言,从中学生不但能体验到学习的乐趣,而且能从教师身上感悟到事业心和责任感。

四、高校德育方法融入学科教学方法

德育的实施是通过一定的方法实现的,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方法具有广泛的实践性。研究具体化、易操作的学科教学的德育理论和方法,在教学实践环节中,会逐步得到检验,最终得到肯定,同时,又能促进学科教学德育方法实践的科学化、规范化。

第一,要注意德育方法融入教学方法的科学性和艺术性的统一。科学性是指教师利用的教学方法要符合教材内容特点,符合教学及学生道德素质发展规律。通过因材施教,坚持教学方法的教育性原则,积极引导学生掌握辨别是非的客观标准。艺术性是指教师要把教育性与知识性艺术地统一起来,既保证知识的传授,又实现德育目标。第二,要注意德育方法融入教学方法的“教化”和“灌输”的统一。在学科教学中,运用德育方法把德育教育内容传授给学生,形成学生内在的思想品质,教化是根本。教师需要注意在教学方法中根据学科内容的性质、内容,针对学生的实际思想,融入符合时代要求的德育因素和要求。教化是德育方法实现的基础,灌输是德育方法实现的升华。第三,要注意德育方法融入教学方法的理论性与实践性的统一。通过摆事实、讲道理,向学生传授基本的道德规范,提升学生的理解和认知水平,帮助学生明辨是非,帮助学生实现立德、立人的目标。但是,仅有理论是不够的,还要坚持实践,加强学生的养成教育。要坚持日常行为锻炼,通过学科教学中的实践,把学生行为习惯化,实现由“他律”到“自律”的转变。第四,要注意德育方法融入教学方法的传统性与创新性的统一。高速发展的信息技术,影响着大学生的学习、生活和思维,教师要充分利用当前的信息技术和现代化教育手段改进德育渗透的方法,利用大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和探究心,通过新的科技能力全面提高学生的素质和能力,这样高校德育工作才能呈现出信息化、时代化和个性化的特色。

五、高校德育评价融入学科教学评价

学科教学中德育评价是教学评价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对学校德育目标、过程、现状进行客观评价,既是教学的主要环节,也是教学评价的方向、动力和坐标,能更好地考察德育过程是否与德育目标发生偏离,德育绩效是否达到预期效果,以便于及时进行调整,从而更好地实现德育目标。

德育评价是一项系统工程,要建立科学、规范、有效的高校学科教学中的德育评价体系,必须深刻认识德育评价的内涵,从而提高教学评价的实效性。第一,要确定大学生在德育评价融入教学评价中的主体地位。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通过学生的内心活动,结合学生对新鲜事物的好奇心,激发学生主动接受评价的动力,提高道德认知水平和道德意识水平。在学生为主体的评价中,不能忽视教师评价的作用,教师的评价能从更高更广的角度对学生的道德教育提出很好的意见。第二,要加强德育评价和教学评价的知行统一。在德育评价中注重教学实践评价,让学生走出教材、走出校园、走向社会,注重在实践教学活动中对学生进行评价,把德育评价融于富有教育意义的生活背景中。注重强化对学生具体行为的评价,促进学生形成正确的道德认识和道德行为,并在现实生活实践中不断巩固、充实和发展。第三,要把握德育评价和教学评价的时代性。在当前信息化的时代,对网络道德的评价也是德育评价的一个主要部分,形成了网络德育评价这样一个崭新的课题[3]。对大学生网络道德自律行为的评价方式也要和网络道德素质面临的新情况相结合,主要从正确引导和完善网络道德监督体系着手,帮助大学生树立正确网络德育意识,丰富新时期高校学科教学中的德育内涵。第四,要注意学科教学中的诚信教育评价。要加强对评价体系的反馈和交流,积极引导学生坚守自己的学术品质,抵制不良风气的影响。评价要注重经常,及时地反馈评价结果,实现德育评价的重要的功能和作用,培养、激发和引导学生的自主学习意识,不断反思自我,不断完善自身,从而使高校德育评价目标得以有效实现。

德育创新是一项长期的、复杂的系统工程,作为高校德育工作者,“必须同时具备三个主要的条件:至少经过某一学科的专业训练、跨学科甚至超学科的视野和問题意识以及跨学科研究兴趣”[4]。只有这样,才能以更开阔的学科视野和全新的思路去面对、把握、探究和实践时代所赋予的德育创新这一重大课题。

参考文献:

[1]畅克平. 论学科教学中的德育渗透[J]. 武警工程学院学报,2000(3).

[2]教育部社会科学司. 普通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文献选编(1949~2006)[G]. 北京:中国人民大学出版社,2007.

[3]陈笃彬. 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理论与实证[M]. 北京:人民出版社,2011.

[4]刘大椿. 交叉学科[M]//中国高校哲学社会科学发展报告(1978~2008).南宁:广西师范大学出版社,2008.

〔责任编辑:曲阜文〕

作者:曹明 吴恒仲

第3篇:落实五个“实”教好古文献

摘要:古文献研究是一门朴实的学问,古文献课程教学也应崇尚实际与实践,教师在课堂教学中,必须做到五个“实”,即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教学用例尽量提供实据、教学手段注重操作实践、教学信息努力追踪实时、教学活动力争取得实效,这样才能不废空言,不虚此教。

关键词:古文献 教学 实

古典文献学(或全称中国古典文献学,或简称古文献),是汉语言文学专业的主干课程之一,也是高校进行传统文化教育的一门核心课程。不过当今社会生活节奏与古文献研究内容似乎相差甚远,学生兴趣差别也较大,这门课教什么,如何教,成为一大问题。教师把握得好,充分激起学习兴趣,可以整体提高学生的;稍不用心,课堂内容乏味,学生不感兴趣,则很难达到教学效果。结合教学实际,我觉得要讲古典文献学课教好,教师必须在教学中注意五个“实”。

一、教学内容密切联系实际

高校中文系学时有限,科目众多,分配给古典文献学课程的学时往往只有2-3个,而跟古文献的分支内容又特别多: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辨伪学、辑佚学、典藏学、古籍整理学、注释学,有时还要讲授一些四部要籍常识、文献检索、文史工具书使用等。若漫无重点、全面讲授的话,时间根本不够,只能蜻蜓点水,浅尝辄止,可能学生最后什么都学到一点,但什么都记不住。只有根据教学大纲。联系学生实际,精选出学生最需要的内容和学生必须掌握的知识来讲授。某些内容比较深奥,可精简或删除,某些实用性内容则适当增加比重。比如少讲些文献学学科发展史,以免学生难于理解消化,多讲些文献学各分支学科的基础知识,让学生打好根基。讲版本学时,可结合图片和实例,多讲一点版本的各种形态,让学生对书史有足够的直观了解。而宋、元、明各时期版本的特点、差异及如何鉴定等,则近似屠龙之技,与学生实际有较大距离,大可一带而过,或径行省略,只需要介绍一些参考书籍,让有兴趣的同学课后自学。再如讲目录学时,可多介绍一些四部要籍,指导学生如何查阅,而历史上不同时期各种分类法(如六分法、七分法、四分法、十二分法等)的演变与区别,则可少讲。这样学生可以对中国典籍的分类和各部具体内容有一些基本了解,不会茫然无知。又不至于觉得枯燥无趣。所以教师在制定教学计划、选择授课内容时,要研究学生实际和需要,有侧重点,有针对性。

二、教学用例尽量提供实据

古典文献研究崇尚严谨踏实的治学态度,讲究言必有据,不出空言,有一份证据说一份话。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就应该注重对学生进行熏陶和培养。所以课堂上,讲述某些观点,切不可信口开河,光凭记忆和印象,而是要有凭有据。尤其是有时内容事先准备不够充分,最容易模棱两可,含糊其词,甚至在回忆过程中,无意间歪曲了事实,或在细节上留下许多漏洞。如讲古人总结出中国古籍散亡的“十厄”,但举例不详,只回忆起其中五六点,甚至还记错一两点。这样必然会误导学生,贻害甚广。叉如讲四库所收书籍很多,有几千本,好几亿字,那究竟是一两千本,还是八九千本呢,究竟是三四亿,还是七八亿字呢?不免让学生狐疑不解,对教师的学识产生怀疑。再如讲中国古代书籍的总数,仅据《四库全书》所收书和存目书,加四库禁毁,再加上《贩书偶记》、《贩书偶记续编》、《中国丛书综录》所收,进行统计,得出约五万种的结论。如果有感兴趣的学生,课后认真查检,发现老师所述,与事实出入较大(未统计通俗小说、戏曲和地方志、家谱、佛经道藏等资料),肯定会对教学内容可靠性及教师的学识产生怀疑。所以教师课前,一定要充分备课,对课上提出的一些观点,尽量说明根据。实际教学中,偶有灵光闪现,而不能记清,也应该简单转述观点后,作一说明,表示记忆可能未必准确,课后再复核一下,下次课适当时候补充。

三、教学手段注重操作实践

古文献教学,某些内容与学生兴趣相差较远,比较枯燥,教学效果往往不佳。除了在教学内容选择上有所侧重或减少外,教学手段上,教师也应该多花心思。如讲授版本一章时,教师不应照本宣科,大讲各种装帧方式、各时代版刻的差异,而是应尽量让学生看到实物,可组织学生至学校古籍室或公立图书馆集中教学或分批参观。即使无法实现,也应该设法借出有代表性的古籍(如十竹斋新印的拱花、饾版印刷品、套色印刷、印谱、清刻本、石印本等),或者多看版刻图录、书影之类。让学生有直观的认识。像何为梵夹装,何为蝴蝶装,何为包背装,何为毛装,光靠文字表述,往往事倍功半,效果不佳,但教师如能仿制一些样品,课堂上演示一下。或让学生动手实践一下几种形态如何装帧,区别何在,所费不多,时间不长,但清晰明了,学生印象会很深刻。再如讲校勘学时,如果花很多时间讲校勘学史和各校勘大家的成就,学生很可能不感兴趣。如果老师能选定几段有代表性的文字(最好能够同时练习对校、本校、他校、理校几种校勘方法),让学生到图书馆借阅该书各种版本(或从网上下载扫描电子本),通过几种版本和其他材料的对勘,校其异同,写出校记,同时理清几个版本的传承关系,学生往往会积极参与,对对校、本校、他校、理校等几种校勘方法也会有深刻的认识。总之,教师不能怕麻烦,要多从学生角度着眼,不空讲理论,而是让学生动手参与,学生自然乐在其中,所获多多。

四、教学信息努力追踪实时

教师教学过程中,应该密切追踪学术界的动态,以及新闻热点中相关的问题,对学生关注的问题,深入追踪,趁热打铁,往往效果甚佳。如讲授版本学和校勘学时,可以补充最近的热点话题一“日本学生提出日本版《静夜思》才是李白原版”,让学生发表自己的意见,参与讨论。同时出示国内馆藏宋代以下各种《李白集》中《静夜思》的书影,既让学生明白版本不同可能造成理解上的差异,也让学生知道中国现藏版本的复杂情况,许多古版本,乃至中华书局《李太白集校注》都与通行本不同,并非只有“日本版”才是唯一原版。另一方面,随着学术研究的深入和发展,以往一些说法,渐渐得到更正和补充,教师应及时关注,随时修正教学内容上的一些落后和不足之处。如关于旋风装的知识,某些版本学的书籍虽然有新印的,但其内容,还是几十年前的观点,认为旋风装是指将经折装两端粘接起来,形成一个环装。其实十几年前,李致忠先生《古书版本鉴定》(文物出版社1998版)中,就已经引用国家图书馆藏旋风装《刊谬补缺切韵》的形态,解决了这一问题。所以在选用教学时,也一定要注意。又如。出土文献一章,稍早的参考书(十年前出版的)并没有讲到上海博物馆藏郭店楚简的情况,但自其面世后,早已经成为一个研究热点,课上就必须有所补充。再如关于古籍检索,以往只讲各种《引得》、《索引》之类。随着计算机技术的发展,许多古籍都实现了影像数字化、材料文本化、典籍软件化。在教学中,就应注意增加对古籍检索软件的介绍,如《四库全书》电子版、《四部丛刊》电子版、《汉籍全文检索》等,可推荐安装,并指导学生使用。

五、教学活动力争取得实效

古文献教学不仅是一门理论课,也是一门实践课,一门基础课。其教学目的,就是让学生熟悉中国源远流长的典籍史和文化史,掌握基本的目录学、版本学、校勘学知识,熟悉四部典籍的基本内容,熟练使用文史工具书,会检索古代典籍,培养对古典文献及研究的兴趣,养成严谨治学、踏实认真的学风,并培养基本的文史研究能力。这些写在《教学大纲》上的文字,不应是几旬空言、几声口号,而应取得实效,即通过教学,在学生身上看到实实在在的成绩。而这实效,不仅在课堂提问、期末考试上可以反映,在古文献考研通过人数上可以反映,更为重要的,是反映在学生毕业论文的选题、搜集资料、论文写作的能力上,反映在学生毕业后为人做事或从事科学研究的态度上。如果学生完成本课程后,撰写论文时,还不知道根据目录学知识去查找某书的各种版本;日常阅读时。不知道留心各种版本的文字异同,发现并解决问题;引用常见典籍时,还不知道选择中华书局、上海古籍、人民文学等较好的版本,那古文献课程的学习就不算达到取得了实效。通过课程学习,学生若能真正懂得敬畏历史,尊重古籍,能够努力严谨治学,崇尚实证,古文献教学才算取得实效,取得成功。

总之,古文献研究是一门实学,中国古典文献学也应该是一门崇“实”的课程,在课程教学中,教师应该牢记五个“实”,做到五个“实”,才能不偏离目标,不误人子弟,不枯燥无味,不因循守旧,不空费精力。

作者:周录祥

第4篇:五个好五带头

先进基层党组织“五个好”

一、领导班子好。

领导班子能深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组织落实本单位科学发展规划、思路和措施,团结协作,求真务实,勤政廉洁,有较强的凝聚力和战斗力。

二、党员队伍好。

党员素质优良,有较强的党员意识,能够充分发挥先锋模范作用。

三、工作机制好。

规章制度完善,管理措施到位,工作运行顺畅有序。

四、工作业绩好。

紧紧围绕工作中心,在推动科学发展、加快推动公路事业中打头阵、作标兵。

五、群众反映好。

基层党组织在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得到群众的拥护和支持。

优秀党员“五带头”

一、带头学习提高。

认真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自觉坚定理想信念;认真学习现代交通建设所涉及的各方面知识识,成为本职工作的行家里手。

二、带头争创佳绩。

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

三、带头服务群众。

牢记宗旨、心系群众,积极帮助群众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群众正当权益。

四、带头遵纪守法。

严格遵守党纪国法,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五、带头弘扬正气。

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并争。

创建“五个好”先进基层党组织承诺书

(仅供参考)

我处创先争优活动的总体目标:围绕“创建学习型党组织、深化单位内部改革、充分发挥„两个作用‟、努力争创„四个辉煌‟”这一主题,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争创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当优秀共产党员,推进党建工作“两个走在前”,促进三个文明建设又好又快发展。

一、领导班子好

1、政治坚定。坚定共产主义理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信念,模范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和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宗旨,讲党性、重品行、作表率。始终坚持把推动水利科学发展、加快水利现代化建设作为第一要务。

2、开拓创新。围绕水利改革发展,带头创建学习型领导班子,以创建学习型党支部为核心,认真学习,深入思考,不断提高理论素养和履行职责的能力,创新实践、创新思想、创新制度,进一步形成改进工作、创新工作的新思路、新办法。

3、团结合作。充分发挥党支部战斗堡垒作用,模范执行民主集中制,班子成员之间讲大局、讲团结、讲协作,坚持重大事项集体研究决定,坚持从我做起,开阔胸襟,胸怀全局,齐心协力推动发展。

4、真抓实干。大兴密切联系群众、求真务实、艰苦奋斗、批评与自我批评之风,紧紧围绕处全年的目标任务,聚精会神抓落实,一心一意谋发展。要坚持艰苦奋斗,乐于奉献;要率先垂范、以身作则。

5、廉洁从政。模范践行《中国共产党党员领导干部廉洁从政若干准则》,切实履行党风廉政建设各项承诺,牢固树立正确的权力观、地位观和利益观。加强对本支部党员教育、管理和监督。

二、党员队伍好

1、政治素质好,组织纪律严。积极创建学习型党支部,教育引导党员政治坚定、践行宗旨、道德高尚、谦虚谨慎、清正廉洁,强化党员纪律教育,引导党员模范遵守党纪国法,认真遵守党组织各项规章制度,在政治上、思想上、行动上始终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把理想信念凝聚到加快推进水利现代化建设的实践中去。

2、队伍建设好,业务能力强。切实加强党员队伍能力建设,以党章、党的基本理论和科学发展观以及水利专业知识和业务技能、现代新知识等为主要内容,以个人自学、集体学习、岗位培训、继续教育等方式,通过举行辅导讲座、组织观看电教片、学习讨论等多种举措,加强党员干部职工政治理论和业务知识学习,促进党员队伍综合素质有明显提高。加大人才培养力度,营造成长成才环境。

3、模范作用好,综合素质高。坚持开展党员先进性教育实践活动,组织引导党员立足本职,保持先进,多做贡献,在各自的岗位上脚踏实地、默默奉献,真正做到艰苦岗位有党员,突击任务有党员,困难任务有党员。以一流的业绩体现共产党员的先进性,在急难险重任务面前作出表率,经受考验。

三、工作机制好

1、工作制度健全。认真贯彻执行《处党建工作制度》、《党支部抓党建工作责任制》、《党支部议事规则》。坚持文明创建工作党政工团齐抓共管,认真执行《处三个文明目标管理办法》、《职工文明守则》、《文明服务岗位考核标准》等制度。

2、管理措施到位。坚持“三会一课”制度,把党章党规对党员的党性党纪要求推动落实到位。严格执行《江都管理处党建工作目标管理百分制考核办法》和《处三个文明建设目标管理考核办法及奖惩规定》。充分发挥网络等宣传阵地作用,及时报道支部党建活动开展和党建责任制落实情况。

3、组织活动正常。紧紧围绕创先争优活动主题,深入开展学习贯彻《廉政准则》、纪念建党90周年、向党的十八大献礼等主题教育实践活动,切实开展建立党员先锋岗、党员示范窗口、党员责任区、党员奉献日等活动。

4、工作运转有序。切实加强对党建工作的组织领导,认真落实党支部书记抓党建工作第一责任人的责任,定期听取专题汇报,研究工作中出现的新情况新问题,抓好党建重大活动策划、部署、推进和检查。把党建工作与业务工作同规划、同部署、同检查、同考核,并作为考核重要内容,主动接受党员群众监督评议。

四、工作业绩好

1、思想解放。坚持引导党员干部主动适应新形势下水利发展的新变化和新要求,坚决破除不适应的体制机制,思想观念和思维习惯的束缚,大力弘扬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和以“献身、负责、求实”为核心的水利行业精神,凝聚党员群众力量,形成推动单位发展的强大动力。

2、思路清晰。坚持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认真贯彻和践行可持续发展治水思路,结合制定“十二五”发展规划,进一步理清发展思路,明确工作方向、发展目标和发展措施。 工程管理单位的党支部:严格执行工程调度指令,确保工程安全运行。认真开展汛前检查、建立健全规章制度、加强工程管理考核,切实做好维修养护项目的实施和管理,全年无安全责任事故,在全处工程管理考核中名列前茅。积极开展工程达标工作,加强水政执法,做好湖泊管理与保护工作。强化科技创新,努力实现从经验管理向信息化、智能化管理的转变,不断提升工程管理现代化水平。

综合经营单位的党支部:市场开拓成绩显著,内部管理规范有序,客户反映良好,全年无责任事故,超额完成处下达的经营指标。充分发挥自身人才技术优势,巩固传统优势,扩大服务领域,使单位的内在活力和经济实力进一步增强。

机关党支部:深入基层、深入职工群众了解情况,进一步增强主动服务意识,改进工作方式,提高优质服务水平,认真做好服务基层、服务职工的各项工作,按照务实、节俭、高效的原则,强化内部管理,工作成效显著,各项业务工作在全省水利系统走在前列。

五、群众反映好

基层党组织在职工群众中有较高威信,党员在群众中有良好形象,党群关系密切。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细致,工作措施职工拥护,工作作风职工满意,工作实绩职工认可。

第5篇:“五个好”和“五带头”

(一)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的基本要求是学习型党组织建设成效明显,出色完成上级党组织交办的各项任务,努力做到“五个好”:

1.领导班子好。认真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切实加强领导班子建设,贯彻执行党的民主集中制,自觉践行“个人形象一面旗、工作热情一团火、谋事布局一盘棋”的要求,认真落实党建工作责任制,领导班子带头发挥表率作用;思想解放,求真务实,开拓创新,依法办事,清正廉洁,得到党员和群众的拥护,职工群众满意度测评满意率达到90%以上。

2.党员队伍好。严格党内组织生活,加强对党员的管理和监督,党员整体素质较高,先锋模范作用突出;党员教育内容充实,形式多样,注重创新,力求实效;按照党章和发展党员工作的规定,坚持经常性、有计划地发展党员,措施得力,成效明显。

3.工作机制好。加强制度建设,结合实际建立健全适合本单位、本支部科学发展的长效机制;党内制度完善,民主氛围好,落实措施得力,党建工作成绩突出。

4.工作业绩好。坚持党建与业务工作统筹兼顾,本单位工作业绩显著,事迹突出,宣传和贯彻执行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思想政治工作深入细致,形成积极向上的良好氛围;能够做到党建工作与各项工作统筹兼顾,有机结合,相互促进,高质量完成各项任务,形成物质文明、精神文明和政治文明协调发展的良好局面。

5.群众反映好。尊重群众,爱护群众,诚心诚意为群众办实事;工作措施符合群众意愿,工作作风和工作实绩群众满意,党群干群关系密切,党组织得到群众拥护。

(二)争当优秀共产党员。争当优秀共产党员的基本要求是模范履行党章规定的义务,努力做到“五带头”:

1.带头学习提高。努力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坚定理想信念,善于学习,勤于实践,钻技术、求新知,不断提高专业技术水平,成为医疗卫生工作的行家里手。

2.带头争创佳绩。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敬业奉献,推动本专业技术创新,在改进医疗质量、提升服务水平上做出显著成绩。

3.带头服务群众。具有强烈的宗旨意识和服务意识;关心群众,尊重群众,积极为群众解难题、办实事;对群众态度热情、文明服务,主动接受群众监督。

4.带头遵纪守法。自觉遵守党纪国法,模范遵守医护人员职业道德规范,严格执行医疗卫生服务规程,有较高的职业操守和职业水平。

5.带头弘扬正气。认真实践医德规范,自觉抵制歪风邪气,维护行业形象,倡导团队精神,以实际行动弘扬“医术精湛、医德高尚”新风尚。

第6篇:五个好和五带头

“五个好”和“五带头”

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2010年04月06日

新华网北京4月6日电 近日,中共中央办公厅转发了中组部、中宣部《关于在党的基层组织和党员中深入开展创先争优活动的意见》。6日下午,中组部、中宣部在北京召开会议,对创先争优活动进行部署。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员、中央书记处书记、中组部部长李源潮指出,要按照党的十七大、十七届四中全会和胡锦涛总书记在学习实践活动总结大会上提出的要求,以学习实践科学发展观为主题,深入开展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争做优秀共产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组织动员基层党组织和广大共产党员在推动科学发展、促进社会和谐、服务人民群众、加强基层组织的实践中建功立业。

李源潮指出,创先争优活动是学习实践活动的延展和深入,是推动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立足本职发挥先进模范作用的经常性工作。创建先进基层党组织要努力做到“五个好”,即领导班子好、党员队伍好、工作机制好、工作业绩好、群众反映好;争做优秀共产党员要努力做到“五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群众、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

李源潮要求,要借鉴和运用学习实践活动经验,把创先争优活动抓实抓好。要紧密结合本地区本部门本单位中心工作来谋划和推动创先争优;贴近基层单位实际,确定具体争创主题;坚持分类指导,设计活动载体;加强舆论宣传,充分发挥先进典型的示范引领作用。要广泛吸引群众参与,以基层党组织和党员的创先争优活动,带动工会、共青团、妇联等群团组织广泛开展创建先进集体、争当先进个人活动,在全社会形成学习先进、崇尚先进、争当先进的良好风气。

中组部、中宣部负责同志,各省区市和新疆生产建设兵团党委组织部部长,中央和国家机关有关部门负责人参加会议。中宣部副部长翟卫华主持会议。

第7篇:先进党组织五个好、五带头、五个强

创先争优活动的主要内容:创建“五个好基层党组织、争当“五带头”优秀共产党员、争当“五个强”优秀党务工作者。

先进党组织“五个好”:

一是领导班子好,

二是党员队伍好,

三是工作机制好,

四是工作业绩好,

五是群众反映好。

优秀共产党员“五带头”:

一是带头学习提高,

二是带头争创佳绩,

三是带头服务群众,

四是带头遵纪守法,

五是带头弘扬正气。

党务工作者“五个强”:

一是党性观念强,

二是能力素质强,

三是创新意识强,

四是工作作风强,

五是自律意识强。

第8篇:党员五个带头作用

党员“五个带头”开创新局面

自“创先争优”活动开展以来,古蔺宏达煤业有限公司党总支结合公司实际,通过规划、实施,以党员“五个带头”标准入手,调动每位党员积极参与活动,为统一思想,进一步深入扎实开展了创先争优活动。

一是带头学习提高。公司注重政治与业务学习的结合,认真开展实践科学发展观及业务的学习,以政治理论坚定理想信念;以理论运用于实践;以业务知识提升工作本领。

二是带头争创业绩。在日常工作中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注重发挥模范带头作用,埋头苦干、开拓创新、无私奉献,在基层开展“我是党员看我的”、“我是党员跟我上”、党员示范岗位等活动,在本职岗位上做出显著成绩。

三是带头为公司职工服务。把职工利益放在第一位,能深入到职工中去,想职工所想,急职工所急,实实在在替职工办实事,办好事,积极帮助职工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职工正当权益。

四是带头遵纪守法。进一步提高认识,从我做起,从现在做起,从一切能够做的事情做起,切实通过这次活动使党员干部的思想有更大的提高,增强党性觉悟。认真贯彻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在思想政治行动上,与党中央保持高度一致。自觉遵守党的纪律,模范遵守国家法律法规。

五是带头弘扬正气。发扬社会主义新风尚,敢于同不良风气、违纪违法行为作斗争。牢固树立一切权力是人民给的,做到有权必有

责、用权受监督、侵权要赔偿的思想,必须对公司负责、为公司职工谋利益,自觉接受群众监督。大力弘扬求真务实精神,想问题办事情,坚持一切从实际出发,按客观规律办事。

党总支提出:“党员的模范带头作用不是口头,必须要落实在实实在在的行动上”。

第9篇:学校党员五个带头个人心得

党员干部做“五个带头”个人学习心得体会

“五个带头”,即带头学习提高、带头争创佳绩、带头服务师生、带头遵纪守法、带头弘扬正气。这是实行“创优争先”的具体要求,是每个党员同志时刻牢记的准则。

一是要带头学习,带头解放思想,作学习型社会的楷模,只有不断地学习,党员干部的素质才会不断提高,才能肩负起党和人民赋予的神圣使命。

二是要带头争创佳绩,要具有强烈的事业心和责任感,爱岗敬业、埋头苦干,开拓进取、乐于奉献,在本职岗位上作出一流成绩,有功劳的时候不伸手、有苦劳的时候不计较、有疲劳的时候不抱怨。

三是要带头服务师生,牢记宗旨,心系师生,积极帮助师生解决实际困难,自觉维护师生正当权益,做师生的贴心人。

四是带头遵纪守法,模范执行党组织的各项决议,严格遵守国家法律法规,自觉遵守本单位的规章制度。五是带头弘扬正气,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树立正确的荣辱观,遵守社会公德、职业道德和家庭美德,严于律己,情趣健康,公道正派。 践行“五个带头”,重点在于怎么做。要发挥好党员的先锋模范作用,关键是要当好“五员”。

一是当好党的政策“讲解员”。要宣传好党的路线方针政策,党员自身首先要搞好学习,切实提高素质。用扎实的理论功底、灵活多样的方式、通俗易懂的语言,使师生真正理解党的政策,用好党的政策。

二是当好急难险重工作的“战斗员”。急难险重工作是块“试金石”,考验着每位党员的党性,检验着每位党员的品格。共产党员就是要在困难的时候迎难而上,在危急的时刻挺身而出,在繁重的工作中孜孜不倦、建功立业。

三是当好师生致富的“领航员”。党员干部不仅要创业致富,还要带领广大师生致富,尤其要帮助困难师生致富,早日走上小康大道。 四是当好廉洁自律的“守门员”。要带头遵章守纪,严格按程序规定办事,努力做到不为名所累,不为利所缚,不为权所动,不为欲所惑。

五是当好维护稳定的“协调员”。要克服“事不关己,高高挂起”的消极思想,带头维护好单位、邻里、社会的稳定,不仅八小时内如此,八小时外也要如此。

上一篇:学校教师政治学习计划下一篇:三年级语文上册单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