ICU病房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管理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患者发生感染后, 会导致败血症、毒血症和菌血症, 如感染未得到控制, 会威胁到患者的生命, 该研究为探讨ICU病房中被感染患者的感染原因, 针对原因采取了相应的护理措施。现对该院2007年3月—2012年3月在ICU治疗的70例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 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择该院在ICU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男39例, 女31例, 年龄18~75岁, 平均年龄43岁, 入住ICU的时间为7~29d。其中, 气管插管48例, 开放性损伤59例。颅脑损伤29例, 胸部损伤32例, 其他9例。该70例患者在进ICU之前, 做血常规, 白细胞计数均正常。

1.2 调查方法

对70例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系统分析, 回顾性分析每位患者的临床资料, 填写调查表, 调查统计感染患者的原因。被感染的患者均符合医院感染的诊断标准。统计患者的感染发生率。据不完全统计, 2009年统计的非ICU的病房的感染发生率平均为2.39%。

1.3 统计方法

所有数据使用SPSS17.0软件进行分析, 感染率用%表示, 所得计数数据采取χ2检验。

2 结果

该组资料显示:ICU病房内的感染率为45.7%% (32/70) , 与非ICU病房的感染发生率2.39%做比较, 结果P<0.05, ICU病房内的感染率明显高于非ICU病房的感染发生率,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3 讨论

3.1 感染原因

3.1.1 病房的管理

(1) 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未经过严密消毒, 如内窥镜、吸入装置等, 这些侵入性的诊治, 可能会把病原体带入患者体内, 造成感染, 此外, 这些治疗本身就是有创检查, 会再次导致患者的损伤, 患者感染的机率增加。 (2) 操作人员无菌操作的观念薄弱, 不当的吸痰及吸氧等操作, 雾化吸入器消毒不彻底或者被污染。病房内有不同病因的患者, 病房内患者比较集中等原因, 造成患者之间交叉感染。 (3) 患者在医院的病房空气流通欠佳, 增加了空气污染度, 探视人员又缺乏无菌观念, 病原体被带入到病房中, 污染了患者所在的环境, 对于开放性损伤的患者更易发生感染。

3.1.2 开放性损伤

在ICU病房的病人病情都较重, 气管切开和开放性伤口较常见, 由于人体的第一道保护屏障被破坏, 增加了患者被感染的机会。每天处理患者的伤口和敷料时, 不注意操作, 造成患者的感染。

3.1.3 抗生素的应用

在ICU病房内, 患者本身有严重的基础疾病, 使用了大量的激素及抗生素在治疗基础疾病时, 病人的正常菌群因此而失调, 耐药菌或真菌进入到体内, 可引发感染。

3.1.4 患者本身的因素

患者自身的免疫力低下, 在未进入到ICU之前就已经感染了不同科室的各种杂菌, 此外, 因为患者的体位和消化道的反应时胃内的食物反流到呼吸道, 导致感染。长时间卧床引发坠积性肺炎等。

3.2 护理应对措施

3.2.1 无菌教育

(1) 护理人员的无菌教育:首先要强化护理工作人员的医院感染的知识, 必须加强ICU科室的无菌管理, 每一个护理人员都应该加强医院感染知识的学习和理解, 巩固掌握熟练的应用无菌技术, 积极参与无菌管理。 (2) 探视人员的无菌教育:对于来探视的人员要进行无菌观念的教育, 劝导病人家属不要来探视, 控制无关的医务人员进入时, 进入时要穿隔离衣, 佩戴口罩, 换鞋。

3.2.2 进行各种监测

(1) 环境监测:在日常护理中, 保持病室内的洁净和清新的空气, 增强基础护理, 做好护理的一般工作, 床单保持干燥, 清洁, 尽量让病人居住单人病房, 防止患者之间的感染。对患者家属进行预防感染知识教育, 劝导病人家属不来探视, 陪护, 配合医护人员的工作, 以防将细菌传染到患者。 (2) 灭菌效果监测。病房使用的各种导管必须要经过严格的无菌处理。对无菌的物品要进行检测, 每月随机抽查3~5个灭菌后的物品进行检测。对于灭菌质量采取物理检测、化学检测以及生物监测。 (3) 菌株抗药性监测:应用抗生素, 要遵守合理适量的原则, 应用抗生素之前, 要进行细菌培养, 选择特异性较强的药物对患者进行医治。 (4) 清洁卫生监测。每天进行紫外线消毒, 定时通风, 病室的温度23℃左右。护理人员在为每位患者护理之前要清洗双手, 保持患者清洁度和舒适度。 (5) 规章制度的执行监测。指定专人管理, 施行奖罚制度, 与年终奖金挂钩, 评定优秀护士, 调动护理人员的积极性。

3.2.3 防止交叉污染

对患者所要使用的器械均要进行消毒或者灭菌, 进行操作的医护人员要佩戴口罩和手套;在给患者进行吸痰时要使用一次性吸痰管;除此之外, 尽量在两个病床之间, 用屏障隔开, 杜绝交叉感染。

3.2.4 营养护理

无论患有什么样疾病的病人在患病期间的饮食状况都可能直接对患者的康复情况影响。对于ICU病房里的病人, 饮食的指导也有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护士需向患者和其家人介绍饮食质量的重要性及具体措施, 争取让患者做到定时定量的饮食, 少吃多餐, 灵活掌握每次膳食的数量和总量, 强调患者多元饮食, 坚持少盐, 少脂饮食, 保持营养。需多吃水果, 蔬菜, 以促进大肠的蠕动, 让患者定时排便, 指导患者按摩腹部, 促进患者排便, 防止便秘, 以免用力排便时, 患者的心率和动脉血流量受到影响, 发生意外。

综上所述, ICU病房内容易发生患者感染, 在临床护理工作时, 要遵守无菌意识, 做好护理措施, 预防感染。

摘要:目的 探讨ICU病房感染的预防措施和护理管理。方法 选择该院在ICU治疗的70例患者为研究对象, 分析其临床资料, 找出感染的原因, 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结果 在该70例患者中有32例感染, 感染率为45.7%。感染的原因主要与病房的管理、开放性损伤、抗生素的应用以及患者本身的因素有关。结论 ICU病房感染发生率较高, 应针对原因采取相应的护理措施, 预防感染。

关键词:ICU护理,感染因素,预防控制

参考文献

[1] 赵法荣.ICU病房感染因素分析及控制对策[J].中国实用神经疾病杂志, 2007 (5) :51.

[2] 吴慧琴, 赵艳梅.预防控制ICU病房感染措施及护理管理体会[J].中华中西医学杂志, 2010 (1) :36-37.

[3] 周金叶.呼吸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因素及防控措施[J].中国中医药现代远程教育, 2010, 8 (7) :47-48.

[4] 袁引芳.基层医院综合ICU医院感染因素分析与预防控制对策[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2011, 21 (4) :89-91.

[5] 汪玉梅.重症监护患者家属心理行为变化与医疗护理工作冲突的探讨[J].医药前沿, 2012, 2 (3) :67-68.

[6] 王园.ICU病房感染的预防措施及护理管理[J].中国中医药咨讯, 2010, 2 (30) :121-122.

上一篇:经济全球化过程中我国企业进占国际市场战略选择下一篇:建筑施工企业项目成本控制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