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探讨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在医院中,有很多类型的疾病,也就决定了医院往往会发生感染,而预防感染发生的一个主要的手段就是进行护理管理,在医院每年的感染发生率多半是因为护理不当而引起的,在护理工作中存在着很多问题,其中一种就是因为消毒没有做到位,消毒不到位则增加了感染的风险与机率,所以,医院对感染进行预防以及控制的措施就是加强对护理的重视,加强护理人员对消毒的正确认识,护理人员提高自己的专业技能以及敬业态度,进一步预防控制感染,提高护理质量。为了护理管理医院效果。以该院2010年1—12月的患者3万例.同2009年1—12月25万例住院患者进行对比,就护理管理进行改革之后对其效果进行分析,现将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的住院患者3万例,与2009年1月—12月2.5万例住院患者进行对比,年龄在16~80岁之间,平均年龄为(45.6±8.5)岁。

1.2 方法

在2010年开始,加强对医院的护理管理工作,在加强管理的过程中,不断的去发现问题以及解决问题,改善护理管理的措施以及方法,对2010—2009年两年患者进行比较,分析其感染情况。

1.3 统计方法

利用SPSS12.0软件进行分析,计数资料用χ2进行检验。

2 结果

在2009年住院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为550例,在2010年住院患者为530例,在两年中感染的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3 讨论

引起医院感染的相关因素有以下几种原因。

3.1 护理方面的原因

3.1.1 护理的意识较差

在医院中,关于护理工作是一项全方位的、全员性的进行配合与协调的一种过程[1]。但是目前的护理工作中,仅仅是局限于医院中护士长的检查与监督,很多护士的管理意识淡薄,而且管理的措施欠合理,医院中管理的力量比较弱,进而使得工作中不能具体的落实到每个人,护理人员没有共同参与管理的意识,在工作的过程中,护理人员的协调性也比较差,因此工作的效率比较低,不能保证工作的质量[2]。

3.1.2 对侵入性感染的应对能力差

在医院中侵入性的诊治方法与手段在不断的增加,这就导致了感染几率的增加。在近几年中,医疗器械在不断的增多,比如泌尿系的导管、内窥镜、监控仪器等等已经大量出现,一些护理人员没有做到与时俱进,没有及时的学习,在应用这些新型机械时可能因为不了解或者是在使用之前没有进行消毒,而处理不当[3]。

3.1.3 细节的处理不是很到位,有待完善

细节处理的不到位是因为在医院中护理人员的意识不强,对感染以及感染的危害性还没有一个清楚的认识,一些护理人员中,其素质没有达到相应的要求,有些甚至是思想麻痹,对容易发生感染的医疗器具以及消毒灭菌的一些细节处理不是很到位,没有严格的遵守消毒隔离的制度以及无菌操作技术,这也就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细菌感染的风险[4]。

3.2 护理管理的措施

3.2.1 制定正确的护理制度

在护理管理中,在预防以及控制感染方面,根据国家制定的法律法规,每个医院也应该有自己的规章制度,比如说,抗生素的正确使用,无菌技术的实施与操作流程,在手术后关于医疗垃圾的处理以及分类处置等等一些相关规定等,制定出这样的规章制度能够使得护理人员对护理管理中的一些具体的内容加以了解并正确的执行,对护理中的操作内容、范围、要求等有一个正确的执行,而且通过这种制度的约束,能够促进护理人员自觉的形成一个责任意识,并不断的提高自己的业务方面的素质,对医院的感染形成自己的预控能力。

3.2.2 构建一种分级的管理意识

在医院中,应该根据护理的工作实际,建立一种分级的管理组织,这样就能够实现管理的一种有序化,一般是院长、副院长、护士长、护士这种分级方式。在这种分级管理的体系中,护士长担任的角色是很重要的,对护理科室的监督、管理、上传下达、以及对护士具体的指导工作。此外,还应对护士的培养工作尽到自己的责任,督促并监督护士遵守医院中的预防感染措施相关的规章制度,对各项制度进行贯彻并执行,形成一种以护士长作为核心的团队,改善管理的水平。3.2.3在管理中注意控制细节从根本上治理感染就应该对其进行彻底的消毒与灭菌。因此护理人员就应该首先要掌握好消毒剂的注意事项以及消毒剂的性能,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无菌物品、注意事项、消毒剂的性能等做到掌握熟知,进行定期的检测,若出现不合格的情况则应该对其进行分析,分析出相关的原因,及时调整。在对药物进行配置,以及在注射中,要严格的按照相关规定实行,进行无菌技术的操作,减少侵袭性的操作,防止微生物的扩散。另外,在医院中,应做好有效性的洗手,有效性的洗手是控制感染的一种最简单的最直接的方式,通过手接触而导致感染的是一种最为常见的现象,护士应该做到在进行操作前后以及在与患者接触前后均应洗手。此外应建立一种监督控制网络,在医院发生感染现象时,能够获得第一手的资料,对发生感染的原因以及引起的外在性因素进行正确的分析,及时发现薄弱环节,及时采取措施。对于监测的内容包括,监测灭菌效果、监测环境的质量、传染源的监测、消毒污染的监测、以及各项规章与制度的监测,通过这种动态的、及时的监测能够将感染源加以阻止并消除。对于监测的方式来说,往往有常规性例行监测、定期监测、定内容监测等等,医院可以根据医院实际情况来制定准确的、相关的监测手段。

该文统计材料显示,护理管理完善前,即2009年住院的2.5万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为570例,发生率为2.3%;在护理管理完善后,即2010年住院的3万患者中,发生感染患者为460例,发发生率为1.4%。2010年住院患者发生感染的几率明显要小(P<0.05)。综上,护理管理对医院的感染疾病有着重要的影响,应该加强护理工作,提高护理人员的素质与水平,促进护理工作的不断提升以及降低感染发生的机率。

摘要:目的 探讨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中2010年1月—12月的住院患者3万例,与2009年1月—12月2.5万例住院患者进行对比,对比这两者之间是不是存在着差异。结果 在2009年住院患者中,发生感染的患者为550例,在2010年住院患者为530例,在两年中感染的发生率经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对医院中的工作加强护理管理,能够在很大程度上降低医院发生感染的例数,有较为显著的影响。

关键词:医院感染,护理管理,预防

参考文献

[1] 么冉,曹淑芝.现代医院感染管理与控制[J].当代医学,2010(2):12-25.

[2] 梁月连,关爱民.加强护理管理控制医院感染[J].当代医学,2011(16):18-25.

[3] 吴慈亲.浅谈加强护理管理预防医院感染的工作体会[J].西藏科技,2008(4):28-31.

[4] 苗亮,闫素珍.分析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主要影响因素及干预措施[J].当代医学,2011(17):28-35.

上一篇:中型泵站重建工程技术管理及问题探讨下一篇:急性化脓性胆管炎合并糖尿病患者的围手术期护理措施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