病房感染控制制度

2023-01-20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制度是前人经验与血泪的总结和提炼,是行为的基本准绳,必须执行到位。如何制定一般制度?下面是小编整理的《病房感染控制制度》的文章,希望能够很好的帮助到大家,谢谢大家对小编的支持和鼓励。

第1篇:病房感染控制制度

浅谈烧伤病房控制感染的措施

燒伤病房是医院感染管理的重点部门,加强烧伤病房的感染管理是预防烧伤患者感染的重要环节,感染是烧伤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去年以来,我院烧伤病房在预防和控制医院感染工作中采取了一系列行之有效的控制措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现将体会汇报如下。

1.易感因素

烧伤创面皮肤损伤后呈开放性创伤,皮肤的天然屏障作用消失,细菌容易从创面侵入体内发生感染。大面积重度烧伤患者机体免疫功能受损,抵抗力下降,加之手术、侵袭性操作、长期卧床、营养缺乏等,都容易继发感染。严重烧伤后创面渗出液、溶痂产生的分泌物都给细菌生存和繁殖提供了一个良好的条件。 烧伤病房因为保温的需要,环境相对密闭,通风条件不够,还有医护人员操作不严格等都是诱发创面感染的重要因素。

2.控制感染的措施

2.1强化领导、提高认识 科室成立了由科主任任组长,由护士长、监控医生和监控护士组成的医院感染控制小组,科主任和护士长加强了对科室医院感染管理,详细规定了各治疗班的医院感染控制职责和要求,并把院感控制措施落实好且纳进医疗、护理质量管理的重要内容之中。

2.2病房出入人员的管理 做好烧伤病房的消毒隔离工作,把好更衣、换鞋、关门及洗手关。严格执行参观、实习和陪护制度。对患者采取保护性隔离措施,可以切断外源性细菌污染的途径从而降低感染率。一般烧伤患者不留陪护,必须要陪护时需严格管理,如患有感染性疾病的人不能陪护。特重烧伤患者应住单间,不能有家属陪护,24小时由护士守护。

2.3加强烧伤创面的处理 早期采取清创、包扎疗法,及时创面换药引流,休克后期尽早手术封闭创面,包括切痂、植皮等手术,以减少创面感染机会。

2.4合理使用抗生素 正确使用抗生素对烧伤患者尤为重要。根据药敏试验选择细菌敏感的抗生素,避免滥用抗生素引起菌群失调。预防和控制多重耐药菌的传播,我科常见的多重耐药菌有鲍曼不动杆菌、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多重耐药/泛耐药铜绿假单胞菌等。医生应定期进行抗生素合理使用的培训。

2.5烧伤病房的管理 对于大面积深度烧伤的患者应住单间,室温夏季26 ℃~28 ℃,冬季30℃~32℃,相对湿度60%,注意定时通风换气,保持空气清新,每日用紫外线空气消毒2次,物体表面及地面可用1000mg/L含氯消毒液每日擦拭2次,每月做1次细菌培养,并对监测结果进行质量控制。

2.6加强工作人员的无菌观念 医护人员在接触患者前及给病人做治疗及护理前后要认真洗手,应掌握正确的六步洗手法:1.掌心相对揉搓。2.手指交叉,掌心对手背揉搓。3.手指交叉,掌心相对揉搓。4.弯曲手指在掌心揉搓。5.拇指在掌中揉搓。6.指尖在掌心中揉搓。如手被血液或体液污染,应立即用消毒液泡手,然后用流水彻底冲洗。各项操作必须严格执行无菌操作原则,严重烧伤的患者,工作人员进入病房时需穿隔离衣,戴口罩、帽子,换鞋。所有无菌物品均在有效期内。加强对静脉置管、尿管、气管插管的护理,定时做血、尿的培养。对尿管、静脉置管者大于7天者,应拔管,重新置管。对有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者要注意呼吸机螺纹管的消毒处理,气管切开处每日换药2次,并加强气道的管理。

2.7加强基础护理 给患者翻身,多拍背,预防肺部感染。勤换床单,有尿管者应每日更换尿袋,会阴冲洗2次,加强口腔护理及病人的皮肤清洁工作,每日给病人擦澡1次,并用爽身粉涂抹于患者的骶尾部、皮肤皱摺处等避免压疮。

2.8保证医务人员的健康 有资料显示,医务人员的咽部致病菌平均检出率为32.13%,其中护士的检出率为42.32%,平时在健康人中保持着动态平衡。但烧伤病人抵抗力下降,受这些细菌特别是耐药菌的侵袭,宜引起感染。因此,患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不能在烧伤病房工作,应调离该岗位。

2.9加强换药室的管理 进出换药室需穿隔离衣,控制家属及闲人出入,严格划分无菌区、清洁区、污染区,无菌物品定期检查,不可有过期物品及标签不清的物品,为避免物品过期及消毒的重复性,尽量采用小包装。换药室每日消毒2次,每日用消毒水拖地2次,并定时打开门窗通风。装酒精或碘伏的消毒瓶应每周消毒2次。

2.10医疗废物进行“一条龙”管理 收集的医疗废物登记来源、种类、重量或者数量、交接时间、处置方法、最终去向以及经办人签名等项目,登记资料至少保存3年。

3.总结

影响大面积烧伤治愈率的因素很多,医院感染管理科应重视,加强对烧伤病房的卫生学检测,并及时反馈问题到科室。定时到病房来检查并指导工作,抓好烧伤病房的感染管理与消毒隔离,并要有良好的、洁净的病房环境,这是降低其室内细菌密度的主要措施之一。我们通过强化烧伤病房的感染管理与控制,制定和完善各项规章制度,提高护理人员的责任心,提高护理质量,从而达到降低烧伤患者感染率的目的。

参考文献

[1]齐宗华.烧伤病人医院感染的若干原因调查[J].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1993,4:222.

作者:张盛飞

第2篇:新生儿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和管理

加强院内感染管理:医院管理层重视是做好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的关键,近年来国内外新生儿病房发生医院感染暴发流行事件屡有报道。2009年按照卫生部《新生儿病室建设与管理指南》建立新生儿科新病区,管理层高度重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将医院感染管理工作纳入医院管理的重要指标之一。医院设立医院感染管理委员会及其所属医院感染管理科,配备专职管理人员,制定专门的控制和预防计划,由科室主任和护士长负责医院感染控制,形成医院感染监控网络和医院感染监控管理系统,进行全面监控,科学管理。

作者:吴朝波

第3篇:眼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与控制措施

【摘要】 目的 分析与探讨眼科病房中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方法 针对发生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高度重视,对引起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进行探讨分析。结果 对医务人员就医院感染加强管理,提高保健意识是控制医院感染和预防其再次发生的重要措施。结论 只要按照规范的操作工程进行操作,控制好医院的交叉污染,就可以有效地控制眼科病房在医院的感染。

【关键词】 眼科病房;医院感染;危险因素;控制措施

医院感染[1]是指住院病人在医院短期内得上的感染,包括在住院期间发生的感染和在医院内获得出院后发生的感染;却不包括入院前已得或入院时已得上的感染。同时医院工作人员在医院内获得的感染也属于医院感染。

对于眼科病房的感染,人们关注都很少,以至于护理人员疏于管理,引发患者在医院的感染,给患者带来身体的不适,所以本文帮助人们去了解哪些行为导致眼科病房的感染,存在哪些危险因素,针对这些危险因素,人们又该如何控制预防。1 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

1.1 医务人员护理安全意识不强 由于一直以来眼科病房较其他科室发生感染的机率较低,全国眼内发生严重感染的案例较少,致使部分眼科医务人员对医院感染的认识不到位,对患者的护理没有按照最规范的操作进行,从而影响到各项操作的规范执行,致使患者感染的机率大大增加。

1.2 眼部组织结构的特殊性 由于眼球暴露在外,结构复杂,组织结构特殊,很容易受到外力、异物、细菌、病毒及真菌的侵袭而致感染。眼结膜中潜伏着大量的病原微生物。眼内腔包括前房、后房和玻璃体腔[2]。眼睛内容物包括房水、晶体和玻璃体。它们主要成分为水,由此可见它们均为无血管的透明组织,自身抵抗力较低,主要成分又都是水,一旦受到感染,就会发展迅速,由于眼睛部位环境特殊,常规的治疗很难有效果。所以在医院感染管理中,若缺乏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有效的控制措施,很容易引起眼科的医院感染蔓延,甚至严重危害。

1.3 患者自身免疫力低下 患者由于身体疲劳、感冒或患有其他疾病都会使全身免疫力下降,手术后受到病原微生物感染就会引起眼内炎。而有些眼部疾病与免疫有关,由于患者长期应用激素类滴眼液,就会使眼部产生应激性及防御功能,从而导致真菌或病毒的感染。

1.4 人员的传播 医护人员的手在医院感染中是最常见的传播途径。他们每天都会接触不同的患者,为不同的患者护理,当他们为眼科病人护理时,就会很容易使手上的病原菌带到某个患者的眼内,继而引起医院感染;如果患者的手不及时清洁消毒也会引起眼科病房医院感染。2 控制措施

2.1 健全管理体系,完善规章制度 严格按照规章制度办事,根据操作规程规范地为患者治疗。根据眼科工作的特殊性,制定眼科诊疗工作制度、眼科消毒管理责任制、眼科消毒隔离制度、眼科消毒灭菌效果监测制度等,使操作者在工作中做到有章可循、有理可据,所有人员能够职责分明。

2.2 患者感染后能够及时控制感染 对于眼部患者最关键是控制其不受感染。因此为病人创造一个干净整洁的环境是十分重要的。减少人员的走动,不要过多地引起空气中尘埃的悬浮。病房表面和地面要定期用消毒液进行消毒,保证患者的治病环境和医护人员的工作环境的清洁,预防交叉感染。

2.3 严格执行操作规程[3] 严格的操作规程要求医护人员接触患者患眼的时候一定勤洗手。另外,所有操作尽量无菌状态下进行,患有传染性疾病的患者所用的眼药膏等,不得再给其他患者使用,做到专人专用,避免造成交叉感染。操作结束后医护人员的手要用相应的消毒剂消毒。

2.4 提高患者的免疫力 很多患者由于其他疾病或者自身身体原因,抵抗力很差,这样造成的医院感染就很难治愈,所以应该加强营养,多参加体育锻炼,增强抵抗力,才能减少医院感染的发生。3 讨 论

选择更加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案进行疾病的治疗固然重要,但更为重要的是如何避免疾病的发生。为减少医院感染发生,我们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4]合理的膳食结构,多吃蔬菜水果、粗粮等富含膳食纤维的食物,加强体育锻炼,提高自身免疫力,这样就会减少病原微生物的侵害,将医院感染的可能性降到最低。

参考文献

[1] 李燕.眼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医学信息,2011(8).

[2] 仇许玲,徐格致,干德康.感染性眼内容炎的预后与病原菌关系的临床分析[J].中国实用眼科杂志,2001,19(7):556-557.

[3] 朱珊珊,危连喜.眼科病房医院感染的危险因素分析及预防.江西医药,2010,45(7):677-678.

[4] 韩鲁浙,黄曙光.社区老年人痔疮发病的危险因素研究及健康教育[J].中国科技博览,2010,35:

作者:王仕全

第4篇: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2018年1月 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一、递守医院感染管理的各项规章制度。

二、在医院感染管理科的指导下科内感染管理小组主持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按要求报告医院感染发病情况,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三、科内感染管理小组负责对本科室所有工作人员进行感染管理相关知识培训,每月至少一次,有记录。

四、科內感染管理小组针对本科室存在的感染管理相关问题,每季度至少召开一次会议,提出改进措施井有记录。

五、病区保持环境整洁,无肉眼可见灰尘,走廊每日湿式清扫两次,遇污染立即消毒。

六、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每日两次,每次30分钟,必要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应湿式清扫,每日两次,遇污染时即刻消毒。治疗室、配餐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布,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消毒,悬挂晾干备用。

七、病床应湿式清扫,一床一套(巾),床头柜应一桌一抹布,用后均需消毒。病人调床、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八、病人衣服、床单、被套、枕套每周更换1-2次,枕芯、棉褥、床垫定期消毒,被血液、体液污染时,及时更换;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更换下来衣物。

九、患者的安置原则应为: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十、对传染病患者及其用物按传染病管理的有关规定,采取相应的消毒隔离和处理措施。

十一、弯盘、治疗碗、雾化吸入器等用后应立即消毒处理。

十二、加强各类监护仪器设备、卫生材料等的清洁与消毒管理。病人使用的吸氧装置、负压吸引装置等,每24小时更换一次;墙壁阀门处、监护仪、血压计、输液泵、微量泵等仪器,用75%酒精擦拭消毒。

十三、保持紫外线灯清洁,每两周至少用酒精擦拭一次。

十四、餐具、便器应固定使用,保持清洁,定期消毒和终末消毒。 十

五、传染性引流液、体液等标本需消毒后排入下水道。

十六、医疗垃圾严格按《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进行分类收集,由专人统一进行处理。

第5篇:普通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厦门市第三医院普通病房医院感染控制制度与措施

一、病人安置与隔离原则

1、每病区的末端设1-2间隔离室,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进行相应的隔离与预防。

2、一种疾病可能有多种传播途径时,应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采取相应传播途径的隔离与预防。

3、隔离病室应有隔离标志,并限制人员的出入。黄色为空气传播的隔离,粉色为飞沫传播的隔离,蓝色为接触传播的隔离。

4、感染性疾病患者与非感染性疾病患者宜分室安置。传染病患者或可疑传染病患者应安置在单人隔离房间。同种感染性疾病、同种病原体感染患者可安置于一室,病床间距宜大于0.8m 。

5、病情较重的患者宜单人间安置。

6、病室床位数单排不应超过3 床; 双排不应超过6 床。

二、空气消毒

1、清洁处理

(1)日常打扫卫生保持清洁(病室、浴室地面每日各擦2次,床头柜、床栏、窗台各擦一次,纸篓满后随时倒)。每月卫生大扫除一次,包括玻璃、墙壁、吊灯及点滴架。

(2)病房采用湿式清扫如湿式拖把、湿毛巾、湿扫床套,以保持空气清洁。 (3)普通病房每日开窗通风上下午各一次,每次30分钟。 (4)特殊感染患者出院或死亡后,封闭病房,行终末消毒。

三、一般物品消毒

1.病室、治疗室、厕所拖把专用,并有明显标记,清洗后分开放置,悬挂晾干。如擦拭血迹、呕吐物、排泄物等用消毒液浸泡,清洗,悬挂晾干。

2.抹布一桌一巾,扫床套一床一个,用后消毒液浸泡,洗涤后备用。 3.病人出院后,行终末消毒,床、床头柜、凳子用消毒液擦拭,被褥用紫外线照射1小时,特殊感染被服放入双层黄色塑料袋内,按医疗废物处理。

4.体温表用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浸泡30分钟消毒,擦干后备用。床边隔离病人体温表专用。

5.各种监护仪或血压计的袖带每周清洗一次,遇有污染随时清洁消毒。

1

四、各种瓶类消毒

1.碘酒、酒精瓶每周灭菌二次,包装的安尔碘开封后有效期一周。 2.连续使用氧气湿化瓶、雾化器、呼吸机的管道送供应室处理,早产儿暖箱的湿化器等应每日消毒液浸泡后,再用清水冲洗、晾干、备用。使用中的湿化液每日更换。

3、电动吸引器、胃肠减压器、洗胃机容器里的内容物满后随时倒,做到每日刷洗。用毕先用消毒液浸泡,再清洗干净晾干备用。

五、器械、敷料的消毒

1.不锈钢换药盘(碗)、镊子用后密闭送供应室高压灭菌。

2.经灭菌的各种敷料桶(纱布、棉球)、无菌包,开封后的有效时间为24小时,并注明开封时间。

六、床边消毒隔离制度 1.床头要有隔离标记。

2.操作完毕,用流动水洗手,在进行手卫生消毒。 3.药杯用后放消毒液中浸泡后再刷洗。

4.病人接触过的器械,封闭标识清楚送供应室处理。 5.血压表、听诊器、体温表要单独使用,用后消毒处理。 6.手术病人需通知手术室,以采取隔离措施。 7.废弃污物放入黄色塑料袋双层。

七、隔离病房制度(除床边隔离制度外) 1.病房门把手每日用含有效氯500mg/L的消毒剂溶液擦拭。 2.进入隔离室,穿隔离衣、外科口罩。 3.便器专用,排泄物倒入下水道。

4.拖布及抹布,用含氯消毒液浸泡后再清洗。

5.病人出院后,行终末密闭消毒。特殊感染病人用过的被服应按医疗废弃物处理。

2014年4月重修

第6篇:新生儿病房(室)医院感染控制制度

1.新生儿病房(室)应独立设置,布局合理,内设新生儿病室、新生儿重症监护室、隔离室、配奶间、沐浴室、治疗室等,各区划分明确,严格管理;病房(室)入口处设置缓冲区,内设洗手设施和更衣室,工作人员入室前应严格洗手、更衣、换鞋。

2.工作人员如患上呼吸道感染应戴口罩,患肠炎、痢疾、肝炎或皮肤感染应暂离新生儿室,防止交叉感染。皮肤有伤口的工作人员暂时停止与新生儿接触。

3.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3平方米,床间距不小于90公分,NICU每张床占地面积不少于一般新生儿床位的2倍。

4.新生儿视病情洗澡,所用朴粉、油膏、沐浴液、浴布、治疗用品等,应专人专用,避免交叉使用。尿布宜柔软、清洁、消毒、勤洗勤换,保持臀部干燥。

5.连续使用的氧气湿化瓶、雾化器、早产儿暖箱等器材必须每日清洁、通风、或消毒,水槽每日更换无菌水。温箱停用时,排气孔要定期擦拭、海绵干式保存。

6.配奶用具必须保持清洁,配奶时应实施无菌操作,哺乳用具一婴一用一消毒。

7.新生儿病房(室)室温应保持在22-24℃,相对湿度为55-65%;保持室内空气清新,按Ⅱ类环境要求配备空气消毒装置,坚持每日清洁消毒制度,定时开窗通风,保持桌面、床台、地面等处的清洁整齐,地面湿式清扫。

8.婴儿出院后终末消毒,更换垫子套、床围、被套、病床用消毒液擦拭,每周大扫除、紫外线照射消毒一次。

9.疑似患传染性疾病患儿应安置在隔离病房,采取相应隔离措施,隔离标记明确,所用物品单独处置,出院后严格进行终末消毒。

第7篇: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2016)

附59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WS/T 509-2016)

Regulation for Prevention and Control Healthcare Associated Infection in Intensive Care Unite

2016-12-27发布

2017-06-01实施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和计划生育委员会 发布

前言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和《医院感染管理办法》制定本标准。

本标准按照GB/T1.1-2009给出的规则起草。

本标准起草单位:首都医科大学宣武医院、中南大学湘雅医院、北京大学人民医院、山东省立医院、北京大学第一医院、北京协和医院。

本标准起草人:王力红、吴安华、安友仲、李卫光、赵霞、张京利、李六亿、杜斌。 1 范围

本标准规定了医疗机构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建筑布局与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人员管理、医院感染的监测、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手术部位感染的预防与控制措施、手卫生要求、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等。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传染病医院ICU及儿科和新生儿ICU医院感染的预防与控制可结合专业特点,参照本标准执行。 2 规范性引用文件

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GB 15982 医院消毒卫生标准 WS/T 311 医院隔离技术规范 WS/T 312 医院感染监测规范 WS/T 313 医务人员手卫生规范 WS/T 367 医疗机构消毒技术规范 医疗废物管理条例 国务院 2003年版

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 原卫生部 2003年版

医疗废物分类目录 原卫生部、国家环境保护总局 2003年版 消毒管理办法 原卫生部 2002 年版 3 术语和定义

下列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文件。

3.1 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

医院集中监护和救治重症患者的专业病房,为因各种原因导致一个或多个器官与系统功能障碍危及生命或具有潜在高危因素的患者,及时提供系统的、高质量的医学监护和救治技术。 3.2 空气洁净技术air cleaning technology

通过多级空气过滤系统清除空气中的悬浮微粒及微生物、创造洁净环境的手段。 3.3 中央导管central line

末端位于或接近于心脏或下列大血管之一的,用于输液、输血、采血、血流动力学监测的血管导管。这些大血管包括:主动脉、肺动脉、上腔静脉、下腔静脉、头臂静脉、颈内静脉、锁骨下静脉、髂外静脉、股静脉。

3.4 目标性监测 target surveillance

针对感染高危人群、高发部位、高危因素等开展的医院感染监测,如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监测、血液净化相关感染监测、手术部位感染监测、抗菌药物临床应用与细菌耐药性监测等。 3.5 器械相关感染device-associated infection

患者在使用某种相关器械期间或在停止使用某种器械如(呼吸机、导尿管、血管导管等)48h内出现的与该器械相关的感染。如果停止使用相关器械时间超过48h后出现了相关感染,应有证据表明此感染与该器械使用相关,但对器械最短使用时间没有要求。

3.6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entral line associated-bloodstream infection:CLABSI

患者在留置中央导管期间或拔除中央导管48h内发生的原发性、且与其他部位存在的感染无关的血流感染。

3.7 呼吸机相关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

1 建立人工气道(气管插管或气管切开)并接受机械通气时所发生的肺炎,包括发生肺炎48h内曾经使用人工气道进行机械通气者。

3.8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theter-associated urinary tract infection:CAUTI

患者留置导尿管期间或拔除导尿管后48h内发生的尿路感染。 3.9 医院感染暴发healthcare-associated infection outbreak

在医疗机构或其科室患者中,短时间内发生3例以上同种同源感染病例的现象。 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4.1 ICU应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兼职感控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2 应制定并不断完善ICU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于诊疗、护理工作实践中。 4.3 应定期研究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4.4 医院感染管理专职人员应对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落实情况进行督查,做好相关记录,并及时反馈检查结果。

4.5 应针对ICU医院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包括医生、护士、进修人员、实习学生、保洁人员等,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6 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及指导原则。

4.7 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

4.8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宣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 5 建筑布局、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

5.1 ICU应位于方便患者转运、检查和治疗的区域。

5.2 ICU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5.3 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 m2,床间距应大于1 m。

5.4 ICU内应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8 m2。 5.5 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医疗区域内的温度应维持在24℃±1.5℃,相对湿度应维持在30%-60%。 5.6 装饰应遵循不产尘、不积尘、耐腐蚀、防潮防霉、防静电、容易清洁和消毒的原则。 5.7 不应在室内摆放干花、鲜花或盆栽植物。 6 人员管理

6.1 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

6.1.1 ICU应配备足够数量、受过专门训练、具备独立工作能力的专业医务人员,ICU专业医务人员应掌握重症医学的基本理论、基础知识和基本操作技术,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护士人数与实际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3:1。

6.12 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6.1.3 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6.2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6.2.1 医务人员应采取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应符合WS/T 311的要求。

6.2.2 ICU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

6.2.3 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6.2.4 应保持工作服的清洁。

6.2.5 进人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6.2.6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上岗前宜注射乙肝疫苗。 6.3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

6.3.1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应遵循以下原则:

a) 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

b) 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6.3.2 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如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的标识。 6.4 探视者的管理

6.4.1 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

2 6.4.2 探视者进人ICU宜穿专用探视服。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后清洗消毒。 6.4.3 探视者进人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6.4.4 探视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探视者应遵循WS/T 311的要求进行防护。 6.4.5 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 7 医院感染的监测

7.1 应常规监测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构成比、病原微生物等,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相关信息的记录。监测内容与方法应遵循WS/T 312的要求。

7.2 应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BSL)、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多重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应采集相应标本做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具体方法参照WS/T 312的要求。

7.3 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具体如下:

a) 应制定医院感染暴发报告制度,医院感染暴发或疑似暴发时应及时报告相关部门;

b) 应通过收集病例资料、流行病学调查、微生物检验,分析确定可能的传播途径,据此制定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

c) 对疑有某种微生物感染的聚集性发生时,宜做菌种的同源性鉴定,以确定是否暴发。

7.4 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 15982。

7.5 应对监测资料进行汇总,分析医院感染发病趋势、相关危险因素和防控工作存在的问题,及时采取积极的预防与控制措施。

7.6 宜采用信息系统进行监测。 8 器械相关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1 中央导管相关血流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1.1 应严格掌握中央导管留置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管。 8.1.2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采取最大无菌屏障。

8.1.3 宜使用有效含量≥2g/L氯己定-乙醇(70%体积分数)溶液局部擦拭2-3遍进行皮肤消毒,作用时间遵循产品的使用说明。

8.14 应根据患者病情尽可能使用腔数较少的导管。 8.1.5 置管部位不宜选择股静脉。

8.1.6 应保持穿刺点干燥,密切观察穿刺部位有无感染征象。

8.1.7 如无感染征象时,不宜常规更换导管;不宜定期对穿刺点涂抹送微生物检测。

8.1.8 当怀疑中央导管相关性血流感染时,如无禁忌,应立即拔管,导管尖端送微生物检测,同时送静脉血进行微生物检测。

8.2 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2.1 应严格掌握留置导尿指征,每日评估留置导尿管的必要性,尽早拔除导尿管。 8.2.2 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2.3 置管时间大于3d者,宜持续夹闭,定时开放。

8.2.4 应保持尿液引流系统的密闭性,不应常规进行膀胱冲洗。

8.2.5 应做好导尿管的日常维护,防止滑脱,保持尿道口及会阴部清洁。 8.2.6 应保持集尿袋低于膀胱水平,防止返流。

8.2.7 长期留置导尿管宜定期更换,普通导尿管7d-10d更换,特殊类型导尿管按说明书更换。 8.2.8 更换导尿管时应将集尿袋同时更换。

8.2.9 采集尿标本做微生物检测时应在导尿管侧面以无菌操作方法针刺抽取尿液,其他目的采集尿标本时应从集尿袋开口采集。

8.3 呼吸机相关肺炎的预防和控制措施

8.3.1 应每天评估呼吸机及气管插管的必要性,尽早脱机或拔管。 8.3.2 若无禁忌症应将患者头胸部抬高30°-45°,并应协助患者翻身拍背及震动排痰。 8.3.3 应使用有消毒作用的口腔含漱液进行口腔护理,每6 h-8 h—次。 8.3.4 在进行与气道相关的操作时应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规程。 8.3.5 宜选择经口气管插管。

8.3.6 应保持气管切开部位的清洁、干燥。

8.3.7 宜使用气囊上方带侧腔的气管插管,及时清除声门下分泌物。

3 8.3.8 气囊放气或拔出气管插管前应确认气囊上方的分泌物已被清除。 8.3.9 呼吸机管路湿化液应使用无菌水。

8.3.10 呼吸机内外管路应按照11.4的方法做好清洁消毒。 8.3.11 应每天评估镇静药使用的必要性,尽早停用。 9 手术部位感染预防与控制措施

9.1 应严格掌握患者出人ICU的指征,缩短住ICU天数。

9.2 应符合国家关于外科手术部位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相关要求。 10 手卫生要求

10.1 应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房应每床1套。应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10.2 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10.3 医务人员手卫生应符合WS/T 313的要求。

10.4 探视者进人ICU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1 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

11.1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法如下:

a) 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 b) 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c) 计算机键盘宜使用键盘保护膜覆盖,表面每天清洁消毒1-2次;

d) —般性诊疗器械如卩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宜专床专用;

e) 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如交叉使用应一用一消毒;

f) 普通患者持续使用的医疗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氧气流量表等)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g) 普通患者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如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表面,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位患者使用后立即清洁消毒,不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h) 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11.2 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11.3 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的ICU,空气净化系统出、回风口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11.4 呼吸机及附属物品的消毒如下:

a) 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b) 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 c) 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 12 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

12.1 床栏、床旁桌、床头柜等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12.2 床单、被罩、枕套、床间隔帘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 12.3 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保持清洁,防止体液浸湿污染,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 应随时更换。

13 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

13.1 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 13.2 腹泻患者的便盆应一用一消毒。

13.3 有条件的医院宜使用专用便盆清洗消毒机处理,一用一消毒。 14 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

14.1 ICU空气应达到GB 15982的要求。

14.2 空气消毒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a) 医疗区域定时开窗通风。

b) 安装具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 空气洁净技术:应做好空气洁净设备的维护与监测,保持洁净设备的有效性。

d) 空气消毒器:应符合《消毒管理办法》要求。使用者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并定期维护,保证空气消毒器的消毒效果。

e) 紫外线灯照射消毒:应遵循WS/T 367的规定。

f) 能够使空气达到卫生标准值要求的合法有效的其他空气消毒产品。

第8篇:附件7 重症监护病房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规范

1. 范围

本标准适用于各级综合医院依据有关规定设置的ICU。

4. 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的基本要求

4.1 ICU应建立由科主任、护士长与兼职感控人员等组成的医院感染管理小组,全面负责本科室医院感染管理工作。

4.2 应制定并不断完善ICU医院感染管理相关规章制度,并落实于诊疗、护理工作实践中。

4.3 应定期研究ICU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工作存在的问题和改进方案。

4.5 应针对ICU医院感染特点建立人员岗位培训和继续教育制度。所有工作人员应接受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相关知识和技能的培训。

4.6 抗菌药物的应用和管理应遵循国家相关法规、文件及指导原则。

4.7 医疗废物的处置应遵循《医疗废物管理条例》、《医疗卫生机构医疗废物管理办法》和《医疗废物分类目录》的有关规定。

4.8 医务人员应向患者家属宣讲医院感染预防和控制的相关规定。

5. 建筑布局、必要设施及管理要求

5.2 ICU整体布局应以洁污分开为原则,医疗区域、医疗辅助用房区域、污物处理区域等应相对独立。

5.3 床单元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5m2,床间距应大于lm。

5.4 ICU内应至少配备1个单间病室(房),使用面积应不少于18m2。

5.5 应具备良好的通风、采光条件。

6. 人员管理

6.1 医务人员的管理要求

6.1.1 ICU专业医务人员应掌握医院感染预防与控制知识和技能。护士人数与实际床位数之比应不低于3:1。

6.1.2 护理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时,宜分组进行,人员相对固定。

6.1.3 患有呼吸道感染、腹泻等感染性疾病的医务人员,应避免直接接触患者。

6.2 医务人员的职业防护

6.2.1 医务人员应采取标准预防,防护措施应符合WS/T 311的要求。

6.2.2 ICU应配备足量的、方便取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如医用口罩、帽子、手套、护目镜、防护面罩、隔离衣等。

6.2.3 医务人员应掌握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方法。

6.2.4 应保持工作服的清洁。

6.2.6 乙肝表面抗体阴性者,上岗前宜注射乙肝疫苗。

6.3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

6.3.1 患者的安置与隔离应遵循以下原则:

a)应将感染、疑似感染与非感染患者分区安置;

b)在标准预防的基础上,应根据疾病的传播途径(接触传播、飞沫传播、空气传播),采取相应的隔离与预防措施。

6.3.2 多重耐药菌、泛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宜单间隔离如隔离房间不足,可将同类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集中安置,并设醒目的标识。

6.4 探视者的管理

6.4.1 应明示探视时间,限制探视者人数。

6.4.2 探视者进入ICU宜穿专用探视服。探视服专床专用,探视日结束后清洗消毒。

6.4.3 探视者进入ICU可不更鞋,必要时可穿鞋套或更换专用鞋。

6.4.4 探视呼吸道感染患者时,探视者应遵循WS/T 311的要求进行防护。

6.4.5 应谢绝患有呼吸道感染性疾病的探视者。

7. 医院感染的监测

7.1 应常规监测ICU患者医院感染发病率、感染部位构成比、病原微生物等,做好医院感染监测相关信息的记录。监测内容与方法应遵循WS/T 312的要求。

7.2应积极开展目标性监测,包括呼吸机相关肺炎(VAP)、血管导管相关血流感染(CLBSL)、导尿管相关尿路感染(CAUTI)、多重耐药菌监测,对于疑似感染患者,应采集相应标本做微生物检验和药敏试验。具体方法参照WS/T 312的要求。

7.3 早期识别医院感染暴发,实施有效的干预措施

7.4 应每季度对物体表面、医务人员手和空气进行消毒效果监测,当怀疑医院感染暴发、ICU新建或改建以及病室环境的消毒方法改变时,应随时进行监测,采样方法及判断标准应依照GB 15982。

10. 手卫生要求

10.1 应配备足够的非手触式洗手设施和速干手消毒剂,洗手设施与床位数比例应不低于1:2,单间病 房应每床1套。应使用一次性包装的皂液。每床应配备速干手消毒剂。

10.2 干手用品宜使用一次性干手纸巾。

10.3 医务人员手卫生应符合WS/T 313的要求。

10.4 探视者进入ICU前后应洗手或用速干手消毒剂消毒双手。

11. 环境清洁消毒方法与要求

11.1 物体表面清洁消毒方法如下:

a)物体表面应保持清洁,被患者血液、体液、排泄物、分泌物等污染时,应随时清洁并消毒;

b)医疗区域的物体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c)计算机键盘宜使用键盘保护膜覆盖,表面每天清洁消毒1~2次; d)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宜专床专用; e)一般性诊疗器械(如听诊器、叩诊锤、手电筒、软尺等)如交叉使用应一用一消毒;

f)普通患者持续使用的医疗设备(如监护仪、输液泵、氧气流量表等)表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g)普通患者交叉使用的医疗设备(如超声诊断仪、除颤仪、心电图机等)表面,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位患者使用后立即清洁消毒,不直接接触患者的部分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h)多重耐药菌感染或定植患者使用的医疗器械、设备应专人专用,或一用一消毒。

11.2 地面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11.3 安装空气净化系统的ICU,空气净化系统出、回风口应每周清洁消毒1~2次。

11.4 呼吸机及附属物品的消毒如下:

a)呼吸机外壳及面板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

b)呼吸机外部管路及配件应一人一用一消毒或灭菌,长期使用者应每周更换;

c)呼吸机内部管路的消毒按照厂家说明书进行。

12. 床单元的清洁与消毒要求

12.1 床栏、床旁桌、床头柜等应每天清洁消毒1~2次,达到中水平消毒。

12.2 床单、被罩、枕套、床间隔帘应保持清洁,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

12.3 枕芯、被褥等使用时应保持清洁,防止体液浸湿污染,定期更换,如有血液、体液或排泄物等污染,应随时更换。

13. 便器的清洗与消毒要求

13.1 便盆及尿壶应专人专用,每天清洗、消毒。

13.2 腹泻患者的便盆应一用一消毒。

13.3 有条件的医院宜使用专用便盆清洗消毒机处理,一用一消毒。

14. 空气消毒方法与要求

14.1 ICU空气应达到GB 15982的要求。

14.2 空气消毒可采用以下方法之一,并符合相应的技术要求:

a)医疗区域定时开窗通风。

b)安装具备空气净化消毒装置的集中空调通风系统。

c)空气洁净技术:应做好空气洁净设备的维护与监测,保持洁净设备的有效性。

d)空气消毒器:应符合《消毒管理办法》要求。使用者应按照产品说明书正确使用并定期维护,保证空气消毒器的消毒效果。

第9篇:病房感染管理制度

1、根据医院感染管理的规定开展预防医院感染的各项监测,对住院病人实施监控,监控率达100%,发现医院感染病例及时上报,对监测发现的各种感染因素及时采取有效控制措施。

2、感染病人与非感染病人分开,同类感染病人相对集中,特殊感染病人单独安置。

3、病室内应定时通风换气,遇污染时进行空气消毒;地面湿式清扫,每日2次,遇污染时即刻清扫和消毒。

4、病人被服应保持清沽,每周更换不少于一次,污染后及时更换;被褥、枕芯、床垫定期清洁、消毒,污染后及时更换消毒;禁止在病房、走廊清点污染被服,传染病人及疑似传染病人的被服放人有隔离标识的黄色袋中,送洗衣房单独消毒后再洗涤。特殊感染伤口,应严格隔离,所用的器械、器具、物品均要进行消毒液浸泡-清洗-消毒或灭菌处理,符合《消毒技术规范》。

5、病床湿式清扫,每天一次,一床一套(巾),床头柜等物体表面每天湿抹一次,一桌一抹布,用后消毒,遇有污染的物体表面及时消毒;病人出院、转科或死亡后,床单元必须进行终末消毒处理。

6、严格遵守无菌技术操作原则,凡侵入性诊疗用物,均做到一人一用一灭菌;与病人皮肤粘膜直接接触物品应一人一用一消毒,干燥保存;餐具、便器、痰缸等一人一用一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7、换药车或输液车上的无菌器械、罐、槽、盘等,使用后应及时盖严,定时更换和灭菌,并注明灭菌日期和开启日期及时间。

8、治疗室每日定时通风换气,用消毒液擦地,每周大扫除一次,无菌物品抽样做细菌培养,每月一次,并有报告,结果存档。治疗室用的擦布及墩布等应有标记且专物专用。

9、餐具每餐后必须执行一洗,二涮,三冲,四消毒,五保洁的工作程序。隔离的患者必须使用一次性餐具。

10、体温表一人一支,每次使用后浸泡于75%酒精(或含氯消毒剂)溶液30分钟消毒,干式保存,隔日更换消毒液一次,浸泡体温表容器每周清洗消毒一次,由专人负责。

11、治疗室、配餐间、办公室、病室、厕所等应分别设置专用拖把、抹布,拖把标记明确,分开清洗,悬挂晾干,使用后消毒,不得交叉使用。

12、配备流动水洗手设施,医护人员每诊疗、护理一个病人、接触污染物品后,应严格按照手卫生规范及时进行手的清洗或消毒。

13、严格执行《医疗废物管理条例》,认真做好医疗废物的分类收集、密闭转运、无害化处理和交接登记等工作。

上一篇:电力抄表员工作总结下一篇:康复需求调查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