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文核心期刊总览

2022-07-2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中文核心期刊总览

中文核心期刊评价指标分类研究

摘 要:将中文核心期刊评价中常用的计量指标分为4类,即被转载和收录情况、引证情况、传播情况、其他情况,同时将国内常见的4种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北大、南大、武大、社科院)所使用的指标进行同样的划分,发现除南大的评价体系单纯从引证角度进行评价之外,其他评价体系均从以上4个方面进行评价。在以上4个方面中,引证情况在各个评价体系中所赋予的指标权重者是最高的。

关键词:期刊评价 核心期刊 评价指标

学术期刊主要发表经同行评审的学术性论文,记录和传播科研成果。如何对其进行评价,一直是学术界和期刊界的重要问题,尤其自1992年《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问世以来,核心期刊便成为学术界和期刊界的焦点问题。最初核心期刊主要有两个功能,一是图书情报机构收藏期刊的参考;二是读者查找、阅读期刊文献的参考,但实际上早已演变为学术评价工具,广泛应用于职称评审、绩效考核、期刊评价和论文评奖等方面。虽然现行核心期刊评价体系有诸多弊端,有学者全面否定核心期刊的存在。但在更客观的学术评价工具未出现前,核心期刊评价的存在仍有意义。国内常见的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大多采用定量与定性相结合的方法,而评价指标是定量评价的重要组成部分,各核心期刊评价体系采用的指标不尽相同,有必要对常用的评价指标进行分类梳理。

1 国内核心期刊评价体系采用指标

目前,国内知名度较高的核心期刊评价体系有4个,即北京大学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南京大学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武汉大学中国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学术期刊评价研究报告》和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计量与科学评价研究中心的《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各评价机构在对期刊进行评价时采用了不同的评价指标,具体指标如下所述。

北京大学2014版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主要采用被索量、被摘量、被引量、他引量、被摘率、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等12个评价指标。南京大学(2015—2016)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主要采用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和即年指标等3个评价指标。武汉大学(2015—2016)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主要采用基金论文比、总被引频次、影响因子、Web即年下载率、即年指标、二次文献转载或收录(社科被二次文献转载,自科被国外重要数据库收录)等评价指标。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版)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主要采用总被引、影响因子、5年影响因子、转摘量、转摘率、基金论文比、综合刊学科核心指数、他引量、学科载文量、引文率、即年影响因子、下载率等评价指标。

2 常用核心期刊评价指标分类

如果全面评价期刊,可从期刊内容、期刊形式、期刊出版及经营能力、期刊推广、期刊质量等各个方面进行全面评价。期刊内容可从政治导向情况、法律法规情况、专业水准、报道客观、广告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期刊形式可从版面设计、文字编辑、校对质量、印刷质量、出版形式规范、写作质量等方面进行评价;出版及经营能力包括出版规模、数字出版、国际化、经营规模、经营效益等方面进行评价;期刊推广可从赠阅量、行业地位、稿源情况、广告金额、会议活动等方面进行评价;期刊质量可从通过期刊评价常用的各种计量指标进行评价,评价期刊质量的常用评价指标有:被索量、被摘量、被摘率、被引量、他引量、他引率、影响因子、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基金论文比、Web下载量、Web下载率、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數、即年指标、高影响力论文率、h指数、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特征因子、论文影响分值,其中影响因子还有5年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作者影响因子、学科影响因子等。核心期刊常用评价指标可以从4个方面进行划分:被转载和收录情况、引证情况、传播情况、其他情况,以对期刊进行多角度、多方位的评价。

被转载和收录情况是指期刊被索引期刊、索引数据库、文献类期刊、全文数据库等索引、转摘、收录的情况,是从其发文量及被外界收录情况对期刊进行评价,近年来由于许多索引量越来越等于载文量,这个指标被采用的越来越少。引证情况,是从期刊被引的角度对期刊进行评价分析,比较重要的指标是影响因子,常用的影响因子以2年统计数据为基础,其他还有5年影响因子、他引影响因子、作者影响因子、学科影响因子等。传播情况是指在网络环境下期刊被全文下载的情况,国内常用的期刊全文网站有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的《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重庆维普资讯有限公司的《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及北京万方数据有限公司、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的《万方数据知识服务平台》等,不同的期刊评价系统会选择不同的数据库作为自己的统计源。常用期刊评价指标中目前只将基金论文比归入该类,是指期刊所刊载的基金论文的情况。常见评价指标具体分类情况如下所述。

(1)被转载和收录情况:被索量、被摘量、被摘率、被重要检索系统收录等。

(2)引证情况:被引量、他引量、他引率、即年指标、影响因子、论文被引指数、互引指数、特征因子分值、论文影响分值、h指数、被引半衰期、引用半衰期等。

(3)传播情况:Web下载量、Web下载率等。

(4)其他情况:基金论文比等。

3 四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指标分类分析

3.1 四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指标分类

表1是将北大、南大、武大、社科院四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所采用的评价指标按被转载和收录、引证、传播、其他4个方面进行分类,四大评价体系对期刊进行评价时各有侧重。从表1可知,北大、武大、社科院的评价指标是从被转载和收录、引证、传播、其他4个方面进行评价的,只有南大的评价体单纯从引证角度进行评价,未采用另外三方面的指标,见表1。

3.2 四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指标分类权重

四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评价期刊时,通常根据指标的重要程度赋予不同的权重,一般引证类指标权重最大。

3.2.1 北京大学2014版核心期刊评价指标权重

北大2014版核心期刊评价共分为7大编,各编各学科评价指标权重基本一致,但因指标统计源的实际情况不同,个别学科的权重有区别;而且不同的学科所使用的评价指标也稍有不同。表2为北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中不同的学科评价指标权重举例,其中以他引量、被引量、他引影响因子三者的权重最高,见表2。表3为北大核心期刊评价指标分成不同的类后的权重表,从中可以看出引证情况所占比重最高,其次为被转载和收录情况,最低的为传播情况和其他情况,见表3。

3.2.2 武汉大学(2015—2016)核心期刊评价指标权重

武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在设置评价指标的权重时,定性评价也赋予了一定的权重,各评价指标从定量角度反映期刊质量和影响力,而在定性方面,以专家评审意见作为期刊排名微调的依据。通过表4分析可知引证情况的权重最高,其次为被转载和收录情况,再次为其他情况,最低为传播情况。见表4。

3.2.3 中国社会科学院(2013版)核心期刊评价指标权重

社科院评价体系使用指标对期刊进行测评时,分为分学科统计指标和综合性学术期刊的统计指标两部分。两部分的指标对评价对象的作用一般来说重要性程度不同,因此评价指标被赋予了不同的权重。通过表5、表6可知这两部分评价指标的权重,均以引证情况最高,其次为被转载和收录情况或其他情况,见表5~表6。

4 结语

常用的核心期刊评价指标可分成被转载和收录、引证、传播、其他4个方面。对四大核心期刊评价体系的指标分类后,发现除南大的评价体系单纯从引证角度進行评价的之外,北大、武大、社科院核心期刊评价体系均是从以上四个方面评价的。在对指标权重分析后发现,北大、武大、社科院、南大评价体系赋予引证情况的权重最高,说明引证情况最重要,另外3个方面在各评价体系中各有侧重。被转载和收录情况在北大、武大、社科院评价体系中的重要性次之,传播情况和其他情况在北大、武大、社科院评价体系中重要性都是最低的。

参考文献

[1] 林海清,翁志浑.浅议学术期刊常用评价指标及其局限性[J].农业图书情报学刊,2010,22(2):192.

[2] 林丽芳.中文核心期刊评价指标体系之反思与重构[J].东南传播,2015(1):71.

[3] 钱荣贵.“核心期刊”与期刊评价[M].北京:中国传媒大学出版社,2006:170.

[4] 朱强,何峻,蔡蓉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4版)[M].北京:北京大学出版社,2015:6-7,49,69.

[5] 申婷.4个核心期刊目录评价效度比较研究:以科技管理领域为例[D].桂林电子科技大学,2015.

作者:郭义亭

第2篇: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文学类)主编论坛

近期,全国中文核心期刊(文学类)主编论坛暨《芳草》改版十周年座谈会在汉举行。会上,《人民文学》《上海文学》《当代》《收获》等全国十余家中文核心期刊(文学类)的主编,以及著名评论家朱小如、李鲁平,新锐批评家李遇春、周新民等五十余人出席会议。围绕着“文学期刊如何实现经典传承与创新发展”、“文学期刊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提升社会影响力”两个重要议题,各位主编和作家学者们展开了现场对话。来自凤凰读书、腾讯网、湖北作家网等网络新媒体的代表们亦结合新媒体近年来的发展情况,踊跃交流。

吴义勤(中国作家协会书记处书记)

非常高兴参加这个论坛,我谨代表中国作家协会表示祝贺。本次会议的召开是期刊界欢欣鼓舞的一件大事,也特别重要和及时,特别有意义。从大的方面来讲,这正是我们文学界上上下下学习贯彻习总书记文艺座谈会的讲话精神,以及学习中共中央关于繁荣文艺的大背景下开的一次会。我觉得,繁荣文学就需要繁荣文学期刊,从某种意义上来说,没有文学期刊的繁荣,就没有文学的繁荣。现代以来,中国文学的发展,期刊的作用是居功至伟的。现代以来的文学发展史上,包括新时期,很多文学期刊都做出了巨大的贡献。我们很多作家其实都是从期刊走出来的,很多优秀的作家作品文学势头也是从期刊里面宏扬出来的。当年如果没有《新青年》,也就没有了现代文学。在今天,重申文学期刊对文学发展的意义非常重要,中国作协和各地作协要把繁荣发展文学期刊放在重要的位置上。

毫不讳言,目前文学期刊发展面临着过去没有遇到的困难和挑战,我们所有期刊人都有非常大的困惑,甚至有一些血泪和痛苦。一方面是新媒体对我们传统文学期刊以巨大的冲击,另一方面是制度方面的,比如说期刊制度的改革,包括很多对于期刊的政策上的矛盾。有时候我们可能觉得把期刊推向市场可能会有好的发展,有时候又觉得期刊是个包袱。《时代文学》主编曾说:“现在(财政)给我们‘断奶’了,管得却越来越严。期刊就面临很多的困难。”

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各位主编聚集到一起,探讨期刊发展的道路和方向,为应对这个时代的挑战给出一些答案,这是非常重要的。我们大家在这里,可以分享一些各自探索的经验,所做的一些尝试和努力,包括像《芳草》这样走向成功的期刊发展案例可不可以复制,我们都可以探讨。这也许会为我们今后的文学期刊的繁荣发展走出一条新路来。

姜念光(《解放军文艺》主编)

《解放军文艺》是新中国成立以后比较早创办的杂志,创刊于一九五0年,至今正好六十五周年。创办时,经过层层审批,最后刘少奇签字同意,朱德题写刊名,创刊号上就有当时的党和国家领导人的作品。在整个办刊历程当中,只停刊了五个月,到现在已经出了近八百期。在七0年代和八0年代初,发行量曾高达一百多万份,但是随着时代的发展,情况发生了变化。

我是去年七月份上任当《解放军文艺》主编的,当时杂志的发行量只有三万多份,外界包括我们军队内部对杂志有很多的批评和看法。从去年第十期开始,我们定了几个标准:首先,我们不能仅仅局限于军队的作家,我们要开放性地办刊物;其次,我们每一期要有两个著名的作家的作品,每一期要有两篇好作品,甚至能被转载的作品;第三,提高稿费标准,从千字五十到千字一百元提高到了千字一百元到千字五百元,有时甚至是千字干元。以往,我们的编辑出去约稿是没有任何尊严可言的,没法向作家开口要稿子。当然,去年这三期这么发稿费是肯定在赔钱的,是出版社给杂志贴钱。从二0一六年第一期开始,我们增加到一百二十八个页码,价格从六元提到九元八角。我们也通过微信以及在其他媒介发布广告等方式进行推广,今年的订数已经有四万多份,而且还在增长。由于今年军队改革力度特别大,军队的其他的杂志下降订数都在百分之三十以上,但是我们逆势增长百分之三十,订数出来以后大家都很高兴,稿酬问题也就解决了。

现在,军队已经下了明确通知。要停止一切盈利活动,除了薪金之外任何盈利任何补贴都会取消。杂志社每年开展一些活动,开一些笔会。我们挣的钱尽量用在作家身上,回馈作者和读者。

值得庆幸的是,不仅在部队,很多地方读者也愿意看我们《解放军文艺》。因为可能军事是一个热点,军队是一个热点,军事题材是我们杂志的和其他文学杂志的一个特别突出的区别。我们的特点就是坚持我们自己的方向——家国情怀、英雄梦想、热血文字。《解放军文艺》杂志在政治上是不能有任何的偏差的,不能有任何问题的,因为这是特殊的环境和特殊体制造成的,这就保证了我们的杂志的方向性。很多读者对军事题材的喜欢,也是我们必须坚持我们的军事特色的原因。另外,部队的作家现在创作情况非常不理想,我们也想让地方的优秀作家刺激一下军队的创作。总的来说,我们的杂志还是非常开放的,今年也会办两次活动,请地方的作家走入军营,体验军队的生活。希望通过我们这些坚持和努力,吸引更多的优秀的作家。

高兴(《世界文学》主编)

我在《世界文学》工作了很多年,和中国创作界也一直有着紧密的联系。《世界文学》的老主编高莽先生是我特别尊重的一个老人,他兴趣极为广泛,画画、散文、写诗、翻译诗、翻译小说等等。他是一个内心有光的人,身上有一种东西特别让我敬畏,给我印象特别深刻。几十年来,他是在同时照顾两个女人的情况下,还取得那么多的成果的——他的母亲七十多岁就卧床,每天晚上几乎要把他叫醒五六次,他的妻子很早就双目失明。

记得早前高莽先生给我们年轻的编辑讲课,李文俊先生也在场。高莽先生举了很多例子来表明当编辑的光荣,他说马克思、恩格斯都当过编辑,毛泽东当过编辑,列宁当过编辑。这时候李文俊先生在旁边就轻轻地说了一句:“可是他们后来都不当了。”但是我在《世界文学》当了那么多年,我还在当编辑。其实我是可以做翻译的,可以去做研究的,我也喜欢写作,我完全可以做其他的,但是却还在当编辑,主要还是实在不想辜负这份杂志光荣的历史——《世界文学》是鲁迅先生上世纪三0年代在上海创办的,当初叫《译文》。解放之后,一九五三年《译文》复刊,一九五九年改成《世界文学》。

实际上,《世界文学》在不同的时期是有不同的定位的。鲁迅先生上世纪三十年代创刊时,考虑到中国当时整个的大形势,他确定为“弱小民族的带有革命性的无产阶级文学”,当时这种针对性也特别明确。解放之后,《世界文学》介绍过大量的优秀的作品,包括海明威、莎士比亚等等。文革之后,当中国文学出现一个断裂,《世界文学》大量译介外国文学作品,让中国的读者和中国的写作者们能够有机会看到优秀的外国文学作品。在一段时期内,外国文学曾经引领过中国文学走过了一段道路,这是特殊的历史时期造成的,而《世界文学》在其间起到了特别好的窗口作用。但是现在形势发生了变化,现在了解外国文学的渠道很多,《世界文学》在保持窗口作用的同时,还应该起到平台的作用,成为中外文学的对话和呼应,成为批评和创作的对话和呼应,以及经典文学和新媒体时代的各种文化之间的对话和呼应。

在意识形态方面,我想,毛泽东主席当时倡导的“百花齐放”,那种多元化、丰富性应该还是很迷人的,但是如果说要求每一部作品都要符合马克思主义立场,这就要求我们提高政治修养。这对我来说也是一种挑战。

在我们没有加入版权业务之前,当《世界文学》的主编可以很潇洒,所有的作品都可以自由自在无拘无束地介绍。比如,马尔克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我们翻译过他的《百年孤独》,格拉斯在获得诺贝尔文学奖之前我们翻译过他的《猫与鼠》。但是现在,首先要解决版权问题。大量的精力要花费到解决版权,联络作者。编辑的敬业精神和素质、视野,就特别讲究。

今天因为在场见到中文期刊的诸位老总。我有一种期望,期望着《世界文学》以后有机会能够和中文期刊形成一种联手合作,比如说我们完全可以去做中外作家同题的一些作品。《芳草》也有国际视野,比如,它开设了《先锋俄罗斯》栏目。在中外文学呼应对话方面,我们能不能建立合作?在这方面我觉得我们可以出一点力。

商震(《诗刊》常务副主编)

《芳草》改版十周年,越来越年轻了,越来越充满了活力,从栏目设置到内容,和当下性以及现在的文化理念结合很紧。《芳草》办得有声有色,波澜壮阔,这确实不容易。

《诗刊》是一九五七年创刊的,当时徐迟先生跟着毛泽东先生鞍前马后,毛泽东哼唱的很多诗都被他记录下来。后来徐迟、臧克家、郭沫若等提议办《诗刊》。尽管当时国家很困难,毛泽东还是批准了。后来,毛泽东和郭沫若都给《诗刊》题词,亲自部署创建《诗刊》。这就是《诗刊》的来历。

六十年来,《诗刊》经历了几代人。我们现在正在着手编《<诗刊>六十年大事记》和《<诗刊>六十年诗选》。从我看到的《诗刊》史,其实从创刊到今天为止,一直要着眼于我们诗歌的繁荣和发展。诗歌是要证明历史,证明社会情绪,证明社会发展的脚印,起到“有诗为证”的作用。六十年来,中国的社会发展各个重要的历史时期都有诗歌站在最前沿来记录,来印证,来表现。

当下,文学的繁荣离不开期刊的繁荣。诗歌刊物的繁多是其他各个门类不可比的,变成纸质刊物的多得数不过来。去年我们的编辑总体了解了一下民刊的情况,全国有大约一千二百多种民刊,有的地区一个县的诗歌民刊就多达十几种,它们可以是双月刊,三月刊,半年刊,或者是不定期刊。它们都有自己的审美理念和判断标准,这些大致是向我们靠拢的,是趋于和我们主流期刊的审美的判断这个方向前进的,不是另类,不是相悖。

有位记者曾问我,你为什么说现在中国的诗歌最蓬勃最健康。我说你随便找一本纸质刊物,甚至你随便找一个诗歌网站,你看他们在干什么,他们在讨论诗歌,讨论怎么样写好诗歌,讨论词语和意义的关系,讨论修辞和表现能力的关系,哪怕里边有一些说脏话的,但你得看他的目的是什么。很繁荣,很繁华,又略显喧闹,这是目前整体的诗歌状态。

《诗刊》六十年来,从创刊那一天,毛泽东给臧克家那封信,到臧克家的创刊词,到后来几任主编的办刊理念,他们想要达到的,我想也就是现在这种“繁荣、繁华又略显喧闹”的诗歌状态。喧闹是在讨论中,是为了进步,为了诗歌的表现力更好,为了诗歌能和当下的社会生活,当下人的思想情感结合得更紧而做的各种努力。

对于我来说,赶上《诗刊》的创刊六十年,在这样的历史时期,我一方面感觉到荣幸,一方面觉得压力很大。编《中国新诗百年》的时候我想,曾经在一个历史时期里有重要影响的诗人不要落下,重要历史事件不要落下,可是怎么表现呢?比如说,文革时期的《西沙之战》,就那么一首诗,从本质上说它不是诗歌,但是从对历史负责的角度来探究,这就是诗歌。诗歌更多时候起到“有诗为证”的作用,用以证明历史和社会的足迹。

当下的诗歌是健康的,繁荣的,方向是向着审美的领域更加开阔去努力,向生活的本质更深度的挖掘去努力,这是现在大部分诗人所做的工作。他们的创作实践可能有人不愿意接受,但是无论大家怎么去评判现在各种表现手段的诗人的创作实践。我可以负责任地说,现在的诗人们所做的努力都是为了让中国的诗人、中国的诗歌走向美学领域的宏大、体会生活本质的真挚。

谢锦(《小说界》主编)

在很长一段时间里,我的自我介绍是这样的:大家好,我是上海文艺出版社的谢锦,我似乎一直很难面对其实我还在做着一本杂志,而我的自我介绍,其实应该也是我工作的一个真实的写照——我是一本文学刊物的编辑,我更是一家出版社的编辑。

我们上海文艺出版社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的综合性文学艺术出版社,成立于一九五二年六月,六十多年来出版了一大批中外著名作家、艺术家的优秀作品和各类有影响的丛书。《小说界》杂志是上海文艺出版社主办的一本大型纯文学双月刊,创刊于一九八一年五月,依托着中国文学的黄金时代成长壮大,拥有上海文艺出版社的平台和支撑,与老出版社的辉煌同在。

社办的文学杂志在它的发展过程中,有它的特点和优势。如果把出版社比喻成一艘庞大的航空母舰,社办杂志就是伸展出去的那片战斗机起降平台,多年来,它其实为图书出版搭建了一个非常好的通道,出版社通过杂志广泛接触作者,联系名家,发现新人,接收各方信息;同时,出版社的各类活动又可以很方便地通过杂志展开,成为出版社、作者、读者三者联动的媒介。三十多年来,我们的《小说界》杂志正是在一任任主编的努力下,保留了许多优良的传统和不可替代的作家资源,即使在比较严苛的市场条件下仍然保持了稳定至极的发行量。前几天,我在翻看我们《小说界》杂志的合订本,按今天的眼光来看,当年它每期几乎都是“全明星”阵容,我非常感慨。

今天,社办的文学杂志同样面临着许多困惑和挑战,尤其是,传统图书出版业在进入了增速放缓的深度调整期后,各家出版社都正在集中力量破解图书出版转型的发展难题,而原先由杂志所承担的功能正在日益变化的时代面前一一化解于无形。比如,如果我们按照传统的方式来看,文坛作家的成名,基本是遵循这样的模式:各种文学杂志上的频繁亮相——国内重量级文学刊物的推举——出版单行本作品——出版文集。这是从文学杂志到文学图书的一个过程,其中,杂志在前承担作家亮相与成名的工作,图书在后推波助澜,最终确立作家在文坛的地位。杂志与图书在作家成名的过程中,可以说是各司其职,泾渭分明,和谐互动,这也是过去的社办文学杂志和它背后的文学出版社之间的良性循环。但今天,文学杂志的亮相和成名的功能已经日渐被文学图书占有和取代,今天的许多写作者进入文坛、进入市场,已经跳过了文学杂志,直接进入图书阶段——从包装到宣传,从编辑到发行,图书出版本身所具有的稳定性和经典性,加入了现代化的印刷速度,糅合成一种极其适合这个社会的文学推举方式,按照我们的老主编魏心宏老师的说法,文学已经从“杂志时代”进入了“单行本时代”,作家也从“稿酬时代”全面进入“版税时代”。而杂志,在这样的变化中,逐渐成为阅读的“鸡肋”。在文学杂志普遍的困境中,社办杂志遭遇的是平台功能的丧失,刊物无可挽回地面临三个选择:维持、换防、关闭。

也许我真该庆幸,作为上海文艺出版社甚至是上海世纪集团唯一的一本文学杂志,《小说界》真的是得到了层层隔绝和保护,这么多年简直是风雨不动安如山,有人戏称我们《小说界》是出版社的独养女儿。这个结局目前看来还不错,而它的致命之处也在于此。这本杂志背靠出版社的支撑,再经过那么多年的运作,从稿源到发行,从风格到市场,整体状况非常稳定,没有大起大落,多年来,总印数基本保持平稳,这大概是一个成熟杂志的标准状态;但也正因为这样,因为被保护得特别好,所以走到今天,它没有特别大的特色,在全国的纯文学杂志中,它的发行量不少,但却面目模糊,而且,不可避免地,随着时间的流逝面临固定读者群的老化流失,因而未来的竞争力实在堪忧。而出版社这么多年对这个杂志的投入仅仅在于支撑它万寿无疆地不倒,挺住就是一切。对杂志编辑的考核,也还偏重在图书这块,我们号称是杂志编辑,但是十分精力只有二三分在杂志上,七八分在图书上,所以我刚才说我的自我介绍,其实应该也是真实的写照。这样一本纯文学刊物,如何在与出版社的互相依存中重新找到新的平衡点,这是我们杂志这两年来一直在思考在探索的问题。

多年来,文艺出版社本身在时代的更新面前做着艰难地前行和抉择,对于社办杂志这块,我们其实依然无解。关闭是绝无可能也是不舍得的;换防,在这种大情势下,投入过大血本无归的风险基本也是可以一眼看得到的;维持,还只能维持。但是,我知道,我们一直在努力。

三年前,在上海市新闻出版局的支持下,出版社成立了以文学图书编辑室、《小说界》编辑部为基础的中国当代文学原创出版中心。出版社其实把左手做杂志,右手做图书结合得更为紧密,要充分发挥图书和杂志之间有效切换、灵活互动、优势互补。

对于过去社办文学杂志最重要的一项——维护作家关系的功能,已渐渐不是我们杂志的优势和主要任务。因为与出版社的平台相比,杂志的优势弱得多,与成名作家关系的维护只有上升到图书和出版社的层面,才能够得到深入和稳固。这是我们社近年按照优质版权战略所制作的一些作家的优秀作品系列的一部分。

这两年,我们这本文学杂志渐渐把重心移向对更大领域的新作家的开拓发掘,对新文体的推举发现。

在保持传统栏目的基础上,编辑室占绝对优势的七五后、八0后编辑在杂志的采编上付出了很多努力,他们喜爱的作者,喜爱的文体和文风,被慢慢引入杂志,开辟了许多新的栏目,我们每期专门为专栏增设了彩页,慢慢从半个印张扩大到一个印张。通过这样的登载,扩大作者圈、寻找目标作者、增强文学信息量,而且,杂志更像是检验新作者的试金石,读者的反馈直接、到位,避免了编辑在书房中的自以为是,许多读者反馈好的作者作品,直接就成为我们图书的选题,进入出版流程。更重要的是,我们这两年迫切感受到文学其实一直都在变,尤其在媒介平台如此发达的时代,文学的主题、题材、语言表达等等,都在经历着改变,而我们必须要关注,哪怕是一些在很多人看来,今天还不是文学的东西,但你可以看到她在蜕变,在朝着一种新的形态蜕变。像我们的“乌有谭”栏目,我们引入的全都是中国科幻圈的作家,选择他们那些更偏向文学气质的作品,反响非常好。出版是文化积淀的成果,需要长期的文化关注和滋养,绝非一朝一夕之功,尤其是大众文学出版领域,关系到广大的阅读人群,出版社既要留下经典,也要为明天积累作者和读者资源。杂志是我们出版社可以利用的一个最好工具。当然,这两年依托新文艺微信平台做了小说界专辑微信,主要是配合出版社的微信宣传,提供多样的内容,吸引更多微信读者群。这是二0一三年我社开通的“新文艺”的微信平台,还有书刊互动所形成的更有力的各种文化交流活动,等等。这是以我们杂志为核心所组织的中日韩三国作家的作品联展活动,是我们杂志和韩国《子音母音》杂志、日本的《新潮》杂志一起联合搞的文学交流活动,历时两年,从杂志的联手到最后的图书版权的交换,做得非常好。裘山山老师那个参加联展的长篇,后来还得到总局经典中国的项目支持。

杂志和书刊互动,其实从管理层面上来说,利于社里对文学编辑的培养。我们出版社里对文学编辑的培养重在四种能力:精准的选题判断力;持续的作家跟踪力;针对性强的推广力;一以贯之的诚信力。而这四个“力”的培养,在杂志的平台上展开,能够更迅速更有效,如对精准的选题判断力的培养,我社有比较严格的规矩,就在编辑群体中时广泛实行读书笔记制度、定期交流制度,每个编辑室根据各自不同的业务特点写作读书笔记,定期上交。那么,我们对杂志编辑要求的读书笔记要求“短频快”,充分贴合文学杂志需要大量掌握作家作品信息,需要快速判断作品优劣的特征,新编辑经过两三年这样强度的读书笔记训练,能够较好地掌握文坛动态和形势,然后,再进入图书编辑室,进行深入全面的细读笔记。每个季度,编辑群会开展读书交流活动,大家畅所欲言,或推荐一本好书,或述说读书心得,或提出一些困惑,这样沟通往往会打开思路,促生一些新的想法和选题。用笔用脑后,鼓励发表各类书评和论文。我们出版社不鼓励编辑进行文学创作,但鼓励编辑写论文、写书评。

对于社办文学杂志的未来,我们其实完全没有破解之道,还是那句话,既然还得活着,请允许我们找个活得认真一点的方式吧。但是无论如何,坚守一颗做好文学原创出版的纯净之心,是我们永远不变的信念。当年,巴金老人“把心交给读者”的社训和“敬业爱岗,海纳百川,求真务实,诚信友善”的企业文化曾经如此地打动过我——一个文科生的文化尊严感,今天,依然没有任何改变。

也许,我该这样理解现实,坚守并不意味着保守,突破也并不意味着全盘否定,中国传统出版社,只能在坚守与突破的动态平衡中寻求一条发展之路。当然,在突出重围的过程中,永远不能放弃的仍然是仰望星空,仍然是振兴中国文学那颗初心,无论潮起潮落,是进是退,作为一个文化从业者,依然要珍藏那些使我们在暗夜中想起就会热血沸腾的东西,那是梦想、责任,更是尊严。作为一个文学编辑,我非常欣赏一句口号,叫“永远在场”,我喜欢这四个字,因为它说出了一个文学工作者永恒的使命和沉沉的责任,说出了一种永不被淘汰的气势和人文的尊严。

贾梦玮(《钟山》主编)

我们在座的文学期刊,有科级杂志、处级杂志和厅级杂志,但是“核心期刊”把不同的行政级别的期刊组在一块了,消弭了我们科级、处级、厅级的界限,这是一个很有意思的事情。

我从事文学编辑二十年,这二十年确实是文学期刊变化比较波折的二十年。现在突然形势变了,一些刊物的钱花不掉了,有剩余了。但是另外一个现象,也可能是巧合,钱的多少跟我们意识形态一些规律是成反比的。

文学杂志,除了我刚才说的行政级别的努力以外,除了变成核心期刊的努力以外,我觉得肯定还有其他的标准,其他努力的方向。

我做《钟山》主编,很多人说,你不容易,坚守二十年。我说打住,凡是什么“坚守阵地”,搞得那么悲壮,一般都长久不了,阵地可能很快就丢了。这是我的心声,是懂得以后的从容。更确切一点说,我们每天做的事情,其实我们心里面还是比较笃定的。我们得有自己的态度和努力的方向。

朱燕玲(《花城》主编)

从级别来讲,我们社办期刊是级别最低的,至今是个科级。社办期刊有优势也有非常大的局限性。优势就是说像现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好像是有出版社托底,我们不需要经营什么东西,一度是被文联、作协期刊所羡慕的。但是前几年开始,形势发生了变化,作协、文联的期刊一下子有了大把的钱。

这几年,我们也在做一些转型的探讨,这也都是被逼的。出版社期刊没有杂志独立的账号,就是人员的配置上也没有任何的权力,但是就我们出版社这几年情况来看,《花城》杂志其实还是为出版社赢得了不少钱。

从今年开始,可能有各地大力的资助,这也是座谈会的后期效应。比如说我们有了专项稿酬基金后,稿酬可能会进一步提升,可能到干字五百甚至干字千元。

我记得,上次在“文艺文学报刊联盟座谈会”上我也讲了一下我们的情况,这几年也做了一些探索,一是守住我们的品牌,一是品牌策略。梳理一下自己刊物过往的历史,坚持在现在,《花城》还是大家认可的比较好的一本文学刊物。

品牌是不能丢的,在品牌策略的基础上要强调平台的建设,还有就是媒体融合。在媒体融合方面,我们依靠杂志,以杂志为核心做了一个媒体融合的项目。上面给了八百万,但是这些钱到了出版社以后,对杂志来说就是工作量的成倍、成百倍增加。人员配置上,我们只有三四位编辑,而且完全没有人事任免权。所以,我们花在杂志上的精力非常有限,我们也是八成精力在做图书,就是所谓的书刊互动。我们的三四位编辑都是女性,不断有人生孩子。有个细节,我们刚刚生完孩子回来的一位副主编,白天都在大量地填各种表,各种项目,处理各种图书,杂志稿什么时候看?她是在晚上喂着奶,拿着手机看稿子的。

我觉得社办期刊,其实也有很大的限制。我们在做很多的努力,有很多的计划,但是没有人,实现不了。虽然有钱,但是这个钱没有办法支配。

多媒体融合这方面,我们有编辑专门在做,对发行还是有利的。从今年来看,我们发行量已经止跌回升。

张颐雯(《北京文学》编辑部主任)

我在杂志社做了很多年,我们杂志社的变化也是非常大。九十年代以前,我们是一个很先锋的刊物,二000年之后我们走向了现实主义道路,我觉得这也是我们杂志的思考过程。《芳草》杂志变化很大,它很纯粹,作品上它完全是按照很整齐的标准去要求,有很多国际视野的东西,包括翻译类的作品,这在纯文学刊物里面挺少见的。

一直以来,《北京文学》是走先锋路线,九十年代之后文学刊物开始衰落,或者说我们在发行量减少之后,我们开始意识到可能是市场化造成的,再者就在于刊物自身倾向上的不同。比如说,在九十年代之后,很多杂志都变成更加专业化、小众的文学刊物,在这种情况下,我们杂志迫于经济上的压力,做了一些调整和努力——我们走的是大众化和可读性的路线,读者分流得很严重,在九十年代之后就下降到了几千份,后来梁晓声担任主编之后,走的是更加通俗化,可读性更强这种道路,发表了很多报告文学等跟现实相关的作品,在发行量,包括选载上有了很大的提高。我们发表的小说,也是可读性比较强的作品。比如,去年发的张欣的小说,这一类的小说会引起比较大的社会反响。

刚开始的时候也有很多困惑,但是这么多年下来,觉得反响还是比较好的,包括发行量,包括社会反馈,包括读者的反馈,都是良性的反馈。所以我觉得在文学刊物中有这样一个尝试,应该还是一个积极的方式。

新媒体,也是我们杂志一个努力的方向。我们每个编辑都要求开微博、微信,微博必须要宣传杂志的内容,在传播上还是有他的一定意义,但是也有一些困惑。我们所有关于新媒体这种努力,都是为了宣传或者销售?在本质上,刊物上如何?刊物的内容如何用新的媒体来表现?现在还没有找到一个比较好的方式。但是我觉得像我们这种刊物,虽然是传统纸质刊物,但是我觉得这是文学,是语言的艺术——我看到《芳草》杂志上贺绍俊老师说,文学是通过语言来塑造世界的。我相信我们这种纸质刊物,在长期的经营和坚守中,有他的优势和合理性的地方。因为文学是用来阅读的,是安静的,长时间阅读的东西,它不同于那些快餐类的作品,它可能更适合纸质化。

经调查,在国外,那些虚构类的作品在电子媒体中销量是没有呈上升趋势,而是呈下降趋势的,这是不是说明这种文学类作品其实在我们的纸质书上还是有很多的机会和竞争力?文学刊物有很多优秀的编辑,经过阅读和淘汰,不像网络文学或者是新媒体,它们的海量信息没有严格的选拔和挑选的过程。文学刊物有这样的优势,所以自然会有它自己的生命力。

文学刊物有政府体制的保障,就为传统文学继续生存发展提供了一种精神和物质的基础。文学期刊多数都是体制内的刊物,充分利用国家的出版数字化的条件,把政策用好,对文学刊物是非常有利的。做一本文学刊物,还是有很大的价值,至于怎么样把传统文学和新媒体结合好,这需要我们去发现和思考。我们谈到过“余秀华的事件”——余秀华原来是《诗刊》的作者,在《诗刊》上发表了作品之后并没有很大的影响,但是在《诗刊》的公众号推出之后,被美国一个评论家发现,写了余秀华作品的评介,之后在整个网络上广泛传播,这成了一个事件,此后有专业的图书公司给她出诗集。我觉得这是“纸质书——新媒体——纸质书”的良性反馈。所以,文学杂志在现在这个时代,也可能恰恰是它的机会。虽然有很多新媒体好像是侵扰了我们的生存空间,但是如果他们足够的发展壮大,那么最终会反哺我们这些传统文学刊物。纯文学的杂志还是很有希望的。

徐晨亮(《小说月报》主编)

十年前,我到《小说月报》做选刊编辑,负责湖北片区刊物阅读,这些年从《芳草》上选载了不少优秀作品,比如铁凝的《告别语》,杨晓升的《身不由己》,张庆国《如风》等等。还有像阿满、宋小词、王小木、王棵、付秀莹等作家,他们的作品也都是我们从《芳草》上发现的,这也从一个侧而体现出一本文学杂志对于当代中国文学进程的贡献。一本文学刊物它能成为为大家所认知的或者是核心的期刊,肯定都是建立在这样一个个优秀作家推出,还有一部部能够深入人心的作品,就是这样一点一点积累而成的。

刚才听了很多我们优秀的同行分享他们各自的办刊心路,我觉得有很多激起共鸣的地方。尤其是像刚才谢锦主编和燕玲主编说的社办期刊的情况。因为跟她们比起来,我们可能更接近于出版社的“童养媳”,每天一大早给家人张罗早餐,晚上还有传宗接代职责——社会效益、经济效益都要出,整个月报收入还要维持整个出版社的运行,确实有很多心酸之处。但是这个我觉得倒不重要。

文学期刊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提升社会影响力?这很契合我们现在大家困惑。刚才高兴主编讲,他看到老前辈编辑们都是那种心里面有光的人,我听了之后也深受触动。包括《世界文学》在内,很多优秀的有传承有历史的杂志,在我们中国文学发展历程中留下了重要印记。听他讲时,我脑海里马上浮现出另外一个例子。前不久,歌手李健转了作家阿乙的一条微博,谈到《世界文学》里面有很多优秀的作品,他自己也在看。这条微博发布后,立马变成一个媒体事件,媒体有一些相关报道,因此有很多读者给《世界文学》杂志打电话。因为他的一个微博,《世界文学》的库存全部卖光。这个事件其实可能也应和了今天这样一个会议的主题。置身于文化资本重新配制的时代,优秀的老牌杂志可能是通过一个歌手的一条微博才引起更多读者关注,这种转移这种变化,我觉得可能在未来更长一段时间里面会是围绕我们文学杂志的更深、更意味深长的困扰。过去很多年以来,文学期刊对于“何为优秀的文学”是有一个比较强的主导权和定义权的,但是在现在这样一个语境里面,新媒体逐渐强势,可能更多地具有了定义“何为文学,何为优秀文学和优秀作家”这样一个权势。这个问题,不容回避。确实有这样一种格局已然呈现。很多时候,文学期刊如何在这样一个环境里发出自己的声音,成为一个很困惑大家的问题。可能不同的期刊因为各自的背景,比如说主办的背景,或者是资源的环境不同,会有层次不同,角度不同的体会,但是大的方向我觉得大家都共同面临一些共同的问题。

《小说月报》从一九八0年创刊到现在,也算是有一定的传承和历史,有一定知名度的刊物,但是这几年,随着我们编辑团队的新老交替,我们新的编辑团队上来之后,我们确实感觉到我们过去认为是品牌的东西,过去认为是理所应当。大家都应该形成共识的一些观念,可能在更年轻一辈读者心目中,就不复是一个常识,或者,他们可能很多人都不太了解《小说月报》的历史和它所代表的这样一个文学传统的意义。所以在这样一个过程中,我们自己也在思考,也在摸索。我觉得在这样一个环境里面,我们文学期刊所要做的,应该是“坚守核心,开放边界”。

坚守核心,就是说每一本杂志最终还是要找到自己的价值观。有一本很著名的社会类周刊,它有一个口号叫“一本杂志和他倡导的生活”。我想文学杂志也是这样,文学杂志它可能是通过一部部具体的作品与读者相识,但是在他背后真正能够留在读者印象中,记忆中,给他产生触动东西可能是这些作品背后这样一个价值观。我们作为一个杂志人,我们做一本文学杂志,能不能自己有一个清晰的价值观?能不能通过我们的努力,通过杂志,通过很多外延延伸的业务手段,去让读者认知到这个价值观?我觉得这是很重要的事情。有了这样一个核心的价值,你才能够不被外界的东西影响,随波逐流。

在较长一段时间里,外界对于《小说月报》的定位和认知,比较偏重于可读性,偏重于故事性,可能文学界有些朋友有些不同的看法,但是我觉得经过这么多年市场的考验、读者的见证形成的风格定位,其实还是有它自身立足的基础。我们所禀承的方向,其实也是和五四以来新文学很重要的发展方向是相和的。在文学史上,当年胡适为寻找新文学运动源头的时候,他举了个晚清一个报人黄远庸的例子,黄远庸说文学发展就是“要作一般之人生出交涉”。我觉得这样的理念其实也是一直传承到《小说月报》办刊的实践里面,也就是说,我们努力发掘的作品还是能够让读者从中找到和自己生活交集的地方,能够跟他日常情感发生连接,我觉得我们这样一个核心的理念,核心的价值,无论时代的环境如何变动,还是有努力坚持下去的意义。

开放自身边界。一些年来,刊物由于他自身的关系,或者是有一些固有印象也好,形成一些选刊趣味等等,我觉得其实这样一些东西,他不能够成为刊物发展自身固定一个圈子,把大家困住,我们还是要打开一些缺口,向外部,向充满可能性的不同方向去探索。这几年,《小说月报》在选载的时候,也比较看重年轻的新锐作家的新锐作品。也通过一些栏目的设置,比如“开放叙事”栏目等,试图引入一些不同于原来固有《小说月报》等其他纯文学期刊的格局,通过他们的作品,包括不同形式探索的作品的类比,比如借用微信、微博这样一个形态去写小说这样一些尝试,一点点摸索和努力,实际上也就是不断地向外探索,扩展我们刊物自身的格局。只有刊物自身有一个开放边界,向外探索的努力,读者才能感受到你自我突破的姿态。

我觉得有了坚守的核心和不断向外界开放的姿态,我们还是能够与读者发生更多的交涉。刊物发展历程也能够证明,通过这样一部部优秀作品的推介,《小说月报》已经能在过去形成了不少读者心目中美好记忆的一部分。那么我们今天这样一些努力,也是在试图让我们做的工作、我们推介的作品成为未来读者的记忆的一部分。

孔令燕(《当代》社长、主编)

一九九八年,我从学校毕业后就开始到《当代》杂志工作,在杂志是个老人了,在文学期刊上其实是个新人,虽然一直在学习,但是一直好像也没有找到一条复兴杂志的道路。

《悲惨世界》里面有句话,“这是最好的时代,也是最坏的时代”。要说是最坏的时代,也的确是——因为不管是数字化的冲击还是整个资本的冲击,对于这种君子固穷式的文学,的确是不太好的挑战。但是我觉得近两年对于传统文学的回归,对传统的召唤,在“热闹之后人们总是要回归心灵”这种态势下,我们好像又看到了曙光。这也是文学的发展规律。比如《芳草》杂志,它能得到财政的支持,还进入了核心期刊的行列,说明它的每一步发展都是向着一个文学该有的形态走的,我们其他的这些刊物也是能看到,一个点反映一个趋势。

《当代》杂志创刊三十六年,也是有历史,有传统的。对于我们来说,未来也是光明的。这两天我在看我们以前的老主编写的一本日记。它是《当代》朱盛昌老主编记录的“关于秦兆阳同志怎么来办刊物的”的文章。虽然年代已经远去,但是现在看起来,真是特别受鼓舞和受启发。秦兆阳先生他一直强调,作为一个杂志人,身上要有使命感,他经常强调的是杂志的影响力——要像《新青年》一样,要对当时的时代有影响力。这在秦兆阳每天的工作中都会提到。作为一个当代人,你首先想到你肩上的担子,你不仅仅是要出一个作品,编一本杂志,你是要为这个时代要负责任的。这就是使命和责任感,这对于我们当下的这些年轻一辈的杂志人来说,是责无旁贷的。首先,你得想想,你要为当下文学,为当下这个时代记录些什么东西。

众所周知,《当代》杂志的确是现实主义的重镇。八十年代,文学繁荣,潮流、流派也特别多,不同的杂志有不同的派别。近二十几年来,文学期刊的情况发生了变化,目前的文学刊物差不多都着重现实主义。像《收获》《人民文学》等优秀的杂志,其实每一部重头作品都是对这个时代的记录,对人的命运一种反映。这都是现实主义的。我们就是在整个文学的大回归的状态下,寻找好的作品。你选择的作品,你的出发点是什么,要对这个时代负责任,要有所记录,要记录当下的生活,这也是我们找到的方向。

一个从事文学的人应该怎样去创新?在内容上,似乎没有什么可以去创新了——一个人的日常生活是那样的,采用文学的方式去记录它时,总不能像实验派或者现代主义那样,去用一个完全脱离生活的方式来去表现。《当代》杂志的角色定位,就是要用文学最本质的方式来呈现。

近两年,《当代》杂志在所谓的创新的探索上,主要还是在电子化、数字化道路上,多几条腿走路,把杂志的内容办好,把数字化的手段利用好,把《当代》的影响力传播出去,让更多的读者知道它。

我们的微信现在反响非常好,在新媒体的一个记录和考察中经常是排在第一,这也是很难得的。我们把官方网站恢复建立,所有的目前中文有的数字化阅读网站,《当代》杂志全都上线了。另外,我们要争取新的作者,不仅仅有名的成熟的作家,每期一定要保证新的作者面世,因为新的作者代表了新的时代风气,这才是最本质的一个创新。

赵丽宏(《上海文学》社长)

一九八二年初,我大学毕业以后就在《萌芽》杂志社当编辑。一九八七年,我离开《萌芽》,成了一名专业作家。二00三年,我到《上海文学》当社长。其实我主要还是个写作人。这十几年来,我是第一次开这种文学期刊的会,这么盛大的会议,会在我们文学史上留下一点声音的。

对我来说,《上海文学》是我的母胎。当年我们在《上海文学》发表作品是一种荣耀。作为写作者,我非常感谢文学刊物。刊物是很重要的,中国的文学家、写作者的作品,在没有网络之前,刊物是唯一的也是最好的平台。中国的最好的文学刊物就是一个文学的高地,这个高地上呈现了中国作家的最高的创造水平。

六十三年前,巴金创办《上海文学》并担任主编,是中国最重要的刊物之一。文革大革命停刊了十年,文革结束以后,进入新时期,这三十多年《上海文学》的经历,大概跟全中国的文学期刊是一样的,八0年代是一个辉煌的时代。就我那个时候的辉煌,大家现在回想起来还有一点心情激动。那时候一篇作品就可以轰动文坛,这样的事情当时很多。一个作家在《人民文学》《收获》或者《上海文学》发表一篇作品,引起文坛的轰动,就从一个无名的作者成为一个知名作家,奠定了在文坛的地位。当时《上海文学》发行量最高到过八十万,《萌芽》杂志也有六七十万甚至更高。那个时候编刊物是不要考虑成本的,只是编刊物,只是把刊物编好。《上海文学》到八0年代中后期,在最辉煌的时候,当时主事的主编就提出来一个方案,觉得当时发行量很高,应该自负盈亏。自负盈亏就意味着发行七八十万的刊物的利润,都归编辑部所有,这是个梦想。然而,很快,发行量就大大幅下滑了,从几十万到十万八万,最后不到一万份。在八0年代之后,整个九年0代是刊物非常艰困的时代,主要的问题是穷,没有钱,无法生存。全国的文学刊物大概都遇到这个问题。那时候我已经是专业作家了,《上海文学》穷到发不起工资,有几次《上海文学》的编辑部请我去参加活动,到一个火锅店里吃饭,请那个火锅店的老板来一起吃了一顿饭,让他在《上海文学》发一个广告,给一万块钱。整个九0年代,一直到新世纪的前些年,一直是这样,非常艰困地度日。现在回想起来,让人心酸。但是《上海文学》杂志有一点非常不容易,它一直没有改变对文学的追求,一直没有改变刊物的形态,一直没有改变刊物应该做的,应该发表的产品。所以刚刚有人说这是维持,我觉得这不是维持,是坚持,真是坚守。有人说悲壮是不可能长久的,当时就是很悲壮,并且坚持下来了。

当时,我曾经写过一篇文章《文学不会死亡》。我对文学刊物一直没有悲观过。文学尽管被边缘化,比如八0年代末全民经商,很多作家下海,大家都觉得当作家对年轻人没有吸引力,但是我觉得文学是不可以死亡的。只要文字还在,只要我们还在用文字来抒情表意,只要那些写作者还在,即使在最人心浮躁的时候,中国还有大量的作家在默默地写作,还有大量的文学的爱好者在寻找好的文字来阅读,那么,文学刊物就不可能被消灭。当时有一些文学刊物改变自己的形态以求生存,也是一种媚俗,我认为是自杀,结果一定是这个刊物被人们遗忘、消失,最后也不一定会成功。这个是一个漫长的,艰困的,坚守的时代。但是到了新世纪以后,还在延续。

二00三年,我到《上海文学》当社长,当时有人说是“受命于危难之际”。当时《上海文学》非常穷,每个月到发工资都要去借钱。当时最重要的事情就是解决经济问题。那时,上海的两家大的电讯企业——移动和联通,通过朋友介绍,每年给我们一百万资助,不要任何报酬。当时我定的一个原则,我们可以取一些社会的援助,但是我们绝对不降格,绝对不在我们的刊物上为了要一点钱去发广告,如果有这样的要求我们绝不接受资助。企业家跟我们合作,资助文学,对你来说应该是一件荣耀的事情,如果你这么想,我们才跟你合作。这样持续了大概四五年,情况渐渐有所改观。上海市政府的宣传部发话,让我们不要去求企业家,他们来解决。慢慢地,我们的钱多了一些,开始有了一些尊严。但是我觉得,作为编辑来说,我们要做的事情只有一件事情:发现好的稿子,发表好的文章,发现好的作者。如果你要在刊物上翻花样,一天到晚要想以新的面貌招揽读者,这未必是一件好事情。我们可以以不变应万变,就是把最好的作品,最好的作家创作的状况展现给读者看。

大概在七八年前,文化单位要转企,这太荒唐了。纯文学刊物其实是带有社会公益性质的,靠它来赚钱是不大可能的。一个国家要重视文化,对这样的刊物是要扶持的,这是我们的一个文化的标志,文学的标志,是我们的文学水准的一个标志。所以我在各种场合我呼吁,对纯文学刊物不能像对那些时尚刊物、娱乐刊物一样,要求我们跟他们站在一样的平台上去竞争,这是绝对不公平的,也是很不合理的。我不知道现在全国各地情况怎么样,在上海,经过我们的坚持,市里的领导也非常赞成文学刊物不转企,还沿袭原来的机制不变。

五年前,我们有一个非常大的困惑。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人的生活发生这么大的变化,生活水平提高这么高,物价和工资大涨,但是稿费是二十年前的标准,这是非常可悲的一件事情,我觉得这是对文化,对文学的不尊重。作为纯文学刊物的编辑,我们很认真地在做我们应该做的事情,但是没有尊严。我们给作者的稿费非常可怜,有时甚至发不起稿费。一个第一流的刊物,应该有第一流的稿费。在此期间,文艺家的收入发生很大的变化,除了文学,其他的文样式哪个不是十倍八倍几十倍几百倍的在增加?那些音乐家、作曲家收入飞涨,唯独文学例外。如果你是畅销书作家,书发行量高,版税很高,但是发表在文学刊物上的稿费,实在是低得不像话。后来我们向市政府市委宣提了多次,我觉得这样没有尊严,我们编刊物一点尊严也没有,而且像上海这样的一个大都市,稿费这么低也不太合适。后来上海市委宣传部还算非常理解,从五年前开始,每年给《上海文学》和《收获》一百万稿费的专项资金,这个举措我想对整个中国国内的纯文学刊物是一个推动,因为我们开了一个头,现在大家的稿费标准跟以前完全不一样了。今年我们再次申请提高稿费,这不是争取钱,而是对文学的一个态度,对文学创作的尊重,对作家的劳动的尊重。情况现在在慢慢好转。

纯文学的刊物是不会被消灭的,我非常有信心,不管这个世道发生多大变化,不管新媒体多么活跃,我觉得中国需要这些最好的纯文学杂志,来呈现中国文学创作的最高的水平。我也接触很多网络的作家,有的人每天最多时能写三万字,我说他三万字怎么写出来的,他说他写作时脑子晕晕乎乎的,进入一种痴醉的状态,写作就成了下意识的动作。一个打字员一天也打不了三万字,一天写三万字的文字绝对不可能成为经典。当然,网上出现的文字,泥沙俱下,良莠不齐,有非常差的,它出现的瞬间就是死亡,当然也有非常好的,验证它们需要时间。经过筛选,有些人可能成为非常优秀的作家。网络作家非常看重我们这样的刊物,他们觉得能够在我们这种刊物上发表作品,对他们是一种认可,是一种承认,所以我想我们纯文学杂志一定不要自轻自贱,也许我们不够有钱,我们的尊严还不够跟我们实际上在做的事情相称,但是我觉得中国的纯文学杂志一定是有非常好的未来,我相信情况会慢慢好起来。中国这么有钱,如果用在文学上资助一点,我们的文学日子就会变得非常好过,相信这个情况会慢慢地好起来。

我认为我们的未来不会黯淡,纸媒不会被新媒体消灭,而且将来风水轮流转。我就不相信人们永远拿着手机,每个人都是深度近视。将来有一天拿一本纸制的书刊看,会成为一种时髦、时尚,这完全可能。

程永新(《收获》主编)

文学期刊在目前怎么创新和转型,这是一个非常有意思的话题。在我印象当中,上世纪八0年代全国纸张涨价,印工涨价,文学面临第一次退潮,《收获》的发行量也跌到了八万册。后来,我们还借了宣传部十万元钱。因为我们杂志是一九八六年的时候从上海文艺出版社拿回来,差额补贴,自负盈亏的,除了基本工资之外,我们很大的一块要面对市场,发行量几乎就是我们的生命线。面对市场,谈何容易。

二0一三年,我们在《中篇小说选刊》主编林那北的启蒙和指导下,开了淘宝店。因为现在大家都知道,二渠道的大幅萎缩,新媒体的兴起对刊物,特别是文学期刊的冲击很大很大,在淘宝店之后,我们又开了微信的公众号和微店。我们在学习,我们每一期的销量都在高速地增长,但是这个增长还是难以弥补二渠道萎缩带来的这个空缺,所以压力很大,但是我们还在努力。我们在亚马逊做了电子书,最近和中文在线签了一个战略合作的协议,还跟其他的网站也在合作。我们希望能够在阅读习惯发生改变的情况下,争取更多的年轻读者。有一次,卖家对我们说,你不能主动放弃年轻人,一定要在年轻人这些未来的读者中间寻找机会。所以我们想办法,虽然很困难,压力很大,但是新媒体的出现,对文学期刊来说,也面临着一种突围的机会,如果什么事都不做,会给后来者留下一个笑话。当然,一方面争取政府的支持,另外一方面我们也要有所作为。因为阅读方式的改变,不会对文学作品的本质进行改变,文学的质量,那种精神的重量还是改变不了。阅读方式的改变也意味着到了复苏的机会。在这个碎片化的时代里,诗歌也许是有一个复苏的可能性。我们应该做些事情顺应大势的变化,尽可能把文学非常边缘的事情,做得尽可能靠近核心一点。

王山(《中国作家》主编)

目前,文学期刊处于相对来说比较艰难的处境,但是我确实又觉得,我们文学期刊今天还之所以存在,还能够像这样聚在一起谈一谈。这还是文学的胜利,也还是文学的尊严。

当我们谈到社会形式的变化,阅读的习惯、趣味这种变化,新媒体发展的时候,我是觉得我们可以在一定的前提之下来顺应这个形式,顺应这些阅读的口味。拿我们自己刊物来说,比如说我们的发行、宣传一直是个短板,我们也开始慢慢在做,比如说网站,微信公众号,包括各种活动,各种一些更灵活的方式。但是我确实是觉得,真正的问题可能是这个社会的问题,不是我们文学期刊的问题。我们可以很坦然地说到我们的一些困难,也不必有怨妇的心态,实际上,我们从事了一份工作,完全是有理由充满了自豪感和成就感的。人类的社会需要文学,需要文学刊物,这不是一个还要讨论的问题,而是没有任何异议的问题。无论这个社会怎么发展,新媒体怎么发展,社会的心理怎么变化,读者怎么变化,阅读习惯怎么变化,我们肯定还是要从我们自己做起,我们要有所坚守,我们要让社会的期待。要让读者的口味也也有所变化,而不是说一味地“好读”、“轻松”、“娱乐”、“快餐”、“刺激”、“夺眼球”,我觉得这些我们实际上是在自贬身价。如果这个社会,包括这个政府这个党,对文学对文学刊物,有一个充分的认同,有更多的支持,我们非常感激,同时我也觉得是应该的。我觉得我们能够做的就是做好自己的事情。

陈东捷(《十月》主编)

在这么一个时代,文学杂志在各方面处于一个上升期,这个会议有点喜洋洋的味道。十几年前就开始开这种期刊的会,最早那几年大家都在诉苦,大家很恐慌,这种财务的经营的压力,都很恐慌,互相探讨一下有什么办法,到处取经。

刚才说社办期刊,我看我们有几家,《当代》--《小说界》《花城》,我们都是属于社办期刊,我们也沟通过。这些社办期刊里边,我们的生存环境还是最苛刻的。二0一0年转企后,我们从二00三、二00四年就开始模拟企业化运营,就说我们办公费按写字楼价格结算,就我们办公楼,办公面积,包括电脑的折旧费什么什么,所有人员的工资、五险一金都要自己挣,还要上交利润,完成指标,就跟它图书部门完全一样。所以那些年,虽然发行有利润,但是这么多项支出,利润就显得捉襟见肘。当时整个出版集团实行年薪制,有百分之三十是绩效工资,有一年整个编辑部百分之三十没有拿到,因为没有完成利润指标。

一周多以前,我们第一任主编苏予老太太去世。她是一位非常可敬的编辑家。《十月》一九七八年创刊,她一九七九年就来了,一九八五年任《十月》的主编。她是非常有能力和担当的人,《十月》在她手里成为了最有影响的品牌之一。现在,我们见了很多老人都很有感慨,都很羡慕他们那个时候,没有经济考核,大家就忙着做内容,永远都在做内容,明天永远都会好,虽然杂志也经历挫折,但是大家的心气非常高。我很遗憾没有赶上那个时代。我是一九九一年来的,那时文学已经越来越边缘化,印数掉了不少,后来每年都在下降,这几年相对稳定了一些,邮发在上升,但是二渠道在下降,逐渐减少。

后来,大上海开风气之先涨了稿酬,我们就给北京市委宣传部打报告——靠杂志自身的能力,涨那么高的稿酬已经完全不可能了。二0一二年,我们得到了第一笔政府的资金。这一次开会,大家的情况已经同过去完全不一样了,那时候大家诉苦,现在好像家底都还可以了,钱好像不是很大的问题了,起码你想做事情,资金上不至于太为难。

文学期刊恢复到过去那种大众化的媒体的年代是不太可能的,但也存在这种可能性。前几年老有媒体采访,我也了解了一下国外的一些情况。中国的文学期刊现在是三百多家,严格意义上的文学期刊还有二百多家。美国有三四百家,大部分发行两三干册,都是大学、民间的基金会,还有一些传媒集团,基本上是非盈利的,也是以发行作者为己任的。我们前些年跟俄罗斯的《十月》搞活动,俄罗斯的《十月》创刊九十多年,曾经发行量高达一百多万册,现在也不足一万。在和一些俄罗斯人交流的时候得知,他们的文学刊物稿酬也很低,发行量也大多在几千册,影响也不是很普及。那些作家说,我们喜欢在杂志上发表作品。这就相当于得到专业的认可。当出版进入一个商业化的时代,出版图书变得很容易,但是在期刊方面还是有些门槛的。期刊能以文学反映一定的时代精神的轨迹,那些沉淀下来的,更内在,也更深层。文学期刊的作用还是不可替代的。施战军(《人民文学》主编)

这个论坛从无数季开始,事实上已经定了一个调——期刊是重要的,没有新期刊就没有新文学。现在我们要探讨如何应对目前的挑战,比如说新媒体的,制度上的等等,介绍自己的经验。

刚刚从专家、老师们的发言里面,我们学到了非常多的东西。比如说像姜主编提到的《解放军文艺》的变革,尤其是提出一些关键词来,我觉得这个刊物确实应该有魂,有自己的定位;高兴主编从老一辈开始提起,说到《世界文学》,有一个视角非常值得我们去重视,就是对话和呼应,这是一个中外文学的对话和呼应,批评和创作的对话和呼应,经典文学和新的新媒体时代的各种文化之间的对话和呼应等等,这些都可以沿着他的思考延伸下去;商震主编说到了《诗刊》的一些情况,由《诗刊》史说起来,从中能看出我们办刊人的骄傲。

谢锦主编是以一篇论文的形式谈到了方方面面,可以说他的总结和发言基本上能够代表我们所有的期刊人的理想、热情,还有应对问题的态度。她也用了里尔克说的“挺住就是一切”来励志。对于《小说界》这个刊物,我们内心里面特别有感念的,它有很多特色栏目是以前别的刊物几乎没有的,比如说微型小说,还有外国文学的一些栏目,尤其是这些年来,对于匈牙利、东欧的文学方面的意见,给我们印象非常深,他们其实做了很多事情,包括这几年对科幻文学的重视。

《钟山》的贾梦玮主编说到了办刊人对刊物的标准和方向把握的问题;朱燕铃主编说到了关于守住品牌,进行媒体融合的这些转型方面的探讨;张颐雯老师说到,他们由先锋转向对于现实的关注的这个情况;徐晨亮说到在媒体强势的面前,我们以文学期刊为依托,包括文学的定义权的问题,什么是好的作品,什么是好的产品,我们不能放弃这个定义权;孔令燕老师的发言,非常的清晰,有穿透力;赵丽宏老师从辛酸的过去讲起来,谈到我们办刊人,谈到《上海文学》,其实我们所有的办刊人的这样一种工作态度,就是要发现好作者,发表好作品,以不变应万变,文学期刊不可能被消灭的,我们不能自轻自贱等等,这方面我们都牢记在心;程永新老师他现在掌握《收获》方方面面的工作,尤其是他说到面对市场的时候,做了很多有益的尝试;王山老师说到,期刊是一个社会综合的作用,多方面的充分的认同才能使我们刊物走向更好的局面;陈东捷老师说到了社办刊物《十月》,到今天,发展上的一些政府方面的支持,还有他们自己的坚持等等。大家的发言含金量特别高。我这里也顺便告诉大家,我对于我们《人民文学》的编辑有一个小要求,就只要是我们文学期刊做的微信公众号,我们都要做订户,也欢迎大家订阅和关注我们的公众号。

刊物现在确实是有一个新的机遇,无论是顶层设计方面,对于文化的重视等等,各个省中央等等,政策是好的,就是方向也很清晰,但是落实到刊物上的这种重视的具体行,各地方不同。比如说,江苏、广东、上海等等一些地方,包括湖北这些地方落实的好,尤其是宣传部门对于文学刊物的支持非常给力,但是相当大的一部分省份,支持力度其实远远不够。以《人民文学》为例,拨款只有一百万,一百万是什么概念呢,就是老干部的工资只能发几个月,其他所有的钱都需要我们杂志自己去回来,刊物回款一部分,然后自己去想方设法地再去挣钱,让大家的福利能够保持一个中游水平。我们还要保证跟兄弟刊物一样,稿费不能少,头条、长篇这些等等都应在千字五百。现在我们普遍已经到了干字五百这个程度,有些作品,比如著名作家的遗稿等稿费还要再高一点。这些压力都在,大部分的还处在需要精准扶贫的范畴。所以我们的文学期刊应该经常有声音,经常呼吁,能够有更具体的,更有针对性的政策能够落实到支持文学期刊发展的行列里。

我在《人民文学》工作了四年整。以前只是研究期刊,没有真正地扎到这里边来。我扎到这里边我才理解大家,乐趣在哪里,痛苦在哪里,甘苦都有。在中国整个的文化层面上,最有理想的一批人在办刊人里边。无论什么情况,刊物水准不能下降,还要保证对作者的报答要给足,要把刊物办得漂亮,要让读者看起来高兴,要更美好。有的时候我们还要满足我们上级领导对于我们的要求。方方面面,这么复杂的东西,集中在我们这些办刊人身上,我们能够一直扛着,扛到现在这个水平,我们应该为自己鼓掌,谢谢。

吕兵(武汉市文联党组书记、常务副主席)

《芳草》杂志改版十年了,非常高兴在今天这样一个有意义的时刻,在武汉的三月春天,迎接各位到江城,欣赏我们这座城市在复兴之路上不断刷新的蓬勃气象。十年前,在武汉文学界建设文学原创阵地的强烈呼声当中,在市委宣传部的支持下,由我们的醒龙同志领衔的《芳草》的原创版创刊了。十年当中,在各界的关心和全国文学界的呵护和帮助下,《芳草》以“汉语神韵,华文风骨”为宗旨,走过了一条有鲜明特色的,有丰硕成果的办刊历程。

《芳草》创办了两年一届的“汉语文学女评委大奖”,这个由全国知名女性评论家和编辑记者组成的评委会,不是为了彰显对女性形象,女性创作和女性阅读的关心,而是在文学创作和评奖活动中,打开一个看待文学世界的另一扇窗口。《芳草》同时还设立了两年评选一次的“汉语诗歌双年十佳”,将武汉这样一个有着诗歌传统和诗歌氛围的城市,与全国的诗界链接在一起,《芳草》还开设了以讨论“中国经验”为主题的评论专栏,在全球化的背景下,在全球文化的相互交融和影响越来越深刻的趋势下,这一办刊创意,不仅契合了当下文学创作中重要的理论话题和探讨渴求,而且凝聚和团结了诸多全国一线的评论家。《芳草》还花费了大量的版面和篇幅,动员编辑、评论力量,关注边地文学的现状和发展,以青藏、新疆、云南、四川、甘肃等高地、边疆地区的作家作品为主要对象的各种专辑,赢得了西部少数民族作家的点赞。

应该说,我们这些办刊实践和活动,显著地扩大了《芳草》作为一家内地文学刊物的覆盖面和影响力,更重要的是增强了《芳草》对中国文学繁荣和发展的介入能力和参与深度。

当然我们的杂志没有忘记它仍然是我们这座城市的刊物,仍然有关心和扶持本地文学创作的职责和义务。十年中,《芳草》定期举办武汉地区的作者的改稿会,组织湖北骨干作家的笔会、出版大武汉地区的小说联展,发现和培养本地文学新人,与此同时《芳草》也组织作家深入变化中的乡村,书写纷繁复杂的城市化进程,关心农民工的生活世界和精神世界。十年当中,这些坚实和突出的探索,打造出了今天的中文核心期刊《芳草》,这是我们《芳草》全体编辑队伍共同努力的结晶,也是全国文学界,包括在座诸位倾心支持的结果。

在此我代表武汉市文联党组主席团,向《芳草》这个团队表示祝贺,也向各位以及长期关心支持《芳草》的文学界朋友们,表示衷心的感谢!

在我们所处的互联网时代,媒介的发展和变化可能是当下最令人困惑和难以把握的现象,但是毋庸置疑,以信息网络和数字技术为基础的新媒体,给传统媒体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巨大的影响,文学作品的生产方式、传播方式、阅读方式都正在经历着前所未有的变革,文学期刊作为传统媒介之一,也不例外。

今天的会议讨论在新媒体时代的文学期刊如何创新发展,这说明文学期刊的创新和发展,不仅仅是我们这一家杂志所面临的挑战,也是所有文学期刊共同面临的挑战,如何在文学创作和阅读的新常态下,如何在媒体变革的潮流中更好地服务于文学事业的繁荣,更有利于多出人才,多出精品力作,是我们整个文学界的“宏大叙事”。

各位都是期刊界的大家,也是我们文学界的行家和专家,借此机会我诚恳地希望,我们各位为《芳草》的发展,和武汉市的文学事业建言献策,以促进我们更好地贯彻落实习近平总书记文艺座谈会上的讲话精神,和中央关于繁荣发展社会主义文艺的意见,为武汉市的文学五城的建设和两型社会的建设,做出武汉文学界应有的贡献。

南帆(福建社会科学院院长)

办刊物事实上是对我们整个民族文化的某一些方面的坚持。所以,应该对各位表示很高的敬意。

在今天整个文学期刊运行的过程之中,新媒体已经成为一个非常大的一个参照系。这个新媒体对文学产生了非常大的影响,对于我像我这样做文学研究的人说来说,我关注中国当代的文学,还是觉得期刊很重要。有一些国家,他们文学的最前沿动态是出版,出版社比较代表文学的前沿。在中国,毫无疑问,文学期刊还是代表着文学的前沿。在我所熟悉的这个文学系统里,一些重要的作家在出版他的文学著作之前都会先发表在文学期刊上。作为一个研究者,我也是非常关注文学期刊的,包括在座各位的这些大刊物,我到今天为止,我仍然每个月订阅。

新的传媒正在出现,正在严重地影响文学的生态,这一点我们不可以视而不见。但是这个严重影响,我觉得也是双重的,在文学系统,传统纸质媒介如果有一个新媒介出现,我们会说其实你们就算有争论也还是同一家人,但是新媒介里,比如说网络小说里面文学,跟以往的八0年代所谈论的完全不一样,从运作机制到传播能力都不一样,包括市场运行。刚才赵丽宏讲的那种网络作家一天写几千字,几万字,包括一些家庭小作坊的文学,这也是一种文化生产方式,今天这种文化生产方式还影响非常大,甚至大到了完全威胁到纸质媒介,我们怎么看待这些现象,甚至除了这个它的外部运行机制以外,它还很多内部的比如文学的主题。

纸质媒介跟电子媒介之间,它可以有相互交融的地方,可以互相学习,双方互相学习的潜力都非常大,这是一个方面,他们二者之间的差异也是非常大的。有一些研究者说得比较极端一点。他说电子媒介里面,有一些很典型的那种网络小说,事实上是完全绕过了一百年左右的中国文学教育。五四新文化运动以来的文学传统,文学教育方式完全失效,人家阅读的是另一批东西。有一次一个学生在百度、360上搜索“小说”定义的时候,偶然查到小说词条所举的例子完全是《步步惊心》这一类,《红楼梦》、托尔斯泰等,完全消失了。这是年轻一代人的这个整个知识结构的改变,所以说在这个意义上,网络文学影响多么大!那么从这个意义上来说,我觉得它这里面还包含着整个文学观念的一个变化。我觉得我们大家如果还想继续从事文学工作十年以上的话,要密切关注这个问题。这个问题包含着很多新的东西,也包含着我们必须意识到的一些深刻的鸿沟。我今天听到各位发言,尽管略有差别,但是追求是非常一致。前头所说“绕过了一百年的文学传统”,那么它接到哪里去了?接到晚清的一系列——从黑幕小说到鸳鸯蝴蝶派等等——作品上去了,中间的一百年被绕过。但是如果这个说法成立的话,它就留下一个问题,那么晚清当时的那些报刊、杂志刚刚兴起的时候,那种通俗文学也如此兴旺之后,怎么又冒出了五四新文化运动呢?那一批人,包括鲁迅他们想干什么?那时不是有市场了?我个人觉得,他们还是出于对于民族文化未来的考虑。就这一点上,即使有那种小说,我们现在不能简单地说那种很有市场的小说就多么不好,但是我们一定要意识到,作为一个民族文化它还有另一批价值观念需要守护。那么在这个意义上,从国家的角度来支持期刊是很应该做的一件事,而且完全已经到了时候。

听到各位的发言,其实大家都有很多共同的困难,但是解决困难的方式不太一样。现在吴义勤书记有责任把我们组织起来,应该成为一个全国性的联盟。期刊应该做什么?应该全国性地解决问题,寻求一个共同比较好的方法。各位主编每回来都是有各自的苦恼,说实在话,解决这些问题的经费,你们大家算一下就知道非常少的,在一个国家建设里面占比非常少,但性价比是非常高的,而且涉及整个民族文化的发展。国家付出这么一点点钱,真是完全应该。这是说观念问题。观念问题应该我们大家共同促进,特别重要的是我们这里,像吴义勤这样的大佬言论是非常重要的,希望能把这个问题带回中国作协去。

张英(腾讯高级主管)

在新媒体这方面,走在最前沿的其实是《收获》。微信,微店,甚至淘宝店,他们都做得不错。而且他们杂志还卖得不错,去年的很多合订本都能卖上一两百,这个数字其实相比以前在《文学报》上登一个广告,要有效得多了。《收获》公众号的粉丝好像是过了九万多了,这是值得很恭喜的一个数字。

我以前在《北京文学》打过工,我两年前从《南方周末》到腾讯,负责文化中心。这二十多年,一直是跟文学杂志和作家提供方便。我这边有一个跟文学有点关的就是“腾讯大家”,这是我们的原创品牌,一年稿费大概烧掉两千万,对龙应台、阿来等等很多作家学者都有关注。就在前几天,我们那个腾讯刚把这个平台融合了。大家如果说是要做文学杂志宣传推广,重视新媒体,其实可以非常重视一下QQ。QQ里有个“公众号”,刚刚在内部测试。最近我们把微信朋友圈、QQ、腾讯新闻和天天快报全部打通,构建了一个企鹅平台。这个平台,我们想邀请最好的文学杂志、报纸的文化副刊的微信号,还有一些最好的书店办活动的人人驻。模式是这样的:我给你邀请码。杂志可以在QQ和微信的朋友圈里卖杂志,卖文章。这是个原创标签,所有人转载只能转载你原来的格式,搭一个原创保护。还可以使用其他一些技术保护。一本杂志如果粉丝上了十万,那一篇软文还可以收六万元广告费,关键就是看你爱不爱惜你的品质和品相。

互联网还是挺有意思的,你把互联网当一个平台,它可能就带来好东西;如果你把它当一个竞争对手,那可能是一个非常坏的东西。现在每个普通老百姓,平均在手机上花的时间是一个小时以上。对于阅读方式来说,也都是在变化的。我以前用苹果电脑读书,读小说读电影,后来用I—pad,现在拿一个苹果手机。这是阅读体验的变化。那么,在新媒体领域,我就觉得,文学杂志可能真的需要找一些年轻编辑,让他们来专门运营这些公众号的内容推送。

大家有兴趣,我是觉得我们可以帮点小忙。我们下面有八个频道,文学频道、艺术频道、思想频道等等,还有一个腾讯大家,这些频道我们暂时没有任何商业考量,就是为大家服务。

刘艳(《文学评论》编辑)

《文学评论》分四大板块,古代文学,文艺理论,现代文学和当代文学。跟我们的文学类的期刊特别贴近的就是当代文学。《芳草》的栏目做得非常生动活泼,不全是原创性的文学作品,像贺绍俊、朱小如这些实力派的学者批评家,然后像李遇春、周新民、杨小帆都是比较活跃的学者和批评家,也是我们《文学评论》的实力派的作者。

二0一二年以前,很多的学者尤其是偏重于对当下的文学批评的学者,可能不是特别关注《文学评论》,因为它毕竟跟时下拉开了距离。从二0一三年开始,主编、所领导,院领导一再强调,要更加的反映当下的文学的现状,包括新时期以来文学的研究。三年来,我们变化特别大,对新时代以来作家作品的研究,以及文学史问题的研究,文学现象的研究,文学思潮的研究,尤其是纪实性的文学批评,就比较受到重视。比如二0一三年开始增设的“新作批评”栏目,重点在于对当下作家长篇作品的评论,反响一直不错。

我们对新时期以来尤其近几年文学的一些现状的研究,像《非虚构写作》等等都做得比较好,已经有好几篇论文推出了。最近还有两篇,洪治纲的《论非虚构写作》,张丽钧对梁鸿的《非虚构写作》的评论。《文学评论》在刊发文学批评文章的时候,可能跟其他的一些文学评论类的刊物还是有一些不同,最突出的特点可能就是跟我们《文学评论》这么多年的传统,办刊的风格有关的。

《文学评论》的风格到底是什么呢?大家比较一致的看法就是“学院派的学理性的批评”。我们对当下的创作的反应比较快。比如说一些作家的代表作在《人民文学》《收获》等文学类的刊物刊出,在这些刊物刊出版到在我们刊发有关评论文章的刊物推出,可能只有四个月到六个月的时间。而且,这些评论与那种普通的扶植性的、推介性的评论文章还是不一样,我们文学史的视野,问题的意识,学理性的风格和标准是比较突出的。

张燕玲(《南方文坛》主编)

首先,作为同行祝贺《芳草》改版十周年。这十年,醒龙主编的坚持肯定是既有艰辛和委屈。也有光荣与梦想。以我对他的这种了解,我想他,包括我自己在内,我们会将对文学的忠诚,文学的理想,包括文学的个性进行到底。

十年前,《芳草》改版以后,杂志在保持原有的文学追求、深度的人文关切和崇文重道的姿态以外,比原来多了更多的对当下的深切关注,比如具有高屋建瓴的国际视野的“先锋俄罗斯”,还有文论的“中国经验”,包括“新才子书”,还有对本土文化的发现,比如像“江汉语录”等等;民间文化的背景,大散文里,比如像“田野文化”等等。包容性也更大了,从内容上,对边地文学特别是青藏高原的作者不惜篇幅,重磅推出。对当下的道德状态,包括精神建设都保持了一种敏感、并用文学的修辞去回应时代生活的这种跌宕和喧嚣。可以说在这点上是得到了文学界广泛的支持,包括杂志自身的影响力。

再者,是学习。《芳草》的办刊理念相当明晰,也有着相当的文学自觉,称之为“汉语神韵,华文风骨”,两个版本,数量大,内容也比较深厚。尤其喜欢他们的美编,整个装帧有设计感,时尚大气。同时,《芳草》也做了一直坚持做了许多全国性的活动,来扩大杂志的品牌影响力。比如我有幸参加的女评委大奖一整个系列,后来我就变成了客人变成主人,一起介入操办,想想真是很亲切。还包括诗歌大奖、大展,还做了很有影响力的文学采风。

第三是共勉,文学期刊如何在新媒体时代,提升社会影响力?我一直在想这个问题。我们如何去进行自身的建设,从扬长避短到扬长补短?寻求在这个时代里属于自己的生长点,在新的文化格局里获得新发展,或者说进行文学经典化工作的这些文学期刊、文论期刊如何在更广泛的平台上,为文学史的良种库提供良种,为当代文坛提供学术而鲜活的文学现场,从而催生一代又一代的作家、批评家?对于新媒体,我此前都是姑妄听之,后来发展真的是变化太大了。不能不变。我们是去年谷雨的当天上位的,这一年来,确实尝到了甜头,影响还是不错的,但是这种上位不意味着我们就会变到哪里去。因为多媒体融合互联网思维,这种新常态的描述,他只是说在这个时代里头,一个期刊人的变和不变的辩证关系。我觉得这是一种辩证的要求,这种辩证告诉我们,期刊永远是内容为王,没有网络技术的支撑,好的内容未必不能传播。但肯定是缺乏更大的传播力的。这是一个新的工具。

我特别欣赏施战军主编去年说过的,文学应该有自己的风度。我们谈一个时代的新问题的时候,往往会用时代的概念来压倒我们的文学,这肯定不行的,文学永远为大,这也是我们的工作意义。是的,我一直认同这样的观念,文学杂志当然是以内容为主要的,那么文学杂志和文论杂志如何面对这个传媒时代,如何在文学的立场上去谈多媒体融合,也就是说,在新常态下如何去把握变或不变的尺度和辩证关系,我觉得这对于当下的写作,包括杂志本身,都是非常有意义的。

刘继明(湖北省作家协会副主席)

这可能是我见到的最豪华的文学期刊的阵容,国内目前最有影响的文学期刊的主编会聚在这里,有一种特别的亲切的感觉。我们这一代这些人跟文学刊物的关系是现在年轻作家不可以想象的。可以说,每一个作家的成长都与一个刊物的支持密不可分。

在目前这种背景下,《芳草》杂志能进入核心期刊方阵,成为国内一流文学期刊的有力的证明。十年以前,在《芳草》改版座谈会上,我做了一个简单的发言,也给予了一个非常乐观的预期。十年当中,《芳草》一步一个脚印,一路风生水起、有声有色地走过来,在各个方面都取得了引入注目的成绩。无论刊物的内容,以及举办的一些活动,都充分体现出醒龙作为一个杂志主编的眼光、胆略和境界。

醒龙作为一位知名的作家,他成为《芳草》主编以后,刊物的全面改版,他所走出来这条路,特别是他面对着两个方面的压力,一个是当大量的知名的文学期刊已经占据了一个很重要地各自占领了话语权,在分割的情况下,这实际上是面对巨大的压力。另外一方面,九十年代以后,特别是新时期以来,文学期刊在整个文学市场地位不向以前那么醒目,基本上是走下坡路,跟整个文学都在走向萎缩的是一致的。面对这种压力,我觉得《芳草》成为文学期刊的一匹黑马,并且得到公认,这是非常不容易的。

十年前,我参加《天涯》改版十周年的研讨会,我觉得它和《芳草》是有可比性的。《天涯》同样是一个旧有的文学期刊改版非常成功的范例。虽然理念可能不太一样,比如他是一个走向大文学、泛文学的一个思路。

《芳草》由著名作家主编,拓宽了文学的边界,拓宽了当代文学的期刊的边界。《芳草》是醒龙主编开创文学内部活力的方向,他同样获得了成功。这些年来的实践,他自己的个性、风格甚至与个人对文学的理解、把握,对文学态势的理解,他把这些带进了这种《芳草》的事件当中去。主编跟刊物的关系,基本上是非常一致的。主编对于文学期刊的重要性,主编的眼光、境界、胆识投射到文学刊物的事件里,他的影响和能量是让人惊讶的,是惊人的。所以,在某种程度上说,有一位好的主编,就会有一本好的文学杂志。目前文学这种状态下,《芳草》能取得这样的成功,我就觉得的确是一个很重要的经验。必须对《芳草》改版十年的努力表示祝贺和敬意。

王干(《小说选刊》副主编)

我这次来也主要是来看醒龙的书法展的,二来就是祝贺《芳草》十年。我想了一个对联,我觉得就献给《芳草》吧。“大江大湖大芳草,留史流芳刘醒龙。”横批:“核心意识”。

刘琼(《人民日报》文艺评论部主任)

面对新媒体,报纸的危机感要更甚于期刊。期刊的优势相对比较显著。第一是时效性,在整体性上面,报纸的碎片化在这个新媒体的冲击下,显得更加明显。第二,上世纪以来,特别是近二十年来,我们作家大多是期刊培养成熟的。期刊的位置和期刊在文学史的地位,实际上是很明确的。再者,在碎片化时代里面,我觉得深阅读的东西会比较受欢迎。在现在这种传统回归的时候,期刊的优势也会远远大于网络新媒体,远远大于报纸。从阅读的可视性阅读感受来说。期刊的优势可能也会大于网络新媒体。

韩春燕(《当代作家评论》主编)

一个刊物如一块面,可以做面疙瘩,可以做疙瘩汤,也可以做成面包发酵。《芳草》做得很大,这就体现了《芳草》主编的办刊能力。

希望中国作家协会的领导,将来对我们《当代作家评论》多多支持。在座的有很多伪穷人,但是我们真的没有钱,是真正的穷人。

李遇春(《新文学评论》主编)

《芳草》改刊以来,继承了醒龙老师的在文学上的两个传统。其一,继承了新现实主义的传统:其二,他在办刊的过程中,实际上是把他的新现实主义的文学理想,融合到刊物的设计、栏目上,包括每期的“主编的话”里面都有体现。

刘醒龙(《芳草》主编)

在文学中,作家是第一线的直接生产者、创造者与消费者,没有谁比作家对文学态势更为了解,这种了解是直接和感同身受的,是灵魂与肉体都有体验的。作家任杂志主编,使文学杂志不至于与文学创作之间出现沟通不畅,理解失误。而且,作家办杂志时,比普遍编辑更能体会,作为坚守阵地的将士,阵地的失守与收复,一腔热血抛洒的意义与价值何在!

在文学中最不可缺少的就是“创新”,“创新”是文学中与母语一样的最基本的元素,短短的几行诗,几百字的小小说,如果没有独创性、没有超乎既往作品的新意,所写出来的文字与文章就是无效的。所以,相比社会生活中每每放在首位的“创新”,文学杂志只能与文学结伴而行,将“经典”作为唯一追求的目标。文学杂志所面向的市场,读者是第二位的,作者才是第一位的。没有“有筋骨、有道德、有温度”的经典文学作品,杂志印得越多,越像是随风飘散的废纸。唯有将推出经典文学作品放在第一位,文学杂志才有脸面送到热爱文学的读者手中。

第3篇: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因素分析

〔摘要〕中文核心期刊作为水平比较高的学术期刊,是知识创新成果的发布载体,同时也是知识创新和产出的体现。中文核心期刊的空间分布极其不平衡,省(市、区)间的数量差异巨大。本研究采用计量分析方法,探寻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主要影响因素。北京、上海、江苏、湖北之所以拥有最多数量的核心期刊是因为这些省市是我国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成果产出的重要基地。1988-2008年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高等院校数量、高校专任教师数量和科研支持水平对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相当显著。此外,经济发展水平与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也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

〔关键词〕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影响因素;计量分析

DOI:10.3969/j.issn.1008-0821.2015.10.007

Analysis on Influential factors of Chinese Core

Journals 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Wu Aizhi

(Library,Peking University,Beijing 100871,China)

〔Key words〕Chinese core journals;geographical distribution;influential factors;metrological analysis

中文核心期刊是北京地区高等院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和北京大学图书馆根据某学科论文的信息和引用在期刊中的分布状况,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和网上专家评审,最终确定出的各学科中利用率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期刊。核心期刊是我国进行学术交流、传递科研信息,将学术成果进行产业化的重要载体[1];同时,作为知识创新和产出的体现,其影响力已经超出图书情报学界[2]。中文核心期刊的空间分布极其不平衡,省市区间的数量差异巨大[3]。是什么原因导致省市区间的核心期刊数量差异?为此,有必要进行深入的分析与研究。

从核心期刊作为知识创新和产出体现的视角出发,影响区域层面创新的一些因素应该对其空间分布产生影响。相关研究表明,区域层面创新的基本驱动因素包括区域经济水平[4]、人才智力基础[5]、资金保障[6]等,它们通过纳入高校和科研院所等微观创新主体的开放式创新系统对绩效产生影响[7-8]。区域经济水平是进行科研创新的基础平台,科研投入有赖于区域经济投入,同时科研成果的产业化和价值实现也需要相对丰裕的市场空间。省(市、区)专利面板数据的分析表明,区域GDP的增长与专利增长的相关系数为075以上[9]。人才资本是实施区域创新的基础力量,人才智力基础越高,意味着高校等微观创新主体具有更多的隐性知识交流和共享的机会,同时知识的交流与互动能够促进知识的快速整合和利用,提升创新效率。区域研发投入是区域创新的重要驱动要素,直接影响到技术进步的效率和水平[10]。高校R&D经费支出和人员投入,有利于创造良好的学术创新氛围[11],促进本区域知识创新能力的提高[12]。从核心期刊的区域分布来看,北京、上海、江苏等发达省(市)由于资金雄厚和较高的创新动力,成为中国科学研究的重要基地,进而在区域科技创新中扮演着重要角色。从相关研究中可以引申出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应该和高校以及科研院所等机构的知识产出有关,同时也应和区域经济社会发展水平、必要的支持与投入有关。

目前对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研究多来自于定性判断和简单的定量分析,其各因素的影响程度也不甚清晰,为此本文聚焦各省(市、区)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尝试运用计量经济学工具对核心期刊在各省间地理分布进行探讨,厘清哪些因素会影响到这种地理分布。

除了海南在1992年版和1996年版、青海在2000年版、西藏在2004年版中无核心期刊外,核心期刊遍布全国31个省(市、区)。各省(市、区)的核心期刊数量分布很不平衡,区域差异非常明显,总体呈现由东部向中部、西部递减的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北京、上海、江苏、湖北四地遥遥领先,中文核心期刊数量最多,它们也是中国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重要基地,尤其以北京最为突出。同时,在各版本的省(市、区)排名中,北京、上海、江苏、湖北、辽宁、陕西和四川七省市集中了全国近70%的核心期刊。

计算1992-2011年版31个省(市、区)中文核心期刊的平均数量,以消除个别年份中文核心期刊数量波动对空间布局的影响。将这些省(市、区)核心期刊数量的均值及所占比重进行分组,可以分为:第一组,北京核心期刊数量最多,高达770种,份额接近40%;第二组,拥有核心期刊数量100种以上,所占份额超过5%,包括上海和江苏两省市;第三组,拥有核心期刊数量70种以上,所占份额介于3%~5%之间,包括湖北、辽宁、陕西、四川;第四组,拥有核心期刊数量20种以上,所占份额介于1%~3%之间,包括黑龙江、天津、广东、吉林、河南、湖南,山东、浙江、重庆、甘肃、山西、福建、河北、安徽;第五组,拥有核心期刊数量在20种以下,所占份额在1%以下,包括云南、江西、广西、内蒙古、贵州、新疆、宁夏、青海、海南、西藏。

为了进一步衡量中文核心期刊的集中程度,本研究参考基尼系数的计算方法,利用各省(市、区)面积和洛伦兹曲线计算了1992版-2011版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基尼系数,如表2所示。表中的指数值比较高,表明各省(市、区)中文核心期刊具有较强的集中性;六版的基尼系数变化不大,表明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保持相对平稳的状态。表11992-2011版各省(市、区)中文核心期刊的

平均拥有量及所占比重

地区核心期刊数及比重种%北京7703856上海178892江苏104520湖北97484辽宁83413陕西76378四川75374黑龙江59295天津57283广东56281吉林48240河南42210湖南42208山东38191浙江35174重庆31153甘肃28140山西28138福建25124河北24121安徽24119云南16081江西16080广西15073内蒙古10048贵州9046新疆8042宁夏3014青海2011海南1005西藏1005

表2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集中程度:基尼系数

版次基尼系数1992063711996070202000069962004064712008063932011063862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影响因素的理论假说

中文核心期刊能够体现期刊的办刊水平和文章质量。作为一种科研产出,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取决于多种要素,区域经济社会的发展与投入能够对办刊质量产生影响。一个地区核心期刊产出能力与该地区的经济、科技、文化和教育的综合实力相一致,该实力越强的地区,核心期刊的数量就越多,反之亦然[13]。本研究重点关注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地理分布,选取经济发展水平、办学规模、高校投稿规模和科研支持水平等作为控制变量。

21经济发展水平

高等学校具有知识产生、知识传播、高新技术研发、科技成果产业化、政企技术服务与咨询等功能,是国家创新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经济发展水平,一方面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产品与劳务的增加,构成经济发展的物质基础;另一方面也反映了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质量和政治、文化、社会的现代化进程。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水平越高,该区域的教育科研水平和产出就越高。本文以各省(市、区)人均GDP反映经济发展水平,并认为其与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有关,如果两者正相关,则说明经济发展水平较高的地区,核心期刊的数量也较多,且以排名较高的核心期刊为主。

假设1:经济发展水平与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22办学规模

中文核心期刊的主办单位多为科研院所和高校,各省(市、区)高校的数量会影响到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本文用各省(市、区)所拥有高校的数量来反映区域办学规模,并认为该数值越大,办学规模和条件越好,越有利于本区域产生越多的中文核心期刊。

假设2:办学规模与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23高校投稿规模

学术期刊的质量除了源自办刊单位的努力,还来自于作者的投稿质量和学术水平。由于高校的在校生和专任教师是学术期刊的主要作者群体,其规模和数量会影响到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由于研究生相关资料难以获得长时间序列数据,本研究则以各省(市、区)每万人高校在校生数量和每万人高校专任教师数量来反映各区域高校投稿规模,该规模越大,所发表的学术论文的数量越大,越会影响到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

假设3:高校在校生规模与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假设4:高校专任教师规模与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24科研支持水平

各区域通过对科技活动进行资助来提高科研产出水平。因此,科研支持水平和力度与区域科技创新产出密切相关,也是中文核心期刊的重要影响因素。本文以各省(市、区)科技与研发机构研发支出占该区域GDP的比重来衡量科研支出水平,该比重越大,对当地的科研支出力度越大,中文核心期刊的数量就会越多。

假设5:科研支持水平与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呈正相关关系。

3影响因素的实证分析

31数据及模型说明

本文以中国大陆地区31个省(市、区)(不包括台湾、香港和澳门地区)为地理空间单元,基于1988-2008年的省(市、区)面板数据,研究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并解释其影响因素。数据主要来源于1989-2009年《中国统计年鉴》、《中国教育统计年鉴》、《中国科技统计年鉴》,1992年版、1996年版、2000年版、2004年版、2008年版和2011年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由于数据的收集和整理存在诸多困难,所评选出的核心期刊要比其数据统计时间大约滞后2~3年。如1992年版的数据统计年份为1988-1990年,1996年版为1992-1994年,2000年版为1995-1997年,2004年版的数据统计年份为1999-2001年,2008年版为2003-2005年,2011年版为2006-2008年。

鉴于数据的可得性,如表3所示,中文核心期刊数量(y)以1992版-2011版各版所评选出的各省(市、区)核心期刊来衡量;各省(市、区)经济发展水平(GDPper)以各区域地区生产总值除以常住人口计算而得;办学规模(UNInum)以各省(市、区)所拥有的高等大专以上院校的数量来衡量;高校在校生规模(STUnum)以高校在校学生数量除以该省(市、区)的常住人口来衡量;高校专任教师规模(STAFFnum)以高校专任教师数量除以该省(市、区)的常住人口来衡量;科研支持水平(RDrate)以各省(市、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地区生产总值的比重来衡量,以上数据的取值为各版相对应年份数据的平均值。此处以2011年版数据为例,将所对应年份的各个指标进行直观对比,如表4所示。

表3模型中各变量的含义

变量符号定义中文核心期刊数量y各省(市、区)所拥有的中文核心期刊的数量经济发展水平GDPper各省(市、区)人均地区生产总值办学规模UNInum各省(市、区)高等院校的数量表3(续)

变量符号定义高校在校生规模STUnum各省(市、区)每万人在校生数量高校专任教师规模STAFFnum各省(市、区)每万人专任教师数量科研支持水平RDrate各省(市、区)科技活动经费支出占GDP的比重

32回归结果

首先,对中文核心期刊总体的面板数据进行随机效应模型(RE)和固定效应模型(FE)回归,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通过Hausman检验,统计值为7067,p值为0,拒绝原假设,应选择固定效应模型(FE),该估计结果更佳。

然后对回归模型进行序列相关检验,p值为01347,拒绝不存在自相关的原假设。利用广义最小二乘(GLS)对固定效应模型(FE)进行改进,即采用带AR项的GLS-FE模型进行回归,估计结果如表5所示。表5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总体回归结果

解释变量REFE〖〗带AR项的

注:在001水平显著,在005水平显著,在010水平显著。根据带AR项的GLS-FE模型的估计结果,讨论实证研究结论:

(1)在控制其他变量的影响之后,GDPper回归系数不显著,但为正值。结合假设1的推演分析,说明中文核心期刊数量仍然受到地区经济发展水平的影响。

中文核心期刊的办刊一般依托于某一机构,多数为作为事业单位的大专院校、科研院所或专业学会,并且需要在办刊条件、编辑人员工资待遇等方面的支持,经济发展水平高地区的办刊依托机构会有更好的物质支撑条件、相对好的工资待遇也会吸引和留住高水平的刊物编辑人员,同时经济发展水平高的地区一般来讲人口结构和经济结构水平都相对比较高,可以产出更多的科研和创新成果,稿件数量也自然会多,因此有利于保障刊物的高质量。

(2)UNInum和STAFFnum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办学规模、高校专任教师规模与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的假设2、和假设4。

高等院校的数量和专任教师的规模是引导中文核心期刊的重要因素。其中,通过对学术期刊的主办单位进行研究,90%以上的学术期刊都是由高校或科研院所来主办的。与其他变量相比,高等院校对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贡献和重要性最大。从各区域来看,拥有高校数量最多的省(市、区),所拥有的核心期刊的数量往往也比较多,尤其是985或211高校的数量最多的北京、江苏、上海、湖北、陕西和四川也具有最多的中文核心期刊。

(3)RDrate的回归系数显著为正,说明科研支持水平与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之间存在明显的正相关性,这在一定程度上验证了本文的假设5。

科研支持水平是取得科研创新成果的基本保证。科研支持水平高,科研经费投入量大,才能保证产出高水平的科研成果。而核心期刊恰恰是高水平科研成果的发布载体,从而使得科研支持水平与核心期刊的多少存在相关关系,例如2006-2008年间,北京市年均科研投入总额达到33513亿元,核心期刊数量高居榜首;而核心期刊最少的省(市、区)的科研投入则大多在10亿元以下。

(4)STUnum的回归系数不显著,说明高校在校生规模对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不明显,这与前文的假设3不一致。

自1978年恢复高考以来,我国高等教育除少数年份外各省(市)的招生数额一直呈增长趋势,各省市在校生规模都在快速增加,特别是人口大省的增加更为显著,因此导致各省市每万人高校在校生数的差距在不断缩小,如最高的北京市为347人,最低的贵州省也有74人。另外,除部分省市外,我国的高等教育仍以本科教育、高等专科教育为主,其主要目的是培养各类应用型高级劳动者而非高级专业人才,这导致其总体数量多少和科技成果的产出关系不大,进而高校在校生规模对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并不明显。需要说明的是,一般而言高校研究生在产出科研成果应该具有较大贡献,但由于高校研究生数量的历史数据不完整,因此本文没有将其单独列出作为变量进行分析。

4结论

本文通过对1988-2008年省区统计数据进行面板回归,揭示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因素。研究发现:

(1)各省(市、区)的核心期刊数量分布很不平衡,区域差异非常明显,总体呈现由东部向中部、西部递减的阶梯状分布的特征。北京集中了近40%的核心期刊,北京、上海、江苏、湖北、辽宁、陕西和四川七省市集中了全国近70%的核心期刊。之所以导致核心期刊在这些省市的集中分布,和这些省市作为中国科学研究、学术交流和成果共享的重要基地,科技成果产出量高等关系密切。

(2)1988-2008年面板数据的回归分析表明,高等院校数量和高校专任教师数量对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相当显著。加强高校建设能起到增加科研成果产出,提升学术期刊质量进而增加核心期刊数量的作用。

(3)计量分析结果还表明科研支持水平对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相当显著。加大科研投入,提高资金支持力度,有利于增加核心期刊数量,可改变核心期刊地理分布过于集中的状况。

(4)经济发展水平与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存在一定的正相关关系,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了中文核心期刊发展受到各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影响的现实状况。

(5)高校在校生数量对中文核心期刊地理分布的影响尚不显著,但如果能够获取在校生结构数据的前提下,区分在校生结构后再进一步分析检验也许会得出不同的结论。

另外,本文并未将中文核心期刊进行质量等级的区分,而是作为同质事物进行对待;同时所选择的影响因素由于数据获取和处理上的难度,难免也存在不同程度的缺陷,后续研究将对以上方面进行逐一完善和改进。

参考文献

[1]姜富明,冉强辉,何剑秋,等.科技期刊管理[M].上海:同济大学出版社,1995:20-22.

[2]王玲,叶继元.中文核心期刊研究的现状及其走向[J].中国图书馆学报,2001,27(135):21-24.

[3]吴爱芝.中文核心期刊的地理分布及其变动态势研究[J].大学图书馆学报,2015,(3):96-100.

[4]Henri LF.de Groot,Peter Nijkamp,Zoltan Acs.Knowledge spill-overs,innovation and regional development[J].Regional Science,2001,80(3):249-253.

[5]Jeffrey LFurman,Michael EPprter,Scott Stern.The determinants of national innovative capacity[J].Research Policy,2002,31(6):899-933.

[6]Giovanni Schiuma Antonio Lerro.Knowledge-based capital in building regional innovation capacity[J].Journal of Knowledge Management,2008,12(5):121-136.

[7]Brian Ceh.Regional innovation potential in the United States:Evidence of spatial transformation[J].Regional Science,2001,80(3):297-316.

[8]Vincent Daultel,Olivier Walther.The geography of innovation in a small metropolitan region:An intra-regional approach in Luxembourg[J].Regional Science,2014,93(4):703-726.

[9]付淼.省域专利面板数据的空间计量分析[J].研究与发展管理,2008,20(3):106-112.

[10]项歌德.空间计量经济学理论及其方法应用——基于R&D溢出效应测度的视角[M].上海:复旦大学出版社,2013:55-70.

[11]Martina Fromhold-Eisebith.Innovative milieu and social capital——complementary or redundant concepts of collaboration-based regional development?[J].European Planning Studies,2004,12(6):747-765.

[12]程鹏.高校R&D知识溢出与区域创新能力——基于空间杜宾模型的实证研究[J].教育与经济,2014,(6):60-68.

[13]李金荣,陈学芬.中国中文核心期刊的分布及其规律探讨[J].中国图书馆学报,1997,23(5):76-79.

(本文责任编辑:马卓)

作者:吴爱芝

第4篇:医药卫生类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

《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年版)

第五编 医药、卫生 核心期刊目录表

刊名

序号 中华医学杂志 1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 2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3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4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5 解放军医学杂志 6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版) 7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版) 8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9 中国医学科学院学报 10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11 复旦学报(医学版)

12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医学版) 13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科学版) 14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版) 15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16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版) 17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18

广东医学

19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 20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医学版) 21 上海医学

22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23 江苏医药

24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25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 26 实用医学杂志 27 山东医药

28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29 重庆医学

30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31 天津医药

32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33 苏州大学学报(医学版) 34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35 首都医科大学学报

36 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37 中国公共卫生

类别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综合性医药卫生 预防医学、卫生学

中图分类号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 R1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卫生研究 营养学报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中国卫生统计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职业医学 环境与职业医学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 中国卫生经济 毒理学杂志

中国计划生育学杂志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现代预防医学

中国慢性病预防与控制 中国妇幼保健 中国学校卫生

中国血吸虫病防治杂志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生殖与避孕 中草药 中国中药杂志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中国针灸 中成药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药材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志 中药药理与临床 中华中医药杂志 针刺研究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辽宁中医杂志 时珍国医国药 中医杂志 新中医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2 预防医学、卫生学 3 预防医学、卫生学 4 预防医学、卫生学 5 预防医学、卫生学 6 预防医学、卫生学 7 预防医学、卫生学 8 预防医学、卫生学 9 预防医学、卫生学 10 预防医学、卫生学 11 预防医学、卫生学 12 预防医学、卫生学 13 预防医学、卫生学 14 预防医学、卫生学 15 预防医学、卫生学 16 预防医学、卫生学 17 预防医学、卫生学 18 预防医学、卫生学 19 预防医学、卫生学 20 预防医学、卫生学 21 预防医学、卫生学 22 预防医学、卫生学 23 预防医学、卫生学 24 预防医学、卫生学 25 预防医学、卫生学 26 预防医学、卫生学 1 中国医学 2 中国医学 3 中国医学 4 中国医学 5 中国医学 6 中国医学 7 中国医学 8 中国医学 9 中国医学 10 中国医学 11 中国医学 12 中国医学 13 中国医学 14 中国医学 15 中国医学 16 中国医学 17 中国医学 18 中国医学 19

中国医学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1 R2 R2 R2 R2 R2 R2 R2 R2 R2 R2 R2 R2 R2 R2 R2 R2 R2 R2 R2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学杂志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解剖学报 中国免疫学杂志 免疫学杂志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志 中国临床解剖学杂志 生理学报 解剖学杂志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报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生理科学进展 中华病理学杂志 神经解剖学杂志 现代免疫学 病毒学报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中国应用生理学杂志 国际免疫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中华实验和临床病毒学杂志 国际生物医学工程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组织工程研究与临床康复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杂志 中华护理杂志 临床检验杂志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志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国急救医学 检验医学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中国全科医学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中国输血杂志

1 基础医学 2 基础医学 3 基础医学 4 基础医学 5 基础医学 6 基础医学 7 基础医学 8 基础医学 9 基础医学 10 基础医学 11 基础医学 12 基础医学 13 基础医学 14 基础医学 15 基础医学 16 基础医学 17 基础医学 18 基础医学 19 基础医学 20 基础医学 21 基础医学 22 基础医学 23 基础医学 24 基础医学 25 基础医学 1 临床医学综合 2 临床医学综合 3 临床医学综合 4 临床医学综合 5 临床医学综合 6 临床医学综合 7 临床医学综合 8 临床医学综合 9 临床医学综合 10 临床医学综合 11 临床医学综合 12 临床医学综合 13 临床医学综合 14 临床医学综合 15 临床医学综合 16 临床医学综合 17 临床医学综合 18

临床医学综合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3 R4 R4 R4 R4 R4 R4 R4 R4 R4 R4 R4 R4 R4 R4 R4 R4 R4 R4

中国临床医学影像杂志 护士进修杂志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中华内科杂志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 中华血液学杂志 中华肝脏病杂志 中华消化杂志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中华肾脏病杂志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中国糖尿病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中华传染病杂志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中华高血压杂志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中国内镜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国心脏起搏与心电生理杂志中华消化内镜杂志 中华外科杂志 中华骨科杂志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中华创伤杂志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志 中华烧伤杂志 中华麻醉学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手外科杂志 中国矫形外科杂志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0 临床医学综合 21 临床医学综合 1 内科学 2 内科学 3 内科学 4 内科学 5 内科学 6 内科学 7 内科学 8 内科学 9 内科学 10 内科学 11 内科学 12 内科学 13 内科学 14 内科学 15 内科学 16 内科学 17 内科学 18 内科学 19 内科学 20 内科学 21 内科学 22 内科学 23 内科学 24 内科学 1 外科学 2 外科学 3 外科学 4 外科学 5 外科学 6 外科学 7 外科学 8 外科学 9 外科学 10 外科学 11 外科学 12 外科学 13 外科学 14 外科学 15 外科学 16 外科学 17

外科学

R4 R4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5 R6 R6 R6 R6 R6 R6 R6 R6 R6 R6 R6 R6 R6 R6 R6 R6 R6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临床泌尿外科杂志 临床麻醉学杂志 中华胃肠外科杂志 中国微侵袭神经外科杂志 中华男科学杂志 中华妇产科杂志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杂志 实用妇产科杂志 现代妇产科进展 中华儿科杂志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临床儿科杂志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中华肿瘤杂志 癌症

中国肿瘤临床 肿瘤

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志 肿瘤防治研究 中国癌症杂志 实用肿瘤杂志 中华神经科杂志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志 中华精神科杂志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中华神经医学杂志 中华皮肤科杂志 临床皮肤科杂志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科杂志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志 中国耳鼻咽喉头颈外科

18 外科学 19 外科学 20 外科学 21 外科学 22 外科学 23 外科学 24 外科学 25 外科学 26 外科学 1 妇产科学 2 妇产科学 3 妇产科学 4 妇产科学 1 儿科学 2 儿科学 3 儿科学 4 儿科学 5 儿科学 6 儿科学 1 肿瘤学 2 肿瘤学 3 肿瘤学 4 肿瘤学 5 肿瘤学 6 肿瘤学 7 肿瘤学 8 肿瘤学 9 肿瘤学

1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2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3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5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6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7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8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9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1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2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3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 1 耳鼻咽喉科学 2 耳鼻咽喉科学 3 耳鼻咽喉科学 4

耳鼻咽喉科学

R6 R6 R6 R6 R6 R6 R6 R6 R6 R71 R71 R71 R71 R72 R72 R72 R72 R72 R72 R73 R73 R73 R73 R73 R73 R73 R73 R73 R74 R74 R74 R74 R74 R74 R74 R74 R74 R75 R75 R75 R76 R76 R76 R76

中华眼科杂志 中华眼底病杂志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眼科研究 眼科新进展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志 口腔医学研究 中华放射学杂志 临床放射学杂志 实用放射学杂志 中华核医学杂志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杂志放射学实践 介入放射学杂志 药学学报 中国药学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药物分析杂志 中国新药杂志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抗生素杂志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杂志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中国药房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中国现代应用药学 华西药学杂志

1 眼科学 2 眼科学 3 眼科学 4 眼科学 5 眼科学 1 口腔科学 2 口腔科学 3 口腔科学 4 口腔科学 5 口腔科学 1 特种医学 2 特种医学 3 特种医学 4 特种医学 5 特种医学 6 特种医学 7 特种医学 8 特种医学 9 特种医学 10 特种医学 1 药学 2 药学 3 药学 4 药学 5 药学 6 药学 7 药学 8 药学 9 药学 10 药学 11 药学 12 药学 13 药学 14 药学 15 药学 16 药学 17

药学

R77 R77 R77 R77 R77 R78 R78 R78 R78 R78 R8 R8 R8 R8 R8 R8 R8 R8 R8 R8 R9 R9 R9 R9 R9 R9 R9 R9 R9 R9 R9 R9 R9 R9 R9 R9 R9

第5篇:北大《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08版1

第二编 经济类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经济研究 2.经济学动态 3.经济学家 4.经济科学 5.经济评论 6.南开经济研究 7.当代经济科学 8.当代经济研究 9.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10.经济纵横

11.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12.经济问题 13.现代财经

14.上海财经大学学报 15.经济经纬

16.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17.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18.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19.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20.云南财贸学院学报(改名为: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F1(除F12) 世界经济

1.世界经济 2.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3.外国经济与管理 4.世界经济研究 5.国际经济评论 6.世界经济文汇 7.东北亚论坛 8.亚太经济

9.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F0,F12,F2(除F23,F27) 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

1.管理世界

2.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地域研究与开发 4.改革

5.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6.开发研究 7.上海经济研究 8.宏观经济研究 9.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10.经济研究参考 11.生产力研究 12.城市问题 13.城市发展研究 14.中国经济史研究 15.资源科学

16.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17.经济体制改革 18.经济问题探索 19.资源、产业(改名为:资源与产业) 20.中国经济问题 21.南方经济 22.现代城市研究 23.消费经济 24.生态经济 25.经济数学 26.中国流通经济 27.开放导报 28.特区经济 29.现代经济探讨 30.宏观经济管理 31.运筹与管理 32.改革与战略

33.技术经济与管理研究 34.中国经贸导刊

F23 会计

1. 会计研究 2. 审计研究 3. 审计与经济研究 4. 财务与会计 5. 财会通讯.综合 6. 会计之友 7. 财会月刊.会计 8. 中国审计 9. 商业会计

10.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报 11. 财会研究 12. 中国注册会计师 13. 事业财会

F3 农业经济

1. 中国农村经济 2. 农业经济问题 3. 中国农村观察 4. 中国土地科学 5. 农业现代化研究 6. 农业技术经济 7. 调研世界

8.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划 9. 农村经济 10. 农业经济 11. 世界农业 12. 林业经济问题 13. 中国土地

14. 国土与自然资源研究

15. 绿色中国.B版,理论版(改名为:林业经济) 16. 中国渔业经济

F4/F6工业经济(含F27,除F59)

1. 中国工业经济 2. 南开管理评论 3. 经济管理 4. 管理科学 5. 工业工程与管理 6. 管理评论 7. 企业经济 8. 预测 9. 软科学 10. 工业工程 11. 企业管理 12. 管理现代化 13. 经济与管理研究

F59 旅游经济

1.旅游学刊

F7 贸易经济

1.国际贸易问题 2.国际贸易 3.财贸经济 4.商业经济与管理 5.国际经贸探索 6.商业研究 7.销售与市场 8.广东商学院学报 9.商业时代 10.中国商贸 11.价格理论与实践

12.北京工商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13.国际经济合作 14.对外经贸实务 15.江苏商论 16.国际商务研究 17.中国物流与采购

F81 财政

1.税务研究 2.财政研究 3. 涉外税务 4.税务与经济 5.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6. 财经论丛 7. 当代财经 8. 财经研究 9. 财经问题研究 10. 中国财政 11. 财经科学 12.中国税务 13.财政监督

F82/84货币/金融、银行/保险

1. 金融研究 2. 国际金融研究 3. 金融论坛 4. 金融理论与实践 5. 保险研究 6. 证券市场导报 7. 中国金融 8. 武汉金融 9. 上海金融 10. 金融与经济 11. 财经理论与实践 12. 财经 13. 投资研究 14. 新金融

15. 广东金融学院学报 16. 浙江金融

17. 河南金融管理干部学院学报 18. 经济导刊 19. 南方金融

第6篇: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2011年版最新版)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

序号 A/K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中国社会科学

2 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3 学术月刊

4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5 北京师范大学学 报.社会科学版

6 清华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7 浙江大学学报人文社 会科学版

8 南京大学学报.哲学、 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9 复旦学报社会科学版

10 吉林大学学报

1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2 江海学刊

13 文史哲

14 南开学报

15 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

16 河北学刊

17 社会科学研究

18 学术研究

19 厦门大学学报 哲学 社会科学版

20 天津社会科学

2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 社版

22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

23 浙江社会科学

24 江苏社会科学

25 社会科学战线

26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

47 郑州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48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49 深圳大学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 50 江西社会科学

51 湘潭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52 国外社会科学

53 山东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54 思想战线

55 福建论坛.人文深灰 科学版 56 山东社会科学 57 西南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58 湖南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59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60 上海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61 西北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62 重庆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63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64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65 学术界

66 广西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联系吧 67 同济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87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88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89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0 东疆学刊

91 武汉大学学报.人文 科学版

92 暨南学报.哲学社会 科学版

93 安徽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94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95 湖北社会科学

96 新疆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97 齐鲁学刊

98 高校理论战线

99 北京社会科学

100 山西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101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102 .徐州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103 贵州社会科学

104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05 社会科学家

106 东北的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107 天津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108 辽宁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27 浙江学刊 28 求是学刊

29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哲 学社会科学版

30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 学学报

31 南京师大学报.社会科 学版

32 学习与探索

33 西北师大学报.社会科 学版

34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社 会科学版 35 人文杂志

36 东北师大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37 南京社会科学

38 .中州学刊

39 39.广东社会科学 40 东南学术 41 甘肃社会科学

42 武汉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43 学海

44 江汉论坛

45 四川大学学报.哲学社 会科学版

46 河南大学学报.社会科 学版

68 探索与争鸣

69 烟台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70 兰州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71 云南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72 云南师范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73 .学术论坛

74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 生院学报 75 东岳论丛

76 河北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77 社会科学辑刊

78 学术交流

79 河南社会科学

80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哲学社会科学版 81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82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 报

83 云南社会科学 84 北方论丛

85

东南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86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人文社会科学版

109 苏州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110 湖南社会科学

111 南昌大学学报.人文 社会科学版 112 .学习与实践

113 内蒙古社会科学

114 广西社会科学

115 杭州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16 天府新论

117 浙江师范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118 山西师大学报.社会 科学版

119 福州大学学报.哲学 社会科学版

120 吉首大学学报.社会 科学版

121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B(除B9)哲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1 哲学研究

2 心理学报 3 心理科学 4 哲学动态 5 心理科学进展

序号 刊

1 世界宗教研究 2 宗教学研究

3 世界宗教文化 4 中国宗教

序号 刊

名 1 统计研究

2 数理统计与管理 序号 刊

1 社会学研究 2 社会

序号 刊

名 1 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序号 刊

名 1 管理科学学报 2 中国管理科学

序号 刊

名 1 中国人才

序号 刊

名 1 民族研究

序号 刊

名 6 世界哲学

7 心理发展与教育 8 中国哲学史 9 伦理学研究 10 道德与文明 B9 宗教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中国穆斯林

中国道教 中法音

C8 统计学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3 中国统计 4 统计与决策

C91 社会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3 青年研究 4 妇女研究论丛 C92 人口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3 人口学刊 4 人口与经济 C93 管理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3 管理学报 4 管理工程学报

C96 人才学类核心期刊表

C95 民族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5 黑龙江民族从刊

序号 刊

名 11 科周易研究 12 现代哲学 13 孔子研究 序号

序号 刊

名 5 人口与发展

5 领导科学

序号 刊

11 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2 3 4

广西民族研究

广西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世界民族

6 7 8 9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北民族研究

中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贵州民族研究

12 13 14 哲学社会科学版 .西南民族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青海民族研究 满族研究

10 回族研究

D1, 3,5, 国际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世界经济与政治

8 美国研究 14 2 现代国际关系

9 国际问题研究

3 国际政治研究

10 当代亚太 15 4 欧洲研究

11 .国际论坛 16 5 国际观察

12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7 6 外交评论

13 西亚非洲 18 7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19 20 21 D2, 4, 6,中国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中国行政管理 18 理论与改革 35 2 政治学研究 19 新视野 36 3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20 云南行政学院学报

4 求是 21 理论探索 37 5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22 开放时代 38 究 23 中共天津市委党校学39 6 教学与研究

7 国家行政学院学报 24 探索 40 8 马克思主义研究 25 党的文献

9 公共管理学报 26 行政论坛 41 10 半月谈 27 求实 42 11 社会主义研究 28 瞭望 43 12 科学社会主义 29 上海行政学院学报 44 1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30 毛泽东思想研究 45 究 31 思想理论教育导刊

14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32 华人华侨历史研究 46 15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33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47 16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报 48 17 中共党史研究 34 江苏行政学院学报

49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国外理论动态

日本学刊 东南亚研究 德国研究 东北亚论坛

阿拉伯世界研究 俄罗斯研究

名 中国青年研究

中共浙江省委党校学报

理论学刊 理论导刊

中国劳动关系学院学报

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党史研究与教学

广东行政学院学报理论探索 学校论坛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党建研究 理论月刊

48.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人民论坛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刊

法学研究 中国法学 法商研究 法学 政法论坛 现代法学 法律科学 中外法学 法学评论

法制与社会发展

D9 法律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11 比较法研究 12 法学家

13 环球法律评论 14 法学杂志 15 法学论坛 16 当代法学 17 政治与法律 18 行政法学研究 19 中国刑事法杂志 20 河南省政法管理干部

学院学报

序号 21 22 23 24 25 26 27 28 刊

华东政法大学学报 河北法学 法律适用

甘肃政法学院学报 人民检察 知识产权

国家检察官学院学报 清华法学

第二编

经济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刊

经济研究 经济学动态 经济科学 经济学家 经济评论 当代财经 财经科学 经济管理

F 综合性经济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9 南开经济研究 16 10 当代经济科学

11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17 报 18 12 当代经济研究 19 13 山西财经大学学报 20 14 经济纵横 21 15 现代财经 22

23 24 25 F11世界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4 世界经济研究 5 世界经济文汇 6 外国经济与管理

上海财经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广东商学院学报 经济学 经济经纬 经济问题

河北经贸大学学报 云南财经大学学报 贵州财经学院学报 首都经济贸易大学学报

江西财经大学学报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1 世界经济 7 现代日本经济 2 国际经济评论 8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3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9 亚太经济

F12, F2中国经济,经济计划与管理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1 管理世界 12 城市问题 23 物流技术 2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13 城市发展研究 24 经济研究参考

究 14 中国经济问题 25 经济体制改革 3 中国经济史研究 15 经济问题探索 26 消费经济 4 改革 16 地域研究与开发 27 生态经济 5 6 7 8 9 10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中国人口、资源和环境

自然资源学报 宏观经济研究 上海经济研究

中国社会经济史研究 17 18 19 20 21 22 中国劳动 中国流通经济 现代经济探讨

长江流域资源与环境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运筹与管理

28 29 30 31 32 33 34

开放导报 现代城市研究 开发研究 宏观经济管理

11 资源科学

序号 刊

1 会计研究 2 财会月刊

3 中国注册会计师4 会计之友

5 财会通讯.综合

序号 刊

1 审计研究

2 审计与经济研究3 中国内部审计 4 中国审计

序号 刊

1 中国农村经济 2 农业经济问题 3 中国土地科学 4 中国农村观察 5 农业技术经济 6 农村经济

序号 刊

1 中国工业经济 2 南开管理评论 3 经济评论 4 管理科学 5 预测

F23 会计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序号 6 财务与会计.综合版11 (改名为:财务与会12 计)

7 上海立信会计学院学

F239 审计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6 11 7 12 8 13

9 10 F3 农业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7 农业现代化研究 13 8 中国土地 14 9 农业经济 15 10 世界农业

11 调研世界

12 国土资源科技管理

F4/F6(含F27)工业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6 软科学 11 7 工业工程与管理 12 8 产业经济研究 13 9 企业经济 14 10 工业工程 15

名 林业经济问题 林业经济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

中国农业资源与区别刊

管理现代化 工业技术经济 经济与管理研究 企业管理 建筑经济

序号 1 2 3 4 5 刊

国际贸易问题 国际贸易 财贸经济

商业经济与管理 国际财贸探索 F7 贸易经济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7 商业研究

8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社会科学版 9 国际经济合作 10 价格理论与实践 序号 13 14 15 16 刊

世界贸易组织动态与研究

对外经贸实务 价格月刊 商业时代

6 国际商务

11 国际商务研究 12 财贸研究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20 信息与传播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现代传播 6 11 2 当代传播 7 12 3 8 13 4 9 14 5 10 15 G21新闻学、新闻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国际新闻界 6 当代传播 11 2 新闻与传播研究 7 新闻界 12 3 现代传播 8 中国记者 4 新闻大学 9 新闻战线 5 新闻记者

10 青年记者

G22 广播、电视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1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 电视研究

G23 出版事业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编辑学报

5 中国出版 9 2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6 编辑学刊 10 3 编辑之友 7 出版科学 11 4 出版发行研究

8 中国编辑

12

名 新闻与写作 新闻知识

名 科技与出版 出版广角 读书

大学出版(改名为:现代出版) 序号 1 2 3 4 5 6 7 G25, G35 图书馆学,情报学类核心期刊表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中国图书馆学报 8 图书馆杂志 15 大学图书馆学报 9 图书情报知识 16 情报学报 10 情报理论与实践 17 图书情报工作 11 情报科学

图书馆论坛 12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图书馆 13 13.情报杂志 14.情 图书馆建设 14 报资料工作 18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图书工作与研究 图书馆学研究(分为:《图图书馆学研究.理论版》和《图书馆学研究.应用版》) 图书与情报 19 G27 档案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档案学通讯 5 档案与建设 9 2 档案学研究 6 档案管理 3 中国档案 7 山西档案 4 浙江档案

8 北京档案

G3科学、科学研究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科学学研究

4 中国科技论坛 8 2 科研管理

5 中国软科学 9 3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

6 研究与发展管理

7 科技管理研究

G4 综合性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序号 1 教育研究

10 教育学报 20 2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11 中国教育学刊

3 比较教育研究

12 外国教育研究 21 4 清华大学研究

13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22 5 教育与经济

教育科学版 23 6 教育科学

14 当代教育科学 24 7 教育理论与实践

15 电化教育研究 25 8 教师教育研究

16 国家教育行政学院学 9 全球教育展望

报.教育科学版 26

17 教育评论 18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教育科学版 19 中国电化教育

G61 学前教育、幼儿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国家图书馆学刊

名 兰台世界

科技进步与对策 科学管理研究 刊

湖南师范大学教育科学学报 教育探索 教育学术愈看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思想理论教育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教育财会研究

1 学前教育研究

序号 1 2 3 4

G62/G63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课程、教材、教法 5 5.人民教育 6.教育7 2.教育研究与实验 6 科学研究 8 3.教学月刊.中学版 9 4.上海教育科研

7.外国中小学教育 8.教学与管理 9.中小学管理 10.现代中小学教育

G623.1,G633.2初、中等教育(政治)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1 中学政治教学参考 2 思想政治课教学

序号 G623.2, G633.3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语文)类核心期刊表

名 序号 刊

2 语文建设

1 中学语文教学

中学语文教学参考

G623.3, G633.4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外语)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1 中小学外语教学.中 2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

学篇 究

)G623.4, G633.5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历史地理)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1 历史教学 2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G623.5, G633.6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数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1 数学教育学报 2 数学通报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G633.7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物理)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1 中学物理教学参考

2 物理教师.高中版(改

名为:物理教师.教学研究班)

G633.8 初等教育/中等教育(化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1 化学教育

2 化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1 高等教育研究 6 江苏高教 11 高教探索 2 3 4 5 教育发展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 中国高教研究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7 8 9 10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现代大学教育 复旦教育论坛 黑龙江高教研究 12 13 14 辽宁教育研究(改名为:现代教育管理) 大学教育科学 中国大学教学

G71/79 各类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1 中国特殊教育 2 教育与职业 3 名族教育研究

序号 刊

名 4 职业技术教育 5 高等农业教育 6 开放教育研究

序号 7 8 9 10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职教论坛

北京成人教育 中国远程教育

序号 1 2 3 4 5 6 序号 1 2 3 4 5 6 序号 1 2 3 4 5 6 刊

外语教学与研究 外国语 外语界 现代外语

外语与外语教学 外语学刊

H3/H9 外国语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7 外语教学

8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 报

9 外语研究 10 外语电化教学 11 中国外语

序号 刊

12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改名为:外语语文)13 山东外语教学

G8 体育类核心期刊表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体育科学 7 体育学刊 13 上海体育大学学报 8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4 北京体育学院学报 9 体育文化导刊 15 中国体育科技 10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16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11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体育与科学 12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首都体育学院学报 沈阳体育学院学报 山东体育科技

H0/2 语言学/汉语/中国少数民族语言类核心期刊表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中国语文 7 语言科学 13 汉语学报 当代语言学 8 汉语教学 14 古汉语研究 中国翻译 9 语言文字应用 15 上海翻译 世界汉语教学 10 语言研究 16 修辞学习(改名为:语言教学与研究 11 名族语文

当代修辞学) 方言 12 语文研究 17 中国科技翻译

18 辞书研究

序号 刊

名 1 外国文学评论

I1,I3/I7 世界文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4 国外文学 7 世界文学论坛 2 外国文学研究 3 外国文学

序号 1 2 3 4 5 6

序号 1 2 3 4 5 6 7 8

J 综合性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5 当代外国文学 6 俄罗斯文艺 I20文学理论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7 中国比较文学 8 鲁迅研究月刊 9 南方文坛

10 文艺理论与批评 11 红楼梦学刊 12 小说评论 13 明清小说研究

8 译林

文学评论 文学遗产 当代作家评论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文艺研究

文艺理论研究

序号 14 15 16 17 18 19

名 当代文坛 名族文学研究 中国文学研究 新文学史料 文艺评论 文艺争鸣

收获 当代 上海文学 人名文学 钟山

小说月报.原创版 十月

北京外文系.原创版

I21/I29文学作品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9 天涯 18 10 花城 19 11 中国作家 20 12 长城 21 13 小说界 22 14 芙蓉 15 清明 16 诗刊 17 江南

名 长江文艺 芒种 作家 山花

短篇小说.原创作品版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1 艺术百家 3 民族艺术

2 艺术评论 4

J2, J3, J5 绘画,书法,工艺美术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1 美术研究 5 南京艺术学院学报.8 美术学报 2 装饰

美术与设计版 9 中国书法 3 美术观察 6 新美术 10 美苑 4 美术 7 世界美术

序号 刊

名 1 音乐研究

2 人民音乐.评论(改名 为:人民音乐)

J6 音乐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4 中国音乐 7 黄钟 5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8 交响 6 音乐艺术 9 音乐创作 3 中国音乐学

序号 1 舞蹈

序号 刊

J8 戏剧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刊

J7 舞蹈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2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1 戏剧艺术 2 戏剧 3 戏曲艺术 4 戏剧文学

序号 刊

1 当代电影 2 电影艺术 3 世界电影

序号 刊

1 历史研究 2 近代史研究 3 史学月刊 4 史学理论研究 5 中国史研究 6 清史研究 7 世界历史 8 抗日战争研究 9 史林

序号 刊

1 文物 2 考古 3 考古学报 4 考古与文物 5 中原文物

5 中国戏剧 9 6 四川戏剧 10 7 大舞台 8 上海戏剧

J9 电影、电视艺术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4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7 5 中国电视 8 6 电影新作 K历史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10 史学集刊 19 11 中国文化研究 20 12 名族档案 21 13 史学史研究 22 14 安徽史学 23 15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4 16 当代中国史研究 25 17 文献 26 18 中华文化论坛

27

28 K85 文物考古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6 敦煌研究

11 7 故宫博物院院刊 12 8 北方文物

9 华夏考古

10 东南文化

13 14 15 16 中国京剧 剧本

名 电影文学 当代电视 刊

名 历史档案 中国农史

古籍整理研究学刊拉丁美洲研究 中国典籍与文化 西域研究 历史教学问题 中国藏学 西藏研究 文史

名 敦煌学辑刊

中国历史文物(改名为:中国国家博物馆馆刊)

文物保护与考古科学农业考古 江汉考古 四川文物

第四编

自然科学

N/Q, T/X 综合性科学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1 科学通报 2 清华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3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 4 浙江大学学报.工学 版 5 华中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6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 7 同济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8 哈尔滨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 9 华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 10 东北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11 厦门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12 中山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13 北京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14 东南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15 中南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16 北京理工大学学报 17 中国海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8 大连理工大学学报 19 成都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 版 21 东北师大学报.自然 科学版 22 北京科技大学学报 23 武汉理工大学学报 序号 刊

名 45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46 中国工程科学 47 哈尔滨工程大学学报 48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49 北京工业大学学报 50 浙江大学学报.理学 版 51 北京化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2 西北工业大学学报 53 北京交通大学学报 54 山东大学学报.理学 版 55 西南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56 应用基础与工程科学 学报 57 空军工程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8 合肥工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59 武汉大学学报.理学 版 60 福州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61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62 复旦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63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64 扬州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65 南京师大学报.自然 科学版 66 郑州大学报.工学版 67 湘潭大学自然科学版 序号

8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84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85 中国科学院研究所院 学报

86 桂林工学院学报(改 名为:桂林理工大学 学报)

87 山东大学学报.工学 版

88 太原理工大学学报89 河北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90 深圳大学学报.理工 版

91 内蒙古师范大学学 报.自然科学汉文版92 东华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93 科学技术与工程 94 科技通报

95 西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96 天津工业大学学报97 信阳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98 海军工程大学学报99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改名为: 南京理工大学学报)10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01 江西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02 济南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103 安徽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24 兰州大学学报.自然68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科学版

自然科学版

25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69 内蒙古大学学报.自 科学版

然科学版 26 中国科学.E辑(分为:70 应用科学学报

《中国科学.技术科71 辽宁工程大学学报. 学》与《中国科学.信 自然科学版

息科学》)

72 湖南师范大学自然科27 云南大学学报.自然 学学报

科学版 73 南京工业大学学报.28 高技术通讯

自然科学版

29 南京大学学报.自然74 上海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

科学版

30 吉林大学学报.工学75 山西大学学报.自然 版

科学版

31 天津大学学报

76 广西大学学报.自然32 湖南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科学版

77 黄线师范大学学报.33 河海大学学报.自然 自然科学版

科学版

78 沈阳工业大学学报 34 吉林大学学报.理学79 南开大学学报.自然 版

科学版

35 中国科学技术大学学80 解放军理工大学学 报

报.自然科学版

36 四川大学学报.自然81 郑州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科学版

37 西南交通大学学报 82 兰州理工大学学报

38 西北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39 国防科技大学学报 40 华东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41 重庆大学学报

42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43 中国科学.G辑,物理 学、力学、天文学(改 名为:中国科学.物理 学、力学、天文学) 44 江苏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N 自然科学总论类核心期刊表序号 刊

序号 刊

名 104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05 河北工业大学学报 106 暨南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与医学版

107 黑龙江大学自然科学 学报

108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 理工版(改名为:昆 明理工大学学报.自 然科学版)

109 上海理工大学学报 110 中北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111 华侨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112 河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13 河南大学学报.自然 科学版

114 重庆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15 安徽师范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16 湖南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17 河南理工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18 南昌大学学报.理科 版

119 青岛科技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120 西安理工大学学报 121 中国科技论文在线

序号

1 2 3 4 5 中国科学基金

系统工程理论与实践 自然科学史研究 复杂系统与复杂性科学

实验室研究与探索 7 8 9 10 11 科技导报 系统工程学报 实验技术与管理 科学

自然辩证法研究

12 13

14 15 系统工程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改名为:科学技术哲学研究) 自然辩证法通讯 自然杂志

6 中国科技史杂志

序号 刊

1 数学学报 2 计算数学 3 应用数学学报 4 中科学.A辑,数学(改 名为:中国科学.数 学)

5 系统科学与数学 6 数学年刊.A辑 7 模糊系统与数学

序号 刊

1 力学学报 2 爆炸与冲击 3 力学进展 4 固体力学学报 5 工程力学

序号 刊

名 1 物理学报 2 发光学报 3 原子与分子物理学报 4 光学学报 5 光子学报 6 声学学报 7 量子光学学报 8 低温物理学报

序号 刊

名 1 分析化学 2 高等学校化学学报 3 化学学报 O1 数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8 工程数学学报 9 数学进展 10 应用数学 11 数学的实践与认识 12 应用概率统计 13 高校应用数学学报.A

O3 力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6 振动与冲击 7 振动工程学报 8 应用数学和力学 9 力学与实践 10 计算力学学报

O4 物理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9 物理学进展 10 中国激光 11 高压物理学报 12 光谱学与光谱分析 13 物理 14 波谱学杂志 15 量子电子学报 16 大学物理

O6 化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11 分子催化 12 分子科学学报 13 理化检验.化学分册 序号 刊

名 14 数学杂志

15 高等学校计算数学学 报

16 数学物理学报 17 运筹学学报

序号 刊

名 11 应用力学学报 12 实验力学 13 力学季刊

序号

17 核聚变与等离子体物 理

18 原子核物理评论 19 光散射学报 20 计算物理 21 低温与超导

序号 刊

21 影像科学与化学 22 人工晶体学报 23 质谱学报 4 物理化学学报 5 催化学报 6 无机化学学报 7 有机化学 8 色谱

9 分析测试学报 10 分析实验室

序号 刊

名 1 天文学报

序号 刊

1 测绘学报

2 武汉大学学报.信息 科学版 3 测绘科学

序号 刊

名 1 地球物理学报 2 地震学报 3 地震地质 4 地震工程与工程震动

序号 刊

1 大气科学 2 气象学报 3 高原气象 4 应用气象学报

序号 刊

1 岩石学报 2 地质学报 3 地学前缘

4 中国科学.D辑,地球 科学(改名为:中国

14 分析科学学报 15 化学进展 16 化学通报

17 中国科学.B辑,化学 (改名为:中国科学. 化学)

18 功能高分子学报 19 化学研究与应用 20 化学试剂

P1 天文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2 天文学进展 P2 测绘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4 测绘通报

5 大地测量与地球动力 学

6 遥感学报

P3 地球物理学类核心期刊表序号 刊

5 地震 6 中国地震 7 7.地震研究 8.地球8 物理想进展

P4 大气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5 南京气象学院学报 (改名为:大气科学 学报) 6 气象

7 热带气象学报 8 气象科学

P5 地质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11 沉积学报 12 中国地质 13 大地构造与成矿学 14 高校地质学报 15 第四纪研究 24 合成化学

25 计算机与应用化学

序号 刊

7 测绘科学技术学报8 地球信息科学(改名

为:地球信息科学学报)

序号 刊

9 9.西北地震学报 10.10 水文 11

序号 刊

名 9 气候与环境研究 10 气候变化研究进展

序号 刊

21 古地理学报 22 地层学杂志

23 矿物岩石地球化学通 报

24

地质与勘探

科学.地球科学) 5 地质科学 6 地质论评 7 地球科学 8 矿床地质 9 地球化学 10 地质通报

序号 刊

1 海洋学报 2 海洋与湖沼

3 海洋地质与第四纪地 质

4 还有科学进展

序号 刊

1 地理学报 2 地理研究 3 地理科学 4 人文地理 5 地理科学进展 6 中国沙漠

7 中国历史地理论丛

序号 刊

1 生态学报 2 生物多样性 3 应用生态学报 4 微生物学报 5 遗传

6 生物化学与生物物理 进展

7 生态学杂志 8 生物工程学报

序号 刊

名 1 植物生态学报

16 地球学报 17 岩矿测试

18 吉林大学学报.地球 科学版 19 现代地质

20 岩石矿物学杂志 P7 海洋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5 热带海洋学报 6 海洋通报 7 海洋工程 8 海洋环境科学 9 海洋科学 K9, P9 地理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8 干旱区地理 9 冰川冻土 10 湿地科学 11 经济地理 12 山地学报 13 地球科学进展

14 地理与地理信息科学

Q综合性生物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9 微生物学通报 10 古脊椎动物学报 11 中国生物工程杂志 12 水生生物学报 13 中国生物化学与分子 生物学报 14 应用与环境生物学报 15 中国科学.C辑,生命 科学(改名为:中国 科学.生命科学) 16 微体古生物学报 17 古生物学报

Q94 植物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5 植物学通报(改名为:25 地质科技情报 26 矿物岩石

27 水文地质工程地质 28 新疆地质 29 地球与环境 30 矿物学报

序号 刊

名 10 海洋学报 11 海洋学研究 12 海洋技术 13

海洋湖沼通报

序号 刊

名 15 热带地理 16 干旱区研究 17 极地研究

18 干旱区资源与环境 19

湖泊科学

序号 刊

名 18 生物物理学报 19 生物技术 20 生物技术通报 21 生命科学研究 22 生态科学

23 细胞生物学杂志(改名为:中国细胞生物学学报)

序号 刊

名 9 广西植物 2 3

4 西北植物学报 云南知网研究(改名为:植物分类与资源学报)

植物生理学通讯(改名为:植物生理学报)

6 7 8 植物学报)

武汉植物学研究(改名为:植物科学学报) 植物研究 菌物学报

10 热带亚热带植物学报 11 植物资源与环境学报

序号 刊

Q95/Q96 动物、昆虫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1 兽类学报 5 昆虫知识(改名为:9 2 昆虫学报

应用昆虫学报) 10 3 动物下研究 6 动物分类学报 4 动物学杂志

7 人类学学报 8 昆虫分类学报

第五编

医药、卫生

R 综合性医药卫生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中华医学杂志 14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24 2 第三军医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25 3 第四军医大学学报15 中南大学学报.医学26 (改名为:医学争鸣)

4 南方医科大学学报 16 上海交通大学学报.27 5 中国现代医学杂志

医学版 28 6 第二军医大学学报 17 复旦学报.医学版 29 7 解放军医学杂志

30 8 北京大学学报.医学18 西安交通大学学报.31 版

医学版 32 9 中山大学学报.医学19 中国全科医学 33 科学版 20 郑州大学学报.医学34 10 吉林大学学报.医学 版 35 版 21 中国医科大学学报华 11 11.中国医学科学学22 中科技大学学报.医36 院学报

学版

12 浙江大学学报.医学23 江苏医学 37 版

13 四川大学学报.医学版

R1 预防医学、卫生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中华流行病学杂志 10 中国卫生统计 19 2 中华医院感染学杂志 11 中国学校卫生 20 四川动物 刊

名 广东医药

重庆医科大学学报 山东大学学报.医学版

医学研究所学报 上海医学 医学导报 重庆医学

实用医学杂志

安徽医科大学学报 天津医药

哈尔滨医科大学学报 武汉大学学报.医学版

军事医学科学院院刊(改名为:军事医学)医学与哲学.人文社会医学版

名 中国消毒学杂志 毒理学杂志 3 4 5 6 7 8 9 中国公共卫生 中华预防医学杂志 卫生研究 营养学报

中华劳动卫生职业病杂志

中华医院管理杂志 环境与健康杂志

12 13 14 15 16 17 18 环境与职业医学 现代预防医学 中国卫生经济

工业卫生与职业病 中国职业医学

中国工业医学杂志 中国妇幼保健

21 22

23 24 25 26 中国食品卫生杂志 国外医学.卫生学分册(改名为:环境卫生学杂志)

中国卫生事业管理 中国卫生检验杂志 中国儿童保健杂志 中华疾病控制杂志

R2 中国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1 中国中药杂志 9 天然产物研究与开发 18 2 中草药 10 针刺研究 19 3 中药材 11 中国中医基础医学杂4 中国针炙

5 中国中西医结合杂志 12 中药新药与临床药理 6 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13 中药药理与临床 7 中成药 14 中医杂志 8 中华中医药杂志 15 世界科学技术.中医

药现代化 16 时珍国医国药

17 南京中医药大学学报

R3 基础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序号 刊

名 序号1 中国病理生理杂志 12 中国临床解刨学杂志 21 2 中国临床心理学杂志 13 中国生物医学工程学22 3 中国人兽共患病学报

报 23 4 中华微生物学和免疫14 解剖学报 24 学杂志

15 中国行为医学科学25 5 细胞与分子免疫学杂 (改名为:中华行为 志

医学与脑科学杂志) 6 中国心理卫生杂志 16 现代免疫学 7 免疫学杂志 17 病毒学报 8 中国免疫学杂志 18 解剖学杂志 9 生理学报

19 生理科学进展 10 生物医学工程学杂志 20 医用生物力学

11 中国寄生虫学与寄生虫病杂志

R4 临床医学/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1 中国危重病急救医学 8 中华护理杂志 17 2 中华超声影像学杂志 9 临床与实验病理学杂刊

中国实验方剂学杂志 广州中医药大学学报

名 神经解剖学杂志

中国病原生物学杂志 中华病理学杂志

中华医学遗传学杂志 基础医学与临床

名 中国中西医结合急救杂志

3 4 5 中国医学影像技术 中国康复医学杂志 中华检验医学杂志

10 11 志

中国输血杂志

中华急诊医学杂志 18 中国疼痛医学杂志 19 中国感染与化疗杂志 20 中国实用护理杂志

6 中华物理医学与康复12 中国急救医学

杂志

13 临床检验杂志 7 中国超声医学杂志

14 诊断病理学杂志

15 中国康复理论与实践 16 中国医学影像学杂志

R5 内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1 中华心血管病杂志 11 中华高血压杂志 18 2 中华结核和呼吸杂志 12 中华消化杂志 19 3 中华内分泌代谢杂志13 中华风湿病学杂志 20 4 中华内科杂志 14 中华老年医学杂志 21 5 中华肾脏病杂志 15 临床心血管病杂志 22 6 中国地方病学杂志 16 中华传染病杂志 23 7 中华肾脏病杂志 17 中国动脉硬化杂志 24 8 中华血液学杂志 9 中国糖尿病杂志 10 中国实用内科杂志

R6 外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序号 刊

名 序号1 中华外科杂志

10 中华创伤杂志 19 2 中华显微外科杂志 11 中华烧伤杂志 20 3 中华骨科杂志

12 中华麻醉学杂志 4 中华实验外科杂志 13 中国脊柱脊髓杂志 21 5 中国修复重建外科杂14 临床麻醉学杂志 22 志

15 中华普通外科杂志 23 6 中华神经外科杂志 16 中华整形外科杂志 24 7 中华泌尿外科杂志 17 中华矫形外科杂志 25 8 中国实用外科杂志 18 肾脏病与透析肾移植26 9 中华手外科杂志

杂志

R71 妇产科学/计划生育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1 中华妇产科杂志 3 实用妇产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妇科与产科4 中华围产医学杂志

杂志

R72 儿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1 中华儿科杂志

3 中华小儿外科杂志 5 刊

名 中国老年学杂志 中国循环杂志

中国实验血液学杂志 肠外与肠内营养 中国内镜杂志

国际内分泌代谢杂志 世界华人消化杂志

中国普通外科杂志 中华胸心血管外科杂志

中华肝胆外科杂志 中华器官移植杂志 中华创伤骨科杂志 中国男科学杂志

中国骨质疏松杂志 中华消化外科杂志

名 临床儿科杂志

2 中国实用儿科杂志

4 实用儿科临床杂志 6 中国当代儿科杂志

序号 1 2 R73 肿瘤学类核心期刊表

名 序号 刊

中华肿瘤杂志 5 中国肿瘤生物治疗杂中华放射肿瘤学杂志

志 序号 刊

8 中国肺癌杂志 9 中华肿瘤防治杂志

3 中国肿瘤临床 6 中国癌症杂志 4 癌症 7 肿瘤防治研究

R74 神经病学与精神病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中华神经科杂志 5 临床神经病学杂志 8 2 中国神经精神疾病杂6 中国神经免疫学和神

经病学杂志 9 3 中华精神科杂志 7 中华神经病学杂志 4 中风与神经疾病杂志

R75 皮肤病学与性病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中华皮肤科杂志 2 临床皮肤科杂志 3

R76 耳鼻咽喉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中华耳鼻咽喉头颈外2 临床耳鼻咽喉头颈外3 科杂志 科杂志

R77 眼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中华眼科杂志 3 中国实用眼科杂志 5 2 中华眼底病杂志

4 眼科研究 (改名为:

中华实验眼科杂志)

R78 口腔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1 中华口腔医学杂志 4 上海口腔医学

2 华西口腔医学杂志 5 牙体牙髓牙周病学杂3 实用口腔医学杂志 志

R8 特种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中华放射学杂志 5 实用放射学杂志 8 2 中华核医学杂志 6 航天医学与医学工程

3 临床放射学杂志

7 中国医学计算机成像9 刊

中华老年心脑血管病杂志

国际脑血管病杂志

名 中国皮肤性病学杂志

名 听力学及言语疾病杂

志 4.中华耳科学杂

名 眼科新进展

名 中华放射医学与防护杂志 中华航海医学与高气4 中国运动医学杂志

杂志

压医学杂志 10 介入放射学杂志

序号 1 2 3 R9 药学类核心期刊表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药学学报 8 中国医药工业杂志 14 中国抗生素杂志 中国药学杂志 9 中国新药与临床杂志 15 中国生化药物杂志 中国药理学通报 10 沈阳药科大学学报 16 中国海洋药物 4 中国药科大学学报 11 中国临床药理学杂志 5 中国新药杂志 12 华西药学杂志 6 药物分析杂志 13 中国药理学与毒理学7 中国医院药学杂志

杂志

第六编

农业科学

S 综合性农业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中国农业科学 12 扬州大学学报.农业27 2 华北农学报

与生命科学版 28 3 西北农林科技大学学13 华南农业大学学报 29 报.自然科学版 14 河北农业大学学报 30 4 中国农业大学学报 15 甘肃农业大学学报 31 5 南京农业大学学报 16 江苏农业学报 32 6 华中农业大学学报 17 浙江大学学报.农业 7 湖南农业大学学报

与生命科学版

8 西南农业学报 18 江西农业大学学报 .33 9 福建农业大学学报.19 河南农业大学学报 34 自然科学版 20 吉林农业大学学报

10 沈阳农业大学学报 21 安徽农业大学学报 35 11 西北农业学报 22 上海农业学报 36

23 云南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37 24 新疆农业科学 38 25 浙江农业学报 26 江苏农业科学

S1 农业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土壤学报 6 中国农业气象 10 2 水土保持学报 7 中国土壤与肥料 11 3 土壤 8 水土保持通报 4 土壤通报

9 水土保持研究

5 植物营养与肥料学报

名 贵州农业科学

四川农业大学学报 河南农业科学 湖北农业科学

东北农业大学学报 广西农业生物科学(改名为:基因组学与应用生物学) 吉林农业科学

山东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版

广东农业科学

广西农业科学(南方农业科学)

中国农业科技导报 内蒙古农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名 干旱地区农业研究 中国生态农业学报 序号 刊

名 1 农业工程学报 2 灌溉排水学报 3 农业机械学报

S2 农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4 节水灌溉 5 农机化研究 6 中国沼气

序号 7 8 9 刊

中国农村水利水电 排灌机械(改名为:排灌机械工程学报) 中国农机

S3, S5 农学,农作物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1 作物学报 2 中国水稻科学 3 玉米科学 4 棉花学报 5 麦类作物学报

序号 刊

1 植物病理学报

2 中国生物防治(改名 为:中国生物防治学 报)

3 植物保护学报 4 植物保护

序号 刊

名 1 园艺学报 2 果树学报 3 中国蔬菜

序号 刊

名 1 林业科学 2 林业科学研究 3 北京林业大学学报 4 中南林业科技大学学 报 5 浙江林学院学报(改 名为:浙江农林大学 学报)

6 南京林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序号 刊

名 6 草业学报 7 中国油料作物学报 8 杂交水稻 9 大豆科学 10 核农学报 S4 植物保护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5 农药学学报 6 农药

7 环境昆虫学报

S6 园艺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4 中国南方果树 5 经济林研究 6 北方园艺

S7 林业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7 福建林学院学报 8 世界林业研究 9 西北林学院学报 10 东北林业大学学报 11 浙江林业科技 序号 刊

11 植物遗传资源学报 12 分子植物育种 13 种子 14 作物杂志

农业生物技术学报

序号 刊

名 8 植物检疫 9 中国植保导刊

序号 刊

名 7 中国果树 8 热带作物学报 9 食用菌学报

序号

名 12 林业科技开发 13 竹子研究汇刊 14 中国森林病虫 15 福建林业科技 16 林业资源管理 17 西部林业科学 序号 1 2 3 4 S8 畜牧、动物医学类核心期刊表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畜牧兽医学报 8 中国畜牧杂志 17 中国兽医学报 9 中国兽医杂志 18 中国兽医科学 10 动物医学进展 19 中国预防兽医学报 11 中国草地学报 20 刊

名 中国饲料 中国畜牧兽医 家畜生态学报 饲料研究

5 草地学报 12 动物营养学报 6 草业科学 13 黑龙江畜牧兽医 7 蚕业科学 14 畜牧与兽医

15 中国家禽

16 饲料工业

S9 水产、渔业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水产学报 6 海洋渔业 11 2 中国水产科学

7 水产科学

12 3 上海水产大学学报8 大连水产学院学报13 (改名为:上海海洋 (改名为:大连海洋 大学学报)

大学学报) 4 海洋水产研究(改名9 水生态学杂志

为:渔业科学进展)10 南方水产(改名为:5 淡水渔业

南方水产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TB1, TB2 工程基础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工程图学学报 2 3 TB3 工程材料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复合材料学报 4 材料导报(分为:《材7 2 无机材料学报

料导报.A刊,综述篇》3 功能材料与工程学报

和《材料导报.B刊,

研究篇》) 5 材料工程 6 材料科学

TB4 工业通用技术与设备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1 1.包装工程 2 2.中国粉体技术

TB5 声学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1 应用声学 2

名 渔业现代化 科学养鱼 水产科技情报

材料研究学报

序号 刊

名 1 低温工程

序号 刊

1 真空科学与技术学报 TB6 制冷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2 制冷学报 TB7 真空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2

TB9 计量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1 计量学报

中国测试技术(改名为:中国测试)

TD(除TD82)矿业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1 中国矿业大学学报 6 非金属矿 13 2 爆破 7 中国矿业 3 采矿与安全好长学报 8 矿业研究与开发 4 金属矿山 9 工程爆破 5 矿冶工程

10 有色金属.选矿部分

11 矿业安全与环保 12 矿山机械

TD82 煤矿开采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序号 刊

名 序号1 煤炭学报 5 煤炭工程 9 2 煤炭科学技术 6 煤炭开采 10 3 煤矿安全

7 煤炭技术 4 煤田地质与勘探

8 中国煤炭

TE 石油、天然气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1 石油勘探与开发 10 西南石油大学学报.19 2 石油学报

自然科学版 20 3 石油与天然气地质 11 石油钻采工艺 21 4 石油实验地质 12 新疆石油地质 22 5 天然气工业 13 测井技术 23 6 石油化工 14 油气地质与采收率 7 石油物探 15 大庆石油地质与开发 24 8 中国石油大学学报.16 钻采工艺 25 自然科学版 17 油田化学 26 9 天然气地球科学 18 石油钻探技术 27

28

化工矿物与加工

名 煤矿机械 工矿自动化 刊

名 石油炼制与化工 石油地球物理勘探特种油气藏 石油机械

西安石油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钻井液与完井液 石油学报.石油加工大庆石油学院学报油气田地面工程 海相油气地质

29 中国海上油气

序号 1 2 3 4 5 刊

冶金分析 钢铁

粉末冶金技术 稀土 轻金属

TF 冶金工业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9 稀有金属 17 10 炼钢 18 11 粉末冶金工业额 19 12 烧结球团 20 13 粉末冶金材料科学与21 刊

名 炼铁 特殊钢

材料与冶金学报 中国稀土学报 冶金自动化 6 钢铁研究学报

工程 22 7 有色金属(改名为:14 钢铁钒钛

有色金属工程) 15 稀有金属与硬质合金 8 有色金属.冶炼部分

16 湿法冶金

TG 金属学与金属工艺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金属学报 10 材料热处理学报 19 2 中国有色金属学报 11 热加工工艺 20 3 特种铸造及有色合金 12 塑性工程学报 21 4 稀有金属材料与工程 13 材料保护 22 5 焊接学报 14 腐蚀科学与防护技术 23 6 金属热处理 15 表面技术 24 7 铸造 16 铸造技术 25 8 中国腐蚀与防护学报 17 材料科学与工艺 26 9 锻压技术 18 机械工程材料 27 TH 机械、仪表工业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机械工程学报 11 机械传动 21 2 中国机械工程 12 仪器仪表学报 22 3 摩擦学学报 13 现代制造工程 23 4 光学精密工程 14 机床与液压 24 5 机械科学与技术 15 机械强度 25 6 机械设计 16 工程设计学报 26 7 自动化仪表 17 自动化与仪表 27 8 润滑与密封 18 机械设计与制造 9 制造业自动化 19 震动、测试与诊断 10 机械设计与研究 20 液压与气动

TJ 武器工业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火炸药学报 5 弹箭与制导学报 9 2 兵工学报 6 探测与控制学报 10 3 含能材料 7 火工品 11 4 弹道学报

8 火力与指挥控制 12

贵金属

轻合金加工技术 中国表面工程 航空材料学报

兵器材料科学与工程腐蚀与防护 焊接 电焊机 焊接技术 上海金属

名 流体机械 水泵技术 光学技术

制造技术与机床 轴承

仪表技术与传感器组合机床与自动化加工技术

名 爆破器材 飞航导弹 现代防御技术

火炮发射与控制学报

序号 1 2 3 TK 能源与动力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内燃机出版 6 热能动力工程 11 工程热物理学报 7 内燃机工程 12 动力工程(改名为:8 热科学与技术 13 动力工程学报) 9 车用发动机 14 刊

名 热力发电 锅炉技术 汽轮机技术 电站系统工程

4 燃烧科学与技术 10 可再生能源 5 太阳能学报

TL 原子能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核动力工程 4 强激光与粒子束 7 2 原子能科学技术 5 核电子学与探测技术 8 3 核科学与工程 6 核技术

TM 电工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序号 1 中国电机工程学报 12 电力电子技术 23 2 电网技术 13 中国电力 24 3 电力系统自动化 14 高压电气

4 高电压技术 15 电机与控制学报 25 5 电工技术学报 16 微特电机 26 6 电工电能新技术 17 磁性材料及器件 27 7 电力自动化设备 18 电气传动 28 8 电力系统及其自动化19 华东电力 29 学报 20 微电机 30 9 电池 21 电化学 10 电源技术 22 电瓷避雷针 11 电力系统保护与控制

TN电子、通信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电子学报 16 半导体光电 31 2 光电子、激光 17 光电工程 32 3 液晶与显示 18 微波学报 33 4 红外与激光工程 19 激光技术 34 5 电波科学学报 20 信号处理 35 6 红外与毫米波学报 21 激光与光电子学进展 36 7 电子与信息学报 22 固体电子学研究与进37 8 通信学报

展 38 9 北京邮电大学学报 23 半导体技术 39 10 激光与红外 24 激光杂志 40

名 辐射防护 核化学与放射化学 刊

名 电机与控制应用 华北电力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现代电力 电气应用 绝缘材料 变压器

电测与仪表 大电机技术

数据采集与处理 光电子技术 光通信研究 电子器件 电信科学 电讯技术 电子技术应用 电视技术 压电与声光

重庆邮电大学学报.11 12 13 14 15 序号 1 2 3 4 5 6 7 8 9 10 序号 1 2 3 4 5 6 序号 1 2 3 4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系统工程与电子技术 现代雷达 红外技术 微电子学 25 26 27 28 29 30 光通信技术 电路与系统学报 电子元件与材料 电子科技大学学报 应用光学 应用激光

41 42 43

自然科学版

功能材料与器件学报 南京邮电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微纳电子技术

TP 自动化技术、计算机技术类核心期刊表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软件学报 11 控制理论与应用 22 计算机学报 12 计算机应用 23 计算机研究与发展 13 计算机应用研究 24 系统仿真学报 14 小型微型计算机系统 25 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图15 机器人 26 形学学报 16 计算机科学 27 自动化学报 17 信息与控制 28 控制与决策 18 微电子学与计算机 29 中国图象图形学报 19 国土资源遥感 30 计算机集成制造系统 20 计算机工程与设计 31 中文信息学报 21 计算机仿真

TQ (除TQ11/TQ9)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表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化工学报 7 现代化工 14 高分子材料科学与工8 化工新型材料 15 程 9 膜科学与技术 16 高分子学报 10 化学工程 17 化工进展 11 应用化学

精细化工 12 高分子通报 18 高校化学工程学报 13 过程工程学报

传感技术学报

计算机测量与控制 模式识别与人工智能 遥感技术与应用 控制工程

计算机工程与科学 传感器与微系统 计算机应用与软件 测控技术 智能系统学报

化学反应工程与工艺 离子交换与吸附 精细石油化工 天然气化工.C1,化学与化工 化学世界

TQ11/TQ17 基本无机化学工业/硅酸盐工业类核心期刊表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硅酸盐学报 5 中国陶瓷 9 耐火材料 硅酸盐通报 6 电镀与环保 10 陶瓷学报 电镀与涂饰 7 炭素技术

无机盐工业 8 电镀与精饰

TQ2/TQ3基本有机化学工业/精细与专用化学品工业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1 中国塑料 2 塑料工业 3 工程塑料应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6 合成橡胶工业 11 合成纤维工业 7 现代塑料加工应用 12 玻璃钢/复合材料 8 热固性树脂 13 橡胶工业 4 塑料

5 林产化学与工业

序号 刊

名 1 新型炭材料 2 燃烧化学学报

序号 1 2 3 4 5 序号 1 2 3 4 序号 1 2 3 4 5 6 7 8 序号 1 2 3 4 5 6 7

9 塑料科技

10 合成树脂级塑料

TQ41/TQ9 其他化学工业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3 煤炭转化 5 日用化学工业 4 涂料工业 6 中国胶粘剂

TS(除TS1, 2)轻工业、手工业类核心期刊表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中国造纸学报 6 中国皮革 11 中国烟草学报 中国造纸 7 大连工业大学学报 12 纸和造纸 木材工业 8 皮革科学与工程 林产工业 9 木材加工机械 烟草科技 10 造纸科学与技术

TS1 纺织工业、染整工业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5 印染助剂 9 纺织学报 6 上海纺织科技 7 丝绸 8 针织工业 刊

棉纺织技术 纺织学报 印染 毛纺科技

TS2 食品工业类核心期刊表

名 序号 刊

食品与发酵工业 9 中国乳品工业 食品工业科技 10 中国食品学报 中国粮油学报 11 中国食品添加剂 中国油脂 12 食品与机械 食品科学 13 茶叶科学 食品科技 14 食品工业 食品与生物技术学报 15 现代食品科技 食品研究与开发

序号 16 17 18 19 20 21 刊

名 粮食与油脂

河南工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中国调味品 粮食与饲料工业 粮油食品科技 酿酒科技

TU 建筑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13 建筑材料学报 24 岩土工程学报 14 给水排水 25 建筑结构学报 15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岩土力学

(改名为:土木建筑26 土木工程学报

与环境工程) 27 城市规划 16 混凝土 28 工业建筑 17 建筑科学与工程学报 29

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 规划师

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8 9 10 11 12 序号 建筑结构 城市规划学刊 工程地质学报 中国给水排水 空间结构

18 19 20 21 22 23 世界地震工程 建筑学报 暖通空调 中国园林

建筑钢结构进展 防灾减灾工程学报

30 31 32 33

自然科学版 国际城市规划 建筑科学 施工技术 结构工程师

TV 水利工程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1 水利学报 6 水利水电技术 11 2 水科学进展 7 长江科学院院报 12 3 泥沙研究

8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 13 4 水动力学研究与进9 水力发电 14 展.A辑

10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

5 水力发电学报

U(除U1/U6)交通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序号 1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 2 交通运输系统工程与3 信息

U2 铁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中国铁道科学 5 铁道工程学报 9 2 铁道学报 6 铁道车辆 10 3 铁道科学与工程学报7 铁道建筑 11 4 铁道标准设计

8 机车电传动

U4 公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中国公路学报 5 公路 9 2 长安大学学报.自然6 桥梁建筑 10 科学版 7 汽车技术 11 3 公路交通科技 8 现代隧道技术 4 汽车工程

U6 水路运输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中国造船 4 大连海事大学学报 7 2 中国航海 5 船舶工程 8 3 船舶力学 6 上海海事大学学报 9

V 航空、航天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水电能源科学 人民黄河 人民长江

南水北调与水利科技

名 重庆交通大学学报.

自然科学版

名 城市快轨交通 城市轨道交通研究铁道运输与经济

名 中外公路 公路工程 世界桥梁 刊

名 水运工程 舰船科学技术 航海技术 刊

1 2 3 4 5 6 航空学报 推进技术 航空动力学报 宇航学报 固体火箭技术 空气动力学学报

7 8 9 10 11 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中国空间科学技术 9南京航空航天大学学报

飞行力学 航天控制

13 14 15 16 17 18 19 实验流体力学

中国惯性技术学报 导弹与航天运载技术 宇航材料工艺

燃气涡轮实验与研究 电光与控制 航空制造技术

12 空间科学学报

X(除X9)环境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环境科学

7 环境化学 15 2 环境科学学报

8 环境科学与技术 16 3 中国环境科学

9 生态环境(改名为:17 4 环境科学研究

生态环境学报) 18 5 农业环境科学学报

10 环境污染与防治 19 6 环境工程学报

11 化工环保 20 12 生态与农业环境报

13 生态毒理学报 14 工业水处理

X9 安全科学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刊

名 序号 刊

名 序号 1 中国安全科学学报 3 消防科学与技术 5 2 安全与环境学报 4 工业安全与环保

名 环境工程 自然灾害学报 灾害学 水处理技术 环境保护 中国环境监测

名 安全与环境工程

第7篇: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核心期刊定义

核心期刊——某学科(或某领域)的核心期刊,是指那些发表该学科(或该领域)论文较多、使用率(含被引率、摘转率和流通率)较高、学术影响较大的期刊。

分类 目前国内有7大核心期刊(或来源期刊)遴选体系:

北京大学图书馆“中文核心期刊”

南京大学“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

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中国科技核心期刊”)

中国社会科学院文献信息中心“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

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来源期刊” 中国人文社会科学学报学会“中国人文社科学报核心期刊”

万方数据股份有限公司正在建设中的“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国际三大索引:

SCI《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 EI《工程索引》,The Engineering Index ISTP《科技会议录索引》,Index to Scientific & Technical Proceedings

期刊分类介绍

1 、什么是核心期刊 ? 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

2、什么是中文核心期刊? 对中国(不含港、澳、台)出版的期刊中核心期刊的认定,目前国内比较权威的有两种版本。一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简称中信所)每年出一次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以下简称《引证报告》);另一种是北京大学图书馆与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联合编辑出版的《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以下简称《要目总览》)。《要目总览》不定期出版, 1996 年出版了第二版, 2000 版,2004年版以及最新出版的2008年版(第五版)。《要目总览》收编包括社会科学和自然科学等各种学科类别的中文期刊。其中对核心期刊的认定通过五项指标综合评估。 《引证报告》统计源期刊的选取原则和《要目总览》核心期刊的认定各依据了不同的方法体系,所以二者界定的核心期刊(指科技类)不完全一致。

3、什么是国家级期刊? 一般说来,“国家级” 期刊 ,即由党中央、国务院及所属各部门,或中国科学院、中国社会科学院、各民主党派和全国性人民团体主办的 期刊 及国家一级专业学会主办的会刊。另外,刊物上明确标有“全国性期刊”,“核心期刊”字样的刊物也可视为国家级刊物。

4.什么是“省级”期刊? 即由各省、自治区、直辖市及其所属部、委办、厅、局主办的期刊以及由各本、专科院校主办的学报(刊)。

5、什么是学术期刊? 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以学术论文为主,而非学术期刊刊发的文献则以文件、报道、讲话、体会、知识等只能作为学术研究的资料而不是论文的文章为主。由于《总览》选刊的依据是 载文量多、收录量大和被引次数多 ,并不强调学术期刊与非学术期刊的界线,对此自然也就没有进行严格区分。 具体说来,《总览》学术与非学术不分,主要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期刊的定性,二是期刊的宗旨

6、什么是CN类刊物 ? 所谓C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内注册、国内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均标注有CN字母,人们习惯称之为CN类刊物。

7、什么是ISSN类刊 ? 现在许多杂志则同时具有CN和ISSN两种刊号。

所谓ISSN 类刊物是指在我国境地外注册,国内、外公开发行的刊物。该类刊物的刊号前标注有ISSN字母。

8.什么是CSCD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hinese Science Citation Database)来源期刊简称为CSCD期刊。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分为核心库和扩展库。核心库的来源期刊经过严格的评选,是各学科领域中具有权威性和代表性的核心期刊。扩展库的来源期刊也经过大范围的遴选,是我国各学科领域较优秀的期刊。核心库期刊:669种(以*号为标记); 扩展库期刊:378种(动态)。

9.什么是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 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又称为中国科技核心期刊,是由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经过严格的定量和定性分析选取的各个学科的重要科技期刊。2005年中国科技论文统计源期刊共1608种。

10.什么是SCI期刊 SCI(《科学引文索引》,英文全称是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美国科学情报研究所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它收录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挑选刊源,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SCI从来源期刊数量划分为SCI和SCI-E。SCI指来源刊为3500多种的SCI印刷版和SCI光盘版(SCI Compact Disc Edition, 简称SCI CDE),SCI-E(SCI Expanded)是SCI的扩展库,收录了5600多种来源期刊,可通过国际联机或因特网进行检索。SCI涵盖学科超过100个,主要涉及农业、生物及环境科学;工程技术及应用科学;医学与生命科学;物理及化学;行为科学。

11.什么是SSCI期刊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SCI和SCI-E的区别主要有以下几点

(1)SCI-E是SCI的扩展版,目前前者收录期刊3600多种,后者收录期刊6000多种,被SCI收录的期刊应该都被SCI-E收,但反之却不成立。

(2)通常情况下,SCI收录的期刊档次更高一些,但有时候也会发现SCIE收录期刊的影响因子可能比SCI还高,可能跟学科不同有关系。

(3)SCI是核心刊,全刊文章都被SCI收录;SCI-E是扩展版的期刊,并非所有文章被SCI收录.

核心期刊标准

确定核心期刊的标准可以概括为以下几项,其一主办机构的权威性,其二文章作者的权威性,其三,文章的被引用率及文献的半衰期(测定文章内容新颖性的指标,一般科技文献半衰期较短,社科文献则较长)。简单地说,核心期刊是学术界通过一整套科学的方法,对于期刊质量进行跟踪评价,并以情报学理论为基础,将期刊进行分类定级,把最为重要的一级称之为核心期刊。

一、目前,在国际科学界,如何正确评价基础科学研究成果已引起越来越广泛的关注。而被SCI、SSCI收录的科技论文的多寡则被看作衡量一个国家的基础科学研究水平、科技实力和科技论文水平高低的重要评价指标。

1. SCI即《科学引文索引》(Science Citation Index),是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Institute for Scientific Information 简称ISI)创建、出版的一部世界著名的期刊文献检索工具。该数据库通过其严格的选刊标准和评估程序来精心挑选有代表性的权威的科技期刊作为数据源,声称这些数据源包括了世界上90%以上的重要的科技文献,所以被它收录的论文具有较高的质量,代表了当时有关领域的先进水平。包括了全世界出版的数、理、化、农、林、医、生命科学、天文、地理、环境、材料、工程技术等自然科学各学科的核心期刊3700多种,使得SCI收录的文献能够全面覆盖全世界最重要和最有影响力的研究成果。

SCI的一个重要特点就是它不但收录文献的作者、题目、源期刊、摘要、关键词,以及出版信息等,而且还收录每篇论文引用文献的信息,建立了引文索引。不仅可以从文献引证的角度评估文章的学术价值,还可以迅速方便地组建研究课题的参考文献网络。SCI创刊于1961年。经过40年的发展完善,已从开始时单一的印刷型发展成为功能强大的电子化、集成化、网络化的大型多学科、综合性检索系统。所以SCI不仅作为一部文献检索工具使用,而且成为科研评价和的一种依据。科研机构被SCI收录的论文总量,反映整个机构的科研、尤其是基础研究的水平;个人的论文被SCI收录的数量及被引用次数,反映他的研究能力与学术水平。

2. SSCI即社会科学引文索引(Social Sciences Citation Index),为SCI的姊妹篇,亦由美国科学信息研究所创建,是目前世界上可以用来对不同国家和地区的社会科学论文的数量进行统计分析的大型检索工具。1999年SSCI全文收录1809种世界最重要的社会科学期刊,内容覆盖包括人类学、法律、经济、历史、地理、心理学等55个领域。收录文献类型包括:研究论文,书评,专题讨论,社论,人物自传,书信等。选择收录 (Selectively Covered)期刊为1300多种。

二、目前国内普遍使用的核心期刊索引有CSSCI及其他核心期刊目录等。

1.CSSCI 科学引文索引是从文献之间的引证关系上,揭示科学文献之间的内在联系。通过引文的统计与分析,可以从一个重要侧面揭示学科研究与发展的基本走向,评价科学研究质量,为人文社会科学事业发展与研究提供第一手资料。由南京大学研制成功的“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是国家、教育部重点研究项目。2000年该项目完成了CSSCI引文数据库的构建工作,相继研制成功了CSSCI数据库网络版和光盘版。经过数年的努力,现已开发的CSSCI(1998—2004年)7年数据并在国际互联网上和国内电讯网上向社会各界提供多种形式的查询服务,取得了明显的社会效益。该项成果填补了我国社会科学引文索引的空白,达到了国内领先水平。

目前,教育部已将CSSCI数据作为全国高校机构与基地评估、成果评奖、项目立项、人才培养等方面的重要考核指标。CSSCI数据库已被北京大学、清华大学、中国人民大学、武汉大学、吉林大学、山东大学、南京大学等100多个单位购买使用,并将CSSCI作为地区、机构、学术、学科、职称、项目、成果评价与评审的重要依据。

作为我国社会科学主要文献信息统计查询与评价的重要工具, CSSCI提供多种信息查询、检索途径,可以为社会科学研究者提供国内社会科学研究前沿信息和学科发展的历史轨迹;为社会科学管理者提供地区、机构、学科、学者等多种类型的统计分析数据,从而为制定科学研究发展规划、科研政策提供科学合理的决策参考。目前南京大学CSSCI数据库已向社会开展服务,服务项目有网上包库(包库机构在限定的IP地址范围内的任何一台计算机上、任意时间段使用CSSCI数据库)、网上查询(非包库用户通过网络查询CSSCI数据库);委托查询(用户委托南京大学代为查询CSSCI数据库,出具查询报告)、手机查询(中国移动手机用户通过发送手机短信形式查询CSSCI数据库),详情可登录南京大学中国社会科学研究评价中心网站查询。

2.《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是由北京大学图书馆等多家单位共同主持完成的研究项目。是在深入研究核心期刊评价理论和方法的基础上,采用定量和定性相结合的评价方法选出并收录的该学科论文数量较多,文摘率、引文率、读者利用率相对高,在本学科学术水平较高、影响力较大的期刊。自1992年出版第一版到目前已出版5版,2008版共收入73个学科的1983种期刊。

3.《中国人文社会科学核心期刊要览》是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出版的社会科学类核心期刊目录。目前已出版了2004版和2008版,2008版共收入24个学科的386种期刊。 但是任何评价体系都会有一定的适用范围,核心期刊的评选也不例外,不绝对化。因此,在使用核心期刊的评价功能对学术论文进行评价时应注意其局限性,并结合其他评价体系进行综合评价。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TU 建筑科学 1.岩土工程学报 2.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3. 建筑结构学报4. 岩土力学5. 土木工程学报6. 建筑结构7. 工业建筑8. 城市规划9.城市规划学刊 10. 中国给水排水11.混凝土12. 空间结构13.建筑学报 14. 给水排水15. 建筑材料学报16. 沈阳建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17. 重庆建筑大学学报 18.工程地质学报 19. 世界地震工程20.暖通空调 21. 建筑技术 22.混凝土与水泥制品 23.工程勘察 24. 建筑科学25.中国园林26.国外城市规划(改名为:国际城市规划)27. 西安建筑科技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28.施工技术29.规划师30.工程抗震与加固改造31. 四川建筑科学研究32.地下空间与工程学报33.新型建筑材料

TV 水利工程 1.水利学报 2. 水科学进展3. 泥沙研究4. 水力发电学报5. 水利水电技术

6. 水电能源科学7. 水力发电8. 人民黄河9. 长江科学院院报10. 水利水运工程学报11.中国水利 12. 水利水电科技进展13. 人民长江

U(除U2,4,6)交通运输综合 1. 交通运输工程学报2.长安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3.重庆交通学院学报(改名为:重庆交通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U2 铁路运输 1.铁道学报 2. 中国铁道科学3.铁道车辆4.铁道标准设计 5. 铁道工程学报6.铁道运输与经济7.铁道建筑 8.铁道机车车辆9.机车电传动 10. 中国铁路11.城市轨道交通研究

U4 公路运输 1. 中国公路学报2. 汽车工程3.公路交通技术 4.公路 5.桥梁建筑 6.汽车技术7. 中外公路8. 现代隧道技术 9.世界桥梁 10.筑路机械与施工机械化

岩土工程学报

《岩土工程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由中国水利学会、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中国力学学会、中国建筑学会、中国水力发电工程学会、中国振动工程学会六个全国性学会联合主办的学术性科技期刊。《岩土工程学报》创办于1979年,在江苏南京登记,由南京水利科学研究院承办,国内外公开发行。

《岩土工程学报》2004年以前为双月刊,2005年起,《岩土工程学报》改版为月刊,大16开本,160页,每月中旬出版。国际标准刊号ISSN1000-4548,国内统一刊号CN32-1124/TU。国内邮发代号28-62,国外发行代号MO 520。

经过30年的发展,《岩土工程学报》已是我国岩土工程领域中具有重要影响的学术期刊,是岩土工程理论和实践的重要论坛,是我国从事水利、建筑和交通事业的勘测、设计、施工、研究和教学人员发表学术观点、交流实践经验的重要园地。《岩土工程学报》为我国培养了一大批水利、建筑和交通事业战线上岩土工程学科的带头人,为我国的基础性工程设施建设事业,特别是水利工程建设事业做出了贡献。 《岩土工程学报》作用和影响可以体现在如下四个方面:1.总被引频次和影响因子逐年稳步上升,并位于同类期刊的前列,2004年总被引频次数和影响因子排名均位于建筑类期刊的首位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

《岩石力学与工程学报》(以下简称《学报》)由中国科协主管、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主办,创刊于1982年。1982~1984年为年刊,1985年为半年刊,1986年经批准改为季刊向国内外公开发行。 其中,1986~1996为季刊;1997~2001为双月刊;2002~2003为月刊;2004~2005为半月刊;2006~现在为月刊,为中文核心期刊,现被EI和国内外较多收录机构收录。 经过28余年的努力,《学报》在科学界取得了较大影响,影响因子和总被引频次均排本学科相关领域前列,被评为2003和2008“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此外,学报1997年和2002年获第

二、三届中国科协优秀科技期刊三等奖,2001年获第四届湖北省优秀期刊奖。编辑部1998年获中国岩石力学与工程学会先进集体奖,2001年获湖北省科技厅颁发的“湖北省科技期刊先进集体奖”及湖北省科技期刊编辑学会颁发的“1999~2000、2001~2002和2003~2004先进集体奖”。2004~2009,编辑部均被评为中国科学院武汉岩土力学研究所“优秀文明团队”和“最佳文明团队”。自1990年设立“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以来,2005年《学报》首次获得中国科学院科学出版基金三等资助;2006~2009年《学报》 均获得“中国科协精品科技期刊工程资助项目”C类资助。 成就

据2002年1月22日《科学时报》报导,在“中国自然科学期刊显示度排名表”中,《学报》被列入前100名。根据2003和2005“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2003)”统计结果,2004年12月和2006年10月《学报》分别被评为“第三届、第五届 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 《学报》反映我国岩石力学与工程的新成就、新理论、新方法、新经验、新动向,促进海内外学术交流,特别欢迎国家重大项目、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及其他重要项目的研究成果,倡导和鼓励有实践经验的作者撰稿,并优先刊用这些稿件,本刊也发表少数侧重于工程应用的土力学方面的文章。为尽快交流最新的学术信息,本刊还发表近期博士学位论文摘要、会议简讯、新书简介与相关的学术动态。

据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学报总被引频次:1997年103篇,1998年272篇,1999年346篇,2000年433篇,2001年557篇,2002年758篇,2003年1564篇,2004年2647篇,2005年2521篇。

建筑结构学报

《建筑结构学报》是由中国科学技术协会主管,中国建筑学会主办的学术性刊物,创刊于1980年,2010年起为月刊,大16开,112页,至2010年已出版了31卷。 简介

该刊宗旨在报道和交流建筑结构领域中代表我国学术水平的最新研究成果,反映本学科发展最新动态和趋势,推动国内外的学术交流,主要刊登建筑结构、抗震防振、地基基础等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应用研究和科学实验技术的学术论文,研究报告及最新进展动态,为我国建筑科学技术研究的发展服务。

设置栏目

1.综述评论。主要对本学科的具体专题简要介绍其发展历史,发展现状,分析其存在主要问题,展望发展趋势。欢迎相关的专家学者撰写有关文稿,需具有独创性见解。

2.学术论文。刊载我国在本学科的基础理论研究、科学技术成果以及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体现该学科的前沿学术水平。来稿在理论上需具有创造性,试验研究工作需具有开拓性, 具有较高的学术价值。对国家重大课题的研究成果可考虑优先刊登。

3.工程实践。刊载国内重大工程的开创性设计计算和研究成果,以及工程实践中解决具体问题的研究、探讨和经验。来稿需具有一定的创新性和较高的实用价值。

4.海外进展。该栏目主要向国内工程界报道国外本学科的最新学术进展情况及重大工程应用。

5.学术讨论。栏目主要刊登对本刊稿件的讨论稿及作者的回复,讨论期限在论文刊登一年内。

6.信息报道。主要报道国内外的新结构、新材料、新技术,以及与广大读者相关的一些信息,如结构工程师注册信息、学术会议信息等。来稿要求简短明了,具有时效性。

7.规范动态。介绍新编或修编规范中的关键要点及应用中要注意的问题,为广大工程技术人员服务。

收录情况

《中国学术期刊综合评价数据库》(CAJCED)

《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CJFD)

《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

《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

《万方数字期刊》

《中国核心期刊(遴选)数据库》

《中国核心期刊要目数据库》(CCJGD)

METADEX(金属文摘) Scopus

《中国学术期刊文摘》

《中国期刊信息与知识数据库》(CJIKD)

《中国力学文摘》

被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 收录

期刊获奖情况介绍

2001年获得首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2002年获第二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2006年获第六届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

2008年中国精品科技期刊

RCCSE中国权威学术期刊

土木工程学报

杂志简介

《土木工程学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主管、中国土木工程学会主办的土木工程综合性学术期刊,以土木工程界中、高级工程技术人员为主要读者对象。主要报道土木工程各专业领域的发展综述,重大土木工程实录,建筑结构、桥梁结构、岩土力学及地基基础、隧道及地下结构、道路及交通工程、建设管理等专业在科研、设计、施工方面的重要成果及发展状况,同时也刊登建筑材料、港口、水利、市政、计算机应用、力学、防灾减灾等专业中与上述学科交叉或有密切联系的论文报告。本刊办刊宗旨为促进国内外土木工程界的学术交流。

《土木工程学报》创刊于1954年3月,由郭沫若同志题写刊名。1958年学报由季刊改为双月刊,1959年至1961年为月刊;1962年起再次改为双月刊。1966年曾改为3个专业分册出版,直至1966年9月"文革"开始时停刊。1980年5月复刊,出版季刊,96页。1992年起由季刊改为双月刊,80页。1997年起由铅排印刷改为激光照排胶印,印刷质量及时效性大幅度提升。1999年由16开80页,改为大16开(A4)80页;2000年至今改为大16开112页;2003年起出版大16开112页,月刊。

《土木工程学报》被Ei(美国工程索引)、中文核心期刊、中国科技核心期刊、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及(网络版)、台湾华艺CEPS中文电子期刊等引文数据库收录为核心期刊。

本刊是国家级火炬计划项目《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CSCD)首批收录的315种来源期刊之一。由中国科学院文献情报中心出版的《中国科学计量指标:期刊引证报告》2007年版公布的信息表明:《土木工程学报》2006年在CSCD核心库收录的666种学术性期刊中排名第180位,总被引频次为627次,他引频次546次。

本刊也是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首批收录的统计来源科技期刊之一。2009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数据指标显示: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2008年收录的1723种统计源期刊中,《土木工程学报》总被引频次1876次,他引率0.96,在本学科44种期刊中列第4位,在全部1868种期刊中列第159位;影响因子0.755,在本学科44种期刊中列第5位,在全部1868种期刊中列第227位。

2010年11月中国科学技术信息研究所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引证报告(核心版)》数据指标显示:在《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CSTPCD)2009年收录的1946种统计源期刊中,《土木工程学报》总被引频次2162次,他引率0.94,在本学科43种期刊中列第4位,在全部1946种期刊中列第167位;影响因子0.772,在本学科43种期刊中列第5位,在全部1946种期刊中列第218位。综合评价总分60.1,在土木建筑工程类43种期刊中列第3位,在全部1946中期刊中列第192位。

在中国学术期刊(光盘版)电子杂志社中国科学文献计量评价研究中心发布的中国科技期刊影响因子年报(2009版)中,本刊2008年影响因子0.925,总被引频次2335次,在“建筑科学”学科中均列第2位。

获1991“建设部好期刊”称号;1996年、1999年、2001年连续被评为“建设部优秀期刊”。

获2000、2001、2002中国科协“基础性及高科技期刊专项经费资助”。 主要栏目

结构工程 桥梁工程 道路工程 隧道工程 水利工程

基础工程与岩土力学 建设管理

基本信息

期刊名称:土木工程学报

主管:中华人民共和国住房和城乡建设部 主办:中国土木工程学会 协办:中国建筑科学研究院 出版周期:月刊

创刊时间:1954年3月

刊名题字:郭沫若

国际标准刊号:ISSN 1000-131X 国内统一刊号:CN11-2120/TU 地址:北京三里河路9号住房和城乡建设部内 邮政编码:100835 定价:25 元

编委会

第七届编委会成员名单

名 誉 主 任 委 员:黄卫

主 任 委 员:徐培福

副 主 任 委 员:凤懋润,王俊,袁驷,张琳

常务副主任委员:张 雁

名 誉 主 编:陈肇元

主 编:王 俊

副 主 编:陶学康 李广信 焦明辉

编 委:(按汉语拼音顺序)

白国良 白 云 陈宜明 陈肇元 陈 重 陈祖煜 程良奎 邓学钧

丁士昭 董石麟 范立础 方东平 冯大斌 凤懋润 傅学怡 龚晓南

顾宝和 顾 明 关宏志 韩林海 胡家顺 江欢成 江见鲸 蒋永生

柯长华 赖 明 蓝 天 李广信 李国强 李 乔 林 皋 林元培

刘伯权 刘金砺 刘维宁 刘西拉 陆化普 吕西林 罗祥麟 孟凡超

牛恩宗 钱七虎 秦顺全 秦淞君 任辉启 容柏生 邵容光 沈世钊

沈珠江 宋向群 孙 钧 陶学康 汪大绥 王 俊 王梦恕 王 宁

王要武 吴慧娟 吴 澎 吴学敏 项彦勇 肖汝诚 肖 岩 徐培福

杨 浩 杨 敏 杨秀敏 袁 驷 张 琳 张 弥 张 雁 张在明

郑 刚 郑颖人 钟登华 周锡元 周 云 邓汉忠(中国香港)

李焯芬(中国香港) 刘正光(中国香港) 杨永斌(中国台湾)

Hoi Tok (Todd) Chan(加) Man-Chung Tang(美) Paul T.Y. Chang(美)

Thomas T.C. Hsu(美) Wai-Fan Chen(美)

铁道学报

《铁道学报》》(英文名称 Journal of the China Railway Society;汉语拼音名称:TIEDAO XUEBAO)是中国铁道学会主办的综合性学术刊物(1979年创刊,2011年由双月刊改为月刊,国内外发行),致力于全面反映铁道科学技术最新研究进展,扩大交流与传播,为促进学科发展和铁道科技进步服务。

本刊主要刊登铁路运输、铁道机车车辆、铁道电气化、铁道通信信号、铁路工程等学科的学术论文、综述等,注重论文的科学性与创造性,旨在交流铁路同行间的科学研究成果,互相启发与借鉴,共同进步,为铁道科技的发展服务。适合铁路科技工作人员阅读。

由于广大作者和审稿专家的厚爱与支持,本刊赢得了学术界的承认,入选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学位与研究生教育中文重要期刊目录”;连续位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铁道运输类核心期刊的首位;被俄罗斯文摘杂志(AJ)、美国工程索引(Ei Compendex)、德国国际建筑学数据库(ICONDA)、剑桥科学文摘(CSA)、中国科技论文与引文数据库、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中国学术期刊文摘》中英文版、台湾华艺等国内外十余家大型数据库收录。连续4年获“百种中国杰出学术期刊”称号。2008年荣获中国科技信息研究所评出的“中国精品科技期刊”称号。读者遍及十几个国家和地区。

《铁道学报》的全文除印刷版外,还可以从中国期刊网(CNKI)、万方数据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台湾华艺中文电子期刊服务数据库(CEPS)、中文科技期刊数据库检索阅读。[1]

主管单位: 中国科协

主办单位: 中国铁道学会,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中国中铁股份有限公司

铁道工程学报封面

《铁道工程学报杂志》创刊于1984年,本刊为月刊,主编:何宁。

《铁道工程学报杂志》是面向整个铁路工程技术领域的大型综合性学术刊物,由中国铁道学会和中国铁路工程总公司联合主办,1984年创刊,获中国标准刊号(CN号和ISSN号),在国内外公开发行,现为双月刊。社长:秦家铭,主编何宁。长期以来,《铁道工程学报杂志》被铁道工程界公认为高层次的权威性刊物,为铁道工程界科技人员,管理人员和决策人员提供了大量理论、实践研究成果和规划论证。

《铁道工程学报杂志》稿件内容主要涉及铁路网研究,铁路线路工程、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地质与路基、城市轨道交通、环境工程研究、爆破技术、房建技术、电气化技术、工程机械、电子计算机技术、工程经济与管理以及其它与铁路工程建设相关学科的国内外最新研究成果(包括阶段性研究成果)、重大设计施工动向、对新技术推广及国外先进技术引进问题的研究、对信息技术等技术手段的运用研究等。 杂志栏目

铁道工程学报杂志设有栏目有:路网研究,勘测设计,线路与路基,桥梁工程,隧道工程,工程地质,城市轨道工程,电气化工程。 杂志常见论文发表案例

1、黄土及其边坡稳定的一些探讨

2、预应力混凝土管桩的设计及施工研究

3、张唐重载铁路的综合选线技术

4、盾构法施工对既有桥基础变位的影响分析

5、旧桥承载力的分析及鉴定

6、连续梁桥荷载试验梁格法分析

7、贵广铁路东平水道特大双拱肋钢桁架拱桥分析和设计

8、思贤窖大桥四线铁路宽桁斜拉桥关键技术研究

9、铁路隧道工程地下水风险评估探析

10、MUIR WOOD公式法在盾构隧道中的运用

11、通透肋式拱梁隧道变形机理及力学特征分析

12、克什克腾越岭隧道区地应力特征分析

13、道/隧上下交叉段隧道支护分析和加固探讨

14、大体积混凝土芯部温度监测

15、圆钢管轻骨料混凝土轴压柱非线性有限元分析

16、地铁同台换乘车站设计方案的研究

17、城市轨道交通规划选线存在问题及建议

18、严寒地区地铁环控系统方案探讨

19、轨道交通PIS与CBTC无线组网技术及干扰分析研究

20、地铁深基坑渗流应力耦合研究

第8篇: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2005 年版)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2005 版)的说明

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第二编 经济

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第四编 自然科学

第五编 医药、卫生

第六编 农业科学

第七编 工业技术

关于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2005 版)的说明

2004 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由北京大学图书馆和北京高校图书馆期刊工作研究会主持, 1996 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二版)》, 2000 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三版)》, 2004 年推出《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第四版)》。 2005 版《中文核心期刊目录总览》在 2004 版的基础上进行了修订。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第一编

哲学、社会学、政治、法律类

A/K 综合性人文、社会科学

1. 中国社会科学 2. 北京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3. 社会科学战线 4. 学术月刊 5. 中国人民大学学报 6. 天津社会科学 7. 学术研究 8. 江海学刊 9. 江汉论坛 10. 江苏社会科学 11. 北京师范大学学报.人文社会科学版 12. 复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13. 文史哲 14. 南京大学学报 . 哲学、人文科学、社会科学 15. 浙江学刊 16. 浙江社会科学 17. 社会科学研究 18. 求是学刊 19. 社会科学 ( 上海 )( 吸收 :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 20. 社会科学辑刊 21.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哲社版 22. 华中师范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23. 中州学刊 24. 南开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25. 人文杂志 26. 求索 27. 思想战线 28. 中山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29. 吉林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30. 国外社会科学 31. 南京社会科学 32. 厦门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33. 浙江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34. 四川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35. 齐鲁学刊 36. 西南民族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 改名为西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科版 ) 37. 学海 38. 武汉大学学报 . 人文科学版 39. 江西社会科学 40. 东北师大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41. 郑州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42. 河北学刊 43. 学术界 44. 东岳论丛 45. 湖南师范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46. 东南学术 47. 首都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48. 中国社会科学院研究生院学报 49 上海社会科学院学术季刊 ( 并入 : 社会科学 ) 50. 湖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51. 西南师范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52. 北京社会科学 53. 河南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54. 学术论坛 55. 南京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56. 广东社会科学 57. 陕西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58.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59. 福建论坛 . 人文社会科学版 60. 西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61. 山东社会科学 62. 探索 63. 学术交流 64. 湘潭大学社会科学学报

65. 暨南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66. 华南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67. 安徽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68. 北方论丛 69. 山东师大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70.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71. 西北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72. 深圳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73. 河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74. 上海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75. 宁夏社会科学

76. 兰州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77. 辽宁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78. 云南社会科学 79.

长白学刊 80. 河北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81. 天津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82. 江淮论坛 83. 福建师范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84. 河南社会科学 85. 内蒙古社会科学 86. 南昌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87. 甘肃社会科学 88. 上海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89. 内蒙古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90. 中国教育期刊 . 社会科学版 91. 晋阳学刊 92. 四川师范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93. 清华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94. 苏州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95. 河北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96. 烟台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97. 贵州社会科学 98. 山东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99. 扬州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100. 山西师大学报 . 社会科学版

B( 除 B9) 哲学

l. 哲学研究 2. 心理科学 3. 心理学报 4. 哲学动态 5. 自然辨证法研究 6. 孔子研究 7. 自然辩证法通讯 8. 心理学动态 ( 改名为:心理科学进展 ) 9. 中国哲学史 10. 道德与文明 11. 科学技术与辩证法 12. 现代哲学 13. 心理发展与教育 14. 心理学探新 15. 周易研究

B9 宗教

l. 世界宗教研究 2 、宗教学研究 3 、法音 4 、敦煌研究 5. 中国宗教 6. 佛教文化 7. 中国穆斯林 8. 世界宗教文化

C8 统计学

l. 中国统计 2. 统计研究 3. 统计与决策 4. 数理统计与管理

C9l 社会学

1. 社会学研究 2. 社会 3. 妇女研究论丛 4. 中国社会保障

C92 人口学

l. 人口研究 2. 中国人口科学 3. 人口与经济 4. 人口学刊 5. 人口与计划生育

C93 管理学

1. 中国行政管理 2. 管理世界 3. 领导科学 4. 中外管理 5. 管理科学学报

C96 人才学 1. 中国人才

C95 民族学

1. 民族研究 2. 中央民族大学学报 . 哲社版 3 、贵州民族研究 4 、广西民族研究 5 、黑龙江民族从刊 6 、广西民族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7. 回族研究 8. 世界民族 9. 中国民族 10. 云南民族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云南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11. 云南社会科学 12. 青海民族研究 13. 西北民族研究 14. 满族研究 15. 中南民族学院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改名为:中南民族大学学报 . 人文社会科学版) 16. 内蒙古社会科学 17. 西北民族学院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改名为:西北民族大学学报 . 哲学社会科学版)

D1 , 3 , 5 国际政治

1. 世界经济与政治 2. 现代国际关系 3. 当代世界与社会主义 4. 欧洲(改名为:欧洲研究) 5. 国际问题研究 6. 当代亚太 7. 国外理论动态 8. 美国研究 9. 当代世界 10. 西亚非洲 11. 东欧中亚研究(改名为: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12. 国际展望 13. 国际论坛 14. 国际观察 15. 当代世界社会主义问题 16. 和平与发展 17. 拉丁美洲研究 18. 日本学刊 19. 东南亚研究 20. 国外社会科学

D2,4,6 中国政治

1. 政治学研究 2. 求是 3. 中国行政管理 4. 马克思主义与现实 5. 瞭望 6. 社会主义研究 7. 教学与研究 ( 北京 ) 8. 毛泽东思想研究 9. 党的文献 10. 马克思主义研究 11. 青年研究 12. 中国青年研究 13. 探索 14. 党建研究 ( 北京 ) 15. 中共党史研究 16. 学习与探索 17. 中国党政干部论坛 18. 社会科学研究 19. 理论前沿 20. 理论探讨 21. 新视野 22. 中共中央党校学报

23. 求是 24. 理论与改革 25. 科学社会主义 26. 毛泽东邓小平理论研究 27.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研究 28. 工会理论与实践 29. 中共福建省委党校学报 30. 北京行政学院学报 31. 云南行政

学院学报 32. 理论学刊 33. 中国青年政治学院学报 34. 妇女研究论丛 35. 党政论坛 36. 理论导刊 37. 中央社会主义学院学报 38. 理论探索 39. 半月谈 40. 学校党建与思想教育 41. 中国青年 42. 公安大学学报(改名为:中国人民公安大学学报)

D9 法律

1. 中国法学 2. 法学研究 3. 法学 4. 法学评论 5. 中外法学 6. 现代法学 7. 法商研究 8. 法律科学 9. 法学家 10. 政法论坛 11. 人民检察 12. 河北法学 13. 中国教育期刊 . 法律版 14. 政治与法律 15. 环境法律评论 16. 比较法研究 17. 法学杂志 18. 当代法学 19. 人民司法 20. 法律适用 21. 法制与社会发展 22. 法学论坛

E 军事

1. 中国军事科学 2. 军事经济研究 3. 国防大学学报 4. 政工导刊 5. 军事史林 6. 军事历史研究 7. 世界军事 8. 军队政工理论研究 9. 南京政治学院学报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第二编

经 济

F 综合性经济科学

1. 经济研究 2. 管理世界 3. 经济学动态 4. 改革 5. 经济学家 6. 世界经济 7. 财贸经济 8. 财经研究 9. 经济科学 10. 宏观经济研究 11. 财经问题研究 12. 经济评论 13. 当代财经 14. 当代经济科学 15. 经济管理 16. 当代经济研究 17.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18. 南开经济研究 19. 经济问题 20. 经济问题探索 21. 现代财经 22. 上海经济研究 23. 财经科学 24. 国际经济评论

25. 外国经济与管理 26. 经济社会体制比较 27. 经济纵横 28. 中国经济问题 29. 经济与管理研究 30. 中国经济史研究 31. 经济经纬 32. 中国教育期刊 . 经济版 33. 中南财经大学学报 ( 改名为 : 中南财经政法大学学报 ) 34. 福建论坛 . 经济社会版 35. 生产力研究

F11 世界经济

1. 世界经济 2. 世界经济与政治 3. 世界经济研究 4. 国际经济评论 5. 外国经济与管理 6. 国际贸易问题 7. 国际贸易 8. 当代亚太 9. 亚太经济 10. 世界经济与政治论坛 11. 现代国际关系 12. 东欧中亚研究 ( 改名为 : 俄罗斯中亚东欧研究 ) 13. 世界经济文汇

F12,2( 除 F23,27) 中国经济 , 经济计划与管理

1. 改革 2. 数量经济技术经济研究 3. 上海经济研究 4. 中国人力资源开发 5. 经济体制改革 6. 中国经济管理 7. 特区经济 8. 开放导报 9. 南方经济 10. 宏观经济调控 11. 中国改革 12. 中国劳动 13. 城市发展研究 14. 城市问题 15. 国际经济合作 16. 改革与战略 17. 中国流通经济

18. 中国物资流通(改名为:中国物流与采购)

F23 会计

1. 会计研究 2. 审计研究 3. 财会月刊 4. 财务与会计 5. 财会通讯 6. 审计与经济研究 7. 中国审计 8. 中国农业会计 9. 广西会计 10. 中国会计电算化 11. 财会研究(兰州) 12. 事业财会 13. 财经理论与实践 14. 会计之友

F3 农业经济

1 . 中国农村经济 2. 农业经济问题 3. 中国农村观察 4. 农业现代化研究 5. 农业技术经济 6. 林业经济 7. 中国土地科学 8. 林业经济问题 9. 生态经济 10. 农业经济 11. 调研世界 12. 乡镇企业研究 13. 中国农垦经济 14. 农村经济 15. 乡镇经济 16. 中国乡镇企业会计 17. 农村合作经济经营管理(改名为:农村经营管理) 18. 世界农业 19. 农村经济导刊

F4/6 工业经济 ( 含 F27)

1. 中国工业经济 2. 管理世界 3. 经济管理 4. 经济研究 5. 改革 6. 外国经济与管理 7. 经济问题探索 8. 经济理论与经济管理 9. 企业管理 10. 企业经济(南昌) 11. 汽车与配件 12. 中

国建材 13. 煤炭经济研究 14. 中国电业 15. 建筑经济 16. 中国地质矿产经济(改名为:中国国土资源经济) 17. 企业活力 18. 上海企业 19. 集团经济研究 20. 管理现代化 21. 经营与管理

22. 国有资产管理 23. 企业家(改名为:财智文摘) 24. 工业技术经济 25. 电力需求侧管理 26. 铁道经济研究 27. 交通企业管理 28. 旅游学刊 29. 邮电企业管理(改名为:通信企业管理)F7 贸易经济

1. 国际贸易问题 2. 商业研究 3. 国际贸易 4. 商业经济与管理 5. 财贸经济 6. 北京工商大学学报 . 社会科学版 7. 消费经济 8. 国际经贸探索 9. 商业时代 10. 国际经济合作 11. 国际商务研究 12. 价格理论与实践 13. 中国商贸 14. 商场现代化 15. 江苏商论 16. 销售与市场 17. 商业经济文荟 18. 中国物价 19. 中国市场 20. 财贸研究 21. 价格月刊

F81 财政 . 国家财政

1. 税务研究 2. 财政研究 3. 税务与经济 4. 中央财经大学学报 5. 财贸经济 6. 中国财政 7. 中国财经信息资料 8. 财经问题研究 9. 涉外税务 10. 财经论丛 11. 财经研究 12. 中国税务

13. 当代财经 14. 财经科学 15. 江西财税与会计 16. 财会研究(兰州)

F82/83/84 货币 / 金融、银行 / 保限

1. 金融研究 2. 国际金融研究 3. 证券市场导报 4. 投资研究 5. 金融论坛 6. 保险研究 7. 金融理论与实践 8. 上海金融 9. 财经理论与实践 10. 金融与经济 11. 浙江金融 12. 武汉金融

13. 中国金融 14. 西南金融 15. 南方金融 16. 现代金融 17. 农村金融研究 18. 国际金融 19. 银行家

中文核心期刊目录第三编

文化、教育、历史

G20 信息与传播

1. 现代传播 2. 当代传播

G21 新闻学、新闻事业

1. 国际新闻界 2. 新闻记者 3. 新闻通讯(改名为:传媒观察) 4. 新闻与传播研究 5. 中国记者 6. 新闻战线 7. 新闻与写作 8. 新闻界 9. 新闻爱好者 10. 新闻大学 11. 新闻知识 12. 新闻实践

G22 广播、电视事业

1. 中国广播电视学刊 2. 电视研究

G23 出版事业

1. 编辑学报 2. 中国科技期刊研究 3. 中国出版 4. 编辑之友 5. 出版发行研究 6. 编辑学刊 7. 出版广角 8. 读书 9. 中国图书评论 10. 科技与出版

G25,35 图书馆学 , 情报学

1 . 中国图书馆学报 2. 图书情报工作 3. 大学图书馆学报 4. 情报学报 5. 图书馆杂志 6. 情报科学 7. 图书馆建设 8. 图书馆 9. 情报杂志 10. 图书馆论坛 11. 现代图书情报技术 12. 情报资料工作 13. 情报理论与实践 14. 图书馆工作与研究 15. 图书馆理论与实践 16. 图书情报知识 17. 现代情报

G27 档案学

1. 档案学通讯 2. 中国档案 3. 档案学研究 4. 档案与建设 5. 浙江档案 6. 档案管理 7. 兰台世界 8. 山西档案 9. 档案 10. 北京档案 11. 上海档案 12. 四川档案 13. 湖南档案 ( 改名为 : 档案时空 )

G3 科学 , 科学研究

1. 自然辩证法研究 2. 科研管理 3. 科学学研究 4. 科学学与科学技术管理 5. 中国科技论坛 6. 中国软科学 7. 自然辩证法通讯 8. 科学管理研究 9. 研究与发展管理 10. 科技进步与对策 11. 科学新闻 12. 科技管理研究 13. 科学对社会的影响

G4 综合性教育

1. 教育研究 2. 教育理论与实践 3. 比较教育研究 4. 全球教育展望 5. 教育评论 6. 中国教育期刊 7. 外国教育研究 8. 人民教育 9. 教学与管理 10. 教育探索 11. 中国教育学刊 12. 教育科学 13. 江西教育科研 14. 辽宁教育研究 15. 教育导刊 16. 上海教育科研 17. 山东教育科研(改名为:当代教育科学) 18. 教育研究与实验 19. 教育与经济 20.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 . 教育科学版

G61 学前教育

1. 学前教育研究 2. 幼儿教育 3. 学前教育 4. 早期教育

G62/63 初等 / 中等教育

1. 课程、教材、教法 2. 中小学管理 3. 语文教学通讯(分初中刊和高中刊) 4. 学科教育 5. 外国中小学教育 6. 历史教学 7. 上海教育 8. 中小学教师培训 9. 小学语文教学 10. 小学教学研究 11. 思想政治课教学 12. 天津教育 13. 中学化学教学参考 14.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15. 中学数学教学参考 16. 英语辅导(与疯狂英语合并为:英语辅导、疯狂英语) 17. 中小学外语教学 18. 数学通报 19. 中学物理 . 高中版 20. 生物学教学

G64 高等教育

1. 高等教育研究 ( 武汉 ) 2. 教育发展研究 3. 中国高等教育 4.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5. 中国高教研究 6. 江苏高教 7.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改名为:教师教育研究) 8.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9.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10. 黑龙江高教研究 11. 现代大学教育 12. 高校理论战线 13. 高教探索 14. 北京大学教育评论

G71/79 各类教育

1. 中国成人教育 2. 教育与职业 3. 中国职业技术教育 4. 中国电化教育 5. 中国远程教育 6. 电化教育研究 7. 成人教育 8. 中国特殊教育 9. 北京成人教育(改名为: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

10. 父母必读 11. 继续教育

G8 体育

1. 体育科学 2. 北京体育大学学报 3. 武汉体育学院学报 4. 体育与科学 5. 成都体育学院学报

6. 体育学刊 7. 中国体育科技 8. 上海体育学院学报 9. 体育文化导刊 10. 西安体育学院学报

11. 天津体育学院学报 12. 广州体育学院学报 13. 山东体育学院学报

H0/2 语言学 / 汉语 / 中国少数民族语言

1. 中国语文 2. 语言教学与研究 3. 民族语文 4. 语言文字应用 5. 汉语学习 6. 语言研究 7. 中国翻译 8. 世界汉语教学 9. 古汉语研究 10. 方言 11. 当代语言学 12. 语文研究 13. 语文建设 14. 修辞学习 15. 语言与翻译 16. 上海科技翻译 17. 中国科技翻译

H3/9 外国语

1. 外语教学与研究 2. 外国语 3. 外语与外语教学 4. 外语界 5. 现代外语 6. 解放军外国语学院学报 7. 外语学刊 8. 外语教学 9. 外语研究 10. 四川外语学院学报 11. 中国俄语教学I1 , I3/7 世界文学

1. 外国文学评论 2. 外国文学研究 3. 国外文学 4. 外国文学 5. 俄罗斯文艺 6. 当代外国文学

7. 世界文学 8. 译林

I20 文学理论

1. 文学评论 2. 文艺研究 3. 文学遗产 4. 文艺理论研究 5. 鲁迅研究月刊 6. 当代作家评论 7. 文艺争鸣 8. 中国现代文学研究丛刊 9. 小说评论 10. 新文学史料 11. 中国比较文学 12. 明清

小说研究 13. 文艺理论与批评 14. 文艺评论 15. 红楼梦学刊 16. 南方文坛 17. 中国文学研究

18. 名作欣赏

I21/29 文学作品

1. 人民文学 2. 收获 3. 十月 4. 当代 5. 上海文学 6. 中国作家 7. 钟山 8. 清明 9. 山花 10. 北京文学 11. 解放军文艺 12. 时代文学 13. 青年文学 14. 长江文学 15. 长城 16. 天涯 17. 大家 18. 作家杂志 19. 散文 20. 民族文学 21. 山东文学 22. 诗刊 23. 花城

J 综合性艺术

1. 文艺研究 2. 艺术百家 3. 民族艺术

J2,3,5 绘画 , 书法 , 工艺美术

1. 美术研究 2. 美术 3. 美术观察 4. 装饰 5. 书法研究 6. 美术 & 设计 7. 世界美术 8. 中国书法

J4 摄影艺术

1. 大众摄影 2. 中国摄影

J6 音乐类

1. 中国音乐学 2. 音乐研究 3. 中国音乐 4. 中央音乐学院学报 5. 人民音乐 6. 黄钟 7. 音乐艺术

J7 舞蹈

1. 舞蹈 2. 北京舞蹈学院学报

J8 戏剧艺术

1. 戏剧艺术 2. 中国戏剧 3. 戏剧 4. 剧本 5. 戏曲艺术 6. 戏剧文学 7. 中国京剧 8. 四川戏剧

9. 上海戏剧

J9 电影 , 电视艺术

1. 电影艺术 2. 当代电影 3. 世界电影 4. 中国电视 5. 北京电影学院学报 6. 电影文学 7. 电影 8. 电影评介 9. 电影新作 10. 当代电视

K 历史

1. 历史研究 2. 世界历史 3. 史学月刊 4. 中国史研究 5. 近代史研究 6. 中共党史研究 7. 史学理论研究 8. 中国文化研究 9. 文史哲 10. 清史研究 11. 当代中国史研究 12. 抗日战争研究

13. 史学集刊 14. 中国史研究动态 15. 中华文化论坛 16. 民国档案 17. 安徽史学 18. 历史档案 19. 史学史研究 20. 史林 21. 中国边疆史地研究 22. 西域研究 23. 中国农史 24. 文博K85 文物考古

1. 文物 2. 考古 3. 考古学报 4. 考古与文物 5. 东南文化 6. 农业考古 7. 中原文物 8. 北方文物 9. 华夏考古 10. 江汉考古 11. 敦煌研究 12. 故宫博物院院刊

第9篇:教育类中文核心期刊目录

序号 期刊名称 1 教育研究 2 教育评论 3 教育理论与实践 4 教育研究与实验 5 外国教育研究 6 比较教育研究 7 教育与经济 8 外国教育资料 9 中国教育学刊 10 上海教育科研 11 人民教育 12 教育科学 13 山东教育科研 14 现代教育论丛 15 教育探索 16

华东师范大学学报.教育科学版

主办单位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福建省教育科学研究会,福建省教育学会

山西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西省教育学会

华中师范大学 东北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

中国教育经济学会,华中师范大学

通讯地址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100088) 福州市梦山巷27号(350001) 太原市解放路东头道巷(030009) 武汉市武昌桂子山(430079) 长春人民大街138号(130024) 北京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100875)

武汉市武昌华中师范大学教科院(430070)

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100816)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200032) 北京市海淀区文慧园北路10号(100088)

辽宁省大连市黄河路850号(116029) 济南市历山路53号(250013) 广州市石牌华南师大教科所(510631) 哈尔滨市南岗区中兴街19号(150080)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华东师范大学国际与比较教育研究所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3) 中国教育学会 上海市教育科学研究所 教育部 辽宁师范大学

山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山东教育学会

广东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黑龙江省教育学会,黑龙江省教育科学研究所 华东师范大学

17开放教育研究 19中国教育学刊

【G61 学前教育类核心期刊目录表 】

序号 期刊名称 1 学前教育研究 2 学前教育 3 早期教育 4 幼儿教育

主办单位 师范学校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 浙江省教育委员会

通讯地址 (410005)

北京市西城区东绒线胡同40号(100031) 南京市草场门石头城9号(210013) 杭州市文二路西溪河下10-1号(310012)

中国学前教育委员会,湖南省长沙长沙市开福区荷花池11号长沙师范学校

【G62/63 初等/中等教育类核心期刊表】

序号 期刊名称 1 课程.教材.教法 2 普教研究

主办单位

人民教育出版社,课程教材教法研究所 学会

通讯地址

北京市沙滩后街55号(100009)

辽宁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辽宁省教育沈阳市黄姑区黄河南大街85号

(110031)

3 学科教育 4 上海教育 5 北京教育 6 天津教育 7 中小学管理 8 班主任 9 数学通报 10 数学通讯 11

高三数理化(改名为:高中数理化)

教育部基础教育司,北京师范大学 上海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教育委员会 天津市教育局 北京教育学院 北京教育科学研究院 中国数学会,北京师范大学 华中师范大学,湖北数学学会 北京师范大学

首都师范大学语文报刊部 《语文教学通讯》编辑委员会 北京师范大学外语系 华东师范大学 中国物理学会 华东师范大学 天津历史教学社 北京师范大学 陕西师范大学 华东师范大学 上海师范大学

北京师范大学英东楼八层教育科学研究所(100875)

上海市长宁路491弄36号(200050) 北京市西城区东绒线胡同40号(100031)

天津市南开区雅安道9号(300113) 北京市德外黄寺大街甲24号北京教育学院北楼(100011) 北京市朝阳区北四环东路95号(100101)

北京师范大学(100875)

武汉华中师范大学数学系(430070) 北京市北京师范大学(100875) 北京市西三环北路105号首都师范大学(100037)

山西省临汾市山西师范大学(041004) 北京师范大学(100875)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校内(20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天津市河西区马场道251号(300074) 北京师范大学旧图书馆东四层(100875)

西安市陕西师范大学(710062) 上海市中山北路3663号(200062) 上海市桂林路100号(200234)

12 中学语文教学 13 语文教学通讯 14 中小学外语教学 15 中小学英语教学与研究 16 特理教学 17 化学教学 18 历史教学 19 思想政治课教学 20 中学地理教学参考 21 生物学教学 22 外国中小学教育

【G64 高等教育类核心期刊目录表】

序号 期刊名称

主办单位 通讯地址

1 2

中国高等教育 高等教育研究(武汉)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教育委员会

北京市海淀区文彗园北路10号(100088)

武汉市武昌喻家山华中理工大学内

华中理工大学,中国高等教育学研究会

(430074)

上海高教研究(改名为:教育发上海市教育科学院研究所,上海市高等展研究)

教育学会

上海市茶陵北路21号(200032)

4 中国高教研究 中国高等教育学会

北京市西单大木仓胡同35号教育部内(100816)

5 辽宁高等教育研究

沈阳市黄姑区黄河大街85号

辽宁教育研究院,辽宁省高等教育学会

(110031)

6 学位与研究生教育 国务院学位委员会办公室等 北京理工大学内(100081)

7 高等工程教育研究

国家教委直属高等工业教育研究协作中国高等工程教育研究会,武汉市武组

昌喻家山华中理工大学内(430074)

8 清华大学教育研究 清华大学 北京清华大学

北京新街口外大街19号北京师范大

9

高等师范教育研究 北京师范大学等 学内高校师资培训交流北京中心(100875)

10 江苏高教

江苏省教育委员会,江苏省高等教育学会

南京市上海路207号(210024)

11 高校理论战线 教育部

北京市海淀路163号北科研楼7层(100080)

12 高教探索 广东省高等教育学会 广州市东风东路723号(510080)

13 黑龙江高教研究

黑龙江省教育委员会,黑龙江省高教学哈尔滨市会兴路50号哈师大会

(150080)

14 吉林教育科学.高教研究

吉林省教育科学院,吉林省高等教育学会

长春市湖园路14号(130022)

15大学教育科学 16中国大学教学

【G71/79 各类教育核心期刊目录表】

序号 期刊名称 1 中国成人教育 2 父母必读 3 中国电化教育 4 现代远距离教育 5 教育与职业 6 上海成人教育

主办单位

国家教委成人教育司等 北京出版社 中央电化教育馆 黑龙江广播电视大学 中华职业教育社 上海市教育委员会

通讯地址

济南市经10路76号(250014) 北京市三环中路6号(100011) 312信箱(100081)

哈尔滨市和兴路93号(150080)

北京市永定门外安乐林路甲69号(100075) 上海市长宁路491弄36号(200050)

国家教委电化教育委员会办公室,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60号教育部电教大楼

7 职业技术教育 8 中国电大教育 9 电化教育研究 10 农村成人教育 11 中国特殊教育

吉林职业师范学院 中央广播电视大学 学

河南省教委等 中央教育科学研究所

长春市凯旋路52号(130052) 北京复兴门内大街160号(100031) (730070)

郑州市花园路3号(450003) 北京市北三环中路46号(100088)

中国电化教育研究会,西北师范大兰州市安宁东路95号西北师范大学内

上一篇:专利申请说明书下一篇:后勤部门岗位职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