牛津大学中文

2024-06-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牛津大学中文(精选8篇)

牛津大学中文 篇1

今天开始之前,我想要先为四川地震的灾民们以及波士顿马拉松爆炸事件的受害者们默哀。让我们用一分钟时间,为他们祈福。

谢谢你们。

尊敬的各位牛津大学辩论会和牛津大学亚太学生会的同学们,万万想不到会以这样的方式跟你们相聚。没有吉他和二胡,没有夸张的舞台装也没有“火力全开”头。不过上周确实在伦敦的O2体育馆表演过了。不知道大家有没有去看呢。但是,从各方面来说,这些跟我们今天的话题都有密切的关联。那就是-介绍华流音乐。

其实无论我喜不喜欢,我都被认为在代表者华流音乐以及电影。那么今天,我就要来做一次“国情咨文”报告了。但是,这个“国”不是牛津,而是东西方的一个联合体。我想跟你们聊一聊,我们在将华语音乐引入西方社会方面所做的事情,无论是成就,还是不足。我都会坦诚布公。同时,我也想借此机会给你们留下这样一个印记:软实力交流的重要性以及它同我们每个人的相关程度。软实力这个词我相信大家都不陌生。这个概念是由Rhodes Scholar 和牛津校友Joseph Nye 提出的。

被定义为一种“吸引”和“说服”的能力。

Shashi Tharoor 在最近的一次TED演讲中把它定义为“一种文化让其他文化在听了他动人的故事之后受到影响并爱上这种文化”的能力。我很喜欢这个定义。但是我想用贴近你们在做大学生们的方式来解释这个词。在我看来,东方跟西方在某种程度上,像是两个大一刚入学的新生舍友。

两个几乎陌生的人,突然来到同一个屋檐下,其中一个总是怕另一个会跟他抢洗澡的时间,或者在他想要学习的时候大开趴体。

这种关系很可能就变成跟地狱一样了,不是么?“我的室友是极品”的故事大家都讲得出来。这些事我都有耳闻。还有我知道牛津这儿的很多同学都一人一间的对吧,但是,在我刚上威廉姆斯学院的时候,我并不幸运,而且人身安全堪忧。哇,你还真的是我们学校的!好吧,好棒!

我当时就有一个这样的极品舍友,让我们暂且叫他frank。这个frank 就是那种好像除了抽大麻没有别的爱好的人。而且他每天都抽。

他床底下有一个两英尺长的烟斗,持续不断的得点着。给在做讲中文的同学们形容下,就是他每天会对着那个烟斗火力全开

好吧。我可能在这点上算是跟Bill Clinton 相反吧。Bill Clinton 是那种“我试过大麻,但我不上瘾。”我不抽大麻,但是我每天都在吸啊吸,而且还是二手的。奇怪的是,只要我在我们的卧室里,我最后都会稀里糊涂地上课迟到。我也不知道怎么回事。我当时就是那副吸了大麻的样子,嘿,已经十点了吗?

你们中有多少人有过frank那样的舍友呢?或者,你们也像他一样。所以有一个室友可能是一场灾难的开始。但也可能会酿造一段非凡的友谊。Frank第二年就辍学了。于是我换了两个新的舍友,Stefan 和 Jason。如今,我们三个是铁哥们。回过头来看我的那个类比,我们东方和西方的舍友。是应该成为frank那样的存在,还是想像Stefan 和 Jason那样呢?我认为在当时当下,在2013,我们应该努力成为后者。我们应该,我是说,我想在这一目标上我们是可以达成共识的,对吧?

那么,回过头来,正视我们在现实中的处境。看看最近的新闻头条:《外交政策》杂志上的,“中国的受害者情节:为何中国领导人如此猜忌美国”或者法

新社的财经杂志《彭博商业周刊》上说,“没错,中国军队正在测探你。”这个特别逗,我来给你们展示一下这封面。是的,特别恐慌有木有!方向那对的吧,嗯,对的。当今对于中国有太多的负面东西。恐华情绪很严重。我觉得这种现象不仅是一种误传同时也是一种误导。这是很可怕的,超级可怕。

那么,中国人又是如何看待西方的呢?我们对西方人的称呼五花八门。大家熟知的有:香港人叫他们“鬼佬”,字面上就是“老妖”。大陆人叫他们老外,字面上就是“蛮夷”。还有台湾人叫他们“红毛”。还真说不完呢。这看上去像是能发展成一段最佳友谊的舍友关系吗?我认为我们得治治病。随着中国实力不断强大,看清楚应该相信什么这一点空前重要。因为,归根结底,这就是高等教育的目的。

这就是我们坐在这里的原因:有能力独立思考,自主选择。中国当然不能通过那些新闻头条来定义。也不只是所谓的特殊政策下快速增长的经济。中国不仅仅是一个世界工厂,也不仅仅是未来超级大国。中国的意义价值远大于此。一个拥有十几亿人口,丰富悠久的历史文化与传奇故事的民族。作为中西两种文化的共同产物,我特别想要帮忙在两种文化之间培养起一种互相的理解,建立起一种很美好的情谊。

但凡事都有两面,所以我认为这背后蕴含着一个亟待讲述的爱情故事。我说“爱情故事”不完全在说笑。因为我相信,这些关于爱的故事能够拯救我们,把我们凝聚在一起。我今天讲的主题就是,通过流行文化修复东西方世界的关系。好宏伟的计划有木有啊!我会想办法讲明白的。

联合国秘书长潘基文说过,在音乐的世界里,沟通时无需语言的。这就是音乐的力量。这就是人心的力量。通过发扬艺术,我们才能够更好的了解其他民族的文明与文化。在这个动荡不安,人与人之间不甚宽容的年代,我们需要利用音乐的力量来更好的了解彼此。联合国秘书长认为我们需要更多的音乐。这一点我很赞同。音乐和艺术一直在我的生命中占据着很重要的地位。音乐和艺术的力量能够帮助建立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用包容,友谊和爱来驱逐因为无知的仇恨而产生的恐惧。在不同文化之间推广音乐这一点上,我自己的童年时期的经历是一个最好的例证。

我在纽约的罗切斯特长大,几乎不会说中文。我连“台湾”和“泰国”这两个词都分不清楚。那是真的!我那时是个地地道道的美国人。直到我上了三年级,有一天在操场上,不可避免的事情终于发生了。因为中国人的血统,我第一次被人嘲笑了。当然一起玩的小孩都会互相戏弄开玩笑,但这次绝对不同。这点当时我立马就感觉到了。我们暂且管那个孩子叫Bryan M吧。它开始嘲笑我说,中国人,日本人,脏膝盖,快来看。(英文还押韵)你们居然还笑,我太受伤了!好吧,我只是开个玩笑。我依然能够记得我当时的感觉。我感觉特别丢脸,特别尴尬。

但是我当时跟着所有其他人一直在笑。年幼的我并不知道该怎么办。当时感觉好像灵魂出窍一样。好像我能够和操场上其他美国孩子一起嘲笑中国人,我就是他们当中一员了。这种想法可取吗?当然不可取,而且是大错特错。

那是我第一次感受到一件残酷而现实的事实。我属于一个少数群体,但那绝不是最后一次。在那个时代的罗切斯特,亚洲人口特别少,几乎之占当地人口的百分之一。

我当时心里很乱,我很想把bryan 打一顿。他让我陷入那种窘境,因此我也要让他难过。但是他身材比我壮,出手也比我快。如果和他打架,我一定会被揍

得更惨。这一点我们都知道。所以我就忍了下来。我从来没有告诉过别人。也没发泄什么感受。一直自己忍着,想让他们烂在心底就好了。后来慢慢地,这些感受在音乐里竟然十分巧妙地把我治愈了。我那个时候对小提琴,吉他,鼓都越来越得心应手,当然不是巧合。我渐渐发现,当我演奏或者唱歌的时候,其他孩子便会忘记我的种族或我的肤色。而真正接受我,了解真正的我,哪怕只是一小会。每当这个时候,他们就会发现,我跟他们都是一样的人。我也对世界充满感性的好奇和想象,我也需要爱。

到了六年级的时候,猜猜谁拉我加入他的乐队当鼓手?对,就是Bryan,我答应了。于是Bryan跟我一起,组成了我们小学的摇滚乐队:涅槃乐队。是真的我没开玩笑。我们的乐队在科特柯本的涅槃乐队之前就有了。所以后来涅槃乐队出道的时候,我跟Bryan还嚷嚷,嘿,他盗用我们的名字!所以在那么小的时候,我就发现了音乐的迷人之处。当然这迷人之处也是我至今热爱音乐的原因之一。那就是,音乐能打破人与人之间的隔阂,能让我们那么快就看到彼此的相似点,而不是那些不同之处。后来上了高中,我学到了更多,音乐不仅仅能够沟通彼此,就像我跟Bryan通过音乐结缘一样。它同时也是一股强大的影响他人,激励他人的力量。

Sam Wayne是我们学校的门卫。他是越南侨民。几乎从来不说英语。Sam在我们学校做了二十几年的清洁工,擦地板,扫厕所。却从来没跟学生们说过话。学生们也从不跟他说话。但是一天,我们学校一年一度的音乐节前夕,sam找到我,手里拿着一封信。我吓坏了,心里琢磨,门卫sam找我会有什么事?于是他递给了我那封我至今保存的信。一看就是用颤抖的手写下的潦草字迹。全都是大写字母,信上写着,我在这个学校当了那么多年门卫,你是我见过的第一个担纲主唱的亚洲男孩。我今晚要带我六岁的女儿来看你的演出。因为我想要她看到,我们亚洲人也可以带给人好多正能量。我真的被那封信震惊了。十五岁的我当时就惊呆了。我第一次意识到,原来音乐如此重要。

在Bryan那儿,他让两个本来是敌人的孩子成为了朋友,然而在sam这里,音乐的意义超过了个体的范畴,达到了一个更好的层次。音乐以我想不到的方式影响到我甚至完全不认识的人。我从头至尾对门卫sam的感激是无法用语言来形容的。他真的算是帮助我发掘人生目标的人之一。我从来不知道我的一个小小的行为,能够对这样一位甚至从来不说英文的越南侨民产生如此大的影响。流行文化,音乐以及任何一种讲述故事的方式包括电影,电视剧,他们都是如此的重要,连接着我们。比如Bryan和我,又真的在影响着我们,激励着我们。回过头来再看看这个东西方的联合体,是存在一种软实力偏向的。东方和西方这两个“舍友”之间的软实力交流会是什么样子的呢?有没有在中国很红的英文歌呢?当然有。英文电影呢?那就太多了。多到中国不得不限制好莱坞电影的引入,来给本土电影制造些成功的机会。那么反过来,又在西方很红的华语歌曲吗?观众:江南style!王:哈哈,没错,还有电影。比如卧虎藏龙,那也是十三年前的事了。我觉得这当中有一种不平衡存在。我认为这是一种软实力赤字,就这么叫吧。当我们放眼这个方向的时候,也就是说,西方对东方的影响远远大于东方对西方的。原谅我这里把东方和西方这两个词用的这么随意。因为这比说,以英语为第一语言的国家,讲中文或讲粤语的地区,这样的话方便点。我在使用一种概况化的表达方式。希望你们能理解。

这种在流行文化影响方面的不平衡其实是个很有趣的问题。试想在任何一段健康的关系中,无论是友谊还是婚姻,双方彼此努力去了解对方都再重要不过了,对吗? 这种软实力交换需要一种平衡。

那么如何做到这一点呢?作为中国流行文化大使,我必须问自己这样一个问题,为什么会存在这种软实力赤字?是因为华语音乐真的很烂吗?求你们了别回答这个问题。我看得出你们当中肯定有人在嘀咕:别发牢骚了!写首劲歌吧!鸟叔不就做到了吗?事实上这背后是有点道理的。一种说法是,我们所创作的内容,没有足够的国际竞争力。为什么就没有呢?那么,我们以韩流音乐为例。韩国的经济是以出口为导向的。他们的眼光是面向世界的。事实上他们也必须面向世界。而华语流行音乐,仅凭借在中国国内发展以及在华语国家和地区举办巡演,就能够坚挺下去。而中国,正是由于是一个泱泱大国,市场潜力巨大,又有着160万个人口超过百万的城市,华语音乐确实有内化和固步自封的倾向。

所以华语流行音乐缺乏在国际市场竞争的敏感性这一观点是成立的。不过我认为这一议题的另一方面,更为有趣,更发人深省也更为真实。那就是西方听众并不熟悉华语音乐。因此并不懂得如何去欣赏华语音乐。哦好伤人啊!

我之所以认为这种论调其实站得住脚,是因为我本人恰巧有过这般经历。因此我对“西方人如何学着欣赏华语流行音乐”这个问题还是要一定发言权的。在17岁之前,我是一个身处美国的亚洲小孩。17岁之后,我变成了一个身处亚洲的美国孩子。情况完全颠倒了过来。

以前我是听着Beatie Boyz, Led Zeppelin,枪花长大的。但是到了台湾之后,我常边听音乐边想,这音乐怎么一点节奏感没有!华丽的吉他独奏在哪里!所以,作为一个在亚洲的美国孩子,我刚开始接触到华语音乐的时候心里的想法是,这音乐太逊了,我不喜欢。我觉得这些歌都太不给力了。制作价值太低。这些歌手就是没有Axl Rose(枪花主唱)或者Mariah Carey 那么会飙高音。直到有一天,我听了人生中第一场华流演唱会。是庾澄庆,哈林。在台北音乐中心的那场。当他表演时,我看到台下观众脸上的表情,眼神 和他们对音乐的那种热烈响应。我总算知道问题出在哪里了。并不是华语音乐缺少什么,而是我不能够正确的聆听和欣赏它。看到台下的人群跟着哈林一起唱并且完全沉浸在他的音乐里的时候,我顿悟到,我起初没有很好的理解。我现在应该开始学着如何领悟它们。如何用“当地的”耳朵去听音乐。我开始解构,分析,是什么让华语听众对某种旋律,歌曲的结构或者歌词产生共鸣。在过去二十年我一直在做这样的工作。真是路漫漫,至今我还在学习中。

而从某刻开始,我不仅能欣赏华语音乐了,而且能够开始做出自己的贡献。开始尝试和创造自己的风格。作为外观者,每个人都会这样。如果仅从自己的角度出发看问题,你总是会觉得外面的世界很奇怪。你总会觉得别人是异类。他们是怎么了?怎么会听这些东西?而我想说的是,只要你跨出去一步,就会有收获。并且我用自己的亲身经历证明,这是能够做到了。作为华语音乐大使,我一直在努力让人们开放接受,那些也许最初听上去并不喜欢的音乐,那么我们还能做些什么,来减少这种流行文化中的不平衡呢?

比如说,为牛津亚太学生会做演讲,或者在中国以外的地方开演唱会?但说真的,其实我觉得这种不平衡的趋势,正在开始发生微妙的,缓慢的,小心的,谨慎的变化。你们能够看到目前中国有很多跨文化的交流,外商渐渐视中国为宝地,近年来不乏很多跨国公司和合作成果,钢铁侠3,无数部变形金刚,生化危机……真的已经形成一种世界流行文化了。这正是我期待看到的,也是我最近专注的内容。之前我们有日流,韩流,华流,现在这种世界流正在慢慢兴起。这就是世界流,我觉得。。是的,我很喜欢这么个说法,就是世界流并不是世界音乐,不是像。。HMV之前有一个类别叫世界音乐。有点像音乐学院的“民族音乐学”课程的分类方式。

但世界流不是这样的,这个概念打破了陈规旧俗,冲开了艺术上那些一直阻碍在我们之间的界限。这就像一个大熔炉,一个马赛克拼图。如果我们仔细看,是可以领略到每种文化的不同风格和特色的。那么我们通过什么途径可以听到“世界流”音乐呢?并不存在这样一本世界流音乐杂志或一个平台,很不幸,当然这些是应该有的。

不过还好,我们有互联网,比如油管就是一个推广世界流音乐的中坚力量。苏珊大妈是通过英国达人秀走红的,她的成功不是通过唱片公司或者音乐圈的网络,而是走的草根路线。江南style也是一个很棒的范例,能成为一种掀起全球狂潮的文化现象。所以世界流,意味着一种世界范围内的流行文化,能让全人类共享,给我们提供了一个共通点。

于是今天,我的号召是什么呢?我想要帮助推进东西方之间的多元文化交流。这一点我想我已经表达的很清楚了,但是如何做到呢?我觉着吧,你们都可以出道嘛,这样就好了。我开个玩笑。不过如果成为歌手真的是你想做的事情那就另当别论了。我在此,号召各位,请务必在东方与西方横亘的隔阂间,建立一种室友般的情谊。并且能尽所能及的保护这份情谊,珍惜它,拥有它。千万不要千里迢迢从台湾跑来牛津大学当交换生还一天到晚只和中国学生聚一块。你说你这是干嘛对吧?这些事你在武汉,在南京,在老家的时候都能做对吧。

那些标题党,那些陈词滥调,那些超民族主义,别买他们的账。你应当学会自己判断,这个原则同样适用于研究东西方。把一件件来龙去脉搞清楚,独立思考,对那些天花乱坠的东西不要偏听则信。要是哪一天,你能做到漠视政府的鼓吹,忽视媒体的通稿,据理力争只为真理,动用“批判思维”的武器,是不是就能建立起那份情谊了呢?到那时,每个人都是独立的个体,个人不再是隶属于某个种族或是国家的无脸人?我们当然能做到。这是目标,也是理想。这是浪漫艺术家和音乐人亘古不变的初心。也是我想要极力撮成的一种情谊。正因如此,音乐和艺术的力量才这样强大,这样真切。正是这些力量让横亘期间的壁垒土崩瓦解。那些我们在彼此之间人为制造的隔阂,政府或者国籍,肤色。黑色,棕色,黄色和白色,无论哪一种肤色。也是这些力量让我们能够单程我们的内心,我们的恐惧,我们的希望,我们的梦想。最终我们就会发现,“远东”也并没有那么遥远。西方也并非都是蛮荒一片。

通过了解彼此的流行文化,探到彼此的内心,触碰彼此的灵魂。如果你们正想踏上这条贯通东西的征途,我诚挚的邀请你们和我一起加入这场奇幻之旅。作为在这条联通东西方之间的路上还算有点经验的人,我为你们准备了一只合集的卡带,里面收录了十首我爱的华语流行音乐。看,你们感受一下。本来今天我是给你们每人准备了CD的,但是我的团队好心提醒我说,这么做是不合法的。作为专业的专辑制作人,我可不能做这种事。不过这里的链接还是很好用的,因为这样你们还能看到这些歌曲相应的MV。

这10首我最爱的歌曲,来自不同的很棒的中国音乐人。我们就从他们开始了解入手中国的流行音乐吧!我觉得这些音乐人都很棒,希望你们也能喜欢。最后的最后,我只想说,现在置身于牛津大学校园,真的让我不由的回忆起我在威廉姆斯大学的那段时光。当我回首那四年,我发现最值得回忆的,就是于室友Stephan Papiano和Jason Price共处的时光了。事实上呢,Jason就在观众席中。

他专程从伦敦赶来看我。我在想,刚开始大家还是陌生人,我们对彼此不了解,有时候我们还会抢淋浴,甚至互相侵犯别人的隐私。但是我一直喜欢听Stephen讲他在一个希腊家庭里成长的故事。还有他眼里原汁原味的希腊菜应该长什么样子。或是Jason的故事,说他渴望以做小提琴为生,生活在意大利的克雷默那,像安东尼奥特拉迪瓦那样,而他的梦想后来真的实现了。

多年之后,我都无法忘记,我第一次拉“Jason Price”手工制作的小提琴时的场景,还有当时我内心的触动。他们也总是那样聚精会神,十分尊重的倾听我的成长故事,如何在一个中国传统家庭里长大。我的父母很严格,一直逼我学习。我们会互相分享各自的故事但是我们之间的纽带系的最牢的时候却是当我们单纯的围坐在一起听音乐的时候,我真心觉得我们的例子,就是东西人互相理解并和谐共处的典范。因此,这就是为何我今天要与各位分享中国的音乐。因为据我所知,这是最好的一种方式,让友谊地久天长。而这份友谊超越了所有的界限,让我们真真切切的了解彼此,展现最真实的自己。

牛津大学中文 篇2

根据统计分析, 我国大学生就业情况不容乐观, 出现这一局面的最重要原因在于高校教育对于职业需求的学生培养内容不足, 没有对社会需求进行关注, 或者只是注意社会需求而没有将社会需求过剩的方面进行考虑, 只有全面的扩招, 没有缩减的情况。中文专业本身的人员需求量较小, 想要找到一份专业对口的职业难度更大, 因此对于中文教育的发展前景担忧。

1. 中文教育的应用化改造和思考

一般情况下, 管理人员都是选择将中文专业向应用化的方向进行靠近, 培养符合社会需求的职业人员, 比如像文秘专业就是中文专业衍生出的专业, 但是这类专业表面上是与社会需求相符合, 但实际情况是这些专业学生在学校内的所学根本不能满足社会和职业对他们的要求, 专业水平较低, 在实践环节中很难顺利的完成职业所需。除了部分能够达到高级文秘水平的认证人员之外, 没有足够的实际经验在该行业的生存压力依然很大。

在社会推行中文专业应用化的同时, 部分学术界学者发出自己的声音, 他们认为中文专业培养的学生应当是专业从事对于我国文学和语言研究方面的人才, 而不是单纯只为迎合社会的需求。他们发现大学中文教育之后, 学生对于文学方面的要求并没有产生更大的提升, 反而是产生了诸多的文化通人, 在毕业之后直接进入报社或者出版社作为编辑人员, 成为了所谓的社会合格的人才, 但是这样的社会局面已经将中文的素养完全摒弃, 中文文学界的发展后备无人, 对于未来发展都是不利的。职业化的道路没有成功实行, 采用精英教育不能适应社会职业的需求, 在这样的社会现实之下, 中文教育的发展去向陷入迷茫。

2. 中文教育改革的关键

中文专业是极为重视人文关怀的专业, 与各种新兴的技术应用型专业存在根本上的不同。技术性专业学生可以在毕业之后直接将所学技术专业为自身能够依赖的生存技能, 能够实实在在的处理技术问题, 其本身具有足够的唯一性和不可替代性, 从而获得一定的物质报酬来维持自身的生活。但是对于中文专业的学生而言, 专业所学几乎在应用领域直接应用的内容很少, 过分强调应用化步伐可能会失去该专业本质的内涵, 与之相近的专业中, 像广告学、新闻学等自身专业的可替代性很强, 只要具有一定文学水平就可以胜任这一工作, 因此中文专业自身独特性发掘才是面对就业压力的最好途径。

中文专业自身最大的特点在于其赋予学生的中文素养, 这是完全区别于其他专业的核心所在。但是从中文专业的生存情况考虑, 应当对所有的中文专业学生开展, 改革传统的以文化精英教育为目标的模式, 通过中文教育的熏陶使学生能够获得足够的文化修养, 从而具备自身独有的竞争力。

中文专业的教育内容不是强调技能和知识的应用传授, 而是将思维方式、生活方式以及情感把握的培养, 使学生能够带着中文教育的素养看待问题, 采用中文的思维在职场中生存。虽然中文教育没有直接的将逻辑化的思维程序告诉学生, 但是却赋予了人生更多的思考, 将一种全面的人生观和价值观展示给学生, 使学生的抽象思辨和情感体验得到训练, 从而在看待问题时的角度能够足够独特, 使人变得睿智。几乎所有的人文学科根本都是对于社会人的心理和人性的把握, 通过对人的思维的感知来把握人行为的规律, 这种能力不仅能够有效的团结大家, 同时还能灵活的来掌握自己的人脉, 从而获得更多的物质生活。同时中文素养在思想上已经达到一定的高度, 对于人生和生活将会更多的进行思考, 通过对过去和现代学者文化作品的学习, 自身对于生活的理解将会达到值得质的提升和飞跃, 自己的人生态度和人生感悟都会不同。

3. 结束语

香港中文大学报考答疑 篇3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是香港政府资助的公立大学。中文大学自创办以来即不断增长,并朝研究型综合大学的方向迈进,现设有文学、工商管理学、教育、工程学、医学、理学、社会科学和法律学8个学院,共有61个学系和62个研究院学部,开设过百项学士、硕士和博士课程,涵盖范围极其广泛。

2、请介绍一下香港中文大学的教育理念和有甚么教学特色。

中文大学自创校之初,即主张“结合传统与现代,融会中国与西方”,致力成为一所国际性的大学、一所中国人的大学,并提出“双文化”、“双语言”的教学政策,期望学生兼通中英文、了解东西方的传统,有效地履行沟通中西文化的使命。

香港中文大学是本港以至亚洲唯一一所采用书院制的高等学府。所有全日制本科生入学时,均分配到四所书院其中之一。书院提供“学生为本”教学,除提供学生宿舍和奖学金外,还透过非型式教育,拓展学术及文化活动,令学生的学习更多元,有助全人发展。现今大学的规模愈来愈大,学生人数愈来愈多,人与人之间愈来愈疏离。书院制度正好发挥其所长,学生分散于四所书院,得到更周全的照顾,物质条件有所提升。为了强化书院制及应付修改学制后增加的学生人数,中大近年相继成立五所新书院。

香港中文大学一向重视学生的全面发展。通识教育课程主要是为了扩阔学生视野,培养学生抽象与综合思考的能力,并对主修课程以外的不同学科有更广博的认识,使学生在瞬息万变的现代社会中,能内省外观、高瞻远瞩。通识教育课程规定学生须修读若干学分,学生除依所属书院规定,修读书院设计的通识教育科目外,亦须修读大学通识教育课程。

香港中文大学亦非常着重培养学生的国际视野。过去多年来,中文大学已与25个国家、200多所海外著名学府订有交流协议。中文大学现有1500名非本地学生修读本科课程、研究院课程及参加学生交换计划。中文大学更提供超过2000个外地短期交流及实习机会予学生,使国际教育成为大学生活中重要的一环。

3、香港中文大学的师资如何?

香港中文大学的近千名教师中,超过99%拥有博士学位。现任中文大学的教师有不少是国际知名的学者,包括诺贝尔奖得奖人、各国际学术奖得奖人、文坛巨擘等,他们均在自己的研究范畴有卓越成就。如首位华人诺贝尔奖得主,1957年诺贝尔物理学奖得主杨振宁教授、1996年诺贝尔经济学奖得主莫理斯爵士、菲尔兹奖得主数学大师丘成桐教授、植物学权威胡秀英教授、汉学大师饶宗颐教授及首位华人杜林奖得主姚期智教授等。另中文大学有多位教授是中国科学院或中国工程院的院士,包括化学系麦松威教授、黄乃正教授、吴奇教授、防疫研究中心孔祥复教授、外科学系刘允怡教授为中国科学院院士;生物学系辛世文教授和机械与自动化工程学系徐扬生教授为中国工程院院士。很多教师的成就均获国际肯定。

4、香港中文大学的国际排名如何?

中文大学发展已逾40年,不只在亚洲区内享负盛名,而且已获国际认同。根据英国《泰晤士报》2007年全球200所最佳大学排名榜,香港中文大学排名比2006年提升了12级,位列第38。当年亚洲区只有13所大学能打进前100名。在上海交通大学2007年进行的《世界大学学术排名》中,香港中文大学在大中华区内,与国立台湾大学、清华大学、北京大学、南京大学、上海交通大学、中国科技大学、浙江大学及香港大学等同列前10名内。中文大学独办的EMBA课程于2001年同时获《金融时报》和《商业周刊》选为亚洲第一,并于2002至2005年四度荣登《金融时报》亚洲排名榜榜首;此外,该课程于2004年也获《财智杂志》颁发“最佳EMBA教育机构奖”。而Asia Inc,亦于2002至2004年连续三年评选本校的MBA课程为亚太区冠军。

5、中大根据甚么取录?对英语有甚么具体要求?

报读香港中文大学,考生的高考成绩须达到本科一批录取控制分数线,单科成绩原则上应达到及格水平。考生报考的外语语种必须为英语,以150分为标准满分计算,自费生的英语成绩须达120分以上。奖学金基础班的成绩要求较高,英语成绩须达130分以上。

事实上,过去两年本校内地收生成绩均相当理想。本校录取的学生不少在所属省市都在统考中名列前茅。

6、今年有多少全额奖学金的名额?怎么分配?获取奖学金要有什么条件?

为鼓励成绩优异的内地学生来香港中文大学就读,大学提供共100名奖学金予录取入“奖学金基础班”的内地学生,名额分布25省、市、自治区。香港中文大学将向每名在学的奖学金班学生颁发相等于攻读四年本科课程的学费,以及每年45000港元的住宿及生活资助。奖学金基础班只录取以香港中文大学为第一院校志愿,并以奖学金基础班为第一专业志愿的考生。考生的高考实际分数(不含加分)须达到中文大学为颁授奖学金而定的提档案分数线。(以750分为标准高考满分计算,理工类考生须达630分或以上,文史类考生须达600分或以上),另英语单科须在130分或以上。若符合奖学金成绩考生超过该省/市/自治区奖学金名额,则顺序按高考成绩择优选拔。

7、香港中文大学内地招生的专业设置是如何划分的?

香港中文大学的内地招生计划分设文、理、工、商四个学科门类。文科类包括文学院、社会科学院及法律学院:理科类为理学院:工科类为工程学院:商科类为工商管理学院。本科生在第一学年按志愿修读文科、理科、工科及商科其中一类基础班,让学生修读专业基础科目及其它通识、语文等课程,给予他们充足的时间了解自己的专业兴趣,适应香港中文大学的学习及考试模式。学生于第二学年开始攻读选定的专业。

8、内地学生毕业后有甚么出路?

中文大学的毕业生一向都有理想的出路。内地同学于中文大学毕业后,在符合香港入境规定下可留港工作。事实上,在本校毕业的内地本科同学,无论在就业或进修方面均有极佳发展,当中有不少同学为跨国企业聘任,亦有同学任职内地政府机构,而大部分内地同学毕业后都选择留港或到海外知名学府继续进修。2007年毕业的内地本科生,有55%留在香港就业、25%留港深造、15%往海外升学、5%回内地工作。内地毕业生从事的行业主要有会计事务、金融服务及大众传播等。

9、香港中文大学对内地学生在适应上有什么特别措施?

中大一向重视非本地学生的适应问题,特别加强对学生关顾服务。大学每年都会为新入学的内地学生举办各类迎新活动、提供英语强化课程,以及安排注册、选课等辅导,协助学生适应学习生活。大学亦为每名学生安排一位辅导老师,协助学生于第一学年选择所须修读的专业基础科目。大学的学生事务处特设立来港生组,专责帮助非本地学生适应校园生活。而各学院内亦驻有学习辅导主任,专责协助学生解决学习上的疑难。

如何申请香港中文大学 篇4

香港中文大学成立于1963年,规模庞大,校园优美,享有盛名,是亚太地区文明遐迩的研究型综合大学,其名声不亚于香港大学,也是香港留学院校的一个不错选择。香港中文大学开设多项全日制与在职制学士、硕士及博士学位课程。大学下设七个学院共61个学系。在校学生人数共17500余名,其中本科生9400余名,研究生8000余名,拥有博士学位的教师占在校教师比例的97.4%。

香港中文大学独具远见,早已提倡以中英双语、双文化为教学基础,贯彻中英语文并重的原则,致力培育糅合中西学术文化和知识的学生。这种汇合中西文化、融和双语的精神,在大学的带领下,得到海内外学府的广泛认同和采用。校内大部分教师曾在世界各地主要大学攻读或任教,多兼通中、英两种语文。

自2005年成立以来,香港中文大学─东华三院社区书院致力提供各类副学士学位及先修课程,俾中五和中七毕业生为日后升学和就业作准备。书院以提供全人教育为宗旨,课程既着重专科知识之传授和通识教育,复强调语文训练和领导能力之培养,并致力为学生提供海外交流和工作实习的机会,引导他们发掘各方面的潜能。

香港中文大学录取条件:

高中毕业;

校内考试包括英文科合格;高考成绩达到一定水平;

具同等学历

申请人之中文及英文程度必须达到一定水平。学院可能会要求申请人需通过英文/中文考试方可获得录取。若申请人符合其他入学要求却未能符合语文要求,学院可能会要求申请人于获录取后修读本院之语文精修课程并取得合格成绩。申请人可能需要接受面试。

大学中文演讲比赛主持词 篇5

T:老师

P:亲爱同学们

合:大家下午好

T:跳跃旋律跳跃颜色

P:愉快歌声欢腾赛场

T:又一个阳光灿烂日子又一个春光明媚时节

P:又一次在东软这片沃土上迎来了属于我们自己比赛!

T:这里由院基础教学部品牌与战略发展部联合主办

P:大学生演讲与口才协会承办第三届“格致杯”演讲大赛决赛欢迎您到来

T:一年时间真很快伴随着“格致杯”脚步我们又长了一岁

P:确曾经岁月有过痛苦有过辛酸

T:伴随着格致杯脚步一路走来我们成长了很多成熟了很多

P:那不妨让我们回到去年那个让人难忘日子…………

(DV《夏虫》)

T:很精彩dv今天确个节日因为今天有“格致杯”

P:更因为今天有很多嘉宾来到我们现场

T:下面请允许我们介绍今天到场各位嘉宾们

…………

再让我来介绍一下今天到场各位评委

…………

P:认识了嘉宾、评委再让我们认识一下12位进入决赛选手

(决赛选手 dv)

T:好特别dv为什么用音乐代替们声音呢?

P:就为了让你、我还有台下所有观众更多一份期待

T:那就让我们一同走入“格致杯”

P:掌声有请一号选手……

……

P:听过了十二名选手演讲激烈角逐背后留给我们更多慷慨激昂每一个片断

T:感人至深每一个细节我们掌声与喝彩已经充分见证了们精彩

P:下面大家用热烈掌声有请 为我们作大赛总结

P:又一次精彩又一次成功!

T:又一次难忘又一次成长!

P:让“格致杯”脚步伴着我们走向人生道路!

T:让这些回忆在我们内心深处埋下深刻种子!

P:感谢大家光临现场!

香港中文大学校长毕业赠言 篇6

首先,我希望你们能俭朴地生活。我过去的三至五年间,大家完成了大学各项课程,以真才实学和专业知识好好地装备了自己。我肯定大家都能学以致用,前程锦绣。但容我提醒各位一句:快乐与金钱和物质的丰盛并无必然关系。一个温馨的家、简单的衣着、健康的饮食,就是乐之所在。漫无止境地追求奢华,远不如俭朴生活那样能带给你幸福和快乐。

其次,我希望你们能过高尚的生活。我们的社会有很多阴暗面:不公、剥削、诈骗等等。我我吁请大家为了母校的声誉,无比庄敬自强,公平待人,不可欺负弱势的人,也不可以做损及他人或自己的事。高尚的生活是对一己的良知无悔,维护公义,事事均以道德为依归。这样高尚地过活,你们必有所得。

其三,是我希望你们能过谦卑的生活。我们要有服务他人的谦卑心怀,时刻不忘为社会、国家以至全人类出力。一个谦卑的人并不固执己见,而是会虚怀若谷地聆听他人的言论。伟大的任务也不整天仰望山巅,他亦会蹲下来为他的弟兄濯足。

加入你拥有高尚的情操、过着俭朴的生活、并且村谦卑的心,那么你的生活必会非常充实。你会是个爱家庭、重朋友,而且是关心自己健康的人。你不会着意社会能给你什么,但会十分重视你能为社会出什么力。

大学外语教育中文化的整合研究 篇7

文化整合,是指不同文化相互吸收、融化、调和而趋于一体化的过程。特别是当有不同文化族群杂居在一起时,他们的文化必然相互吸收、融合、涵化,发生内容和形式上的变化,逐渐整合为一种新的文化体系。影响文化整合的因素主要有环境因素、社会因素、人口与民族迁移因素以及时间因素等,其中社会因素在很大程度上决定了一种文化的生存与发展,而良好的教育水平能使人们更加科学地筛选外国文化,从而有效促进我国的文化整合。任何一种文化都有优缺点,所以在进行文化整合的过程中不同文化间会相互吸引、融合,也会互相排斥,要合理地吸纳文化精华。

二、大学外语教育与文化整合的联系

1. 外语教育是传播文化的重要途径。

从古至今,人类的文化发展一直在演变与发展中,不同民族的文化存在着差异,经过历史的沉淀后,有的民族文化得到了传承与发展,有的民族文化却永久消失于世间。为了使各个民族的独特文化得到继承与发展,外语教育要把传递和积累文化作为其重要职责。因此,在大学外语教育中,要重点突出本民族的核心文化,使我国的优秀传统文化在学生的心中根深蒂固,其次,要在大学外语教育中融入外国的优秀文化,以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提高学生的文化内涵,这也是文化整合的重要基础。

2. 文化整合为大学外语教育提供教育背景。

经济全球化促使全世界各国形成了“地球村”,文化整合是必然的,在文化整合的过程中,大学外语教育将会进行得更加顺畅,学生从中受益匪浅。文化整合是把两种不同的民族文化进行融合,从而形成新文化格局的一种过程。由于改革开放的深刻影响,我国的部分地区,尤其是沿海城市遭到外国文化的巨大冲击,所以文化整合是必然的发展趋势,而文化整合为学生充分理解外国文化提供了机会,使学生在大学外语教育中能切身地感受到外国文化的魅力,从而促进学生的外语学习,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了一个良好的语言环境。

3. 培养高素质的语言人才能促进大学外语教育的发展。

语言人才在文化发展中起到重要的作用,语言人才帮助各国在文化交流的过程中克服了语言障碍,是文化融合的桥梁。高校的综合教育水平与它所培养的人才素质高低有着直接的联系,所以加强培养高素质的语言人才不仅有利于扩大大学的知名度,促进大学外语教育的发展,而且还为我国的文化融合做出了杰出的贡献。

三、大学外语教育的文化整合途径与方法

1. 有针对性地制定教育目标。

在制定外语教学目标的时候,除了要侧重目的语的语言结构、功能与意义之外,还要充分考虑目的语的文化内涵、文化因素与文化背景等,尽力为学生提供一个较完善的实际教育环境。外语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第一手资料,所以学校在选择外语教材的时候要注意东西方文化的差异,选择那些反映民族文化特色的教材。教材中的对话练习以及篇章要基于特定的文化背景,反映出外国的社会风俗文化与生活习惯。如此一来,教师能更有针对性地开展外语教学,也加深了学生的学习印象。

2. 丰富大学外语教育内容。

在大学外语教育中,以本民族文化为主流文化,结合外国的先进文化进行教学,共同促进大学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整合。在文化整合的过程中,我们不能过分注重学习外国文化而抛弃了本民族的优秀文化,相反,我们要注重本国的文化,外国文化不一定都适合我们东方人,所以要有选择性地吸收外国的优秀文化,使我国文化与各地区文化间和谐发展,以增强中华民族文化的凝聚力。经济全球化使各国之间的联系日益密切,所以我国的传统文化会受到外国文化的冲击,那么大学外语教育就要做好迎接这一挑战的准备,弘扬以中华民族文化为主体的多元文化。

3. 整合大学外语教育资源。

整合大学外语教育资源主要从外语教材与外语课程两方面来进行。首先,要选择多元性的外语教材。外语教材是大学生学习外语的重要资源,它的编写质量直接决定着学生的学习水平。当前,我国的外语教材都具有很强的权威性,但是不一定都具备多元性,所以要结合当前世界文化的发展潮流来选择合适的教材才能更好地促进大学生的外语学习与文化整合。其次,大学外语课程的设置要满足地域性与民族性的发展需要。在设置课程的时候要融入西方的特色文化元素,使课程更加有趣、生动。

四、结束语

综上所述,大学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整合对学生的外语学习起着关键作用,学校要结合本民族文化与外国文化的特色来整合教学资源,丰富外语教学内容,为学生的外语学习提供一个良好的教育背景,从而促进学生的学习。在大学外语教育中要注重培养高素质的语言人才,这样既实现了大学外语教育的目标,也为文化整合打下良好的基础。

参考文献

[1]孙德林.大学外语教育中的文化整合[J].成功(教育),2013-08-23.

大学英语教学中文化导入探析 篇8

【关键词】大学英语 文化渗透 教学途径 语言

英语是当今世界使用最广泛的一门语言,其背后的文化渊源亦是大大不同于中华传统文化。在这种跨文化的学习中,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西方国家的文化背景,是大学英语教学者一直在思考的问题。学习外国文化不是为了全盘西化.更不是为了忘掉自己的文化。作为素质教育的重要基地,大学英语课程要使受教育者不仅对先进的他族文化有所了解,同时应该对本民族的文化有更深刻的理解。因此,帮助大学生借鉴英语民族文化的精髓,增强对本民族文化的理解,也是大学英语教学素质教育的特殊使命。一旦具备相关文化背景知识,学生学习的独立性与主动性就会大大提高,对学生养成终身学习的良好习惯打下基础。

一、在语言教学中渗透文化教育的原因

英语是一种由音素、音位、词、词组等要素构成的层级符号系统。其本质是人类交流情感与精神的符号工具,其本身就具有较为深刻的文化属性与人文内涵,语言是一个民族文化最凝练的体现,其包含着一种文化所具有的世界观与哲学意识,语言由文化孕育而成,又体现着文化,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因此英语的教学过程同样离不开相关文化背景的导入,离开了文化的语言是苍白无力,无法被解释的。

二、高校英语教学的现状分析

1、高校英语教学者文化教学意识欠缺

教师受传统教学模式的影响,在英语教学中过分关注词汇与语法的教学,从而忽视了文化意识方面的培养,要求学生语法不能出错,词汇完全掌握,正如一台机器,教学者将每个零件打磨光亮,却疏忽了打磨零件的目的是为了让机器运转,而文化则是运转这台机器的润滑油,学生只有具备一定的文化素养才能真正理解英语的内涵并且自如地运用英语。因此,教学者应当提高文化教学意识,将文化渗透到英语教学的方方面面。

2、高校学生英语文化学习意识缺乏

受传统教育的影响,多数学生缺乏文化学习的意识,似乎考试与取得证书就是学习英语全部的价值与意义所在,其实,随着经济全球化影响的扩大,跨文化交流的情况会越来越多,学生对这一趋势的认识不足就会导致学习的兴趣不高,对学习目的的认识不足。

三、大学英语教学文化渗透的具体方法

1、英语听说教学的文化渗透

听力与口语是英语教学的两个重要方面,那么如何在这个环节对学生进行文化意识的培养呢?笔者在多年的教学实践中发现,学生听力与口语水平往往受到很多因素的影响,生活环境因素的影响尤为明显,许多学生的英语口语带有浓厚的“方言味儿”与“中国味儿”,以十分常见的打招呼为例,中国人习惯的招呼方式往往是“吃了吗?”、“去哪儿?”此类,而若是对西方国家的人进行友好的问候则一般从天气的寒暄开始,要是不了解这一文化习俗,学生在交流时就很可能会闹笑话。要改善学生文化背景知识缺乏的现状,教学者就应当让学生多了解一些西方国家人们交流的文化与习惯,如今多媒体技术已经非常便利,教师可以通过影视作品等对学生进行展示。

2.英语读写教学的文化渗透

在进行阅读教学时,教学者要让学生深入了解阅读材料的内涵就要引导学生对文章深层的含义进行剖析与理解,而不仅仅是停留在词句的翻译上。以《大学英语精读》中The Sampler一文为例,作者在布丁店遇见一位经常品尝布丁却从来不曾购买的老先生,出于善意,他请求为老先生买一只布丁,老人却回绝了他并用自己所剩无几的钱为自己买了一只最大最贵的布丁。在西方国家中,人们的独立意识非常强,即使不富裕也不愿意牺牲自己的尊严去接受施舍,而作者在目睹了老人的行为后也发出了自责,为自己的唐突感到十分后悔。理解了他们的生活方式与思维方式,学生在阅读这篇课文的时候就会对文中人物的心里感受有更深层次的理解。教学者可以在课堂上组织学生进行讨论,分析文章中的人物性格及产生这种性格的社会文化原因,以这种相互交流的方式让学生对于文化学习具有更浓厚的兴趣。与此同时,教学者也可以利用一些课时让学生自己准备关于西方国家文化传统的内容并且走上讲台进行讲解,让听的同学进行提问,这样一来,学生自主学习的积极性就会得到提高。文化渗透的教育目的也将得以实现。在关于写作教学方面,教学者可以让学生写关于西方国家文化的书评与影评,让学生在观看了相关作品之后表达对其文化的理解与看法,从而提高学生的相关文化知识与素养。大学英语教学中的文化教学还没有形成体系.文化教学尚无纲可循。语言教学中,经常把文化教学的目标和通过语言教学获得的文化成果混为一谈。我国非英语专业大学英语教材和阅读材料多是介绍西方世界的社会和文化背景,关于跨文化方面的知识较为缺乏,有关中国传统文化的内容也很少。同时也缺乏必要的文化知识和社会知识。不利于开扩视野,提高英语表达水平和交际能力,顺利进行跨文化交流。

总之,将文化教育渗入高校英语教学是提高大学英语教学成效的有效途径,其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英语成绩,还可以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英语运用能力,为学生今后的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让学生明白英语学习的真正意义,理解英语这门语言的真正文化内涵,发现英语语言文化的魅力,至此,大学英语教学才实现了其内在的价值。

【参考文献】

[1]束定芳.语言与文化关系以及外语基础阶段教学中的文化导入问题[J].外语界,1996(1).

[2]吴小丽.大学英语文化教学的现状与对策[J].发展,2013(2).

上一篇:刮板输送机管理制度下一篇:分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