和谐社会呼唤大学生实践的社会机制

2022-09-12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一、大学生社会实践存在的社会问题

目前我国的大学生社会实践模式对推动大学生社会实践发挥了巨大的作用, 但正如《关于进一步加强和改进大学生社会实践的意见 (中青联发[2005]3号) 》指出:“面对新形势、新任务、新情况、新变化, 大学生社会实践还存在薄弱环节, 社会实践的方式方法、形式途径还不多, 社会实践的新体制新机制还没有建立起来, 社会实践活动基地建设还不能满足需要, 一些高校领导对大学生社会实践重视不够、措施不力、办法不多, 全社会共同支持大学生社会实践的局面尚未形成”。

我国社会实践依靠学校组织的同时在某种程度上也表现为依赖学校推动。这种模式还是过去单位办社会的工作思路, 在市场经济体制逐步确立并得以完善的今天, 这种模式带来了不少问题。

第一, 社会实践途径单一, 投入不足, 参与面窄, 覆盖面不够。如果学生就读的高校对该项工作不够重视或经费不足, 往往学生的社会实践就缺少保障。

第二, 实践内容与社会与专业结合不紧密, 基地建设不稳定。由于学校对社会要求的把握不准确, 大多数高校未能充分发挥科研和人才优势, 主动深入地为服务单位排忧解难、创造效益, 所以学校与服务单位缺乏长远合作的基础, 许多高校无法建立起相对稳定的校外社会实践基地。

第三, 学校的教学实践, 在教育地位与作用上, 教学有主次之分, 还停留在“重理论, 轻实践”教育局面。把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强调德育的大环境下, 使社会实践短短的时间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发挥了育人的作用。但长期来看, 仅把社会实践定位于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却容易“虚化”“、软化”。

第四, 我国社会实践在目前的体制下, 指导力量严重不足, 制约着社会实践规模的扩大和质量的提升。仅依靠学校有限的政工干部, 对社会实践活动的监督、成效评估、对社会实践活动规划和设计等等都缺少指导。

此外, 大学生受应试教育的影响, 重视理论知识的学习, 忽视实践能力的提高, 参与社会实践活动的积极性不高。部分学生家长认为大学生主要任务是学习, 文化课成绩的高低、各类证书的获取才是最重要的, 社会实践不过是走过场, 开展社会实践是浪费时间、精力和财力, 甚至有的家长还认为社会实践是不务正业。

二、大学生社会实践的社会机制对策

目前, 我国政府的“小政府、大社会”的转型和和谐社会的建设, 需要一种与此相适应的社会实践模式。

(一) 社会实践的功能由教育转变为社会服务

把社会实践作为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环节在中国强调德育的大环境下, 使社会实践在短短的时间内获得了迅猛的发展, 发挥了育人的作用。但长期来看, 社会实践除了是德育的重要环节外还包含其他的功能。首先, 可以提高大学生学习专业知识的效果。其次, 社会实践可以推进大学生的社会化进程, 提高大学生综合素质。最后, 社会实践可以更好地发挥高校的作用, 实现高校的教育目标。服务社会是现代教育的发展使命, 除了技术转让、创办科技园区等途径外, 组织好学生为社会提供高质量的服务在育人的同时可以扩大学校的影响, 争取更多的社会支持, 实现高校自身的职能。

(二) 社会实践的内容由单一转变为多维

高校应注重把人才培养、科学研究、服务社会三个方面有机地结合起来, 强调高校与社会良性的互动, 形成了三位一体的高校职能体系。政府把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看作社会建设的一部分。如美国高校把大学生参加社会服务作为服务社会的重要途径之一。美国高校把组织大学生开展社会服务作为改革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培养学生的社会参与意识, 激发学生对现实问题的兴趣, 培养他们解决现实问题的能力的途径之一。在美国许多人申请大学时, 除了考虑学校的声誉和师资, 还把义工与学习结合作为条件之一。

(三) 社会实践的运作由高校转变为社会

我们应借鉴美国的社会与学校共同推动的模式, 改变单靠学校单方推动, 强化社会实践的社会化运作, 通过社会去筹措经费, 通过社会提供项目和岗位, 通过社会机构进行招募、管理、指导和评价, 为社会实践的大规模高质量开展注入新的力量。一方面政府要把推进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建设公民社会、和谐社会的一个部分, 大力扶持公益团体的发展, 加强对公益事业的投入, 倡导慈善捐款, 教育部门与各级组织要发挥自身优势, 鼓励红十字会、志愿者组织、各类慈善公益团体与学校深入合作, 为公益团体与学校深入合作牵线搭桥, 鼓励学生积极自主地参加社会提供的各种社会实践, 探索学校与专业公益团体合作的模式, 让公益社会团体成为组织大学生社会实践的主要形式。另一方面鼓励高校立足周边社区, 立足专业对应的单位, 主动与城市社区、农村乡镇、爱国主义教育基地、企事业单位、部队、社会服务机构加强联系, 本着合作共建、双向受益的原则, 从地方建设发展的实际需求和大学生锻炼成长的需要出发, 建立多种形式的社会实践基地, 不断根据省情、市 (地区) 情, 结合学校实际不断创新大学生社会实践基地的模式、功能。

摘要:我国高校大学生社会实践受重视程度远远弱于理论教育, 并且其组织与推动主要依靠学校, 伴随着市场经济体制的改革和高校学生的扩招, 传统的社会实践模式不合时宜, 本文探索高校社会实践的社会机制的对策。

关键词:和谐社会,社会实践,社会机制

参考文献

[1] 袁韶莹, 杨瑰珍.大学如何实现服务社会的职能——宾夕法尼亚大学的探索[J].比较教育, 1998, (6)

[2] 仇晓春.美国高校社会服务实施及启示[J].西安邮电学院学报, 2007, (4)

[3] 李长松.大学生社会实践创新研究[D].2006.

上一篇:工程设计阶段造价控制的原因与措施下一篇:水工环地质勘察技术及应用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