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案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应用分析

2022-09-13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引发糖尿病疾病的原因较为多样、复杂, 比如免疫紊乱、遗传基因、微生物感染等因素, 就会降低胰岛素的敏感性, 增加胰岛素抵抗, 进而引发脂肪、糖、蛋白质等代谢出现紊乱。如果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没有得到有效控制的话, 就会引发相应并发症, 对患者生命健康安全产生严重威胁[1,2]。该文主要是针对该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糖尿病患者, 采取不同的胰岛素给药方案, 统计各项指标变化, 现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

选取该院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 所有患者的入院结果都符合糖尿病诊断标准, 该次研究是在患者及其家属已知且自愿的基础上开展的。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各42例。参照组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3例, 女性患者19例;年龄在57~82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8.21±4.58) 岁;体重为50~77 kg, 平均体重为 (62.64±10.57) kg;病程为6个月~27年不等, 平均病程为 (12.14±7.35) 年;25例Ⅰ型, 17例2型。研究组42例患者中男性患者20例, 女性患者22例;年龄在58~81岁之间, 平均年龄为 (68.04±3.41) 岁;体重为48~78 kg, 平均体重为 (62.75±10.86) kg;病程为1~27年不等, 平均病程为 (12.51±7.26) 年;26例Ⅰ型, 16例2型。排除严重肾脏疾病患者。两组患者的性别、年龄、体重、病程等一般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具有可比性。

1.2 方法

参照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的给药方案, 当患者血糖超过13.9 mmol/L的时候, 还需将胰岛素加入到0.9%氯化钠溶液中静脉滴注, 血糖小于13.9 mmol/L时, 将胰岛素加入到5%的葡萄糖液中静脉滴注[3]。研究组患者采用泵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给药方案, 持续24 h对患者皮下注射胰岛素, 其中在治疗第一天需要将1/2胰岛素总量以基础量进行注射, 剩余的均在饭前大剂量注射, 并根据患者病血糖变化的具体情况适当增减注射剂量[4]。

1.3 观察指标

观察和统计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尿糖达标时间、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尿酮恢复正常时间等各项指标。

1.4 统计方法

采用SPSS 17.0统计学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 用 (±s) 表示计量资料, 行t检验, 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比较两组患者治疗前血糖水平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尿糖达标时间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血糖水平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尿糖达标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1。

2.2 比较两组患者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尿酮恢复正常时间

研究组患者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尿酮恢复正常时间都要显著少于参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见表2。

注:与参照组相比, *P<0.05。

3 讨论

随着人们生活节奏和压力的增加, 再加上生活环境质量的降低, 各种疾病的发病率都呈逐年上升趋势。尤其是以老年群体为主的疾病来说, 随着我国老龄化现象的不断加重, 其发病率显著增加。作为现代临床多发性疾病中常见的一种慢性分泌代谢异常性疾病, 糖尿病的主要特征为高血糖, 会严重影响着患者正常的生活和工作, 严重的话甚至会对患者生命安全产生威胁。目前在临床治疗中还没有能够彻底治愈的方案, 主要是通过纠正糖代谢紊乱, 加强对血糖的合理控制, 避免患者出现各种严重的并发症, 从而恢复患者正常生活、工作, 提高其生活质量[5]。从长期来看, 糖尿病患者的内部系统以及脏器组织功能都会出现不同程度的损害, 不仅仅会损伤患者的心脑血管、眼睛、神经系统、肝脏、肾脏等组织, 还是导致这些组织或器官出现进行性或慢性病变, 严重的话会导致其出现功能衰竭, 致残率和致死率都比较高[6]。

一直以来, 在临床中较为常用的主要是注射胰岛素, 虽然这种方法能够有效控制血糖水平, 但自主操作性比较差, 而随着医疗水平的逐步提高, 胰岛素泵逐渐在临床治疗中得到应用, 其操作过程得到有效简化[7]。糖尿病患者很容易出现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等相关并发症, 胰岛素传统给药方式能够很好的缓解患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糖尿病酮症症状, 但是在治疗过程中还是存在一定的缺陷和不足, 比如输注量不稳定对单位时间效用产生不良影响, 这是由于在注射胰岛素的过程中会发生洗脱现象, 进而改变胰岛素浓度, 降低治疗效果。而通过应用胰岛素泵对患者进行持续性皮下输注治疗, 其中胰岛素泵的制造依据是模仿人体胰岛素分泌的生理特征, 在治疗过程中通过有效控制胰岛素剂量, 就能够确保患者的血糖值始终处于正常范围内, 在有效预防相关并发症发生的同时, 患者的临床症状也能够得到很好的控制。而且在夜晚使用胰岛素泵的过程中, 患者发生低血糖的几率的大大降低[8]。总的来说, 通过应用胰岛素泵, 患者单位时间内体内输注的胰岛素剂量明显减少, 并且还能够在不同的时候对输注剂量进行相应的调整, 防止出现人体在注射大剂量中、短效胰岛素后体内出现重叠作用, 低血糖的发生率大大降低[9]。

在该次调查结果中显示, 研究组患者采用泵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给药方案, 其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尿酮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 (4.85±0.94) 、 (13.42±5.10) d, 而参照组采用皮下注射+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的给药方案, 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尿酮恢复正常时间分别为 (6.81±0.69) 、 (27.35±9.33) d, 由此可以看出, 研究组患者治疗后β-羟丁酸数值恢复到正常值的时间要明显短于参照组, 并且尿酮转阴时间也比较短。

综上所述,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采用泵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给药方案, 该胰岛素给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显著增强, 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摘要:目的 分析和研究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案在糖尿病患者临床治疗中的应用及效果。方法 选取该院在2015年12月—2016年12月期间收治的84例糖尿病患者, 按照随机分配原则将所有患者分为参照组和研究组, 各42例, 其中参照组患者采用皮下注射+静脉滴注小剂量胰岛素的给药方案, 研究组患者采用泵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给药方案, 观察和比较两组患者各项治疗的变化。结果 两组患者的治疗前血糖水平以及血糖达标时间、尿糖达标时间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 但研究组患者治疗后β-羟丁酸恢复正常时间、尿酮恢复正常时间都要显著短于参照组,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糖尿病患者在临床治疗中可以采用泵皮下注射胰岛素的给药方案, 该胰岛素给药方案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得到显著增强, 在临床中值得推广。

关键词:糖尿病,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案,临床治疗,应用效果

参考文献

[1] 罗恩斯, 唐亮, 李湘.3种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酮症酸中毒的临床疗效比较[J].深圳中西医结合杂志, 2017, 27 (2) :143-145.

[2] 董瑾, 赵彦, 黄乐.胰岛素不同给药方法治疗儿童1型糖尿病的效果观察[J].天津医药, 2015, 43 (8) :889-891.

[3] 吴双娟.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疗效对比观察[J].糖尿病新世界, 2014, 34 (14) :11-12.

[4] 王春秀, 付庆敏, 张淑荣, 等.不同胰岛素注射方式及护理干预治疗糖尿病疗效分析[J].中国药业, 2014, 23 (9) :65-67.

[5] 刘河民.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J].中国卫生产业, 2013, 10 (20) :65-66.

[6] 张伟, 梁干雄.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治疗糖尿病的疗效比较[J].中外医学研究, 2013, 11 (4) :31-32.

[7] 杜焕存.不同胰岛素给药方法对糖尿病治疗的疗效差异[J].中国医药指南, 2012, 10 (30) :461-463.

[8] 韦佳琛.不同胰岛素强化治疗对于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胰岛β细胞功能的影响[J].国外医药:抗生素分册, 2012, 33 (5) :214-216.

[9] 郭青云.不同胰岛素给药方式治疗糖尿病的临床疗效观察[J].吉林医学, 2012, 33 (13) :2754-2755.

上一篇:锦绣龙江路、多彩龙江情——2019北京世园会黑龙江室外展园景观设计下一篇:大学教育管理体制中的人性化管理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