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产养殖中做好鱼病防治工作的措施

2022-12-06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虽然我国发展水产养殖业已有许多年, 但是由于水产养殖并没有形成系统的规模型产业, 从事水产养殖的人员多数为农民散户, 在养殖过程中缺乏科学系统的专业知识, 同时也缺少资金和技术支持, 因此容易遭受鱼病困扰。近年来, 针对鱼病防治的研究取得了一些进步, 养殖人员在养殖过程中注意“防”、“治”工作相结合, 将鱼病隐患从源头杜绝, 保障了个人养殖的利益。

1 水产养殖过程中引发鱼病的因素分析

1.1 水质调控不到位

水产养殖要求水质达到一定标准, 而在现实中养殖户为了提高利润收益, 通常会增加鱼苗数量, 鱼类总量过大会给养鱼池造成过大负担, 因而引起水质异变。如果在养殖过程中不能坚持定期清洁池塘, 更换水体, 就会使水质变黑、变臭, 减少水内氧气含量, 使鱼群造成缺氧和毒素积累, 最终将引起鱼病爆发。养殖户为节省资金, 常常忽视鱼病的预防性工作, 在池塘水质变化初期往往不重视[1], 当池塘水质情况严重时才想到通过药物治理, 这时已经加大了的成本投入。

1.2 药物应用不合规

对于水产养殖户来说, 他们的养殖工作经验和技巧都是自己摸索出来的, 很少有人通过专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提升, 这就使得养殖人员对鱼病防治的认识不够明确, 因此缺乏鱼病防治工作的经验和技术。除了不懂防治工作外, 更有甚者会“走歪路”, 利用旁门左道来养殖。比如说在药物防治和治疗方面, 有些人为了保证鱼类在卖出前不得病, 就使用一些违禁药品, 让鱼类不会在外表显出病状, 其实此时鱼群已经变得不健康。这些违禁药品中含有对人体有害的药物, 会给人体造成巨大伤害。

1.3 消毒与检疫疏漏

消毒与检疫工作是预防鱼病的有效途径, 在养殖过程中人们无法预料鱼病传播源, 因此要定期对鱼苗本体进行抽查检验, 做好记录。而一些养殖户为了控制成本, 并没有按时对池塘等养殖区域进行消毒和检疫, 也不关注鱼群疫病传播的防治, 导致病源出现后快速传播致使整个养殖场都染上鱼病。

2 水产养殖过程中做好鱼病防治工作的措施

2.1 清塘与水质调控

养殖人员必须专注养殖的技术性和科学性, 按照专业指导, 依照鱼病防治步骤进行养殖。 (1) 定期清塘。清洁养鱼塘是降低鱼病发生率的直接方式, 因为在清洁过程中会自动扫清鱼病病毒源, 杜绝了鱼病爆发的源头。人们可以用生石灰来杀死养鱼塘中的各种病菌和有害生物, 然后通过晾晒使池底晒干, 最后重新注入调节好的水源。 (2) 水质调控。注入鱼塘的水流要经过净化和营养, 因为人工养殖的鱼类与野生养殖鱼类存在差异, 对水源的要求条件较多, 需要工作人员按照要求进行调控。如鱼塘注入的水是经过除污、除害后的清水, 在高温高产季节则可在池塘中加入水质改良剂或微生物抑制剂, 不同时期采用不同的步骤保证鱼塘内水源的良好水质。

2.2 加强药物预防与鱼病防治

鱼病的预防和治疗最有效的方法就是药物治疗。药物防治工作的开展要根据鱼塘养殖情况进行具体规划, 一般来说, 当养殖户初步引入鱼苗后的一个月可以着手进行药物预防, 特别是春季三四月份交替时节, 可以用适量漂白粉均匀撒向鱼塘, 要求是鱼塘内水与药的浓度保持在1 mg/kg左右, 再向鱼塘喷洒生石灰, 生石灰的量在10~15 kg/667 hm2之间。按照这样的药物防治进行几个周期的应用, 能够使鱼塘内保持良好水质, 防止滋生细菌引发鱼病。值得注意的是, 药物预防不可使用过当, 养殖人员一定要遵守专业人士的指导和药物说明, 把握药品用量和使用规律。

鱼病常见于春夏两季, 多为白头、白嘴、白皮、赤皮等病症, 对于此可选择漂白粉和鱼乐剂进行治疗。而对于寄生虫类的病症, 如原虫病、蠕虫病则可选择使用0.7 mg/kg硫酸铜溶液喷洒。

3 结束语

水产养殖要想获取更多利润, 养殖人员必须做好鱼病防治工作, 降低鱼病爆发率, 确保鱼类健康生长。阐述了水产养殖过程中鱼病预防和治疗的相关方法, 希望能为养殖户做好鱼病防治工作提供借鉴, 促进产业健康、长远的发展。

摘要:我国地域幅员辽阔, 适于养殖业发展的环境众多, 为养殖业的壮大提供了天然条件。在众多养殖物种中, 鱼类养殖属于巨头, 为养殖业收获大量经济效益。但是在鱼类养殖过程中, 常常发生鱼病, 给养殖工作造成损失。因此, 鱼类养殖过程中应当谨慎预防鱼病, 强化鱼病防治工作, 提高鱼类养殖水平。

关键词:水产养殖,鱼病防治,措施

参考文献

[1] 张随成.如何做好水产养殖中的鱼病防治工作[J].山西农经, 2016 (16) :51-52.

上一篇:以培训为手段提升公共图书馆立法决策服务人员素质下一篇:综合护理干预对2型糖尿病足的效果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