六年级下册二单元复习

2022-10-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第1篇:六年级下册二单元复习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解读

统编教材五年级下册第六单元语文要素为: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如何理解这一语文要素?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个语文要素有什么作用?如何据此确定教学目标与教学内容?本文就此试作简单分析。单元语文要素概念分析。

一、单元语文要素概念分析

“思维过程”是小学语文教材中首次出现的概念。思维过程发生在人的大脑之中,这就造成了它的隐秘性,难以被他人觉知,对小学生而言尤其陌生。人的思维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判断和推理等基本过程,这些都是抽象思维方式。人的思维方式除了抽象的逻辑思维,还有形象思维、顿悟思维等。从理论研究看,对思维的分类越详尽越好,但在现实生活中,人们的思维方式不需要进行严格区分,因为人无论在认识世界还是解决问题时,各种思维方式总是共同起作用的,往往是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很难也没有必要作严格的区分。五年级学生逻辑思维能力不强,对人的内心思想不可能有成人那样的理解认识,因此教学时要站在学生的立场上,切忌过度讲解深奥的思维概念,否则可能会造成教师越讲学生越糊涂的尴尬局面。

怎样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呢?思维过程是动态地发生在人的大脑内部的过程,难以被他人觉知。文学作品一般通过描写人物外在的语言、动作、神态等来反映人物的内心思想。因此,要“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必须借助显露在外的人物表现,来揣摩、领悟人物的思维过程。本单元的三篇课文《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都是叙事性作品,因此教学时要引导学生不仅关注人物的外在表现,还要把人物的表现放在事情发生时的具体情境中,通过厘清问题、背景、方法和结果,来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进而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从一个新角度提出的阅读策略,意在提示学生阅读时不仅要关注文本的内容信息,还要从文本语言中沉潜进去,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获得对课文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并且从中得到启发,提升或改善自身的思维方法。

对小学生而言,学习这个语文要素有什么作用?从单元语文要素表述看,“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是方法、途径,“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是结果、目的。学生在三年级学过“学习带着问题默读,理解课文的意思”,四年级学过“了解故事的起因、经过、结果,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关注主要人物和事件,学习把握文章的主要内容”“借助关键语句,初步體会课文表达的思想感情”等。可见,本单元旨在通过学习“了解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指导学生从一个新的角度加深对课文主要内容的理解,学会一种新的理解课文主要内容的方法。此外,学生通过深入体会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可以认识正确的思维方式,从而提升或改善自身的思维方法。

二、单元课文人物思维过程分析

本单元三篇课文中人物的思维过程如下。

《自相矛盾》中楚人的思维过程大致是这样的:要想东西卖得好,就要使劲夸;夸耀自己的盾坚固无比、矛锋利无比。通过对楚人思维过程的推测会发现,楚人为了卖出东西宣传自己的东西好,这个出发点应该说没有什么问题。问题出在两个地方:一是过度夸耀,把自己的东西夸到顶了,太极端了;二是卖矛与盾这两种对立的东西。这就造成了自我抵触、白相矛盾,闹了笑话。

《田忌赛马》中,孙膑看了田忌和齐威王以及贵族们前面几场比赛,发现了两个情况:一是双方实力相差不大;二是双方都把马分为上、中、下三个等级,并且上、中、下三个等级依次出战。孙膑分析,如果变换马出场的顺序,分别用下等马、上等马、中等马对阵齐威王的上等马、中等马和下等马,就有可能三局两胜,从而在大比分中取胜。于是孙膑向田忌提出建议,帮助田忌取得了比赛的胜利。推测和认识孙膑的思维过程,可以体会其分析缜密、综合判断,从而以弱胜强的谋略与智慧。

《跳水》中的船长儿子站在桅杆最高处的横木上,十分紧张,随时可能掉下来,摔在坚硬的甲板上,后果不堪设想;只有跳进大海里才会相对安全些,因为海面风平浪静,众多的水手随时可以入水相救。孩子会跳吗?敢跳吗?显然,十一二岁的孩子还没有这样的勇气。船长正好手中有枪,于是用枪逼他跳,最后孩子得救了。危急时刻,船长思维敏捷,处事果断,令人敬佩。

三篇课文中,孙膑和船长的思维属于创新思维,可以让学生感受创造性思维的魅力,从而获得正面的启迪;楚人的思维则前后矛盾,违反逻辑,可以从反面教育学生如何正确地思考问题。这是学生学习这三篇课文最有价值的教学内容。教学时建议引导学生通过课文的语言文字,借助思维导图、表格、图示等形象化的手段,将隐藏在人物内心深处的思维过程揭示ILI来,通过不同人物思维过程的比较,观察人物的思维过程,获得启迪,同时获得对课文内容更为深入的理解。

三、单元教学目标

本单元教学时要处理好落实单元语文要素与基础性教学目标之间的关系。课文中的生字词语识必须切实落实;《白相矛盾》是文言文,要求熟读背诵;三篇课文的课后练习都提出了讲故事的要求。要将这些基础性教学要求落到实处,必须花费相当的教学时间。特别是讲述故事,应该保证每个学生都有讲故事的练习时间,这是促进学生积累语言,提高语言建构能力的有效手段。因此,教学中不能将目光聚焦在落实语文要素这一个点上,更应该考虑基础性教学目标如何落实到位。

1.基础性目标

(l)认识25个生字,会写23个汉字,读准1个多音字,积累“摩拳擦掌”“胸有成竹”等28个词语。

(2)联系上下文猜测文言文中加点字的意思,在文言词语与现代词语的比较中发现古今词义的联系与变化。

(3)能按一定顺序,抓住主要内容,讲述《自相矛盾》《田忌赛马》《跳水》的故事,进行语言的建构。

(4)默读课文,有一定的速度。背诵《自相矛盾》。

2.发展性目标(单元语文要素分解目标)

(l)认识思维过程,知道思维过程是隐藏在事情中的,懂得思维过程是人物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过程。 (2)学习通过人物的言行举止等外在表现来推测人物的思维过程,加深对课文中故事情节的发展和蕴含的道理、思想和情感的理解。

单元发展性目标的达到,在各课的落实上既相互联系,呈现出-定的梯度安排,义彼此有所区别,表现出“这一篇”的独特性。《白相矛盾》着重通过探讨“其人弗能应也”的原因,引导学生发现楚人思维的混乱来领悟寓意,让学生明白什么是思维过程及其在推动故事情节发展、表现写作目的上的重要作用;《田忌赛马》通过面对阵图的练习推断孙膑的思维过程,并与田忌的思维进行对比,领会孙膑的谋略与智慧;《跳水》的教学要在厘清事情的起因、经过和结果的基础上,探讨船长的办法好在哪里,由学生自主练习运用思维导图等来推测船长的思维过程,与水手们的思维进行比较,在交流中理解船长思维的创造性与当机立断。

作者:梁昌辉

第2篇: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提纲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魏铭洋

1、我们生活在物质构成的世界里,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还会发生变化。

2、世界是物质构成的。

3、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整个世界都是由物质

1、我们身边的物质构成的。

4、我们身边的书、本子、桌子、电灯、动物、植物,包括我们自己都是由物质构

成的。空气、电、火、风、声音也是物质。

5、物质都会发生变化,有的物质变化快,有些物质变化比较缓慢。

1、混合沙子和豆子的实验,两种物质基本没变,属物理变化。

2、观察到“没有明显变化”跟观察到“明显变化”的现象同等重要。

3、在加热白糖的过程中,白糖先是由固体的糖变成液态的糖,这属于物理变化;

接着液态的糖由透明变成黄色、红色、褐色,最后变成一种黑色物质——炭,

并伴有焦味,这属于化学变化。

2、物质发生了什么变化

4、加热白糖的过程中,蜡烛既发生了物理变化,也发生了化学变化。

5、物质的变化可以划分为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是不是产生

了新的物质。

6、一些物质在变化过程中,既会发生化学变化又会发生物理变化。

7、物理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物质的变化。

8、化学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的变化。

1、在咀嚼米饭时,米饭中的淀粉与唾液中的酶发生化学变化产生了麦芽糖。

2、米饭、淀粉遇到碘酒,颜色发生了变化,生成的蓝色物质是一种不同于米饭和

淀粉的新物质,利用这一特性可以检验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

3、米饭淀粉和碘酒的变化

3、制作神秘信件时,调制淀粉液要用热水,因为淀粉不溶于冷水。

4、滴管的正确使用方法:①用手指把滴管橡皮囊中的空气排干净;②放入液体中,

松开橡皮囊;③从容器中拿出滴管,把液体滴入要实验的材料中,注意滴管不

能碰到实验材料。

1、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小苏打和白醋的比例是1:3。

2、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盖玻璃盖是为了防止产生的气体因操作不当散失。

3、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产生的气体可以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

4、做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时,实验后的玻璃杯比实验前要凉一些。

4、小苏打和白醋的变化

5、二氧化碳是一种不助燃、比空气重的具有特殊性质的气体。

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会迅速产生大量的气体——二氧化碳,反应后留下的液体

是醋酸纳。

7、我们喝的一些饮料中,就含有二氧化碳气体,当打开汽水瓶盖时,冒出的气泡

就是二氧化碳;我们呼吸时呼出的气体中也含有少量二氧化碳;蜡烛燃烧也有

二氧化碳气体产生。

8、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实验属于化学变化。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魏铭洋

1、铁生锈是一种化学变化,铁锈是一种不同于铁的新物质。

2、铁生锈是水和空气共同作用的结果。

3、在平常生活动中,铁生锈的快慢与水的多少关系很大。

5、铁生锈了

4、把铁与水、空气隔绝开是防止铁生锈的好方法。

7、控制铁生锈的速度

5、铁在盐水中生锈的速度最快,这是因为盐水能帮助铁更快地完成电化学腐蚀,

导致生锈速度加快,因此在海边的铁皮屋比在其他地方的铁皮屋生锈更快。

6、控制、减缓铁生锈的方法:①涂油脂;②刷油漆;③电镀;④用完后擦干水分;

⑤放在干燥处。

1、化学变化会伴随各种现象,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

化。

2、铁钉放入硫酸铜溶液中,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部分会生成红褐色的物质——铜,

没浸入硫酸铜溶液中的部分还是银灰色;蓝色的硫酸铜溶液颜色会慢慢变浅,

放置在空气中一段时间后,溶液会逐渐变成红褐色。

3、硫酸铜溶液和铁钉的反应,伴随有颜色改变、产生沉淀物的现象,属于化学变

6、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化。

4、在化学变化过程中,常常会伴随产生一些现象——①改变颜色;②发光发热;

③产生气体;④产生沉淀物。

5、化学变化过程中,不一定伴随颜色的改变,不一定有气体产生,不一定发光发

热,不一定产生沉淀物。

6、打开电灯(发光)用毛皮摩擦橡胶棒(发热)、打开汽水瓶(气体跑出)、氧气

变成蓝色的液氧(颜色改变)等变化,虽然也伴随了一些现象,但没有新物质

的生成,因此这些变化都还是物理变化。

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中一定发生了物理变化。

2、物质发生物理变化过程中不一定发生化学变化。

3、玉石加工、泡茶、加工桌椅、水银温度计、泡糖水等物质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4、食物被人体吸收、放烟花、煅烧石灰石、点燃火柴等物质变化都属于化学变化。

5、水泥的生产过程,包含一系列的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6、由于煤、石油等化石燃料消耗量的急剧增加,产生了大量二氧化碳,使空气中

8、物质变化与我们的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壤沙漠化、大陆和两极冰川

融化,给全球环境造成巨大的压力。

7、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8、制作橙汁饮料的过程属于物理变化;制作柠檬汽水的过程属于化学变化。

9、物质之间的变化是常见的,物质变化后产生了新物质,它不会消失,物质是不

灭的,只不过转变成了其他物质。

10、火药的发明和古代的炼丹术有很大的关系,是古代炼丹士发明的。

第3篇:六年级下册语文第二单元复习资料

第六课《北京的春节》

一、文章的理解:

《北京的春节》作者老舍,原名舒庆春,满族人,代表作《骆驼祥子》、《我这一辈子》、《四世同堂》、《正红旗下》等。老舍的语言风格:北京韵味,通俗明白,幽默诙谐。

《北京的春节》是按时间顺序写的。用充满京味的朴素自然,清浅通俗的语言,描绘了一幅幅老北京春节的民风民俗画卷,表现了春节的隆重与热闹,展示了中国传统节日习俗的温馨与美好,表达了作者对传统文化的认同和喜爱。(文章再现了老北京人过春节的热闹与喜庆。文章详写了腊

八、除夕、初一和元宵这四个部分。)

二、重点句子理解:

1、这不是粥,而是小型的农业展览会。

答:“农业展览会”指腊八粥里的米、豆、干果的品种很多,多得好像是聚在一起开展览会。作者用了“打比方”的表达方法,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老北京春节熬腊八粥这一民俗特点。

2、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不许间断,鞭炮声日夜不绝。在外边做事的人,除非万不得已,必定赶回家来吃团圆饭。这一夜,除了很小的孩子,没有什么人睡觉,都要守岁。

答:从第一句话可充分感受到“除夕真热闹”。透过“万不得已”“必定”等词语,可以体验到人们多么重视除夕夜“吃团圆饭”,这里饱含着浓浓亲情,浸润着传统美德。 (按照老北京的习惯,年三十晚上不能睡觉,要痛痛快快地玩一宿,这叫 。“守岁”有两重意义:岁数大的人在除夕之夜守岁有珍惜光阴的意思;年轻人守岁则是为了给父母延寿。)

3、元宵上市,春节的又一个高潮到了。

答:此处元宵如同南方的“汤圆”。一个“又”字,表现出作者在结构文章、统筹内容上的匠心独运。

课文描述过春节的三次高潮是:①除夕夜——家家灯火通宵,鞭炮声日夜不绝,吃团圆饭、守岁;②初一——男人们外出拜年,女人们在家接待客人,小孩逛庙会;③十五元宵——观花灯、放鞭炮、吃元宵。

4、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

答:这句话在文中起承上启下的作用。残灯:指花灯逐渐少了、熄灭了;末庙:指庙会的最后一天。到了正月十九,花灯逐渐少了、熄了,庙会也到了最后一天,隆重、热闹的春节结束了,流露出作者依依不舍的感情。

5、“一眨眼,到了残灯末庙,春节在正月十九结束了。”与课文的首句相呼应,使文章结构完整,浑然一体。

6、“正月初一的光景与除夕截然不同”,表现在哪里?

表现在铺户都上板子,门前堆着昨夜燃放的爆竹纸皮,全城都在休息。光景一词在句中的意思是(情景)

7、文中具体介绍除夕的活动分别是:做年菜、穿新衣、贴对联、贴年画、灯火通宵、放鞭炮、吃团圆饭、守岁。

8、春节贴对联是我们中华民族的传统习俗。

一帆风顺年年好 万事如意步步高 横批:吉星高照 一干二净除旧习 五讲四美树新风 横批:辞旧迎春

9、请你在下面的横线上写出自己积累的两幅对联。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

10、请你用两个成语来形容你对北京春节总的印象 、 。

第七课《藏戏》

1、《藏戏》是一篇知识性、人文性、趣味性都较强的民俗散文。

2、藏独具特色的艺术形式——带着面具,没有舞台,一部戏演三五天没结束。

3、“藏戏”被称为藏族文化的“活化石”。

4、课文前三个自然段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有什么作用?

连续三个排比式的问句,更加突出了藏戏的特点,其中还有着民族的自豪感。

5、《藏戏》按说明事物的不同方面为序,以总分总的关系结构文章。以生动传神的语文,具体描写了有着悠久历史的藏戏的形成过程以及鲜明的特色,表现了藏戏强烈鲜明的民族特点和它那不可抗拒的艺术魅力。

第八课《各具特色的民居》

1、《各具特色的民居》是一篇展示绚丽多彩的民俗风情的说明性散文。

2、客家民居是中国南方山区的建筑奇葩,它那独特的风格吸引了众多中外学者、游客甚至美国的军事专家。

3、傣家竹楼是傣族人民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具有建材经济、冬暖夏凉、防潮防水防震的优点。

4、《各具特色的民居》运用举例子、列数字、作比较、打比方等多种说明方法,通俗、生动、准确地介绍了客家民居和傣家竹楼的特点,展示了我国地方民居的多姿多彩,体现了民居本身所蕴含的民族智慧和深厚的文化底蕴。

二、重点句子理解

1、在闽西南和粤东北的崇山峻岭中,点缀着数以千计的圆形围屋或土楼,这就是被誉为“世界民居奇葩”的客家民居。

这句话运用了打比方和作比较的方法,概括地说明了客家圆形围屋在世界建筑史上的地位。与“世界民居”比较,是一朵特殊的、罕见的花。“点缀”一词用得很妙,说明客家居住地在人烟稀少的边远山区,为下文介绍营垒式的住宅埋下伏笔。

2、它们大多为三至六层楼,一百至二百多间房屋如橘瓣状排列,布局均匀,宏伟壮观。

作者用列数字、打比方的方法,生动、形象地说明圆形围屋外观和整体布局特点。难怪外国友人远远望见圆形围屋,禁不住发出惊叹——“天上掉下的飞碟,地下冒出的蘑菇。”

3、土楼围成圆形的房屋均按八卦布局排列,卦与卦之间设有防火墙,整齐划一。 八卦是我国古代的一套富有象征意义的符号,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代表之一。客家民居的圆形围屋,按八卦布局排列,体现了客家人的祖先崇尚圆形,期盼吉祥、幸福和安宁的民族心理和文化传统。

4、傣族人家至今依然保持着“多起竹楼,傍水而居”的习惯。

竹楼是傣族的建筑形式。这是因为傣族人居住区地处亚热带,气温高,雨水多,空气湿度大,竹楼有利于防酷热的湿气。所以,傣家竹楼是傣族祖先因地制宜创造的一种特殊形式的民居,一直保持至今。傍:靠近,临近。“多起竹楼,傍水而居”可以理解成因为傍水而居,所以以住竹楼为主。

5、篱内种植着各种花木果树,可谓“树满寨,花满园”。

傣族竹楼原本就“藏在浓绿的竹林中”,傣家人还喜欢在竹楼周围,家家户户的竹篱内栽种凤尾竹、槟榔、芒果、香蕉,使村寨更充满诗情画意,真正可以说是“树

满寨,花满园”。

第九课《和田的维吾尔》

1、课文首先讲“我”在和田的一次经历,亲身感受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最后一个自然段与第一自然段前后照应,总结维吾尔人豁达乐观的性格特征:纵使生活再苦,感觉也是甜的。

2、《和田的维吾尔》这篇课文的作者生动、形象、感情充沛地对和田维吾尔人的豪气乐观,热爱土地,天性爱美,能歌善舞特点以及民族风俗加以说明,表达了作者对和田维吾尔人勤劳质朴、豁达乐观性格的赞美。

3、六年前的一个夜晚,我感受了和田维吾尔人特有的豪气与乐观。那是个停电的晚上,沙尘暴铺天盖地地(撕咬 撕扯)着黑暗中的一切,我缩在被窝里(惊恐 惊奇)在竖耳听着。忽闻一阵马车飞奔、铜铃丁冬,车上一个汉子(sī shī)着沙哑的嗓子在迎风引吭(kēng háng kàng)。马车远去,风中的歌声仍在夜空中渺渺回荡„„虽然我听不懂他在唱什么,但在这样可怕的夜里竟能听到如此热烈激昂的歌唱,我不由得惊奇进而肃然起敬了。 1.用“ ”划出本段文字的中心句。

2、文中划线的句子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生动形象地描绘出地处沙漠边缘的和田恶劣的自然环境,反衬出维吾尔人的豪气与乐观。

4、为和田的维吾尔人设计一张名片

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土一样的质朴、粗犷、豪放 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花一样的美丽、自信 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谜一样的神秘 和田的维吾尔人有着歌一样的豁达乐观

《回顾拓展二》

1、《元日》这是一首写古代(春节)的即景之作,抓住有代表性的生活细节:点燃(爆竹),饮(屠苏酒),换(桃符),充分表现出年节的(欢乐)气氛,富有深厚的生活气息。《天竺寺八月十五日夜桂子》写的是中秋节时的情景。

2、我国的传统佳节有:

农历正月初一,春节又叫阴历年,俗称“过年”。

农历正月十五:元宵节 ,又称“上元节”。 四月五日:清明节又叫踏青节。 农历五月初五:端午节 农历七月初七:乞巧节又叫七夕情人节 农历八月十五:中秋节 中秋节是我国的传统佳节,与春节、端午、清明并称为中国汉族的四大传统节日。

农历九月初九:重阳节 农历十二月初八:腊八节 农历十二月三十(腊月三十):除夕,俗称“年三十”。

3、描写传统佳节的诗句

春节 元日 (王安石)爆竹声中一岁除,春风送暖入屠苏;千门万户瞳瞳日,总把新桃换旧符。

清明节:清明 杜牧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借问酒家何处有?牧童遥指杏花村。

中秋节:中秋月(宋)苏轼暮云收尽溢清寒,银汉无声转玉盘,此生此夜不长好,明月明年何处看。

重阳节: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 (唐)王维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第二单元复习

一、听写:词语盘点。 默写:日积月累

二、比较组词

旬(中旬) 熬(熬夜) 蒜(蒜苗) 榛(榛树) 饯(蜜饯) 爆(爆炸) 句(句子) 遨(遨游) 示(表示) 棒(木棒) 残(残疾) 暴(暴动) 饺(饺子) 拌(搅拌) 醋(白醋) 栗(栗子) 鞭(皮鞭) 筝(风筝) 绞(绞绳) 伴(伙伴) 醒(苏醒) 粟(粟米) 便(方便) 争(争论) 寺(寺庙) 逛(逛街) 佛(仿佛) 哄(哄笑) 侵(侵入) 缀(点缀) 诗(诗歌) 狂(狂人) 拂(吹拂) 烘(烘托) 浸(沉浸) 辍(辍学) 贮(贮存) 伫(伫立) 僻(偏僻) 辟(开辟)

三、多音字

藏:zàng(宝藏) cáng(收藏) 划:huá(划桨)huà(计划) 喷:pēn(喷发) pân(喷香) 铺:pū(铺设) pù(当铺) 横:hãng(横线) hâng(蛮横) 间:jiān(时间)jiàn(间隔)

哄:hōng(哄堂大笑) hòng(起哄) hǒng(哄骗)

吭:háng(引吭高歌)kēng(一声不吭) 传:chuán(传奇)zhuàn(传记)

四、填空

1、填入合适的动词。

(逛)庙会 (办)喜事 (打)地基 (铺)楼板 (建造)住宅 (陈说)历史 (招徕)观众 (燃放)爆竹

2、填入合适的修饰词。

(1)(红红)的对联 (咆哮)的江水 (俊俏)的容貌 (娴熟)的技能 (雄浑)的歌声 (婀娜)的舞姿 (固定)的程式 (偏僻)的山区 (浓绿)的竹林 (别致)的竹楼 (绿绿)的凤尾竹 (宽大)的堂屋 (沙哑)的嗓子 (寂静)的沙漠 (深邃)的眼睛 (鲜艳)的彩云 (密密)的眼帘 (妩媚)的笑容 (香喷喷)的烤肉 (万象更新)的气象 (繁盛)的地区 (单调)的沙漠

(2)(铺天盖地)地撕扯 (惊恐)地竖耳听着

五、近义词

规矩—规则 分外—格外 吞噬—吞没 俊俏—俏丽 照常—照旧 招徕—招揽 雄浑—雄壮 朴实—朴素 预备—准备 隆重—盛大 防备—防范 热闹—喧闹 压抑—抑制 酷热—炎热 娴熟—纯熟 和睦—和气 兴旺—兴盛 惊恐—惊骇 风趣—幽默 豁达—开朗 扼杀—抹杀 纵使—即使 平安—安全 点缀—装点 覆盖—笼罩 充足—缺乏 试图—打算 温顺—柔顺 敦厚—忠厚 稀奇—稀罕 压抑—压制 万象更新—焕然一新 随心所欲—为所欲为

六、反义词

热闹—冷清 间断—持续 娴熟—生疏 慌乱—镇定 压抑—放松 朴实—华丽 敦厚—奸诈 勤俭—奢侈 酷热—严寒 兴旺—衰败 井然—混乱 激昂—低沉 沙哑—清脆 完整—残缺 机敏—笨拙 单调—丰富 充足—短缺 鲜明—暗淡 别致—普通 明显—模糊 深邃—浅显 豁达—狭隘 雄浑—纤巧 清新—陈腐 温顺—暴躁 压抑—放纵 稀奇—普通 乐观—悲观 惊恐—从容 酷热—严寒 万象更新—一切如故 随心所欲—身不由己

七、量词

一(部)戏 一(段)传奇 一(座)铁索桥 一(个)窟窿

一(层)楼 一(间)房 一(幢)竹楼 一(间)堂屋 一(堆)火 一(块)竹席 一(幅)抽象画

八、特殊词语

ABB式:一丛丛 一幢幢 一顶顶 一团团 一片片 ABAC式:各形各色 有声有光 载歌载舞 含数字的:两面三刀 零七八碎

四字词语复习

1、零七八碎:零碎而杂乱。(造句)那个杂物间里堆放着零七八碎的东西。 课文义:零散没系统的事情。(造句)这些天,老李在忙活着一些。

2、万象更新:万象,一切景象:更新,更换新的。形容宇宙间的一切事物或景象都变得面貌全心。(造句)春回大地,万象更新。

3、万不得已:实在没有办法,不能不如此。(造句)不到万不得已的时候,老王是不会开口求人的。

4、截然不同:截然,断然分开的样子。形容两种事物毫无共同之处。(造句)他俩虽是同胞兄弟,但信格却截然不同。

5、张灯结彩:张挂灯笼,结扎彩带彩球。形容节目或喜庆的热闹景象。(造句)春节到来,家家户户张灯结彩,迎接新年。

6、各形各色:各种形状,各种颜色。形容多而齐全。(造句)超市里摆着各形各色的商品,琳琅满目。

7、哄堂大笑:满屋子的人同时大声笑了起来。(造句)老张风趣的笑话逗得大家哄堂大笑。

8、开山鼻祖:原是佛教用语,指最初在某的名山建立寺院的人。后比喻首创学术技艺的某一派别或首创某一事业的人。(造句)民间传说,古代的巧匠鲁班就是木工行业的开山鼻祖。

9、一无所有:什么都没有。(造句)他以前穷的一无所有,靠二十年的辛勤劳动,如今终于富裕起来了。

10、行善积德:做善事,积阴德。(造句)那个富豪很注意行善积德,捐资办学。修桥扑路,用实际行动汇回报社会。

11、师传身授:亲自口头上传授,行动上以身作则。(造句)民间的皮影戏经过一

代代的师传身授,流传到了今天。

12、崇山峻岭:高而险峻的山岭。(造句)桂林北一带到出都是崇山峻岭,连绵不断。

13、安然无恙:安然,即平平安安;恙,指疾病,也借指灾害。谓平平安安,没有受到损害。(造句)他在这次事故中竟能安然无恙,真是奇迹。

14、一模一样:形容完全相同,没有什么两样。(造句)她俩是孪生姐妹,长得几乎一模一样。

15、遮天盖地:形容遮挡得严严实实。(造句)原始森林中,树木遮天盖地,就像是绿色的海洋。

16、蜂拥而至:像蜂群似的拥挤过来。(造句)NBA球星到中国来开展与球迷见面的活动,球迷们蜂拥而至。

17、喜气洋洋:形容非常欢乐的样子。(造句)我们喜气洋洋地迎来了六一儿童节。

18、铺天盖地:布满天空,盖遍大地。形容声势答案,来势迅猛,到处都是。(造句)北方的冬天,雪花纷飞,铺天盖地。

19、迎风引吭:迎着风唱歌。(造句)经过努力攀登上山峰以后,我们高兴得迎风引吭。

20、肃然起敬:肃然,恭敬的样子;起敬,产生敬佩的心情。(造句)李教授学问渊博,道德高尚,令我肃然其敬

21、令人惊叹;使人惊讶,赞叹。(造句)我国改革开放以来取得的成就令人惊叹。

22、五颜六色: 1,多种颜色。(造句)公园里的花圃开着五颜六色的鲜花,十分好看。2,引申指各色各样。(造句)儿童商店里摆满了五颜六色的玩具。

23、美不胜收:美好的事物多得看不过来。(造句)张家界风景区山清水秀,真是美不胜收。

24、能歌善舞:很会唱歌,擅长跳舞。(造句)小静能歌善舞,是一个乖巧的女孩子。

25、载歌载舞:又唱歌,又跳舞。形容尽情欢乐的情景。(造句)春节时,城里的人们载歌载舞,进行了花车巡游活动。

第4篇: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

一、填空题:

1、世界是由(物质)构成的,所有的物质都在不停地运动。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记忆)

2、我们要使铁丝发生变化,可采用(折)、(拉)(锤打)等方法。(了解)

3、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物理变化),有些变化产生了(新的物质),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化学变化)。(记忆)

4、金属汤匙取一小勺白糖放在蜡烛火焰上慢慢加热,白糖会(熔化)、(炭化)。(记忆)

5、我们可以用(筛网)分离沙和豆子的混合物。沙和豆子的混合是物理变化。(记忆)

6、有些物质混合后不会生成新的物质,如(白糖)和(水)混合;有些物质混合后会生成新的物质,如(小苏打)和(白醋)混合。(记忆)

7、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甜味)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淀粉)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记忆)

8、淀粉遇到碘酒颜色会变成(蓝色),产生了一种蓝色的新物质。(记忆)

9、小苏打和醋混合产生大量的气泡,生成新的气体,这种气体能使燃烧的细木条熄灭,说明这种气体(不支持燃烧)。(记忆)

10、物质的变化一般分成两类,即(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化学变化伴随的现象很多,最重要的特征是(产生新的物质)。(记忆)

11、物质发生化学变化过程,往往伴随产生种种现象,如(发光发热)、(产生气体)、(改变颜色)、(产生沉淀物)等。(记忆)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如利用(物质的热胀冷缩)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物理变化);空气中(二氧化碳)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了解)

13、通过观察比较铁片和铁锈,我发现铁锈是(红褐色)、(有空隙)、(没有光泽)、(不导电)、

(不能被磁铁吸引)、(粗糙)等。(记忆)

14、在日常生活中,许多的物质变化属于物理变化,如(折纸)、(水结冰)、(加热水)、(豆子和沙子混合)等。(了解)

15、用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新物质附着),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变浅),这种变化属于(化学变化)。(了解)

1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气体(二氧化碳)具有的特征是(不支持燃烧)、(比空气重)、(无色透明)。(记忆)

17、哪些食物含有淀粉?(记忆)

含有淀粉的食物:玉米、土豆、番薯、苹果、面包、馒头、南瓜

不含淀粉的食物:花菜、胡萝卜、白萝卜、菠菜、番茄、桔子、白糖、洋葱

18、实践中,人们一般采用什么方法防止、减缓铁制品生锈速度?(记忆)

答:(1)制成合金;(2)铁制品表面涂防护层;(3)保持铁制品表面的洁净和干燥。 附:

1、现在全球面临的环境问题主要有哪些?(记忆)

答:

1、垃圾污染;

2、水污染;

3、大气污染。另外还有:白色污染、物种数量锐减、土地沙漠化、酸雨等。

2、请你制定一个家庭节水计划:(记忆)

答:

1、洗手洗脸用水盆;

2、淘米水用来洗碗;

3、淋浴水用来冲马桶;养鱼水用来浇花草;使用节水器具等。

3、为了减少“白色污染”的环境问题,你会怎么做?(记忆)

答:购物时自带购物袋;少领取商店给的塑料袋;重复使用已有的塑料袋;买菜时带上菜篮子、布袋子;在单位或学校就餐,自带餐具;外出就餐,少用塑料快餐盒。将废旧塑料制品收集起来,卖给废品收购站回收炼油。

第5篇:部编版二年级下册语文第六单元复习资料

二年级下册语文复习资料(第六单元)

一、看拼音写词语

léi

yún

shǎn

diàn

léi

shēnɡ

(雷

雨)

(乌

云)

(闪

电)

(雷

声)

fánɡ

zi

chuānɡ

wài

rán

(房

子)

(窗

户)

(野

外)

(大

然)

tiān

rán

zhǐ

nán

zhēn

bānɡ

zhù

shī

(天

然)

(指

针)

(帮

助)

(失

去)

xiànɡ

dǎo

zhǐ

diǎn

běi

fānɡ

běi

xīnɡ

(向

导)(指

点)

(北

方)

(北

星)

dēnɡ

yǒnɡ

yuǎn

hēi

bānɡ

mánɡ

(路

灯)

(永

远)

(黑

夜)

(帮

忙)

nán

fānɡ

bié

xuě

tài

kōnɡ

(南

方)(特

别)

(积

雪)

(太

空)

shēnɡ

huó

bié

chù

zhòu

fēi

chuán

(生

活)

(别

处)

(宇

船)

shuǐ

bēi

zi

(喝

水)(杯

子)

二、比一比组词

穷(穷人)

吴(吴国)

乌(乌云)

迎(迎接)

户(户口)

究(究竟)

吞(吞吐)

鸟(小鸟)

柳(柳树)

尸(尸体)

含(包含)

压(压力)

动(动手)

和(和好)

室(教室)

念(思念)

庄(村庄)

助(帮助)

积(积木)

宝(宝贝)

特(特别)

宇(宇宙)

宙(宇宙)

杯(水杯)

失(失去)

持(保持)

字(写字)

审(审问)

坏(坏蛋)

先(先后)

导(向导)

异(异想天开)

三、多音字组词

xínɡ(不行)

bó(停泊)

dǎo(倒下)

kōnɡ(天空)

hánɡ(银行)

pō(湖泊)

dào(倒车)

kònɡ(空白)

四、按要求写词语

1.一字两词

慌(慌张)(惊慌)辨(分辨)(辨别)

忠(忠实)(忠诚)

导(向导)(导游)

永(永远)(永久)

2.补充词语

(1)黑(沉沉)

白(花花)

绿(油油)

沉(甸甸)

轻(飘飘)

金(灿灿)

黄(澄澄)

红(彤彤)

毛(茸茸)

明(晃晃)

(2)(清新的)空气

(忠实的)向导

3.照样子写一写

宇宙

宇宙飞船

航空

航空公司

队员

少先队员

4.从下列句子中找出一对反义词

(1)他并没有明说,只是用眼神暗示我。

(明说)——(暗示)

(2)这件事你可得保密,不能泄露半点儿消息。

(保密)——(泄露)

(3)渔船靠岸了,原本安静的码头一下子喧闹起来。(安静)——(喧闹)

5.近义词

渐渐——逐渐慌张——惊慌

忠诚——忠实向导——引导

分辨——辨别

安稳——平稳

容易——简单舒服——舒适

普通——平常黑沉沉——黑压压

6.反义词

稠——稀

慌张——镇静

普通——特殊

容易——困难

后退——前进

舒服——难受

黑沉沉——亮堂堂

五、按要求写句子

1.照样子,用加点的字写句子

要是碰上阴雨天,大树也会来帮忙。

要是:要是明天下雨,运动会就改天举行。

2.太阳给你指点方向。(扩句)

天上的太阳会给你指点前进的方向。

3.在太空中生活,是不是很有趣?(改为肯定句)

在太空中生活,真的很有趣。

4.填上合适的动词

(1)满天的乌云,黑沉沉地(压)下来。

(2)一只蜘蛛从网上(垂)下来,逃走了。

(3)一条彩虹(挂)在天空。

六、按原文填空

(1)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

接天莲叶无穷碧,映日荷花别样红。这首诗是

代诗人

杨万里

写的《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2)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门泊东吴万里船。这首诗是唐代诗人

杜甫

写的《绝句》。诗中“两个黄鹂鸣翠柳,一行白鹭上青天。”采用的修辞手法是

对偶。

(3)春种一粒粟,秋收万颗子。四海无闲田,农夫犹饿死。这首诗是

代诗人

李绅

的《悯农》(其一),表达了

诗人对农民的同情。我还知道其他的此类诗词:

蚕妇

陶者

(宋)张俞

(宋)梅尧臣

昨夜入城市,

陶尽门前土,

归来泪满巾。

屋上无片瓦。

遍身罗绮者,

十指不沾泥,

不是养蚕人。

鳞鳞居大厦。

第6篇:教科版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复习题一

六年级科学下册第二单元《物质的变化》测试题

一、填空题(每个空格1分,共60分):

1.整个世界都是由(

)构成的,包括空气、电、火、声音。 物质是(

)的,物质变化有(

)和(

)两类。它们的区别在于(

),化学变化最重要的特点是(

)。

2.物质的变化各不相同,有快有慢,有些变化只改变了物质的状态、形状、大小等,没有产生新的不同于原来的物质,我们把这类变化称为(

),有些变化产生了(

),我们把有新物质生成的变化称为(

);一些物质在变化的过程中,会既发生化学变化又发生物理变化。如蜡烛燃烧、白糖加热时融化变色。

3.比如豆子和沙子的实验,在混合和分离的前后没有变化,没有变为或产生新的物质,我们称为(

)。像白糖加热从白色的糖变为黑色的炭一样(

)的变化,我们就称为(

)。

4.米饭在我们咀嚼的过程中,变得有(

)了,这是因为米饭中有一种叫(

)的东西,在被我们咀嚼过程中发生了变化——淀粉变成了麦芽糖。(

)在口腔里与(

)作用会发生(

)。

5.(

)和白醋混合后产生大量的气泡,产生新的物质(

),这样的变化属于(

)。二氧化碳气体具有的特征是(

)、(

)、(

)。

6.铁生锈是一种(

),(

)是一种不同于(

)的新物质。铁锈具有(

)、(

)、(

)、(

)、(

)、(

)等特点。

7.铁生锈的原因是(

)和(

)共同作用的结果:氧在有水的环境中与铁发生化学反应,生成氧化铁,就是(

)。

8.在平常生活中,铁生锈的快慢与(

)关系很大。把铁与(

)、(

)隔绝开是防止(

)的好方法,如刷油漆、电镀等。

9.(

)会伴随各种现象,如:(

)、(

)、(

)、(

),根据这些现象可以初步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化学变化。

10.镊子夹住铁钉并将一部分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过一会儿取出铁钉,可以发现浸入溶液的铁钉表面有(

),同时蓝色的硫酸铜液体颜色会(

),硫酸铜溶液和铁钉会发生(

),产生(

)。

11.白糖熔化是由(

),在熔化后变黄、变黑,有焦味是(

)。

12.物质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人类进行的所有的生产活动和人类的生活,都是利用了(

)。如利用物质的(

)的原理制成了温度计,这种变化属于(

);又如空气中(

)含量不断增加,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土地沙漠化等环境问题日趋严重。

13.我们每天吃的食物,进入我们的体内,要经过许许多多的( ),才能变成身体所需要的( )。

二、选择题(选择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在括号里,每小题1分,共34分)

1.下面的变化没有新物质产生的是( )。 A.火柴燃烧 B.木材做家具 C.白糖加热至焦黑 2.像易拉罐压扁、木头碎裂、玻璃碎裂、折纸这样的变化等是( )。

A、形态发生了改变 B、产生新的物质 C、 没有什么变化 3.用蜡烛火焰加热调羹中的白糖5分钟,白糖( )。

A.只变成液态的糖 B.先变成液态的糖,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C.先变成水,然后变成黑色的物质 4.固体的白糖在加热的情况下变成液体的白糖是( )。 A、化学变化 B、物理变化 C、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5.燃烧一张纸和撕碎一张纸作比较分析正确的是( )

A、前者没有产生了新物质,后者产生了新物质。 B、前者发生了物理变化,后者发生了化学变化。 C、前者发生了化学变化,后者发生了物理变化。

6.咀嚼米饭会感觉到甜,这是因为米饭含有( )。 A、糖 B、淀粉 C、甜蜜素 7.长时间地咀嚼米饭的时候感觉到米饭有甜味,这是(

)。

A、口腔中含有糖

B、米饭中淀粉在咀嚼中发生了变化 C、米饭本来就是甜的

8.把一定量的沙倒入装有豆子的杯中,用筷子搅拌,它的体积会( )。 A.多起来 B.没有变化 C.减少了 9.把沙和豆子混合,轻轻搅拌,豆子( )。 A、没有明显变化 B、变成其它物质 C、发芽了 10.马铃薯遇到碘酒会变色,这种变色的物质( )。 A、是马铃薯 B、是碘酒 C、既不是马铃薯,也不是碘酒 11.在米饭或淀粉上滴上碘酒会出现(

)。 A、黑色

B、紫红色

C、蓝色 12.将碘酒滴在下列物质中,能呈现蓝色的是( )。 A、鸡蛋清 B、葡萄糖 C、 白砂糖 D、 面包

13.下列选项,属于小苏打的特点是( )。 A.白色大颗粒 B.立方体颗粒 C.粉末状颗粒 14.下列选项,属于白醋的特点的是( )。 A.具有酸味 B.白色液体 C.无色液体 15.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生成的气体是( )。 A、氧气 B、一氧化碳 C、二氧化碳 16.汽水中含有的气体是( )气体。 A、水蒸气 B、二氧化碳 C、氧气 17.把点燃的细竹条伸进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杯中,火焰会( )。

A、马上熄灭 B、继续燃烧 C、燃烧半分钟后熄灭了 18.将燃烧的细木条伸进装有二氧化碳气体的玻璃杯中,木条会(

)。

A、没有什么变化

B、会熄灭

C、燃烧的更旺

19.发面时,面团胀大的原因是( )

A.面粉变大 B.面团里酵母菌迅速增多 C.面团里产生了大量的二氧化碳 D.面团里产生了大量氧气 20.导致全球气候变暖其中一个重要的原因是(

)含量的增加。 A、二氧化碳

B、氧气

C、氮气 21. 把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中,能看到( )。 A.产生大量气体 B.溶液变紫色 C.铁钉上有物质附着 22.关于铁的特点描述①有空隙②光滑③能导电④粗糙⑤比较韧⑥比较脆⑦褐红色⑧银白色,正确的是( )。

A、①②③⑥⑧ B、②③⑤⑧ C、②③④⑤⑧ 23.关于铁锈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铁在干燥的空气中更容易生锈,铁锈叫氧化铁。 B、铁锈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起来,铁锈的颜色是红褐色。 C、用涂油漆、电镀、制成不锈钢、保持干燥等方法可以防止铁生锈。 24.半根铁钉浸入水中,半根露在空气中,( )部分最容易生锈。

A、在空气中的半根 B、在水的的半根 C、在空气和水交界处

25.将铁钉(

)生锈速度最快。 A.完全浸没在菜油里

B.放置在空气中 C.放置在潮湿的餐巾纸上 26.影响铁生锈的因素是( )。 A、只是空气 B、只是水分 C、是空气和水分的共同作用 27.铁钉在有腐蚀的情况下容易生锈,( )不能防止和减缓铁生锈。 A、刷油漆 B、抹油 C、放入盐水中。 28.菜刀用完后擦干并放在干燥的地方是切断铁和(

)的接触以防生锈。 A、水

B、空气 C、细菌 29.( )的环境能减缓铁生锈的速度。 A、潮湿 B、高温 C、干燥 D、寒冷 30.给铁制品的表面涂上( )最容易使其生锈。 A、油漆 B、水 C、食用油 D、白醋 31.物质的变化判断正确的是( )。

A、硫酸铜溶液与铁钉的反应是化学变化。 B、点燃的蜡烛在发生物理变化。 C、铁生锈是物理变化。 32.下列各种物质混合后不能生成新物质的是( )。

A.酒精和酱油 B.红糖和白酒 C.大米和白面 D.醋和小苏打 33.下列物质的变化中,属于化学变化的是( )

A.木块被切割成木屑 B.铁锭被加工成铁丝 C.铁生锈了 D.水变成了水蒸气 34.下列现象中,属于物理变化的是 ( )

A.碘酒遇淀粉变成蓝色 B.白糖加热后变为黑褐色 C.水加热形成水蒸气 D.硫酸铜溶液放入铁钉后颜色变浅

三、判断题(正确的打√,错误的打×。每小题1分,共30分)

1.物质的变化有快有慢,但都会变化。(

) 2.小苏打和醋混合后,留下的液体仍然是醋。(

) 3.房屋和马路是不变的物质。(

) 4.做泥塑或面塑属于是仅仅形态发生了变化。(

) 5.在我们的周围有许多化学变化在进行着。(

) 6.我们在吃米饭时,一开始就就尝到了甜味。(

) 7.蜡烛的燃烧过程属于物理变化。 8.蔬菜中含有丰富的淀粉,所以我们要多吃蔬菜。(

) 9.化学变化过程中只能出现颜色的改变。(

) 10.铁钉和硫酸铜溶液发生反应后,溶液的颜色会变浅。(

) 11.物质变化的速度都是一样快的。(

) 12.物质之间的变化一般分成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两类。(

) 13.淀粉遇到碘酒变蓝是一种化学变化。(

) 14.物质混合后产生了气体不属于化学变化的现象。(

) 15.油和水混合后会放出很多气体。(

) 16.人是由物质构成的,而空气、火、声音不是物质。( ) 17.物质只要变化都会产生新的物质。(

) 18.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生成新物质。( ) 19.淀粉遇到碘酒会变成黑色。(

) 20.往猪肉上滴碘酒,猪肉会变成蓝紫色。( ) 21.铁和铁锈实际上就是一种物质。(

) 22.往猪肉上盖上印,猪肉变蓝色是化学变化。( ) 23.铁锈具有和铁相同的性质。(

) 24.物质变化无处不在,跟我们生活密切相关。( ) 25.物质的变化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 26.物质发生化学变化,一定伴随着发光、发热现象。( ) 27.米饭的味道是甜的。( ) 28.铁生锈和水、氧气都有直接的关系。(

29.淀粉遇到碘酒都会变色。(

) 30.只要物质发生颜色变化,就发生了化学变化。( ) 31.铁生锈是一种物理变化。(

) 32.有些物质会发生变化,有些物质永远不会变化。( ) 33.铁片的颜色和铁锈的颜色很接近。( ) 34.只要物质发生了化学变化就一定会发生颜色变化。( ) 35.铁生锈和水、氧气有直接关系。( ) 36.化学变化和物理变化的主要区别是能否产生新物质。( ) 37.因为我们摸不到空气,所以它不是物质。 38.硫酸铜溶液与铁钉反应产生红色的铜。( ) 39.我们能直接或间接观察到的实际存在的东西都是物质。( ) 40.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会发生物理变化,也会发生化学变化。(

) 41.蜡烛燃烧是形态上发生了改变慢慢变短了,这是一种物理变化。( ) 42.化学变化的这些现象常常可以帮助我们判断物质是否发生了变化。( ) 45.沙和黄豆混合后,我们观察到的两中物质都没有发生变化。( ) 46.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产生的物质可以使火柴烧得更旺。(

) 47.用蜡烛加热白糖时,既发生了物理变化,又发生了化学变化。( ) 48.物质的物理变化不产生新的物质,物质的化学变化会产生新的物质。( ) 49.自然界中的物质都在变化着,它们的变化速度基本一样。( ) 50.物质的形状、状态、体积和位置的变化都属于物理变化。( ) 51.二氧化碳气体能帮助蜡烛燃烧,使蜡烛的火焰越烧越旺。 ( ) 52.化学变化不一定有气体产生,也不一定发光发热,只要有新的物质生成。( ) 53.米饭、玉米遇到碘酒会变成蓝紫色,因为它们都含有淀粉。( ) 54.生产水泥的过程,包含了一系列复杂的物理变化和化学变化。( ) 55.火药是我国的古代四大发明之一,是古代炼丹道士发明的。( ) 56.混合物中的各种物质,通过一定的方法可以把它们分离出来。

57.铁锈是红褐色的,并具有无光泽、较脆、有空隙、粗糙、不能导电,不能被磁铁吸引等特征。 58.为了防止金属生锈,我们可以在金属表面涂上保护层,如油漆。

59.小苏打和白醋在玻璃杯中进行混合后,用手触摸玻璃杯外壁会有凉的感觉。 60.水结冰、把易拉罐压扁只是改变了物质的形态、大小,是物理变化。

61.物质变化与人类的生产生活有着密切的联系,人类可以利用物质的变化解决生产生活中的许多问题。(

四、连线:(11分)将下列物质变化及伴随的现象连接起来。

化学变化 在面包上滴碘酒 颜色改变

小苏打和白醋混合

铁钉生锈 产生气体 点燃火柴、酒精燃烧

铁钉浸入硫酸铜溶液 发光发热 苹果腐烂

物理变化 弯折铁丝 产生沉淀物

易拉罐压扁 皮筋被拉长 形状变化 生米煮成熟饭

水结冰或蒸发、冰化水、冰直接变成水蒸气 形态变化

五、巧分变化(12分)

1、物质的变化真是丰富多彩,请你用自己喜欢的方式分一分。(只写序号)

①冰融成水

②钢铁生锈

③酒精挥发 ④空气液化 ⑤海水晒盐 ⑥食物腐败 ⑦灯泡发光

⑧煤气爆炸 ⑨木材燃烧 ⑩酱油拌饭 ⑾书法创作 ⑿柠檬汽水 你觉得是化学变化的是: 你觉得是物理变化的是:

2、用碘酒检验下列食物中是否含有淀粉。(只写序号)

1.玉米、2.马铃薯、3.花菜、4.胡萝卜、5.白萝卜、6.番薯、7.苹果、8.菠菜、9.番茄、10.面包、11.馒头

12.南瓜、13.桔子、14.白糖、15.洋葱、 16.蛋糕、17.饼干、18.鸡蛋、19.猪肉、20.海鲜、21.黄瓜 22.粟米、23.芋头、24.绿豆芽、25.山药、26.地瓜、27.藕

我认为含有淀粉的食物是: 我认为不含淀粉的食物是:

六、实践操作(共30分)

1. (5分)有两个相同的玻璃杯。其中在一号杯里面倒入了三匙醋,然后又小心的倒入一匙小苏打,这时把一根燃烧的细木条立即伸进杯里,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二号杯里什么也没放,把一根燃烧的细木条立即伸进杯里,我们会看到什么现象?

(1)燃烧的细木条伸进一号杯里 。燃烧的细木条伸进二号杯里 。

(2)实验说明:醋和小苏打混合后产生了大量的 ,这种气体能使燃着的木条 ,说明这种气体 燃烧。(填“支持”或“不支持”) 2.实验记录:品尝米饭,记录米饭发生的变化(6分)。

刚品尝时的味道:

咀嚼一分钟后的味道:

我推测的原因:

3.探究小苏打和白醋混合后的变化(8分)。

(1)我们看到了什么现象?

(2)把玻璃片盖上,用手摸玻璃杯,有什么感觉?

(3)用燃烧的细木条伸人杯中,观察到什么现象?根据这个信息,你们可以做出怎样的推断?

(4)分析已经获得的证据,能判断出杯中的气体是什么气体吗?为什么?

4.探究铁生锈与空气有无关系(11分)。

(1)研究的问题:

(2)我们的假设:

(3)实验材料:

(4)实验方法:

(5)现象分析:

(6)实验结果:

七、简答(18分)

1、举例说说人们在日常生活中,防止铁制品生锈的方法(至少4种),并说明其中的科学道理。

2.米饭在嘴里开始不甜,咀嚼一会儿就会有甜味,这是什么道理?

3、白糖加加热后,会慢慢熔化变成液体状,继续加热就会烧焦变成黑色的焦炭状。这个过程中有物理变化吗?有化学变化吗?哪一步是物理变化?哪一步是化学变化?回答并说明理由。

4.放在厨房里的铁刀几天不用就会生锈,为什么?你有哪些预防铁刀生锈的好方法?

5、夏天到了,同学们都喜欢喝柠檬汽水,制作柠檬汽水需要哪些原料,怎样制作呢?

6、木条燃烧和木条折断发生的变化的相同点和不同点?

第7篇:六年级下册第四单元复习

第四单元复习(1)

一、看拼音写词语

ɡuāi qiǎowãi qúnyìnɡ bìliâ fânɡchú chuānɡ

() () () () ()jī‘âlǐ bàishēnɡ xiùrïu zhîuhūn‘àn

() ()() () ()mī fenɡsǒnɡ jiānyì lǚdú dǎpiě zuǐ() () () () ()qīfùchōu yēxiá zidînɡ jiānɡdîu xiào()() ()() ()cuàn ɡuîɡū‘ãrdǎ jiǎotián mìwú lài

() () () () ()xiōnɡ hàncǎn báijiù yuándàn wànɡyōu yù()()() () ()qǐchūkǔ mânxiāojíshânɡ dàn shùhēi hū hū() () () () ()xiào mī mīyǔ shìɡã juãyïu shǒu hǎo xián

()()()luî huānɡ’ãr táoyú ɡuàn’ãr rùmǎn bù zài hū() ()()

tiān yá hǎi jiǎowãn suǒ wâi wãn

() ()

二、默写第四单元日积月累

正直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眼泪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最伟大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人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守信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使卵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只有那些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一个人并不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课文要点

1、《卖火柴的小女孩》是(国)作家写的,他被称为,课外我还读过他的、等童话作品。

2、《卖火柴的小女孩》一文重点写了小女孩_____次擦燃火柴,眼前出现了_____次幻景。第一次看到了______,因为小女孩非常寒冷,她渴望得到_______。第二次看到了_____,因为小女孩非常饥饿,她渴望得到_____。第三次看到了______,因为小女孩非常痛苦,她渴望得到_____。第四次看到了_____,因为小女孩非常孤独,她渴望得到_____。

3、飞到那没有寒冷,没有饥饿,也没有痛苦的地方去了。这句话的意思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4、她曾经多么幸福,跟着她奶奶一起走向新年的幸福中去。 曾经是指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前一个“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后一个“幸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通过这两个“幸福”,我们可以感受到作者压抑心头的_________,感受到作者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___________。

5、《凡卡》是国作家写的,他的主要作品有、文 中讲述凡卡的悲惨遭遇时,将、和三部分内容穿 插起来,互相映衬。凡卡给爷爷写信时,回忆了乡下生活的两个情 景:。凡卡在城里过得很苦,而在 乡下的日子,这样形成了鲜明的诉苦时以“乐”相衬, 更让我们感受到。反映了沙皇统治下俄国社会中穷苦儿 童的___________,揭露了_______________________。

6、凡卡怀着甜蜜的希望睡熟了。课文以凡卡的梦结尾的好处是: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7、《鲁滨孙漂流记》是国作家写的,他的作品还

有梗概部分按鲁滨孙历险的______记叙,写了“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 _________”,让我们初步了解了鲁滨孙在荒岛战胜困难、谋求生存的非凡经历,表现了鲁滨孙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的特点。

8、《汤姆•索亚历险记》是______国文学大师____________的四大名著之一。梗概围绕“历险”写了汤姆的______次历险。突出地表现了汤姆__________________的性格特点。

四、课内阅读

昨天晚上我挨了一顿打,因为我给他们的小崽子摇摇篮的时候,不知不觉睡着了。老板揪着我的头发,把我拖到院子里,拿皮带揍了我一顿。这个礼拜,老板娘叫我收拾一条青鱼,我从尾巴上弄起,她就捞起那条青鱼,拿鱼嘴直戳我的脸。伙计们捉弄我,他们打发我上酒店去打酒,他们叫我偷老板的黄瓜,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吃的呢,简直没有。早晨吃一点儿面包,午饭是稀粥,晚上又是一点儿面包;至于菜啦,茶啦,只有老板自己才大吃大喝。他们叫我睡在过道里。他们的小崽子一哭,我就别想睡,只好摇那个摇篮。

1、凡卡称老板的孩子为“小崽子”带有()的感情。

A、亲热B、蔑视C、仇视D、喜爱

2、“老板随手捞起个家伙就打我”的“捞”字意思是()。

A、从水里取东西B、用不正当的手段取得

C、顺手拿或拉D、得到机会

3、文中“打发”的意思是()。

A、派(出去)B、使离去

C、消磨(时间、日子)D、安排、照料

4、节选部分是从哪几方面写出凡卡当学徒的痛苦生活的?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5、用‖给文段分层并写出层意(分四层)。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上一篇:霍州煤电集团公司下一篇:什么的教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