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统计自查报告

2022-09-14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根据工作的内容与性质,报告划分为不同的写作格式,加上报告的内容较多,很多人不知道怎么写报告。以下是小编整理的关于《学校信息统计自查报告》,欢迎阅读,希望大家能够喜欢。

第1篇:学校信息统计自查报告

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教学调研报告

【编者按】

为贯彻落实中等职业学校10门公共基础课程标准,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牵头研制“江苏省职业学校10门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方案”。为找准我省职业学校教师实施课程标准中存在的问题、明确落实行动的起点,2021年3月—5月,由10个研制组按照顶层设计方案开展了全省教学调研,为下一阶段研制教学指导方案指明了方向。

摘要:为了解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通过问卷和访谈,发现教师对课程目标认知与实践定位存在落差,对新增课程内容不够关注,多数以考证成绩评定学业质量;师资结构趋于合理,但稳定性不强;参加教研活动积极性高,但自主学习不够等。为推进基于课程标准的教学,需要加强评价研究,積极探索与课程标准相匹配的学业水平评价方案;开展参与式培训,引领教师在对话、实践、反思中提升认知;构建在线省级教研平台,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共创课程资源。

关键词:信息技术课程;学科核心素养;教学调研

2020年1月,教育部颁布了《中等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标准》(以下简称“新课标”),明确了该课程的目标、内容与路径。信息技术课程的前身是“计算机应用基础”,除了在课程名称、课程内容上有所变化外,最重要的是提出了以“信息意识”“计算思维”“数字化学习与创新”“信息社会责任”这四大学科核心素养为导向的课程目标。课程实施是一项系统工程,课程目标的转向不仅意味着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评价方式等一系列较大变革的可能性,还涉及教师的价值改变、行为调整、条件配置、制度配套、策略选择等诸多问题的可能变革。新课程在教学策略、评价方式上如何改?是重新建构,还是在已有的经验基础上修正提升?当前的课程实践中存在哪些问题?如何为教师创造有利于其专业发展的学习、资源和政策环境,让教师积极参与课程改革过程中?这些都是当前江苏省教育行政与教科研部门最为关心的问题。对于未来的谋划必须建立在现实的土壤上。为了解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发现当前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提出切实可行、精准有效的课程改革行动方案,根据江苏省中等职业学校公共基础课程教学指导方案研制工作部署,我们对全省职业学校信息技术课程教学开展了专项调研。

一、调研设计

(一)调研内容及方法

结合对江苏省信息技术课程教学现状的经验性了解,我们将调研内容确定为课程目标、课程内容、教学方法、课程评价、师资队伍、教研活动等6个方面,并根据各内容性质,设计了相应的调研方法。

(二)调研工具与样本选择

1.调研工具与对象。根据调研内容及相应调研方法,我们设计了两份问卷及一份访谈提纲。其中问卷一以一线教师为调研对象,用以分析师资情况、教师自主与他主教研情况及教师对于本课程的目标、内容、教学策略、课程评价等方面的认知与实践,共设计了19道选择题和1道开放性问题。问卷二以各学校课程负责人或教研组长为调研对象,用以分析各学校在课程开设、教材选用、课程评价等方面的情况,共设计3道填空题,5道选择题。除问卷外,我们还设计了9个访谈问题,访谈对象为学校课程负责人或教研组长,用以对教学现状、课程开设、师资队伍、现有经验等做进一步分析。

2.样本选择。组织全省13个设区市职业学校在本学期教授信息技术(原名称:计算机应用基础)课程的所有教师填写问卷一,共收到有效答卷1029份,参与学校181所,各设区市参与人数比例如图1。

组织13个设区市所辖范围内所有职业学校负责本课程教研工作的组长或负责人(每校1人)填写问卷二,共回收问卷197份,根据提交问卷的IP地址删除重复问卷8份,删除问卷中总课时数低于20或超过400的无效问卷8份,有效问卷共计181份。

访谈采用抽样调查,分别在苏南、苏中、苏北三个片区进行抽样,选择南京、苏州、无锡、南通、淮安、泰州、盐城7个设区市进行了教师访谈工作。各设区市分别选择7—10所职业学校负责本课程的教研组长作为访谈对象,覆盖城市和农村职业学校,共访谈教师55名。

(三)调研实施与数据分析

调研于2021年1月实施,问卷一、二由江苏省教育科学研究院职业教育与社会教育课程教材研究中心统一组织相关学校相关教师填写。被访谈人员由各设区市根据访谈对象要求组织相关教师参加,要求被访谈者在访谈前先自行阅读与理解新课标,并准备好针对访谈提纲的文字材料。访谈采用在线会议形式,每组访谈会议时长为2小时左右。对于问卷数据采用SPSS for windows 23进行统计与分析。对于访谈记录,主要采用文本记录后根据文字内容进行质性分析的方法。

二、调研结果及分析

(一)课程目标上,教师认知与实践定位存在较大差距

通过对信息技术课程2009年版课程教学大纲、2020年版课程标准以及课程国规教材、2018年版全国计算机等级考试一级MS Office考试大纲分析,将课程目标定位分为“关注信息技术知识与原理理解”“关注信息技术工具的操作”“关注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关注学科核心素养”4个层次,并在问卷中设计了“您认为当前信息技术课程应重点关注学生的哪方面能力/素养”。结果显示,有70.8%的教师选择了“学科核心素养”,24.6%的教师选择了“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的能力”,说明绝大部分教师认同新课标提出的课程目标定位。

为进一步调查教师对课程目标的实践程度,访谈设计了“学校在本课程教学中的主要教学模式是什么?学生的学习效果总体如何?”“你认为学校在本课程教学中有哪些不足之处?”等问题。根据4个层次的课程目标分类,对55名访谈对象的话语进行分析,对于同时提及不同层次目标的描述,取高级别作为其学校的总体目标定位。分析显示,在教学实践中,84.4%的教师将目标定位于“信息技术工具操作”,15.6%的教师定位于“利用信息技术解决问题”。

为检验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问卷设计了理解程度自评题让教师分别自评对4大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程度。结果显示,约35%的教师表示“仔细研究过课标中的内涵描述,完全理解该素养”,约45%的教师“仔细研究过课标中的内涵描述,但一般理解,有些还不很明白”,约20%的教师“大致浏览过内涵描述,比较模糊”。总体而言,大部分教师仔细阅读过新课标,但在理解上还存在着不清晰,较模糊的状态。

(二)课程内容上,教师对不同内容重视不一,较少关注新增内容

相比2009版教学大纲,新课标增加了人工智能、信息安全、程序设计等内容。问卷以新课标课程单元为单位,设计了教师对各部分重视程度的问题,共分5个等级。调研显示,教师最重视且课时量安排最多的内容是“图文编辑”和“数据处理”,分别为79.6%和80.4%;“信息技术应用基础”和“网络运用”两部分内容分别有88.4%和83%的教师比较重视或很重视,但分别有37.6%和34.3%的教师会为这两部分安排较多课时,离新课标的课时要求有一定差距。对程序设计入门、音视频的加工处理、人工智能初步三部分内容教师普遍不太重视,分别有27.5%、21.6%、27.4%的教师选择“偶尔遇到会提及”“从不提及”;对图形图像简单处理虽然重视的教师较多,占84.9%,但给予的课时量相对较少,有42%的教师仅安排较少的课时量,15%的教师“基本不提及”。相较而言,与考证内容重合的内容教师们关注度高,课时量安排较多,而其他内容关注少。新课标提出的程序设计、人工智能、音视频加工、网络运用、图形图像、信息安全等内容,有15%—25%的教师在实际教学中“基本不提及”。访谈中,问及上述内容为何不教时,教师反馈的主要原因有“自己都不是很了解”“这个内容比较难,学生可能难以理解”“没有配套教材,不知道如何教”等。见表1。

(三)教学方法上,认同“做中学”理念,但行动导向教学行为有偏差

课程目标的转向意味着教学方法的可能變革。为达成本课程学科核心素养目标,新课标提出了“要引导学生在信息化环境下开展自主与协作学习,鼓励学生在复杂的信息技术应用情境中,通过思考、辨析,做出正确的思维判断和行为选择,履行信息社会责任等”教学策略建议。在访谈中,请教师描述各学校主要教学方法或模式,通过对55名访谈对象的话语分析,发现主要的教学模式有两类,一类是“以工作生活相关项目为载体,引导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为线索组织教学”;另一类是“以考证题目为载体,采用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教学方法,也有部分学校采用两种方法结合的方式进行教学。值得关注的是,有些教师虽然表述为采用“项目化教学法”“案例教学法”等行动导向教学方法,但在之后的描述中,他们将“项目”定义为一道操作练习题、一个综合操作考题,采用的依然是“教师示范讲解”+“学生练习”的教学模式。在本课程的实际教学中,教师认同“做中学”理念,但实际采用“以考证题为载体,教师演示+学生练习”模式的占56.4%,教学缺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的过程,较难培养学生问题解决能力等学科核心素养。见表2。

(四)课程评价上,以考证成绩定学业质量,难以达成新课标要求

问卷显示,有95%的学校将本课程的终结性评价与“考证”挂勾,证书以“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MS Office/WPS”为主。在访谈中了解到,一些学校开始尝试实施以“学生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为导向的课程考核方案。如泰州某职业学校的做法是上半学期以全国计算机等级一级MS Office合格率来判断学生是否达到课程目标;下半学期采用项目式考核,依据学生是否能在规定的时间内完成一个明确主题任务,如设计完整的电子小报、通过PPT完成一首歌曲的MV制作等来评定学生成绩。

问卷“您认为用该证书考核成绩作为本课程终结性评价是否合适”,对普通教师和课程负责人的回答样本进行了交叉分析,结果显示,普通教师与课程负责人的态度差异很大。认为“很合适”“较合适”的普通教师占80.8%,而课程负责人则仅占13%;而课程负责人认为“不太合适”“很不合适”的占到45.8%。对受访的55位课程负责人,40人认为“不合适”,其中一位提出“只要考证存在,考证前(的教学)基本不会有太大的改变”的观点。

(五)师资结构合理,但教师稳定性和课程重视度不足

调研显示,信息技术课程教师年龄、职称结构较合理,专业背景也多为信息技术专业。但是,与其他公共基础课程教师不同的是,有45.4%的教师在同一学期中除教授本课程之外,还教授如计算机原理、影视剪辑与特效等信息技术专业课,甚至还有少量教授其他公共基础课,如化学、德育等。此外,仅31.5%的教师“固定教授本课程3年以上”,有56.9%的教师为“不固定教授本课程,每学期/学年会有变化”。从以上数据可知,虽然信息技术课程教师的专业背景尚可,但教师队伍稳定性较低。从访谈得知,在同时教授多门课程的教师中,较为重视的是专业课的教学,而对基础课较为普遍的看法是“简单,随便教教”。

(六)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积极性高,但自主学习策略欠缺

教研活动是教师专业发展的重要途径。有90.1%的学校有基于本课程的教研组织,72.2%的学校能保持至少隔周1次的校本教研活动。但是,教师参加县(区)级以上教研活动每1—2周1次的频率仅为27.8%,每学期1—2次的占42.6%,13%的教师反映“基本没有参加”。从教研活动的形式看,县(区)级以上教研活动主要以讲座和现场听评课为主,占84.2%;专题研讨会、线上论坛、课堂观察、同课异构等教研活动形式开展不多。

对教师自主学习意识与能力的调研显示,教师自主学习形式主要为“同事间的即时交流与研讨”“自我教学反思(如写教学案例、随笔等)”,隔周一次以上的频率分别为83.8%和71.3%。而更广范围内的阅读及协作学习,如“参与网上关于本课程的博客或论坛交流”“阅读专业期刊或论著”“自行浏览网络上的关于本课程的教学资源”等较少。在访谈中了解到,当前与信息技术课程相关的优质教学论坛、教学资源还不够丰富是导致教师参与较少的重要原因,同时因为参与的频度与深度不足,教师也尚未意识到此类活动对个人专业发展的重要性。

三、政策建议

问卷设计了开放性问题“您对新课标实施有什么困难、疑问、意见或建议”,参与调研的教师认为目前最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有:教师培训不及时、教材及课程资源建设不全面、课时不够、考证与新课标不匹配等。具体需求有:要落实好新课标,需要有最新的配套新课标的、质量高的案例式教材;部分新知识、新技术需要培训,让教师快速胜任对应新课标的课程教学;需要推荐优质的数字化教学资源,进行网络学习;改变考核方式,不以考证通过率作为课程评价、考核教师的唯一标准等。结合调研结果,我们提出以下建议。

(一)加强评价研究,积极探索与新课标相匹配的学业水平评价方案

本次调研反映出“考证严重阻碍课程有效实施”的问题,一定程度上与信息技术课程评价研究未受到充分关注有关。新课标已颁布一年多,除零星研究外,较权威的研究基本停留在课标中提出“指导性建议”上,“考证”若没有新的替代性产品,基层学校将难以开展测评工作。因此,应当在省级层面成立由信息技术课程专家、一线骨干教师等组成的专项课题组,以课标的评价建议为指导,集中力量进行课程评价研究,包括评价内容、评价方式、评价工具的研究与开发,并将其作为省学业水平考试的测量工具,用评价来引领学科核心素养本位的教学。

(二)开展参与式培训,引领教师在对话、实践、反思中提升认知

落实新课标,教师需要专题培训,在内容上以内涵理解和教学策略的探索为主,在形式上需改变参培者被动接受的模式,可以增加“参与式研修”方式,以教师为主体,为他们创设平等安全的对话环境,为他们搭建群体知识建构的平台,充分尊重教师对学科核心素养内涵的初期理解和已有经验,让教师在与专家平等对话的基础上自主建构对四大学科核心素养的理解,并基于新理解开展教学设计与实践的协作性反思,不斷深化与修正对课程的理解,提升教师的新课程实施能力。

(三)构建在线省级教研平台,丰富教研活动形式,共创课程资源

当前网络教研在教研共同体构建、网络教研活动设计、人际互动设计、实践性知识的创生等方面的研究已经有了大量可靠的实证研究[1][2][3],构建基于网络的省级教研平台,创建一线教师、课程专家、教研人员的教研共同体,开展多主题、多层次、多区域,形式各异的教研活动是完全可以实现的。建议由省级职教教研部门牵头,以主题(单元)为单位,组织开展异步论坛、主题研讨、听评课等形式多样的教研活动;同时允许市、校、教师通过申报的形式自主申请组织基于不同主题的教研活动,教师可根据自己的兴趣选择性参与;也可以通过此平台建立起动态资源库,采用积分制鼓励教师分享自己的各类教学资源,如课件、试卷、教案、自编项目、课堂实录、已发表论文等,教师可以对这些资源进行点评、质疑、提问、与作者交流等。要形成这样的教研共同体及共生共享的动态资源库还需配套相关的激励措施。如,将教师参加教研活动的频次和深度与其继续教育学时和评定挂钩,开展优质资源评选,将教师的参与情况纳入对学校的考核、对教师的考核等。

参考文献:

[1]黎加厚.“李克东难题”与网络环境下教研团队的成长[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09(7).

[2]杨卉,王陆,张敏霞.教师网络实践共同体研修活动体系研究[J].中国远程教育,2012(2).

[3]汪晓凤,陈玲,余胜泉.基于实践性知识创生的网络教研实证研究[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

责任编辑:夏英

作者:张莉 房忠东

第2篇:统计局网络信息安全自查情况报告

根据南信联发[XX]4号文件《关于开展**市电子政务网信息安全与网络管理专项检查的通知》文件精神,我局积极组织落实,认真对照,对网络安全基础设施建设情况、网络安全防范技术情况及网络信息安全保密管理情况进行了自查,对我局的网络信息安全建设进行了深刻的剖析,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加强领导,成立了网络与信息安全工作领导小组 为进一步加强全局网络信息系统安全管理工作,我局成立了网络与信息系统安全保密工作领导小组,由局长任组长,下设办公室,做到分工明确,责任具体到人。确保网络信息安全工作顺利实施。

二、我局网络安全现状

我局的统计信息自动化建设从一九九七年开始,经过不断发展,逐渐由原来的小型局域网发展成为目前与国家局、自治区局以及县区局实现四级互联互通网络。网络核心采用思科7600和3600交换机,数据中心采用3com4226交换机,汇集层采用3com4226交换机、思科2924交换机和联想天工ispirit1208e交换机,总共可提供150多个有线接

1 入点,目前为止已使用80个左右。数据中心骨干为千兆交换式,百兆交换到桌面。因特网出口统一由市信息办提供,为双百兆光纤;与自治区统计局采用2兆光纤直联,各县区统计局及三个开发区统计局采用天融信vpn虚拟专用网络软件从互联网上连接进入到自治区统计局的网络,vpn入口总带宽为4兆,然后再连接到我局。横向方面,积极推进市统计局与政府网互联,目前已经实现与100多家市级党政部门和12个县区政府的光纤连接。我局采用天融信硬件防火墙对网络进行保护,采用伟思网络隔离卡和文件防弹衣软件对重点计算机进行单机保护,安装正版金山毒霸网络版杀毒软件,对全局计算机进行病毒防治。

三、我局网络信息化安全管理

为了做好信息化建设,规范统计信息化管理,我局专门制订了《**市统计局信息化规章制度》,对信息化工作管理、内部电脑安全管理、机房管理、机房环境安全管理、计算机及网络设备管理、数据、资料和信息的安全管理、网络安全管理、计算机操作人员管理、网站内容管理、网站维护责任等各方面都作了详细规定,进一步规范了我局信息安全管理工作。

2 针对计算机保密工作,我局制定了《涉密计算机管理制度》,并由计算机使用人员签订了《**市统计局计算机保密工作岗位责任书》,对计算机使用做到“谁使用谁负责”;对我局内网产生的数据信息进行严格、规范管理。 此外,我局在全局范围内每年都组织相关计算机安全技术培训,计算站的同志还积极参加市信息办及其他计算机安全技术培训,提高了网络维护以及安全防护技能和意识,有力地保障我局统计信息网络正常运行。

四、网络安全存在的不足及整改措施

目前,我局网络安全仍然存在以下几点不足:一是安全防范意识较为薄弱;二是病毒监控能力有待提高;三是遇到恶意攻击、计算机病毒侵袭等突发事件处理不够及时。 针对目前我局网络安全方面存在的不足,提出以下几点整改办法:

1、加强我局计算机操作技术、网络安全技术方面的培训,强化我局计算机操作人员对网络病毒、信息安全的防范意识;

2、加强我局计算站同志在计算机技术、网络技术方面的学习,不断提高我局计算机专管人员的技术水平。

第3篇:统计局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统计局

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 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10政府信息公工作考评及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的通知》,我局对2010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健全工作机制

我局领导十分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议认真学习《条例》,对贯彻实施《条例》相关准备工作进行了研究,明确办公室具体承担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并把县政府信息网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平台。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各专业负责人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可以提高我局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改善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群众生产、生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此,我局多次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国家统计局、安徽省统计局和 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明确要求全局所有工作人员要积极协助配合,及时上报公开内容,把信息公开工作抓紧、抓实、

抓好。

(三)规范服务,按程序公开

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到了专人负责、专人管理。通过任务层层分解,并落实到具体股室、具体人员,切实保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对公开的信息按照“谁产生、谁发布、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对不涉密信息面向社会主动公开。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在局信息站内设立政务公开栏,先后公开了单位及内设科室主要职责、联系电话,做到了该公开的坚决公开。

(二)、依申请公开信息情况

我局按依申请公开信息的要求,通过信件、电子邮件和面对面咨询等形式公开受理依申请公开信息。

2010年我局无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引起的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与诉讼案件。

三、统计局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主动公开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各科(室)主动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识不够,在政府信息的形成、申报、审核、录入等各个环节还存在一定的滞后和落实不到位现象。

(二)是政府信息公开形式在便民利民方面还需多样化;还需进一步充实信息公开的内容;信息公开不及时影响了公开信息的时效

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把信息公开工作作为长期的动态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公开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深化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继续做好 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更新和发布工作。进一步充实公开内容,突出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把人民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事项作为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切实发挥好信息公开平台的桥梁作用。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把信息公开工作作为长期的动态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公开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深化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加强与上级部门和县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沟通,寻求工作指导,为推进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上台阶、上档次做出新贡献。

统计局

二O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4篇:统计局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统计局

2010年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自查报告

按照 人民政府办公室《关于开展2010年度政府信息公工作考评及信息系统安全检查的通知》,我局对2010年度信息公开工作情况进行了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基本情况

(一)领导重视,健全工作机制

我局领导十分重视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专门召开局长办公会议认真学习《条例》,对贯彻实施《条例》相关准备工作进行了研究,明确办公室具体承担政府信息公开日常工作,并把县政府信息网作为政府信息公开的主要平台。同时为进一步开展好政府信息公开工作明确专人具体负责、各专业负责人配合的工作机制。

(二)加强学习,提高认识

实行政府信息公开,可以提高我局工作的透明度,促进依法行政,改善服务提高行政效能,从而更好的服务于群众生产、生活和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为此,我局多次组织全体职工学习国家统计局、安徽省统计局和 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规定,明确要求全局所有工作人员要积极协助配合,及时上报公开内容,把信息公开工作抓紧、抓实、

抓好。

(三)规范服务,按程序公开

我局政府信息公开工作做到了专人负责、专人管理。通过任务层层分解,并落实到具体股室、具体人员,切实保障信息公开工作的顺利推进。对公开的信息按照“谁产生、谁发布、谁审核、谁负责”的原则,对不涉密信息面向社会主动公开。

二、主动公开政府信息的情况

(一)政府信息公开内容。在局信息站内设立政务公开栏,先后公开了单位及内设科室主要职责、联系电话,做到了该公开的坚决公开。

(二)、依申请公开信息情况

我局按依申请公开信息的要求,通过信件、电子邮件和面对面咨询等形式公开受理依申请公开信息。

2010年我局无因政府信息公开申请引起的行政复议、或提起行政诉讼与诉讼案件。

三、统计局信息公开工作存在的问题和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主动公开意识有待进一步加强。

各科(室)主动开展政务公开工作的意识不够,在政府信息的形成、申报、审核、录入等各个环节还存在一定的滞后和落实不到位现象。

(二)是政府信息公开形式在便民利民方面还需多样化;还需进一步充实信息公开的内容;信息公开不及时影响了公开信息的时效

性。

(三)下一步工作打算:

我局将在今后的工作中严格按照政府信息公开的有关要求,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把信息公开工作作为长期的动态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公开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深化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坚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一是继续做好 统计局政府信息公开目录的更新和发布工作。进一步充实公开内容,突出重点、热点和难点问题,把人民群众最关心、反应最强烈的事项作为信息公开的主要内容,切实发挥好信息公开平台的桥梁作用。二是加强信息公开制度建设,建立健全信息公开工作长效机制,把信息公开工作作为长期的动态工作落到实处,确保公开信息的及时性、准确性和有效性,为深化信息公开工作提供强有力的组织保证。三是加强与上级部门和县政府信息公开部门之间的联系,加强沟通,寻求工作指导,为推进全县政府信息公开工作上台阶、上档次做出新贡献。

统计局

二O一一年二月二十五日

第5篇:安徽明珠成人中专学校教育事业统计自查报告

222学校关于教育事业 统计核查工作的自查报告

根据市教育局《转发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3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为了积极配合此次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我校成立了自检领导小组,全面检查了我校的教育统计情况。现将我校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1、我校严格按照教育局的统一要求,认真组织相关人员学习落实《安徽省教育厅关于开展2013年教育事业重要统计数据核查的通知》,同时学校建立健全了统计数据填报制度与工作流程,使具体工作人员按章办事,有法可依。

2、加强统计人员的管理。我们由办公室具体负责统计工作,并由专人具体负责学校各种数据的统计、填报工作,使数据内外一致,不走样,不参水分。

3、建立专门的学生档案,建立了教职工花名册,并且适时更新。其中与2012年10月所报统计数据有变动的主要是:在校学生由原来的236增至305(减去退学的加上春招的),与之相关的其他数据相应改变;教职工情况中,总数没有改变,其中专任的具有初级职称的教师由原来的3人增至5人,未定职级的由原来的10人减至8人。报表中的其他数据均未改变。

4、加强数据管理与维护。我们要求统计员要及时上报各类数据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修改,确保了学校基表与上报的数据库相一致。

以上是我校对教育数据统计情况进行的检查结果,尽管我们按照规定做了基础性的工作,但是依据统计法的要求,我们在规范性、科学性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离上级要求还有一定距离。我们将在今后的工作中进一步完善,使我校的教育统计工作做到规范科学。

第6篇:xx学校2013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自查报告

XX学校2013年教育事业统计数据质量核查

自查报告

根据上级《关于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的通知》要求,积极配合教育组此次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学校对教育统计数据在生成、填报等各个环节进行了全方位的自查。现将自查情况报告如下:

(一)积极贯彻落实统计法律、法规;及时上交相关数据,从不拖全镇的后腿。

(二)基本完善学校统计工作规章制度建设,按照统计制度的规定设置了原始记录。并在教师会上强调了数据统计的重要性。要求教师们尽量不要出错。

(三)加强统计人员的管理。我们由教导处具体负责统计工作,由各班班主任具体负责学校各种数据的统计填报工作,使数据内外一致,不走样,不渗水分。

(四)提高统计工作的效率。我们为我校学籍统计员配备了兼用计算机6台,实行了联网,为了确保数据的准确,方便数据的上报,为每位教师统一备了8GB U盘,减少和杜绝了虚报、瞒报、漏报、错报等现象的发生。

(五)重点核查了学校上报的教育基础数据库、基层统计报表的有关数据:

1、在校生数。通过核对学生学籍数据库(学生注册记录、在校生花名册)人数,登记上报人数与实际在校生数一致;

2、教职工、专任教师数和现任的一致;

3、校园土地面积。土地登记面积和学校土地实际使用、占地面积一致;

4、学校建筑面积。通过核对核实校舍建筑面积(教学行政用房)与上报数据库的数字一致;

5、固定资产和教学仪器设备。通过核对固定资产(教学仪器设备),固定资产数据与学校现有的基本一致;

6、图书册数。通过核对图书记录和上架图书的实际情况基本相同;

7、基础教育的班额基本符合要求。

(六)建立了档案室,建立了留守儿童学生档案,特殊学生花名册,建立了教职工花名册,并且适时更新。为了加强数据管理与维护。我们要求班主任要经常与教育组负责统计的工作人员进行沟通,及时上报各类数据的变动情况,发现问题及时订正修改,确保了学校基表与上报的数据库相一致。

以上是我校对我校教育数据统计情况所进行的检查情况,尽管我们按照上级要求做了工作,但是按照统计法的要求,我们在规范性、科学性、准确性上还存在一定的不足,如一些学生的转学,由其是转到外省就读的学生、家长从来不到校进行办理转学手续,班主任联系多次也不办理相关转学手续,导致我校无法提供转学手续的证明,只能安辍学生处理。从而给我们的控辍保学带来了很大的难度。我们决心借助这次教育事业统计核查工作的时机,进一步完善我们的工作,及时更新相关数据从而使我校的教育统计工作做到规范科学。

XXX学校

2013年6月5日

第7篇:2016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

安定区团结初级中学 学校教育信息化工作自查报告

为了推进义务教育均衡发展,全面落实《定西市安定区教育信息化应用工作整体推进方案》,我校把教育信息化作为一项重要工作来抓,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并选拔一名专职计算机教师负责学校的网络建设和维护工作,以确保各项工作的顺利开展。学校在现代化硬件、软件建设,开展现代技术教育科研活动,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加快推进信息技术教育和学科课程的整合等方面做了大量工作,也取得了一些成绩,现对照《安定区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工作达标评估方案》,将我校自查情况汇报如下:

一、教育信息化建设基本情况。

学校成立了教育信息化领导小组,校长李勇担任组长,负责整个信息化建设的规划和对信息化工作实施的指导,副校长姚凤堂担任副组长,具体负责规划的推进,教导主任马国福、总务主任焦庆、电教员员逸群及各学科组长为组员,主要负责信息化环境的建设、信息技术的培训。学校在健全组织机构的同时,着重建立了信息化发展的各项制度,将教育信息化纳入教师考核。这些制度的建立,保证了学校信息化能跟上时代发展的步伐,发挥持续不断的推动力。由于意识上重视,行动上落实,学校信息化建设发展迅速,尤其是近3年来学校信息化建设取得了重要的进展。主要表现在:

1.加大经费投入,加强硬件配置,实现了多媒体化。现有学生电脑室1间,配备电脑35台,其中学生用机45台(另外10台电脑在语数教研组,师生共用),另一间学生电脑室逐步淘汰,生机比达到7.6:1,教师用机56(含电子白板教室电脑),实现了专任教师人手一机的标准,师机比为0.8:1,

1 电子白板教室19间,实现了班班通。建有生物实验室、物理实验室、化学实验室、音乐教室,购置了教学用多媒体设备,数码摄象机1台,照相机1台,DVD2台(远教工程项目配发)。这些设备的配置,优化了信息技术环境,基本实现了教学信息传播的多媒体化。此外,学校每年能够根据校情,加大经费投入,对设施设备进行更新维护,加强人员培训力度以及添置教学资源。

2.实现了教育资源共享。为对外交流和内部管理的需要,学校建有教师QQ办公群、微信办公群。外网于2012年建成后经过逐步改造,目前已实现了20M光纤连接,为教师获取信息提供了良好的平台。

3.教师信息素养不断提升,教育观念得到转变。学校认真落实《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保证每学期信息技术培训量达到人均每月1课时,培训内容主要包括3个方面:(1)多媒体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技能。(2)电子白板使用及课件制作。(3)办公软件的使用。经过培训,目前100%的老师能网上获取资料,存储上传资料。截止2016年12月,教师全部注册了安定区教育云平台的个人学习空间,参加了信息技术能力提升的培训和甘肃教师学苑网上研修学习,合格率为100%;学校领导积极参加了教育信息化管理能力研修培训并具备了一定的信息化领导能力,能从宏观上掌握学校信息化管理、建设和应用情况,制定了学校的信息化发展规划。所有老师都能运用多媒体技术上课,90%的学科都在使用多媒体教学,而且有一部分教师能在各级教育主管部门组织的多媒体教学大赛中获得荣誉。

4.学校根据上级要求开展了“一师一优课,一课一名师”等活动,充分发挥学校和教师个性化资源建设的主体作用,每学年总有一部分教师上传录课视频至甘肃基础教育资源公共服务平台网站上,而且校级资源库在学校领

2 导和教师们的不断努力下在逐步完善中。

5.学校现有3名信息技术专业教师,师资配备满足教学需求,每生每周1课时的信息技术课正常开设,学生信息技术课质量监测和考核评价体系健全,实现了信息技术“面向学生,走进课堂,用于教学”的基本要求,学校全体教师能运用至少一种优质教学资源(如为你服务教育网,畅言教学通等)开展学科教学,学科应用率达到了100%;积极利用网络课堂等进行学生的安全教育和德育教育(如开学第一课)。

6.按照国家和省级数据中心“两级建设”、“五级应用”基本思路,着力学籍管理系统、学生营养餐系统、教师管理系统、财务管理系统、全面改薄项目管理系统、教育信息化工作进展管理系统等6个系统的应用,为学生管理、教师管理、财产管理和项目管理提供了便捷的服务。

二、基础设备设施建设及管理使用情况。

1.我校配有一间计算机教室,达到上课每生一机要求,配置能够满足教学要求。学生每周在计算机教室上课到达规定要求。

2.我校按标准每班教室配有一套“班班通”教学设备,教师都喜欢用多媒体上课,提高了课时效率,效果很好。

3.联网计算机达到计算机总数的85%,在办公室等教学、办公用房均布设有信息接入点,基本实现了互联互通。

4.学校有合适的交换机、路由器,有基本保障网络安全的防火墙。 5.学校各类信息技术设备台账齐全,有专人管理,维护维修到位,确保设备运转正常。

三、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工作情况。

3 1.教育教学资源。学校逐步建立具有服务于教育教学、满足现行新课标需要的校本资源库(学科门类齐全),每位老师参与建设,实现资源统一管理、交换和共享。建立和开发校本资源,进行了相关课题研究。

2.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学校先后组织了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的校本培训,电子白板多媒体设备如何使用的培训,教师办公应用软件操作员初级培训等。积极组织教师参加主管部门安排的各级各类教育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培训,网络研修等。通过此类培训提升了教师的思想意识,提高了教学能力,更明确了今后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努力方向。

3.信息技术与课程整合。一是学校各学科都实现电子备课,并有电子备课的要求和管理制度。二是教师能够熟练完成电子文档编辑、网页浏览、网络资源检索和下载,能制作符合实际的多媒体教学课件。

四、取得的经验。

(一)抓应用,营造构建数字化为特征的校园氛围。

1.抓好资源建设,支撑新的课程改革。我们把信息技术运用于课堂教学。运用用多媒体辅助教学,创设情景,激发学习生学习兴趣,用以突破课堂教学的重点和难点,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2.积极开展学校特色资源库的资源添加和收集,积极调动教师们参与建设和使用资源库的积极性,学校资源库内容越来越丰富,目前我校已初步建设了分学科、分年级、分学期、分类别的校资源库。做到资源共享,减负增效,更好地服务于教师、服务于教学、服务于学生,促进学校的良性发展。

3. 学校建立了QQ工作群,微信工作群。通过网络渠道方便、加强了家校沟通和教师间的沟通。

4 (二)实践研究,提高效能。

学校十分重视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实践研究活动,在进行校本培训的基础上,强化与课堂教学优化整合的实践研讨。各学科教研组在教研组长的带领下,加强集体备课,平时上课有选择的运用多媒体来辅助教学。全体老师能将信息技术与本学科整合,科学组织教学,提高课堂教学效率。100%教师能运用多媒体进行辅助教学。

五、存在问题。

1.教室周围无信息接入点,不能互联互通。

2.目前学生没有注册学习空间,教师虽然注册了教育云平台空间,但达不到学科应用的要求。

3.教师没有开展过信息技术的相关课题,学生电脑作品竞赛寥寥无几。 4.教师教育现代化的意识还需不断加强,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的理念还需不断深化,探究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教学模式还需不断地研究。

5.我校学生都是农村子女,大部分为留守儿童,和城区相比存在不小的差距,主要表现在经济基础相对不强,信息意识相对薄落。学生家庭有电脑很少,配置率低,学生信息素养的培养受到一定的制约。

6.学校微机室电脑配置较低,就目前现状来看学生机数量偏少,不能充分满足信息技术教育教学的要求。

六、下一步工作打算。

(一)抓培训,确立人才第一资源为特征的培训机制。

教师是实施信息化工程的主力军,因此,建立一支具有良好信息素养的信息技术队伍是当务之急,学校通过抓校本培训,有计划的实施步骤,达到

5 了良好的效果。我们的发展目标是建设一支具有与时代精神相通的教育理念,能够熟练应用信息技术进行课堂教学的教师队伍;一支熟悉信息技术进行教学研究的信息技术骨干队伍;一支能运用电脑网络进行简单管理的学生队伍。

(二)加大投入力度,加强教育技术装备的建设与配备。

1.与电信部门协调,开通教室网络,搭建学校网站系统,营造良好的信息化环境,实现教育信息化管理。

2.筹措资金,更新学生电脑。 3.组织开通学生个人学习空间。

(三)规范制度,强化装备管理,发挥装备效应。 1.加强组织管理,实行“一把手”负责制。 2.健全制度管理,责任明确到人。

3.继续加强师资培训,切实提高教师的理论水平和实际操作能力。 4.强化常规管理,促进教育技术在课堂教学中的广泛应用,有效推进素质教育。

二〇一七年三月

上一篇:软件项目立项报告范本下一篇:ppp在中国的发展历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