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校信息技术校本的研修计划

2024-09-21 版权声明 我要投稿

学校信息技术校本的研修计划(精选13篇)

学校信息技术校本的研修计划 篇1

要做一个学生喜欢的教师,自己就要不断提高自身素养,做一个发展型、学习型的教师,还给学生学习的主体地位,体现素质教育的理念。自己要不断学习,适应这种变换,为此,我为自己制定了发展计划,使自己实实在在的在教育活动中提高。

一、研修的目标:

结合自己的小课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研究》,在实践中提升自己;在教师培训期间,不断学习,认真思考,反复实践,提高业务能力;在课堂教学中,丰富教学智慧,形成教学风格;在听课交流中,取长补短,提升自己。

二、研修计划:

1.结合小课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研究》,提升自己。

新课标提倡要让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尤其新课标以学生发展为本,以提高素质为宗旨,认为合作学习是学生学习各门功课的重要方式之一。它使每个学生在亲身体验和探索中认知,在共同合作中获知的一种最佳而有效的学习方式。能够通过与他人合作的方式学习和使用信息技术,学会使用与学生认识水平相符的多媒体资源进行学习。初步学会使用网络获取信息与他人沟通;能够有意识地利用网络资源进行学习发展个人的爱好和兴趣。借此小课题的实践,提升自己。

2.勤于学习,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

坚持不懈地学,活到老,学到老,树立终身学习的观念。多渠道地学。要做学习的有心人,在书本中学习,学习政治思想理论、教育教学理论和各种专业知识,增强自己的理论积淀;也要在“无字处”学习,学习他人高尚的师德修养,丰富的教学经验,以达到取长补短的目的。广泛地阅读各类有益的书籍,学习各种领域的知识、技能,特别要学习现代信息科技,不断构建、丰富自己的知识结构。

3.立足课堂,善于思考,在实践中探求、感悟。

做好课堂教学,课后做好教学反思,探求成功的教学模式,思考教育教学的现实问题,理论与实践结合的问题。提搞自己的业务水平,促成自己的成长。

4.提升业务,乐于动笔,扬长补短。

加强基本功的训练,让学生听说读写之前,教师的自身业务也要能跟上。听名家诵读,说精准的语言,读经典的著述,写生活札记。每天坚持动笔,正人先正己,育人先育己。以自己的行动做好学生的榜样,潜移默化的影响着学生。

三、具体措施

1.做好小课题《小学信息技术课堂教学合作学习研究》。做好小课题的研究工作,从课题工作实践中摸索出一套适合本校学生的方法,促使自己的业务理论的提升,向理论型教师迈进。

2.做好听课、交流工作。在校内积极听同事的课,学习别人的教学特点;也将自家的课堂开放,让同事走进来,听听自己的课,给自己的课堂提提建议,在这种相互交流中取长补短,提高自己的业务水平。

3.看2本教育教学理论书。

读苏霍姆林斯基《给教师的一百条建议》,结合信息技术学科的特点研读名家关于信息技术教学方面的著作。做好读书笔记。做到认真研读,读有心得。结合教学实践、生活点滴,撰写学习感悟文字。把所读经典作为反观自身的明镜,端正教育教学行为方式。

4.网络平台,积极学习研讨。

每天浏览教育类网页1小时,进行网上交流和研讨。及时掌握新的教育信息,使自己时刻紧跟教育的大潮。

5.积极参加培训,潜心学习研讨。

积极参加校内外各种培训活动,它山之石可以攻玉,多见、多听可以开拓自己的眼界。在交流中,不同的声音可以开拓自己的思维,打破自己的思维定式,不同观点的碰撞,可以给自己提供丰富的想法,提升自己。

6.学习专业知识,拓展视野,提升素养。

学校信息技术校本的研修计划 篇2

关键词:信息技术环境,校本研修

校本研修是一种“基于学校”、“为了学校”、“在学校中”的研究活动。它克服了传统教师教育能力的不足, 强调教师的专业成长必须从自身的实际问题出发, 借助专业引领和同伴互助的力量, 不断尝试解决问题的办法, 并通过不断反思逐渐改善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从1940年著名教育家陶行知提出“艺友制是补足师范教育之不足”, 到1972年英国的《詹姆斯报告》提出“教师的在职进修应从中小学开始”, 再到20世纪80年代美国开始的“教师专业发展学校 (PDS) , 在职教师继续教育以校本培训为主要方式, 生态取向的教师专业发展正成为一种新的方向。”[1]由此可见, 校本研修应成为广大教师专业成长的一条重要途径已成为国内外教育界的共识。

随着教育事业的不断发展, 教育工作的节奏加快, 不少学校的规模扩大, 名校办分校成为实现均衡教育的重要举措, 也因此给校本研修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挑战:如何更加有效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 如何解决因多校区办学而造成的难以集中办公、教研、交流、评价的问题, 如何在有限的在校时间里高效地进行交流、研讨, 已经成为目前许多学校教育教学工作中亟待解决的问题。

现代信息技术为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提供了条件:它提供了更加丰富和优质的学习资源, 其省时、省力、高效、便捷的特点为自由选择学习内容和学习时间提供了机会, 有利于提高学习的针对性和实效性, 从而实现根本意义的个别学习和自主研修。信息技术正在成为影响教师专业发展与成长的重要方式和手段, 用信息化促进教师教育现代化正在成为教师教育改革的重要方向和潮流。

基于以上思考, 笔者及学校各位同仁创造性地将信息技术与校本研修整合起来, 旨在为有效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开辟新途径。

一、观摩教学视频案例, 促进教学研究

《学记》中提到:相观而善之谓摩。意思是观看彼此的成绩并互相学习研究被称为观摩。即使在现代教育教学理念下, 观摩仍被认为是提升教师专业水平的有效方法。在传统教学中, 教学观摩指现场观摩, 即教师在实际的教学现场观看其他教师的授课过程, 从而进行教学反思, 借鉴其他教师的经验实现自我提升。然而, 场地交通、场地容量、时间冲突及活动经费等问题的限制, 给现场观摩的施行带来诸多困难。而信息技术支持下的视频观摩很好地解决了这些问题。所谓视频观摩, 即教师观摩事先录制好的课堂教学视频, 这种观摩方式不但能够使教师获得现场观摩一样的体验, 还能够突破时空限制, 让教师能够不受场地、时间的约束多次、反复观看, 悉心研究。

1. 视频案例类型

刚刚走上工作岗位的青年教师, 由于缺乏工作经验, 所以在组织教学、常规管理等方面无法自如驾驭, 学校对他们进行的首先应是“合格”培养, 因此, 为他们准备的视频资源可以是《学校骨干教师课堂教学录像》、《各级青年教师课堂教学大奖赛录像》、《新课改经典课例录像》等规范教学案例, 这些紧扣课标、环节紧凑、语言规范、反映教育最新动态的视频案例给青年教师以亲切感, 具有可操作性, 能够发挥示范引领作用, 促使他们快速掌握常规教学技能。

骨干教师经过多年教学积淀, 教学风格独特, 研究理念各异, 教育愿景不同, 学校对他们进行的则应是“升格”培养, 因此, 为他们提供的视频资源应该是极具教学特色的《名师经典课例》, 重点学习教育前沿理论和前沿学术研究成果, 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或教育管理理念, 做到专业引领和实践交流相结合, 学习研讨和风格提升相结合。

2. 视频案例观摩形式

观摩视频资源的形式是多种多样的, 依据实际情况而定, 一般可以采用“大聚小散式”互动模式。每周以学科教研组为单位, 从资源库中挑选视频材料, 集中观摩。课前由各教研组在“校园之声”宣传栏里张贴海报做好宣传;课上组织教师在学校的多媒体教室静心观看, 建议教师撰写随笔心得上传博客, 开展网络研讨, 给教师营造自由、宽松的学习观摩氛围, 这是“大聚”。教师亦可根据自己的需要, 从资源库中挑选内容, 自选时间、自选地点、自选人员观摩, 口头交流和书面交流相结合, 称之为“小散”。采取“大聚小散式”互动模式, 可以促进观摩活动得以有效实施。

二、利用网络平台, 实现集体备课

校本研修必须重视对课堂教学的研究, 目的是为了实现“重构课堂”和“让课堂充满生命活力”。利用网络平台, 组织教师进行集体备课, 是运用集体智慧, 从教学中学习教学, 从课堂设计中改变课堂, 从而顺利实施新课程的有效途径。

学校可以充分发挥网络的强大功能, 在学校网站上开辟“电子集体备课网页”, 申请教研组博客, 为教师搭建虚拟的网研平台。教师建立个人博客, 并链接到教研组博客、网页上, 每一位教师都可以随时随地地浏览、学习、评论。

首先, 由教研组集体商议学期备课研讨主题;然后, 同教研组教师分工备课, 教师独立钻研教材, 完成教学设计草稿;最后, 教师把设计稿上传到个人博客。同教研组其他教师可以浏览阅读, 并参与研究、提出建议、发表评论, 进行思维碰撞, 产生智慧火花, 共同创造、共同分享集体的智慧结晶。在共同分析教材、研究教法的基础上, 执笔教师再修改, 然后将集体智慧的成果传入教研组博客的备课资源库供教师共享。在后期使用这些教学设计资源时, 每个执教教师务必再次根据自己的教学特点和班级实际, 对前期的电子备课进行个性化修改, 从而符合自己的教学实际。据此, 可以形成“确定主题———分工备课———网络研磨———二度修改———形成资源———个性实施”的电子集体备课模式。

电子集体备课模式任务明确、针对课堂、实用性强, 可以提高教师参与积极性, 扩大参与面, 提高备课效率, 有效地进行教学经验分享和传递。同时, 在校园网的支持下, 共享的教学资源将减轻教师资料查阅的负担, 使教师更加深刻和全面地思考某一个更为集中的主题或单元。这些都有助于激发教师的成就感和责任心, 有利于教师改进教学设计, 提高质量。

三、利用课堂实录, 进行个体反思式“自我观察”

自我观察是指执教者对自己课堂的观察。这种观察被称作“坐在自己的课堂前”, 一般采用录像、录音法。[2]教师按照自己的观察需要选择时间和对象, 有目的地选择观察的主题, 如:“课堂提问的有效性”、“学生学习的投入状态”、“评价的有效性”等, 由学校给予技术支持———拍摄录像课。因为录像具有可反复播放的特点, 所以, 教师可以聚焦于自己预设的主题, 多次地、反复地进行整体或切片观察, 也可与其他教师的教学进行对比观察, 实事求是地探寻出自己教学中的问题, 经过反思, 从而矫正和改善自己的教学行为。

例如:一位教师在观察自己的一节录像课时, 聚焦于“课题提问的有效性”这个主题, 进行了定量观察, 惊讶地发现:在这节40分钟的课上, 共提了58个问题, 平均每分钟提1.5个问题, 在“高峰期”的5分钟内, 提了12个问题, 平均每分钟2.4个问题。而该教师在课前只预设了3个问题。5个月后, 当这位教师坐在自己第二次设计的课堂前再次进行“自我观察”时, 课堂已经变“干净”了, 统计结果是:提问总数25个, 有效提问88%。由此可见,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教师对自己课堂的观察成为可能, 观察就成为一种有效的行动研究方法, 教师对自己课堂有了清晰、理性、客观的认识, 从而改进教学行为, 提高教学效果。

四、欣赏经典影视作品, 形成同步阅读氛围

莎士比亚说:“生活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没有阳光;智慧里没有书籍, 就好像鸟儿没有翅膀。”阅读应该是教师最美的姿态。许多学校把教师读书活动与校本研修有机结合起来, 纳入到促进教师专业成长的系列活动之中。教师只有博览群书方可博学, 进而才能更好地担负起教书育人的重任。然而, 在实际的工作中, 教师由于工作与自身兴趣原因往往缺少阅读动力, 教师对所授学科以外的学科知识缺乏基本的了解, 这不利于教师自我素养的提升与专业的成长。

与阅读相比, 大多数人更乐意观看电影, 为了增加教师阅读的源动力, 在信息技术的支持下, 将文学作品与影视作品结合起来, 开展同步阅读活动, 使文字在影片的映衬下, 彰显真实感、直观感、生动感、艺术感, 使阅读得以自觉、持久、有效地开展起来。如观看影片《雷雨》, 在欣赏了著名演员孙道临、秦怡等老一辈艺术家惟妙惟肖的精彩演绎之后, 再鼓励教师捧起原著, 品读曹禺笔下的个性鲜明的人物形象, 组织教师举办阅读沙龙, 对比赏析, 必定别有一番感受。在甄别品味的过程中, 教师的文学修养、审美情趣、鉴赏能力都得以提升, 使阅读成为教师真正自觉自愿的行为。

五、视频研讨, 实现跨地域同课异教

“你有一个苹果, 我有一个苹果, 交换后每人还是一个苹果;你有一种思想, 我有一种思想, 交换后每人有两种思想”。“同课异教”的教研方式, 正是给教师提供了一个思想交流、智慧碰撞、取长补短、集思广益的平台。同课异教, 是指不同的教师对相同的教学内容结合所教学生的实际情况, 根据自己的生活经历、知识背景、情感体验, 选择不同的策略, 运用不同的资源构建出不同的教学设计, 呈现课堂教学的多样性。同课异教可以引导教师在互动中比较, 在比较中反思, 在反思中提高。

对于多校区办学的学校和结有多种结对联盟的学校, 如合肥师范附小, 学校本身有三个校区, 同时与本区域的吴小郢小学、淮北人民路小学以及浙江省长兴县实验小学等学校建立了网上结对关系。像这样航母式的学校要组织各校区、结对学校的现场实时研讨就不太容易, 耗时耗力, 质量还得不到保障。而信息技术环境下的网络视频同课异教, 就可以轻松解决这一难题。在分校区和结对学校的校园网上各开辟一个“视频资源”专区, 各学校事先商议好课题, 由不同校区的教师执教, 并拍摄成录像课, 上传到“视频资源”专区, 供其他校区和学校的教师观看。教师既能体验新理念带来的新感受, 同时又能发现教学中的问题和不足。

通过整个的活动过程, 不同学校的教师们在相互交流、相互学习、相互启迪中达到同伴互助, 在互动式诊评中相互比较, 扬长避短, 真正感受“教研服务于教学”、“教研促教师成长”的显著作用, 进一步改进课堂教学。现代信息与通讯技术的迅速发展, 正在改变人类的生活方式和生存方式。基于现代信息技术的生活和工作环境, 中小学教师的学习和生活方式正在并将继续发生深刻的变化。

参考文献

[1]陈大伟.现代信息技术环境下校本研修方式与途径[EB/OL].http://xbyx.cersp.com/xxzy/wzxd/200607/516.html, 2006-7-21.

学校信息技术校本的研修计划 篇3

关键词:中学教师;信息技术;教师培训;校本研修

中图分类号:G451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673-8454(2015)16-0074-03

一、教育信息化离不开校本研修

教育部先后出台了《教育信息化十年发展规划(2011-2020年)》《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在全国范围开展了“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能力提升工程”国培项目。一方面,这充分说明了国家对教育信息化的高度重视;另一方面,也充分说明了教师信息素养的提高乃是教育信息化发展的关键。

从实际情况看,这些年国家的投入,使各地区中小学硬件设施的装备基本达到均衡,然而各个学校的使用状况却难以达到均衡,甚至很不理想。究其原因,教师信息素养不高成为长期阻碍教育信息化发展的瓶颈,主要表现在观念问题、技能问题、整合层次问题三个方面。

所以,要提高中小学教育信息化应用水平,首先必须提高教师信息素养。然而,由于国培等项目属于个别性、临时性、精英式、通识性的培训,不可能学校的教师人人都参加,也就不能期望藉此解决所有教师在教学中遇到的问题,更不用说实际使用中可能遇到的诸多问题。

因此,要根本解决这一问题,学校必须建立适合自身发展的、长期的、常态的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机制,在培训中使用、在使用中研究、在研究中提高。重庆市第七中学自1995年以来,立足常态化,坚持校本化,从计算机的基本操作、校本资源库建设到课程整合等方面入手,积极开展信息技术校本研修,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二、建立有效的研修管理机制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是一项本土的全员工程,因此既要有正确的理念,更要有科学的管理机制。

1.理念是灵魂

学校的管理者和培训者,要有敏锐的意识,要有前瞻性、发展性,要整体思考、规划信息技术在学校作用的发挥;要努力改变教师的意识,使其接受新的理念;理念要与时俱进。我校于2002年提出了信息技术在学校的七大功能:促教、管理、培训、服务、宣传、经济、辐射,后来又提出了“学习信息技术、提高信息素养、服务教育教学、加强课程整合,变革教学方式”的理念。

2.校本为基础

校本性、针对性是校本研修最显著的特征和最基本的要求。所以,校本研修要根据学校硬件设施、教师水平、工作需求等实际情况来制定培训的计划和内容,切忌盲目跟风。培训内容也要与时俱进,要有时代性。

培训者也要具有校本性,通常多是本校的信息技术教师,一是要熟悉学校的需求和教师的基本情况,二是要通过自身的示范去吸引、征服、引领大家,进而改变教师意识,使其愿意学。1998年,我校信息技术教研组通过自身的示范,成功地开始了对教师的培训:①帮学校教师制作赛课课件;② 开发了校本“计算机培训教程”;③承担教育部《全国学科“四结合”》课题研究,并有课例、课件、论文获奖。

3.管理是关键

(1)行政推进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要以上级教育行政部门、教师培训机构的规划为指导,由校长组织领导,由学校自主开展,紧密结合学校工作实践,以提高学校教学质量和办学效益、促进教师专业发展和职业修养为目的。

一是校长对信息技术校本研修要有正确的认识,要实实在在的重视和支持;二是要通过行政手段成立培训机构,明确培训责任,落实考核要求;三是学校教师全员参与、共同学习、整体提高。

(2)科学规划

作为培训的策划者,要对信息技术的应用有合理规划、总结反思。我们先后制定了《信息技术能为学校做些什么》《重庆七中数字化校园建设方案》等规划方案。又根据规划分阶段制定了培训计划以及每次培训的活动方案,及时进行总结反思。事实上,很多学校都开展过教师信息技术培训,但由于缺乏校本性、系统性,收效并不理想。

(3)合理安排

内容上,既注重统一性,又注重针对性,更注重实用性。时间上,集中培训与自由练习相结合。方式上,由简入深,抓住典型,带动一片。

三、开展立体系统的研修培训机制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是一项系统的立体工程,如何让教师从学到用、从用到研、以研促用?为此,我们精心设计了技术培训、课堂应用、任务驱动、项目推进、课题研究等系列任务,灵活安排,循序渐进,从个人学习到团队互助,由简单到复杂,由肤浅到深刻,以达到转变观念、整体提高的目的。

1.技术培训

作为最基础的培训,技术学习的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我们进行了以下探索:

(1)培训内容时代化。结合时代要求和学校工作实际,安排相应的培训内容。自1998年开始,先后开展了文字录入、基本技能、课件制作、校本资源库建设、课程整合研究、微课制作等方面内容的培训。

(2)培训安排灵活化。针对人员差异,分类分层培训;针对学科特点,个性化培训;针对时间不同步,灵活培训。

(3)培训教材校本化。开发校本研修教材,以内刊编印、发放,供教师学习使用。

2.教学应用

培训重在实践,要学以致用。我们通过使用、督查强行推进,通过表彰先进、成果转化激励推进。①督查课堂教学使用情况,与考核奖励挂钩,评选信息技术先进个人;②组织校内课件、课程整合展示课评比;③组织、指导教师参加各级各类的课件、课例参赛。

3.同伴互助

为了解决同一备课组的教师重复制作相同课件的负担,解决老教师教学经验丰富但不会做课件、年轻教师会做课件但教学经验缺乏的矛盾,我们开展备课组内课件共享,课件制作老中青搭配协作,为教师提供制作、使用经验分享的机会。

4.项目驱动

为了解决教学资源匮乏,提高教学资源的校本性和针对性,同时通过资源建设锻炼教师队伍,促进整体提高。我们进行了:

(1)学科教学资源下载,让教师个人有资源“教”。鼓励大家奉行“拿来主义”,通过各种途径获取自己需要的教学资源,解决教师个人教学之需。

(2)校本资源库建设,让教师集体有好的资源“共享”。我们开展了校本资源库建设,开发了基于B/S模式的校本资源管理平台,制定了《重庆七中校本资源库建设管理方案》,学校教师全员参与、人人上传,聘请优秀教师组成专家组对资源进行审核把关,实行专项奖励。

(3)学科资源网建设,使学生人人有网络资源“学”。我们开展了校本学科资源网建设,由各学科组自主策划、自主建设,由学校信息中心提供技术指导,由学校提供经费支撑和专项奖励。我校13个学科组分别建立了各自的学科资源网,为学生网络自主学习和师生互动提供了平台。

5.课题研究

通过以上工作,基本解决了教师使用中的技术、资源困难。但是,如何深化课程整合的观念、提高学科整合的层次?我们选择了课题研究。我校先后承担教育部的重点科研项目 《全国学科“四结合”》、《网络环境下的研究性学习》、全国“十五”教育技术规划课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研究》等。

实践证明:①课题可以接受专家从理念上的引领;②课题可以提供与兄弟学校交流互学的机会;③课题任务可以驱使教师不断接受、尝试、探究新的方法;④课题可以为教师提供成果评奖的机会。

6.以点带面

我们通过指导年轻教师参加全国学科整合赛课,开展校内各学科组信息技术应用的集体研修。策略是:搭台唱戏、以点带面、全员参与、潜移默化、共同洗脑。实践证明,这一做法既从教学的角度打造了青年教师,又从学科整合的角度培训了所有教师,同时也打造了教研团队,达到了共同研修、整体提高的目的。

四、树立客观的研修成果机制

我们认为:校本研修是一项讲求实效的共同成长工程,成长即成果,成果即成长。

1.要促进学校、教师、学生的共同发展

我校教师信息素养得到了整体大幅提升,大多自觉学习、应用新技术、新理念,逐步改变着传统的教育教学方式、主动变革课堂;学生的学习方式也从被动走向自主,学习能力和效度也有相应的提高。

2.要促进培训者、被培训者的成果提炼

作为培训者,我们先后开发了校本教材5部,出版专著3部,市级以上相关课题结题5项,公开发表论文20余篇;作为被培训者,我校教师在各类赛课中获市级以上奖34人次(其中全国一等奖8人次);学校先后被授予重庆市中小学计算机示范校、重庆市中小学信息技术示范校、重庆市数字校园示范校等。再整理编撰为正式出版物,如《中学计算机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最新多媒体课件制作教程》(重庆大学出版社)等。

当然,以上系列研修不是一蹴而就,也不是就解决了所有问题,还是存在培训、使用的死角和盲区。只有持之以恒地建立科学有效的校本研修的常态机制,才能不断突破信息化应用的瓶颈,更好地适应时代发展的要求,真正地促进教与学方式的彻底转变。

参考文献:

[1]李芒,逯行.“集聚方效应”下基础教育信息化发展:思路、模式和效果——以北京市海淀区基础教育信息化为例[J].中国电化教育,2014(10):7-15.

[2]刘慧,王岁花.以校为本的中学信息技术教师专业发展研究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14(46):269-270.

[3]张志虎.对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的思考[J].中国信息技术教育,2014(19):131-132.

[4]斯庆和,钟小勇.信息技术能为学校做些什么?[J].人民教育,2002(6):50-52.

学校校本研修计划 篇4

一、研修目标

本学年,我校将根据县教育局工作思路和学校的发展规划,以打造高效课堂为中心,以学校管理工作、教育教学中存在的实际问题为突破口,以校本课程的开发和课堂教学改革为主抓手,科学规范地开展各项研修活动。使校本研修成为实现学校发展目标的重要手段,从而为学校长远发展,教师专业化发展提供可靠保障。

二、现状分析 1)、我校位于新邵县迎光乡,地处偏僻,教育现状不容乐观。我校为村小,教师队伍缺失严重,学校实际上课包括两个代课教师才7人。基本上每个教师都包班,教学工作繁重。学校教师年龄偏大,因此,学校大部分教师的课堂教学方法已经形成定势,由于年龄较大,学习意识较差,要让他们转变教学观念有难度。

2)、部分教师的积极性不高。教师队伍中长期休病假的人太多,在一线上班的教师家里有事或有病请假扣钱,不上班的不扣钱,形成“干多不如干少,干少不如不干”的恶习,导致教师的工作积极性不高。

3)、学校教师严重短缺。整个学校没有一个专业的音乐、舞蹈教师,对学校的艺 术教育形成严重制约,每年的艺术节是学校最大难题。学校没有计算机专业的教师,很难做到信息技术与各学科的整合。

4)、办学条件还有不完善之处。

1、学校无围墙和校门,对于学生安全是个隐患,也不利于教学工作的规范化。

2、体、音、美、卫器材严重不足,教师专业也不对口,每次上音体美课只能是挪作作业课,不利于学生多元化发展。

3、没有多功能教室,全校教师开会、教师讲公开课有诸多不便。每次想给学生上上什么多媒体课,都只能是“望洋兴叹”。

5)、教学工作底子薄,这几年由于家庭经济状况好的和成绩优秀的学生到邵东及广州等地读书的较多,学生外流现象更加严重,一些成绩不理想的则不断带回家,已经形成恶性循环。

三、研修重点:

“有效教学” “疑难问题解决”

四、主要具体工作措施

1、已经向上级申请校园维修的修建。

2、继续加强教师职业道德教育,打造一支德才兼备的教师队伍。组织教师学习教育法律、法规,杜绝一切有损教师形象的言行,把师德建设放到教师素质的首位,不断提升师德建设水平。

3、不断更新教师的教育理念,以适应教育教学改革,尤其是不断提高老教师的教学理念更新,通过组织学习先进教育教学理论、研读新课程标准,不断提高教师的教育教学理论水平。结合自身实际,注重追求现代教育理念与自己的教育行为的有机整合。

4、发挥老教师的师示范作用,尽快形成年轻教师的教师业务水平能力。学校将对青年教师进行重点培养,充分发挥老教师的的丰富教学经验直到作用,以老帮新,以新促老。以此促进教师队伍整体素质的提高。

5、深入开展课题研究活动,提高教师的科研能力。以课题研究为抓手,将课题研究与课程改革紧密结合。加强课题研究指导工作,督促各立项课题科学有序地开展。

6、做好以“有效教学”为主题的全员研教工作。根据新课改研教工作的新要求,认真做好本学年全员研教工作。并结合全员研教工作,组织开展各学科“疑难问题解决”的研讨

活动,以达成学校教研、科研一体化。

7、时刻不忘调整心态,始终以积极乐观的心态面对工作面对学生。

五、保障措施

以校长为带头作用,狠抓教学质量,形成良好的教学氛围。

增强主任检查力度,不定期去随堂听课,不断促进教育教学革新。

江口中心学校校本研修计划 篇5

根据教育局教育工作会议精神,结合我校实际制定本学年学校研修工作计划。本的校本研修工作将以学校与教师的发展为根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根本,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扎实有效地实施校本研修,为教师的专业成长和学校持续发展提供广阔的学习空间。努力造就一支具有较高素质的学习型教师队伍,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一、工作思路:

“强化科研意识、转变课程理念、构建高效课堂”,以更新教育观念为先导,以解决我校教育教学中存在的突出问题为突破口,以学习研究新课程为重点,以提高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为主线,以教师参与教育科研和研修为主要形式,以培养教师可持续发展能力为根本方向,以培养一批专业型创新型教师为目的,全面提高我校教师队伍的综合素质。

二、工作目标

通过开展校本研修,促使广大教师树立良好的师德风范,掌握先进的教育理念和教育思想,以学习课程标准为抓手,通过有效改革课堂教学,转变教育观念,提高教育教学能力、教育创新能力和教育科研能力,全面提升我校教师队伍的整体素质,促进教师专业化发展,适应基础教育改革与发展的需要,积极探索学生养成教育的新模式,改革学生好教师的评价方法,为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奠定良好的基础。

三、工作要点

本的校本研修,我校仍将以“新理念、新课程、新技术”为内容,以《高效课堂教学》的学习为载体,以“一切为了学生”为重点,结合基础教育课程改革,围绕转变教师教育观念、提高业务素质和实施素质教育的能力这一目标。形成一支具有一定规模的适应课程改革需要的现代型教师队伍;形成一批在课程教材改革的理论与实践上有一定教科研能力的研究型教师,培养一批具有发展潜力的青年骨干教师。同时,学习、发扬名师优秀教育思想和成功经验、形成自己的教学风格和特长,由“经验技术型”向“实践反思型”的现代型教师转变。

1、师德研修,将结合我校实际,以活动为载体,以案例教学、典型报告为基本形式,同时,大力开展读书活动,使广大教师爱教育,就是要做到忠于党和人民的教育事业,立志献身教育,为人民服务,让人民满意;爱学生,就是要做到牢固树立科学的人才观、先进的学生观和正确的教育观,热爱学生,尊重学生,努力为学生发展服务;爱自己,就是要做到以“学为人师,行为示范”为准则,增强教师职业的使命感、责任感、光荣感和成就感,言传身教,为人师表,做学生的楷模、社会的表率。

2、新课程研修,更新教育教学理念,先组织全体教师开展自学,认真学习新的教育理论,学习新课程改革的指导思想、改革目标及相关政策等。再以教研组为单位,组织学习讨论、研讨交流,检查考核学习情况,使理论与教学实际相结合,促进教师将先进的理念内化为

教学行为。学科研修主要是通研教材、吃透教材、解读课标、探索教法。

3、教育教学能力研修,在全体教师中开展以信息技术为主要内容的现代教学技能研修;要通过结合不同层次教师的不同特点采取不同的研修方式,使每一个教师掌握扎实的教育教学基本技能,具有较高的教育教学水平。积极引领教师向“研究型、学者型、专家型”教师转化。

4、现代信息技术应用研修。强化课堂应用、教学信息化整合的教师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活动,帮助教师树立应用信息技术推进教学改革的意识,熟练掌握信息技术应用的基础知识和技能,提高信息技术与学科整合能力,为教师运用先进的教学手段创设环境。组织青年教师学习网络知识,学习多媒体课件制作,提高教师运用和处理信息的能力。大力倡导教师人人建立自己的网络空间。

四、研修方式与活动

1、自主学习:教师自学,写好校本研修报告册。切实加强教师的现代教育教学理论学习,帮助教师树立先进的教育教学理念,不断提高理论素养。

2、专题讲座:结合教育热点和教学实际,针对我校共性“问题”,各教研组在每月要安排一次专题讲座,专题讲座资料及时交教导处存档。

3、小组研讨:以教研组为单位,利用每周教研活动时间研讨学习体会、研讨教学体会、研讨课堂教学评价、研讨教学管理等,教研

组长要时时关注新的教育动态。本期着重学科教学的“互动生成”方式的理解与尝试教学。

4、教学观摩:利用教研课进行课堂教学研究,扎实做好好评课活动,教研组做好详实记录;同学科、同年级教师之间要开展“开门听课”活动;各教研组在教研活动时间要组织教师观看名师录像。

5、参观考察:积极组织教师参与上级研修活动与组织教师外出参观学习,促进与优秀学校的合作交流,学习好的教学方法和先进的教学理念。

五、考核方法:

教师研修的考核参照学校教育教学管理方案实施。

江口中学

学校信息技术校本培训计划 篇6

组长:邹子才

授课教师:王娇 王媛

二、培训时间和地点:

时间:3月——6月

地点:一年级教室、办公室

三、培训对象:学校全体教师。

四、培训内容:

① 王娇老师主讲“电子白板基础知识”;

② 王媛老师“咸安数字平台”登陆;

③ 王娇老师主讲“word和e_cel2007的使用方法”;

④ 王媛老师主讲“资源下载与上传”;

⑤ 王媛老师主讲“网络备课”;

由于我校教师众多,所以分两次培训,两次讲解相同的内容,教师根据自己的安排参加培训,也可以两次培训都参加。

五、培训形式:

根据我校的实际,主要采用集中学习、分批次学习,分小组练习,个别辅导的方法。

授课教师利用多媒体教室、网络教室通过案例或实例介绍相关的理论和实际操作。达到“即学即用”的教学效果。

六、后勤保障:

1、电源保障由郭益斌老手负责。

2、教师组织由章新义主任负责。

3、计算机正常使用保障王媛负责。

七、问题与困惑:

学校信息技术校本的研修计划 篇7

关键词:同伴互助;集体备课;任务驱动

一、深入理解校本研修内涵,建立教师自我发展的理念

校本研修,主要是指以校为本的各种教研、科研和进修培训,是校本教研的拓展与延伸,是提升教师素质、促进教师向研究型迈进的有效途径。

1.学校是校本研修的主阵地

学校是真正进行教育的场所,不仅是学生成长的场所,也是教师发展的场所。教学研修只有基于学校真实的教学情境才有直接的意义。

2.教师是校本研修的主体

校本研修的目的之一是在解决问题的同时,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在以校为本的研修活动中,教师作为研究者,在自主地进行反思性实践的同时,主动与他人合作,共同学习、共同研究、共同成长,所以校本研修必须以教师发展为本,必须确立教师在校本研修中的主体地位,讓教师成为研究的主人,通过校本研修来培养教师,提高教师素质,为教师的自我发展服务。

3.学生的全面、和谐、健康发展是校本研修的最终目的

教育是培养人、发展人的事业,通过校本研修,促进教师的发展,以教师的发展促进学校的发展,最终是为了学生的终身发展,这是校本研修的终极目标。学生既是校本研修的被实验者,更是受益者,所以校本研修必须以学生发展为本,要研究学生,遵循学生的身心发展规律,尤其要解决学生发展过程中存在的疑难问题,努力构建“以校为本”的校园研修文化。

二、积极探索校本研修途径,搭建促进教师专业发展的平台

在高效课堂的实践中,校本研修的内容也从侧重教材分析走向注重课程的研究开发,从研究教师主导下的接受性学习的教学方法走向研究如何体现学习的自主性、合作性及富有个性和探究性的学法指导,越来越贴近解决学校真实的教育教学情景中发现的问题,在关注学生素质全面发展的同时,更关注教师的专业化成长。

1.实施青蓝工程,搭建“同伴互助”的平台

为了缩短新教师的探索周期,抓住最佳发展期,坚持实施青蓝工程,开展“拜师结对,师徒共进”活动,教龄在五年以内的教师必须结交对子,采取“一帮一”的结对方式,制定帮教措施,以老带新,以高带低,切实发挥老教师和骨干教师的传、帮、带作用。

2.推行集体备课,搭建“共同发展”的研修平台

加强教研组和备课组的管理是有效教学的突破口,把教研组和备课组作为学科研修基地,就公开课和学科研修课题展开交流讨论。集体备课的目标是优化“两法”(教法和学法),精选“两题”(课堂练习题和课后作业题),坚持“四定”(定时间、定地点、定内容、定主要发言人),“六备”(备课标、备教材、备考纲、备教法、备学法、备训练),钻透“五点”(重点、难点、知识点、能力点、教育点),实行“一课三备”(个人自备、集体研备、反思修注)。

3.参与研修实践,搭建“任务驱动”的平台

有任务才有压力,有压力就有动力。在促进教师专业成长中,让教师承担课题研究、论文参评、才艺展示和各种类型课的讲课任务,外出学习回校汇报任务等。尤其是在培养青年教师中,对他们实行合理的加码压担,以激励其不断奋进。给青年教师安排班主任工作,选拔突出的教师担任教研组长、备课组长及其他一些兼职管理工作,有意识地给优秀青年教师安排研讨公开课、课改示范课,以任务驱动,促进教师参与教学研究。

参考文献:

朱凯.校本研修与农村学校开展校本研修的现实意义.连云港师范高等专科学校学报,2007(2).

信息技术校本研修成果 篇8

宁洱县磨黑中学 袁佳波

我从实际出发,积极参加校本研修,成果谈不上,有一点感悟总结如下,请老师们批评。让我们在学习中反思,在反思中成长,在成长中发展。因此特别期待互相切磋,共同提高。谨以此文作为校本研修的成果报告,欢迎批评指正。通过本次培训让我领悟到如何做一名称职的人们教师。从自身教学实际出发,养成自我学习和反思的好习惯,为了适应信息技术化社会的需求,我们要信息化技术来带动教学的现代化,为了促使自己在今后的工作中有新的发展和进步,现总结如下研修成果:

教书德为本,没有师德何以教书?古人云:亲其师信其道。老师不能以身作则为人师表,怎么能够在学生面前做好表率?因此,在每一天每一时每一刻,我都以高标准要求自己,严要求约束自己,以向上心取悦自己,团结协作,积极进取,勇于创新。不敢说成为楷模,但尽量做到让学生、家长、社会满意。

课改年年谈,但我认为不论怎么改,教师的教学水平仍然是最重要的。因此,本我继续加强各方面的学习,用足用好业务学习时间,掌握新理念,优化教育过程,多渠道深入学习,抓住一切机会,促进自己业务和理论水平的提高。

加强备课,认真上课。要想上好课,必先备好课。与其写好课后反思,不如课前多做预设。结合精彩案例进行分析,既有横向的,也有纵向的。这样可以及时的根据实际调整教学策略。寻找课堂教学的优点与创新之处,寻找问题与不足,捕捉隐藏在教学行为背后的教育问题,从而找到改进的切入口,使备课过程成为研修过程,教学反思过程成为研究过程,促进教学水平的提高。

适时运用信息技术。充分应用网上资源为教育教学服务,如:可以借助网络系统拓宽教师和学生对某一问题的视野,也可以借助网络进行备课,更可以借助信息技术展示多媒体教学的风采,节省教学时间,加大课堂容量,并向高素质,高水平发展。

一、本次研修通过网络在线学习研讨,聆听国内课程专家们的专业讲解,并及时的做好笔记,认真写好心得体会。开展有效课堂教学研究,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利用信息技术伟大的变革,来推动我们每一位教师前进的步伐,新课堂的价值诉求就是以人为本,为了孩子们的发展任重而道远。

二、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方法和手段,广泛的应用信息技术带来的新教学技术,并积极的研究、探索和实践,从而打造高效课堂,使得自己在思想和教学上更上了一个新的台阶。

三、在这次教师远程信息技术培训学习中让我知道,反思是教师提高教学水平的一种方法,只有不断的反思和聆听才能知道自己哪里有不足,从而才能有效的调动学生们的积极性和自主性,教师激发学生们的兴趣,活跃课堂气氛,从而激活学生的思维,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

城关乡信息技术应用校本研修方案 篇9

为确保网络研修与校本研修的开展,新乡市教体局决定在全市开展“2017年中小学、幼儿园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工作旨在培育一批信息技术应用示范校,促进信息技术与课堂教学的深度融合,全面提高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和实效。该项活动分为线上与线下,线上主要是网络研修即网络听课与线上作业;线下主要是本校区的校本研修。

一、研修方式

1、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相结合

按照时间同步、内容同步、考核同步的原则,实现校本研修与网络研修的整合,在听课的同时开展教研“信息技术助力课堂教学”活动。

2、实践测评与网络测评相结合

培训测评包括网络研修测评和线下实践测评。线下测评检测教师线下实践信息技术在教学上的应用成果。线下实践测评由中心校负责。

3、成果提炼与呈现

通过“个人提交作业-----坊间推荐作品------全乡展评精品”供大家分享交流,还会向上推荐参加上级的优课评选。

二、时间安排 1、9月1日-----9月15日 参加培训的学员把线下作品上传到学习的平台。2、9月16日-----9月26日 9月24日各坊坊主审查作品(可以做主),打分,按20%推优(只入不舍),9月25、26日优秀作品展示,共同评选出优秀作品10件,可参加“厉害了,我的课”河南省优质课评选活动。3、9月27日------9月30日,优秀作品展示,评选优秀学员(10%),优秀坊主(20%),信息技术优秀示范校(最多2所)

三、线下研修开展方式

1、利用信息技术(如思维导图mindmanager等)工具梳理一个单元或一册教材的知识点,形成教学知识结构。

2、突破知识重难点为主的微课,可以是课堂实录(必须有信息技术参与,如用一体机展示PPT等),或者利用录屏软件录制课件在计算机上的讲课。(可评优质课)

3、以说课形式展示教学设计或重难点的突破的微课,要求实录(有信息技术参与、可评优质课)

4、PPT的制作和应用该PPT课堂实录(可以是手机或摄像机),二者同时上传。

5、以动画形式或沙画形式呈现的视频片段等

6、其他形式(沟通后同意在实施)

四、注意事项

1、必须真实,不得抄袭 本次培训的目的是使大家开始使用信息技术,由于有的学校条件较差或教师年龄较大等原因该项活动开展的不好,但我们总要走出第一步,不要怕作品不好,就是只有几张的PPT也是骄傲的,也是自己的作品,坊主会酌情考虑的,但是抄袭作品一律不及格。

2、使用后,希望大家坚持下来,可以尝试电子教案,中心校检查是认可。

3、希望有志于在该形式上突破学校发展桎梏的单位认真实施,中心校将努力支持。

学校信息技术校本的研修计划 篇10

【关键词】 信息技术 校本培训 培训模式 培训内容

【中图分类号】 G434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4772(2012)08-021-02

一、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现状分析

2004年《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标准(试行)》颁布后,全国自上而下已经普遍展开了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培训。同样,在进行教师培训的研究模式方面,大量的文献研究及经验总结都层出不穷。结合多方的意见,在培训模式上主要分为由上级教育部门组织的集中培训形式和由学校组织的校本培训形式,对以上两种培训形式的利弊意见各异。

现在很多研究都表示学校教师教育技术能力发展的主战场在学校,通过充分利用本校资源,发挥学校教师集体的智慧,提高培训和教育科研的质量和效益,加强教师与教师、学校与教师之间的沟通与合作。他们都在研究过程中总结出很多经验,大多数把校本培训模式归结为六部分,即“分析培训需求→设计培训内容→创设信息化环境→选择培训方式→培训管理与评价→反思总结提高”的模式。但是,他们都是以城镇学校作为研究的对象,且都是停留在理论层面,要把相关的模式转移到农村学校的信息校本培训中却遇到很多问题。

二、现有的培训模式在农村学校实践中存在的问题分析

自2004年开始,笔者就负责学校对教师的信息技术培训方面的工作,并负责开展各项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活动,组织教师参加各类信息技术培训及技能考试、技参比赛等。在多年的工作中,我参考了多方不同的模式,应用到培训实践过程中,通过工作中的亲身观察、反思和受训教师的深入访谈,笔者发现,当前的培训模式对农村学校的教师存在着不少的制约问题,直接影响到培训的效果。主要表现在:

1. 农村学校教师的结构特点。农村学校教师以青、中、老构成,且中、老年教师为主要的教学力量,他们信息技术操作水平不高。如果按照当前大多数的信息技术培训的模式进行,会造成很多教师跟不上,久而久之就会放弃。

2. 农村学校管理水平的制约。农村学校管理水平低于城镇学校,这是普遍的现象。学校的领导意识不强,对教师每次培训的内容及意义不了解。每学年由学校组织的培训多以完成检查任务为主。其次对教师的培训考核评价制度不完善,直接造成教师的接受培训心态不正确。

3. 培训形式脱离学校教学实践。对于目前的培训,受训教师的普遍反应是主讲教师不太了解农村学校教师的实际学识需求,其所采用的培训形式严重脱离学校教学实践,缺乏典型案例。长此以往,造成教师把培训当成是完成考核或评职任务,缺乏主动学习的动力。

4. 培训内容缺乏针对性。受训教师能力层次差异很大,其所工作的学校软硬件环境也有很大差异,培训中没能进行合理安排相应的内容,培训内容与教师的实际水平有一定距离,影响了教师的学习积极性。且教师参加培训完毕后对所学内容的实际应用不多,而内容又很多,很快又忘记了,效果不理想。

5. 受地域及时间的限制。由于地处农村,网络及计算机应用都不是很普及,且相关的主管部门一般都不会在教研教改过程中将重点放在此类学校,那么由上级到教师,直接造成心态上的不端正,要改变教师的教学和学习方式是培训的难点。同样受地域的限制,在开展培训的时间安排上有一定的难度。

在提高教师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过程中,如何开展校本培训的模式,只是工作的总体方向,当我们把需求分析了,培训内容确定了,相关的制度制定了,但在实际操作中是否能达到预期的效果,工作是否就能顺利进行,会不会中途流产?其实,更应该关注在工作的过程中出现的问题,及时做好调整,细化工作的步骤,才能使校本培训长时间深入到学校的教育教学过程中。

三、细化培训模式的几个要点

笔者从参加学校信息技术培训工作中反思,认为在信息技术校本培训中除要确定的工作目标、培训模式外,更要关注和解决的以下几个要点。

争取上级管理部门的关注,以上级带动学校领导的重视

上级部门和学校领导应加强对校本培训方面的重视。通过参加申报“省创建现代教育技术实验学校”或省级、市级教师信息技术培训课题作为工作的基础,引起学校领导对这方面工作的重视,促进学校教师信息技术培训工作的发展,并确保校本培训项目的开展,及学校在校本培训方面的经费支出。

完善学校校本培训的组织与管理

成立校本培训的领导机构,完善机构人员配置与分工;制定相关的管理制度、会议制度;制定校本培训的规划与方案;制定考勤制度等。根据每次培训项目的实际情况,制定培训的计划、内容、评价机制等。

校本培训的内容制定

由于上级主管部门一直都有集中教师开展信息化培训,所以在信息技术校本培训内容方面不能与之相冲突,避免内容上的重复,应该成为其补充。可以重点考虑以下几方面。

加强设备使用方法的培训

现在学校在信息化方面所投入的设备基本如下:以教育网为接口连接互联网;校内组建以千兆为主干,百兆为支干的校园网,连接各教学场室;多媒体教室平台内装有计算机、实物投影仪、音箱等;配备学生电脑室、教师电脑、电子阅览室、物理电教室、化学电教室、多功能电教室等;组建学校一卡通系统。以上配置基本可以实现现代化教学的需要。

但教师平时所接受的培训都是以软件的操作为主,且由于教师的水平不一,有大部分教师对设备的使用不熟悉,甚至不懂以致不敢使用。有时,教师在使用过程中,设备出现一些简单的故障或使用不当等问题时,不懂得进行即时处理,误了上课的进程等问题时有发生。

nlc202309031829

针对此问题,在学校校本培训过程中,可以在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方面加强培训。可以级组或科组为单位,开展讲座或实操示范形式进行培训。

合理安排培训内容,加强综合操作的培训

近几年来,多数教师都参加了由上级部门组织的各种形式的计算机培训。但是,培训的内容都是以单一的软件操作为主,或以完成某个单一的目标为任务的教学。教师在接受培训后都达标了,但是在信息化教学的过程中,很多时候要综合运用到多方面的计算机知识才可以更好、更合理的完成教学的目标。如要制作多媒体的课件时,很多时候要求进行声音、图片处理。但是很多教师只会在网上搜索一些现成的素材,再把它们添加到课件中去;有的教师在课件的制作时,只能强行的把相关的素材添中到课件中,对课件的布局和颜色的搭配等问题处理等不好,结果课件的显示效果很差等等。

根据以上两点,作者提议可以在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时注重以下几方面的内容。

A. 教学设备的使用方法培训;

B. 教学设备常见故障与故障排除方法;

D. 视频的录制与编辑培训(声音的格式转换、剪切、压缩等);

E. 图片的编辑(图片的制作、格式的转换、压缩等);

F. 课件制作时的注意事项(声音的协调、内容的布局、颜色的搭配等);

G. 教学主题网站的制作(主题的选定、网站的布局、颜色等);

具体操作中,我们还要根据学校的实际情况而制定相关的培训内容。

培训的形式

因为在学校的日常教学工作中,信息化渗透到学校教学教研中的每一个环节,我们可以根据实际情况,通过不同的形式进行培训。

集中讲座

这是最普遍,也是最容易集中大多数人进行的培训形式。方法可以以学校的教师或外请专家来校进行讲座,培训内容适合大部分的教师,且培训的内容涉及面广。但内容难有针对性,且培训时间安排有难度。

分组进行讲授或示范操作

学校每周都会进行科组或级组的会议,可以利用这些会议的时间进行一些简单的、简短的讲授或示范操作。

以科组或备课组为小组进行讨论学习

制定科组或备课组活动计划、科组信息技术培训制度。以小组为单位,通过讨论的形式进行培训,并做好小组活动记录。

成立学校校本培训资源库,让教师通过校园网随时进行查询或自学

校园网的建设是硬件的建设,而资源库的建设是软件的建设,作为校园网的软件部分,教育资源库制约着校园网硬件部分的应用。有了信息资源,才能提供服务,才能方便教师的教学,方便学校的规划管理,方便教师、学生、学校、家庭、社会之间的信息交流。资源库的规划建设要充分发挥校园网的优势,便于教师随时随地浏览查询;资源库要实用也要适用,资源库的内容该紧贴培训的内容大纲,充分体现素质教育的要求发挥教学辅助作用,紧贴教学;使之真正成为教师学习参考;资源库的建设要易于使用,要易于教师通过网络进行交互自学;资源库的规划建设要具有扩充性和兼容性,还要有点前瞻性,有利于资源库的充实及各种现成资源的集成,便于集中管理。

一个好的资源库应该能够进行方便、快捷的信息检索;教师可以自行添加资源;资源种类齐全、科学;要有一定的权限设置;系统维护和管理简单。

资源可以为三大类:学习辅导类、学习心得类、共享类。

四、总结

校本培训的模式应该是灵活变通的,在进行信息技术校本培训的过程中,我们除做好总体的规划外,应更多的关注在实际操作过程中的细节,把工作落到实处,才能够惠及更多的教师,工作才能持续进行。

随着信息技术的飞速发展和国家对教育事业的不断投入,现代化教师队伍建设必须长抓不懈,我们培训者必须时刻关注农村学校教师的发展,不断的引导他们深入进行信息技术学科教学整合的实践工作,不断的促进他们的成长,最终使农村学校教师能够熟练的运用信息技术技能,达到优化教学过程的目的,达到对学生实施高质量和高效率的教育教学的目的。

[参 考 文 献]

[1] 王娟.张豪锋.中小学教师教育技术能力校本培训模式探索[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7年第4期.

[2] 张成光.教师信息技术校本培训模式的探索与实践[J].中小学信息技术教育,2005年第08期.

[3] 艾红梅.农村中小学教师校本培训模式研究[J].成人教育,2011年第10期.

学校信息技术校本的研修计划 篇11

校本研修方案

为贯彻教育部《关于实施全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意见》(教师〔2013〕13号)和自治区教育厅《关于实施全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通知》(桂教师培〔2014〕17号)精神,以及南宁市教师培训中心《2016年市本级及城区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项目服务采购》招标文件的内容与要求,结合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实际,特制定本培训方案如下:

一、指导思想

以全面提升我校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学科教学能力和专业自主发展能力为目标,以解决课堂教学中的重点难点问题、促进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为重点,通过组织实施新一轮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加快学校教育现代化进程,提高全校教师信息素养和运用现代信息技术的能力,掌握现代信息技术运用的基本理论与实际操作的技能,自觉把现代信息技术运用到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加快学科教学与信息技术整合的步伐,全面提高我校的综合素质,推动我校教育教学质量的稳步提升。

二、目标任务

通过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全员培训,深入推进我校的基础教育课程改革,促进教师“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习方式”和“应用信息技术支持教师专业发展”三种能力的提升;促进广大教师在课堂教学和日常工作中有效应用信息技术,实现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

三、培训对象

全体教师。三年内完成全校所有教师参培。

四、培训实施

(一)培训内容。

根据教育部颁布的《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标准(试行)》和《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培训课程标准(试行)》,本次培训包括:感受技术魅力,提升综合素养;运用技术工具,开展教学设计;应用技术工具,创新教学活动;应用技术工具,优化教学评价;借力混合研修,优化个人教学,共五个阶段。

(二)培训方式。

根据市的统一安排,本次培训主要为线上学习与线下实践应用相结合、培训机构评价与学校评价相结合,积极开展学习实践应用活动,强化学用结合。

五、实施步骤

(一)第一阶段:组织动员实施阶段(2015年12月中旬)1.宣传动员,组织摸底,成立学校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组织机构。2.组织全体教师报名注册、登录,进行“签到”、“ 训前诊断测评”。

(二)第二阶段:组织实施培训阶段

1.组织安排好首批参训教师及时参与网络研修。

2.组织对全校学科教师开展相应的线下培训学习活动,组织教师分享心得,讲实践案例及收获等。

3.结合网络研修开展返岗应用和校内专项竞赛活动。

4.按照上级要求组织参加各级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专项比赛活动。

(三)第三阶段:总结阶段 1.完成参训教师学校考核和评价。2.完成上级相关工作总结。3.资料收集整理。

六、保障措施

(一)组织保障。

充分认识实施中小学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提升工程的重要意义,成立组织机构,指定专人负责,做好校情分析,了解学校硬件设备、教师信息技术应用能力的基本情况,结合学校实际分层开展培训。

提升工程领导小组 组 长:杨湖(校长)

副组长:伍智恒(副校长、学校管理员)

成 员:梁大佳(教导主任、学校助学导师)何俊伶(信息老师、教务处干事)、凌仲荣(信息老师)

(二)学习保障。

1、网络研修主要采取教师利用课后、课余、下班和周末休息时间个人参与线上学习为主,本人空闲时可在各办公室或微机室无上课班级时进行线上学习。

线下实践应用采取全校统筹进行,具体安排根据上级相应要求同步落实。

2、确实无上网条件的教师,可联系学校管理员利用晚上或其它休息时间在学校网络教室进行学习。

3、对于研修中遇到的疑难问题,可在吴圩镇中QQ群交流讨论或请求上级帮助解决。

(三)制度保障。

参培人员必须按照上级相关规定和网络研修时间节点完成相应网络研修和线下实践应用任务,培训结果与教师职务(职称)评聘和年度考核、教研业绩考核等挂钩,凡未合格者或被上级通报影响学校考核的,一律按学校规章制度处理。

吴圩镇初级中学

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篇12

一、聆听――积极主动的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机会,认真遵守培训的各项要求,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笔记。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报告,解读专家思想,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国培学习个人研修计划国培学习个人研修计划。

二、积极参与――向专家请教

对报告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找机会向专家请教。并努力向培训的教授提出心中的疑问和困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学习,他们都具有丰富的教学理论和教学经验,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或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三、反思――寻找提升新途径

结合自己在教学中的感受写出学习心得,写出研修日志。我将对照自己以往的专业成长道路,寻找自己的课堂教学与专家所谈的课堂教学的接入点,寻找与现代教育理论接轨的方法和途径,看是否能在最短的时间内做到最大的提高。

2020信息技术研修计划 篇13

信息技术研修计划范文1

通过对信息技术、学习方式转变和师德故事的自主学习,进一步对“打造高效课堂,构建新型师生关系”课程进行研修。下面就和小编一起看看小学教师信息技术的研修计划吧。

信息技术课程由是计算机课程发展而来,随着社会信息化的发展,信息素养日益成为信息社会公民素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信息技术教育已经超越了单纯的计算机技术训练阶段,发展成为与信息社会人才需求相适应的信息素养教育。因此,高中信息技术课程的教学面临着从内在理念到外在方法的全面转型。要完成这一转型,关键在于:一方面,要广泛借鉴国内外信息技术课程短暂历史中积累的教学经验;另一方面,更需要每一位信息技术教师在认真研究课程特点的基础上,加强理论学习,结合教学实际,探索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和教学模式。信息技术课集知识_和技能_于一体,具有工具_、综合_和实践_等学科特点,它作为当前基础教育改革链条中的一个重要环节,是实现创新教育的一块坚实阵地。以下是我的一点教学心得:

一、营造良好的教学环境

良好的信息技术学习氛围是有效教学的前提。学校和教师应努力创造条件,给学生营造好学习信息技术的大环境。一方面,要尽可能给学生提供学习所需的物质条件,大到校园的整体规划,小到图书馆、机房和教室的建设,都要考虑到信息环境的营造;另一方面,更要以改善学生的学习方式、激发学生的探究_为出发点,设计与学生的学习、生活相适应的信息文化环境。

其次,要营造好学生课堂学习的小环境,教师应在引导学生把握知识体系的基础上,适当放手,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索掌握技术工具的操作方法与应用技巧,在过程中认识和理解相关概念和原理,陶冶心_,形成健康人格;教师要做好指导和调控,有计划地让每个学生亲历与体验需求分析、方案设计以及方案实施等解决问题的完整过程,鼓励学生在过程中积极思维、大胆想象、勇于创新。培养学生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

二、从教学方法方面入手

信息技术课是一门既有趣味又苦涩难学的学科,若是脱离实际讲一些枯燥的理论知识,学生会觉得乏味,而且不容易引起学生学习的兴趣。那么,教学的成功与否,教学方法的选择和使用是关键,选择合适的教学方法,将对教师的教、学生的学起到事半功倍的作用。首先,可以学习、借鉴其他科目的成功经验,根据教学需要恰当地采用讲解、观察、讨论、参观、实践等方法,做到兼容并蓄、取长补短。其次,可以吸收国内外信息技术教学的成功经验,在继承的基础上大胆改革,探索新的教学方法与教学模式。

要从教学实际出发,根据不同的教学目标、内容、对象和条件等,灵活、恰当地选用教学方法,并善于将各种方法有机地结合起来。任何一种方法和模式的选择和使用,都应该建立在深入理解其内涵的基础上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譬如,“任务驱动”教学强调让学生在密切联系学习、生活和社会实际的有意义的“任务”情境中,通过完

成任务来学习知识、获得技能、形成能力、内化_。因此,要正确认识任务驱动中“任务”的特定含义,使用中要坚持科学、适度、适当的原则,避免滥用和泛化;要注意任务的情境_、有意义_、可操作_;任务大小要适当、要求应具体,各任务之间还要相互联系,形成循序渐进的梯度,组成一个任务链,以便学生踏着任务的阶梯去建构知识。

三、处理好教师、学生及教材的关系

首先,教师要关注学生的情感,以学生发展为本。现代社会的发展、课程改革的理念,要求现代课堂教学要建立新型的、平等的、和谐的师生关系,传统教学中教师对学生居高临下的训导、灌输,随意摆布的教学行为应彻底屏弃。要确认学生是一个有一定生活经验、认知基础和解决问题能力的“会学”个体,是一个独立构建个体。我们既要重视他的情感过程,同时也要注意到学生的思维过程。

其次,信息技术发展飞快,新技术新应用更新非常快。教材中所提到的软件,市场上已有更新的版本;更好的软件能使某一应用更方便、实现更好效果。在使用教材时,我们的教师不可能每一个软件都能讲到,因此应教会学生逐类旁通。另一方面具有创造_的教师应使课本上的知识“活”起来,要针对学生的心理特点和已有知识对教材进行科学的、艺术的处理。教材往往把知识以定论的形式直接呈现在学生的面前,学生看到的是思维的结果——教学结论,而看不到思维活动的过程。教师在使用教材,进行备课时,要认真感悟教材的编写意图,思考教材定论以外的“变数”,在研究教材编写意图中找到教学目标,在“变数”中找到创新点。

再者,现在一个较普遍的现象是:信息技术教材,在发下来几周后,有很多学生就基本上找不到这本书在哪了。这里既是学生本身的原因,也有教材本身的原因,深层次来说还有信息技术学科自身的特殊_。在教学中可以安排一些要学生自己看书后进行相关操作的内容,我个人认为,要让学生学会看书看帮助,以后学生的计算机知识更过的是要他们自己通过书籍,资料,在线帮助等获取。因此,老师的引导还是必要的,教材的引导也是必要的,当学生年龄到了一定的时候,而且知识水平也已经有一定基础的时候,我们才去引导学生通过看书、看帮助等途径来获得新知,这才符合学生的心理特征。

四、关注基础水平和认知特点差异,鼓励个_化发展“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是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核心理念,关注学生、关组学生的发展是这一理念的具体体现。信息技术课程同样要以学生发展为出发点,了解学生的不同特点,以更好地促进学生的个人发展。

学生在信息技术学习的过程中往往分化很快,再加上起点水平参差不齐,会给教学带来诸多不便。教师应该在教学中充分了解学生已有的信息技术学习水平,关注学生的学习特点、个_发展需求等方面的差异,灵活设计与组织教学活动。

教师可以通过设立多级学习目标和多样的学习方式,让不同的学生都能根据自己的实际需要选择到合适的内容;教师还应给学生提供多样化的自主探索空间,鼓励不同意见和创造_思路的迸发,鼓励多样化的问题解决方式和方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水平差异针对_地实施分层次教学;对于基础较差的学生,可以采用补课的方法为其奠定必要的基础,消除他们对信息技术的神秘感,增强其学习的信心;也可以采用伙伴教学的方法,变学生的个体差异为资源,让学生在参与合作中互相学习并充分发挥自己的长处,协同完成学习任务;对于少数冒尖的学生,给予专门辅导,使其吃饱吃好,早日成才。

五、培养学生对信息技术发展的适应能力

信息技术领域宽泛,发展日新月异,光靠学校的有限学习是远远不够的;从未来来看,信息技术不仅是学习的对象,更是信息时代公民进行终身学习不可或缺的工具和环境。因此,培养高中学生对不断发展、变化的信息技术的适应能力,既是当前教学的需要,也是培养信息时代公民的需要。

教师应在认识信息技术基本特征、把握信息技术发展变化规律的基础上,注重引导学生掌握具有广泛迁移意义的知识和方法,使其在有效迁移发生的基础上适应技术的变化。在教学过程中,要注意总结和归纳不同工具平台的使用方法、不同问题解决过程的共通之处,引导学生借助已有经验,通过合理的探索,发展完成对新工具和新任务的适应,从而达到利用有效迁移的发生促进学生发展的目的。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主合作学习小学教师信息技术个人研修计划工作计划。在给出任务之后,通过组织学生共同研讨、分析任务,尽可能让学生自己提出解决问题的步骤、策略与方法。还要引导学生对结果进行评价,使学生真正成为学习的主人,从而增强对信息技术发展变化的适应能力。

教师还应引导学生将应用需求与发展变化相联结,主动适应信息技术的发展。譬如,每一类新的工具都是为解决某些特定问题而设计的,而这类工具的新版本或更新换代产品,都是为满足新的需求或提供更有效的方法而设计的要引导学生在具体工具的使用中认识其优点、发现其不足并提出富有创造_的改进心得,养成主动地适应发展变化的习惯。

六、不断提高信息技术课程老师的信息素养

中学信息技术课程不仅是一门新的学科,而且随着信息社会和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这门课程的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也在作相应的发展。所以,信息技术教师必须注意知识的更新,在教学过程中,不断提出新的研究课题,进行科学研究,努力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和科学研究水平。中学信息技术教师肩负着信息技术教学和教学科研的任务。要完成这样的任务,必须不断地学习信息技术方面的知识,学习现代教育教学理论,丰富自己的信息知识,提高自己的信息素养,以适应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的不断发展。

信息技术研修计划范文2

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对我们教师的教学理念,教学方式都有了更高的要求与转变。以我现有的文化知识、教育思想和教育理念、现代教育技术的运用等方面,已跟不上高质量的推进素质教育的需要。为了促进教学实践与理论的结合,提高自己的政治、业务水平和师德修养,使自己的教育教学行为更能符合时代的要求,首先要脚踏实地的抓好自己业务学习,通过自主学习来满足现代教育的需要,全面提高教学质量。让自已在平时的教育、教学工作中更加得心应手,以满足学校教育教学工作的需要,特制订个人学习计划:

一、学习目标:

1、加强学习,掌握正确的教育观点。

2、了解教育工作的基本规律和基本方法,进行教育实践。

3、了解学科的发展动向和最新的研究成果。

4、将掌握的教育理论转变成教育教学的实际能力。

5、进一步提高现代信息意识,提高现代信息技术水平,能对计算机进行必要的维护,会熟练使用办公软件进行文字处理,素材加工,课件修改、制作,网络资源搜索等。

二、学习内容:

(一)丰富教育教学理论

阅读相关的教育书籍如《教育新理念》、《教师专业化的理论与实践》、《现代代艺术的理论与实践》、《教学理论:课堂教学的原理、策略与研究》、、《爱心与教育》、《电脑报》等。

(二)提高现代信息技术的应用能力

继续学习相关的课件制作方法如:photoshop、flash等软件的学习;用Dreamweaver制作静态网页;音频视频处理软件的使用编辑;计算机的保养与维修等。

(三)继续加强个人师德的修养,学习先进个人的事迹

三、学习措施

1、利用课余时间坚持每周进行业务学习,做到定时、定内容,学习有关优化课程结构的文章和走进课程的信息报道。充分集中时间学习相关的信息技术与专业的练习,确保课课有辅助教学的多媒体课件。

2、及时对每天的教育教学活动进行反思,用笔随时记录下来抽时间整理,并争取与同行们进行交流,共同切磋,共同进步。

3、虚心向各科教师学习优秀的教育经验,提高自身的业务水平。平时加强校内外听课,虚心与本校同学科教师交流上课心得,取长补短,尽量挤时间争取去听课,吸收别人的先进经验,提高教学水平。

4、多听教学水平较高的教师上公开课,通过集体备课、交流学习等形式,提高教师的业务水平。

5、规范自己的言行,做学生的表率。积极参加培训活动,提高自己的师德修养,在此过程中,学习正确处理师生之间、教师之间、教师与家长之间及与社会之间的关系。

信息技术研修计划范文3

根据测评结果,使我清楚地意识到自己应用信息技术的能力还有待于提高,对于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等方面的专业知识内容非常欠缺。教师要充分意识到了解信息时代对人才培养的新要求,应该具有主动探索和运用信息技术变革学生学习方式的意识,并且要非常熟练地操作常用设备,优化教学方法和教学课堂。

我所在的学校属于村镇中学,缺乏信息化环境和信息化资源库,平时教学中很少有接触网络化应用。

通过本次培训,我希望能在应用信息技术优化课堂教学能力和应用信息技术转变学生学习方式能力两反面得到显着的提高。

1、提高技术素养,了解相关知识。了解多媒体教学环境的类型与功能,熟练操作常用设备。掌握互联网、移动设备及其他新技术的常用操作。通过多种途径获取数字教育资源,掌握加工、制作和管理数字教育资源的工具与方法。

2、掌握有正确方法,进行有效的课前计划和准备。依据课程标准、学习目标、学生特征和技术条件,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设计有效实现学习目标的信息化教学过程。设计有助于学生进行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信息化教学过程与学习活动。设计学习指导策略与方法,促进学生的合作、交流、探索、反思与创造。

3、学习有效组织和管理课堂的方式方法。利用技术支持,改进教学方式,有效实施课堂教学转变学习方式,有效开展学生自主、合作、探究学习。

4、了解如何科学的进行评估与诊断。尝试利用技术工具收集学生学习过程信息,并能整理与分析,发现教学问题,提出针对_的改进措施。

5、提高运用信息技术的能力,依托学习共同体,促进自身专业成长。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积极参与技术支持的专业发展活动,养成网络学习的习惯。

信息技术研修计划范文4

一、指导思想

通过专家教授的讲解引领,不断更新自己的教育观念,促使自己向专业化方向发展。

二、研修目标

1、提高自己对信息技术应用在语文教学中应用的理解能力和操作能力。

2、能结合有关信息技术应用能力,针对语文教学不断反思和总结,提高自身的专业发展能力。

3、转变固有的教育观念,与新时期的教育观念保持一致。

三、研修方式

1、聆听请教

对讲解中不明白问题和教学中的困惑,及时上网查询并向同行请教,努力向寻求专家帮助解决。积极参与研修班的各项研讨活动,努力向各位学员交流学习,拿出自己的问题请教各位学员,与各位学员共同探讨。

2、反思提升

加强业务进修,主动关心国内外及周围教育信息和专业理论,每周至少抽出几个小时,并通过多种途径,如中学信息技术教学相关的刊物、多媒体技术、观摩、听讲座,上网等,汲取信息技术学科的新知识、新技能。

利用信息技术手段辅助教学,充分利用网络优势,积极参与在线研讨。

在多媒体教学环境中,合理利用软件、数字教育资源,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自己的课堂效率。

利用网络教学平台,有效开展自主、合作、探究等学习活动,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综合能力。

利用教师网络研修社区,养成网络学习习惯,树立终身学习的理念,为自身的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积极学习

珍惜这次培训提升机会,认真遵守培训能力提升工程的各项要求,每天挤出时间上网学习,专心听讲,认真聆听专家报告,并做好必要的记录。无论专家报告何种风格,都坚持在最快的是时间内调整思路,融入专家讲解思路,内化成自身的知识,弥补自己专业知识的不足。

积极参加教育科研能力研修,树立教研科研意识,把研修和教育科研紧密结合,每期至少撰写一篇教学论文或者教学设计,积极参加教育系统组织的教科研成果征集活动。

三、具体措施

1、每天利用1—2小时登陆网络研修平台,认真完成培训期间各项任务及作业。

2、认真聆听专家们视频讲座,做好笔记,并把理论运用于实践,提高自己业务水平。

3、培训期间多与同行研讨交流,取长补短,不断总结和反思,力争让信息技术更好的服务我们的教学。

4、多阅读信息技术方面的书籍,掌握教学中常用软件的操作流程和方法,提升自己的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水平。

总之,我决心不断学习,不断更新,丰富自己的文化积淀,充盈自己的底气,增强自己的理论底蕴,提高教育教学能力,结合教学实际,努力学习信息技术,并学以致用!

上一篇:青少年法制教育计划下一篇:学习机器人作文200字